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

2024-10-13

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共5篇)

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 篇1

1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困境

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现实困境是:①制度上,我国农村分布广、条件各异,村民客观生活环境决定了制度或法律的可操作性必须要贴近农村现状。村民自治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完全满足各种现实状况的需求,还有基层村民委员会自身缺乏应有的监督体制。②经济条件上,农村落后的经济条件,迫使年轻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无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需要村民自己出钱作为经费支持,才能维持正常的公务办理,经济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③思想意识上,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思维方式,使村民对于民主一词格外陌生,村民并不关注公共事业的发展。又由于地理环境闭塞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村民的民主意识有很大局限性。

每三年一次的村“两委”换届选举,是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基层民主政治的主要实现途径。然而,现存的“乡政村治”格局即乡镇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和农村的村民自治权,由于村民自治是在国家政权强力推进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就容易导致村民自治的行政化倾向。还有在小农思想作用下,农村根深蒂固的血缘、家族观念所导致的村民自治权被牢牢地掌握在极少数宗族势力、乡村精英(农民企业家等)和村干部手中。以大学生村官、妇女、外出务工人员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在村委换届选举中的话语权严重缺失。

2 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话语权从政治术语上讲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以言语形式进行的权力扩展[1]。从制度的角度来讲,农民话语权是指农民政治权利和民主意识的集中表达,包括农民的信息知情权、发展决策权、管理参与权、分配监督权和平等诉求权等[2]。从新闻学视角来看,话语权是指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的权利,是公民的一项不可让与和不可剥夺的民主权利[3]。

关于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原因的探究,学者主要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来分析。从内因的角度来讲: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其失去说话的阵地,无法使信息集中凝聚,在与其他利益集团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经济地位和文化素质导致农民整体素质偏低,限制了其行使话语权的能力。从外因的角度来讲:渠道方面,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造成农民话语运载困难,包括农民利益表达时遭到基层干部的漠视、拖延,媒体在农村信息传播的缺位[4];制度方面,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缺位和现行的各种制度对农民权利保护的缺失[5]。以农民为代表的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的探讨,更应从现实角度挖掘其自身的不足之处。

首先,普通村民民主意识薄弱,参与能力有限。一方面,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君君臣臣”的传统礼教束缚,导致村民的民主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现代化进程中,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更多地考虑经济上的收益,剩下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根本没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强势群体势力强大。宗族家族中的长辈威信较高,地位不容置疑;乡村精英通常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如农民企业家,来争取村委权力,以便政商联合,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原村干部与乡镇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拥有更便利的获得完整信息的渠道,也可以在程序上“左右”选举结果。

最后,乡镇政府在信息传达和组织监督上的行政化倾向。乡镇政府充当着“把关人”的角色,在选举信息的上传下达中麻痹弱势群体和上层领导,以实现其控制力。组织传播中的“末梢”现象,也使原有政策精神在逐级传播的过程中内容递减,或仅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小范围公开,在“拟态环境”中使弱势群体丧失平等竞争的机会。

3 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回归

政治上的赋权有利于钝化边缘群体的政治意识,使他们认同现存体制,实现边缘群体的政治一体化,从而保持政治社会的稳定运转[6]。因而,弱势群体话语权的回归显得至关重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使弱势群体话语权得到回归,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改革现有的乡村治理体制,建立新型法治的乡村治理、管理体系。农村治理中的重大决策都要于法有据。分清治理和管理的界限,管理为乡村治理提供服务和公共资源,而依法自治立足于农村自有文化,避免行政化倾向。激发村民组织化意识。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包办农民之事,使农民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而村民自治要求村民自发形成自我管理、民主选举的意识。

第二,培养和输入新型乡村治理人才。农村带头人要来自于农村,又高于农村,即农民子弟大学生的培养和输入。高校要有意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乡村治理方向的人才培养。政府应用优厚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吸引农村出去的大学生反哺农村建设。现实中的村干部普遍老化、知识素质不高,而新到的大学生又有可能专业不对口,无法真正发挥作用,造成人才的浪费。另外,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打通其上升渠道,才能使乡村治理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建立乡村治理者权利与义务、职责与薪酬对等的行政和劳动管理体制,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村民自治的原动力,避免村干部腐败和宗族势力垄断。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招商引资,提高经济实力。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市场信息,建立有共同利益机制的村民合作组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各种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对合作社的认识,使村民真正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共同致富。

4 结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突破口,或许就在于大学生“村官”的科学化引入。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都急需既懂法又能深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专业化乡村治理人才的出现。只有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才能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军,朱新山.“翻译者”模式和村治实践[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3):88.

[2]厉有国.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制度因素审思[J].天府新论,2009(2):98.

[3]钟云萍.论我国农民权益保障的缺失——以农民的话语权为视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5).

[4]倪新兵.农民话语权缺失:信息传播维度解析[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19):4.

[5]谭志奇,廖顺余,冼平芳.我国农民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9).

对村两委选举中贿选行为的分析 篇2

关键词:村两委选举;贿选;理性选择主义

一、前言

村两委选举作为我国基层民主化,随着其深入发展在过程中出现了非合理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我国农村两位选举中存在不良竞争行为,贿选是其中明显的手段,但由于法律上缺乏权威定性,各种监督机构的缺位,涉及到选举的各方缺乏自我的管理使得贿选行为一直游离于合法与非法的边缘,且贿选行为有增无减,这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政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作为传统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研究分析方法上突破了传统理性选择把人置于“经济人”的假设之下,只强调个人行动的内在动机而忽视了外在因素例如制度、社会结构等对行动者行为的影响,下面笔者通过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观点出发去分析村两委选举中贿选行为的内外双重动机。

二、村两委选举中贿选行为理论分析

在农村两委选举中为什么会出现违背公平透明的竞争原则的现象呢?我们就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分析村两委选举中的各行动者在选举中是如何追求最大化个体效用的,以及以此为出发点的个体理性行为,如何形成一种遵循“以金钱换选票”规则的群体非理性行为。

(一)候选人的行贿行为剖析。在村两委选举中实施行贿行为的是作为选举候选人的理性个体,选举候选人在参加选举时充分发挥了他们作为理性人的一面。对于参选的权益和成本做了客观的权衡,成本包括参选中及参选后两种;即付出的时间、精力、财务和求于他人的人情债及得罪于他人的人际关系方面的成本,还有被选上后失去取的其他经济来源的机会成本等等,通过了解一到村两委选举时,候选人就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拉票、买票不仅耽误劳动时间还要花精力与财物,而且在拉票过程中会欠下的很多人情债,会陷入竞争两方相互间的矛盾冲突,一旦被选上之后会为了各种工作而耽误个人的家务等等。候选人的成本付出这么多那为什么还会有人为了当选而不择手段呢?

1、利益驱使。近几年由于国家重视农村发展所以不断有好的政策及资金涌向农村,例如各种修道路、建厕所、为危机房改造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惠农政策还有一个就村集体经济资源,都是村干部谋取“灰色收入”的来源,作为农村村干部国家给的补助每年只有5000块钱,所以候选人图的就是“灰色收入”,只有那些国家优惠政策项目多的村庄才会有人竞相争夺当村干部,而那些贫困村庄求都不愿意当村干部。

2、编制人际网络。 当选村干部除了可以得到财物上的利益之外,还可通过借以村干部的名义及职权接触到更多的社会上层及有影响力的人物,人脉上的扩大不仅会维护他们既得利益还可以谋求最大的利益,例如:例如通过人脉可以为家人上学、找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可以容易获得贷款;以后有机会升职等等。

3、家族荣耀。当选村干部之后除了自身获利之外对于村干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当选村干部之后可以利用其职权把国家给予的补助还有村集体财产等分配给亲戚朋友,为家族应得更多的利益,而且会在村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无疑是一件光门耀祖的事情。

上述利益、名誉、人际关系等原因就是人们不惜重金买选票的驱动力。

(二)选民的受贿行为剖析。安东尼.唐斯把影响选民参与投票的因素归纳为四种:自己投票的重要性、对不同政党的期待效用差、投票成本和长期利益等①。作为选民的村民都是自利的、理性的,投票对于他们来说是利益权衡过程。在贿选猖狂时代,村民有了从未有过感觉,那就是自己的选票是如此的重要、有价值,以前没有贿选现象的时候村民是以候选人的能力作为投票依据,而贿选行为出现以后村民是以利益作为其投票的根据,谁给的钱多就选谁;谁承诺给自己更多的好处就选谁,而那些离家在外的选民会考虑回家参加投票的成本与所得收益之间的差额。

村民参与投票处于两种原因:一是处于利益考虑,现在选民对自己的选票明码标价,根据基层调查得知一般买一张普通选民选票需花300元而党员的选票则高达1000元,如果家庭中选民多的话他们卖票的钱就越多,这些钱可以补贴他们的日常生活开销,还有就是自己投票的候选人当选后给自己带来的利益;二是处于熟人、人情的考虑,选民投票的另一原因就参加选举的候选人是自己的亲戚或是以前有人情来往的人。

出于上述短期或长期利益及熟人社会、人情社会的原因选民就会成为贿选的受贿人。

(三) 其他相关者的参与行为剖析

这里选举涉及到的其他相关人者就是“掮客”、选举领导小组还有就是上级相关部门。掮客就是所谓的帮助候选人拉票的人,出于候选人是自己亲戚或受候选人委托,这些人就会参与到拉票、贿选的行列中,而选举领导小组有时也会出于利益与人情等原因扮演掮客角色,选举领导小组及相关领导部门出于选举工作任务繁重而不想有节外生枝的事情来给自己带来麻烦所以他们会对贿选行为采取无视或沉默的态度。

三、 群体非理性贿选行为恶性效应

候选人、选民、其他相关人都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考虑而加入到贿选行为中,这就导致了贿选行为从个体的理性行为演变为群体非理性行为。当贿选演变为群体非理性行为时会带来诸多的恶性效应。

(一)逼良为娼、埋没能人。在村两委选举中通过贿选来竞争成为多数人默认的规则时,那些想当选的候选人只能顺从规则,实施暗箱操作,而那些付不起参选成本的有能力的候选人只能被埋没,群体贿选行为就会逼良为娼还有可能选不出能人。

(二)影响村民自治的有效性。当选民处于自身利益,只会把选票买给出高价的候选人,如果候选人不给钱他们就会弃权,而那些通过贿选来当选的村干部会利用职权贪污腐败以此来收回参选成本,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的有效运行。

四、思考

虽然通过贿选每个行动主体都做出了自己内部效应最大化的理性行为,但贿选的负面外溢效应却是不可估量的,虽然看起来贿选是各方自愿的交易行为,可是群体贿选行为严重违背了村两委选举的民主的平等规则。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的,追求个体效用最大化的行动者的偏好、动机、行动是其理论出发点,关注的核心议题是“从理性个体行为中产生群体理性但是如果没有制度规范的出现,个体行为或许导致群体的非理性的能力”②。候选人、选民作为个体他们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无法自制从而杜绝贿选行为,所以只能有制度来制约、监督其贿选行为从而避免其负面效应。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美)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 B.Guy彼得斯.政治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第三版)[M].(纽约)连续国际出版集团,2012.

[3] (美)布赖恩·卡普兰著;刘艳红译.理性选民的神话:为何民主制度选择不良政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 高青芽.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历史、方法与逻辑[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2(01).

[5] 胡白如.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下的村委会选举行为分析[J].三农经济,2011(04).

[6] 李月军.理性选择制度主義视角下的“衡阳贿选省人大代表”[J].人大研究,2014(06).

[7] 曹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在中国政治学中的适用性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01).

注解:

① 引自(美)安东尼.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 篇3

刚才国强同志就如何做好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做了具体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本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市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和基层的执政基础,增强农村和基层组织的行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搞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选好配强村(居)委会班子,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既是生动的民主实践活动,也是传播现代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搞好村民换届选举,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农村先进文化的发展。同时,搞好村(居)委会换届,把村民公认的、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的人选进村(居)委会领导班子,有利于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好他们的根本利益。

(二)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是完善村(居)民自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居)民自治机制的重要内容。村(居)民直接选举村(居)委会成员,是村(居)民实行自治,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是在政治上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要体现。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本身,就是宣传、落实基层民主、实践民主的过程。广大群众在民主选举中将进一步提高当家作主意识、增强依法维护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能力。各级干部在民主选举中将进一步强化尊重群众意愿、走群众路线的自觉性,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民谋利能力。这将有力地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畅通民主监督渠道,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矗

(三)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是加强农村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村(居)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基石,是引领人民群众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发展经济,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带领者和实践者,是农村和街道各项工作的依托和落脚点。村(居)委员会领导班子是农村、社区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我们做好农村、社区工作最根本的保证。通过换届选举,把那些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创新、工作扎实、政绩突出、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农村、社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南岗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更好地领导农村和基层的三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们要从加强农村和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全市三个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搞好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地做好这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通过搞好换届选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凝聚村民的向心力,增强村级组织发展经济的驾驭力,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事的服务力,增强村级组织在全体村民中的公信力,不断提升基层组织的行政能力,为实现南岗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以严谨扎实的作风做好本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自1998年我市撤销管理区设立村民委员会的7年来,我市已进行了两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从总体来看,效果是好的,选出了一批能够带领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村(居)委领导班子,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但在以往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实行村(居)委会选举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搞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信心不足,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二是有的党支部与村委会不协调,未能起到领导核心作用,甚至各拉一派选票,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一些选举环节没有依法依规进行,包括对选民资格的界定不合法,使少数有选举权的村民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个别投票站没有按规定集中到中心会场开箱,造成局部投票选举无效;部分村办理委托投票的比例过大,为少数人操纵选票提供了可乘之机;相当部分村的投票站没有设立足够的秘密写票间,或秘密写票间不符合规定,影响了村民独立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等。四是有的地方宗族势力、房派关系干

扰甚至左右村委会选举。以上这些问题背离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宗旨,直接影响了村委会成员的素质。全市各镇区及有关部门要在总结前两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以严谨扎实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这次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实践证明,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宣传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到选举的结果。各镇区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作为搞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提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在宣传形式上,要针对农村和基层的特点,通过电视、报纸、广播、墙报、宣传画、小册子、标语和会议、课堂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政策和要求,掌握投票选举的程序和办法,做到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出神圣的一票,真正把最合适的人选选出来。新闻单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做好宣传报道,让正面声音占主导,确保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在良好的舆论环境下进行。

(二)要提前做好预案。周密有序地做好选举前的准备工作,是村(居)委会选举成败的关键。各镇区要未雨绸缪,对“两委”班子统筹考虑,搞好换届选举前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选举工作方案。特别是对村情复杂、班子涣散、群众反应强烈的村,更要调研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要提前对换届选举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进程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对村(居)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确认问题,不符合候选人条件的人当选问题,对扰乱、破坏选举或不正当竞争的查处问题,如何启动罢免程序等,都要及早准备预案和措施。要按照“统一届期”的要求,抓好试点工作,推动面上工作开展。要加强对选举工作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指导换届选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对现任村(居)委会干部的民主评议和离任审计工作,确保给现任村(居)委会干部一个公正的评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兼则兼,宜分则分,不搞“一刀切”,确保把优秀的干部、老百姓拥戴的干部、有工作能力的干部选进村(居)委会班子。

(三)要严格依法办事。多年的实践证明,依法办事则稳,违法办事则乱。各镇区在组织换届选举中,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事,做到法定的程序不能变,规定的步骤不能少,确保整个换届过程合法合规。一是要认真学法。特别是各镇区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好“一法两办法”,确保在组织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不出差错,少走弯路。二是要依法办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村(居)民自治活动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选举村(居)委会的法律保障。在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中,各级各部门要自觉维护“两法”的权威,不得随意解释或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凡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办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的,应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依法讨论决定,按照法律政策规定和大多数人的意见办理。三是要规范程序。最近我们从各方面了解到,一些人在村(居)委会选举前已经开始了贿选活动,这些活动严重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给村(居)委会选举和今后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警惕,采取得力措施加以制止和打击。这里要明确指出,凡在选举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过程中,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选民、选举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影响或左右选民意愿的,都属于贿眩各级各部门对群众举报的贿选行为,要及时调查处理;经调查核实贿选事实成立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以贿选手段当选的,由村(居)民选举委员会宣布当选无效;对受贿选行为人指使,帮助其行贿、收买选票的一般村(居)民,要公开进行批评教育;对受人指使故意破坏选举会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处理;对参与贿选活动的党员,党的纪检机关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主管机关依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镇区要从规范程序、完善制度入手,规范候选人的竞争行为,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教育村(居)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行为。各级人大也要依法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监督,千方百计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及时纠正违法违规问题。

(四)要拓宽选人视野。各镇区选举工作指导组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对民主推荐产生的村(居)委会候选人进行逐一审查把关,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切实把那些作风正、懂经营、善管理、乐于奉献、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居)委会班子。要按规定程序,把那些经过培养考察、实践证明能够胜任村务工作的后备干部选进村级组织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效能。要更新用人观念,拓宽用人渠道,按照有关规定从大中专毕业生、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经商返乡等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切实解决村(居)干部人选缺乏的问题。要排除封建宗族因素对村(居)委会选举的消极影响,注意发现、宣传、推荐、选举小房、小姓、小村中的优秀人才,提高村(居)委会选举质量。

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 篇4

中共临泉县委组织部(2011年7月)

按照“两推一选”的办法,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分5个阶段21个主要环节,5个阶段即:准备工作、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党内选举。为了便于大家在具体工作中按照程序操作,现把每个阶段和环节需要把握的原则和重点与大家进行交流,切实推进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准备工作阶段

1、乡镇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①成立领导和办事机构。召开乡镇党委会,根据县委统一安排,研究制订本乡镇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意见及实施方案,成立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成立办公室,工作指导组。同时,各村成立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上报请示、宣传动员、召集会议、组织选举等具体

工作,由上届村党组织主持,书记要切实负起责任。

②认真开展村情选情调研。各乡镇要搞好调查,逐村建立基本情况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和选举工作方案。在调查研究和摸底排查的基础上,确定选举工作重点指导村,乡镇党委要派得力干部驻村指导,逐个分析村情选情,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实施“一村一策”。对于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干群矛盾比较突出、以往选举中问题比较多的难点村、后进村,要先整顿再换届。

③认真开展离任审计。乡镇党委要向所属村派出审计组,由乡镇纪委牵头,农经统计站、财政所和被审计村的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审计组。做好村级财务清理和村“两委”成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审计结果上报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开展审计工作时要按照•关于印发†阜阳市村级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阜农[2011]8号),审计工作要在7月15日前完成。

④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评议。乡镇党委要认真开展

村干部考核评议,成立专门考核组,按照“一诺双评”的考核办法,每名村“两委”干部都要写出任期工作总结,考核组要认真填写•2010村干部考核登记表‣。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审核确定候选人的重要依据,村干部考核评议要在党员推荐阶段前完成。

⑤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好换届前的宣传工作,营造“和谐换届”氛围,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栏都要开设换届选举工作专栏,乡镇党委要将换届纪律提醒卡(十严禁)发放到每名党员和每户家庭,乡镇政府驻地、村室醒目处悬挂宣传横幅不少于两条。

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临近换届,部分村干部思想有波动。有的对下一届参选信心不足,工作消极应付;有的不敢触及矛盾,当起了“好好先生”;有的为了连任,漫无边际地承诺许愿;有的开始拉关系、搞串连;甚至还有少数干部自觉无望再次选上,产生了违规处臵集体资产、报销假发票、谋求私利的想法。各乡镇党委在换届前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准确把握村干部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对可能出现的一些违反换届纪律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要密

切关注,切实加以解决。

⑦动员培训。召开本乡镇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大会,布臵换届选举工作,并对负责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干部和村民选举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业务培训不少于1天。

2、村党组织准备工作。

①通过•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决定‣。村党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召开党员大会的指导思想、时间、议程和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名额,以及“两推一选”的具体安排等。

②上报请示。村党组织向乡镇党委呈报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请示的内容包括:召开党员大会的指导思想、时间、议程和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名额,以及“两推一选”的具体安排等。

③乡镇党委批复。接到村党组织的请示后,乡镇党委要及时批复村党组织的请示,并派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开始进村指导工作。

④召开村党组织委员会和党小组长会议。乡镇党

委批复后,村党支部及时召开支委会委员和党小组长会议,传达乡镇党委的批复精神,讨论研究召开党员大会的相关事宜。

此时要对在家党员逐人书面通知,对流动党员通过电话联系、发公开信等方式,动员他们参加换届推荐、选举。书面通知要有存根,本人要签名。电话联系记录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字。

驻村指导组指导村党组织起草任期工作报告、本届支委会委员准备个人述职报告、提出下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具体条件。

二、党员推荐阶段

①党员大会听取本届支委会委员的述职报告。支委会委员述职以口头述职为主,也可以书面述职。

②推荐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公布候选人条件,全额推荐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现场公开计票。

参会党员超过党员数的三分之二,会议有效。党员大会吸收非党的村委会成员、配套组织主要负责人和村民组长参加。

若推荐的候选人初步人选不足支委会委员名额的两倍时,不足的名额,经到会代表半数以上同意,可以进行第二轮推荐,也可以不再推荐。

③向乡镇党委呈报“关于推荐结果的请示”。推荐结果要及时报告乡镇党委。

④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乡镇党委根据推荐票的多少和候选人条件,按照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名额两倍的人数,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

三、群众推荐阶段

①全额推荐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村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乡镇党委批复的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中,全额推荐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现场公开计票。

参会的村民代表超过村民代表数的三分之二,会议有效。

若村民代表推荐过半数的人选不足支委会委员名额时,经到会半数以上代表同意,可以再次组织推荐,也可以按照推荐票的多少和候选人条件,足额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

②向乡镇党委呈报“关于推荐结果的请示”。推荐结果及时报告乡镇党委。

③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乡镇党委在村民代表推荐票过半数的人选中,按照比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名额多1至2人的差额和候选人条件,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

四、组织考察阶段

①乡镇党委派出考察组,对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乡镇党委要制定考察方案,成立考察组,明确考察的方法和步骤。考察组一般要有3人组成,由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

②考察实行预告制,广泛听取党员、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要对被考察对象进行民主测评,逐人写出考察材料。(考察预告制是指党组织考察部门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察前,通过一定方式向被考察者所在单位和干部群众进行公告,以便于干部群众了解情况、反映意见的干部考察工作制度)

③乡镇党委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研究确定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和党支部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批复村

党支部。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人的差额确定。(考察组要向党委汇报,要记好党委记录)

五、党内选举阶段

①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听取和审议本届支委会的工作报告。

②酝酿下一届党组织委员和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确定正式候选人。

③通过选举办法,确定监票人、计票人。制订•选举办法‣,有上届支委会在乡镇指导组指导下,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制定•选举办法‣(草案),选举办法包括选举办法的依据、候选人产生程序、选举名额、选举程序以及投、监、计票办法等。

④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数超过应到会党员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

人对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或不赞成票,也可以弃权。投不赞成票者可以另选他人。选举人不能写选票的,可由本人委托非候选人按照选举人的意志代写。因故未出席会议的党员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一半,始得当选。当选人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得票多的当选。当选人少于应选名额时,缺额的可以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从未当选的得票多的候选人中按比缺额多1人的差额确定候选人。

⑤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产生后,应及时召开村党组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等额选举产生村党组织书记。选举采取等额的方式进行。会议由上届党组织委员会推荐一名新当选委员主持,议程为:

(1)会议主持人介绍书记、副书记候选人的建议名单。

(2)支委酝酿讨论。

(3)无记名投票选举。监票人从不是书记、副

书记候选人的委员中推选,经委员表决通过。被选举人获赞成票要超过实到会支部委员的半数方能当选。

(4)监票人公布得票情况。(5)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

⑥选举结束后,村党组织应及时向乡镇党委呈报选举结果。

⑦乡镇党委予以批复,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六、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班子职数及结构要求。2008年中组部、民政部•关于做好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8‟33号)规定,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每个村一般3—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人口超过5000人以上或经济规模较大的村,乡镇提出申请,经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配备7人。各乡镇要严把“两委”职数关、年龄关。对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年龄弄虚作假的干部不予办理村干部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注重从党员中推荐提名村委会成员,党员村委会主任比例要进一步提

高。村“两委”成员中,35周岁以下的干部至少有一名,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提倡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鼓励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

2、扩大人选推荐范围。重点面向“三类人员”推荐选拔:一是本地致富能手。注重从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农村专业大户、复转军人、专业协会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推荐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和村委会成员提名人选。二是大学生村官。要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补充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全面推动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希望各乡镇采取切实措施,精心组织动员,提供有利条件,强力推动这项工作,支持和鼓励所有在职大学生村官参与竞选。三是外派干部。对本村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要注重从上级机关选派的驻村干部、乡镇包村干部以及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提前离岗、退休干部职工中推荐选拔。要加强对候选人资格条件的审

查,切实从源头上把好村干部“入口关”,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进入村干部队伍。要有意识、有重点地培养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探索创新让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办法和机制。

3、关于妇女进村“两委”班子的问题。按照省市要求,要把村妇代会换届纳入村级组织换届,统一安排部署。注意选配优秀妇女同志进入村“两委”班子,“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应当有妇女代表”,就是必须确保村民委员会成员中有一名妇女成员。要把提高“两委”中女性正职比例和推进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班子作为换届选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4、关于村党组织设臵调整问题。调整完善村级党组织设臵,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上下级党组织的职能分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并通过对党员的分类管理,充分调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实际工作来看,目前村设党总支而没有下属党支部,不符合发展党员要求,一些村党总支和所辖党支部关系不协调,不利于

开展工作。要以这次换届为契机,做好村党组织设臵调整工作。各乡镇要在调研和听取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先撤销后组建的原则,提出村级党组织调整设臵方案。注意要把原有公章收回,安排专人保管,及时刻制新公章。同时,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产业链上设臵党组织的力度。

5、精心组织大会选举。重点做到“三个规范”:一是规范大会组织程序。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村党组织成员,一般要经过上届党组织报告任期内工作情况、候选人竞职演说、党员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等程序。二是规范候选人介绍方式。在选举大会上,要统一组织候选人与党员见面,发表竞职演说,介绍自己履行职责的设想,回答党员、村民提出的问题。竞职演说内容要符合本村和本人实际,实事求事。不能私自开展竞选活动,不允许私下拉票或随意许愿。三是规范投票行为。要加强投票现场组织工作,切实维护选举秩序。村党组织选举投票时,因故未出席会议的党员或党员代表不能委托他人代为投票;选举人不能

写选票的,可由本人委托非候选人按选举人的意志代写。

6、党员大会选举时对参加选举人数的要求。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进行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考虑到基层的实际情况,如果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正好为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可算作会议有效。

7、党员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参加选举,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党员因下述情况不能参加选举的,经报乡镇党委同意,并经党员大会通过,可以不计算在应到会人数之内:①患有精神病或其它疾病导致不能表达本人意志的;②自费出国半年以上的;③虽未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党纪处分,但正在服刑的;④年老体弱卧床不起和长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⑤工作调动、下派锻炼、蹲点、外出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等,按规定应转走正式组织关系而没有转走的。

8、关于选票上的候选人的排列顺序问题。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要按姓氏笔画排序,选票上的候选人

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在多年实践中证明简便易行,也可以避免人为造成候选人获选机会不平等的情况。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保障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民主权利。应当指出,在实行差额选举时,选举人应考虑被选举人的各方面因素,慎重选择人选,不能简单地按照候选人的排列顺序画圈。在候选人较多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9、严格落实村干部任职回避制度。凡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和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村“两委”班子中任职。若属需要回避的人员被党员或群众同时推荐为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按照推荐票的多少和候选人条件,确定其中1人为支委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直系血亲: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和自己生出来的下辈(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近姻亲关系:姻亲是指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近姻亲主要指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10、关于受过党内处分的党员的提名问题。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受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在留党察看期内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不能被提名为委员候选人。对于近期内受党内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党员,虽然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提名为委员候选人,但从有利于工作和有利于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出发,这些同志一般不宜提名为委员候选人。对于历史上曾受过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曾受过留党察看处分,留党察看期满后已恢复了正式党员权利的党员,如果确已认识并改正了所犯错误,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所在党组织和大多数党员的信任,具备委员候选人条件的,可以被提名为委员候选人。

11、第四批选派干部、省直单位联系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点干部参加所在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问题。第四批选派干部、省直单位联系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点干部应参加所在村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选派干部、省直单位联系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点干部,可

由乡镇党委直接提名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选派干部、省直单位联系帮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点干部一般不占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职数,不参加村民委员会主任的竞选。

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 篇5

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钟振林

同志们: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我市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市委对这次换届选举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许锐同志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和推动,对换届选举工作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刚才,几位领导同志分别作了讲话和具体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做好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全市基层的首次换届,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次换届,还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次换届。可以说,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非常重要,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把我们党建设好”。村、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根基。总体上看,全市村(社区)“两委”班子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这么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员队伍结构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二是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三是一些基层党组织生活无法正常开展;四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思路偏窄创新不够;五是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好,有的村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法乱纪。这些问题客观上讲,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普遍性,但反映出我们一些乡镇平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得不紧,对基层干部监督不严,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在这次换届工作中,各乡镇要强化管党责任,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最基层,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终端末梢”,把党的纪律严明起来,加强对基层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正常化管理,把基层广大党员凝聚起来,增强基层党员的党员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村(居)党组织真正成为密切联系和紧密团结群众的“吸铁石”,成为发展基层各项事业的主心骨。

第二,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抓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三送”工作为抓手,以“三大工程”为载体,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入手,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党性得到锻炼,作风得到转变,“四风”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整治。这些活动成果能不能经受时间检验、能不能持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四风”问题会不会反弹回潮,这次换届工作是“试金石”。我们要着眼巩固和发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确保选出的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有新的作风、新的形象和新的面貌,把目前干部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让作风建设的成效体现出来,落地生根,让群众满意。

第三,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总书记指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也在基层。”村(居)处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是直接面临群众、服务群众“零距离”的一级组织,也是我们执政大厦的地基和根本。治国之要在于固本强基。唐太宗曾经说过: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建强村(居)组织至关重要,事关执政根基,事关事业长远。而村(居)干部就是这个地基中的钢筋,位子不高但作用很大。他们的理念、作风、作为直接影响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效率,直接影响一方的平安稳定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家一定要站在这个高度来认识这次村居“两委”的换届工作。

第四,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市这次村居“两委”换届工作,涉及239个村(社区),1千多名村(社区)干部,8千多名党员,40多万选民,涉及面非常广,可以说这也是我市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市的一次最直接、最广泛、最生动的实践。各乡镇要把这次换届工作作为依据党章从严治党的实践过程,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作为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的实践过程,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健全人民司法调解的群众组织,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真正使换届过程成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过程。

第五,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推进我市改革振兴事业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振兴发展的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任务非常艰巨。村(社区)“两委”班子可以说是“兵头将尾”,是把深化改革、促进振兴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落到基层、落到一线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者,作用十分重要。我们要通过这次换届,选好干部、配强班子,全面调整补充和优化村(社区)干部队伍,为改革振兴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二、把握重点,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各项工作

村(社区)“两委”换届政治性、政策性、程序性很强,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握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政治要求和根本原则。各乡镇要按照先村(社区)党组织、后村(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顺序,牢牢把握换届选举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领导权。工作中,要注意在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要在换届选举的组织上发挥主导作用,不管是在重点步骤和重点区域上,还是在具体环节和操作细节上,都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牢牢把握换届选举工作的主动权;要在选举委员会的组建上发挥主导作用,真正把那些作风正派、群众信任的同志选进选举委员会,组成坚强有力的换届选举机构;要在候选人的推荐上发挥主导作用,党组织要底数清楚,做到人选和标准心中有数。哪些人行,哪些人不行,哪些人是群众信赖、公道正派、肯奉献、有本领、品行好的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真正把群众公认和组织认可的人推荐出来。同时,严格执行候选人资格审查制度,对候选人应当具备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道德品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特别是对群众有反映、各方有争议的人选要从严把关,坚决防止其“带病”参加选举。

二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选准人、用好人是换届选举的关键,也是衡量换届选举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各乡镇要按照合法、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实施方案》明确不宜提名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十种情形”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的具体条件,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特别是要按照四种人的标准:即群众依赖的贴心人、群众敬佩的当家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敬业奉公的践行人,把那些优秀的同志推选到“两委”的主官位臵上来,把“领头雁”选好。具体而言,关键是要把好三道“关口”:一要把好政治关。始终将政治标准放在选任条件的首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定要选政治上的明白人,能和组织保持一致,组织意识强,遇事听招呼,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冲得上去。二要把好结构关。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配好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在尊重党员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提倡“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条件合适的村(居)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三要把好民意关。民主推选出来的候选人是不是真民意的体现,还是宗族宗教、非法组织、黑恶势力干扰下的民意假象,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对群众推选的候选人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不为其他势力所干扰。

三要充分发扬民主。从以往的实践看,凡是深入发动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尊重民意的,民气就顺,民心就齐,民风就正,选举结果自然而然也就好。因此,一要扩大知情权。要通过动员部署、集中宣讲、印发资料、组织工作人员入村、入区、入户宣讲等方式,使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政策要求以及程序安排深入人心。特别是要将任期届满审计情况在选举前进行公开,让党员群众清楚明白。二要落实参与权。针对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现状,要通过集中办理、上门服务、电话联系、信件通知等方式,扎实细致地做好选民登记和党员动员工作,做到通知到人、记录在案。三要保障选举权。继续坚持和完善村(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的选举方式,在经济社会发展好、班子凝聚力强、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等条件成熟的村(社区),经市村“两委”换届工作指导小组审批后,可实行“公推直选”。要进一步完善村(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办法,提高村民委员会“自荐直选”比例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比例。四要强化监督权。各乡镇换届选举的方案落实、工作推进、程序操作和纪律执行等情况,要及时向党员群众公布,主动接受监督。要畅通党员群众检举、申诉、控告等监督渠道,通过邀请党员村(居)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选举督查员等措施,进一步强化监督。特别要注意掌握网络舆情举报信息,但也要注意不能被一些恶意举报干扰视线。

四要严格依法办事。各地必须严格依法依规操作,做到坚持公平公正不动摇、履行程序不走样、遵循步骤不减少、执行法规不变通。一是程序要到位。在具体操作时,决不能嫌麻烦、图省事,随意简化程序,要坚决杜绝操作上的不规范行为。二是标准要从严。换届工作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在能不能坚持标准、严字当头。工作中一定要从严要求,做到各种公告文件清晰明白、严谨规范;各项程序严丝合缝、推进有序;工作人员严谨细致、认真负责,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三是操作要细化。要认真研究制定换届工作实施方案,细化换届工作流程,科学制定选举办法,进一步明确换届工作的重点任务、时间安排、责任主体及具体要求,乡、村两级要做到进度安排到天、任务落实到人。

五要严肃换届纪律。换届是否风清气正,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各乡镇要始终以铁的纪律来保障换届选举的顺利进行。一要警示在先。《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十严禁”的换届纪律,各乡镇要按照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要求,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覆盖到每个村(社区),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广泛知晓。二要全程监督。市、乡要派出督查指导组,对候选人提名、竞职演说、投票选举等关键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督查。要建立信访、电话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向社会公布,并安排专人受理转办。三要严肃查处。对黑恶势力操纵选举、宗族势力干扰选举以及选举中的拉票贿选、弄虚作假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密防范、露头就打,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换届选举风气不好、整治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方,要按规定严肃问责。

三、精心组织,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这次换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摆上重要日程,精心组织安排,确保换届选举工作有序推进。

一要落实领导责任。为加强对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组建工作班子,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乡镇党委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责任主体,各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促进换届工作严谨有序、平稳顺利。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组织部要统筹协调好换届工作,民政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财政局要保障换届选举必要的工作经费;农粮局要在换届选举前指导做好任期届满审计工作,没有完成审计的,或审计有问题的,不得开展选举阶段工作,特别是对有可能连任的,更要认真审计,把账目、债务查得清清楚楚,让群众明明白白;换届期间往往是信访高发期,纪检监察和信访部门要及时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对典型案例要及时调查、重点督办;宣传部门要引导新闻媒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报道换届选举工作,密切关注网情舆情,加强应对,防止恶意炒作。公安、司法、综治、计生、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分工协作,共同组织实施好换届工作。

三要加强工作指导。市、乡两级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及办公室要通过调研座谈、定期调度、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督查指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三送”工作队要积极参与,加强对所驻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监督指导。乡镇要选派干部驻村(社区)指导换届选举工作,保证每一个村(社区)都有干部驻村指导。对一些“难点村”和往届选举中出现过问题、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比较多的“重点、难点村(社区)”,在报请市委或市政府批准后,要先进行整顿,等条件成熟后再组织换届,不要勉强上阵、遗留后患。

同志们,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事关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乡镇一定要按照省委、赣州市委的部署和市委的要求,以对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换届选举各项任务,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活力实力魅力瑞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上一篇:说和做教学教案下一篇:河北区域经济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