赴天津港考察报告(共8篇)
赴天津港考察报告 篇1
赴天津考察报告
8月17日-19日,我随泉州市小城镇建设工作考察组前往天津学习考察小城镇建设,特别是关于宅基地换房、‚三区建设‛、‚三改一化‛的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通过学习考察,自己深感差距大、启发大、收获大。现报告如下:
一、看到了差距
在天津四个示范小城镇的考察过程中,我从感官到心灵都感受到深深的触动,给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外边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和这些发达先进地区比较,在视野、规划、政策、推进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把这些差距形象化、物质化,就形成了今天我们与发达地区落后与先进的巨大差距。
1、在视野上我们缺少宽度。天津小城镇建设视野之宽、观念之新、思路之活,让我们感受到深深的‚震憾‛。比如,天津创造了‚宅基地换房‛的方式,突破了制约小城镇建设‚土地‛和‚资金‛的瓶颈,换出了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换出了有效节约能源、资源,换出了农民就业增收,换出了农民共享城市生活方式,换出了城乡差别的缩小。比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华明示范镇实行了一系列降、减、免、补等政策,100%的农民参加了新农合,87.6%有养老保险,千方百计减轻农民的负担;通过建设人均15平米的经营性用房、发展设施农业区、发展示范工业区、给予老年人每月120元生活补贴等方式,打造‚四金‛农民,多渠道解决还迁村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使农民真正安居、乐业、有保障。反观我们的视野,1依旧停留在‚三农‛的层面上来解决‚三农‛问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角度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达不到应有的宽度。
2、在规划上我们缺少高度。天津的小城镇建设,在规划上高起点、高标准,充分体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方便、设施配套、适宜居住、环境优美、具有特色等特点,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和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比如,他们考虑到今后几十年的发展需要,在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布局、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方面留有充分的余地;比如,考虑到居民文化活动的空间,建设相应的教育、卫生、文化、绿化、物业管理等设施;比如,综合考虑空调风机怎么摆、太阳能设备怎么安装、农具和交通工具怎么放、安全监控设备设在什么地方、污水垃圾处理怎么解决等问题,在规划上都提前考虑,预留出来;比如,在规划和建设好农民住房、解决好安居问题的同时,要求小城镇必须在规划上统筹考虑产业区的发展,要求小城镇规划产业用地和产业发展,必须因地制宜,立足原有基础,发挥各自优势,特别要注重发展那些少污染、低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大力发展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业,以解决农民向小城镇集聚之后的就业、乐业的问题。反观我们的规划,缺乏大局观念、战略眼光,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3、在政策上我们缺少深度。天津的小城镇建设,市政府共下发了10多个配套文件,在土地、资金、农民安置、降低农民居住成本、税收等方面给予财政扶持政策。在用地方面,项目所需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由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向国土资源部衔接落
实,以原村庄宅基地整理复耕后的土地予以支持;在资金方面,项目所需资金可以用土地让收益权质押方式向商业银行贷款解决,而且置换出的经营用地以招拍挂的方式有偿出让,政府收益部分给予返还,用于小城镇建设;在农民安置方面,用于安置农民住房及相关配套设施,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有关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五年内对坐落在示范镇规划建设区域内的新建企业,其缴纳的各项税费,市、区分享部分全部返还,上述资金由示范镇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用于示范镇公益性建设和管理支出。反观我们的政策,指导性不够、含金量不足,达不到应有的深度。
4、在推进上我们缺少力度。天津的小城镇建设,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创造了‚天津速度‛。比如华明镇的农民居住社区建设,面积152万平方米,可以容纳5万人,2006年4月动工建设,2007年年底全部竣工,3.6万农民喜迁新居,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华明镇已经从农业小城镇迈向了天津大都市;比如西青区的张家窝镇,提出了‚大干50天,打造‘三区’建设新亮点‛的任务,在从3月10日到4月30日的50天里,他们以四天半一层的速度推进农民还迁房建设,开工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高水平建成了市级示范工业园区2.6平方公里起步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并吸引了两个总投资65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在50天的时间里完成了半年的任务量。反观我们的推进,仍然存在开工进度不快、跟踪不到位、监督不力等情况,达不到应有的力度。
二、学到了经验
在考察中,通过对比审视,我们看到,这些小城镇仅仅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成功走出的一条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深深启发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念,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只要方向对了、路子对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借鉴经验,我们也完全有希望在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实现跨越。
1、理念科学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在实践探索中,天津示范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新‛作为建设之魂,把‚为民‛作为建设发展之根的工作思路贯穿小城镇建设的全过程。正因坚持这正确的理念,本着一切从百姓利益出发,通过思路、方法、政策、制度等全方位的创新,达到了让农民改变居住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愿望和预期效果。
2、制度保障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支撑。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环节、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没有制度保证、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是难以维系的。因此,在天津示范镇的建设过程中,从确定试点,前期运作,到全面建设和后期管理,通过区镇的努力,市有关部门的支持,每一个环节都探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度,为健康有序搞好小城镇建设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3、敢于创新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灵魂。在小城镇建设中充分利用滨海新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小城镇社会管理体制、新市镇环境管理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投融资方式、综合执法
体制、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等8个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创新,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迁居,为大城市由农业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转变奠定了基础,增添了活力。
4、以人为本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基础。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好事办好。比如,实行宅基地换房,农民支持是此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最重要基础,换房要由农民自己申请,要自愿;在规划、户型设计上,充分考虑农民意愿及生活习惯,教育、卫生、商业服务实行综合配套,还留出一定面积的经营用房,以解决日常开支和维持长久生计问题;规划中做到公众参与,以人民群众需要为准则,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
三、思考了方向
学习考察回来之后,我们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思考,深入查找差距,重新审视镇情,进一步谋划大思路,采取大举措,构建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1、农民集中居住。充分利用湖头镇作为泉州市试点小城镇能享受到的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到统一规划、统一立面、统一配套的统建区,并对统建区实行社区化管理。
2、坚持产业立镇。做大湖头工业园区,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引导鼓励农民发展产业化、设施化、品牌化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湖头小吃和湖头米粉两大产业;充分利用湖头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
3、保障农民生活。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式,让农民能真正享受城市化带来的成果。
4、坚持科学发展。在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节地、节水、节能、节材,注重生态保护,注重与环境相协调,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赴天津港考察报告 篇2
1 巴西扶持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
1.1 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扶持政策和办法
农产品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给巴西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 维护农民的利益, 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扶持措施。
1.1.1 以法律形式保障农业投入
巴西政府于2001年12月19日颁布了第10.332号法令, 明确规定国家每年将当年税收总额的17.5%用于支持农贸科技项目。
1.1.2 落实农业信贷政策
根据上一年度农民的产值及其种植面积, 巴西政府分别向小、中、大型农场主发放相当于其生产资金100%、70%和55%的贷款, 并以法律形式规定, 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农业信贷直接发放到中小农户手中。巴西银行2002~2003生产年度农业信贷金额为217亿雷亚尔, 较上年度增长了26%。农业信贷的重点是鼓励扩大农业生产, 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农产品出口。此外, 政府还建立了“出口保障基金” (FGE) 和“提高竞争力基金” (FPC) , 专门为从undefined事农产品出口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融资。
1.1.3 实施“家庭农业”补贴办法
巴西在反对发达国家对生产者实施高额补贴的同时,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特殊及区别对待”的条款内容, 对本国的“家庭农业”也实行补贴。其中, 最近一次发放的“家庭农业”补贴是在1998年, 总额为4亿美元。
1.1.4 实行农业保险制度
巴西对农业予以金融扶持, 建立了农业保险制度, 开设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由中央银行独家经营, 分备耕、种植、管理、销售4个阶段的投保和“全额保险”、“分段保险”两个险种, 保险范围以生产成本为上限。农民可依据不同年份、生产条件和农作物选择相应的保险项目。根据规定, 农民在签订保险合同的同时, 必须与巴西农牧业技术推广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接受技术指导, 以确保农业收成, 减少风险。同时, 为预防自然灾害, 政府还设立专项农业基金, 对受灾农户予以一定的损失补偿。
1.1.5 制定并执行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
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由巴西生产资助委员会制定, 农业部和国家货币委员会审议, 经总统批准后, 在农民播种2个月前以政令形式颁布实施。目的在于消除农民对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农民可根据政府对不同农产品确定的最低保护价, 因地制宜地自由选择可种植的农作物。农产品上市时, 市场价格一旦低于最低保护价格, 政府将按最低保护价格向农民收购所有农产品, 以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
1.1.6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巴西政府加大了对仓储、灌溉网络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对修建仓储和农村灌溉设施的企业提供政府低息优惠贷款。政府还斥资50亿美元实施“东北部百万公顷灌溉计划”, 使全国新建灌区增加近百个, 灌溉面积逾10万hm2。同时, 优先发展农村交通, 以降低农业生产和运输成本。此外,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和私营企业联合在东北部半沙漠地区建立了10个综合开发基地, 重点研发热带经济作物, 为落后地区的农业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7 大胆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
为大规模开发稀树草原和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灌溉问题, 从日本引进了大量农业技术、人才和资金, 在稀树草原地区实现了大面积农业用地开发和集约化与规模化生产。还积极引进以色列的农业灌溉技术, 扩大东北干旱地区的水浇地面积, 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 并在该地区建起一大批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出口基地, 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
1.1.8 确立农业科研主攻方向, 增加资金投入比例
巴西政府对科技兴农予以高度重视, 尤其在动植物品种改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加大投入, 并提倡和推动精细农业、洁净农业和农机现代化。近年来, 巴西更将生物技术确立为农业科研的主攻方向, 每年对生物技术投入研究经费6000万美元, 而且计划在今后3年内扩大到3亿美元, 达到目前投资额的5倍。
1.1.9 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研发推广农业新技术
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是巴西振兴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农业科研机构之一, 它与巴西农牧技术推广公司具体负责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在全国设有约3000多个技术推广站, 拥有职工2.3万人, 其中基层科技人员1.3万人。多年来, 该公司向社会推出科研成果10000余项。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巴西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开发稀树草原和半干旱土壤的新技术, 增加了农业用地面积, 增强了农业发展潜力。
1.1.10 推动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升级
随着农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巴西政府加大了对精细和高附加值农产品研究和生产的投入力度, 逐步改变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结构, 极大地提高了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2 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及功能, 注重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作用
1.2.1 注重发挥农业部门的作用, 以实际行动维护农民利益
巴西政府要求各有关政府部门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及功能, 以实际行动维护农民利益。因此, 巴西农业部一直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出发点, 在就农产品贸易事宜做出重大决策之前, 均通过中介组织——全国农业联合会充分征求农民的意见。此外, 农业部还不定期地深入基层, 直接听取农户对农产品贸易的反映和呼声, 并就某些单项农业政策向农民进行解释和说明, 争取农民对政府农业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必要时还采取某种补偿措施。巴西政府的这种做法加大了政策的透明度, 有效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 确保了国家农业政策的顺利贯彻和实施。
1.2.2 注重发挥多部门在消除对本国农产品贸易壁垒和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
巴西政府十分注重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在消除对本国农产品贸易壁垒和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 许多政府机构都在为促进农产品贸易提供积极的服务。特别是外交部和发展工业外贸部等政府相关部门都设有专门机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运行规则, 充分利用有关规则中对本国有利的条文内容来对付对手, 重要的贸易谈判均由上述两部的高官直接出面。直接涉及农产品外贸工作的政府部门有外交部、农业部、发展工业外贸部、巴西银行和总统府民政办公室等。为使重大决策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 1995年成立了外贸委员会 (CAMEX) , 其成员有外交部长、发展工业外贸部长、总统府民政办公室主任、农业部长、计划部长和巴西银行行长, 凡涉及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重要事务均由该委员会讨论决定。
1.2.3 注重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解决农产品贸易争端中的作用
一方面, 巴西政府主管部门始终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坚决维护企业和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 巴西政府主管部门把解决农产品贸易争端的重点放在双边磋商上, 在磋商的具体安排和步骤上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双边谈判前, 政府要求主管部门吃透规则, 精研案情, 摸清症结所在, 打有准备之仗。若首轮谈判未果, 则注意掌握节奏, 不急于求成, 认真做好下轮磋商的准备工作。巴西政府主管部门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采取双边磋商为主的做法有利于当事方充分交换意见, 加强沟通, 缩小分歧, 避免矛盾扩大化和复杂化,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合作预留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1.3 调动农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巴西全国农业合作总社成立于1969 年。目前, 全国约有 4000 个合作社, 其中农业合作社约 2000 个, 全国各州均有农业合作社。合作社一般拥有机耕队、运输队和农机厂等服务机构, 但不以营利为目的, 而是向社员提供产、供销及市场信息一条龙服务, 对社员服务只收成本费, 基本上能做到服务到家, 随叫随到。其主要职能是: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经营管理咨询、人才技术培训、包装运输和销售出口服务, 协助农户调整生产结构, 降低农产品和生产资料的流通成本, 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对扩大农产品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 合作社一般都有自己的小商品市场, 商品有的属社员自产, 有的直接从厂家购进, 社员购物一般低于市价 30% 左右。社员的农产品既可自由出售, 也可委托合作社出售。
1.4 借助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力量
巴西设有农业生产者全国农业联合会, 是农民自行组织的民间机构, 总部设在巴西利亚, 联合会下设专业委员会, 如:大豆及大豆制成品委员会及玉米、棉花、土豆、烟草、咖啡、柑橘等专项农产品委员会。各州、市设有农业生产者协会, 隶属于巴西全国农业联合会。该联合会的主要职能, 一是收集全国农民对农产品贸易的意见和建议, 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二是在农产品贸易出现问题时, 负责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 并协调农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立场;三是向农户传达政府关于农产品贸易的最新政策。该联合会已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也是向政府转达农民意愿的忠实代表。
20世纪90年代初,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建立和巴西经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企业界在巴西农业贸易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 无论是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方面, 还是在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谈判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9年, 巴西农业企业协会 (ABAG) 、全国农业联合会 (CNA) 和巴西农业合作社 (OCB) 共同创立了“国际贸易谈判永久论坛”。该论坛定期召开会议, 制定农业贸易规划、收集农业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为国家制定农产品贸易谈判战略提供参考意见。巴西政府在世界贸易组织各类磋商、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及南共市与欧盟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的方案中, 均吸收了企业界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2 巴西大豆生产与科研情况
2.1 巴西大豆生产情况
巴西于1882年开始从美国引进大豆种质进行改良, 首次将大豆作为商品是在1941年, 大豆进行大宗商品生产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2001年, 巴西大豆单产为2710kg/hm2, 居世界大豆主产国首位。2003年, 巴西中、西部大豆主产州单产达到3000kg/hm2。巴西大豆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中部广大地区, 尤其是巴西的中西部、东南部和南部地区, 大豆生产突飞猛进。巴西大豆种植面积近年来快速增长, 1994年种植面积1168万hm2, 2003年达到1839万hm2, 总产量由1994年的2591万t和占世界的14.8%, 增加到2003年的5260万t和占世界的27.8%。2003年以前, 巴西法律始终禁止种植和经营销售转基因大豆, 但由于政府监控不力, 2002年, 在南里奥格兰德州发生大面积转基因大豆种植。2003年南里奥格兰德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为278万hm2, 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15.1%;其它常规大豆种植区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总和为19.29万hm2, 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1% 。
巴西大豆生产快速发展的原因, 一是引进国外品种。巴西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美国北部地区类似, 因此巴西南部地区的农民可以直接引进美国的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二是政策给予扶持。一方面政府每年公布大豆最低保护价, 鼓励农民种植大豆的信心;另一方面制定了有利于大豆出口的税收政策, 巴西政府规定, 农场生产的大豆用于出口可免交税率为20%的所得税;再者为大豆生产者提供低息贷款, 支持大豆生产;此外, 部分州政府如巴拿拉州还设立了预防自然灾害的专项基金, 扶持受灾农户。三是蛋白需求量大。养殖业对大豆蛋白的需求及市场对大豆油需要量增加, 促进了大豆的生产。四是大豆价格上涨。20世纪70年代初期, 大豆的市场价格上涨。五是物资供应充足。一些重要工业部门的建立, 包括大豆加工工业、农业机械及其他相关产业,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充足。六是改善设施条件。1960年4月, 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位于稀树草原区中部的新首都巴西利亚, 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七是吸引农民生产。与巴西南部相比, 稀树草原地区土地价格比较低, 吸引了大批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及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民到该地区。巴西农业科研部门为稀树草原地区提供了适于该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及适用的栽培技术。八是生产条件良好。稀树草原地区土地平坦, 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结构以及符合农作物生长的降雨规律。
2.2 巴西大豆科研情况
巴西大豆面积扩大, 单产快速提高。其单产提高速度超过其面积扩张的速度, 主要是重视大豆品种的选育和生产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所致。根据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和巴西自然资源状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豆科研工作, 每年都能培育出2~3个大豆新品种, 使大豆新品种每年更新一次, 共培育出120多个适应性强的大豆高产新品种, 解决了长期种植美国品种的状况。在培育新品种的同时, 还研究和推广了一整套简单、实用、有效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1973年巴西成立了农业方面最高的研究机构——国家农牧业研究公司 Embrapa (Brazilian ACHltural Research Corporation) , 隶属于巴西农业部, 其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拨款。Embrapa大豆研究中心于1975年4月成立, 位于巴拉那州的洛德利那 (Londrina) , 职能是培育大豆新品种 (包括引进) 、研究先进适用的大豆栽培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进行技术推广。Embrapa大豆研究中心通过各种育种手段及引进方式推广了200多个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 所培育的生育期130d以上适于稀树草原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IAC-6号单产明显超过原来南部大豆产区。
3 几点启示与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与巴西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
我国自1974年8月15日与巴西建交以来, 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关系发展顺利, 但是两国间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却起步较晚。巴西地处热带和亚热带, 热量资源和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我国也有部分领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因此, 两国间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前景十分看好。从现在起, 应着手进行积极准备, 内容应包括农业科研信息交换、育种材料交换、农作物种子互相引进与试验示范等, 以拓宽农业信息、育种材料的来源, 解决农作物品种远源杂交、基因优选等方面的育种材料渠道问题。
3.2 采取“走出去”的战略, 参与巴西的农业开发
巴西可谓南美洲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而且土地资源极为丰富, 但大多数国民不愿意务农, 这就为中国的农业走出去提供了可能。参照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合作的模式, 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走出去, 组织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巴西输出, 充分利用巴西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 参与巴西的农业开发、生产及农产品加工, 既可以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又可以弥补我国农产品总量不足的问题。只要有目的地做好培训和引导工作, 就能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良性互动, 做到既合作, 又互利, 达到双羸的目的。
3.3 借鉴巴西经验, 促进我国大豆生产
巴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在世界农业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 巴西的农业科研、开发与推广应用体系以国家资助的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为核心, 向下建立区域性的研究开发中心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的体系配置, 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紧密结合, 促进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的做法, 这些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赴韩国培训考察报告 篇3
关键词:岭南理工大学 考察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11-01
为了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提升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2011年8月25日至9月3日我院派出教师代表赴韩国进行了培训考察,这是我院与岭南理工大学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后首次较大规模的派出教师进行考察培训。学习期间,我们与韩国岭南理工大学的相关专业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交流,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 岭南理工大学概况
岭南理工大学位于韩国大邱广域市,1968年由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亲自缔造,被誉为韩国的“皇家大学”。岭南理工大学自从1994年以来被韩国政府连续认定为四所重点资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大邱庆北地区唯一的高新科技术主管大学,具有产业、学术、研究、管理一体化的协力体制。目前,岭南理工大学已发展成为韩国大学中最高水准,最大规模的私立名门学府。
学校在校生25000余名,教授、讲师、员工1600余名,其中拥有100余名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与讲师,是韩国拥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学。岭南理工大学建设有数千平方米的广阔校园,是韩国仅次于首尔大学的第二大规模校园。
2 岭南理工大学考察实况
2.1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
岭南理工大学把课程改革与开发相结合,为企业发展和地域开发培养了一批中坚骨干人才,受到企业与社区的欢迎。学生的专业科目的教学到中期以后便到生产实践中去进行,需要完成四周的校外实训,在教学中就能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校外实训单位可以学校负责安排,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对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学校会组织教师到实地考察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同时,在学生校外实训期间,会有专门的教师定期到实训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后,由学校和企业通过综合考评,共同给出实习成绩。通过4周的企业学习,大概有30%~40%的学生可以被企业所接受,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时,规定高职教育学校的有关教师每月要到企业公司里对员工上一次课,在课堂上企业公司的人员所提出的问题,成为改进课程的根据。
岭南理工大学采用的是学分制管理。两年内,学生按要求完成所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具体设置什么课程,则由企业选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与学校共同决定。同时,专职教师不参与教材编写,由企业和学校选派人员成立编写教材委员会,共同编写教材。教授每年需提交一份教学效果改善报告书,在教学方法上加大力度,以求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在假期会组织“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
2.2 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方面,岭南理工大学已经与1400多个企业签订了协作协议,采取“分等级管理”制度,即针对企业产值不同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专门委派一名教授负责与企业的合作,及时将学校和企业的信息进行交流,以达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的目的。该校汽车专业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承担了企业的部分科研项目,同时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实验室,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已经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等颇具规模的实体企业。为了解决专业教师知识更新问题,该校设置了“教授研修年”,即由专职教师提交一个研究学习报告,学校批准后到企业研修,在研修年内,专职教师可以停止一切教学活动,将全部精力放到企业进行生产研究,以此达到更新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目的。
2.3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方面,每学期结束后,由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同时,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主要从教学奉献、社会企业兼职的完成程度、教学研究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学校为教授们提供了条件先进的研究室,教授们开展的学术研究、教材资料编写、科研项目和工业服务项目被视为教师的个体行为,但学校为其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和环境、提供了一个共同的面向产业界的窗口。
2.4 校园文化及环境
学校各种设施和使用的各种文具、器具、工具、宣传品、纪念品等均印有校名和校徽。校园建筑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和谐的人文自然景观和自然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教学楼里,每一层都设有学生休息室,设施齐备全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3 借鉴经验,促进我院更好发展
通过此次出国交流访问,不仅进一步推动了我院今后在师资培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同时使我院教师们对韩国高职教育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制度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并加深了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认识。中国和韩国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岭南理工大学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通过交流学习,对于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教师提升很大,使我对韩国高职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由于缺少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中,也增强了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锻炼,通过顶岗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参加实践锻炼等方法,培养青年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这与岭南理工大学的“教授研修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结合测量专业的特点,为了把学习成果更快地应用到今后的学科建设中,我系已着手准备实验室开放相关制度的制定,面向全校开设工程测量课程专业的学生们进行开放。对于测量专业精密实验室,将对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开放,同时配备相应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为了便于学生顺利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借鉴岭南理工大学经验,从企业和学校聘请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家和老師在假期进行“专业特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考前培训。
赴天津港考察报告 篇4
一、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发展现状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暨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月18日,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200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2003年被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中心2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累计孵化企业215家,毕业企业64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030万元,上缴税金10329万元,利润总额17128万元,六年来,中心帮助受孵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资11000万元,有效扶植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快速发展。三个月来的交流和学习,我感受到了国际创业中心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确立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即通过孵化器的运作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和建议来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六年来,国际创业中心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按照国内一流孵化器的标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不仅实现了中心企业孵化工作的高效动作及良性循环,同时在员工中普遍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并认真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进驻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扬,特别是国际创业中心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为企业做实事、与企业家交朋友的工作风格更是得到了企业的交口称赞。目前,国际创业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服务为上、诚心为本”为核心的、具有浓郁创新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文化理念。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和有前瞻性意识的企业家。
2、严把进驻质量关,注重优选企业。为保持孵化企业的高成长性,国际创业中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孵化流程,首当其冲的就是严把企业入驻审核关,这其中不仅包括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前景的评审,还包含对企业创业团队及管理者素质的评审。在对每家企业进行进驻审核工作时,他们都要与企业主要领办人和企业骨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企业明确提出3年的发展目标。在我和中心办公室刘颖主任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2003年申请进驻国际创业中心的企业有310家,最后仅优选了34家,2004提出进驻申请的企业有220家,最后也只批准引进了17家。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创业中心企业严把进驻质量关,做到了优中选优。
3、注重企业培训,全方位开展创业辅导。国际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他们常年坚持逐一为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充分利用能整合到的一切资源,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资本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业咨询与辅导,帮助企业尽快成长。正如山洪主任说的那样,创业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只要创业中心能解决的,绝不耽误。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商业计划编写、人力资源、基金项目申请、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除此之外,他们从今年开始还全面实施了企业个性化诊断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企业发展档案,对入驻企业进行全面的企业发展咨询服务。这次学习期间,我也先后参加了创业大赛、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和明确的思路。同时,我也和国际创业中心的同仁们一道深入企业搞孵化企业成功案例的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我感觉到成功的企业都有共同之处。他们根据行业的特点,准确定位,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超凡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卓越的科技产品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4、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在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服务中,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始终是工作的重点,目前国际创业中心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渠道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一是高新区的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对那些技术比较先进、团队人员素质较高、经综合考核为合格的企业,通过高新区的担保中心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二是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自科技部1999年正式启动该项基金以来,他们一直对这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对所有申报企业都提供免费咨询辅导,帮助企业确定申报重点。几年来,中心先后有36家企业累计获得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1560万元,占天津市无偿资助总额的60%,同时提供地方配套资金近期5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受孵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基金小额资助上,去年和今年都用足了270万元的资助额度,是国内仅有的几家足额使用小额资助的试点单位之一;三是多渠道地吸引民间资本进行融资。国际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清华德仁是一家环保企业,在发展中急需资金,经过创业中心的帮助,企业从清华大学融资1000万元,创业中心还帮助中力防雷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公司融资400万元,帮助
瑞普公司获得外商投资1500万元等。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认为,风险投融资体系的建立是国际创业中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支撑体之一。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创业中心高科技企业迅速发展的推动力和培育高科技巨人的摇篮。他认为,没有风险投融资体系,就没有今天国际创业中心众多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由贫至富、由弱到强的辉煌。
5、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育,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国际创业中心非常重视构建创业文化,他们不仅帮助企业培育企业文化,而且自身也注重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感到这是能给企业提供优势服务的根本因素。他们提倡互相帮助、相互配合的工作作风,并共同创造了和谐、宽松的创业氛围。中心的每位员工都能先从自身做起,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正如山洪主任所说,“创业中心的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的专家,但是我们可以整合社会上一切可能整合到的资源来为企业服务,这是孵化器最重要的优势。同时,国际创业中心还想方设法通过培训、沙龙、座谈、演讲等形式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我认为唤起创业者的创业激情,激发创业者潜在的精神动力,也是创业中心比较独到的工作职责。在我深入走访企业,和企业家面对面交谈,我理解了“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句话的含义,尤其对于企业家来讲,激情不仅激发了他自身的潜能,同时又将其传递、感染给了广大企业员工,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团队效应,使得企业能够蓬勃发展。前不久,国际创业中心组织了“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大赛丰富了国际创业中心进驻企业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倡导了健康向上的创业文化,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受到了企业的积极和参与。我也作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科技导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8月18日,是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成立六周年纪念日,国际创业中心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联谊活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市各有关单位的领导均到会祝贺。我作为***开发区的代表也即兴表演了节目,并带回了影像资料,以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参考、借鉴。
二、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我们孵化工作的启示 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受益匪浅,也感受颇深。连日来,我认真总结了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成功经验,并与我们现今的工作进行了对比,我感觉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后深入开展孵化工作颇具指导意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要准确定位,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我们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虽然在地理位置和创新资源等方面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我们具有相同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我们的优势产业,将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的“增强自身素质,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的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把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好的经验做法和消化吸收,为入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将我们开发区的科技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对区内高科技项目予以筛选,对于科技含量高、项目发展潜力大的公司进行重点孵化和培养 现在我们开发区已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项目已经立项,正待开工,如那瑞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神达药械公司、生态菌生物工程公司、鑫源泰大口径螺旋焊钢管机组生产线技改项目等。这些高科技项目是开发区未来发展的生力军,更应该让企业自身明确发展目标,做到优质服务给予企业实实在在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充分利用创新基金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结合***的发展特点,我认为走创新基金的融资之路是最佳的选择。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在这方面切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始终保持了较高的申报成功率。我们应该借鉴天津的做法,多多参加科技部、省科技厅的申报培训,进一步熟悉申报流程,掌握申报技巧,把握申报的重点环节。同时聘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辅导企业申报。
4、注重企业创业文化的培养 在这次学习交流中,我深深地被天津国际创业中心为在孵企业培育文化的氛围所感染,深刻感受到我们应当在这方面加强,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座谈、培训等活动,不断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来增强企业家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5、加强企业培训 目前这是我们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加强。比如在我参加完创业大赛和风险投资讲座后,我就对企业融资的理念及如何编写商业计划有了深刻了解。通过多方咨询,还找到了为企业解决融资的中介机构。这是件具有前瞻性的事情,让企业清楚的认识了帮助企业融资的“娘家人”。会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全区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天津的经验对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启发 学习归来我清醒地认识到,与天津同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能实实在在的找出诸多差距。这种紧迫感理应成为我们务实、创新、迎头赶上的动力。对于如何切实改进我区的科技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我有如下一些建议:
1、运用创新服务理念,开拓服务功能 对全区科技型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促进企业技术上的完善,拓宽融资渠道,帮助其找到具体的市场切入点,制定出合理的商业模式。在经过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为企业实施“三个引进”:一是引进能与现有产业快速对接的高新技术项目;二是引进企业界所需的高科技人才;三是引进包括科研所、大专院校、风险投资及科技中介等机构,加速企业发展。
2、加强企业包装,积极申报各类项目 围绕区内主导产业的发展,选择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项目,瞄准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如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在项目筛选、申报材料编制上给予帮助,力争在扶持资金上获得新突破。有计划的对区内重点产业如医药制造、玻璃等进行“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请培训和其他项目申报培训,邀请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同行定期为企业进行辅导,通过抓培训,抓服务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提高申报的成功率。
赴天津考察城市规划与建设 篇5
心得体会
根据XXXX的统一安排,我有幸于5月7日至17日赴天津,就城市管理和建设等进行了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所到之处,我被天津城市建设品位之高、城市管理之细所震撼。天津的一街一景、一草一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将借此考察机会,将天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机制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运用到实践中去,为XXX经济建设做应有的贡献。
天津市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现代大城市。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国家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的战略机遇,积极围绕“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南亚,用区域和国际视野,着眼天津未来长远发展,提出了“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的总体战略,推出了加快发展的一系列大手笔、大动作,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态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群众称道的干净整洁、清新靓丽、富有魅力的幸福家园。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新突破,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正在成为全国最具潜力、最具活力、最为开放的现代新区。
我非常珍惜此次考察机会,不但给自己提供了一个体验天津、感受天津的机遇。也使自己感受到了天津经济社会发
展迅猛的活力,也感受到了天津经过“小变”、“中变”后的繁华与美丽;既感受到了天津市各级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明务实的精神,更体验到了天津文化的海洋性与开放性、兼容性与多元性、创新性与灵活性等特性。
感受之余,更多的是思考和对比,作为古老XX人,我经常把XX与天津进行比较分析,对比XX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对比XX与天津的人文和地理环境,试图找出其中的异同。通过比较分析,我认为:XX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与天津的差距很大,但XX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新疆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励精图治,艰苦奋斗,XX就一定能够发挥后发优势,不断缩小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当前,在XX的各级干部中,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下几种意识:
一是开放意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摒弃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牢固树立开放意识,进一步对外、对内开放,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与合作;要加大XX的外宣力度,提高XX知名度,让XX走向中国,让中国了解XX;要紧紧抓住新疆工作座谈会、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历史机遇,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促进XX加快发展。
二是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XX 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必须突出发展这个主题,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要一门心思想发展,一切力量为发展,解决一切与发展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条条框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
进中的问题。
三是服务意识。服务意识的好与坏,不光代表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也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所在。这既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干部队伍作风、机关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
四是探索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顺利推进、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今天,优势资源的作用日益凸现。XX要发展自己的优势资源,要在特色林果业、特色养殖等特色产业,要在优势的光电、水电、天然气、石油、矿产等优势资源方面不断探索,寻求发展思路,努力培养有利于加快发展、朝气蓬勃、奋发图强的“精、气、神”。
通过短暂的考察学习,通过耳闻目睹,自己既感受到了天津与XX的差距,也看到了希望,更体会到了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坚定了加快XX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心、决心;经过考察学习,自己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启迪了思维、深化了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态势、发展方向、政府的职能及作用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增强了自己的大局意识、改革开放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服务意识、探索意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的坚定性、自觉性,思想政治素质、实际工作能力、政策理论水平等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新世纪进军的号角。在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XXX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更是我们年轻干部施展才干,报效党和人民的大好时机。我将倍加珍惜人生中这难得的机遇,充分运用在天津考察学到的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在组织安排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在建设美好XXX的伟业中建功立业,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赴宁波考察报告 篇6
为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在发展餐饮服务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把我县餐饮业做大做强,经局委领导同意,2011年11月8日至14日,由县商务局、县餐饮行业协会会部分成员单位组成的考察团一行6人,赴宁波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宁波餐饮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宁波是我国东南部发达城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宁波餐饮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总体规模日益扩大,集团化、品牌化、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品牌餐饮企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已初步形成。
宁波餐饮协会成立于2007年8月,现共有协会会员数90家,其中大中型餐饮单位占多数,总结宁波餐饮业发展经验和做法,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加快餐饮业发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强化服务。宁波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餐饮业发展,从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现任宁波餐饮协会名誉会长为宁波市副市长,协会的顾问单位有卫生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二)加快餐饮业发展,必须加强协会管理,合理利用协会经费。
通过学习和参观,我们了解到宁波餐饮协会现有经费30万,那么他们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哪里?又要怎样应用扩大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宁波餐饮协会通过不断的吸纳会员、赞助商的赞助(包括酒、水、调味品等)以及协会存款的利息来保证和提高协会的经费来源。
2、协会通过媒体设置每周一菜节目和会会员单位餐桌摆设评比以及服务员、厨师技术比拼等合理利用协会经费。
3、宁波餐饮协会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特别注重维护餐饮企业的利益。通过与煤气公司相协调保证餐饮企业得到质量好、不缺斤短两的煤气等方法,提高协会在社会餐饮企业中的名誉与地位。
(三)加快餐饮业发展,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行业人才队伍。本次考察中,考察团成员和宁波餐饮企业负责人作了交流,当地企业家创新进取的精神、开放大气的胸怀、坚定明晰的发展思路和广泛深入的社会参与程度,让考察团成员深有感触。针对目前本县餐饮业的实际情况,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 建议
赴天津港考察报告 篇7
一、运动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多元文化社会, 尊重个性, 崇尚自由。美国和加拿大又是非常讲究平等的社会, 宪法规定了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在尊重个性和争取平等之间取得平衡, 是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教育的一大难题。美国和加拿大教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 不同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因此, 需要合适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发展学生特长、扬长促短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好选择。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比较注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重视发展特有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些都给学校体育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也是运动成为生活组成部分的社会基础。
1. 教育重特长, 跑步进名校
在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蒂诺分校交流考察时, 该校中国项目代表林旭先生介绍到美国教育如何重视学生个性、兴趣培养时, 经常会列举一些有关体育运动特长生在大学入学录取时, 一些名牌大学都会主动联络他们并提供奖学金等优惠条件。其中, 有一位学生就是因为非常喜爱长跑, 并在这项运动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而得到了名牌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2. 制度加自觉, 课外时间多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高度法制社会, 人们对于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学校教育同样如此。在与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交流时, 当我们询问学校运动队训练、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情况时, 发现有两点是保证学生能够参加运动的前提条件:一是有运动的时间, 学校虽然没有统一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但是学校下午2点50分放学, 给学生留出了充裕的时间;二是严格执行制度, 通过对阿凯迪亚高中下午最后一节 (第六节) 体育课的观摩发现, 参加这节课的学生类似运动员, 项目包括游泳、篮球、足球、田径、棒球、网球等, 这些项目可以每天利用这节课进行训练, 但如果不是某个项目的竞赛周期, 就不能利用下课以后的时间继续训练。
3. 设施人性化, 满足差异性
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是一所当地较好的公立高中, 规模比较大, 一个年级有920多名学生, 体育场馆多而实用, 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该校的体育馆。这个馆的大小从外面看和我国很多重点高中的体育馆差不多 (或较小) , 但进到里面就会发现非常宽敞, 有三个篮球场那么大, 安装了很多球架, 球场端线处墙上用软材料进行了保护, 座位都是活动的并隐蔽在墙内, 从而更加讲究实用。这样的体育馆可以同时开展许多项目, 除了中间开展篮球活动外, 周边可以满足排球、羽毛球、板球等多项运动, 充分体现了人性化, 满足了差异性。
4. 锻炼自发性, 竞技民间化 (商业化)
在考察期间, 随处可见跑步、骑车锻炼身体的年轻人, 尤其是双休日, 所经过的社区公共运动场所都是踢美式足球、打高尔夫球的身影。我们询问了两位来自中国内地的高中女生“在美国、加拿大与国内时的感受”, 两位女生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参加体育锻炼是完全自发的, 会和同伴在课后去游泳、打球等, 因为有这个时间和条件 (场地设施) 。本次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了解美国中学生体育联赛的制度和运作方式。对此, 在阿凯迪亚高中交流时我们了解到, 美国校际体育竞赛是一个被称为FIR的民间组织负责的, 由这个组织负责整个州中学的各运动项目比赛安排, 每个学校有一名体育教师管理者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该教师无教学任务, 承担选拔运动员、监管运动员资格、安排训练、争取赞助、联络有关比赛等任务, 因此校际间的比赛是有民间组织承担的, 参赛的费用基本上也是学校负担, 学生只是会承担一些交通费用。学校也是主动地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水平相近的级别参加比赛。
二、体育课程百分百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伯纳蒂诺分校属于南加州的洛杉矶县, 有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教师, 受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采取了两项措施:减薪和不招生。加州政府公立大学有两个系统, 一个是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加州州立大学 (CSU) , 该大学以普及为主, 本科教育质量较高;有23个校区, 45万名学生, 46000多名教师。另一个系统是加州大学 (UC) , 属于研究性大学, 有9个校区, 华人间竞争很激烈。大学无规定体育课, 采用学分制激励学生选择体育, 如一般一学期8个学分, 大的学科为一门3个学分, 这样选好两门大学科后只剩下2个学分, 无法再选择大学科, 这2个学分只能通过体育、艺术等小学科来取得。美国和加拿大的高中学制是4年, 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美国为2年, 加拿大为1年, 每周4节~5节体育课, 不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 没有学校运动会。
1. 执行课程标准自主性强
1995年, 美国健康、体育、娱乐与舞蹈联合会 (AAHPERD) 与全国教育目标委员会一起出版了体育的全国标准——《走向未来:全国体育标准, 内容和评价指南》。在美国学校体育的历史上, 制定全国体育课程标准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但是, 该次国家标准的制定, 并不意味着学校教育 (包括体育) 开始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 而是仍然保持教育分权制的特点, 其国家体育标准自然也呈现出独特性, 表现为该标准不具有法定约束力, 只是一个指南, 没有规定各州或学区的体育课程内容。各州有权确立自己的课程标准, 学区和学校则有权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内容。阿凯迪亚高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国家和州标准中规定的课时, 原因是经济问题——没有经费开课。学校现在两周400分钟锻炼时间, 约每周4天, 这是毕业要求, 4年高中只要求两年体育教学, 当然也可以多于两年。
2. 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地位平等
美国和加拿大没有专门的师范院校, 大学毕业生要想当中小学教师, 必须到大学的教育学院或教师培训机构学习两年的专业课程, 拿到专业合格证书。美国和加拿大的小学普遍实行包班制, 即两个教师上一个班级的所有课程, 到了初二实行分科教学。美国中小学教师每周工作35个小时, 每天7小时, 要上6节课, 其中1节为准备课。表面上看工作量比中国教师大得多,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负责认真备课, 把课上好, 学生的安全、午餐、活动、课外辅导都有专人负责, 不用他们负责, 班级学生数也较少, 一般30人左右。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成为教师的立足之本, 因此, 多数教师非常敬业,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 自己准备教材、负责评价, 向每个学生负责。体育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员, 在工作时间、待遇方面没有任何区别。
3. 教学硬件充足、实用
洛杉矶阿凯迪亚高中的教学硬件包括1个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10个网球场、2个排球场、1个棒球场、1个体育馆、1个室外游泳池等。印象深刻的是, 这些场地既标准又实用, 比如上文提到的体育馆内的布置简洁实用 (在此不再赘述) , 室外棒球场除了有一块标准的场地外, 在外场的弧线处设置了20多个小型带网的球门, 专门作为练习击球技术的场所, 同时还有一个全封闭的击球练习场, 这样既可以满足专业训练要求, 又有大量满足普通学习者需要的场地, 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相比浙江省许多重点高中的场馆建设, 在标准化程度上水平相当, 但在适应实际教学需要上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4. 课堂教学重视技能掌握
在阿凯迪亚高中, 除了听取学区负责人和学校领导的介绍以外, 我们还听取了2节不同类型的体育课。一节是普修课, 教学对象是选修体育的学生;一节是上文提到的类似我们运动队训练的课外兴趣小组。在普修课中, 有排球、网球、棒球、综合球 (集网球、板球等技术于一体, 任课教师自创) 4个班级同时在上课, 每班学生数在30人~50人, 全部穿着统一的运动短装 (气温大概不到20°C) , 教学组织方式类似我国现在高中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跟着教师约一个月换一个学习项目, 这种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多项运动技能, 而对学生来讲则能够较系统地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 这也有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课堂上, 可以看到教师基本都采用传授式、练习式教学方法, 学生就是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 认真地练习技术:如, 两个场地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进行排球教学比赛;4个学生在一个场地上自主练习对打 (网球) ;50个学生四列横队两两在进行对打练习 (综合球) ;至于棒球, 学生则分为4人~5人的小组练习击球技术, 下课后也没看到学生集体做放松运动, 教师只是组织个别学生回收器材。在课堂中, 学生练习得非常投入, 练习时间也很充足。
5. 选课制度是固有的思维
美加两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自控与交往等基本生活能力。虽然, 在高中4年期间, 其中, 体育课程美国2年、加拿大1年, 学生面临着选择, 但因为学生从小就面临各种各样不断的选择, 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事必须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已经养成了习惯, 成为一种基本能力。正如杜威学院顾问Ji m Sebatian先生介绍的那样, 学生一般在11年级就选定今后升入不同类型大学的不同课程, 选定后到12年级一般不允许改变, 如要改变也有相应的措施, 如学分转换法, 即将原学习的课程所得学分以一半计算。此外, 由于进入社会后专科生找工作比较容易, 这也促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选课环境。而反观我国高中现在的选项教学, 实施的困难之一就是部分学生选项不稳定给教学带来了不便, 所以, 美加两国这种选择意识培养加相应措施跟进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高度职业化的顶级联赛是特长教育的平台之一
美国N B A职业篮球联赛不仅是中国CBA篮球联赛的榜样和模仿对象, 同时也一直受到中国广大球迷包括众多的学生群体的喜爱和痴迷。这不单单是因为有姚明、易建联等中国球星的加入, 在情感上引起了中国人的喜爱, 更重要的是NBA职业篮球联赛高度职业化带给我们在文化上的启示和冲击。在本次考察中, 有机会亲临现场感受了这种文化——观看了洛杉矶湖人队主场对芝加哥公牛队的常规赛。当走进非常向往的, 但仅是通过各种媒体接触过的洛杉矶可容纳18997人的斯台普斯球馆 (STAPLES Center) 时, 不得不承认NBA既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 又是一个美国文化的集合体。从一进入赛场到比赛结束出来, 可以看到NBA、球赛、唱国歌、拉拉队、KISS ME、好莱坞明星这些美国文化的经典表现, 看一场比赛, 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细节, 感受到美国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所有人都兴奋不已, 美国本来就不是一个矜持的国度, NBA更加点燃了美国人的疯狂, 连我们也一起跟着“疯狂”了一把。这样的职业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美加两国之行的启示
美加两国的社会体制、文化背景、教育体制等和我国有很大的差异,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 虽然是管中窥豹, 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现与大家分享如下。
1. 重新审视教学和竞赛的关系
美加两国的同行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竞技是非教育范畴, 学生想在某项运动上争取发展, 需要家长去解决, 比如找俱乐部, 学校体育教学不是单纯为竞技体育服务的。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是为竞技服务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以外承担着带队竞赛的任务, 有竞赛必定有锦标, 而且这些锦标又是学校考核体育教师的主要指标, 因此导致部分体育教师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 由此出现了“上课放羊、训练卖力”的景象, 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不能获得良好的体育教育, 影响了运动习惯的养成, 最终也影响了竞技的发展。
2. 逐步推进体育教师专职化
阿凯迪亚高中有8位体育教师, 其中1位是负责人, 实际承担教学任务的是7位。2位教师因为年龄较大临近退休而没有承担学校运动队教练的职务, 其余5位同时又是学校各运动队的兼职教练, 在学校的工作非常专业, 而且除了教学任务不需要承担其他工作。而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除了要承担体育课教学任务外, 还要承担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各种校内竞赛组织、运动队训练等, 并且工资待遇不但不能平等反而要比文化课教师少, 让其用心投入教学肯定要打折扣。所以, 我们或许也可以将体育教学之外的任务交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使体育教师专职化。
3.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的事情
运动伤害事故一直困扰着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某些项目的正常开展, 器械体操、足球等容易出现运动伤害的项目都被教师所放弃, 甚至许多学校拆除了体操器械。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功能无限扩大, 本不应该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都要学校教育来承受。而在美加两国, 对于教育, 则明确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 比如加拿大的学科课程标准中就规定了家长应该做什么, 加上高度的法制社会和自觉遵守规章的习惯, 根本不会出现类似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事件。因此, 我们应该倡导这种理念, 特别是社会舆论导向要正确, 大力提倡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事。
4. 各类竞赛组织民间化
赴天津港考察报告 篇8
一、基本情况
按照部署和安排,研究班在德国期间,共计完成了32个单元的培训任务。我们系统学习了德国社会和经济体系概况,德国的教育体制概况及其法律背景,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和“双元制”职业教育,政府、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职业培训教师的培养,德国品牌声誉和高技能专业人员之间的关系,高技能人员的培养培训,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合作模式等,专题讲座共64个课时;研究班一行先后访问了柏林州政府教育、青年与科技部,柏林职业教育新科目鉴定机构(ASIIN),杜塞尔多夫德国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等3个政府部门,以及德国手工业技能发展中心(ZWH)和杜塞尔多夫-勒沃库森工商会等2个行业协会;先后实地考察了柏林工业大学职业教育与培训学院、柏林经济和法律应用技术大学、Martin Wagner职业学校、德国铁路(DB)培训学院、柏林工程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等6所学校,以及德国技术信息、工业电子和能源管理能力培养中心,柏林手工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德国供暖空调手工业联合会(SHK)柏林分会培训中心等3个培训中心;同时,研究班学员还与德国的官方代表及职业教育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在省委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学员的共同努力下,研究班做到了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管理严格,学习扎实,圆满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
二、主要收获
德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世界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发展和“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两个培训主体,即企业和职业学校;两种教学内容,在企业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两种教材,即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两种实施方式,企业遵循联邦职教所制定的培训条例来组织培训,职业学校则遵循所在州文教部颁布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两类教师,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在德国学习考察期间,我们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了理念,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
1.深刻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德国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政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占40~50%。德国把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职业教育作为立国富民的“秘密武器”。在德国,从总理到一般百姓,无不重视职业教育,能工巧匠备受尊重。据了解,德国除了27%左右的青年上大学外,绝大多数都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
2.熟悉了德国的教育,特别是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政府视职业教育为一种类型教育,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职业教育体系具有灵活开放、层次分明和针对性强的特征,被称为“有多个入口和出口,没有死胡同”,充分发挥了沟通初级教育、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培养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德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类学校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就业导向的“双元制”职业学校和全日制职业专科学校;另一类是“立交桥”式的专科高中,职业或技术高中,专科、职业或技术完全中学。高等教育阶段的职业类学校也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典型的应用型高校——专科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另一类是典型的职业型高校——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是“双元制”模式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德国的各类教育之间可灵活互通,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都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
3.了解了德国政府、行会和企业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作用
德国的政府、企业与行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一是政府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负责建立和规范职业教育的法律框架,授权给行业协会、企业、工会和政府机构,将职业教育纳入到中等义务教育范畴,在公立职业学校提供“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等。二是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到受教育者的培训,从职业培训岗位数目到培训计划直至培训的物质设备的配备等,基本上都由企业负责,企业直接决定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三是行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监督、管理和协调作用。行会负责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教育企业的教师提供培训,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监督企业开展教育,为企业招收受教育者提供支持,组织中期考试和最终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调解受教育者与企业间的纠纷等。
4.认识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德国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为成功的国家。德国的主要行会机构有300多家,各个行会基本都设立了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管理本协会辖区范围内与职业教育有关的重大事项,以此建立了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德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双元制”模式实现的:企业依据教育合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基于工作的实践训练,并支付给学生生活津贴;职业学校依据《义务教育法》,为学生免费提供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教学;州政府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
5.体会到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在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德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与其拥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密不可分的。德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入职、晋升、培养、培训制度,对教师的学历和资历、专职与兼职、培训与进修、品德和技能等方面都作了严格规定。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到学校任教还需两年试用期。德国很重视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应聘教师经过两年试用合格后,政府终身雇用,享受公务员待遇,免交社会保险。
6.认识到了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相当完善,在立法体制方面有《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在为学徒工提供合法培训条件方面有《青年劳动保护法》;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有《企业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职业资格考试方面有《培训员资格条例》等。德国通过实施严格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和学校共同举办职业教育的局面。二是建立了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国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规定,职业教育经费由公共财政和企业共同资助。三是建立了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类行会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业职业培训的考试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共涉及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培训工种。四是建立了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训练制度。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操作实践技能,30%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
7.感受到了德国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国人严谨认真、遵守纪律、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高品质。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德国很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时,企业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学校既对学生进行技能和理论教育,也开展职业意识和素养教育,并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三、几点建议
鉴于中德不同的工业背景和文化土壤,我们学习借鉴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不能不经选择地移植,而是应取其精华。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的体会和我省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对教育工作的呼唤和期盼,更是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特别是对我们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来说,职业教育更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真正解决我省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强省转变,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经济强省转变的迫切需要。因此,应当把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2.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举措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模式。借鉴德国的经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委员会的作用,健全省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充分利用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等工作平台,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办学主体作用。建议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办学的利益补偿机制。同时,建议省政府出台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激励政策,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府奖励制度,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行业组织应履行发布行业人才需求的职责,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
3.加快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议加快构建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当前,应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等得力措施,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使中职学校尽快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二是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专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中职、高职、本科和研究生等各层次职业教育的内部贯通。
4.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议建立健全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严格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培养造就一批“教练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
5.加快推进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建议加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力度,并将其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并在经费投入、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要调整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扩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招生计划。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要制订有效措施,鼓励本科高等学校与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6.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议修订《河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法>办法》,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二是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经费投入制度。各级财政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长,逐步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四是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要贡献,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
7.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是建议加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境)外的先进经验,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二是支持职业院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举办职业教育机构和实施办学项目。三是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培训。聘请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到我省任教。
【赴天津港考察报告】推荐阅读:
走进天津名校考察报告12-16
天津调研报告08-29
天津商圈分析报告10-11
天津城建大学实习报告规范05-29
天津三星LED企业调研报告09-25
关于天津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11-02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实习报告规范08-28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生暑假实践报告09-01
天津市住宅区调研报告10-13
天津市天津医院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