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思路的写作基础

2024-10-23

锻炼思路的写作基础(通用2篇)

锻炼思路的写作基础 篇1

写作基础:如何锻炼思路

(1)拓展法。

目的是为了求广、求新、求异,使思维活跃而开阔。思路可作如下拓展:

一是平面拓展。平面拓展主要包括顺向、逆向、纵向和横向等。顺向是指沿着人们惯常的思维轨道来思考,反之则为逆向。纵向是指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过程来思考,横向则为将不同的事物加以比照联想。例如,一则手表广告词的写作,既可从“准确、耐用、美观”作正向构思,又可从“该公司在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作反向思索;既可对其作发展、换代历史作纵向介绍,又可从它与其他牌子手表的比较中作横向说明。

二是立体拓展。立体拓展是将平面拓展重叠交叉起来,建构起立体交叉的文章框架。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报告、经济分析、专业论文一类较为大型的文章。

三是发散。发散是指由一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式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引出思路。既要从宏观上作全方位的考虑,又要从微观上找出各个零散的无系统的.思考方向之间的有机联系。如写关于“如何扩大产品销路”的文章,就可围绕“如何”二字引出“运用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加速品种更新”、“改善广告方式”、“做好售后服务”、“开辟国外市场”等多条辐射思路,然后再对各个思考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考察。这样就可以加大思维跨度,弥补单向思维没有涉及的空白,健全文章的结构,丰富文章的内容。

(2)挖掘法。

目的是为了求深,使文章有内涵、有深度。多向拓展思路之后,就应迅速将广思变为深思。深思指的是层层挖掘,寻根刨底,纵深推求,由外在到内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或由现实追溯过去,由结果探求原因,乃至更深层的缘由。例如,对“如何认识市场经济”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可以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也可向深处挖掘。向深处挖掘的方法如下:

一是在探讨上述第一个问题时,先对两个概念分别加以解释,再进一步区别其特征,然后更进一步挖掘过去提商品经济、现在又提市场经济的原因。

二是探讨上述最后一个问题时,可先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理论突破,并分析其原因,然后深入思考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论述“如何发展”的具体策略时,对每一个方面再进行纵深推求,在这些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开掘中将问题论述明白,最后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

(3)控制法。

目的是为了求得集中——对多向的、支离散乱的思维活动加以搜索,以形成一条清晰。严密、连贯的思路。控制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是筛选。筛选是指对多种信息和大脑中闪现的种种想法进行重重筛选,然后加以归类,形成多层次的文章框架的思考方法。筛选的优点是便于先集中内容相似的材料,然后从中筛选出需用的东西并形成相应的观点。对总结、典型经验、调查报告等文书的写作构思较为适用。

二是综合。综合是指在多向思考中迅速挑出最切实际、应用性强的几项加以综合,然后从中提炼出最佳议项。综合的优点是使文章有新思想、新提议,同时又切实可行。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决策、建议、计划等文书的写作。推测,是将盘根错节的各种信息、各类条件和多条“初步思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多次清理和推论,从中导出由小到大的层层假说,并由此构成一幅明晰的“思路图”。三是推测。推测的优点是可直观地审视和比较有关条件及现象,推理过程一目了然。它较适用于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经济分析等文书的写作构思。

(4)梳理法。

以拟写提纲的形式将思路理清。定型。这是锻炼思路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有助于快速成文。梳理法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是标明主题,用“主题句”把构思时确定的主题列在提纲首位,以统领下面各项;二是安排层次,用概括的文字逐层排列,由小到大。由粗到细地展开思路。

锻炼思路的写作基础 篇2

1 运动损伤机制

一些研究人员指出, 肌肉关节产生疼痛感与肌肉的痉挛有着很大的关联,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肌肉关节产生的疼痛感都是由肌肉痉挛所引起的。经过长时间研究发现, 疼痛感是因为人体肌肉长时间收缩, 导致肌肉缺血引起的。长时间的肌肉收缩, 人体会感受到强烈的疲劳感, 最终导致人体能够维持姿势和产生运动的能力大幅度下降。关节力量的转变也会导致肌肉的疼痛感产生, 主要是因为肌力失去平衡, 促使运动模式转变而引起的。无论是急性疼痛, 还是慢性疼痛都会导致肌肉失衡。急性疼痛会导致肌肉做出强烈的反应, 促使运动模式发生转变, 不能对受损区域进行保护。长时间作用下, 这种转变的运动模式会在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固定。虽然通过不断地研究, 与疼痛和痉挛恶性循环相关的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但是慢性疼痛恶性循环理论已经十分明确。

1.1 肌肉失衡

人体产生的慢性疼痛感与肌肉自身具备的保护性, 以及适应性反应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会导致人体的主动肌所具有的张力下降, 但是拮抗肌所具有的张力会提升。这一神经系统反应, 在人体内特定的肌群中可以看到肌肉紧张和衰弱的情况, 具体表现为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 会抑制拮抗肌, 促使拮抗肌逐渐地衰弱, 最终不能支持肌肉保持平衡, 从而导致运动员承担的损伤风险增加。

1.2 受伤运动模式与运动姿势改变

人体在产生疼痛感后, 姿势必定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这一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人体可以通过提升屈肌反射, 来加强对受损区域的保护。代偿性运动的产生, 最终会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模式发生更改。依据谢灵顿定律进行深入分析, 拮抗肌处于紧张状态阶段, 会导致人体的主动肌受到一定的抑制, 这种肌肉失衡情况也会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模式发生改变。因为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 传统的运动模式以及肌肉反射会重新地出现, 这样必定会导致运动员受损情况加深。

1.3 错误性的动作编排和学习

可以了解到, 当原始的动作模式出现后, 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模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运动员动作学习的限制, 不断地对错误的运动模式进行练习, 最终导致错误的运动模式完全地取代正确的运动模式。该阶段错误的动作编排, 会被指定为某种限定的运动模式, 归纳为正常性的动作编排, 对于运动员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1]。

2 人体动作系统的科学基础与康复功能锻炼原理

人体的动作系统可以细致化地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是肌肉系统, 第二部门是骨骼系统, 第三部分是神经系统。人体在产生运动的过程中, 会依据生物力学的规律, 并且依照相关的动力链进行产生。其中包含的规律众多, 这3部分如果能够长期地保持在健康状态中,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运动效率, 同时还能减少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促进运动员损伤的康复。

2.1 运动姿势异常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和损伤的原理

(1) 人体关节联动原理。

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必须要保持人体的重心点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支撑面上。所以当人体骨骼的某一个关节排列发生变化的时候, 与之相邻近的关节排列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运动员在进行膝内扣动作的时候, 可以发现人体足部关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的讲述就是, 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如果运动姿势异常, 将会促使肌肉发展出现失衡的状态, 很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受到损伤。

(2) 肌肉的长度张力关系曲线。

人体的肌肉并不是可以无限地拉伸的, 会存在一定的限制, 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制, 那么运动员就会产生肌肉拉伤。我们了解短跑运动员对于爆发力有着很高的需求, 在上场之前运动员需要做一些准备动作, 避免比赛过程中肌肉拉伤。在运动前和运动过程中, 运动员能够保持良好的姿势, 原动肌肉也会保持在良好的长度状态下, 这时肌肉的工作效率是较为良好的。在上文中也提到。当某一个关节位置排列发生变化时, 与之相邻近的关节排列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那么肌肉的工作长度也会发生变化, 这时肌力不能产生足够的力量维持运动员的动作。

2.2 杠杆原理

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量, 不仅与肌群的动员和肌肉围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与肌肉的杠杆系统也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关节处于不同状态中, 人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矩也是不同的, 关节内部所产生的压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的讲述就是人体关节的位置在发生一定变化的过程中, 肌肉的力矩也会发生改变, 关节的活动范围也会发生更改。所以也就印证了肌肉的工作效率与关节结构以及功能位置密切相关。因为受到关节联动原理的限制, 在关节结构域位置发生一定变化时, 人体内部整体的动力链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每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会具有与之相对应的肌肉工作方式, 动作形式众多, 很多动作都是由多个肌肉协同完成的。人体动作的运行模式, 与肌肉协同力偶存在很大的联系, 最佳的力偶状态, 才能使得运动员做出理想的动作。详细的阐述就是最佳的肌肉状态, 良好的力偶关系, 以及正确的关节排列方式, 这样才能使得运动员处于良好运动状态中, 避免运动过程中受到损伤, 或者为运动员创造较为良好的损伤康复环境[2]。

2.3 姿势、动作障碍、肌肉平衡与损伤风险

正确的姿势能够降低运动员的损伤风险, 提升运动系统的效率, 当然也需要人体的众多部分达到最佳整合状态。人体动作的效率, 以及姿势保持的持久性, 都需要依靠人体各部分的良好整合。结构效率就是人体内部的众多部分结构能够保持较为良好的排列关系, 能够长久地保持人体的平衡性。功能效率就是市场肌肉群体的协调性, 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激活工作, 并且产生一定的力量, 依靠最小程度的能量消耗, 以及最低程度的压力刺激完成标准化的动作。运动员需要了解的是较为良好的结构效率和功能效率, 可以使得运动员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中, 能够有效地避免过度训练, 降低人体运动系统承担的负荷。

3 损伤康复和预防的功能锻炼流程

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康复的初期阶段, 最为主要的就是降低运动员的肿胀程度, 缩减运动员承受的疼痛感。依靠科学的处理流程以及运动损伤康复原理, 抑制运动员损伤情况加重, 帮助运动员快速地恢复到健康状态。

3.1 姿势、动作与肌肉评估

评估工作是功能锻炼的基础环节, 只有依据具体的评估结果, 才能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案。评估工作的开展需要从静态评估开始, 然后再对动态部分进行评估, 最终才能对运动员的肌肉平衡进行评估。所有的评估信息都需要真实、准确地记录, 并且将所获得的众多评估信息绘制成为图标, 便于管理和分析。同时还能作为对照资料, 从而对功能锻炼所产生的成效进行审核。

3.2 康复功能锻炼流程分析

运动员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 各项体育动作的完成都是依靠肌肉骨骼系统的, 同时还需要依据神经系统发布相应的指令, 协同完成体育动作。人体所具有的肌肉系统是主要的动力系统, 运动员标准动作的维持, 以及正确运动模式的建立都需要依靠肌肉协调完成。人体肌肉产生的需要问题, 是运动员损伤康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其中人体肌肉过度紧张是处理关键所在。所以对于功能锻炼, 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运动员肌肉的紧张程度, 加强运动员肌肉力量的恢复, 提升运动员对于肌肉的掌控能力, 以及相关的整合训练, 从而达到损伤康复的目的[3]。

3.3 肌肉力量的恢复

运动员肌肉力量丢失, 最终会导致肌肉变得越来越松弛, 具有的肌力也会逐渐地减弱。一般情况下, 我们称肌力减弱的肌肉为低张力, 或者是受压制的肌肉。从功能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肌肉反应的灵敏度会下降。导致运动员肌肉力量丢失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可以概括性地分为神经类和适应类两种类型。运动员力量消减的肌肉, 很多都是与控制人体的稳定性相关的, 恢复力量的主要方式以静力性, 以及慢节奏、重复性的练习为主, 练习的次数需要控制在每周3~5次, 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康复教练进行陪护, 并且对练习成效进行全面性地评估。

4 结语

很多的运动员因为在训练, 或者是在比赛过程中受到损伤, 导致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不得不提早结束, 这对于每一个运动员而言都是噩梦。对于运动员的损伤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功能锻炼, 从而对不良损伤进行有效地预防, 并且帮助受损伤的运动员提早恢复到最佳状态。相关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研究力度, 避免损伤成为运动员的噩梦。

参考文献

[1]周建伟.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因素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8) :77-78.

[2]孟龙.对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恢复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28) :85-87.

上一篇:冬季安全教育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向军队学习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