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2024-10-12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精选9篇)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篇1

篇一:2014年中职招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4年招生就业办公室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按照州教育局 “9+3”要求及县教育局的安排部署,安龙职校高度重视中职招生就业工作,坚持把中职招生就业工作做为学校首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落实力度,全力完成县政府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取得了明显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招生方面: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4年底,我校中职招生共计1599人,完成下达任务(1500人)的106.6%,其中全日制共招了578人,非全日制1021人。

(二)、主要措施

1、加快学校实训室建设,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奠定坚实基础。为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县党委、政府提出的总体要求,决定建设学生规模为3000人的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和配套的实训设备。现已对学校现有的三栋学生公寓楼进行全面的翻新装修,新的实训楼已投入使用,新食堂已验收,于明年三月份开学正式启用,新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学校新运动场马上开工建设,200多万的汽修设备已到位等,为我校的新一年招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质量是根本,专业是基础。为此,我校在抓好学校建设过程中,科学设置专业,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工业立县、人才强县的战略要求,立足我县旅游、工业园区建设、学前教育、汽修行业的快速发展等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实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大的广阔空间,在办好长远专业的基础上,量身打造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技术与主板维修、模具、汽车应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女子企管、航空与服务等几个专业,形成了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电大本专科教育和短期培训共同发展的教育格局,采用全日制教学、学分制和双证、多证等管理制度,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

2、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中职招生工作。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为此,学校成立了校长高武国任组长,分管招生副校长王相平任副组长的中职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中职招生工作,及时研究解决中职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教育局及相关学校分别成立了相应的招生机构,以层层签订中职招生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中职生源输送任务明确落实到各九年制学校、农村完中和直属初级中学,各学校根据本校初三毕业生实际,将输送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班,责任落实到人,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确保完成输送任务。二是统筹招生任务。按照国家和县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比例要协调大体要求,安排相关学校提前做好生源摸底工作,并对相关学校初三毕业生生源的变化、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调控学生生源,将生源增量部分重点倾向中等职业学校,统一制定招生计划、招生政策和招生办法,适时做好分流学生动员引导及录取工作,为有效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提供了可靠保证。三是实行灵活招生。县教育主管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在重点抓好初中毕业生招生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往届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应届、往届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

3、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招生服务工作。县教育主管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运用招生简章、会议、“9+3”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并利用暑假及中考结束的有利时机,由局领导、职业学校及输送生源学校校长带队,组织招生老师组成中职招生宣传队,分组深入社区、村队和农户家中面对面地做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送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安龙职校设立了招生咨询处,设立了招生热线,及时公布招生计划和招生信息,准确答复学生和家长的咨询,帮助就读学生及家长了解学校及专业设置情况,指导学生填报专业,及时为新生办理入学手续,进一步提高了招生服务质量。

4、加大落实力度,全力推进中职招生工作。中考结束后,县教育局为进一步加快中职招生进度,进一步增补措施,全力推进中职招生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就读中职学校享受中职助学金。并以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逐步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为契机,及时深入地宣传以上优惠政策,引导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进入县职业学校就读。二是对安龙县各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中职生输送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对完成或超额完成输送指标的学校,在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学校,在年终综合考核中视情扣分;对完成任务差距大,输送生源排名倒数前几名的学校校长视其情况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

5、推进东西部联合办学,积极做好生源输送工作。今年以来,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广东、深圳、湖南、浙江等省市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工作,先后向合作学校输送生源学生。安龙县中等职业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合作办学拉动招生就业,促进办学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

二、就业方面:

(一)顶岗实习、就业推荐安置工作扎实有效。我们扎扎实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安置工作,为了让毕业生能顺利实现实习——就业——创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不懈抓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常规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教育指导、就业观念的指导、求职技巧的指导、创造与创业的指导。

2、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密切校企联系,构建就业网络,拓展就业渠道。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原则,为了给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提供优质的就业推荐服务。今年分期分批派出人员到省内外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全方位的了解企业。

3、抓好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与管理,提高实习、就业质量。学生上岗实习和就业后,我们注意做好跟踪服务与管理,不定期的进行跟踪 调查与回访,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

(二)积极工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办学。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我校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与企业联系对接,寻找合作伙伴,与多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由于学校搞修建,校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积极为学生联系勤工俭学一事,今年共帮助了二百多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利用寒假去企业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既得到经济收入又得到了锻炼,较好的解决了学生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习完成学业。另外积极与合作企业联系,为我校拉赞助,多方筹措资金,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招生方面:

1、今年的招生工作任务虽然完成了,但学生的流失率高。实习就业方面:

存在“有业不就的” 现象,部分毕业生定位不准,期望值过篇二:中职招生工作总结doc 洗马乡团林学校2012年中职 招生工作总结

在高中阶段普及验收年的特定背景下,县政府、县教科局对今年的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视程度比以往的所有年份都要高。2012年,我校认真贯彻县政府[2012]140号文件精神和湄教科字【2012】101号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强化举措,积极扎实的作好中职招生工作.全校97名初中毕业生,有22人升入高中就读,我校中职招生指标为46人,有14人就读于湄潭县职业高级中学本部,11人就读于省内联办校,16人就读于省外联办校,4人就读于省内中职,2人就读于省外中职学校,总计中职招生47人,后期动员仍在进行中。现将我校一些做法简单向大家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

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师、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认识的真正提高,中职招生工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确立了早动员、早动手、潜移默化、逐步渗透的工作思路,把提高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列为宣传重点工作,首先把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作为关键,使其充分认识到做好中职招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任务,是对学生未来和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真切体现,也是响应国家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全县教育发展水平应做出的积极贡献。我校把这种思想教育贯穿于平时的教师学习和学生教育,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从中职春季招生以来,在平日工作中,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组织了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拉起来中职宣传的横幅,联系我校所在的团结村村委会、双合村村委会协助我们做好家长的宣传,让职业教育观念更好地为学生及家长接受,从而为中职招生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思想基础。

二、抓住时机,及时动员根据招生政策,今年我县可以进行中职春季招生,春招学生可提前半年毕业,许多学生与家长会放弃中考提前升入职高就读。这个阶段是我们招生成败最为关键的时段,这一步工作最难做,家长对春招是不理解的,他们都想让子女完成初中阶段的教育,部分家长只认可普通高中的观念根深蒂固。对此,我们学校行政于3月份召开2012年中职招生会议,确定招生教师,制定职高招生工作和奖励方案;召开毕业生动员会和家长会;请职校招生人员到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或解释;利用中职毕业成功的学生的事例进行宣传。

中考结束到分数线划定前,这个阶段是一个等待阶段。对于那些中考成绩中等的同学来说,他们此时正处在茫然的期待中。这时,班主任和老师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我们学校安排老师主动的去电话联系获家访,给他们安慰、鼓励和引导。学期考试结束,普通高中分数线划定,我们也开始了中职的秋招工作,针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我们根据平时了解的信息,先动员有就读意向的学生,再动员其他的学生。这时候是我们学校老师工作最为辛苦的时期,我们充分发挥本地方老师的优势,利用各种社会力量,耐心细致的做家访工作,有的学生家,我们家访五六次,直到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上了职高学校。7月28日,中职招生结束,我们对又未进职校的学生再一次做动员工作,尽可能的让他们进入职高学校。

三、确立工作目标

让所有毕业生都不放弃学业,能读普高读普高,上不了普高读职高,是我们永远不变的追求。我们确立的目标不单纯是上级分配给我们的招生任务指标,它还是一个让地方群众满意的目标,让一届又一届毕业生走上适合自己人生道路的目标。因此,完成任务让领导满意;安排好学生让家长满意;做好工作让学生满意就是我们的目标。

四、团结协作、一体作战

为了能更好的搞好今年的中职招生工作,我们统筹规划,制定方案,按照工作分配,大家各施其职,又团结协作。工作开始,我们成立了中职招生领导小组,但这是为了完成今年中职招生工作的互相配合、互相协作的关系。我们实行初步按老师在一个区域的影响分片到组,再以组为单位,具体到人;但没有把招生指标硬性的分配的老师的头上。第一阶段,我们每天早上开会研究学生情况,初次普遍家访摸底动员、招生,对学生的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做一一的调查了解,根据每天各组的动员情况,下午电话向学校报告,学校汇总情况。第二阶段,我们再安排经验丰富,家长信任度高的老师从不同角度多方面进行宣传动员。同时,我们还利用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安排班主任电话联系,了解学生想法,做一些动员工作。实行双线联系,多方面动员。

和往年一样,在家长没有见到中职利益的团林山区,中职招生工作是辛酸的,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不顾狂风暴雨,爬山涉水,天不见亮而起,深夜却未能归,然而中职招生却收效甚微。幸运的是今年有47个学生就读了中职学校,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同时我校完成了县里给我们的招生指标,在中职招生上有了较好的开头,能给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领导一个较好的交代。洗马乡团林学校 2012-9-7篇三:中职招生工作总结

陈店实验学校中职教育招生工作情况总结

为了加强对初中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初中学生实用技术水平,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中职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汕市教职【2015】24号)、《潮南区2015年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工作方案》(潮南教发【2015】25号)精神,为了圆满完成2015年中职招生工作任务,今年,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阶段完成今年招生任务的工作措施总结汇报如下:

一、安排专门时间,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按照课程计划设置,初中学校从地方课程中安排一节实用技术课,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安排一节劳动技术课,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提高他们日常生活能力。

二、采取措施,确保完成2015年中职招生任务

1、加强领导

我校成立了中职招生领导小组,初中年级成立了中职招生工作专班,我校窦校长和初中部王部长分别任组长、副组长。

2、明确职责

窦校长为中职招生第一责任人,初中部长为第二责任人。由初中部长负责组织中职招生相关工作。

3、分解任务

根据潮南区教育局下达的2015年中职招生计划数18人,根据各班初中毕业生人数,按比例将任务数分解到各个班级。

4、加强宣传

⑴各校利用晨会、班会、中考誓师会,向广大毕业生宣讲国家资助政策和中职学校优势,学校组织开展了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理想与前途教育,鼓励学生报考中职。⑵将潮南职业技术学校招生简章张贴在校内外醒目处,并发放到每个初中毕业生手上,做到人人皆知。同时在中考前,将《职业教育手册》发放到九年级学生手中,人手一册,并安排专门课时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和宣传。

5、奖罚分明

把中职招生完成情况作为初中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完成任务和超额完成任务的班级,我校进行加奖,对完不成任务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和考核量化扣分,同时严肃查处招生中不正当行为。

三、完成任务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今年,我校完成中职招生15人,完成率为83.3%,完成情况良好,与区局下达的任务数有3个的差距。出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和家长认识不高、舍近求远。一是有的家长总是鼓励学生读高中或放弃升学;二是误认为我区中职办学质量不高、规模不大、就业难;三是学生爱面子喜欢到大城市的中职学校学习,舍近求远。

2、极少数教师私自暗地招生。极少教师受部分招生单位的诱惑和各方面人际关系的牵制,做自己学生的工作,将学生输送给相应的招生单位。

3、有些教师在中职招生工作中缺乏耐心,不能细致地做学生思想工作,走访不够,对家长解释和说服力度不大。

四、下阶段完成今年招生任务的工作措施

1、确定招生教师,制定职高招生工作和奖励方案;召开毕业生动员会和家长会;请职校招生人员到对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或解释;利用中职毕业成功的学生的事例进行宣传。

2、对进职校的学生再一次做动员工作,尽可能的让他们进入职高学校。陈店实验学校 2015年10月13日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招生就业,招生难,就业安置,招生宣传,就业指导

一、目标任务

1. 宣传落实到位, 建立多途径、全方位的就业宣传模式。2. 管理服务到位, 以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出发点, 继续深入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让管理服务工作更加科学化、具体化, 建立操作性强、适应性强、流程化的管理服务模式。3. 职业指导到位, 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团队。4. 跟踪反馈到位, 加强社会评价反馈调研机制, 强化对用人单位、校友、应届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调查调研和反馈。5.信息传递到位从外部环境方面, 要把我校开设的专业信息和人才类型向企业做推荐, 把横向开拓就业市场与纵向深入挖掘市场相结合, 力争实现招聘岗位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 保招生质量促就业。1. 建立协调联动、通力合作的招生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明晰的招生政策, 并开展全体教职员工及其他招生工作人员进行学习, 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同时与市、县、镇的相关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 保障基本生源。2.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的宣传模式。比如开展中职教育与校园文化系列专题活动, 向广大学生及家长广泛宣传国家对中职学生的优惠政策、招生信息和毕业生就业门路广、就业率高的优势, 不断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 完善就业程序, 规范服务。1.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基础性就业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 要修订、完善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 提高就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 为学生提供规范、完整的就业手续管理服务。在操作层面, 规范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表格, 印制统一的政策、手续流程海报分发至各个班级进行长期张贴, 方便学生了解掌握。2. 进一步加强就业动态统计和实时监测功能。完善就业工作进度预警机制, 坚持实时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3. 教师为学生就业认真工作, 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学生的就业事关他的人生发展, 全校所有教师对此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在学生就业过程中, 大家集思广益, 主动为学生就业服务。教师帮忙跑单位, 学生到单位后进行跟踪指导, 解决学生开始工作时生活工作中的困难等等。

(三) 打造就业工作队伍, 点面结合、持续长效。学校将继续建立和完善就业管理工作的立体化管理运行机制, 加强培训, 提升就业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巩固和完善分管校领导―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班班主任的就业工作管理机制, 形成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点面结合的“三结合”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团队力量。建立学校的职业发展协会、求职互助小组等就业社团组织, 组织引导更多的学生充分发挥自主作用, 与自上而下开展的职业指导教育活动、就业管理指导活动和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相配合, 形成由学生群体自下而上一齐关注就业的良好氛围。

(四) 完善工作平台, 内容务实、形式活泼。1. 打造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实现信息传递由被动接受向主动传递转变。首先, 广泛收集和严格审核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并通过多渠道对信息进行发布, 努力丰富毕业生求职信息资源,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其次, 积极完善就业信息窗口, 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通知政策资讯发布、网上招聘、指导服务多位一体的就业工作网络运行平台。2. 打造职业指导课程平台, 实现课程由理论性讲授向实操性与应用性分类指导转变。选拔一批专业知识精良、工作热情浓厚、指导技巧丰富的课程授课教师, 通过派出学习、集体学习、集中备课、组织互相听课、授课评比等活动, 形成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能力。3. 打造网上职业指导平台, 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由平铺向纵深方向发展转变。搭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平台, 实现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通过在线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存在的问题。同时为学生交流提供互动平台, 突出朋辈指导。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交流平台, 通过工作人员的互相交流与督导实现职业指导技能的共同提升。4. 打造线下职业指导平台, 实现由个别零散的指导向全方位覆盖转变。深入开展根据学生直接就业、升学、创业等不同就业需求和取向的纵向职业指导活动。认真归纳活动分类、细化活动内容、落实活动效果。

(五) 稳固就业市场, 广揽资源、拓宽渠道。就业市场的繁荣源自市场的开拓培育和巩固。通过完善就业基地建设, 邀请更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聘, 为学生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就业岗位和信息。1. 深化“基地”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学生实习见习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三位一体”的基地建设模式, 实现资源充分利用, 发挥“基地”在促进学生就业中的作用。2. 举办校企论坛, 优化人才培育。以校企论坛为平台, 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交流, 优化人才培育, 同时探讨双方合作的新机制, 努力实现互惠双赢。3. 行业与区域并重, 全局与重点并举。分行业、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市场拓展工作, 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 广泛宣传学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加大力度开发大型企业的需求, 提升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4.规范服务流程, 细化服务内容。建立和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 对通过各种方式进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鲁昕.贯彻落实《纲要》改革招生制度, 扩大中职服务面, 增强中职吸引力--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改革案例推介会上的讲话[R].2010.

[2]李胜利.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在全国中等职业敖育招生改革案例推介会上的交流发言, 2010[Q].

[3]叶小山.建立高效招生管理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使中职招生步人良性发展轨道[A].2010.

[4]教育部职成教司."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研究报告[R].2012.

对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招生 思考

当前,中职教育快速发展,招生竞争日益激烈。招生工作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为了招来生源,各学校往往是领导亲自上阵、全校发动、全员参与,想尽各种办法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招生招生,压力丛丛”,招生政策、招生形势、招生指标、招生生源、招生质量、招生数量等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引发了招生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如何认清形势,突破重围,走一条招生工作的新路子,值得思考。

一、当前招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近几年来,不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滑坡,究其原因,有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也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原因,更有职业教育自身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问题。

(一)政策影响深远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改革不断扩大深入,国家实行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致使高校录取的毕业生数量急骤增加,同时,普通高校超计划招生比例过大,千方百计收取学生,一些学习成绩未达到上普高成绩,可以转向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在普高大肆降低分数扩招的情况下都挤入普高,大量占据了中等职业学校生源。

(二)社会发展迅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从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来讲,就业形势的变化巨大,中职教育招生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比如,卫生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滑坡,与医疗卫生事业提高进人“门槛”,调整用人层次的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应该说,面对社会的迅猛变化,科技的日新月异,需求的多样化和具体化,中职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学校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办学模式等相对滞后,办学质量不高,专业特色不鲜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减少的主要原因。

(三)传统观念难改

招生竞争是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在竞争大环境中,显然处于不利地位和弱势地位。这里面,既有生源的抢夺,又有职业教育机制的不完善,更有各种传统观念的冲突。

1、传统成才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然而,“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望子成龙”,“金榜题名”,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而中等职业教育显然不能满足家长们的这种愿望,千军万马涌向“高考”独木桥,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

2、传统教育观。大家为什么放弃职业教育,都盯着“高考”与“名校”不放,很大原因是传统观念的教育,一直把高等教育作为主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形成,职业教育没有充分发展,这就误导了很多人盲目地去走上大学这条路。如果职业教育真正普及起来,发展起来,在体制支撑、师资投入等方面都获得了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地位,就必然会吸引更多受教育者,中职招生就会有一个新的形势。

3、传统评价观。教育部门、各初中学校毕业生升学的传统评价体制,对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现阶段评判初中教学质量,主要以中考合格率、优秀率和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數为主要依据,没有把考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在这种评判机制的引导下,就使中学不能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歪曲正面宣传中职教育的积极性,甚至流传“一重点、二普通、实在不行上职中”的顺口溜,对学生报考学校带来消极影响。

二、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中职学校的教育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强化招生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改善招生工作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定位要准确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社会各界对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持两种不同观点,有人坚持把技术型人才作为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有人提出把培养技术型人才转变成培养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实践技能的中等专业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毕业后即可胜任一般的技术性工作。“拥有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有了一技之长更有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把学生培养成“艰苦行业留得住,操作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等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配置要合理

要合理配置,“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意义上来说,中等职业教育的资源、专业配置更加彰显出重要地位,专业设置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为特点,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为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宣传要加强

宣传工作是搞好中职教育招生的前提,进行必要的招生宣传决不是降低身价,而是学校的一种责任,是正确引导学生报考的一种义务,学校一定要下大力气,更加广泛深入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使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上中等职业学校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还能继续升学深造等内容和优越性。

(四)改革要深化

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学校强,招生旺”,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办学思路必须抓住“提高学生能力、满足市场需要”这个总纲。就要根据本校的优势,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特色”的原则,确定学校的特色专业,要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使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从个人成本及与收益模型看我国中职招生难的问题.中国科技信息.2010(1)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篇4

1、参加春招的学生初中没有毕业,就到职校就读,这如何保障孩子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春季入学学生第一学期的教学如何安排?

答: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粤教职函【2010】139号)文件规定,此批学生实行“双重学籍”管理,即学生春季入学取得中职学校学籍并开始计算学习年限的同时,该学期继续保留原就读初中学校的学籍。

学生入读中职学校后,由中职学校负责学生文化技术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学计划按照目前全日制秋季招生教学计划执行,保证开全开足必修和选修课程,确保实训实习教学时间。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原就读的初中学校颁发义务教育毕业证书。

2、初中毕业生提前半年春季入学,是否也提早半年中职毕业?

答:春季招生被录取的学生,学制为3年,即春季入学,春季毕业。

3、参加春招的学生若未被录取,是否还可继续回到初中学校就读。

答:可以,我们在《细则》中明确规定春季招生未录取的考生,直接回原班级就读。

4、春招的学生在春季毕业后,是否可以象秋季入学的学生一样参加高职考试?

答:可以,春季入学学生享受与秋季入学学生同等的升学机会,学校将提供一切条件服务有志继续深造的学生。

5、春招政策实施后,怎样防止学校早早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放弃?

答: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预防:(1)初中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立“春招班”,严禁初中学校违背学生及家长意愿,提早对学生进行强制分流,违规者学校负责人要接受纪律处分。(2)通过评价手段。原来对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检测主要集中在中考,通过高分率、低分率、平均分来检测。为保证学校对春招学生学业的重视,区教育局将对学校低分率、平均分的检测提前至初三上学期的期末,保证学校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中考则重点检测学校的优秀率与高分率,促进学校更好地培优。

6、如何保证学校以春季招生的名义对差生进行分流? 答:在我们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春招的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学生及家长自愿报名的原则,初三学生自愿报名,报名表上要有学生和家长的签名,任何学校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方式动员或强迫学生参加春季招生,违者将接受纪律处分。而且规定各初中学校报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初三学生的20%。

7、是不是所有参加春招的学生均能被录取?

答:不一定,首先学生要经过“1+1”的测试,测试通过后录取,如果没有录取,也可以在全区范围内凭文化课成绩参加其它中职学校的补录。如果最终没有录取可以继续回原初中学校就读,参加中考。

8、没有参加春招测评的学生能不能在春季入读中职学校?

答:不能,春季招生只是给学生提供多一次考试的机会,为维护其严肃性、保证生源素质,所有中职学校都不得在春季录取未参加春招测评的学生。

9、此次春招有没有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参加?

答:有,原则上顺德的13所中职学校都要参加,包括每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在全市处于高位的梁銶琚职校和中专学校。鼓励中职学校的骨干专业参与招生。

10、此次春招实行“1+1”测试,文化科统一考试有统一的分数,但怎样保证职校自主测评的公正性?

答:各中职学校均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小组,统筹自主招生工作。学校自主考查,考查的知识范围,考查的方式应实施公开,加试成绩和录取结果也会及时公布,让考生有知情权。必须成立招生考试工作小组,集体决策。组成考评专家组,以量化方式,择优录取。

中职学校招生方案 篇5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第一小分队负责人:

成员:

负责学校:

第二小分队负责人:

成员:

负责学校:

第三小分队负责人:

成员:情 负责学校:

第四小分队负责人:

成员:

负责学校:

第五小分队负责人:

成员:

负责学校:

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 1、制作广告片到xx公交车上播放。

2、联络员到生源学校班上宣传、发放招生资料、组织观看光碟。

3、收集招生反馈信息、针对意向学生单独做工作并及时家访做好家长工作 4、高考分数出来时制作喜报到各车站、人口流动密集区、乡镇集市及生源学校门口张贴,制作传单到乡镇集市赶集时发放。

二、招生计划及专业设置 班级性质 专  业 招生人数 学制 升学班(300人)电子技术应用 50人 3 机电技术应用 50人 3 计算机应用 50人 3 酒店服务与管理 50人 3 文秘 50人 3 城市园林设计 50人 3 技能班(700人)机电技术应用 100人 2.5+0.5 电子技术应用 100人 2.5+0.5 计算机应用 100人 2.5+0.5 酒店管理 100人 2.5+0.5 有色金属冶炼 100人 2.5+0.5 模具设计与制造 200人 2.5+0.5 四、招生具体措施及要求 1、组织召开县职中专题招生工作会议。

2、表彰通报办文。

3、优秀单位及优秀个人奖金发放。

4、开好三会生源学校班主任会议、学生会议、学生家长会议。

5、严格按照学校决议办事,统一口径。招生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招生资料准备充分齐全,工作安排到位。加强我校与生源学校的联系,特别是与初三班主任的关系的巩固。

6、讲解学校升学班优势,鼓励优秀学生到职中就读。

五、奖罚细则 1、对大力支持县职中招生工作、出台得力措施并超额完成全年招生任务且综合排名第一的校长直接评优;

对输送生源绝对数前3名的班主任年终考核直接评优(无一票否决情况)。

2、县教育局分别按比率数、绝对数各取前3名评选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评选输送生源绝对数前10名的班主任为招生先进个人(年终考核直接评优的班主任不重复享受)。

3、县教育局把各校招生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毕业生人数200人以下的学校,必须完成招生计划数的80%。毕业生人数在200人以上的学校,必须完成招生计划数的60%。低于该标准的学校在学校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按比率扣分。

六、收费标准 1、学杂费500元/期。

2、一次性代收生活费1200元/期。(早餐3元、中餐5元、晚餐5元按实际用餐扣取,期未结算多退少补)3、每年代收保险60元,军训费(按相关政策执行)中途不再收任何费用。

七、日程安排 1、编制招生简章(4月上旬)。

2、请示县教育局下发招生文件,分解各生源学校任务,召生源学校校长招生专题会议。(4月上旬)3、4月中旬开始进班招生宣传,召开班主任会议、学生会议,发放招生宣传资料,组织填报志愿,统计意向性学生花名册。

4、6月18日至20日组织填报中职学校志愿的考生到我校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5、7月1日至3日引导优秀学生第一、二志愿填报我校。

6、7月12日录取,7月13日学生可登录XX网站查询录取结果。

7、7月17日至18日下发录取学生通知书。

8、8月1号到3号新生报到。

9、8月19号到29号军训10天。

10、9月1号学校全面开学。

中职学校招生宣传的标语 篇6

2.培训员工是企业成功最好的捷径。

3.企业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就是学习。

4.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努力是无限的。

5.培训是企业的生产力,是倍增的职业能力。

6.只是从学习中获取,素质从改善中进步。

7.只是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8.筑知识长城,兴知识效益。

9.学习是人才进步的动力,创新是企业成功的秘籍。

10.教育培训坚持做,上线操作不会错。

11.扩大学习领域,丰富自我知识。

12.深入学习各类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3.多思考才能创新,勤检讨才有进步。

14.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习是成功的`基石。

15.当你们梦想伟大成功的时候,你有没有刻苦的准备?当你们有野心做领袖的时候,你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

16.每一位员工都是优秀的,只要他得到正确的培训;每一位员工都会对工作付出、负责、用心的,只要他得到正确的理念。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篇7

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招生办负责人(除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外)。另向北京市、山东省、湖北省、江苏省、广西省、江西省六个省市的高校体育教师和中学体育教师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2 研究方法

2.1 专家访谈法

就体育招生工作的相关问题,向多年组织或参加体育招生工作的专家进行访问。

2.2 调查问卷法

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考办发放调查问卷31份,回收问卷24份,回收率77.4%,有效问卷22份。高校体育教师和中学体育教师各发放问卷50份,共600份。回收问卷572份,有效问卷538份。

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定及折半法进行检验,符合社会学调查统计的要求。

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12软件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报名条件的比较

目前全国各省市对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报名条件规定大多数以1989年原国家体委科教司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手册》中对报名条件的规定为准,主要集中在考生的年龄、身高、视力、婚否这四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部分省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报名条件作了一些修改。

调查的22个省市中除河南省取消对考试年龄的规定外,其他省市报考条件中关于年龄的规定均为:不超过22周岁,教练员、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可放宽到28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河南省的各个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对年龄还是提出了要求,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各省市对年龄都作了要求。

报考条件中关于视力的规定:调查的22个省市中有14个省市的报考条件中对视力都提出了要求,要求裸眼视力不低于4.7,其中上海市除此规定外,还规定了对色弱或色盲的考生不予录取。

报考条件中关于身高的规定:全国除广东、广西、江西、河南、辽宁等5省对身高作了修订外,其他省市均按照男生不得低于1.70米,女生不得低于1.60米的标准执行。广东省规定考生的身高男生不得低于1.68米,女生不得低于1.58米;2005年江西省规定报考省内院校考生的身高男生不得低于1.68米,女生不得低于1.58米,报考省外考生的身高标准按国家规定标准执行,2006年又恢复了原来的规定;广西省规定考生的身高男生不得低于1.65米,女生不得低于1.55米,并且报考体操、举重专项的考生身高可适当降低要求。这体现了考试规定中的地域性特点。辽宁省对报考专项录取学校的体操、武术专项的考生,审查录取时可适当放宽身高要求,这是专业特点和要求的不同在选材标准上的充分体现;河南省对考生的报名条件不作限制,各个高校自行规定报名条件。

调查结果表明,40.18%的教师和招生负责人从体育选材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限制身高。对于体育专项特别好,而身高达不到标准的考生,可另报考运动训练专业或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有59.29%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对视力不作要求。这其中又分为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大多数教师或招生负责人认为,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作一定的要求。而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是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其专业要求相对体育教育专业要低,因此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视力可以不作要求。

2001年我国教育部发文规定,普通高校招生取消“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的限制,随着我国普通招生工作对年龄及婚姻状况的取消,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报考的年龄限制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查显示,42.68%的教师和招生负责人认为可以取消年龄的限制,取消年龄的限制符合普通高考的政策要求和发展趋势。

3.2 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管理形式与组织形式分析

3.2.1 考试管理形式

目前,全国有3种考试组织管理形式并存:由省市招办统一组织的有75%,由招生学校组织的有17.75%,由招生学校联合组织的6.25%。可见,多数省市采取全省(市)统一组织的形式,便于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同时便于录取工作在同一基础上进行。

有45%的专家认为,考试形式应该在全省统一组织下进行专业考试,逐步过渡到由招生学校组织招生考试工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使高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办学的法人实体,要在招生、专业调整方面,分不同情况,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虽然,目前我国由招生学校组织专业加试的省市只占17.75%。但这一方向,代表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由于政府还在起到组织、监督的作用,如果在社会监督机制和高校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以后,招生的自主权可以逐步放给学校。但如果扩大了权利而没有约束,那是要出问题的”,3因此,考试的形式必须是考试制度、法制监督健全的情况下才能逐渐放权到高校,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期间,宜采用省招办统一组织的管理形式。

3.2.2 考试时间

全国各省市(除西藏地区外)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一般安排在文化测试前的3月份或4月份,调查的22个省市中有14个省市在四月份期间进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测试,占调查总数的63.63%。有个别省市会在此时间前后进行,如贵州将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安排在2月份进行,考试时间根据报考的人数及考试项目持续5-30天不等,每批次2-5天不等,这主要是由于各省市考试内容安排不同而形成的。西藏地区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安排在文化测试后的6月中旬进行,这主要是为了便于考生集中精力准备文化测试。调查结果显示,66.96%的调查对象认为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在四月份举行较好,20.18%的教师和招生负责人认为考试在三月举行较好,12.86%的教师招生负责人认为考试时间应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来制定,我国南方和北方在三、四月的气候是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区别对待。

3.2.3 考试考点

关于考试考点的设置,目前有三种形式,一种为在一个考区进行测试,调查中有9个省市采用这种方式,如安徽省、天津市、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甘肃省、湖南等;一种为分几个考区进行考试,调查中有12个省市采用这种方式,如江西省、江苏省等;一种为分区但轮流在一区进行考试,调查中只有福建省采用这种方式。这三种方式在全国实施的比例分别为:40.91%,54.53%,4.56%。对宜采用哪一种模式,35.89%的被调查者认为,将考生集中在一个考区考试的场地、设施、器材是统一的,可以在考试的硬件环境上保证考生考试的公平性。53.85%的被调查者认为分区考试比较好,这样有利于考生就近参加考试,减少经济上的压力,节省非考试时间。10.26%的专家认为分区轮流考试方式比较好。

3.2.4 考试批次

目前,各省市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无论是一个区进行考试或分区进行考试,大多采用分批进行考试的方法,调查中有18个省市采用了分批进行考试的模式,在4个采用一个批次进行考试的省市中,三个为直辖市,主要是因为考生数少,可以在一个批次内完成考试,另外,江苏省因为设置了5个考点,因此采用的是每个考点一个批次同时进行测试的方式。在分批考试的省市中,考试的批次也因考生的人数和考试的项目分为2-7个批次不等,如福建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分七个批次进行,安徽省分为两个批次进行。2005年,我国大部分省市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报名人数接近一万人或超过一万人,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无论是集中在一个考区或是在几个考区同时进行考试,考区周边的经济、交通、住宿等方面一时无法容纳这么多考生,分批进行考试是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进行的必然方式。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专家赞成分批进行考试,考试批次主要根据考试的内容及每个批次能容纳的考生人数确定。

3.3 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考试内容比较分析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考试内容来实现,体育考试招生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考试项目设置和评分方法。

3.3.1 考试项目设置方案

项目设置,主要是指考试所要考查的科目及这些考试科目之间的安排情况,是根据社会需要对考生设计的评估操作体系,即通过什么样的测试项目可以综合反映出考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考试项目设置有四种方案,第一种方案为只测试素质项目,有安徽省、福建省、浙江省、陕西省、湖北省等8个省市,第二种方案为测试素质项目+专项技术,有天津市、北京市、广西省、上海市等11个省市;第三种方案为“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考试项目+专项技术考试项目”,基本技术考试项目为田径中的跳远、篮球中往返运球投篮,实施这一方案的有广东省和辽宁省2个省市;第四种考身体素质+综合技术(即四项身体素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江西省率先实施这一方案。

针对以上这几种方案,30%的专家认为只测试素质项目较好,35%的专家认为“素质项目+专项技术”的实施方案较好,12.85%的专家认为“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考试项目+专项技术考试项目”的考试方案较为可行,22.14%的专家认为“身体素质+综合技术”的方案较好。

至于专项技术占体育考试总成绩的比重,专家们的认识不很统一,大多数专家认为占20%~30%为宜。

3.3.2 考试评分办法

调查显示,54.54%的省市目前使用的是重新修订过的评分标准,而45.46%的省市仍沿用1989年的评分标准。1989年的评分标准在实践中运用显示出许多方面的不足和不公平。因此,92%的专家认为要对1989年的评分标准进行修订,以建立一个更科学、合理的评分标准。

目前,对于考试的评分办法各省也存在着差异。大部分省市考生的体育成绩以100分计,其中专项和身体素质的比例从4:6到0:10不等。另部分省市采用专业综合分的评分办法,如安徽省的专业综合分为:文化成绩和体育专业成绩以4:6的方式进行折合,浙江省采用综合总分750分的评分办法,综合总分=(文化成绩总分+术科考试成绩×7.5)/2。辽宁省评分办法采用多样化的计分方法:按文化成绩的总分除以7.5加体育分作为综合成绩,或是按文化成绩加体育成绩乘以“4”作为综合成绩,或是按文化课总分除以5加体育分作为综合成绩。

由此可见,我国各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评分办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调查表明,55.89%专家赞成采用综合总分的评分办法,将文化成绩和体育专业成绩折合,有利于将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体育技术的学生选拔入高等院校,促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1.随着我国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改革,体育专业报名条件中视力、身高及年龄的限制逐渐放宽,呈现出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的特征。

2.目前,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宜采用省招办统一组织的管理形式,但随着高校自主权的扩大,由招生学校组织招生考试工作将是其发展趋势;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在四月份举行较好,但时间的确定将会更充分地考虑到地域差别;考试宜分区进行;鉴于报名人数逐年增加,考试宜分批进行。

3.“素质项目+专项技术”的考试方案实施得较为普遍,专项技术占体育考试总成绩的比重应控制在20%~30%为宜;评分办法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更重视对考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中国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79

[2]沈巧儿,李建设,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4):550-552.

[3]刘广勤,关于体育专业招生测试的几个问题[J].体育科技信息,1996,(1):33.

[4]李珊秀,马文才.对山东高校体育专业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设置与评分标准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2):76-78.

[5]臧连明,等.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新方案设计[J].体育学刊,2005,(1):90-92.

[6]杨甘笙,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4):30.

[7]苗爱芹,等,对山东省体育高考几个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2):74.

[8]邵民和,等,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招生体育专业测试项目设置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3):65.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招生困难;原因;对策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农村中职招生困难的原因

中职招生工作在市场机制主导下难度是逐年加大,高校扩招的影响再加上职校、技校、培训学校等,使招生大战愈演愈烈,招生难、难招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1、社会偏见降低了中职教育的社会评价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儒家思想深深潜伏在家长的头脑里,认为孩子读普高是有机会考上大学,读普高比读中职将来的社会地位要高。“上高中——考大学——工作好”就成了学生奋斗的方向,成为家长的期待,因此对中职学校不屑一顾。而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又是初中毕业生,愿意到中职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学生报名情况不理想,这给中职学校招生带来冲击和压力。

2、农村中职教育的预期收益率效果不高

九年义务教育后,初中毕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接受高中教育,也可以接手职业教育,甚至可以直接选择外出打工;一般情况下,那些成绩不好而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初中毕业生会选择外出打工。中职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时的工作内容和工资收入水平基本没有差别,谁还愿意参加中职教育而拖延三年赚钱时间?与其等三年再打工不如初中毕业后直接外出打工。农村中职教育缺乏经济利益性,一些学生家长将子女送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初衷是孩子年龄太小不适合参加劳动,先在职业学校混几年,这样农村中职学校出现招生困难现象。

3、农村中职学校特色专业设置不明显

中职学校的办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但也有中职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了扩大招生面,对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可观的专业,冒然地去开设本不属于自己特有的且不熟悉或不太成熟的专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不完善或说根本不具备。这类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无形中造成了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规范的混乱局面。目前招生好、生源素质高、社会影响大、办学有特色的中职学校,都是以市场为依托并丰富和深化自己传统的特色专业,站稳市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因此,特色办学、社会认知度高和信誉好的中职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是农村中职学校值得有去深思的问题。

4、中职学校办学声誉的下滑

生源是学校生存的条件,而声誉是发展的基础。中职学校招生难还与其声誉有关,而好的声誉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重身份、轻技术”的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影响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中职学校招生教师都会在招生中体会到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轻视。又因学校多、生源少,规模扩大等,使部分中职学校在招生中有不规范的言行,宣传中诋毁他校来抬高自己,无形中造成中职的声誉整体下滑。另外,一些极差的学生进入学校和社会后因严重违纪违法成为反面教材,使学校声誉雪上加霜。

二、解决农村中职教育招生难的对策与建议

1、实行农村中职国家义务教育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对象是农民子弟。农民的低收入水平难以负担孩子的职业学校学习费用,国家应该对农村中职教育实行免费政策问。不但如此,国家还应该对中职教育承担义务责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主要是没有升人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这部分学生年龄一般在15岁以下.尚未达到法定社会劳动年龄。国家应该实行中职义务教育。将初中毕业未升学学生全部纳入中职义务教育范畴,不允许这些学生失学。

2、建立和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从职业教育出口看,我国应该建立和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所谓的“劳动准入制度”,就是通过实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只有持有合格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才有资格从事与证书相对应的工作。这样,初中毕业生只有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才有资格参加社会劳动,中职学校招生难问题将迎刃而解。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既激发全社会劳动者学技术、学技能的热情,又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通过技能鉴定机构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对劳动力质量进行认证。不但有助于中职学校生源拓展,还可以为中职毕业生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工提供客观的职业技能凭证。

3、建立中职与高职有机衔接机制

中职学校招生难原因之一是中职教育难以继续升学,中职教育变成终端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与中职教育有机对接,中高职有机衔接的关键是“接口”和“通道”。首先,从高职的生源渠道看,普高毕业生占大多数,而中职“三校”毕业生占小部分,往届和在职人员很少。扩大高职从中职对口招生的比率,对一些技能性较强、学制要求较长的专业,应当将中职生源限额扩大。其次。从高职的招生看,近年来,高职对接中职的“门槛”越来越低,中高职关联度越来越高,政策上给高职的自主权也越来越大,但高职院校在考试形式和录取办法等方面应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再次,从中高职衔接的方式看,高职学校实行校校直通快车,直接从中职对口专业招生,可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与普通初中的无缝对接。

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职业教育是一种为适应职业和胜任岗位而进行的定向教育。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必须与产业、职业岗位保持一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也必须与对应岗位技术标准保持一致,即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双对接机制。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核心问题是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设置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前,中职教育对接产业和职业岗位的专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对接岗位技术标准的课程体系还不完善,教材内容脱离企业实际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中职教育创新改革中需要实行中职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包括开展中职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推进中职学校教材创新,旨在培养中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

中职学校招生工作计划 篇9

2014年中职(天长职教中心)招生考核方案

一、成立中职招生领导组,九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成两个小组,班主任任组长,校长室分管到班级。中职招生领导组组长:张义和副组长:孙延海 冶忠元 成员:丁正海 卜兴林 徐春昌张才朝沈春福唐传飞陈有桃曹敬文葛仁祥。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主任:孙延海,具体负责中职招生工作;第一小组组长:唐传飞;分管校长:冶忠元;成员:徐春昌、曹敬文;第二小组组长:陈有桃;分管校长:孙延海;成员:卜兴林、沈春福。

二、组长负责本组学生动员工作的具体事务,提供学生的详细信息,分工到人,落实任务;每个初三教师都有招生任务,完成任务且不排在全市后四位时,学校按规定兑现奖金。对完不成任务的组长、分管校长、当事人,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不得享受职高招生的任何奖励,当事人在当年的升学奖励中,每少一人,扣普高升学奖金300元。

三、班级指标数:

根据市局划定的分数,结合各班的中考成绩、学籍数确定各班职高指标。

四、奖惩规定:

1.下村动员:每个小组发放职高动员资金1000元,解决交通、晚餐等费用;小组按职高就读数除享受职教中心的奖励外,学校每生奖励200元;小组人数超过70%时,学校每生奖励300元,超过100%的部分,学校每生奖励700元。

2.分小组计算职高奖励,由组长根据各成员实际工作情况分配奖金;学校对组长每生另奖100元。对不参加组内工作、不服从分配的成员报校长室同意,取消奖金分配。

3.校排名在全市后四名时,对完成任务较好的班级,只享受职教中心的奖励。

4.非成员教师经学校同意且主动完成动员工作的,所得奖励分配给个人;对在招生过程中有杂音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当年职高招生排名不在全市后4位,每位在职教师奖励100元;职高招生完成70%,每位在职教师奖励200元;职高招生完成100%,每位在职教师奖励300元。

6.排除一切困难,摆脱后十名。如当年职高工作获得奖金,全部分配到初三中职招生的两个组,由组长视具体情况分配奖金。

五、其他工作视具体情况如作适当调整,再另行通知。

六、本方案解释权在校长室。

上一篇:优美励志散文:人生应该奋斗下一篇:大学学习委员竞选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