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热处理”(精选6篇)
避免“热处理” 篇1
避免“热处理”
无锡市山北实验小学吴虹
课前提问学生,本来是件平常的事。想不到却让我碰到了这么一个硬钉子。有一次,在问题提出之后,我面向一个平时最会发言的同学——杨威:“请你发言。”他站了起来,却不回答。这显然是出乎大家意料之外。他素来成绩好,学习认真,口头表达力强,可现在,他紧闭着嘴,满脸愠色地站着。
我只好让另一个同学回答,可当别人回答时, 杨威却傲慢地自语:“有什么了不起!”我被这异乎寻常的行为激怒了,用命令的口气嚷道:“站出来!”从我充满火药味的语气中,大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一起把目光集注到了杨威身上。可他却丝毫不为所动,丝毫没有执行“命令”的打算,仍倔强地站立在那儿,丝毫没有执行“命令”的打算。这是存心与我作对。我该怎么办?迁就?岂不显示自己的懦弱与无能;强制吗?又非体罚不可。我陷入了拂逆、懊恼和难耐的矛盾中。在这严峻的,充满对立的爆炸性时刻,我却想得更多, 想得更宽……
我想起了马卡〃连柯的忠告:“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不用说,损坏的机器,与废物无异。我如果硬拖他站出来或把他拖出去,虽然自己的面子好看了,但失去的却是无法弥补的全班性的损失和无法挽回的影响!
理智战胜了感情,面对全班四十多双纯真、信赖的眼睛,我毅然作
出了“要忍让,要宽容”的决定.只因他是学生,我是教师!
几分钟沉默后,我坦然宣布:“一个学生不会无故和老师闹对立,陈诚这样做,必有原因。但我想,只要和大家生活在一起,总有使他觉悟的一天!——现在照常上课。”
过后经我了解, 杨威确实是对我蓄有成见的。前不久.他说一个同学的外号,我批评了他;上课,我看他记笔记不认真,又批评了他。学生是有自尊的,教师的话一旦挫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能不表露,不发作吗?于是,我正视了这个事实,因为只有取得与学生思想的真正融洽,才能达到教育的最好效果。我与杨威进行了一次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也不知什么时候,他在我的抽屉里塞了一份十分诚恳的检讨书……实践证明:学生有时候不能正确理解教师对自己的批评,也难免会产生误解。因此,在学生的对抗面前,切忌任何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教师采取忍让和宽容的态度,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理智的表现;失去的只是所谓的个人一时的“体面”,得来的却是好的教育效果和乐亦无穷的温暖的慰籍。
避免“热处理” 篇2
一、 发动机进水的原因
市场上绝大部分汽车的发动机都属于四冲程的汽油机或柴油机, 四冲程就包括吸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工作过程。在吸气和排气的过程, 发动机需要与外界有一个沟通。吸气时空气通过位于汽车前方的进气口、空气滤清器, 进入进气歧管, 在进气门打开后被吸入气缸内;排气时, 混合气燃烧过后的废气通过打开的排气门, 进入排气歧管, 流经三元催化器、排气消音器, 最后通过位于汽车尾部的排气口排出车外。
通过以上了解, 我们知道进气口和排气口是发动机与外界联系最主要的通道, 所以大多数车辆的发动机进水也都是通过这两个途径。
二、发动机进水后的危害及处理办法
发动机进水后的危害, 暂且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
1.车辆在水里泡过后导致发动机进水, 但直到车辆被拖回修理厂发动机都没被启动过;
2.车辆在水中行驶, 由于发动机进水导致其熄火;
3.发动机进水导致熄火, 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 (少量积水, 不会阻止发动机启动) 并进行过一段距离的驾驶。
如果车辆只是被过了一遍水 (不是水中熄火, 而是被水浸泡过) , 事后又是被拖到修理厂的 (一直没有启动过发动机) , 这基本不会给发动机造成大的损伤, 主要工作是对发动机内部的积水进行清理, 同时将进气口以及进气歧管拆下, 利用压缩空气将里面的水吹干, 并更换空气滤清器。气缸内如有积水可以将火花塞拆下后, 再吹干。
如果车是在水中被憋灭的, 维修师傅大多会建议对发动机进行解体检查, 因为此时已很难通过简单的办法来判断出连杆是否在这次非正常熄火的过程中被压变形。经过逐一排查后, 可以确定哪个气缸的连杆出现了问题, 然后进行针对性的修理更换。但对于大多的修理厂来说, 为了能达到更好的维修效果, 他们则主张更换全部连杆及活塞。
第三种情况, 发动机进水导致熄火, 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启动发动机 (少量积水, 不会阻止发动机启动) 并进行过一段距离的驾驶。这是最坏的情况了, 进水气缸的活塞、连杆在曲轴的带动下对气缸内的水进行压缩, 而水基本上是不能被压缩的, 这样就势必造成了连杆的弯曲, 使发动机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伤。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发动机进水后的赔付并不在车辆全险范围内, 现在虽然不少车主都给爱车投保了全险, 但车辆被淹导致的发动机损坏得不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如果想给发动机上保险就必须购买发动机附加险, 也就是“涉水险”。
“涉水险”主要适用于:1.在遭受暴雨、洪水的当时, 保险机动车被水淹及排气筒或进气管, 驾驶人继续启动机动车或利用惯性启动机动车;2.遭受暴雨、洪水后, 未经必要处理而启动机动车。在这两种情况下, 要获得相应的赔偿就必须购买涉水险。因为车损险有20%的不计免赔率, 因此, 如果车辆在涉水过程中出现发动机故障, 车主还要投保不计免赔, 才能获得全额赔偿。
三、 遇到暴雨或涉水路段如何应对
如果水较浅, 汽车可以涉水通过时也要注意, 要挂1挡或2挡低速平稳开进水中, 避免大轰油门或猛冲, 以防止水花溅入发动机而熄火。
水中行驶时要稳住油门, 一气儿通过水面, 尽量避免中途换挡或急转弯。行驶中要尽量注视远处固定目标, 双手握住方向盘向前直行, 切不可注视水流或浪花, 以免晃乱视线产生错觉, 使车辆偏离正常路线而发生意外。如果前面有车涉水时, 最好不要跟随其后, 以防止前车因故障停车, 迫使你在水中进退两难。
避免企业文化误区 篇3
2006-4-1作者:毛开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构成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但是,企业文化创建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或出现偏差,如何避免误区的出现,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课题。
一、力戒片面
企业文化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代名词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就是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后者会促进前者的建设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硬塞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这种企业文化就不可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就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失去个性的口号式理念,也就不可能赢得员工的共识。
二、力戒趋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企业个性的越是有生命力的。任何制度的框架都有其优劣性,无论是哪种制度的构建,它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植根于自己的企业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管理经验,但不能全盘模仿,照搬照抄,盲目跟风,搞千矿一面,万厂一面。只有采取扬弃的科学态度,选择和借鉴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中,立足自己,并找寻自身文化建设的闪光点,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模式。
三、力戒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一种健康、向上、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的凝聚。形式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病,有些企业习惯于一旦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往往忽视了本质型企业文化、发展型企业文化的创建,逐渐僵化、形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扼杀企业的创新精神,排斥外来人才和资源等。每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历史传承,区域文化,企业实力,时代特点等,切忌不顾自身情况陷入形式化误区。集团公司提出的人才理念是“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这个理念给员工的印象
如何避免离职风险? 篇4
一、讲究策略、完善制度:公司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离职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申请制度,凡是要离职的,都必须要有离职申请;二是谈心制度,对要求离职的员工,特别是已经办理申请的员工,企业的管理层领导或直接领导都要找他进行谈心,了解其思想和动态,对他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能解决的,尽力帮助其解决。如果一时不能解决的,也应与其说明原因,使其能理解。三是规范离职手续制度,对确实要办理离职的,一定要办完相关的离职手续,同时也包括接交相关的使用工具、资料等。
二、注意方式、防止漏洞、加强管理:在办理相关离职手续时,一定要规范好、管理好,避免因管理产生的疏漏,造成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损失。
三、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应该说,员工的去或留都是很正常的事。问题是如果此员工对企业很重要,则可以采用加薪、改善条件的方式来解决。如果确实需要离职,则可根据情况,在交待、交接清楚后再离职,以避免产生生产的脱节。
四、要避免离职风险:主要包括经济补偿金、五大保险问题、工伤鉴定后出现的补偿费问题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和小心。
总之,对待离职,要规范、合理、有度。
避免误解的作文 篇5
所谓误解就是对别人的语言或行动的真正含义认识错误,或者失之偏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思考问题时带有感情色彩,完全凭一己之好恶评判或事的正确与否,从而使判断失去客观性,铸成错误。这种不切合实际的判断往往会给被误解者带来心灵上的伤害,有时还会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口。它还常常破坏团结,扭曲人们的正常心态,严重影响学习工作。
误解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道高墙,如何消除误解呢?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谅解。谅解就是当对某些事情不理解,或是误解时,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学会体谅他人地苦衷,不可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样才会给人们交往留下广阔的天空。林则徐曾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想如果人人都有一颗能谅解别人的心,人世间会减少许多矛盾与磨擦,原先的一些误解也会悄然冰释了。
学会了谅解就能完全处理好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吗?这当然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更高的境界,那就是理解。它做起来比谅解更难。谅解还仅仅是让步和宽容,而理解则要求对事物从现象到本质全面掌握,并能做出公正的评价,肯定和认同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然而现代人的眼睛里总有一些误区,使我们好像总在雾里看花。所以,要做到理解就要求我们完全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切不可片面、孤立或主观臆断。真正的理解是相互的,是要用真诚换取真诚。人之相识,贵在相知。理解很难,而一旦被理解,那将会感到莫大的幸福。
理解是一座桥梁,沟通了人与人的心灵,人们的心也在互相理解中得到洗礼。
如何避免设备“吃人” 篇6
主持人语:
2013年5月, 国内发生了多起电梯安全事故, 导致5人死于非命。电梯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被及时排除, 成为了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其实不仅是电梯, 各种设备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 也随时可能成为“伤人的凶器”。那么, 我们应如何避免类似“夺命电梯”这类设备“吃人”现象的再次发生?如何让包括电梯在内的各种设备成为人们的“帮手”, 而不是“凶手”?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避免设备“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