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网站设计-以《声声慢》为例(共4篇)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网站设计-以《声声慢》为例 篇1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专题学习网站设计-以《声声慢》为例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与开发顺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以<声声慢>这一专题网站的.设计为例,探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及其建设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作 者:李媛 李翠 王曦 王玉歌 Li Yuan Li Cui Wang Xi Wang Yuge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武汉,430079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34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专题学习网站 《声声慢》
《声声慢》教学设计 篇2
一、以写李清照的对联引入李清照
大河百代 众浪齐奔 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 群芳竞秀 盛开一枝女儿花 同学们,词苑盛开的这支女儿花便是——李清照。
二、导入新课
都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眼泪和愁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轻拂历史的尘烟,漫步文学的殿堂,无数的诗人给我们带来了充满愁情的诗词。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声声慢》、走进李清照来感受这位饱经离乱的女词人晚年的别样情思。
三、深入探究
(一)、听读: 初味词情
1、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感受词情。(一听读)①同学们,你听出了这首词传递出了怎样的情感?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明确:愁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抓诗(词)眼
(二)、品读:深味愁情
综观全词,一字一泪,满是悲愁,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泪”字,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让我们再来品读诗歌,体味词人的满腔愁情。(配乐全班诵读)同时请你找出词人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二品读)一)如何入愁——找出作者定下全词愁调的句子加以品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的结果却寻而不得,这样的寻觅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和惨淡。处境的冷清衬托出词人心境的清冷,“凄凄惨惨戚戚”寻觅的结果只有无尽的凄凉悲愁。这三句奠定下全词哀婉凄凉、悲苦愁绝的基调。
品读时一定要读出词人内心中无法倾泻的苦闷和悲愁,一字一顿,字字含悲。(学生配乐朗诵前三句,可多抽几位学生)(三品读前三句)
这几位同学的诵读把情感拿捏得很好,从词作的感情基调入手,更便于我们感受词情。诗歌鉴赏方法之二:抓感情基调 二)借何写愁——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本词选用了哪些意象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愁巨痛? 请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 4
探究性学习:
你感慨最深的是哪个意象?结合所积累诗文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学生展开自主讨论、交流)老师准备资料:
1、酒——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举例拓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明确:酒是“愁”的象征
2、风——怎敌他、晚来风急。举例拓展: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明确: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3、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抬头看去,又见北雁南飞,这情景和以前多么相似,但“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叫人“欲语泪先流”!举例拓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明确:结论:过雁象征思念、离愁
4、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菊花凋零满地,风雨中显得如此憔悴,到如今还有什么值得摘取的呢?——秋花凋损,美丽不再;青春已逝,年华已老;顾影自怜,黯然神伤。举例拓展: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4
——李清照《醉花阴》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5、梧桐——梧桐更兼细雨 举例拓展: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结论: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6、雨——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窗外只见那梧桐树,伫立在黄昏的细雨中,那点点滴滴的雨声,不像落在梧桐树上,倒一声声像打在词人的心坎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前路漫漫,度日如年。
这酒、这风、这雁、这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直截了当地倾泻出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里,我要给大家介绍诗歌鉴赏的第三种方法:抓意象。明确:诗歌鉴赏方法之三:抓意象
接下来,让我们再读诗歌,一起探究词人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到底缘何而生。(四品读)三)缘何生愁——
李清照出身名门,从小聪慧过人,文学造诣极高。丈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学家,夫妻恩爱,幸福美满。1127年金灭北宋,词人生活彻底改变:先是两人尽心收罗的几屋金石书画尽毁于战火;接着,赵明诚病重身亡;李清照飘零江南,颠沛流离,尝尽人世艰辛;1156年,凄然一身,悲苦离世。诗歌鉴赏方法之四:知人论世
结合着词人的人生际遇,同学们,你认为李清照是因何而生愁?(抽几位学生回答)参考:词人愁境遇艰辛,愁物是人非,愁韶华已逝,愁度日如年„„
老师总结:《声声慢》一词作为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凝聚了她一生的艰辛,一世的情愁。
藕花深处,那争渡的笑声,已如梦如烟;雨疏风骤,那绿肥红瘦的海棠,又几番花开花落? 金戈铁马击碎她宁静的生活,国已不国,爱人永逝,何以为家? 明确:缘何生愁 孀居之悲 思念之痛
/ 4
亡国之恨 飘零之苦
(四)、拓展 1.拓展愁情
教师渲染愁情:实际上,我们仔细看李清照国亡南渡、夫死孀居阶段的词,可以说是愁云惨淡、愁肠百结。我读题目,同学们读词句。映出PPT,指读:
悼亡凄惨的《临江仙》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感时伤身的《永遇乐》
如今憔悴,风鬓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思乡借醉的《菩萨蛮》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愁苦无眠的《添字采桑子》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yín;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小结:李清照这满腔的愁情,的确重得载不动,更浓得化不开,即使浩荡的历史长河也装不下她的无限忧愁——千年之下的我们不还被她的愁情深深感动吗?但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断地擦拭着李清照的灵魂,李清照的词却成为了苦难时代的最动人的灵魂绝唱。
四、赏读:回味词韵(五赏读诗歌)
五、作业 写对联,赏意境
上联:月满西楼,落花流水寄绵绵情思 下联:
请同学们据《声声慢》的意境描写对出下联。同桌可以相互交流。示例: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声声慢教学设计 篇3
二、朗读感知。
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节奏,学生读后可出示李清照生平介绍,“一首诗蕴含诗人的生命”;教师配乐范读。
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非师从苏轼,是著名的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吟诗作对,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收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孤寂而死。概括:曾是娴雅贵妇,谁料晚境凄凉。
三、鉴赏品味
(一)、读完这首词,你觉得最能统摄全篇的是哪一个字?“愁”。(板书)
梁启超说这首词“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的感觉却是“词中句句皆现愁”。
(二)、词人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1、我们要把握一首词的感情,首先往往注意到那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中,你知道哪一句最为人称道吗?你能说说它的好处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寻寻觅觅,词人一早起床便觉若有所失,反复张望寻觅,她在找什么?找爱人,找昔日美好时光,找遗失的书画金石„„总之,是一切她曾拥有而今不复存在的美好的物和人。
(2)冷冷清清,是寻找的结果,空无一人,只有自己的影子,只有凄清的环境包围着自己。
(3)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内心的感受,凄凄和戚戚位置能否互换?不能,凄凄,更多指外部环境,戚戚指内心的悲痛,且戚戚的程度更甚于凄凄。
(4)除“觅觅”外,其余六字的声母全属于齿音,所以读起来有一种微弱呻吟、低迷凄切的沉重之感,而这种声韵恰恰紧密地配合了词人抒发凄惨悲痛的心情。
小结:这句诗,由外部环境逐渐写到内部心境,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开篇即被愁惨凄厉的氛围笼罩。
2、诗词贵含蓄,直抒胸臆的句子不可多,而通常借助意象来表现感情。意象,就是寄托了词人主观情思的景物。下面我们着重来分析词人是如何借助意象来表现愁情的。(1)、找意象: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2)、选一个句子,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体现内心的哀愁的?(前后左右四人小组可讨论交流)
参考: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词人面对乍暖还寒的天气和孤苦凄冷的内心,想喝酒暖身浇愁,但只觉愁浓而酒淡,无法抵挡晚来秋风,也无法排解心中愁思。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句序应为:正伤心,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表达了多种意思:一,大雁是信使,能鸿雁传信,早年《一剪梅》词:“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还是那只传递丈夫信息的旧雁,而人却已不在,早年的相思之情已然成为悼亡之悲。
二、北雁南飞过冬,自己南渡避难,异乡相遇,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伤感。此句看似无理,从生活逻辑上来看,词人不可能认出旧雁,但却是妙语,因其情真,故作此情语、痴语。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两种理解:(1)满地的菊花开得是如此繁盛,而我的面容是这样的憔悴枯槁,还能和谁一起采摘啊!
(2)菊花凋零,落红满地,花都枯萎憔悴了,有哪朵花可以采摘啊!
提供吴小如论述: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和细雨意象连用,传递出孤独和思念的情绪。
点点滴滴,视觉上写秋雨细弱,听觉上写雨声淅沥,听觉视觉交织,写这雨点不仅敲打在梧桐叶上,更是一点一滴敲打在词人凄苦孤独的灵魂里。
(三)、经过众多意象的层层渲染之后,词人的愁情浓重到了极点,终于喷薄而出,低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果时间不够,这句可不展开讲)
(1)意思:这样的情形,怎能用一个“愁”字说尽!
(2)比较鉴赏,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如: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而此句,化多为少,表面上露愁,其实藏起许多未尽之言,除了愁,还有什么?欲语还休,戛然而止,留给我们不尽的回味和思索。
(3)除了“愁”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心事?亡国之愁、飘零之痛、寡居之苦。
(四)听配乐朗读,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呈现画面。有时间请学生用动情的语言描绘她心中的画面。
四、深化拓展
这首词运用叠字、意象等手法反复渲染了愁苦之情,但老师在读这首词时不禁在想:难道李清照就任由这浓重的愁苦压抑包围自己,甘心沉沦在这痛苦中了吗?在这首千古绝唱中,词人的愁苦之情到底是前后一致的还是起伏变化的?除了蕴含愁苦之情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感情?
唐圭璋、潘君昭在《论李清照的后期词》一文中说道:“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思潮是起伏不定的,情绪是对抗不平的,对目前的处境,她并没有表示甘心屈服。„„全词虽然迫促愁苦,但仍流露出词人对生活的执着,以及不甘心走向绝望的心情。”
《声声慢》完整鲜明地呈现了李清照在绝望悲苦中试图排遣的心理路向:先是寻觅,寻 2
觅不得,继而喝酒,喝酒不解心中愁,接着仰观,却见旧时大雁,勾起伤心往事,又是赏菊,赏菊没心情,最后发呆,盼着天黑好关闭扰人的视觉,可偏偏又下起小雨。每次排遣愁情的努力都落空失败了,愁却层层累加,越积越深。好诗能展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微妙的情感变化(板书)
这么深浓的愁苦到底能否排遣掉?看别人如何排遣:柳宗元游西山,“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苏东坡游赤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但他们都是男人,男人可以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而李清照作为古代的闺阁女子,她能怎么排遣心中的苦闷呢?“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听说双溪风光好,想去那里玩,但寄居别人家的流浪女子,终究不能随便出游。“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落日熔金》)怕出去,也是不便出去,不能出去,只能待在家中,听人笑语。这古代女子生活的逼仄终使李清照的愁苦成为宋词中一抹浓重得永远无法化解的伤痕。作为一个文人,她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作为一个女人,她又处于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她的一生将忍受这份旷世的孤独,无法排解。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那个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逐流,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李清照 乱世中的美神》梁衡
五、布置作业
阅读:梁衡《李清照 乱世中的美神》
声声慢教学设计 篇4
1、了解个人生活遭遇与作品创作的密切关系。
2、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许多诗人或词人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动人诗篇,然而X令人动人的便是那“见月伤心,听风落泪”的多愁善感之作。多愁善感,似乎就是女子的代名词,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拥有这样细腻的情怀。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将“愁情”写绝了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板书:标题和作者)
对于李清照这位女词人,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吧!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她的一首小令《如梦令》,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首词。(全班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少女,那么如此活泼开朗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呢?这便与她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有那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女词人呢?(引入作者简介)
二、作者简介
(让学生回顾旧知识,对作者作个简要的介绍,然后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后期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词风哀怨凄苦。
三、朗诵,初步感知词人的愁情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这时的李清照已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忘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所以在朗读这首词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种哀伤、凄婉、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诵读。
1、生齐读
2、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课本注释7来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3、生个人自由朗读,并给出自读提示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四、诗歌赏析
1、提问: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词人是愁绪满怀的,似乎要被愁所淹没,就如她在《武陵春》中所写到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么是什么触动了她的愁绪,让她愁绪难耐呢?(这时我们就必须抓住诗歌中的一些重要的意象进行赏析)
2、间接抒情——抓意象分析愁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并让学生从其他诗歌中去再次体会这种情感。
①详析“酒”意象(“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来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中有哪些是含酒的诗句呢?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们开心的时候会喝酒,忧愁的时候也会喝酒,于是酒在文学中便拥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喜,一是悲。
现在我们回到今天学习的这首词上来,在词人的眼里酒是喜的还是悲的呢?词人是怎么来描述酒的?
问: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酒是愁的象征。
②略析“秋风”意象
词人喝酒不仅仅是为了消愁,也是为了抵御晚秋凄凉的冷风。秋风会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秋叶便会飘落),那么此时的秋风给我们一种什么感觉呢?(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风会渲染一种愁情。
③详析“过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问: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
明确:1)雁到秋天,由北向南飞,词人亦四北方人,到南方来避难,所以是“旧时相识”,但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只能客居江南,这便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2)古有“雁足传书”之说,此刻她的相思之情将要寄托给何人呢?于是心中的那份亡夫之痛油然而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象征离愁。
④略析“黄花”意象。
凋零枯萎的菊花多像自己憔悴的容颜和孤苦飘零的晚境,此时的词人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此时,词人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此处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⑤详析“雨”、“梧桐”意象。
正是因为没有了那样的闲情雅致,于是词人只好独自守在窗边,消磨这无趣又悲凉的岁月。此时天空中下起了雨,滴在了院中那枯黄的梧桐上。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洒落在梧桐上,这既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词人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了,令人心碎。
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明确:词的一开头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此处连用十四个叠字,不仅由外(部的动作和环境)到内(心悲戚的心境)、由浅到深、层次鲜明地写出了词人不能摆脱失落感和孤独感的一种心理过程,而且在音律和旋律上形成了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感受。
4、略析“乍暖还寒时候,X难将息”
此句写气温骤变的感受:点明节令——秋天。秋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冷。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也睡不好,X难调理休息。并非天气原因而是人的心情。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词,品味李清照别样的愁情。
六、能力迁移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学习网站设计-以《声声慢》为例】推荐阅读:
基于组织学习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08-15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论文11-05
基于布鲁纳学习理论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11-12
基于用户需求的ISEI网站信息构建研究09-22
房地产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对策研究_基于顾客生命周期理论08-21
基于数码类产品的动漫衍生品设计与研究论文08-17
基于园林绿化设计中建筑小品应用的研究论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