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共11篇)
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 篇1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说得好“:很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所谓无知,就是不知道预防知识。现代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实用型医务人才。目前我国全面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包括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综合内容,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既有扎实的临床医疗知识,又要有丰富的预防保健知识,而且在工作中能学以致用,使医学生将来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切实地解决现实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主要问题是:在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在教学方式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训练,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由于社会上重治轻防的观念影响,加之预防医学产生的效果往往是远期效应,导致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不重视,从而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时缺乏主动性,学习的热情也不高。从教材角度来讲,内容难易不均,预防的内容太容易,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内容又太难,使学生学习前面内容无兴趣,学习后面内容又畏难。为了提高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笔者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体会。
1在教学中应强调预防医学中的“三大观念”
所谓“三大观念”即预防为主、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卫生观念。著名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进入21世纪,我国的卫生体制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这些都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加强预防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预防医学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预防在几乎所有的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观念。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人类不能以今天的发展来降低后代人的生存质量。还应注重向医学生灌输大卫生观念,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深刻认识到医生对人群健康负责的形式和内涵。让学生在职业的责任感下,充分调动内在因素,提高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素质教育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3培养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当今社会传染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SARS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传染病的威胁与恐怖,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欠缺、应急处理不当以及很高的感染率,迫使我们对过去的预防医学教育进行认真地全面地反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的应对能力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因此应该把临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着更高业务素质的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
4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总之,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使命,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学习新知,积极进取,以培养出具有身心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医务工作者。
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 篇2
关于对医学本身的理解, 大多数学者认为医学首先是一项社会事业, 也因此决定了医学为追求人的幸福而承担的道德责任。医学是一项社会事业, 它所追求的是人的健康, 规范医学实践要首先追求这一目的是医学内在的道德要求[1]。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是以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的关爱为基础的, 没有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就没有医学[2]。特别是近10年来, 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 以及高新医学生物技术在医学和非医学领域的广泛运用, 出现了大量的生命伦理难题。之所以成为难题, 是因为其中涉及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问题。这些都需要从生命的角度给予理论建构。因此, 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 培养其珍爱生命和敬畏生命的生命意识, 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也是医学教育的导向和追求。
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 学者们从不同方面给予了不同的解释。郑晓江从人的生活和生存2个层面来思考生命教育, 认为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让人们处理好人生中生命与生活的关系, 使人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生命内涵的多面性、丰富性, 从而能够正确地体会生命的可贵, 确立生活的正确态度与目的, 去追求人生的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最终获得超越生命[3]。这里涉及到的生命的价值、意义与超越等不同层面, 构成生命教育的内容与目标。从生命属性的角度来看, 人有自然、精神和社会三重属性, 生命教育也有相应的3种规定。自然属性要求人对生命的珍爱, 精神属性要求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社会属性要求人对生命价值的创造。珍爱生命、追求意义、创造价值, 是生命教育内涵的3个重要方面。可见,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 而是上升到对生命自觉而全面理解的智慧体悟, 是为了彰显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引导人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的教育。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需要抓住4个关键环节。
1 生命有限性教育
对人而言, 生命的有限性始终是摆在个体生命面前的绝对性。生命教育首先要进行生命有限性教育, 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医学生人生观教育的薄弱环节。生命是一个有限的过程,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 才能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宝贵性, 从而积极规划自己有限的人生, 也才能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死亡教育既是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组成部分, 也是提高医学生生命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死亡教育让医学生明白, 死亡是最终确定人生意义的参照, 人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凸显生命存在的意义, 才能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也就是说, 死亡教育就是要培养医学生“向死”而“思生”的生命品质, 让其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 从而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 这是死亡教育的根本意义所在。郑晓江曾说:当我们对死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之后, 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定位, 确立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目标, 并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 这就叫做:自死而得生[3]。自死而得生, 就是培养医学生的“生死互渗观”。通过生死互渗, 引导他们积极规划有限的人生, 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2 生命审美教育
生命不仅是认识对象, 还是审美对象。审美是人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活动方式。所谓感悟生命, 就是体验到生命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存在而形成属于人的尊严感、愉悦感和充实感, 并通过这种感受获得自我生命的确认, 支撑和鼓励作为主体的个人不断超越、不断创造。人是在对生命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才会去思考人的存在性问题, 感悟生命是对生命根本性问题的发问, 如“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怎样活着?”等, 这种发问本身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探询。把生命作为审美的对象, 是一种很高的生命境界和生命享受。冯建军认为, 人类审美活动是人的生命的需要, 审美体验是人对生命的体验, 审美享受是人对生命的享受[4]。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美育的本质和根本内涵在于生命审育。生命审美能使人的理性和感性生命相互沟通并得到协调发展, 从而塑造一种健康的人格。现代社会对物质与功利的追求导致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大, 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日渐萎缩, 人的胸怀、视野和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日渐狭小和迟钝, 这是现代人内心生活不平衡甚至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审美活动能帮助审美主体不断发现、感受和创造各种美的形态, 不断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 进而促进审美主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完善和境界的提升。引导医学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命、对待事业、对待生活, 以审美的态度面对生活、人生, 以超脱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得失、成败, 尊重个性, 养成超越精神, 提升思想境界, 追求一种更高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新的医学模式从大卫生观出发, 重新认识到人的健康包括机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等方面, 体现了医学对人文、对文化的需要。这对医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要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 需要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素质和超脱的胸怀。
3 生命和谐教育
生命和谐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4方面。首先, 一个和谐的个体生命, 是身心健康的统一体。医学生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 还要有健康的心理, 因而生命和谐教育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竞争的空前激烈, 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定的压力有助于促进其成长, 但过于沉重的压力会使其无所适从, 久而久之, 容易形成郁闷、压抑、烦躁等不良心理, 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其次, 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和谐。要教育医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 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理念, 使其善于接纳和欣赏他人, 与社会共融共存。再次, 人与自然的和谐。进行自然内在价值的教育, 让医学生学会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4方面的和谐是一种美的追求, 这就是和谐之美。和谐之美不仅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同时也是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 即中庸、不偏不倚的人格修养和性情之美。和谐之美可以帮助医学生培养和谐的审美理想和人格境界, 使之养成和谐柔美的精神, 实现天、人、物、我的和谐互动与发展。在这方面, 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既可以作为医学生生命和谐教育的资源, 也可以作为培养医德、陶冶性情的理论参照。传统文化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命脉, 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也可以说, 是天地万物与人的生命直接相通, 从而将人生作为审美境界的出发点和归宿, 去肯定人的生命情趣和存在的意义, 以生命为美, 以生命为善。
4 人文教育
人的生命问题因其来自自然、精神和社会3方面, 决定了它远非科学的观念所能涵盖, 而有着更深层次的人文意蕴, 这也就是人的特殊性所在。随着科学发展及其所带来的物质繁荣使得人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往往以生物学为标准, 对生命内涵的理解也就出现了物质化、平面化、简单化的倾向, 这种生命观主导下的生命教育导致人文精神的极度缺失。而人文精神的缺失, 又导致了人们价值世界的丧失、对精神追求的淡漠以及意义虚无感的产生, 并最终导致对生命的漠视和生命尊严感的丧失。其实, 生命教育在根本上是人文教育。虽然我们不反对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生命教育, 但仅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人文意义上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有限性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着眼于建构属于人的文化世界、意义世界, 着眼于生命意义的追问和生命境界的体悟。人文教育应激发和培养医学生的主体性和感受生命、体验生命的能力。教师要用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接受教材、同化教材, 获得属于自己的理性认识, 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生命体验, 用生命的表达方式与学生交流、碰撞, 使师生双方在共同感悟的基础上获得生命质量的提升。
现代医学因其负载的人文价值而正在发生着人文转向, 从而在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期许中不断走向更高的境界。医学教育无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面对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由此引起的种种忧虑与不安, 面对人类对健康、尊重、和谐等的美好期盼, 怎样理解生命、怎样更好地塑造自己的生命, 尊重他人生命, 臻至医学的完美境界, 是整个医学教育系统工程中的基石。
摘要: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帮助他们提高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医德并提高医学事业境界。医学生生命教育包括4个关键环节, 即生命有限性教育、生命审美教育、生命和谐教育和人文教育。
关键词:生命教育,医学生,生命意识,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明杰.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论医学中的人文[J].医学与哲学, 2003, 12:2.
[2]张金钟.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J].医学与哲学, 2003, 12:14~17.
[3]郑晓江.学会生死[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
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 篇3
关键词: 转型期 医学生 医患沟通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这其中就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医患沟通是以患方为中心,医方为主导,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行为,通过各种渠道交流信息,并且给患者科学的治疗,让医生和患者在认知上达成一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社会转型期,医生和患者之间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是造成医患紧张不容忽视的原因。一项调查显示,48%的医生认为: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因为他们未能与患者及时有效地沟通,50%的患者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沟通是因为医生不愿意和患者沟通太多。
因此,医生在与患者的交往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自我评价,这种能力与医学技术同等重要,是作为医生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之一。
1.医患沟通技能培养对医生职业中必要性和重要性
1.1医患沟通能力是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当前一些医学生人文素养不够,缺乏必要的医患沟通技巧,有的缺乏社会生活中需要的起码的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医患关系处理不好,有的对病人缺乏应有的同情心,语言生硬,对患者社会环境和心理状态分析不够,适应能力弱,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注意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当代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2医患沟通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21世纪医学模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医学模式转变反映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医学模式在医学教育客观上要求医学与心理学、医学与社会学相互交叉结合,改变医学教育中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不重视心理和社会知识培养的单一性,新医学模式其核心是医生要理解病人是社会的人,这种内在的素质要求,单靠专业教育显然是很难完成的。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认识,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与作用,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对自己的沟通能力应有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因此,医患沟通交流是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3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临床治疗活动是由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参与才能完成,只有双方沟通顺畅,才有利于医生对病情了解得更准确,然后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现代医疗手段非常之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而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很大差异,每个患者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医务人员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制订最适合每个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同时,良好的沟通,有利于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了解,并给予积极的配合,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因而医患沟通对治疗效果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1.4医患沟通是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需要。患者法律观念的日益增强,日益重视自己的从医权利,因而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患沟通可以为医患之间构筑一座双向交流的通道,通过医患沟通使医患之间得到最大限度的理解和相互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教育,提高他们的沟通水平是防范日后从医实践中医疗纠纷发生的需要。
2.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应包含的内容
2.1接诊时要注意谈话方式及内容。医生要了解病人的某一病史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注意使用接近性谈话,必要时对病人有适当的称谓,对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及病情好转要予以鼓励和肯定,以增强病人的信心。
2.2善于和病人交谈。病人到医院求诊,特别需要医生的心理及情感关怀,医生要耐心听病人述说并周到地向病人解释,学会和病人及家属的交谈技巧,会很好地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因此应加强学生对掌握了解性谈话、启发性谈话、鼓励性谈话、解疑性谈话、预防性谈话、批评性谈话、征求性谈话、慰问性谈话等技巧的关注。
2.3教育医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由于医患双方在医学知识掌握上的不对称,医护人员眼中的常见病,对患者来说可能是头一回遇到,处于主导地位的医护人员,如果从患者/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良好的医患关系就会建立。
2.4培养学生仪表端庄。医务工作者的仪表,包括服饰、发型、神态、姿势、风度等,医务人员要取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除了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负责的工作态度外,医务人员端庄、文明的仪表也很重要。“医务人员和病人接触时,既要不时用短促的目光注视病人,让病人感到医生在聚精会神地听他的主诉,但又不能目不转睛地盯着病人,使病人的精神紧张,而局促不安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另外,要学会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不要因诊断出绝症而大惊失色,更不能在患者谈出自己的隐私时嬉笑等。医务人员对病人语言亲切、礼貌待人、态度诚恳、动作轻柔,处处给病人以亲切、温暖之感,既是崇高医德的表现,更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必要条件。
2.5平等待人,认真负责。医疗工作中平等待人,主要指医务人员对待病人权利、人格的尊重和关心,历代不少名家认为“医为仁术”,强调对任何病人都要关心、体贴、爱护,做到竭诚尽力、全力赴救。医务人员应对病人一视同仁,对病人的正当要求应给予足够重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解决。那种蔑视病人人格,不平等待人,利用职权谋求私利的行为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作中一丝不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疗效果和病人利益,在治疗过程中要时刻想到病人的痛苦和安危,小心谨慎,准确无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症状,使病人得到及时治疗。
2.6要养成诚恳慎言,保守医疗秘密的习惯。医务人员不仅要善于和病人交谈,了解病人,而且要注意诚恳慎言,保守医疗秘密。医务人员和病人接触时要举止庄重,不可轻狂,说话慎重,注意语言信息的效果,不因说话不慎而刺激病人,从而加重病情或者产生医源性疾病乃至危及生命;为了维护病人的健康利益,对有关疾病及其治疗情况和患者的隐私等要进行保密,这样才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得到治疗上的主动配合,共同完成治疗任务。
3.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1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注重医学知识和医学技能培养,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医学人文方面的课程较少,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忽略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校学习过程中,关于医患沟通,只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程,严重缺乏沟通技能训练的实践课程。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加强医患沟通等人文类课程的开设,这些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要与实践相结合,增加相应的实践学时,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医患关系的内涵,增强医患沟通的意识,而不是纯理论性的满堂灌。
3.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医患沟通技能的内容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在医学生实习前和实习后分别进行考评,成绩纳入平时考核项目。在校内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采取标准化病人、虚拟病人等手段,以评价学生的应变、处事、语言交流等能力。实习后可以在医院对真实的病人进行相应考评。建立该项监督考核机制有助于医学生,尤其是实习生熟练地掌握沟通技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
3.3重视临床带教。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往往更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医患沟通等人文素养的培养。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实习生日后踏上临床岗位的处事行为,因此实习医院必须挑选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临床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在实习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要重视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将其良好的医德医风、敬业精神渗透到每天的临床带教中,做医学生的模范榜样。
参考文献:
[1]管圆圆,王锦帆.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49):141-143.
[2]丁建,张少佼,陈玺华,等.实习医生医患沟通现状的多中心调查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58-88.
[3]耿玉如.防止因医患沟通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4):226.
为了音乐而生的悲剧天才范文 篇4
——谈谈《海上钢琴师》
很久以前就听说了这个电影,因为配乐的出名,主人公塑造的争议性。一直到老师上课播放了其中的片段,我才充满兴趣地把整部电影看完。不得不说,这是一部为了音乐而被创造的电影,又是一部用电影塑造了一个天才人物的故事。整部电影从小号手麦克斯的回忆开始,利用倒叙插叙及闪回的叙述手法,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从小出生在船上的弃婴1900在船上演奏钢琴的传奇一生。影片充满忧伤的情怀,感人至深。一个从出生到死亡都留在船上几乎无人知晓的钢琴家,却有着一种任何俗人都无法比拟的对人生的淡泊。
看完整部电影,我才发现,从一开始电影的基调就是压抑而忧伤的。因此中间一段欢乐的时光就令人印象格外深刻。而音乐的效果就很明显地展现出来。第一个亮点就是在狂风巨浪的夜晚,1900演奏《Magic Waltz》,用钢琴表演了一段华尔兹,为Max治疗晕船。这段音乐就像是乌云连绵中的一抹阳光。轻松明快的节奏,短促灵巧的音节。从Max的状态,更是表现了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一个人从狼狈到享受,效果比药物有用许多。而钢琴随着船舶而滑动,1900随着大海舞动指尖,更是让人感受到音乐与大海的和谐,感受到海上钢琴师的独特魅力。第二个亮点,应该是每次在头等舱,1900和乐队为那些富人们演奏音乐。我发现,每次出现这样的画面,跳舞的人在不断变化,但演奏的舞曲永远没变。这种单调更衬托出1900的跳脱和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1900总是打破这种常规,按照自己的灵感兴趣演奏。那个节奏更加紧凑,音调欢快的曲子,让那些富人们都放下矜持,随意舞动。最展现音乐魅力的应该是1900用不同的音乐去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真的太巧妙,在看到这段影片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音乐还可以像文字一样,表现人物的特征。但不得不说,1900的演绎,真的很令人惊叹。压抑而沉缓的,沉醉而感伤的,畏缩而渴望的,不同的节拍与旋律就演绎出不同的人物。这无疑展现了音乐另一方面的魅力。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电影的主题曲《playing love》。在我印象中,这段音乐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Max迫于生活,将小提琴卖了的时候,演奏了这首曲子。用小号吹出来,带来了更多的无奈感伤。这个也引发了后来的回忆。第二次是1900看到初恋的女孩时,用钢琴诉说着心中的爱意。在眼神注视着窗外那个姑娘时,指尖下倾出充满爱意的音符。这里的感觉是轻柔而带有一点甜蜜。曲子里很不少三连音,让人感觉更加唯美,听起来就像一副画。第三次是1900选择与船一起灭亡时,他用双手在空中弹奏了这个曲子。这时候的曲调,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又美好的。在看影评时,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平凡人选择活着,而天才只愿意舒适地活着,否则他们宁愿选择死亡。”这一段死之前的演奏,是1900在期待着天堂中也有着一架钢琴,即使只有两只右手,他也会好好演奏。音乐让我感觉到死亡也是可以平静而美好的。最后一次则是电影的最
后,Max拿着他的小号离开了。这时又响起了这段曲子,但是很巧妙的是小提琴的演奏,是不是因为1900已经死去,所以再也没有那样美丽的钢琴声了。小提琴的演奏,感觉浑厚中充满了伤感,因为那个传奇式的音乐天才就这样逝去了,留下的只剩一张唱盘,一段故事。
还值得一提的,应该是1900与杰里·莫顿的斗琴。让我感触的并不是他们两人演奏技术的高超,而是1900性格的率真。在杰里·莫顿演奏第一首曲子时,1900就沉迷其中了,他觉得杰里·莫顿的自信与情感带给他无尽感动,而他选择了《平安夜》,只是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曲子才可以与刚刚的演奏相融合,他爱上了这种轻松而又放松的氛围。第二次他更是被杰里·莫顿的演奏所折服,他惊叹于他的风度与那首原创曲中的意境,他的重复,只是为了再次感受以及致敬。而被激怒的杰里·莫顿选择了一首只有技巧而毫无感情曲子的举动无疑也激怒了1900,他用更有技巧的演奏证明,这不是真正的音乐。这一段所展现的,是1900对音乐纯粹而炙热的喜爱,是1900单纯,率直,无所谓这个世界规则的体现。这也更体现出1900是一个为音乐而生的天才,或者说他就是音乐,他就是和音乐共生共亡的共同体。音乐就像1900一样,它不是技巧,不是炫耀,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只是一种想法的抒发,纯粹而又迷人。
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服务学习运行模式
一.服务学习引入的理论依据
服务学习最早兴起于美国,并得到香港、台湾及国内广大教育学者的认可[3]。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历程,其内涵不断丰富,不同的学者对服务学习的概念有不同阐释。美国1993年的服务行动中给出的定义是普遍被大众接受的 [4]:服务学习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服务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能力,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大院校的实践也充分证实了其在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提升社会实践技能、提高公民素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从教育学理论来看,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即生活,学习要真正融入生活[5],学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体悟知识的意义。受杜威教育理念的影响,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并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获得发展,从"做中学",从书中学,更从社会中学。
二.我校服务学习实践课程运行模式
我院在推行服务-学习时并没有照搬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具体做法,而是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课程安排、组织结构及学生实际情况,围绕 “成都服务、服务成都”的办学理念,从以下方面展开,开创了一套适用于我们的服务学习方案: 1.系统管理,统一推进
我院的服务学习主要以校园清洁打扫为主,为深化学习内涵,我们瞄准学生未来生活能力,按照服务校园与师生、服务专业与行业、服务社会三个层次,将学习、生活场景纳入服务范围。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并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为保障服务学习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我院专门成立服务型学习指导中心隶属于学生处,由学工办主任担任中心主任,并从各校区学工办抽调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多年的骨干教师、辅导员参与到管理过程,集中管理、统一实施,组织上有保障。学校规定服务学习以“大一”为主,必修 2 学期,0学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期末考评不合格者需重修,仍以环保劳动教育为主。
开展服务学习还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清洁工具购买、宣传动员活动开展、学期末表彰奖励,服务学习项目工作人员工作酬金及因工作产生服务费用等,因此学校计财处划拨专门经费给予支持。方法上给予指导,组织上给予保障,制度上给予规定,资金上给予支持,一些系列资源保障了服务学习型实践教学模式能够落到实处。2.全员参与,积极动员
提高医学生学习效果论文 篇6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大部分院校仍然采取“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专业基础-专业理论-专业实习3个环节分段式学习,使得知识结构不紧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脱节,往往在后期临床学习过程中忘了前面的基础知识,不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影响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医生培养的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转变,要求1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必须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团队合作、良好的沟通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等多方面的技能。因此,“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三早模式越来越成为国内大多数院校提倡的教学模式。
消化内科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常见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等在诊断治疗上各有特点[1]。同时又有部分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胰腺癌等具有发病隐匿、不被重视、发现时往往已导致严重后果等问题。近年来,胶囊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等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使得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学生在短暂的实习阶段想要完全掌握所有内容难度非常大。因此,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从学生刚入校开始就让学生对消化内科疾病有初步的印象,在相关课程介绍中采用问题导向式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互动式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2],为实习提供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成为专业的消化内科医生显得尤为重要。
1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
为了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真正树立起对未来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理想,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从大一接触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开始,就在部分专业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先让学生接触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激发学生兴趣的.临床案例,如“为什么会呕吐?”、“解大便怎么都是血?”等生活中常见的案例,模拟案例的发生(部分学生还根据案例拍成短片),侧重学生在尚未接触到诊断学、消化内科这些临床学科之前就对消化内科的案例有初步的认识,能利用已经学习的解剖、生理等基础知识为根基,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初步分析疾病的常见症状及简单的治疗措施。该阶段的案例选择往往症状典型,与生活关联密切,容易诊断,对症治疗效果好,如大量饮酒导致的急性胃炎等。
学生进入大二、大三阶段,已经开始学习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相关学科,对疾病的发生、发展、病因、诱因等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升华案例的层次,将案例设计得更加复杂化,迷惑化,案例的展示分层次出现,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些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的临床表现,如胸前区疼痛(既有可能是食管炎,也有可能是心绞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学会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在后续提供的资料中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帮助疾病的确诊。在案例的后期陈述中,药物的治疗及其它介入性治疗手段还要注意可能引起的副作用,让学生能认识到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采用“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体化治疗,同时引入社会伦理问题、医患关系等相关治疗,更真实地模拟临床实际情况,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对“假象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针对性治疗等,对临床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2实习教学与案例教学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科学[3],实习教学在其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医学生向临床医师转换的重要环节。进入实习阶段,学生经过前期几轮的案例培训已对消化内科疾病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该阶段更加强调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案例是消化内科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利用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消化内科专业理论教学内容的讲述中,我们注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等手段,讲述疾病的过程中,重视典型图片、视频、典型案例的应用,此时案例的选择直接取自临床病例,紧接着的实习过程学生直接接触该患者,让学生更有真实感,同时利用各大医学院校网站及国外优秀医学网站如国际临床网(cliniWebinternational)、医学世界检索(medicalworldsearch)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诊疗技术和科研进展[4],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学习、与教师互动讨论、团队协作,为患者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站在患者角度的、综合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为其后续治疗和随访提出指导意见。当今社会医患关系问题尖锐、复杂化,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以身传教,教会学生首先将“患者”当做“人”来对待,而不是“病”来治疗,治疗方案的制定因人而异,对症治疗的同时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缓解患者压力,争取让患者身心都能满意。当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毕竟临床经验还不丰富,考虑问题往往会简单化、理想化,处理医患关系可能会出现极端化表现,带教老师要在肯定学生的同时对其方案做出调整,使之适用于患者个体。
通过刚入医学院校典型案例的接触,至中期阶段复杂化案例的适应,至实习阶段真实案例的应用,我校医学生经过几轮次地紧紧围绕案例的学习模式,明显提高了他们对消化内科知识的掌握,带着强烈的兴趣,在真实的使命感、责任感的驱动下,既掌握了消化内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又能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早期接触患者,早期以医生的状态融入临床工作中,为日后早日进入临床第一线打下扎实的根基。
3对消化内科相关教师的要求
一个医学生的实习日记 篇7
原本选择学医是想求一份稳定的职业,因为觉得自己不太敏捷能干,怕不适应信息时代的速度。学医么,可不必担心将来找工作,不必担心失业下岗,不必担心每天的新挑战让我措手不及。可事实上,原本想少几个“担心”的选择却成了更多“担心”的来源。别的专业的学生们一定很难体会我们在学医的漫漫旅途中要接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
玉手皓腕
外科实习第一课,是学习进入手术室之前的工作:穿衣、戴帽、戴口罩、然后像小学生查卫生似的把指甲伸出让老师一一过目,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被认为指甲过长而被勒令剪短,其中一位女生又长又亮涂成紫红色的指甲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老师也对她特别“照顾”,亲自监督她剪短指甲、洗掉指甲油。然后,我们一字排开在水池边,学习刷手,即用蘸满浓肥皂水的板刷刷手3遍,从指甲缝手指到手掌手背手腕,到前臂肘部一直到肘上6厘米。于是,我们硬着头皮开始在老师:“重点、重点”的督促下拿着刷子认真地、仔细地、不断加重地开刷。那集体发出的“刷刷、刷刷”的声音,简直就和我在水房里刷那条穿了一个月的牛 仔裤一模一样。在经历了“十指连心”的痛楚之后,我们还必须把双臂伸入70%的酒清中浸泡6分钟。最后当我举着红肿麻木的手臂穿手术衣戴手套时,忽听得一男生一声惨叫!原来他消毒已毕的手又碰到了水池壁而污染,所以必须将所有的程序从头再来一遍。一节课结束,我也终于明白,所谓“纤纤玉指”,所谓“玉手皓腕”,对我们医学生而言,从此将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至于这样的“自残”行为,到底会对皮肤产生多大的伤害?或许只有皮肤科的老师才会明白。
“望、触、叩、听”
我们有门课,曰“内科诊断学”,既然是“诊断”,那除了问诊最主要的就是“望、触、叩、听”的体验了,我们要学会一百条的全身体检方法,从头顶到脚底。即然是学习,自然有老师做示教-不过是用学生当病人,每堂课老师都会抽一个男生躺在四张桌子拼成的“床”上做示教。被抽到的“靶子”自然一千万个不愿意,被老师用手用“工具”在身上揉来敲去的固然不舒服,但最可怕的莫过于十几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死盯着你了,被抽到当头颈四肢的靶子倒还算好,而抽到胸腹部的可就惨了,胸大肌不够发达的,肚子上赘肉太多的,那可真的一览无余啊。那个被检查腹部的男生一会咯咯笑个不停,一会儿哇哇叫疼,老师可不理他,一脸严肃地继续着肝脏的触诊,要用两只手来触诊脾脏,当老师嫌他的 牛仔裤束腰束得太高而不断往下拉时,此男生忽然变得安静了,之后却连人类最基本的一系列反射活动都做不出了。老师拍拍他的肩“干吗那么紧张,起来吧”这时候可以清晰地看出他躺的那块白布不知为什么湿了一大块,其实那天并不热,况且他还没穿上衣
生命的脆弱
记得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医院是一片圣土。那种浓浓的消毒液的味道,那些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让我感到那儿是那么干净,甚至有一种圣洁的感觉。而现在,当我们真正进入这个神秘的世界后,每一个人却时常生出这样那样的担心和害怕,其中最普遍的就是怕从病人那儿传染上什么病。有一次去肝炎病实习,尽管老师不止一次对我们说过,那些已经过了肝炎早期的病人,传染性真的不大,大家注意一点不会有事的,但走进那扇写着“非医务人员止步”的大门时,我们都还是诚惶诚恐。我打定了主意,除了鞋底以外,绝不再让任何身体部位碰到病房里的任何东西。当老师站在一位乙肝病人前讲解那些症状体征时,我们一群人都一反常态,没人像平常一样争先向前挤到病人身边去看体会,而是站得远远的。那位病人显然看出了我们的回避而非常窘迫,她是一位看起来非常纯朴的中年妇女,正是因为“传染病病人”这样的身份才让我们无法像对待常人那样对待她。我忽然开始觉得不 安,说不清这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只是瞅着那位阿姨觉得有些抱歉。老师也明白我们的想法,讲完了该讲的之后就下课放我们走了。
大学里的老师们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唠叨”,他们传授我们知识之外不会对我们言行举止或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任何的意见,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已经是成人,除了学校医院的规章制度,他们不会对我们有别的要求。我们一窝蜂地“逃”敢出了那幢楼,女生们又叽叽喳喳地讨论回去马上洗澡洗衣服的事,我脱下那件让我感到扎眼的白大褂,脑海中忽然闪过“医学生誓言”中那些神圣的句子,我轻轻叹了口气。
随着专业课的继续,我们也越来越发现生命的脆弱。一种小到肉眼都看不见的东西就可以击倒一个壮年人,一个基因上微小的变化就足以打乱所有的生理活动。所以,在被蚊子呆一口后就怀疑自己是否会染上乙型脑炎而变成白痴,在饱餐一顿后就害怕自己是否会晚上在梦中突发胰腺炎而猝死,在一次小感冒时就担心是否是病毒性肌炎的前期症状,并不是从前一知道这些病的存在,而是只有在实习中,才会体会到这些病的可怕。有人说,医生是最没感情的职业,他们目睹别人的生离死别而无动于衷。我不同意。医生每天都目睹着生存和死亡的交战,医生比常人更明白生命的珍贵,不是他们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们明白,生存的 价值体现在它无法永恒,死亡和生存同样值得尊重。
医患关系
“医串关系”现在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一点,连我们实习生都深有体会。的确,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和重要,可不知为什么,现在的医患关系却不如从前那般融洽和互相信任了。
从统计学上说,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概率为百分之几或十分之几,这取决于病人的状况,病症本身的性质,治疗方式的选择、医生的经验等很多因素。对医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概率,可对于病人而言,只有0和100%两种选择。所以,当这千分之几的概率偏偏落在你或你家人的头上时,你会甘心接受这样的事实么?病人有时候是无奈的,因为他们不懂很多的医学知识而害怕被欺骗和伤害,医生有时候也是无奈的,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不懂医学并且痛苦悲伤的病人。
对于我们医学生而言,患者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各种各样的患者都能教你。有的患者刚动完大手术、比如重症胰腺炎,身上插了十几根管,自已又动不了,被医生和实习生见习生围着,任凭医生一根根管子讲解,“这是导尿管,这是静脉插管,这是” 患者也许感到自己像标本一样被观察,可他自己又不能反抗,只好由家属来抗议了:“怎么又来了,昨天也是那么多人来看过的”。我人产他解释:“昨天那批和今天这批不是同一批。”言下之意,明天那批和今天这批也不是同一批。有些昏迷的患者真的很可怜,但不管心里有多同情他,嘴上还中说着:“嗯,这个病人,相当典型。”所有这些“动不了”的病人都属于“合作型”的,那些“动得了”的呢,就不一定了,大多数患者是合作的,有的甚至很有奉献精神,我就见过一位痛得咬牙切齿,扭来扭去,还同意让我们问诊和检查的患者,看到他大汗淋漓,还不停地说“快问吧”,我们都看不下去了,赶愉结束了问诊。当然,不怎么合作的患者也有啊,也不知躲哪了,这也好,积极的运动锻炼对恢复是有帮助的嘛。最让我们崇拜的是那种看了很多医生的患者,他们往往有很长的病程,因此也很早就在“研究”自己的病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研究程度绝对胜过你,所以,你一上去问诊,还没开口哪,人家就把症状体征,和大量医学术语全“砸”向你,把胸弄得一愣一愣的:这是来看病求医吗?敢情他讲得比老师还好呢。遇到这种患者,得,你也别想插话了,人家讲得起劲呢,你就乖乖地垂首站着听吧,心里只有4个字“甘拜下风”。啊呀!人家那水平,没有10年的功力行吗?培养一个医科本科生才5年而已,哪赶得上人家呢?
我想,关于医患关系这个话题,对我们刚刚进入实习的学生 而言太深奥了,我只能希望医生和病人能多一些互相信任和互相体谅,也希望大大小小的媒体在曝光“医患关系”的负面事情之余,多导寻找一些同样发生在“医患关系”中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动物英雄
如果问起在医学界谁的贡献最大,答案既不是那些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人,也不是经典术式的发明者,更不是抗生素的发现者,而是那些没名没姓没身份的实验动物们,它们用生命换得医学的进步。作为一名医学生,与实验动物们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每年为此牺牲的动物不计其数。所以,我想需要在此写上一笔,以表达我们对动物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从大二开始,我们就在动物身上锻炼技巧了,人们常说医生冷血,而“冷面杀手”训练的第一步就是从这里开始。第一次走进功能实验室,边上放着一只只白白的兔子,无邪的眼睛里透着恐惧,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正当我为这些白兔的命运担忧时,一帮女生冲了过去,搂着兔子边摸边惊叹“好可爱啊”“眼睛是红的,还是透明的呢!”但这些女生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对小动物的关爱。动物实验第一步是麻醉,揪住兔子的耳朵,拔去耳缘静脉表面皮肤的毛,将头皮针插入耳缘静脉内,看到回血表示成功,再将头皮针固定。看着这帮女生将以上步骤一气呵 成,我只有有些诧异。但接着看她们将气管插管利索完成后,我已经是目瞪口呆,刚才搂着兔子做温柔小女生状的人是她们吗?接下来的实验过程中,兔子随时可能出现危险,突然,一只兔了的颈动脉插管松掉了,血肆意喷射在我们的白大褂上。即使出现了这种情况,女生们还是面不改色,从容处理问题,顶多说一声:折大褂可要费力洗了。实验结束,兔子大多壮烈牺牲,扔进桶里的兔子不再可爱,眼睛已经由红转成白灰。看着这样的兔子,谁的心底都会有一丝悲伤,但这仅仅是一刹那的感觉,我们马上就会用加倍的热情投入到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讨论中去。医学生对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初步形象认识就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通过动物实验我们不仅有了娴熟的操作技能,更有了应付意外情况的信心。
高的级外科实验的动物们更是将自己的全部器官奉献给我们。它们一次又一次地配合我们手术:这次将脾切了,依然顽强的生活着,准备下次将自己的肠子无私奉上。当同学们讨论接下来它们的命运将如何,有人打趣说狗肉火锅。其实,我们都知道那是一句笑话,无论哪里的医学生对动物们都应该是感激不尽的。曾听说国外的一些医学实验单位专门为实验动物立碑,每年举行仪式感谢它们为医学事业做了的贡献,虽然中国没有任何纪念碑可表彰实验动物的丰功伟绩,但在我们这些医学成长的过程中,处处都有它们默默的奉献。
在从医学生到一个好医生的过程中,要感谢太多的东西,而我们能采取的惟一方式就是治病救人。
初三中等生的学习计划。 篇8
6:00起床.刷牙洗脸大概5分钟.换衣服大概五分钟.然后吃早饭.差不多6:10分开始吃.吃10分钟.6:20吃饭以后读到6:30的英语.每天读大概10分钟.然后穿鞋子带好水或者水杯出门.时间可能偶尔有变动但要保证在7:00前到校. 9月5号以后每天多一节课.6:00钟放学.大概每天6:30-6:40到家.7:00钟吃完晚饭. 关于作业 尽量作业都在学校写完.利用下课时间等等等等等等等..-o-若书面作业在学校写完.则7:05开始若有背诵作业未完成先完成背诵作业.完成后背给妈妈或者表哥听.若当天有历史课(通常是周二周四周五).另外抽20min.10min复习当天学的东西.10min背诵当天的考点.由表哥抽背检察..背诵作业要是很多的话可以先把内容较多的东西背掉.另外少一点的临睡前背或者第二天吃完早饭背.若没写完.则等作业完成后再开始其他科目的预习复习. 英语 英语作业完成后.先复习英语..想课文内容以及上课要点..记不得的时候翻书再看再巩固.再回想.看<评价><听写本>上的错题写错的单词词语.用刘红头说的first time的感觉去预习..不懂的画出来.再翻资料工具书.结合<完全解读>预习.完成书上的填空.有时间可以写些与课时同步的题.晚上英语学习不超过30min. 数学物理化学.以化学为例.化学书以及化学笔记.若当天有做错的题目也要拿出来再看再思考再做一遍.然后做对应课时的五三.题量不是太多.有时间的话自己批改.没时间让表哥批改.还有,化学学案后面的要第二天默写的东西在当天晚上让妈妈或者表哥预先听写一遍.(听写时也可
学习作息计划安排表=w=
以将当天学习的相关概念.化学表达式.方程式.元素再听写一遍).结合<完全解读>预习.用铅笔在书上勾画.时间多可以整理下预习笔记做几道课后题.预习中不能理解的标上记号.P.s.物理数学若没有必要听写可以不听写.三门学科晚上学习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
语文 回忆缪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一些重点句子的赏析.课文的结构图.如果有老师上课留下的问题要思考.需要记忆的注释和生词可以让表哥或者妈妈听写抽背.若有新课需要预习则尽量整理预习笔记.结合书后练习.<补充习题>.<完全解读>预习.语文晚上学习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 每天晚上除作业外的学习时间控制在2个半小时左右.若作业较多可以稍微减少些另外的学习任务.每天晚上保证10:00睡觉.8个小时左右的睡眠.睡觉前可以看一会作文书或者回想下当天学习的东西.在脑海中放电影一样的再过一遍.每天晚上的各个学科的抽背听写作业检查签字到时候一起弄=o=
周末时间再根据到时候课程的安排=o=
准高三生的假期学习计划 篇9
案例:
开学都两周多了,高三
(十二)班的走读生李天明的学习和生活还是没能进入正轨。几乎每天早上,他都是在妈妈的反复催促下,才睡眼惺忪地从床上爬起来,接着扒两口饭亦或是干脆不吃,就匆匆忙忙地跑去学校上课了,而且还隔三差五地迟到。进入教室后,他还是一副没精打采、睡意浓浓的样子,拿起课本就发呆。听讲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自习的时候,也是东翻翻、西翻翻,忙活了半天,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啥都没复习好。
最让李天明郁闷的是,他又没坐在教室里玩,跟那些自暴自弃、干脆将高考这档子事甩到一边的同学相比,他不过是心不在焉而已,可复习的效果比那些不好好学的同学也好不到哪里去。李天明一想到马上要高考了,心里十分焦虑,一分钟也不敢耽误,可又无法专心致志地学习。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寒假暑假里的美好生活:睡觉睡到自然醒,打游戏打到手抽筋;想打球就去打球,想干啥就干啥,貌似只要不是犯罪的事情,他都可以去做一做。
这种自由自在的寒假暑假生活,现在想起来是多么地惬意和潇洒啊。可现在呢,他回到了学校,回到了这种竞争激烈且还沉闷单调的环境里,心里总觉得乱糟糟的,就好像有一团乱麻在心里搅来拌去似的。他不愿意寒假暑假就这样过去,不愿意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此消失。可是,高考在即,必须要加把劲了,否则几个月后的高考该怎办呢?如果继续这样忙乱地学习下去,考上好大学必定没戏。李天明开始有点小疑惑了,禁不住思考:究竟我该怎么办呢?
分析:
寒假暑假虽然比较短暂,但相对其他节日来说,还算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假期。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由于平时学习紧张、压力大,所以,不少人都打算在寒假暑假里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很多父母也支持孩子的这种想法,认为高三的确蛮辛苦的,放松一下未尝不可。但问题是,不少同学因此完全放纵了自己,整个寒假暑假期间完全将学习搁置一边,疯狂地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逛街,导致作息规律被打乱,生物钟紊乱。以至于返校后,不少同学仍然沉浸在那种自由散漫的状态中且无法自拔,其具体表现是学习没计划也没目标,像只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可以想像,以此种状态进入高三下学期的复习,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
对策做好学习计划:
首先,开学后高三生应对寒假暑假生活做一个了断。寒假暑假既然已经过去,你就要告诉自己,必须和寒假暑假说再见了。当然,可以将自己的寒假暑假体验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寒假暑假生活的总结,就像游戏里的封印一样,封起来;也可以向好朋友说出自己的寒假暑假感悟,倾诉完后,在心里给新学期的学习挪出足够的空间。
“中国梦”与当代医学生的关系 篇10
用习主席的话说“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得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那就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我们,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人类健康的卫士,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是我们的职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职责。面对遭受病患折磨的病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当然也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因为在我们手中的是鲜活的生命。所以也注定五年漫漫学医路是艰辛的,虽然艰苦,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远行,便只顾风雨兼程。因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是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人民生活的更加舒心。那么我们就应该刻苦学习,笃学精业以成仁术,修德厚生以成仁心,博学而后为医,厚德而后成医,谨慎而后行医。
口腔医学生的定位发展和努力方向 篇11
2006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所谓“新的机遇”,并校给医学学科与理工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又引发了我们对“新的挑战”的思索——医学院如何进一步明确办学思想和发展定位。作为一名口腔医学院、九院临床医学院的学生,我觉得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首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众所周知,口腔医学专业是九院口腔医学院的强项,带来这份荣誉的,不是某一台成功的手术或某一篇发表的论文,而是我们的老师们、前辈们几十年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奉献精神。正是因为他们,九院口腔医学领域的医疗质量和水平,在上海乃至全国各地的患者之间享有极好的口碑,许多口腔医学分支学科中的创新和发明,也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老师们的接力棒即将传递到我们手中,为了接好这一棒,我们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珍惜并充分利用医学院为我们创造的优越条件。这不仅包括设备齐全的教室、实验室等硬件,更重要的是经验丰富的授课老师和数量相当大的临床病例等软件条件。从基础学科开始,我们的任课老师几乎都是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医生,其中不乏专家教授、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不但为我们授业解惑,而且使我们在接触临床之前就有机会分享他们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老师们无私的授人以渔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书本内容,还教会了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临床实践和理论的不同之处、最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大量的临床病例则为我们提供了开拓眼界、学以致用的机会,每学习一个章节、一种疾病都能很快找到相应的病人,使我们形象、感性地理解上课内容,还亲眼目睹了很多发病率非常低、非常罕见的疑难杂症,这可能在我们今后的行医生涯中很难再遇到,所以极大地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这些其他任何医学院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充分利用呢?
第二,寻找差距、改进不足。虽然九院已经成为许多患者心目中的“金字招牌”,但是如果我们因为社会的认可就骄傲自满,必将很快被社会所淘汰。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不谋发展、不求进步就没有出路、没有未来可言。而发展和进步的第一步便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既要看到值得肯定的地方,也要看到有待改进之处。一方面,作为医学生,因为没有正式踏上工作岗位,对于“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也没有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感悟,于是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抄写、背诵考试大纲上规定掌握的课本内容,而不会刻苦钻研、大胆设想,提出和书本不同的见解;实验课上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老师的要求操作,而没有把仪器和模型当作真正的病人那样小心谨慎地对待。因此,也许我们首先应该改进的是对于学习的态度。学习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敷衍老师,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病人解除病痛。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才能在头脑中树立服务病人的意识,才能产生积极、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然后才能在临床上救死扶伤,或者在科研方面创造发明。另一方面,通过和周围同学甚至老师们的比较,寻找差距,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闪光点,弥补自身不足之处,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别人不能做的我能做,别人能做的我能做得更好”。
在此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时期,我们深感任重而道远,老师们、前辈们的成绩有目共睹,相比之下我们的各方面素质还不过硬,还有很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很多科学的高峰等待我们去攀登,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同时寻找差距、改进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练好基本功,做好充分的准备。值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设成世界一流医学院添砖加瓦!
口腔医学院
03级口腔医学专业
【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推荐阅读:
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08-21
护生的临床带教10-24
妇产科护生的临床带教09-24
加强效果09-17
临床效果观察05-08
临床预防效果05-20
临床实践效果07-04
临床效果对比07-23
临床诊治效果07-31
临床实习效果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