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共11篇)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1
试析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价值取向,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改变就业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关健,并给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引导策略。
论文关键词: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 价值观
应届毕业生达611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亚纳入20工作要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引导毕业生主动地树立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一、就业压力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毕业生为478.97万人,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应届毕业生611万,加上未就业的往届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裁员也给毕业生心理增加了就业压力。据某华网最新进行的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网络调查显示,91.0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5.3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只有1.59%的人认为就业形势较妖
2.就业供求仍有矛质,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模式进人到大众化教育模式,以后就业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缓慢,整体就业率只有76.25%。虽然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些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每年的社会用工需求,与社会的其他就业群体相比而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竟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不存在。但每年却有25%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这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目前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扩大,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首选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16%,19.93%.16.33%,14.29%,选择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的人数最久所占比例分别为12.84%和7.35%。另一份网络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单位无所谓、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是37.27%.20.86%.19.3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稳定的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毕业生就业面已经慢慢地扩大。
2.大学生就业地区范围扩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对于在校生来说,26.6%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为北京,36.7%选择上海,24.2%选择广州,12.5%选择中小城市和基层。另一份网络调查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66.91%选择是,而只有33.09%的人选择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刚走上社会的萃萃学子对其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毕业生不再把这些地区当作找工作的必须地,而是转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
3.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大学生主流的择业观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达57.47%,而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29.68%,不就业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分别为5.49%和7.36%。但是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且在就业选择中易盲目而行。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原则,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准确理解什么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盲目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从兴趣出发,往往对所面对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估计不准,工作中会明显缺少责任感,导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担心为别人培养人术在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银。
4.大学生就业注重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分别占30.53%和27.09%,薪水和公司重视人才程度分别占18.45%和18.04%。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就业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愿景,他们也更加重视单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希望得到学习深造、专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选择更好的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过高的期望值也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失落。就业中过多的挫折,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也使毕业生官己为顺利择业设置了障碍。
5.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在压力下觉得还是从众有把握。因而放弃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很少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择业选择。就业价值观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最终导致就业行为的盲目性。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策略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适应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价值观对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企业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理念,抱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寻找工作岗位,进人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调整好就业心态,从而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2.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大多数毕业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目标、没准备,靠碰运气,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对个人职业愿景要有充分认识,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个人需求等方面,对就业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或对企业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会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3.引导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
由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匾乏的现状,蕴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的市场。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到基层去,从基层做起,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需要关系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在西部、在广大农村可以获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学生这种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且对于大学生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使创业热情不高。创业给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营活动等,毕业生要创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注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学习帐务财务、金融、税收及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调节状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等。
5.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除专业素质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发挥创新意识,做到随机应变;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技术的运用能力等。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2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课题的问卷调查得到了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所和我所卫生科技工作者的大力协助配合, 共发出问卷155份, 回收133份, 回收率达85.8%;其中有效问卷率达98.5%。
(单位:%)
本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综合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情况。问卷选项设置重在测评调查对象感知到的压力来源及其反应方式,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进行压力管理的实际效果。调查结果经M ICR O SO FT O FFICE EX CEL2007进行数据汇总。调查辅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
二、调查结果阐述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1所示)
(二) 调查对象思想状况的具体考察
1. 压力感知状况
在调查对象中, 认为目前生活状态平稳, 工作和家庭能和谐兼顾的有60.6%;在感觉生活步调紧张的有39.4%。其中, 有92.2%的人员“因工作压力大而疏忽了家庭责任”, 而有7.8%的对象则与此相反。可以看出, 受访对象中有过半人数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抱有满意的积极评价, 但能切身感受到工作或家庭压力的卫生科技人员仍占相当份额, 其中感觉生活步调紧张的女性占女性总量的93.8%。
2. 压力源指标
(1) 工作状况
在考察受访对象所承受的工作压力的细化指标时, 问卷重点设置了如下三个方面:
科研软件压力。关于对软性科研条件的现实评价, 问卷设置了两个选项: (1) 亟需深度进修、专业培训等以提高科研能力; (2) 专业技术信息渠道相对有限, 资源获取困难。统计结果显示:在对此有需求的群体中, 选择 (1) 的占36.7%, 选择 (2) 的占20.8%, 42.5%的对象认为两者兼而有之。
组织氛围压力。在感受到工作氛围压力的受访对象中:认为“人际关系复杂”者占48.4%, 苦恼于“缺乏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者29.0%, 认为两者兼而有之的22.6%。
工作效果压力。由于卫生科技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 他们在工作效果 (主要是科研成果) 方面有独特感受。虽然过半数的受访对象对此没有显性感受, 但在余下人员中仍有70.5%表示“科研进展遭遇瓶颈, 成果差强人意”, 有18.2%对目前的科研劳动付出与物质回报之间的比例不满意, 对上述两项均感受到压力的对象有11.4%。
(2) 收入水平
受访对象中, 表示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比较满意的人员占据56.2%。其余人员中, 有近93%虽不满意目前的收入水平, 但尚抱有正面展望, 有约7%考虑另谋他处以期改善收入。
经进一步考察发现, 在感受到生活状态紧张的群体中有64.7%坦承自己对当前的收入水平不满意, 更有7.8%的人表达了另谋别处的潜在意图。可见, 科技人员的收入状况直接影响其生活状态, 收入问题确实是科技人员压力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科研考核
面对单位制定的科研考核奖励制度, 受访对象呈现出显著的认知差异:有62.5%的调查对象对科研成果考核持期待态度;有26.8%的人员表示“一开始有些情绪, 但实施一段时候后得到个人能力和物质报酬等收益”;还有10.7%的对象面对实施考核感受到的“只有沉重的工作压力”, 并催生出“也许会另觅机会”的想法。
当这一问题与调查对象的政治面貌、年龄、学历、职称等基本情况结合后, 选择呈现出如下结果: (单位:%)
3. 心理压力反应
面对上述压力来源的作用, 调查对象的心理压力反应总体上呈现出橄榄状的自我认同度结构:有73.6%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能达到或基本达到工作考核要求;有23.2%的对象对自我评价较高, 认为自己做到了尽职尽责, 而且工作成绩突出;另有3.2%的人员自我评价偏低, 坦言自己“距离考核目标存在不足, 勉强开展工作”。
(三) 思想政治教育在压力管理中的成效考察
问卷的第三部分考察了当前卫生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 其中着重了解了目前卫生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压力管理中的实效。
1. 对压力源感知敏锐
得益于自身的知识水平, 卫生科技工作者具有较好的环境感知和自省能力。此次调查发现, 卫生科技人员的上述特点也体现在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潜在压力来源的感知上。有81.7%的人不同程度地主动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和重大社会新闻, 其中首要关注此内容的人占66.4%。有16.8%的人更关注卫生事业和本单位的发展动态。还有21.4%的人员首先将时间精力投放到专业内的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动态。
2. 压力自我管理主动
基于职业特点, 卫生科技人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进行自我压力管理有较高的主动性。统计发现, 调查对象均有良好稳定的思想政治学习习惯 (订阅报刊杂志、收看固定的电视频道、上网浏览等) , 有53.4%的对象其教育渠道最青睐新兴媒体, 另有50.4%的人选择了“单位党团组织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或“与他人的日常交流”。
3. 对压力管理成效的认可度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 91.3%的对象认为“个人精神信仰和单位的精神氛围 (如凝聚力、组织文化等) 塑造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 6.3%的人员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没太多意义, 碍于某些原因 (如党员身份) 才参加”。后者群体虽不能正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却不能回避思想政治教育对某些外在压力 (如组织和同事对其党员表率的要求) 有一定的疏解作用。
三、讨论和对策
(一) 卫生科研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在压力管理中的不足
此次问卷调查反映出当前卫生科技人员的思想状况总体情况比较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但也反映出在压力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
1.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压力管理意识淡薄
在此次调查中不难发现在面对因工作或家庭带来的压力时, 卫生科技人员更多选择的是一种自我压力管理, 比如运动健身、影音娱乐、旅游参观等。这些选择固然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情绪, 但不能根本解决压力源, 这在前文数据中得到印证 (在感觉生活步调紧张的群体中, 有31.4%的人因为收入或科研任务压力甚至有另谋他处的考虑) 。前文所提及的来自组织的压力源能否合理发挥绩效作用靠科技人员的一己之力难以左右, 它们需要相关机构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积极作为。而调查反映出的当下现实恰恰从侧面凸显了当前卫生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在对科技人员进行压力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活动
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可能展开的压力管理内容 (不定项选择) 中, 不同的调查对象表达了各自的偏好。有26.0%的人最为推崇“依托卫生科研优势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有38.9%的人认为“党团组织开展的各主题实践活动”最为有效, 另有71.8%的人希望加强对“优秀人才的科研成果和人格魅力”或“本行业本单位的发展成就和前景”宣传。这直观地表达了卫生科技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诉求:由高屋建瓴的理论落实到到生动真切的工作中, 从会议室回归到社会大众中。这种诉求同时也反映出卫生科研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所拘泥。
3. 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言语输入少双向互动
对教育的效果而言, 恰当的教育形式能事半功倍。在考察受访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期望时, 多达77.9%的人做出了两项及以上的选择。这些选择涉及 (1) 党团内理论学习、主题活动等方式; (2) 单位网站信息宣传、内部工作简报传阅、海报宣传栏等; (3) 组织观赏主题影片 (如政教片、纪录片、历史题材的电影等) ; (4)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旅游等) ; (5) 文体比赛 (积极的体育项目竞赛、红色歌曲比赛、主题征文、读书心得等) 。其中, 对 (3) (4) (5) 等相对生动实际的教育形式的期望多达84.7%。这种期望既是教育对象的潜在要求, 也反映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偏重言语输入, 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有22.9%的人认为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常规方式偏多 (比如开会、写汇报等) , 疲于参加, 气氛不够活跃, 教育效果一般”。
(二) 思想政治教育在压力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卫生科研单位作为民生事业建设的承载者, 彰显着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这决定了卫生科技人员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这在有形无形间给他们带来了无法回避的压力, 也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压力管理意识
卫生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发挥出压力管理的作用, 真正成为卫生科技人员的“精神避难所”。
在面对组织压力时, 卫生科技人员难以有凌驾全局的心态和行动来调适这些压力, 因此, 问题的合理解决必然需要依赖相关机构和组织。问卷也真切地反映出受访者对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及其工作在压力管理方面的高度期望。俗语道:有需求才有市场, 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可见, 卫生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承担起组织压力管理的职能是势在必行的。
个体压力 (如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住房、老人赡养等) 也实际地深刻影响着卫生科技人员的工作角色。众所周知, 卫生科技工作很特殊, 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精力大量投入, 具有较高的创新要求和科研成果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对卫生科技人员的精神状态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 他们的后顾之忧能否解决好势必影响其工作状态。作为员工的“贴心人”,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也有责任关心和帮助卫生科技人员实施个体压力管理。
2. 科学实施压力管理,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化
(1)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应勇于担当压力源头控制者
如问卷结果所反映出来的, 在面对单位制定的科研考核制度时, 卫生科技人员群体还是表现出了一定的思想波动。这种波动不是缘于考核制度有或无的区别, 而应当是一种关于考核制度的心理预期与现实结果之间的认知差距。这种差距愈大, 卫生科技人员的负面情绪愈浓, 负效压力也愈大;差距愈小, 卫生科技人员的思想冲突愈小, 有效压力就愈多, 制度的实施效果也将愈佳 (见图二) 。卫生科研单位应充分了解卫生科技人员可承受的有效压力范围 (压力阈值) , 以合理制定相关制度, 为他们设置恰当有效的压力源。那么, 这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应当赋予谁呢?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责无旁贷。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如何科学控制卫生科技人员的压力源头? (1) 宏观把握压力概况: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可充分适时地利用相关课题写作、专题调研、主题学习等活动直接或间接考察本单位人员的思想、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总体状态, 进而整体把握卫生科技人员群体压力状况。 (2) 明确压力阈值:压力阈值的定位可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牵头、专业心理测评机构协助的方式, 以压力标准测试结合通行的压力测试手段得到准确的压力阈值。以此为单位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并保证卫生科技人员的工作压力水平有助于工作绩效。
(2)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应积极实施压力反应管理举措
当上述压力源头的作用超越压力阈值时, 即当压力水平过低或过高时, 卫生科技人员均会出现精神低落、工作懈怠、科研进程迟滞、创新积极性低下等状况。此时,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必须在位, “在其位谋其职”, 建立压力疏解机制, 实施压力反应管理举措。
当有效压力值走低时。卫生科技人员担负的有效压力不足将导致其科研投入不积极、创新动力不充足、易满足于以往的科研成绩, 进取心低迷, 缺乏积极的职业规划等。此时,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可采取以下压力管理措施: (1) 个别科技人员谈话, 了解其内心隐情并积极促进解决; (2) 卫生科技人员专题座谈, 凝聚群体向心力; (3) 开展优秀卫生科技人员成果及其人格魅力的宣传、学习活动, 激发工作积极性; (4) 组织卫生科技人员参与社会公益实践活动, 加深对卫生事业的热爱等。
当负效压力值走高时。卫生科技人员感受到的过重的压力水平将可能导致他们违背科技工作规律而催生不当学术行为或不能正视科研进程中遇到的困难, 对卫生科技工作渐失热情甚至有职业倦怠情绪, 更为严重的可能会产生扭曲的自我认知等。此时, 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应当有力度地采取以下压力管理措施: (1) 充分进行上下级沟通, 帮助卫生科研人员正确认识组织所分配的任务、该任务的难度以及遇到困难时组织会给予什么样的帮助支持; (2) 借助专业机构之力开展压力培训, 以科学、权威、有效的方式协助卫生科技人员合理疏解负效压力; (3) 以具体工作表达组织关怀, 如对卫生科技人员生活细节的温馨提示等; (4) 组织卫生科技人员为单位工作进言献策, 倡导分阶段、跟踪式的科研考核办法。
(3) 思想政治教育可尝试压力管理方式多样化
在实施上述压力管理时, 目前的卫生科研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应开拓创新, 以多样化全方位的压力管理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1) 继续发挥常规方式的优势作用。调查发现, 目前的卫生科技人员对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主题实践等常规方式仍有较高的认可度。这说明这些方式确实能加深他们对于各方压力的正确认识, 有助于卫生科技人员提升压力耐受度, 在当前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效果。
(2) 充分重视信息化媒体对卫生科技人员的压力疏解作用。前文的问卷分析明确表达了网络等信息化媒体对于卫生科技人员感知压力、疏解压力的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重视起网络等新兴媒介的重要作用, 积极尝试在各类“工作关系群落”搭建交流平台。
(3) 以人性化的压力管理传达关爱。卫生科技工作内含着来自社会公众和职业本身的双重奉献要求, 面对这些要求, 大部分卫生科技人员确实也以实际行动无私奉献了许多。然而, 过度的情感和精力付出也为他们遭遇情感萎缩或职业倦怠埋下了隐患。因此, 卫生科研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应该扮演起“施爱者”角色, 让卫生科技人员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爱, 如:定期的福利旅游、定期的健康体检、工作场所的人性化提示和设施等。这样既能满足卫生科技人员对组织关怀的渴望, 又能提高他们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 激励其更好地投入卫生科技工作, 为实现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7.272
[2]付冷冷.知识员工的压力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2) :96-98
[3]周彬, 江擒虎, 周军.科技人员的压力分析与压力管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5 (4) :62-66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3
譬如教学“度”与“渡”。一种办法是搜集大量的包含“度”或“渡”语素的词语,编织成一道道或一组组的测试题,接着就是认认真真地紧盯着学生操练,什么“课课练”“周练”“双休练”“月月练”诸如此类的劳什子,就是这么鼓捣出来的,在各类名目的“练”中,学生做错了就严加督促纠错;然后再搜集整理学生普遍有错的,再次编织试题试卷,再次训练,如此往复,成年累月师生都是辛辛苦苦地沉浸在“题海”之中,气喘吁吁地攀爬于名目繁多的“练山”道上:整个儿“教”与“学”的生活痛苦万分!更有一些出格“认真”的老师,可能还会对掌握不太好的学生采用“罚”的手段,一旦操作过度,还可能激化师生矛盾。这种办法就属于“应试教育”。
还有一种办法不是这个样子,在对“度”与“渡”经过一番追根溯源的琢磨探究后,这位学生可能会终身不忘这两字的区别了。
“度”与“渡”在其他义项上一般不会相混,只有同表“过(经过)”的意思时,两字很容易写混了。比如国庆、春节,好多单位门口就挂着“欢渡国庆”“欢渡春节”,这个“渡”就写错了。其实,在现代汉语中,“度”与“渡”同表“过(经过)”的意思时,“度”是指“在时间上经过”,与“水”无关,如“度假”;而“渡”则指“由此岸到彼岸”,一般与“水”(包括实体的、比喻抽象的)密切相关,如“渡河”、“渡过难关”(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说像由此岸到彼岸一样,通过困难的关口)。这样一来,学生就怎么也不会误将“欢度春节”写为“欢渡春节”了,这位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再挂“欢渡春节”的标牌。
在探究归纳出“度”与“渡”义项同为“过(经过)”的词语运用区别规律基础上,再来安排适量的习练,加以检测和巩固学习成果。比如设计一道题目:
请将“度”或“渡”填入下列各个词语或句子的括号内
欢( )五一 ( )假 不虚( )年华 皇览揆余初( )兮
远( )重洋 泅( ) 强( )大( )河 ( )过难关
(说明:上行均填“度”,下行均填“渡”)
这一下学生不但可以准确区分,还可以享受到自己探究出规律后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也就是享受到学习的愉悦了。
当然,上述教学过程也不要仅用老师一味“灌输”的简单办法,可以叫几位学生上黑板先默写一些分别有“度”“渡”语素的词语或成语、名言警句,然后请同学查字典根据义项一一分辨。一句话,上述“‘度’指‘在时间上经过’、‘渡’则指‘由此岸到彼岸’”的结论,应该由学生们经过一番“犯错”—“思辨”—“讨论”—“归纳”的过程。这个老师“设局”、学生“钻套”的过程并非教学游戏,而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工具书纠错、如何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概括,并知晓仅仅写对一个字之于社会生活的意义等等。这样的追根溯源、思考分析、概括总结、寻求规律的学习体验过程,始终伴随着“思维训练”,同时也是非常符合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的,也就是说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不会忍受语文知识学习的“煎熬”,相反也可以有语文知识积累的“享受”。这一种教学办法就是属于“素质教育”。
综观上述第二种办法,其教育过程大体如下:
1.锁定“度”与“渡”的区别为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2.进一步锁定“度”与“渡”的义项同为“过(经过)”时区别为教学重点、探究点;
3.采用“引导”而不是一味“灌输”的办法,让学生由“犯错”到“知错”(包括错误原因)再到“纠错”,进而概括出区分规律,也就是上升为理性认识;
4.辅以适度适量的练习,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笔者将上述语文知识教学的办法,视为“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其依据如下:
1.讲究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这是避免“题海战术”高耗能低产出的基础;
2.讲究知识点突破口的准确锁定,每论“中的”,少有甚至没有无谓的课堂讨论学习,这是避免“题海战术”高耗能低产出的关键;
3.讲究原理的探究,规律的总结与把握,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用理论武装头脑,用理论指导知识的运用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是避免“题海战术”高耗能低产出的捷径;
4.讲究启发“引导”,让学生“愤悱”,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思维能力,饱尝成功的喜悦,这是避免“题海战术”高耗能低产出的保障。
显而易见,这第二种方法大异于第一种短视狭隘简单粗暴高耗能低产出的语文知识教学办法;这第二种方法始终有“思维训练”伴随,有学生“主动探究”驱动,最后规律得出,运用奏效,还能尽享学习的快乐,并且于学生终生发展有益。
长期以来,专家们把“素质教育”搞得太玄乎了,好像它是一种悬浮于一线教学上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圣之物。其实并非如此,“素质教育”扎根于实际,扎根于一线教育之中,扎根于各门学科教育的土壤之中。数学、英语、语文等各科老师均可以也均应该有自己学科的“素质教育”。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笔者认为就是这么简单、朴素而踏实;我们每位语文老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是完全可以进行“素质教育”的。
诚信应考国旗下讲话稿 篇4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一三班的陈奇轩。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诚实应考,诚信做人。
诚信是人一生当中最基本的道德观念,通俗的讲,“诚”就是不自欺,“信”就是不欺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问之道,更是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欺骗。就拿考试作弊来说吧,不单单是在平常的小考中,就在万众瞩目的高考中也频频出现。一个人考试作弊,不仅仅是治学态度的问题,更是个人思想品质和人格的问题,是不自信的表现,虽然通过作弊拿到的是高额的分数,丢失的却是自己的良心。我们应该成为一个能够经受考验的人;每一次重大的阶段测试都是对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情况的考验,更是对我们信用与人格的考验;明确考试的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成绩单上漂亮的排名,而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在错误中看清自己的弱点,有针对性的练习和纠正,把自己打造的更强;同时也是为了从失败的教训中寻找问题的根源,以便为自己量身定做学习策略和方法;只有这样考试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前进的助力而非压力。
所以,树立正确的应考理念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有的同学正是因为功利心太强,缺乏自信或者迫于来自家庭的压力,忽视了对自己能力的考查,铤而走险,使自己原本美好的信誉沾染污点,本应平和的心境也蒙受阴影。诚信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只有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事,灵魂才能够坦然无愧。我们在学校中苦读,在书山题海中挣扎,是为了“炼心”,使自己的灵魂更加强大,而不是为了成绩单上的几个漂亮的分数,何必为了一次平凡的检测而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舍本逐末,去追求虚无的名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是当代高中生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方能在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作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自更应当以诚信为本,让我们诚实的面对自己,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交出一份诚信的答卷。
11周国旗下的讲话--诚信应考 篇5
G0923班唐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机电系G0923班的唐垠,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积极备考,诚信应考》。
关于诚信,国外一位经济界的知名人士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我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识,学会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学会了借东西一定要还,学会了把自己拥有的分享给他人--学会了真诚以对,学会了诚信。” 在我国,古有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近有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提出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即将迎来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展现优良学风的重要窗口,在我看来,考试更是一次对人格诚信度的检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本。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在以往的考试中,有的同学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在考场上铤而走险:夹带纸条、偷看别人、传抄答案等舞弊行为都曾经出现。他们或许得到了高分,却失去了人格。
为此我呼吁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复习,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应考,满怀信心地迎接考试,严格遵守考试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杜绝一切考试作弊行为!
一个人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地对待同学、对待家人、对待社会,才能建立完善而独立的个人道德准则,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提升。而我们的社会只有诚信待事,才能在这个时代和谐发展、稳步前行,实现现代文明。
在此我真诚的希望每一位同学发扬“勤奋、踏实、进取”的学风,凭借自己辛勤的汗水和真才实学,在考场上发挥出色水平;让我们诚信应考,凸显人格魅力;让我们诚信应考,彰显精神高度;让我们以诚信考试为荣,以违纪作弊为耻。让我们弘扬“团结、求实、严格、创新”的校风,维护知识尊严,用诚信品德向自己,向老师,向家人交上一份高水平的答卷。
“分数诚可贵,奖励价更高,若为诚信故,两者皆可抛”。最后我预祝同学们: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6
一、考试性质
本次期末考试六、七年级由全区各校自发组织的联考统批,八、九年级是由区进修学院组织的统考统批,测试期间学校不上课。具体考试学科安排请大家关注告家长书。
二、沉着应考
本次期末考试不仅是对同学们一个学期以来学业成果的一次检阅,更是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一次挑战,是对同学们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同学们对老师辛勤工作予以回报的时刻。希望同学们沉着冷静,充满信心,以从容自信的态度面对期末考试。要知道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终南捷径,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前方;只有播种,才会收获殷实的硕果;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耀眼的辉煌;只有追求,才会品味真正的生活。要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会有结果;所有的汗水,都不会白流;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收获。相信自己,我能行!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校各年级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届初三中考我校在区内排名第三,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能力与实力。希望同学们在本次期末大考中,考出水平,再创佳绩,做有志气金初人!最后,我提几点注意事项。
三、注意事项
1、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充分做好复习迎考工作。
2、仔细整理、归类所学知识,多向老师、同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请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争取做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
3、秉承“诚信至上”的原则,以饱满的精神,自信地踏入考场。考试时要认真分析、仔细推敲试题,先易后难,认真检查。
4、考试前一天晚自修由班主任进教室,做好班级卫生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考前思想教育,如:考试要求,考场纪律、安全、卫生等教育。
芬兰的"零压力教育" 篇7
走访的几所中小学和学生家庭中,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当地的教育理念———“零压力教育”。在国内,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非常流行, 体现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看重;而在芬兰, “分数决定一切”的概念几乎为零。各所中小学注重的是孩子们心理素质的发育、精神的锻造、交际能力的提高, 而不是考试分数和学习成绩。几乎每所中小学都把“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作为共同的校训———他们的教育理念是“育人”, 而不是“育分”,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微观体现。因此, 在芬兰的教育工作者眼中, 学校不单单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也是培养人才的“超级工厂”!
芬兰的中小学, 普遍设有奖学金, 而且额度不菲。但这些奖学金奖励的对象并非国内所谓的那些“尖子生”“状元”, 而是师生公认的“全才生”。换句话说, 即使某个学生各科成绩都很一般, 但其交际能力较强、心理阳光向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那么他 (她) 一样可以拿到数额不菲的奖学金!而且师生都觉得校方在这方面做得很公平, 大家心悦诚服。
芬兰的教育工作者认为, 学生犹如一株植物, 只有在“零压力”的状态下, 才可以自由成长。因此, 他们在坚持素质第一的同时, 还在学校内采取了一系列的“减压”举措, 如:考试不排名, 无论是学生间还是学校间, 均不做名次比较;学校不追求升学率, 如此一来, 学生学习无压力, 教师教学无压力;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是必留的, 但老师从未批改过这些作业, 而是让学生对照正确答案去“自行批改”, 然后将自己在学习中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上报教师, 以便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在芬兰, 国家规定:教师有免费补课的义务。如果哪名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 那么, 教师就要主动地给学生进行课外的免费补习。芬兰教育工作者认为, 只有这样做, 才能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而不使他们掉队, 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学生们的尊严!
另外, 芬兰的教育形式也十分灵活, 体现了“零压力”的教育理念。比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和要求, 离开课堂, 到超市里去上“采买课”, 到野外去上“狩猎课”, 到农场去上“秋收课”, 到游泳馆去上“水上自救课”, 甚至到火灾现场去上“火场逃生课”!这些与国内某些地区教育理念相悖的做法, 看似有些荒诞不经, 但恰恰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力和潜能, 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宽松、愉悦的状态和环境下, 愉快学习、快乐成长。
浅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应考策略 篇8
新课程要求初中学生通过九年的义务教育,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根据新课标及目前中考的实际情况,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下面我就语文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纵观历年来的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归纳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四大专题:(1)记叙文阅读;(2)议论文阅读;(3)说明文阅读;(4)文学作品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
一、20安徽中考命题趋势
记叙文阅读是安徽省中考考查知识点之一,一般考查分值在20分左右,题目设计一般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回整体。记叙文阅读在材料来源上,大多趋向于人文性的文章。记叙文阅读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有关亲情、友情、伦理道德,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关文章走进了中考考场,这是今后几年中考语文命题的方向。
从近几年安徽卷考查来看,记叙文考查的力度处于处于不热不冷的状态,安徽省在考查到了,没有考查。年安徽卷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有一定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引导广大考生在复习是应积极应对。
二、最新安徽考纲相关解读
1、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
3、准确概括短衣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4、知道文中详写、略写的作用并作出分析。
三、关于记叙文阅读的方法策略
阅读记叙文和解答相关测试题可采用如下技法。
首先,认真阅读文本,在整体通读的基础上,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你不妨从记叙的要素入手,分析了解中心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作者的行文思路就逐渐清晰了,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就明确了。
其次,弄清记叙的顺序,感悟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记叙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有些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来制成悬念,吸引读者;有些文章在顺序的过程中插入一些相关的事件和情节,来补充交代一些背景和与文章主题有关的信息。
再次,弄清文本的表达方式,并抓住关键性的词句,体味和推敲这些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一篇优秀的记叙文,离不开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来叙述和描写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因此,我们阅读记叙文,要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深刻领悟和品味一些重点词句的含义,从而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意旨。
最后,在整体阅读全文、了解继续要素、理清线索脉络、弄清记叙顺序、理解内容主旨、明确表达方式、品味关键词句、赏析情景和形象的基础上,还要揣摩、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有的文章,作者的态度、观点很鲜明。甚至用奔放、激昂的语言直率地挑明;也有一些作品,作者的态度和观点隐含在故事的过程或细节描述或形象刻画之中,需要我们细加揣摩和体会。
阅读记叙文,如果采用上述技法,并明确考点和应试方略,一般就能比较轻松地解答各种类型的检测题了。当然,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整体通读时,可采用浏览阅读法,了解文本大意即可;解答相关测试题时,可有针对性地采用跳跃精读法和重点句段品读法;解答词句品析或文本感悟类的主观性表述题时,还可以采用前后回读法,以便准确把握重点词句的语境义和文本的中心意旨。
专题二、议论文阅读
一、2012年安徽中考命题趋势探究
议论文阅读是现代文阅读的3种文体之一,新课标对中学生在议论文方面的要求是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纵观近几年安徽省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分值大致在20分左右,题目设计五题左右。所选文章大多注重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美德,注重青少年修养的文章,这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题型设计上,主观题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注重设计一些探究性题目,选择题型设计,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现课改要求。根据安徽省卷命题规律,2012年安徽省卷考查议论文的可能性极大。
二、最新安徽考纲相关解读
1、知道简单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区别,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作出判断。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关于议论文阅读的方法策略
1、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距离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或者某观点)。
(2).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是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论证了……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或者某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3).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模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更加强调突出了……的中心论点(或者分论点或者某观点)。
(4).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5).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模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更概括更深入地论证了……的观点。
2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1)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文章结尾归纳中心论点;
(4)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5)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4.文段结构作用
引出(全)下文;承上启下。
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解答。
如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
1.开头的作用
(1)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
(2)引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或者话题)
(3)作为事例具体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分论点或者话题)
(4)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直接阐明或亮出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
2.结尾的作用:
(2)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3)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
(4)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
(5).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5.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两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时、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6.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
议论文写作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多,如修辞手法、论证方法、写作手法等。
(1).修辞:如比喻,可结合比喻特点谈,那就是形象生动;如排比,增强了文章论证的气势;如引用古诗文,使文章富有文采等。
(2).论证方法:参考前论证方法的作用部分。
(3).写作手法比较固定,常见的就是:①.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相结合(夹叙夹议);②.以……论证方法为主。同样,做这类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
专题三、说明文阅读
一.2012年安徽中考命题趋势探究
纵观近几年安徽中考试题对说明文的考查,说明文阅读一直以来都是作为热点来考查的。说明文是重要的三大文体之一,考生在备考时要积极地了解说明文,加强训练。目前安徽在现代文阅读考查方面很大倾向采用说明文文体。从命题趋势上看,近几年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在文中运用的作用;第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并理解其表达作用;第三,了解说明文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作用;第四,具体分析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第五,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生在备考时须重视以上几个方面。
以近五年安徽省卷对说明文的考查趋势作如下分析和预测:
安徽省卷对说明文的考查呈现的趋势是:考查了;没有考查;考查了;没有考查;考查了。从此趋势看,2012年安徽省卷考查说明文阅读的可能性较小。
二.最新安徽考纲相关解读
1.准确概括文中说明或描写的事物的特征。
2.领会科技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关于说明文阅读的方法策略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以其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明性,成为中考阅读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考查说明文的阅读要点通常有: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说明的内容、分析说明的顺序、辨析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品味说明的语言。
答题点拨一:怎样概括说明的内容?
概括说明的内容,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根据题目要求,从题目关键或关键词句中,捕捉、筛选和概括有效信息。具体说来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筛选法:摘录文中的关键,如全文的中心句、段落的中心句、段尾的总结句或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综合概括法:有的文段没有直接表明中心的句子,需要综合全文的内容,小结段意,最后将它们归纳概括。概括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准确完整、简明扼要。
答题方式:
1.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操作(实验、制作)的过程。
答题点拨二:怎样解答说明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对说明文的考查,一般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辨析说明对象。要能分辨出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辨出指定段落或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注意:有时为了说明事物的某一特征,兼用几种说明方法,答题时要考虑周全。(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对各类说明方法的基本作用有大致的了解,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答题方式
1.列数字:以具体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们对所说明的事物有具体的了解。
2.举例子:运用恰当的典型事例说明了××,使说明事物的特点更鲜明,内容更充实、具体。
3.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了××(对象的特征或某一方面)。
4.打比方:运用通俗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或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5.下定义: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什么是××(说明的对象),使读者对××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6.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总的格式为: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或是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的内容),使读者××。
答题点拨三:怎样解答说明文中的语言题?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抓住关键性语句的中心语,如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境中要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2)抓住文中使用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如文中使用的数量词、副词、形容词等是怎样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的。考查类型主要有两种:A型:文中加点词好在哪里?B型:文中加点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题方式:
A型:用了“××”词,生动(准确)地说明了××(或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型:不能,删掉“××”词,句子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用了“××”词,准确的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专题四、文学作品阅读
一.2012年安徽中考命题趋势探究
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安徽中考命题的热点。其中,特别是散文阅读近年来安徽省卷考察的力度很大,考生要倍加注意。
从来看,安徽省卷现代文阅读所选两篇文章都是散文,材料都具有人文性质,分值共计40分。安徽再次考查到散文,分值占总分的14.7%。年没有考查,年再次考查到散文。预计2012年散文仍会是安徽省命题的热点文体。
小说、诗歌、戏剧等安徽省卷很少涉及到,近三年都没有考查。考生可以作为知识点了解,以防考到。
二.最新安徽省考纲相关解读
1.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2.对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方法策略
1.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2.散文阅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①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②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①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②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判断。答题思路:①根据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评读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已经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的作用
一般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或变相)考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纯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次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要开阔。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以上即是本人关于2012年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方面的粗浅认识。这里涉及到2012年安徽省中考命题趋势的预测,新考纲的解读,以及现代文阅读的一些方法策略。希望给诸位同行接下来的毕业班语文复习给予一些帮助。
压力即动力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9
2016—上学期,是最忙碌的一学期,各种任务,种种压力,没有停息。回味一路走来 ,得出结论,有压力才有进步。
梳理完开学工作,进入正常教学,接着准备4月中旬的公开课,今年的`公开课必须在录播教室用制作好的课件上,全程全方位录像。这样的公开课要求质量高,从准备到授课半点马虎不得,为了准备这节课,我找资料、做课件、制脸谱、学京剧动作,花费了很多心血、精力。辛苦的同时,我也学到很多知识、经验,获得了进步。接下来,准备六一节目,今年“六一”,每班拿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大节目,让每个小朋友都能上场,一个小节目,我负责集体节目。首先构思,我选择幼儿听得很投入的,由于音乐震撼力强,不至于参差不一的集体有一人偷懒,其次,音乐节奏感强,可以让他们做出动作力度来的《男儿当自强》。排练过程中,我从过门音乐、出场、结尾造型到退场,不停动脑筋,不停总结经验,不停调整策略,流了多少汗水,喊坏了多少次嗓子,直到最后下载背景音乐,更是通过多少途径,花了好多工夫,请了多少人,才下载下来,直到上交的那一刻,才松了一口气。整个节目,从构思、选材、剪辑、排练、购买服装,花费了不少心血、人力、物力、直至财力,这是第二个考验。接下来准备毕业照造型、毕业典礼,准备上交年检的各种资料。除此之外,还有平时频繁的疾病预防,卫生大检查,森林防火,火灾演练等各种任务;还有家长会,亲子活动,阅读活动等活动;还有备课,听课,周记,随笔,政治笔记等案头资料。这些任务、事情应接不暇,没有停息。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10
一、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存在的困惑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建构顾此失彼
语文教学工作是语文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语文教师职业的难点是教师对教学和对象的驾驭。而且语文学科是课堂生成性很强的学科,教师会因为缺乏对学科教学本质、教学过程及学生特征的透彻认识而无法轻松自如地设计和组织语文课堂,并由此产生较强的压力感。因此,课改推进的难点在于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育对象等方面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而无法驾驭课堂。语文教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一节热热闹闹的课堂讨论之后,师生常常会感觉到课堂内容单薄、课堂难以全面控制等问题,照顾到活动形式就难以照顾到授课内容,照顾到授课内容就易忽略课堂活动形式,顾此而失彼,从而对课改背景下新的授课形式产生焦虑之感。
(二)专业素养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当课堂向学生的思维深处开放时,教师能不能驾驭得了课堂,就要看自己的修养和水平的高低,而不是单单靠所谓的教学机智、经验就能解决的。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拓展迁移能力,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进行的,不断地向学生思维深处延伸。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更加难以驾驭。然而目前很多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在各种压力制约下,已成为只懂教书技能的“教书匠”,而不是一位博学多才“活生生”的“引领者”。面对朝气蓬勃的新式课堂,教师因自身的学术水平和人文修养而很难游刃有余地应对。
二、缓解语文教师压力的对策
(一)做好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不是在书斋中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研究。新课程的实施为语文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了积极的学习机会。教师要放下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老师、挑战权威,实现生命的超越。
(二)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的内容已深入人心,“语文素养”也成为当今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它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但教师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实施者,理应比学生具备更高的语文素养。我认为,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语文素养。
1. 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应该提升语文教学的境界,把语文教学看作实现人生价值和享受人生乐趣的方式,教出语文之趣。热爱语文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学生有关爱之心,对作品有欣赏之愿,对工作有热忱。因此,语文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要尽可能地把生活设计得丰富多彩,不能把自己囿于单一的小圈子。只有走出去才能请进来,只有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放开眼界,才能与学生有更多的话题,容易交流,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
2. 做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
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杂家”,人文、自然无所不及,而在语文知识、教材分析,写作指导等方面则必须是一个“专家”,要做到这两点,唯有不断地坚持学习。语文教师的学习内容除了语文教材及相关资料外,还应包括语文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和相关哲学著作。如果只关注某些教学方法,那仍在教学的最低境界;当你学习了某种教育理论并实践它时,你便达到了一种更高的教学境界;当你在某种哲学思想指导下从事教学工作时,则意味着你的教学境界就已经很高了。因此,语文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付诸实践。
3. 语文教师要“活”起来。
语文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课堂,既要内容活又要形式。如果一个老师长期使用一种模式为学生上课,多年来一直用一种设计教授某篇课文,这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是一名语文教师的悲哀,更是教师对语文教改精神的无情漠视。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每天都有新感觉,对每堂课都兴趣盎然,教师首先要“活”起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采百家之长,兼容并蓄,围绕目标多管齐下。
4. 改变学科孤立局面,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而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较高,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对于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在目前开放的教学情势下,独自一人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工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善于了解其他学科,善于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合作,不要把自己任教的学科看作孤立的整体。这将使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丰富多样。
总之,语文课程改革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与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机遇。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机遇,变压力为契机,关注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在改革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青.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应对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3, (2) .
[2]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 (11) .
[3]赵建华.中学教师职业压力及自我心理调控策略研究[J].心理科学, 2002, (3) .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篇11
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成因
1. 学生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业。
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大, 造成诸多生理及心理问题。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 将班级分为好、差班, 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 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一方面, 这种情况使学生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致使学生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 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 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 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 由于家庭、学校、社会诸多因素影响学生的虚荣心, 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称赞, 其中部分学生只看到成功和荣誉, 荣誉感的诱惑力驱使他们再努力—再获成功—再得荣誉, 可是一旦遇到挫折, 精神就萎靡不振, 信心就没有了, 觉得无脸见爹娘, 无颜面对老师, 羞愧难当, 形成无形的心理压力。
3. 挫折适应方面。
中学生的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 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 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 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 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出现。于是,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育对策
1. 为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中学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在教学中, 要以面对全体学生为主, 个别辅导为辅。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 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 让学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 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 对中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的影响, 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2. 横向关注每个学生, 因人而异进行指导。
虽然现在的中学生心理压力以学习压力为主, 但也应注意到, 我们的学生是形形色色的, 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还会面临异性交往、同伴交往、健康适应等多方面的压力。从学校方面来说, 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显得特别重要。抓住教育学生的关键期, 找准切入点, 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信箱等媒介, 采用面谈、书面交流、电话交流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 纵向关注每个年级学生, 进行缓解压力的指导。
针对中学生在不同年级所承受的压力, 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压力性质的教育和采取合理应对方式的干预教育非常有必要。总的指导原则是多用积极应对方式, 合理地少用消极应对方式来缓解压力。
4. 让学生得到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应形成合力。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形式, 给家长分析现在学生所面临的压力, 让家长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 应该认识到青少年面临的较为广泛而强大的压力, 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5. 开展应对教育, 引导学生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
(1) 中学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根本上缓解或消除压力。研究表明, 处于应对层次最高层的直接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每种压力都有专门的应对技能和常识。比如处理人际关系要求具备社会认知和沟通技能, 考试要有复习和应试技巧等。因此要教导学生从自身拥有的应对方式的心理资源出发, 掌握直接针对问题的应对方式基本程序和方法。
(2) 中学生应形成积极的防御机制, 在压力面前善于自我保护。
①树立合理的自我期望。中学生追求自主和独立, 但是他们仍然受到他人影响。有时个体把他人期望当成自我的一部分, 一旦发现自我实际情况与他人期望不一致时, 就产生“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冲突。比如有的高中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参加高考, 认为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他人期望有时被不自觉地扩大, 产生了莫名的压力。因此, 学生要独立于周围人的期望, 明确自我的需要和自我期望, 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建立合理的期望值。
②建立一种非竞争的学习环境。尽管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让学生更活跃, 然而竞争却又伴随着很大的负面作用。竞争在造就成功者的同时, 也造就了失败者。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与其说竞争是一种奖赏, 不如说竞争是一种干扰。他们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与他人的比较中, 常常担心失败带来的尴尬。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尽量减少竞争, 提供充分的奖励,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赢的可能, 努力与否成为成败的决定因素, 建立一种非竞争的学习环境。
(3) 情绪辅导。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 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情绪调节与控制的方法。情绪的宣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用间接发泄使情绪获得出路。对正常情绪应当宣泄, 对不良情绪则要控制。要控制情绪, 首先必须承认某种情绪的存在;其次, 要弄清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最后, 对于使人不愉快的挫折情境要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它或是躲开它。
(4) 人际关系的辅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能使学生心情愉悦, 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要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鼓励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 相互沟通, 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
6. 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网络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媒体。开办心理网站, 应是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在网上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对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疏导, 帮助他们排遣心理压力, 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生的心理压力, 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 共同关注, 共同努力。因此, 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承芬, 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2]刘良材.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开发[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3) .
【应考压力下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推荐阅读:
国旗下讲话《科学复习,诚信应考》07-06
应考策略10-14
高考化学应考策略05-22
高考作文应考策略06-27
诚信应考班会总结10-07
诚信应考优秀作文05-13
应考如何做到“六要六忌”?05-21
温书迎考,诚信应考班会策划书10-10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各科目应考技巧12-18
关于高考压力的家庭教育感悟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