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教学教案

2024-10-13

说和做教学教案(精选8篇)

说和做教学教案 篇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解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我们先来看题目。从题目里面,你能读到反映这篇文章的关键词吗?

(预计学生回答:关键词应该是“说”和“做”。师提醒但是有一个人名不能忽视——)

二、作者介绍

(屏显闻一多和作者臧克家简介。)

师:上世纪80 年代,为纪念他的老师闻一多,臧克家先生创作了这篇文章。在学生的眼中,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一起来学习。

三、读清结构

1.读准四字短语。

(1)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在预习时找出四字短语。同学们都找了哪些?(2)学生回答

(3)师: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还真不少!同学们找得都很好!老师也对这篇文章的四字短语作了一个梳理,并挑出了一些比较关键的四字短语。(屏显。)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声震天地 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4)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四字短语。一个词读两遍,开始———(生齐读,读得大声、整齐、吐字清楚。)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2.读清课文结构。

(1)师:刚刚大家已经提炼出反映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 生(齐):“说”和“做”。

(2)师:其实投影出来的这些四字短语,也都分别修饰了“说”和“做”。现在,我们不妨将它们一一归类。

师:“锲而不舍”是修饰——— 师:目不窥园——— 师:足不下楼——— 师:兀兀穷年——— 师:沥尽心血——— 师:群蚁排衙——— 师:潜心贯注——— 师:心会神凝——— 师:慷慨淋漓——— 师:气冲斗牛——— 师:声震天地——— 师:昂首挺胸——— 师:长须飘飘———

(3)师:这些词语中,对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修饰还有一些区别,我们来作个梳理。(分三组归类屏显。)

①师:前面6 个四字短语是修饰闻一多先生的“说”还是“做”? 是从哪个方面来修饰他的“做”?——学者方面的

②师:在这方面,没有出现对于“说”的修饰的词。可见,在这方面他注重于“做”。这正好对应课文中哪一句关键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③师: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说”和“做”的特点。按照这样的思路,下面这些短语应该是用来形容闻一多先生哪个方面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④师:这样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课文中也有关键句作了归纳。(他“说”了就“做”。)

(4)师:好,这些就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主要内容。对这些主内容的连缀,作者也相当善于运用关键句,诸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你们能找到吗?找找看。(生自主活动。)(生回答问题)

师总结:准确!同学们刚刚都找到了文章中的关键句。开头有总起句,总领全文;结尾有总结段,总结全文;中间不乏过渡段,第7~9 自然段就是全文的过渡段。而在小部分中,也有衔接上下文内容的过渡句。你们看,前后呼应,中间内容层层衔接,环环相扣,这样的结构就是一种非常严谨的内容结构。这种严谨的行文特点很值得同学们借鉴学习!

四、感悟形象

1.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课文主要是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叙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一部分中,最细致地描述闻一多先生怎样研究学问的当属第———第3 自然段。

学生活动:咱们就来精读第3 自然段。我们先齐读这一段。(生齐读。)

(1)师:这一段的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课前预习到刚刚的认真朗读,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否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同学们就带着屏幕上的问题认真研读第3 自然段。先细读,再把想法写在课文空白的地方。(屏显。生研读。)这一段中哪一个词或者哪一个句子让你对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印象?

师:同学们手脑并用细致研读了第3 自然段。现在咱们就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成果吧!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对新知的渴望和钻研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他对自己极其苛刻的要求。

师:渴望新知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印象深刻。

生:“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一句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句运用大量的四字短语把闻一多先生从研究态度的认真到生活上的习惯淋漓尽致而又简洁明了地表现了出来。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所付出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和伟大呀!作研究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是严谨的、坚持不懈的,也是专心致志的。师:你是透过这个句子中的词语来感悟的,表达特别清楚流畅!

生:我找的是这一句:“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句子中“贪”和“惜”两个词体现出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如饥似渴。从中,我感受到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拯救国家的决心!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人!

师:正是这样的爱国热情,驱使着他积极作研究,努力作研究,争分夺秒作研究!生:我找的是这一句:“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这里的“想吃尽、消化尽”有点夸张,但是却极其准确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则写出了他高瞻远瞩的爱国情怀!师:抓住了关键词和修辞手法来感悟形象。

生:“他贪的是精神食粮”这一句让我对闻一多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为作研究而如痴如醉的学者形象。

(2)师:这样的学者形象深入你的内心。好,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似乎感觉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依稀在眼前了。下面,让我们再通过想象与还原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请根据老师出示的情境,合理发挥想象,还原一次闻一多先生作研究时的情景。(屏显。生自主写作。)

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 要求:尽量遵从文本,合理想象,并尝试运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来表达。

例1: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坐在一把破旧的椅子上,头发凌乱,桌子上堆放着一摞书,手里拿着一支笔,聚精会神地看着,时而用笔在书上画、写,时而掩卷长叹或拍手叫绝,时而还望向墙壁,凝神静思,就这样,兀兀穷年。例2夜,已经深了,可闻一多先生的书房里却还亮着光,只见他头发凌乱地坐在桌前,一手拿着一本唐诗,一手不停地写着什么。他时而埋头沉思,时而低头写字;时而脸放异彩,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抓耳挠腮。闻一多先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就这样坐到天边微微泛红才知道自己又过了一宿。

(3)师:通过你的文字,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闻一多,而且更感受到了治学中他的喜怒哀乐。好,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来归纳。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学者形象?

生活动

师总结:是呀,他作研究就是为了拯救我们的国家,拯救我们的民族呀!老师也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特点作了一个归纳: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废寝忘食的、作风低调的、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作研究是为谋救国之路的、有深沉爱国情感的、争分夺秒研究的学者形象。

(4)刚刚我们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形象。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感悟形象的?

——嗯,通过揣摩词句和合理想象的办法来感悟和把握形象。

2.好,下面,就让我们运用这种方法来感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形象。一起来继续精读第16~18 自然段,说说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形象。(1)(生齐读第16~18 自然段。)

(2)生回答,引导学生的通过读感悟人物形象。

师总结:哦,你也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呀?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同学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那种大勇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好,下面,老师来作个小结:这是一个有杰出的演说能力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大勇的、大无畏的、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家形象;这是一个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革命家形象。

综合全文,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对待“说”和“做”是迥乎不同的,但是有一点是致的,那就是言和行都———一致。

师:言行一致。而且在他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激荡着一种情感,那就是———爱国情感。师:澎湃的爱国热情。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一遍第16~18 自然段。第16 自然段要读出气势,第17 自然段要读出坚定,第18 自然段要读出大无畏、大义凛然。(生朗读,读得语势铿锵有力。)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已经感受到你们真正读懂了闻一多。我们再找个同学来演读一下好吗?

五、课堂检测

1.师: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读清了一种严谨的结构;同时,也感悟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闻一多形象。那么,留在同学们脑海中的还有没有一些雅词美句呢?合上书,回忆一下。2.师:两个词。好,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将从这篇课文中学到的四字短语运用起来,丰富和美化我们的表达。除了词,你还记住了哪个句子? 生:“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师:这两句从形式上看是———对称句。

师:从内容上看,它是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既要读懂这样的闻一多形象,更要学会感悟形象的方法。这样,我们在读同类的文章时,才能很快地读懂、读好!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说和做教学教案 篇2

一.开篇视频资讯点评, 美育、语言表达同步提升

在我的课堂上, 开课前五分钟, 一般播放几则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资讯, 先让学生点评, 参与其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开课伊始就让学生迅速融入其中。在开讲《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 我先播放一则近期资讯“南京英雄公交司机”, 又结合2009第一场大雪播放视频“优美雪景造型”。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进行讨论。在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 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知不觉中已得到了提升。

根据学生点评, 教师进行归纳。公交车司机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职业, 但这位司机却在身体出现不适, 意识即将昏迷的时刻路边停车、打开车门、拉上手刹、打开双闪, 一连串的动作在他以往的工作中不知重复了多少遍, 可今天他的所为却让我们见识到不是平凡生活中无英雄, 而是我们缺少发现。2009年的第一场雪来势凶猛, 大雪封路的清晨学生们记忆深刻, 可视频中展示的雪中即景, 人们堆砌的神态各异的雪人, 却让我们深深感到不是平淡生活中缺少美, 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在教师的归纳中, 学生们得到美育的洗礼。

而后话锋一转:美好的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应该学会珍惜, 因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自于多少志士仁人的鞠躬尽瘁、前赴后继, 在这众多的伟人中, 有一个人或许称不上是伟人, 或许他只是历史长河中浪花一朵, 但在1999年澳门回归之际, 伴随着一曲深情的《七子之歌》唱响祖国的大江南北, 他再一次名震中华。继而过度到对文中主人公闻一多的介绍, 切入新课。

二.解析课文内容, 对学生进行多方面德育教育

1. 介绍主人公闻一多,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担当责任、回报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

因课前预习作业中已让学生着手搜集了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各方面资料。学生由于手中有搜集的资料, 在让大家介绍闻一多情况时,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对闻一多的了解或许不完全, 但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一言我一语的畅谈, 一个丰满的闻一多就站在我们面前了。

教师及时总结, 抓住细节,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担当责任、回报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他的代表作之一《七子之歌》伴随着1999年澳门回归唱响祖国大江南北, 妇孺皆知。于是, 我紧抓住这个细节, 给学生深入介绍《七子之歌》的写作背景。然后带领学生们吟唱《七子之歌·澳门》, 更强调当时闻一多身在美国, 距离祖国千万里之遥, 他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悠哉地做一个清静无为之人。但闻一多先生没有, 一个普通中国人对自己祖国应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促使海外游子奋笔疾书, 写下不朽组诗, 回报国家, 回报社会。继而给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当今时代的主人, 我们该怎样去做?引领学生得出答案:从自身做起, 树立远大理想目标, 敢于担当责任, 回报社会。

2. 分析课文内容, 对学生进行“言必信, 行必果”的诚信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书育人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 更注重的是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确立学生们做人行事的准则和原则。在对本课主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进行分析时, 我明确指出不管是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还是成为民主革命战士的闻一多, 他都是一个言行一致、“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尤其是在他完成了一个学者向民主革命者的身份转变后, 他不仅仅说了, 发表了慷慨淋漓的《最后一次演讲》, 他也切切实实做了, 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 甚至为了捍卫真理民主, 付出生命的代价。于是, 一个鲜活的问题就放在学生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说和做”。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中, 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生哲理, 学到做人的道理, 做一个言行一致、“言必信, 行必果”、堂堂正正的人。

3. 深挖关键环节, 对学生进行“开卷有益”的激发学习积极性教育

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 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更何况对语文这门无关今后就业痛痒的公共基础课尤其如此。对此, 教师不能听之任之, 不管不问, 也不能一味说教, 那只能徒劳无益, 甚至会迫使学生走向对立面。因此, 我非常注意在讲课的过程通过挖掘课文内容当中的激励素材, 从另一面引导学生自觉激发学习积极性,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讲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 我就借用了文中对闻一多先生如何做学问的刻画, 铺展开来, 先让学生回答文中如何描写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锲而不舍、目不窥园、兀兀穷年、群蚁排衙、漂白了四壁、何妨一下楼, 当学生们列出这一个个对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入木三分进行刻画的词语时, 一副闻一多先生珍惜时间、不懈进取、深夜刻苦攻读的画面跃然眼前。闻一多先生一生笔耕不辍。作为诗人他给我们留下了《红烛》、《七子之歌》;作为学者, 也是硕果累累,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无不是他心血结晶。已然作古的闻一多先生尚且能珍惜时间、不懈进取, 更何况我们今人呢?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面对当今社会如此大的竞争压力, 身在校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今昔对照, 抚今追昔, 实是让学生感悟:从现在做起, 努力学习, 掌握一技之长, 为今后走向社会, 寻找立足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领悟文章内涵, 对学生进行“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教育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是孔子的老话, 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 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去理解他人, 宽容他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 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中职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特定年龄、自身素质所限, 凡事多想自己, 很少顾及他人, 更不用讲“推己及人”了。在讲授本文时, 我没有忽略闻一多先生在从学者向民主战士身份转变时的态度这一环节, 而是通过对当时历史背景的介绍深挖闻一多先生此时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昆明“一二·一”惨案之前, 闻一多先生是不赞成西南联大的学生罢课的, 但是他没有将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 而是时刻关注时局进展, 当一幕幕惨剧呈现在他面前, 尤其是民主战士李公仆先生的遇害, 闻一多先生愤怒了、觉醒了, 他也没有强求他人, 而是身先士卒, 率先垂范, 发表了慷慨淋漓的《第一次演讲》, 并行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通过深挖在闻一多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 并继而引出问题“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违背自己自己主观意愿的事情该怎样对待?”小问题蕴含大道理, 学生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挖掘和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儒家思想的精华, 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处世信条, 就在潜移默化中移植于学生们的内心。

三.掩卷小结, 升华本课德育教学主旨

在本文小结时, 更是把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通过缅怀闻一多先生进一步放大, 浓浓的爱国主义情绪深深感染着学生们。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永远没有停歇它流传的脚步, 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不可谓不慷慨淋漓, 闻一多先生生命的最后定格不可谓不悲壮惨烈。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 可他对祖国浓烈的挚爱深情已深深融进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血液, 并伴随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而永远弘扬。因为我们同怀赤子之心, 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中国啊。全体起立, 朗诵多媒体大屏幕上打出来的河南诗人王怀让的诗作片段《我只有一个中国》作为本课的结束语:

我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有十二亿个“我”, 而我只有一个中国!因此, 我的智慧, 无论放到哪里都要为她绽开花朵;因此, 我的勇敢, 无论用到哪里都要为她高奏凯歌;因此, 我活着, 就应该是她的人, 走到天涯, 都要代表她而留下传说;因此, 我死了, 也必须情系山河, 化作泥土, 也要为她而长出大树一棵———我只有, 我只有一个中国啊!

意犹未尽, 一节课结束了。可伴随着声声诵读, 爱国激情在学生们内心久久激荡。

“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这是中职语文课教学所担负的宗旨和责任。我们应该以中职《语文》课教材为蓝本, 深挖深抠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德育主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只是我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范本。“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红烛精神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良好素材, 更会深深让我铭记于心, 在教学之路上“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摘要:“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这是中职语文课教学所担负的宗旨和责任。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寓德育教育于教学实践。《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的德育教学设计, 是我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 更是对闻一多先生“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人品、爱国主义情操、红烛精神的缅怀。

关键词:闻一多,德育,语文,中职学生,教师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讲国学》,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2].闻一多:《闻一多诗集/上古版中华名著袖珍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3].闻一多著, 刘殿祥编:《闻一多代表作:红烛》, 华夏出版社, 2008年8月第1次印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反复诵读,以领悟文义、体味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

2.掌握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突出闻一多先生崇高品质。

3.激发学生情操,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该文章的重点在于如何通过典型性事例来表现其作为“卓越的学者”和“革命家”的崇高品格。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搜集资料和比较学习的能力,学习模仿力强,通过一学期多的学习锻炼,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课堂设计(结构、方法等)

通过教师的点、评、导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

教师:1.准备授课的内容及制作有关幻灯片。

2.准备诗歌《红烛》一首、音乐《命运交响曲》。

学生:1.预习课文,解决文中的字词读音和注释。

2.收集与闻一多有关的资料,思索其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师:(显示红烛闪亮的图片。)同学们,当老师看到这一张图片,就会想起一位伟人。他的名字叫闻一多。多少年了,他的精神、品质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红烛》这首诗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生:(幻灯显示诗歌《红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师:今天,就让我们在这春雨绵绵、百花盛开的季节来感受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人”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二)整体感悟

配乐范读,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幻灯出示思考题:

1.本文主要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哪两种身份所写表现的内容?

2.文中通过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学生带着问题听,然后讨论,再回答,最后请学生相互评论补充。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引。)

(三)研读与赏析

1.教师导学

师:对于一篇文章除了整体把握外,更重要的是对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这样,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贴切地体会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

用幻灯机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体味:

(1)作为一名学者,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特点?作为一位革命家,他的表现又是怎样?

(2)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3)典型事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高尚品德?

(听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上述三个问题,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导。)

集体明确

(1)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

(2)典型事例

学者:①几年苦成《唐诗杂论》 ②十年艰辛出《校补》 ③又向左典新义迈进

革命家:①创办油印刊物 ②在大会上演讲 ③走在游行队伍前面

(3)典型事例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敢说敢做的爱国热忱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师小结,并适时鼓励肯定学生。并逐层推进,推进进一步的探究要求。)

3.合作探究

师:上面同学们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以自己为主,合作为辅进行艰苦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主要是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怎样学呢?就小组成员向小组提出你认为值得提的问题。可以是知道答案,也可以是不知道的;你可以提出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小组总结后,推荐一位代表作总结发言,把你们组最精彩的或不能解答的问题向全班推荐,全班再一起讨论解决。

(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四)拓展延伸

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师:当我们还沉浸在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质之中,老师不禁要问,你们觉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需要这种品质?在你所接触到的媒体中,你听到、看到哪些具备这种品质的人、或事例?

(学生对此问题交流、讨论,教师进行提问,并适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鼓励、表扬。)

(五)课堂小结

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的内容进行小结,教师引导,全班达成共识:

1.文章主要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典型事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敢说敢做的爱国热忱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2.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是有很多的,作为新时代的初一学生,学习闻一多的品质和精神是很重要的,我们应学习他、以激发情操、刻苦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第三大题第一个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对闻一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结合我们初一学生的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200字。

(七)课后反思

根据学生上课学习的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反思:

1.教学目标是否完成。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3.师生交流、互动,感情是否得到提升。

4.学生语文素质是否有所提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篇4

臧克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写作思路。②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①把握课文写作思路②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

2、难点: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三、教学准备

让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字词;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2、初步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一)导入

播放音乐《七子之歌》

问:大家以前听过这首歌吗?其实在老师的那个年代是有名的。这是1999年澳门回归的主题曲,歌词就来源于《七子之歌》中的《澳门》篇章。歌词中,澳门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呼唤祖**亲,表达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大家知道《七子之歌》是谁写的吗?(闻一多先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闻一多先生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了解人物

1、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2、闻一多

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

⑴诗人:新诗集《鸿祝》(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⑵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谈》《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⑶民主战士: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臧克家和闻一多: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臧克家与闻一多先生的关系吗?

本上第三段“在30年代锅里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当时闻一多先生受邀来到青岛大学主持文学院工作,是当时文学院的院长,正在这个时候臧克家报考了青岛大学,正是闻一多先生的慧眼识珠,才使得数学低分的臧克家得以继续深造。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臧克家从外文系转到了中文系,成了闻一多的得意门生。而后的十几年,他们之间也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感情。

4、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诗: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

(三)巩固基础

1、字词读音(见PPT课件)

2、词语积累(见PPT课件)

(四)理清思路

教师邀请一位学生同读课文,一人一段,其他学生思考:围绕题目,在臧克家的笔下,闻一多先生有哪两个身份?以此文章氛分为几个部分?(本单元注重培养孩子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学者2革命家3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

1、学者身份

①那么闻一多先生在学者方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到相关语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②他作为学者侧重写“做”,那他都做出了哪些成就?(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③从这个部分,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学者?

(1)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把“衰微的民族”比作病人,把自己比作医生,文化药方是什么?(从民族文化史中找寻到能唤醒国人、激励国人的精神)

(2)怎么做的?

关注几组词: 忘记了……贪得……

一个又一个大的……密密麻麻的小楷

两个“又”

2、革命家身份

①那么闻一多先生在革命家方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到相关语句

(言行一致)

②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起稿政治传单、参加游行示威、群众大会演说)③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革命家?

品读第15段时,介绍当时危机形势,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视频

正如闻一多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他倒在了血泊里……

但也正如他的学生臧克家所写的《有的人》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小结课文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以为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不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态度谦逊、刻苦钻研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作为革命者“大勇”的一面。

4、作业:文章各部分之间如何过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通过朗读,进一步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一)研读课文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段落。

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但事实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哪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第一部分)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越的语句划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不懂的可以标注出来。)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渐防危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可见,闻一多先生是想从探索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一多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他的言和行终生实践着这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先生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指导朗读:学生齐读(如果朗读不到位,可以请各别同学范读)。

教师重点指导朗读闻一多的几句话:指名读、齐读、师生配合读。

(二)品味语言

1、词句赏析(见ppt课件)

2、语言特点: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①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即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此外“吃尽”“消化尽”“炯炯目光……远射……”“赫然而出”“向……迈进了”“起先,小声说”“向……呼喊”“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②精炼含蓄

比如一格“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饮用的闻一多先生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地美德:“做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使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使“言”,也是“行”了。一个“说”字,竟然表达了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③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敬仰之情也呼之欲出。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却与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同样,“夜间睡得很少”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但跟着一个情由未尽的“他惜寸阴、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就能把平常的语句便的不平常了。

④富于音乐美

⑴、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⑵、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想,无声无息”“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三)文章主题

1、你认为文章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视频,小结:为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主义精神。)

2、小结:在世界近代史上,闻一多先生是唯一一个被数颗子弹从背后卑鄙地射杀的诗人。尽管时代已相隔久远,但一想到这残酷的事情,我们还是会进步助一阵阵心疼!正如闻一多先生是那样地心疼李公朴的死,正如那些“李公朴”们那样地心疼万千底层百姓的挣扎着的生存。面对死亡,闻一多先生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曾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方法。”让我们永远称颂这位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四)写作手法

1、夹叙夹议

2、记叙与描写相结合

3、遣词造句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在闻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许多文人、学者、革命家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请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体会人们对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深刻缅怀。

六、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革命家 写作《唐诗杂论》 起稿政治传单 写作《楚辞校补》 参加游行示威 写作《古典新义》 群众大会演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说和做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照片呈现,标题导入

1、照片呈现:

出示闻一多先生的照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他是谁。

他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说的闻一多。他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中高度赞扬了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板书课题)

2、标题导入:

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说和做”,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必修课,闻一多堪称这方面的表率。下面,让我们再次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

①学生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②学生交流朗读感受。

2、整体感悟: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②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为了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合作探究,人物性格

1、合作探究:

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讨论交流后归纳明确: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从课文17、18小节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看出。

2、人物性格:

①第11小节引用了闻一多先生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格?“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想像一下闻先生讲的是什么样的话。你能帮他说一说吗?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等。②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四、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教师准备: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等。(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③“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⑤“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⑦“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说和做教学教案 篇6

(1)知识和能力: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音乐导入

播放闻一多做的容韵琳《七子之歌.澳门》。

熟悉的旋律响起,来自儿时。更是来自一个时代一个爱国学者的铿锵之笔。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七子尽泪下,诗人独悲歌。他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因择其中与中华关系最亲切者七地,为作歌各一章,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怀祖国之哀忱,亦以励国人之奋兴云尔。”故而有了不朽之《七子之歌》。这位伟大爱国学者便是闻一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感受他的伟大情怀!(布置学生下去后,集齐七子之歌)

二、读文知事

1.介绍作者臧克家和闻一多

(明确)

臧克家:臧克家(1905~。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

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了解更多,参看汪曾祺《闻一多先生上课》,感受大师风范。

2.自读课文,勾画精美句子和词语。

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记3-5分钟,然后考核。

(1)校(xiào校规;jiào校订)壳(ké弹壳;qiào地壳)

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

⑵xiá暇hè赫kuī窥pài澎湃shuò硕mí弥piǎo漂jiǒnɡ炯

⑶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3.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明确:从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写的。

三、整体把握

1.学者的闻一多

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用原文回答)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体现: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明确: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做了再说。

2.革命家的闻一多:说了紧跟着就是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那他做了什么?目的又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

课堂小结:综合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的人,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一多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四、解读文章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段落。

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那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语句滑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同样勾出重要句词。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闻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又被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汽水堪任之1可见,闻一多先生是想从谈所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她的祖国,爱她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用她的言和行终生时间这着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3.探究闻一多前后的“变”与“不变’。

①“变”:(做学问和革命有什么变化?)在“说”与“做”方面前后判若两人──前期潜心研究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做学问的时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潜心钻研,无声无闻;干革命的时候,他起草传单,发表演说,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这种变化源于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②“不变”:(始终不变的是什么?)闻一多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他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始终如一的。

4.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语言特点:

(1)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

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2)精练含蓄:

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而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音乐美。

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五、总结全文

《闻一多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篇7

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

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

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可以用课文原句)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

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 《唐诗杂论》 毅力顽强、忧国忧民、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 珍惜时间、吃苦耐劳!

《古典新义》

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大声疾呼 言行一致!

(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

大骂特务 英勇无畏、义无返顾!

带队游行 身先士卒!

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

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

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

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写法研讨。

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1、仅从“说和做”的角度截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2、注意过渡衔接;

3、叙述中穿插形象的描写;

4、数句议论,画龙点睛;

5、写作者的见闻,真实、感人;

6、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来写人。

四、延伸训练:选择适宜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个我们想写的人。

拟题示例:

1、的“口头禅”

2、的记性

说和做词语拼音 篇8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我们都有学习过的课文,那么课后字词的拼音,同学们又清楚了吗?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课后字词的拼音

衰微【shuāi wēi】衰落;不兴旺

赫然【hè rán】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迭起【dié qǐ 】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ɡāo biāo】比喻高深的造诣.

沥尽心血【lì jìn xīn xuè】形容用尽心思.多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潜心贯注【qián xīn guàn zhù】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心会神凝【xīn huì shén níng 】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而深

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一反既往【yì fǎn jì wǎng 】完全与从前相反

慷慨淋漓【kāng kǎi lín lí 】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比喻坚持到底,不放弃

兀兀穷年【wù wù qióng nián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扩展阅读:带做的成语

亲上做亲:指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一不做,二不休: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明人不做暗事:心地光明的人不做鬼鬼祟祟的事。比喻有意见当面提出,不在背后捣鬼。

好吃懒做:好:喜欢;贪图;懒:怠惰。指贪于吃喝;懒于做事。

好心做了驴肝肺:俗语。指把好心当作坏意。

伏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

朝里无人莫做官:旧时俗语。意思是,没有靠山,事办不成。

白日做梦: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做贼心虚:做贼的人心里虚。比喻做坏事的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

拿腔做势: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假戏真做: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

大做文章: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装痴做疯:指故意装成疯疯癫癫以逃避或掩盖真相

装聋做哑: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装模做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给人看

装腔做势:腔:腔调;势:姿态。装出一种腔调,摆出一种姿态,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装神做鬼:装扮鬼神。比喻故弄玄虚蒙骗人

推聋做哑: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假做不知

做眉做眼:摆脸色

做小服低:形容低声下气,甘居人下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默不做声: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朝中有人好做官:朝:朝廷。指因有权势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慌做一堆:慌:惊慌。惊慌得乱成一团,理不清头绪

强做解人: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敢做敢当: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敢做敢为:做事勇敢,无所畏惧

做人做事: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

当家做主:当家:主持家务。本指主管家政,有权对家事做出决定。比喻在单位或国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好汉做事好汉当:敢做敢当,不推责任

白昼做梦: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幻想根本不能实现

从头做起:从:自。从开始做起

天不做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天公不做美: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一人做事一人当:当:承担。一个人做出的事情自己承担责任

生米做成熟饭: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哑子做梦: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

上一篇:游西溪湿地作文650字下一篇:村换届选举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