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2024-12-28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共8篇)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篇1

丰新中学实验室工作制度

丰新中学实验室工作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教学大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有一名校长分管、一名主任主抓实验室工作,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一、设备的申购

1、添置仪器、药品、工具及其它易耗物品,应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勤俭办学的原则进行。设备的添置每学期一次,学期初审议并进行购置。

2、固定资产的购置(包括电教)由教务处会同教研组、实验室人员提出报告,报校长室批准购办。

3、低值耐久品及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由实验室老师提出计划,经教务处审核后总务处购买。

4、严格履行批报手续。凡购进物品,经办人应交给相关实验室老师验收(经手人不得自行验收),查对无误后签字,并及时登记入册,按仪器、药品种类及时上橱上架。

二、设备的管理

1、实验室必须建立《教学仪器明细帐》、《低值易耗品明细帐》、《教学仪器统计帐》,仪器入橱必须贴有标签,仪器橱上必须有橱签。

2、实验室必须建全各项使用登记。如: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登记册、仪器借用登记册、仪器报废登记册、仪器损坏赔偿登记册等。

三、设备的领用

1、任课老师在演示实验前,需填写实物领用单。实验仪器、模型、药品用毕应及时归还,实验室老师对照领用单逐一检查,清点后交还领用单。

2、教师归还仪器、模型和药品时,若发现有损坏和少缺的,则要当面问清并作记载。

3、领用贵重仪器任课老师必须写明该仪器的使用记载表,领用危险品须写危险药品领用单,课前领去,用后立即归还。不得无故在办公室过夜。

四、设备的赔偿与出借

1、凡违反实验操作规程,而致使理化生仪器损坏的,必须追究赔偿责任。

2、教师演示实验所领用仪器,如系正常损坏,则填写仪器报损单;系非正常损坏,照价赔偿。

3、对实验前未认真准备,在实验中又不听从教师教导,而致使仪器损坏的个别学生,除赔偿外,还应严格教育或给予必要的处分。

4、教学仪器仅供教学使用,不得出借给个人家用和其它单位使用,更不可长期占用,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借出的,需经学校分管领导及上级部门领导批准方可借出。

5、借出的仪器如有损坏,不论情况如何一律负责修理或照价赔偿。

五、设备的报损

1、设备因结构陈旧、性能丧失,无法修复改造或严重影响安全,可以申请报废。

2、教学设备的正常耗损应履行报损手续。仪器报损时,其报损金额在100元以内的由学校领导审批处理,100元以上的应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与备案,经审批后,冲减总帐和明细帐。无批准手续的一律不予销帐。

教学仪器管理制度

一、学校添置的教学仪器(包括购置、调拨和捐赠的设备)都应及时验收、登记入库。入库后要贴好标签,分科、分类、定位存放,按照要求做好防潮、防震、防尘、防压、防鼠、避光、避磁等工作,仪器、标本要定期保养,损坏的要及时修复,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二、仪器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橱签、标签、实物四统一。每学期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帐一次,做到物物有帐,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药品要在地窖或专柜中按规定要求存放,双人双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品管理使用制度。

四、仪器室要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存放贵重精密仪器的房间或专柜更要重点保护。

五、仪器室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在桌、凳和墙壁上涂写乱画,用过的玻璃器皿要及时清洗、晾干,归类存放。

六、要爱护仪器设备,爱惜药品材料。带内电源(特别是内电源为非防漏电普通电池)的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取下电池,以免因电池漏液而损坏仪器,一般电子仪器应定期通电,至少每个季度通电一次。对因玩忽职守而引起重大事故,要追究其责任,严肃处理。

七、所有的仪器领用、归还都要履

行登记手续,并认真检查仪器的使用保管情况。教学仪器只供教学使用,一般不得外借。

八、实验室人员变动,应认真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要有主管领导参加,按账点物,逐件移交。账物不符要查清原因,并认真登记。移交完毕,须制书面文件,由三方签字。

实验教师工作职责

一、岗位目标:

管好实验室及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等,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服务,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实验数学的质量负责。

二、岗位责任:

1、每学期初,根据实验教学的要求,现有设备情况以及学校财力,制订申购预算,制订并实施本学科实验、本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钻研大纲、熟悉教材,掌握每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协助任课老师准备好演示实验,努力提高演示效果。

3、协助任课老师上好实验课,上课时要加强纪律与安全教育,加强巡回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乐意接受学校分配的其他工作,配合有关老师搞好与实验有关的第二课堂活动。

5、健全各种登记帐目。做好仪器、药品的购进和损耗的登记工作,分类编号、及时入帐,做好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6、做好仪器的管理维护工作,仪器、药物、挂图都要分科、分类、定位存放,按照要求做好防潮、防霉、防锈、防震、防尘、防压、防鼠、避光、避磁等工作。

7、加强业务进修,努力提高实验操作和指导的能力,改进演示实验的装置,力所能及地做好自制教具的工作。

8、严格执行借用的审批和登记制度,防止仪器室财物散失,借物到期负责追还。

9、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及时

关好水电、门窗、严防事故发生。

10、每学期末要对实验仪器、设备、药物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做好实验工作 总结,报告实验室购物,添置及损耗的情况。

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一、全体师生都应懂得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的常识,重视安全防护工作。

二、教师具有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熟悉有关方法。

三、防火、防爆:

1、仪器室、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2、易燃、易爆药品设专柜或地窖存放。

3、蓄电池充电时应有人员看护,开窗通风,附近无明火。

4、爆炸实验要注意药量,并设置防护屏或远离学生,确保实验安全。

5、配齐灭火器、沙箱、水桶。

四、防触电:

1、装有配电、漏电保护器,电路安装科学规范。

2、用电仪器外壳要接地,并经常检查接地是否良好。

3、所有电工工具应有绝缘良好的手柄。

4、学生实验应使用36V以下的电压。

五、防中毒:

1、禁止用手直接取用药品。

2、实验室应安装排气扇或其它代用设备。

3、废液入废液缸或消化池。

4、配备卫生急救箱,配齐常用的器材和急救药品。

六、防盗窃:

1、仪器室、实验室的门窗完好,离人时关好机、电、窗、灯、门。

2、钥匙由专人保管。如有遗失,及时更换门锁。

3、装有防盗报警设施,并有人值班。

七、发生突发事故时,首先要做好自救、报警,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课文有关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弄通实验原理,搞清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

2、进入实验室按编组就位,保持室内安静。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仪器和药品。

3、认真听老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开始实验时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老师解决。

5、实验时应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实事求是地记录,认真分析,作好实验报告。

6、无论是进行常规实验还是涉及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

物质等具有危险性的实验,都应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操作安全。

7、实验结束后,及时切断电源和火源,拆除实验装置,将仪器擦洗干净,摆放整齐,老师复查后方可离开。

8、要爱护实验室的一切设施和用品,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和药品,没有用完的药品材料要放到指定位置存放,实验产生的废(物)液不得随便乱倒,应倒入指定容器。

9、室内物品一律不准私自带出室外。损坏仪器按赔偿制度中有关规定处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篇2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首要场所, 是科学创新的源泉, 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2]。如何顺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科学高效的管理好实验室, 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 是实验室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实验室管理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实验室的功能和隶属关系在向规范化发展。我校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调整, 已基本从原先的“校、系、室三级管理模式”转变成“校、院 (系) 两级管理模式”。这种转变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有益教育建设和发展。在取得效果的同时, 一些过去没有重视的问题和矛盾渐渐暴露出来, 体现在:

1.1 由于历史的原因

高校实验室的建设, 普遍存在“重复设置、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谁管谁用”等突出问题, 我校也不例外。要想明显改变现有局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两级管理模式下, 教研室与实验室相对独立, 不利于实验教学的日常管理, 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高校创新实验教学开展的综合性、研究/设计性实验的需要。

1.3 实验工作量化体系不完善, 缺乏激励机制

近年来, 高校普遍加大引进高素质实验教学人员的力度, 但总的来讲, 对实验人员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就我校来讲, 实验人员定位于“辅助教学”性质, 与教学岗位相比, 其职称、业绩、待遇等方面有差距较明显, 比如年度评优, 教师往往有若干个奖项可以竞逐, 而实验系列名额则十分有限, 达到20~30∶1的局面, 加之其他因素, 常有实验人员放弃评优, “地位”事实上的“不对等”, 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情绪;而且, 由于工作量化体系的不完善, 可能出现不同岗位实验人员之间的工作量悬殊而报酬却相近的不合理现象, 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实验工作评估机制欠缺

由于缺乏系统的考核机制, 实验室相关工作的评估往往停留在纸面上, 不足以引起相关人员重视, 由此导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维修保养不善、实验室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 学校对实验室的投入没有充分发挥效益。

2 实验室管理新思路

2.1 准确定位管理模式

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顺利进行[3]。结合我校实际状况, 我们认为, 实验室管理应这样定位[4]:有利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密切协作;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实验室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2.2 优化实验资源

2.2.1 加强管理, 合理调配

两级管理模式下, 我们以各二级学院为单位, 按照“撤小并大、收缩集中、资源共享、兼顾特色”的原则, 合并功能相近的实验室, 组建实验中心, 突出“使用与管理”有机分离, 协调整合各专业实验室, 重新组建学科专业相关的教学实验环境;由各学院组织竞岗任命实验室主任, 主管实验室工作, 包括实验室的人、财、物集中管理, 统一调配、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

2.2.2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

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 适时修订实验教学大纲, 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尝试开设跨课程的实验项目以及更高层次的科研性实验, 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大力推进实验课程的改革, 把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 形成独立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独立设课是近几年国内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 旨在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和与之相应的课程建设, 来达到和加强对学生完整而系统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和专业技能的训练[5]。给予每门实验课程相应学分, 加强课程质量监控, 以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2.2.3 积极尝试实验室开放

在满足本科实验教学的前提下, 在空闲时段, 尝试实验室对外开放, 包括从时间、实验人员、实验内容上开放。通过对外开放实验室, 满足师生实践练习或科研方面的需求, 学生可进行业余科学研究及各类竞赛项目, 提高实验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目前我校计算机学院和外语学院的多个实验室均已实施全方位的开放, 收效明显。

2.2.4 加强设备购置论证, 加强经费开支审核

高校的经费来源普遍是很有限的, 在目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显得尤为重要[6]。针对贵重仪器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我们从首要环节入手, 加强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目前, 我校进口仪器必须实施校外专家论证机制, 国产设备方面, 单台件2万以上的设备也都要组织校内专家论证;同时, 严格规范贵重仪器的购置和使用, 做到专人专管, 从使用到维护, 避免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

对于实验维持经费, 我校正探索贵重仪器有偿服务式的共享机制, 收入所得纳入贵重仪器维修基金以维持运转;对实验室一般性的维持经费也加强管理, 由专人审核票据, 避免挪作他用。

2.2.5 报废资产物尽其用

对于部分已报废的资产设备等, 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处理: (1) 进行残值处理, 通过类似拍卖 (价高者得) 的方式, 回收资金; (2) 赠予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单位, 如校外实习基地、工厂等; (3) 再利用。如我校计算机学院, 利用一些较旧的计算机,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选修课。由于该课程实践性强, 能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理解、提高计算机硬件的感性认识, 设课后学生踊跃报名, 课堂气氛热烈。

2.3 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

实验队伍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高校教学科研对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从事实验教学的师资如果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不能对实验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将严重制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7]。建立一支稳定、业务过硬、技术全面、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 是有效提高仪器使用率、提高实验室效益的决定因素[8]。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各实验室主任对本学院负责并接受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监督;实验课教师部分采用校内招聘, 实验技术人员采用校内聘用[9];制定了实验课程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实验人员岗位职责, 以加强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提高管理效率, 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实验和实践任务。

同时, 学校通过采用“派出去、请进来”方式, 逐步提高实验队伍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 (1) 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参加在职学习, 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业务素质; (2) 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和专业岗位分类, 制定各类实验人员的培训计划, 组织教师参加短期 (寒、暑假期) 技能培训和认证; (3) 鼓励实验人员参加教学、科学研究, 在教学/科学研究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

2.4 加强实验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实验考核制度是保证实验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 采取并做好实验室评估工作是加强实验室管理、改革和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4]。与具体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操作性较强的量化考核办法, 学生评教与领导评教相结合, 考核成绩同年度业绩金挂钩, 优绩优酬。我们从实验、实验室和实验人员3个方面展开考核评价:

2.4.1 对实验的考评

注重过程评价, 倡导并鼓励创新。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的综合评定方法。比如计算机类实验, 平时考核主要对实验项目的规范性、可行性、正确性等进行评价, 此项占实验考核的50%;期末考核一般包括笔试和机试两部分, 笔试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机试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综合设计能力、知识运用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两项综合起来作为实验考核的总成绩。

2.4.2 对实验室的考评

依照学校实验室评估条例, 由二级学院组织对各实验室评估, 评估过程接受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监督。内容包括:实验室综合效能、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室科学研究和实验室综合管理等四大部分。

2.4.3 对实验人员的考评

逐步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对实验人员进行规范和管理。以考评促管理, 通过服务的学生人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以及学生所取得的成果来对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考核结果直接报学校人事部门备案。

此外, 针对以往实验系列只有校级“优秀实验员”一个奖项可以参评, 比例太低以致影响实验人员积极性的情况, 经过协调, 相关管理部门同意实验人员参与竞逐“教学质量优秀奖”、“刘宇新奖教金”等奖项, 调动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3 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 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 (1) 优化组织结构和实验室结构, 组建二级学院实验中心; (2) 加强管理水平, 引进人才竞争机制, 完善量化工作、实验和实验人员考核体系; (3) 开放部分实验设备和实验室, 协调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4) 规范实验经费的管理。

需要我们思考和改善的方面: (1) 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时, 如何确保落到实处而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2) 如何确保考核内容完整与有效和考核过程的公平与公正。这些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校级层面的管理, 需要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

4 结 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亟需规范化、科学化。用发展的眼光看, 对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应逐步引入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 通过更有效的管理, 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爱文, 江立文.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12) :118-119

[2]徐永梅.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 (7) :438-440

[3]焦德凤.谈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管理创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 :91-94

[4]吴树勇, 赵亚庭, 等.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0, (6) :68-72

[5]陈建新, 朱三元.新建本科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8) :137-139

[6]肖茜.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出路[J].科技信息, 2006, (2) :63

[7]陈春淼.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J].实验室科学, 2006, (1) :77-79

[8]徐春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J].科技广场, 2006, (6) :61-62

高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篇3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制约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实验室信息化建设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分析当前实验室管理现状,结合当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提出了“信息化平台”和“规范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并应用于实际实验室建设中。实践证明,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实验室信息化水平、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更好地服务于师生。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82,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49-02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构建数字化校园,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也得以不断完善提高。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成果来自科研、来自于实验室大平台,建立优良的实验室才真正有助于达到一流大学的标准。高校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已逐渐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高校实验室管理整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创新水平和管理水平。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是突破高校实验室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充分发挥实验室功效的必然趋势。

一、实验室管理现状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本院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作为本院重要的实践教学和科研场所,主要承担了面向全院开设的省级精品课“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单片机课程设计和本系学生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但是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多为验证性实验,其目的仅仅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从中学习和掌握基本实验方法、技能,因而不能满足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需求,而且传统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水平低,造成目前实验室管理面临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管理工作量大,重复性工作比重大,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实验室信息化水平所限,给学生提供的实践环境(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维护系统和硬件实验箱等)都需要人工逐台安装调试、更新,以满足实验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的不同需求,实验室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化手段。

二是信息化实验室建设面临难题。

高校信息化建设对实验室管理的要求更加全面。一方面要求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可靠、稳定的实验环境,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实验室建设与时俱进,满足信息化发展的社会需求。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机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二、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提出

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科研、教学领域必须建设协作创新、交流共享、高效灵活的信息化实验室。实验室建设的新理念正推动着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发展。本文在认真分析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以及实践教学、教改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在强调“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必须做到:一方面以创建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实验室体系为根本目标,建立“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努力推动教学、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推进实验教学、科研成果的融合转化,推动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改变传统实验室繁杂、盲目的管理方法,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

1.“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已从以理论验证为主的单科型实验室向综合型的现代化实验室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营造研究性的学习和科研氛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使实验室变为学生创新实践的“信息化平台”。旨在实现学生在信息化实验室里就有机会学习和了解使用最新技术、接触最先进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在信息化实验室里能充分利用各类实验资源和工具开展创新性科研和教学工作。

2.“规范化”管理模式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简单的信息化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通过“规范化”实验室管理模式,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加强信息化实验室之间的联系,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面临的新问题,系统地更新管理手段,改进和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施

1.“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的实施

以本院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为例,该实验室主要承担了省级精品课“微机原理”实验课程、单片机课程设计和学生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将现有实验资源实现了科学、合理的共享,另一方面为循序渐进的课程学习体系的形成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撑。

“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下的实验资源是多门课程和不同教学任务共享的,学生在实验室可以通过先修实验课程,初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经验,而后通过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实践,并最终实现个性化创新。信息化实验室“信息化平台”管理模式下的资源和体系可以不断更新完善,以满足教学、科研和创新不同阶段、不同目标的需求。

2.“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以本院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室为例,每学期至少要承担近600名学生32学时的“微机原理”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所需软件环境和硬件实验箱维护任务繁重,通过“规范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秩序井然有序,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施的管理规范如下:

第一,针对不同人员制定各自遵守的规章制度,保证正常的实验室管理秩序。学生有保护实验资源和环境卫生的职责,授课教师有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职责,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维护和监控的职责,各尽其责。endprint

第二,引进先进信息化管理技术更新现有“规范化”管理手段。如使用硬盘保护卡保证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不被破坏,应用网络进行软件维护、大大减少实验室维护的工作量等措施。

第三,针对不同教学、实践任务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对于实验课程的“规范化”以加强“预习环节”的具体做法是:实验课程中,每一项实验在“进入界面”指定的预习题目必须解答,只有答对才能进入实验“操作环节”,实验预习环节的题目针对本次实验目的、内容设计,通过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来了解其是否有能力独立完成本次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和学习效果。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规范化”以加强“师生互动”的具体做法是:通过创建QQ群或QQ群讨论组,方便教师和学生讨论,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及时发现进展情况。

参考文献:

[1]尹智宏.如何设计全新的现代“开放共享”实验室[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71-179.

[2]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0):204-209.

[3]孙霄兵.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4-6.

[4]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5]陈祖新,孙跃,余晓伟.浅谈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219-221.

[6]黄炳辉.教学与科研融合视角下的实验室内涵建设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15-17,21.

[7]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33.

[8]司道文,孙金莲,孙红.改革操作性实验的考核机制,推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47-149.

[9]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10]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 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29-31.

[11]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12]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13]杨克领.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措施[J].电子设计工程,2012(15):41-43.

[14]傅翼丰,涂毅.浅析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与维护运行模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9):153-154.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篇4

庆阳一中王子顺

中学实验是进行知识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训练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方法,是养成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是中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中学教育认识的返朴归真,让中学教育更好地走进生活、走向社会。

1、中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

中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它在中学教学中的功能,决定了中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中学实验是搞好教学的重要基础

实验是理科的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有利于启迪智慧、提高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树立辩正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观察演示,做好中学实验,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1.2中学实验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中学实验本身就是理科的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理科的任何一部分内容(包括定律、理论)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中学实验(事实)、思想(逻辑,方法论等)和数学(表述形式或计量公式)。可见,中学实验内容本身就是学生要学、教师要教的基本内容。第二中学实验教学是中学理科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学实验是中学理科概念、规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第三中学实验是培养中学生中学实验技能的有利保证:中学生从对教师在课堂上作的实验演示、实验操作的示范的观摩和他们自己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可以从中学到中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可以发展的多种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实验素质。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不做实验的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

1.3中学实验是实现中学理科教学课程目标的基本方法

(一)中学实验是中学理科研究的基本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反复再现以便让人们反复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中学实验是中学的学生学理化生、教师教理科的基本方法:中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与操作,在了解科学家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试想要做到这一切,能离开中学实验吗?能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

1.4中学实验是实现中学理科教学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

整个实验过程是学生观察、思考,自己动手体验的过程。在思考、引导下得出了概念,效果非常好,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实验课的管理是提高实验开出率的重要保障

2.1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

实验教学是学校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仪器电教工作的主要内容,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学校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如下:

(1)、开学初,教处务、实验室积极与各学科教研组协调,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演示、分组实验计划安排,分发给相应的教师手中。以确保能按时,按量安排实验工作。(2)、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安排,各科任教师,必须在计划日期内认真填写实验申请单。演示实验提前一天、分组实验提前三天通知实验室。实验教师根据申请单中的实验内容为教师准备好质量可靠的器材、用品,以确保实验的效果。(3)、认真钻研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演示实验在教案“教具准备”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学生分组实验应有单独教案。对重点、难点实验要预做,确保实验效果。(4)、坚持实验考核制度,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全部实验报告,期中期末考试应包括实验内容,要注重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建立实验教学的档案材料(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任务书、实验课程表、实验教学日历、学生名单等),由实验室负责人及时统计、整理,并于学期开学前上报电教中心。(5)、积极参加学科教研组实验教学研究,自制、创新一定数量的教具用于教学。(6)、应定期地或不定期地组织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熟悉和了解各种仪器使用性能和特点,掌握对一般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知识。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造物质条件,是提高实验开出率的重要保障

2.2学校加大对实验仪器设备的投资。

增加实验室的数目,保证每个班级都能随进度及时地开展实验。按大纲规定的课时数与每周五天工作制来计算,学校的实验室数与班级数之比为1:5,保证每个班级的每一节实验课都能在实验室进行。并且,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的即将实施,这个比例还在逐步降低;学校增加了对仪器设备的投入,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仪器,基本上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备,保证每2人一套仪器。对于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不仅保证教师教学的需要,而且,对于能改为边教边实验的,也应保证每4人一套仪器。对于课外实验和学具制作所用的基本仪器和部件,学校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配备,以保证其顺利开展,确保了实验开出率100%。

2.3,增加实验员的数量,提高了实验员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由于新课程中,中学实验内容的增加,实验要求和方式的变化,对实验员也就相应地提出了新要求:学校要求实验员熟悉新课程的理念,掌握新教材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个实验的准备员、管理员,更应是一个实验的研究员、新实验的开发者,发展自己成为中学实验的专家;学校要求管理员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运用计算机及其他的新的实验设备开展创新的实验研究,学校建立一套严格的中学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发放、监察、使用和管理制度;对开放实验室,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建立了具备如高压电源、危险性物品、放射性材料的管理以及发生伤害的应急性措施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4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首先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理科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

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新课程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开放实验室,可以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想做的、感兴趣的实验,自己探究,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有利于课外实验和学具制作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科学探究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学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但从我校实验课结果看,学生做分组实验时,每组人数都在4人以下,有的二人,大多数人都能动手机会,使学生不在是旁观者。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除了学校充实了仪器设备外,与教师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我校都按照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提出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的实施。例如,建立各活动小组,提出探究课题;根据不同的探究课题做不同的实验;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并按照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

2.5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有些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几十个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倡用日常器材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实验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此,学校提出并制定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6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引进中学实验中

重视现代新技术在中学实验中的应用是新课程的新要求。如将计算机引入实验室,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要加快中学中学实验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要将现代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引入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理科课程资源。我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3、实验课教学的规范做法

3.1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

教学仪器的配备,就是为了在教学中使用。而要使实验教学坚持下来,第一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第二要解决方法问题。思想观念不解决,就坚持不了实验教学,方法问题不解决则做不好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新知识包括仪器的用途、结构、实验目的和原理、实验步骤与合理的操作顺序等常识,还包括数据处理、结论的得出等。操作技能,包括仪表读数、仪器组装调试、操作注意事项等。基本素质则包括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工作习惯等。在课堂上讲解实验,至多能使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是根本谈不上的。而技能和素质则是学生学好科学、促进相关学科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这甚至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观念问题解决之后,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实验方法上,我坚持以下几点:(1)、每一个实验都提前做好准备。对学生,不忙于让学生动手,要求课前进行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好实验所用的表格。使学生对实验心中有数,这就避免了在实验课上占用部分时间去做准备的弊端,从而赢得较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时间。作为教师,课前则要对所用器材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调试,该修的修,该换的换,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在上课之前。在学生动手前,教师先做示范,亲手做一遍实验,把握实验步骤的难点与关键,认真测出数据,推算出误差范围,做到心中有数。(2)、在实验课上,总是先做好示范,把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给同学们讲清楚,在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随时掌握实验进度,统计完成情况,督促对现象和数据的记录,推广好的方法等。课后,则特别要帮助实验失败的小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尽快安排他们补做实验。这里最重要的是“及时”,唯有此才能保证每个实验的成功率。(3)、要留给学生有继续研究的余地。要求大家在认真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争取人人动手,重复练习,多次操作,通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亲身实践,以期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某次研究串并联电路的实验课上,当多数组完成基本实验后,可进行各组间连接并联电路的比赛,这时各组都认真地准备起来,气氛紧张而有秩序。这样一来可以大大加快实验操作进程,由于串并联电路的连接过了关,在以后进行的实验操作考试电路串、并联,测电压、测电流、测电阻、小灯炮的功率的考试中,就不用担心了。从而,很快带动了一系列的实验能够顺利完成。

3.2实验室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我们的实验教学就要让学生从单纯地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归纳等学习活动转化为从设计实验、选择和制作仪器入手进行自主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改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是有利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制定计划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勤奋务实、不折不挠的学习态度;三是有利于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一句话,中学实验室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乐园”。使学校实验的的开出率明显提高。

3.3实验室变成教师教学创新的备课室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其魅力在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学生刚接触理科学习时,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着眼,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着手,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着力,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用任务驱动或行为引导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做中学”,积极地构建跨学科、跨知识领域的综合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学习的时空得到全面的拓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如何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判断?如何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分析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如何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纠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预防事故的发生?如何为学生提供必要学习资源?如何组织学生及时评价自己的学习?等等。中学实验室成为教师教学创新的“工作室”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保障了演示实验的开出率要求。

3.4 实验室变成学科文化建设的“科技馆”

学校化学实验室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篇5

1、学期开始,首先打扫好实验室卫生,使实验室、各种仪器干净洁净,以后每星期打扫一次,以保证实验室的清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做到“十防”:防潮,防火、防鼠、防锈、防尘、防冻、防毒、防震防光、防水等。

2、做好仪器、药品的登记做账工作,把校产方面的工作做全、做细,规范一些仪器编号方面不足,使仪器、药品摆放合理,不在工作上拖后腿。

3、为了使学生进入实验室能有秩序,不忙乱,并便于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清查,给每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编号、定座位,定职责。

4、对任课老师进行集中讲解,使每位教师都了解实验室规则,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积极配合实验员做好各种实验记录,并依据教师的实验次数、实验卫生情况、药品的用量、仪器损坏的多少等方面对老师进行综合评价。

5、对实验中仪器破损、损坏做好相应的记录,做到责任到每一位教师、学生,以便能有针对性的赔偿。做好仪器的保养工作,对仪器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护,不耽误教学、检查工作的进行。

6、记录好实验中,所缺少的仪器、用完的药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向学校预定,不耽误下一学年正常的教学工作的进行。对一些不能买到的小型实验用品,尽可能自己制作,以便于教师能正常的教学。使实验顺利完成。

7、做好月工作总结。每月的月底对实验室工作进行总结上报。让学校的领导能够了解本月的实验情况。

本学期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大力协助任课老师搞好实验教学,特别是分组实验教学,在没课的情况下尽可能在实验室里辅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对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提供的实验项目,认真核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使化学实验室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化学实验室新学期的工作计划(2)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化学实验教学也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工作为核心,硬件建设不落后,软件建设夺高分,教育教学工作达要求,深入实验室工作,改革创新,发挥实验在教学工作中的应有作用,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化学实验室在硬件建设方面基本达到完中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化学实验室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学校师生面前。

一、建立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实验室工作制度。

1、对化学实验室药品、仪器统一布局,合理安排。定橱、定柜、定位,存放有序,做到编号、卡片、帐物相符,规范化地装订,随时经得起检查。

2、各项制度全部上墙,各种物品全部上册,并严格对照执行。

3、严格执行赔偿制度,借、还、报销,做到手续齐全,不得有半点疏忽、漏洞,贵重器材一般不得外借。

4、对于各种仪器、标本、模型、药品、挂图,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腐、避光,对危险品严格管理,领取须登记,不得流失。

5、及时向教师介绍新增的药品、器材,并及时登记入帐,定位到位置,让实验器材及时得到充分利用。

6、搞好实验室内外的环境和卫生工作,坚持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做到窗明几净,让师生们有个美好的视觉效果和实验环境。

二、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课堂效果。

1、积极参加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积极自制教学用具,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协助任课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2、统筹安排好学生分组实验,及时准备好演示实验,及时反馈信息,以利于进行补充,便于进行改正、修补。

3、确保每年的学生实验顺利完成,积极准备每个实验,让学生积极训练,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实验室技能都得到提高。

4、改善办学条件,在报请学校同意的前提下,增添教学必须的仪器设备,确保每一个实验、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生的实验顺利完成,都有所收获。

5、平时对照要求,时时检查,保证实验室的各个环节少出、甚至不出差错,力争各项工作得高分,时时达到合格实验的要求。

6、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注重教师形象,注重师德规范,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及时总结,并能做到时时指导学生实验和学习。

7、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以主人翁的精神管理好实验室,让学校放心,让教师满意,让学生好评。

8、做好其他未言尽的工作,配合好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为教育、教学事业尽职尽力。

学校化学实验室新学期的工作计划(3)

一、实验教学工作

1、实验员根据年级化学教学进度表安排实验教学计划,任课教师须在实验前发实验通知单,实验员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实验。实验教学后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登记、分组实验登记、实验室使用记录、分组实验学生记录等相关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实验员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整理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任课教师要求下下班辅导,及时帮助排除障碍,以确保学生实验顺利进行,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实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根据教材要求,结合教学进度进行自制教具和对现有的仪器进行改制,尽力满足教学需要,使科学实验的开设率为100%。

6、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既可以通过实验解决平时作业中遇到的难题,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二、材料管理工作

1、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实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达到相应要求。

3、按固定资产要求每年一次做好总帐、玻璃仪器和药品做低值易耗品账,学期中损坏做分类账,做到帐、物、卡三相符。

三、实验器材的管理

1、这学年所有的仪器、药品均已搬至新实验室,并且增加了有机实验室和常规实验室一个,药品和仪器也分库存放。这学年必须做好新实验室的环境布置工作,仪器做到定橱定位,合理存放,科学管理。

2、实验器材和药品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3、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4、及时打扫实验室,保证每间实验室在使用时都是干净的。并处理好实验室,仪器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四、数字化管理台帐

在这一学期完成实验室台帐手工化和数字化的转接,今后实验室的台帐全部数字化管理。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篇6

在政策支持相对偏弱的形势下,新型的节能环保检测项目对资金、人员的要求都有相当的高度,由于没有稳定的业务量做支撑,投资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再加上基层质检机构本身的财力就比较紧张,导致决策者对新检测项目的上马慎之又慎。另外,检验人员也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工作热情不高、知识结构陈旧、服务意识差等不足,以上这些因素致使建材检测试验室的发展更加艰难。

入世后,我国建材检测市场的大门已经对全世界开放,国外有实力的检测、科研机构已经陆续进入我国,建材检测实验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面对 “前有狼,后有虎”的局面,等下去、靠下去只会把自己逼入死胡同,只有不等不靠,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努力度过难关。

二、面对困境我们能够采取的措施

(一)积极研究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导向,把握好节能环保、节能减排等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支持上“高、精、尖”的项目,避开同其他部门的业务冲突,突出特色,同时,充分依靠质监系统的优势,加强在认证咨询领域的探索,通过培养评审员,在质量、环境、环保等领域开展业务,在提升企业水平、服务企业的同时,达到拓展自身业务的目的。

(二)抓住本区域内优势产业和区域政策,加强同各环保、建工相关部门的合作,求同存异,争取相互利益的最大化。

(三)积极拓展业务范围。针对生产企业,应该放下架子深入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了解企业需要的服务,将我们的服务同企业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实现自身发展和服务企业的双赢。同时,不再将服务范围局限于生产方,而是扩展为有更广阔市场的消费群体,例如,面对他们越来越重视环保,越来越重视装修的现状,积极开展装修和室内空气检测等方面的业务。

(四)针对近年来我国建筑建材行业标准变更频繁的局面,抓住新标准变更的机会,积极联系标准制修订单位、标准解释单位,合适的机会下,邀请相关专家来对相关企业进行标准宣贯。

(五)加强同大企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大企业拥有我们不具备的资金优势,而高等院校拥有人才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搭建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在设备、人员方面进行相关的合作。例如可以协助制定企业标准、帮忙协调龙头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针对高校,可以通过聘用行业的知名教授为荣誉顾问,对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可以与高校联合成立实训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通过人才交流带动检验人员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和人员能力。

(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检验人才。检验人员不仅要懂标准懂检验,更要懂生产工艺,标准有可能滞后,而生产企业一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生产工艺,针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而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相关的专业的局面,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充电,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同时开展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可以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导向以及业务知识,达到知识水平与时俱进,从而逐步提高整个系统建材检验人员的水平。

(七)认真执行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实验室的内部管理。规范而有序的内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篇7

1 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机制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验室的主要技术装备。目前,随着各高校的快速发展,学校将投入更多的资金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如何管好、用好大型仪器设备,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1.1 加强购置计划的审查与论证

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的审查与论证是做好整个仪器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首先要把好购置计划的审查论证关,使用单位在提出购置计划时要根据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教学、科研任务,经费来源,条件设施,技术人员等条件统筹考虑。论证是管理的手段,认真、充分的论证也是管理工作的体现,通过专家的论证,来决定该大型仪器设备是否需要购置,并且对设备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等提出指导意见,提交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要全校统筹考虑,按照仪器设备的类别,相对集中在相近学科的实验室管理。

1.2 发挥集中管理优势

从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效果来看,集中管理比分散管理有利。集中管理的单位有较稳定的专职技术队伍,有较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能保证大型仪器设备正常运行。也有利于申请计量认证,大型仪器设备只有通过了计量认证、才能更有效地对外开放,要根据国家有关计量认证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计量认证工作,特别是分析测试仪器要争取尽早通过计量认证。

1.3 对大型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并实行效益评估

对单价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对运行机制,承担的科研项目、教学任务等要有详细的记录,重视教学及科研成果的统计,学校要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跟踪调查,实行动态管理。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效益评估主要评估开机率,教学与科研成果,功能开发、维护与保养指标。把效益评估与奖惩制度结合起来,对效益高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与奖励;对效益低的给予批评,限期整改,甚至对仪器作适当调整使用,对给学校造成浪费或经济损失的要视情况给予处罚。

1.4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运行基金

学校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由设备管理部门统一掌握使用,改变维修费随业务费一并下达到单位的做法。该项经费用于解决教学科研任务饱满、急需维修的仪器,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用于奖励评估效益好的单位或个人。要建立以机养机和有偿使用制度,促进仪器使用单位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主动为学生开放和对外开放服务,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争经费,争设备的局面。

2 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是实验室建设的骨干力量,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现状,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任务。

2.1 有好的设备没有好的技术队伍,也不能发挥作用

要配备一支精干队伍,凡从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操作的人员,必须具备本科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要求专业对口,思想素质好,热爱并安心本职工作。职称结构的比例要合理,年龄结构要形成梯队,专业结构要多元化。

2.2 不断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

选派有关人员参加校外大型仪器设备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鼓励吸纳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进入课题组,从事测试研究,校内每年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在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维护使用、功能开发、维修改造等方面的专题学术报告活动。

2.3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参加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研究和功能开发工作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科技的产物,教师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只有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2.4 加强考核

建立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制度,要选聘学术水平高,富有实践教学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落实实验室主任及各类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工作总结,评选先进,转岗分流,以利于优化队伍。引导实验技术人员树立教书、实践和管理育人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通过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实验技术队伍,使其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3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大型仪器设备投资效益

很多高校大型仪器长期没有使用或使用率低,对外服务更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型仪器设备技术更新快等客观因素外,平时在使用管理上的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必须改变目前管理体制,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

3.1 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撑,使科研人员用得起、机组开得起,促进良性循环

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能否提高,与学科建设,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学科建设规模越大,科研水平越高,与之相关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就越高。学校应转变观念,从收占用费变为专门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鼓励教师、科研人员使用,支持科研课题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对相关专业的教师提供免费上机和测试,尽量让教师及科研人员使用大型仪器设备,避免一些研究项目因无力支付测试费用而受到影响,同时,为从事测试工作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功能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经费。

3.2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来源

可由科研基金、教学基金及学校专项基金承担,并根据使用项目和课题经费情况,由使用者从课题费自筹支出一部分。凡是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博、硕士及本科生教学实验需要,均可申请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大型仪器设备领导小组聘请相关学科专家成立专家组对申请开放基金的科研项目和申请金额进行评审。经过专家确认后可获得资助50%~100%的机时使用费,其余部分根据课题经费情况自筹。

3.3 大型仪器设备开发基金由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使用

获准使用开放基金的课题组按规定交纳机时使用费的自筹经费,交至主管部门汇总交财务处。获取开放基金的用户使用完申请的开放基金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填写成果总结报告,交主管部门审查。大型仪器设备领导小组根据上次使用的效益情况评审本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的申请。

3.4 设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奖

每年定期评审一次,进入大型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体系的机组管理单位要认真总结设备使用维护经验,积极参加效益奖的评审工作。对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进行科研实验取得显著成果或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给予支持。经过专家组评审、确认,进一步增加使用开放基金的额度,减少收取自筹经费。

4 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的实验教师和管理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实验室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投身于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去,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与实践,把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摘要: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是从事教学、科研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得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教学,大型仪器,技术队伍,实验

参考文献

[1]张春英.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之我见[J].航空教育,2004,2

[2]祁瑞真.论新形势下的实验室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6

实验室管理制度新 篇8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管理体系  体制  管理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18-01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教学、科研、技术研究等项目的实施场所,是人才培养和科研活动的有力保障。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保证高校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有序进行的根本保障。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将实验室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本文,将主要围绕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策略展开探讨。

1.建设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

完善的制度章程及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实验室的充分利用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目前,高校中学生的一些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验课程都会在实验室中进行,每学期都会有超百名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实验室的任务多而复杂。实验室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为了将实验室的利用效果最优化,严格有效的管理体系是前提和基础。而要实施管理就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制度章程,高校在校生、实验管理者、实验负责人都必须遵守与其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

具体而言,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实验室学生上机守则》、《实验员工作职责》、《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规章制度,为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通过一系列高效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有效应用的有力保障。为使实验室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必须充分到位。

2. 建立科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对实验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采用了校、系领导共同管理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主管校长和设备管理处共同领导有助于协调不同系部间关系,从而顺利开展实验室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安排不同院系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实验室,充分落实各项实验教学项目。与此同时,实验设备的保护和维修制度也可以随之落实。

3.明确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

明确实验室管理主要内容,做好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和实验室环境管理等三方面管理工作。具体如下:

3.1强化日常管理工作

日常管理工作是管理实验室的主要环节。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数据管理,才能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充分落实。信息化数据管理应该包括:实验资料的整理、安检设备的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及各类信息收集等。这样才能推动实验室管理工作正式进入轨道。

3.2强化实验设备管理

第一,建立设备档案和管理维修档案,妥善保管不同器材的说明书、购买凭证等,记录各项设备的现有情况,将有关设备的帐、卡等物品保管好。第二,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使工作流程化,实施岗位问责制。实验室的音响设备和报纸书刊的借阅记录需认真仔细的填写,随时了解它们的去向。对于那些大型仪器,要固定地点存放、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3强化实验环境管理

除了物质环境之外,实验室管理也需要精神环境的大力支持。老师、学生以及实验室管理者是为实验室营造精神环境的主体力量。实验室管理者既管理着实验室,也营造着实验环境。不仅实验室的设备需要管理和维护,实验室的人员也要实施管理。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的业务能力要熟练,对各种设备的注意事项了熟于胸,最重要的是学好做人这一项。

4.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扎实实验室管理基础

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为实施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实验室的水平就是教学质量和科研工作的水平。因此,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实验室的规划建设合理了,各种仪器设备才能够投入正常使用,工作效率才能提升。

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经费并不充足,因此要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校园内的实验室要面向多学科、多系别,甚至要逐步面向社会。以配置最优的实验室为中心,合并那些学科类似、实验设备大体一样的实验室,校内的不同实验室之间也要避免独门独户的状态,交叉渗透不同专业的先进设备,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有力结合起来。

实验室所提供的场地、师资和先进的实验设备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不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激发了潜在的创新能力。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这就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各高校必须认真对待。

参考文献:

[1]黄文雄,王鹏,曾磊,谭利英.资质认定理念下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5,01:85-87.

[2]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上一篇:毕业留言:开始美丽的花季年华下一篇:质检员安全职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