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2024-07-14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共10篇)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篇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在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教学上的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一、在这一课的教学里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用游戏的方式贯穿这个教学过程,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的内容,并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应用题,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

2、板书设计简洁明朗整,有条理,有对比。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上不足之处:

1、“做一做”主题图,学生没有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会提出一般简单的一步计算的问题,两步计算的问题只是个别学生会提。应该多给予学生引导和思考的时间。

2、一部分学生看图不够认真细心,对于跷跷板乐园图文的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到,不能清楚的说画面的内容。导致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诸多错误,以后要多练习这些隐含条件的题目。

3、部分学生不会写综合算式,还是习惯用两个算式解决问题。

4、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经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

5、整理图文信息,在教学中应该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题意,能用语言完整地表述题意。让学生通过有条理讲题,帮助理解题意。

6、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

7、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尽量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篇2

一、研读“教材”资源, 了解儿童认知起点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相并关系以及“比多比少解决问题”的相差关系, 而例3“运用乘加和乘减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则是对倍总关系进行的教学。因此,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和连减两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乘加乘减的教学, 学生对用两步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解题框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基于教材, 活用教材, 才能有效地开展本次教学。

二、活用“学生”资源, 调动儿童思维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 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 人不同, 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 教师要分析学生的情况, 活用“学生”资源, 从而为课堂教学提供保障。

例如, 学军小学钱塘校区是小班教学。因此, 这一环境优势为笔者“以学定教, 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根据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分析结果, 笔者采用了异质分组为主、同质分组为辅的方式对学生座位进行了安排, 具体如下:

座位安排说明:第二组至第九组安排异质分组。第一组的四名同学程度均在D, 采用同质分组, 接受更多的关注。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 兴趣比知识重要, 过程比结果重要, 信心比成绩重要。因此, 笔者灵活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差异, 创造性地使用小组合作, 二度开发学生资源, 实现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和谐结合, 这样有效地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他们充分投入情感, 调动思维活动,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三、细化“目标”资源, 引导儿童获取新知

教师对于“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该好好地加以认识, 学习的本质就是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尝试认识新的东西。因而, 教师必须克服成人化的思维模式, 在学生新旧知识之间, 铺设一些桥梁或者是阶梯, 让学生顺利地从旧知识的领域来到新知识的领域, 而且还让他们为自己能找到通往新知识的桥梁或阶梯而感到自豪。因此, 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 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笔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基本性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学会用乘加、乘减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2. 初步了解用分步、综合式题的表达, 感悟两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发展性目标:

1.分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线段图、列表等, 并能建立一定的数量关系。

另外, 根据“以生为本, 构建童心的课堂”的理念支撑, 针对本节课, 笔者又设定了分层目标。

上限目标:学习程度是A、B的学生能熟练掌握分步、综合式题的表达, 培养他们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限目标:学习程度是C的同学能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提出问题并解决;学习程度是D的同学能在老师的帮助下用分步算式来解决乘加、乘减的数学问题。

四、巧设“环节”资源, 建构儿童有效课堂

环节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

活用情境图:提出问题:观看的有几人?玩跷跷板的有几人?乐园里一共有几人?直击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 进而培养他们读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自主探索, 交流感悟

1. 独立研究。

解决问题:玩跷跷板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么算?请将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录在练习纸上。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2. 小组讨论。

根据前测分析, 大部分学生解决此题认为难度不大, 只有小部分学困生对综合算式的理解以及运算顺序的感悟感觉有困难。因此, 笔者通过小组交流这一环节, 让学生带着以教会别人的任务进行交流, 会的教不会的, 会的教不同的方法, 以实现“大家不同”“大家更好”的理想境界。

3. 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反馈, 整理不同的解题方法。

(1) 4+4+4+7=19 (人)

(2) 4×3=12 (人) , 12+7=19 (人)

(3) 4×3+7=19 (人)

个性解决:7+4×3=19 (人)

反馈时, 抓住以下两点进行交流。

(1) 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和加法的联系:算式4+4+4+7可以写成算式4×3+7。

分步和综合算式之间的关系:都是先算玩跷跷板总人数, 再算乐园里总人数, 他们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2) 交流综合算式中运算意义的理解。7+4×3, 可以吗?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并思考, 7+4×3与4×3+7, 这两个算式都是先算乘法4×3, 解决玩跷跷板人数, 再算加法解决乐园里总人数。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 把算式和意义进行重点交流, 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环节三:习题应用, 理解深化

本次练习, 设计了对比习题、变式习题、拓展习题等不同的形式, 以达到在保底的基础上作适当拓展的目的, 成为例题知识的补充和延续, 既符合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 也容易再次掀起课堂教学高潮。

1.专项口答。

加强对比练习, 理清运算顺序。

(1) 2×4+3= (2) 2+2×3= (3) 4×3+2=

2+4×3=2×2+3=4×3-2=

研究错例:2+2×3=4×3, 可以吗?怎样使它变正确呢?让学生感悟到在乘加中也可以运用小括号。

课堂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 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对比、澄清的过程。因此, 教师充分挖掘学生学习上的“错例”, 并及时加以捕捉和运用, 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探究, 并在纠错过程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并作出解答。让学生感悟在乘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有乘加, 还有乘减, 建构这一类题的数学模型。

3.选择题。

(1) 红色彩带有多长?

出示对比题, 红色彩带有多长?让学生在思维的辨析中, 更进一步地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用。

(2) 下列哪些图可以用算式3×4+3来解决? ()

借助逆序题的思考模式, 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 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通过对习题资源的整合, 借助图形直观呈现,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 沟通数与形、图与式的联系, 进一步提升学生解题的思维品质。

乘加乘减教案 篇3

东阳学校 张敏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5.教学目标

1、认识乘加、乘减算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3、结合实际运用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智慧乐园吗?(出示课件游乐园图)在这个游乐园里我们解决了一些数学问题,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解决,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这些问题。(出示一组木马图)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到木马区。请仔细观察,小木马上有几人?(引导学生说出有3人)

(出示第二组木马图)教师:那现在有几人? 学生:6人。

(出示第三组木马图)

教师:再来一组呢?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列出算式吗? 加法算式:3+3+3=9(个)乘法算式:3×3=9(个)教师:为什么可以用3×3 学生:3个3 小结:加数相同我们可以用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教师:小木马可好玩了,你们瞧,又来了2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上了小木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认识,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人)。

问: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计算吗? 追问: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总结算法。

方法1: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人)。

方法2: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因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人)。或者:3+3+3+3-1=11(人)(3)引导观察。

教师指出:像3×3+2,3×4-1的这些有乘又有加减的算式,数学家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算式。

板书:乘加、乘减

这两个算式怎么算才能等于11呢?先算乘法还是先算加法呢?为什么?

小组讨论、回答。(4)小结。

板书: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三、知识运用。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请根据小猴子摆的桃子,帮它算算一共有几个桃子? 引导学生明确图意,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5×3-2中5×3表示什么?为什么减2? 4×3+1中4×3表示什么?为什么加1? 2.摆一摆。

出示课件:每堆摆5根小棒,摆4堆,在第4堆里拿走2根。小组完成。

指名回答:4×5-2中4×5表示什么?为什么减2? 3×5+3中3×5表示什么?为什么加3? 3.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的第4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5.游戏。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真棒!学得特别认真。下面我们一起玩游戏,请根据老师要求摆图形。

四、总结。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篇4

这时我结合图意引导学生想:前面3棵每棵都是3个,第4棵为什么只有2个呢?生:我想原来每棵都有3个,小熊拿走了一个。所以原来有4×3个,再减去小熊拿走的一个:4×3-1=11。学生能够想到比4个3少1。也就是说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先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

同时结合摆小棒帮助理解,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得出乘减算式后,我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与前面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都明白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减法)。

这节课,我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我设计了富有开放性的、创造性的题目,发散留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

1.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

(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2.口算, 直接说出答案,要说说用的是哪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3×3= 4×2= 2×3= 5×4= 1×4= 3×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熊都夸奖你们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学生提出: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老师接着问:怎样列式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3×4=? 4×3=? 3+3+3+3=?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l利用课件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问: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问: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能提出: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怎样列式?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每种列式都要说出意思? 12-1=11(个) 3+3+3+2=11(个)

4×3-1=11个

引导说出:表示几个几多几或几个几少几?

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小朋友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引出课题:乘加乘减(板书)

l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1、练习一摘玉米棒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

问: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同时也要说出每种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二:课本上的P56

引入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

问: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引入: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什么问题?而且能否解答?运

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要求:同桌互相出问题,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组批改。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拓展练习:尝试根据算式,口头编题。 5×4+3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一共有多少个? 还剩几个?

3+3+3+2 3×3+2=11 (个) 2+3×3=11(个)

3+3+3+3-1 9

4×3-1=11(个)

4×3=12 12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个人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乘加、乘减试题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5分钟)

1、开火车。

4×2=

2×3=

3×4=

5×2=

1×3=

2×2=

3×3=

5×1=

3×5=

5×4=

5×5=

4×4=

2、看口诀说算式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5分钟)

1、出示例5,让生仔细观察。师: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导生回答如下问题:第一株、第二株、第三株、第四株玉米树上分别有几个玉米棒?这四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都相同吗?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这三株玉米树每株都结了多少个玉米棒?那一株玉米树与这三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棒?为什么第四株玉米树上不是3个玉米棒?)

师: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信息,你们真是太棒了。再看看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还有几个玉米棒。)

师:那该怎样列式呢?(只要求列式,不用算出结果)

(三)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写在你的算术本上。

(老师巡堂去看学生做的情况)

2、展示学生的解法,交流讨论。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结果:

①3+3+3+2

②3x3+2

③3x4-1

3、全班交流解决为何可以这样列式

师:一个问题可以列出这么多种算式,那这些算式列出有没有理由呢?我们现在一起来讨论。

(让列②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3是哪里的玉米,2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是列得有道理的。掌声表扬!

(像3x3+2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让列③式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3x4是哪里的玉米,为什么要减1呢?

师:这样说,大家同意这个算式的列法吗?同意的话,说明这个算式也是列得有道理的。同样掌声表扬!

(像4x3-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板书:乘加、乘减)师:看黑板上小朋友做的方法,你都看懂了吗?同学们真棒,像②、③这样的式子,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你们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它们写出来,你们肯定能成为将来的数学家。

4、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像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同学们觉得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5、重点分析②、③的意义:3×3+2就是求比3个3多2的数,3×4—1就是求比4个3少1的数。

6、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对同桌说一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 2、4×3+4=

2×3-3=

3、做课本58页4、5、6题

(五)课堂总结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乘加乘减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① 3+3+3+2=11(个)(连加)

3x3+2=11(个)(乘加)

数学乘加乘减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数学一年级下册P77―78;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乘加乘减算式的具体的意义及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正确地运算;

2、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探索、合作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乘减的算理,并进行乘加乘减间的改写;

[教学准备]

主题图、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们通常都养些什么小动物呢?你能猜一猜小明最喜欢养什么小动物吗?(学生尽情的猜)

他究竟养的是什么小动物呢?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 探索新知,弄清算理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同你同桌说一说;

(2) 再指名说一说;

(3) 你能根据图中知道的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充分发表后小结为: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呢?

2、 指导列式,交流算理

(1) 要求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用算式怎样表示出来?

(2)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同桌交流;

(3) 指名汇报交流各种算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① 数数;

② 4+4+4+2=

③ 4×3+2=

④ 4×4-2=(这里可以追问是怎么想的?再多指名说说进一步理解乘减的.意义)

⑤ 引导学生给③、④式起名;(板书:乘加乘减)

(4) 这些算式你会算吗?请选择一道你喜欢的算出它的结果;

(5) 交流算理;

这里着重对乘加乘减要让学生多说说运算的顺序;

3、 整理强化,小结算法,数学教案-乘加乘减。

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小明为感谢你们特意给你们送上了水果。(投影出示书图)

①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② 评讲时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及为什么这样列式?

③ 你能列出一道乘减算式吗?

④ 小组讨论再指名汇报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吃完了水果让我们一起去操场运动吧!瞧,一群小朋友正在运动呢!(投影出示书图)

① 看图你能猜出,哪边活动的小朋友多呢?

② 是否猜对了呢?还是让我们算一算吧!

③ 学生独立完成算式,有困难同桌可以讨论交流;

④ 指名交流、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⑤ 组织讨论: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这些小朋友在跳绳、拍球,那就让我们去打乒乓球吧!(投影出示书图)

① 这里的球拍够我们用吗?

② 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③ 汇报交流,提倡不同的列式;

④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算的?

4、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让学生出一些乘加乘减的情境并说说怎么列式、计算的。

5、在括号里填上“ +”或“―”。

3×2○3=9 2×2○2=6

4×4○4=12 1×4○4=0

6、、游戏----摘桃子。

运动后,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摘桃子。

游戏规则:学生上来从桃树上摘下自己最喜欢的桃子,桃子后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对了,桃就送给你。否则就得不到。

四、 总结评价

小朋友们,经过这一路的游戏、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把你的收获跟你小组内的合作伙伴们说一说,再在全班汇报。

五、 延伸发展

东东去商店买本子。本子每本3元钱,他带的钱最多买2本,请问东东他可能带了多少钱?

数学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篇8

放假三天,今天又走进了课堂,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还沉浸在节假日的兴奋中,隐隐约约感觉到今天的课一定不会那么顺心。于是又把教案拿出来看了看,改了改,准备好教具。晨会下课铃声未响便走出了办公室,早早的来到了班上…… 为了让孩子们及早进入上课状态,我带孩子们把1-4的乘法口诀复习了一下,采用对口令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进入状态还算快,我顺利地进行了新课的教学。 这节课,按以往的教学经验得知,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时只要求学生列出乘加算式,教参中叙述到“要求不宜太高,学生想不到的方法(比如乘减),不必强加给他们。”可大册上出现了看一幅图用乘加乘减列出两种算式。也就是得要求每位学生掌握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乘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它包含了逆向思维。记得前几年我对此课还专门写了一篇有关数形结合的文章,就是针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乘减的算理的。今天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以下几点的讲解:1.关注学生对图意的理解、对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即让学生多说图意。2.对算式含义的理解,借助算式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乘加与连加之间的联系。3.渗透并逐步强化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的答案必须一致,因为解决的问题是统一的。(如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加、乘减等)4.讲清列乘减算式的思考步骤,借助“形”为学生的思维搭好脚手架。具体步骤:1.画。把最后一份也画的和前面的同样多。2.数。数一数现在有几个几。列乘法算式。3.划。把刚画上去的划去即减去。 思考:乘加算式在图中是可视的,对学生来说是真实存在的,而乘减减的部分则是一种虚拟存在,低年级儿童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自然会产生这样的建构偏差。如果凭空让学生列出乘减算式是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数、划——数形结合,为学生搭了个“脚手架”,理解起来就“有理可据”了。 反思:可整节课上下来,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也许是安排的太满了,强调的太多了,书上练习没有全部练完,也许把乘减的算理理解放在第二课时,训练的会更扎实些吧。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篇9

乘加乘减

学习内容:教科书P56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不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学习重难点: 重点:乘加乘减式题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学习准备: 学具:小棒

教具:教学课件、本子、小棒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1、拍手操。

不同的拍法由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2、回顾

昨天小朋友们都提到数数有很多方法?可以两个两个数,也可以……

二、探索新知

1、今天我们要来猜数。猜一猜老师手中会有几根小棒? 你打算几个几个数?

教师有次序地将小棒分发到各小朋友手中。几个几?还多了几? 板书几个几多几。出示图示。

还可以怎么列式?为什么这么列?(几个几少几)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情况板书几个几多(少)几及算式。计算算式得数

2、小结

比几个几多几,少几的算式我们可以用乘加乘减的方法来做。

三、拓展练习

1、出示情景图(第58页第4题)小朋友在干吗?他们是几个人一把伞?

2、在实验室里试管摆放地可整齐啦。(出示第5题)你看,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什么?你能列式计算嘛?

3、第6题:小朋友在看电影,他们是怎么坐的?可以怎样列式?并计算。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篇10

乘加 乘减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58—5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掌握计算方法。2.让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3.让学生用乘加乘减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乘加乘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准备:课件、笑脸红花,评价图。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略)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口算并说出口诀。(开火车)

二、创新情景,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列式解答。①图上有什么?

②你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③你会列式解答吗?

④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并说想法。2.交流算式,说算理 ①谁愿意说说你的算式?

生1:3+3+3+2=11(人)(一点即过)②你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3X3+2=11(人)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我们先算了3个3,少算了1个2,所以还要加2.师点拨:这种方法其实和第一种方法法是一样的,只是把加法改成了乘法。

③你们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生3:3X4-1=11(人)说说你的想法? 师小结:我们先算了4个3,多算了1人,所以要减1.3.揭示课题

①刚才用三种不同方解决了木马中的数学问题。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

观察一下。两道算式中都有什么? ②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叫乘加。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乘减。

③揭示课题并板书 4.运算顺序

大家回忆一下刚才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 板书先算乘法 出示儿歌记忆运算顺序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做一做 师:让我们坐上木马去领奖。(课件)桃子里也有数学问题。①学生在书上P58页完成 ②交流

③比较,为什么要加1?为什么要减2? 2.算一算

师:谢谢你们,桃子问题解决了,让咱们坐上飞机到数学乐园。①学生做P59,第一题 ②交流,③观察,用图帮学生理解第一列两道算式的关系。④通过观察,比较,教给学生记忆乘法的口诀的方法。3.写一写

师:算式王国的问题也难不倒你们,让我们开火车去电影院。①学生完成P59第四题。②交流,着重交流5X5-1=24人和4X4+1=17人两道算式 4.评价小结.师:咱们笑脸图上也有数学问题,老师一共发给你们多少个笑脸? 师小结:

上一篇:中期考核自我鉴定500字下一篇:乡镇个人廉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