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钟馗的民间传说

2024-10-09

门神钟馗的民间传说(精选6篇)

门神钟馗的民间传说 篇1

钟馗,是民间信仰中的门神,据说可以驱鬼逐邪。世人眼中的钟馗形象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不过他为人刚直,不惧邪祟。

关于钟馗,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根据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记载,北宋皇宫中曾藏有唐代着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钟馗像,其卷首“唐人题记”讲述了这幅画的来历。

在唐开元年间,一次,唐玄宗从骊山刚回宫就病倒了,一个多月也不见好。 一天晚上,唐玄宗忽然梦见一大一小二鬼,小鬼偷走了自己的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并绕殿而走。突然,身穿蓝袍、蓬发虬髯、面目可怖的大鬼抓住小鬼,并将其双目挖出,然后将其吃掉。玄宗惊问大鬼是何人,大鬼说:“臣钟馗氏,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说完,他化作一片红光飞驰而去。

唐玄宗醒来后,病也减轻了。于是将画家吴道子召来,让他根据自己梦中所见画了一幅钟馗图,并昭告天下。同时,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都知道钟馗的神威。

从此,钟馗捉鬼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并逐渐取代了以往门神神荼、郁垒的地位。

门神钟馗的民间传说 篇2

一、人物形象的丰富

作为一种代言体的抒情艺术, 传统戏剧的特长不在于交待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 (这方面小说会做得更好) , 而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与舞台效果的营造。就《蝴蝶梦》来看, 抄本中的钟馗富于正义感, 同时显得严肃正直, 里面的众鬼则相对稳重朴实。而京剧对钟馗和众鬼的形象都做了比较大的改写。

1、钟馗形象的神化到人化、平面化到丰满

《嫁妹》开场是鬼头上场唱完【点绛唇】后做自我介绍, 引出钟馗的出场。抄本中, 鬼头在做完简短自我介绍后, 有一段对钟馗的刻画:“俺家爷爷正直, 万世为神……爱的是琴剑书箱, 点着灯, 撑着伞, 踏遍白云深处, 颅顶上笠带些残雪, 归来镇门庭, 忽见福禄送子, 天赐麒麟。有时节, 吹箫月下, 有时节, 舞剑风前。”抄本借小鬼之口道出, 万世为神的钟馗能文能武, 既有“吹箫月下”的雅致, 又有“舞剑风前”的英姿。“琴剑书箱”四样东西显示他是一位琴心剑魄、满腹经纶的人物。

到了京剧中, 这一大段文字都被删掉了。京剧的这种处理除了是给主角钟馗腾出更多的舞台表现机会外, 恐怕也是意识到昆曲的那段刻画妙则妙矣, 却过于笼统、无法突出钟馗的个性, 也与本剧中塑造的钟馗形象无关紧要。

京剧的要诀是把钟馗还原为一个世俗的人, 而不关注于他的神、他的学识高雅。所以京剧在第三场戏钟馗回家向妹妹交代自己经历的过程这一节中, 对昆曲做了很大的增加润色。这部分内容在昆曲中是这样写的:

(白) 来此已是, 妹子开门来。 (内二更介, 旦上唱) 【泣颜回】……。 (净白) 妹子开门来。 (旦白) 呀! (唱) 闻言战兢丧黄泉, 尚现生时影! (净白) 妹子休要害怕, 我乃生前钟馗……故此前来, 与你相见。 (旦白) 既然是我哥哥, 何怕之有, 待我开门。 (唱) 手足情契隔几旬, 鬼门开, 再得重生。 (开门介, 白) 哥哥在那里? (净白) 妹子在那里? (旦白) 哥哥请坐。

昆曲对白中, 基本交代了情节的发展, 钟妹的害怕与犹疑, 钟馗的急于回家在宾白里已有所表现, 但京剧对这个情节的改写更加出色:

(介白) 呀, 你看行行到了自己的门首。待吾叫门。吓妹子, 快快开门。 (介白) 咳。 (更介) (花旦上唱) 【泣颜回】……。 (钟馗白) 吓妹子, 快快与我开门。 (花旦白) 哎呀! (唱前腔) 我闻此言, 胆战心惊。丧黄泉伏现了生时影。 (钟馗白) 吓妹子, 你你你休要害怕, 我是你的哥哥, 回来了。你不要开门, 待俺将话说明你听。你在 (当为“再”) 开门。 (花旦白) 如此兄长请讲。 (钟馗白) 妹子听了, 只因为兄上京赴试应取……。 (花旦白) 原来如此, 我你兄妹手足, 但又将话表明, 就是小妹一死, 也得甘心, 待吾开门。

钟馗回家心切, 来到妹妹门前两次大叫“吓妹妹, 快快与我开门”, 而妹妹知道钟馗已死, 所以听到人喊很害怕, 迟迟不敢开门。钟馗也很快意识到这一点, 于是转而宽慰妹妹“你不要开门”, 继而讲叙事情的来龙去脉。京剧中这个看似轻描淡写的一个细节描写, 将钟馗的体贴、对妹妹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仿佛看见一位急着捶门回家的大汉内心深处的脉脉柔情。

剧中在讲完这些后, 钟妹虽然还是感到害怕, 但是她更加感念与哥哥的真挚情谊, “就是小妹一死, 也得甘心, 待吾开门”, 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表白, 比昆曲中“既然是我哥哥, 何怕之有, 待我开门”这样略显呆板的陈述自然是要高明多了。兄妹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关爱, 在这“一死也甘心”中表达得极致。

京剧里的钟馗总体而言显得更富人情味, 更加亲切, 比如第三场中丫鬟初见钟馗时感到害怕, 在抄本中是钟馗的妹妹过来开导丫鬟的:

(旦白) 不要害怕, 这是我哥哥, 上京应试, 面颜改变了。过来, 见过了钟老爷。 (小白) 钟老爷在上, 梅香叩头。

而京剧中, 开导丫鬟的则是钟馗:

(钟馗白) 呵, 你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 (花旦白) 丫环, 你不必害怕, 这是我家哥哥在此, 来来来, 上前去拜过。

可以看到, 昆曲里那个颇为严肃、家长一般的钟馗在京剧中说出“你不要害怕, 不要害怕”这样体贴入微的宾白后, 就不再是一个令人敬畏的鬼王了, 他成了一个内心善良、谦和温柔的人。

类似的改写还有钟馗让丫环做媒之后, 昆曲中钟馗唱了曲【扑灯蛾】, 就转身去让鬼卒准备笙箫鼓乐了, 而到了京剧中, 钟馗在这个情节中与妹妹多了一个问答:

(钟馗白) 吓, 妹子!你方言道, 这内中无有媒证, 你看如今就把他为媒, 意下如何? (花旦白) 就依兄长。

征询了妹妹的意见再去叫鬼卒准备笙箫鼓乐, 说明钟馗是尊重妹妹的, 是更加人性的。

从京剧与昆曲中钟馗宾白的对比中可以看出, 昆曲对钟馗刻画得比较笼统、中规中矩, 那是一个正直的略显严肃的钟馗, 而京剧则不再采用如昆曲中那种通过鬼头之口侧面描写钟馗形象的方式, 它是在细节中, 将钟馗还原为一个人, 一个心地善良、体贴入微的人。

2、呆板的众鬼到喧闹的五鬼

众鬼作为“嫁妹”故事里不可或缺的配角, 处理得好也能为戏曲增色不少。抄本中在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它里面的鬼是以一个毫无个性的形象出现的, 没有姓名及数量的交代, 每次应钟馗的命令也都是千篇一律的“呕”地一声, 缺乏变化。京剧中明确把鬼规定为四小鬼加大鬼 (戏曲前的简介中还给四小鬼赋予了平安吉庆四个名字) , 钟馗与众鬼间“呔, 众鬼族! (五鬼同白) 有!”这样活泼打趣的对白屡见。比如场景一中最后准备琴剑书箱时, 昆曲中写:

(众鬼呕, 净白) 一壁厢准备琴剑书箱, 一壁厢整备笙箫鼓乐, 随俺嫁妹走遭, 带蹇驴。 (唱) 【粉蝶儿】摆列着破伞孤灯……

京剧将其扩展得洋洋大观:

(钟馗白) ……呔, 众鬼族。 (五鬼同白) 有! (钟馗白) 命你等准备笙箫古 (应为“鼓”, 下同) 乐、琴剑书箱等物, 可曾齐备? (五鬼白) 早已齐备了! (钟馗白) 听俺道来。 (五鬼白) 呵。 (钟馗白) 一壁厢准备下琴剑书箱。 (二鬼介) (跪介) (钟馗白) 一壁厢笙箫古乐。 (二鬼又跪介) (钟馗白) 他们随俺走遭也。 (五鬼白) 呵呵。 (钟馗白) 大鬼! (大鬼白) 有! (钟馗白) 与爷代了蹇驴。 (大鬼介) (白) 呵呵呵! (钟馗唱昆曲【粉蝶儿】) 摆列着破伞孤灯……

这里京剧将昆曲中钟馗单一的宾白拆开来, 放到与五鬼的应和中, 使舞台上顿时热闹很多, 命二鬼准备琴剑书箱, 二鬼准备笙箫鼓乐, 大鬼代蹇驴, 将昆曲中模糊的人物动作清晰化, 而且在“呵”“呵呵”“呵呵呵”中层层推进剧情, 这种处理无疑起到了滑稽可笑、逗人发笑的舞台效果。

昆曲里的众鬼是个毫无表现力的陪衬, 只是因为钟馗故事里历来不可缺少“鬼”这个形象而没有被删除, 假如把鬼换成一般的奴仆也没有什么差别。只有到了京剧里, 众鬼才活了过来, 鬼的热闹、活泼, 鬼的机灵、吵闹的特性才得到发挥。

二、知恩报德主题的清晰化

不是所有戏曲都会明确在剧中显示其主体思想, 像《蝴蝶梦》这样借剧中人物的宾白来直白地阐明故事主题的或许并不多见。

抄本中两次提到“嫁妹的原因”, 第一次是第一场中刚上场时自述:

又蒙杜员外将俺平生冤苦, 一一奏闻圣上, 赐俺进士钟馗, 状元及第。向在京师, 曾将小妹, 许聘杜平为婚, 为此今晚, 特备笙箫鼓乐, 送舍妹到彼, 与他成就百年之事, 鬼卒!

第二次是第三场中钟馗劝说妹妹出嫁时说的:

多蒙杜大郎, 将俺尸骸殡葬。我想此人, 有此大恩, 未曾得报。向在京师, 曾将你许聘他为婚, 为此今晚, 特备笙箫鼓乐, 送你到彼, 与他成就百年大事。

场景一中的自述“为此今晚”这个“此”与前面曾将小妹许

4、景观特色

该用地景观工程规划由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部分内容组成。软质景观规划包括以种植设计为特征的规划内容;硬质景观包含以“池水一叶绿”景点和“入口主题景园”两处景观为代表的, 以塑造室外空间环境为目的的规划内容。

(1) 景观轴线组织。规划通过两条主轴和两条次轴的组织, 构成用地景观构架。第一条主轴起于南大门, 止于入口主题景园。植物、环境小品沿主轴均衡布置, 入口主题景园布置于主轴南端点, 沿主轴东、西两侧采取疏林灌木种植形式, 利用灌木形成模纹绿地, 对景园主题构成夹景。第二条主轴起于入口广场主路转折处, 止于篮球场南侧, 沿主轴两侧, 通过行道树、景灯、环境小品的连续布置, 形成以种植为特点的, 以环境小品对用地范围进行限定的线状景象。此主轴往南延伸, 在别墅西侧, 与第二条次轴交汇处, 布置一处下沉式景点——“池水一叶绿”, 作为主轴景观的结束。第一条次轴位于行政楼与生产科研区之间, 第二条次轴位于科研高管人员居住区入口至“池水一叶绿”景点。在两条次轴线起点、中段和端点处, 根据使用区域的不同性质, 通过植物、环境小品的布置, 进行景观组织。

(2) 景观视线组织。南大门入口平面以道路组织路线, 立面上以植物绿化、建筑、构筑物、小品形成纵深空间, 视线的注意力很自然的被引导到轴线的端点入口景观, 入口景观是工业园区区域的视线交点, 在研究区以植物组织透视线, 视线延伸至入口景观, 视觉不易疲劳。行道树形成纵深空间引导与暗示, 人们循一定的方向向前, 主轴线向西以疏林灌木缓转空间, 场地西面与婚杜平紧紧相连, 很容易让人理解为钟馗是为了兑现以前曾许婚的诺言而嫁妹的;而到了第三场中, 由于前面交代了“有此大恩, 未曾得报”, 再说曾经许婚的事, 那么嫁妹似乎既是出于报恩, 又是出于守诺了。两次的叙述不够明晰。

到了京剧中, 这两处改为:

又多蒙杜员外, 将俺的平生冤苦……深感杜员外, 他将俺的尸骨埋葬起了。此人他待吾有生死大恩, 是俺未曾报答与他, 时时卦 (应为“挂”) 心怀。是俺向在京师……

蒙那杜员外, 他将为兄的尸骨埋葬起来, 此人与我有生死大恩, 如今未曾报答与他, 是我向在京师, 将妹子你许配与他为婚……

钟馗很明确地表明嫁妹是报杜员外的“生死大恩”, 这就使《戏考大全》戏文简介中提到的“知恩报德”主题清晰化了。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京剧《蝴蝶梦》对昆曲进行了不少的增删润色, 京剧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它以一种世俗化的倾向把钟馗刻画成一个善良、富有人情味、重情义的人, 众鬼也在京剧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活泼而热闹, 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使舞台效果更富表现力、更加热闹。同时, 京剧也更加直白地表达了故事的主题。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 当京剧以同样的方式对昆曲里的曲牌、曲词进行改写的时候, 它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京剧较昆曲增加了两支曲子, 调整了三支曲子的位置, 这些改写除了使舞台效果或许因为众人齐唱而热闹一点外, 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刻画都毫无用处。而且有的地方唱词与内容好不搭调, 暴露了改写者在曲词修养方面的欠缺。——而这种反差则可以反向证明昆曲在主要用来抒情的曲词表达方面是十分擅长的。用来抒情的曲词通常比较文雅, 主要由文人创作;而活泼热闹的舞台效果则更接近广大底层市民的审美趣味。所以毋宁说, 京剧《蝴蝶梦》对昆曲的改写实际上是个戏曲世俗化的结果。

预留场地栽植常青乔木, 树下栽植迎春花阻隔视线, 让视线转折过度至轴线终点“池水一叶绿”景点。池水一叶绿采取内向布局的形式, 四面围合, 但围而不闭。景观视线有开有合, 开敞与闭锁相结合, 空间相互渗透过渡, 不让人一览无余。

新密市工业园区景观工程规划设计是一项各功能区域设计非常复杂的设计任务, 其涉及了诸多学科交叉与协作。包括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构建, 景观构架与特色规划。每一项严格依据设计规范和技术指标逐步完成各项景观工程规划设计。那么, 工业园区中的生产科研区也是沿用个这种设计理念, 统筹考虑这些因素, 依据具体的工业园区实际情况, 达到对一个工业园区景观工程规划可预见性的持续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50187—93) .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

[3]国家环保局.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 (试行) .2003-12.

[4]扬盖尔, 何人可, 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参考文献

[1]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俗文学丛刊编辑小组.俗文学丛刊:第72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2001.

[2]董康.曲海总目提要:中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3]戏考大全:第五册[M].上海:上海书店, 1989.

[4]刘锡诚.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2.

《钟馗传说之降妖杀虎镇》 篇3

关于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手舞大棒的巫师,其手中的大棒被称为终葵。巫師频频使用终葵打鬼驱邪,久而久之人们便认为大棒有神奇的力量,进而认为终葵这个名字也寓意吉祥。随着年代变迁,到了唐朝人们渐渐忘记终葵原本的大棒身份,误以为是古代一位姓钟名馗的打鬼能手。人们无从考证这位大神的来历,遂经虚构演绎成一个生得相貌奇异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因为相貌丑陋落第遂羞辱地一头撞死,就这样,一根大木棒变成了人,走上神坛,成为人们敬重的神。如此阴差阳错,却成就了中国造神史上的神话。这只是其中一个典故,但是岁月悠悠,“钟馗”形象经久不衰,依照钟馗形象性格而出的艺术作品大都显得风趣而富有时代感,并得到不少开国元勋的共鸣——“此公不可少”。如此看来,现代人更需要钟馗。

故事很骨感表演很丰满

《降妖杀虎镇》用的是一种很经典的故事套路:钟馗发现一个惊天秘密,看似正气凛然的程门雪实际是一个狼妖。程门雪年轻时曾是个捕快,在捉妖时本想和一个狼妖同归于尽,结果狼妖没死,附魂在了他身上。梦娘一直深爱着程门雪,不知道所爱之人实际已经不在。在等待了20多年后,狼妖被梦娘感动,遂转化成了一个有人性的好狼妖,结局并非花好月圆。全剧故事很简洁也清晰,加上“狼妖”、“魂魄附体”、“人妖之恋”很有看点,神鬼的东西也需要新鲜的,你不能老是喂观众“狐仙”吃。

除了钟馗的饰演者仍然是在《天师钟馗》中正义凛然的有点喜感的欧阳震华外,此单元主要人物程门雪的饰演者潘长江,梦娘的饰演者金玉婷都是喜剧小品出身。记者采访前的议论纷纷和猜疑中,看到了潘长江。只消看一眼他喜剧十足的装扮,就知道这次潘长江不会被“妖气”掩盖自身的神韵:一身黑色的捕快大袍子,脑袋上顶着一顶袖珍瓜皮帽。在高温绿幕摄影棚里一人演起了“独角戏”,他忽而怒,忽而乐,表情十分丰富。当导演一喊“卡”,潘长江立刻把小瓜皮帽拿下来,脑门上已经全是汗;在得到了导演“通过”的确认后,他利索地把里三层外三层的厚重戏服脱了下未,后来……索性打起了赤膊。潘长江果然真性情。

雷人更吸引人

《钟馗传说》开拍之初就被定义为无厘头式喜剧,尤其在故事情节上可谓天马行空。为了突出雷人的效果,除了人物性格奇特外,在剧情设计上也发挥了无限创意:剧中的神仙不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业余生活十分丰富,不但成立了广寒宫歌舞团,还常常K歌到深夜。月老变成了八卦佬,每天最热衷的就是到处打听新鲜事。天庭开发了各种高科技装备,除了厉害过电脑的“赛神脑”外,还有“时空穿梭机”,钟馗三兄弟也因此有机会大玩穿越。在剧中,钟馗还拥有一干粉丝群,号称“葵花籽”……

除此,台词也充满了雷人的时尚气息,非常与时俱进。钟馗哥仨除妖之前要呼喊口号:“妖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哪里有妖魔,哪里就有降妖三人组!”而钟馗也有自己的口头禅:“别迷恋哥,因为哥也只是个传说……”不仅钟馗口吐莲花,连他的左膀右臂柳含烟和王富曲也时不时“雷”一下人——柳含烟酸溜溜地叹道:子曰,你糟蹋艺术!”王富曲则自我安慰道:“人人都说我丑,其实我只是美得不明显……”难怪就连欧阳震华本人都直呼台词真的很“赵本山”。

除了钟馗的造型更酷更可爱外,一头长发的柳含烟换成了一身长衫,迂腐穷酸的本性一目了然;而王富曲的大背心造型则更显得滑稽可笑。“钟馗三人组”每次出场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在人间出现时,还齐齐戴起墨镜,俨然“神界黑社会”。真不是一个“雷”字能说得清的。

片场采访

潘长江

疑点1:在剧中,潘长江饰演的捕快武功高强,动不动就要和钟馗来场恶斗,但潘长江好像和欧阳震华一样都很害怕吊威亚。

解释:10年前我不会怕,但现在挺怕的,毕竟年龄大了,所以我会用替身。我怕打不好会影响大侠风范,所以就不亲自打了,当个景,吊着亮会儿相就得了!

疑点2:和续集王欧阳震华飙戏,还要和金玉婷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一切看起来都很雷人。

解释:有人喜欢吃甜的,有人喜欢吃酸的,有人喜欢吃辣的。韩剧又臭又长节奏又慢,我无法理解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家庭妇女们就是热爱,还要跟着哭天抹泪的……所以我觉得,那种评价不要听,你要是听了就没有办法演戏了,中国所有的影视剧都不要拍了——都没有意义了!

疑点3:金玉婷倒追潘长江?

解释:金玉婷在戏里面一直倒追我,但我从头到尾都没搭理她!

疑点4:造型很喜感,结局很悲惨?

解释:我并不相信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爱情。对我们50后的这一代人来说,这样刻骨铭心的感情根本就不存在。

疑点5:不在春晚露面了?

解释:我觉得春晚的作品很难做,做得不好观众反感,但哪里有那么多好的东西啊?我可以负责地说,已经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出一个经典之作了!想让老百姓有个念想——在中国的春节晚会舞台上,曾经活跃着一个小个子,而且他演的小品有几个还是不错的。现在我觉得这样活着挺好。当然我要将喜剧进行到底!其他的角色我也要去锻炼去尝试去学习。现在年纪大了,我觉得演个谁的爹,或者幽默小老头,都挺好的。

金玉婷

关于古装剧是否符合自己气质

“我听说第一部的收视很好,说明老百姓爱看这样的剧。我以前离观众太远了,得改变一下。梦娘这个人物虽然很难和现实生活相映照,但我觉得生活中一定会有这样‘走偏’的人。在戏里我老想着留住青春变年轻,等到最后才醒悟到自己实在是太过执著了。人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画外音:在《钟馗传说之降妖杀虎镇》中,金玉婷饰演的梦娘曾是凤来楼的花魁,倾倒了众生,并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梦梦族”。为了程门雪的一个承诺,梦娘苦苦等了20年,最终为爱而亡。临终时,梦娘含泪表白道,爱上程门雪是自己愚蠢、可笑一生中的“唯一意义”。

关于和欧阳震华的第二次合作

“他很好玩,是个没长大的大男孩,但原则性很强,做事很干脆。如果不想做什么,你再怎么逼他也没有用。我们现在拍戏常常会拾杠啊,挺好的。”

画外音:“金玉婷与”欧阳震华10年前就在电视剧《上有老》中合作过,她演欧阳震华的红颜知己。但在《钟馗传说之降妖杀虎镇》中,二人的关系变得复杂多了—钟馗一方面要捉梦娘深爱着的程门雪,另一方面又要把梦娘打造成超级明星。

关于和潘长江的电视剧合作

“我们改了挺多剧情的,挺搞笑。潘老师演戏的时候,连镜头后面的人都在笑,机器都在抖动。”

钟馗舞端阳优美散文 篇4

正正乌纱,捋顺红袍;深吸一口气,耸肩,挺胸,提臀;用力一跺底高五寸的皂靴,铿锵的鼓点里猛一声霹雳似的叫板:“哇呀呀——”摇摇摆摆地舞到了烟火弥漫的红氍毹正中心。聚光灯下,一张花脸狰狞而妩媚,威猛而温和。

“蹭——”,腰间长剑出鞘,钟馗睁圆了那双倒吊三角金睛眼,透过重重迷雾,借着手中利剑吞吐的万丈寒光,怒视着这个乌云缭绕的苍茫大地。

五月初五,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一天,这应该是三界魑魅最畏惧的日子吧。钟馗微微有些得意,罡风里,长袖飘飘。忽然,他看到了那只趾高气扬地在身边翩翩翻飞的黑蝙蝠,这不禽不兽的丑陋东西令他心里不禁有些发堵。扭转头,马上有个猥琐的小鬼谄笑着送上手巾。钟馗暗暗叹了口气,他讨厌它们,却又离不开它们。比如那只腥臭的蝙蝠,黑暗里,他全仗着它那物以类聚的方向感寻找邪恶。

他突然觉得软弱和疲惫:他怀疑起自己的力量是否真能抵抗无处不在的罪恶。他感到了一阵痛楚,就像当年在人间金銮殿上一头撞向石阶时的刻骨铭心。不自觉地他摸了摸额头,满手血红的油彩。

五月初五,首先属于草木。如果不同的时间会呈现不同的质地,那么,这一天的二十四个时辰,必然汁水饱满、气息泼辣。

这是一年中与中药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节日。“艾蒿”、“菖蒲”、“雄黄”,把这几味药名放在一起,几乎就能使中国人的脑海中立即跳出“端午”两个字。

端午各地习俗不一,但几千年来,大多数地方都要在门上高挂艾蒿菖蒲、饮雄黄酒、洒雄黄水。这几种药其实效果各不相同:像艾蒿,药书中正名叫艾叶,功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捣绒制条烧炙,使热气内注人体,能温煦气血、透达经络;菖蒲则能开窍宁神、化湿和胃,用于神志昏乱、胸腹胀闷等症;而雄黄可解毒杀虫,多外用治疗痈疽疔疮、疥癣、虫毒蛇伤。乍看上去,这几味药没有多少相似之处,似乎不该出现在一起,但仔细一琢磨,它们还是存在着共性,都有特异的气味:艾蒿与菖蒲是浓郁的清香,就连矿石类的雄黄也有类似于蒜的浊香。有气味的植物多含有挥发油,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蒿与菖蒲的挥发油都能抗菌,加上雄黄一起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

古人没有现代化学知识,一般的药物知识都从经验中得来,有些还来自于神秘的感观。像菖蒲,别名水剑草,因为叶片狭长,中心有脊,很像一把剑,应该就能辟邪;并且生命力顽强,几可“不假日色、不资寸土”,很早便被视作神药,如《仙经》称之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历代都有服食菖蒲得长生甚至成仙的传说。而雄黄自从被炼丹术士采用后,功效传得愈发神奇,古籍记载:“(雄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敢伤”,民间故事中,只一碗雄黄酒就令千年白蛇现了蛇形。艾则是最古老的药物之一,古人以为艾炙能治百病,而且年头越久越灵验,《孟子》中就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来比喻如果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如此看来,这三种药都来历不凡,药力非同寻常。古人在千万种药物中独独挑出这三味,于端午这日郑重使用,其中有什么深意吗?

深吸一口弥漫于端午的药香,便能依稀嗅出一缕来自远古的神秘味道。

端午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吴越民族图腾崇拜说等等,但在历史上影响最大由来最早的,可能还是恶日说。

端午这天,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是个吉日良辰,甚至可以说是个凶险的关口。

早在先秦,五月便被视作恶月。《礼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意思是五月进入夏至,而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的,从此盛极转衰,所以这是阴阳二气交战最激烈的一个月,生物和死物各半,也就是生死概率各占一半。按干支历,五月属于午月,自然午月中的午日更是恶中之恶——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渐渐把五日当成了午日,尽管根据历法两者有时并不是同一日。

一言概之,五月五日,乃是古人心目中的阳月阳日,故又称端阳,意味着阳盛之极,不合协调中和之道,因而是一个不祥的恶日。

古籍中有很多关于此月此日不祥的记载,如《风俗通》说这月诸事不顺:“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从此再也别想升官,只能等着被撤职。此外更云五月五日所生之子甚是可怕:“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几千年来,也不知有多少不幸赶在五月来投胎的婴儿被恐惧的父母扼杀在襁褓之中。但也有不少漏网之鱼在历史上踩下了脚印,如战国时大名鼎鼎的孟尝君,便是他母亲背着丈夫偷偷抚养长大的;东晋名将王镇恶也是生于这日,父母本要将他送人——由此可知此陋俗在魏晋南北朝还未衰——但祖父前秦重臣王猛,高人的眼光独特,一见之下便说这孩子不一般,这才忐忑地留了下来,可毕竟心有芥蒂,于是取了个名叫镇恶。

镇恶,这两个字代表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端午日的畏惧和希冀平安度过的祷祝。但这端午之“恶”,究竟该如何镇法呢?

对于这根据阴阳五行推算出来的邪恶,人们用同样的理论设计出了一些驱避的法子,如汉俗在端午这天要用五色丝线系于臂上,叫“长命缕”(魏晋之后战乱频仍,这种丝索多了一个功能,又被称为“避兵缯”);或者高悬五色桃符,据说这样也可以驱邪。

但阴阳二气毕竟高妙,看不见摸不着,战况再惨烈,凡夫俗子也难以感觉。玄虚之外,老百姓自有老百姓所理解的端午邪恶:毒虫瘟疫。

农历五月是热天的开端,在惊蛰雷声中蠕蠕而动的蝎虿毒虫经过一春的成长已经羽翼丰满;而随着暑热一些瘟疫之气也降临人间,加之天气炎热食物易腐坏也导致了很多肠道疾病,在医疗水平较低的古代,如何适应入夏的气候确实是对人体健康的一个考验,尤其是对于抵抗力弱的儿童。被动的方法是逃避,如“躲端午”:端午这天,父母带着孩子去外婆家躲一躲,以避不吉,至今不少地方还有这种习俗。但走到哪里这天都是端午,躲避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人们还有减少毒害的现实方法:那就是在端午这天进行大规模的清洁洒扫、杀毒辟邪气。

于是艾蒿、菖蒲、雄黄被选中了,这些有着浓郁气味——人们都愿意相信那就是能避秽的正气——而又古老神奇的药物成了安然过端午的法宝。

如此用药物避瘟邪的习俗也很悠久,相传为夏朝的历书《夏小正》中便有记载:“是月蓄药,以蠲除毒气”。

总之,几千年来,在端午这天,人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采取种种措施,无论有理无理、有效无效,以禳除不祥——镇恶。

人们总是希望保护自己的力量能够更强悍些的。纤细易断的丝线怎么看也不像有多大的神效,雄黄菖蒲之类究竟也不过是几味常见的中药。为了稳妥起见,端午这日,庇护苍生的神灵在百姓的虔诚祷告下终于下凡了。

根据史料,至晚在北宋,端午日便有了张贴天师符、五雷符等符咒的习俗;还制成各种张天师的神像,有泥捏的,有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用百草编成的,还有用通草菖蒲雕成的等等,悬于门楣之上镇凶。天师需要法器坐骑,于是古老的菖蒲艾蒿也被收了编:菖蒲叶被截成了宝剑状,菖蒲根被刻成了神龙,艾叶被编成了猛虎,就连雄黄也多了一项任务,在小儿额上画王字,象征天师虎附体保佑。

民间信仰多种多样,道家张天师不是端午唯一的守护神,他的同行还有佛门护法韦陀,甚至还有年纪一大把的姜太公。但如果要为端午选一位最权威的神祗,或者说端午的形象代言人,这几位都得自觉靠边站,空出宽阔的神案,迎接一位后起的神灵——

更确切地说,是一位鬼,一位以捉鬼出名的鬼。

钟馗。

传说钟馗是唐时人,籍贯终南山。

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明《天中记》所录《唐逸史》,在历史上最早提到了钟馗其人其事。云唐玄宗有次病了,据说是恶性疟疾,太医忙活多日也不见好转。一夜玄宗昏沉睡去,梦见有个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自己的玉笛,正待大怒,其时有一大鬼傲然而来,一把抓住贼鬼,二话不说,先挖出眼珠再撕扯着大嚼起来。玄宗问他是谁,大鬼答:“臣终南进士钟馗,应举不捷,触殿阶而死。誓为陛下除天下之妖孽!”玄宗惊醒之后,疾病竟霍然而愈。于是命吴道子画钟馗像,画成之后瞠目久之,说:“你难道与我做了同一个梦吗?怎么能这样像呢?”于是便高悬钟馗像于宫门之上辟邪,并刻版印刷赏赐大臣,后来还形成了习俗,每年岁暮与来年历书一起颁发给众臣,从此钟馗名满天下。起先是做为门神,之后地位越来越高,明朝起渐渐登堂入室,逢年过节都被高高供上中堂辟邪,端午这日更是责无旁贷地承担了镇恶求祥的职责。

吴道子的原画早已不存,据有幸见过真迹的.人描述,吴笔下的钟馗是如此尊容:“衣衫褴褛,只有一只脚穿着靴子,瞎了一眼,腰带上别着笏版,戴着头巾而头发蓬乱(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画圣一笔定形,从此钟馗的法相便以奇丑的特点牢牢篆刻在了世人的印象中,好像千百年来所有人都做过同样的梦,都见过钟馗真身。

可自身也不过是一个鬼的钟馗是从哪里得来的法力呢,居然能使堂堂天师、韦陀也悄悄退居二线?

难道只凭一张丑脸就能吓破鬼怪的胆吗?

历代有好事者考证这个在大唐横空出世的钟馗的来历,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都偏向于钟馗的名称其实早已存在。如明人胡应麟说:“钟馗之名,盖自六朝之前因已有之,流传执鬼非一日矣”;还有人发现南北朝时就有很多人取名“钟葵”或者“终葵”以辟邪的。顺着这个谐音的线索一直往上探究,明学者杨慎、顾炎武等人得出了一个结论:钟馗者,即为远古逐鬼之椎也!

早在《周礼》中便提到了“终葵”,而注疏中解释为:“终葵,椎也。”椎,即古代驱邪仪式上用来打鬼的大棒槌,多为桃木。考据很有力,从音韵学角度来看,“钟馗”或者“终葵”二字反切快读,正是“椎”字!

这么说,钟馗的原型应该是一根桃木大棒槌。

当然还有其他解释,比如说可能是远古祭禳驱瘟的傩仪上的主角,大神“方相”的演变。从有些流传至今的傩戏上可以看见,傩面具都雕画得穷凶极恶,这也可以说明钟馗貌丑的由来。

从这个角度看,由逐鬼法器或者上古神灵演变而来的钟馗,的确应该拥有几千年的法力,远比张天师姜太公深厚。可问题在于,这些考证,都是钟馗盛行之后由后世学者在故纸堆上推演出来的,民间百姓并不了解,他们心目中的钟馗也就不能与远古神力搭上线,他们所信赖的钟馗神通,究竟从何而来呢?

或者换个问题:从远古到大唐盛世,中间相隔几千年,为何作为一个人格神的钟馗,要隐藏在幕后这么久才蓦然现身呢?

自吴道子起,钟馗便是历代画家钟爱的题材之一,传世佳作很多,专门形成了一类“钟馗画”。入画的钟馗形态各异,但大部分都是戴纱帽或头巾、着长衫,一幅文人装扮。而后人附会的钟馗事迹,包括现存的三部明清钟馗小说,更是进一步发挥了钟馗的原话,把他塑造为科举失意的举人。说钟馗本是才华出众之士,高中状元,但皇帝肉眼凡胎,殿试时被他的恶貌吓住了,挥笔勾去了他的资格;钟馗悲愤之极,就一头在皇帝面前撞墙而亡。

很多钟馗画上,干脆题名“钟进士”。

这个面相可怖、法力高强,能震慑天下鬼怪的剽悍神灵,竟然是一个才高八斗的文人——

而且是个惨败于人间的自杀文人!

也许不少人会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但从某种意义上却可以这样说,钟馗神通的根源,很可能正是来自于一个“文”字。

更确切应该说,来自于“皇”字支撑起来的“文”字。

说到底,钟馗是被唐玄宗一梦迎到人间的。而这位风流天子所掌管的天下,空前太平繁荣,正处于整个古代社会的巅峰,相比前几百年往往连自家性命都难以保全的乱世皇帝、割据皇帝、空头皇帝,自有后者远不可企及的权威和神圣。尽管之后很快玄宗就带领着他的王朝走向衰落,但毕竟从此历史大势是皇权越来越集中。这个趋势反映在民间,就是天子金口玉言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便是谁,得了皇帝的册封便可脱胎换骨,何况钟馗一出场便露了一手食鬼绝活。在小说《斩鬼传》中,钟馗被皇帝封为驱魔大神,马上由一个冤死鬼变成了一个连阎王都得“下座相迎”的尊神。

但古往今来,得到皇帝册封的神祗不计其数,为何一个只出现在梦里的虚幻大鬼钟馗,却能跻身苍生最信赖最喜爱的神灵行列呢?

门神年画的艺术特色论文 篇5

摘要:门神年画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美术一绝,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它具有着守护辟邪的功能,而如今门神画成为只贴不拜的门户装饰画。年画艺术是我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本文主要是对门神年画的艺术特色做深入的研究,如造型,构图,色彩,功能等方面。门神年画具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活泼,求全求吉,圆满的艺术思想。它对我们的美术创作和弘扬中国传统手工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字:门神;年画;特色

年画(newyearpaintings)这一名称定于清光绪年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我们中华民族之传统瑰宝,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中国民间为庆贺年节而产生的特有绘画作品,它是中国民间美术的最集中表现形式。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世界上原本没有鬼、神,神是人们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或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进行神化的产物。最早到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单幅的门神画,南朝梁宗憬的《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左郁垒,俗谓之门神”。东汉蔡邕的《独断》中就记载有:画“神荼”和”郁垒”于门户,用做防御凶煞的门神。随着历史变迁,又出现如钟馗、秦叔宝、尉迟恭、关羽等门神人物。

一、人物造型的演变

门神年画中的人物,大多数是身着:大红色官袍,护膝铠甲,手扶佩剑,脚蹬黑色朝靴。故有说: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雅气,表现劳动者要朴质善良,名士要儒雅,忠臣要耿直,良将要忠勇绿林好汉要豪爽狭义女性要温柔聪慧,儿童要纯真活泼的气质。

二、构图饱满对称

画面中构图充实丰富,在一幅画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是五官俱全,如果缺少某一样东西,就会觉得画面不完整,画师让画面尽量不留白,虽然内容多但是却不显拥挤。画面布局丰富又饱满,富有装饰性,这也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观念中的“美”和”满”紧密相连,如“圆圆满满”、”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等象征美好富裕的词。门神年画构图对称,表现出人们向往的成双成对的传统观念。早在东汉前期的墓室中,就存在对称形式的壁画,如汉王墓室中壁画上的人物门卫,门卫分布在墓室门口的两侧,其形态就如同后期的门神。由于是装饰门户,要求两扇门上的人物对称,如一面是黑脸威风凛凛的武将,一面就是白脸文字彬彬的文臣,一对门神文武兼备,体现了民间老百姓们的求全心理。即:武将镇宅避邪,文官祈福纳吉。另门神中人物都是面对面,若一神左手执兵器,则另一神便是右手拿兵器,这样使两张画看起来更和谐,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

三、讲究色彩搭配

门神年画总体来说都具有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特点,异于形成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北方年画色调浓艳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橙原色,南方年画的色调即鲜艳,又雅致协调,善于用桃红、粉绿、粉蓝等色彩。由于各地欣赏习惯差异,绵竹画师讲究配色,至今仍有一总结性的口诀:”红不靠黄,红不靠黑,绿不靠黄,红不同红配色,紫色不靠红,蓝、红蓝色都能靠,黄丹可映红登,这都说明了色彩理论在年画门神画师中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追求乡土风味,韵纯味厚,粗狂淳朴,以符合画面的主题内容,以及群众的欣赏习惯。

四、地域特色

"北方粗犷豪放,南方细腻柔媚”,总的来说就和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再进一步细看,各地的门神画在形象创作手法上也各有千秋。例如,苏州桃花坞秦琼,其所描绘的人物脸只勾线,构图匀称、丰满,常以紫红色彩为主调,表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都精细、秀雅。陕西凤翔年画,将彩印与手绘相结合,局部手工填染、套金、套银等。河南朱仙镇的年画人物形象夸张,线条有力,流畅,富于韵律,洒脱,色彩艳丽。民间年画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全国就有20多个省有着不同风格的年画类别。年画发展到清朝中后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除最具代表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阜、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河北武强年画,除此之外还有陕西的凤翔、山西的临汾、福州的泉州、浙江绍兴、湖南的邵阳滩头镇、广东的佛山、广西柳州、台湾的台南等地都各具其特色,形成了争奇斗艳的繁盛局面。门神年画体现了地域文化鲜明的文化个性。这对我们今后了解年画绘画的传播和历史、社会民俗的演变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徐世一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王树村.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M].福建: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1992.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深圳:山东美术出版社.

[3]邓福星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装饰篇年画卷[M].山东友谊.

小门神电影的个人观后感 篇6

说到门神,大家应该很熟悉。没错,门神就是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在门上贴的年画。故事讲的`是,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快,人们再写不需要神仙来帮助自己。很多人都不再贴门神了,在这个小镇上只有雨儿家贴着门神。一天门神神荼和郁垒在练功,突然夜游神跑来告诉他们,人间已经再也不需要神仙了,天上的神仙也面临着下岗的危机。

郁垒很不开心,想要把年释放出来,这样人们就会想起他们,想起神仙的价值。于是郁垒就走进了人间,分别解开了水、光和门神像,导致了河流枯干,桃花全部枯萎,天色渐渐变暗,年被释放出来了。原来年就是郁垒心中的心魔,年就是他和神荼一直守护镇压的那个树。这时郁垒开始后悔了,年也开始进攻人类了,无意间雨儿和妈妈发现鞭炮可以驱赶年兽,她们就连同镇子上的人们一块放起了鞭炮。最终,郁垒和神荼竭尽全力找到了年兽的弱点,最终还是人类和神仙团结一致才击败了年兽。人们都开心的笑了,家家户户都贴上了门神。

上一篇:给五(七)班全体同学们倡议书下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2013-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