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的同义词

2024-10-25

不断的同义词(精选9篇)

不断的同义词 篇1

基本解释

◎ 不断 bùduàn

(1)

[continuous]∶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uninterrupted]∶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

[continual]∶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

[unceasing]∶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同义词

不时、不停、不绝、继续、一直、无间、不竭、不息、不休、一贯、一向、连接、连续、陆续、络续、接续、持续、延续

英文翻译

1.(不断的; 连续不间断的) ceaseless; unceasing; uninterrupted; continual; continuous; constant

2.(不断地) unceasingly; steadily ceaselessly; incessantly; uninterruptedly; continuously; constantly

详细解释

(1).割不开。《韩非子・内储说下》:“援Z砥刀,利犹干将也,切肉,肉断而不断。”

(2).不绝;接连。《隋书・北狄传・突厥》:“重叠亲旧,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不断。” 宋 楼锷 《浣溪沙・双桧堂》词:“夏半阳乌景最长,小池不断藕花香。” 梁斌 《红旗谱》十六:“‘五月鲜儿’桃子熟了,不断地有小贩来趸。”

(3).不果决;不果断。《韩非子・有度》:“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后汉书・宦者传论》:“ ]武 、 何进 ,位崇戚近,乘九服以嚣怨,协t英之肆Γ而以疑留不断,至於殄败。”《三国志・魏志・杨阜传》:“ 袁公 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东周列国志》第七回:“z 鲁侯 {乃告以让位,激成弑逆之恶,岂非优柔不断,自取其祸!”

造句

1.抑制不住,不断地想念你,你的世界在哪里

2.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这次真的伤心了,泪水不断地流淌在我的脸上

[不断同义词是什么]

不断的同义词 篇2

“小时候,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夕阳西下, 铺满落叶的小路上,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 翘望着自己的家乡, “娘, 家里的一切是否还好?您的身体怎么样了?我寄的信收到了吗?”想着母亲在故乡看信展皱的笑容, 他嘴角一动, 微微上扬:“即便思念, 我也不是在想念中独自徘徊的一人, 还有母亲在夕阳里温柔的等待, 等着抚慰我疲惫的心。”

这儿, 就是他内心的孤独吧!乡愁, 由信寄出, 寄去一份情怀, 那依依不舍的喃喃细语呀!

而现代化的“乡愁版本”却是如此的新潮和另类。当键盘敲打的《夜雨寄北》以网上专情的惊鸿一瞥, 成就乡愁的未来时, 电话情思的无聊泛滥, 却以话语的多余盛宴倾倒着后现代的情感垃圾, 支票汇款信用卡的包打天下, 以最经济实惠的功利交换, 把爱的精神脂肪否因“愁”而“愁”啊?

船上。他捻弄着那一张窄窄的来程船票, 乡愁顿起。“亲爱的, 我俩本因幸福, 可为生活, 我须赴美, 如今我横渡太平洋, 家中的你一定要珍重, 勿以我为念。即使千里烟波, 我们依旧会心系对方。想念, 在万水之中都是皈依。”许久, 他的泪水慢慢溢出, 他强忍着, 走进船舱。

这隔不断的夫妻情话呀!身在异国, 心在家里。温馨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 孤独。这一张张船票, 包含了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 这一张张船票, 又割断了多少鸳鸯梦?

今夜又无眠!

阖书, 抬头, 瞭望窗外, 那遥远的故乡啊, 录载了多少游子的梦!

乡愁浓稠最难消, 它是一种病, 当归才是治病的药。

不断变窄的海峡,不断靠近的两岸 篇3

关键词:不断变窄;海峡;两岸;马英九就职演说;两岸共识

中图分类号:D67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7—0061—02

2008年5曰20日,马英九在台北发表了“总统”就职演说。从演说的内容可以看出本系同族同宗的骨肉同胞、同根同源的炎黄子孙有着永远也割不断的“血浓于水”之兄弟情谊,海峡两岸中国人有着越来越多的共识,海峡在不断地变窄,两岸在不断地靠近!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愈来愈不可阻挡!本文就马英九的就职演说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相关内容略作对比做以说明。

一、传统的民族核心价值被两岸共同信守和弘扬

马英九在演说中斥责了陈水扁之流的台独分子执政时期蓄意进行的“去中国化”、去传统文化等意识形态清洗活动造成“在过去这一段波折的岁月里,人民对政府的信赖跌到谷底,政治操作扭曲了社会的核心价值”,但是“台湾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奋、诚信、包容、进取这一些传统的核心价值”,这说明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的中的核心价值是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的。这与我们近年来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又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开放、包容性等特点,马英九提到这些传统核心价值完全可以纳入和整合到里面去,两岸人民完全可以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地在共守于统一的民族核心价值的旗帜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共同的核心价值不但一定会洋溢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生活言行中,深植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古老而年轻的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和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支柱和力量的源泉!

马英九在演讲中还提到“我们还要用心培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素养、国际视野与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和我们所倡导的公民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也是一致的。我们大力开展的排除各种不良社会文化、西方没落的价值观等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努力,也是与马英九演讲所提及的积极排除各种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不当干扰是一致的。一句话,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正在共同的核心价值旗帜下携手建设着我们美好的共同家园!

二、改革开放成为两岸共同的经济发展理念

马英九在演讲中还提到“台湾是一个海岛,开放则兴盛、闭锁则衰败,这是历史的铁律。所以我们要坚持开放、大幅松绑、释放民间的活力、发挥台湾的优势”,这与我们在十七大做出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等科学判断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与我们所提出的“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的治国思路也是惊人的相似。三十年来我们所推进改革实践可以归结为主要是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其实质就是通过“大幅松绑、释放民间的活力”来发挥国人(或者说大陆人民)创造财富的优势!近年来,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的各种经济成分走出国门,挺进世界市场是对马英九演讲中提及的“联结亚太、布局全球”与“协助劳工适应快速的科技变迁与产业调整”的最好注脚。

另外,马英九提出的“我们在回应全球化挑战的同时,一定要维护弱势群体的基本保障与发展的机会,也一定要兼顾台湾与全球生态环境的永续经营”是与我们在十七大提出的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提出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我们进行的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不就是正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吗?

三、以人为本或者对人民有利的原则成为两岸共同的执政理念

党在十七大郑重地向全国人民许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马英九在演说中也一再强调“坚持‘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施政原则”。

十七大不仅论述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且掷地有声地向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宣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声振寰内,举世瞩目!与党的这些提法相辉映的是,马英九提出的“新政府将树立廉能政治的新典范,严格要求官员的清廉与效能,并重建政商互动规范,防范金权政治的污染。”也引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事实上,在大陆上,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在成为着生活在大陆的国人的正常的生活方式。在台湾,则是讲努力实现着“我们要进一步追求民主品质的提升与民主内涵的充实,让台湾大步迈向‘优质的民主’”的建设目标。

因此,正如海峡两边的各种分歧必将随着海陆直接“三通”大门的开启的临近而变得愈来愈小一样,海峡两岸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也必将越来越趋向一致!

四、和谐发展指引着两岸共同勾勒祖国未来发展愿景

对于今后几年内国家发展前景,我们在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与马英九提出的“新政府另外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导正政治风气,恢复人民对政府的信赖,我们将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尊重人性、崇尚理性、保障多元、和解共生的环境。”“我们将促进族群以及新旧移民间的和谐”有一个共同的以和谐为旨归的价值取向。任何不带有政治偏见有色眼镜的人,我们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不就是“尊重人性”吗?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就是“崇尚理性”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尊重人们的“个性”不是“保障多元”吗?不就是实现“和解共生”吗?

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十七大郑重声明“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等,与英九由衷的盼望的“海峡两岸能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今天开始,共同开启和平共荣的历史新页。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英九在演讲中重申的“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并秉持四月十二日在博鳌论坛中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寻求共同利益的平衡点。两岸走向双赢的起点,是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全面正常化,我们已经做好协商的准备。希望七月即将开始的周末包机直航与大陆观光客来台,能让两岸关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马英九在演说中认为的“两岸问题最终解决的关键不在主权争议,而在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峡两边的中国人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越来越趋向一致。所以,笔者认为促成海峡两岸最终统一的关键与其归结为生活方式与核心价值的差异,不如归结为彼此长期隔膜所造成的认识上的歧异。我相信,包括马英九先生在内的台湾同胞能多到大陆看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内地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多个领域合作的加深,一定会发现大陆同胞不再是台湾同胞“由衷盼望中国大陆能继续走向自由、民主与均富的大道”,而是已经实实在地走向努力“为两岸关系的长远和平发展,创造双赢的历史条件。”到时候肯定会改变自己的一些先见的。

不断探究的数学课堂 篇4

一、课堂教学片段

问题呈现: (2013·连云港调研改编) 如图1,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E在BC上, 且BC=4BE, F在AC1上, 且AC1=4AF.求证:EF∥平面ABB1A1。 (黑板上画出图形)

教师:这个题目要证明线与面平行, 同学们想想课本上哪些定理或结论能够证出线与面平行?这道题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下面自己独立思考两分钟, 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从结论出发, 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教师:讨论结束.能找出相对应的定理或结论来证明线与面平行吗?

学生1:一个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另一个是通过面面平行也可以证明。

教师:你能说出这两个定理吗?

学生1 (很有自信) :一个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另一个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

教师:具体内容呢?

学生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那么该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平面平行, 那么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教师:很好! (给予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这两个定理简称是?

众生回答: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板书)

教师:结合上面的定理, 你有哪些方法将这道题证明出来吗?下面小组进行讨论, 然后汇报你们所讨论的结果 (。5分钟过后)

学生2:我们可以从面面平行来证得, (请这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作出辅助线, 并且同时讲解) 取AC的四等分点H, 使得AH=1/4AC, 如图2, 利用比例关系可以证得FH//CC1, 又CC1//AA1, 所以FH//AA1, 又FH奂平面ABB1A1, AA1奂平面ABB1A1, 所以FH//平面ABB1A1, 同理HE//平面ABB1A1, 又因为FH, HE奂平面EFH, FH HE=H, 所以平面EFH//平面ABB1A1, 又因为EF奂平面EFH, 所以EF∥平面ABB1A1。

教师:嗯, 很好!这位同学是构造了一个平面EFH, 然后利用的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还有其他方法吗? (继续抛出问题)

设计意图:在知识的转折点处, 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引领学生探究的契机, 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提出合理的探究性问题。

学生3: (主动出来讲解) 我们可以通过找线线平行来证明。连接CF并延长CF交AA1于G, 连接GB。如图3, 因为CC1//AA1, 所以△AFG∽△C1FC, 从而GF:FC=AF:FC1=1:3=BE:EC, 所以EF∥GB, 又EF埭平面ABB1A1, GB奂平面ABB1A1, 所以EF∥平面ABB1A1。

学生4: (紧接着上来讲解) 我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可以找线线平行来证明。连接CE, 延长CE, BB1交于点K, 连接AK。如图4, 因为BB1//CC1, BB1=CC1, 所以四边形BB1C1C为平行四边形, 那么就有BE//B1C1, 且BE=1/4 B1C1。从而有KE=1/4KC, 又AF=1/4AC1, 所以EF∥AK。又因为EF¢平面ABB1A1, AK平面ABB1A1, 所以EF∥平面ABB1A1。

教师:他们都讲得非常好!刚才学生3和学生4都是通过找线线平行来证得, 你能发现他们又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5:他们都是在三角形中利用比例关系找出线线平行的。

教师:很好! (板书: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方法一:利用三角形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线线平行)

教师:刚才这两位同学是在三角形中找线线平行的, 那么还可以再其他图形中构造线线平行吗?

设计意图:继续抛出问题, 引导他们去思考与归纳,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学生6: (很有自信) 我还有一种方法也是可以找线线平行来证明, 但是与他们两个不一样。在线段AA1取一点N, 使得AN=1/4AA1, 在线段AB取一点Q, 使得BQ=1/4BA, 连接NQ, NF, QE, 如图5, 因为AC1=4AF, 所以NF//A1C1且NF=1/4A1C1。又因为AA1//CC1, AA1=CC1, 所以四边形AA1C1C为平行四边形, 从而有A1C1//AC, 且A1C1=AC, 所以NF//AC, 且NF=1/4AC。同理可证QE//AC, 且QE=1/4AC。所以QE//NF, 且QE=NF。从而四边形NQEF为平行四边形, 于是EF∥NQ。又因为EF埭平面ABB1A1, NQ奂平面ABB1A1, 所以EF∥平面ABB1A1。

教师:证法很巧妙!还有其他类似的证法吗?

学生7:我有另一个方法, 与学生5的方法有点类似。连接AB1, 在AB1取一点M, 使得AM=1/4AB1, 连接MF, MB。如图6, 因为AC1=4AF, 即AF=1/4AC1, 所以MF//B1C1, 且MF=1/4B1C1。因为BB1//CC1, BB1=CC1, 所以四边形BB1C1C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就有BE//B1C1, 且BE=1/4B1C1。所以BE//MF, 且BE=MF。于是四边形MBEF为平行四边形, 就有EF//MB。又因为EF平面¢ABB1A1, MB平面ABB1A1, 所以EF∥平面ABB1A1。

教师:他们都讲得非常棒!方法也很独特!刚才学生6和学生7也都是通过找线线平行来证得, 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8:他们都是先构造平行四边形, 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找出线线平行的。

教师:很好! (板书:线线平行线面平行方法二:构造平行四边形, 利用对边平行的关系来构成线线平行)

教师: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证明线面平行可以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利用面面平行, 另一个是用线线平行。其中利用线线平行, 我们又两个途径:一个是在三角形中找, 还有一个是在平行四边形中找。总的来说是:两种途径, 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总结, 将所学知识及时得到消化, 进而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最后老师给总结来一个升华, 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 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教学体会与反思

以上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复习课”的片段, 整个过程, 学生的主体性已经充分凸显, 同时教师的主导性也体现在倾听, 追问, 点评, 总结等几个方面。“满堂灌”这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被时代所摒弃, 如何上好每一节数学课, 如何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成为高效课堂?这一系列问题成为当下教育热门的话题,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所上的这一节课, 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 备好每一节课。备课备什么?不光是备教材, 备教法等, 而最最主要的是备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水平, 尽可能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趣味性的数学问题, 积极地提供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能够经常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现数学美, 自然而然课堂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

其次, 创造探究性的课堂。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教师只是组织者, 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地信任学生, 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 根据学生的思路, 去引导他们, 启迪他们的思维,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地交流与合作, 更要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 (本节课中所涉及到的解法都是由学生在黑板上详细扮演的) 。同时对每一位学生的思路给予及时地评价, 尽可能地找到闪光点, 对其放大, 以赏识和激励为主, 让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最后, 教师要对同一类问题要及时地归纳与总结, 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在本堂课中以“两种途径, 三种方法”来突出这节课的重点。“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课堂不是走过场, 每一节课结束后, 学生要有所得, 而不是纯粹的会解题.对同一类型题目, 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出适合自己的结论与方法。当然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结论不一定都是正确或者是合理的, 那么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指引方向, 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 让课堂达到最高的升华。

割不断的亲情 篇5

五年了!整整五年,我没有躺在外婆的怀里撒娇了,也没有听到外婆呼唤我的乳名了。外婆,孙儿今天来看您了。

沿着运河大堤,我踏上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路。一切变化得真快呀!原先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路两旁的意杨树长高长“胖”了好多;一排排的瓦房也被一座座小楼取代了……然而蝉儿的鸣声没有变,运河里的船声没有变,故乡的气息也没有变……

五年前,爸爸与外公不知怎地一刀两断,不再来往,我和外婆因此没再见面。我不恨爸爸,我也不恨外公,因为我没有理由恨他们。那,我该恨什么呢?我真想不出有什么能割斷亲情——这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大人的世界真的很复杂。

“嘟……”船声把我从想像中拉回到现实世界。哦,到拐弯口了,转过这个弯,从大堤下去,再穿过一座小桥,就能望见外婆家了。可我突然有了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

我下了车,靠着路边的意杨树,闭上眼睛,揣想着重投外婆怀抱的情景。我想起了外婆对我的好,想起了和外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起了……一瞬间,我似乎全明白了!我仿佛看见了外婆那慈祥的笑容,看见她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向我招手……

于是,我一跃而起,连忙跳上了自行车……

宋汶霏:不断挨骂,不断进步 篇6

宋汶霏:导演对画面要求很严格,所以总是在现场看回放。我就看我身边朋友的感觉,看他们各种各样的评价。“你怎么突然一下子变得这么温柔,不像你!”因为他们跟我太熟了,我平时可能对他们没那么温柔,比较凶狠。

星库:那你怎样经历这个调整的过程,有什么技巧?

宋汶霏:技巧就是不断地挨骂,不断地进步,导演不断地鼓励。导演在现场特别凶,但是还好他骂完了会在私底下跟我聊,因为他对这个戏太负责任了。他是想要自己的作品各方面都好,他对画面要求特别高。一开始我都想放弃,但通过跟他聊,或者说是鼓励吧,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星库:导演训人的时候,你一般什么反应,会不会掉眼泪?

宋汶霏:我不会,他们说我脸皮是最厚的。其实是心理素质挺强的,因为我只觉得导演是为了我好,他急,那是他的工作方式。从工作出发,他是一个公私分明的导演。这样才能抓得好作品,要不然他跟你是朋友,在戏上也放松你,那就不太合理了。

星库:当初怎么和这个戏结缘的?

宋汶霏:一开始我不敢去面试这个戏,因为我自己有经纪公司,而他们的戏都是要签人的。当时已经三次被经纪人副导演推荐去面试了,我都没去,到第四次我才去的。我想这么幸运的事情不可能落到我头上,但还是去了。没想到导演给了我很大的评价,他说一看我就是周欣。我当时比较安静比较少说话,当时皮肤比现在好一点,画了个裸妆,他们就感觉气质蛮像这个人物的。当时我是去面试金葵这个角色,因为我小时候学过芭蕾舞。但他们说你一点都不可爱,金葵这个角色是很可爱的,一下子把我否定了。他们让我考虑周欣这个角色,不行当个备选。

星库:后来还是让你演了周欣。

宋汶霏:本来让我演金葵,临开机的前两天,海岩老师和导演就把我们两的角色错位一下。他们觉得我还是不像金葵,毕竟新人还是本色出演。

星库:你生活中是真的没有活泼的一面吗?

宋汶霏:我是对朋友才会有,对陌生人特别是陌生男子,我挺酷的。

星库:听说你不喜欢剧中那样的爱情?

宋汶霏:我是觉得太曲折了,我喜欢比较简单,比较平淡。那个人物从头到尾,为了爱,为了报仇,为了报恩,太曲折了。他们说周欣是里面最厉害的角色,我说不是,她既然决定把生命托付给另外一个人,嫁给他了,她就觉得有必要对这个丈夫尽责任,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老婆角色。我在戏外希望以后也能做这样一个女人,就是比较有责任心,做一个比较好的老婆,女人能管住事儿还是好些吧!?

星库:对自己以后有什么期待?

宋汶霏:期待就是,他们说新人,因为我影视剧作品也不多,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说我是一个花瓶,我希望做一个又有实力又有形象的艺人。踏实做好每一步,我现在心态比較平,我是想以后做一个好演员。

张欣:不断缔造传奇的地产玫瑰 篇7

一路走来, 张欣写就一路传奇。

开创SOHO地产模式

“自信, 勇敢, 果断, 缺乏小女人情怀”、“天生具有探险的强烈欲望”、“对小资的温馨没有太多感觉”、“生活并不很精致”……这样的描述似乎与传统观念里的幸福女人搭不上边, 可这样的张欣却绽放出一个女人最美的姿态。

作为中国最早投身商业地产的私营企业家之一, 在对商业地产模式的探讨中, 张欣意识到人的生活与空间密切相关, 给人什么样的空间就创造了什么样的可能性, “这时候我们开始考虑SOHO的Small Office、Home Office这一部分……现在中国最有活力的就是小公司、私营企业。这些人需要的是一种现代的形式、方便的位置, SOHO的精神就是现代的、快速的、年轻的、有生命力的、小的、知识型的。”

正是基于此, SOHO中国开拓出了SOHO模式:在北京最好的地段, 开发面向中小企业主的零散销售的物业。

在张欣的执掌下, 她与潘石屹1995年共创的SOHO中国公司已成为北京CBD最大的商业地产发展商, 净资产估计超过了30亿美元。2007年10月, 她带领SOHO中国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 创造了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企业首次公开售股 (IPO) 。2010年SOHO中国在中国的经济放缓时期、在紧缩政策之下仍然表现出色, 预售金额超过2009年达60多亿美元。

在达沃斯论坛上, 张欣透露今年SOHO中国计划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拿地, 今年的拿地计划与去年相仿, 但由于公司扩大了地产租赁业务, 预计今年的合约销售增长较去年放缓。

艺术+才情创商业传奇

SOHO中国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最受追捧的创新建筑, SOHO中国也以不断创造楼市概念和销售奇迹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房地产品牌。作为建筑设计的负责人, 张欣对于SOHO中国的品牌塑造与成长居功至伟。

发展经济学硕士毕业的张欣骨子里十分热爱艺术, 痴迷于一切能够展现创造力的活动。1997年, 张欣与潘石屹夫妇俩在北京市郊建了一个家:那是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 那是一个很艺术的山间别墅, 与周边的风景互为点缀。“山语间”的整个修建过程, 使张欣对建筑艺术迸发出澎湃的激情。

现代城项目做起来后, 张欣已经不再是仅仅纠结于精装修、不懂建筑的那个刚刚从华尔街走出来的白领。她和潘石屹分工后负责与国外的联系、建筑设计和工程管理, 因此她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激情得以挥洒得淋漓尽致, 也使得她自己成为了中国建筑业最杰出的女性。

2000年, 潘石屹买下了一块水关长城附近的地, 原本准备修高尔夫球场。张欣突发奇想要做一百个“山语间”, 要做一个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要把她做“山语间”时受到的震撼和启示传递给更多的人, 让他们体会到建筑的丰富可能性。

张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 她向12位亚洲青年建筑师发出邀请函, 请他们参与设计长城脚下的建筑师走廊。于是就有了由42栋风格前卫的别墅和一栋俱乐部组成的“长城脚下的公社”。2002年, 这个中国第一家现代建筑博物馆为张欣赢得了威尼斯双年展的“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这个奖项相当于建筑领域的奥斯卡奖, 这是中国首次在世界建筑舞台上获得的奖项, 这是首个非建筑师身份的人获得这个奖项。

张欣在推“长城脚下的公社”时, 并没有因为对建筑艺术的痴迷而忽略对市场的追求, 她清清楚楚地算了一笔帐:建筑师走廊虽然本身不会有很高的利润, 但它会形成一种效应, 和它同步进行的, 还有“建外SOHO”, 两个项目互相呼应, 一定会形成一个新的热潮。

在建外SOHO计划中, 张欣将“建筑应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最多可能性”这个理念完整地贯穿了它的整体设计, 她本人这样描述建外SOHO:“和纽约、伦敦、巴黎的市中心一样”。建外SOHO没有围墙, 16条小街在建筑群中穿梭串连, 制造出充满人情味的小街文化;每天有5万人在这里居住、工作、玩乐。建外SOHO所带来的不单是突破性的建筑概念, 更提倡一种北京新生代的居住模式。被媒体称为北京“最时尚的生活橱窗”。

不断创新的中国油气管道技术 篇8

发展历程

中国是最早使用管子输送流体的国家。据史料记载, 早在公元前的秦汉时期, 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打通了的竹节输送卤水。

1958年, 我国建成了克拉玛依~独山子的输油管道, 这是我国依靠自主创新建设的国内第一条长距离原油输送管道, 也是我国长输管道建设史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20世纪70年代, 以大庆-铁岭输油管道 (即东北“八三”管道) 的建设为标志, 掀起了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即原油长输管道建设的高峰, 先后兴建了贯穿东北、华北和华东的原油管道输送网, 总长度约5000公里, 开启了中国管道规模建设的新纪元, 使中国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有了第一次腾飞。

20世纪80年代, 我国在铁岭~大连输油管线的技术改造以及东营~黄岛输油管道复线的建设中,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依靠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促进了我国管道建设的技术进步, 基本实现了中国管道业科技水平与世界管道技术发展的同步接轨, 使中国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有了第二次腾飞。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对大气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 从而导致对洁净能源天然气的需求上升, 迎来了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的又一次高峰, 先后建设了靖边-北京、涩北-西宁-兰州、忠县-武汉、新疆-上海 (简称西气东输) 、靖边-北京复线、冀宁联络线等多条天然气管道, 总长度约10000公里。以西气东输管道的成功建设为标志, 中国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有了第三次腾飞。

目前, 正在建设的西气东输二线管道, 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 南至广州、东达上海, 途经14个省、市、自治区, 境外与横跨三国、同步建设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 一干八支, 管线全长9139公里。与国内已建管道相比, 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设计压力最高、输量最大、距离最长、钢管材质等级最高、管道沿线地质条件最复杂, 这些都开创了中国管道建设史之最, 堪称世界级管道工程。以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开工建设为标志, 拉开了中国管道建设的又一个新高潮, 使中国管道运输业的发展有了第四次腾飞。

不断创新

经过50年的发展与努力, 中国油气管道工业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我发展之路, 目前已建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 长达60000余公里的油气管道干线运输网, 管道运输已成为我国继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之后的第五大运输业。从油气管道用钢向高等级钢材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模拟仿真等高端技术在管道设计上的应用;到管道自动焊接、复杂地区管道敷设、河流非开挖穿越技术等管道施工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在役管道检测、抢维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等, 中国油气管道各项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都凝聚并凸显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中国油气管道业不断发展的灵魂作用。

管道勘察设计技术

管道输气工艺设计技术。2002年开工建设的西气东输管道工程, 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世界级天然气管道工程, 标志着我国长输管道输气工艺设计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输气工艺设计上采用了仿真模拟技术, 优化了管道工艺系统, 自主开发了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分析模型, 进行了系统稳态和瞬态分析;通过对下游用户用量的逐年预测和用气波动分析, 确定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储气调峰方案, 成功解决了单气源多用户输气管道调峰技术难题。在压气站优化方案设计中, 通过系统优化比选确定了采用1.4~1.5的混合压比最优输送工艺方案;通过对机组配置优化分析, 确定了采用1+1大机组方案, 并首次在无人区设置了压气站。

大落差输油管道设计技术。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落差 (全线落差2253米) 。在输油管道运行时, 大落差会造成动压过大, 管道内液柱拉断, 产生水击和汽蚀, 给管道和下游站场内设备造成破坏;如果管道停运, 大落差又会造成管道静压过大, 影响管道的安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在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大落差地段设置了三个减压站。同时, 采用变径处理, 增加水力摩阻, 降低小输量时管道的动压, 采取分段选取壁厚的办法, 增加管道的承压能力。并针对密闭管道输送可能发生的水击事故, 采取了多种超前保护措施。根据不同输量, 各站采用流量控制和压力控制的方式, 达到系统运行的可靠和稳定。

遥感技术在油气管道设计选定线的应用。在兰成渝、忠武线、西气东输等工程上, 我国成功地开展了利用卫星遥感手段进行长输管道线路选线、定线工作, 解决了线路走向方案比选、大型穿跨越选址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难题, 使地形复杂地区的线路有了更广泛的选择范围, 使选出的线路更趋合理。同时, 应用卫星遥感选线、定线技术, 使管道线路走向尽可能避开沿线复杂地形地貌, 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施工难度。

管道自动化设计技术。在管道自动化技术方面, 成功地解决了兰成渝管道的多油源、多分输点、密闭顺序输送的管道自动化设计技术难题, 实现了全线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监控管理系统。在自动化软件技术方面, 研究开发的长输管道SCADA控制系统、模拟仿真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 在西部管道等工程上得到了成功应用, 实现了自动化软件产品技术国产化。

数字管道应用技术。我国已成功将基于GIS平台的数字管道技术应用到西气东输冀宁管道、西部管道的工程设计及施工管理全过程, 为管道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平台。

大口径输气管道减阻内涂技术。我国在西气东输工程设计中首次采用了减阻内涂技术, 并编制了国内第一部减阻内涂技术标准《非腐蚀气体管道内壁覆盖层推荐做法》。西气东输管道由于采用了减阻内涂层设计技术, 在增加管输量、减少压气站、降低燃料动力消耗等方面产生经济效益10多亿元人民币。

管道施工安装技术

大口径、高钢级管材制造技术。我国以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和二线建设为标志, 先后依靠自主创新全面掌握了φ1016毫米、X70级和φ1219毫米、X80级螺旋埋弧焊钢管和JCOE直缝钢管的生产工艺及装备制造技术。在制管工艺技术上采用了技术先进的内焊缝自动跟踪纠偏技术、在线钢管自动测径技术、钢管生产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X光工业电视焊缝超声波无损自动检测技术以及管端扩径技术等。大口径、高钢级钢管产品已在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和二线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 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我国自主研制了大口径热煨弯管及管件加工设备, 全面掌握了加工工艺技术, 大口径、高钢级热煨弯管及管件产品已在西气东输工程一线和二线建设中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打破了此类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管道防腐施工技术。针对西气东输工程特点, 研究制造了大口径、撬装式、多功能管道内减阻及外防腐涂敷作业线作业线采用模块式设计, 具有较好的撬装功能和易搬迁性。作业线主体结构采用螺栓连接, 具有较好的快装功能和易安装性。同时, 外防腐作业线可进行三层PE、二层PE、单层环氧粉末、双层环氧粉末等多功能防腐作业, 实现了防腐功能多样化。

我国依靠自主创新, 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条自动化弯管防腐作业线, 从弯管表面抛丸除锈处理到单层或双层环氧粉末涂敷均可实现机械化施工作业, 质量易于控制, 填补了国内外弯管防腐不能机械化施工的空白。

管道焊接工艺技术。针对管线冬季焊接施工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低温环境条件下管线焊接施工周期, 我国研究提出了X65、X70、X80管材, 在-30℃超低温环境条件下合格的焊接施工工艺, 并已成功应用于哈中管道等工程的现场施工, 突破了管线冬季不能焊接施工的禁区。

管道焊接施工装备研制技术。我国自主研发的管道全位置自动外焊机, 可有效地实现焊接质量的高智能化控制, 设备采用了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和CPLD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全数字运动控制技术, 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

创新论坛·视野

品水平。这些自主研发的管道焊接施工设备已在西气东输管道、陕京二线管道等工程上成功进行了现场工业化推广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非开挖管道穿越技术。非开挖管道定向钻穿越技术成果在西气东输黄河、沁河、苏丹尼罗河等二十多条大型河流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同时, 在西部管道施工中, 采用非开挖定向钻穿越技术, 成功穿越仁寿山 (穿越长度1033米) , 为在充分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与环保、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情况下敷设管道, 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和一种新的途径。

管道输油气技术服务技术

埋地管道漏磁检测技术。我国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了φ1016大口径高清晰度智能化漏磁检测设备, 其采用了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检测技术设计理念, 具有系统数据收集全面、准确, 缺陷识别精度高, 探测能力强, 运行安全可靠等特点, 填补了我国输气管道高清晰度智能化检测技术及工艺上的空白。目前, 我国又相继自主研发了从φ200mm-914mm共14套管道高清晰度漏磁检测设备, 实现了管道高清晰度漏磁检测设备的系列化研发, 并已投入工业现场应用, 填补了国内空白。

管道安全预警技术。所谓管道安全预警技术, 就是为防止人为和第三方对管道正常运行造成的破坏, 利用埋地光纤, 通过特殊传感系统, 将埋地管道周围发生的对管道可能造成破坏的“扰动”事件, 向系统控制中心发出管道安全预警信息, 并对“扰动”事件的类型进行准确分析、判断和定位, 实现对管道的安全预警。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外尚没有成功的先例。我国经过近三年的研究探索, 目前已研制出一套监测距离达100公里的光纤安全预警监测系统, 该项目成果正在西气东输一线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

管道维抢修技术。围绕管道维抢修技术, 通过对引进开孔、封堵设备的消化吸收和技术革新, 开展了开孔、封堵设备的系列化研发和配套机具研制工作, 目前已形成了从25毫米至1500毫米不同管径管道开孔、封堵作业的能力。目前, 我国管道维抢修业务已经拓展到海外市场, 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张素:割舍不断的乡情 篇9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着。这里每年人均收入极低,孩子们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敢奢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提起张素老师,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叶校长总是格外动情。

撤退大潮,毅然坚守

高中毕业,16岁出头的张素在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影响下,成为一名代课教师。除了要上一个班所有的课程外,还要上全校4个班的音乐课。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每月工资仅有28.5元,她丝毫不在意艰辛付出与微薄收入的巨大反差,反而自得其乐。成家后,婆婆因患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丈夫的两个哥哥先后患脑膜炎变成痴呆,一个家庭里3个特级残废人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的3个孩子也先后出生,时常饿得嗷嗷直叫。巨大的经济压力像山一样压在张老师夫妇身上。为了全家生存,丈夫极力反对她继续代课,那一刻,她也犹豫了。可当时她所在的金蝉村小两位民师即将退休,如果自己也“撤退”,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的哭求和村民们的哀求,最终让她决定继续代课,并期望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她盼来了以“代民师”身份考教师的机会。她四处借书、买资料,一边扛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教学任务,一边不分昼夜地拼命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的秋天,张老师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万源师范,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后来,她又通过函授学习拿到了达县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证。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令张素刻骨铭心的是1989年冬月那个星期五的夜晚。她两岁多的儿子肚子突然疼痛难忍,找当地赤脚医生治疗,无效,背到乡医院治疗,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转送到渠县人民医院救治。几个医生会诊也无法确定病情,通过剖腹探诊才知道患了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感染了腹腔。 为了不耽误上课,张素来不及等孩子术后醒来,便在黎明中匆匆赶回了学校。哪知道,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她的孩子由于护理不当,伤口恶化,最终带着难忍的伤痛和对母爱的渴求离开了人世。

张素伤心欲绝,内疚不已:儿子住院10天,她因忙于教学没去看他一次,更没有给他喂一口汤、一滴水!痛苦之余,张素决心把对儿子的遗憾和爱倾注到学生身上,特别是那些父母双亡或离异的苦孩子。张芳就是张素全力救助的学生之一。1992年3月,张芳得了败血症,眼看病情一天天恶化,她的父母却无钱医治。张素得知情况后,马上把家里仅有的800余元钱借给他们,还动员全校师生为她捐助了160多元。半月后,张芳康复回到学校,张素仿佛看见自己的孩子回到了身边,高兴得手舞足蹈。

无法割舍的事业

张素的公婆和两个残疾的哥哥先后去世,丈夫到成都开了一家诊所,孩子们也先后搬过去了。丈夫几次三番地说:“你那点收入很微薄,干脆辞了工作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而且孩子们也需要你过来照顾。”中心校也先后多次要调她去“委以重任”,都被她婉言谢绝。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一旦自己离开这儿,就没有老师愿到这里来任教,班上的几十个孩子就成了“弃儿”,这个村小教学点也会很快“消失”,那孩子们怎么办呢?张素实在无法割舍自己的事业和学生。

留守的日子十分艰辛。每天早晨,张素6点钟就必须起床,整理家务、吃面条,7点半就往5里外的学校赶。上午11点半,上完课再赶回来,为节约煤电,一次性煮好自己和张艳军、张杰中午和晚上的饭。吃完饭,一点半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还要护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若是下雨天,上学、放学还要护送几个孩子过河,夏天涨水过不了河,就把孩子们一一安顿在学校附近的村民家。

在一次特大洪灾中,她为了护送几个留守学生过河,自己差点被汹涌的波涛卷走。当有人问张素,是否后悔留守时,张素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笑着说:“我觉得我每天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张素的无私奉献换来了累累硕果:学生每年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家长一提起她便赞不绝口;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还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教师。面对种种荣誉和称赞,她丝毫没有骄傲自满,平静与忙碌是她的真实生活。

本刊点评

面对撤并潮流,在村民和孩子们的哭求中,她毅然选择了坚守。张素隐忍着巨大的失子之痛,把母亲的大爱“移情”到学生身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多年来,张素在其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回过头来看,张素坚守的这30年不恰恰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30年吗?现代化转型过程会不断地产生各种阵痛,而坚守在最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张素们,正是在用她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抚慰着这种阵痛……endprint

张素: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教师,1984年从教,教龄30年。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着。这里每年人均收入极低,孩子们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敢奢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提起张素老师,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叶校长总是格外动情。

撤退大潮,毅然坚守

高中毕业,16岁出头的张素在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影响下,成为一名代课教师。除了要上一个班所有的课程外,还要上全校4个班的音乐课。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每月工资仅有28.5元,她丝毫不在意艰辛付出与微薄收入的巨大反差,反而自得其乐。成家后,婆婆因患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丈夫的两个哥哥先后患脑膜炎变成痴呆,一个家庭里3个特级残废人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的3个孩子也先后出生,时常饿得嗷嗷直叫。巨大的经济压力像山一样压在张老师夫妇身上。为了全家生存,丈夫极力反对她继续代课,那一刻,她也犹豫了。可当时她所在的金蝉村小两位民师即将退休,如果自己也“撤退”,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的哭求和村民们的哀求,最终让她决定继续代课,并期望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她盼来了以“代民师”身份考教师的机会。她四处借书、买资料,一边扛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教学任务,一边不分昼夜地拼命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的秋天,张老师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万源师范,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后来,她又通过函授学习拿到了达县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证。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令张素刻骨铭心的是1989年冬月那个星期五的夜晚。她两岁多的儿子肚子突然疼痛难忍,找当地赤脚医生治疗,无效,背到乡医院治疗,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转送到渠县人民医院救治。几个医生会诊也无法确定病情,通过剖腹探诊才知道患了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感染了腹腔。 为了不耽误上课,张素来不及等孩子术后醒来,便在黎明中匆匆赶回了学校。哪知道,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她的孩子由于护理不当,伤口恶化,最终带着难忍的伤痛和对母爱的渴求离开了人世。

张素伤心欲绝,内疚不已:儿子住院10天,她因忙于教学没去看他一次,更没有给他喂一口汤、一滴水!痛苦之余,张素决心把对儿子的遗憾和爱倾注到学生身上,特别是那些父母双亡或离异的苦孩子。张芳就是张素全力救助的学生之一。1992年3月,张芳得了败血症,眼看病情一天天恶化,她的父母却无钱医治。张素得知情况后,马上把家里仅有的800余元钱借给他们,还动员全校师生为她捐助了160多元。半月后,张芳康复回到学校,张素仿佛看见自己的孩子回到了身边,高兴得手舞足蹈。

无法割舍的事业

张素的公婆和两个残疾的哥哥先后去世,丈夫到成都开了一家诊所,孩子们也先后搬过去了。丈夫几次三番地说:“你那点收入很微薄,干脆辞了工作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而且孩子们也需要你过来照顾。”中心校也先后多次要调她去“委以重任”,都被她婉言谢绝。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一旦自己离开这儿,就没有老师愿到这里来任教,班上的几十个孩子就成了“弃儿”,这个村小教学点也会很快“消失”,那孩子们怎么办呢?张素实在无法割舍自己的事业和学生。

留守的日子十分艰辛。每天早晨,张素6点钟就必须起床,整理家务、吃面条,7点半就往5里外的学校赶。上午11点半,上完课再赶回来,为节约煤电,一次性煮好自己和张艳军、张杰中午和晚上的饭。吃完饭,一点半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还要护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若是下雨天,上学、放学还要护送几个孩子过河,夏天涨水过不了河,就把孩子们一一安顿在学校附近的村民家。

在一次特大洪灾中,她为了护送几个留守学生过河,自己差点被汹涌的波涛卷走。当有人问张素,是否后悔留守时,张素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笑着说:“我觉得我每天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张素的无私奉献换来了累累硕果:学生每年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家长一提起她便赞不绝口;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还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教师。面对种种荣誉和称赞,她丝毫没有骄傲自满,平静与忙碌是她的真实生活。

本刊点评

面对撤并潮流,在村民和孩子们的哭求中,她毅然选择了坚守。张素隐忍着巨大的失子之痛,把母亲的大爱“移情”到学生身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0多年来,张素在其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成就。回过头来看,张素坚守的这30年不恰恰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30年吗?现代化转型过程会不断地产生各种阵痛,而坚守在最薄弱的农村地区的张素们,正是在用她们艰苦卓绝的奋斗抚慰着这种阵痛……endprint

张素: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教师,1984年从教,教龄30年。

“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拉扯着。这里每年人均收入极低,孩子们能吃饱就不错了,哪敢奢望良好的家庭教育?”提起张素老师,四川省渠县青神乡四方村小学叶校长总是格外动情。

撤退大潮,毅然坚守

高中毕业,16岁出头的张素在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影响下,成为一名代课教师。除了要上一个班所有的课程外,还要上全校4个班的音乐课。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每月工资仅有28.5元,她丝毫不在意艰辛付出与微薄收入的巨大反差,反而自得其乐。成家后,婆婆因患类风湿关节炎瘫痪、丈夫的两个哥哥先后患脑膜炎变成痴呆,一个家庭里3个特级残废人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的3个孩子也先后出生,时常饿得嗷嗷直叫。巨大的经济压力像山一样压在张老师夫妇身上。为了全家生存,丈夫极力反对她继续代课,那一刻,她也犹豫了。可当时她所在的金蝉村小两位民师即将退休,如果自己也“撤退”,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的哭求和村民们的哀求,最终让她决定继续代课,并期望成为一名正式教师。

机会终于来了。1995年她盼来了以“代民师”身份考教师的机会。她四处借书、买资料,一边扛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和教学任务,一边不分昼夜地拼命复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的秋天,张老师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万源师范,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后来,她又通过函授学习拿到了达县师范专科学校的毕业证。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令张素刻骨铭心的是1989年冬月那个星期五的夜晚。她两岁多的儿子肚子突然疼痛难忍,找当地赤脚医生治疗,无效,背到乡医院治疗,孩子病情越来越严重,后来转送到渠县人民医院救治。几个医生会诊也无法确定病情,通过剖腹探诊才知道患了急性阑尾炎,已经穿孔感染了腹腔。 为了不耽误上课,张素来不及等孩子术后醒来,便在黎明中匆匆赶回了学校。哪知道,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她的孩子由于护理不当,伤口恶化,最终带着难忍的伤痛和对母爱的渴求离开了人世。

张素伤心欲绝,内疚不已:儿子住院10天,她因忙于教学没去看他一次,更没有给他喂一口汤、一滴水!痛苦之余,张素决心把对儿子的遗憾和爱倾注到学生身上,特别是那些父母双亡或离异的苦孩子。张芳就是张素全力救助的学生之一。1992年3月,张芳得了败血症,眼看病情一天天恶化,她的父母却无钱医治。张素得知情况后,马上把家里仅有的800余元钱借给他们,还动员全校师生为她捐助了160多元。半月后,张芳康复回到学校,张素仿佛看见自己的孩子回到了身边,高兴得手舞足蹈。

无法割舍的事业

张素的公婆和两个残疾的哥哥先后去世,丈夫到成都开了一家诊所,孩子们也先后搬过去了。丈夫几次三番地说:“你那点收入很微薄,干脆辞了工作搬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吧,而且孩子们也需要你过来照顾。”中心校也先后多次要调她去“委以重任”,都被她婉言谢绝。

因为她清楚地知道,一旦自己离开这儿,就没有老师愿到这里来任教,班上的几十个孩子就成了“弃儿”,这个村小教学点也会很快“消失”,那孩子们怎么办呢?张素实在无法割舍自己的事业和学生。

留守的日子十分艰辛。每天早晨,张素6点钟就必须起床,整理家务、吃面条,7点半就往5里外的学校赶。上午11点半,上完课再赶回来,为节约煤电,一次性煮好自己和张艳军、张杰中午和晚上的饭。吃完饭,一点半赶到学校。下午放学后,还要护送几个路远的孩子回家。若是下雨天,上学、放学还要护送几个孩子过河,夏天涨水过不了河,就把孩子们一一安顿在学校附近的村民家。

在一次特大洪灾中,她为了护送几个留守学生过河,自己差点被汹涌的波涛卷走。当有人问张素,是否后悔留守时,张素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摇摇头,笑着说:“我觉得我每天生活得很充实,很幸福。” 张素的无私奉献换来了累累硕果:学生每年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学生家长一提起她便赞不绝口;连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还被评为达州市优秀教师。面对种种荣誉和称赞,她丝毫没有骄傲自满,平静与忙碌是她的真实生活。

本刊点评

上一篇:“存真”原则对梁实秋翻译的影响下一篇:入党前组织谈话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