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学生会网络部规章制度

2024-10-29

校学生会网络部规章制度(共8篇)

校学生会网络部规章制度 篇1

校学生会网络部规章制度

山西财经大学校学生会网络部是在校团委和校学生会主席团领导下的主要负责校学生会网站建设和管理的部门,为更有效地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此规章制度,望各成员自觉遵守。

一、网络部的主要任务

第一条 负责校学生会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新网站信息;

第二条 举办具有网络部特色的主题活动;

第三条 加强同其他部门的联系,为校学生会日常事务和大型活动提

供技术支持;

第四条 收集、整理和对外发布校学生会工作信息,宣传校学生会;

第五条 维护校学生会电脑的安全,使其正常运行。

二、网络部成员的权利

第一条 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条 享有对学生会或网络部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及批评的权利;

第三条 享有参加校学生会举办的政治、学术、文艺、体育及其他各

项活动的权利;

第四条 享有学习各种网络制作软件的权利、制作网页的权利和参与

其他与网络部有关的活动的权利;

第五条 对学生会或网络部的各项决议有不同意见时,享有保留意见

或提出的权利;

第六条 对举办的网络部有关的活动有知情的权利。

三、网络部成员的义务

第一条 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第二条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认真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

任务;

第三条 虚心听取学生会内外及部内外意见,搞好团队建设;

第四条 开会不迟到早退,有事及时请假,准时值班;

第五条 全力配合好其他各部门的工作;

第六条 对外维护校会形象,维护网络部在校会和其他场合的形象;

第七条 在校会值班时或其他情况在校会时,注意保持校会办公室的干净、物品的整齐。

四、部门运作机制

本部门实行部长负责制。部长不仅对上级(主席团)负责,同时也对下级(干事)负责。部门内的各项事务需经部长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责任制,即接受任务的成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布置的任务,若不能按时完成,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五、网络部例会制度

第一条 网络部根据相关情况,例会实行每周举行一次的制度,具体

为每周五中午十二点半;

第二条 例会时成员不得迟到早退,有事需要请假时提前向部长说

明;

第三条 例会由部长主持,记录员负责记录当次例会的内容。

六、网络部奖惩制度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未完成任务3次者或无故旷会3次者取消一切评优资格; 无故旷会5次者直接开除出网络部,并请求校会宣传部公示处罚结果;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者予以记录表彰; 评优资格由积极部员产生,并公示;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属山西财经大学团委学生会网络部。

山西财经大学团委学生会网络部制2010-5-23

校学生会网络部规章制度 篇2

一、集团诉讼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集团诉讼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 在网络消费纠纷领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 其有效运行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集团诉讼运用于网络消费纠纷解决的重要目的在于促进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平衡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地位的差距;通过涉诉主体的广泛性影响有利于消费者的新规范的制定, 增强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意识。

集团诉讼制度 (Class Action) 起源于英国衡平法上的代表诉讼制度 (Representative Proceeding) , 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美国1848年纽约州《Field民事诉讼法典》最早规定了集团诉讼制度:“问题是多数人共同的、一般的利益或者能够成为当事人的人数众多, 并且不可能使他们全部出庭, 而由一人或数人代表所有的集团成员的利益起诉或被诉。”1966年《联邦民事诉讼规则》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修订后, 集团诉讼制度得以具体化。集团诉讼制度是将具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不确定当事人拟制为一个群体, 群体中的一人或数人代表其他人提起诉讼, 诉讼判决的效力及于群体中的每个利益关系人。美国学者玛莉·凯·凯恩认为, 集团诉讼是允许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代表他们自己或那些声称受到同样侵害或者是以同样的方式被侵害的其他人起诉或者被诉的制度。根据《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b款的规定, 美国的集团诉讼可以分为必要集团诉讼、寻求禁令的集团诉讼和普通集团诉讼三类, 其中的普通集团诉讼是消费者集团诉讼的法律依据。2005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集团诉讼公平法》 (Class Action Fairness Act of 2005) , 该法案首次确立了联邦法院对集团诉讼的初始管辖权和移送管辖权, 并规定了联邦法院管辖集团诉讼案件的例外。该法案是继1966年《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修订后针对集团诉讼做出的最为全面的一次修改, 它是对美国原有集团诉讼规则下原被告之间、原告集团及其律师之间失衡的利益关系进行重新平衡的结果, 法案改变了集团诉讼当时一度混乱的状况, 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集团诉讼成员的合法请求得到公平和及时的救济。

二、集团诉讼制度的运行规则

(一) 集团诉讼的确认

在提起集团诉讼后, 法院需要对集团诉讼是否成立进行审查。美国对集团诉讼的前提要件进行了规定, 具体包括: (1) 集团人数众多, 使共同进行诉讼成为不可能; (2) 集团的所有成员存在共同的法律问题或事实问题; (3) 集团诉讼代表人所提出的权利主张或抗辩具有典型性; (4) 集团诉讼代表人必须合格, 能够公正和充分地保护集团的利益。如果受诉法院经审查将某一诉讼确认为集团诉讼, 受诉法院有义务对这些集团成员进行通知。在消费者集团诉讼中, 对每个可识别成员应当给予个别通知。确认通知是司法程序的要求, 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集团成员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诉讼的权利。

(二) 选择退出机制

选择退出机制 (Opt-out) 是确认集团诉讼当事人范围的方式, 它的法律意义包括两个方面:第一, 保护集团成员行使自主选择是否参与诉讼的权利;第二, 如果当事人不提出选择退出要求, 即认为其默示授权, 集团诉讼的法律后果直接及于当事人。集团成员可以在确认集团程序阶段和和解程序阶段行使其选择退出权, 在他们收到通知后做出是否退出的决定。集团成员在退出集团后, 还可以以其他救济方式来主张自己的权利。

(三) 案件的解决

在法院确认集团诉讼后, 诉讼双方会就案件的事实与法律进行对抗, 案件一般会以和解或者判决方式解决。多数情况下, 集团诉讼不会以判决方式结案, 往往是以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方式解决。法院对和解协议有监督责任, 和解协议必须公正、充分、合理, 法官须对和解协议进行公开听审, 在此基础上做出批准与否的决定。美国法律亦规定, 撤销和解提案应按照法院指示的方式向所有集团成员进行通知;拟议的和解协议必须通知给适当的联邦和州官员, 未尽通知义务则可以不遵守和解协议,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法律对于和解协议的谨慎态度。

三、我国网络消费争议引入集团诉讼制度的分析

(一) 我国代表人诉讼与集团诉讼的区别

我国《民事诉讼法》也为消费者群体性利益的救济提供了途径, 其中第55条规定了当事人诉讼人数众多且不确定的诉讼制度 (1) , 在我国, 这一规定被认为是“代表人诉讼”, 但我国代表人诉讼和集团诉讼存在很大区别:第一, 在诉讼标的方面, 美国集团诉讼只须存在共同的法律或事实问题, 而我国代表人诉讼则以当事人一方有相同或同类的诉讼标的为条件;第二, 在诉讼模式上, 美国集团诉讼采纳的是默示授权模式, 即除非明确表示反对, 否则默示者都将认为是做出了授权;而我国代表人诉讼则采取的是登记授权制, 即如果权利人未进行登记且未主张权利, 则不能依据判决得到相应的救济;第三, 在诉讼权利方面, 集团诉讼代表人具有完全的处分权, 不须经过其他当事人的授权;我国代表人诉讼中, 其他当事人在代表人选出后仍对其有监督权, 代表人的诉讼行为须经过其他当事人的一致同意方为有效。

(二) 制度可行性及建议

美国学术界对集团诉讼制度毁誉参半, 但不可否认的是, 集团诉讼这种追求诉讼经济的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 恰恰符合我国当前构建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特殊社会转型期的需要, 也适合互联网时代对消费者网络权利进行创新型保护的新形势。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代表人诉讼设计过于原则化, 操作性不强, 而消费者集团诉讼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应该在制度设计上更加具体和细化。在制度设计上, 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要确立消费者集团诉讼的价值目标。消费者集团诉讼不能仅以节约诉讼资源和弥补消费者损失为主要目标, 而应当看到其社会公益价值。消费者集团诉讼为小额受害者的诉讼提供了法律基础, 增加了社会影响力, 给违法者造成一定的威慑性。这些无形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节约诉讼资源和弥补消费者损失本身的意义。

第二, 要明确消费者集团诉讼的适用范围。我国目前的代表人诉讼并未规定具体的适用范围。在消费者保护领域, 集团诉讼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 在采纳该制度的同时也应当对其适用范围做出具体规定, 否则将会导致“滥诉”情况发生。

第三, 实施一定的激励措施。集团诉讼的巨大风险意味着其要付出高额的成本。为了鼓励集团诉讼, 可以适当设置奖励制度。美国的集团诉讼之所以能够长期广泛存在, 和其固有的胜诉金制度密不可分。如果胜诉, 律师则可以获取占赔偿额一定比例的胜诉金作为报酬。这一制度极大地鼓励了律师联合当事人积极提起诉讼, 并在诉讼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我国要充分发挥集团诉讼的功能, 就应当合理引入胜诉金制度。在设计具体制度的过程中, 应当对律师胜诉金的比例做出限定, 并配合以司法审查, 这样才能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发挥这一制度的积极作用。

四、网络小额消费纠纷的特殊问题

网络小额消费纠纷是指消费者在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与经营者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发生的标的较小的网络交易合同或侵权纠纷。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消费水平情况, 小额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如在日本小额诉讼程序中, 小额诉讼的标的为30万日元以下;美国小额诉讼法庭受理的小额诉讼案件标的一般在2000美元以下;在英国, 作为简易法院的郡法院主要受理数额不超过3000英镑的民事案件。

网络小额消费纠纷有其特殊性, 第一, 纠纷呈现频发性和普遍性。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消费群体日渐庞大, 网络消费在便利性和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但由此也导致了小额消费纠纷的频繁发生。但我国目前对小额纠纷的解决缺乏系统的机制, 目前的纠纷体系很难充分满足网络消费纠纷的处理, 也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护。第二, 影响范围具有广泛性。由于网络小额消费纠纷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小额消费纠纷的有效解决成为关系到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重要问题。网络消费小额纠纷呈现出更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 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就可能导致消费者对网络消费市场的信心降低。第三, 小额诉讼纠纷的解决更注重成本和效率。对于网络消费者来说, 其对日常网络消费纠纷大都不愿投入太多的成本和精力。此外, 对于纠纷处理的效率也是消费者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耗费时间太长, 各种投入会相应增加, 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负担, 也会使社会对司法制度的信心受到影响。因此, 从保证消费者权益实质公平的角度出发, 应当对小额诉讼制度予以完善。

五、网络消费领域适用小额诉讼的探讨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目前没有对小额诉讼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虽然我国民事诉讼确立了简易程序, 但对于小额诉讼来说, 诉讼成本相对还是很大, 也没有更多的灵活性。小额诉讼程序, 通常是指从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中单独分离出来的对诉讼标的额更小的案件所使用的更加简易化的程序, 是专门用来对小额诉讼权利进行的司法救济。小额诉讼程序在保护当事人诉权以及提高诉讼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如德国、英国、韩国、日本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都设立了小额诉讼程序, 这种应用的广泛性可以说明, 小额诉讼程序在不同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下都可以适用, 也值得我国借鉴。在具体规范的制定方面, 对小额诉讼适用范围、小额诉讼法庭制度、程序简化、审理机构和审级等方面予以细化考量。

此外, 小额诉讼制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解决既定纠纷的目标, 但在我国建立小额诉讼制度也有不同的声音。如果程序的简易化不仅不能解决司法的固有问题, 则会带来新的问题, 这是小额诉讼制度无法克服的悖论。当事人享有的是打折扣的司法, 其权利也可能受到限制;在某种程度上, 司法资源并没有得到节约, 公共利益也由此受损。小额诉讼还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如果这种情况被利用, 将造成滥用司法制度等问题。因此, 不能仅仅因为小额诉讼的简易化就盲目引入, 必须从当事人权利保护和维护司法资源两方面进行权衡, 考量设立小额诉讼程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王欣新、孙向齐:《完善小额消费纠纷的法律解决机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4期。

[2]赵秋雁:《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国际比较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3]张楚:《电子商务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 2011年版。

校学生会网络部规章制度 篇3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所具备的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1.大学生有较强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20世纪初期“五四”运动的历史告诉大家,青年学生广泛深刻的政治参与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变革,而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也为学生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多数大学生每天上网都要耗费至少两个小时的时间,他们选择互联网作为信息平台,在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中去,多数学生在网络政治参与方面,都是态度肯定且积极的。大家都知道,现代高校已然由最初的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变成了开放光明的小型社区,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模块化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也会把时事政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以便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兴趣。而大学生亦不再是当初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呆板之人,越来越多的学生乐于关注国家大事。而网络因其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点,让大学生可以多途径的了解、参与国家事务,通过政治参与提高其政治责任感和权利义务意识。近些年,我国社会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国际社会中不断彰显大国姿态,民主政治也呈现出了新面貌,这一系列成就不断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热情。网络是一种开放式的新平台,而网络政治参与就是伴随网络发展产生的一种全新政治参与模式。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富足,借助网络这个大平台,他们可以自由言语,将主人翁的意识、公正与民主的理念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形成更高程度的民主观念和参与能力,其执着与热情无疑是构架社会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支柱力量与无限动力。

2.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内容多元化。由于网络的开放与自由、网络参与的直接、便捷和平等,再加上大学生热衷问题并非只有反响很大的社会重要事件,他们所关注的东西是比较多样均衡的,即关注内容是多元化的,不只是国家大事,诸如恐怖袭击、金融危机、国际纷争、社会保障、反腐、政府改革等问题,也关心学校以及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比如,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问题,有的大学生借助博客、论坛等平台,向教育机构和社会发出很多质询,旨在让国家重视,让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被社会关注,成为焦点问题;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等各个领域,这就使得大学生有机会、有渠道对各个层面的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诉求,这让网络政治参与内容轻松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形式多样性。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不同,高校学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参与到网络政治活动中,比如,利用网络获取当前社会的焦点、热点信息;在网络社区中讨论一些政治问题,反映自己的政治意见和诉求;通过校内自己的网络渠道,取得与政府机构对话的机会等。目前高校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网络政治参与,如BBS、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个性化的信息传播途径激发了同学们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学院34个班级,每班都有自己的QQ、微博、微信账号,整个学校建立的是一整套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系统,校团委——院团总支——学生会——各班级,除了平时的工作和生活,尤其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各班级学生及时关注团中央、团省委的新闻并及时评论,同时与各兄弟学院展开积极互动。除此,大学生还通过一些知名论坛进行信息传播,有效的与政府、高校等赢得对话佳机,比如,两会期间,政府首页便设立了“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网络因为传播手段多元化,让大学生可以更方便的获得政治信息。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1.政治认知模糊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实现了信息的瞬间生成,网络时代导致信息无所不包,包括一些垃圾信息,如何进行信息控制是个难题。在网络政治参与时,大学生很难对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鉴别,因为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虚假政治信息,政府很难控制这些网络虚假信息,而大学生缺乏判断力,无法辨别,容易盲目跟从,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上当受骗,遭人利用,在思想上滋生一些歪曲的政治思想,持有非理性的理论态度,不能正确的认识国家政治,立场模糊,进而在网络中形成一种恶性的互动机制,影响其他社会阶层参与政治,这样就会让网络政治参与的次序被打乱,不利于构建稳定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2.参与目的功利化。总体而言,大学生更注重的是实效性,功利心较强,理解精神与社会关怀缺失,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使命感,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独生子女学生,这些缺点更显著。网络的发展,无法从本质上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无法让边缘化政治理念和社会组织变成主流文化。欧洲地区的教育机构发现,美国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参与国家政治后,就会更加关注关心国际交流,社区活动和志愿活动等他们本来就兴趣十足的课题,然而对于政府和政党竞选等相关网站却没有多大的兴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这让大学生很难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政治议题,进而无法产生个人观点与意识。

3.参与行为无序化。当代大学生借助网络参与国家政治事物比较紊乱,这也是最常见的问题。因为网络相对开放自由,而我国网络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再加上在网络中大家都是匿名的,这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大肆宣泄与放纵的空间,使得一些大学生言论太过自由、偏激,没有法律约束意识,在大量的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风暴中,无法辨别区分,易被误导,进而产生错误观点与言论。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政治议题过程中,评判国家决策是否合理,更倾向于决策对于大学生自身是否有益,比起关心政治决策的社会价值,大学生更关注自身利益,这让大学生群体比起其他群体更易情绪化,功利化,极易导致非理性政治参与,形成“网络虚拟暴力”。一旦网络政治的非理性参与发展成一定规模组织,便会引发非法网络参与事件,甚至演变成社会群体性事件,不利于社会稳定。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影响

1.国内经济环境影响。因受市场经济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均有了改变,在追求与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最显著的便是价值冲突。我国社会倡导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随着我国多元化经济的发展,这种价值观逐渐被冲击,一些大学生将个人价值观定位为自我本位,而政治价值取向与评判依据也变得功利化与现实化,重索取轻奉献、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既影响着国家经济体系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其中便包含网络文化的发展。网络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如此也难免出现各种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暴力信息、色情网站等,一些大学生便消沉其中,不能自已。网络虚拟文化极大地扰乱了部分大学生的品位,导致价值观的错位,降低了对社会的人文关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愈发流行,致使他们在网络政治参与时功利性十分显著。

2.西方不良思想文化侵蚀。目前,有部分西方国家一直推崇“中国威胁论”,假借台湾、人权、西藏、宗教、民主等名目,扰乱和破坏我国社会安宁,企图让我国出现政治变动与内乱。还有一些西方国家一直在思想上分裂、分化我国的青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的渗入冲击着我国青年的头脑,使得大多数人对外来事物充满好奇,而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日益淡薄。这样的经济环境、国际政治等,让一些大学生的眼睛被蒙蔽,分不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开始怀疑社会主义与民主政治,因此,其政治参与态度也会改变,变得更加多变复杂,疑问与新问题不断。

(二)制度规范的缺失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建设不断前进,成果越来越多,然而只重视经济与实体,却忽略了政治与次序,这种现象根深蒂固,政府并未出台更多的政治生活相关法律条文。信息社会发展迅速,法制建设又被提出了时代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完善法律体制。国内信息立法依然不完善,我国还未出台网络政治民主相关的完整法律,当今,网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家立法却赶不上时代发展之步伐,漏洞百出,所以,缺乏制度规范也是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没有秩序的重要原因。

(三)学生个体素质的影响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成长时期,大学生的行为与心理还不成熟稳定,容易冲动,政治立场不够坚定,青年大学生群体本身又具有反叛的个性,渴望自己能够自由选择,但在鱼龙混杂的网络大环境下,一些青年学生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很好地把握政治原则与政治方向,缺乏正确健康的政治判别方法,也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些都使得网络政治环境变得杂乱无章。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科学化策略

(一)思想引导

1.增强大学生鉴别网络政治信息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政治观。第一,必须正确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正确了解我国的社会性质,提升政治素养,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辨别网络政治内容真假的能力;第二,高校可借助校园网站等新媒体,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办法,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焦点新闻、热门事件等,让学生形成客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政治观。网络道德教育当下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社会也越来越重视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与道德水平。对网络政治信息而言,大学生必须有真知灼见,才能形成有序合法的网络行为。

2.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主体意识,塑造大学生的完美政治人格。第一,必须大力宣扬道德教育,以先进道德理念教育大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强化网络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第二,高等学校应当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让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与健全的人格。在提升大学生正确辨别网络信息过程中,高校也必须教导他们拒绝当黑客或者网虫,不得凭借自身网络技术等攻击他人网络,做出一切非法活动,拒绝访问不健康网站,不任意传播网络谣言,全力培养大学生自律自主的道德意识,自觉参与网络议题。

(二)制度规范

1.强化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络秩序。借助网络立法,健全网络法制建设,通过规范的制度和严谨的法律来管理网络,严厉打击和惩戒不法行为,努力维护网络秩序,让大学生更健康更自觉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立法不但能够确保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还可以严厉打击信息霸权等行为,做到合法参与,正当参与,健康参与,摒除一切技术障碍和不法干扰。

2.健全网络伦理规范。第一,要制定合理高效的伦理规范体制。文化部、教育部、全国学联、共青团等联合发布了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等规范,倡导全国青少年健康上网,要自律有道德,善于借助網络提升自我,拒绝浏览不健康内容,文明上网,诚实言语,自觉维护网络秩序与网络安全,不欺凌辱骂他人,不沉溺网络,健全网络道德监督体制,因为网络始终在快速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尽快制定并完善网络理念,贯彻守法、平等、诚实和公正的道德理念,实现伦理约束,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热情向上地参与政治议题,共同维护网络秩序与公共生活秩序。

(三)行为监督

高校首先要在正确指引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时,积极倡导理性网络政治参与,让大学生可以充分澄清与辨别网络信息。其次,高校必须构建网络舆论监督与分析系统,在根本上规避大学生无序参与网络政治的现象,有效监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行为,妥善处理违规违法行为,比如,情节轻微的,要及时教育批评,而情节严重的,必须对其作出纪律处分等。伴随网络发展,高校学生受网络舆论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必须准确掌握网络舆论方向,及时指引网络舆论发展,充分发挥出网络舆论好的方面,监督规范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让他们有更健康的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四)约束和保障

1.网络文化约束。高校校园网政治文化为文化、政治和网络的有机结合产物,也是网络政治与大学生精神心理相关的客观反映,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时,会形成自己的道德规范、政治感受、法律意识,所以,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环境,可以让大学生更具有政治参与责任感与认同感,促进政治稳定,提升政治文化凝聚力,让大学生循序渐进地参与政治议题。网络政治的认同最为关键,深入分析可知,大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国家政治,会将责任、民主、义务、法治等观念融入在网络政治认同中,而以政治认同方式出发,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民主最为重要,并非多数恣意压制少数,实际上是保护与尊重少数人,让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用自由沟通灌输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而非单向控制或者强制灌输。

2.技术支持保障。网络信息很难辨别真伪虚实,在提升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能力时,也要加强网络技术监管,如此可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更加有序健康。到目前,控制网络内容的办法与途径通常为过滤技术,即防止不良信息等入侵国内网络:其一,过滤IP地址,即在路由器中将有害信息的源IP地址更改成拒绝访问的地址,而源于此地址的任何数据均被屏蔽。其二,字词过滤,即借助特定软件,在服务器中安置过滤网关,而网关中存在一个实时更新的大词库,存在于词库中的内容均是国家监管机构认定为问题字词或者禁止内容的,全部在网关经过的信息均会对比词库中的所有词语,若与过滤特性相符,便会被屏蔽,无害信息则会顺利过关。

21世纪的新社会,科技猛烈进步,网络日益成熟,人们摒除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自由交流,轻松地了解世界最新信息。网络发展让人类得到了很多机会,也让网络政治有了更美好的春天。网络政治参与让现有政治体制更加完善了,加速了我们国家的政治进程与发展,可始终无法领先于政治发展自身规律。当今社会,工业、农业、信息并存,网络政治参与不会发展太快,而是长久处在边缘状态,并不能占领主导地位,这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正因如此,网络政治参与议题才更具有研究价值与挑战性,会愈发被人们重视。

参考文献:

〔1〕明李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J].发展论坛,2009,(l).

〔2〕刘文.论政治参与的特点与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1).

〔3〕唐湘宁.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l).

〔4〕程颖.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5〕黄燕华.论因特网对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医院网络部工作规章制度 篇4

1.网络部工作人员应本着团结、协作、高效、严谨的作风完成内部各项工作计划与任务。

2.网络部上班时间:早上8:00到12:00,下午13:30到17:30,每周日休息,个别岗位除外,如需调休需提前向主管说明,经同意后方可调休。

3.为严肃上班纪律,办公室制度规定如下:

(1)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允许迟到或早退。

(2)严格完成每天工作安排,上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当天在办公室加班完成。

(3)办公时间要坚守岗位,外出办事需向主管说明情况,经同意后才能外出。

4.保密制度:网络部、咨询部工作泄密(含工作流程,培训治疗,培训方式,来院数据,消费情况等)

5.每周一下午四点召开部门会议,汇报一周工作。不得无故缺席。

6.办公桌保持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

7.工作时间禁止做与工作无关及影响工作的事项:

(1)在工作时间吃东西、化妆、聊天、睡觉;禁止在办公室吃饭,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2)任何时间不得使用公司电脑玩游戏(包括qq游戏),工作时间内不得占用网络资源下载非工作用视频、音频、软件、及其它文件。

(3)在办公区域内高声喧哗(含高声传呼电话);

(4)工作时间看小说或其他与工作内容无关的书籍、报刊、杂志;

(5)对公司要求协办的临时事宜故意拖延或拒不执行;

(6)无论任何原因严禁与客户发生争吵,与主管、经理发生正面冲突;

(7)不得使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拨打声讯台;

(8)在办公区域内下棋、打扑克、干私活;

网络科技公司规章制度 篇5

有限公司

章 制 度

第一章 总则

本公司为建立制度、健全组织与管理,制定此规章制度。本公司员工的管理,除法令及劳动契约另有规定外,悉以本规则办理。

第二章 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第一条 员工必须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如有违反国家法规者,一律解职。

第二条 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服从上级指挥,违反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第七条 第八条 第九条 第十条

绝。员工对内应善尽本份,认真工作,爱惜公物,减少浪费,提升品质;对外应严守职务机密,维护公司形象。

员工应树立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员工应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积极上进,培养荣誉感。

公司员工应和众共济,通力合作,友爱相处。不得滋生事端,扰乱秩序,不得有组织派系,搬弄是非及争吵逗殴以防碍公司士气与团结。

员工应时刻维护公司利益,勇于制止任何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

员工对职务或公事建议或请示,应循级而上,非有紧急或特殊事件不得跃级呈报。

部门经理应秉承公司理念,尊重员工人格,亲切诱导,以身作则,切实执行业务,提升工作效率。

公司因业务需要而调派职务时,若为能力所能胜任者,员工不得拒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认真接听、转接公司电话,做好电话留言;

热情接待公司来访人员;

对上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及时汇报工作进程,遇困难及时汇报,做到有始有终;

/ 13

第十四条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第十八条 第十九条

利。对公司输出的邮件、传真、信息等必须及时与客户确认查询,并为客服保密不得外泄。

员工不得携带危险品、刀器、易燃易爆等物品进入工作场所,因而发生事故者承担全部责任并移交公安机关依法论处。

在下班之后,值勤人员或最后离开公司者应将公司的门窗、电脑,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的电源关闭。

员工按照有关规定申领办公用品,所有从公司申领的用品均为公司财物,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不能占为己有,离职时须交还。

员工上班时间内不得兼差或从事其它危害公司业务的行为。员工承办事务不得收受馈赠或回扣,亦不得借机为自己或他人图第二十条 员工应奉公守法,不得假籍职权贪污舞弊,亦不得假籍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

第二十一条 公司员工在职务上,应注意下列事情:

1.确实掌握及了解本身职务与工作内容范围;

2.处理事物应明确、负责、重时效,凡事应今天事今天毕;

3.交办事情完成后,应主动报告经理或交办部门知晓;

4.服从组织体制及规定,团结谐和,排除本位主义,以公司为重;

5.工作如有疑难,应即请示上级,不得借故拖延,积压或擅做主张。

第二十二条 各级领导应注意下列事情:

1.深切了解公司决策及经营方针以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2.交办部署事项,应合情合理,酌量酌时;

3.对于部署言行举止、品德、技能,应随时予以注意,纠正并重视教育训练及考核;

4.如因监督不周,以至发生渎职情事时,直接领导应负连带责任。

第三章 聘任管理制度

第一条 本公司各部门如因业务需要,必须增加人员时,应先依人员征募流程的规定提出申请,经总经理核准后,由人事部门办理征募事宜,经部门经理应试合格。

第二条

新进人员经考试或审查合格后,经总经理核准后任用,若有特殊人才

/ 13 或特定人员可由部门经理书面(人员聘用申请书)呈报总经理核准后方可任用。

第三条 第四条 部门经理应将核准后的新进人员资料(应征资料)及人员任用申请书一并送交人事部门依新进人员手续办理。

新进人员于报道七天内,应缴交下列文件,否则不予任用。

1、身份证影本(需缴验正本);

2、个人人事资料及三个月内半身照片四张;

3、其它必备的证件。

第五条 第六条 新进人员交齐上述文件并经过试用期后,人事部门方可办理加入社会保险手续。

经公司录用新进人员到职起1-2个月内为考察期,考察期间薪资是以当地工资水平给予;考察期满合格后进入试用期,职员试用期为1至2个月,但成绩优良者,可缩短其试用时间。期满考核合格者,方得正式雇用并签订劳动合同。

考察期间或试用期间经考核:

1、不适用者,公司得随时无条件予以解雇,其薪资按照实际工作天数核算;但总共在本公司服务未满十五天而自动离职者不予发放薪资。

2、品行不良或服务成绩欠佳或无故旷工者,可随时停止试用,予以解雇。

3、表现特优者,得由部门经理签报总经理核准缩短试用期限(试用期最短为十五个工作天)。

第七条 试用人员的考核依据:

1.工作能力与表现——对工作熟练、谨慎及胜任度;

2.对公司的自信力——是否有认同公司的经营理念与策略;

3.敬业精神——对所交付的工作是否兢兢业业、如期完成;

4.出勤记录——有无迟到、早退、旷职等记录;

5.荣誉感——是否具有团对精神及意识;

6.亲和力——是否待人接物和睦相处、坦诚真实。

第八条 试用期满人员,由直属部门经理予以考核,以书面(试用期满薪资调整表),呈报总经理考核的,方为正式任用(薪资调整实施天从正式任用天算起)。

第九条 有下列情事的一者,非经总经理特别核准者一概不得录用:

1.负案在身且尚在缓刑期或被褫权尚未复权者;

2.原在其它公司和机关服务时,未办离职手续、名声很差或被解职免职者。

第十条 服务年资自到职天算起,停薪留职或服役期间不予计算;辞职或退休后复经任用者其原有年资不予连续计算(除特殊情况经总经理核准外)。

/ 13

第四章 作息与考勤制度

第一条 作息时间:

1、星期一至六:8:00——17:00

2、中午休息时间:12:00——13:00 ;

3、本公司为单休制。

第二条 第三条

除外。周日及国家法定假天均休息,但考虑到本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将安排人员进行轮流值班。

员工上下班一律亲自打卡(签到),经总经理核准免打卡(签到)者第四条 迟到(早退):

1. 朝、夕会未到并未请假者给与相应处罚。

2. 上班迟到15分钟之内者为迟到。

3. 上班迟到15分钟至1小时者,以旷工半天计; 4. 无故迟到1小时以上者,以旷职1天计;

5. 提早下班15分钟之内者为早退。

6.提前下班15分钟至1小时者,以旷工半天计;

7.提前下班1小时以上者,以旷职1天计;

8.于一个月内迟到及早退合计超过三次(含三次)者不予发放全勤奖金;

9.于一个月内迟到及早退合计超过三次(含三次)者,每三次视为旷工一天。

10.以上情况均会根据情况给予罚款,因处罚得来的罚款本公司一律不归为己有,匀平均补贴给所有员工。

第五条

核。因业务,须于晚间或假天加班者,应事先呈报部门经理以便列入考第六条 外出洽公者,若预知会延误上、下班时间者应事先报备部门经理签字,方可免除上、下班打卡(签到);在外恰公无法于上、下班前赶回公司者,应以电话报备部门免除上、下班打卡(签到),但次日须请部门经理在出勤卡上补签确认。

第七条 财务部负责每月员工出勤的统计,作为当月工资发放的依据。

第五章 请假制度

第一条

员工确因事或因病需要请假时须填写请假单,按规定程序办理请假手

/ 13 续。

第二条 事假:

1.每月请假不得超过两天,超过者原则上不给予批准,具体视特殊情况而定;

2.全年请假不得超过十五天,每次不得超过连续五天;

3.一次请假超过十天(含)者,须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4.事假为无薪给假,(以天数为计算单位)。

第三条 病假:

1、凡请病假经领导签字,全年累积不得超过三十天;

2、病假连续两天以上(含)请附医师诊断证明;

第四条 产假:

1.女性员工分娩前后给假五十六天(产妇产检可提前请产假或产假未休完者可转换为年假);

2.妊娩三个月以上流产者,给假十天;

3.未满三个月流产者,以病假处理;

4.服务满一年以上者,请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未满者减半发给。

第五条 第六条 婚假:请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

公假:

1. 公司派遣学习、考察、办事或特别指定任务、拜访客户者; 2. 请假期间薪资照发。

第七条 工伤假:

1.员工因执行职务而受伤或致病者,须申请工伤假; 2.工伤假在一年(含)的内者,基本工资照发;

第八条 第九条 请假时依下列规定呈报核准:

一般员工请假两天以内(含)由副总经理核准;三天以上由总经理核准。

凡请事假先申请,如因患病或特殊状况者或不可抗力因素,不能事先申请时,应先以电话向所属部门经理报备并向人事部门负责人报备,但应于假后两天内补办请假手续;逾期则视为旷工。

第十条 凡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前后,不得请假。

事假、病假的规定天数,中途到职者按比例计算。

员工请假期间无论假别或天数,应觅妥职务代理人,来负责一切第十一条 第十二条 第十三条

事物事宜,否则视同旷职。

员工有下列事情的一者,视为旷职论,旷职一律扣薪三天以示惩

/ 13 戒,凡一个月内旷职累计达三天者,予以解职处分: 1.未经准假而擅离职守或缺席者;

2.无故迟到或早退1小时以上者;

3.凡未事先请假,而逾期未补办请假手续者;

4.凡事先请假未觅妥职务代理人者;

5.停薪留职,未办妥手续者。

第十四条 员工有下列事情之一者,须办理停薪留职:

1.请病假一次在十天以上者;

2.请事假一次在十天以上者;

3.因案被法院拘留十天以上者,但经判决不起诉或无罪确定者;

4.因特殊事由需停薪留职者。

第十五条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 停薪留职者,请办妥停薪留职手续方为生效,否则视旷职论。

员工停薪留职期间,除停发薪资外并停止享有公司一切的福利。

停薪留职最长以三个月为限,其原因消除后,应于三天内自请复职,否则视同自动离职。停薪留职人员,概不保留底缺,如原服务部门无缺额或业务上已无需要时可以不批准其复职。

第六章 离职制度

第一条 员工擅自离职者,应以下列规定办理:

1、经理及会计人员于三十天前,一般职员于十五天前,书面形式呈请核准;

2、离职须填写离职申请表、工作交接表、客户资源信息交接表与物品交接表;

3、未依规定办妥离职手续而离职者,除不发给当月薪资及奖金外,公司若因而蒙受损失时,将视情节予以追诉。

第二条 员工有下列事情之一者,公司可不经预告,直接解雇并送有关部门处理:

1、利用公司名义在外招摇撞骗,证据确凿者;

2、向外泄露公司机密,造成公司重大损失者;

3、偷窃或侵占公司财务或营私舞弊或挪用公款者;

4、对公司人员实行暴行胁迫或重大侮辱行为;

5、故意损毁公司物品或机器设备者;

6、携带危险禁品或防碍公共安全的物品进公司或酿成以外灾害者;

7、有煽动员工怠工或罢工的具体事实者。

第三条 员工有下列事情之一者,公司可以不经预告,直接解雇:

1、工作态度恶劣,严重影响公司工作环境者;

2、在公司不自尊自重、使公司员工理念偏激,扰乱正常工作秩序者;

/ 13

3、连续旷职三天或一个月内旷职达三次者;

4、与厂商勾结或收受厂商财务,证据确凿者;

5、未经许可,兼任其它职务或兼营与本公司相近的业务者;

6、有其它重大过失或不检行为导致较严重后果者。

第七章 移交制度

第一条 凡本公司任职的人员如遇人事变动、离职、调职等,均应办理移交手续。手续办妥后方可离开原职,未完成移交手续而离开者,公司将扣发所有薪资,直至办妥移交手续后补发(移交手续不得超过一个月),若因移交不清或未办理移交手续,而使公司受损时,公司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第二条 员工移交事项如下:

1.个人保管或使用的公司物品;

2.本公司或部门有关的印章;

3.本部门及个人保管的客户资源信息;

4.未办完或未结案的重要业务资料;

5.本部门保管的其它所有资料,包括电子资料。

第八章 奖惩制度

第一条 员工的奖励分下列二种:

1.嘉奖——根据功绩做相应嘉奖;

2.特别贡献奖——奖金上不封顶,也有可能是带薪旅游或实物奖品,由公司董事会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二条 员工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予以嘉奖:

1.对公司有特殊良好表现者;

2.品行端正,工作努力,能适时完成重大或特殊交办任务者;

3.热心服务,有具体事实并经主管经理提报批准者。

第三条 员工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予以小功:

1.对公司业务、企划或管理制度建议改进,经采纳施行有一定成效者;

2.全年全勤,无迟到、早退及请假者;

3.检举违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而使公司及时防范者。

第四条 员工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予以大功:

1.遇灾后,为公司抢救有功者;

2.替公司开源节支,节省重大支出,有具体事实并经过经理提报批准者;

/ 13

3.揭发重大不轨活动,经查属实者。

第五条 员工有下列表现之一者,予以特别贡献奖:

1.一年内记大功三次者;

2.对公司业务、企划或管理制度建议改进,经采纳施行有巨大成效者;

3.工作定期考察,考绩优良,未曾旷职或受记过以上处分者;

4.对公司有特殊贡献,堪为全公司员工表率者。

第六条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惩戒:

1.上班时间后有吃早餐、零食等行为;

2.上班期间非公务需求而阅读报纸者;

3.公话私用,屡教不改者。

第七条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警告:

1.未经许可,擅自在公司推销物品者;

2.未经许可,带外人进入工作场所或让外人使用公物者;

3.态度傲慢,不服从负责人员指派工作者。

第八条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罚款:

1.工作时间内,作其他事情,如睡觉、下棋;

2.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他人图利者;

3.为他人做不实的证明者; 4.偷拆他人或公司的信件者;

5、对上级人员有关职务上的查询,有故意隐瞒或作不实的报告者;

6、代人打卡或签到(托人者同)而证据确凿者;

7、遗失公司收据、合同等重要票据,但未造成重大损失者。

第九条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予以大过:

1.有渎职,失职等情况,后果较严重者;

2.违反命令或有威胁、侮辱主管的行为者;

3.为逃避或转嫁责任,做虚假记录或报告者;

4.在工作时酗酒滋事或扰乱秩序者;

5.怠工、罢工者;

6.其它关系情节重大者。

第十条 员工遗失公司财物,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均应负赔偿责任并视情况进行处分:

1.遗失现金者,照遗失金额赔偿;

2.遗失支票者,经止付无效而被冒领者,按票面金额赔偿;

3.遗失货品者,照市场价金额赔偿;

4.遗失其它财物者,照购买价金额赔偿。

第十一条 各部门负责人对其下属人员有包庇纵容或未尽监督考核者,应负连带责任,如情节重大者调职降级。

/ 13

第九章 工福利制度

第一条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六条 本公司正式员工可享受本公司一切福利待遇。

第二条 正式员工均参加社会保险,享有各项保险权利。

公司可视情况,不定期举办员工聚餐、郊游等集体活动。

员工与配偶若同时服务于本公司者,其各项福利可享双份。

部门经理随时呈报表现优秀的员工,经公司评审后视情况发给各种奖励,具体参照第八章的员工奖励制度。

公司年终结算如有盈利,对于全年无重大过失员工发放年终奖金,发放标准如下:

1.服务满一年者发放月薪一个月,未满一年者按比例发放;

2.未到年终离职者不发。

第七条

薪。公司年终结算如有盈利,根据考核,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调第八条 第九条 公司每逢重大节庆日(春节、中秋节等)向员工发放礼品或礼金,其金额视公司业务盈余及财政状况而定。

每月1日作为公司工资发放日,发放前月工资。

第十章 岗位管理制度

第一条 部门主管、经理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2、维持公司各部门的正常运转;

3、合理安排每个项目的正常运作;

4、指挥监督部门员工的日常工作,积极引导他们顺利开展工作,使公司业务高效运作,快速发展;

5、部门主管有权招聘、解雇部门人员,但须经总经理批准;

6、部门主管有权调整部门人员岗位与工作;

7、如部门主管未合理的安排工作,经理有权立即作出调整;

8、加强成本核算,厉行节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条

财务部门岗位职责:

/ 13

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开展工作。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2、认真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并按期上报;

3、妥善保管会计凭证、帐簿和报表等档案资料;管好各种印章、空白支票、空白收据。收据与支票领用时应办理领用手续,使用完应办理注销手续;管理库存现金与各种有价证券,保证其安全完整;

4、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5、定期将会计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凭证、报表等有关内容相符;

6、空白合同由财务部统一管理,业务员申领合同,必须做好登记、备案;

7、财务部有权督促业务员签订合同;

8、每单业务结束后,有权向业务员确定金额,并结算;

9、在结算过程中,如发现有违规操作的,不得给予结算提成及奖金;

10、及时配合业务部开据发票,送货单等票据;

11、在收款过程中,业务员如遇有扣款行为的,必须向业务员索要客户扣款证明,否则视为应收款项处理;

12、业务开展过程中,如发现有违规操作的,有权拒绝支付款项,并及时向总经理或董事长汇报;

13、认真核实报销凭证,由上级领导签字后方可支付;

14、认真、统一管理公司客户资源,做好归档管理;

15、每月将应收款、应付款、办公费用、工资、业务开支等报送总经理审阅。

第三条 企划部门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2、及时、准确的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任务;

3、积极配合业务部和设计部的有关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并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4、正确掌握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及市场信息,对产品进行正确的定位、延伸;

5、服从并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

6、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不断创新,争取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条 业务部门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2、经常与客户保持联系,加强管理,保证业务各个环节不出问题;

3、及时掌握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及客户信息,向公司反馈信息,为公司的业务拓展提供依据;

4、准确掌握客户对产品要求的各个细节,与企划人员及时交流;

5、服从并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6、业务员接单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特殊情况除外),并把公司的相关资料按规定送达客户;

7、合同一式三份,一份交客户,一份交业务部,一份交财务部;

8、签订合同后,应及时收取货款;如遇客户拒不付款,则必须将商品完好拿回

/ 13

公司,否则货款将暂时从业务员薪资里扣除,直至拿回货款再补发;

9、货款应及时交到财务部,不能另作它用,一经发现,一律依法追回并解职。

第五条 客服部门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2、热情接听客户电话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

3、如遇客户投诉等电话,必须耐心、平和的进行接听和处理;

4、爱惜所用的电脑、电话等公司财物;

5、在岗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6、积极参加公司的业务培训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水平;

7、如遇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进行汇报;

8、及时向相关业务部门转达客户的各种诉求。

第六条 设计部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2、及时、准确完成公司安排的设计任务;

3、设计师设计稿子必须按企划部门的要求进行设计,对设计工作单上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

4、设计师根据工作的时间自行调整、支配,按时完成;

5、晚上加班者,一般正常情况下请勿超过23:00,次日早上9:00正常上班;

6、如特殊情况任务时间紧迫,加班超时过晚,允许次日延迟一个小时上班;

7、服从并积极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任务;

8、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9、设计工作单由财务部发放,一式三份,一份财务部留存,一份交于主管,一份由设计师本人保管;

10、设计单子完成后,设计师将设计工作单三联一并交回财务部,并签字认可完成情况,由主管写上评议,将作为提成奖金依据,如未填写设计工作单的一律不计提成及奖金。

第十一章 卫生与安全制度

第一条 员工应共同维护好环境及公共卫生,随时整理工作环境,保持整洁。

第二条 全体员工,均有防止或抢救火灾及其它灾害的责任。

第三条 员工发现有突发状况时,应及时反映上级与及随机应变,做必要的安全

处理措施。

第四条 员工在值勤职务时需要使用公司车辆,应先报备核准,并需先了解其性能,检查车况。行车时亦需遵守交通规则,倘有违规罚款时须自行处理。

第五条 员工每天上下班离开公司时,应检查电灯、门窗、电脑、电器等,以防盗窃或火灾发生。

/ 13

第十二章培训制度

第一条 第二条 公司为鼓励员工进修,充实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拟办理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增强自身各方面素质。

培训项目分为:

1、新员工由人事部门发放公司规章制度并进行解读和释疑;

2、各部门按照拟定的培训教程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3、在岗员工将根据不同阶段,接受公司的再培训计划;

4、公司将视不同情况,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一条 作为在公司里任职的全职股东,除积极遵守此《规章制度》的同时,还 须遵守《全职股东守则暂行条例》,此条例不随本规章制度向非股东员工进行发放。

第二条 本规章制度若有未尽事宜,需修改补充时,另行通知更改。

实验小学网络考研规章制度 篇6

一、组织机构

1、网络教研领导小组

2、网络教研技术指导小组

3、网络教研工作组

二、各项制度

1、网络教研制度

2、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职责

3、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4、教研组长网络教研要求

5、教师网络教研要求

6、网络安全维护制度

7、教室多媒体设备使用制度

(一)网络教研制度

网络教研制度的建立是网络教研的保障和促进力,规范网络教研行为可以促使教师更积极地参与教研,真正拓展教研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重视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完善学校网站,设立相关栏目为教师网上教研创造条件,并及时组织进行有关培训。

2、成立组织机构,负责组织与指导本校网络教研活动,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技术培训,提高网络教研技术水平。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设备的作用,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提供支持。

4、学校每月统计一次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情况,并公布教师投稿的数量,期末进行评价表彰。

(二)、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建立《实验小学网络教研制度》。

2、组织全校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业务进修。

3、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各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4、出台相关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定期评比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任课教师。

5、加强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及问题研究,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学科组交流研讨活动。

6、总结学校网络教研阶段性成果和经验。

7、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强教育技术投入和硬件建设。

(三)网络技术指导小组职责

1、完善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网络教研硬件环境。

2、负责网络教研技术培训和各学科教研组长的技术指导。

3、创建网络教研平台,提供教育技术支持。

4、联系市教研室网络技术员,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5、及时协调班班通使用教师与硬件维护人员的.业务联系,保证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管理。

(四)教研组长网络教研要求

1、定期举行专题在线研讨活动。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专题在线研讨活动,研讨课题和时间至少提前两周发布在本组教研博客上,及时汇总研讨成果,形成研讨报告每月组织一次,在学校论坛上交流,

2、每学期围绕本学科教研撰写论文1篇,组内推荐优秀随笔、反思3-5篇在学校网站(教师原创)发布。

3、每学期至少在网上交流一节听课实录及点评。

4、每学期至少有1-2个与教学同步的单元教学案例和评析意见在网上交流。

5、每学期公布本教研组网络教研计划,发布学科网络教研总结。

6、每学期要在网上发布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见。

7、对学校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复。

8、积极倡导教学问题的互动研讨,不断给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9、对本组教师网络教研情况进行评价管理。

10、教研组长要每日浏览学校网站和教研组及本组教师博客,组织并指导本组教师开展好网络教研活动,并配合学校完善学校网站建设。

(五)教师网络教研要求

1、积极参加学科在线研讨活动。结合主题活动,在上面发表相关评论。

2、教学设计:每人须在开学第一个月内完成本学期自己所分内容的上传任务。

3、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完成5篇的上传任务,于当月25日前完成。

4、教学随笔:每学期至少完成5篇的上传任务,于当月25日前完成。

5、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于6月25日或12月25日前完成。

6、工作总结:每学期至少完成1篇的上传任务,字数不得少于XX字,于6月25日或12月25日前完成。

7、教师在上传文章到自己个人博客时,要同时发到本组教研博客上,以便管理。

(组长必须按上述工作量定期完成检查工作,教导处、教研室不定期对上述工作进行抽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六)网络安全维护制度

1、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经常召开网络安全会议,通报网络安全状况,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技术指导小组应不定期举行网络安全培训班,学习网络法律、法规,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水平。

3、学校教师、学生应积极配合网络技术指导小组的工作,自觉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4、学校教师应当经常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5、任何人对各室经过的网线都不得随意破坏或挪用。

6、用户机使用者应严格遵守《计算机管理制度》,一旦所用pc机被病毒感染,出现网络故障,应立即与网络技术管理员联系,及时进行故障处理。

7、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应定期对其进行病毒检查及升级,不使用不明来源的软盘、光盘;网管人员每月应随机抽查上网机器,若发现问题应令其整改。

8、不得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施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

9、任何人不得在办公室聊天、玩游戏以及做其他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

(七)、教室多媒体使用制度

1、使用教师要保证正确操作设备。

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制度的完善 篇7

网络广告在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对现行广告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程度远远超出了广告立法者的预期。自网络广告产生之初,各国法律界即对由网络广告引起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各自的法律传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对策。由于我国《广告法》对其适用的媒体范围未做出开放性的规定,加之对广告发布主体资格的严格限制,我国网络广告的法律监管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广告法》能否直接适用于网络广告的问题上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这也给网络广告的法律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对网络广告进行有效的规制,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网络广告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广告主体身份的性质,以期对网络广告主体加以重新定位,为解决《广告法》难以适用于网络广告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网络广告的定义及法律性质

根据网络广告的内容和性质分为广义的网络广告和狭义的网络广告两大类。广义的网络广告包括在网络上发布的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狭义的网络广告仅指在网络上发布的商业广告(1),即我国《广告法》意义上的商业广告。(2)

我国目前规范广告行为的法律渊源主要有198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广告管理条例》和1995年2月1日起施行的《广告法》。受时代的局限,二者均未对网络广告做出规定,直接导致了目前网络广告立法位阶低、实践操作混乱的局面。我国第一个对网络广告加以定义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0年5月发布的《关于对网络广告经营资格进行规范的通告》(以下简称北京《通告》)第一条规定:“网络广告是指在我市辖区内依法领取营业执照的从事网络信息服务的经营主体(以下简称网络经济组织),利用因特网从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活动。”该《通告》的目的在于对《广告法》未予规定的网络广告、网络广告的发布者以及网络广告发布媒体的性质做出规定,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网络广告的法律定义是《北京市网络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北京《办法》)和《浙江省网络广告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浙江《办法》)对网络广告所下的定义。2001年5月起施行的北京《办法》第二条将网络广告定义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布的广告”。2002年2月公布的浙江《办法》第二条规定:“本办法所称网络广告,是指通过互联网在网站或网页上以旗帜、按钮、文字链接、电子邮件等形式发布的广告。”

从立法宗旨上看,两个《办法》都是为了适应网络广告发展的需要,有效规制网络广告行为而制定的,是对《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的补充(3),因此两个《办法》实际上都遵循了《广告法》对传统广告的定义模式和广告主体的原则。根据《广告法》的规定,传统的商业广告应具备以下几个要件:(1)明确的广告主和其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2)以一定的媒介和形式发布;(3)广告主自行承担广告发布的费用。因此,网络广告与广告是种属关系,网络广告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只要其符合这三个基本要件,即构成《广告法》意义上的商业广告,也即应当属于广告法监管的范围(4)。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将网络广告定义为: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互联网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这一定义明确了网络广告商业广告的法律性质,对将《广告法》适用于网络广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广告发布媒体的性质

互联网在本质上是提供电子信息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ISP)和网络内容提供者(ICP)搭建的电子信息的传递的平台,网络用户只有通过ISP和ICP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才能获得相应的电子信息服务,也就是说ISP和ICP才是网络广告发布的媒体。根据通说,ISP包括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网络设备服务提供者和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而ICP只提供内容服务。但是随着网络服务内容提供的多元化,ISP和ICP之间的界限已不明显。

北京《通告》是我国第一个明确了网络公司作为一种媒体的法律地位的地方规范性文件。该《通告》第三条规定:“各类合法网络经济组织可以作为一种媒体在因特网上发布由广告专营企业代理的广告,但在发布广告前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媒体发布广告的有关手续。”2001年5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开展网络广告经营登记试点的通知》准许符合条件的网站经营网络广告业务。此外,根据1988年1月施行的《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网络公司也应被视为一种“刊播”广告的“媒介”(5)。因此在实践中,向网络用户提供制作、发布广告服务的ISP和ICP都应视为媒体。

网络广告经营登记制度的建立以及《广告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其他媒体和形式”的规定标志着网络公司作为网络广告媒体的法律地位的确认。但是应该看到,网络公司作为媒体的性质要较传统的单一媒体的性质复杂,而且网络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务与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服务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网站可分为提供经营性网络信息服务的网站和提供非经营性网络信息服务的网站两类。经营性网络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性网络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目前网络公司向网络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既包括有偿的信息服务也包括无偿的信息服务。网络用户可以在某些专门提供免费商业信息发布的网站上发布广告。网站的免费信息发布服务是其与传统媒体在广告服务提供上的最大不同点,而这也成为网络广告监管的一大难题。因此,在网站作为媒体性质的问题上我们仍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应对其所提供的服务的性质加以明确区分,在保持网站媒体独立性的前提下保障其信息服务提供多样性的权利。

三、网络广告主体的法律定位问题

(一)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定位问题的提出

《广告法》对广告主体的法律地位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三分广告主体格局,其目的在于通过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对广告内容的层层把关从客观上保证广告的真实性。根据《广告法》第二条的规定,广告主是“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广告经营者是“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广告发布者是“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应该说在网络广告出现之初,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的认定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以及广告制作技术的进步,包括个人在内的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即非《广告法》意义上的广告发布者,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广告并利用自建网站、主页或网络公司提供的信息平台发布商业广告。这种两个以上广告主体集于一身的现象打破了三分广告主体的格局,造成了网络广告主体定位的不确定,其中个人利用网络自行发布广告的行为对《广告法》关于广告发布者资格的规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直接影响了广告法律法规对网络广告的适用。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网络广告主体身份的重叠使得《广告法》中关于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难以适用于网络广告中,因此三分广告主体法已不适用于网络广告(6)。

(二)网络广告主体地位的分析

网络广告主体身份重叠只是广告主体身份定位问题的表象,因为广告主体身份的重叠在传统广告活动中同样存在。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如广告经营者进行介绍自己服务的广告活动,则也应被视为广告主,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广告发布者,也即,广告发布者可以集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于一身。同样地,在网络环境中,虽然包括个人在内的网络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的活动范围得到了扩展,但是其身份并未发生改变,二者身份的重叠以及网络广告发布者在广告设计、制作方面与广告经营者身份的重叠对《广告法》并无实质性的冲击,这也是北京《通告》、《办法》和浙江《办法》均未将网络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加以界定的主要原因。因此,网络广告主体身份重叠问题的核心在于包括个人在内的网络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发布网络广告的合法性问题,也即非广告发布者是否享有网络广告发布资格的问题。

对于网络广告发布者,北京《办法》采用的是《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分类方法,即将网络广告发布者,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两类(7),只有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才可以从事网络广告的设计、制作、和发布业务。从北京《办法》对网络广告发布者提供者服务范围的说明可以看出,经营型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虽然具有广告经营者的功能,即“为他人设计、制作、发布网络广告”(8),但其仍是《广告法》意义上的广告发布者。浙江《办法》未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称谓,而是直接引入了“网络广告经营者”的概念,这是该《办法》的一个创新。该《办法》第三条将“网络广告经营者”定义为“受委托利用网络或网站为他人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但是根据该《办法》第五条对网络广告经营者申请办理网络广告经营者登记条件的要求看,浙江《办法》中的“网络广告经营者”应与北京《办法》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相同,均为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因此,该《办法》将个人纳入网络广告经营者范围的规定与第五条的规定相矛盾,造成了条文规定的前后不一致(9)。

根据《广告法》第二条的规定,广告发布者必须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即媒体或兼营广告经营的其他单位,非广告发布者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不得作为广告发布者发布广告。在非广告发布者的网络广告主体能否发布网络广告的问题上,北京《办法》已走出了具有现实意义的一步。该《办法》第五条规定:“在网站发布自己的商品和服务的广告,其广告所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应当符合本企业经营范围”,这一规定承认了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网络广告的合法性。

由于北京《办法》和浙江《办法》只是地方性法规,其适用范围有限,而且目前个人作为网络广告发布者的法律地位仍未得到确认,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中规制个人广告发布行为也就成了长期困扰我国法律界的问题。

四、完善我国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网络广告发布者再定位的依据

通过对网络广告的性质以及其主体定位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实践中继续套用《广告法》的三分主体法对网络广告发布者的资格加以严格限制已无必要,主要理由如下:

1.《广告法》对广告发布者资格的规定针对的是传统媒体广告发布资格的取得。如前所述,在网络环境中,ISP或ICP虽然取得了媒体的法律地位,但其提供的服务与传统媒体提供的服务的性质不完全相同,而且网络广告发布者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所有的互联网用户,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可以在ISP或ICP不知情、不收取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借”ISP或ICP这个媒体发布网络广告,从而规避了传统广告法对广告发布者资格的限制,广告三分主体的制约机制已遭到了破坏,其监管目的已无法实现。因此,严格按照《广告法》的规定排除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权利,势必造成网络广告管理上的法律缺位,网络广告规范发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2.从各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立法实践来看,各国均未将网络广告作为电子商务立法的重点,且无意为适应对网络广告进行管制的需要而重构本国的广告法律制度。以英美法系国家为例,这些国家对网络广告的规制并不过多强调广告主体的资质,而是考察广告内容以及广告主体的行为是否违反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以及习惯性商业做法和商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在网络广告的内容管理上,各国依据现行法律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进行误导和虚假陈述的广告、侵犯人身权的内容的广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广告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等内容的广告进行处罚。在网络广告行为的管理方面,这些国家强调对不正当广告竞争行为、违反习惯性商业做法和商业道德规范的广告行为的处罚。这种笔者称之为“内容——行为中心主义”的网络广告规制方式揭开了网络广告的层层面纱,直指网络广告的内容和广告发布者的行为这两个网络广告监管中的核心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广告法网络广告的“兼容”问题,有利于法律的有效执行。

(二)完善我国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制度的建议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网络广告发展的实际,借鉴英美法系国家在网络广告监管上的有益经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制度。在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应明确赋予个人发布网络广告的权利。为了对网络广告进行有效的监管,有必要明确地将网络广告纳入广告法调整的范围,而准许个人发布网络广告是将《广告法》直接适用于网络广告的关键。个人发布网络广告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广告发布者对广告发布的垄断已经被打破。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不应因为其与现实的广告法律法规相抵触就对其加以全盘否定。因此,严格按照《广告法》的规定禁止个人进行网络广告宣传既不符合网络广告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广告法作用的发挥。对此我们应因势利导,明确赋予个人以网络广告发布者的权利,同时明确其法律责任,这样才能解决将《广告法》适用于网络广告这一理论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诸如个人发布网络广告处罚难等一系列问题,从制度上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应适时引入“内容——行为中心主义”的广告规制方式。可以预见,网络广告的新形式将会伴随着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出现而不断涌现,但是在现行《广告法》法律规范仍可适用于网络广告的情况下,仓促制定专门的网络广告法规的实际意义仍有待进一步考察。因此,“内容——行为中心主义”的网络广告规制方式在广告管理上所表现出的务实性和灵活性对我国网络广告的管理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应适时地引入该原则作为我国现有广告法律制度的补充,以解决《广告法》难以适用于网络广告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3.应强化广告监管机关的监管职能。“内容——行为中心主义”广告规制方式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广告监管机关能够充分发挥其有效监管的职能。但在我国,作为广告监管机关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网络广告的监管工作相对滞后,已远远不能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虽然网络公司必须按照广告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发布的网络广告内容进行审查,但网络广告的审查责任相当大一部分仍需由工商部门来承担,这无疑增加了广告监管机关的工作量和审查难度。为此,工商部门应在积极推进网络广告经营许可制度对网站进行集中管理的基础上,转变管理思路和工作作风,将网络广告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国家应在加强领导的同时应加大对网络广告监管机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推进“网络广告监测系统”(10)的建立和推广,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以保证网络广告监管工作的效果。

4.应积极推进网络广告主体商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内容——行为中心主义”广告规制方式的确立是广告法律制度与广告商业道德规范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英国为例,《英国广告、促销和直销准则(CAPCode)》是英国广告业的行业准则,英国广告标准委员会(ASA)负责该《准则》的执行和管理。《准则》不是成文法,但是规定了网络营销的应遵循的原则,任何人均可就违反《准则》的广告向SAS提出申诉,SAS每周约公布10件对广告(包括网络广告)申诉的裁决结果,这些裁决结果会对被投诉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ASA还可以对违反《准则》的企业做出限制,责令其今后的广告必须在发布前接受ASA的审查11。

广告商业道德规范是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形成的,是维护广告市场秩序的有力工具,我国网络广告的发展同样有赖于网络广告主体商业道德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商业道德规范体系,这不能不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制度缺憾。我国互联网广告界于2007年6月签署的《中国互动网络广告行业自律守则》是第一部网络广告行业自律守则,此举对我国网络广告的健康、有序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网络广告主体商业道德体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具有我国特色的法治与行业自律机制相结合的多元化的网络广告监管机制的建立。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广告大有取代传统媒体广告的趋势,但是,其法律规制却相对滞后,各国对网络广告的法律定位及立法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由于某些网络广告的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目前我国网络广告的法律监管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而直接影响了广告法律、法规的执行。为此,应借鉴电子商务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网络广告主体法律制度。

关键词:网络广告,网络媒体,网络广告主体,广告法

参考文献

[1]朱水林.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楚.电子商务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SteveHedley:TheLaw ofElectronicCommerce andtheInternetintheUK andIreland,Routledge Cavendish,2006.

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制度的创新 篇8

网络技术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日益紧密,衍生出新的问题即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制度创新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教育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同样教师的评价制度也应该相应有所创新。对于教师的评价我们应该有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由此便产生了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制度创新这一问题。

一、网络系统化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

1.网络信息化在成人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成人高等教育向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大众化、终身化方向发展。成人教育市场也将由于网络教育的发展而进行优化和重新组合。现阶段教育领域正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即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成人高等教育,使其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网络教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新型载体。网络教育,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成人教育的施教范围,大大降低了成人教育的成本,简化了教育的程序。网络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得成人教育这种形式真正实现人人可以上学,终生接受教育,打破了地域空间限制,在家中同样可以进行成人教育的学习。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成人教育学习者打开了无限的空间。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灵活的时间,不再对学习者提出统一的时间和地点的要求,使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和时间,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随时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网络成人教育改变了传统成人教育的内容,大大加快了教育内容、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速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课堂形式,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实现了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交流。教师不必再准备厚厚的教案,只需要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一些课件就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了成人教育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加速了成人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为社会成员构建一个开放、高效、终身化的学习体系。

2.网络信息化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远程教育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媒体教学代替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网络面授成为远程教与学的主体,媒体教学模式成为远程教与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在远程教与学中应用的信息技术和以教学媒体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学生和教师教学的交互作用关系。网络信息化在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开发和教学系统设计开发模式(远程教育的教学子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用。

网络信息技术使远程教育教学思想、理论和实践突破了原来的教材设计的局限,发展为课程设计并进而发展为教学系统设计。在网络环境下,远程教育不再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而要以教与学的全过程、整个教与学的系统为对象,以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为核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它将课程和教材(课程学习材料)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放在整个教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和开发之中。在网络化环境中,可以轻松实现异步式讲授,这是充分利用Internet的WWW服务及电子邮件服务,以此媒介,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编制的文件和页面来学习,通过BBS或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

二、网络环境对于教师提出的要求

1.对于教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技能的要求。网络环境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方法和要领,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软件的使用;其次,学会CAI课件的开发和使用,学会常用软件如Authorware、Photoshp、Frontpage的使用和技巧;第三,掌握和研究网络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指导网络教学。内容包括网络学习需求分析、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等内容,并能根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设计的能力;第四,教师应该学会网络查询、网络通讯、网上进行教学的方法。具体包括能编制网页,能制作Flash网页动画,能开展网上教学、网上答疑、通过E-MAIL批改作业,利用BBS和远程会议系统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等,提高自身的远程教学技能。

2.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能够适应教学内容的扩展、教学形式的变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师不再是惟一的知识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教学生“学”,使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識的工具和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信息的方法。具体来说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要积极发挥教学主导作用,创造学生主体参与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服务。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要能够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要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够确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要能够将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进行有机结合。

三、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制度的创新

1.网络环境下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网络信息化的应用,使教育教学面临改革,与之相对应,教师的评价制度也要进行改革。首先,传统意义上的静态的教师评价应向动态的评价转变。设计网络动态教学评价系统,对于教师的成人和远程网络教学进行动态评定,综合设置动态评价指标,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成果等进行综合评定。在新的网络条件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这种条件下,教师的评价制度也相应地要发生变革。对于教师的评价应主要从教师的帮助及促进作用的有效性角度来着手,看教师能否采取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理论。从这一点引申开来,对于教师的评价制度的改革的重要方面还应该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在网络信息化系统中,教育教学要求彻底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这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应该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评价来综合评定。

其次,网络环境要求对于教学的评价运用综合的评价模式。网络教学是一种互动的模式,那么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是双向的,由学生的评价与教师的自评,来充分体现教师的当前表现及预见教师的长期发展,这样有助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融合。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中,更强调评价的双向性和多元性,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对于每个教师,家长对于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等通过网络这一媒介可以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各个层面进行评价。通过综合的评价模式,有利于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动态,及时地改进教学工作,有利于教师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2.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评价。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到信息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信息意识。在网络教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环境下,对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评价重点是教师的信息技能的评价,主要应该从基本信息技能、多媒体技能、网络素养、课程整合技能这样几个方面来评价。

3.对于教师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化系统的能力的评价。对于教师综合运用网络信息化系统能力的评价,第一,看教师的网络教学设计能力如何,主要内容包括能否科学地对学生网络学习需求进行分析,能否设置科学的学生的教学评价等内容。这是对于教师利用网络教学的有效性的评价。第二,看教师能否熟练掌握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软件的制作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因为教师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化操作能力直接决定着网络教学的效果甚至于网络教学的成败。而这一能力是教师进行网络教学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这一点是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的首要评价要素。第三,看教师能否顺利地开展网上教学、网上答疑、通过E-MAIL批改作业,利用BBS和远程会议系统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等。这些是教师进行远程教学和网络成人教学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是评价教师能否利用网络信息化系统将网络成人教育及远程教学引向深入的重要方面。因为网络课堂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象在传统意义的课堂那样,有了问题可以即时与教师面对面对话,提出一些问题,而这又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网络通过提供一些专门工具和软件,以利于进行网上答疑,网上交流和网上批改作业,以弥补网络的弱点。从这一点来说,这是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辅助工具,因此这一环节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下一篇:旗杆小学小学历史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