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风景画教案

2024-10-02

水粉风景画教案(通用10篇)

水粉风景画教案 篇1

美术公开课教案

授课教师:赵文娟

指导教师:易效烈

班级:高一(3)班

教学课题:水粉风景 教学目标:

1.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 2.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

3.通过画水粉风景画让同学们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水粉的调色,对风景水粉画进行练习。

教学难点:掌握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协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风景的热爱。教学方法:讲授法

直观欣赏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水粉苹果的画法导入新课。2.引入主题:水粉风景的画法 3.出示教学目标

4.欣赏水粉风景画的片段

提问:那在一幅画面中主要用到的色彩对比有哪些?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那在画风景画的过程中,距离越近和距离越远哪的纯度会更高? 3 那受天光的影响,距离远处的色彩和距离近处的色彩哪的较暖? 4 色彩协调的常用方法有哪四种呀? 类似色协调法,中性色间隔协调法,复色协调法,面积协调法。5 让同学们自己开始作画,教师辅导。

浅谈水粉风景写生教学 篇2

在我从事职高美术教育中,几乎每年春暖花开或金秋季节总要带学生走出学校,到大自然或人文景观集中的地区开展写生教学。不少的同学根本没有画过风景,所以写生教学一开始比较困难。不用说面对复杂的场景,就是简单的一处景、一棵树、一条小路,不少学生也感到无从下手。风景写生教学中,一开始要注意基本功,培养基本能力,调整、补充、提升学生的色彩感觉和表达能力。

外出写生教学,晚上讲课或点评作业,白天跟同学们一起画画。我的体验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同学们一起画,才最好的的实践教学。老师作画,是自然状态的示范,不是刻意的表演,学生看得真切,许多讲不清说不透画理,都体现在作画过程中,有眼见为实、一目了然的教学效果。老师动手,还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开始要多关照基础差的学生,有意带在身边,让他们一边自己画,一边看老师如何观察、如何取景、如何表现对象,这样他们会很快掌握基本的东西。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们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只要用心观察,就会有所感悟,就会发现不同的美,找到不同的兴奋点。画画与写文章一样,一定要有感而发,没有想法,没有激情,肯定画不出好作品。画画除了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指导外,还需阅览相关书籍资料,这十分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手头资料多、运用得当,肯定进步快。

画风景写生,动手之前的情绪酝酿很重要,凡到一处新的地方,一定要先选好自己喜欢的景色,并注意地方特色,当你选定好景物后,不要坐下来就画,先静静思考,认真观察,用心去“读”你即将要画的对象,感悟它们的气息、情韵,还要考虑如何具体完成这幅画,怎样构图,哪些地方改放松,哪些地方该精心刻画,采用什么手法处理,画面整体效果等。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关于如何动手画风景,具体步骤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一、构图

构图是确立画面的大框架,非常重要,好的构图应该主要:统一、节奏、呼应等。主题无不宜画在画面中央,注意黄金分割线与景物的协调性。要懂得一般构图原则,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和形式美感也就不同。横构图宜表现开阔的场景。立式构图宜表现高深景物。

二、起稿

画风景画首先应该主意空间透视线、地平线、焦点、大小关系等也就是景物位置和比例、形体结构及天空的明暗关系。先可以用铅笔起稿,再用与画面相协调的颜色定稿。冷色用群青、普蓝、墨绿均可。暖色一般用熟褐、赭石。熟练后,可以直接上色起稿。起稿一定要认真,否则将会引来许多麻烦,起稿时的失误会随着画面的深入越发暴露,甚至无法进行下去。起稿也是“阅读”对象的过程,要边勾画边观察思考,审慎地进行取舍、强调、减弱、移位、重组等艺术处理。

三、着色

着色是色彩写生的主要过程,技巧性很强,须同时关照造型和色彩,解决好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还要注重方法步骤。

1.着色步骤。水粉画的着色步骤比较灵活:风景画一般从远景画起,层层推到近景;也可以从主体画起,一上手就把精力集中在主体上;阳光下作画,为了不失时机捕捉光影,应该先画光色变化快的地方,光色相对稳定的地方可以放缓一步,再从容描绘,来不及抓住的光色,还要善于凭记忆完成。塑造形体时,可根据自己喜好和画面要求由远到近,由深到浅表现,但技法要求具有特殊性在自己熟练的情况下和自行把握。

2.表现技法。一般有湿画法、干画法及机理制作的方法。湿画法接近于水彩画法,适合于表现雨景、雾景以及画面和;画面色彩含蓄的地方。干画法是在颜色干后再衔接新的颜色。色块肯定,色彩明确,适用于结实的造型或明确的部位,画岩石、房屋、交通工具等多用干画法。一般情况下,很少通幅使用单一的湿画法或干画法,大多按表现需要在画面不同部位灵活运用干画或湿画的技法。肌理的制作需要助剂或工具,如盐、酒精、松节油、蜡笔、油画刀、海绵及其它工具材料,不同的助剂工具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肌理效果,适宜不同的景物表现。但一定注意肌理的制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否则就不是绘画而是杂技。

3.着色的要点。着色的关键在于把握画面关系。在整个的写生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正确的方法,那就是“比较的方法”,不仅要比较着看、还要比较着画,才能找到准确的色彩关系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比较的方法是写实画风的法宝。如果你的画面关系失调,症结大多是观察方法上的失误,那你一定是犯了孤立片面观察的错误。

在作画过程中,画面需要照顾的方面很多,但不要忘记几个要点:

(1)把握画面色块对比的关系。色块关系是画面的色彩构图框架,是一幅画的大关系。入手着色,首先着眼的就是色块关系,一般作画,先摆大色块,再深入局部。

(2)用色彩造型。正确运用色彩三要素,注意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灰色与鲜艳色彩对比,光线再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中都不同,我们要学会多观察多分析了解大自然的色彩规律。

(3)空间层次关系。形体的透视变化、近的实远的虚,还有可用色彩渐变处理空间,多数情况下近的暖远的冷,近的纯远的灰,近的物体明暗对比较大,远的对比反差小。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篇3

学时:40课时(10/周x4)

班级:14五专二班

一.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及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二. 教学内容:色彩静物写生

三.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写生的基本规律。四. 教学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六.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七. 教学方法:本课题主要以课堂写生为主,结合理论知识的讲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改画和做范画)进行教学。八.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 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 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学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画面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水粉画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既有水彩画的水色淋漓、流畅、飘逸的感觉,也有油画的厚重硬朗的质感表现。有“干画法”、“湿画法” 和“干湿结合的画法”。其着色方法一般为“先整体后局部”“先薄后厚”、“先深后浅”、“先暗部后亮部”的作画原则。(1)干 画 法:

又称厚画法,笔上水分少,颜料较多,有时直接用色与色调配,要求用笔肯定、准确,笔触感强烈。适用于山石、树木、陶罐、水果等坚 硬的物体。

(2)湿 画 法: 又称薄画法,在调色过程中,水分很充足,通常是在前面的颜色未干时就接着画第二笔颜色,也有先把画纸刷湿,然后作画。在静物写 生中,背景部分,透明的暗部和柔软的衬布等适宜用此画法。(3)干湿结合画法:

指干湿两种画法结合使用的画法。一般在背景和物体的暗部多用湿画法,在亮部和物体的主要部分用干画法。一般用干湿结合画法视觉效 果会更好。

5.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

“勾”:“涂”:“摆”:“擦”:“点”:

“勾”:用小号的笔蘸适量的颜色,根据画面的需要画出长短、曲直、粗细、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

“涂”:笔上蘸满颜料,在画面上到处涂刷所需要的色彩关系,注意 色彩的自然衔接和笔触的变化,用笔宜大一些。

“摆”:按照物体形体结构的走向,一笔一笔地把色彩摆在画面上,要求用笔肯定、有力。

“擦”:又称“扫”,从字面意思即可理解为在画面上快速揉擦。分 为干擦和湿擦。干擦可以表现物体的粗糙和某些物体的边缘,起色彩虚实过渡的作用。湿擦是用干净的笔在色彩未干和浓淡不匀的地方轻擦,可使笔触不明显,多用在湿画法中。

“点”:一般用来点物体的高光、画树叶、花瓣等。要求用笔准确、肯定。

(二)布置静物: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可供静物写生的题材很多,如室内一角、厨房炊具、文化用品、劳动工具,文物古董、蔬菜瓜果等均可入画。这种静物往往与其典型环境相配合,自然朴实,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观察研究:

摆在初学者面前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在作画之前,不要忙于下笔,先将静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整体观察和分析,而整体观察应始终贯穿在整个作画过程之中,要从色彩诸因素的相互联系中观察色彩。从相互比较中找出色彩变化关系,在变化中找出主调色彩,要敏锐地捕捉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基调,然后再进一步分析研究局部的色彩关系。但又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四)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构图与画轮廓

经过观察研究以后,对所描绘的对象有了细致的分析和构思,在头脑中产生了未来的画面设想。构图的好坏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基础,也是作者艰苦设计的结果,同时也是作者的艺术修养水平和基本功的体现。构图要从形与色两个方面考虑,只有形与色的整体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效果。

2、铺大色调

铺大色调是着色的开始,要把握住静物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觉,从整体着眼,主体物入手。把暗部色彩画准后,再画明暗交界线及中间色,然后逐步向亮部推移,最后加亮光。也可以从大面积的中间色画起,然后加暗部和亮部。画第一遍色一般从中间的色块开始,用较大的笔,调较薄的或不薄不厚的颜色画大块的色彩关系。将背景、主体物、桌面的区别及它们间的色彩关系画出来,然后将物体受光面的色彩画出,使画面形成一个基本色调。画时要胆大心细,要有激情又要稳重,因此在铺大色调时应根据水粉画的特点,用色时采用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深后浅的步骤,最低限度地使用“白粉”。把大色调铺得既主体突出又与其他各部衔接得自然,对后来进入刻画和塑造形体阶段打下好的基础。

3、大体塑造

第一遍上色解决了大的色彩基调之后,即可进入大体塑造阶段。对静物每一个部分进行塑造,这是水粉画写生创作最艰苦的时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用色彩较充分地塑造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和空间。可以从主体部分开始画起,随后塑造每一个静物局部的结构和形体及色彩空间等关系。在完成某一部分的塑造过程中不要忘记整体关系。要经常保持整体看、局部看。局部画又不能画得过分,要适可而止。

4、深入刻画

作为训练基本功的写生练习,细节刻画是必不可少的,一张画如没有细节,就不会有表现的深度;精彩的细节刻画,能获得画龙点睛之妙。

5、整体调整

画面的每一个部分都已进入深入刻画阶段之后,各部分可能会出现与整体不谐调的现象,这样对整体会有所破坏。这时,就要跳出局部的小圈子,检查整个画面,做出适当调整。

(五)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

“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纯度过高,几乎用管装或瓶装的颜料原色未加调和即直接作画,给人以火、生、楞的感觉。此外,用色太厚,特别是用非常厚的颜色在画面上“干拖”、“干拉”都会造成画面的焦枯、火气。这些都说明初学者缺乏水粉画的调色和用笔经验。“灰”:是指在整幅画面中缺乏物体的暗部与亮部的色彩对比,这其中包括明度对比和色彩的冷暖对比。此外,静物中有些鲜艳、明亮的色彩因纯度不够从而产生灰的感觉。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现某一物体时,调配色彩的种类过多,复色间相调必然产生灰、闷的感觉。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写生用过量的水分调少量的色彩,画出的作品也会产生灰、脏的感觉。这是由于水粉颜料的特性造成的,因为水粉颜料主要由填充剂和着色剂混和而成,加水稀释后,饱和度就会降低,色彩会变得灰暗。它与水彩颜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会产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颜色调了过多的水分就会变得苍白无光。所以调色时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证颜色的鲜明度。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才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粉的优势。

“脏”:调配的色彩种类过多,最后导致色彩倾向不明确而成为脏色。

另外一个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学水粉画或经验不足的考生,在水 粉静物写生中经常会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 并加以修改,以求协调柔和的过渡面色彩。这样画出的物体色彩,干 燥生就会产生脏、灰暗的感觉。

“花”:产生的原因是对整组静物大的色彩关系、大的明度关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这方面问题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础也比较薄弱,作画时容易一头钻进细节关系,一味去抠细小的色彩变化,从而丧失了物体大的色彩冷暖关系及色调倾向,特别是大的明暗层次关系。

(九)优秀作品欣赏:(略)

(十)课堂示范:(略)

(十一)学生作业点评:(略)

(十二)课时安排:

理论讲解 4课时

优秀作品欣赏 4课时

课堂示范分两次 共8课时

学生作业点评分三次 共2课时

1.简单静物写生练习(10课时)

2.较复杂静物写生练习(12课时)

3.复杂静物写生考试(8课时)

(十三)学生作业布置:

秋天水粉画教案 篇4

2.学习两种色彩的调和,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三原色的调和方法

操作准备:人手一个塑料袋、红黄蓝三色颜料、绘画笔、调色盘、抹布、操作台:五张桌子,分别贴上“秋天的水果”、“秋天的农作物”、“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虫子”的字卡。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题,表达对秋天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要把秋天画在塑料袋上。你最喜欢秋天里的什么东西?”(水果,/农作物/花……)“哪些虫子是秋天里特有的?”……

二、教师讲解示范

1.感知塑料的特性——教师拿起一个塑料袋:“我们要把这些秋天的东西画在这上面。想想和我们平时在纸上画画有什么不同?”

塑料袋比较滑,所以在画画的时候要做到两点,首先我们要把塑料袋放平不能随便移动,然后不能在颜料里面加水。

2.教师示范颜色的调和

每一组只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所以在画的时候我们要调好颜色。

三、幼儿创作

1.操作要求:每张桌上都有文字提示,这是“秋天的农作物”组、这是“秋天的水果”组等,到喜欢的组里去设计图案。

2.调颜色的时候一定要用干净的笔挑颜色,不要随便更换颜色,颜色粘的多了,调出来的颜色就会很黑很暗。

3.巡回指导时留意幼儿设计图案的新思路,鼓励他把想法表现出来。关注用纯色作画的幼儿,鼓励幼儿主动调色。

四、相互欣赏点评

水粉风景画教案 篇5

题: 明快洒脱 俊朗多姿 水粉画 课

时: 1课时

型: 综合型

授课对象: 高中2年级

教材分析: 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在国外,并没有水粉画这一独立的画种。一般都将其包括在水彩画的范畴之中,称为不透明的水彩画,或用水粉颜料绘制的广告招贴画等统称为水粉画。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原因,普及美术和实用美术发展很快,从而促进了水粉画的不断普及与提高。使它具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与其他画种不同的技法,成为在绘画领域中具有群众基础而又受专业画家所钟爱的一个独立画种,进而显示出自己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风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能通过水粉静物写生,进一步巩固色彩基础知识,加深对水粉写生色彩的认识,初步提高色彩写生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因材施教,运用示范式、讲授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色彩造型的审美能力,要求在对自然物象的观察、写生的基础上,抓住客观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受自然规律的束缚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

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水粉画的基本技法(调色、水的使用、用笔刀画技法)。

教学难点:水粉画的着色(物体的固有色)和着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欣赏、指导相结合。

2.学法: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并将知识用于实践,充分的利用水粉画的技巧。

教具准备: 教材、课件、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学具准备:教材、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3分钟)安定纪律,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5分钟)

1.放录像思考问题:(1)在缤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老师播放录像,学生观察。)

(2)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才看到的颜色有哪些?(红、黄、蓝、橙、绿、紫„„)

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

讲解最基本的色彩知识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认识三原色 1:认识三原色

(1)出示定义。问:在这么多颜色当中,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老师贴出定义)(2)观看电脑课件。老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老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老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老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3)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老师示范三原色,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

2: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平涂着色。

(3)看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4)点评作业。

(二)认识间色

观看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老师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得出定义: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三)色彩三要素

1、色相:指颜色的面貌。我们借助色彩的名称区别色相。(三原色调色过程展示)

色相环:以几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分别配出中间颜色,组成的首尾相接的圆环。(学生操作演示,完成一幅十二色色相环。)

2、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黑白明度渐变图(演示明度渐变过程)

3、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

由于颜料的混合属于色彩的减法混合,所以混入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有所下降。

4、学生作调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屏幕展示出三组不同的明度渐变图,学生可以临摹图例。这个练习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色彩明度的调配能力,在明度渐变准确的基础上不提过高要求。

(四)水粉画技法 1.用笔:

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

(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2.刀画技法:

此外,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

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3.衔接

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著,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4.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5.水粉画的着色(1)、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1.起稿开始象画素描一样,先用铅笔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损坏纸面,影响着色效果。接着用颜色定稿,根据静物的色调,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线可略重一点,并可用定稿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为下一步的着色作铺垫。造型能力强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线起稿,不示明暗,直接着色。

2.铺大色调定稿之后,迅速地观察一下整体色调和大色块关系,做到胸有成竹,尽快地薄涂。此刻不要考虑形体与笔触,根据新鲜的色彩印象大胆挥洒,造成画面的色彩环境。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后,就急于具体刻划。应进一步调整大色块的关系,使色彩之间的关系和总的色调,与实际感觉相吻合。

3.具体塑造在大关系比较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具体塑造,从画面主体物着手,逐个完成。集中画一件物体干湿变化易于掌握,也易于塑造其受光与背光不同面的色彩变化。此时眼睛要随时环扫周围,从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顾此失彼。要看该物体与背景和春他物体的关系,掌握分寸,细节可留下一步刻划。这一遍色用色要适当加厚,底色的正确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4.细节刻划对琐碎多余的细节固然可省略,但对表现物象特征与质感的重要细节应加强刻划,画龙点睛。细节要综合到整体之中。最后的笔触最为重要,它将不被覆盖而显露给欣赏者。

5.调整、完成画室外一幅静物写生,作为基本练习一般以八小时为宜,力求深刻准确。熟练之后三、四个小时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充分。作画时间较长,眼睛容易疲劳,色感容易减弱,具体刻划又容易忘记整体。在写生接近完成的时候,恢复一下第一印象,检查一下画面:在深入刻划时是否有些地方破坏了整体,局部和细节的色彩有没有“跳出”画面,还有没有其他毛病。检查后,调整、修改、加工。错误之处,如画得太厚,要洗掉再画,直至完成。水粉画中干和湿的技

法应控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应用范围?水粉画运用的干湿技法,主要指调色时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2)、着色方法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

(3)着色顺序

1、从整体到局部水粉画是色彩画的一种,它同水彩、油画一样,都是从画大色块入手。整体着眼和从大体入手是我们的作画原则,大色块和大片色,对画面色调起决定性作用,应首先画准组成画面的主要色块的色彩关系,然后再进行局部的塑造和细节刻划。

2、从深重色到明亮色明亮色多是厚涂,一遍遍薄涂亮不起来。先画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盖;相反,一般是先画面积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确定画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间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为主的画面,还是要先涂明亮的大色块,颜色稍薄一点,局部小面积的深重色后加上去。如果中间色为主,作画时先涂中间色,运用并置的方法,分别向面积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画过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3、从薄涂到厚画薄涂即用水稀释颜料,如同画水彩画,根据总的色彩感觉,迅速地薄涂一遍,造成画面整体的色彩环境,尔后逐渐加厚,深入表现。薄涂比较正确的地方要善于保留,使画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层次和厚重的效果。水粉画颜料不象油画、丙烯

颜料附着力强,可随意画厚。水粉画的厚涂要厚的适当,过厚容易龟裂脱落,所以较厚而不准的颜色应洗掉再画。(4)具体着色

1.干画法和湿画法在水粉画中,干画法一般是指厚涂重叠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复地画,一遍不行再画一遍,表现对象比较充分、深刻,也宜于初学者掌握。这种厚画的画面,类似油画的效果,有浑厚之感。湿画法是以薄画为主,发挥水色渗化的效果,着色遍数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纸,具有水彩画湿润流动的意趣。当然,一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干湿结合会增强表现力。

2.并置和重置并置是笔触在画纸上并列摆置,着色遍数较少,开始用色即厚一些。如强调二度空间的画面。先用毛粗暴色线勾一下轮廓及结构,添色时用并置的方法把颜色摆上去,压出色线。

重置是一种叠色的方法,以色点、色线、色块进行重叠着色。作画大都是重置与并置结合运用,以利充分地表现对象。

3.干湿变化的掌握颜色干湿变化是水粉颜料的特性之一。将颜色涂在画纸上,湿时感觉比较恰当,干后才会发现变淡变灰一些。不了解这一特性往往给着色带来被动。掌握这一特性,事先预计干后的效果,可避免后加之色成为不协调的“补丁”。作画时,应从薄到厚进行着色。先厚画再薄涂干湿变化大;先薄画,逐步减少用水画厚,干湿变化不明显,较易掌握。修改画面时也适合厚涂。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围涂一点清水,修改的部分干后就会自然统一。

4.色彩的衔接画面需两块颜色衔接要自然,从明到暗要过渡圆润,色彩要衔接恰当。

5.用笔笔色在纸面上运动,出现笔痕,即谓笔触。一般通过画面中的笔触可以看出画家大致的作画顺序和怎样用笔来塑造对象的,用笔不是目的,是一种表现手段,许多画家的笔法是有所区别的,有的大笔纵横,有的小笔点绘。哪一种笔法好呢?怎样用笔才对?应该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象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于表现。要从表现对象出发,为表现形体结构和色彩,灵活运用涂、摆、点、勾、堆、扫等各种笔法进行描绘。6.水粉画的干湿技法 ①干画法

干画法:就是说水少粉多的意思,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所含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先深后浅,从大面到细部,一遍遍地覆盖和深入,越画越充分,并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展,不断调入更多的白粉来提亮画面。干画法运笔比较涩滞,而且呈枯干状,但比较具体和结实,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与色彩,如物体凹凸分明处,画中主体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这种画法非常注重落笔,力求观察准确,下笔肯定,每一笔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体与色彩关系。干画法也有它的缺点,画面过多的采用此法,加上运用技巧不当,会造成画面干枯和呆板。但干画法的色彩干后变化小,对于练习色彩收效较大,也容易掌握。

②湿画法

湿画法: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湿画法也可以利用纸和颜色的透明来求得像水彩那样的明快与清爽。但它所采用的湿技法比画水彩要求更高,由于水粉颜料颗粒粗,就要求湿画时必须看准画面,湿画部位一次渲染成功,过多的涂抹或多遍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而腻。但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如发挥得当,它能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和痛快淋漓的生动韵味。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有关湿画法的控制及实际操作运用,上述画法步骤中已讲得很多,不再一一细述。③干湿画法的特点

水粉画干湿画法的特点以及应用范围,基本上如前所述。要特别说明的是:干画法与湿画法的分界是以画笔含水量的多少来决定,一般人认为用粉及用色多了,画得厚了,就是干画法,这不准确,因为必须是粉多、色多、水少才成为干画法。也有人认为粉少、画得薄就是湿画法,这也不确切,只有稀释颜料用水多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湿画法。因此,可以说有粉多的干画法,也有粉少的干画法。与此相反,湿画法也有粉多湿画法和粉少的湿画法。但不管干也好,湿也罢,仍

然以粉使用之得当为佳,这样才不失水粉画的特点。干画法和湿画法,二者在作画时应交叉运用,只是根据画面实际需要,有的湿画法运用多一些,有的干画法运用多一些。如果一幅画用水过多,全部采用湿画法来处理画面,就容易造成失控,使物体松散,并失去色彩光泽。同样,全部采用干画法,靠堆积的颜色和白粉不断加厚画面,就会出现死板、干裂和颜色脱落的情况,画面也难以长期保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画种—水粉画。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水粉画的表现技巧及技法,对颜料的性质及特征做了详细的解释,相信你们这节课肯定是受益匪浅,希望你们能用水粉颜料把自己心中的那份对大自然的爱充分的表现出来。

五:作业布置(练习):

观察教室中摆的一组静物,完成一张水粉作品。

明快洒脱 俊朗多姿 水粉画 1.水粉画的定义:

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2.认识三原色:红、黄、蓝 3.认识间色 4.色彩三要素: ① 色相:指颜色的面貌。② 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③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5.水粉画的技法:

水粉风景画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2、能把熟知的大自然某些事物,大胆的运用水粉画美术方式表现出来,进一步提高绘画兴趣和审美意识。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1、感受、梳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热爱大自然。

2、能够大胆的运用水粉画方式表现大自然的美。

活动难点:

运用水粉方式表现大自然美的同时,能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并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材料:事先对大自然有大体的了解,部分动植物的图片、棉棒若干、水粉纸、调色盘、水粉颜料、小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答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引发作画兴趣。

我首先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了解的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的回答是:“有许多的植物和动物……”我提议:我们一起把看到的、喜欢的大自然的事物用多彩的水粉画出来,好不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绘画的欲望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二、发放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用水粉进行绘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1、出示教师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水粉画简单的绘画方法。

2、讲述绘画的具体要求:姿势及卫生等等。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在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中,我充当的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支持者的多重角色。幼儿依据自己的已有经验来选择绘画内容,通过现场绘画让幼儿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大胆表现,从而幼儿想象力、观察力都有很大提高。幼儿亲身在感受和体验水粉绘画的过程中,水粉绘画的技巧同样有所提高。

三、交流欣赏作品

这个环节中,首先通过幼儿展示自己的画,自我讲述所画的内容,让幼儿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分享体验成功感。在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材、构图、线条、情感几方面进行评价,丰富幼儿的认识,提升经验。

活动延伸:

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摆放在走廊里,供家长及幼儿参观欣赏,促进家园合作。

教学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水粉风景画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认识和表现小蜜蜂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要点】

蓝紫色与黄色的对比练习感受色彩的和谐美。

【教学材料】

水粉颜料、水粉纸、水粉、橙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1、观察与比较:

观察蜜蜂和其他昆虫有相同和不同点(认识蜜蜂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加深儿童对蜜蜂身体特点的认识,便于抓住重点,简化事物,进行绘画)

2、联想与表达:

①说说你对蜜蜂的认识(激发儿童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关注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②小蜜蜂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周围有什么特别的事物呢?(背景用花朵装饰)

3、作画提示:

①先表现主题“蜜蜂”,并强调主题应画大一些,摆放在画面显眼的地方

②贴画背景时,注意大小摆放和疏密关系,使画面更美观

③背景选用冷色调进行适当涂色,和主体颜色形成对比

4、作业评赏:

本课作业不仅表现了各个形态各异的蜜蜂,并且充分表现了色彩的美感,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使画面鲜明,具有吸引力。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水墨风景画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松树。

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这棵树就倒了)

(2)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2)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的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针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风景写生教案 篇9

1、景物写生的任务与意义

景物学生的任务是研究和表现大自然的各种景物,从我们选材取景到描绘的全过程都应该反映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我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意义:(1)在客观世界中获取审美理念,培养审美的眼光;(2)借景物表达情感;(3)掌握表现技能;

(4)丰富想象力、扩展思维空间,培养创作理念。

在写生训练中,区分主次,取舍概括,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表达境界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

景物写生,分室内与室外两类,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如何在大自然中获取美,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意境、气势、情调、趣味、优雅、韵律等效果,都是风景画中需要追求的(表现技法中的需要)。

2、景物的构图

一幅风景画,根据主题、画意,在画纸上置阵布势,要讲究章法。“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要达到这两点,首先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然后再深入到局部。

①选择角度;②注意取舍;③强调主次;④注意虚实,疏密关系,加强气氛渲染,这是风景画技法的基本要求。

初学画风景易犯平、散、乱的毛病

平:不注意取势、主次不分,没有起伏变化,不注意空间关系。散:没有整体感,孤立地塑造细节,景物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呼应。乱:缺乏组织、取舍,看什么画什么,只是简单的罗列。没有秩序感。照抄自然,是自然主义;脱离自然,是主观主义,二者皆不可取。法则:①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②作品中的一切都应互相保持联系。

③作品应有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构图中心。

④作品结构应是一个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协调,节奏韵律,是构图中的表现要素。⑤细节塑造注意主次关系。

⑥注重发现,捕捉物象中的形式美。

⑦用构图中的均衡表现稳定,以不均衡表现不稳定和运动。⑧画幅的尺寸大小比例,要适应内容的表达(主要是指幅式)。

3、景物的透视

在景物写生中,从决定取景的角度,到空间距离的表达,从探索一座建筑的体积,到建筑结构的表现,都须懂得和运用透视基本规律。

透视角度的选择视平线的确定要符合内容与形式的需要。所站的位置高、视平线就高,地平面上的东西就露得多些。所站的地势低,视平线就低,表现开阔的远景,一般多采用高视线,表现近处的建筑物或树木的高大,多采用低视线。低视高 一般视高 高视高

视平线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二点透视(斜行透视)

三点透视(倾斜透视)垂线向上或向下相交于一点。散点透视: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方法,完全为了画意的需要,也叫多点透视,主要法则:有高远法、深远法、平远法。

除了以上几何透视和散点透视外,还要注意空气透视,其要点是近浓远谈,近实远虚,近清晰远模糊。

4、景物的空间

空间感的表现是景物的基本要求,自然界的一切物象都在大空间中运动着,变化着,一幅风景画如果不能表现天空之辽阔,地面之深远,就缺乏了最基本的真实感。画面的空间感,一般是通过表现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来体现。

写生要抓住最基本的大空间关系,即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大的空间距离层次。

天空因气候、季节、时间的不同,而不应孤立地去表现天空,地面是一个实在的整体,应对比的去画,相形之下,天空显得单纯、轻淡。还要利用空气透视的原理去认识分析空间。一般的规律是: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近强远弱。

5、景物的质感

我们所描写的景物中,一切物象都有它本身的形和质的特点:如云烟、水、山峦、土石、植物、建筑物、船只、车辆、金属架结构、室内陈设等,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质,用不同的线条、明暗层次,笔调去表现它们的真实感。田野

田野的特点因地而异,或田垄、地垄、丘陵起伏、湖泊河流,它们本身有明显的起伏或延伸的界线。这些界线,有长短、强弱、平行、交错,要搞清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用虚实轻重来表现远近距离。山峦

山势要抓住外轮廊的特点,表现山的厚实、稳重,将山的外形与山脉的起伏特点结合起来。画群山要有主次、远近之分。“远山无树、远水无波”,“远山无脚”。山峰的阴阳向背也是表现山势结构的因素,土质圆浑,石质峻峭。石分三面:

树木的特点:树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枝干结构。注意树的长势特点,注意树的性格、姿态。“树头宜放,树梢宜收”

要研究它的生长规律、树叶的形状特点疏密层次等变化,用简炼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把树的特征表现出来。

画树林更要注意疏密关系和远近层次。建筑物

要画好一座建筑物,先还是要理解它的结构和形式特点,如建筑物的长、宽、高的比例关系,房顶、墙壁、门窗的特点。不同的建筑物,有不同的审美价值。

一座建筑的“精神”往往通过门窗表现出来。因为门窗的大小、多少、高低是由建筑物的职能,用途要求所决定的。任何部分的表现都得符合透视原理。但建筑物中的直线,圆线都只能凭目测判断来画,而不可用尺、仪器来画。写生不能象画效果图一样去表现。

注意建筑物的各种材料质感的表达。要强调建筑物的整体感和稳重结实的感觉。画建筑物要注意周围环境的衬托,一切都是为了表现整体气氛情调与意境。点景:丈山、尺树、分人

工具一般采用铅笔、木炭笔、钢笔或毛笔均可,橡皮、擦笔不可缺少。初学者作业幅式不要太大

十六开为宜,时间一般一张作业1个小时左右。

6、步骤:

①取景,定构图

②勾大体轮廓、用线分轻重

③先画主体、后画客体,由浅入深

④铺大体明暗,拉出远、中、近三个基本层次 ⑤刻划局部,深入细节把握整体

色彩风景写生教案 篇10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风景写生

一、目的要求:

风景写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题,它对于创作构图中的环境表现,以及色彩风景写生课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2、风景写生的构图

3、风景写生的步骤与要点

三、教学重点:

1、风景写生的色彩表现

2、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的运用

3、风景写生中的技法应用

四、教学难点:

1、风景写生的透视规律运用

2、风景写生的情感表现

五、讲课程序: 导入新课:

大千世界,自然景物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加涂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风景写生的透视与构图

以描绘室外自然景物为内容的描绘称为风景画。优秀的风景画,由于情感的传递作用,使人产生回归自然怀抱之感,得到移情的审美效果,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风景画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从客观的自然景观到富于艺术感染力的风景画,画家的感情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说画家的情感和主观意识,创造与表达风景,画竟境之美的基础,那么风景写生中透视规律和构图法则(形式)的运用,则是表现画家情感和主观意识,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1、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素描造型要求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表现客观物象三度空间的立体性,因此透视规律的运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表现广阔深邃的自然景观来讲,透视规律更是不可忽视的。

1.1 视点、视平线与景物透视

视点与视平线是确定物象透视缩形变化的基本依据。自然景观所占有的空间较之室内的静物来讲,要广阔深远得多,因此,透视变化也就更为明显、复杂。要准确把握景物的透视,首先,要确定视点及与视点位置等高的视平线。

为了准确把握视平线位置,避免自然景物的遮挡干扰,只要将目光上下移动,当看不到画板上下两个面而只看到画板的一条边时,这条边(线)的高度位置即是视平线位置。

依据透视规律,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都是近低远高,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却是近高远低。在风景写生中,视平线愈高,地平面上的景物就看得愈多,给人以宽阔之感;反之视平线愈低,地平面上的景物看得愈少,近处的景物给人的高耸之感。可见视平线不仅是确定景物透视变化的基本依据,而且可以触动的调动这种变化,以充分体现风景写生的构思立意。

1.2 地平线与画面景物透视

在风景写生中,与景物透视密切联系的还有一条线,即地平线,如果我们站在海边或站在一望无垠的广阔平原上,两眼平视远望,远处海平面或地平面与天空交界的那条水平线,就是地平线。

在一般情况下,视平线与地平线是一致的,当视线发生仰俯变化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就有了高低上下的差异。俯视时,地平一的位置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的位置在视平线下方。

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效果,它是表达作画意图的基线,对画面整体气氛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画面上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和构思要求,确定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以决定构图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讲,采用俯视而将地平线位置放得较高,宜于表现广阔深远的气氛;采用俯视,而将地平线位置放得较高,宜于表现广阔深远的气氛;表达高大高耸的气势,采用平视而将地平线放在习惯的视平线位置,宜于表现和谐、自然的情调。

在构图中,将地平线置于画面1/2的位置,或将地平线横贯画面,容易造成构图的笔板或单调,对比应尽量避免。一般应将地平线确定在画面1-2偏下的位置。对于贯穿画面的长直线则应采用“破”的办法求得起伏变化。

1.3 透视规律的应用

在风景写生中,为了准确表现景物的结构比例和空间距离,必须按照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确定景物的透视关系。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的远近、大小、宽窄的透视缩形变化,即形体透视,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空间的远淡近浓、近实远虚的透视变化,即色彩透视。在风景写生中,强调准确把握景物的透视变化,目的是求得景物的真实感,以更充分表现构思立意,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决不能因此而过分拘泥,以致将风景写生画成建筑透视图。因此,对客观景物透视关系的把握,应依靠敏锐观察力来确定。

2、风景写生的构图

构图是美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绘画艺术语言的组织形式。在我国传统绘画的“六法”画论中,所谓“经营位置”即是结构图,具体来讲,风景写生的构图是指在一定空间内安排和处理景物间的相互关系与位置,将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合成为完整的艺术整体,以加强主题和意境表现的一种画面结构形式。

在风景写生中,构图是表现画面主体与意境的主要手段,构图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决定着一幅风景写生的成效。

2.1 风景构图的方法

作画必须先“立意”,“意”就是画面所要表现的主题和意景,所谓“立意”即是构思的意思。因此,构图之前首先要确定画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和意境?这就是风景写生程序的第一步,叫做“取景”。取景的过程,就是确定主题,构思意境的过程。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要多走走,多看看,熟悉写生环境,感受景物气氛,力求“遍而赏之”,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比较,选择最能表达自己的视点感觉,最能表现景物“情趣中心”的角度进行构图。

在风景写生中,当我们面对取景的景观场面时,为了更好地取影构图,可借助于“取影框”,取景框可用硬纸片制作,镂空的方框部分其长宽比例应与画幅基本一致。取景时把取景框或横或竖置于视野之前,通过上下左右远近的移动,可以任意调整取景的部位和范围,直至感到满意时即可构图定稿。

自然景观是丰富的,也是繁杂的,为了取得完美的构图要善于通过取舍、添加,进行调整。因繁杂而影响构图的景物部分,要大胆舍弃;对于易导致画面单调呆板的长直线、平行线,要适当调整以求得疏密、起伏的变化,为了烘托环境气氛增强构思立意的表现,还可以根据构图的需要合理地添加点缀性的人物、动物等等,甚至可以突破空间局限,将某些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迁移,最大限度地突出画面的主题与意境。

为了提高风景写生的构图能力和对客观景物的概括取舍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小构图”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2.2 风景构图的基本形式

风景构图一定要完整、稳定;二是要具有鲜明的形式美感,这是风景构图的基本要求。要善于运用“静物写生”中的构图原理与法则,去取得完整、稳定的构图。对此我们可借助取景框去进行检验。将主体景物放在取景框内十字线交点的周围,可取得趁于对称胜的稳定构图,将主要景物放在景框内两组垂线的任何交点周围,可取得趁于对称性的稳定构图,将主要景物放在取景柜内两组垂线的任何交点周围,可取得趁于均衡的近似黄金分割线的构图。

要善于运用几何形体与形体结构的几何形原理,去把握画面结构和构图的基本形式。画面构图包括了形体的组合、线条的对比、明暗的配置以及画面边框等多种因素。其中,主体形象的轮廓线与线条的趋向,是决定画面构图基本形式的主要因素。

由画面主体形象轮廓线与线条趋向所构成的形式,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垂直线构图

垂直线一般给人以稳定、沉着、庄重之感垂直线构图可分为仰视与俯视两类。仰视垂直线构图,即线条趋向由下而上并在画面上部空间停住,给人以涨的动感,呈现出昂扬向上的势、俯视垂直构图,即线条趋向从画外由上至下,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水平线构图

水平线一般给人以平静、广阔、向左右无限延伸的感觉。

水平线构图呈现安宁、深远、开阔的表现特征,特别是水平线所产生的左右伸延的感觉,往往给人以画外的联想。但是,水平线过分偏低的构图,往往在沉稳与平静之中,又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斜线构图

斜线具有不稳定的趋于动感的表现特征。

斜线构图所表现的动感强弱和运动速度,同斜线的倾斜程度有关。当斜线在画面上构成对角线分割时,即成对角线构图。对角线一般为45度左右的斜线,也是画面最长的线,因此,其中动感表现和形式特征最为鲜明。

S形构图

S形线具有流畅、活泼的表现特征。S型构图往往在弯曲,回转的线条趋向中,给画面带来无穷的意趣。不仅有利于加强景物的呼应关系,并将观者的视线由近及远带入画面空间及意境之中。

起伏线构图

起伏线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起伏线构图线条的起伏变化,不仅可以加强画面的节奏感,而且还通过高低变换的节奏,充分体现出情绪的起伏变化。

三角形构图

正置的等边三角形是所有几何形中最富稳定感的图形,而倒置的三角形却又是最不稳定的,正置的不等边三角形给人的感觉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角形构图具有多种表现特征。一般来讲对称的三角形构图容易缰滞、呆板,处理得当的倒置三角形构图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倾斜的不等边三角形构图因倾斜程度不同,可以表现出趋于动或静的多种形式特征。

十字线构图

水平线与垂直线均有平稳之感,由两者相交构成“十”字线构图更加强了画面的规整与稳定的感觉。呈现出庄重、严肃、安静的形式特征。

风景写生的步骤与要点

人们常说“诗情画意”去赞美那些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自然风光,可见诗情与画意是密切相联系的。风景写生要做“意在笔先”,首先要去领悟自然风光的诗情,才能执着真情地表现画意,无论是学习写生步骤还是掌握写生要点,都离不开画者的感情因素,对于风景写生尤其如此。

风景写生的步骤

风景写生较之室内写生视野宽阔,景物繁杂,既要立意构思,又要概括取舍,其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在风景写生中必须遵循作画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构思起稿

根据取景、构思的需要,首先确定画面地平线的高低位置和构图基本形式。接着是确定景物位置,简略地画出景物的基本形。

构图起稿的主要任务是“经营位置”确定布局,在这重要的第一步中,一是把握构图基本形式;二是把握透视关系;三是把握景物的主次、前后、疏密的布局变化。

2、画大色调

画大色调要根据景物近、中、远景的空间关系,按照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划分出三个色调层次,并画出大体的色调关系,为主题意境的表现奠定整体色调气氛。

画大色调要注意整体比较,从远景画起,从浅的色调层次画起,以利于把握由远及近的空间与色调关系。

3、中景刻画

一般来讲中景部分往往是风景写生的重点,即主体部分,中景的色调变化最为丰富,它既可丰富空间层次,也可概括空间层次,它在远景的衬托成近景的掩映下所产生的变化,对画面气氛与意境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着力刻画。

中景的刻画要特别注意整体比较,准确把握近、中、远大块色调的对比关系。

4、近景表现

近景一般却较清晰具体,对比强烈,在色调上深色更浓重、浅色则更明亮,近景的表现要根据画面的需要而定,如果以近景为主题,则尽可处理得简略概括一些。

近景的表现无论是简略还是具体,都需准确把握与中、远景的色调对比关系,而使画面空间更为丰富、深远。

5、调整统一

画面的调整统一要从主题与意境表现出发,通过添加求得画面的丰富,通过点缀求得画面的生动,通过近、中、远景色调的加强或减弱以求得空间层次和环境气氛的表现。

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体现于景物空间与景物特征的表现,以及风景写生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景物空间

景物空间的表现是风景写生的基本要求,如天空的辽阔、大地的深远、小径的幽长,远山的空邃等等。在画面上由地平线所划分的“天”与“地”的空间,是景物空间表现的基础。抓住大空间就抓住了画面的构图趋势和意境基调,也就是抓住了景物空间的“归缩”。

形体空间与色彩空间仍然是景物空间表现的两个基本要素。在确定好“天”与“地”大空间的基础上,运用透视规律,准确把握处于前后不同空间距离的景物的透视缩形变化,并将其划分为近、中、远景三个空间层次,这是加强景物形体空间感表现的有效方法。

大气中有许多水蒸气和人眼看不见的尘埃微粒,因而会导致透明度降低,使远处景物较之近处景物的清晰度明显降低,明度对比明显减弱,这就是近浓远淡,近强远弱,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风景写生的空间范围愈大,这种色彩空间现象愈为明显。换句话讲,要加强景物的空间表现,就要依据近景、中景、远景,由近及远地划分出相应的明度层次,使其保持相应的明度对比关系。这也是加强景物空间表现的有效方法。通过路栅栏的透视,近、中、远景物之间重叠遮掩,以及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明度变化和色调变化,表现出深远的空间和意境。

划分景物近、中、远景的明度变化层次,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景物近、中、远景明度层次的划分,要以景物固有的明度关系为依据。由近及远的景物,并非都是由深至浅的明度渐变关系,因此才得以构成

画面色调的丰富变化。因此,要善于依据景物固有的明度关系,通过概括归纳划分明度层次。二是要依据不同的主意境和景物表现的需要,确定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近、中、远景的明度层次并非却是等比关系。在对客观景物的明度层次进行概括归纳时,要根据不同的主题意境和景物表现的需要,既可以缩小中、远景明度层次比例,加强与近景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也可以缩小中、近景明度层次比例,加强与远景明度层次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讲,表现欢快明朗的情趣,阳光下的景物,可加强不同空间层次的明度对比关系,表现幽雅含蓄的意境,雨雾中的景物可适当减弱同空间层次的明度对比关系。

景物表现 天空的表现

天空因季节、天气、时间及地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反映于地面景物,并影响和制约着地面景物的变化,对画面气氛的烘托与意境表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空的表现要与地面景物相联系,切记孤立地画天空。由于太阳光对大气层的透射作用,天空的色调与地面景物相比较显得单纯而清淡,为了表现天空的旷远,要充分利用纸色,宁可画得轻些、虚些,而不可过重过实。天空不是一块平面,而立体的有深度的空间。

因此,无论是淡淡的薄云还是密布的阴云,即使无云的天宽,也有透视和明暗层次的变化,要善于观察比较灵活表现,既要注意近、中、远层次变化,又要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

山的表现

画山要注意景物空间的不同层次,远山的表现注意山脉转折起伏的气势,近山的刻画要注意山石质地和起伏向背的结构,所谓“近看取其质,远看取其势”就是这个意思。

天气和时间不同,会给自然景物带来许多变化,阳光下,山有明显的块面转折,石质转折峻峭,土质转折圆浑,而阴雨天,山的起伏转折与质感差异明显减弱,而处在一片朦胧之中,即“远山无树,远水远波”。画山特别是远山,尤要注意整体感的表现。

树的表现

各种树木都有自己的特点。画树一个是要掌握树的生长规律,二是要抓住树冠的基本形体特征。画树要取“势”,即是说要注意把握树的长势。树干的粗细,长短比例,往往表现出树的个性,树枝的疏密、穿插、动势、呼应等关系,往往是最富于“表情”的,树枝与树枝间的穿透空白,树叶尖端的起伏轮廓等,都是表现树的特征和姿态的生动细节,切不可忽视。

画树重要的是画出树的“性格”,松树的庄重肃穆,白杨的坚韧挺拔,柳树的婆娑笔美,都是树的“性格”表现。因此,画树不仅要把握树的自然属性及外形特征,还要善于通过联想赋予树的情感表现。

建筑的表现

建筑及风暴画中常见的形象因素,或作为画中的点缀,或作为写生的主题,都是风景写生训练的重要课题。

建筑作为风景画的主题形象,一是要依据统一的比例尺度,准确把握建筑物的透视变化;二是要抓住建筑物的结构样式以及通过屋顶、门窗、墙饰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如门窗样式、大小、高低等,往往也能反映出时代、地区及功能特征;三是要注意质感表现,高楼大厦与农家小院,砖墙与土墙,瓦房与茅屋等等。不同的质感特征,不同的表现方法,将给画面带来丰富的变化,增加感染力。

建筑作为画面的点缀,则应注意把握特定空间中的比例关系和在特定空间层次中的色调对比关系,虽是“点缀”,但对意境情感的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

表现方法与技巧

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或以线为主,或以色调为主,或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构成相应表现形式,“情动于衷而发于补”在风景写生中,培养对自然美的“悟”性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像把握人的神情动态一样,体会自然景观的“山水灵性”才能真正掌握风景写生的表现语言,得以应手地将构思意境展现于画面。

自然景物是丰富多样的,我们也要力求掌握多种工具、方法和形式。钢笔风景写生

铅笔风景写生可分为以色调为主,以线条为主和色调与线条结合三种表现形式。

钢笔画的色调变化不依赖于自身墨色的深浅,而取决于线条,笔触组织的疏密程度。线条组织愈疏、色调愈浅,线条组织愈密,色调愈深,不同的线条,笔触形式,不同的组织方法,所产生的色调变化呈现不同的表现特征。

钢笔画充分运用纸的“白色”和由线条、笔触组织成的丰富色调,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造型语言,以色调为主的表现形式,对于自然景物的光影变化、环境气氛以及意境情趣等,是极富表现力的。

线条是钢笔画的基本造型语言。钢笔画的线条变化十分丰富,这种变化,一是来自运笔的快慢、轻、重,运笔轻而快,线条就细而急,动笔重而慢,线条就粗而缓,运笔忽轻忽重,忽快忽慢,或稍作抖动,线条还会产生具有情感性的变化;二是来自笔端墨水的饱和程度,饱和则线条饱满、润泽,反之则线条苍劲、枯涩;三是来自笔尖的正侧、背的变化,线条由此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如果将以上三种因素综合运用,其线条变化就更为丰富了。

钢笔画的线条表现与纸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光洁度高的纸面作画,线条流畅、潇洒,在粗糙的纸面作画,线条会出现“沙笔”而更显犹劲,在宣纸上作画,线条则淋漓、润泽。在反复的练习中熟悉了纸的性能,提高对“线”的驾驭能力,必将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线条与色调的结合,会使表现形式有较大的自由性,但是,两者之间一定要和谐、统一。切忌在表现形式上给人的不调合之感。

铅笔、木炭笔风景写生

铅笔风景写生一般多用4B左右的软铅,为了丰富线条粗细与线条形状的变化,可将铅笔芯削成45度斜面,使用时只要调整铅笔与纸面的角度,即可画出各种形式的线条。

铅笔画的色调变化取决于用笔的轻重,铅笔线条组织的疏密可构成不同明暗层次的色调,具有空透感的表现特征。

木炭条质地松软,利用粗细不同的炭条可画出多变的线条,横卧用笔可画出奔放的色调块面,既可呈现清晰的笔触,又可表现渲染的韵味,对于景物气氛和意境表现具有独特的优点。但木炭条的炭粉易脱落,色调不够浓重,很难画得精细。使用木炭条要善于所长避短,注意整体气氛的表现,局部刻画可以与炭精条结合使用。

在铅笔、木炭条风景写生中,不可忘记橡皮(胶泥)、纸笔、软布等辅助工具,画远山、云朵可在画出淡淡线条的基础上用纸笔、软布或手指擦抹,再辅以线条,以表现远山的朦胧和云朵的轻柔。画树株、山石,可先画出基本的明暗色调后,用橡皮,胶泥擦出亮部或某些细节,再进入深入刻画,易于求得整体的统一和细节的生动。

作业:

1、色彩风景写生10幅

2、作业要求:

1、符合透视规律

2、画面构图处理得当

上一篇:东风小学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方案下一篇:连锁超市行业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