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课堂教学实录(共8篇)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1
《秋天》课堂实录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金竹中学 蓝国祥
一、课前学生唱歌
二、导入
师:描绘秋天,你会选择哪些景物、词语?
生1:秋高气爽。
生2:叶子下落。
生3:菊米飘香。
生4:肥硕的果实,叶子由绿变黄。
三、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你们认为读得怎样?
生1:“青鳊鱼似的乌桕叶”读得不整齐。
生2:没有感情。
生3:“丁丁”读错字音。
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请看导读:“……深情絮语”(“深情”就是“有感情”,“絮语”就是“轻声诉说”)
四、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师:听了这首诗后,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1:肥硕的果子:桔子、苹果。
生2:露珠披在荷叶上。
生3:一片金黄色的稻田。
生4:绿油油的草野。
生5:芦苇在微风中摇晃不定。
生6:一条清晰的小河。
生7:渔人捕了很多青鳊鱼,脸带微笑。
生8:湖面上飘着一条条渔船。
师:“飘”字用得好。
生9:小河里有许多美丽的小鱼。
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诗,品味语言:你觉得哪些诗句美,美在哪里?或看到了什么?
(可以边独立思考边写。)
生1:1、2句露珠很美,伐木声很优美,环境清静。“满披”、“丁丁”、“飘出”用得好。
师:“丁丁”为什么用得好?
生:用声音来表现静。
师:“飘出”能否改成“传出”?
生:不能。因为“飘”有“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更能体现出清静。学生齐读这两句。
生2:3、4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季节,有肥硕的瓜果,“饱食”说明镰刀割稻谷割得很多。学生齐读这两句。
生3:9、10句“轻轻”写出了渔人:依依不舍、看风景(描述:岸上长着芦苇,湖里游着小鱼,湖面上飘着小船。),渔人不忍打破幽静的气氛。学生齐读第二节,抽读“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句,再齐读。
生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小鱼在捉迷藏。
生5:“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读这两句。
师:谁在吹笛?
生齐答:牧童。
生6:3、4句吃穿不愁,为农民带来幸福。
生7:11句蟋蟀在跳来跳去。
师:有没有听到过蟋蟀的声音?
生8:12句水清、浅,鱼往上跳。
五、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1:乌桕是什么东西?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乌桕叶,摘下一片,形状像青鳊鱼,并作解释(叶子会由绿变红,可以做蜡烛)。
生2:为什么“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生:叫得遥远,可见辽阔。
生3:“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怎样理解?
师:指的是什么?
生:夏夜的笛声。
师:现在还存不存在?
生:不存在。
师:牧童不在?牧羊女梦寐什么?
生:想着牧童的笛声。
生4:为什么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生1: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家里果实很多。
生2:还有其他三季,只有秋天才丰收。
师:鸟栖息在树上歌唱,悠闲自在。
六、学生有感情地一起朗读整首诗
七、分组各背一节,看哪一组背得快(先准备,接着尝试背,实在背不出可瞄一眼)
八、作业
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文章。
【整理并点评(海盐实验中学 华华)】
以上是遂昌县教育教学服务月活动送教到片的一堂公开课。来自金竹中学的蓝国祥老师为石练中学仅有三、四十个学生的初一唯一一个班学生上的一堂精彩的诗歌教学课。这些都是山区农家的孩子,据说好的一些学生跑县城去了。但谁也没有想到在蓝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面对陌生的老师,学生那么会说,那么会想象,那么会质疑,那么会解疑,课堂气氛十分融洽。这得归功于蓝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点拨,老师柔和、自然、亲切的语言是那么富有亲和力,且与诗的情调相吻合。在教学中,老师注重朗读,在朗读中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醒学生的元认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到诗所描绘的优美的意境中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用老师多加分析,一节课时间,学生很透彻地赏析了这首诗,并当堂朗读成诵,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课堂上老师还让学生大胆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初一学生来说尤为难能可贵。袁振国教授曾指出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蓝老师在这堂课中已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相当好的表现,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秋天》课堂实录
执教教师: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第二中学 赵建英 开课地点:青田县方山乡校
记录整理:谢会兰 粱晓勇 鲍建忠
一、谈话导入
师:前几天我们这下雨了没?
生(齐):下了。
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齐):雨水。
师:除了雨水还带来什么?
生(齐):秋天。
师:感觉到了没?
生(齐):感觉到了。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说说秋天,好吗?先说说我们眼中的秋天。(板书“秋”)
生1:我眼中的秋是高高在上的,很美丽。
师:高高在上?为什么?
生2:麦子收割了。
(众生笑。)
师:要不要更正一下?
生3:噢,是稻子收割了!
生4:我眼中的秋非常的冷。
生5:我眼中的秋是一片金黄色,农民喜洋洋的收获着这一年的丰收。
师:真会关心人!
生6:我眼中的秋是稻田里到处金黄色。
生7:大雁南飞了。
生8:硕果累累的秋天,也给农民带来了丰收。
师:这是我们眼中的秋,美吗?
生(齐):很美。
师:有人说诗人笔下的秋更是充满诗情画意。我们能不能当诗人?
生(齐):能!
师:我们也能当诗人?
生(齐):能!
师:好,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现在开始读秋(教师板书:读)
师:是齐读呢,还是自己七嘴八舌的读?
生(齐):齐读。
师:选择了齐读,那读的时候脑子里要有什么?
生(齐):秋。
师:还要注意什么?
生(齐):感情、停顿(节奏)
师:好,预备,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美读感受
师:我还沉浸在同学们的精彩朗读里,平时我很羡慕记者这一职业,现在让我来当一回记者,采访一下各位。(教师以记者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
师:这位同学,你对这次朗读满意吗?
生9:满意!
师:为何满意?
生9:读得有感情。
师:请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片断读一遍。
(生9读,师纠正错字。)
师:刚才同学们向我推荐了朗读最棒的哪两位同学?(生⑨站起)请说说。朗读要注意什么?
生10:有感情,注意标点符号。
师:请读一读。
(生10读。)
师:还有一位呢?(生11起)噢,请说说你平时注意什么?
生11:感情。
师:怎样才能有感情呢?
生11:投入诗中,把自己当作者。
师:哦,把自己当诗人。我们就是诗人何其芳。怎样才能投入呢?《艺术人生》采访播音员,她说,播音时要心无杂念,还要对课文理解。下面我们来品一品“秋”(板书:品)。昨天预习及刚才的朗读中有没有很喜欢的句子?和同桌说说自己的快乐,呆会儿和同学们说一说。
(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
三、研读探究
师:好,刚才是窃窃失语,下面请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哦,有同学手举得很高了。
生12:“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师:为什么喜欢?
生12:早上很早出去,山上都是雾。
生13:我喜欢第一节的第一句,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清晨空气非常清新,在幽谷里的心情也非常好。
师:嗯,清新的空气,幽谷……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美美的读一遍。
师:美在哪里?
生13:我认为露珠被伐木声震落的一瞬间很美。
生14:第一段的3、4句。“肥硕”因为秋天到了,要收果子了。
师:要收果子了,是肥硕的瓜果!
生14:农民们吃饱了,到稻田里去割稻子。
生15:我觉得不对,农民们用镰刀割,应是镰刀闻到香味,把稻谷的香味比作米饭(众生笑)。
师:我倒拿不定主意了,同学们来说一说。
生16:后一个说得好。
生17:前一个说得好,因为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去割稻子。
生18:两个都好,人吃饱了才有力气,镰刀也是一样。
(师生笑。)
师:汽车不是要加油吗?不吃饱我就罢工不干
(众笑。)
生19:这里是把饭香比作饱食,应是割了很多的稻子。
师:哦,是个丰收年。这里让我们产生了误解,主要是哪个词?
生(齐):饱食。
师:“饱食”运用了什么修辞?
生:拟人。
师:把它圈出来。
生20:我喜欢“肥硕的瓜果”,写出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生21:我喜欢第四节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睛里”,因为牧羊女做梦都想到了秋。
生22:她说错了,是第三节。
师:真细心啊,粗心的女孩说成了第四节。如果都像刚才这样上课,肯定很棒的!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就提出来,要知道“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生23:“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
师:应是叶子,而不是“青鳊鱼”。
生24:为什么第三节1、2两句这么说?
师:谁愿意来帮助解决?
生25:蟋蟀声响说明是清晨。
师:早晨安静,蟋蟀声特嘹亮,又感到特别宁静。
生26:应该是在原野上,原野上蟋蟀多。
师:由于安静所以声音传得更远,由于是原野,蟋蟀特多。
生27:蟋蟀声的回荡感觉原野特大。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再说一下。
生重复。
师:还有一句,为什么水特澄净?
生28:以前看不见石子,现在看到了,水枯了。
师:像成语“水落石出”?
生29:不是水枯了,而是水清。
师:哦,到底是哪种?
生30:我觉得是水清。
生31:应是枯了,因为有“枯涸”。
生32:“枯涸”之意是“干涸”,没有水了。
生33:“枯涸”是水枯了,但是“清冽”是水很清的。
师:何其芳真是给我们出了难题。
生34:脏水没有了,清水还在(师生笑)。
师:真是太妙了!脏水没了,清水留下。
生35:脏的搞掉了,只剩下清水。
生36:如果水没有了,船就不能在河上了。
师:第三节主要写哪里?
生(齐):在草原上。
师:刚才同学说“水没有了,船就不能在河上了”应是第几节的内容?
生(齐):第二节。
师:“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应理解作秋天的溪水日渐干枯而显得更加清澈。
生37:为什么说秋天在渔船上游戏?
生38:渔民把打鱼当作一场游戏(生哗然)。
生39:因为好玩。
师:因为好玩?
(众笑,举手声迭起。)
生40:捕鱼捕不到,捕到树叶,很高兴。
师:捕不到鱼,很高兴?这渔夫肯定是个乐天派。
生40:树叶好像和他开玩笑一般。
师:然后就很快乐了?
生41:秋天成了一个顽皮的孩子,和渔民做游戏。
师:看出来了吗?
生(齐):看出来了。
生42:渔民以捕鱼为生,很高兴,像孩子在玩游戏。生43:渔民是捕鱼为生的,但秋天像个孩子。
师:讨论了那么多,都是哪个词惹的“祸”?
生(齐):“游戏”!
师:圈出这个词。看来他不急着打鱼,不愁吃不愁穿,把打渔当作一场游戏。好,以渔民快乐的心情来读这一段。(生读)
生44:为什么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生45:因为有饭吃了,很高兴。
生46:秋天雁南飞了,栖息在屋顶上。
生47:农民稻子收完了,很累了,休息了。
生48:丰收了,农民很高兴,雁子也栖息了。
师:好,能给这段文字取个名字吗?
生49:《丰收》。
生50:《大丰收》。
生51:《秋收》。
生52:《分享劳动》。
四、课外拓展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说秋、读秋、品秋,留下一个任务:“绘秋”。怎么绘呢?写诗、散文、说相声,演秋,有机会跟同学们好好分享。这里还有一篇写秋的散文《秋之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诗歌和散文不同的地方。
下课!
【点评】
《秋天》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多姿多彩的乡村秋景,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揣摩、体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从而感受秋天的美。
赵老师在设计教学时,紧紧抓住了重点和难点,通过说、读、品、绘,让人着实过了一把“秋”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能循着这一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对文本进行了细腻的品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拓展。正是由于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课堂上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快乐的音符。这一切让我们切身感受到:新课程的学习收获多多,不仅轻松,而且富有情趣。(点评者:楼春富)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2
师:老师今天在校园拾取了一片叶子 (展示落叶) 。唐诗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充满诗意的秋天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让我们做一个好读者, 随着季节, 一起走进何其芳笔下的秋天。
(课件显示课题、作者)
二.读秋
师:听配乐课文录音, 请大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正音, 并小声随意朗读这篇《秋天》, 注意把字音读准。
(请一位同学朗读, 并请同学给他正音)
师:大家字音读准了, 但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 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 高低起伏的音调, 才会动听。
(课件显示已划好节奏和重音的第一诗节)
(简略讲解节奏和重音)
师:大家听一听第一诗节录音, 看看是不是应该这么读。
(播放第一诗节无配乐朗读录音)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有节奏和重音的朗读效果要好很多, 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按照节奏和重音读了起来)
(齐读第一诗节)
师:大家已经能按着节奏和重音来朗读了, 但朗读诗歌仅仅读准, 有节奏和重音还是不够的。那么, 还需要什么呢?让我们再一起往下学习朗读, 好吗?
生: (兴奋的) :好!
师:当代诗人徐志摩先生在他的诗作《私语》里, 认为秋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 (再次展示落叶) , 让我们一起看看作家何其芳笔下的秋天在那里?
生1:第一诗节中的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生2:第二诗节中的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生3:第三诗节中的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课件显示秋天的三幅画面)
师:这三节诗描写的三幅画面与这三句古诗的情感是相对应的, 你觉得那一节对应那一句古诗?
(课件显示)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稻花香晨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生1:“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对应的是第一诗节。这句诗表面上写的是夏天, 实际却写出对秋天丰收情景的展望, 这与第一诗节中的“饱食”、“肥硕”等词表现出来对秋天的喜悦之情是一致的。
生2:“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描写的是竹林里传来洗衣少女的欢声笑语, 渔舟穿过摇动的莲叶, 满载归航了。好像一幅淡远清纯的悠闲水墨山水。这和第二诗节中的“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所表现的意境是一样的。
生3:小桥流水, 中秋月色迷人, 可吹箫的玉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浪漫之中又带点感伤, 表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思念。第三诗节中也有牧羊女对牛背上笛声的思念。所以我觉得这两者的情感是对应的。
师:这几位同学都抓住具体的文字对诗歌的情感进行思考, 所以体会得很深, 也很准确。诗歌重在情感, 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喜悦、悠闲、思念的情感。
大家能推荐一位同学来为我们充满情感的读一读吗?
(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朗读, 该生读得节奏、重音清楚, 充满情感)
师:读得真好, 感情很到位, 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
三.品秋
师:先让我们来学习这诗的第一节。
(学生齐读第一节)
师:大家读得已经不错了, 要想读得再好一些, 就需要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这节诗的秋在哪里了?
生:农家里。最后一句说“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
生1:“稻香”、“镰刀”, 农民用镰刀割稻。
师:正确, 还有吗?
生2:还有“背篓”、“竹篱”、“瓜果”
师:找得准确, 这些确实是极具农家特色的物品。
生3:“露珠”、“幽谷”、“伐木声”说明这是一个山区的农家。
师:看书真仔细!
(课件显示) :露珠幽谷背篓瓜果
丁的伐木声
稻香
师:我把大家找出来的农家物品分成了三类, 能看出我的分类标准吗?
生1:清晨晶莹的露珠很好看, 第一类是好看的。
生2:我也看出来了, 第二类是好听的, 第三类是好闻的。
生3:我懂了, 有了这些好看, 好听, 好闻的, 诗所描绘的画面就丰富而绚丽了。
师:是啊!大家找出的这些词对于诗是很重要的, 正是这些景物构成了“诗情画意”中的“画意”, 要写诗, 就要善于找到这些好看, 好听, 好闻的景物。当然, 诗光有画意还不够, 还需要一些充满诗意的词语, 大家来看看这个。
(课件显示)
放下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瓜果
生:缺了“饱食了稻香”、“肥硕”这些词, 诗显得不完整了。
师:具体是什么不完整?
生1:干巴巴的, 没感情。
生2:显示不出来农民对秋天丰收的喜悦之情。
师:是啊!这些词表达出“诗情画意”中的“诗情”。要写好诗, 就要善于找到这些充满情感的词语。
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为什么用“栖息”这个词, 而不简洁地说“秋天在农家里”?
(生沉默, 似乎不知从什么角度思考)
师:我提醒一点, 大家看看注释中“栖息”的意思。
生1:是“停留、休息 (多指鸟类) ”的意思, 难道和鸟有关?
生2:是的, 作者把春天比作小鸟。
师:为什么要比作小鸟?
生:这是一个山村农家, 比作小鸟很合适。
师:是啊!作者的想象是贴切而奇特的。要写好诗, 独特的想象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节我们学完了, 一起再来读一遍, 试着背背这节诗。
(生朗读, 试背第一节诗)
四.赏秋
(生齐读第二、第三节诗)
师:二、三节, 大家合作学习吧, 大家按四人小组坐好。
(课件显示)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读了二、三两诗节以后, 你们小组有什么疑问和发现?
请设计一个可供大家讨论的问题, 先小组讨论解决, 然后再考考大家。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随机参与几组的讨论)
第一小组:我们组设计的问题是:为什么说“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师:那位同学来解答?
生:第一节因为写的是山区的秋天, 所以从“鸟”的角度来写。这一段也是如此, 它写的是水乡的秋天, 因此它是从“鱼”的角度来写。
师:是的, 我们前不久学了“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这句诗。它也用的是“游戏”一词。
生:“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一句是从“牧羊女”的角度来写的。
师:能举一反三, 好!从鸟、鱼写到人, 也就是从物写到人, 这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规律之一。
师:第一小组满意这样的回答吗?
第一小组:满意!
第二小组:我们组设计的问题是“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我们小组的答案还没有统一, 有争议。
师:允许有不同观点的碰撞, 给大家介绍你们的争议。
生1:我认为收起的是乌桕叶, 因为前面加了一个“似的”, 所以说乌桕叶只是很像青鳊鱼。
师:这里用的是比喻句, 是吧?
生2:都收起来了, 因为它们十分相象。你们看注释上说乌桕的叶子形状略呈菱形, 还有秋天会变成红色, 在水里看应该很像鱼。
师:也有道理。
生3:我认为渔夫什么都没有打起来, 但是却被秋天那种悠闲的心情所感染。
师:他打捞上来的原来是一种好心情。
生2:我不同意没打到鱼。诗歌后面写的是“归泊”, 渔民若没打到鱼就不会回家, 不然他们吃什么呢?
师:观点很现实, 是啊, 先解决的是生计问题。 (大家笑)
生3:我不同意打到鱼的观点, 我从“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中的“轻轻”看出来的, 渔夫有一份闲适自在的心情。
师:看来你的渔夫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不愁吃喝, 把打鱼当作一种享受。 (大家笑)
老师觉得大家答的都对, 因为不管哪种意见, 都是你自己理解的, 诗歌的理解就应该是开放性的。
五.写秋
师:今天大家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真让我吃惊, 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看来光做读者不够过瘾了,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诗人吧!
(课件显示) :请以《春天》为题仿写一节诗。
提示:
秋天在这首诗中像栖息的鸟, 像游戏的鱼……你所选季节像什么?
要选择好听、好看、好闻……的景物
生动的修饰语对于一首诗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相信你也能像作者那样提炼出“饱食”、“肥硕”……一样提炼出好词。
要把我们自己的诗读得充满韵味和情感, 不要忘记边读边修改。
(学生创作, 老师巡回指导)
生1: (配乐朗诵自己的作品)
春天
迎春花释放出淡淡幽香
燃烧似火的桃花显得更艳了。
紫色的丁香吵吵闹闹地也开了,
春天飞舞在花丛中。
师:读得真有感情!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吗?
生:是的。
师:第一次写得这么好, 真不简单!哪位同学来评一评?
生2:她把春天比作“蜜蜂”了, 所以用了“飞舞”一词。
师:是吗?
生1:是的。
生3:她从多种角度去写了。
师:能说具体一点吗?
生:迎春花幽香好闻, 桃花似火好看。
师:很多同学这是第一次写诗, 诗虽还有些稚嫩, 但相信随着大家对诗的理解加深, 对生活的感悟加深, 大家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也许有一天, 我们之中也会出一位像何其芳一样有成就的诗人。
六.布置学习
(1) 配乐朗诵何其芳的《秋 天》, 录进磁带, 上交给语文老师评奖。
“找秋天、爱秋天”教学实录 篇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参观的路线和计划,自由结合分组。)
学生讨论后决定到田野里去寻找秋天,到学校的实践园去寻找
师:好,那让我们先到校外田野去……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先到田野里寻找秋天,小朋友要仔细观察,你们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鼻子闻,可以用耳朵听,也可以用手去摸。小朋友一路上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并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师生愉快地融进秋天的大自然中,学生会有许多表现,也会有许多发现。教师要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并适当给予引导。)
生A:看。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稻子成熟了。
生B:向日葵的脸全向着太阳笑呢!
师:是呀,向日葵为什么会向着太阳呢?有没有不向着太阳的?你们会不会想个办法来证明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发现秋天的特征,积累关于秋天的知识,让学生亲身实地体验秋天的来临。)
师:现在,让我们再到校园内及校园周围去找秋天。
师:我们换个地点去找秋天,小朋友要用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仔细寻找。
生A:好多好多菊花开了,白的、黄的、红的……
生B:一串一串豆夹像小鞭炮劈里啪啦地开了……
生C:快来看啊,红红的树叶多漂亮啊。
师:你们知道这红红的树叶叫什么吗?
生D:草地上有很多落下来的树叶,有红的、有黄的
师:小朋友可把自己喜爱的落叶收集起来,留做贴画或做标本。
生E:老师,这里有好多蚂蚁排着队搬东西呢。
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搬东西吗?我们身边还会有许多小动物,像青蛙、蛇、小刺猬等,它们是怎样适应气候变化的呢?小朋友课后可仔细观察、研究,找有关资料看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花、草、树、小动物,结合观察情况,引领学生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
师:我们从外面寻找了秋天,现在回到教室里来,看录像,进一步感受秋天。
组织学生看录像,让学生进一步真切感受秋天果实累累,黄叶飘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设计意图:录像供学生欣赏,启发想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用身心来感受秋天。)
让学生自主地说一说,演一演,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引导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找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再让学生演一演秋天菊花开放的样子以及黄叶飘飘的情景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表达对秋天的情感。)
学生动手贴、画秋景图,表达对秋天的热爱,加深了他们对秋天的认识。
部分学生借助图片(苹果、柿子、梨、大雁等)及采集来的实物(落叶、水稻、花生、大豆、棉花等)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秋景图。让学生画出心中的秋天,可以独立作画,也可以合作进行。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作品,体验秋天,热爱秋天。)
组织学生评议,进一步体验创造的快乐。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相互学习,相互议论,相互交流和欣赏。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 篇4
一、导入新课,复习生字
师:同学们,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小雨点就蹦着跳着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谁会读课题?生读。
师:“雨”字读得多响亮啊,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课文写的是秋天的——生:雨
师:一起来响亮地读一读吧。
师:读得真好!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生字一定都会认了吧,下面我们就来响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师:请看大屏幕。
师:第一行,谁会读?你来,师:爽字读得真好!同学们啊,爽字读起来容易,写起来可不太容易,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遍,用心记住他的笔顺,先写一横,再写四个小X,最后写一个人字托住他。一起读这个词语。
师:请看第二行。谁会读?
师:真好!同一个生字在两个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这叫()一起来读一读。.师:第三行
生读“衣裳,喇叭,钥匙。认读。
师:最后一个轻声读的特别好。
师:齐读大屏幕上所有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钥匙啊,很常见,也很神奇,拿着它轻轻一转,一扇扇大门就打开了。课文里说秋天的雨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板书:钥匙)他为我们打开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42页,听老师来读课文,边听边思考,在秋雨里,你都看到什么了?(师范读课文)
师:我发现同学们刚才听得特别认真,有的脸上还洋溢着快乐的微笑。谁来说说你在秋雨里都看到什么了?
生:我在秋雨里看到了许多小动物。
师: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颜色。
师:你还看到什么了?
生:我还看到了许多好吃的水果。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1、感受颜色美
师:刚才我们有的同学看到了许多小动物,有的看到了许多好吃的水果,还有的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等植物有许多漂亮的颜色,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你是从哪儿读懂植物有许多漂亮的颜色的?
生:第二自然段。
师:那么秋天的雨都把美丽的颜色送给谁了呢?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下来。开始吧!
师:谁来说说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了谁?
生:秋天的雨把黄色送给了银杏树、、、、、、师:你真会读书!(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送给了谁呢?)
师:同学们,秋天的雨把这么多的颜色(点击颜色)送给了花草树木,整个大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全都变漂亮了!请同学们再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画下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读。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吧。谁喜欢读银杏树这一句?(出示句子)请你来。师:读得真好!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生:像一把把小扇子)
师:你喜欢它的样子美!同学们,黄黄的银杏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多有趣多美啊!
师:那这些小扇子在干什么呢?(点击扇哪扇哪)小扇子轻轻地扇哪扇哪,为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多舒服啊!谁能舒舒服服地读好这个词?(真舒服啊!)像她这样一起读读这个词语!
师: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得真好!像她这样一起美美地、舒舒服服地读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想象银杏叶的样子和动作,把扇哪扇哪读好了,整个句子好像都读活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用这种想象画面感悟法把描写枫树的句子读好,自己先练一练吧。(出示图文)
生:练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读这句?请你来。
师:我听出你在读“飘啊飘啊“时读得很轻很慢,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吗?生:因为枫叶落下来时飘得轻很慢。
师:想象画面法体会得多好啊!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边读边想象把这句话美美的读一读。
师:多美的枫树啊!谁还想读第二自然段自己喜欢的其它句子?好请你来。生:读关于田野的句子
师:这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告诉人们一个喜讯,它在告诉我们()你说
生:丰收了,丰收了
师:说得真好!田野里丰收了,果园里怎么样呢?谁来读读写果园的这一句?师:同学们啊,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多有趣呀。这些果子也在枝头上报告我们一个好消息。是什么?一起说
生:丰收了,丰收了。
师:让我们带着丰收的喜悦把这两句连起来读读。
师:好一个丰收的秋天啊!这段中还有一个很美的句子,谁来读?
生:读菊花的句子。
师:你读得真美,就像美丽的菊花仙子一样!(出示菊花)请看大屏幕!同学们,菊花仙子的颜色可多啦,写也写不完,作者就用了一个标点符号来表示,(出示句子)谁的眼睛亮发现了它?是什么?
生:是省略号。
老师:这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菊花仙子的颜色——
生:很多 很多
师:让我们都来做菊花仙子吧,比比看你们哪朵花开得最漂亮。一起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刚才呀我们走进了蒙蒙的秋雨,看到了银杏树、枫树、田野、果园、菊花,万事万物都变得格外美丽。其实啊,这些美丽的景物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师:在去之前,我们选一个读书最棒的同学给画面配音吧!选谁呢?其他同学边看画面边用心欣赏。(请看大屏幕)
师:太棒了!来,把掌声送给这位小小播音员!像她这样一起美美地读读这一自然段吧!
师:同学们啊,秋雨把这么多的颜色送给了万事万物,这么多的颜色,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概括呢?(板书:五彩缤纷)
2、感受气味美
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它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谁想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生:读。
师:瞧,小朋友的脚都被那香味勾住了,多诱人的香味啊!
3、感受欢乐美
师:同学们,你们在秋雨里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许多动物和植物都在准备过冬。(出示动植物图)
师:秋雨是个关心他人的好孩子,她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板书:吹起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出示喇叭图)于是许多动物、植物都在忙着准备过冬呢!
师:现在老师有个好主意,咱们把它们准备过冬的情景演一演,好不好? 生:好!
师:如果要课文中的内容演好的话,该做些什么准备工作呢?
生:背下来、把课文的句子读熟。
师:是啊,熟能生巧。
师:现在请大家把第四自然段多读几次吧!
师:(指图)那这么多的动植物,你想演谁啊?这样吧,你想演谁,就把描写它的句子用心地多读几遍吧。
师:小喜鹊在哪呢?现在我们俩来演演。我就是秋天的雨了,你是小喜鹊。开始!(对着一只“小喜鹊”)小喜鹊,你好,冬天快要到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衔树枝造房子呢!
师:你真勤劳!
师:看清楚了吗?谁再来当当小喜鹊?
师:谁是小松鼠?小青蛙在哪呢?松柏在哪儿?杨树、柳树的叶子在哪儿? 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演出要开始了!
师:小松鼠,冬天快要到了,你在忙什么呀?
生:我在找松果,把它们藏在洞里,冬天可以吃。
师:你真能干!再见!
师:小青蛙,你在哪儿呢?小青蛙,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挖洞呢!
师:那祝你睡个好觉哦!
师:松柏,你在哪儿呢?冬天快要来了,你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师:是啊,冬天快要来了,你可要多穿点啊!再见!
师:杨树、柳树的叶子在哪儿呢?
师:杨树、柳树的叶子,你们在干什么呀?
生:我们在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准备过冬呢!
师:是啊,当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时,(板书:吹起喇叭)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在准备过冬呢!多么快乐而有趣的景象啊!
师:谁能读出这快乐而有趣的景象?
师:我们都感受到了你的快乐!还有谁能比他读得更快乐?像他们这样一起快乐地读一读吧!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师指板书)同学们,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还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难怪课文开头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他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板书:画线)
师:那么,在秋雨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欢乐的秋天。
生:我看到了一个忙碌的秋天。
师:是啊,在秋雨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丰收而又欢乐的秋天!(板书:三个词)甚至是更多更多美好的感受,(板书:省略号)
师: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满天的欢乐用朗读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吧。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美景数也数不完。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金秋作业超市,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完成吧!(出示作业)
1、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2、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3、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
六、朗读小诗,结束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把课文内容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在这首美妙的小诗中和秋雨说再见吧!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附小诗:
是谁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是谁吹起了金色的喇叭,告诉我们秋天的到来。
是谁给柿子、菠萝、苹果穿上美丽的衣裳,啊!是绵绵的秋雨,是凉爽的秋风。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五彩缤纷
钥匙美丽藏着气味丰收(省略号)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篇5
执教者:沈翔 玉海中学初一(4)班 2003年9月15日
课文原文: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教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
2、感悟母爱的伟大,从而体验人间至爱亲惰,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联系已学知识,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 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秋天的怀念》,作家是史铁生。
[出示课件]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师:作者几岁双腿瘫痪? 生:21岁。师:是花季,黄金时期。请大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是你双腿瘫痪后,会有哪些地方不方便?
生:上厕所都不方便,还有如果家住在楼上,没有电梯就上不去了。生: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师:如果没有人帮他,他将一事无成。下面我们来看一段Flash动画,卜桦的作品《猫》,请大家注意它的音乐和文字,尤其是动画结束时的所出示的一段文字。[出示课件,教师配合背景音乐,来讲述故事情节]费时近5分钟。师:重复画面的文字“此刻,两只猫心里装满了幸福,准备上路了。更重要的是,小猫不再惧怕外面的世界,他要做一只勇敢的猫。”[出示课件]
看了想哭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看了哪些片段或是画面,很受感动!生:我觉得小猫本来很胆小,但后来不怕了,他敢走以前不敢走的独木桥,连阎王都敢打!
生:我觉得猫阎王在将妈妈扔进火炉时,小猫竟弄断了铁栅栏,甚至流血了,被猫阎王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怕!
生[倪爱雪]:我在看每个片断时,都很感动。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猫。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也会勇敢地冲上前去,保护我的妈妈!生:我觉得母爱是伟大的!
师:你觉得动画里的小猫跟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中的“我”很像,学会了感悟,由懦弱变得勇敢?
生:《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也是在父亲的指点下,由懦弱变勇敢的!师:天底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出示课件]
看这位母亲那干瘪的乳房,但她仍将它塞到孩子嘴里。这像是哺乳吗?这幅作品老师在第三课给大家看过一次,当时有没有人想哭?
生[周亮]:因为当时天气炎热,再加上食物短缺,母亲的奶水已经干枯了,可是她依然将自己的乳头塞进孩子的嘴里。我从这里看出了母爱的伟大!生[周志纯]:我觉得母亲在自己饿肚子还想着孩子,这时如果有人给她一块饼,她一定会塞给孩子吃![及时进行表扬]
师:母亲给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她愿意将自己的一切都给孩子。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短文,是美国作家雪莉·凯撒的《免费》: 一天晚上,我正在准备晚饭,我的儿子走进厨房递给我一张纸,他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我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仔细地看了看,上面写着:
割草,5美元;这一周整理自己的床铺,1美元;去商店,50美元;你去购物我照看小弟弟,25美分;倒垃圾,1美元;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单,5美元;还有打扫院子,2美元。
看着他满怀期待地站在那里,千万个记忆一瞬间闪过我的脑海。我接过那张纸,翻到背面,在上面写道:
怀你9个月,免费;为你熬夜,请医生为你看病,免费;多年来花在你身上的时光、为了你流过的泪、抚养你成长所付出的一切,免费;日日夜夜为你担忧,将来还要为你操心,免费;给你忠告和教你知识,供你上学,免费;给你买玩具、食品、衣服,为你擦鼻涕,免费;儿子,当你把这些都加到一起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
看完之后,儿子的眼睛里浸满了大滴的泪水。他望着我说:“妈妈,我真的很爱你。”
说着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很大的几个字——“账已付清”。师:儿子为什么要帮妈妈干事情?
生:因为他想赚点外快,去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师:当妈妈在背后写下自己为儿子所作的一切都是免费时,儿子懂了没有?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生:“帐已付清!”
师:请大家在《我与地坛》里找出相关语句,作者在母亲死后,有没有懂了?看谁找得最快!
生: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师:他终于明白母亲非常理解自己。还有一处是画龙点睛之笔。谁知道什么叫“画龙点睛”?
生:画一只龙,再点上眼睛。师:那应该在哪里找?
生[钱思彬]: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老师板书这个句子] 师:请大家将这句话划起来,这是本文最精彩的一句话。“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请大家把作者想说而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生[周志纯]:他懂了母亲为什么对他这么好,可是母亲已经死了,对她尽孝已经来不及了。
师:老师看过一篇《尽孝要及时》的文章,写一位农村青年为了摆脱贫困,努力的上学,奋斗了十几年,终于在城里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厅级干部。有一天他去邮局领钱,看到自己的同事往家里寄钱时,他突然想哭,为什么? 生[周志纯]:因为他在自己成功了之后,忘记了生他、养他、教育他的父母。生:他的父母曾经帮他上过学,而他却忘了回报自己的父母。生:他的眼里只有他自己!
师:因为他发觉自己的父母亲都死了,连尽孝都不可能了。所以非常的懊悔、伤心。[出示课件]妈妈付出的所有的爱都是免费的,你觉得你爱妈妈与妈妈爱你的动机有什么不同? 生: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生:妈妈给我的是无私的爱,她会给我一切。而我有时候爱妈妈是有目的的。生[周亮]:我爱妈妈是为了得到物质上的满足,而妈妈爱我是无私的。[教师及时补充:“不仅给你物质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生:妈妈给孩子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一味地付出。[出示课件板书]
母亲
子女
无私
有私心
不求回报
有目的
师:在你小时候,妈妈抱其他孩子时,你乐意吗?如果你还有哥哥姐姐,她多对他们多一些关心,你乐意吗?因为在你眼里,妈妈只属于你一个。师:上节课同学们给本文起了不少题目,如母爱、无形的母爱、伟大的母爱、秋天的悔恨、用心良苦、怀念母亲、忆母、活得最苦的母亲、诀别、母亲的用心。老师很喜欢“活得最苦的母亲”这个题目,大家想想为什么? 生: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生: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她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比如你被别人打了,你的母亲会很伤心。
师:在动画片里,当小猫被欺负时,妈妈像发了疯似的拿起棍子,以一对几? 生:以一对四!
师:为什么作者不用大家的题目呢? 生:因为妈妈是秋天死的。生:他在秋天怀念自己的母亲。生:作者的腿是秋天瘫痪的。生:母亲最喜欢的花是秋天开的。师:什么花?
生齐答:菊花。[师板书菊花,出示课件,展示菊花的照片]
师:找出课文描写菊花的语句。找出概括各种颜色的菊花的特点。[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这样的菊花会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很舒服,爱菊花是热爱生命的一种表现。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师:我们在第三课学过那些事物有顽强的生命力? 生:飞蛾、香瓜子、心脏。都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师:[出示课件]通过读,你能填写出“母亲爱__________,更爱_____________。”吗?
生:母亲爱花,更爱儿子。
师:老师觉得还是给儿子加一个修饰语,才比较恰当。生:“双腿瘫痪”。
师:一个可爱聪明的儿子,会没人爱吗?可是大家在福利院里,还是见到不少男孩,为什么呢?这些母亲为什么会狠心抛弃自己的骨肉呢?
生:他们有很多人是残疾的,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得靠他们养一辈子。是一个天大的负担、累赘。
生[黄新炜]:担心孩子长大以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老婆,不能好好照顾自己。师:母亲可能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
生:不可能,说不定孩子想不开会自杀,还要白白养他。
师:[出示课件]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爱花?她更爱儿子? 生: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母亲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的身上。
生:她两次都提出要带我去看花,表明她爱花。如“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师:可是三班的同学却认为不止两次,你们同意吗? 生:很多次。从“总是”一词可以看出母亲提了很多次。师:妈妈为什么经常说要推我去看菊花?
生:一来自己喜欢花,二来可以让儿子感受菊花顽强的生命力,不再轻易想要去死。
师:可见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生:“央求……喜出望外…… 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她为儿子的决定感到开心。
生: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师:“悄悄地”用了几次?有什么用?
生:因为她想让儿子尽情发泄,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为他担心。
生:“她的眼红红的”说明母亲非常担心儿子会自杀,流了很多眼泪才会这样。师: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他运用了“细节描写”。
生: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这句话写出了母亲不想让我担心,如果没有妹妹告诉我,我直到死也不会知道真相的。
师:老师把这个句子改一下:“当时妹妹告诉我,她常常晚上睡不着觉。”这样行吗?
生:如果当时我就知道母亲病得这么重,我就是一个不孝子。根本就是一个畜生,母亲如此病重,还对她大发脾气,太不应该了。
师:这就等于给母亲“火上„„”[学生回答“加油”]或者用另一个词“雪上„„”[学生回答“加霜”]
生: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要加倍的。因为母亲因肝病已经整宿整宿没睡,还要照顾这样的自私的儿子。更可见母亲的爱是多么伟大!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临死时心里挂念的还是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多好的一位妈妈!
师:多好的妈妈!假如给你机会把话说完,你觉得妈妈会说什么?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要好好儿活下去。
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好心人,你要帮我给他们找工作,帮他们找对象。培养未成年的女儿,让她将来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
生:请你们帮我看管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及时纠正“看管”为“照顾”]要开导开导我的儿子!
生: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师:她想不想哭?[学生齐答“想!”]要忍住不哭,是件多么痛苦的事!生: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因为她怕儿子听到这些词又要伤心。
师:“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为何用“挡”?窗外是纷纷的„„[落叶]这会让人感到„„[伤感,因为叶落了,表示生命的结束。] 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
史铁生曾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情,是一件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的事情。”
师: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所以不必急着结束它,下面是老师对大家的祝福,齐读: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出示课件]:
师:第一幅画,同学们是第三次看了,当时有同学说看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她被火烧成如此丑陋,她还在微笑。这表明她的生活态度? 生:乐观,勇敢地活下去。
师:史铁生同样是如此,他二十岁那年双腿瘫痪,可到了中年又得了尿毒症,他却非常坚强地活下去。请大家在张还迪的《轮椅间的心灵对话》中找出她认为“活着与死了,哪个更需要勇气”的语句?
生:“我觉得对我来说,活着需要有比面对死亡更大的勇气。”
师:就像图中的那位女子,她要面对世人的歧视、嘲笑,找不到工作,没有人愿意理她。走在街上,人家把她当成怪物。她得靠自己的劳动才能养活自己。史铁生是靠写文章来养活自己。大家齐读幻灯上老师给大家的祝福:面对挫折和灾难,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同时也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关心。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师:[出示课件]这是老师从网上下载的网友们对史铁生以及他的文章的印象。给大家2分钟思考,看了这些发自肺腑的言语,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请用一句话写在黑板上!
生:面对逆境,我们要以从容的态度去面对它,去克服它。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生:在遭受困难和挫折时,要鼓起信心和勇气,去战胜它!生:遇到困难时,不要气馁,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等你!师:这是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所告诉我们的,谁来进行总结性发言? 生[倪爱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热爱生命是需要勇气的,而且你要有信心才行!
教师总结: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学会热爱你的生命!
展示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秋天到了高效课堂实录 篇6
师:同学们,今天潘老师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打开一看,上面竟然一个字都没写,我很纳闷儿。瞧,信在这儿!(出示一片落叶)你能猜出是谁写的吗?
生:秋姑娘。师:哦,原来是秋姑娘的信,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秋天到了,树叶就落了。师:说得真好!你是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秋姑娘会在信中写些什么,想一想?生:告诉我们秋天到了。生:告诉我们多穿衣服,别着凉了。师:原来秋姑娘是用落叶当信告诉我们秋天到了。
活动二:秋天信息发布会。
1、师:其实美丽的秋姑娘早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长什么样?昨天我们都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了,从你亮亮的小眼睛里,潘老师知道同学们一定有很大的收获。这样吧,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秋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2、师:为了更好地展示我们搜集到的资料与信息,现在要开一个秋天信息发布会。老师作为主持人,同学们是发布员,台下的老师是观众。下面,我宣布:秋天信息发布会正式开始。师:观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秋天信息发布会”。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的四个小组。师:这是“金稻穗”小组,给大家打个招呼。生:秋天是黄黄的,黄黄的是那遍地的稻谷。大家好,我们是“金稻穗”小组。
师:自信满满的“金稻穗”小组。这是“红苹果”小组。生:大红苹果圆又圆,我们是“红苹果”小组。师:这是“菊满园”小组,做一下介绍吧。
生:秋天花开谁最美?我最美!师:这个打招呼的方法真有创意。最后是“雁南飞”小组。生:大家好,我们是“雁南飞”小组。
师 :观众朋友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3、师:首先有请“金稻穗”小组发布信息。
生:秋天到了,稻子成熟了。这就是稻子。(图片)师:真有心,提出了图片。瞧,秋天来了,稻子变黄了,沉甸甸的稻穗把它的腰都压弯了。稻子是一种在秋天成熟的农作物,你还知道哪些农作物也在秋天成熟呢?生:玉米。师:对啊,老师这儿就有一张玉米的图片(出示图片),到了秋天,玉米粒饱满起来成熟了。还有吗?生:老师,我画了一幅画,是秋天的田野。师:咱来看看他的画,你都画了什么?生:
稻子,玉米,大豆,花生,棉花……
师:是啊,大豆、棉花和花生也在秋天成熟。(出示高粱图片)大家看,你认识这种农作物吗?生:高粱。
师:真聪明。你看,成熟的高粱仰起黑红的脸庞在向我们笑呢!从“金稻穗”小组发布的信息中,我们知道了秋天在哪里?生:丰收的田野里。(师相机板书:田野)师:老师这儿有一首小诗,就是描写秋天的田野,(出示小诗)我们一起拍手读一读。生: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庄稼长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饱,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师:“金稻穗”小组成功地寻找到了秋天。师:我们的“红苹果”小组也跃跃欲试,看他们的。生:我带来了桔子和苹果,它们在秋天成熟。师:是的,秋天成熟的水果有很多呢,你还拿来了什么?生:我带来了香蕉。生:我带来了梨。生:我带来了葡萄。……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梨,它是我们滕州刘村万亩梨园的梨,香甜可口,而且汁儿特别多。有些同学都要流口水了,想吃吧?生:想。师:好,我就满足大家的愿望。看,这是洗净的梨、葡萄、柿子,请大家品尝一下吧!(师分发水果,学生品尝)师:我们的水果被消灭了,你的小嘴巴也咧开笑了。谁能告诉老师你品尝到的水果的滋味?生:香蕉软软的,香香甜甜的。生:葡萄酸酸甜甜的。生:梨脆脆的,很甜,汁很多。……师:秋天是香香的,是酸酸甜甜的,甘甜的果实里包含了农民伯伯的辛勤汗水。从“红苹果”小组发布的信息中,我们知道秋天在哪里?生:香香的果园里。(师相机板书:果园)师:关于秋天的果园,也有一首小儿歌。这一次咱换个方式,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咱比一比,看看男生女生谁最棒!男生:秋天到,秋天到,秋天果园长得好。女生:枝头结柿子,架 上挂葡萄,黄澄澄的是梨,红通通的是。师:农民伯伯看到田野里、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心里一定乐开了花。说到花,“菊满园”小组已经迫不及待了,有请“菊满园”小组。生:秋天到了,菊花开了。这就是菊花。(实物)师:秋天到了,很多花都凋谢了,可菊花却悄悄开放了,瞧,多漂亮的花,摘了怪可惜的,希望以后同学们不要随便摘花。你还了解到哪些花在秋天开放?(师板书:花)生:月季花。生:海棠花。生:桂花。……师:秋天开放的花还有很多呢,大家课下可以再去查一查,找一找。老师还发现了一幅画,画的不是花,看,(展示学生图画)说说你的发现!生:叶子黄了,落到了地面上,枫叶红了。(师板书:叶子)师:同学们看,枫叶中含有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一到秋天,天气变凉,叶绿素分解了,花青素就显现出来变成了红色,多美啊!师:最后由“雁南飞”小组来发布信息。生:我发现秋天到了,大雁往南飞了。师:为什么往南飞呢?生: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大雁到暖和的南方过冬去了。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小松鼠开始准备过冬的食品。生:青蛙找食物吃得饱饱的,准备去冬眠。
师:大家发现了吗,平常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蝴蝶还有吗?蜻蜓呢?你还能听到树上知了的叫声吗?生:天气冷了,它们怕冷。
师:秋天昆虫们怕冷,所以就产卵结蛹;到了冬天,成虫就死了,第二年春天它们的孩子就会破蛹而出。昆虫们怕冷,我们呢?
生:不怕。师:同学们都是勇敢的孩子。我们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小心着凉,而且还要多喝水。师:从“雁南飞”小组发布的信息中,我们了解到秋天动物的变化。
《小狗包弟》课堂教学实录 篇7
师:关于作家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我们课前布置同学们回去查阅相关资料, 下面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巴金 (1904.11—2005.10) , 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1928年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 和“激流三部曲” (《家》、《春》、《秋》) 等小说, 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散文集《随想录》等。
师:散文巨著《随想录》是巴金老人的最后一部重要的作品, 被誉为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里程碑”。作品着重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 无情地解剖自己, 也解剖了当时的社会。我们今天要学的《小狗包弟》就选自《随想录》。 (板书课题、作者)
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然后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的同时, 师生共同拎出本文的情感线索如下) :
板书:欢快忧虑轻松沉重歉疚
师:诗有诗眼, 文有文眼, 请大家快速找出本文的文眼。
生:“我怀念包弟, 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师:既然作者对小狗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那么当初又为什么要送走它呢?
生:迫于形势。
师:那么, 当时形势怎样?
生:听身边老人们说, 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当冷漠, 人们为了保全自己, 经常是夫妻反目, 父子成仇, 人与人之间没有丝毫情谊可言。
师:的确, 所谓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堪称“十年浩劫”, 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 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那是一个非人的疯狂的年代, 亲友疏远, 人性丧失。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一天早上, 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 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 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从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上, 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师: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 人命贱如草芥, 人性完全被扭曲变形, 就连对人忠诚亲近而无辜的小狗也难逃劫难。
师:送走小狗固然有形势所迫, 除此之外, 小狗自身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请同学们快速筛选文中相关信息。
生: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师:再联系艺术家获罪原因:“里通外国”, 是个反革命, 于是作者便有了“里通外国”的嫌疑。
师:综合以上两方面原因:形势逼迫, 小狗的特殊身份, 作者不得不送走小狗。
师:送走包弟后, 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从轻松转向沉重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10节。
师:轻松———在那个社会环境把“麻烦”送出去, “轻松”是正常人的感觉。
生:沉重———毕竟作者与小狗朝夕相处了七年, 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此时为了自保却把小狗推向了解剖桌。当作者一旦静下来时, 便会良心发现, 对自己“出卖”“背叛”包弟、对自己的懦弱感到无比羞耻和深深的愧疚。
师:找出作者深深自责的语句。。
生:“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不能原谅自己。”
师:那么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呢?
生:敢于讲真话, 勇于自我解剖。
师:的确, 这正是作者的人格魅力所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是否有过伤害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这样的经历呢?此时此刻, 能否以坦诚的心说出自己的忏悔, 下面请同学们反省一下。 (留2分钟)
师:下面哪位同学有这份勇气站出来说出自己心中的忏悔?
生:在我上初中的时候, 因为上网, 我偷拿了家里的八百元钱, 当天晚上我和爸妈坐在一起, 他们虽然什么也没说, 但我的心里特别难过, 我非常后悔!
师:首先咱们这位同学的勇气就非常值得肯定 (全班鼓掌) 。或许在我们说出隐藏在我们心底那些所谓的见不得人的事情的时候, 我们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但当我们拷问完自己的灵魂之后, 就会感到空前的轻松, 如释重负, 内心更和谐, 人更真实, 咱们刚才这位同学就是一位真实的同学!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已经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华。希望生活中的我们能“一日三省吾身”!
师: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 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下面我把第11节给大家朗读一下。
师: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 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 目的是什么?
生:借庭院的变化, 衬不变的心境, 衬出巴金真诚的无尽的自责和歉疚。
师:的确,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 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 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 反而与日俱增, 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 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 还清心灵上的债”, 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 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 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师:“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一句既写出了景物的创伤, 又写出了作者倍受良心的谴责长达十几年之久, 说明了文革给一代人、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心灵上造成的千疮百孔。
师:文章题目是《小狗包弟》, 那么, 在第一节为什么要写艺术家与小狗的故事?
生:引出下文, 铺垫。
师:这是从结构上分析, 下面同学们将两个故事的情节比较一下, 看看各重点突出了什么?
生:前一个故事写狗对人的的忠诚, 后一个故事写人对狗的背弃。
师:第一节的作用:引起下文。深化主题, 人性迷失, 人不如狗。
师:从前面的整体感知部分可以知道, 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包弟的忏悔之情, 那么, 作者的忏悔有什么意义呢?
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首先来评价一下作者送走小狗这一行为, 同学们怎么看?
生:认为作者很自私, 因为小狗也是生命, 为什么保全自己不保全小狗?另外, 作者也没有能力, 连一条小狗都保护不了。
生:觉得作者也很不容易, 送走小狗, 是无奈的, 曾因为小狗“胆战心惊”, “暗暗流泪”, 为了保全自己, 为了不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 送走包弟, 应该可以理解。
师:其实这两种观念各有道理, 在文革那种动乱的年代, 人性变得自私了, 为了保全自己, 连人都可以出卖, 更何况是一只小狗呢!但是, 我们也必须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作家给予一份理解和同情, 其实他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 但是迫于自己特殊的身份, 他不得不放弃自己最钟爱的东西。
师:那么作者送走小狗有没有错?该不该承担责任?
生:没有错, 也不该承担责任。
师:作为一个无过错且受害甚深的老人尚且为自己当年的所谓“过错”忏悔不已, 那么, 当年的那些真正的过错者又良心何安呢?作者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及对自我的反思, 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呼唤良知, 唤醒人性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当之无愧! (板书:呼唤良知唤醒人性)
师:你认为巴金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从作者对小狗包弟的忏悔中, 我们可以看出他真诚、善良、正直的品性, 以及严于解剖自己, 敢于讲真话的可贵精神, 值得敬佩。
师:后来作者经历了不少的磨难, 可仍摆脱不了“煎熬”, 这又说明了他有反省、自律精神。这是我们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 这种精神将随着巴金作品的影响, 扩散到读者当中, 唤醒社会公正、社会公德、人类善良的天性。
师:巴金曾被中央电视台授予“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荣称号, 如果让我们为他写一段颁奖词, 该怎样写? (留5分钟写) (师巡视)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一位善良慈祥的老人, 一生长寿。他经历了一场浩劫, 失去了自己最亲的人, 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 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巴金, 以善良感动读者, 感动世人!
师:很好, 着重从善良这一角度来评价巴金。
生:跨世纪, 显中华之良心;提墨笔, 书华夏之文章。百岁老人巴金, 以其不竭的写作动力, 成为中国文坛上一个丰碑人物, 但凭岁月流逝, 光辉永不退!
师:很有文采。
生:一百年, 一百年他见证历史的变迁;一百年, 一百年不变的是他严肃深沉的思考。理想和信仰是他心中的烈火, 真诚和善良是他不变的真情。他用他的正直去唤醒每个人的良知;他用他的感情去阐释那个不平凡的岁月。他是真理的旗帜, 是良知的标尺, 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就是巴金。 (全班鼓掌)
师:诗一般的语言, 从同学门的掌声里我们已可以听出一切!
师:穿越一个世纪, 见证沧桑百年, 刻画历史巨变, 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 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 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 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师:反映文革的素材有很多,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现实呢?
生:“以小见大”的手法。
师:如何体现?
生:写小狗遭难反衬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师:说得不错, 小狗虽小, 却也是一条生命, 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作者以小狗为切入点, 将狗对人的忠心与人对狗的背叛形成对比, 从而揭示“文革”中人性的扭曲, 表达对人性的呼唤。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 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注意借鉴。 (板书:以小见大)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 一篇文章要想真正打动读者, 必须要做到什么?
生:表达真情 (板书:表达真情)
师:下面以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中的片段结束这一课。
师深情朗读:
在延绵不绝的历史时间里, 十年不过是眨眼的一瞬。但对于一代中国人有如熬度整整一个世纪。在这十年中, 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 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 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 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不管时代曾经陷入怎样地荒唐狂乱, 一旦清醒就是向前跨了一大步。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活着, 也为下一代死。如果后世之人因此警醒, 永远再不重复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 我们虽然大不幸也是活得最有价值的一代。———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前方》课堂教学实录 篇8
1.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2.学习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自读、评点、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阅读“摄影图片”,谈谈你有何发现?有何思考?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习的主体意识)
教师卡片:
Ⅰ.他们坐在汽车里,或坐在客船里,或坐在列车上。
Ⅱ.他们或是逃难,或是打工,或是旅游,或是回家。
Ⅲ.他们或是因为战争、贫困,或是因为想家,或是因为外面世界的诱惑。
Ⅳ.总之,他们在路上。
Ⅴ.他们的神情、姿态各异。
2.导语:刚才我们所尝试的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摄影散文”的构思与创作。
顾名思义,摄影散文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它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摄影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被摄影作品所束缚,不应该成为呆板的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这样才能使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作家曹文轩的《前方》正是这样一篇成功的摄影散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3.阅读课文后,谈谈作者有何发现?又有何思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文本)
二、阅读“摄影散文”
1.初读,理清思路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然后讨论作者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归纳并明确:
发现 思考
人在旅途 离家欲望
人在苦旅 念家思归
人在旅途 悲悯命运
(播放音乐《大约在冬季》,让学生轻松一下,同时也加深对文章思想的领悟)
教师卡片:
Ⅰ.作者从画面上抽象出第一个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Ⅱ.作者从画面上抽象出第二个事实:他们或是离家,或是返家。
Ⅲ.作者从画面上抽象出第三个事实:这是一番苦旅。
Ⅳ.作者是如何思考?如何组材的呢?
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首先,如同动物一样,人类的祖先有着离家与远行的习性;其次,外面的世界在诱惑着人们;再次,由于种种原因,人不得不离家;最后,人的理想决定着人要不断向前走。在此,作者点出了“前方”,“前方”在这儿更多的不是空间上的概念,而是理想,是理想的召唤。
但是,家园之思是人对家园的眷念,是一种近似宗教上的皈依感。所以,“离家”与“归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对矛盾中,包含了人类精神状况中的三重悲剧:(1)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就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2)“人无法还家”;(3)“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显然,作家指的“家”,并不是指“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归宿。
所以,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表达了作家对人类精神境遇的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
2.再读,鉴赏评价
(由学生评点,交流来完成,张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教师卡片:
Ⅰ.离家为什么是苦旅?
Ⅱ.归家为什么是苦旅?
Ⅲ.“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这句话如何理解?
Ⅳ.“人无法还家。”这句话如何理解?
Ⅴ.“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句话如何理解?
三、学习“写作手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曹文轩的这篇“摄影散文”。很显然,它不是一种毫无生气的文字说明,而是将“摄影”和“散文”有机地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它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引导学生由内容到形式全面地学习这篇文章)
教师归纳并明确:
发现 思考
人在旅途 离家欲望
人在苦旅 念家思归
人在旅途 悲悯命运
实 虚
教师卡片:
Ⅰ.作者抓住了摄影图片中“实”的——他们正在路上;他们或是离家,或是返家;这是一番苦旅。
Ⅱ.作者抓住了摄影图片中的“虚”的——由对图片的联想与思考,进而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理解。
Ⅲ.文章“实”“虚”结合,图片和文字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Ⅳ.文章虚实结合的关键,靠的是联想与生发。
四、迁移训练
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手法,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了。下面我就出示一幅“摄影作品”,请大家即兴创作,300字左右。
(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尝试创作的快感)
五、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一篇“摄影散文”的写作,材料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附:板书
发现 思考
人在旅途 离家欲望
前方 人在苦旅 念家思归
人在旅途 悲悯命运
实 虚
【秋天课堂教学实录】推荐阅读: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09-14
秋天的图画教案教学实录素材07-06
李老师《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11-14
《秋天》教学方案及点评08-08
《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09-24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07-05
选读课文《秋天》教学设计06-05
《秋天到》教学设计改06-14
《寻找秋天的脚步》教学反思07-04
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