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儿童诗评课

2024-07-23

群文阅读儿童诗评课(精选10篇)

群文阅读儿童诗评课 篇1

《古诗群文阅读》评课稿

今天,我校第一次举办“小学生‘群文阅读’语文设计及实践研究地区教研活动”,使我对“群文阅读”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简单对杨咏儿老师执教的《古诗群文阅读》发表下我的一些听课心得。

在以“奇诗妙词”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杨咏儿老师和学生都在课下做了充足的准备,课下定是花费了不少时间。这节课,杨老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她则真正做到了引导、总结的角色。首先,让学生背诵诗人李白的诗歌,并介绍学生所了解的李白,老师补充说明李白的古诗资料,由数字资料引入本课学习,并点出李白的大部分诗歌都与月亮有关,这就引入了本课的学习要点:探讨三首与月有关的古诗——《古朗月行》、《月下独酌》、《把酒问月》。三首古诗均在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诵读,在读中感悟诗情,品味诗意。而后教师总结概括,并让学生当堂习作,任选一个与月有关的主题进行习作。整堂课紧凑有序,环环相扣,各环节衔接流畅自然,教师总结言简意赅。此外,教师的板书一目了然,准确地概括出三首古诗的主要精髓,月亮给诗人李白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陪伴与追问。

这节课,杨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李白的诗歌世界,去感受诗歌美丽的魅力,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与口语表达能力,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让孩子们沐浴在诗歌的芳香里,激励着孩子们去大量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更深的认识,要想上好群文阅读课,这需要老师有一定的阅读量,这样老师才能对大量的文章筛选后让学生读。看来,我还需要大量的阅读,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孩子们读书!

群文阅读儿童诗评课 篇2

本学期,笔者曾以“三峡”为主题词,尝试上了一节群文阅读指导课。选文分别为李白《早发白帝城》、郦道元 《水经注·三峡》节选、刘白羽《三峡之秋》、余秋雨《三峡》节选。设计这节课的本意是:从三峡的景、三峡的故事入手,通过阅读赏析,让孩子们体会三峡景色的独特之美以及三峡特殊的文化意蕴。

原以为从《早发白帝城》导入,从李白聊起,孩子们应该倍感亲切,从而对其他选文兴趣倍增,并能在一系列阅读之后,表达出自己对三峡景色与三峡文化的独特感悟,写下一点自己的文字。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与教者的期望却大相径庭。所有选文出示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恰恰是 《早发白帝城》;阅读之后,他们最愿意表达感悟的也正是《早发白帝城》。由于其他的选文内容较深,孩子们未能完全理解,因此,只是大略地读读。教者的问题设计也不够巧妙,没能桥接儿童已有的“阅读经验”,因此课堂上出现了冷场现象,很少有孩子就后三篇选文畅谈见解。无奈之下,只能是教师不断地讲述,不断地“牵引”,以努力接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遭遇此种课堂尴尬,一切缘于这样的“群文阅读”只是教者之为,体现的是教者对选文的理解,对课堂的预想,而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儿童。

群文阅读,呼唤儿童在场!

二、审思:教者何为

就群文阅读而言,这一形式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从选文到教学策略不可避免地处处有教师的影子。但群文阅读,不能一味地只是“教者之为”。

蒋军晶老师提出了“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的主张,借此强势改变课堂。他认为,一节课里读一组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不可能提太多问题,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讨论”。

那么,群文阅读,教者何为呢?

审思自身“走近三峡”群文阅读的尝试,笔者认为“群文阅读”,教师既不能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地“作为”,也不能“无为”,而应该从儿童出发,然后“有为”。

(一)群文阅读,教者“有为”在课前慎思与准备

“群文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点:确定什么样的议题?围绕这一“议题”所选择的文本形式有哪些?文本之间的线索明晰吗?这节“群文阅读课”的重点是什么?儿童学习的起点在哪里?这节课又将儿童引向何处?这一切都与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味以及阅读教育理念相关,更与儿童的阅读能力、已有经验、心理特点等密切相关。

因此,课前,教者一定要慎思,并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可进行相关的调查,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与阅读期待;比如,议题确定后,尽可能多地搜集相关文本,并进行有意识的筛选;再比如,找准文本之间的桥接方式,以及与现行教材或学段目标之间的关联,等等。

(二)群文阅读,教者“有为”在过程性指导

当“群文阅读”作为一节课进行设计时,教者不仅要在课前做大量的思考与准备,更重要的是课堂阅读时要注重过程性指导。

“群文阅读”的文本出示后,学生在一篇接着一篇的阅读中,会有一定的好奇感,特别是在横向的比较阅读中,儿童会不断自我发问、重读、辨析。此时,教师的确需要“让学”。但儿童的阅读毕竟受自身阅读能力的制约,教者对文本的解读一定是高于儿童的。因此,当儿童“愤”“悱”之时尤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使他们不断建构新知,不断进行探究。儿童的阅读又过于兴趣化,一组文章出示后,他们往往更关注每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而缺乏理性的思考。此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使他们的思考走向深入。儿童“已有的阅读经验”又一定是有差别的,相同的一组文本,每个孩子感兴趣的篇章不一定一样,每个孩子阅读的感悟也不会一样,每个孩子在建构过程中的“所得”也不一样,此时,需要教师的指导,使他们相互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能在交流与对话中一起前行。

课上的每一环节,孩子能研究到哪一步?整节课,孩子最终又将走到哪里?这更是教者过程性指导作用的体现了。

(三)群文阅读,教者“有为”在从课程的角度出发,不断修正

一般说来,我们观摩到的“群文阅读”,都是以一节课的形式展现的“群文阅读指导课”。但“群文阅读教学”一定隶属于“群文阅读课程”。只有在课程观的烛照下,“群文阅读”的探索才会更具魅力,也更加有意义。

虽然,目前“群文阅读”课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不够成熟,但每位教者应该具备“课程”意识。开展“群文阅读”研究,教师只有从课程的角度出发,不断调整、修正“群文阅读”的议题以及阅读策略,这样“群文阅读”才更具生命力,才能真正为儿童的言语生命的发展与精神思想的共生服务。

(四)群文阅读,教者“有为”在多元评价的引领

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可见,阅读评价是多层面、多角度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起单篇的课文学习,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表现出的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可能会更加明显,此时,教者不仅仅是要注重阅读过程的指导,也应该注重多元评价的引领,关注每位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发展。至于评价的方法与样式,这里不再赘述。

三、探寻:儿童本位

最早提出“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的是台湾赵镜中先生,他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演讲中这么说:“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虽然是“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但具有“统整”性质的“群文阅读”一定是基于“学习”的本质与“学习者”的需求的。因此,群文阅读的实施策略,必然呼唤儿童在场,从儿童本位出发,使儿童“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群文阅读”必须重视“从儿童需求出发的议题选择”,必须重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建构与对话”以及“儿童阅读结果的多元呈现与差异化提升”。

(一)“群文阅读”议题选择三来源

群文阅读是“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议题”一词是“群文阅读”有别于“主题教学”的最大区别。既然是“议题”,那么应该具有“议”的可能性。这“议题”又从何而来呢?

基于儿童本位的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可以考虑这样三种来源:

1.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

“生活处处皆语文。”从儿童生活中生长出的阅读指导课,才更能叩击儿童的心灵,更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更能引起儿童的阅读期待。

比如,笔者无意中发现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开始接触到金庸作品。不少孩子不再满足于电视剧的视觉冲击,开始尝试阅读金庸武侠小说。于是,就此展开了调查。在调查中,我又发现,有孩子认为,阅读金庸武侠小说不是件光彩的事,所以要藏着掖着;有的孩子阅读只停留在关注故事情节本身,或是痴迷于武功招式的了解、比画。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能不能读金庸?老师应该如何面对?这是值得思考的话题。因此,笔者尝试在班级中以“金庸小说”为议题开展群文阅读指导,直面孩子们接触金庸武侠小说这一现状,从“读金庸,我读到了什么”“读金庸,我们可以读什么”“读金庸,还要注意什么”三方面对孩子们进行有益的读书引领,效果颇佳。

2.从儿童言语发展出发

李海林教授曾指出,“读文章”与“学文章”不同。“读文章的目的是否达到是以是否悟道为标志的;而学文章的目的是否达到是以是否掌握读文章的方法为标志的,即是否实现言语获得(言语发展)为标志的。”群文阅读作为“学文章”的一种学习形式,还可以从儿童言语发展出发选择“议题”。

我们在群文阅读的实践研究中,如果也能从儿童言语发展出发选择议题,那么,必将更具“可操作性”,也更具现实意义。

3.从儿童思想需求出发

“儿童本位”的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还应该关注儿童的思想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萨特则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以儿童的思维为基点,有机联结儿童思想需求与儿童阅读经验,抵达儿童的精神世界的群文阅读,才是具有真正意义的“儿童在场”的阅读。

针对高年级儿童热衷于读《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等网络小说,笔者也曾开展以“闲话网络作品”为议题的群文阅读,选取网络诗、网络评论、网络小说节选等文本,在孩子们中间引发探讨:网络作品良莠不齐,我们如何甄别,如何选择?孩子们阅读兴趣倍增,探讨热烈、深入。

(二)“群文阅读”课堂策略三起点

无论是“群文阅读教学”还是“群文阅读课程”,课堂策略都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基于儿童本位的“群文阅读”有这样三个起点。

1.用儿童的思维理解语文

儿童对“群文阅读”中各文本的理解,一定不是通过教师的描述、讲解、牵引,而是通过儿童自身的思维理解语文。

课堂上,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比较,进行“聚焦”,聚焦于文本的共同点,发现文本之间的关联;可以进行“阅读猜想”,猜想文本接下来的发展,并将猜想的内容与原文的内容作比较,深刻理解文本;可以“阅读质疑”,在质疑中不断探究、辨析、建构,实现有意义的阅读。

2.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

不管何种形式的语文课堂,阅读与表达都是避不开的本原诉求。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应当让孩子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发挥想象,补白文本;激发矛盾,引发辩论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笔者开展以“闲话网络作品”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时,由“网络作品的阅读,好还是不好”这一话题,引发孩子们的辩论。孩子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梳理表达的层次,厘清阅读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以儿童的方式运用语文的体现。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中,儿童才会乐于表达;这样的课堂,才更具生长力。

3.激发儿童的体验,享受语文

与单篇课文的学习相比较,“群文阅读”不可能字斟句酌、面面俱到,也不能苛求起承转合、精致细腻。但在“群文阅读”的课堂中,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疑惑、好奇、发现,一定会有更多的体验与感悟。因此,“群文阅读”的课堂可以激发儿童的独特体验来享受语文。

孩子们可以在略读、跳读等“类生活化”的阅读中发现、探究,可以在统整、梳理、辨析中思考,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合作、交流。“群文阅读”的课堂也更应该成为享受语文的课堂。

(三)“群文阅读”评价实施三要素

不管何种阅读方式的学习,都应该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加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基于儿童本位的“群文阅读”的评价应当关注这样三个要素:儿童言语的发展、儿童思想的创生、儿童合作的有效。

儿童的言语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在不同的年级段有不同的发展需求。群文阅读,在选择适宜“议题”,让课堂表达充满乐趣的同时,还应能从学生“就近发展区”考虑,洋溢浓浓的语文味,真正为儿童言语的发展服务。群文阅读与考试测查没有太多必然的关联,但“儿童言语的发展”必须成为评价“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否则,群文阅读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群文阅读”其实对儿童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们围绕一组文章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这时候不仅仅是倾听他人的见解,还应当有自己思维的闪亮。因此,在“群文阅读”评价中“,儿童思想的创生”也应该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

此外,正因为“群文阅读”是一组文章的阅读,而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离不开同伴之间的合作,所以“,儿童合作的有效”也应成为阅读评价的要素之一。

群文阅读:为儿童的智慧成长开窗 篇3

[关键词]群文阅读 主题 问题透视 价值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61

阅读教学该如何走?从操作层面看,主题教学成为近两年的热点话题,倡导用主题单元式的建构方式组织教学。由于主题教学极大的自主性,一旦操作失误就会带来极大的随意性,而选材一旦失败,也会导致源头错误。而群文阅读正契合了该教学的创新举措,还能为主题教学纠偏并拓宽思路。

一、小文本,大容量,锻造群文阅读的择选区域

群文阅读,必须是适合学生阅读规律的,契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并基于某一主题的阅读。教师选材时,应充分立足于小主题,扩充容量,合理地确立群文阅读的选材区域,为学生的阅读确立有效的内容。

1.并列式选材,拓展横向视野

所谓并列式,是指针对某一主题,采取举例的方式丰富阅读范例,让学生对某一类的知识形成同类阅读大视野,在阅读的同时渗透选材观。如以动物为主题,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确立“可爱的小动物”“动物习性大揭秘”“人与动物”等阶段性群文阅读,根据阅读时间选取不同数量的文章群,供学生选取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包括三篇文章,分别为《祁黄羊》《公仪休拒收礼物》《三顾茅庐》,这些文章都选自经典,同为描绘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丰富的人物特点。依据这些共性,笔者确立了“义薄云天”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史记》中的《赵氏孤儿》《管鲍之交》三篇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先群体感知“大义”,再集中讨论“义”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与传承。

2.纵深式选材,探求纵向视野

纵深式选材关注沿着一个话题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表层意义的浅层感知,到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实现文与意,“悟情”与“得法”的双向精进。通过纵深式群文阅读,学生将获得走向深度认知,走向深刻思想的路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有多篇与“月下诗情”有关的课文,如《月光启蒙》《望月》《望洞庭》等,这些文章或展现如水月色,或呈现舐犊情深,笔者从中找到共性,把握月夜给人们带来的美的熏陶、情智的启迪,又选取了描写阿炳的《二泉映月》一文,组成文本阅读群,让月下诗情融入学生的血液中。

3.纵横式选材,传递选择理念

纵横式选材,融合了并列式与纵深式的特点,交叉并进,综合选材,是基于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设置的选材方式。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爱国为主题呈现了多篇文章,在学完本单元之后,笔者以并列式的视角,选择了钱学森、于谦、闻一多几位不同历史时空的爱国人物文章;以纵深式的视角选取了爱国诗歌《七子之歌》《石灰吟》,将爱国人物及其优秀作品裹挟着阅读感悟,让学生感受了人物忠贞的爱国情思。

二、小单元,大主题,优化群文阅读的组织结构

当教师以主题式创建出文本群之后,就进入了教学形式的组织阶段。一个科学的组织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文本群的消化程度,使学生经由有效的组织方式内化主题目标。

1.“x+1”,开展迁移式阅读,习得方法,开启自主阅读通道

以教科书的一个单元文本为主,另外选取一篇课外文本,构成“x+1”文本群。教学中以迁移学习的序列实施流程。第一步,实施单元教学,协助学生在习得文本内涵的基础上,提炼学习方法,为课外阅读做好方法的指导和阅读的准备。第二步,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运用于拓展文章中,尝试布置“助学单”,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开展拓展阅读,使阅读效率得以保证。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夹竹桃》《广玉兰》两篇文章,通过花形、花色、花语表达了作者的爱花之情,渗透了人生志趣。两文的表达手法有众多相似之处,同时文章妙词佳句,想象丰富,充满了趣味。因此,在组织群文阅读时,笔者选取了这两篇文章,另外增加了一篇兼具上述共性的课外文本《青松》组成了文本群。教学中,带领学生领会了课文表现夹竹桃和广玉兰外形美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高洁的人生追求。之后,让学生提炼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为他们设计“导学单”,带着收获自学《青松》这篇文章中。从汇报的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够抓住三篇文章的共性来进行探究与讨论,将前两篇文章所习得的方法顺利地迁移到《青松》的学习中。

2.“1+x”,开展启发式阅读,获得启示,引导广域阅读空间

语文学习的主旨就是教会学生阅读。“1+x”的组织方式,即精讲一篇课文,在感悟学法的基础上,组织群文阅读,让学生从繁琐的阅读精讲中解脱出来,走进自由的阅读空间,在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对主题的深切认知。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教师通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引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选取了《昆虫记》这部书的几篇文章组成群文,推荐给学生自由阅读。在后续的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推荐的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群文阅读主动延伸到整本阅读。从单篇走向群文,又经由群文走向整本书的阅读,让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又自然地回归生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

三、小关注,大视角,全息群文阅读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教学离不开适宜、适时的评价。在群文阅读中,许多阅读任务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这种不可控因素较多的阅读活动中,教师更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项目来督查和支持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经由评价支持体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自控力,进而养成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观。

1.评价对象多角色,保持学生阅读动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点评获得学习指导,有利于进行学习方式的调整。可是在群文阅读中,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多的是无法被教师所关注的。这样,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情,也就无法给予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即时点评。因此,群文阅读的评价角色必须走向多元化。在笔者的班级中,采取了课内师生评议、生生互评,课外学生自评、家长点评,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阅读收获有人关注,有人指导,有人激励。

2.评价内容多角度,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学生群文阅读的主要成果是知识的积累、情感的陶冶、智慧的生长。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元素的培养,诸如阅读成果的展示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坚持阅读的意志品质等。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主题阅读涉及的范畴设计阅读成果统计表,分为“展示”版块,关注学生呈现成果的方式及表现力;“阅读品质”版块,关注学生阅读方法的选用及坚持力;”互助”版块,关注学生如何获得帮助及助人。只有全景关注,跟踪学生的阅读过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把脉。

3.评价方式多元化,积极应和时代元素

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课堂,群文阅读的评价怎样应和时代元素成了教师需要思量的命题。教者在班级中尝试引导学生运用在线方式共同分享阅读目录和阅读感受,互为点评,共同激励提高。如每个群文阅读开展期间,笔者都会围绕某主题发微信,学生根据微信设置的话题,积极参与回复。学生之间对精彩的回复开展再回复,形成积极的呼应。为了能参与在线互动,学生们主动开展阅读,并敏于思考,大大激发了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将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与文本深度对话,并自由地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逐步走向深刻。阅读、表达、吟诵,质疑、发现、释疑,这样的课堂不正诠释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吗?

群文阅读教案 陈燕 篇4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议题:寻找“春”的足迹

群文阅读材料:《春天被卖光了》《春天在哪里》《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味道》《雨铃铛》 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自读、展示读、诵读”等方法,感受五首童诗不同的表现角度,从文中

去发现春天,寻找春天的足迹。

2、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丰富语言,学习仿写诗歌。重点:寻找“春”的足迹,感受春天的美 难点:学习仿写几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主题。

师:孩子们,沐浴着温暖的阳光,闻着阵阵花香,听着声声鸟鸣,我们走进了又一个春天。回顾第一单元的课文,都在描写春天。你积累了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呢? 学生汇报。

师:孩子们,春天是个爱玩迷藏的娃娃,是最忙碌的使者,是一切生命的开始„„有很多诗人和作家都这样热情地赞美着春天!现在,咱们就一起走进文字,继续去寻找“春”的足迹吧。

二、共读童诗《春天被卖光了》,激发兴趣。(出示诗歌)师:瞧,春天来了!(出示题目)(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最后一句语速稍慢)师:听老师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生:很好玩,很有趣)师:你们也来读读,好吗?(学生自由读)师:你发现春天的足迹了吗?用波浪线勾出来。师:谁来说说?(生说,教师板书)师:是啊,从小燕子的身上我们发现了春天。(教师板书:动物)

师:你知道春天被谁卖光的?(生:小燕子)师:想想看,小燕子会把春天卖给谁?(生1:卖给了花儿,花儿买到春光后都笑了。生2:卖给了柳树,柳树买到春光后都绿了。)

师:是啊,小燕子随身带着一把剪刀,它每天忙碌地飞来飞去,为自己筑巢,忙着忙着,夏天就来了,所以说春天就被卖光了。

师:是啊,如果小燕子的尾巴是一把剪刀,那春天就是——(生接说:一匹世界上最美丽的彩布)师:在这匹彩布上有些什么呢?(生:有各种各样的花儿)师:谁愿意来展示读一读?

师:请你。(你真是一只勤劳的小燕子)师:谁还想读?(老师感受到了你对春天的留恋)师:咱们都来读一读。

师:在这首诗里,我们找到了“春天”,它就在——(生说)

三、自主读群文,寻找“春”的足迹。

师:孩子们,你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真了不起。老师还带来了几篇文章,你还能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生:能。

师:真好,老师最喜欢自信的孩子。拿出阅读单,自由读一读上面的文章,边读边用笔勾出你找到的春天。生自由读文章,按要求进行勾画。师:读完了吧,孩子们。现在把你们从文中找到的春天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发现的最多。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师:哪些小组的孩子们来汇报一下。文章 春天的足迹 春天被卖光了 春天在哪里 春天的颜色 春天的味道 雨铃铛

师:瞧,孩子们,咱们又寻找到了“春天”的足迹。它在燕子似剪刀的尾巴里,在枝头绽放的花朵里,在五颜六色的春光里,在香香甜甜的春风里,还在滴滴答答的春雨里„„

师:让我们在美妙的春光里尽情遨游吧。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来读)

四、描写“春天”。

师:孩子们,你们的朗读把老师带进了如诗如画的世界里,这种感觉真美妙!在你的眼里,春天还会藏在哪儿呢? 师:你说。对,在森林里。师:你喃?是的,小河里也有春天。

师:孩子们,春天就在我们身边。睁开眼睛,我们就看到了她;竖起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她;

煽动鼻子,我们就闻到了她;伸出双手,我们就触到了她。请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照着写几句诗,好吗? 师:老师也写了一首,想看一看吗? 春天被叫醒了 小燕子叽叽喳喳,小青蛙呱呱呱呱,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春天,被一声声地叫醒了。

师:瞧,写几句诗也不难,是吧? 师:拿起你的笔,开始写一写吧。师:谁来读读你写的诗?

师:请你来。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他哪些地方写的好的,就夸夸他;哪些地方需要改一改的,就帮帮他。开始读吧,孩子。师:谁来评一评?

师:你觉得他把春天写的很美,老师也这么认为。师:你有什么看法?

师:你建议他把那个字改一改。你听的真仔细。

师:孩子们,下来以后把你的诗歌给同伴分享一下,好吗?希望你们做个细心的孩子,争取能找到更多更美的春天!下课!板书设计: 寻找春的足迹 春天被卖光了 动物 春天在哪里 植物 春天的颜色 颜色 春天的味道 味道 雨铃铛 声音

群文阅读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阅读故事《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童话)真棒!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童话,一起感受童话。

2.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童话。(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童话之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主题回顾

孩子们,从第三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 《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

《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三、阅读《勇敢的小裁缝》《风的故事》《鹿树》。

1.发给学生阅读资料内容《勇敢的小裁缝》《风的故事》《鹿树》。

2.读后,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

《勇敢的小裁缝》──机智可爱(面对强大的巨人,小裁缝却一次又一次战胜了他,这是为什么呢?)

《鹿树》──温馨关爱(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呢?)──美好的向往。

《风的故事》──勇敢正义(风儿为人们做了哪些事儿?)你喜欢它吗?──丰富的想象。

四、片断分享、精彩赏析

孩子们,读了这三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 1.《勇敢的小裁缝》

(1)师质疑:小裁缝是真的勇敢吗?

(2)生自由辩论:

正方:勇敢──智斗巨人(片断体会)

反方:不勇敢──一下打死七个(七只小苍蝇)

结语:小裁缝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巨人,因为他面对困难选择了乐观、机智和智慧。

(3)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2.《风的故事》(1)学生分享“精彩片段”

预设:①它张开翅膀,凶猛地扫过高山,穿过丛林,刮过寂静的田野,卷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冰冻世界,连松软的大地也突然变得严峻了。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勇敢、正义)

②风儿感动了,它低下头,用冰冷的嘴唇亲吻着他们,送他们每人一个红红的脸蛋。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温柔、温和)

③风儿顾不上回答,它挺着胸脯向乌云冲去。密布的乌云惊慌了,它们笨拙地撞来撞去,风儿是这样的顽强,它鼓着肋邦帮,不停地吹,吹,吹。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什么?(顽强)3.《鹿树》

(1)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一了,鹿树上做窝下蛋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

树根非常伤心,他天天为了小鸟担心,担心什么呢?

(2)一只奔跑的鹿为什么会变成一棵会跑会跳会唱歌的树?(引导学生探究鹿的美好愿望,美好的心灵)

(3)读写结合,当看到鸟儿们在鹿树上快乐生活时,树根心里暖暖的,它想对鹿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学生以“亲爱的鹿小弟„„”开头进行写作,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主题拓展

1.大家再看看这棵童话之树,此刻,他已经是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了。2.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走进了一个充满幻想,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和童话中的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感受幸福、分担烦恼,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真善美的精神家园,它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这就是童话,这就是童话的独特魅力!孩子们,今天我们读的童话仅仅是沧海一粟,浩瀚的大海就在前面不远处,正向你们招手呢!孩子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童话

拟人化描写

丰富的想象

群文阅读教案 篇6

“至爱亲情”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亲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2.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

《同步阅读》教材:《》《》《》。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亲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群文略读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

孩子们,人间最美的是亲情。亲情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亲情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亲情。(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情暖人生”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学

1、主题回顾

在第三单元的四个亲情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背影》:父子情深; 《人琴俱亡》:手足深情; 《我的母亲》:母爱伟大;

《父母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2、阅读概览

(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河岸——写给父亲》《寄给母亲》《离合悲欢的三天》。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群文略读记录表》。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情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河岸——写给父亲》——想念父亲 《寄给母亲》──母女情深 《离合悲欢的三天》──相亲相爱

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母女情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情。

3、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河岸——写给父亲》:

“你在出发的时候,记得抚摸我的发丝了吗?”

“世间这样荒芜。寂静深不可测量。如果能不能在我的身边。我这样想念你。”

4、感情朗读

5、质疑: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震撼?

三、悟

1、《离合悲欢的三天》这篇文章是否让你学会了更理解和尊重母亲?今后你要怎样对母亲?

2、探究点: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

(引导学生发现,特别是故事中对爸爸鞋的细节描写以及“我”前后的思想变化,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和体会)

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为故事中的人而感动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情温暖着。

四、链

1、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情暖人间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而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怎样的亲情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

2、学生讲述真情故事

3、听了大家讲的故事,我们能感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向我们走来。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是最宝贵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徜徉在亲情的海洋里,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对至爱亲情亲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孩子们用“亲情是什么?真情是──”来写一句你感触最深的话。(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精彩的回答板书,把学生的回答组合成一首小诗)

师生齐读诗,课堂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板书设计:

亲情最美

亲情在身边 用爱去回报

亲情暖人间

作业设计:

好书推荐阅读

亲情是漆黑夜晚里的一盏明灯,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是冬日里的一轮暖阳,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真情,真情将永远温暖着人间。最后,你能给我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关于人间真情的书吗?王老师也要给大家推荐了几本关于歌颂人间真情的书: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这些故事中的许多描写都很有趣,很感人,大家愿意去找来读一读吗?看过之后,我们大家可以再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本单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群文阅读实践概述 篇7

一、群文阅读概念阐释

对群文阅读概念的科学阐释是相关问题探讨的前提,因此如何对群文阅读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尤为重要。学界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群文阅读进行了阐释,虽然对群文阅读的认识不完全一致,但已经基本明确了群文阅读的发展历程及内涵特征。群文阅读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的时间不长,但群文阅读相关的实践探索却由来已久,学界一般将日本的群书阅读和港台的多文本阅读看作对群文阅读的早期探索。

台湾已故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赵镜中先生较早地提出了群文这一概念,语文教学名师蒋军晶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群文这一概念做了进一步解说,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博士则对群文阅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而西南大学于泽元教授等则对群文阅读这一概念进行了更为科学、理性的界定。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在于,由单一文本向多文本转变,这一外在特征的转变带来了深刻的理念变革,诸如:学习的内容由封闭走向开放,更具有可议论性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由单向输入转变为共同参与,师生形成了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知识的认识实现了一元与多元的辩证,达成对知识的共同认可。[1]

二、群文阅读实践探索

群文阅读发展至今有着丰富的探索形式及多样的实践活动,其中不乏优秀的经验和方法,这些优秀的实践经验值得深入借鉴和参考。

(一)群文阅读探索形式

自下而上的“草根”探索是对群文阅读的最初探索形式,之后随着其价值的不断呈现逐渐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同时参与者也不乏热衷于推广阅读事业的研究机构。

1.自下而上的“草根”探索

群文阅读最初产生于阅读教学实践之中,阅读教学一线是群文阅读产生的现实土壤。阅读教学存在着“难繁偏旧”以及“少慢差费”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基于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很多一线教师开始尝试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这个过程中,群文阅读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他们开始去探索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例如,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学名师蒋军晶较早地践行了群文阅读,蒋老师在群文阅读方面已经小有名气,其设计的群文阅读课———《创世神话》可谓群文阅读的典范。重庆市北部新区星光学校语文教师、全国第一届群文阅读现场课大赛特等奖得主杨纯彦同样是较早探索群文阅读的教师之一,其设计的群文阅读课———《朋友》《那些难忘的角色》等也是群文阅读的经典之作。正是这种扎根阅读教学实践的“草根”探索,催生了群文阅读的萌芽,也正是因为这些“草根”探索逐渐扩大了群文阅读的影响。

2.自上而下的推广实验

在中国自古就不乏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变革,教育领域同样也经历过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历程。具体到群文阅读而言,群文阅读萌芽之后逐渐得到了理论界的关注,其深度的理论探讨及广泛的实践参与,使其又进入到了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视野。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看到群文阅读的巨大价值之后,开始对其进行实践,实践的基本形式是自上而下的、边试验边推广的推广性试验。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已经有近百个区、县级以上的教育研究及教育行政单位在进行群文阅读的推广性试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启动的群文阅读项目。2014年2月24日,四川省教科所下发了关于开展“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的通知,在整个四川省范围内进行群文阅读的推广与深化研究。有批评者对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广形式感到忧虑或者说提出了质疑,认为“群文阅读的强势推行,让人始料不及”。但这种推广性试验的初衷是好的,并且也带来了可喜的成绩,正如批评者也谈到“他可以迫使相应学科教师立即行动起来,使课堂快速改变”。[2]

3.民间研究团体的实践引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之后开始起草《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并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可以说,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了重要的国家战略,成为推进国家文明进程的重要手段和国家软实力的关键内容与综合实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鉴于阅读的重要性,一些有志于推动我国阅读事业的人士也进行了阅读推广的研究及实践,诸如王雁玲推广的群文阅读,徐冬梅主持的亲近母语,窦桂梅试验的主题阅读以及韩兴娥提倡的海量阅读等。其中徐冬梅团队及王雁玲团队则属于典型的民间研究团体,徐冬梅团队成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王雁玲则组建树人教育研究院专门进行群文阅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全民阅读致使全体民众获益,而实际上每个社会个体不仅仅是全民阅读的受益者,更是全民阅读的参与者,全民阅读的推广无法脱离社会个体而抽象的存在。尤其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会团体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社会舆论的方向,引领着民众的行为选择。可喜的是,在群文阅读的推广过程中相关民间研究团体已经承担起了这一社会责任。

(二)群文阅读典型实践

群文阅读典型的实践活动大致可归结为三类,即课题研究活动、赛课评选活动以及教研培训活动。

1.课题研究活动

萌生于教学实践中的群文阅读同样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明确其合法地位并提出相关操作建议。目前针对群文阅读的课题研究活动已经相当丰富,小到学校层面大至国家层面均有涉及。2012年,重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就有关于群文阅读的项目,即“群文阅读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及对学生阅读力培养研究”,之后在2014年又成功立项重庆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中小学语文课程群文阅读实践与研究”。贵州省于2013年发布了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群文阅读构建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四川省则于2014年发布了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四川省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推广与深化研究”。此外,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也在2014年发布了“中学语文课程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

2.赛课评选活动

赛课评选活动是群文阅读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赛课、展示以及评选等系列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并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典型的赛课活动如全国群文阅读教学大赛,已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组织两届。群文阅读教学大赛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学设计大赛、课例设计大赛和现场课大赛,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不仅参与范围广,还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代表性的评选活动有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树人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年度群文阅读十大明星教师以及年度群文阅读十大示范基地评选活动等。

3.教研培训活动

谈到群文阅读教研活动,当属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最具代表性。从2010年首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举办至今已有四届,其参与人数之多、受众之广、规格之高都堪称全国领先。从参与规模看,每届活动的参与人数均在3000人以上;从覆盖区域看,参与者遍布台湾、香港、北京等十多个省市;从人员类型看,既有一线教师又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还包括知名学者、作家以及出版人等等。提及群文阅读培训活动,较早的为千岛湖体验式研习营,之后在缙云山举办的全国群文阅读种子教师体验式研训活动形式则更加丰富,此外亲近母语组织的儿童阅读种子教师研习营也颇有代表性。

三、群文阅读的课堂操作

群文阅读的课堂操作设计范围较广,主要内容有议题选择与文本组织、课堂结构与教学流程、师生关系与教学策略以及基本课型与评价标准等。

(一)议题选择与文本组织

有学者对议题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如何选择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所谓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议题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可议论性和开放性。[3]议题的分类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即简洁性、大略性和实用性。根据上述原则,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分为语言议题、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三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用不同的议题。[4]

与议题选择相关的一个话题即文本组织,群文不是杂乱无章的,文本之间要有相关度和结构化,这是对文本选择的基本要求,文本选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但一定要有一个集中的关键点。1有学者进一步详细阐释了文本选择的来源、原则及思维结构形式。2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可以是教材内部,可以是教材之外,也可以是教材内与教材外的结合。但是文本的选择需要满足议题贯通、文质兼美、难度适中和共同生长四个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文本之间的异、同和联结构成了群文阅读的主要思维结构。

(二)课堂结构与教学流程

群文阅读课堂结构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多样的,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课堂结构。学界一般从阅读的结构化程度、文本处理程序和学生阅读数量的角度,对群文阅读的课堂结构进行分类。从阅读结构化的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模式化的课堂结构、生成性的课堂结构和松散型的课堂结构;从文本处理程序和学生阅读数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篇带多篇、群文齐读和群文共享。[5]

现有典型的教学流程有四部教学法和五部教学法两种,四步教学法即熟悉文本、设立情境,抓住关键、建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对话,聚集焦点、凝聚共识;3五步教学法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和主题拓展。[6]群文阅读教学过程有特定的原则和策略,从活动准备与实施两个方面来看,主要包括:适时、贴切地确定阅读议题,精准、多样地筛选阅读文本,循规、有序地实施具体操作,恰当、精巧地设置阅读活动和精到、巧妙地进行读议指点。[7]

(三)师生关系与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当中理念的作用远远大于教学技术,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学起来,但同时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4因此,教师如何自我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群文阅读成败的关键点,教师要有“蹲”的姿态、“赏”的目光和“放”的胸怀。[8]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只有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9]另外,有学者从文本解读的视角详细阐释了群文阅读中的师生关系。[10]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层面,有学者提出了“五让”“三无”的阅读教学策略:即让读于生、让思于生、让疑于生、让议于生和让习于生;无障碍阅读、无压力阅读和无师自通。5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还应有主题地萃取文章,有结构地呈现文章,有整体地设计问题,有意识地渗透策略。[11]此外,还应从学生视角出发注重学生的阅读策略,多比较性阅读,多质疑、多分享,多尝试浏览、略读、跳读等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12]

(四)基本课型与评价标准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群文阅读可以分为不同的课型。如,基于课内的群文阅读、基于课外的群文阅读和基于整本书的群文阅读;6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基于略读课文拓展的群文阅读,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和基于课外阅读教学的群文阅读等。[13]

群文阅读有不同的课型,但不同的课型共有相同的评价标准。在全国第一届群文阅读现场课大赛中,评审组提出了群文阅读课的评价标准,即阅读目标应适宜适度、贴近学情;阅读议题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议;阅读设计应结构合理、环节简洁;阅读过程应让学于生、点拨到位;阅读成效应激发兴趣、习语培能。

摘要:群文阅读近年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目前对群文阅读的探索主要有自下而上的“草根”探索,自上而下的推广实验以及民间研究团体的实践引领三种基本形式。其典型实践包括课题研究活动、赛课评选活动以及教研培训活动等。已有实践探索基本明晰了群文阅读的课堂操作,诸如议题选择与文本组织、课堂结构与教学流程、师生关系与教学策略以及基本课型与评价标准等。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群文阅读,课堂操作

参考文献

[1][6]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

[2]熊生贵.群文阅读:规避风险向何方——关于群文阅读的冷思考[EB/OL].泸州教育网http://www.sclzjy.com/item/57921.aspx.

[3]何黄海.群文阅读:从表象到实质[J].小学语文,2011,(10).

[4][12]蒋军晶.文章能不能一组一组教?[J].小学语文,2011,(10).

[5]王朔.从“作者之死”谈“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中的文本、学生及教师关系解读[J].重庆教育,2013,(6).

[7]于泽元.群文阅读的思维结构分析[Z].全国第二届“群文阅读”种子教师体验式研训活动手册,2014,(7).

[8]于泽元.群文阅读的课堂结构类型[Z].全国第二届“群文阅读”种子教师体验式研训活动手册,2014,(7).

[9]冯学敏.“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策略[EB/OL]人教网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wlsj/qwyd/zhyd1/201010/t20101027_942413.htm.

[10]许双全.管窥“群文阅读”的课型特征及操作肯綮[Z].四川省群文阅读项目启动会手册,2014,(4).

“父爱如山”群文阅读 篇8

“父爱如山”是“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第5册《亲情驿站》中的一组文章,描绘了各不相同的父亲形象,表达了深深的父爱。本课设计选择了其中的《爱的力学》《指尖上的父爱》《慈父与恩师》《拐弯处的回头》等4篇文章,在学完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后进行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1.从文章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爱。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的方法。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佳句。

【教学过程】

一、重温父爱

1.美国作家马克·汉林所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些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的?(指名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3.这些描写分别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在句子后分别批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过渡:作者正是抓住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描写,从而表现出一个坚忍不拔、绝不放弃、恪守诺言的父亲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孩子深沉的爱。那么,在其他作家的笔下,父爱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让我们再来读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第5册《亲情驿站》中“父爱如山”这一组文章,感受不同的父亲形象,体会他们对孩子的爱。

二、体味父爱

1.自由阅读《爱的力学》《指尖上的父爱》《慈父与恩师》《拐弯处的回头》等4篇文章,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这些文章中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并将自己的体会、感悟批注在边上。

2.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交流,每一篇课文由一名同学主讲,其余同学补充。如有不同的理解不能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可以保留,并在全班交流讨论。

(提示:先读画的句子,再说这是什么描写,最后谈白己从中体会、感受到了什么。)

3.小组汇报,交流,其余小组评价,补充。(教师随机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父爱就是从这些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的。

4.练习。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让我们明白了:父爱就是为了儿子绝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爱的力学》一文让我们懂得了:父爱就是____。

《指尖上的父爱》一文让我们体会到:父爱就是____。

《慈父与恩师》一文让我们感悟到:父爱就是____。

《拐弯处的回头》一文让我们领悟了:父爱就是____。

(选学生的精彩答案,并写在黑板上。)

三、诗颂父爱

全班诵读黑板上的板书。

父爱如山

父爱就是为了儿子绝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父爱就是__________;

父爱就是__________;

父爱就是__________;

父爱就是__________。

这就是我们集体创作的一首小诗。你还能不能根据白己的实际情况续写几句?

四、感恩父爱

1.每位父亲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我们能真切清楚地感受到,也有的我们可能一时不能理解。下面请你讲讲和父亲之间的故事。

2.先小组、后全班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

群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9

永城市第三中学

刘珩

语文教材的使用限制了老师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我们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但是群文到底如何组合,群文阅读如何实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围绕“设置悬念”这一议题将群文阅读的数量定在了3篇:《爸爸嘴里的鱼钩》、《20美金的价值》、《枪》。希望能通过本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明确悬念的概念,知道悬念设置的位置及其作用,并能将设置悬念这一技法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本课预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组文章的阅读,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在学生阅读文本后,站在一个整体角度,观察这四篇文章,去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悬念设置相关知识。从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种技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还能归纳出悬念设置的位置及其作用。

通过教学活动,我对群文阅读这一课型有了更多的认识,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群文阅读不是阅读群文:

从字面上看,似乎群文阅读就是一组文章加以阅读,其实不然。将一组文章放在一起,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根据一个主题,从课外拉进几篇文章,进行组合式阅读,这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进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也是不能称之为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这就需要我们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群文阅读要重视策略、方法:

“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勾连统整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勾画、批注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表格的填写与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群文阅读要关注核心目标:

当数量较多的文章组合在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容易造成阅读的肤浅化与浮躁化。如果执教老师不善于引导学生在核心目标上驻足停留、深入探究,则会让学生疲于浏览文章故事情节,忽略核心目标的达成,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更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不到重点,读不出文章的独特之处。因此,在课中让学生查找设置悬念的地方,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说说这些语段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群文阅读心得 篇10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是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文章,这是一种新的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方式。群文阅读可以合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有效丰富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读得更深,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采取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实现原生态、多层次、全方位的语文能力培养。

一、依据单元主题,进行深入开发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其开发空间非常广阔。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时,可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多元开发。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使学生对该单元的话题产生多角度、全方位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知识教育的同时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单元主题开展群文阅读主要采用“五步教学法”这种模式,即:主题回顾——阅读概览——片段分享——精彩赏析——主题拓展。学生在回顾课内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需要对几篇拓展阅读课文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小组合作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片段分享”是课堂的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开展民主、互动、多元的对话,让学生一同分享阅读心得,营造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予以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能把课文讲得过于深刻,而更多地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赏析,一般有价值的话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二是产生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或矛盾点;三是文体特征及作者的表达风格;四是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有了课堂上的例子,再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主题拓展”阅读,通过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寻找文章关联,巧妙萃取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是要选好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这给了教师选择材料、组合材料、呈现材料极大的自主权。如何确定群文关联的主题,恰当地选择一组文章,是教学目标、学生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也是课堂成败的关键一环。教学前,我们应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思想状况、学习水平、能力训练重点等要素,预设群阅读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从文章内容等方面多角度出发确定主题,从文章内容、作者、题材、人文内涵、语言形式、表达方式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萃取文章,进行科学搭配,注重层次与整体效果,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更好地为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服务。文章选择切忌贪多不消化,一般在一节课中安排五篇左右的文章即可满足阅读教学需求。

三、有序呈现文章,深入理解主题

群文阅读相对于单篇阅读,其最大的优势,就是突破了传统阅读文章形式、主题单一等问题,使学生可以在最佳时机举一反三,进行拓展性阅读,加深对主题的认识。由于文章数量较多,既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一下子感觉无所适从,无处着手阅读。需要将这些文章按照一定的顺序呈现给学生,才能达到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可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按照篇幅由短到长、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题层层深入的原则呈现文章。这样一来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有序的文本共读中掌握群文阅读、生活化阅读的方法,对群文主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准确,还可以学到不同作者的表现手法。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单篇文章阅读根本无法企及的。

四、发现群文异同,升华阅读主题

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在“求同”阅读的基础上,发现群文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品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依据不同点对群文进行品析。所谓“求异品析”,就是要利用群文的“同”和“异”,从面和点上去完成群文的品读和赏析,在“面”上“同”的基础上,去发现“点”上的“异”,用“点”上的“异”,去深化和丰富“面”上的“同”;进而对阅读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实现主题认识的升华。在指导学生进行“高尚”一单元(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群文阅读时,通过“求同阅读”后,引导学生在认识“高尚”主题的基础上,去细致品读和赏析文本中的重点句段,重点分析几篇课文中主人公高尚的不同之处。学生通过深入的探究、品析,发现了文中主人公时代背景、当时面临的情况、做出高尚行为的动机、目的等都有不同,通过集体互动交流,学生对“高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强化方法指导,提升阅读能力

上一篇:快速护理论文下一篇:音乐:敲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