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健康教育

2024-09-11

中学健康教育(共11篇)

中学健康教育 篇1

西洲中学关于规范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自查报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发展性心理教育模式”为主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防止学生出现过激的行为。我校一直以来严格根据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教育主管部门有关《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要求,在初中三个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切实加强和规范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广大中学生积极面对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最终走向人格完善、身心成熟、事业成功。具体总结如下:

一、依纲靠本,体现科学性。

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粤发[2004]21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委托有关学校承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任务的通知》(粤教思[2001]35号)、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次队伍建设的意见》(粤教思[2007]42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自上级部门布置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后,学校一直征订了由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及时向学生免费发放了教材,在初中各年级循环使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没有收取学生任何费用。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罗文伟校长为组长的廉洁修身专题教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团总支、团队辅导员和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专题教育成员。通过组织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情况,确立了廉洁修身教育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明确了各班利用每周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

二、形式多样,狠抓落实。

为了保证廉洁教育的效果,专题领导小组要求各班要保证本学期的授课时间不少于8节课,授课形式要多样,利用主题班会、思想政治课、黑板报、廉洁教育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廉洁教育知识,介绍腐败行为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自学抵制不良风气的警觉性。为此领导小组要求任课教师要制定教学计划,每个课时都要有教案,领导小组检查落实情况。

三、完善制度

《廉洁修身》教材由学校图书室统一登记造册和编号管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循环使用〈廉洁修身〉教材管理和使用规定》,引导学生爱护书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爱护教材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效果显著。

自从学校开设了《廉洁修身》教育课程,学生对廉洁修身有了较深的认识。学校利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机会,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黑板报、学校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廉洁教育知识,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树立“廉洁奉公光荣,贪污腐败可耻”的廉洁意识,从而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达到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提高的目的。

西洲中学

2007年6月6日

中学健康教育 篇2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十分良好的状态, 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状况, 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 不仅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 减少行为问题和神经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5个方面:智力正常、心境开朗、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季浏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一是智力正常;二是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三是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四是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为:一是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二是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三是恰当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四是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五是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心情良好;六是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七是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二、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

体育教学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体育教学活动在影响人的心理、塑造人的心理、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被大多数学生认可。目前中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越长越不易出现问题行为, 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3至4次的中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也越强。体育锻炼能够缓解中学生学习焦虑。还有许多其它的相关的研究都一致表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反应及成因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良反应是指学生在学习认知与适应心理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轻微的心理异常,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生理、体质和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所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主要表现有:

1、焦虑。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良情绪, 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有的学生跑的能力不行, 那么每次体育课的时候就害怕要跑步, 跳的能力低的学生对跳的项目容易产生焦虑, 然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每一节体育课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错, 平时体育课表现也很好, 但是对于体育测试却感到焦虑不安。

2、人际关系紧张。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交际范围较窄, 缺少和别人交往的和谐关系, 交往中经常出现退缩、回避、固执己见等现象, 甚至有个别的中学生对别人表现出怀疑、敌视和憎恨等不正确的心理状态。现在的体育教学提倡男女分班上课, 这样往往两个班级的女生一起上课, 她们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成绩方面的, 教师方面的, 还可能是学生们之间的集体感, 对他班学生的排斥。

3、自卑或自责心理。学生间的身体素质大不相同, 有的学生先天性的身体素质强, 因此对教师教授的技术动作很快就能够掌握, 而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或者在学习动作时接受和掌握动作的能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同学相比较, 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技不如人, 无法赶上其他的同学, 从而自暴自弃, 没有信心, 结果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4、急躁。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有些学生一旦不能完成技术动作或技术动作完成得不好、参加比赛时没有得到自己预想到的成绩, 以及碰到种种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时, 往往爱发脾气, 搓手跺脚, 摔器材, 情绪波动很大, 有时候甚至有过激行为的发生。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

(一) 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研究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教学内容的技术特点, 更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中学生男女生在生理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 教师应给学生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理论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我, 知道自己这个年龄阶段会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并讲授相关的处理方法。

(二) 采用激励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调节学生良好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参加不喜欢的体育活动, 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反而会加大其心理负担, 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发现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 这对中学生心理是一种良好的调节, 如果学生不喜欢所从事的体育活动, 那么在活动后感到满意快乐或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不可能的。因此, 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有趣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体育课的练习活动中体验到愉悦和快乐, 这种良好的情趣气氛可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 创造生活, 起到调节心理, 发展乐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激情, 游戏可以教师指定, 亦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造游戏,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 强调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性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形式, 但体育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集体性的教学活动方式最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的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集体性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而且在这种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才能够获胜的活动中让同学们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相互帮助, 如拔河、集体大跳绳、开火车、班级或组别之间的比赛等活动时最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和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 让好的学生帮助体育技能差的学生, 使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验到快乐;相反被帮助的同学因为得到帮助, 不但在学习上能有提高, 而且内心上有种被关系爱护没有被遗弃的感觉, 使得对运动更感兴趣, 这中合作非常有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国著名学者李京诚教授对于合作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 利用心理调节方法, 帮助学生调节急躁的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性情及急躁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并教他们进行自我调控。调控方法有:冷静思考法;间接沟通法和转移自慰法。

中学健康教育 篇3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内在联系;养成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机能发生异常,而健康的心理养成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做支撑。对于人来说只有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塑造完美的人生,才能抵抗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体育锻炼是提高人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相应地对人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加强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

体育教学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中学生的身体,更能塑造学生的心理,使其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关心理学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学生比参加体育锻炼少的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明显,心理素质要比参加体育锻炼少的学生更高。其主要原因是体育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会遇到种种挫折与困难,经过努力拼搏会从困境中突出重围,获得成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同样在体育锻炼中培养了强大的自信心,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他们也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答案。此外,加强体育锻炼还能有效地缓解中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其以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总体来说中学生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反应及成因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为种种因素产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和心理适应不协调、不匹配而引起的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者是心理异常。产生心理疾病及异常的主要是由体质、个性、生理等方面的缺陷造成。其中,体育教学过中中学生所呈现出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

焦虑是指人从主观上对从事的某件事提前对其进行判断,预料会产生某种不良的后果而在心理上出现害怕,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会发现有好多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比如有的同学因为自己长跑能力差,一旦在体育课上遇到长跑测试,他们就会感到极度的害怕,有的学生弹跳能力差,在体育课上遇到立定跳远的项目同样会产生焦虑心理。即使是自身身体素质条件好的学生在遇到体育测试项目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

2.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紧张主要指的是中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性格问题、或者是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退缩、回避不愿和其它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在长期的心理压力下有些同学甚至会对其它同学产生怀疑、敌视和憎恨等不良心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这些同学因为心理不良因素的影响,在组织开展集体体育活动项目时,往往会表现出和其它同学不合群、甚至是不愿意参加的现象,不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和其它学生团结一致,为争集体荣誉而努力拼搏。

3.自卑或自责心理

不同的学生其身体素质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学生自身身体素质比较好,对于教师讲解的体育运动要领领悟的比较快,而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差,在教师讲解完动作要领后不能及时地领悟,当其他同学都掌握运动技巧后,自己还在摸索阶段,在此情形下他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挫败感,感觉自己能力差,对自己丧失信心,自卑、自责心理严重。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

1.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心理养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地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对体育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更应注重对学生心理进行揣摩研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采用激励的方法,调节学生的情绪,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有关专家学者曾对学生的心理做过测试:在教学中如果强迫学生去学习不喜欢的项目,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不仅起不到促使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反而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沉重的压力,造成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发应。所以就中学体育教学而言,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尽量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参加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体育项目练习活动中体验到欢乐,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激励,进而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语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 篇4

汝州一高学生健康教育知识问答

1、人类健康有哪四个层次?

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四个层次。后一个健康层次,是以前一个健康层次为基础而发展的,比前一个更高级的健康层次,四者结合可谓“全面健康”。

2、健康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

3、影响健康的十大恶习有哪些?

(1)紧张。情绪紧张易使人患高血压病、头痛、失眠。(2)滥用药物。产生药物成瘾或引起意外中毒。

(3)暴食。是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原因。(4)过度运动或缺少运动。

(5)不注意身体的警告。身体不舒服应及时去医院检查。(6)任意中断治疗,这样会使疾病复发。(7)过度节食或素食,使身体缺少必要的营养。(8)吸烟。称为慢性自杀,也危害他人健康。(9)酗酒。过量饮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并对肝脏的机能有毒害作用。

(10)进食致癌物质。如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烟熏的食物

4、七大营养素对人体有哪些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脂肪:是供给人体热能的营养素。糖:是人体重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加速食物残渣的排泄。

5、食物中毒如何预防?(1)不吃病死禽、畜肉。(2)不吃腐败变质食物。(3)不吃被农药污染的食物。(4)不吃发芽的土豆(马铃薯)

6、心理保健是:培养良好温和的情绪,健全完美的性格,增强对不良刺激的抵抗力,保持心情愉快、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7、预防近视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楚,要做眼眼保健操。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近距离工作。

8、环境卫生做到:居室通气、温度适宜、采光、照明合理,防止噪声、绿化室内外环境。

9、预防感冒十法是:洗——早晨冷水洗脸,晚上热水洗脚。漱——早晚淡盐水漱口。动——早晨散步、做操。搓——两手对掌相搓30次。开——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饮——早晨饮白水一杯。呼——早晨做深呼叫10次。

按——两手食指按上星穴(前发际正中上行一过处)后用小指按风府穴(后发际直上一寸窝陷处)。

熏——早晚用食醋熏蒸室内各一次,每次15分钟。穿——穿衣不宜过多,出汗时不要马上脱衣服。

汝州一高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二、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三、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四、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 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要素,它属于个人和社会。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病的,有病就不是健康”。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现代健康观告诉我们,健康已不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除身体本身健康外,还需要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的状态。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确实是这样,尽管有些人现在还在追求精神、追求享受、追求权力,但最终没有一人例外要追求健康,这是人的本能要求。我们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49岁就因癌症走了,人们这才知道健康也是竞争力。心理健康: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具备健康的心理的人,人格是完整的,自我感觉是良好的。情绪是稳定的,积极情绪多于消级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有自尊、自爱、自信心以及有自知之明。

 第二,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且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别的欢迎和信任。

 第三,健康的人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地、不断地进取,有理想和事业的追求。

 社会适应良好: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为他人所理解,为大家所接受。

 道德健康: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认为规范的准则约束、支配自己的行为,能为人的幸福作贡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工作有效率。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抗病能力,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龋齿,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 心理健康的标准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 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一、智力正常

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

二、情绪反应适度

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

三、意志品质健全

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 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

四、自我意识正确,

有自知之明 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之心,也不傲视他人;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

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

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

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 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

七、行为得体,

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八、反应适度

中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篇5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根据《20xx年安溪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安心育【20xx】1号)和《沼涛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精神,以学校政教处工作计划为参照,把我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安排将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引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引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和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让每一位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普及工作,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辅导工作。

2、通过心理课程及各种心理健康活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强的优良品格,使之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提高中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3、密切与年段长、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4、配合学校的工作安排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广大师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更好地调适自己的心理,为我校师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和机遇。

三、具体工作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教育工作

(1)心理咨询室每周一—周五下午17:00-19:00均对学生开放,其余时间根据需要实行预约制。专兼职心理老师根据安排接待学生来访咨询,通过心语信箱、在线QQ、电子邮箱和咨询热线,全天24小时预约,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咨询需要,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并做好咨询记录工作。

(2)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完善学校心理文化氛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在校报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版《心语》上提升质量,传播和报道符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知识和消息、更新校道宣传长廊“心语心苑”心理知识、开展校园广播“心之声”栏目、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通过多渠道接受健康心理知识的熏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

2、加强心育师资建设,提高业务素质

我校领导一向重视师资建设,本学期我校专职心理老师将继续参加“福建省20xx年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后续阶段培训,届时专兼职老师将会一起分享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另外,心理咨询室将继续以公开课、心理讲座、心理沙龙、个案讨论、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让心育老师在自助互助过程中增加专业素养。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主要围绕环境适应、班级凝聚、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开展。我们将对往年的课题内容及开课形式稍作修改,并着手编订《沼涛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4、开展好心理健康月活动

根据学校政教处工作安排,11月份侧重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活动:

(1)由政教处组织,心理老师负责,班主任支持,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20xx—20xx学年学生心理档案。本次测量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诊断量表(MHT)》。

(2)开展现场心理咨询。届时将于学校广场进行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的现场心理咨询。

(3)开展以“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

(4)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5、舞动心灵,展示青春健康风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篇6

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希望能帮助到你!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学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现状研究 篇7

1. 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体育师资力量不足, 整体素质偏低。

体育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这是阻碍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主要病因。由于农村教学条件差, 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特别是不发达的山区工作, 致使农村体育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有的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几乎为零, 多数兼职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 不熟悉教材, 不懂教法, 专业知识及技能低下, 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

1.2 对新课标的执行情况不好。

在新课标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强调学生兴趣的现象。虽然满足了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但运动量很小, 心肺功能没有得到较好的锻炼, 更不用说意志品质的培养了。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也已成为一种摆设。新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很自由, 多数学校只注重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和球类项目, 对于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项目几乎没有开展。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上, 有些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停留在“灌填式”与“强制命令式”阶段, 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个哨子一个球, 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也存在。另外, 教学条件差及其他的不利因素, 也增加了新课标执行的难度。

1.3 体育与健康课不受重视。

由于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家长、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功能认识不深, 体育课被文化课挤占或用做其他事情的现象极为严重, 体育与健康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重主科、轻副科的传统思想的受众很广, 从学校领导到学生家长都认为分数才是最重要的, 升学的压力仍像山一样压在学生身上。这样的传统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而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的现实不能不令人担忧。

1.4 家长体育观念模糊。

我在与学生家长交谈中发现, 很多家长认为农村孩子回家都要帮着做些家务或农活, 他们认为这也是一种体育锻炼, 因此, 学生在学校上不上体育课无所谓。这种观念上的模糊, 导致学校和家长将“家务劳动”“体力支出”作为体育锻炼的替代品, 对农村体育教学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对农村学生体育锻炼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1.5 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体育经费严重不足。

一方面, 场地小、器材缺乏或老化是农村体育教育存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严重影响着农村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开展。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学校体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另一方面, 破损器材也不能及时维修, 给学校体育教学等课外体育活动留下了严重的事故隐患, 也导致一些农村体育课上时有出现伤害事故。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设体育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的素质与素养。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日常体育教学的主要执行者与组织者。首先,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动员和安排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其次, 通过函授、成人高考、自学考试、脱产进修、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 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到体育院系进行短期培训, 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 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 等等;在体育教研组间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学习和研究活动, 相互学习、交流心得体会, 共同提高。

2.2. 加大新课标的执行力度。

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利用广大农村的自然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和地方区域特色的传统体育资源, 根据学生身心需求, 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 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 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如采用降低难度法, 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对部分学生适当降低练习难度, 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改变思想, 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 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 树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正确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好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加大体育教育功能的宣传及推广力度, 做好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工作, 正确区别体育与体力劳动的关系。使学校、家庭、社会都能正确对待体育, 形成良好的氛围。

2.4 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经费投入。

改善学校体育的基础设施条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贯彻灵活多样的方针, 农村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及落后地区体育教学可以因地制宜, 引入一些在农村具有群众基础又节省设备、师资的项目。也可自制毽子、跳绳、沙包等, 保证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从实际出发, 立足本地,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开展有乡土和民族传统项目的特色体育, 真正使农村地区学生“人人享有体育卫生”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学功.中小学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教学与管理, 2007.

[2]唐毅, 陈昌荣.浅谈如何进行山区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各界 (科技与教育) , 2008, (1) .

[3]宋军.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安徽农业科学, 2007.

[4]中小学农村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新华网.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8

我校在一个山村地区,在国家特岗之列。学生心理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可以说家长基本上没有心理健康意识,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考试恐惧症;人际关系不协调;自信心不足;早恋问题的困扰。

对这些问题,我们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但是教师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这的家庭普遍是种苹果的,有的家长们不关心孩子们学习的问题,想着孩子们不上学的时候能帮着种苹果,或者出去打工赚钱。这样给孩子们的心理上没有了积极性,学习也不刻苦了。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经常和家长沟通,并办一些心理辅导班让家长学习,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并让家长重视起来。从而可以加强家庭教育,让家长引导孩子们身心全面发展。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开展公平的竞争。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的思想,使学生具有竞争的观念;另一方面要组织合理的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

总之,对于教育者来说,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育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让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陕州中学健康教育汇报材料 篇9

陕州中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陕州中学健康教育汇报材料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校积极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在增强全校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培养师生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校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高度重视、组织健全、责任明确。

学校健康教育成立了以校长秦元刚为组长,副校长潘德寿、副书记王建伟、师胜军、程新蕾、王小波、雷伟奇为副组长,白玉水、王建峡、王连林、李群廷、朱百龙、王克刚、刘辉为成员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构建了由学校领导、政教(教导)部门、健康教育老师组成的学校健康教育三级管理网络体系,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二、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学校从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身体健康三方面落实健康教育,切实增强广大师生的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一)开足课程。按规定开足课程的同时,还把健康教育有关知识渗透到体育等课程中,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

(二)开展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三)检查落实。每周定时或不定时检查学生仪容仪表和其他卫生行为,包括头发过长,服饰不规范、衣领脏、指甲过长,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乱倒饭菜等不健康行为,并纳入班级考核。

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一)课程开设: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足健康教育课,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开设健康教育课,周周上课。

(二)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1、学校配备专(兼)职卫生技术人员、心理辅导员。

2、学校采取组织健康教育教师通过集体培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健教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教案:

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认真写好了详实的教案记。

(四)教具:

学校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设置学校心理咨询室、卫生室。

(五)教学检查:

学校组织常规教学检查和针对健康教育的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之一。

四、健康教育宣传教育活动

(一)健康教育宣传专栏

学校每月出一期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宣传栏上标明日期,并保存底稿或照片。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发挥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辐射作用

1、教育融入班队等集体活动

学校以主题班会、电化教育、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普及和宣传卫生知识,组织开展学生防近周、学生营养日、控烟日、爱牙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利用3月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卫生行为、防病知识等专项教育,活动做到有计划重落实有总结。

2、教育融入家庭和社区

学校每年以告家长信的形式,向家长反馈学生体检结果的同时,印发防血吸虫等卫生知识资料。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附近居委会、公园、街头等进行义务劳动的同时,开展爱国卫生、健康促进等板报展览、向居民发放卫生知识宣传资料,学生带动家庭,学校影响社区,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教育的开展、3、心理咨询室

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解决成长、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陕州中学

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初探论文 篇10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第一”成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然而,目前中学生群体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健康第一”成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理念。然而,目前中学生群体仍存在诸多健康问题,近视、肥胖和心理亚健康等发生率较高,缺乏运动、低头久坐和过度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普遍存在,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以问题为导向探讨体育教育与健康的关系,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疾患和亚健康人数增加。青海省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体现出自我封闭性较强、交流主动性较差等问题,并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少年学生超重和肥胖患有率不断升高。

(二)健康教育不足,学生缺乏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的养成和不良习惯的改变以科学知识和认知态度转变为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教学重视技能训练,忽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使学生未能深入理解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未能掌握基本的运动理论和创伤预防知识。知识缺乏与运动准备不足、运动创伤发生等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影响运动积极性等。

(三)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学生缺乏积极性。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社会甚至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尚不足,加之教学模式转变期间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器材和场地以及学生健康认知缺陷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体育教学未能激发起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学生普遍缺乏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倾向于以应付达标为主。

二、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策略

体育是一门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改革体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在培训运动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思想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快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积极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实践技能训练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更多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传统观念影响下,教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运动技能传授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健康知识,存在知识面狭窄等局限性,已不适应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应通过网络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其业务技能、健康素养和理论水平,引导教师重视知识普及,积极探索创新,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体育课是一门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课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应根据总体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生特点、教学资源拥有情况,将技能训练与发展个性、增强体质、培养健康意识和行为习惯并重,健全和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1.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应增加理论知识讲授、健康知识传授和心理教育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避免单一化、教条化,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坚持全面训练、重点培养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培养形成一至两项可终身开展的运动项目,使体育真正服务于终身健康。

2.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既往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生技能达标得分为唯一依据,严重制约了体育课改革和教师创新意识。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新健康观和新课程目标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纳入技能达标、健康理念、理论知识、健康状况为一体的评价体系,以全新全面的评价方式促进改革,引导课程体系建设和观念转变。

(四)加大投入,改善运动条件,使教学内容多样化。探索建立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为特征的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通过特色项目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运动条件,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活动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体验运动带来的益处,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五)加强普及宣传和监督管理

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篇11

毋庸置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作了一些探索,供同行参考。

首先,全体教师统一认识,明白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动机很重要;明白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都有自我完善的内在愿望;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明白德育应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明白学生的健康人格与积极情绪有助于对事物的感知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上,玉溪市民族中学注重构建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心理活动体验课

学校将心理活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中,以教学班为单位,选取适合学生心理需要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将“个别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学生—教师”的三段互动形式,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自然引导—反馈应用、未雨绸缪”的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2.心理主题班会课

主题班会是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的主渠道、主阵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主题班会中,既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又给班会注入了新内容、新思想、新方法,给主题班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避免了与日常教学安排的冲突。针对我校班级多、心理老师少的情况,我校确定了“以学生为演员,班主任为导演,心理老师为编剧”的心理主题班会课思路。从2004年起,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全校师生参加的“银桥杯”主题心理班会课竞赛,邀请省市的专家、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参加,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

3.成立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团队——“新欣”俱乐部

自我教育,即个人能动地对自己进行教育,目的是使自己更加健全完善,最大程度地提升人生价值。包括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和群体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遵循“他助—自助—互助—助他”的过程。

首先,我校成立了一个师生团体——“新欣”俱乐部。在师生中挑选部分对心理学感兴趣、热心于公益活动,乐于助人,理解和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大方,有一定亲和力,能贯彻保密原则者为成员。其次,培训俱乐部成员,教会和激励他们认识、发展、优化自己的心理,成为自己的教师与咨询者。再次,辅导他们慢慢地将这一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成长经历与他人分享,在启发他人中进一步深化自我认识、激发自我成长的需要,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由于心理问题的隐蔽性,加之师生间的代际关系,使得学生之间的朋辈辅导更为有效。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心理调节方法,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辐射到了每一位学生。

4.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实处。

我校对学科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教师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师源性”心理问题不断减少,二是教师分层分类研究学生、个别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并探索出了在学科教学目标设置、内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堂气氛营造与问题处理、评价标准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心理咨询与辅导

除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外,我校还组织相同问题的小组,进行咨询与辅导,小组活动由心理老师策划组织、“新欣”俱乐部发起、学生自愿结合组成,并推举活动热心、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学生当组长;小组人数十余人,其成员多为有类似问题的心理困惑者;小组活动十来次,每次一课时。

6.校园心理环境建设

我校把各种建筑与美化、文化、民族化、人性化结合起来,让喷泉、花木、绿草、书林、中心花园与曲折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并通过开展各种民族文化节与艺术节,心理健康宣传周,民族舞蹈操,心理剧、民族剧表演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民族特色活动中,从而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性情、充实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了师生心理环境。

7.家庭与社会心理环境建设

民族地区因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活、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的特殊性,使心理健康教育遇到了更多的阻碍。比如民族地区成年的观念较早,十四五岁就可谈婚论嫁;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就会吸烟喝酒;回族学生每年把斋一个月等。因此,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注意尊重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尤其注重与特殊家庭家长的沟通,传授处理特殊问题的心理方法等。以上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仍在探索中。

(本文获第五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展示一等奖。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电邮:smzxlscyc@163.com)

上一篇:马家湖中学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标语下一篇:《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