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共8篇)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篇1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课 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 具: 黑板,粉笔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通过讲述使学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3.通过写名片的形式达到教师对学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让他们提出建议 重 点:
让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 难 点:
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心理活动课及自我介绍 4’
首先说明本课无教材,指出无教材的好处——这是一节心理活动课,本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时,这要求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互动,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什么,由此安排好适合这个班级的课程。随后,自我介绍及留下联系方式。
师:简单介绍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互动,体验与参与
本课不同于其它课,更注重学生自己的体验,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在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中,很注重当事人自己的想法,通过谈话等手段可以获得比心理测验多无数倍的资料。许多心理学家想了很多方法让当事人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例:如箱庭疗法——在一个盒子里,由当事人自己放玩具进去,看他们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堂课中也需要学生更主动积极的表现自己。
心理活动课是一节相对轻松的课,但是为什么要上这节课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5’
1.讲述心理健康对生活态度及身体的影响
(1)以张国荣为例说明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1号,也就是愚人节那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学生:张国荣跳楼自杀
师:因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素质没有强到可以抵抗这些压力。有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发现城市里的自杀率高于农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这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大,心理素质差的人更有可能选择极端。
(2)说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
举例:有一个死刑犯人,听说自己会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带到了一个小房间,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觉到手被划开,随后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感觉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尽。死亡。但实际上,他的手只是被轻轻的划开,而他所听到的只是滴自来水的声音,但他认为自己在滴血,最终心力衰竭而亡。这就说明,心理对客观的生理也有着影响。
2.指出良好的心理,会帮助人们做出准确的应对
师:天堂和地狱的例子
地狱中,人人拿着长勺企图喂饱自己,因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着长勺互相喂食,所以这是天堂。
这个小故事中包含着许多哲理,我想说的是: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对一样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选择,怎样的心态想法,决定了你的 生活道路。
3.总结心理健康的重要
师:由此可见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
有位教授曾经指出——心理健康在贫困时代是奢侈品,在发展中国家是点缀品,在发达国家是必需品。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学生:物质是精神的基础
在贫穷的时候,人和人之间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大,竞争更激烈,压力大,所以心理健康显得重要。
师:有一个参考的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马斯洛的背景。马斯洛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倡人文主义。同学们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认为人只是动物的简单进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驱使。而马斯洛反对这个观点,认为人不同于动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较为低级的需要,人还受其它需要的驱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层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师:介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请大家思考一下,哪一个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满足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满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属于心理需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12’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心理健康。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许多标准,比如前面提到的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条标准:
1、充分的适应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度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个人发挥;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需求作恰当的满足。
十条太过于复杂,总结一下,基本上是三条就可以说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条标准。心理健康不仅要求自己能 如实了解自己,而且要对自己愉快地接纳。悦纳自己不是说要宽容或欣赏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是说自己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欢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骗自己,并设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每个人要懂得正确的扬长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时候,生理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不协调,会产生很多的矛盾。
调适自己
个人的行为总是受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两个人的需求又往往与规范和环境不符,并发生冲突。因此,个人必须经常调适自己,以使个人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不能或不会调适自己的人,就会经常产生心理问题,只有经常很好地调适自己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有些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一些方法,可以让人有一个由内向外的改变。但是往往以失败告终。举极端例子,以《发条橙》为例,男主人公是一个反社会的少年,欺负孤寡老人,对待自己的父母朋友也是非常冷漠,经常欺凌他们,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有一次和同伴一同闯入一个单身女子家,砸死了主人,警察来的时候他被同伴出卖,抓入监狱。接受了一个行为疗法的治疗,非常残酷,被迫盯着非常暴力的电影看,同时注射一种药剂,让他产生呕吐及四肢无力,建立了这样一个条件反射,一想到暴力,就会有上述的反应。被放回到社会后,他受到了别人的欺凌,最终满身石膏的躺在医院里,而此时,他发现对于暴力他已不再恐惧,因为当初建立的条件反射已经消退了。所以,行为主义的疗法往往只能改变一时,想要真正的适应社会,必须是从自己的内心来改变自己。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讲了心理健康的重要,同时也了解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就是要会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调试自己。
最后,还有一个小内容,希望大家做一张名片。
(四)小活动——做名片 6’
1.讲述名片的目标——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欢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对课的提议。
3.收齐名片 反 思:
1.同学们在听到例子的时候,都显得很有兴趣。应该注意例子的安排。
2.马斯洛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尽管很有用,但是相对比较枯燥,只捡几条相关的讲一下,效果比较好。
对这堂课,应该加入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测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兴趣。但是,缺少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来给他们做一下测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篇2
一、心理健康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十分良好的状态, 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状况, 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 不仅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 减少行为问题和神经疾病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5个方面:智力正常、心境开朗、意志顽强、人格统一、心理适应。季浏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一是智力正常;二是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三是对自己能作出适当的评价;四是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为:一是正常的智力发展水平;二是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三是恰当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四是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五是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心情良好;六是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七是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
二、中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
体育教学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体育教学活动在影响人的心理、塑造人的心理、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价值被大多数学生认可。目前中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越长越不易出现问题行为, 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3至4次的中学生也有较高的成就感, 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也越强。体育锻炼能够缓解中学生学习焦虑。还有许多其它的相关的研究都一致表明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反应及成因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不良反应是指学生在学习认知与适应心理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疾病的一种症状或轻微的心理异常,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生理、体质和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所致。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不良的主要表现有:
1、焦虑。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良情绪, 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有的学生跑的能力不行, 那么每次体育课的时候就害怕要跑步, 跳的能力低的学生对跳的项目容易产生焦虑, 然而对于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每一节体育课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错, 平时体育课表现也很好, 但是对于体育测试却感到焦虑不安。
2、人际关系紧张。中学生在人际关系中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交际范围较窄, 缺少和别人交往的和谐关系, 交往中经常出现退缩、回避、固执己见等现象, 甚至有个别的中学生对别人表现出怀疑、敌视和憎恨等不正确的心理状态。现在的体育教学提倡男女分班上课, 这样往往两个班级的女生一起上课, 她们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成绩方面的, 教师方面的, 还可能是学生们之间的集体感, 对他班学生的排斥。
3、自卑或自责心理。学生间的身体素质大不相同, 有的学生先天性的身体素质强, 因此对教师教授的技术动作很快就能够掌握, 而有些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或者在学习动作时接受和掌握动作的能力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同学相比较, 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技不如人, 无法赶上其他的同学, 从而自暴自弃, 没有信心, 结果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
4、急躁。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经常能够发现有些学生一旦不能完成技术动作或技术动作完成得不好、参加比赛时没有得到自己预想到的成绩, 以及碰到种种不顺心不愉快的事情时, 往往爱发脾气, 搓手跺脚, 摔器材, 情绪波动很大, 有时候甚至有过激行为的发生。
四、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
(一) 加强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入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研究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教学内容的技术特点, 更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使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中学生男女生在生理特点上有明显的差异, 教师应给学生进行身体和心理健康理论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自我, 知道自己这个年龄阶段会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并讲授相关的处理方法。
(二) 采用激励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调节学生良好的情绪
有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参加不喜欢的体育活动, 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反而会加大其心理负担, 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发现对体育的喜爱程度以及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 这对中学生心理是一种良好的调节, 如果学生不喜欢所从事的体育活动, 那么在活动后感到满意快乐或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是不可能的。因此, 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有趣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体育课的练习活动中体验到愉悦和快乐, 这种良好的情趣气氛可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激励, 激发他们热爱生活, 创造生活, 起到调节心理, 发展乐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激情, 游戏可以教师指定, 亦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创造游戏,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 强调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性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性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教育形式, 但体育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集体性的教学活动方式最能够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 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集体中的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集体性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感, 而且在这种只有通过集体的力量才能够获胜的活动中让同学们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 相互帮助, 如拔河、集体大跳绳、开火车、班级或组别之间的比赛等活动时最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和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 让好的学生帮助体育技能差的学生, 使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体验到快乐;相反被帮助的同学因为得到帮助, 不但在学习上能有提高, 而且内心上有种被关系爱护没有被遗弃的感觉, 使得对运动更感兴趣, 这中合作非常有助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国著名学者李京诚教授对于合作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 利用心理调节方法, 帮助学生调节急躁的心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性情及急躁的学生进行心理调控, 并教他们进行自我调控。调控方法有:冷静思考法;间接沟通法和转移自慰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 篇3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最大,心理最不稳定。面对日益深入而广泛的社会变革,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面对升学与就业的艰难,心理问题明显上升。而这个时期又是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怎样抓住这个时期,采用有效方法帮助青年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呢?目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
1. 学科化倾向明显
目前,有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与语文和数学等学科课程一样,是作为一门学科而开设,有固定的教材、课时、教学计划,甚至有些学校还会安排期末考试。这种定位将对主观世界进行传授和探索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对客观世界进行传授和探索的学科课程等同起来,容易使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误会,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尽管在教学过程中也组织一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多是为传授知识服务。这种重知识传授的学科化倾向不仅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 忽视学生的主体探索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些活动常常运用如角色扮演、心理剧、讨论和辩论等形式,一开始可能很受学生的欢迎,也能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很多活动都是由教师预先设计,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活动成为传授和掌握知识的一种形式。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的高中生而言显得过于表面化,久而久之,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更渴望与同龄人沟通,渴望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心理困惑和问题,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调整自己。
3. 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它集中体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客体的学生自身的主观世界与其他的客体是不同的,而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没有注意这一点。没有真正的思考、升华和创造;没有引导学生从自身独特问题出发,将外在的知识和活动与主体的探索结合起来,走进学生内在的心灵世界,让学生主动地汲取相关知识、探究问题,获得内心的感受和体悟。
通过多年对学生的了解和深入调查,结合学校自身情况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抓队伍、造氛围、架课程、充内涵、强结合,我们把它比作人的手的五指。
1.以班主任为重点,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培训,请专家定期作心理辅导讲座,不定期印发心理辅导材料。重点是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建立班主任例会制度,联系班主任工作案例具体深入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组织示范观摩活动,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心理辅导技术和方法,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使班主任逐步成为一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骨干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再形成专职教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2.以课堂为重地,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孤立的教育行为。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内容,需要随时随地进行。学生学习生活主要在课堂。因此,我们除了使校园布置人性化外,着重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
3.从课程切入,架构显性心理健康教育
显性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课内课外的、直接的、外显的、有预定目的,对学生进行的专门心理健康教育。显性教育以课堂教学、校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主要由心理教研室、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以及部分任科教师实施。
4.以环境和活动为载体,丰富隐性心理健康教育
隐性心理教育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等各种方式,使受教育者获得心理发展方面的经验。它以不明确、间接、内隐的方式,通过学生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来影响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5.创设结合点,凸现显性、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显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一起共同构成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的各项活动都注重突出显性心理健康教育和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队活动、军训、运动会等。我们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趣味性和实践性,以学生更易接受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作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与广大学生的接触中强烈感受到他们需要心理辅导,这是因为他们需要成长发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困惑,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危机,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应有健全的人格。《中学德育大纲》明确地把心理品质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并列为德育的四项内容。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势在必行。我们的工作刚起步,还有许多不足,没有专业人员,没有现代化的心理检测手段。我们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帮助,增强这项工作的科学性、技术性,将这项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作者简介: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 篇4
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心学生身心健康,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五个领域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体育一线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从学科角度讲,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学校体育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见体育教学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学体育课程的价值。
另外,现代学校体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增强他们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运动将健康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生活、创造,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
二、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情绪。情绪是人的某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体验,而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标志是情绪状态。学生生活在学校这个
关系错综复杂的小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比如说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焦虑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学生不愉快的情绪和行为,使学生摆脱烦恼和痛苦,也可使学生的焦虑降低。
2.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克服身心疲劳,消除消极情绪,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肉紧张等,这都是对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也是学生培养和形成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
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克服各种困难的积极情绪,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时间久了,从锻炼中培养起来的坚强意志品质就能够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目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倾向,对家庭有强烈的依赖心理。面对集体生活,很多孩子表现出束手无策,不善于与人交往,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大多数体育项目只能在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条件下方可进行,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以更直接、生动、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于社会上所能遭遇到的各种情景,比如竟、冲突、分享、合作、共处、避让、包容、角色转换等,学生在常期的体育活动中适应了相互之间的竞争,理解了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体育教
学中的体育活。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力。中学阶段的体育活动与人生其他阶段的体育活动相比,更多地表现在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方面,现行的中学体育课程中设立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体育教师们也更加注意改进教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探索、创新精神,提高抗挫折能力。有不少中学生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抑郁症、焦虑症,通过体育锻炼大多得以缓解或消除。
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体育教师要营造宽松的体育课堂心理环境。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课堂气氛。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不是不爱练习,而且不喜欢枯燥、压抑的练习环境。
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决定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体育教师如何减轻或消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呢?
首先,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神态、诙谐的语言营造出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这样学生就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课堂练习中去,这就使学习活动充满兴趣。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技术练习要给予充分肯定,尤其对体质差、弱或动作运动能力偏差的学生应多鼓励少挑剔,这样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
最后,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体育老师要创设以形激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能力最初是通过打开视觉这扇“窗户”来发展和提高的。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激励的话、一个动作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希望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暗示,这样在他们心中也会升腾起一种特殊的感受——自信。由此,课堂上会出现一种追求新的满足的情感氛围。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这更需要教师动作的示范和语言的鼓励。有些教师却忽视这份信息的传递。非但自己不身体力行,而且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一声命令,一句否定,把整个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扫而光,就会引起学生心理烦躁、紧张,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妨碍了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技术动作和接受知识。反之教师准确优美的示范,亲切和蔼的态度,会使学生产生许多联想。
3.体育教师要营造平等的环境。平等的课堂心理环境,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老师的管束。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课堂内的平等。怎样营造平等的课堂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其次,教学过程要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体积极性才能彼此尊重,互敬互爱,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从你赞美的目光,赏识的注视,肯定的点头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信任。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刍议 篇5
在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兴未艾。各地的实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缺少理论指导,难以 形成稳定的模式。而且,由于专家、学者、心理教育工作者各持己见,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称谓也不一致,有 的称“心理咨询”,有的称“心理辅导”,有的称“心理教育”等。因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学心理健康教 育模式关系到这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化、发展和完善。本文为此目的,发表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仁 。
一、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重在教育。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置,大致有医学模式、咨询辅导模式和教 育模式三大类。医学模式重在治疗和重建;咨询辅导模式重在探讨心理问题及其处置;教育模式重在教育、预 防和发展。现在不少中学采用咨询辅导模式,以心理咨询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否妥贴,需待商讨。心理 咨询重治疗,处理已经发生的心理问题,因而是被动教育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注意治疗,更注重预防和 发展,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势。医学式、咨询式认为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就是解决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当学生 有了心理问题再去寻求“药方”,具有不少缺陷。
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成一种“教育模式”,优点首先在于它充分发挥了“学校”及其“教育”的特点 。所谓“学校”的特点,指它拥有良好的育人环境、有严密的组织领导系统、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有学生 群体、有一定资金和设备。所谓“教育”的特点,是指它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以促成其心理健康发展,而不是零散、片面的、非系统、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其目标不仅仅在于治疗, 还重在预防与发展。这种“教育模式”区别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其次,这种教育模式是立体式、全方位的。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从初一至高三的 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和出现的心理问题都不尽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根据每一阶段学生的具体情 况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除了解决个别学生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学生群体普遍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制定计划、作出周密安排,使学生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受到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学 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不要 拘泥于某一种途径,譬如德、智、体、美、劳各育都是教育的途径。当然,也可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 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总之,要形成立体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学校展开,但它也需要在家庭和社会进行。学生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生,源于家 庭和社会,如父母离异、家长教育方式不当、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等等。如果不能取得家庭和社会(特别是学 生生活的社区)的支持和配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这在国际上有成功的经验,如美国、日本 ,他们是学校、家庭、社会(社区)齐抓共管,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因而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应该是单向的 ,靠学校单方面着力,而应是多方位的,以学校为主,家庭、社会(社区)一起参与,共同努力。
二、全方位、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
下面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估体系、原则、实施途径等方面分析该模式的特点。
目标。这个模式要实现的目标具有层次性。
第一层次,预防性。在学生未出现心理问题之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之能掌 握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或避免心理疾患的产生。
第二层次,治疗性。及时矫治学生的心理疾患,排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心理康复。
第三层次,发展性。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使其具 有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内容。这个模式的内容具有实用性与针对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常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1)学业问 题。如升学受挫、考试焦虑、成绩不理想、需要休学等。(2)人际关系问题。如交际恐惧, 与教师、同学关 系不良等。(3)青春期性问题。 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如性幻想、自慰、对性成熟的焦虑等 。(4)择业问题。 如人生目标模糊,对未来社会生活感到恐惧、茫然,缺乏就业心理准备等。除此之外,还 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一些问题(如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离异等)以及个人身体的疾患而引起的心理问题。因此, 要针对这些问题,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表一)
表一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年级 主要内容 初中 一年级 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学习动机教育; 学习兴趣激发
;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二年级 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挫折心理教育; 青春期性心
理教育.
三年级 应试指导;心理疾病防治;“学习心理”知识教育;挫
折心理教育;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培养. 高中 一年级 高中学习心理适应教育;情商教育; 挫折心理教育
;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二年级 “学习心理”知识教育;异性交往心理教育; 情商教
育;自我心理障碍的排除;挫折心理教育.
三年级 “学习心理”知识教育;职业选择心理教育; 挫折心
理教育;应试心理指导;社会适应心理教育;自我心
理障碍排除.
评估体系。评估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通过评估,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为学校改进工作 ,提供依据。评估的操作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领导的教育督导机构、科研团体和机构, 按照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估。(表二)
原则。全方位、立体式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遵循下列原则来进行。
(1)普遍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这个原则的根据有二:其一、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其心灵普遍需要受到关怀。一些人认为心理健 康教育只是关怀已经反映出有心理问题的那部分学生,这是片面的。有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测查时未被检查出 来,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潜在的心理危机存在,只是还不够严重而已;还有的学生由于羞怯或对教育者不信任 故意掩盖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需要受到关怀和教育的不是部分学生,而是全体。其二、面向全体学生可 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专职或兼职人员数量不多,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进行教育 ,工作面相当狭小,会贻误对许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达不到普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有的学校将工 作重心放在个别学生的心理矫治上,这是救火人员式的教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中学生发展的 各个阶段,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的心理问题,教育者既要重视个别学生的问题,更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 题进行教育和矫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表二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附图{图}
注:本表未列出权数和评价标准,具体实施时应该详细规定。
(2)情感性原则。所谓情感性,指教育者要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遵循人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满腔 热情地关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教育者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热心去做 关怀学生心灵的工作,这是教育者的一种美好而崇高的职业感情。爱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爱可以化解 学生心头疑惑,爱可以增强学生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教育者尊重学生,才能和学生建立起信任、合作的关系。 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教育者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计划。相反,教育者如果不尊重学生人格,讥笔、歧视有心 理问题的学生,就根本不可能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甚至使其心理障碍更加严重,伤害学生的心灵。
(3)疏导性原则。即教育者要循循善诱,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对于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认真分 析其产生的原因,利用各种机会因势利导,将他们沉郁在心中的种种不愉快的感受疏泄出来。一个人内心的极 度不良情绪,如悲痛、愤怒、忧郁等,就如同健康人体内的毒素,不及时渲泄、疏通,就会抑郁成病。如果教 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有心理问题学生,学生极易产生对抗情绪,压抑在心头的不良情绪越积越多,无法得 到疏通,往往就以扭曲的方式渲泄出来,如攻击他人、损坏东西等。这使本来就有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这样 的结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教育者首先应找出学生的心理症结所在,分析其产生的缘由,给 学生讲明道理,让他们以正当的方式渲泄出不良情绪,逐步疏导,消除心理障碍。
(4)预防性和发展性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应重在预防, 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 发展,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治疗的效果再好,也只是补救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根本的还在 于防患于未然,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强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防御能力、承受能力。当然,我们不能把 预防误解为阻止问题的发生,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无从预料,也无法阻止。关键是我们 能够通过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水平,尽量避免或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一旦学生出现心理 问题,由于他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自我调适能力和承受能力,也能自我调控。所以说预防与发展实际上是 同步的,都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实施途径。根据模式的要求,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
(1)开设心理卫生课,或在生理卫生课中增加心理卫生的内容,称生理心理卫生。从初一年级开始就要有 系统地通过心理卫生课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使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提高抵御心理疾病 的能力,这种课应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开设心理卫生课既有系统性强、普及面广的特点,又有长远性特点,它 使学生受益终生。
(2)编写心理健康指导读物。 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人力编写和出版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书,供 中学生们课外阅读,如四川成都十二中就联合省内十多所中学编写了一本《中学生心身指导》。
(3)开展心理咨询。 每个学校设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指导,解决心理困惑,治疗心理疾患。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识日趋加强,有了各种不适应症和心理问题后,常常主动找心理咨询医生解决。 据上海青少年心理门诊部反映,近年来,高中生独自来找心理医生已经很常见,这类就诊者已达20%(注:《 上海青少年自找心理医生》,《教育文摘周报》,1995年5月24日,第2版。)。这说明中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着 强烈的需求。
(4)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以教学为主,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 将它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教学, 在各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尤其是学习心理方面的常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 ,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 中得到发展。
(5)利用信息传媒体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 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世界各国都已注意到了 在教育领域中利用信息传媒体教育,它可以传输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美国提出了“教育技术行 动”,就是要把美国所有的学校和教室都联到信息网络上。这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如果我们利用它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者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找自己最喜欢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重症、难症还可在网上找到各专家诊治;通过互联网可以向其它同伴倾述心中的烦恼;优秀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 讲座也可放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这是一个高效率的途径。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的整体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教育途径外 ,还应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学生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学校以外度过,很多的心理障 碍源于家庭和社会,单靠学校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应该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帮助,营造一种以学校为中心,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系统、大氛围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的各种传媒要向 中学生宣传心理卫生知识,限制一些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娱乐场所,杜绝各种黄色录相、书籍。每个社区设学 生心理健康关心委员会,举办短期培训班,向家长普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 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篇6
1.从多角度看待自己:
心理学家研究人有八大智能:语言智能(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智能(计算、推理能力)、空间智能(绘画、设计、方位辨别能力)、身体运动智能(运动、跳舞)、音乐智能、人际智能(沟通、组织、交往能力)、自我认知智能(了解自己的能力、个性)、自然认知智能(热爱科学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生物)。只要我们某一方面有优势,就要赏识和鼓励自己,来促进发展自身优势,形成自信。另外,我们要有平常心和宽容心来对待自己,适当的期望更有利于心理和智能发展,过高期望会压抑心智。
2.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生的最大资本是身体和心理健康,在成长中参照标准调节自己,培养和提升心理素质,创造成功、幸福的人生。
一、愉悦的心境: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感兴趣,充满自信,乐于学习,生活充实、愉悦。
二、和谐人际关系:感恩老师,尊重老师劳动;珍惜同学友谊,积极相处,有稳定、真诚的朋友;尊重和关爱父母。
三、正确的自我概念:了解自己的体貌、气质、个性、能力、优点和不足,不盲目自大,也不自卑,积极“悦纳”自己。
3.青春期叛逆:
青春期叛逆是青少年必经的心理成长历程,是对依恋关系的挣脱,而成为独立的、有力量的成年人。叛逆更多的是维护自我的心理空间和尊严界限。我们也要感受在维护自己的界限和尊严时是否触及别人,同样要对别人的界限给与尊重。在青春期压抑叛逆或者放任叛逆都会伤害他人,也影响自己健全人格的发展。常常提醒自己,对自己和他人没有伤害的叛逆是底线。多一些业余爱好、积极与人沟通、参与体育锻炼是顺利度过青春期的良好途径。另外,青春期是自我个性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需要和家长、老师共同探讨未来的规划,为自己的未来发展社会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4.开学的心理准备:
开学前的物质和心理的准备是学校生活愉快和学习高效的保证。日常作息要在开学前一周开始慢慢做好调整;开学前把需要的文具、图书、生活日用品列好清单,准备齐全。对新学期订立适当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做好学习安排,并根据老师的教学适当调整。若是升学,开学前要熟悉新的学校环境,向高年级学长请教学习方法、学科内容。入学后尽快交到真诚的朋友。心理上暗示自己开学了,把心情稳定在学习和学校生活中,积极响应老师,乐于参与班集体活动,和同学友好相处。
5.朋友交往的宝贵价值
中学时期同伴的友谊往往是人宝贵的精神支持,给与我们特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心理健康、生活快乐。我们也是通过同伴的交往和互动来获得能力和了解自己,构建自我意识。乐观大度、真诚友善是交到真心朋友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我们多学习、赏识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优秀品质,珍惜自己,也珍惜别人,积极主动和同学交往。不与同学交往,会影响我们与同学的情感,也阻碍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影响走上社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能力。一般而言,学校里结交的同学安全系数相对大,而结交社会上的朋友或者网络交友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和危险。我们的内心要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设立底线,为自己负责。
6.青春期的男生女生
青春期异性之间的共同学习、聊天是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也是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事情。要公开、透明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多参与有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的集体活动。我们要心胸开阔,赏识身边每个异性我们可以通过与异性交往,更了解异性,也发展自己的思维和交往能力,以及爱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异性友谊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多关注身边所有的异性同学的优点,可以避免专注于某个异性而陷入真正的早恋。相反,青春期压抑与异性交往对交往能力、爱的能力发展和思维完善是有伤害性的,不利于成年后的婚恋。自尊自爱,尊重他人,避免伤害自己和别人是底线。对已经形成伤害性的早恋,我们要请教心理专家进行指导,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7.劳动培养能力出色的自我
适度的家务劳动能培养我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会做家务的孩子成年后生存能力强,对社会、工作、生活更有责任心,也有负责的能力,就业率明显高于不会做家务的人。另外,他们更懂得创造和享受生活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我们要学做家务、享受家务的乐趣,比如洗衣、做菜、购物、整理房间、干农活等。家务是青少年成长的宝贵资源。
8.玩耍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人们在玩耍的时候心情特别的快乐放松,另外还可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更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玩耍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不断激发兴趣,增强情绪、情感的体验能力;玩耍游戏的本身具有强壮体格的作用,满足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需要,促进动作和体质发展;有时候玩耍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锻炼思维、发展能力;玩耍也是社交活动的过程,会认识不同游戏角色,学习到行为规范和交往方法,在玩耍的快乐中获得友谊。游戏是成人社会生活的缩影,有利于青少年学会独立生活并适应社要求,完成角色社会化。所以,我们多多参加同龄孩子的玩耍游戏活动,如唱歌、散步、篮球、下棋、排球、广场运动、跳绳等各类的玩乐。9.“行动黄金定律”促进学习进步
失败者知道,成功者做到。良好的行动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实施“行动黄金定律”生活、学习,心理就会获得强大的动力,不断进步。步骤如下:
一,用数字细化学习目标,如看多少页,背会多少单词,做到哪一题,考多少分,第几名。
二,目标期限化,为目标明确设定时间,如一个月成绩进步5名,一年做成哪些事情。
三,信念坚定,决心改掉拖拉、懈怠的不良习惯,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努力。
四,行动具体化,对目标采取行动,要有时间安排,详细制定计划,马上行动。
五,白纸黑字,目标写在纸上,放在书桌、床头常常提醒自己。
10.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会让学习轻松自如,充满乐趣,事半功倍。
一,发展业余爱好有利于大脑的休息,还可以变得更聪明。二,加强营养,如牛奶、鱼、蛋类,都是很好的健脑食物。三,充足的睡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释放学习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可以让大脑更加有活力。
四,适当的休息或者不同学科的交替学习、间隔学习可以让大脑的不同组织得到休息。11.做个自尊自信的中学生
一,对自己人身安全认真负责,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每天都去记录自己身上的优点,你慢慢会发现你是一个出色的人,有着过人的能力和宝贵的品质,如好学上进、勇于劳动、有好的人缘。
三,经常回忆自己曾经快乐的事情,会感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如老师表扬,学习进步,有好朋友。
四,激励自己,赏识自己,接纳自己。心中经常想象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如学习优秀、受人欢迎、信心满满。12.拒绝是一种艺术
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觉得拒绝别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经常满口答应办不到的事情让自己很为难,反而还会误了别人的大事。一,你有权力说“不”,当别人的需求不合理或自己办不到的时候要拒绝,这并不等于不关心他人,往往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二,给对方和自己一些时间来接受因直接拒绝带来的不舒服,“我需要多考虑一下然后再回你的话。” 三,巧妙拒绝的方法,首先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我还有事情。”只要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婉拒都是可以的。聪明拒绝不但不会失去朋友,反而会促进人际关系。
13.从挫折中获得心理正能量
挫折是指人类个体在从事指向目标的行为受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没有人喜欢挫折,每个人成长中多少都会经历挫折,我们的生活中要适当避开不必要的挫折。故意给自己设置挫折是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可能遇到学习的、考试的、交往的、情绪情感的挫折。当挫折的时候,我们先允许自己的情绪自然表达,找个朋友倾诉或者写日记释放负面情绪,懂得求助亲人、朋友、老师是聪明的表现。情绪平静的时候来分析是否目标太高,还是能力需要提升,然后努力做好调整,总结自己在挫折里获得的成长。14.警惕青少年网瘾
美国心理学家杨格提出诊断网络成瘾的10条标准有:
1、上网时全神贯注,下网后念念不忘“网事”;
2、总嫌上网时间太少而不满足;
3、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
4、一旦减少上网时间就会烦躁不安;
5、一上网就能消除种种不愉快情绪,精神亢奋;
6、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和事业;
7、因上网放弃重要的人际交往、工作等;
8、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
9、对亲友掩盖自己频频上网的行为;
10、有孤寂失落感;
上述10种情况,在1年间只要有过4种以上,便可诊断为网络成瘾综合症。
15.胸怀坦荡,告别虚荣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的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虚荣心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盲目攀比,好大喜功,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自我表现欲太强,有强烈的嫉妒心等等!对自身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表现出的妄自尊大;对表扬或赞美的渴求虚荣心是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自尊的心理状态。
虚荣心强的同学容易迷失自我,深深陷入痛苦,往往让自己和别人感到不接受。真实地表达自我,真诚友善,会得到更多同学的尊重和喜欢。
16.认识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绝大多数考生在临考前都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或焦虑是正常现象。适度紧张可以维持考生的兴奋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有必要的。过度的焦虑影响考试的心情和结果,如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不安,失望,行动刻板,记忆受阻,思维发呆,并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面色变白,皮肤冒汗,呼吸加深加快,大小便增加。
17.释放考试压力,考出好成绩
一,建立正确的考试认知:要坚信,比起成绩,父母和老师更看重我们的勤奋好学,努力学习的我考得怎么样,他们都一样爱。一次成绩对人生的影响并不很大,我只要尽力而为。
二,自我暗示:进入考场后,熟悉周围考场环境让自己放松,积极自我暗示:“我能行”,“我紧张,别人也一样”,减轻紧张感,增强自信。此外,可采用深呼吸法,将呼吸放得很慢很慢。保持头脑冷静,避免胡思乱想,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三,宣泄倾诉:当你感到压力过大,不要闷在心里,找个值得你信任的人把苦恼说出来。在宣泄自己的负情绪的同时,你还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考试焦虑的不只自己一个人,很多同学都有,从而恢复心理平衡。
18.感恩让生活更幸福
我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坚实而温馨的避风港将永过成为我栖息的地方。我感恩我的老师,是他们阳光般的笑脸抚慰我心灵的创伤,用无悔的青春书写不朽的辉煌篇章。我感恩我的朋友,同学,是他们让我感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朋友是世上最大的宝贝。”让学生时代成为相册中最真最纯的一页。
感恩鸟语花香,感恩春和景明,感恩蔚蓝的苍穹,感恩生命如此不平凡,生命长河中确有宝石在熠熠生辉,万物生灵赐予的永不泯灭的生活热情。
19.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
中学是给每个走进来的人实现梦想的地方。三年时光虽然短暂,但对人一生发展的影响却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中学阶段是知识技能和个人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两大任务并驾齐驱,缺一不可。自我发展涉及的领域很宽,包括自我认识、学习适应、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科学思维、团队合作、求职择业、身心健康等重视的是个人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20.自我调节轻度网瘾:
程度较轻的网络成瘾者可以通过自我调适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科学安排上网时间,合理利用互联网。首先,明确上网的目标,上网之前应把具体要完成的工作列在纸上,有针对性地浏览信息,避免漫无目的上网。
二,是用转移和替代的方式摆脱网络成瘾。用每个人所特有的其他爱好和休闲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使其暂时忘记网络的诱惑。
三,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较强的个人适应能力,学会合理宣泄,正确面对挫折,不会一味地躲在虚拟世界中逃避失败与挫折。21.高度重视严重网瘾的科学治疗
一,直接隔断与网络的联系。对于那些明知过度上网只会加重症状而不能自制的成瘾者,可以在他们的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将其与电脑完全隔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或者重新安紧张有序的生活,待到他们能够完全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后,再针对性地帮助科学地安排上网时间。
二,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通过心理咨询,让心理医生与网络成瘾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这样做一面可以从精神上给成瘾者理解和支持,调动他们积极性,树立治愈的信心,逐步帮助患者摆脱网络成瘾综合症。
22.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开始想“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等问题,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独立意向更加明确,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道德意识高度发展,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初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同时,能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
23.一路上会有许多美丽的鲜花,不要因为见到一朵花而误了前进的班车。第一朵花可能是特别令人心动,但它不一定是最好的,放开自己的视野,接受更多的信息,获得更大的收获。冬天酝酿、春天播种、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在适当的季节做适当的事。花季是美好的季节,但绝不是成熟、收获的季节。美好的情感需要合适的土壤和丰富的养料。
24.女生自我保护12招
1、提高警惕性,防范以恶意出现的坏人,也要警惕以“善意”出现的好心人。
2、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到公园、河边、树木等偏僻的地方去看书或复习功课。
3、不要一个人或少数几个女同学招手搭便车。
4、不要去各种酒吧或歌舞厅,不轻易与网友见面。
5、与父母闹别扭时切不可赌气离家出走。
6、衣着不要太暴露。
7、不要贪图小便宜,对熟人过分殷勤要小心。
8、在生疏的地方问路时,不要独自跟着愿意带路的人走。
9、记住在没有病人家属或女护士在场的情况下,男医生不能对女病人的下身进行检查(医院有规定)。
10、到男老师家补习功课,要尊重老师,不应对老师过分亲呢的言谈或举动。
11、不读黄色手抄本或淫秽色情书刊、画报、不看黄色录像。
12、如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不要让人作为把柄,威胁你听从他的摆布。
25.月经初潮
这是女孩进入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月经来潮后部分女孩会出现两种烦恼,一是经前紧张症,二是痛经。要注意经期保健。
(1)注意选择质量信得过、安全卫生的卫生巾。(2)勤洗热水澡。不要洗冷水澡,洗淋浴热水澡,保护身体清洁、干净。注意不共用别人衣服、毛巾,自己的用具勤洗勤晒。
(3)注意保暖。月经期间抵抗力下降,要注意保暖。避免涉水、淋雨、游泳、下水田或冷水洗头、洗脚,也不要坐凉席、凉地,夏天避免吃过多冷饮。26.学会爱自己
爱自己并不是自私自利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还有什么能力去爱别人?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积极运动,重视补充营养。心理上重视自己,学会珍爱自己,不忽视自己的需要和情绪,不压抑,不委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努力满足自己。只要关爱自己的时候没有损人利己都是提倡的。27.课前预习在老师讲课以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上课的准备。
1.通览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2.预习时如发现与新课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则查阅和补习旧知识,给学习新知识打好牢固的基础。
3.在阅读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4.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的结果要认真记在预习笔记上,预习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28.上课要做到:
1.课前抓紧时间简要回忆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要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上课,希望在课上能向老师学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讲,上课铃一响,就应立即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有意识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种因素。
4.听课要紧紧抓住老师的思路,注意老师叙述问题的逻辑性,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5.不懂的问题要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课后再去钻研或向老师请教。
6.要努力当课堂的主人。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
7.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29.作业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和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
4.作业要独立完成。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
5.作业要规范。切忌涂改过多。书写工整,步骤简明有条理。
6.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30.复习的主要任务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
31.考试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
1.要正确对待考试。考得好,可以促进自己进一步努力学习,考得不好,也可以促使自己认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
2.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对各科功课进行系统认真的复习,这是考出好成绩的基础。
3.答卷时应注意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答题先从简单的开始,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答题步骤要完整。
4.重视考后分析。拿到老师批阅的试卷后,要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5.各科试卷要分类保存,以便复习时参考。
32.课外学习应注意:
1.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原则是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弥补自己的学习弱点。
2.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一些有关学科的课外读物学习。
3.课外阅读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贪多求全。
33.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
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有效地扩大知识领域,培养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实验前做好准备,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步骤等。
2.注意熟悉实验用仪器设备的名称、功能和操作方法。
3.实验要自己动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测定数据,做好记录。
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7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 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个体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不管学习成绩好坏, 表现如何, 每个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下面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问题;三是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不能了解自我, 悦纳自我, 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不爱学习、工作和生活, 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善交往, 不尊重友谊;不能控制情绪和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的承受力。本文从体育教学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方面入手谈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 这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
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活动, 又有分散的小群体活动或个人练习,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以往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和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 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教学知识,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是确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 师生的思想 (意见) 、情感 (体验) 、意志 (欲望) 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 以学生为主体, 使他们得到足够表现自己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2、积极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在优化教法的同时, 十分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利用长跑、跳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拨、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体操和球类课教学中, 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奋勇拼搏, 学会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品质;在体育理论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 通过电视屏幕, 用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秀的体育道德, 不畏强手, 奋勇拼搏, 为国争光, 实现了我国体育在奥运会上新突破的事迹, 来鼓舞学生的斗志, 启迪学生热爱祖国, 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 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多的追求运动负荷、练习密度, 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上得乏味和生硬、“身顺心违”, 无愉快的情感体验, 实际上学生也并未掌握好什么运动技能。“知知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具体教学中做到“抓大放小”, 把握住教学的基本环节, 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如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中, 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准备、去领做去放松、去做游戏;在新授课时让学生讲述动作要领、根据兴趣、爱好、基础组成学练小组尝试练习等;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学会观察, 学会比较, 学会自我评价, 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动作定型,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 肯定和表扬富有创意的动作, 特别对体育弱者和有缺陷的学生, 只要他们有很小的进步要及时肯定, 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提升体育学习兴趣,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体育课程改革的明显变化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实践中我们知道, 无论用什么学习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
“如果你拒绝了失败, 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 一个动作能否完成, 姿势优不优美, 游戏、竞赛的胜负都及时展现在师生面前, 学生通过视觉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 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 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如在队列练习中, 学生出错时, 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 让他们当众出丑, 无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肯定;当学生在练习或竞赛中失败时, 教师应给以热情的鼓励、耐心帮助, 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帮助寻找成功的途径和办法, 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某些教学内容由于技术动作复杂而难以掌握, 尤其是体操项目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较好的身体素质, 有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完不成动作, 教师应通过分层次教学, 降低器械高度或练习的难度,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往往是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胜利的喜悦, 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结论
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浅探 篇8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农村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知识。二是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的教育较少。三是农村60%以上的学生家长没有达到初中文化程度,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无力辅导。四是有的家长认为考上大学也不好找工作,回到家反倒连种地都不会,上学也没什么大用。五是有的家庭过于贫困,导致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六是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
2.学校的原因。农村中学由于办学条件差,学校生源短缺,学苗素质低,一些学校为了追求中考升学率,提高办学知名度,往往只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社会的原因。由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和低俗的影视节目的负面作用,使青少年的身心受到了不良刺激,而他们又缺乏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非正常心理,严重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学生自身的原因。一是身体发育的影响:初中时期正是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学生逐渐产生了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在心理上总想摆脱家长与老师的监控走向独立。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充满矛盾与冲突,如: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渴望理解与闭锁心理的矛盾、身心发展迅速与人格发展迟缓的矛盾、活动能量增强与自控力弱的矛盾等。倘若教育不当,这个时期学生最容易出现情绪困扰与适应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二是学习及竞争压力过大。农村学生要想改变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就必须通过学习来实现。而由于农村家庭对教育的轻视,对学生的教育投入的不足,在中考升学上要与城里学生竞争,使农村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
5.教师心理的不健康影响。农村学校条件差、待遇低,教师工作生活压力大、任务重等令人不安的心理因素多得数不胜数,因而出现了一些教师容易激怒,或喜怒无常,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农村中学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认识,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懂得心理素质教育是关系到孩子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并使家长掌握现代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及教育常识,了解自己孩子心理素质,掌握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
2.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师德教育。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要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从而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战胜挫折的勇气。
3.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增设心理咨询室,开办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学校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常识教育、智力发展教育、意志磨炼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诊断与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消除他们来自各方的心理压力。
4.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才能有效地解决困扰他们学习的心理问题。中学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喜爱活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活动可以给他们带来快乐、知识、经验、智能和健康,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因此,学校要结合各年级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组织安排具体活动。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部队助人为乐,加强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和意志磨炼;通过组织文体娱乐、学校竞赛等活动,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推荐阅读:
西洲中学规范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自查报告12-06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10-08
中学生教育心理08-15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11-2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12-0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06-17
中学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06-20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9-21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10-21
心理辅导中学校教育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