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思 初中生议论文

2024-10-24

学与思 初中生议论文(通用10篇)

学与思 初中生议论文 篇1

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在今天仍熠熠生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茫,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我们的校训生动地体现了这条教育宗旨——学习时要思考,思考又要借助先前的学习——“乃学乃思”,这才是获得成功的真谛。

“乃学乃思”咋一听微不足道,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实践这四个字,人类的进步可能会滞后很长一段时间呢!

如果哥白尼只是信奉教皇和教会以及老百姓的众口一词,而没有仔细的思考。那么,我们可能还要痴迷“地心说”几百年。

如果达尔文只是一味推崇神学,只是知道一座座小岛上的鸟类很相似,而没有深入地发掘其中的联系。那么,我们可能还认为万物从古至今都是永恒不变的。

如果牛顿只清楚树上的苹果会向下落,而没有再问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只掉在地上,而不是飘向空中?”那么,我们的物理世界可能还一片混沌。

如果爱因斯坦只是掌握一些知识,而没有做大胆的猜想。那么,“全世界只有一个人懂得”的相对论也不会震撼世界。

如果„„

这样多的“如果”正向我们诠释着一点:乃学乃思是成功的真谛。那么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人又会怎样呢?

在课堂中,你唱会遇见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专注于学习,能够很好的记忆学到的知识。但老师一提出新颖的问题或是问及感受,他们就会鸦雀无声,这便是学而不思的后果——他们没有自己的理解、观点,只是一些书呆子。还有一些人,他们经常长篇大论,却连最基本的指数也掌握不了,这是思而不学的后果——他们没有厚实的基础,仅仅是在痴人说梦。

看吧!这便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者庸,思而不学者愚,乃学乃思者智!

但那些乃学乃思的伟人也不是毫无瑕疵。伽利略没有仅仅背熟亚里斯多德这位“百科全书”学着的一套套理论,而是不断思考,最终在比萨斜塔上留下辉煌一瞬。不过,在他的一部著作中,伽利略通过自己的理论演算,推导出潮汐一天发生四次。可众所周知,潮汐一天发生两次。即使他的结论被告知是错误的,伽利略仍执意出版此书。如果这位天才能够再多学一些,视野再开阔一些,就不会犯如此简单的错误。

所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学们,让我们乃学乃思,在人生之路上获得成功吧!

学与思 初中生议论文 篇2

此处的“两部名著”指的是世界文学名著英语小说Uncle Tom’s Cabin和Vanity Fair。所谓“译名”, 是指这两个书名的汉译。关于这两个广为人知的书名, 都有一个副名或副题, 分别为Life Among the Lowly和A Novel Without a Hero, 这一点却有点鲜为人知:不仅在中国, 而且在外国, 包括美、英两国;不仅在一般读者中, 而且在专家学者, 包括出版家中, 都有忽视这两个副名的情况。至于它们的汉译, 被忽视、甚至被误译的情况, 可谓更为普遍。鉴于此, 笔者认为有专文讨论的必要。至于“学与思”, 自然是基于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的一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少人都知道这句话, 但是对这同一句名言, 千百年来直至今日, 却有着不同人的不同见解。笔者的理解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等于白读书, 只是空想或想入非非而不去读书就会有危险或错误见解”。英国人理雅各 (James Legge) 译之为“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ur lost;thoug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 (理雅各, 1992:75) , 应该是正确的。假若笔者此解正确, 圣人的这一教导应被视作获取知识的一条历久弥新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笔者近得余暇, 终得细读这两部名著:通读原文, 对照不同译本, 不时作些笔记, 有疑问时还查阅有关资料, 等等, 整个过程用的就是这一方法。本文主要涉及的, 是笔者围绕这两个书名、副名及其汉译而学习和思考的心得。

2“叔叔”与“伯伯”孰美?

近百年来, 中国学界在大量论文、译本和教材中, 对Uncle Tom’s Cabin的汉译, 绝大多数都是《汤姆叔叔的小屋》或《汤姆叔的小屋》, 直到我国第一个全译本黄继忠教授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或贱民生涯》于1982年出版之前, 这种对译名众口一词的情况始终没有改变。关于这一情况, 黄教授在其《译本序》结尾作了明确表述:“顺带交代一下译名的问题。林纾的译名《黑奴吁天录》早已在我国流行了, 本可袭用;但因文字太古, 不一定适合今天情况。《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译名也已流传较广, 但英语中‘uncle’一词, 可指叔父、伯父、舅父、姑父、姨父中任何一位, 从原作内容看来, 称汤姆为‘uncle’的人主要是他第一个主人谢尔贝的儿子乔治, 而汤姆较谢尔贝大八岁, 所以乔治应叫他‘大伯’才对;况且汤姆在庄园上的黑奴中是比较年长而受人尊重的人, 因此大多数黑孩子都应称他‘大伯’, 故改成今译名。”请看第七章的几句话, 可知黄译之根据:

“I’m glad Mas’r didn’t go off this morning, as he looked to, ”said Tom;“that ar hurt me more than selling”, it did.Mebbe it might have been natural for him, but’twould have come desp’t hard on me, as has known him from a baby;…

‘Mas’r’said Tom—and he stood very straight—‘I was jist eight years old when ole Missis put you into my arms, and you wasn’t a year old.“Thar, ”says she, “Tom, that’s to be your young Mas’r;take good care on him, ”says she. (Stowe, 2010:55)

译林版的译文是:

“我很高兴, 老爷今天上午没有像他打算的那样离开庄园, ”汤姆说, “如果那样会比把我卖掉更伤我的心, 真的。也许他离开庄园是很自然的, 但那样会让我万分难受的, 我是看着他长大的。……”

“老爷, ”汤姆站得笔直地说, “当年老太太让我抱你的时候我只有八岁, 而你还不到一岁。‘瞧, ’她说, ‘汤姆, 他以后就是你的小主人, 好好照顾他。” (林玉鹏, 2007:63-64)

至于黄序中所说汤姆在庄园上普遍受人尊重的话, 在书中很多处都可以找到依据, 此处则无需列举。

令人遗憾的是, 黄译的这一更正并未引起译界的注意。在黄译面世后30年来, 此书的译名仍然是依然故“叔”。30年中, 我国对此书又出了多种译本, 多得可以说无法确切统计, 至少不下10种。仅笔者去年一次就购了五种:译者为李自修、林玉鹏、纪秋山、王人敏和卢国俊, 分别由中国书籍、译林、长江文艺、内蒙古人民和辽宁教育五家出版社推出, 而且面世的时间只在2004至2011这短短的几年间。其译名除一本是《汤姆叔的小屋》之外全是《汤姆叔叔的小屋》, 而且五种都漏译了副名Life Among the Lowly。这一情况令笔者联想到我国古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句话:“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王恩保等, 1990:257) 实际上, 人人都知道徐公比“吾” (邹忌) 美。客人之所以在回答中故意颠倒黑白, 完全是出于私心。译界近年来这种依然故“叔”的情况与客人的颇有相似之处, 只是私心不同而已:其私心源于利益 (或名利) 驱动, 表现在重经济效益轻学术的严肃性, 急功近利, 粗制滥造者有之, 对别人的译文改头换面后即署上自己的名者亦有之。虽然不无佳译, 但能明显超越黄译的, 实乃寡矣!若黄译将“大伯”改为“伯伯”似更好。

3 为何《名利场》之译能够独领风骚?

对于Vanity Fair这个书名, 若按字面义, 人们尽可以直译作虚荣市;虚空场;浮华集市;虚夸集;以及虚空交易会等。若结合小说内容, 可译为虚荣世;浮华世界;浮华社会和名利人间等。对于诸如此类的译名, 不管是上世纪的杨必译本, 还是本世纪的荣如德译本, 都未采用, 而采用的均为《名利场》这一译名。为什么?带着这一问题, 笔者认真读了杨绛先生为其胞妹写的译本序, 才开始明白《名利场》这一译名能够独领风骚的原因。序中说, 中国古典小说《镜花缘》里写无继国附近也有个命意相仿的“名利场”, 正好借来作为这部小说的译名。杨序中还说, 《名利场》的结尾段正好使人联想到《镜花缘》第十六回的几句话:“世上名利场中, 原是一座迷魂阵。此人正在场中吐气扬眉, 洋洋得意, 那个还把他们拗得过!看来不到睡觉, 他也不休。一经把眼闭了, 这才晓得从前各事都是枉费心机, 不过做了一场春梦。……”萨克雷也识透了“名利场”里的人是在“迷魂阵里枉费心机”。 (杨必, 1982, 译本序第7页) 极为巧合的是, 萨氏的这一小说名也不是自创的, 而是借用他前辈的英国小说家班扬的《天路历程》所用的Vanity Fair这一名称。翻到《外国名作家传》 (下) 一书93页, 可见关于《天路历程》的一段文字介绍:“班扬这部主要作品是一部梦境寓言小说, 在叙述主人公基督徒追求上天国的历程时, 通过梦境寓言形式, 创造出对王政复辟时期风尚的一幅讽刺揭露性图画。他抨击当时官场的淫乱和普遍的贪污现象, 描写了‘名利镇’中心的‘名利场’, 在这个名利场, 出售一切货物:房屋、土地、买卖、荣誉、升迁、头衔、国家、色欲;……这里还可以不花钱看到盗窃、奸淫、伪誓, 而这一切都带着血色。”仔细阅读《名利场》, 读者也会发现类似景象, 所不同的是:萨氏笔法更富其独创性罢了。总之, 从《名利场》这一译名的选定, 我们不禁慨叹:要译好一个书名并使之独领风骚, 译家的天才与勤奋, 治学态度的严谨, 以及学贯中西的素质, 该是何等的重要!

4 英雄乎, 主角乎, 抑或双关乎?

这是全文的最后部分, 也是重点部分, 专门讨论Vanity Fair一书的副名A Novel Without a Hero及其汉译问题。半世纪前完成的杨译《名利场》为什么没有译这一副名?要想得到译者的回答, 现在已经没有可能了。原因是杨必早在1968年已经英年早逝, 且没有留下关于这一译作的前言、后语和有关研究论文。对于不译的原因, 今人只能作如下几点猜测:一是按多数人的做法不译副名。如译Tess of D’Urbervilles而不译A Pure Woman, 译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而不译A Story of a Man of Character, 等等。二是认为Hero一词是双关用法, 不好译, 或译不好, 译出来太长不大像书名, 故舍之。三是对Hero的全部含义没有把握, 等等。谁想解决好副名的译名问题, 谁就要先了解中外专家关于Vanity Fair的研究成果和认真通读原作, 弄清作者的想法。而且学者的研究成果是否正确, 唯一验证的办法是依据原作。在中国学者中, 最了解译者杨必者当推杨绛先生, 因为她是译者的年长11岁的胞姐, 且毕业于同一大学并都有留校任教的经历, 又同为翻译家。《名利场》每一次出版, 卷前都印有杨绛写的译本序或前言。因此可以说, 杨绛的观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1982年版《名利场》刊有完成于1959年的洋洋万言的译本序, 序中说:“《名利场》里没有‘英雄’, 这部小说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 (A Novel Without a Hero) , 这也是最初的书名。对于这个副题, 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没有主角的小说’, 因为不以一个主角为中心;……另一说是‘没有英雄的小说’;……两说并不矛盾, 可以统一。”杨绛的这一解与西方一些学者的看法是一致的, 或曰不谋而合。如:Thackeray’s conception of Vanity Fair in these terms helps to explain why his work is‘A Novel without a Hero’.Indeed both title and subtitle have the anticipatory function of encouraging the reader to take a detached interest in the very question of why the society depicted in the novel does not seem to allow for the heroic.The subtitle has other anticipatory functions.It warns the reader that, unlike many typical Victorian novels, Vanity Fair is not centered upon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a single central character, … (Thackeray, 2001:Introduction 8) 此段英文的主要意思是说萨氏书中所描写的社会不可能产生英雄, 又说没有一个中心人物, 这一点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其他许多小说是不同的。事过30多年后的1992年, 杨绛的观点有所改变, 她在1994年版《名利场》的前言中如是说:“故事主角是一个机灵乖巧的漂亮姑娘。……全部故事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 所以《名利场》的副题是《没有英雄的故事》, 就是现代所谓‘非英雄’的小说。”在西方人中, 同意杨先生这一观点的也不乏其人。如:Why does Thackeray so deliberately write this book without a hero, in the accepted sense?Just because for many years before his time, the reading world had feasted full of heroes of wonderful courage, or nobility, or good sense;and for the same reason he would not have a heroine all beauty, all goodness, all brilliancy, all conquest.Thackeray’s real central fi gure should be an adventuress, playing with men as she liked, cajoling, scheming, mastering, all the way through, and not even at the end quite upset. (Biographical Introduction by G·T·B:17) 上段话刊于在墨尔本印行的英文本Vanity Fair卷首, 可以代表英语国家一些学者的观点, 即萨氏之所以刻意用这个副名, 主要是因为在他之前许多年, 小说写的多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女英雄:男的或大勇, 或大善, 或大智;女的不仅品德高尚, 容貌倾国倾城, 而且是光彩照人, 无所不能。他的小说要一反往常, 写一个女冒险家为女主角, 任意玩弄男性, 集多种恶德于一身, 来表现名利场上或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丑恶。应该说, 这一观点较之前面的观点, 是一大进步, 因为更符合原作内容或原作者意图。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将副名译作《一部既无英雄又无男主角的小说》, 无疑是正确的。现从原作引用几例, 以足证明之:

(1) A system of hypocrisy, which lasts through whole years, is one seldom satisfactorily practised by a person of one-and-twenty;however, our readers will recollect, that, though young in years, our heroine was old in life and experience, and we have written to no purpose if they have not discovered that she was a very clever woman. (Chap.10)

杨译:长时期的虚情假意, 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恐怕装不出吧?可是话又说回来, 我们这女主角年纪虽小, 经验可不少, 行事着实老练。各位读者如果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利蓓加聪明能干, 写书的真是白费力气了。 (第十章)

(2) But as we are to see a great deal of Amelia, …As she is not a heroine, there is on need to describe her person;indeed I am afraid that her nose was neither short than otherwise, and her cheeks a great deal too round and red for a heroine; (Chap.1)

杨译:我们以后还有好些机会和爱米丽亚见面, ……她反正不是主角, 所以我不必多形容她的外貌。不瞒你说, 我觉得她的鼻子不够长, 脸蛋儿太红太圆, 不大配做女主角。 (第一章)

(3) Vanity Fair is a very vain, wicked, foolish place, full of all sorts of humbugs and falsenesses and pretensions. (Chap.8)

杨译:“名利场”当然是个穷凶极恶、崇尚浮华, 而且非常无聊的地方, 到处是虚伪欺诈, 还有各式各样的骗子。 (第八章)

(4) Such people there are living and fl ourishing in the world—Faithless, Hopeless, Charityless:let us have at them, dear friends, with might and main.Some there are, and very successful too, were quacks and fools:and it was to combat and expose such as those, no doubt, that Laughter was made. (Chap.8)

杨译:这等没信仰、没希望, 没仁爱的坏家伙, 在这世界上却一帆风顺。亲爱的朋友们, 咱们应该全力和他们斗争。还有些别的人, 或是江湖上的骗子, 或是糊涂蛋, 倒也过得很得意。他们的短处, 咱们也该暴露和唾骂, 这是讽刺小说家的本分。 (第八章)

(5) Ah!Vanitas Vanitatum!Which of us is happy in this world?Which of us has his desire?or having it, is satisfi ed? (Chap.67)

荣译:啊!名利场, 名利场, 万事无非虚梦一场!在这个世界上, 谁是幸福的呢?谁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呢?而得到了以后, 谁又感到心满意足呢? (第六十七章)

译例简析:前两例清楚表明:《名利场》里不是没主角, 而是有主角, 此主角不是男主角而是女主角, 而且是唯一的女主角利蓓加, 而非爱米丽亚。国内出版的《外国文学500题》和《外国文学名著题解》这两部书都说《名利场》有两个主角——爱米丽亚和利蓓加, 显然与原作者的用意相悖, 有误导读者之虞。后三例都说明《名利场》里无英雄, 有的全是争名夺利所造成的社会丑恶, 使得无人有幸福感。此五例足可证明副名中的“Hero”一词是双关语用法。翻译书名时一定要极为小心, 结合小说内容, 不能照抄词典。“Hero”只能译作“英雄”和“男主角”, 不能译作“男英雄”。因为“英雄”一词可以指男、女英雄。《一部既无英雄又无男主角的小说》意思可以是“小说中无男、女英雄却有女主角”之义, 这才完全符合全书内容。

摘要:本文涉及笔者围绕两部著名英语小说的书名、副名及其汉译而学习和思考的心得, 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汤姆大伯的小屋或贱民生涯》是较好译名的原因;第二部分是对《名利场》之译为何能够独领风骚问题作答;第三部分是全文重点, 主要讨论《名利场》的副名之正确汉译。

学与仕 学与思 学与行 篇3

学与仕

“仕,事也”。儒家看来,人生当有为,有为当“天下为公”。因此,学成而不出仕、不为国家做事是可耻的,至少是不可取的。

“仕,学也”。学为“仕”之本义,也是仕子安身立命之本业。因此,《论语》深情寄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学与仕”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学而优”——学有余力、学有所成,则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出来做事做官,施展抱负。“仕而优”——处事游刃有余、公务尚有余暇,则少点应酬多些回归,勿忘读书,赶快“充电”吧。

一意两言,实质是两翼而一体。由此不难理解,四处碰壁“累累若丧家之狗”的孔子,何以会“知其不可而为之”。无论落魄还是得宠,孔子总释放正能量。或给出坦荡的为政之要,“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给出中肯的处世之道,“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正直;孙,通“逊”。)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国文人的风骨,表面看有“儒”“道”两相,实质上都是儒家精神浸渐——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项不是在物我、进退间寻找寄托?

学与仕不冲突,事与政都归结于行,归结于以身作则——“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做官与做学问的出发点与归结点还是做人。孔子谆谆告诫弟子:“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你们要做高尚的读书人,不要做低俗的小人。君子与小人的概念,在儒学体系中,俨然是理想、信仰与人生价值观的考量。两者对比性的论述,《论语》二十篇中比比皆是。为人处世——“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治邦理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为谦谦君子,《论语》给人最大的感受乃“如坐春风”。但这不表明孔子“好好先生”一个,须知,儒家是有原则的,有担当的,《论语》中有一句话近乎骂人,应当听取:“乡愿,德之贼也。”

君子自信更自省。孔门弟子曾子有“三省”之问(“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有“四不”之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心存敬畏,能不忧而优乎?

——学为“仕”业,干部当“读好书”。

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论语》一言蔽之,一语中的。后继儒家荀子借《劝学》加以演绎,遂成传世名篇。

学子大凡都有“学”之宏愿,也有寒窗苦读功夫。但学而不思、学而不化,着实可惜。这样的学,充其量学成“寻章摘句老雕虫”。不思则迷惘,心中乱网一张,管用吗?当然,思的前提还是要学,否则空中楼阁,无济于事。学是吸收,多多益善;思是升华,不可或缺。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翻阅《论语》,我总为孔门师徒的精诚所感召。孔子自我评价:“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评价门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由此,对韩愈《师说》中“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推断不免更认可。

现代生活,步履匆匆。“没有时间读书”几乎成了某些从政者的口头禅。信息化时代,阅读的快餐化、碎片化,又使得“学与思”割裂。不读原著,不读全本,不愿阅读,不深阅读,让我们的思想变成“为无源头活水来”的碎萍一池。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激发学习的热情。“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推崇学习的意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是追问学习的本质与目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是点拨学习的方略与路径。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聪明,更开明。或许周游列国时那次“眼见为虚”(错怪弟子做饭先偷尝)的教训让老人家心有戚戚。因而,他要搞个备忘录:“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知(智)者不惑”,由学而思,由思而行,儒家的智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反思。于是有了“四绝”之戒与“九思”之勉。“四绝”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大意为不凭空臆断,不绝对肯定,不固执一面,不自以为是)。“九思”为全方位系统思维:“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能如是,当为“君子”;否则,难去“小人”之虞。

学生根,思开花。有意思的是,孔子的嫡孙字“子思”,一代“述圣”,承上启下,发扬光大。子思所作《中庸》,微言大义,要言不烦。中有一言,直证知行逻辑链,经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思为“学”业,领跑者当“读破”书。

学与行

儒家追求精神不朽,旨在“立业而立人”。“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通读《论语》,处处可见“三立”踪影。

“立”的前提是“学”,学的提升是“思”,思的跃迁是“行”,行的反哺是“知”。这一学理到了明代大儒王阳明那里,就凝聚成四字真谛“知行合一”。

孔子谨严慎独。他把批判与创造都融注在言传身教中。你看他“述而不作”,却一句话顶一万句,留下了《论语》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知识有用论,知识未必改变命运说,如此悖论,在孔子看来却是天经地义。他老人家甚至发狠话,实在读不进书,学学下棋也是有益的事。下面这段话,仿佛是教导“小孩子”的,苦口婆心,语不重却心甚长——“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博闻强识,但绝不死学,绝不“学而不思”,要诀在于“一以贯之”——提升一个层面,以“道”贯“学”。这一思想,到孟子处,进一步发挥,翻转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高超!

学以致道。孔门子弟多能推己及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大襟怀开创“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仁爱大境界。

学以济世。《论语》一开篇,孔子就热情洋溢地宣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而后,循循善诱,“听其言而观其行”,既给出忠告,“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又指点修炼法式,“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学而不能致用,学而无益人生,枉学也。试看,“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不满之意,溢于言表。

特别要提的是,《论语》一书中,“三思而后行”一则,耐人寻味。原文如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为鲁国大夫,其人以行为圆熟“三思而后行”为时人称道。对此,一代圣人孔子何以会不识时务、空前发难?

“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也许,孔圣人的这句话隐约给出注解。“三思”,多思也,深思熟虑,一般说来,不嫌多。当下许多“一把手工程”多缘“率性而为”致后患无穷。但,思行有节奏,凡事因人因时因机而有异。季文子这人的特点就是老于世故,偏藏私心,患得患失,犹豫不决。错失良机,不该问责?难怪孔圣人要半开玩笑地提醒:“想两想就够了!”这是怎样的幽默与睿智啊!

什么叫审时度势,什么叫与时俱进,什么叫原则性与灵活性,什么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担当与创新,从来需要文化自觉。

——行为“政”业,为官当有为。

学与思四辩辩词 篇4

谢谢,先来指出对方辩友立论的几大错误之处。..

首先,对方辩友始终没有对“学”与“思”有一个正确的界定,(对方辩友说“学”是..

指——,或者(没明确说)。)可是《辞海》中明明白白的解释说:学就是学习和模仿,学习就是求的知识技能。引申为效法。“思”是指“思考”,也就是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或一直把学与思的概念混为一谈,更是把思的许多功劳记到了学的头上,可谓张冠李...戴。)..

其次,(对方辩友的观点一直游离于本次辩题之外,我们要讨论的是学与思在实践中哪..

个更重要,而对方辩友却一直在强调,我们是要学还是要思(先学还是先思)。)

(或对方辩友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是思来源,显然把学等同于实践。而学不是实践,实..

践包括学,包括思,更包括在思作用下的创新活动。在整个实践的过程中,学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靠思的推动、引领、调整。)..

再次,对方辩友一直没有正面回答我方提出的关于思对学指导作用的问题,对方辩友显然也不能否认创新活动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恰恰最能证明思比学更重要。..........

思比学更重要,我方认为,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与思是交织进行的,而思对“学”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思更能引领人们走向创新之路。学是学习别人的智慧,而思则是在形成自.己的智慧。没有思指导的学将是盲目的学,无效的学,没有思的实践也将是没有创新的实践。........

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伟人的成功,哪一项新的发明,哪一次创新的革命,不是经过反反复.........复的深入思考,研究创造而得到的呢?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浩瀚的知识,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会独立思考,难道不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迫在眉睫的问题吗?

思有什么作用?思考能产生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因思索而创新发.....展。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假如人类都墨守陈规,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人类社会.

还能进步吗?也许今天,我们都还在茹毛饮血吧?!.....

思考创新是时代对我们个人发展的呼唤,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吉利”创造的奇.....迹,“拍立得”创造的辉煌,不正说明了思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吗? ...

而思考创新更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魂。作为国...

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与希望,同学们,难道仅仅会模仿,会追逐,会生吞活剥前人的知识、........

技能和智慧,就能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走上发展之路吗?我们就能让外国人说一声:..

“china good”吗?.........

学与思为话题的作文 篇5

何老师说了第一道菜——毛家红烧肉让我们翻到创思课本的第19页,19页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毛泽东的床上堆满了书,他就像睡在书窝里一样,他边看边做笔记。我真佩服他。

何老师说这第二道菜是要我们做的,她让我们在作业本上一行行格子中间画一条竖线,把自己看过的书写上去,竖线就像一根竹筷子,再写上书看起来就像一个串串烧,限时3分钟,要比谁串的多。我想了一下,开始写。老师刚说时间到,我就写完了。我写了13个,还得了第一名呢。何老师发给了我两张星星贴纸,听说3张星星贴纸可以换1张奖券,奖券积多了就可以换礼物呢。

第3道菜是秘制诸葛糕,老师教了我们许多读书法,有细心读、出声读、抄读、背读、讲读、默读……还说了读书不在于快,而在于3它的意义、道理。

第4道菜是独家私房菜,老师让我们上台推荐一本好书,我是第2个说的。我推荐《论语故事》,并说了其中一个故事——《曾子杀猪》。

学与思为话题的作文1200字 篇6

“学到老,活到老”。学习是人生一个永恒的话题。学习使人聪颖,学习使人进步,学习使人有无穷的创造力。英国大学者培根对知识学问推崇备至。他十分精当地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是的,学习无论是对于我们性格的养成,还是为人处世都有极大的影响。在古时候,就有一名穷和尚凭借一瓶一钵走到了南海求学,这样的求学精神值得我们去效仿。在如今,快餐文化流行起来,我们很多人都为工作,生活而忙碌着,无法静下来好好的去阅读一本书,从而使浮躁的心变得更加飘浮,灵魂思想都是空洞的。许多不安的情绪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而读书,便可使人宁静,使人安适。所以我们不仅要爱学习,更加要懂得去学习。以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不足者可多读史书,性情浮躁者多读散文和诗歌,思想肤浅者可以多阅读一些哲理小说。只有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才可以更加对我们的学习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然,光学而不思考,是不行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仅要学习,而且也要学会去思考和总结。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学习就好比人吃东西一样,只吃而不消化,我们也无法从食物中摄取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学习只看不思考,不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那么,我们也无法从书中得到对于我们学习和人生有益的东西。因此,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融会贯通,我们可从中获取最大的益处。

学与思 初中生议论文 篇7

台山市端芬镇中心学校 黎艳华 撰写于2011年6月

摘要:

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如何打开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充分吸收、消化知识养分,提高各方面的英语能力?

近几年异军突起的杜郎口教学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方向及新的教学尝试。本文将以试验者的角度出发,带领大家走进杜郎口英语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杜郎口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 Learning about th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of Dulangkou school Abstract: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key to the English teaching.So far, we have been meeting all kinds of condition-limited and difficults in this aspect.How to arous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nterest? How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English abilities availably?Now,we have some new answers from the teaching model of Dulangkou school.This paper will embarks from the experimenter angle, to lead into the th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of Dulangkou school.Key word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model of Dulangkou School;team-work teaching

一、引言

这一学年,是台山市教育界的“杜郎口”年。

在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推动下,全市各中小学都如火如荼地开展各科的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学习探究与试验。从学校领导宣布我校要进行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起,我们年级就首当其冲,开始了这次课堂教学的改革。可是,这样的模式具体要如何操作?怎样做才能有效发挥它的“功力”,完美地构建高效的课堂呢?它是否完全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学校,所有类型的学生,甚至,所有的学科?

带着以上的疑问,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地理解,一点一点地改革、实践,一点一点地反思。

二、什么是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讲的就是“三三六”教学模式。第一个“三“是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第二个”三“是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是指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三三六“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崔其升《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一章)

三、我们的疑虑——这样的模式真的行吗?

对于学校要推行杜郎口教学试验,开始之初大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就这个模式的可行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一)关于时间分配的问题。

.杜郎口教学模式分三步走:预习—展示—反馈。每一个步骤的有效进行都需要充分的时间来支撑。时间不足,预习不能透彻;时间不足,展示难以完成;时间不足,效果难以达到。初中生一般都有八九门课,而每一门课都开展杜郎口,学生的时间该如何分配?就英语课而言,现行的仁爱版教材每一学期有4个Unit,每个Unit是3个Topic,而每个Topic是4个Section。那就是说,每天一节的英语课必须完成1个Section的教学。进行杜郎口教学,如果学生的预习放到课堂上进行,那,既定的教学任务就难以按时完成。但如果放到课后去进行,这么多的课程,都要“杜”,时间该如何挤?

(二)如何让学生一直保持对学习英语的高度热情?

教学以来,我一直很坚持创设情景,从情景中进行英语教学,这样,学生学得开心,接受得也容易。这也是很多同行教师认可的一个教法。可在杜郎口教学中,这一环节是被省略的,因为很多的知识或素材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解。如果进行杜郎口教学,那么,学生会不会觉得学习没有新鲜感,没有趣味呢?

(三)关于小组及其使用的问题。

学习小组在杜郎口模式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的活动都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并且需要每个小组的组长的有效领导,组员的默契配合。其中,小组长的作用不容忽视。怎样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怎样才能让组长挑起一组的大梁?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如何保证在小组活动或讨论中,每一位学生都是在积极认真地参与到学习讨论中,而不是在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呢?

四、我们的实践——这个模式还是可行有效的!

带着我们的疑虑,杜郎口教学模式试验在磕磕绊绊中展开。

试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我们的疑虑是可以解决的,这个模式是值得一试的。把这个模式套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设计完美实用的导学案。

这一点是整个模式运作的奠基石。以往我们备课备的是教案,以上课的流程为主。可在进行杜郎口模式中,教师要备的是导学案。“导学案”中“导”是关键,是方法,“学”是功能,是目的。因此,制定科学的、符合各校实际的导学案是推进杜郎口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人认为编制导学案一定要同校同级英语教师的充分合作,共同改进,互相补足。

“编制导学案时要有清晰的环节,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问题逻辑,学习反思,作业布置,归纳小结。”(崔其升《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第二章第一节)导学案的设计还要注意梯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前,通过导学案做到预习感知,在课上导学案要起到方向盘,指南针的作用,课后还要做好课堂评估,同时要及时收上来批阅,抓规范,重反馈。

(二)预习——展示——反馈,一条龙操作!

模式试验之初,大家都对时间分配抱有很大的担忧。英语课每个班一周只有四节课,要完成这几个步骤,时间要怎么分配呢?我们同级的几个英语老师商讨试验了几周,决定:要打破旧框框,不能以Section为单位上一节课,而是放开来,以一个Topic为中心,围绕这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具体安排是:利用晚自习及一节正课完成一个Topic的预习内容,两节正课进行展示,最后一节课是巩固及反馈。具体操作如下:

1.以导学案为据,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杜郎口英语教学的第二个重要的环节。能否形成高效课堂,学生是否吃透课文知识,预习是关键。根据编写好导学案,学生能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预习,提前弄懂课文出现的字词句,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还是解决不了的地方,由小组长类总,并向任课教师汇报,以便在课堂上解决。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班级人数众多,生源参差不齐,要切实地抓好这一点,确实是有难度的。所以,我非常注重小组长在这一环节上的作用。预习任务下达以后,为了保证每一个小组都能完成所有的预习任务,我采用了评价机制。小组长负责主持组内预习展示,同组同学互相展示并互相评分,出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从而使小组整体提高。

2.上好展示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扬帆。

展示课是学生预习课的延续,为学生前一阶段的努力提供表现的平台,更是

老师检验学生预习是否到位的一个平台。展示分为组内的小展示和班内的大展示。小展示,也就是小组内的展示,我主张在预习课完成。展示的内容为基本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单词、词组的拼读与默写,课文、对话的朗读,课文的内容提问等。班内的大展示在兼并小展示的内容基础上进行。它除了包含掌握单词的读写,对话段落的阅读理解以外,还包含文章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展示学生出错率高的、能归纳方法规律的重点展示。我的展示课上一般包含以下内容:(1)熟练掌握一个topic里的要求“四会“的新单词,学生上黑板展示单词的记忆结果,基本上用白粉笔写,但个别单词需要注意或容易出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注,然后两两互判并改正。(2)播放录音,锻炼学生听力。(3)学生针对预习笔记中的重点短语或句型,边造句边讲解。(4)根据课文的设置,可以让学生表演对话,简述课文等。(5)达标测评,学生做完练习,然后主动讲解,最后学生们要把错题整理在预习笔记上。

有了充分的预习以后,学生就可以有足够的信心进行展示。在我的实验课上,我允许学生可以不用举手就站起来发言,我说出的知识或问题,几乎每次都同时有几位甚至有些时候是几乎全班同学站起来回答。每个人的脸上都很兴奋。这样的情景真的很出乎我想象。这使我感到只要教师转换一下常规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前面疑虑没有情景教学的导入,学生会不会觉得乏味?为了排除这个忧虑,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把情景引入到展示课中。在展示课中引入了主题讨论和创设情景对话,让展示的元素更加丰富,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一举两得。

3.及时反馈,亡羊补牢。

反馈课的主要任务是对近来学习内容的复习、巩固、检测。反馈课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分为小反馈和大反馈。小反馈,就是把它设计成一个小小的环节,它可以是课前表演,可以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反馈,然后再进行新课的预习。大反馈,就是是利用一整节课进行反馈,也就是完成一个topic的教学展示之后,给学生们进行一个复习和巩固,包括整个topic里的重点的单词、词组、句型及语法知识。复习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听写加三十分钟的小测验;也可以是造句子,串对话,等等。另外,每讲授完一个Unit,我都进行一次大的完整的测验,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及知识盲点,这样能保证知识反馈的及时性,能随时对知识漏洞、教学不足进行补救。这也是对预习课和展示课的一个延续与补充。

(三)设置有效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

杜郎口高效课堂的润滑剂----采用有效的评价机制。杜郎口人认为没有赏识的课不是好课。“有效的评价能激发人天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获得成功、得到肯定赏识的愿望。适当的评价可以带动小组内其他同学,去关心、帮助、带动表现不积极的同学。”(王坦《走向自主(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P78)这也能帮助解决了我们的第三个疑虑。刚开始时我针对学生自制能力差,自信心不强,乱说话,搞小动作这种情况,我设置了加分政策。在预习新单词这阶段,我给出限定的时间,每小组结对子学习,两个人熟悉单词的读音、含义及拼写,并且互相检查,时间到后,听写全体同学,我来抽测每组的一名同学到自己组的黑板上写,视完成情况分级加分。在学习课文阶段,组长带领组员读然后结对子学习,哪组先完成,举手,经我检查合格的适当加分。这样加分的好处是为了让学生,都抓紧时间学习,学生能够在分数的约束下争分夺秒的学习我布置的学习内容,因为每个学生都愿意自己组先完成,能够多加分。并且先完成的组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会背课文的组还加分。组长把每次的加分当堂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然后找两名学生,专门记小组的周得分,月得分,月冠军的小组班里有奖励,这样的加分政策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课堂上我也加大提问力度,在展示环节,进行具体的量化评分。除此之外还采取多形式的评价,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成绩评价、思想行为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把评价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施各种评价机制,先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科学构建小组,大力培养小组长,为杜郎口模式的推行保驾护航。

一堂课,无论老师的设计有多精妙,最终还得实施到学生的身上。要进行有效的杜郎口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习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处理好小组的构建及小组长的培养两个问题,这是实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

杜郎口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改良了的小组合作教学。在这个模式中,对于小组成员的搭配,第一要考虑的是“成绩好坏“的因素。但这不能完全起决定作用。在试行过程中,我发现组员的性格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在一个组里不能太多,要用几乎相等数量的内向性格来中和,细致的学生要能够指摘粗心大意的同学,互补互助,取得了较好的合作效果。小组之间还要特别注意尽可能使总体学习水平的大体一致,这样有利于保持组际之间竞争的公平性,促进班级内形成一中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在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中,小组长起着极为重要的带头作用,因为很多事情都要靠小组长来完成,于是选拔和培养一个优秀的小组长是搞好杜朗口教学模式的关键。首先组织小组长开会,做好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任务,并教给他们一些调动后进生和协调组员关系的方法与技巧。再给每个小组长发一份《小组长的工作指引》,让他们明确自己要做的具体事项,特别是是在预习、展示、反馈三个过程中所要做的事情。并对他们作出适当的表扬与评价,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结束语

任何的改革都是需要时间与事实来检验的。杜郎口中学的课改都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从知识权威逐渐变成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方式已经从“你教我听”转化为 “共同学习”层面,已经从由教师个人处理教材转化为集中学生智慧处理教材,最直观最显见的课堂效果是缩短了教与学的“中间地带”。对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试行,在我校的课堂教学中的的确确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气氛变好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高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教育教学没有完全可以复制粘贴而受益终生的模式,这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所以对于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髓,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善,并本着吃苦奉献的精神和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真正的把教育当事业干,结合本校的实际,多尝试,多创新,一定能创设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走向自主(杜朗口中学教学改革解读)》王坦,宋宝和等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2.《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崔其升,谢金国著,中国林业出版社3.《崔其升与杜郎口经验》

丘学华著

语文教学行与思 篇8

“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常常想,我今生之“大事”是什么?

我今生就是为“教语文”这一大事而来。弹指30年,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且行且悟,回首自省,总结了语文教学四诀:读、做、写、友。这是我实践“教语文”之大事的一点思考,如能做得引玉之砖,幸甚。

读:力去贫瘠,冀希丰沃

记忆里,我在学生时代几乎没有读过课外书。唯一有些印象的就是在初中时读过一本叫《剑》的长篇小说,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只是浏览而已。由于小时侯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当我面对厚度寸余的书时,实在没有耐心仔细看下去。

参加工作后,被推到讲台上的我才发现自己阅读能力的浅薄与贫瘠,当我明确阅读的重要性并开始阅读时,我已经在讲台上站了七八年。让我真正下决心开始阅读,源于魏书生的报告。那场报告后,我的阅读之旅才真正开始。那时,阅读主要以语文教学杂志为主,我要感谢那段时间的阅读,是它们让我快速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熟悉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技法与原理。是阅读促我反思:过去的自己是怎样无趣而无奈地站在讲台上荒废着自己与学生的光阴。

本以为,对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这样的阅读量足够了。然而,2004年暑假,我的见解发生了变化。这一年也成为我语文教学生涯的另一个重要转折。那一年,我参加了一个教师高级研修班,让我收益颇多。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不长,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知道了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知识。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阅读有了兴趣,而且跃上了新的层面:开始阅读语文教学专著,如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王荣生的《语文课程论基础》;也开始阅读语文教学之外的文史哲专著,如钱穆的《人生三论》、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林贤治的《人间鲁迅》、余世存的《非常道》、余杰的《铁窗里的呐喊》、陈冠学的《大地的事》……这些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跳出教育看教育,才发现外面世界的精彩,才知道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

大量阅读后的成长与喜悦让我迫不及待地将阅读引入课堂,让我的学生也能在阅读中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开展课堂共读和课外阅读。课堂共读,就是班级所有学生共读一本书。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书单,由他们自由选择。在共读前,我会对学生进行简单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阅读。读毕,再在班级里交流研讨,围绕一些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倡导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大量阅读。

建立班级图书室。每学期由学生出资(100元左右)集中购买图书,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就有上百本图书可供选择。学期末,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出资购买的图书带回家。这样,一个学生花100元钱,既能得到100元的图书,又有价值四五千元的图书可以阅读。

开展读书竞赛。我会按月统计学生阅读的书目,对阅读数量多的学生奖励图书;为鼓励学生写读书心得,我在班级设立专门的读书心得橱窗,及时张贴优秀的读书心得或举办班级读书报告会;我也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校读了哪些书;邀请爱读书、会读书的家长或教师到班级里给学生讲读书的意义与方法。做法还有很多,但目的都是激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

这些年来,不仅学生阅读了很多书,跟随他们的脚步,我也阅读了很多书,那些书已经放了满满7个书架。

力去贫瘠,冀希丰沃,让我的底蕴能够丰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必须这样做。根不深无以叶茂,膏不沃无以光晔!

做:心怀学子,守望课堂

教育学生,有爱心是前提,但光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具体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我得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教育思路,即始终以创建优秀班集体为中心,以学生自治为抓手促常规管理、师生对话的方式促心理教育、特色活动为载体促个性发展为基本点,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的尝试。

尝试一,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的足迹》档案袋。立档以尊重个性、重在激励、促进发展为准则,它是为区别“家庭报告单”或“素质报告书”而设计的。

尝试二,书信式评语。学生的期末评价以“我想对自己说”、“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和“家长眼中的我”等几部分组成。我只用书信的形式给学生写评语。这样更有人情味。书信式评语将学生放在了与教师平等的位置上,让我与学生走得更近,易于我与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交流。

尝试三,成立校园对话会。受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启示,我改造传统会议形式为“校园对话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让思想在对话中成熟。

尝试四,设置心理聊吧。通过与学生聊天,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环境,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适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及障碍,有效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心理聊吧成了学生心灵的港湾。

尝试五,不评“三好学生”。我坚持以激励、参与、个性、平等、民主、灵活为原则,设立不同的奖项,做到因人设奖,而不是按奖索人。

我始终认为,教育的阵地在课堂,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围绕学生的需求教学。但在许多课堂上,教师总是让学生跟着自己转,把学生置于被动位置上,这样的课堂没活力,教学也就难以真正走近学生。

在我眼里,学生与课堂都是我追求语文之道的重要试验田,我的语文教学之根一直扎在学生中间,扎在课堂里。我始终以“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和建设简约、开放的课堂为原则,还学生课堂主角的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活力。我会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而不是越俎代庖,用我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用我的观点代替学生的观点。我乐于带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自由地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对话,自由地去发现文本自身的魅力。我愿意做一个勤于实践的语文教师,会为查找一份资料在南京几所高校的图书馆间奔走;我会关注其他行业的一些有意义的做法,学习并嫁接到我的语文教学上来;我会一个人披星戴月地闷在文印室里为学生印“书”;我会为一篇论文的写作而倾心倾力……

心怀学子,守望课堂,以思考与研究的姿态来教语文。我努力做“语文教学的实践者”。

写:勤笔不辍,孵化思想

时至今日,我写随笔已经有20年了,它早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从1993年开始写随笔,我就准备了两个本子,一本记录教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本记录我人生的轨迹与感悟。如今,我仍然持续着同时写两本随笔的习惯,从未间断过。在第10辑随笔集《潮声有痕·樵夫日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年龄不言大,求是不言达;吃苦不言累,处世不言亏;笔耕不言倦,读书不言满;诲人不言弃,践行不言滞;敬业不言愚,进取不言缩。以实践、读书和思考为根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追求,以教育随笔为抓手,开始我的新一轮精神扩张之旅。”

聚沙成塔,披沙拣金。就在这看似寻常的文字里,我的语文教学主张也在这日复一日的锤炼中形成。现在,教育教学随笔、人生感悟随笔共几十本随笔本静立在我的书架上,它们是我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最真实“见证人”。

我始终觉得,教师不可不写作,做语文教师更不可不写作。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梯子,是孵化教学思想的巢。我的成长得益于写作,所以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写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提升语文素养,而不是像其他教师那样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

语文素养仅靠练习是练不出来的,相反,练习不当,一来让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二来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三来耽误了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时间。因此,我特别鼓励学生写随笔,鼓励学生通过这种自然、灵活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我班学生语文作业的主打。

我要求学生每天必写随笔,并亲自给学生挑选漂亮的随笔本,让学生给随笔本起名字。学生写随笔,重点在“随”。随心所写,写什么、写多少、怎么写,由学生自己作主。每天早上,我迫不及待要做的事情,就是阅读学生的随笔。因为学生的随笔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姿多彩,让我看到了学生内心世界的灿烂与幸福。

我班学生之所以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写作、欣然写作,多亏了这“四大法宝”。一是五角星。每次阅读学生的随笔,我都会根据学生写随笔的用心程度,用五角星的多少以示激励;我会在班级里张贴学生随笔得星数量统计;看到激动时,也会给他无数颗星星。二是我的评语激励。我毫不吝啬赞美之词,送给写得好的每一篇随笔。三是在班级里郑重其事地朗读学生随笔,评讲学生的随笔。四是每学期将写得好的随笔结集成册,这是最重要的手段。有的一人结集一册,有的多人结集一册,有的是诗歌集,有的是散文集,有的是小说集,等等。结集的这些小册子,书名亮丽、装帧精美,不亚于正规出版物。每次小册子“出版”后,我还会为学生举办一个小小的首发式,然后,由学生亲手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同学或者亲戚朋友。

友:友结良朋,互动生慧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在当今的时代下,还要加上一句“交千位友”。近10年来,我越来越觉得,寻语文同道之人,结语文有识之士,谋语文教学之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莫大的帮助。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友结良朋,互动生慧。

上世纪90年代,中学语文界有个“苏鲁豫皖中语会”,这是一个由江苏、山东、河南以及安徽四省教育人组成的中学语文研究民间组织。这个组织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我每次参加都满载而归。苏鲁豫皖中语会,成了我语文路上的又一向导。会议上,我得到了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欧阳黛娜、苏立康、程翔、刘国正等前辈的签名题词,这些都给予我很大的鼓励。他们的话似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前行。

我争取一切机会外出听课听报告,因为这样的语文活动总能吸引众多志同道合者。我总是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将他们发展成为我语文教学上的朋友。

活动期间,我们会聚在一起交流研讨,常常是“天亮说晚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聚在一起,谈各自学校或地方的教育教学情况,聊各自在语文教学上的感受、体会。每次活动、聚谈,都能为我打开语文教学的一扇窗,让我一次次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天空是多么的异彩纷呈。

后来有了网络,友结良朋的途径更多了,论坛、博客、QQ群都成了同道者交流的平台,我已经不是拘囿于一个学校教研组的交流,而是与全国优秀有为的语文教师形成“共同体”,互动探讨。这样的互动研讨,对于激发教学思维,吸收最新理念,促进自身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2007年3月,我在教育在线语文沙龙论坛上发起成立了“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初中语文网上教研组以“相互激励、你帮我助、交锋研讨”为基本姿态,以“日常交流、定期研讨”为基本模式,以“民主平等、开放进取”为基本原则,以“提升个性、共同进步”为基本追求。开放的网络时代,打破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传统,我们完全可以把专业发展的根扎在网络上,扎在全国优秀教师中间。

语文实践活动的行与思论文 篇9

一、春风中的诗情画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切从春开始。开学恰逢立春。我让学生查找有关春的诗歌,在班上举行“诵春诗比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学生们乐此不疲,吟诵不绝。在诗中春来早,我们似乎已经沐浴在和煦的春风中。“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春雨贵如油”,众多文人墨客描写春雨的诗歌也很多,于是我们又开始了春雨的诵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同学们相互应和着。我们还朗读朱自清的《春》,背诵其中描写雨的句子: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清明,我们去查阅寒食节的资料,去读介子推的故事,每个同学查阅有关清明的诗歌,然后一起交流,大家选择最有名的古今诗文摘抄、背诵。假期,我们去踏青、祭祖,并记录感受。花开花谢落满地,风起花飞舞韵姿,此情景虽说凄婉,可在春天亦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因为花落孕育着硕果。那是一个飞花的时节,我带领学生们观察“落花缤纷铺满地”。我们来到小城的绿化带,乡村的桃园,择一席之地,静静地坐在几棵樱花、梨花、桃树下,任白色和粉色的花瓣随着风打着旋儿落在我们身上、头上、脸上。没曾想,花儿飘落竟这般美妙。我们轻轻地哼唱《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我们轻声朗诵:“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吟着,诵着,陶醉着……巢宗祺教授在谈到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说:语感、感悟、积累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学生们诵读着祖国的经典诗文,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及文化的熏陶,不仅感悟了中华语言文字的意境和魅力,而且有效地积累了语言。

二、泥土里的春种夏收

课程标准对我们触动最大的是“过程”,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要关注过程。在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好季节,何不带领学生们去种植、去观赏?让学生种下一棵棵小树,让他们为小树命名,成立“护绿小队”。学生们干得可尽心了,他们在同小树一起成长。班级的菜地工程启动了。先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去乡下参加劳动、访问农事、观察农田,然后让学生们去查阅春耕资料,看看种什么好、用什么方法种。终于,我们种下了小青菜。学生们写起了观察日记,还有人捉来了蚯蚓,浇水、除草和捉虫自然不用担心,学生们总是抢着去干。四月中旬,准备收获了。学生们亲自去摘、拣、洗,中午吃午餐时,我带来了锅、电磁炉,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青菜汤。当然,每个学生也都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果实――一碗香喷喷的青菜汤。

三、文字间的童言稚语

把春天的记忆注入文字里,是最美妙的事情。我鼓励学生把春天里的经历和体验,及时地写进文字里。有的学生写了厚厚一本,还将自己的这份记录取名为《春天里》这是王亚楠同学的记录:星期五中午就餐时,赵老师高兴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来品尝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美味的青菜汤啦!”同学们听了,一个个欢天喜地,乐得合不拢嘴。老师首先选了几个同学去摘菜,其中就有我一个。我们高兴地来到小菜园,俯下身子,双手伸了过去,轻轻地把小青菜摘了下来,我们的动作都特别轻,生怕弄疼了小青菜似的。然后我们几个又把小青菜拿到学校食堂的水池里去清洗,被冲洗过的小青菜显得更绿了。不一会儿,小青菜就被我们洗得干干净净了。带着洗净的小青菜,我们飞快地跑回教室,老师已经准备好了电磁炉,炉上一口钢锅正烧着水呢。很快水就沸腾起来了,老师笑着挥一手:“放青菜吧!”只见同学们你拿几根,我拿几根,纷纷把青菜放进锅里。小青菜在锅里欢快地上下翻滚,颜色变得更深更绿了。老师又让我们放入油、盐,还加了美味的榨菜,等再烧开一滚之后,就可以出锅了……美味的青菜汤终于做好了!我们拿着小汤碗排队去打汤。老师给我们每人分了一小碗,我坐回座位,轻轻嘬了一小口,哇,特别清香!这碗青菜汤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吃着可香了!

学与思 初中生议论文 篇10

(2010年11月日)

为了摸清现状,明确重点,理清思路,为切实做好“十二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县政协抽调部分市县政协委员,组织专题调研组,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

2003年我县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各级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新路子,创新发展新途径,扶贫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以扶贫重点村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努力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积极投入扶贫信贷资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科技素质。扶贫开发有效改善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产业的发展壮大,并呈现以下新特点:

1、贫困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

止2010年11月,我县已实施完成89个整村推进村,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修建村内道路348.8公里,贫困村形成村相同、户相连的交通网络,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行路难问题,更方便了贫困群众生产资料的运进和农副产品的外销;申报成功51个安全饮水项目,新打深150米饮用水井51眼,配套51台套,铺设各类管道达25万米,使51个贫困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清凉的自来水,解决了近4万人、2.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保证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建成了20300座沼气池,贫困群众利用沼气照明做饭,既可节约煤电资源,又能推荐“绿色庄园”工程,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

2、贫困村社会事业有新进步

整村推进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贫困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学校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配制电脑近千台、课桌3500张,有效解决了贫困村学生上学难问题;完

成卫生设施项目建设27个,新增卫生室面积近千平方米,保证了贫困村群众能够得到优质、便捷、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贫困群众身体健康提供可靠保证;新建农村连锁超市62个,使开发村群众不出村便可购买到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农资商品;新建文化广场68个,近80000平方米,文化大院68个,面积8000平方米,为贫困群众休闲娱乐提供了方便,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3、贫困村群众观念有新变化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不但促进了贫困村向村庄美化、道路硬化、环境亮化、卫生洁化方向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新机制,推动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学习文化、崇尚科技、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已成为广大贫困群众的自觉行为、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4、贫困村脱贫致富产业有新发展

全县实施科技扶贫的整村推进村22个,占已达标的整村推进村的24.8%,这些村形成了以特色种养业为主,各种经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如半李村生猪养殖基地、长村赵村舞莲面粉厂等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可辐射周边整村推进村马湾、韩寨、王寨等24个,为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小额贷款发放侧重于整村推进村群众发展生产,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据调查测算,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人均收入净增加580元。

5、村级民主管理有新推进

根据“县委政府组织协调,乡村具体实施,部门全力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在项目规划、申报、实施过程中,贫困群众大力支持,主体参与,积极推动,形成了“规划民定、项目民选、实施民监、实惠民得”群众广泛参与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助推了村级民主管理的新发展。

二、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十一五”以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受环境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制约,在“十二五”时期,推动

新一轮的扶贫开发还存在一定的发展难题,面临着申报贫困县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扶贫开发任务仍然是非常艰巨。一是扶贫开发重点县申报面临诸多问题。今年是本轮扶贫开发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申报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关键之年,在新一轮竞争中,原有的贫困县不愿退出,部分非贫困县在迫切期望加入进来,所以竞争将会非常激烈。而我们自身在申报过程中也存在难题,如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GDP部分经济指标过高,申报的客观理由还不够充分,协调力度还需要加大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接下来的申报中加以克服和解决。二是发展不均衡。全县扶贫开发重点村150个,止2010年底实施整村推进村89个,还有61个贫困村没有实施整村推进村。其中,有26个贫困村曾经安排过扶贫项目但资金量很少,开发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努力发展下,贫困村开发前后变化很大,未实施整村推进的村各项设施明显落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扶贫开发是缩小贫富差距,由于部分贫困村未能及时得到扶持,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发展不均衡。三是扶贫资金缺口大。尚未实施整村推进的村61个,占全县贫困村的41%。在未来十年开发中,初步测算,这些村需投入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财政扶贫资金,每村按150万元,需资金9150万元。目前县级财政每年投入的扶贫资金是200—300万元,仍有6000万元的缺口当前无法解决。四是扶贫对象需要进一步扩大。2006年以前,标准低的开发村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在本轮扶贫开发中发展缓慢,已经相当落后的非贫困村,据统计至少100个村,都应该是今后关注和扶持的对象。五是产业发展的规模不大。“四种四养”是我县农民的支柱产业,由于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太少,影响产品的销售,全县150个贫困村中形成规模的还不到一半。这也与我县在开发中侧重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扶持的力度不大有很大关系。

三、推进扶贫开发思路对策

“十二五”扶贫开发期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把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缓解发展差距作为目

标,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作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采取区域性扶贫与能力性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推进全县扶贫开发新跨越。到“十二五”末,使全县61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和产业发展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我们的建议是:

1、以争取支持为依托,努力开展扶贫县申报工作。及时调整2010年相关指标,继续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以务实作风,确保申报成功。

2、以我县县情为基础,切实制定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如何在总结过去五年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未来五年扶贫开发规划,对今年和以后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建议将“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早着手,重点安排,科学谋划。“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须坚持以下五个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派工作人员深入到全县27个乡镇进行调查,结合我县的基础设施、支柱产业等扶贫现状;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持续稳定地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夯实群众脱贫致富基础;三是遵循“大扶贫”的理念,充分整合和优化配臵各种扶贫资源;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管理、投资、评价等机制,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五是坚持五个结合:即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扶持和发展规划相结合、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培育相结合、项目倾斜和专项资金相结合、扶持项目区和扶持到户相结合。

3、以产业扶贫为重点,着力解决能力性贫困问题。坚持把扶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壮大增收产业作为开发式扶贫的着力点,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是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支撑,瞄准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扶贫重点村群众,选定产业规模发展农户,继续加大小额扶贫信贷资金投放力度,集中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积极为贫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二是扶持发展订单农业。

以龙头企业贴息贷款为突破,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贷款项目,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壮大生产规模,选定蔬菜、花卉、养殖等区位优势明显的产业,以科技为先导、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纽带、以农户为支点,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订单农业。三是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以扶贫互助资金试点为引导,力争到使互助资金项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使互助资金协会在扶持贫困村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把蔬菜大棚、花卉大棚、标准化养殖厂、农业观光园区等标志现代农业发展的设施农业建设作为扶贫互助资金重点扶持范围,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予以资金扶持,使农牧业设施逐步成为贫困村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4、以项目整合为手段,着力构建大扶贫的新格局。按照扶贫工作的要求,重点围绕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新阶段推进区域性和能力性扶贫水平。一是做好内部项目整合。要从扶贫部门内部进行整合,将移民搬迁、互助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将贫困村村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良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二是抓好部门项目整合。以扶贫部门项目捆绑为先导,引导农业、水利、林业、财政、民政等部门项目整合,把涉农项目向贫困村倾斜,对重点区域和扶贫重点村进行重点建设。通过实施项目资金整合,使每个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努力形成启动一村,建成一村,脱贫一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良好态势。三是切实转变扶贫方式。要以省市开展的“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和“五百行动”为契机,加强与省市包扶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推进扶贫开发方式大转变,把扶贫方式由过去的专项扶贫转变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

5、以制度创新为关键,着力完善大扶贫长效机制。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动力,实行扶贫项目竞争启动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群众的参与意

上一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打造东北部中心镇下一篇:请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