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概论心得体会

2024-08-01

农村发展概论心得体会(共5篇)

农村发展概论心得体会 篇1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课程大作业)说明

1.终结性考试方式

本课程的终结性考试采用课程大作业形式,即学生撰写并提交当地(县、乡镇、村)农村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设计方案(或经营管理方案)。

2.课程大作业题目要求

(1)课程大作业题目和内容在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课程大作业题目主要按照本课程教材中农村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管理的有关章节的要求,并结合其它章节所学内容进行设定。

(3)课程大作业必须与学习者所在区域(县、乡镇、村)的需求相结合。

(4)课程大作业的题目可以由指导教师自主命题,也可采用如下题目之一: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策划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设计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管理方案 ***县(乡镇、村等)+农村文化产业项目名称+营销方案

例:陕西省富平县陶艺村生态文化产业园项目策划方案

北京市怀柔区富乐村民间手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方案

安徽省广德县甘溪民俗文化村项目管理方案

广西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文化产业产品营销方案

云南省南涧县跳菜旅游文化村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

3.课程大作业的评定

(1)字数要求不少于3000字。

(2)课程大作业评定按百分制计分,具体要求如下:

95~85分:

独立完成课程大作业;

课程大作业有创意,规划设计(或经营管理)思路、目标、重点和实施措施等符合当地发展实际,有所在地区、单位的特色;

课程大作业文本规范,中心突出,依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结构严谨;

课程大作业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或已经实施(实现);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结合教材相关知识;

原始资料齐全,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投入产出分析透彻。

84~70分: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新颖性,较为符合当地需要;

课程大作业文本较为全面,未缺漏重要内容,中心突出,依据较充分,数据基本可靠,层次比较分明,文句通顺;

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适当联系教材相关内容;

原始资料基本齐全,能较好地进行加工整理;有投入产出分析。

69~60分: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够全面,但未缺漏重要项目,有一定的论据,主要数据基本可靠,文字尚通顺;

课程大作业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原始资料,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整理;

60分以下:

课程大作业文本不规范,缺漏项目严重,原始资料残缺不全,加工整理差;

问题分析有严重错误,层次混淆不清; 4.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5.上交论文时间

各位学员务必于6月18日前将纸质论文上交给电大班主任。

农村发展概论论文(课程大作业)

1.考试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2.题目拟定 结课论文题目从下列范式中选择: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传统农业改造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县**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3.考试时限(论文上交时间)6月18日前 4.论文格式

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左侧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要求插入页码,居中对齐,从正文页开始为第1页。4.特殊说明

结课论文必须由学生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严控抄袭、剽窃等不端行为。终结性考试试题、要求及评分标准 【试题内容】:

请结合自己工作或生活所在地实际情况,运用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梳理概括本地传统农业改造,或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就本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论述。【试题要求】:

1.论文要以具体地区为分析对象,不可泛泛地停留在理论综述层面。2.对传统农业改造及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尽量依据调研,或实际工作展开。

3.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可以出自教材内容,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4.对本地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论述,至少要包括发展定位、发展主导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等方面。

《农村经济管理概论》教案 篇2

第一课 农村经济管理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的职能、任务、原则和方法,我国农村经济制度,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产业结构,农村资源管理,农村科技管理,乡镇企业管理。教学过程:

农村经济与管理共分六单元,十五章。第一单元包含第一、二、三章,讲述农村经济与管理 基本原理、任务和方法,我国农村基本的经济制度,农业产业化,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等内 容,这些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基础,可以对农村经济与管理的全貌有比较清晰的了解。第 二单元包含第四、五章,讲述的是农村的生产过程,包括农村产业结构的含义与调整以及如 何发展乡镇企业。第三单元包含第六、七、八、九章,讲述的是农村生产要素的管理,生产 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力和劳动对象等。教材介绍的是劳动力、科学技术、自然资源(土 地)和信息资源等四个方面。第四单元包含十、十一章,讲述的是农村市场和流通的管理,商品流通的基本知识,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第五单元包含第十二、十三章,讲述的是农 村财务与分配管理,农民负担管理等。第六单元包含第十四、十五章,讲述的是如何提高农 村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等内容。农业经济的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普遍规律。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不仅是保障人民生活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需要。”领会的要点:(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2)农业是其他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基础,如轻工业;(3)农业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基础,如市场、外贸、金融等;(4)农业是基础具有普遍的规律性。

2、农业经济的社会意义(或社会贡献)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以上中央的决议,准确地概括了农业的社会地位。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社会稳定的贡献;(2)对现代化的贡献;(3)对环境的贡献。

作业:

1、农村经济与农村经济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2、农业经济的地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课

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 目的要求:

应加深认识两个基本制度: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基本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教学重点:

必须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教学过程:

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应加深认识两个基本制度:一是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基本经营制度:长期坚持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一)必须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探索和完善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现行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土地 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因为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它体现了社会性质。

(三)农业经营形式是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这项政策很重要。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稳定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对 于违背政策缩短土地承包期、收回承包地、多留机动地,提高承包费等错误做法,必须坚决 纠正。”应加深理解这项政策,符合生产力的要求。

(四)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管理,有以下要点:

1、一要长期坚持。理由是: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家庭可以容纳先进生产力。家庭是集体经济内部的一个经 营层次。

2、两个层次都应不断地完善。(1)同一层次的完善,是壮大实力,搞好服务;(2)农户层次的完善,要保护农户的三个权力: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作业

1、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2、对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管理,有几点要求?

第三课

农业产业化经营

目的要求:

掌握农业产业化基本含义,经济共同体应具备四个起码的标准。教学重点:

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不是主观想象。

2、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处理好利益关系。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基本含义: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行种养加、供产销、农工商一体经营,有多个参与主体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应具备四个起码的标准:

1、利益关系一体化

2、组织形式企业化

3、经营机制约束化

4、产品生产商品化

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1、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2、农户连接市场的桥梁;

3、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三、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1、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是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不是主观想象。

2、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处理好利益关系。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 决议指出:“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农民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更应鼓励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其中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成功的形式。

五、承包合同管理

学习中抓好三个要点

1、强化对农业承包合同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办事;

2、注意签约质量,具体要求内容很多,特别注意合法性、政策性、民主性。

3、提高履约率,保证合同的严肃性。

六、提高管理者素质

注意本书导言中管理的基本知识。这一部分同学们看书就可以了。要求对管理工作有一个科 学的认识和升华。农村经济管理是一门科学,它的职能、任务,以及原则、方法是什么,都很重要。要牢记农 村经济工作的基本准则:一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二是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作业:

1、我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是什么?

2、如何提高管理者素质?

第四课

农村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 目的要求:

1、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

2、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简要概括十个字:稳粮、增畜、扩林、优质、高效。

教学重点:

1、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

2、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简要概括十个字:稳粮、增畜、扩林、优质、高效。

教学过程:

发展生产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物质是基础,是第一性的,要以生产为中心。有关农村生产管理的内容很多,如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等。本课程重点介绍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两个主要内容。

一、农村产业结构管理

(一)了解农村产业结构的三个层次: 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第一层次。

(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简要概括十个字:稳粮、增畜、扩林、优质、高效。

1、关于粮食的调整: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粮食作物要确保总产量稳定增长,提高单产,改善 品质,尽快淘汰不适销品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由温饱向小康过渡,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过渡。为什么要采取稳粮的方针?是由粮食的经济地位决定的。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第一需要;粮食又是其他各业的发展基础。

2、畜牧业的调整:一是总量(比重)要增大,即增畜。在畜牧业内部,要发展草食动 物、节粮型动物,增加牛羊的比重。同时要改良品种,还要发展农区畜牧业。

3、林业调整:扩林,要加快林业(含草地)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4、经济作物要提高质量,合理调整区域布局。

5、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稳定近海捕捞,扩大远洋捕捞。

6、“菜篮子”工程,以市场为导向,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 给。

7、关于优质增效,这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因为:市场竞争的需 要,加入 WTO 以后的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

8、补充内容,调整农业生产与种植方式是一致的,要逐步实行三元种植方式:即粮食--饲 料--经济作物。作业

1、农村产业结构有几个层次?

2、说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五课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管理 目的要求:

1、了解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

2、掌握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教学重点: 了解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掌握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教学过程:

一、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涨的一支重要力量,在 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突飞猛进,在各方面显示出了重大意义。可以归纳为经济的和政治的两个方面。

1、经济方面(1)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促进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3)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4)促进了农村工业化

2、政治方面(1)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小城镇建设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社会稳定

二、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

基本方针可以概括为十六个字:“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有几点方针 需要加强认识:

1、抓改革,促建制,实现体制创新的发展方针。

2、立足农村的发展方针:(1)着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2)正确处理工农关系,以工促农、补农,吸纳劳动力。

3、实施科教兴国的方针。科技是生产力,是核心。

4、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措施有:(1)政府扶持(2)法制保障(3)与环境、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5、坚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共同发展的方针(1)东部地区发展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外向型产业。(2)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

三、加强乡镇企业管理 主要内容如下:

1、深化改革,体制创新。(1)产权关系(2)经营机制(活力)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容: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3、抓质量,创名牌,提高竞争力。

4、练好内功,提高效益。

作业

1、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加强乡镇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六课 生产要素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

2、了解土地资源的管理基本国情。教学重点:

掌握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了解土地资源的管理基本国情。教学过程:

一、生产要素就是人们进行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包括工具、劳动力、劳动对象。教材中本单元介绍了劳动力、科技、自然资源(土地)、信息四个方面。

1、自然资源的四大特点:(1)要素的整体性(2)数量的有限性(3)分布的地域性(4)利用的多宜性

2、自然资源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资源保证。

3、国农业自然资源供给不足

4、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是:(1)因地制宜原则(2)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3)局部利益服务于整体利益的原则(4)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原则。

二、土地资源的管理基本国情:土地总面积较大,人均面积较少;山地较多,平原较少;人均耕地在减少。土地 管理的要点如下:

1、依法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2、提高土地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三、水、森林、草地资源管理

总的情况是:水资源短缺,森林资源短缺,草地退化十分严重。管理的重点在保护。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 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环境污 染,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 作业:

1、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说说怎样做好水、森林、草地资源管理。

第七课劳动资源管理 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2、管理的重点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2、知道管理的重点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教学过程: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劳动力资源大量过剩;70%从事农业劳动; 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较集中; 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管理的重点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 力。立足农村,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二、三产业,建设小城镇。开拓农村广阔的 就业门路,同时适应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客观需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从中可以归纳为以下途径:(1)立足农...个问题:

1、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1)加深理解“市场体系”,市场是个整体网络系统。由很多市场要素和各种市场组成。(2)市场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即:是开 放的又是统一的(政府、政策),是竞争的又是有序的(法制、规则)。

2、市场营销问题,重点学习营销策略和方法。教材上介绍了四大策略:产品策略、地点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

3、关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解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也要和国际接轨,加入 WTO 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提高农业自身素质。

作业:

1、说一说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

2、劳动资源管理的重点是什么?

第八课农村财务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2、掌握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教学重点:

1、掌握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2、掌握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管理 教学过程:

这一讲很重要,主要辅导财务管理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这部分是当前农村管理的一个薄弱 环节。

一、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一)四项基本任务: 筹集资金、使用资金、收入分配、财务监督。通俗讲就是:聚财、生财、用财、护财。补充 强调:财务管理不等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向决策方面转变。

(二)四项基本原则:效益优化原则,民主理财原则,平衡原则,开源与节流并举原则。重点强调财务公开、民主理财问题。

二、固定资产(金)的管理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用时期较长,单价符合规定标准。

(二)如何管理固定资产

1、准确计价

2、合理地购买与分类

3、科学地折旧(1)为什么要计提折旧: 计提折旧的三点好处:利于更新、计算利润、计算成本。(2)折旧方法:平均法、快速法。

4、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1)合理购置(2)日常保养(3)科学使用(4)定期盘查

三、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为现金或者耗用的资产。

(一)种类:可分为货币资金和实物类资金。

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类款项、待摊和待处理款项等。

2、实物类资金指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

(二)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货币资金管理的根本性措施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资金管理条 例》、《票据法》和《银行结算办法》等法规,严格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适用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措施有:(1)钱帐分管制度(2)现金收支分离制度(3)遵守银行结算纪律(如不准出借、出租帐户,不准签发空头、远期支票,不准套取银 行信用等)(4)定期、不定期盘查(5)严格财务制度(如审批制度、限额制度、民主制度)

(三)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流动资金周转率 = 年销售收总额/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次/年)周转一次的天数 = 360(天)/年周转次数 成本、作业:

1、财务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2、如何管理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第九课

成本、收入分配和农民负担管理 目的要求:

1、掌握农村收入分配管理的基本原理。

2、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教学重点:

掌握农村收入分配管理的基本原理。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教学过程:

这一讲的内容很多、很重要,大部分是政策性很强的农村热点问题。学习本章应注意结合当 前实际工作,有的内容要以现行政策为准。

一、农产品成本管理

(一)农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成本是管理决策的依据 成本是补偿耗费的尺度 成本是反映管理水平的标志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部门还未能普遍推广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这是一个问题。

(二)成本管理的四个环节

二、农村收入分配管理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农村分配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党的政策、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兼顾国家、集体、个人、投资者各方面的利益。

2、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这是基本的分配制度,必须 长期坚持。

3、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4、贯彻党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之路。

(二)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

1、包干分配;

2、性质——符合基本分配制度;

3、优点——能体现三者关系,符合生产力水平;

4、乡镇企业的利润分配:按国家的现行政策办事。

三、农民负担管理

(一)搞好农民负担管理的重要意义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是保护农村生产力,保持农村稳定的大事。”(摘自十五届三中全会 决议)可见,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重赋失信于民,破坏生产,破坏稳 定。

(二)农民合理负担的标准 国务院颁布的《农民负担管理条例》有明确规定,也请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当前政策。如将实行费改税,就会有新的规定。辅导以下问题:

1、农民负担内容有合法与非法、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于合法合理的负担是农民应尽的义 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减轻农民负担首先要依法办事,取消非法、非理性负担、合同 内与合同外负担。

2、负担的标准(1)《条例》规定村提留和乡统筹,以乡为单位,不能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应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不能虚报。人均纯收入计算如何才能接近实际?应该经过抽样调查(主 要数字有农村总收入、总费用如何计算?)(2)教材 275 页公式(3)乡镇企业负担不计入 5%之内,因为重点是减轻农民的直接负担。

(三)如何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1、指导思想的基本原则 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多予少取,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农民的各项建设都要尊 重群众的意愿,量力而行。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依法办事、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民主与公开制度。

(四)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措施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依法办事,严格政策; 壮大集体经济; 严格审计监督和审批制度; 杜绝三乱--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中央、国办发出(1998)18 号通知,即“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指出: 减轻农民负担,事关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作业:

1、收入分配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2、如何搞好农民负担管理工作?

第十课

经济效益与现代化 目的要求:

1、知道什么是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

2、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工作。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教学过程:

提高经济效益是农村经济管理的中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目标。值得注意的重点内容是:(1)什么是经济效益;2)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3)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4)什么是农业现代化;(5)制约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6)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一)什么是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效益=产出-投入 应加深理解的问题是:

1、经济效益是由投入与产出两大因素的状况决定的。

2、增产不等于增收。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关系(统一性和矛盾性)。

4、农村经济效益的特征: 不稳定性;综合性;区域性;持续性。这些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问题,如评价比较、兼顾 各种效益等。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1、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

2、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4、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三)农村经济工作为什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效益是生产者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剩余 劳动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源的有效性和社会需求的无限性这一客观矛盾所决定。

(四)农业经济效益评价 所谓评价就是经营活动的结果比较、分析和鉴别。目的是总结经验、检验结果、改进工作。

1、评价基本原则:全面的原则,即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直 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关系。

2、评价指标,教材上介绍了很多指标,其中重要的是利润、净产值资金利税率等综合性、时 效性指标。

3、评价方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两个比较常用。

(五)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是增产,二是节约。

1、依靠科技进步是根本措施 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2、实行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是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投入较多的土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的区别:前者靠科技推动,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3、整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

4、向管理要效益

二、农业现代化

(一)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应着重理解现代化的内涵: 从农业要以现代思想指导、现代科技生产和现代科学管理三个方 面去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实质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旨在提高土地生产 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以及农产品商品率、农业环境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物质装备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民素质现 代化、资源环境现代化。

(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义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村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供需矛盾、人口与资源矛盾等。

(三)制约实 现农业现代化的因素 一是资源不足,人多地少;二是投入不足。

(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重点是:一是依靠科技,走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路子。科技力量是巨大的,可以创造奇迹,尤其我国国 情是资源(如土地)短缺,更迫切需要科技支持,走集约经营的道路。二是用现代工业技术武装农业,解决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现代化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劳动力→规模扩大→提高机械化设施水平→改变耕作方式→提高生 产水平三是抓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管理软件现代化。作业:

1、什么是经济效益?

农村发展概论心得体会 篇3

摘 要:本文通过讲述新能源-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来证明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生物质能的应用与发展,重点讲述了秸秆在实际应用中的途径与意义。而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无污染,效益高的新性能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物质能,秸秆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建筑新能源、1101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能源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因此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传统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同时日益增大的农村能源需求量也给我国本已严峻地能源形势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根据《2004年世界BP能源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3年世界石油探明总储量为1567亿吨,中国石油探明总储量仅占世界的2.1%,但中国的石油年消费量却占到了世界的7.6%,2003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35%,专家预计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达到60%。同时我国农村许多地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丰富,蕴含着发展新能源的巨大潜力,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农村能源利用领域,大力推进新能源建设,则是解决农村能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的在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开发使用新能源。过去对于农村能源有一个十六字方针,即“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这是在短缺经济的背景下,针对能源危机而提出来的。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及其能源供需结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大量商品能源进入农村市场,农村能源面临着结构升级和如何现代化的问题,原十六字方针因缺少生态观和市场观,已不符合现时和未来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实际。2006年,北京市政府确立了让农村“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的建设目标,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在农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技术,并制定标准,规范其发展与应用,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了郊区循环经济发展。目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响应下,北京地区农村应用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的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水平,缓解了农村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压力。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利用为弥补传统能源的不足、缓解能源紧张局面、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意义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木材及森林工业废弃物;二是农业废弃物;三是水生植物;四是油料植物;五是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六是动物粪便。在世界能耗中,生物质能约占14%,在不发达地区占60%以上。全世界约25亿人的生活能源的90%以上是生物质能。

以秸秆产能技术为例,秸秆产能是生物质能里面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秸秆属可再生能源,年复一年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有资料介绍,植物在燃烧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但它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二氧化碳,这放出和吸收是基本平衡的,所以对环境保护有利。同时从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热值看亦有它的优势,将它燃烧产生的灰分不小于10%,而且灰分还是一种好的农作物所需的肥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好项目。农作物的成熟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由于它们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与气候密切相关,因地区不同也有一些差异。我国秸秆的产生量主要集中在春末或春夏交替期、夏末或夏秋交替期及秋季。由于中国土地辽阔,秸秆的收获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趋势是一致的。这里所谈季节性主要针对农作物成熟时产生的秸秆,至于农作物收获后,经过加工过程产生的生物质资源如稻壳等不在此列,它根据粮食的市场需求加工产生。以上秸秆产生的特点将对开发利用秸秆的管理和技术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当然对于一些具体情况,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

从实际应用来说,秸秆作为能源原材料可用于制作秸秆煤或者用于秸秆发电。秸秆煤比起普通煤炭,秸秆煤不仅投入小、生产安全,还具有易燃耐燃、热效率高、残渣少等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秸秆煤,不仅能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而且能使生产秸秆煤的农民家庭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据了解,原州区北部川区是经济作物葵花和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加之周边地区种植面积,每年可产生秸秆约为30万吨。该地方的居民李俊林算了笔账:两吨秸秆原料可产生1吨秸秆煤,1吨秸秆煤可产生经济效益180元,30万吨秸秆将可产生2700万元财富。目前利用秸秆发电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秸秆气化发电,二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用得最广泛的是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发电与常规的火力发电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燃料不同引起燃烧系统的变化,重点是燃烧设备的变化,而热力系统的其余部分和电气系统与常规一般火电厂类同。秸秆燃烧的另一途径是利用已经运行电厂中的锅炉进行掺烧,这既可节约煤,又可增加秸秆利用的途径。各地电厂所配炉型不同,可以由秸秆的各种成型来满足不同炉型锅炉燃烧要求。有一种在煤粉炉中掺烧秸秆的思路是炉膛中下部稍加改造增加一块炉排烧秸秆,称之为联合燃烧。还有对将按要求被关闭的小型火力发电厂,可以对其锅炉改造或重新建设锅炉装置,改造成为生物质能电厂,这也是有利的途径。在新农村建设中使用秸秆发电,能够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可以有利于保护环境。生物质能在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了国家能源发展的基本政策之中,先后签署了《里约宣言》、《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公约,颁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和《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在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要实行优惠的财税、投资政策和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鼓励生产与消费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出台了一些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这些都有力地推动着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的发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我国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纽带,大力推广各类适宜的能源生态模式,取得了较大成效, 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区域栽培试验和中试转化试点工作。

生物质能源技术同其他新能源技术一样,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概括而言,这些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共同性的问题,即绝大多数生物质能源都面临的问题;另一类是特殊性问题,即生物质能各个领域中某些技术所面临的特殊问题,一般来说,由于生物质能源技术多种多样,其工艺特征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的取向不同,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从共性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弱,政府配套政策不健全,资金缺口大。投融资体系单一,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为了生物质能的发展应需要做到: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加大宣传,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加大科研投入,搞好试验示范,开展资源评价、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能源作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吸收外国的成功经验等等。总结

在呼唤环保建设的今天,无污染的生物质能将会成为热门的能源,为新农村建设带来经济性和环保性的双效收益。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 篇4

从刚开始选择这门课程时并不知道这门课程能学到什么有什么用,但是接下来的了解和学习使我大开眼界。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创造于生活,更是美于生活。这个网络课程让我很受益,讲了很多优秀大师的作品,而欣赏这些优秀作品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有助我们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更有利于我们大学生向前发展。

学生姓名:李迎港 学号:20***

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2

现在的网络课程视频让我们现在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坚信学习了艺术概论这门课程后,自己的艺术修养艺术气息都会慢慢上升,努力的完善自己。

学生姓名:李迎港 学号:20***

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3 我们要把从课程上学习的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名字:李迎港 学号:20***

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4 学习艺术概论要注意结合中外艺术史和中外优秀艺术作品。而且不了解人类的过去,就不能够认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还有不了解人类艺术实践的历史,就不能够真正理解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感到了自豪和骄傲,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认真的学习好我的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慢慢的体会艺术的无穷力量。

学生姓名:李迎港 学号:20***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5 艺术可以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不足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本质特点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生活。艺术是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们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艺术的发生基础是人类的语言。

学号:20***

学生姓名:李迎港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6 艺术概论是以个门艺术的普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艺术理论要综合的研究,考察人类社会的一切艺术现象,探究和揭示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的普通规律,主要研究各种艺术现象的共性问题,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范畴问题。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作为一名艺术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更可以借助这门课程来与自己的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使自己专业技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学号:20***

学生姓名:李迎港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7 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老师对艺术学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全面的介绍了艺术的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有助于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使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而通过艺术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通过艺术概论的这门课程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学号:20***

学生姓名:李迎港

艺术概论心得体会8 经过美术概论这么网络课程的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从而我对艺术概论也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对于一些艺术作品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让我受益匪浅,知道了艺术概论是概括论述艺术的基本理论。学习了这门课,有助于全面的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确立进步的科学艺术观。又有助于开拓艺术视野和增强艺术修养。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后,可以使我们从一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得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真正的、充分的得到艺术的享受和艺术的塑造。

学号:20***

学术素养概论心得体会 篇5

高校是学术人才的汇聚地,也肩负着培养学术人才的重任。就目前大家所达成的共识来看,普通高等学校的 主要功能应该包括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教书育人、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其中,学术研究是其根本和基础,因为,只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才能做到以科学的精神、先进的文化、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才能以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服务社会。然而,大学生学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全民阅读的能力都很低下,《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2008》就有报道:问及我国国民不读书的原因时回答“没有读书的习惯或不喜欢读书”的比例高达34.48%。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才选择看看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本,而且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太注意材料的取舍和对自己有利的阅读方法的选择。高校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美国,对本科生进行学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许多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他们在大一学开设术研讨课程,并己成为美国大学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向大学学术角色的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许多高校都没有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培养的课程,只是在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中涉及到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的基本特点,但并没有更近一步的学术素养培养方面的内容,而且很多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都是选修课,而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是少之又少,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我觉得有以下两个原因影响大学学术素养,其一,社会因素的影响。2002年,学术界闹得沸沸扬扬的“王铭铭教授抄袭事件”之后,中国学术界人士痛定思痛,开始了理性而深刻地思索。可是,时间已过去10 年了,我国的学术之风没有变得纯净证明了反而出现了更令人担忧的现象,即这场学术歪风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我国的整个学术界乃至高等院校,甚至国内首屈一指的著名学 学府也被牵扯其中,201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生于艳茹因“抄袭门”被撤销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李连生,因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被“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其二,当前高校教育的问题。在今天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及网络通讯之下,大学生学术素养如此欠缺的原因,我为除了受一些学术歪风的不良影响之外,还在于当代的大学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的严重滞后,远离了社会生活,与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很好地实质性的对接。大学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有其自身的学术性和职业特征,大学本科教学就其本质来说应该也是一种学术活动。通过对学术道德规范与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 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在当代这个社会中,学术道德被很多人遗忘。学术腐败甚至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我觉得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提倡学术道德很重要。良好的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学习,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财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好保护产权人的利益,知识产权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如今侵犯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越来越多。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了近代专利制度;一百年后产生了“专利说明书”制度;又过了一百多年后,从法院在处理侵权纠纷时的需要开始,才产生了“权利要求书”制度。在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充满了知识产权,在商业竞争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意识相对淡薄,对知识产权制度的掌握尚停留在初级阶段。师生们普遍关注的是论文和科研成果,至于其保护问题,许多人似乎并不关注,只要能够在学校里得到认可就止步了,并没有去涉足成果的市场化等后续问题。很多师生在完成智力成果后,急着去发表论文、申报科研成果奖励,其后去申请专利时,却被告知由于已经公开丧失了新颖性而无法得到授权,这就意味着其他人可以合法地任意使用其技术。作为一名研究生,应该提高保护意识,对他人的知识产权予以充分尊重,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给予严厉谴责。平时认真积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表现,也是把自己的成果和他人的成果区别开来的基本方法。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学术研究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证,学术研究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工作。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方法和写作技巧与规范的学习,让我对图书馆有了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借阅书籍的地方,更是链接你与学术世界的桥梁。网络资源,对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得知了更多的文献检索链接以及文献搜索引擎。对于文献的写作技巧学习,是我们对论文的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格式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

作为一名高学历的研究生,我一定以规范严格约束自己,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学术素养概论》这门课程不仅教会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敲开了科研的大门,还教育我们在科研中利用学术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并且学会通过法律捍卫我们在知识产权上的正当权益。

研究生阶段已经开始两个月了,各位同学除了平时上课学习以外,如今也已经习惯于经常去教研室做课题了。研究生学习与本科生学习阶段的显著不同就是,你一旦成为研究生,就意味着你已经进入另一个阶段,不只是要完全乐在其中,更要从而接受各种有趣的知识,进入制造知识的阶段,也就是说你的论文应该有所创新。

创新绝非易事,创新的前提是有大量的阅读与扎实的业务功底,这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引用他人学术成果的前提是尊重和肯定其价值。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必须拥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而学校里做的最主要的事情,是研究以后怎样加强学风建设。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的学术不端行为频现,同时,因学术打假而发生的一些冲突事件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遵守学术道德成为近年来的热点,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如:作弊、抄袭等,严重影响学风。学术道德沦丧,学风败坏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首先,学术不端行为直接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其次,学术不端行为也会直接损害到公共利益。另外,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在科研资源、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虽然我们目前还达不到科研工作者的高度,但是加强我们自身的学术道德修养也是重中之重。人无信不立,作为立志投身科研工作的我们而言更是如此。虽然常常会有人抱怨如今学风浮躁,金钱至上,专心科研的人越来越少等等,或许这也是普遍现象,但我仍然发现许多老师仍然兢兢业业地在工作,经常会有老师加班到深夜的现象。毕竟要是没有科学工作者的刻苦工作,那么多美轮美奂的产品是什么生产出来的?社会生产力怎么可能提高地如此之快的?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反对学术腐败,科研论文抄袭等不正之风的时候,也应该充分体谅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与勤勉,应该给与科研工作者更多的尊重以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重视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首先应当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人人遵守师德、树立形象的良好氛围。对师德高尚的教师,要给予大力褒奖。作为老师,教书育人是其天职,作为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我们都渴望能够与导师有多方面的交流,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生活。我们希望能得到老师更多的指导与关心,当然也愿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更多的工作。现实中,导师常常很忙,以至于时常有同学抱怨一学期也 见不到导师几次,我们在理解导师的同时,也希望导师们能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感受,多和学生交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爱。

有人认为,我们这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被大学以前的应试教育磨灭殆尽,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的理解人文寓意。加之社会一些主流片面价值取向的诱导及家庭因素的影响,使大学生渐渐变成了“唯物主义者”,对人文素质失去耐心。这种观点虽然有失偏激,但是不可否认,确实也说明我们这代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欠缺。读读历史就会发现,很多伟大的自然科学家都具有非常不错的文艺素养,文理科的界限本来就没有像高中分科那样绝对化的。在《圣经·新约》的福音书中,耶稣教导门徒:“你们积累财宝在地下,会锈坏、被虫咬、被盗走;你们应在天上积累财宝。你们天上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就在哪里。”物质生活再繁荣,也是虚名浮利,而精神的财富、人文的素养,却是丰富的,也将永存。拥有了精神的充实,即使肉身不在天堂,天堂亦在每个人心中。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自身融入科学并热爱科学,渐渐地产生科学世界观的意识。在形成科学世界观之前,早期主动参与的科学经历促使产生自然界统一信念的:同一性,不一致性,延续性,局限性。习惯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对科学对学习浓厚的兴趣,好于此道而乐此不疲。

人文素养的培养,广泛的阅读,深入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的前进在于想象力的无穷无尽,不可否认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我们早已习惯于钻研和学习而疏于从自身的角度进行思考与想象,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只是普通的学生就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于自己的灵感不予重视,天才从来都不是以职称和学历来划分的。其实就我自身而言,从来没有觉得现在就幻想自己能创造出多么大的成就会不自量力,事在人为么,毕竟再过几十年,我们这代人就会成为这个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以后创造的价值或许都会超出自己的想象!所以,绝对不要气馁,绝对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我们拥有旺盛的精力以及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是最大的财富!

现在学生常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任正非等风云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以及鼓舞自己奋斗的精神榜样。诚然,在这些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普通人所能创造的神话,不论经历怎样的挫折与抉择,依然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个崇拜英雄但又不迷信英雄的时代,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学习的是这些人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精明准确的判断力。当然,我们没有必要给自己施加如此大的压力,我们还是应当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有责任拿出对得起自己学位的科研成果来,不要说学位太”水”,水的只是自己。当我们睡觉逛街打游戏的时候,总有人在埋头钻研,当我们抱怨课程艰涩难懂的时候,也总有人考出让人“膜拜”的成绩来。

所谓学术道德也罢,人文素养也罢,都是在帮助我们塑造正确的科研精神与工作态度,不论将来我们从事什么行业,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养!很多人都会说工作后的生活总是简单的重复,枯燥而单调。这是事实,我们无能为力,不必过多纠结于尚未可知的飘渺不定的未来,活好当下才最重要。安心学习,认真科研,闲暇时间广泛阅读,加强锻炼身体,我们不图荣誉与报酬,只是希望不要荒废现在的大好年华!

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学习心得

这学期我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研究生的群体,接触的第一节政治课就是学术道德规范与人文素养,老师精湛的讲解与课堂上生动的案例,让我也重新对研究生生活与自身道德素养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研究生的生活不如本科生活那么简单,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各种考试,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所拓展和深入研究,从而有一些新的认识,因此,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实验操作和技巧,创新思维,更是需要撰写相关论文。在这时,伴随着身边或者学术界层出不穷的学术造假、抄袭剽窃等不良现象,恪守自身道德规范,维护学术界的风气至关重要。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现如今,由于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下降,学术道德被很多人忽视甚至遗忘,学术腐败现象比比皆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小到学生毕业论文造假、抄袭,捏造实验数据;大到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等。一些学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不择手段,严重的污染了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学术规范问题已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演绎为一个跨越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单纯用道德来约束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学术界的公平正义,提高学术水平,加大治理力度和效率。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使得广大学者有法可依。其次,做到有法必依,提高学者法律意识,以法律约束行为,减少不良现象。

其次,对于学术道德和规范问题,究其根本,是我国科研评价机制的不合理,使得学者们的学术良知和职业精神日益被腐蚀,在此机制下,出现了许多不公平的现象,许多学者的不甘心,不服气致使他们开始投机取巧,谋求自身的利益。所以,改善科研评价体系具有导向意义、激励效果和诊断作用。我们只有根据人文与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发展规律,探索相应的、更加人性化的分类评价标准;继续加强学校、学院学术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成果评价、项目评价、人员评价以及研究机构评估中的作用;加强与教务、研究生及人事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的制止学术腐败的滋生。

最后面对学术道德的日益沦丧,学术造假的日益猖獗,我们必须日益反思学术道德规范对我们的要求与自身素养的问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诚信则是修身安邦的基石。我们必须从此时此刻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与学术腐败作斗争,建立一个和谐纯净的学术氛围,这不仅是有利于自身,也是有利于社会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纵观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封建社会所推崇,现如今国家也十分重视的儒家思想,无疑将德至于首要位置。孔子曾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术等课程,但是他却认为比起技艺的掌握,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现如今,我党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由此可见人的品德至关重要。古语有云:“德才兼备者谓之圣人也;无才无德庸人也;德大于才谓之能人也,才大于德小人也”,因此,只有拥有高品德和素养的知识分子才能称为圣人,而若只有才能,缺乏基本的道德素养,只能称作小人。

我们当代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

(二)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三)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

(四)尊重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研究对象)。在涉及人体的研究中,必须保护受试人合法权益和个人隐私并保障知情同意权。

(五)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六)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七)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八)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上一篇:电子档案资金申请报告下一篇:导购员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