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导演系课程(精选3篇)
北影导演系课程 篇1
北影导演系考题雷人 考生大呼“天雷滚滚”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类招生考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前天,一位考生将自己回忆整理的“导演系剪辑方向本科初试试题”发到微博上,引发网友围观。在这份试题中,电影、文学、艺术、体育、时政、地理、军事等无所不包,其中某些题目相当给力,“女同”、“PM2.5”等各种热点都出现在其中,令不少考生大呼“天雷滚滚”。有考生在微博上留言,“看了导演系的考题,其他专业的考生就不要抱怨他们的考题难了。”
试题五华八门
这份试题包含的内容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毒奶粉、PM2.5等社会话题频频出现,另有一题涉及敏感的“女同性恋”话题:“下列哪个称呼与女同性恋者无关?A蕾丝 B吊丝 C小T D拉拉”,则被奉为“最经典考题”。
此外,国际象棋棋盘的规格、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光顾了哪家餐厅、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disco的音乐节奏、哪本电影杂志不是铜版纸印刷的、美国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代号等皆成试题,让不少毫无心理准备的考生看傻了眼,一位网名“周曼曼”的`考生在微博中感慨说,“今天北电导演系考试真的把我hold住了,最经典的题目是问跟女同性恋无关的称谓,真心雷死我,北京电影学院招的不是电影人才而是全能的社会青年,那张考题有人要是能满分我都愿意给他跪下,实在是坑爹啊,天雷滚滚啊,看见试题立马明白神马叫浮云。”
很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来京赶考,一位李姓家长说,导演系招生比例近100比1,能考上非常不容易。但有些考题也确实太偏了,对高中生来说难度大了点,“听孩子说好像有道题,给出了四首李白描写月亮的诗,问哪首写的年代最靠前,这样的题古汉语专业的大学生也未必能答上来。另外,像拜登到北京哪家餐馆吃饭,答案是姚记炒肝,外地学生可能连炒肝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过他也承认,这份题总的来说出得很有水平,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想当导演就得见多识广,看来想当导演的孩子死读书是没戏了。”
师哥师姐回应
“题偏”是北电的惯例
百科全书似的考题让考生们抓狂,师哥师姐则以过来人的身份发言,称这样的试题是北电的惯例,“北电各系的初试题可以说上从天文地理,下到八卦杂说应有尽有。不过初试如果都觉得题有点稀奇古怪,那二试或者面试的东西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点天方夜谭,大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能够考入BFA的不敢说对知识了解有多深,但至少在知识的涉猎面上可以说是相当广的。”
网友力挺这正是教育的进步
影评人“magasa”点评说,“我觉得他们是这么考虑的:这是考本科,不是考研,所以不要求考生已经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只考查基本素质和潜力,那么未来的导演和剪辑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有好奇心,除了了解点电影,时事、文艺、社会什么都该关心一点。”
很多网友也力顶这份试题,认为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进步,“谁说中国教育体系刻板的?”“考的是对生活的观察力和知识结构,这些不是看参考书能背出来的,我觉得挺好。”(记者 李俐)
作者:李俐 (来源:《北京晚报》)
北影导演系课程 篇2
在编导类专业的课程中, 《影视导演基础》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是传媒学院编导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影视导演课程自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是传媒专业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技术知识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有大量先导课程要求:《影视文学写作》、《摄影摄像》、《视听语言》、《电视照明》、《非线性编辑》。课程包含内容也比较多:影视艺术特性、编剧、表演、摄影摄像、美工道具、视听语言等, 以综合各种知识的运用为主。本课程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 只有有效地实践, 才能保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影视导演基础》课程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编导类专业作为新兴专业, 就一般院校而言, 该专业在师资力量、学生质量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再加之新设此类专业的学校多为地方二本院校, 因此当前《影视导演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某些不足。具体列举如下:
1. 学生基础差,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影视导演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自主性及综合知识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编导专业学生多数是通过艺考这一途径来到高校的, 虽然学生的创造性比较强, 但是相对普通学生来说, 其综合知识素养比较欠缺, 学习的自主性不强, 情绪波动比较明显, 对外在激励的要求比较高。在给予一定的外部激励时, 学生精神面貌良好, 一旦外部激励条件消失, 学生往往就表现得萎靡不振。
从师资情况来看, 编导专业多数是新上专业, 除了老牌的艺术类院校, 以及传统的优势综合大学之外, 编导专业的师资存在种种问题。最典型的就是, 教师多数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喜欢用原有的教学经验应对新的问题, 使得教师教学在观念方法等方面无法适应新的专业的教学要求。
2. 实践内容的系统性不足。
《影视导演基础》的课程实践, 在操作上存在明显的零散化的特征,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往往没有明确的定位及内在的对课程的深层架构, 学生的实践内容比较散乱, 实践样式五花八门, 缺乏系统性。学生的实践没有明确的实践目的, 学生的多次实践也无法形成一个综合实践体系, 从而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3. 以校内实践为主, 学生作品欠缺主流化。
受限于地方高校的地域位置, 《影视导演基础》的课程实践还存在着以校内实践为主的问题, 影响了学生编导能力的提升。校内作品拍摄实践在成本控制、场地选择等方面优势突出, 但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 即所拍摄作品的学生气比较足, 与主流作品相比差距比较明显, 作品的运作也明显不够商业化, 使许多作品离真正的专业技术标准有很大的差异。
二、《影视导演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主要内容
1.《影视导演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整体架构。
对《影视导演基础》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必须理顺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关系, 结合实际进行顶层架构与设计, 将《影视导演基础》课程所包含的理论教学内容、形式进行优化与明确化,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 注意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进行细化, 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设定实验的内容, 优化实验的安排方式, 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从实验环节获得导演功力的收获;对《影视导演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 明确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 以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需要;同时必须优化课程的考核机制。
总之, 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架构是为了全面提高《影视导演基础》课程的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而增强学生影视作品创作的能力, 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
2.《影视导演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定位上, 《影视导演基础》课程既包含理论学时, 又包含实验学时与实践学时。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该课程理论实验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1。从具体状况考虑, 本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诸多层面:第一, 课程理论、实验、实践的顶层架构问题;第二, 理论课程的内容、体系、讲授方法;第三, 实验课程的内容、体系、操作方法;第四, 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操作方法;第五, 课程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问题。
3.《影视导演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本项目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影视导演基础》课程的顶层架构问题, 即该课程的定位, 目的与意义, 以及该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体系, 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与互相配合的问题。此外, 还应关注学生创作实践的激励机制问题。本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异较大, 在一个高强度的课程安排之下, 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作兴趣始终是重中之重。从以往经验来看, 对课程实践成果评奖的形式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是该种形式只能激励相对优秀的团队, 对全体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课程体系系统化之后, 每一个模块与教学内容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而对于目的达成效果的监督, 同样是重要问题。
三、《影视导演基础》课程改革措施与方案
《影视导演基础》课程实践的教学改革, 虽然针对于实践课程教学环节, 但是出于整体性及课程实际的考虑, 课程改革必须从基础做起, 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环节也必须有针对性的改革。
1. 理论教学。
在理论教学方面, 应树立问题引导、教学互动、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理念, 并贯彻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主要集中在两个模块:一个模块为影视导演的工作环节与流程, 是对学生的导演工作内容教学;另一个模块为影视导演的导演构思, 是对导演工作及导演意识的教育。为了配合实验与实践教学的需要, 两个模块的教学应穿插进行。
2. 实验与实践教学。
实验与实践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 以切实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导向, 本课程的实验与实践环节有着系统的架构与设计。具体说来, 既有导演工作的流程的实践要求, 又有导演构思的实践要求。所涉及的实践内容包括:导演阐释写作, 分镜头剧本写作, 短篇剧本写作, 长镜头实验, 场面调度实验, 人物出场短作业, 武打动作片短作业, 十分钟仿拍等多个组成部分。在实践内容中,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体系性, 所有的实践作品必须明确锻炼学生能力的哪个层面。
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上, 以学生自由的组合分组为实践实验的主要操作模式。以上内容中, 既有个人作业, 又有集体作业, 既能够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以上内容结合实际教学分步进行, 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商业化运作与评价机制。
在学生的评价机制上, 采用过程性与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注重对学生态度的考核, 避免以单一模块决定最终成绩的做法。此外, 本课程力图开发新的促进学生主动实践的机制,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从2011级开始, 本课程的结课作业均以传媒学院年度影像大赛的形式来组织评奖。一方面, 为学生开拓获取实践积分的新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 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从已经执行的情况来看, 效果比较理想, 今后还需继续完善, 并不断尝试新的考核评价机制。
4. 实践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应该说, 本课程实践环节的课改理念符合社会需要与高校转型需要。本项目所针对的课程符合当前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也符合我校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下转型的需要。本课程改革符合专业需要, 无论是影制专业还是编导专业, 都是应用型专业, 本课程的改革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符合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需要。我校参与本课程改革的教师有热情、有担当、有能力, 有丰富的执教经验与影视导演的实践经验, 保证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影视导演基础》的实践性, 要求本课程的理论、实验、实践环节的设定必须服务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升。本课程的整体架构是基于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 体系架构合理, 操作性强, 针对性强, 能结合学生的实际,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 在强化实践能力的同时, 没有弱化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改革, 以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为主要目的, 教学内容安排项目化、小组化、系统化, 既立足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导演工作流程与导演工作的分工协作, 又立足于对学生的导演构思与导演意识的锤炼;既有要求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 又有要求学生集体完成的任务, 有效地将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与集体协作能力的提升有机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2009, 5.
[2]孙瑶.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2 (9) .
俞飞鸿:从北影校花到女导演 篇3
她是北京电影学院89级的校花,北影招女生的第一要求就是漂亮,校花自然是美人中的美人。当然,这称号对现在的俞飞鸿来说轻如鸿毛。现在的她,更重要的身份是导演、出品人,两颊带着拍戏晒出的两坨“高原红”,只有一双眼睛依旧宝光流转。
从2006年至今,她没有拍过戏,所有精力放在一部电影上,为了它成立公司、找投资、写剧本、托人情,直到今天成品出来。美丽对于她,已经成为轻飘飘的过往。
俞飞鸿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由于长得好看,父母都不用去幼儿园接她,自有只为了给她梳头打扮、装成洋娃娃的人去接。但父母从没夸过她漂亮,“我以为别人对我的喜爱,是每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的。”
8岁的时候,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拍摄了电影《竹》,她在里面演一个很可怜的小朋友,拿着红宝书说:“要文斗不要武斗。”结果还是被乱枪打死了。当时剧组说:“这个小姑娘挺灵的,等你长到18岁来考我们电影学院吧。”
俞飞鸿说:“有时候真的是命运安排,10年以后我就考上电影学院了。”她的校园生活非常完美,高年级男生们为了追求她,集体养了只小狗,轮流陪她遛狗。“没有人说,‘俞飞鸿,我养条狗,我要跟你好。’”因此俞飞鸿就没当那些人追过她。专业课、文化课她都是全班第一。当有导演去问:有没有气质特别的女生可以推荐?老师们总想起她。
大三那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的《喜福会》拍成电影,俞飞鸿是唯一从中国去的演员。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对母女,她扮演一位母亲的年轻时代,从16岁到25岁,因为痛恨不成器的丈夫,亲手在澡盆里溺死了雪白可爱的儿子。与卢燕、邬君梅这些老戏骨相比,她全部的优势就是惊人的美貌,但她认为自己还是可以驾驭这么苦情的角色。“我在学校里就已经演过《人证》里的母亲,所以那个角色对我没什么困难。”
当时去美国非常难,拍完戏后,制片和编剧问她:“愿不愿意留下来,我们可以帮你办身份。”她当时的想法很学生气,一是学业没有完成,二是她认为,导演系的同学们毕业后都会有自己的作品,她就拍他们的戏。
她留校当上班主任,教授有时会说“俞老师说两句吧”,“我不太情愿说,因为我忽然觉得,我能跟他们说的都是老师教给我的,很难去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他们。”刚毕业的同学们哪有拍戏的机会,她帮助同学策划故事找投资,发觉很难,就又有了出国深造的想法。她一去就是两年半,直到出现电视剧《牵手》这个机会。
她看过须兰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其他的故事渐渐模糊了,只有《银杏,银杏》在记忆中挥之不去。“有时候会想它里面的情节,它所表现的情愫,再看的时候会发现,可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也可能时过境迁,没有了最初的感动。”这个故事传递的爱情观今天看起来太过传统甚至过时:阿九全家被土匪杀害,她卧底到土匪弟弟身边做情人,设计杀死土匪。复仇的疯狂和对爱人的歉疚使她饮弹自尽,死前和恋人相约来世再见。恋人在银杏树下等了她50年,她再出现时已经轮回成为别人的妻子。这10年间,她像祥林嫂一样,不断跟人讲这个故事,越讲越丰富,最后她的朋友王朔说:“你既然讲得比原作还好,不如自己拍。”
“念头刚出来的时候觉得挺可怕的,‘哇,多大的工程啊!太麻烦了,我太年轻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但这种情结越来越重,酝酿过程中细节越来越详尽,那种拍成电影的冲动越来越强,慢慢儿慢慢儿才想自己去试试。”
“我不是为了去做导演而做导演,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拣一个小习作来确定导演位置。最初让我萌动做导演的念头完全是因为《银杏,银杏》这个故事,你不让我拍这个故事,我根本不知道该拍什么,我最初的冲动和感动都在这个故事里。我不会太去限定自己的身份和职位,我在生活上是自由的人,我希望呈现一个我创作的东西。”
俞飞鸿做导演之前的路相当顺畅,“在我一生中还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是煎熬”,直到筹备《爱有来生》这部电影。“如果辛苦只是走的路很远,或者少睡一点儿,这都能熬过去。很多东西让你没有希望,比如在云南下雨下到让我们绝望,唯一的公路塌陷50米,我们只能停在那儿傻耗,每天烧着钱,那真是心痛。我是个特别不愿意欠人家钱财、欠人家人情的人,我情愿别人欠我,我欠别人心里会有很大的负担。”
其实做演员时,俞飞鸿就表现出了过多的理性。《牵手》导演计划让她演夏晓雪,她分析了自己的年龄、经历、留学背景,“我演王纯更合适吧?刚刚毕业几年,也是在异地,一个人要寻找位置、寻找生活,租房子什么的,跟我去美國两年的经历很相似,我会比较有感触。”换一般演员很难做这种选择,夏晓雪是主角,戏份多,王纯是第三者,容易招人烦。
做导演同样如此。“我也不觉得我做过一次导演,后面就必须马不停蹄地跟着拍。我比较欣赏姜文的状态,他可以拍一部成功的电影之后7年没有作品,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想拍的故事,对于我也可能会这样。”
【北影导演系课程】推荐阅读:
北影毕业生毕业赠言09-13
北影新增专业及考试指南06-06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考研参考书笔记08-26
导演教学07-24
导演艺术08-27
导演思维09-09
导演素养09-10
导演创新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