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定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11-04

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定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4篇)

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定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2017年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总 论

1.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概况

1.1.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

1.1.4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地点

1.2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设计目标

1.3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4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 1.4.2资金筹措

1.5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 1.6可行性研究依据 1.7研究范围

第二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2.1宏观形势 2.1.1地理、历史

2.1.2交通 2.2宏观经济运行

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2.3人均生产总值 2.2.4人口变化

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 2.3.1城市总体规划(2015—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

3.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市场分析

3.1.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市场近况

3.1.2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市场划分 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

3.1.4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 市场总结

3.1.5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机会分析

3.2项目市场定位

3.3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SWOT分析

3.3.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优势(STRENGTH)

3.3.2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劣势(WEAKNESS)

3.3.3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机会(OPPORTUNIES)

3.3.4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威胁(THREATS)3.4营销策略 3.4.1营销主题 3.4.2广告创意 3.4.3营销策略 3.4.4宣传推广策略 3.4.5促销策略

第四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区建设条件 4.1市区域概况 4.2区域文化特色 4.3区域人居环境

4.4区域交通网络 4.5基础条件

4.5.1.自然及气候条件 4.5.2.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条件

第五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5.1总体规划 5.1.1设计依据 5.1.2规划设计构思 5.1.3指导原则 5.1.4规划目标

5.2总平面布置及道路景观设计 5.2.1总平面布置 5.2.2道路及景观设计 5.2.3竖向设计 5.2.4技术指标 5.3建筑单体设计 5.3.1平面设计 5.3.2立面设计 5.4结构设计 5.4.1工程概况 5.4.2设计依据

5.4.3基础设计 5.4.4结构选型

5.4.5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5.4.6主要结构材料 5.5公用辅助工程 5.5.1给排水工程 5.5.2暖通工程 5.5.3电气工程 5.5.4燃气工程 5.5.5人防设计 5.5.6无障碍设计

第六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保护执行标准 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2.1施工期污染源 6.2.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6.3项目建成后环境影响分析 6.3.1大气污染源分析 6.3.2水污染源分析 6.3.3环境保护措施 6.4公众参与

第七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1卫生防疫 7.2消防

7.2.1消防给水系统 7.2.2防排烟系统 7.2.3电气消防

第八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8.1节能 8.1.1设计依据

8.1.2能源配置与能耗分析 8.1.3节能技术措施 8.2节水 8.2.1水环境

8.2.2绿化景观用水节水 8.2.3节水器具应用 8.3太阳能利用

第九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 9.1项目组织管理 9.1.1项目组织机构与管理

9.1.2人力资源配置 9.2物业管理 9.2.1物业服务内容 9.2.2物业服务标准 9.3项目实施安排

第十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1.1估算依据

10.1.2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10.1.3投资估算 10.2资金筹措 10.3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一章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工程招标方案 11.1 总则.2 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11.3 招标内容

第十二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效益分析 12.1财务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12.2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2.2.1 成本费用估算 12.2.2收入及税金估算 12.3 财务效益分析 12.3.1项目损益分析 12.3.2项目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2.4盈亏平衡分析 12.5敏感性分析 12.6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第十三章 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结论与建议

13.1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结论

13.2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议、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 年的财务报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概算表、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现金流量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现金流量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损益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资产负债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财务外汇平衡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9、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新型抗癌药物、心脑血管药物以及神经系统用药生产及药物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产品销售(营业)收入和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定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2010月10月 15 星期五 10:35:42

首页 罗田林业 林业掠影 林业信息 政策法规 森林旅游 重点工程 林业技术 招商引资 给我留言

罗田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热 荐 ★★★

罗田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364 更新时间:2004-6-21 文章录入:admin ]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罗田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责任人:陈晓阳(罗田县林业局局长);

(三)项目地点及区位:全县12个乡镇;

(四)项目承建单位:罗田县林业局;

(五)技术指导单位:罗田县林业局;

(六)建设规模:90万亩(其中:新建基地20万亩);

(七)项目建设期限:6年(2003-2008年);

(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10900万元。

(九)项目建设效益情况:年农业增效可达1.7亿元;年农民增收可达1.19亿元;财政税收可达0.221亿元;出口创汇可达2.04亿元;能进一步壮大罗田板栗支柱产业和开发罗田甜柿产业,促进罗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二、罗田县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罗田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主峰南麓,东邻英山,南靠浠水,西与团风、麻城接壤,北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全县总面积320.69万亩。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最高海拔1729米(天堂寨主峰),最低海拔48米。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土壤分布从东北到西南,依次为棕壤、山地黄棕壤、黄棕壤和潮土。属北亚热带植被区,乔木、灌木、草本种类繁多,共有高等植物167科,616属,1043种。全县土地总面积320.6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02.24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3.94%。

(二)社会经济概况:全县现有12个乡镇、6个国营林(茶)场,计411个村,4126个村民小组,152661户565683人,其中农业人口494169人,占总人口的87.36%。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5.1亿元,农业总产值5.81亿元,财政收入1.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8元。全县现有公路47条,全长902.50公里,318国道在境内。

三、罗田县板栗、甜柿资源

(一)板栗、甜柿资源特点:罗田板栗、甜柿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且名扬中外。板栗品种达19个,其中:通过省级签定优良品种6个(六月暴、浅刺大板栗、桂花香、中迟栗、红光油栗、乌壳栗),罗田板栗属我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甜柿原产罗田县,是世界上唯一不经人工脱色的柿子品种。我县甜柿品种分布多,全县有“秋焰”甜柿、“宝盖”甜柿两种大果型甜柿,还有四方甜柿、小果甜柿、野生甜柿等三个小果型甜柿品种,其中“秋焰”甜柿、“宝盖”甜柿两个品种通过省级优良品种鉴定。罗田板栗、甜柿分布广,海拔800米以下都有分布。板栗、甜柿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平地、邱陵、山地均可发展,技术容易掌握,群众喜欢,可大面积推广。

(二)板栗、甜柿生产情况:2002年,全县板栗面积发展达到60万亩,年产量达到3250万斤,年系列产值达到2亿元,实现了“全县人平1亩栗”

的奋斗目标,板栗产量居全国第一。全县甜柿栽培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其中基地面积3万亩,四旁树折合面积7万亩,挂果面积达8万亩;2002年甜柿总产量达800万公斤,收入达300万元,居湖北省第一位。

(三)产业化发展情况:生产规模化发展带动了罗田板栗加工业的发展。十余年来,罗田板栗加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产品由少到多的启步发展阶段。全县现有加工企业181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乡镇、个体加工企业176家,年加工能力合计为8000吨,冷贮藏能力2500吨;加工产品在清水和糖水板栗罐头两个主导产品的基础上,新近研究开发出了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10余个品种。1998年,全县加工鲜板栗8100吨,实现加工产值6500万元。板栗产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8%,占全县农业总产值34.42%,全县人均板栗纯收入达到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53%,板栗产业提供的税收占县级财政收入的20%以上。板栗产业已成为罗田名富其实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好项目。随着甜柿生产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罗田甜柿加工业的发展。全县现有甜柿加工企业18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乡镇、个体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能力合计为500吨;加工产品在晒柿和柿片两个主导产品的基础上,新近研究开发出了食品、饮料、化工三大系列近10个品种,先后试制生产了柿醋、柿子罐头、冻柿、柿漆、柿汁、果胶、柿叶茶、甜柿蜜饯等多种新产品。1995年,由县科委牵头引进柿叶茶加工技术,利用甜柿树叶生产柿叶降压茶,已取得成功,年加工产品达25吨,市场前景广阔。1999年,全县加工鲜甜柿650吨,实现加工产值260万元。

(四)市场销售及出口创汇情况:全县建成13个板栗专业市场、2个甜柿专业市场,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南方大都市广泛设立窗口市场,引导农民参与经营,形成了千名栗农挺进上海滩的农民经营队伍。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本项目建设是罗田板栗、甜柿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罗田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和“全国甜柿之乡”。我县在市场的引导下,按照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板栗与甜柿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步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板栗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的支柱产业。甜柿已成为我县第二大经济林产业。

2、本项目建设是罗田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罗田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同全国各地一样,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从县域资源条件出发,板栗、甜柿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县委、县政府已作出“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建设三大板栗经济带”和甜柿产业带发展目标。本项目建设,可以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4、本项目建设是落实“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的重要途径。建设板栗、甜柿基地,发展板栗、甜柿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

5、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县退耕还林及造林绿化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我县生态农业建设步伐。

(二)可行性

1、自然条件适宜。在地理环境上,罗田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全县山场面积广,土壤肥力状况较好,发展板栗、甜柿生产自然条件适宜。

2、品种资源丰富。罗田县是全国板栗、甜柿主要的原产地、南方板栗的中心产区,板栗、甜柿品种资源丰富,品种类型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

3、群众具备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罗田板栗、甜柿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的产业化建设促使板栗、甜柿生产超常规发展,基地遍布全县12个乡镇412个村,覆盖13万农户,在大力推广科技兴栗兴柿的生产活动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和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发展板栗、甜柿产业准备了条件。

4、全县上下对板栗、甜柿基地建设空前重视。根据我县板栗、甜柿产业建设规划,全县已经规划了板栗、甜柿下一阶段的发展仍将以巩固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为突破口,确定了以县南板栗、甜柿新区为重点的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在连年受益的推动下,全县广大农户对板栗、甜柿基地建设活动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本项目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群众基础。

5、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可以促进板栗、甜柿产业建设。2002年我县成功地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我县科学地利用了罗田的乡土树种,树种设计主要是以罗田板栗、甜柿为主,有力地推动了板栗、甜柿产业建设前进的步伐。

6、优质的板栗、甜柿种苗资源为板栗、甜柿产业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2002年我县完成板栗、甜柿育苗面积达1600多亩,可出圃板栗、甜柿苗木近2000万株,确保了项目建设苗木的需要量。

7、不断发展壮大的板栗、甜柿加工业能进一步推动板栗、甜柿产业建设进程。

五、板栗、甜柿产品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罗田板栗、甜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板栗、甜柿是罗田的优势特产资源,罗田板栗、甜柿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销售一直走俏,市场覆盖国内近30多个省市,出口东南亚、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罗田板栗”、“罗田甜柿”精品名牌战略的逐步实施,生产基础越来越雄厚,板栗、甜柿加工业日益发展壮大,市场体系也日趋完善,罗田板栗、甜柿在海内外所占市场份额正在日益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全县建成了8个板栗、2个甜柿专业市场,其中,凤山镇城西板栗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2万吨,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板栗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大都市设立了窗口市场,为罗田板栗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六、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一)位置和范围:全县12个乡镇,以“罗九”、“罗胜”、“318国道”三条沿线为主,建设板栗、甜柿三带。

(二)交通、通讯、运输及水文地质、供水、供电等情况:全县已达到村村通路、通电话(包括移动通讯)、通电,80%以上村水源充足。

七、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到2008年,板栗、甜柿发展总规模为90万亩。其中:板栗拟建设总规模到达72万亩(原有基地面积60万亩,新建基地发展面积12万亩),年产板栗1亿斤;甜柿18万亩(原有基地面积10万亩,新建基地发展面积8万亩),年产甜柿5000万斤。新组建罗田县板栗和甜柿两个加工企业集团,负责开发和研制板栗、甜柿加工产品;实现板栗、甜柿加工增值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实现人平增值2000元。

八、项目建设内容

(一)建设内容:主要为板栗、甜柿人工造林。包括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作业项目及附属配套工程。新发展面积为20万亩(板栗12万亩、甜柿8万亩)。新组建罗田县板栗和甜柿两个加工企业集团(龙头企业)。

(二)建设范围与规划布局

1、建设范围:“罗九”(罗田县-九资河镇)公路线、“罗胜”(罗田县-胜利镇)公路线、“318”国道线两侧,三条公路线全长309公里,共涉及全县12个乡镇352村140800户。其中:“罗九”线:全长101公里,涉及凤山镇、大河岸镇、白庙河乡、九资河镇4个乡镇,109个村,43600户;“罗胜”线:全长105公里,涉及凤山镇、平湖乡、河铺镇、胜利镇4个乡镇,118个村,47200户;“318国道”线:全长103公里,涉及大崎乡、三里畈镇、凤山镇、骆驼坳镇、白莲河乡、匡河乡6个乡镇,125个村,50000户。

2、规划布局:产业带基地建设总面积90万亩,其中:板栗72万亩(原有基地面积60万亩,新发展面积12万亩),甜柿18万亩(原有基地面积10万亩,新发展面积8万亩)。“罗九”、“罗胜”、“318国道”三条公路沿线两侧建设板栗产业线具体规划如下:

(1)“罗九”公路线建设规模为30万亩,其中:板栗25万亩(原有基地面积20万亩,新发展面积为5万亩);甜柿5万亩(原有基地面积2万亩,新发展面积为3万亩)。

(2)“罗胜”公路线建设规模33万亩,其中:板栗26万亩(原有基地面积23万亩,新发展面积为3万亩);甜柿7万亩(原有基地面积5万亩,新发展面积为2万亩)。

(3)“318国道”线建设规模27万亩,其中板栗21万亩(原有基地面积17万亩,新发展面积为4万亩);甜柿6万亩(原有基地面积3万亩,新发展面积为3万亩)。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种苗需要量测算:按74株/亩、后期补植需30%用苗计算,共需苗木2054万株;

2、用工量测算:人工造林投工20个/亩,共需用工量400万个;

3、投资概算:概算投资90元/亩(其中,苗木50元/亩,农药化肥等投资40元/亩)。概算如下:

(1)种苗投资:50元/亩×20万亩=1000万元;

(2)农药化肥等投资:40元/亩×20万亩=800万亩;

(3)附属工程投资:概算投资100万元;

(4)投工折资:400万个×20元/亩=8000万元;

(5)加工企业投资: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投资800元/平方米,共投资400万元;设备投资概算600万元;

项目总投资为10900万元。

(二)资金筹措:申请上级扶持资金3600万元,县级自筹3600万元,群众投工折资3700万元,十、项目建设年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年限:6年(2003-2008年)。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2003:基地面积达到75万亩,其中:规划新发展板栗面积3万亩,新发展甜柿面积2万亩; 2、2004: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规划新发展板栗面积3万亩,新发展甜柿面积2万亩; 3、2005:基地面积达到83万亩,其中:规划新发展板栗面积2万亩,新发展甜柿面积1万亩; 4、2006:基地面积达到86万亩,其中:规划新发展板栗面积2万亩,新发展甜柿面积1万亩; 5、2007:基地面积达到88万亩,其中:规划新发展板栗面积1万亩,新发展甜柿面积1万亩; 6、2008:基地面积达到90万亩,其中:规划新发展板栗面积1万亩,新发展甜柿面积1万亩。

十一、项目实施措施

(一)组织领导:全县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全县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工作;各乡镇设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各乡镇项目建设工作。

(二)技术保证:由县林业局及12个乡镇林业站参与,组成技术服务网络,具体承担项目建设技术工作。

(三)奖惩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行政领导责任书,明确建设任务、责任人和奖惩责任,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兑现。由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签订技术承包责任书,确定专人责任。

(四)制度建设:制订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和奖惩责任制度。项目建设要实行定专人专责负责管理,各级实施单位要建立项目工程档案。工程项目实施要严格把握质量关,按工程建设作业程序进行检查验收,上一作业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作业施工。工程建设好坏要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考核内容,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十二、效益分析

(一)农业增效:项目建成5年后可以全面投产,按现有板栗基地平均产出效益年产板栗150公斤/亩,收入5元/公斤,板栗每亩年可获经济收入750元,12万亩基地年板栗总产量1800万公斤,年收入可达9000万元;按年产甜柿500公斤/亩,2元/公斤计算,8万亩基地年甜柿总产量4000万公斤,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年总收入达1.7亿元,农业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农民增收:按平均扣除20%成本和10%费税,农民增收为1.7-1.7亿元×(20+10)%=1.19亿元。

(三)财政税收贡献:按50%进行加工增值,增值幅度为30%,直接收入1.7亿元可实现加工增值1.7×30%=0.51亿元。总收入可达2.21亿元;按国税、工商费、林业费等财政税收按10%计算,可达2.21×10%=2210万元。

(四)出口创汇:按30%的产量出口创汇,板栗可出口量为1800万斤×30%=540万公斤,甜柿出口量为4000公斤×30%=1200万公斤,按出口价格板栗20元/公斤,甜柿8元/公斤计算,可出口创汇2.04亿元。

上一篇文章: 湖北省平原绿化建设工程

下一篇文章: 退耕还林地抚育管理要点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省林业局检查我县中低产林„[284]

县林业局:学习四中全会精„[210]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检查考„[187]

县林业局:栗农的好靠山[120]

我县早部署、早行动扎实做„[179]

最新5篇推荐文章

上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895]

县林业局:发展现代林业建„[1436]

县林业局:贯彻落实“十七„[1443]

县林业系统:学习十七大精„[1466]

我县启动省德援二期造林项„[1446]

相 关 文 章

省林业局检查我县中低产林„[284] 县林业局:学习四中全会精„[210]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检查考„[187]

县林业局:栗农的好靠山[120]

我县早部署、早行动扎实做„[179]

抗肿瘤药物和口服固定制剂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3

考点 |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物灭菌制剂和其他制剂与临床应用

考点1 冻干制品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含水量偏高:装入液层过厚、供热不足、真空不够、冷凝器温度偏高。(2)喷瓶:预冻温度过高或时间太短、供热过快,局部过热,可使部分内容物熔化为液体,在高真空条件下从已干燥的固体界面下喷出。

(3)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成团粒:冻干时形成干外壳,水蒸气很难升华出去,致使部分药品潮解,引起外观不饱满和体积收缩。一般黏度较大的样品更易出现这类情况。

考点2 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1)pH 应兼顾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刺激性的要求,同时亦应考虑 pH 对药物吸收和药效的影响。

(2)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洗眼剂和眼内注射溶液应与泪液等渗。

(3)用于眼外伤或术后的眼用制剂必须满足无菌,成品需经严格的灭菌,并不加入抑菌剂,一般采用单剂量包装,一经使用后不能放置再用。而用于无外伤的滴眼剂,要求无致病菌,不得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适当增大滴眼剂的黏度可延长药物在眼内停留时间,从而增强药物作用。(5)混悬型眼用制剂大于 50 μm 的粒子不超过 2 个,且不得检出超过 90 μm 的粒子;沉降体积比≥0.9。

(6)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不得超过 10 ml;洗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得

金英杰,您身边的医考专家()

超过 200 ml。

(7)眼用制剂贮存应密封避光,启用后最多可用 4 周。考点3 眼用液体制剂的附加剂

(1)调整 pH 的附加剂:常用的缓冲液有①磷酸盐缓冲液;②硼酸缓冲液;③硼酸盐缓冲液。

(2)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常用的包括氯化钠、葡萄糖、硼酸、硼砂等。(3)抑菌剂:常用的包括三氯叔丁醇、对羟基苯甲酸酯与丙酯混合物、氯化苯甲羟胺、硝酸苯汞、硫柳汞、苯乙醇。

研发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第一章 总 论

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扩建研发中心项目

项目承办单位:河南东升电子有限公司

单位住所: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雪松路169 号

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明

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河南东升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升电子”或“公司”)是我国较早致力于气体传感器、检测仪器仪表研发、生产、销售的厂家之一,是河南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郑州市高成长型民营企业,郑州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单位。

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经营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致力于提高企业以气体传感器为核心的市场竞争能力,从材料科学、器件工艺、气体检测分析、应用软件开发等入手,以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和煤矿瓦斯探测等安全产品为主营业务,建设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以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气体传感设备制造商”为企业发展目标。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升电子已成为同时拥有气体传感器与气体探测仪器仪表核心技术的企业,拥有独立研发机构和知识产权,创建了有自身特点的技术与工艺体系,拥有从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气体检测控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而且产业链各环节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为公司建立行业领先地位提供根本保证。公司全面开拓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气体分析类仪表和设备业务,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机构和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公司气体传感器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之首,气体探测器生产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产品主要应用于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燃气、化工等行业,应用领域广泛,能有效应对行业和市场的急剧变化。

第二章 项目背景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关键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基础环节,是物理信息和人工智能的桥梁,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是对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测量与控制的基础手段和设备,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组成部分,涉及光、机、电、声学、生物、化学、计算机、通讯等领域,是多学科的综合体,其发展水平是反映工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世界上发达国家无不重视传感器和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

传感器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重要领域,从传统的工农业生产、采矿冶炼到科技发展前沿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卫星遥感遥测,从资源勘查、宇宙探索到现代军事领域的精确制导武器系统,传感器技术都处于核心地位。它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瞩目,国家已将传感器产业作为未来创新发展的重点之一。从市场需求看,当前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的产品和技术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再次布局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将重点鼓励传感器及仪器仪表行业调整结构、自主创新,重点支持面向三农、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增强服务领域的产业发展。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面临石油、石化、钢铁、化工、燃气、电力、煤矿、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等行业的大量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在敏感元件和传感器的研究、制造的领域中,气体传感器由于难以与测量环境物理隔离等原因,技术成熟度和产业化相对滞后,应用广泛程度相对较低,而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使气体传感器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成为全球的热点。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是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未来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物联网,被誉为信息通信下一个万亿级的超级产业,正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聚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这就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不只是行业自我产业升级的事情,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当中。

东升电子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核心气体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从气体传感器、到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控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产品市场为石油、化工、采矿、燃气、农业、家庭安全、交通安全、环保等领域,用于防火防爆、预防中毒、污染监测、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公司掌握传感器及网络化应用等物联网关键技术,是传感器、仪器仪表、安防、环保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物联网企业之一,也是河南省物联网产业的代表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随着登陆资本市场,公司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现有的产品线有所延伸,产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现有的研发中心已无法满足公司未来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研发质量,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扩建检测中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因此,东升电子拟扩建研发中心(包括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

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1、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传感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表现在国内气体传感器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人员较少,技术人才匮乏,专业从事研发工作的更少,很难展开深度研发,加之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严重缺失,新产品推出速度缓慢。国内大部分企业力争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难以实施,限制了行业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东升电子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的公众企业,理应承担推动行业进步的重任,缩小本行业与国外的差距。

2、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我发展、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多年来,公司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保持持续发展。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后,募集资金主要投向项目产业化建设,研发投入较少,长期下去势必影响企业的后续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扩建研发中心将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3、企业加强持续创新能力、保持市场领先优势的需要

公司所处的高科技行业的竞争集中体现在产品技术水平的竞争,谁掌握行业的关键技术,谁就掌握市场的先机。只有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做到生产一代、储存一代、开发一代的动态良性趋势,使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行业的风向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有利于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企业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对研发中心的扩建,大力扩充研发人员,引进行业高端人才,造就一批技术创新带头人。公司产品研发一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引进高新技术的原则,除依靠自有技术力量外,还运用多种机制,注重联合开发,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新产品技术水平。通过本项目建设,为加强同科研院校机构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公司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对研发中心扩建,利用研发中心的技术力量为行业提供关键的生产技术和核心部件技术工艺的能力,将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开发成果以及研究项目,经过研发中心的工程化研究,形成可批量生产的工程化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对研发中心的扩建,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研发基地。

5、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有利于提高研发水平及产品质量,巩固企业的优势地位

东升电子的大部分产品涉及安全领域,是国家的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段,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极高。检测中心是研发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检测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保障产品的研发水平及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是对用户高度负责的需要。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将有利于保持公司现有优势,加强用户对公司的信任和依赖,从而大大提高公司的竞争力。

6、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有利于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成果转化

目前,公司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还不完全具备产品全面检测的能力,部分项目委托其他外部单位检测,这样势必造成产品开发周期加长,工作量加大,推迟产品的开发进度。扩建研发中心,特别是检测中心,对公司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无论是速度上还是可靠性方面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司的产品推向市场必须取得专业的认证,经国家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取得相关证书才能推向市场。通过扩建研发中心,特别是检测中心,公司新产品认证前可以做到充分的摸底试验,减少认证时的多次修改,缩短产品的认证时间,提高认证一次通过率;加速产品市场化进程,加快成果转化。

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及厂址位置

1、厂址位置现状

1.1 地点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于河南东升电子有限公司现有厂区内。东升电子现有厂区位于郑州高新开发区雪松路 169 号,厂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项目的理想建设用地。

1.2 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本项目厂区用地为公司现有用地,不需新征,公司用地已取得土

河南东升电子有限公司 扩建研发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使用证书并已建设相关产业研发生产基地,配套基础良好、聚集效应显著。厂区用地总面积为 47,402.84平方米(约合71.10 亩)。建设场地平坦,无污染源,环境质量良好。

2、厂址建设条件

2.1 地理位置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区西部,紧邻环城高速公路,区内环境良好,没有污染源,郑州是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捷。

2.2 自然、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

2.2.1 自然条件

根据本地区气象、水文条件及郑州市的历年资料,各项数据如下: 气温:年平均气温 14.22℃

年最高气温 43℃

年最低气温-17.9℃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 66% 年最小相对湿度 0% 风:最大风速 24米/秒

最大风力 8 级

年平均风速 3.2米/秒

基本风压 0.35 帕

风向:东北风频率 12% 东风频率 10%

夏季偏南风,东季偏东风

雨: 年平均降雨 640.9 毫米

最大降雨 189.4 毫米

雪: 最大雪压 0.25 千牛/平方米

最大积雪深度 230 毫米

最大冻土深度 180 毫米

2.2.2 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特征: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由粉土和粉质粘土组成,自上而下共分为七层。

地下水位、水质:本次勘察所揭露的地下水位埋深约为-20 米以下,根据区域水文资料,为中性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并对基础施工无影响。

地基承载力:该场址区域地基承载能力约为1,008 千帕。

2.2.3 抗震设防

根据现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本地区的地震烈度为Ⅶ度,建筑抗震设计按“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BGJ11-89”执行,抗震设计按Ⅶ度设防。

2.2.4 区位交通条件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郑州市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 公里,南距310 国道2 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航空港30 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3、厂内基础设施条件

3.1 供电:厂区供电电源为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供电公司向东升电子提供的单电源单回路供电,高压以10KV 电压从瑞34 板莲花配电线经莲花二缆箱4 分支,目前厂区内安装有容量为 500KVA 环网型箱变和 250KVA 箱变各1 台,本项目需增加容量为1,000KVA 箱变,方可满足要求。

3.2 供水:本项目给水水源来自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市政自来水供水系统,水质、水压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水量能够满足本项目正常生产生活所需。

厂区内的排水主要有雨水、生活污水及少量清洗车间、设备废水。雨水经厂区道路变坡汇集入雨水管道排出,生活污水和少量生产废水经化粪池降解后排出,三者均最终排入市政下水管道。

3.3 通信: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现有市话容量较大,固定电话随时可申请安装,不需在企业内另设通讯交换设施。同时,移动通讯网络、宽带网络的普及也使企业与国内外的联络更加快捷。

第五章 项目投资方案

1、投资项目的选址、拟建设的面积、土地的取得方式和土地用途

公司在原有和新增土地上规划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总建筑面积为24,400平方米,其中设计研发办公及实验中心

14,000平方米,检测办公及检测中心 8,000平方米,仓储面积1,500 平方米,资料室及其他辅助配套900平方米。公司已取得该规划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书(郑国用【2008】第0099 号)和(郑国用【2010】第0299 号);土地取得方式为出让,用途为工业用地。

2、项目投资概算

本项目的投资概算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 投资额

建筑投资 3,980.00 安装工程费 520.00 规模总投资 4,500.00

3、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筑布局规划及施工进度将结合原有的募投项目和施工场地的要求综合考虑开工顺序。本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 18 个月,自

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3 月。研发中心建设装修完成之后迅速进行研发、检测设备的搬迁、购置和安装调试,随后进入实际运营。

4、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建设将全部使用超募资金。

第六章 社会效益分析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将极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新产品研发和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扩建研发中心,将大大提高新产品研制成功的速度,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加快新产品上市的步伐,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企业只有顺利地获得市场准入,及时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产品,才能最终实现经济上的预期。因此,扩建研发中心,能为产品尽早进入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企业生产出安全可靠的产品提供保障。

2、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产品涉及的传感器,是国家十分重视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的范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高科技产品市场的竞争体现在技术的竞争,项目的建设将不断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和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纵观国内外优秀高科技领域的企业,都十分注重公司研发的投入,并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国内环境气体检测的技术水平

本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形成国内气体检测传感器及仪表的研发和检测基地,有利于解决我国气体探测共性基础问题,打破国外垄断,显著提高我国环境气体检测领域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监测、人居健康、新农村建设,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促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第七章 项目风险

1、新增折旧影响利润的风险

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后,公司固定资产规模将增加 4,500 万元,项目达产后增加年折旧费约142 万元。则公司存在因为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而影响利润的风险。

2、短期收益的风险

扩建研发中心(开发中心及检测中心)投资较大,短期内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只能在后期潜在的收益中体现。

第八章 结论

项目的实施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研制成功的速度,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保证新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加快新产品上市的步伐,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形成国内气体检测传感器及仪表的研发和检测基地,有利于解决我国气体探测共性基础问题,打破国外垄断,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项目投资合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保障公司技术水平在行业内持续领先,能间接地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能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我们国家创建安全、健康、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及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基金从业资格科目三下一篇:巡视整改措施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