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朝鲜——读书笔记(精选4篇)
决战朝鲜——读书笔记 篇1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现代史》作业
专业:历史学(师范)班级:历史11-1任课教师:王瑜 姓名:刘敏健学号:11064060135成绩: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读书笔记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的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沈志华先生是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苏关系,讲有《中苏关系史(1945-1969)》、《斯大林、毛泽东与中苏同盟的建立》、《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起源》等课程。
这本书依据大量确凿的史料,包括前苏联和中国的档案。严肃地探讨了中苏同盟和朝鲜战争之间的广泛联系。沈志华先生以中俄两国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朝鲜战争起源及中国参战问题作了缜密的思考和探讨,在一个更为深入的层次揭示了中苏同盟及中国入朝参战这两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
沈志华先生在充分掌握并比较分析近年披露的多国档案的基础上,对朝鲜战争的起源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描述、梳理和研究。本书非常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这种严肃的学术性,由此可以看到作者对历史真实,以及这种真实所包含的历史复杂性的艰苦探索。本书理应被看作是国内研究朝鲜战争的一个新的起点。
《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苏联的远东政策与中苏同盟的起源開始讲起。苏联在远东政策的改变,是朝鲜战争爆发,苏联决定出兵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苏联是处于自己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做出这种转变。书中指出,斯大林从保证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在战后的亚洲继承了沙皇俄国的传统战略,制定了以夺取太平洋出海口和不冻港为目标的外交方针。苏联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是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因此,斯大林对华政策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政府,重点在于保护和实现苏联在中国东北的利益。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与日本的关东军展开战争。在苏联看来,中国的东北不是中国的领土,而是满洲国。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就是想在此地夺取更多的利益。其中夺取大连港作为苏联进入太平洋的出海口,就是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之一。
但是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与苏联终于结成了战略同盟关系。斯大林被迫同意与新中国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苏联失去或即将失去它通过雅尔塔体系和1945
年中苏条约而获得的远东权益,这主要是指由长春铁路和旅顺口、大连保证的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
正是因为苏联在中国东北失去这些利益,所以苏联把利益获得的重点放在北朝鲜。因为斯大林觉得朝鲜半岛可以取代中国东北,获得苏联远东想取得的政治、经济利益。加之斯大林同意金日成通过武力统一朝鲜,所以使得苏联在朝鲜的立场上不再沉默。决定在远离欧洲这一冷战中心的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完成朝鲜的统一,从而扩大苏联在这一地区的势力和影响。
然而,以苏联当时的国力来说,在军事上还是不足以与美国进行抗衡。所以斯大林决定只是以冷战的形式进行对抗,但决不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同时斯大林要毛泽东为未来的战争负责,所以在朝鲜战争中,苏联派空军配合中国志愿军作战和军事专家指导。
朝鲜半岛的内战爆发后,由于美国公然出兵干涉,形势急剧恶化,斯大林迫切需要中国出兵援助朝鲜。当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也决心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进行一番较量。毛泽东在异常困难的条件下力排众议,毅然决定派志愿军赴朝作战,就连自己的儿子毛岸英,也派去朝鲜作战,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元帅彭德怀的机要秘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的猜疑和顾虑。于是建国初期三大运动之一的抗美援朝运动拉开序幕。
战争在边打边谈中度过,最后美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然而,所有的战争都没有赢家。因为战争双方都是人类,都是同胞,朝鲜战争也一样。表面上看,中国和北朝鲜是战胜国。中国在鸭绿江挡住了美国,而北朝鲜也赶走了侵略者。但正是因为朝鲜战争,中国失去了收回台湾的最好时机。在战争中由于错过了停战协议,中国付出了不必要的代价:志愿军在战争中阵亡11.4万人,负伤25.2万人,失踪2.56万(其中被俘2.1万)人,因伤病致死的3.46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62万人,其中仅团以上的指挥员就牺牲了200多人。需要注意的是,中方的兵力损失绝大部分发生在中国拒绝联合国议案、美军发起反攻之后。总结前三次战役,中朝军队和美韩军队在战场直接兵员损失的比例为0.7:1,此时中国军队伤亡约5.65万人,加上冻伤5万人,仅为整个战争兵员损失的1/4。这就是说,由于未能及时改变战略方针而使战争延长,中国竟付出了三倍于前的人员代价,而付出第二次代价所达到的目标,同两年半前相比,从军事的角度看几乎是相同的,但从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就相去甚远了。反
观朝鲜,到现在还是分裂状态,而且南北朝鲜经济状况、人民生活水平相差甚远。
战争带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伤痛。但愿世界不再有战争。
决战朝鲜——读书笔记 篇2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演讲稿
关键字:读书笔记, 母亲节, 小学生, 教育, 感恩, 妈妈, 中华精神读书笔记
诚然,至者,信哉!人世间,若无精神,人之立、军之威、国之强、民之富,则无从谈起,无由成就!所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细细读完这本《中华精神》,我心情无比激动,受益匪浅。原来古人早就拥有了那么多高尚而美好的精神:雷锋的螺丝钉精神等等,都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他们是中国瑰丽灿烂的历史上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是五星红旗上一片红色。想到人们的高尚精神,再想自己,我无言以对,暗自羞愧。记得有一次是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正玩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到“哎呀”一声,原来是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跌倒了。本想上去搀他起来,却禁不住同学叫我玩耍的诱惑,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匆匆地绕道走了。但就在忍不住回头时,我看到了一位同年级的学生正跑去搀扶他,不禁脸红了。
说到感恩,我想起了妈妈。有次听爸爸说,在妈妈怀着我的时候,真的是受尽了“磨难”,脚浮肿得厉害,早上睡的香,晚上又不睡,连着几个月,爸爸妈妈都没有一夜睡过完整的觉。刚出生时我才五十厘米,如今,我都一百四十多厘米了,想想这其中得有父母多少的心血啊!原来心里一直有点恨妈妈,因为她对我很严厉,有时我还真有点怕她。听过爸爸的
话,我的眼里不禁泛出了泪花,感觉心里的恨消失了,对妈妈只有感激。今年母亲节,我就亲手给妈妈做了个小礼物,用卡纸做一朵鲜艳的大红花,并且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对妈妈的祝福和我想说的悄悄话,以此来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还记得妈妈收到礼物时,一向严肃的脸上也笑开了花。
亲情很珍贵,但友情我也同样非常重视的。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陈一晔,和我同级,每次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我都好开心。每当我去她家作客时,她总是会热情地招呼我,有好吃的东西也总会分我一半。每当遇到不懂的题目里,我们就会在一起讨论、交流,虽然有时我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马上又和好如初了。我们俩还经常在一起做手工,比如纸花、小纸船等等,看着我们开心的样子,妈妈常说我们要好的就像两姐妹。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朋友,我真心地希望和我的每个朋友的友谊之树都常青。
人们的高尚精神教育了我,我也同样会以古人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快快行动起来吧!中华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阅读相关文档: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600字-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500字-读书笔记 让男孩一生成功的睿智故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带银铃的长臂猿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学会正面思维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双城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诺桑觉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草原上的小木屋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生死攸关的烛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热爱生命读书笔记700字-读书笔记 森林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幸福的鸭子读书笔记600字-读书笔记 梁思成传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贪心的夫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钟的生日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虎娃金叶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 再造卓越读书笔记
决战朝鲜——读书笔记 篇3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调子,将作者所有的情绪色彩,五彩缤纷,以一种自然的手法轻轻地“画”出来,一幅多么美妙的画啊。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缓缓的,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年华……景色、物品、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朴实的诗。
这本书由五个故事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以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的主人公?英子,以她孩子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平生活的点点滴滴,讲述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从顽皮至懂事的成长经历,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又纯洁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她从不将自己的世界里关闭,而是敞开心扉与人交谈,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把她认作三姨,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给他背着“我们看海去”,为他的事迹而感动,不敢看他被抓;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早上一大早起来找她梳头;看着兰姨娘乘着车远去,想起了往事的一切。透过英子纯洁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无邪,却道尽当时的复杂社会。
决战朝鲜——读书笔记 篇4
你看过《雾都孤儿》吗?主人公是一个苍白瘦弱、个子矮小的孩子,他叫奥立弗,出生在济贫院,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从没感受过,一丝一毫的亲切和温暖。然而,有许许多多同龄的小朋友却能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享受着百般的关怀与,这是多么不平等的世界啊!
奥立弗九岁时被送到棺材铺当学徒,不堪其苦跑到伦敦,落入贼窝,被行窃,甚至还被入室抢劫,被主人家的佣人打伤了。一个幼小、纯真的孩子,却要难以承受的,这是多么悲惨的童年啊!
这个无任何亲人的孩子,流浪在陌生的街头,谁也不认识他。万家灯火时,孩子可以由父母拉着手快乐地回家。而他只能孤伶伶的坐在角落里面像做梦似的过着一天又一天……他那幼小的心灵该是多么的凄凉!
奥立弗一再遭受,谁都会这个无情的,奥立弗被打伤后,们逃跑时将昏迷的奥立弗扔在了荒地里,奥立弗迷糊中受着巨痛爬到一户人前,这正是们想要打劫的那一家。他们会怎么处置这个小男孩呢?他们救了他!这一家人细心地照料着奥立弗,并收养了他。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查明了奥立弗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