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进工作汇报(共12篇)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1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持续改进工作法作为不断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效能、实现企业管理方针和管理目标的方法,于去年在我公司全面展开。实施一年多来,我们深刻认识到它是一个查找工作问题,协调各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济成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下面就我公司一年来开展的情况及效果向各位做以简要汇报:
一、方法具体,保证落实
至接到总公司《持续改进工作法》的通知后,我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了以王经理为组长,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持续改进工作小组,并采取一文两档一会的方法,全面展开工作。一文即《十五公司持续工作实施办法》;两档是持续改进工作问题记录本,持续改进工作督查考核记录本;一会为每月五号的问题分析会。每星期办公例会,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需解决的问题及对解决问题的想法、需要协调的单位、人员。经过大家讨论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改进时间,制定相关负责人,由办公室登记上档,记入持续改进工作问题记录本。会后,在明确的改进时间之前,由持续改进小组考核员督促相关责任人,并将督促情况记入持续改进工作督查考核记录本。每月五号在持续改进工作会上,考核员公布督查、考核情况。予会人员对改进不利的工作进行分析,再次制定解决方案,明确改进时间、责任人,记入问题记录本。办公室做好分析记录、整理并归纳确定的管理方法。对因相关责任人工作不利造成连续两次未完成持续改进工作给予警告和一定经济处罚。
二、规范工作规程,定岗定责,责任追究
在持续改进工作中,通过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不断规范岗位职责,使其明晰化,责任到人。在一次持续改进会上,有靠挂车主提出运费结算慢的问题,我们顺藤摸瓜查找原因。在工作中,运输返单的收集、汇总、核算、结算直接关系到我公司资金周转的效果。负责返单收集的人员还担负着核算、结算运费的工作,工作相当繁忙。在结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有问题的返单及残单,因为没有具体的残单操作方法,致使残单被一味的积压,时间一长,甚至被遗忘,造成几十万元运费无法及时收回,影响靠挂车主的运费结算。找到症结后,马上安排专人收集、处理残单,订出改进时间,当月就结算残单20余万元。日常工作打破以往一人多管的被动局面,指定财务人员协助核算,结算。制定残单操作规程,定岗定责,责任到人,保证了有问题单据的收缴,结算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全员参与,职责落实
公司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各部门、各职工的配合和参与。考勤、卫生、劳动纪律等方面都要靠全员的支持和努力。考勤工作以前是签到表,无法遏制迟到后补签、代签、早退的现象,经过持续改进问题分析会,我们研究决定使用考勤机,使我们的考勤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前车场卫生是集体大扫除,人人打扫、人人不管,查找出原因后,卫生划分了责任区,让每个人都有一种责任感,环境要靠大家来维护,靠大家来打扫。由考核小组人员不定期检查,发现不干净的区域要让负责人签字,并且扣分,每月予以公示,给予相应的处罚,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场区环境明显改变。这次公司开展的整顿劳动纪律的活动对职工影响很大,全员都认真学习了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找出差距和不足,写出书面材料,要求努力改进,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促进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持续改进工作法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管理理念,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努力克服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重点,通过全员参与管理方法。坚持持续改进工作法是我们今后长期以往的工作方向,以此促进我们的管理水平渐进式螺旋的上升,使企业快速平稳的发展。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2
1 背景资料
1.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组成
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由护士、药师、工人组成,其中护士有初级2名,中级8名,药师有初级3名,中级1名,工人3名。护士负责配药,药师负责排药及核对打包,工人负责送药至科室以及科室卫生,协助拆除药品外包装等。
1.2 工作流程
(1)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规流程为:病区医师开具医嘱→电脑护士核对并保存医嘱→配置中心接收医嘱、审方并打印标签→药师排药、贴标签、核对→送入配置间护士配药→药师核对打包→成品按病区统计数量并记录签收本→工友送药。(2)送药时间采用区段式划分,由病区医师根据化疗方案确定患者的用药时间,录入医嘱,医院信息系统(HIS)根据该时间自动生成批次信息。根据批次信息早上分为3批送药时间,第一批次用药9∶00进行配送,第二批次用药10∶30进行配送,第三批次用药12∶00进行配送;中午时间不配送药物,下午根据医嘱录入时间分1~2个时间段送药,此外,为了保证生物安全柜及配置间洁净度的消毒,16∶30后不再接受医嘱。基于这样的送药时间安排,本院规定配药人员在每天7∶30要确保开始配置第一批药品,以确保9∶00第一次药物能够及时送出。
1.3 工作情况
(1)2013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品存放、审方打印标签、排药贴签核对共用里间小屋,面积约25m2,配置好的输液核对打包使用外间,外间同时放置领用的配置所需消耗品,如手套口罩等。(2)由于医院2014年初新大楼的启用,病区数量增加,病床数增加到1455张,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调配细胞毒药物用量也大幅增加。从HIS系统统计,2012年总配置量69059贴,2013年总配置量86721贴,2014年总配置量126006贴,每年配置量逐年递增,到2014年,工作量比2012年增加了82%。
2 方法
由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组长定期组织小组讨论会,从空间、人员、工作流程、送药4个方面,主要分析讨论药物配置中,药师的工作步骤可能产生的缺陷及其产生因素,绘制成鱼骨图(图1)。根据缺陷的轻重缓急和解决难易程度,选择其中某项作为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并提出一些针对性改进措施。与相应部门协调和改进后一个阶段检查落实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修改相应的工作流程规范或讨论进一步改进措施,如此不断改进工作流程。
3 工作流程改进措施及实施
3.1 空间布局改进
由于配置量的大幅增加而工作空间无法扩大,因此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需要考虑对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外间原放置的消耗品归入仓库存放;审方打印标签工作移到外间,增加电脑桌及设备;排药间增加货架及推车便于分批次放置排好的药物,减少因批次归置错误而造成的漏配。经空间重新布局后,暂时性的缓解了工作量增加、人员增加带来的拥挤。
3.2 完善备忘录制度,加强同临床医护用药沟通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病区护士与药师通过电话沟通,双方的沟通都有可能出现遗漏,因此,对电话沟通造成的信息遗漏,增加了接听记录本,接听或拨出电话时将其记录,其他药师和主管药师通过查看备忘录,及时了解所遇到的情况,对接听电话后措施进行追踪,避免出现多配或漏开医嘱。同时,当医嘱出现异常时,审方人员及时联系医师或医嘱护士,告知错误情况或者对不常见医嘱询问患者的用药意图,对错误医嘱进行退费。
3.3 加强重点环节的复核
为了尽可能减少配置差错,对排药核对环节实行双人核对,即排药完成后,一人负责贴标签核查排药差错,另一人负责再次核对,通过增加复核环节的药学人员,在药物进行配置前发现差错,减少损失。此外,由于采用前1天排第2天的医嘱,每天对贵重药品进行日清点,也能发现和更正一些错误。
3.4 配送时效优化
为了保证药品的配送及时,配送时选择合理的路径非常重要。药物配置完后由工友完成配送至病房,除电话告知的紧急用药优先进行配送或者病区护士自取外,其他药物由4名工人按楼层逐层配送。同时,为了加强送药安全性,制定新的配送药品规定,按病区分篮单独装框并用扎带上锁,保证送药过程中无遗漏,减少药物科室送错差错,以及避免由于配送科室较多工友短暂离开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4 结果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逐步改进,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顺畅度增加,配置差错减少,并且与临床沟通的增强减少失误和经济损失。通过信息系统的改进和及时同临床沟通,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逐步增加的情况下,2014年下半年的不合理医嘱退药贴数比例较2013年下半年的不合理医嘱退药贴数比例降低,最高由56.7%减少到了29.8%。见表1、表2。增加双人贴签核对流程后,使配置前差错率比同期单人贴签核对进一步降低了漏审率,效果明显。2013年10~12月与2014年同期相比,总的不合理医嘱漏审率由18.0%降至2.7%。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二次核对可以避免单人核对时出现的疏忽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引起的漏审差错,尤其降低了配伍禁忌和用药经济性不合理医嘱进入配置环节,减少药品浪费。见表3。
5 讨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不是单纯的配置合格安全的输液成品,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高技术性工作,为了加强管理和减少差错,就要求调配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5]。配置中一旦发生差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加错药、加多或加少药造成药物的浪费和影响患者用药的及时性,此外,药品的污染甚至会导致医院群体性的危害[6]。因此,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日常工作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差错、工作流程设计不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人员安排不足等都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7,8]。
因此,结合本院的具体工作情况,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持续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调配人员定期的培训,在排药核对过程加强核对,能减少药品的浪费和配置差错;对配送工友加强培训,减少药物运送至病区过程中的配送差错,保证病区用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等,都是为了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9,10]。从目前工作情况上看,依旧可以完善的细节还有很多,需要分步骤实现,包括电子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加、药师无菌操作的培训、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工作时间安排和人员排班调整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能为临床用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利琼.精细化管理在静脉配置中心初建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4):3406-3407.
[2]李雪梅.静脉配置中心工作模式改进体会[J].全科护理,2010,8(11):3096.
[3]朱勤,施平波.对静脉药物配置缺陷的改进策略与效果[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8):1076-1079.
[4]樊变兰,郝志英,刘保萍,等.静脉配置中心对临床用药干预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3,2(4):286.
[5]陈煜.提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静脉配置中心工作的作用[J].海峡药学,2014,26(10):165-166.
[6]刘平.PIVAS护士输液标签粘贴、排药和配置错误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当代护士,2012(2):153-154.
[7]林淑瑜,甘惠贞,王佳坤,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医药导报,2013,32(4):553-555.
[8]杨雄昌,甘兴林.建立优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6(6):774-776.
[9]郭江宁,张鹏,汤鸿云,等.化疗药物静脉用药配置和防护的相关问题[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182-183.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3
【关键词】护理质量;质量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的,是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持续的,全程的质量管理,是在注重终末质量的同时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理论[2]。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体现。因此,使护理质量不断改善和保持在高水平是整个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而采取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3]。具体措施如下:
1 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门诊工作流程涉及多科室,多环节,分诊护士应该有较强的事业心,应熟悉院内各科室布局和设备,熟练掌握各医生专业特色,理顺各个环节,对疾病认识程度高,并与患者沟通,而不是只凭挂号单通知患者到不同的诊室,按秩序就诊就算完成任务,这是低质量的完成任务。严密科学的导诊服务流程,是门诊导诊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
2 加强知识培训和职业素养
2.1业务知识培训 门诊病人停留时间短,医患之间只能通过交流,凭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病情判断,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准确分诊,这就要求导医掌握各种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各种操作,定期组织学习各专科知识及新业务、新技术。掌握各种常见病的临床特点,能为患者提供医疗知识咨询服务,每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在分诊工作中收到良好效果。
2.2职业素养 门诊护理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患者,对待病人态度和蔼,全新全意为患者服务。有自尊、自强、自重、勤奋不惜的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诚挚的态度对待每项工作,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 信息反馈和健康宣教 导医护士对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一方面做好服务和必要的解释工作,另一方面及时将患者的意见反馈给医院有关部门或领导,及时整改,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针对门诊患者病重多,来源广的特点,导医护士根据患者多发病,常见病适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服药、休息、运动等满足他们对医疗卫生知识的需求。
4 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满意度 对于前来就诊的门诊病人我们要做到四个第一,四个千方百计。(1)把患者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千方百计确保患者就医方便。(2)把患者的病情作为第一考虑,千方百计保证患者诊疗需要。(3)把患者的反映作为第一信号,千方百计为患者排忧解难。(4)把患者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千方百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
5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 卓越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目标和核心,而医疗质量的基石应体现在“患者安全”,“物品安全”,“环境安全”。因此在改进工作阶段,一定要围绕护理安全这个核心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流程。
小结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护理质量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离开了护理质量就意味着护理管理工作失控,通過不断扩大导医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的内涵,逐步完善门诊的整体护理,大大方便了患者,缩短了就诊时间,减少投诉,医院窗口的形象才得以改善,只有对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及形成原因,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并确保全程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雷冬英,韩蔚.加强医院信息化管理促进护理工作新局面[J].护理进修杂志,2009,24(14):1265
[2] 王辉娥.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带教中的运用[J].护理研究,2005,19(10c):2248
[3] 郭子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46
科室持续改进工作小结 篇4
按照医院部署我科组织全体医护人员反复学习“四川省医院复查及管理评价体系”后,针对我科存在问题逐条进行讨论,并制定相关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
(一)劳动记录:部分医生护士未集中加班。
(二)仪容仪表:个别同志为佩戴胸牌。
(三)科容科貌:
1、标识标牌未统一制作;
2、张贴的宣传单不符合规范;
3、过道卫生清洁较差;
4、病区晾晒衣物;
5、病房拥挤、过道堵塞。
(四)医疗护理质量:1、2、3、4、5、6、门诊、住院未分开,影响就诊秩序; 病历签字不及时; 字迹相对潦草; 未体现三级查房; 交班时未使用专业术语、部分内容交代不详细; 护理人员操作时未端治疗盘。
(五)院感:
1、病房通风不良;
2、3、未使用洗手液 无菌柜欠规范。
(六)记录本科务会和科务公开本记录简单。
整改措施:
(一)劳动记录:按时集中交班,遇抢救病人时留下抢救人员,迟到者予以适当经济处罚。
(二)仪容仪表:要求人人佩戴胸牌上岗(包括进修实习生);
PICU外出交班时胸牌需佩戴在外出服上,如有违反,予以相应处罚。
(三)科容科貌:
1、2、标识标牌请宣传科协助我科进行清理,统一制作。张贴的宣传单全部进行清理,凡是不符合规范的一律取缔;
3、过道清洁卫生加强与物业公司的联系,及时进行反馈,加强对工人的监督考核,保持病区的环境整洁。
4、病区晾晒衣物,由于科室病房紧张,场地有限,无法提供晾晒的场地,只能请后勤保障科协助解决。
5、因病房加床较多,门诊病人也多,加上儿科性质,家属也多,病房拥挤过道堵塞的现象比较严重,科室加
强管理,加强宣教,控制家属人数,畅通过道。
(四)医疗护理质量:
1、门诊、住院病人未分开有历史原因,请院部协助
科室妥善解决,以免影响就诊秩序,影响诊疗质
量;
2、加强运行病历质量的管理,住院医师认真履行岗
位职责,认真书写病历,字迹清楚,书写严谨,上级医师及时进行审核并签字,如有签字不及时的现象,发现一次扣50元。
3、加强对无证医生的培训和管理,争取证书考核合格,在此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处理;请人力资
源部协助引进新人,构建合理的梯队和人员结构,体现三级查房。
4、提高交班的技巧,提高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交
班者注意语速、语音、语调;加强年轻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交班时使用专业术语,内容交代详
细,要求对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尽量做到脱本
交班。
5、各种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执行,加药等必
须端治疗盘,违反者按《缺陷管理》进行处罚。
(五)院感:
1、加强宣教,告知家属开窗通风的重要性;拖把等严格进行消毒,减少家属陪护;加强洗手,防止院感的发
生;
2、3、取消肥皂,使用抗菌洗手液,加强收卫生; 无菌柜规范管理
现场督导促进科室工作持续改进 篇5
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的评审方针,5月19日下午,医院达标办邀请相关专家对急诊科评审达标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和现场指导。院领导郑军、牟杰陪同检查,医务科长代伟及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参加活动。督导专家先后对急诊科功能建设、布局、人员构成、设备运行、制度落实等进行实地查看。现场询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应知应会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急诊科的工作特点,重点考察急诊救治流程和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最后由急诊值班医师、护士模拟演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应急抢救,对救治演示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点评指导。通过督导,大家受益匪浅。一致认为,通过一个多月的加班达标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科室建设、医护人员履职意识,特别是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应急意识和急救能力等方面较前明显提高。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家充分理解,逐条梳理,立即整改。特别应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过程中的协调配合、流程掌握和急救设备操作能力,强化日常应急演练,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医院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但评审达标工作目标已定,不能拖延。急诊科全体人员将按照医院达标办的统一部署,明确责任、人人参与,针对督导检查反馈情况,认真组织相关学习,反复演练,积极整改。在做好达标材料准备的同时,做好日常工作,把标准化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实现建设功能完善、富有效率、救治规范、群众满意的科室工作目标。
急诊科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6
不断总结 持续改进 全面推动部门质量工作
机械制造部上半年的质量工作,主要是落实管理目标,保持体系有效运行。为确保产品实物质量,我们严格工序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零件加工稳步进行。除此之外,做好工艺细化方面的工作,强化基础管理,强化自主质量控制理念,要求操作工人严格贯彻自检制度,严肃工艺纪律,提升过程控制能力,提高零件加工工序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完成率方面,部门各项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较好,没有异常的波动。在二季度的测量分析中,将雷达机加产品一次提交质检合格率≥95%也加入本部门的质量目标中,并对器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上半年,年度纠正措施按时完成率为83.3%,未达到年度纠正措施按时完成率>98%的目标值。对此,经过分析,由于其中编号为C-12-06的不合格品审理单,因涉及到的GR-56热电偶尚在试验中,对于不合格品审理单上20套产品中有3套出现抗电击穿的问题,目前工艺人员、技师、操作工人正在对该产品进行攻关、分析、试制。
在部门特色质量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方面,首先,部门对内审和集团审核等提出的改进要求,以及故障纠正措施单、不合格品纠正措施单等按时组织归零。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的进行按季度进行统计分析,及时、认真地处理各类质量信息;其次,针对生产现场零组件超差和不合格品审理的情况,每季度对本部门发生的不合格纪实(超差登记、不合格品审理单)进行汇总分析,结合投入产出率、一次交检合格率分析情况,我们适时召开由相关人员参加的质量分析会,分 发展中的机械制造部系列报道之三 质量工作篇
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并实施,通过开展技能大赛,加强操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杜绝低级错误,杜绝超差情况的重复发生。
部门质量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按质量整顿要求,工艺细化方面的工作完成情况不好,这是因为一季度工作日时间相对较短,加上新品项目繁多,生产现场加工等的问题处理,因此,工艺细化的完成情况不尽如意,按计划考核按时完成率未完成。二季度,技术室对工艺细化计划进行了修正,工艺员克服新品多,生产现场问题繁琐、处理问题多等不利因素,做到按计划按时完成了此项工作。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7
冷屏:该型号设备设置80K和20K两个冷屏, 它们的作用都是直接减少辐射传热。
冷头:由驱动电动机、置换器、气缸等部件组成, 其作用是冷却磁体内部蒸发的液氦, 维持正常的液氦消耗。
氦压缩机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吸附器、换热器、信号采集系统、显示屏, 其作用是向冷头提供高压冷却的高纯度 (99.9999%) 氦气。
外部水冷机组:由制冷剂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组成。其作用是为初级冷却循环系统提供温度为6~12℃, 流速为60~80L/min的冷却水。
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初级冷却循环系统和次级冷却循环系统组成。 (1) 初级冷却循环系统利用外水冷的冷却水对氦压机冷却柜 (Refrigerator Cabinet, RCA) 中的热交换器、氦压缩机和ACC机柜中的冷却系统 (Water-CCS) 进行热交换。 (2) 次级冷却循环系统是封闭的蒸馏水循环系统, 利用RCA中的热交换器带走射频电源放大器 (RFPA) 、梯度线圈电源放大器 (GPA) 、射频模拟负载 (RF dummy load) 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2 实际故障分析
故障一:系统工作时报错, 冷头停止运行, Alarm Box上压缩机LED报警灯亮起。
故障分析:进入Service>Magnet&Cooling>Cooling Status, 初级冷却循环的冷却水流速在正常值范围内, 而Primary Water Temp和Secondary Water Temp均超出允许范围, 所以故障点排除冷头、氦压缩机, 锁定在外部水冷机系统。进入设备间, 发现外水冷机“冻结报警”。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水的流量过低或者回热器对氟利昂的加热不够造成的。回热器的三通阀一般不主张调节, 因为一旦调节的不合适就会对蒸发器造成严重损坏。检查压缩机工作温度值设置正常。检查水路的过滤网, 并未发现堵塞, 仍然清洗滤网。重启水冷机, 检查压缩机氟利昂的高低压正常。经过十个左右的制冷循环后, 故障再现, 水泵停止运行。检查水泵电机的空气开关和相序保护器, 均正常。推测水泵自身故障, 仔细观察后, 发现水泵的工作噪音比以往大了一些, 水流的速度在60L/min以下, 用钳表测量水泵电机工作电流发现会过流引起保护, 判断是水泵机械故障, 配了同规格的水泵, 安装后故障排除。
小结和PM改进措施:此次故障中, 水泵的损坏是慢性不易觉察的, 但不是没有预防措施。只要熟悉和掌握设备正常运转时发出声响的音律和节奏, 通过人的听觉就能发现异常噪声, 判断设备内部出现隐患。根据此次故障原因分析, 对预防性维护工作的一级巡检做出调整, 增加要求技师每日观察和记录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流速和温度。通过数值的变化分析, 使很多故障在萌芽状态就可以被发现。
故障二:磁共振设备在检查时提示“磁体温度超警告值”。
故障分析:冷头工作正常, 进入Service>Magnet&Cooling>Magnet Status, 发现磁体温度75.2K, 更新状态发现液氦的挥发速度比之前快了一些。检查初级冷却循环系统。清洁水路多滤网, 故障依旧。检查氦压机, 发现氦气压力指示表数值下降至1.4MPa, 正常情况下该数值应该在2.1MPa左右。氦气压力下降, 氦压机冷却效率下降, 导致冷头温度过高报警。补充高浓度氦气后, 报警消失, 设备暂时恢复正常。一个小时候, 有接到报修电话, 现场发现氦压机氦气压力指示表数值又下降至1.7MPa。判断氦气管路漏气。检测位于冷头、氦压机柜各氦气管接口, 均未发现漏气。拆掉压缩机处氦气管, 将压缩机隔离出来以后, 氦气压力仍会降低, 表明压缩机本身漏气。通知厂家工程师维修, 结果在移除压缩机水冷管后, 在水管的接口处测到了氦气泄漏。据分析, 原因在于氦压机的热交换器中, 氦气和水是由很薄的金属片隔开的, 如果自来水中含有杂质, 可能造成水管堵塞, 金属片也会受到腐蚀, 时间长了就可能造成砂眼。由于氦气压力高于水压, 所以氦气向水中泄漏。更换备件后故障排除。
小结和PM改进措施:一般情况下, 氦压机自身的故障率非常低。通常保养是定期清洁初级冷却循环水路中的滤网和更换其内部滤油泵。由于水循环管路使用超十年, 管路内壁附着大量铁锈与水垢等杂质, 过滤网的清洗并不能有效防止类似故障的发生。
依据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 提出改进计划———更换外水冷机柜到氦压机机柜之间的自来水水管。更新后使用至今, 清洗滤网时发现杂质明显减少, 此类维护工作周期可适当延长, 减轻设备维护工作量。
3 总结
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 篇8
【关键词】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质量控制PDCA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836-01
护理文书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文字记载,是医疗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原始记录,是病人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情况的客观反映,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护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的体现,折射出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护理文书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的客观资料,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文书将成为医疗机构举证的重要依据。因此,保持护理文书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就尤显重要。为了应对护理文书质量管理带来的挑战,减少由于护理记录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我院于2013年1~12月针对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的质量问题,运用PDCA(P: Plan(计划)、D:Do(执行)、C: Check(检查)、A:Act(纠正))循环的方法管理, 使全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实施对策前的2012年12月与实施对策后的2013年12月住院病历各110份,进行对比。其中外科病历86份,内科病历90份,其他科病历44份。住院时间为5~28 d,平均12 d。
1.2 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于2013年1月~12月对我院住院病历进行质控,查找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书写水平。
2 现状调查
2.1 法律意识淡薄,未充分认识到护理病历书写的重要性,如护理记录不及时签名,或其他护理人员代签;护理记录与医嘱、医生记录不相符;皮试结果误写、错写;护理记录单有黏刮、涂改、错别字等现象。
2.2护理记录内容不规范、不认真、不完整,如症状、体征描写不全面,书写顺序混乱,针对相应症状护理措施不到位;术后护理措施千篇一律,术后进食时间不具体;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完整性、客观性,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转归。
2.3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患者的评估、护理、健康教育等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医护工作的隶属关系以及受功能制护理思想的束缚,增加了护士的依赖性,使一些护士缺乏全面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1]。
3 对策实施
3.1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结合临床实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进一步了解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权利,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减少医患纠纷。每月组织差错事故分析会和差错事故隐患研讨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合法性,提高护士的责任心。
3.2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管理
3.2.1加强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力度。 护理部进一步加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对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授课,并要求科室每月强化学习,使全院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护理文书书写管理质量标准。督促临床科室科室加强业务学习,利用科内讲课、病历讨论、业务查房等形式学习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内容的知识,并适当安排相关边缘学科的讲课,从而提高护士各专科知识水平和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3.2.2 加强床头交接班评价工作。利用床头交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现场评估,讨论有关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巩固学习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2.3 各科制订专科疾病护理记录路径表:包括新入院、手术前、手术后、住院患者、出院记录等的观察及护理记录要点。护士在工作时可根据其内容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评估,然后客观、真实、准确地按路径的内容记录患者的病情,并体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提高观察技巧和书写能力。
3.2.4加强低年资、新调入护士的培训力度。
(1)各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并指定年资高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书写护理记录时首先由带教老师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记录在病历中,本着观察到什么、做什么、写什么的原则,不能凭空想象。
(2)对于新招聘的护士、新调入我院的护士、产假返岗的护士、休假超过2个月后返岗的护士等,根据护士所在科室的专科特点,分别抽取死亡病历或疑难病历、输血病历、手术病历、顺产病历、跌倒∕压疮的高危人群病历和一级护理病历各一份,通过对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和护士在实际书写中易犯的书写错误进行细致的讲解与剖析。使她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少书写错误。以最佳的工作状态服务于伤病员。
(3)对低年资(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新调入护士进行规范化护士培训,3年内护理技术操作和护理基本理论必须人人过关,以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3.2.5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理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书写护理文件的能力。
3.3加强护理文书质量控制管理
3.3.1 成立护理病历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成员制订护理书写质量控制标准,组织全院护士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要求,护理记录质量控制要点及控制方法。
3.3.2 设计并应用“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我院于2013年1月设计并应用了“护理病历书写质控本”。内容有日期、床号、姓名、存在缺陷、责任人、检查人、纠正情况,检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质控小组成员来担任,质控成员按要求每班必须检查并填写,即使未发现病历缺陷也要写上“质控无问题”并签名。同时由质控小组将护理质量检查登记本上的内容每月及时整理,综合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在一周内在全科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3科室护士长对科室护理质量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与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部每月对科室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进行一次大检查,对个别科室的薄弱环节采取不定期突击检查方式进行检查,督察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向科室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效果评价
实施对策前后对全院住院病历各110份作统计分析,检查标准按《安徽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存在缺陷的护理病历分别为37份、14份,存在缺陷项数分别为53项、15项。2012年1~12月的出院病历反馈率由2012年1~12月的15~28%降至5~15%。
5 讨论 护理文件书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必须充分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通过开展护理文件书写的持续改进活动,我院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明显提高,对规范护理文件记录,提高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没有终点[2],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仍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虽然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有明显提高,但落实中发现,个别护士只重视护理记录书写,而忽视对患者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使记录的内容落实到实处,做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
参考文献:
[1] 肖又姑 我院护理文书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51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9
长沙市 湖南省马王堆疗养院病案管理与信息统计科 王惠红
摘要 通过剖析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目前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使病案在医院中相对处于落后的原因,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有针对性的制定病案管理的改进措施,加强病案环节质量管理,并将其纳入《病案管理与医疗信息统计考核细则》,并与医院制定的科室绩效考核管理挂钩,从严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实行绩效考核,重视病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利用,适应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医院管理 病案管理 持续改进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病案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都是以病案中记录的信息为基本依据,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病案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变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对病案信息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我院被评为三级医院后,严格按照PDCA循环对病案管理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结合我院的绩效考核目标管理方案中对病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科室管理方案,优化病案管理流程,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将各岗位的职能职责进行了细化、量化,运用PDCA循环,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等不断提高病案管理质量,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PDCA循环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纠正的第一个字母缩写,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周而复始的运转,每一次循环都把质量推向新的阶段。
.一、医院病案管理现状 1.医院管理体制问题
1.1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许多基层医院承担着自负盈亏的经济责任,为了追求单位经济利益,医院管理层把重心放在临床医技科室的投入建设和绩效管理,对于不能直接产生效益的病案统计相关职能部门缺少人力财力的投入,在很多医院病案统计隶属于医务科,没有独立的职能。
1.2病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很多医院的病案管理人员都是从临床岗位或行政后勤转岗的,有的还是快退休的职工,不具备医学病案相关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整体素质低下,缺乏主动为临床医疗、科研、管理服务的意识,缺乏病案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导致病案管理发展的滞后。
1.3基础设施差 由于大多数医院医疗用房的紧张,医院的病案库房面积狭小,病案的库房建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年代久远的病案被成堆的打捆,随意的堆放,办公设施简陋、陈旧,没有标准的办公室与阅览室。2病案管理理念落后
2.1病案管理质量落后 大多数医院对病案管理仍停留在原有的经验管理,归档病案只是简单的整理、装订、录入、上架等以保管型的工作方式为主,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与责任意识,导致病案信息录入出现遗漏和错录,疾病分类不规范。
2.2缺乏对病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病案是疾病诊治、医疗实践过程的客观反映,也是开展医学教研的重要依据,许多基层医院未能从根本上认识病案的重要性,书写不规范不及时,错误书写等导致书写质量不高,导致不能充分利用病案资源所提供的真实的信息资料和医疗统计数据。
2.3病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医院对病案管理的不重视,缺乏有效的病案管理质量的督查机制,奖罚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病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心,直接导致病案管理与的质量与信息统计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率。二病案管理改进措施
1获得医院管理层的支持 我院自开展“医疗质量年”活动以来,对病案信息统计工作质量有了新的认识,根据“医院质量年”活动的主旨,院领导对病案信息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病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我科制定了《病案管理与医疗信息统计考核细则》根据细则要求每周对临床科室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查与考核并与绩效挂钩,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意见与有效改进措施。
2健全和完善病案管理体制
2.1制定医院特色化的病案管理与信息统计制度以及个性化的岗位职责 为了全面提高病案管理质量,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病案管理与医疗信息统计考核细则》、《病案管理与医疗信息统计业务查房制度》、《病案管理与医疗信息统计奖罚制度》《病案管理人员分工以及个人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并按照PDCA循环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相互督查,发现问题,找到根源并持续改进严格监控各项质控指标,从而保证病案管理与信息统计质量的逐步提高。
2.2加强病案管理的环节质控 病案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从源头抓起,从环节病历的细微入手,将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严格执行病案管理制度,防止病案随意更改和丢失现象,每周对临床科室进行相关制度检查与考核并与绩效挂钩,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意见与有效改进措施,提高环节运行病历管理的力度。
2.3重视病案终末质量的督查 对归档病案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病案质量评分标准》认真督查,从2015年开始每月由业务院长亲自带领病案管理相关负责人参加临床科室出院病历讨论,督查核心制度落实,并按照三甲评审的标准制定了《首页检查登记表》《编码准确率抽查情况总结与改进措施效果评价表》认真检查终末病案,与临床医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逐步提高我院终末病案的内涵与质量。建立与完善科室绩效考核制度,从严落实。为了保证病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有序进行,根据病案管理工作流程,科室人员个人特点专长等,因人而异,制定了个性化,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并根据三级评审标准,将病案管理的PDCA循环融入日常工作中,科室每个工作人员既是科室工作的执行者,同时也互为质量督查人,对于科室各项工作相互督查,检查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使病案管理与信息统计工作在不断改进中提高科室病案管理水平。
4.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 病案管理是医院信息管理的考核,信息时代病案管理的内涵由过去单纯的收集、整理、编目、保存,发展为着重对病案内容所含信息的提取、、整理、分析、利用变简单服务为多方位信息服务。这种发展和转变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必须要加大对病案管理以及相关医学统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法律常识的学习,多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定期组织考核,提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重视病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利用,适应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在医疗体制改革的现在,各级政府部门,医院领导,各职能部门,临床教学科研等都需要病案统计相关数据,电子病案的使用将传统的纸质病案信息完全电子信息化,提供电子存储查询、统计、数据交换传输,病案电子信息化使病案统计人员从大量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病案医疗统计信息的挖掘研究,提炼出更有用的医疗信息服务院领导,临床、科研、以及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对医疗统计数据的采集上报,充分利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机遇,改变病案信息管理中存在的落后状况,让病案信息中的统计数据为医院良性运营服务,优化医院管理,以适应现代医院信息化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 篇10
根据国家中医院管理局《中医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三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4‟25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做好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15‟15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为保证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安徽省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方案》。
一、检查评估目的
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巩固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整体服务和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检查评估范围
完成医院等级评审的所有中医医院。
三、检查评估标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三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持续改进省级检查评估实施细则》、《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持续改进省级 1
检查评估实施细则》、《二级中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持续改进省级检查评估实施细则》、《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持续改进省级检查评估实施细则》(附件1)。
四、检查评估时间
2015年4月底前完成省直和三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检查评估;2015年9月底前完成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
五、检查评估专家
成立检查评估专家组,专家组原则上由5人组成,组长1人,管理、临床、药学、护理各1人,根据需要可确定1名秘书。二级中医医院专家组成员由各市卫生局负责从安徽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库中抽取(专家库名单见附件2),组长由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派,原则上由市卫生计生委分管中医药工作的领导或参加过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的领导担任。省直和三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专家组由省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
六、检查评估程序
1、自查自纠
各中医医院要按照《二级中医医院“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要求,对照等级评审整改建议开展自查自纠,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将自查自纠情况形成书面报告(纸质及电子版),二级中医医院由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于2015年6月底前统一上报中医药服务管理处,三级中医院自查自纠工作去年已发文部署。
2、检查评估方法
专家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现场考核和访谈等方式,对医院周期评审后至今的中医诊疗水平、中医药特色、医院综合管理、持续改进情况等等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并做出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并形成书面报告。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于2015年9月底前将本市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报告(含各二级中医医院检查评估得分情况)报送中医药服务管理处,三级医院评估报告直接报送,相关检查评估资料原件至少保存至下一周期医院评审工作结束。本次检查评估分数按照35%比例计入下一周期中医医院评审得分。
3、抽查
省中医药管理局将组成专家组适时对各市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进行抽查,如果抽查结果与医院自查自纠结果或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检查评估结果严重不符,则视为该医院检查评估工作无效,省中医药管理局将予以通报,并责成其重新按规定组织评估。
六、工作要求
1、各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各三级中医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安徽省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做好迎评工作。各中医医院要以本次检查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管理、突出特色、改善服务、提高疗效,达到以查促建、以查促改。
2、各被评单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计生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从简做好检查评估接待等相关工作,严禁铺张浪费、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3、各被评单位要按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重点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提供相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
4、检查评估不得接受超标准食宿安排,不接受礼金、礼品,不安排游览、娱乐活动,不组织任何形式的迎送仪式。
5、对检查评估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将通报批评,并按相关规定严肃有关单位和责任人。
联系人:王荷 电话:0551-62998535 邮箱:whmm617@163.com 附件:1.三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检查评估计划表
2.安徽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库
3.三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检查评估工作专家手册
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持续改进 篇11
1 专人、专洗、专管
根据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制定腔镜清洗灭菌相关制度,设立专职腔镜器械清洗灭菌质量控制小组,设立组长一名,组员数名,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腔镜清洗与消毒灭菌技术,操作熟练,确保腔镜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2 配备专用的清洗保养场地与设备、工具及洗涤用品
如流动水清洗槽,高压水枪、高压气枪,超声清洗机,各种规格的软毛刷,泡沫棉,注射器专用篮框,保护垫等;使用规范的清洗保养产品,如多酶清洗剂,水溶性润滑剂等。
3 操作前自身防护
在清洗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圆帽、戴口罩、系好防水围裙,戴手套,穿防水鞋,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面罩。
4 规范清洗灭菌流程
4.1 制定流程图 学习《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流程图,悬挂于工作区域,严格执行腔镜器械清洗灭菌操作规程,达到自觉执行规范的洗消标准流程的目的。
4.2 预处理 腔镜使用后,由相关专业人员及时采用湿毛巾法、沉水箱法或保湿剂法对使用后器械保湿,防止污染物的干涸,降低清洗难度。
4.3 回收分类 使用后器械采用封闭式回收,防止污染物扩散。根据腔镜器械结构可分为镜面类,导管类,电线类,管腔类。
4.4 清洗
4.4.1 冲洗 腔镜器械使用完毕,立即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器械外表面,管腔类器械拆卸到最小单位,用高压水枪将器械管腔、关节、齿槽处彻底冲洗。
4.4.2 洗涤 根据器械结构不同,可采用手工清洗加超声波机洗相结合的方法。用高压气枪排出管道内的水分,将镜头、镜鞘、和导光束(除连接部)放入酶清洗液中浸泡5~10分钟,然后放入超声清洗机内;内镜附件使用后,于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清洗后并擦干;用清洁软毛刷彻底刷洗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注意避免划伤镜面,刷洗时必须两端见刷头,并洗净刷头上的污物,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
4.4.3漂洗 用流动水冲洗洗涤后器械上的残留物,管腔类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
4.4.4终末漂洗 将漂洗后的器械用流动的纯化水进行最终的处理。
4.5消毒 将清洗后的器械使用酸化水流动冲洗或浸泡消毒2分钟,净水冲洗30秒。
4.6干燥 首选可调温的干燥柜彻底干燥,细小狭长的钳类器械可用高压气枪干燥。
4.7检查包装灭菌 将清洗干燥的硬式内镜放入专用的内镜器械盒内,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功能是否完好,符合要求后包装灭菌,耐高温的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适合高压灭菌的采用低温灭菌。
4.8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工作 腔镜清洗灭菌后,专人做好登记工作,项目包括腔镜名称、清洗时间、灭菌方式及时间、失效时间、相关操作人员等信息,确保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5 相关监测
包括器械功能及清洗效果的检测,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的放大镜对清洗后的每件器械进行检测,有条件的医院也可采用残留蛋白量检测或专业ATP检测仪进行检测。每批次对灭菌器进行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每月对灭菌后腔镜进行生物学监测并记录。
6 讨论
持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探讨 篇12
高校的正常运行与稳健发展离不开“经济”, 离不开收收支支。“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将一定期间内 (通常为一年) 学校要做的事按计划、有步骤地配置以相应的经费保障, 并对经费使用的进度、经费使用的效益效果进行跟踪监督检查评价, 就是预算的全过程管理, 也是高校筹钱、花钱与做事的有机融合。研究作为高校财经管理核心的预算管理, 如何以货币形式准确表达学校的全面运行计划, 如何将校内的作业责任层层分解到个人并敦促个人为其业绩负责, 如何规范预算管理流程,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等, 对促进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帕累托最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高校预算管理实务出发, 分析归纳高校预算管理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 以“做事”与“筹钱、花钱”的有机融合为切入点与视角, 重新诠释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分析高校预算管理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和存在的问题, 进而提出持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 预算收支计划是做事计划的具体落实。
学校要做事, 必须先要心中有数, 然后看是否能筹到钱。有钱才能办事, 先要有做事的规划及计划, 然后有收入计划, 再有支出计划。先算后花, 将做事计划具体落实。
2. 预算管理是单位做事、筹钱、花钱规范管理的牛鼻子。
学校要稳健发展, 必须遵纪守法, 做事、筹钱、花钱要符合国家及主管部门的规定。国家规定实行大收大支, 一切收支都要纳入预算, 还要符合政府采购、财政收支国库直接拨付的有关规定, 资金的筹集、使用过程、使用效益效果等要接受财政、教育、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特别是近年来, 不少高校的财政预算执行要接受人大全程跟踪监督, 这对高校经济运行、预算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通过收支预算体现学校预算年度内要做的事情, 预算一旦确定后, 严格执行并定期进行执行差异分析, 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便于以后年度通过预算编制与调整达到“做事”目标。抓住了预算管理这个牛鼻子, 高校的经济运行就能持续有序, 学校的资源配置才能更有效率。
3. 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及预算执行的效益性是学校各级负责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预算, 不仅仅是财务预算, 更不仅仅是财务做的预算, 而是高校各院系、各部门当家人共同做的预算。预算管理, 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 而更是各单位、各部门当家人的管理工作。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预算执行结果的效益效果性体现了各院系、各部门当家人当家理财做事的综合水平。
4. 加强预算管理是促进学校干部廉政建设的需要。
预算管理, 不外乎收支两个大的方面的约束。一是规范收入管理, 理清收入来源、渠道与计划金额, 防止乱收费和私设“小金库”;二是规范支出管理, 促进教育资源支出结构优化, 该保证的支出要充分保证, 不合理的支出坚决砍掉, 防止浪费, 聚合学校有限财力用到刀口上。预算约束, 是对干部约束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促进干部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及手段。
二、高校预算管理中的认识误区
1. 误解预算编制的起点不是“事”, 而是“钱”。
学校有些同志认为, 领导给多少钱, 我就干多少事, 没钱我就不做事。但是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 生存的前提条件是要“做事”, 在为社会、为学校相关部门提供产品与服务。高校及其所属院系、教学管理及教辅部门、管理及其他支持服务部门要生存、要可持续发展, 同样必须要“做事”。各院系及部门可根据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规划, 将要做的事情细化, 再辅以经费预算。在学校统筹安排确定预算后, 要做的“事”及要筹集的“钱”和要花费的“钱”才能有机融合起来。
有些同志编制经费预算“头戴三尺帽, 随时准备砍一刀”。资源使用部门与资源配置领导之间存在着“博弈”。但学校如果实施“事”的完成情况与“钱”的花费情况相结合的业绩考评, 将会减少这种“博弈”。
2. 误认为谁要来的钱谁做主。
一些专项项目负责人认为, 其要来的专项资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花在哪个方面都可以。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一级预算单位, 不管什么渠道什么资金来源, 其支出都要符合国家及高校的财经法规, 其收入来源、票据使用、支出比例、支出内容等都要符合有关规章制度。
3. 误会年底财务“催花钱”而不是“催办事”。
一般到11月至年末, 学校的一些部门可能会接到财务部门的电话, 要赶在12月30日前完成财政预算收支计划, 否则按照现行规定学校的财政拨款会被“归零”处理, 一些同志误认为财务部门这是在催着突击花钱。其实, 财务不是在“催花钱”, 而是在“催办事”。钱没有按计划花完, 除了有关部门厉行节约的因素外, 绝大多数是部门未能按期完成“做事”计划。如果因为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办事而使得财政拨款额度作废, 对学校而言, 也是一种损失。学校当年要办的事情未办好, 以后年度要办却不一定能得到财政资金资助。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也不排除存在着个别部门年末突击花钱现象, 这不仅说明该部门 (或该专项) 的预算编制计划与实际偏差较大, 还说明部门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未按计划办事, 未按规定接受预算约束。
三、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重收入筹集、轻支出控制, 重项目投入、轻项目绩效评价。
创收、资金筹集因为直接关系到现金流入, 学校一般都非常重视, 但是学校支出的规模、支出的效益效果往往被忽视或轻视。学校预算编制一般遵循的是“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的原则, 收入确定后, 先保障人员经费及应付学校“开门七件事”的维护维持性的刚性支出, 若有余钱再用于学校发展性支出, 这种思路在预算管理实践中轻视了支出的有效控制。在高校的预算执行过程中, 项目的立项可行性论证、项目预算执行的过程偏差分析、项目完成后的绩效评价尚有欠缺, 有待改进。
2. 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有待提高。
学校各部门的预算特别是各种资金来源的专项项目支出预算仍然存在真实性、准确性不够的现象。一些项目执行起来偏差较大, 甚至有的项目只是套用原项目名称, 而执行内容完全与预算不一样。有的项目, 实施招投标的标的甚至超过原预算的50%。专项项目预算追加、项目预算变更也未严格履行预算追加、预算变更的程序与手续。
3. 预算责任分解不及时。
有些专项是由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统筹管理, 其预算责任要层层分解到具体执行人员手中, 个别项目如果分解下达不及时, 造成当年专项预算不能当年完成。例如学科建设专项、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由院系或教学资源建设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经费预算额度确定后, 再进行相应的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评审, 预算执行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4. 非财政拨款专项缺乏预算控制。
除了财政预算由财务部门归口统一上报下达外, 高校内的其他资金来源的专项如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拨入的、其他渠道申请得到的专项, 其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明细、预算执行绩效相对于财政专项而言缺乏规范的管理。预算编制的上报、预算明细等事先并未在财务部门备案, 一笔资金到账, 财务人员不知道是主人是谁, 也不知道是什么项目的资金。好不容易找到“钱”的主人了, 由于没有预算支出明细, 财务无法按照预算控制其支出明细项目内容及金额。而专项在项目结题或结束时往往要接受审计检查与监督, 这时候再补预算明细, 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由于非财政拨款专项缺乏严格的预算控制, 项目预算管理不严, 项目执行绩效打折, 资金使用很不规范, 有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现象。
5. 预算编制质量、执行情况好坏与部门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绩效考评奖惩脱节。
高校所属的一些单位和部门是以单一经济指标方式约束激励的, 一些下属单位或职能部门的预算极其简单, 只有收、支、余三个大数, 没有相应的收支明细。并不是这些负责人胸无计划, 实际上, 收支明细都在这些单位或部门负责人的心里。预算越明细, 约束越严格, 如果预算编制质量、预算执行情况与单位或部门的绩效考评奖惩脱节, 预算编制主体不会将预算明细, 也不愿严格执行预算。
6. 专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待加强与深化。
对于校内的专项, 部分高校目前基本上没有绩效评价过程, 一些专项连简单的验收过程都没有, 单位花了钱, 却很少有书面验收合格的资料留存备查;另外, 对大额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未实施全面监督检查, 对小额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未实施抽查, 也未对专项的预算执行差异剖析原因。没有第三方的参与和监督, 就不能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环境, 也不利于以后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改进与提高。
四、持续改进高校预算管理的建议
1. 先事后钱, 明确预算编制依据。
事权决定财权, 学校和院系、职能部门根据目标、规划、计划、具体项目, 确定一年要做的具体的事情, 编制业务计划, 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
预算将学校内部的作业责任分派到院系、职能部门及具体个人, 并让这些部门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能对其业绩负责。
2. 加强预算编制与管理的制度建设, 规范预算管理流程与责权划分。
高校应结合学校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原有的预算管理、财务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规范预算管理流程并加强宣传;明确各所属单位、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角色、职责、权利;在预算流程控制上强化学校业务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的作用, 如设备更新、添置、维修预算先由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把关, 对外投资预算由财务部门审核把关, 信息化建设预算由信息管理中心审核把关等等;在各业务部门或专项负责人进行各类专项预算编制申报时, 归口财务管理部门或预算管理办公室统一汇总上报, 至少要抄报财务部门一份备案;在预算审批中, 先进行“事”的审核再给予“钱”的配套, “事”的审核由学校各业务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初审;在不同资金来源的专项得到审批后, 要根据审批经费情况及时修改专项预算并在经费审批部门批准后及时抄送财务部门以便执行控制;年中“事”有变化时, 干“事”部门及时履行预算追加预算变更的程序与手续;发生实际预算执行差异由做“事”的部门进行原因分析。总之, 要在预算管理全过程中充分体现制度的规范与约束。
3. 实施和推进项目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与干部考核奖励相结合。
理性经济人“不会做领导期望他做的事, 但会做考核他的事”。借鉴财政专项绩效评价办法与指标, 实施和推进高校不同资金来源专项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充分利用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作为核定各部门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对绩效优良的项目部门与项目负责人, 安排专项预算时优先考虑;同时将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考核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施和推进项目绩效评价, 将所办的“事”的绩效与所花的“钱”有机结合起来, 逐步确立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与机制。
4. 加强预算执行审计监督, 完善预算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
对于高校的预算编制, 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事先介入, 对预算编制的依据、预算编制的过程实施审计调查;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跟踪审计;对预算执行结果特别是专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绩效审计。至少每年按照一定百分比对专项的绩效及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抽样审计, 以便加强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 完善学校预算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
5. 进行预算管理相关知识、技能、规定的培训, 提升预算参与者的管理水平。
由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或财务部门每年根据国家及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要求, 对学校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预算联系人”进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有关规定及知识技能培训, 提升单位或部门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业务水平。
高校预算管理的持续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以及每个部门, 只要预算管理将筹钱、花钱与做事有机融合起来, 只要事权与财权及业绩考评有机结合, 预算管理将在学校的经济运行及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与效果将会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俊勇.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6
[2]【.美】威廉.拉利主编, 王斌等译.预算管理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持续改进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病理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汇报08-10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方案05-23
公司持续改进工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07-23
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持续改进09-26
持续业务改进06-14
质量持续改进11-19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05-21
质量持续改进工具07-03
持续性改进09-22
持续改进个人总结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