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统计学

2024-10-27

浅谈统计学(精选9篇)

浅谈统计学 篇1

浅谈统计学思想论文

【摘要】 统计学作为一门办法论学科,对其思想的认识是控制统计办法的根底。引见了统计思想,重点对统计思想之间的关系作了剖析和讨论。

【关键词】 统计学;思想;均值思想;变异思想

统计学是一门办法论学科,是就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置及剖析办法进行研讨的学科。作为一门办法论学科,对它的根本思想的认识,是深化对统计认识的主要手腕,也是更好地运用统计办法的请求。在统计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将统计根本思想贯彻在日常教学中,是提高学生对本门学科的认识、加强兴味的重要手腕。

统计不好学的缘由有很多,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缘由:一是在学习中有很多复杂的公式;二是学生关于统计办法的认识还没有完整摆脱中学数学的思想形式和根本思想。其本质就是对统计思想的认识问题。详细说,就是关于统计的学习仅仅从其公式自身去学习,未能深入领会“为什么”,仅仅着眼于“怎样做”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真正认识到统计的作用而无法运用。

一、统计思想的根本理念

统计思想是指在统计工作和统计理论研讨中必需遵照的根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它是树立在根本世界观根底上的。统计对世界认识的根本观念主要有:数量观、总体观和推断观。这是统计认识世界的出发点,是统计工作和理论研讨的思想指南,也是统计工作和理论研讨的根本思想形式。

(1)数量观。任何事物都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数量观请求统计学从事物的定性认识出发,研讨事物总体数量方面的特征,到达认识事物的开展趋向及其变化规律。这不只请求提高对事物数量特征方面的认识,也提出了将数学学问应用于统计中的思想。

(2)总体观。统计要认识的对象是一个总体,必需是许多事物的汇合。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一直要站在研讨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要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察看和综合剖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总表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表现出某种共同的倾向,是有规律可循,社会现象的规律通常具有总体的性质。

(3)推断观。统计研讨主要基于对现象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规律所寓于的对象是无量无尽的,所要察看的群体总是有限的,总结出来的规律,对整表现象的判别都是基于推断。推断思想通知我们认识的世界是无限,如何应用已知的某些信息来推断这无限世界中的一些规律、特征。推断有两种状况:由已发作事物的局部推断整体;由已发作的事物推断未发作的事物。但无论哪种状况,所推断的对象和结论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而需求去认识而已。有些推断是无法对总体进行全面检验的,前者如验血、毁坏性产品实验,后者如城镇居民生死水平、价钱变动调查等。推断思想是一种应用现有信息进行的概率推理。抽样推断是统计推断思想的集中表现。

从详细统计剖析办法来看,统计的根本思想包括均值的思想、变异的思想、估量的思想、相关的思想、拟合的思想和检验的思想。

二、统计的根本思想

(一)均值的思想

均值的思想触及统计理论的方方面面,它是统计的根本思想。均值集中表现了统计认识事物的根本过程和根本观念。统计是研讨总体的数量特征。在描绘总体的数量特征时,我们的重点常常在于总体的普通程度,不是个体程度或总体总量程度。个体的数量特征中常常包含了必然性要素的影响,总体总量程度常常又遭到总体范围大小的影响,不能有效地反映统计总体的普通程度。相关于个体,用普通程度可以较消弭必然性要素的影响,表现出总体内在的特征。这在统计上表现为均匀指标,经过均值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向。

(二)变异的思想

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固然统计的目的在于寻觅总体的普通程度,即寻觅个体中具有普通性的规律,这种认识过程是从变异出发。变异反映的是事物变化的必然性,反映变异的根本指标是方差。

(三)估量的思想

用样本揣测总体是统计剖析的办法。在实践工作中,常常无法或很难得到总体数据,只能应用样本的材料来推断总体,用样原本推断总体,到达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

(四)相关的思想

所谓相关的思想就是表现事物间的关系,也就是哲学是普遍联络的观念在统计中的应用。它既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络,又反映了这种联络的不肯定性,客观地表现了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五)拟合的思想

拟合本质是对事物间不肯定关系的一种笼统的反映。这种办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向的拟合,其根本出发点是对必然性的消弭,最终反映出偶尔背后的必然。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普通趋向,趋向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表现的形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六)检验的思想

统计剖析办法是基于归结的办法,是一种从个体到总体、从部分到全部的过程。其结论由于所选择的个体的不同(即样本的不同)必然具有差别,即必然包括必然性,在树立模型时,由于必然性的影响,需求基于一定的假定。其结果的牢靠性是需求检验的。所谓检验就是基于样本数据而对总体做出了一定的假定,对这个假定的正确性进行检验。

三、对统计思想的认识

在统计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均值的思想和变异的思想。

(一)从对事物的数量特征的认识来看,统计是从特殊到普通的过程,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从个体出发,要找出事物的普通性的、带有实质的特征,这是我们统计办法的最终目的;另一方面个体间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对其仅仅是消弭了事,必需要对这种差别进行照实的反映。这种差别同时也是对总体普通程度(即均值)所具有的效果的一种评价。均值和变异从相反的角度全面地反映了总体的根本特征,有均值就有变异,二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总体的根本特征,缺一不可。

(二)其它的思想中均离不开均值和变异

从估量思想来看,在估量过程中不能分开均值。在用样本估量总体时,只能用样本的普通程度来估量总体的普通程度,不可能用样本的总范围来估量总体的总范围,即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量常常表现为对总体均值的估量,对估量结果的检验却离不开变异,简直一切的假定检验都是基于离差。固然假定检验无论从指标上来看,还是从目的上来看或是从根本出发点来看,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别,但究其实质来看,都是树立在对离差大小的评价根底上。

(1)相关的思想。统计中的相关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变量间具有联络;二是这种联络的不肯定性。而经过均值来反映变量间的联络(即变量间消弭了必然性要素后的联络),用变异反映联络的不肯定性。

(2)拟合的思想。在拟合对事物不肯定性关系的反映中,首先是反映事物的普通关系,即消弭了必然性要素影响的关系。在拟合模型的过程中,不同的办法具有不同的模型,但同样,各种模型的拟合过程中,其消弭必然性要素的办法均基于均值的思想。

(三)其它各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关思想是拟合思想的根底,估量的思想是检验思想的前提,四个之间存在互相依赖的关系。在理论中,需求对相关关系进行反映和描绘,并据此来认识事物开展的实质规律;认识相关关系的办法就是拟合模型;在拟合模型时,常常是应用样本材料来估量总体模型;由于样本中存在的必然性,使得我们必需对样本模型进行假定检验。

 

浅谈统计学 篇2

1统计学应用于中医研究现状

1.1统计学与中医诊断的研究

1.1.1 望诊

陈振湘等[1]对100例红外面图与临床作对比分析发现, 内脏的阴阳寒热确实可以在面部反映出来, 如有寒象者, 红外面图的颊或鼻区呈黑色 (黑暗区的温度低) , 而身体健康者, 则面图亮暗均匀, 说明面区分布诊断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实践根据。

在舌诊领域, 张氏等[2]应用色差式舌象检查仪对常见舌色进行色度学检查, 总结了各种舌色的色度学特征, 各项色度学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以色度学参数反映舌象。

1.1.2 闻诊

莫星明[3]用声图仪对肺虚证病人的语声、咳声进行了声学分析, 说明声图对中医病证诊断符合率较高。

1.1.3 问诊

谢华文[4]对半身汗出18例患者进行问诊, 辨证治疗显示治愈 (治疗2个月内半身汗出消失, 1年以上无复发者) 13例, 有效 (经治疗症状消失, 0.5~1年复发者) 5例, 总有效率为100%。平均治疗时间为20.5天, 各型因病程不同, 因而治愈及有效时间略有差异。查青林等[5]对类风湿关节炎寒热属性进行分类, 并研究其对中西药疗效的影响, 结果显示西药组3个月疗效中寒证患者有效率51.67%, 热证为29.09%;6个月疗效中寒证有效率为88.52%, 热证为55.36%, 寒证疗效均高于热证,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结论:依据中医理论对疾病再分类有利于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

1.1.4 脉诊

刘元华等[6]对脉象采集方法及功率谱分析研究中发现通过多点三维动态数据采集方法, 可以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动态获取一部分脉象特征, 再结合波形序列的分析, 可以较全面地获取脉象位、形、数、势特征。同时多点三维动态采集方法, 大大减少了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 因此是一种简单可行的脉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刘峰等[7]对脉象信号分析新方法与实施方案中认为全方位检测脉象, 整体动态时空综合图的描绘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脉象信息, 这不仅为脉学理论的科学性与否提供依据, 亦为脉象的客观化研究提出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蔡骏等[8]在中医脉象信息检测方法研究的新进展中认为脉象信息全方位、动态采集和分析的实现有赖于脉象形成机理和脉象信息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以及脉象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数据处理。

1.2统计学与中医证候研究

王氏等[9]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方法对中风病始发态的证候发生与组合规律进行了研究。李氏等[10]运用聚类分析方法, 将月经过多血瘀型患者的l2项指标聚为3类, 得出第3类与月经过多关系不大。李氏等[11]对慢性胃炎的症状在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主成份分析, 结果脾类证候群共提出2个主成份, 第一主成份主要与泄泻及便溏相关, 第二主成份主要与食欲减退及口淡相关等。

吴氏等[12]采用非条件和K1i:K2i配对的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方法, 对221例中风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的证候预测模型, 并采用临床调查的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 以探讨建立中风病血瘀证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结果发现, 非条件与条件Logstic回归均提示口唇紫黯或面色晦黯、舌有瘀点或有瘀斑、舌背脉络青紫、舌紫黯是鉴别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重要指标, 且4项指标与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发生概率均成正相关。

王氏等[13]研究慢性胃炎湿证诊断标准时, 应用聚类、主成份、回归等多元分析方法, 建立了湿证证型与其主要相关症状之间的数学模型, 筛选出对各证型鉴别有意义的症状体征及权重。

1.3统计学与中医体质研究

张勇晶等[14]使用SPSS13.0软件, 对浙江嘉善腺癌现场调查数据库用分决策树模型进行筛选, 发现工人、教师和退休人员的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人员, 与实际情形基本相符。张翠英等[15]对自然人群中2 133例进行横断面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平和质1 283例, 单纯偏颇体质599例, 兼夹偏颇体质251例。8种偏颇体质分布状况是, 气虚质最多 (276例, 为单纯气虚质与兼夹体质中气虚质例数之和, 下同) , 其次为阳虚质 (161例) 、气郁质 (121例) 、阴虚质 (114例) 、湿热质 (104例) 、痰湿质 (82例) 、瘀血质 (72例) 、特禀质 (20例) ;瘀血质和特禀质最少, 阴虚质与瘀血质主要出现在兼夹体质中。9种体质类型在自然人群中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兼夹体质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1.4统计学与中医治法和方药研究

1.4.1 中医统计学与中医治法的研究

徐庆文等[16]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法对44例EB病毒感染者中医体质证候的影响中发现, 对照组治愈13.3%, 有效率6.7%, 总有效率20.0%。刘占雷等[17]观察补中益气法多寐30例。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3.3%。丰济民[18]在对清热解毒法治疗小儿急性肾炎86例临床观察中发现清热解毒法既可缩短小儿急肾炎的迁延期, 又可防止慢性肾炎的发生。刘伟[19]在中药活血化淤法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87例体会中发现87例患儿中完全缓解54例, 好转24例, 无效8例, 自动出院1例。疗程最短7d, 最长102d, 完全缓解率达62.1%, 好转率为27.6%, 总有效率为89.7%。周瑞刚等[20]在中医和解法理论指导治疗急性胃肠炎304例中, 发现临床观察中医和解法理论对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思路有重要指导意义。

1.4.2 统计学与中医方剂的研究

张承江等[21]用来进行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 发现在治疗肾病时有各药味同时出现的模式, 验证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张京楠等[22]血府逐淤汤合补肺汤治疗特发性气胸40例临床体会按以上疗效标准进行统计, 本组40例, 治愈35例, 显效4例, 有效1例, 治愈率为87.5%, 平均治愈时间为10.8天。周仕昌[23]对银翘散加味治疗上感高热90例临床观察中发现银翘散加味治疗上感高热总有效率为96.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周英[24]对大承气汤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护理中发现, 经治疗76例AHNP病人无一例死亡, 平均治愈时间20.6d。

1.5统计学与中医预防的研究

Burke等[25]比较了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其它统计学方法构建的乳腺癌生存模型的预测精度, 证实神经网络在预测实验中的25例患者5年生存率上更精确。

当今新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不断产生, 新的致病菌被发现等, 由此带来统计学上的抽样、估计、描述不确定因素太多, 统计难度加大。目前大都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AS和SPSS软件进行中医药数据研究, 这些软件所采用的统计方法, 将复杂问题进行线性简化, 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简单描述, 但很可能与实际问题脱节, 并引起一些不良推断以致效果不够理想, 可能失效, 以及样本例数少、研究范围小、实验设计不够合理, 导致研究结果的测量偏差难以避免, 不能很好地反映疾病本质规律。

从上述研究情况分析, 当前主要对统计学与中医疾病的证候、体质、诊断、治疗、预防等的相关性进行了探索, 但是存在研究内容粗浅片面, 研究方法不合理等问题。实际上, 统计学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其研究目的是有效地揭示中医疾病的本质规律进而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合理、客观的依据。

2将统计学新方法新技术引入中医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要实现上述目标, 将统计学与中医学更加紧密结合, 在原有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多学科知识, 推动统计学的不断完善, 是研究的一大趋势。统计学研究对明确疾病的本质规律、治疗、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1将现代数学、信息学等方法引入中医统计学研究

现今有一些科学家开始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以及图论、混沌理论、模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引入统计学, 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渗透必将会给统计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侯氏等[26]认为, 可在相关学科专家的指导下, 紧密结合中医辨证的思维方式和临床流行病学、模糊数学等学科知识, 筛选最恰当的分析方法, 以保证统计学研究在方法学应用上的正确性。

2.2开拓适合于中医复杂现象研究的新领域

随着科学融合趋势的兴起, 统计学的研究触角已经向新的领域延伸, 兴起了探索性数据的统计方法的研究。研究的领域向复杂客观现象扩展。21世纪统计学研究的重点将由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转移到对复杂现象的研究。如模糊现象、突变现象及混沌现象等新的领域。可以这样说, 复杂现象的研究给统计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这也为中医学拓宽了研究领域。

浅谈统计学思想 篇3

【关键词】 统计学;思想;均值思想;变异思想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学科,是就如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及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作为一门方法论学科,对它的基本思想的认识,是深化对统计认识的主要手段,也是更好地使用统计方法的要求。在统计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将统计基本思想贯彻在日常教学中,是提高学生对本门学科的认识、增强兴趣的重要手段。

统计不好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在学习中有很多复杂的公式;二是学生对于统计方法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学数学的思维模式和基本思想。其实质就是对统计思想的认识问题。具体说,就是对于统计的学习仅仅从其公式本身去学习,未能深刻体会“为什么”,仅仅着眼于“怎么做”的问题,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真正认识到统计的作用而无法运用。

一、统计思想的基本理念

统计思想是指在统计工作和统计理论研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基本世界观基础上的。统计对世界认识的基本观念主要有:数量观、总体观和推断观。这是统计认识世界的出发点,是统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思想指南,也是统计工作和理论研究的基本思维模式。

(1)数量观。任何事物都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数量观要求统计学从事物的定性认识出发,研究事物总体数量方面的特征,达到认识事物的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这不仅要求提高对事物数量特征方面的认识,也提出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统计中的思想。

(2)总体观。统计要认识的对象是一个总体,必须是许多事物的集合。统计的总体思想使统计始终要站在研究对象的整体角度来看问题,要对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总体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表现出某种共同的倾向,是有规律可循,社会现象的规律通常具有总体的性质。

(3)推断观。统计研究主要基于对现象的规律性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讲,规律所寓于的对象是无穷无尽的,所要观察的群体总是有限的,总结出来的规律,对整体现象的判断都是基于推断。推断思想告诉我们认识的世界是无限,如何利用已知的某些信息来推断这无限世界中的一些规律、特征。推断有两种情况:由已发生事物的部分推断整体;由已发生的事物推断未发生的事物。但无论哪种情况,所推断的对象和结论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而需要去认识而已。有些推断是无法对总体进行全面检验的,前者如验血、破坏性产品试验,后者如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价格变动调查等。推断思想是一种利用现有信息进行的概率推理。抽样推断是统计推断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具体统计分析方法来看,统计的基本思想包括均值的思想、变异的思想、估计的思想、相关的思想、拟合的思想和检验的思想。

二、统计的基本思想

(一)均值的思想

均值的思想涉及统计理论的方方面面,它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均值集中体现了统计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观点。统计是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在描述总体的数量特征时,我们的重点往往在于总体的一般水平,不是个体水平或总体总量水平。个体的数量特征中往往包含了偶然性因素的影响,总体总量水平往往又受到总体范围大小的影响,不能有效地反映统计总体的一般水平。相对于个体,用一般水平能够较消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总体内在的特征。这在统计上体现为平均指标,通过均值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变异的思想

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虽然统计的目标在于寻找总体的一般水平,即寻找个体中具有一般性的规律,这种认识过程是从变异出发。变异反映的是事物变化的偶然性,反映变异的基本指标是方差。

(三)估计的思想

用样本推测总体是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无法或很难得到总体数据,只能利用样本的资料来推断总体,用样本来推断总体,达到对总体的系统性认识。

(四)相关的思想

所谓相关的思想就是体现事物间的关系,也就是哲学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统计中的应用。它既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反映了这种联系的不确定性,客观地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五)拟合的思想

拟合实质是对事物间不确定关系的一种抽象的反映。这种方法就是对规律或趋势的拟合,其基本出发点是对偶然性的消除,最终反映出偶然背后的必然。拟合的成果是模型,反映一般趋势,趋势表达的是“事物和关系的变化过程在数量上所体现的模式和基于此而预示的可能性”。

(六)检验的思想

统计分析方法是基于归纳的方法,是一种从个体到总体、从局部到全部的过程。其结论由于所选择的个体的不同(即样本的不同)必然具有差异,即必然包括偶然性,在建立模型时,由于偶然性的影响,需要基于一定的假设。其结果的可靠性是需要检验的。所谓检验就是基于样本数据而对总体做出了一定的假设,对这个假设的正确性进行检验。

三、对统计思想的认识

在统计的思想中,最基本的是均值的思想和变异的思想。

(一)从对事物的数量特征的认识来看,统计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个体到总体的过程

一方面我们从个体出发,要找出事物的一般性的、带有本质的特征,这是我们统计方法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对其仅仅是消除了事,必须要对这种差异进行如实的反映。这种差异同时也是对总体一般水平(即均值)所具有的效果的一种评价。均值和变异从相反的角度全面地反映了总体的基本特征,有均值就有变异,二者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总体的基本特征,缺一不可。

(二)其它的思想中均离不开均值和变异

从估计思想来看,在估计过程中不能离开均值。在用样本估计总体时,只能用样本的一般水平来估计总体的一般水平,不可能用样本的总规模来估计总体的总规模,即对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往往体现为对总体均值的估计,对估计结果的检验却离不开变异,几乎所有的假设检验都是基于离差。虽然假设检验无论从指标上来看,还是从目标上来看或是从基本出发点来看,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但究其本质来看,都是建立在对离差大小的评价基础上。

(1)相关的思想。统计中的相关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变量间具有联系;二是这种联系的不确定性。而通过均值来反映变量间的联系(即变量间消除了偶然性因素后的联系),用变异反映联系的不确定性。

(2)拟合的思想。在拟合对事物不确定性关系的反映中,首先是反映事物的一般关系,即消除了偶然性因素影响的关系。在拟合模型的过程中,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模型,但同样,各种模型的拟合过程中,其消除偶然性因素的方法均基于均值的思想。

(三)其它各思想之间的关系

相关思想是拟合思想的基础,估计的思想是检验思想的前提,四个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在实践中,需要对相关关系进行反映和描述,并据此来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认识相关关系的方法就是拟合模型;在拟合模型时,往往是利用样本资料来估计总体模型;由于样本中存在的偶然性,使得我们必须对样本模型进行假设检验。

对于统计学思想的认识是掌握和应用统计方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统计应用水平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李金昌.关于统计思想若干问题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6(3)

[2]陈福贵.统计思想刍议[J].北京统计.2004(5)

[3]陈希孺.数理统计学简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7)

浅谈统计执法的难点 篇4

人员、特别是不少领导干部的统计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依法治理统计环境、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统计数据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然而,由于统计工作本身的职能和性质所决定,统计执法对象的违法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有别于其他诸多法规,统计数据又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密切相关,加之现在统计调查对象日新月异、变化无常、很不稳定。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法》在其实施过程中的奋力推进。与其他许多法规比较起来,其“软弱”的一面仍不时有所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统计执法的难度。

一、统计对象“私有”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公有制经济不断减少,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加,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亮点。所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出了许许多多的优惠政策,这对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的不断涌现也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这部分企业不仅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统计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统计法制意识十分淡薄,与以往的国有企业相比较,他们总认为企业是“自己”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可以,给国家交税也应该。怎么还要提供什么统计数字,好象这不是他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统计范围宽泛化。正因为各种社会现象、经济成分竞相涌现,统计方法制度的滞后性也在所难免。统计部门完成国家统一的调查任务已面临许多困难,但还不得不尽力完成突出地方特色的各种调查任务,由于受其决策短期性、多变性的影响,使得统计范围不仅宽泛而且很不稳定,正准备统计时去找它它又已不存在了,相应的方法制度也五花八门、变化无常,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还很难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很难用统计法规进行规范和管理,客观上增加了统计工作依法管理的难度。

三、违法行为政绩化。《统计法》与其他很多法律法规比较起来,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违法者的违法行为与政绩密切相关。所以有“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层层加水、水到渠成”等流行语。统计数据本应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下而上逐级汇总而得,或由统计部门按一定的科学方法调查推算而得,统计、调查多少就是多少,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统计数据要由各级党政领导审核签字方可上报,更有甚者还有从上而下层层下达统计数据的怪现象。领导关心重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这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重要保证。关键是不能让这种关心走了样、变了味。政绩数字大都为事关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数据,理应纳入统计法规规范和管理的重点,但正因为它与领导的荣辱升迁挂起了钩,所以也就成为了领导特别关心的数据,而这种关心还往往被“为了部门和地区的利益”所美化,他不是关心其真实性,而是关心其实用性,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执法,其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四、违法后果隐蔽化。这也是统计法规的一大特点。与杀人放火、打架斗殴、交通肇事、贪污腐败、强奸妇女等等诸多违法犯罪活动比较起来,违反统计法的后果再严重,也难于与前面这些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后果那样能引起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公众愤慨,他不仅不会使哪个个人、家庭受到任何直接、间接的什么损失,更不可能产生不怎么怎么样就不足以平民愤、就有人要上访不休、就有领导会座不住、就有媒体会闲不住等一系列轰动效应。而且绝大部分时候还可能会给违法者个人、部门、地区带来可观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呢?违反统计法规的直接后果对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公平竞争、掌握实情、科学决策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犹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可以说是一只悄无声息的温柔杀手,但人们却乐意地与它友好相处,甚至呵护有加。这就使统计法规贯彻实施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十分脆弱,这也许是统计法规的“先天不足”,从而增大统计执法的难度,但愿我们再不要重蹈“谎言误中国”的覆辙!

浅谈如何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 篇5

在当前基层统计执法过程中,“执法难”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统计违法案件,基层统计执法难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有主观方面因素,也有客观性问题,在基层统计执法过程中往往阻力重重,如何破解基层统计执法难题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增强法治观念 坚持依法治统

在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一部份企业生产经营者和统计相关人员的法律观念淡薄,遵纪守法意识不强。导致各种统计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统计案件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部分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在统计工作中不能及时报送统计资料,原因是企业担心商业秘密被泄露,婉拒填报统计报表,提供相关数据;部分上市公司借口保护股东利益,不便提供相关财务报表等相关数据,有的企业自称是境外上市公司,报告期内拒绝提供相关统计数据资料;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能够“合理”避税,在统计数据上大做“文章”,瞒报相关统计数据;一些当地政府部门为完成政绩往往辖区内部份企业下指标、落计划,导致这部份企业为了完成指标计划采取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等情况的发生。这一系列问题往往给统计执法检查带来很大的阻力,这些企业对统计调查和统计执法采取消极应对的态度,不积极配合统计部门执法检查,找出种种理由婉拒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增加了统计执法难度,严重影响了统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针对基层企业统计违法违纪的实际情况,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单位进行《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要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展宣传,用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例教育、警醒一批企业法人和统计人员,提高《统计法》的震慑力,增强他们的法治理念,牢固地树立守法意识;更要通过媒体曝光一批统计违法案件,切实震慑统计违法者的嚣张气焰,达到曝光一案,警示教育一片的目的,发挥出《统计法》的威慑力量,使统计法律、法规真正深入人心,筑牢统计工作者的守法底线;在人们心里形成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愿违法的心理防线,切实树立和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用法律手段来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二、坚持公正执法 筑牢执法底线

在基层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被动执法的情况,在处理违法案件时,部分执法统计人员在执法工作上有畏难情绪,他们针对在部分企业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问题,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执法不主动;在执法过程中,只注重一般性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对重大统计违法违纪案件,不敢或不愿动真格的认真查处,统计执法时顾虑重重,生怕“家丑外扬”,主要是怕影响当地声誉和当地的软环境建设,影响当地的招商引资工作,采取不作为的消极怠工的工作态度,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敷衍塞责,不能尽职尽责,导致统计执法检查走过场,流于形式。

为避免统计执法检查走过场,要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机制落实到位,转变过去传统的统计执法模式,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提高统计执法的实效性,严明执法纪律。在执法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统计执法经验,通过执法实践进一步明确执法取证依据,界定执法权限,确立执法标准,明晰执法程序,明确执法纪律,确保“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工作做到程序化、标准化,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形成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工作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执法严谨、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基层统计执法队伍,从而来提高政府统计部门的执行力,提升统计部门执法的公信力。

三、排除行政干扰 坚持公证执法

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统计法》法律知识入心、入脑。要规范政府行为,避免出现“人出数,数出官”情况的发生,有效地杜绝行政干预统计执法的行为。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严于律己,坚决杜绝人情执法、关系执法、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严格执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不断加强自我约束,恪守统计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同时,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常年聘请有经验的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让专业律师来处理涉及统计违法违纪案件,使统计违法案件处理做到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

统计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本部门的统计干部切实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统计法》宣传要做到警钟长鸣,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来维护统计法的权威。统计执法人员要从根本上转变执法理念,转变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传统观念,从思想深处摒弃“唯上”、“唯权”意识。在处理统计违法案件时要实事求是,要敢于暴露问题,要敢于揭短,要敢于“家丑外扬”。要不断提高统计执法执纪水平,牢固地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更要有坚持依法行政的光荣感,做敬畏《统计法》、遵守《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的模范。认真做好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用体制和制度作保障,确保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要求统计执法人员从细节做起,要深入剖析统计违法事实,讲解统计违法违纪查处取证环节,明确统计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工作流程,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加大省地(市)之间的交叉执法工作力度,为防止本地执法打不开情面、检查不深入、查处走过场的实际问题。

浅谈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 篇6

XX

摘要:县级供电企业是整个供电企业的最基层部分,生产、经营等数据大部分来源自众多的县级供电企业,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国家电网公司和各省、市公司最终管理效果的体现,因此,必须加大对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的管理力度,不断提升综合统计工作水平,关键词:转变观念完善体系信息网络提升素质

0引言

电力工业统计是随着电力工业的成长而成长发展起来的。随着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变化的形势,既赋予统计工作新的内涵,又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重新思考统计工作的定位和服务方向,特别是在县级供电企业的综合统计工作,必须在工作理念、指标体系、工作方法上进一步创新,才能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1转变统计工作观念 建立快捷高效的统计工作秩序

从观念上转变对综合统计工作的认识。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统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监督作用,不断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和新环境,及时、全面地更新统计工作理念,转变对综合统计工作的认识。为此在统计观念和统计方法上实现四个转变,统计观念转变了,综合统计人员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统计工作水平才能在改革中稳步提高。

1.1从单纯反映经营管理、生产建设的专业统计,向注重综合统计职能发挥,建立“综合型”统计转变。

1.2从片面重视为省、市公司或各级部门上报统计数据的“报表型”统计,向为供电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有决策价值的“参谋型”统计转变。

1.3从传统的自我“封闭型”统计,向为企业改革、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的“开放型”统计转变。

1.4从以收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的“事后型”统计,向及时收集国内外行业先进经验、市场瞬息变化信息的“前瞻型”统计转变。

2不断完善现行的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和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2.1应不断完善现行的综合统计指标体系

县供电企业现行的指标体系并不复杂,企业内部的统计指标较为明确,但统计范围、统计时限、统计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却不是十分明确。例如综合年报数据,数据统计口径虽然已经统一,但与其他综合统计数据口径却不是十分一致。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不同管理部门的目的、要求不同。管理层次越高,对统计资料的加工程度、浓缩程度要求越高,反之亦然。只有不断完善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高中级管理部门的统计人员才有时间、有精力加工出浓缩度高、使用价值大、数据信息全面的综合统计信息,其结果可以以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体现,从而为企业的持久稳定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其次,需要不断增加一些先进性、商业性、前瞻性的统计指标,便于企业掌握最新的经济动态。最终统计指标应体现出与国网公司、省、市公司的高度统计和契合,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易于操作等特点。

2.2应不断加快现行的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县供电企业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省、市公司要求的综合统计数据,数据量大、时间紧,但各职能部门负责数据统计人员不固定,填报随意性大,经常出现一种数据多人统计出现多个数字,重复统计数字每次不同,部门负责人对重大数据不审核、不把关、不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多个部门负责的同一件事情数据统计不同,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和风险,也为企业领导人决策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为规范公司数据信息的发布,杜绝“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现象,应不断加快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2.2.1成立以综合统计归口部门为牵头单位,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数据统计子单位的综合统计体系,明确体系的职责和所担负的统计指标,严格按照上级法律法规制定适合县级供电企业综合统计应用的标准或规章制度,提高对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综合统计体系良好运转。

2.2.2明确数据提供单位和提供者,建立数据发言人制度。各数据提供单位只能明确一名数据统计负责人来提供数据,给予数据发言人相应的权力和义务,实现数据提供的一口对外。

2.2.3建立运转可靠,流向清晰的数据统计、发布流程,确保数据统计工作按标准化建设目标迈进。

3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信息就是生产力,信息中蕴涵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巨大能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深刻地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综合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是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质量的前提。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按上级要求,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总之,县级供电企业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查询、分析、监测、预警、发布等各项统计工作都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全面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提升统计人员综合能力

构建企业“大统计”,重要的是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统计队伍的素质应侧重于转变统计人员的观念和丰富统计人员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网络技术、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提高业务能力上。要大力倡导“有为”才能“有位”的统计工作理念,加大综合统计人才选拔培养的力度,促进统计人员队伍素质的提高。鼓励统计人员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力平。加强统计在职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统计培训工作除做好统计基础知识、持证上岗、指标解释、计算机操作等方面的基础培训工作以外,还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工商管理、统计分析、高级统计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化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培训。对统计人员要合理配置。根据企业统计工作的需要,对统计专业人才进行重新调整、岗位交叉轮换和合理配置,使统计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避免统计人才的浪费。

浅谈统计学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篇7

1 经济管理中的统计分析

当代的经济管理中, 提倡以人为本的导向使管理方法进一步由定性向定量方向发展,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统计方法的使用。

例1我国在生态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中, 需要要对一系列的经济收支明确, 因此, 国家常会用统计表格来表示, (如表1)

单位:亿元

通过图表, 可以看出我国在2002~2007年间, 经济发展中生态税收的分别比重, 国家通过这些可以在宏观上对以后年份的经济投入比例进行调整。

评析: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经济增长基础上, 经济结构的优化及经济质量的有效提高, 从上例可以看出, 我国在2002—2007年间中与资源、环境有关的生态税收的作用被弱化。从税收收入的绝对额上看, 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生态税收在逐年上升, 但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调查, 我国税制的绿色化程度近年来是后退的, 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投入、对环境的保护也要加强。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管理是件庞大的事情, 国家也不可能把全部的调查报告放在一起查看, 那么如何更清晰、直观的表达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 就需要统计学的加入。经济管理不是单一程序, 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因素来共同完成, 统计经济学可以简洁、清楚的表达出经济的现况, 统计分析也是统计学在经济中的一个很大作用。

2 数学对经济管理的作用

在经济管理中, 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 人们往往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薪金。管理者对薪金支付的高低取决于创造价值的多少, 这中间就存在着一个变量, 薪酬是否合理, 怎么样才能公平的衡量指标就是很多人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现有的上市公司中, 薪酬业绩计算模式如下:

其中, 因变量:高管薪酬Cpayi, t.薪酬主要包括货币薪酬和股权激励两部分。根据公开数据的计算后, 取“薪酬最高的前三位董事”作为高管, 其平均薪酬的自然对数作为高管薪酬的衡量指标。数学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 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计算薪金的过程中, 采用数学公式计算变量, 可以合理的分配出每个人应得的报酬, 解决掉经济管理中的薪酬问题。

无论是薪金还是其他一些人们关注的经济问题, 或多或少的都会运用到统计学, 并逐步扩大其在生活中的影响。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统计信息日趋丰富, 统计手段及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日趋显著:政府、部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监督、检查及执行情况, 对社会经济活动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 都必须充分利用统计学。

然而统计科学就它的实质来说, 应该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并且可以认为是被应用于观察资料上的数学。同一公式可以同样地适用于绝对不同类型的具体对象, 这是统计学的一个特征。经济应用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必然要利用数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中, 经济现状的分析、随即现象的概率、每个变量对总体的影响等都与数学不可分割。把数学中特有的、严密性的特性结合到统计中, 为经济管理提供论证和计量方法。运用好数学知识, 在一定条件下, 对大量事物的观察数据加以综合汇总、计算各种综合指标, 从而较好的反映出现象的规律性, 可以把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3 统计学在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管理类在现实中更注重于实际应用能力。在工作中通过列表、图示和加减乘除等初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对数据表达的总体有直观的了解, 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根据不同的位置, 需要统计的事物也并不相同, 所以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统计学。

统计学在管理中面临最多的, 基本有三个方面:

(1) 营销中的统计。管理营销常常要统计一个阶段或一部分单位的销售情况、顾客的满意情况、市场的需求情况等, 通过这些统计, 分析出各个环节的正常与否, 针对问题具体解决。例如通过统计图表, 顾客不满意或供过于求时, 那么企业收益会减少;

(2)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众所周知,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 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员工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对现在工作的意见以及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等都是企业统计的一个重点。如何更完善的做好人力资源培养和调度, 使企业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减到最低, 也是统计学在管理应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3) 审计实务中的统计。审计抽样的分层及其样本的确定。在审计抽样中, 每一个样本的单位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在抽样过程中, 对于不同重要程度的单位应有不同的抽中概率, 利用好数理统计学在审计实务统计中, 采用最优分层及最优样本容量分配, 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统计学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 在设计上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4 结语

投资项目的比较, 投资组合的选取, 存货模型, 排队系统, 金融市场模型, 意外损失赔付, IPO折价现象等现代经济管理都离不开统计学的运用。统计学是一门致用的学科, 目前根据统计学的融合趋势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改革趋向, 加大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做好经济管理工作, 加快工作的效率, 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 统计学对经济管理拥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晓安, 徐迺中.社会经济统计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5:9.

[2]缪柏其.管理统计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3]李林杰, 董正信.经济应用统计学教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 (7) .

浅谈统计学 篇8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75—01

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认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一种最珍贵、最重要的资源,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的影响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人力资源管理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管理规划提供依据。

企业管理规划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任何成功的企业管理规划的制定都离不开两种因素:一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合理化程度,二是企业外部因素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为企业管理规划的制定在内部资源配置方面提供人力资源的需求、人力素质、工作绩效、培训等方面的信息。在为企业管理规划的制定在外部因素方面提供人才供给状况、企业文化差异状况和福利计算等方面,这些均为企业管理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管理规划提供保障。

现代社会,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人才队伍的结构不断发展与扩大,不同工作的分工日益精细,对科学信息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加,企业之间的合并和重组等现象不断发生,这些都提高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例如,如何让寻找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如何培训企业所需的人才,如何留住关键性人才,如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何培养员工的凝聚力等,这些都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有效保障。

二、统计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人力资源管理学是一门非常严密的学科,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远不止一般的事务性管理,而是具有预测性、规划性、指导性促使全局发展的特性,这也就促使统计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一)运用统计学构建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标准体系

运用统计学思想,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量化”意识,有助于企业真正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更直观、客观地看到人力资源的价值,从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彻底改变管理的方式方法,将重视真正落到实处。统计学是一门通过整理、搜索、分析、整合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研究对象的本质,甚至能预测到研究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和其它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同时对这些科学领域的渗透力是很强的。凡是能以数量来展现的均可作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所表现的规律性,从而决定了统计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门学科的直接性与重要性。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统计学是有利于构建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标准体系的,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

(二)制定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实现管理科学化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规划的制定要求对企业现在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质量、数量、素质以及结构层次进行详细而准确的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数据的结果,对未来所需数量、质量、类型的人力资源作出预测,进而得到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根据企业需求情况,制定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规划。在这一推测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统计学中的单变量预测模型(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的单变量预测模型只是仅仅考虑人力资源本身需求的发展变化情况,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人力资源本身需求量的影响,单变量预测模型以产量或时间等单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人力资源数量为因变量,且假设过去人力资源数量的增减趋势总是保持不变,一切其他内外因素变化影响也是保持不变的。而该预测模型的缺点是不能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变幻莫测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人力资源数量变化的突发状况,实际社会中,任何企业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都不可能是恒久不变的,因此需要多种预测模型相结合或用该模型设置不同的衡量与变量进行多次分析,从而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实现管理科学化。

(三)建立人才资源最佳结构,实现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情感与人的行为是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的好坏对建立人力资源的最佳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最优化,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的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实现人力资源配置最优化的过程实质是优选多种因素的过程。在这其中不仅要考虑到人力资源本身的质量、素质,各个岗位所需求的类型还要考虑到各个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协作的等因素,同时还要考虑到“小团体”存在的作用力、人才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而想要建立人才资源的最佳结构,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整体组织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就需要作多种统计分析,测试不同条件不同搭配下的效果,找出最优化的配置。

三、正确看待统计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任何一种科学都不是万能,想将利益发挥到最大化,是需要多种学科的相互配合,因此我们应当正确的看待统计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正确的看待其适用的一面,不应过分的夸大其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种应用工具,运用起来的时候我们必须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尤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研究对象,一些因素需要定量或部分定量分析,因此不可能简单等同于任何一门自然学科,只要在实验室设置相同的自然条件就可以预测出其发生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统计学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工具,但是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随意的解释数据,则很有可能带来错误的结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运用统计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要全面周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同时把统计学的知识和其它适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相关学科连接起来,以发挥好统计学这一重要工具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统计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通过我多年的工作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论是在理论分析还是实际的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多缺乏规范性、系统性与指导性。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统计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管理规划管理制度,最终实现企业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钺.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统计学方法的运用[J].消费导刊,2011(6)

[2]韩之俊,胡芳.浅谈统计学思想和方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 篇9

摘 要:准确、可靠、可比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依据。在第一时间判断出监测分析数据是否合理的基础上,再对监测分析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是整个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为进一步综合分析数据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几种常用的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说明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一、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目的和作用

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目的是完成监测数据、信息资料向环境质量定性和定量结论的转变,通过监测数据、信息资料的深加工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因素的综合分析,实现为污染防治决策和环境建设决策的转变。

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是环境监测过程中各环节的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一般来说,环境监测综合分析技术的水平高低,代表着监测站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监测站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方法

在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或对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评价时,都是以一定数量的监测数据和资料为依据的。这些数据和资料包括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环境条件数据、污染源调查监测数据、现场调查数据和实测数据等等。环境监测综合分析采用的方法很多,并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统计规律分析、合理性分析、效益分析等。

(一)统计规律分析

统计规律分析中包括了对环境要素进行质量评价的各种数学模式评价方法,也就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和适用于不同环境要素的数学、物理方程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剖析,解释,做出规律性的分析和评价。该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环境调查、环境规划或课题、环评等比较大的工作中。

(二)合理性分析

1.通过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来分析

监测项目多种多样,有机的、无机的都有,但是物质本身具有相互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监测数据往往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就为我们分析单个已实行质量控制措施的监测数据正确与否提供了依据,对一些例行监测数据,可做出直观的判定。例如,氟含量与硬度之间的关系。F与Ca、Mg形成沉淀物容积度较小,因此,在中性、弱碱性水溶液中,如氟含量在(mg/L)级,则其氟含量与Ca、Mg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即与硬度值呈负相关,所以高氟区内的水质监测结果中硬度监测值一般较低。如果氟含量较高,同样硬度监测值也很高,数据就要重新分析。

2.通过掌握的资料对监测值进行判定

进行合理性分析,首先要了解是否有新的污染源介入,其次是采样全过程有无异常,包括水质的颜色,气味、流量的大小等。与以往数据进行比对,采样是否规范,采样的容器是否达到可用标准等。再次是实验室分析,如查找显示剂保存时间是否过期,标准曲线是否及时绘制,分光光度计是否调零等等。对于气体来说,还要考虑采样时的风向,采样仪器是否校准等。对于可疑值,在分析过程中已经知道数据是可疑的应将可疑值舍去;对复查结果时已经找出出现可疑值原因的,也应将可疑值舍去;对找不出可疑值出现原因的,不应随意舍去或保留,要对留样重新进行实验室分析或根据数理统计原则来处理。

3.通过监测项目的性质对监测值判定

在同一水样中有许多项目根据其性质可以判定相关的.监测值是否正确。如总氮,是指可溶性及悬浮颗粒中的含氮量,如果同一水样监测结果出现总氮与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数据倒挂,就表明监测结果是不正确的,需要重新分析找出原因;同样,还有总磷与可溶性磷以及无机磷之间数据的倒挂;大气中,氮氧化物与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之间数据的倒挂等,都是不合理现象。

监测数据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等等,也包括点源,如我们常说的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多种多样,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污染物产生,多数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污染物产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只是多数工业污染源的共性污染物。因此,要在日常工作中对辖区内的污染源或者是重点污染源有所了解,根据行业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监测项目来监督污染企业。国家对这些行业制定了最多25项污染物监测分析排放标准,最少11项污染物监测分析排放标准,其中有共性的污染物,也有特殊的污染物,根据特殊的污染物是否存在,就可以判定是哪类制药行业。

(三)效益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有例行监测、环评监测、验收监测、监督监测等等。对于监督监测来说,分析数据相对较少,数据合理性比较好判断;而对于数据较多的例行监测、环评监测来说,在较短时间内判断数据是否准确、合理、可靠,上述综合分析方法提供了简单、明了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及时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的监测信息,减少企业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在有效的时间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论

数据综合分析种类繁多,在实际工作中,根据环境监测评价的不同要求,在分析数据是否合理的基础上,要对监测分析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评价。这就需要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不同目的的评价。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也要由简单的合理性判断、分析,向依靠数据统计方法及数据管理制度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为综合分析评价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4

[3]奚旦立.环境工程手册(环境监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下一篇:2023中沙中心学校科学教研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