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2024-11-11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共9篇)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1

生物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物实验中,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 获得生物的感性知识, 然后通过积极思维, 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 上升为理性知识, 形成正确的概念, 这对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以课本实验现象、原理、结论为基础, 对知识进行网络联系、延伸及相关学科的综合变通, 达到知识迁移而教的目的。这样学生不仅实验技能得到了培养而且发挥了创新潜能, 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并且能对相关学科进行综合变通, 层析加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探索和创新。但实验教学往往流于形式, 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其中的原因有二:其一, 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高考“3+2”的改革, 非生物班学生对生物课的重视程度淡薄;学生往往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 对实验的好奇心多于实验本身, 做实验只是走过程而已。其二, 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 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不能准确预料, 如遇到实验中仪器失灵、实验器皿在实验中破裂等事件, 不能正确及时地加以处理, 从而干扰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造成了实验课的难度。

同时, 教师在教学中可能会忽视实验教学中的技能训练与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的差异, 教师的演示操作只注意前面同学而忽视了距离教师更远的后排同学, 使后边同学不能准确领会操作方法、步骤及要领, 导致学生一开始做实验就出现问题, 从而造成实验教学中组织教学的难度。因此,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中的组织教学。

1. 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讲解实验教学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对实验教学的态度。不再是为了放松和满足一点好奇心才去做实验, 从而真正使实验教学起到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的目的。

2. 教师应该认真备课, 对那些因学

生操作不当会导致突发事件的实验步骤, 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在准备时, 把易损坏的玻璃器皿、药品、试剂、实验材料按预做情况根据一定的比例多准备一些, 以备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处理, 使实验顺利进行, 完成教学任务。

3. 采取讲解———示范———操作———纠错———巩固同步进行的教学法进行教学。

(1) 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要求、介绍实验的材料、仪器与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 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疑问:制备滤纸条时下端为什么要剪掉两只角?为什么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层析后的4条色素带为什么彼此间宽度不一样?

(2)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 完成各项观察, 获得实验结果。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实验操作的全过程, 或实验的关键步骤及要领, 然后教师开始操作, 向学生示范, 并用语言加以解释。学生跟随操作, 直至将该实验完成。

(3)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回答并纠正学生在每一步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错误。例如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结果是四条色素带部分或全部不明显, 老师可提示:是否丙酮用量过多, 滤液太稀;是否用的新鲜叶, 是否用的全部是幼嫩的叶;划滤液细线时是否重复的次数少了一些;层析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是否被层析液没及过。

(4) 学生自己练习, 巩固新学会的实验技能。同时教师再巡回纠正个别学生在每一步操作中的错误。这种方法就是教一点, 学一点, 再教一点再练一点;由部分到整体, 由简单到复杂, 由慢到快的一个即教、即学、即练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验教学中效果很好。

4. 做好实验小结, 启发学生自我评

价。实验结束前, 用3~4分钟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 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 自觉做好实验, 最后总结实验,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只要教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同时加强实验课的信息交流, 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采用符合学生水平与能力的教学方法, 我们实验课组织教学就会很好, 实验教学任务就能顺利完成, 并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酒泉玉门一中)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2

单位:贵州省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 姓名:杨再维

【内容提要】新课改更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认真落实实验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树立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生物学实验不应该只是一个验证生物学结论的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探索、尝试、体验的过程。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实验都以验证、观察实验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原理和提高实验技能,特别是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条件下,对于高中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手脑并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县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面临师资力量不足、设备陈旧、经费不足等困难,但如能敢于创新、勇于探索、更新观念,合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一定能走出困境,并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关键词】新课改 素质教育 生物实验 教学

一、生物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努力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内部驱动力。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

(二)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理解到应用。运用实验组织教学是提供学生认识材料和学习情境的有效途径。例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分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在此基础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公式、实质的理解就更深刻,掌握就更牢固,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就更加自如。

(三)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体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问题——假设——实验——结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大多数中学生物学实验都体现了这个过程。教师应该结合每一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把这种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县城高中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原因

师资力量不足,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造成落后地区的县城高中生物学师资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配备教师速度慢,学校学生人数每年在上涨,但教师数量没变。二是,部分优秀教师流向大城市。三是,师资配备不合理,没有配备实验员,任课教师兼任实验员。许多原因造成县城高中生物老师因为课时负担过重而对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显得力不从心,实验教学无法正常深入开展。设备陈旧,药品不齐,经费紧缺山区学校往往不会受到重视,经费投入少,很多设备都是比较陈旧,无法使用。另外,实验试剂要不缺乏,要不过期。很明显,在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的硬件设施跟不上,虽然现在政府也在这方面极大投入,但是目前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没有独立的实验室、必备的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等,实验课开设遇到很大的障碍。山区高中生生源差,学生自主实验困难,选择山区高中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困难且比较懒惰,较难组织,实验过程秩序容易混乱,效果不佳,实验目的无法达到。

三、山区学校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的途径及对策

1.教师改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必备条件。

据解,在山区县、市,很多学校生物教师严重偏少且素质不高,甚至用

其它专业的教师来上生物课(此情况多在山区的农村出现)。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区学校教师更应具备以下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第一,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开拓思维,走出课堂,大胆实践,大胆创新。第二,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可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第三,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市、县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等。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专业知识,因为生物实验本身是一种科学探索的过程,对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设计等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学会自制教具。山区学校缺乏专业实验室管理教师、缺乏经费和实验器材已是不争的事实,短期内也无法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求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还要会管理实验室,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教师对学生实验必须做到: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四.充分利用生物实验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生物实验课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多重教学法目标,.强化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感性、流畅性和灵活性 实验课中强化问题意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使验证性实验也体现探究性。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生物来说,观察、活动、实习、调查、实验等方式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好渠道。教师要尽量想办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去体验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至于演示实验,能作为分组实验的让他们去做更好。因为作为演示实验,学生只能看着教师做,自己不能亲自动手,最终也只能验证理论知识,其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分组实验相比,效果要差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分组实验开出率,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实践。

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强调变量; 挖掘深度; 串联知识

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真正的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才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职责。新编《生物学》教材的实验比重很大,而且一改过去验证式实验为探究式试验。如何找到一种适应新课改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成为广大中学生物教师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只有具备明确的实验目的,自觉产生完成实验的愿望,才能取得不错的实验效果。但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大部分好奇、好动,对实验没有什么认识,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 生物学也不参加中考,学不学无所谓,这都给生物实验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这都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前进行学科优势引导 ,如在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可以从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导入,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而现在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先进,医院中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先进的仪器,比如我们验血和验尿时就会使用到显微镜,有时还会用到电子显微镜。通过这些仪器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能更准确的得出结论。导入到这里,学生自然会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兴趣陡增。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补充大量学生感兴趣的课外内容,如在细菌与真菌与疾病防治的教学中,我在提到青霉素时就向学生介绍了青霉素、原子弹和雷达是二战时期的三大发现的内容,同时在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如二战时期青霉素挽救了成千上万伤员的生命等等。学生的求知欲顿时得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而不应单纯的为实验而实验。

2 运用多种方法,做好初中实验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传统学生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个别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某一个实验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设施或其它种种原因而宣告不做时,全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面对此情此景,教师又做何感想呢·

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基本上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其重要意义,可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收获。每一个实验在三维目标处都有其作用,所以我认为应尽量完成每一个实验。比如,在某一仪器或药品缺乏的情况下,可以找一些替代品。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教材中,提到用高锰酸钾使维生素C褪色,而北师大版则使用吲哚酚试剂检测维生素C,无论这两种教材中提到的那种药品,都能使维生素C褪色。但相对来说,运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医院用来消毒的碘伏则更容易些。因为高锰酸钾和碘伏在一般的药店或村的卫生室都能买到,且价钱便宜,用量也少。因此,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完成这个看似无法完成的实验。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运用一些替代品也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有一些实验可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样取得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3 对照实验,注重比较,强调变量,描述清晰

在整个初中生物教材的实验中,对照实验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对照实验最大的优势便是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作用用变量明确的验证了实验结果。如七年级下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一号试管中加入了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进行了充分的搅拌。二号试管与一号试管唯一不同的是加入了2毫升清水,三号试管与一号试管都加入了2毫升唾液,所不同的是放入的是馒头块儿,并且没有进行搅拌。最后只有一号试管完成了初步消化,一号试管可以说是处于一种标准的理想状态,是典型的实验组,二号与它对照便明显证实了唾液的作用,三号与它对照便证实了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的作用。在梳理实验思路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较清晰的做出一个对照比较,可以在黑板上清晰的写出这三个试管中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的做一个对照。比如说在八年级上册中就出现了评价实验方案的内容,其中只有方案3最说明问题,原因就是只有方案三出现了一个变量,属于典型的对照实验。

4 挖掘深度,串联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实验的完成,并不简单归结为实验过程的顺利,还取决与,从这个实验所获得的知识的总结、引申或提升。实验完成后,并不等于本阶段学习就结束,因此,应顺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升。

如在完成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比较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肯定会想到二氧化碳来自人体。教师便可以顺理成章的介绍呼吸全过程的第四步,即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这些二氧化碳来自于人体的组织细胞。学生也会豁然开朗,人体内发生了类似与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又如在"消化"一节实验中,可以归纳总结提升很多内容,如(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過师生共同总结罗列,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提升,以点带面,形成一个知识框架,一个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篇4

一、完善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而实验教育与理论教学相比,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指导的主体,教师能带动学生自己动手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促进学生形成理性认识,学生在制作动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将不断地回顾、分析、总结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如今,不少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教学,常利用幻灯机和投影仪配合实验教学,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小型生物园和简易温室,积极开展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等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中完成各项实验,同时还能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可见,要完成实验教学,关键在于组建一支具备优秀实验素养和基本功的教师队伍,为生物实验教学作出贡献。

2.明确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探究分析

目标是完成一件事的动力,只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让学生形成内心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进行探究分析。例如,我在复习新陈代谢的实质这一内容中,我就向学生说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其实是一系列有序的酶促反应。我以此引出教学课题,然后,我又向学生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酶的来源、生理作用、化学本质,酶作用的特性及其影响酶作用的因素等,让学生明确地知道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最后,为学生介绍这一单元的主要教学方法,并说明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实验重点。

3.开展实验探究法教学,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学习生物,学生要不断应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地分问题和解决问题。近几年来,不少有经验的教师通过探究法 (或发现法)的教学论,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了学生先实验,教师后讲解的新模式,或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实验程序,这样学生在没有答案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去努力寻找答案,强化了自身的学习能力。斯特里克曾经说过:“老师在探究的道路中,只能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但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去探究。”所以,教师还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时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为实验教学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探究氛围。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课开始前,我们可以先列出学生需要观察、分析、思考的题目,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主要分析的、观察的内容有:低倍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高倍镜下观察分裂期和分裂间期细胞;高倍镜下区别前、中、后、末四个分裂期细胞。最后,为学生出一道分析题:培养根尖时,为什么需要将其放在温暖多水的地方?制作装片前,为什么要解离、染色?学生会针对以上问题,按部就班地开展实验,并认真完成每一个观察内容,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生物理论知识,得出分析题的答案。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演示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是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部分,一些条件有限的学校,常通过演示实验,为学生讲解实验知识。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应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装置,并将其放置在课堂上最醒目的地方,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到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还要不断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让一些学生上台帮助老师演示实验,这样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还能将实验教学的整体目标、效果统一实现。

实践证明,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实验一开始,学生就抱着探究的心情,一步一步地深入本质,形成理性认识,而且实验的过程,就是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这样,就能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天学,古红梅,史留功.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9).

[2]张凤朱.中学生生物实验探究法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6).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应对策略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新增加的实验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本文针对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切实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得出的数据能支撑起生物学的发展,形成了实验——数据——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过程。现行的很多不良因素影响着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生物实验教学模式老化

当前生物实验课的实验条件较差,仪器老旧,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难以获得核定数据;学生动手机会太少,只能用眼看黑板,听老师口述实验步骤,或观看实验视频,死记硬背实验结果和结论,虽可应付考试,但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面对新课改,有些老师不愿主动深入参与,依然沿用老办法、老思路,草草实验,囫囵吞枣,或只教要考的部分,不考的涉及较少,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生物课程失去了兴趣。学生被动地学,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2.生物实验教学没有动力

不少生物老师因循守旧,延续了传统的程序化实验教学。以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时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在规定的程序内按固定步骤试验,难以得出精确数据;在毫无弹性的教学框架内重复几个最为简单的初级试验,仅能让学生知道实验是怎么一回事,慢慢地学生们厌烦了这种观看、模仿、机械的实验,丧失了学习动力;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兴趣得不到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在理解上留下了深深的缺憾。没有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使“一切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3.学生实验能力普遍低下

生物学属于理科类,有数据、有记录、有结果。学生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受到不同老师和地域环境的影响,对生物实验的重视情况各有不同,导致其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有差距,这种差距给高中教学的老师带来一定的困难。在生物实验中,学习能力强,动手能力好的学生,成绩提高快;基础薄弱,动手能力欠缺的学习很吃力。学生们的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能力的不一样,给高中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老师一方面要协调处理好后进生和能力强的学生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按照规定完成应有的实验教学任务,这样就造成了老师教学进度上的缓慢,影响了整体教学。

二、转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观念

1.突破常规限制,合理安排实验

由于课时太紧,老师在上课时若一味地按照课程进度安排实验任务,必然导致不能系统全面地做完实验活动,或者某些实验步骤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这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计划来进行高效组合,根据实验用品、实验结果等相关度比较高,联系度比较紧密的几种实验整合在一起进行,一方面能提高实验的效率,另一方面节约了很多实验用品消耗,对能用替代品的材料,老师也可穿插在实验中进行。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实验技能

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老师在实验的设计和学生的组织方面都要充分把握到学生的成长,不仅关心其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还要关心其情感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学的时要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和实践性。要从以前那种书本到考试、实验在口中的生物实验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大力倡导学生自主讨论式学习,小组负责制学习,要结合授课内容和实践经验,创新实验,引导学生喜欢实验,配合学生探究生物实验的各种尝试,有意识培养学生们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利用能够实验的器材,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

3.培养动手能力,开发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知识讲授转变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大量有趣的高中生物学实验能引导学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去,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微观理解,让其自行发现生物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转变教师角色,发挥指导作用

教师要变课堂教学的“主宰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情的掌握、对教学的设计、对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对深化学习问题适当点拨、有针对性地指导上。

三、改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措施

教师要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渐从讲台上“走下来”,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要强调教学方式转变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理念,具体体现在“五步”的要求上。

“让一步”:在指导学习预习时,不要“嚼烂再喂”,要“让一步”空间,由学生自主发现、感知,提出问题;

“慢一步”:在解决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学习中的基本问题时,不要忙于指出问题、给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讲出来”的“话题”;

“退一步”:在交流展示、质疑拓展中,不要变成“教师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出来”;

“停一步”: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动,要“停一步”,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一对一”教学;

“缓一步”:在教学任务即将完成时,不要急于总结、概括,要“缓一步”,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讲出来”学习成果。

总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开展,学习新课改理念,改变学校实验条件,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验时独立自主负责任的态度,使他们在实践中能够互相合作,逐步的适应高中生物实验,提高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才能促使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6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以各理论课程为主线, 各自形成细而全的小系统, 内容重复多, 教学效率低。尤其是将生物实验局限在传统的二级学科范围内, 割断了学科内在的联系, 难以适应学科综合发展和学科交叉渗透对人才思维方式多样化培养的要求。

2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学生进行教材以外的实验训练不够, 甚至没有, 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教学, 难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更难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观念。观念上将实验教学作为附设课程, 对实验教学研究成果评价不足, 缺乏激励机制, 难以推陈出新, 尤其缺乏对实验本身的教学和认知规律的研究, 严重阻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4社会需求。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法单一, 缺乏创造性, 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要。

二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1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创新关键在于打破各学科间的界限, 优化设计出符合教学规律的现代化实验课程新体系, 以突出整体生物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生物实验的整体观念, 按教学体系和学科特点, 使关系密切学科的实验相互渗透, 融为一体, 进行整体的构想和设计, 建立学科间的交互联通体系,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 建立符合我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

2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 是在研究基础生物实验本身的教学与认知规律的基础上, 遵循扩展现代实验技术手段, 开拓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原则, 删除陈旧重复的实验内容, 保留其中实用性强、重复性好、科学意义较大的实验项目, 并且对已开设的较新的基础实验, 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 编写新的教材, 形成由“基础生物学实验、综合生物学实验、开放性 (创新性) 生物学实验”构成的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并建设成基础实验平台、综合技能训练平台和开放 (创新) 应用平台。使不同年级的学生经过不同平台的实验训练, 达到基础扎实, 基本操作熟练, 动手能力强, 综合素质高的目的。

基础生物学实验是以“生物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为依据, 在原有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植物系统分类学实验、无脊椎动物学实验、脊椎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实验课程的基础上重组形成基础生物实验一、基础生物实验二, 分别负责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在这一重组过程中, 力求根据生物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 打破传统的二级学科障碍, 结合实验教学的认知规律, 在一级学科层面上整合基础实验教学。以利于培养学生接受学科交叉所产生的新科学原理、新技术、新研究领域的挑战能力, 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合生物学实验是在原有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的, 分为综合生物学实验一和综合生物学实验二。综合生物学实验一是在原有专业课实验中精选、整合、更新形成的, 主要为单学科内综合知识的技能训练。综合生物学实验二则是结合现代生物学技术, 专业培养方向, 学科的科研成果设置的大综合实验。综合实验的特色是综合化与现代化, 主要为多学科内综合知识的技能训练。现已开出的综合性基础与设计性实验, 如植物DNA分子标记技术及目的片段的回收大实验, 包含了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ISSR分子标记检测物种多样性、DNA目的片段的回收及定量分析等, 其实验内容既体现了生物学科各二级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与优势, 又涵盖几个二级学科的知识点, 将学生从原有专业知识过窄的二级学科领域引导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从一级学科的高度上学习生物、领略生物、理解生物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的规律。这些实验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放性 (创新性) 实验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和科技训练相结合的、融多样化教学形式为一体的教学环节。开放性 (创新性) 实验教学重在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大多以开放实验或结合科研课题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选研究小课题, 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完成研究内容, 在培养科研与创新意识的同时, 了解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 受到良好科技氛围的熏陶。这一实验教学层次又不同于毕业论文的科研训练, 其形式较为灵活, 不受课时限制, 可在不同的年级、或课内或课外完成。这一类型的实验也可结合毕业论文设计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理论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水平的专家为学生授课, 指导学生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 并以此为切入点, 实现学校与社会需要的接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实验手段的创新

实验教学手段创新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创造性地应用各种现代化技术设备作为教学手段。这是实验教学中的技术革命, 是实验教学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 同时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2]。

(1) 实物操作。在实验教学中, 利用各种实物 (如材料、仪器设备等) 进行实际操作, 这是锻炼动手能力的必要手段。

(2) 多媒体课件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实验教学内容, 以其形象、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其感知充分、理解容易、记忆牢固, 因此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学速度, 节省实验教学时间,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还可以运用各种多媒体技巧减少教学难度, 提高教学质量。

(3) 网络资源。网络资源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实验教学的网络化, 不仅可以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器材、实验过程、数据处理作详尽的解释, 还可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作必要的分析, 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综合分析与思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4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教育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 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传授知识, 把学生作为灌输知识的对象, 其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能很好地理解、消化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 (但不善于创造新理论、新知识) 的应用型人才。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实现实验教学创新, 就是要创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建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3]按照实验教学内容“多层次”思路, 采取“指导”“启发”“探究”等教学方法。[4]

(1) 以“指导”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指导”就是以教为主,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程序、操作技巧以及常用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示范, 全面而有重点地讲解实验内容, 提出实验要求, 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5]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减弱, 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要求不能降低, 并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 练成扎实的基本功。

(2) 以“启发”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启发”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独立进行实验, 独立思考问题, 独立解决实验过程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主要以引导和个别辅导为主, 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设想,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5]

(3) 以“探究”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抽象的规律或原则, 可能会多走弯路, 但它符合认识论原理, 可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 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所以它是一种探索性学习方法, 符合实验“探询未知”的原则, 应在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6]为此应合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 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自行总结分析, 以加深理解, 同时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改革与创新, 生物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有的实验教学资源, 还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及学生实验与科研的积极性, 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都逐步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 不断提高实验的质量, 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艾志录.李强.张平安.探讨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论坛, 2005 (5) :63-65.

[2]毛小平.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积极落实创新教育思想[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7) :211.

[3]赵静.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教育[J].学科教育理论研究, 2002 (8) :23-25.

[4]马敬峰, 等.基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11:92-93.

[5]黄平.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3 (5) :653-656.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7

一、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牢固掌握生物知识与技能

边学边实验的实验教学方式,可实现知识讲授及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有机结合。通过生物实验既可提高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能力,又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提高了知识的达成度,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可以得出与课本相符的结论。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对“酒精为什么只能隔水加热”等问题产生疑问,为此教师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穿插着向学生解释这些疑问,让学生边学边实验,这样能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且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解决了疑问,有效地掌握了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

二、采用不同的实验形式,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实验过程

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两种重要形式,每种实验形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机动地运用这种两种实验形式,充分发挥其优势。通过采用不同的实验形式,发挥了实验教学的优势,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增加了体验。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综合运用,充分发挥两者的积极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积极反思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技能和实验材料等差异,实验的结果也会不同,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反思。例如,在“探究蚯蚓运动的方式”的实验中,预期结果是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利于蚯蚓的爬行,蚯蚓在玻璃上爬得比硬纸板上慢,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与预想结果相反,学生在实验中看到的是蚯蚓在光滑的玻璃上爬行的速度比硬纸板上要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分析,通过反思讨论认识到硬纸板表面对蚯蚓体液有吸附性,结果不同的关键可能是硬纸板导致的。把硬纸板换成没有吸附力的毛玻璃,让学生再做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这样,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不断反思实践和再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四、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生物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是生物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体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很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因此,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善于抓住实验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同时,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例如,在做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的实验后,应该把金鱼、鼠妇、黄粉虫等动物放回大自然,教育学生要保护和关爱动物。又如,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随着生物新课程理念的不断革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成为当前生物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初中生物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用多种有效的实验形式,积极反思实验结果,关注情感教育,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维.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1(2).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8

一、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 教师人员不够, 生物实验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造成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一共有三点:首先, 教育机构配备生物教师速度慢, 周期长。高中生入学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但生物教师的人数没有变, 使得教师教学工作很累。其次, 很多优秀的生物教师都流向了更好的高中学校。再次, 教师人员配置不合理, 没有专门的实验员。往往生物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要兼任实验员, 使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教学任务过重, 对“新课改”下的教学力不从心, 使得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

(二) 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有很多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觉得生物实验教学既费力又费时, 认为只有在黑板上用粉笔给学生授课, 给他们讲述实验的原理、步骤、结论才是好的教学方法。殊不知长此以往, 高中生的主动性、创新性、敏捷性慢慢就会被泯灭, 成为了学习的奴隶, 是纯粹地“为了做题而做题”, 完全在应付高考。传统老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了高中生学习生物的积极主动性, 也失去了生物实验课的价值和意义。

(三) 实验设备陈旧, 资金不足, 药品短缺

高中生物实验课往往不被重视, 学校投入其中的经费少, 导致现在实验用的很多设备都是很久以前购置的, 比较陈旧, 无法再正常使用。此外, 生物实验用的药剂要么缺乏, 要么过期, 完全失去了效用。我们不难发现,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硬件设备跟不上, 尽管国家对此做出了很大地努力, 投入了不少资金加强管理, 但仍然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 现在有些学校仍旧缺少甚至是没有生物实验室, 对必备的实验药剂和实验仪器没有落实。这些问题, 都让高中生物实验课的开展遇到很大的困难。

(四) 学生兴趣不高, 自主实验困难

由于生物课在初中阶段不是必考科目, 使得很多学生在学高中生物的时候, 表现出基础差、学不动的特点, 尤其是对于实验环节产生懒惰心理, 不愿意动手操作, 对实验课不感兴趣。

二、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出路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该舍弃旧的发展模式, 引进并采用新的发展模式, 让生物实验教学符合师生教与学的需要, 从而有利于高中生物教学合理有序地发展。以下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 加强教师培训, 发挥网络优势, 从而改变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方式

毋庸置疑, 高中生物教师的学历都是大学本科以上, 符合国家的标准, 但是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看重老教材的“教与学”模式。这种观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显得非常滞后。因此, 学校方面要组织生物教师参加统一的新课程培训, 让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知识有深层次的提升, 还要加强力度全面落实网络教研, 促进本学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做, 不仅有利于更新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 还能够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学成果, 更好地为生物实验教学服务。以上方法使高中生物教师充分意识到, 实验教学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师生都要注重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二)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实验设备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国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更加严格, 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此,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想顺利开展, 必须依靠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 真正改善教学条件。比如, 建立大型生物实验室、更新实验仪器和设备、补充生物实验药剂等。努力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使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同时, 还要配备专门的实验员, 分担教师的教学任务, 让生物教学合理正常开展。

(三) 敢于创新,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要勤于思考, 敢于创新, 即使在实验设备缺乏的情况下, 也能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模拟实验的场景, 比如, 制作小生态瓶的实验、制作细胞结构模型等。有的高中学校距离农田比较近, 教师就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学生到自然中采集动植物标本、观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这样既有利于收集实验材料, 还丰富了高中生的课余生活, 让实验教学更加有趣。更重要的是, 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 加强与生物研究机构的交流

高中生物教学的某些实验, 对其条件和技术要求比较高, 连有些生物教师也不曾做过。因此, 要积极地与当地的生物研究所建立交流的平台, 得到一些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比如, 利用课余的时间,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科技馆参观、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和比赛、邀请生物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提高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让他们敢于实验, 乐于实验。

三、总结

高中生物课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与完善,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 这只是“新课改”下的起步阶段, 我国未来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一定会更加完善和进步。因此, 对于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教训,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做到扬长避短。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 我相信, 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一定会一帆风顺。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以实验为主,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能够使高中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原理和实验的方法与技巧。生物实验教学, 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并让他们手脑并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我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进,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更好地发展呢?探讨了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困难,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景辉.浅谈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2007.

[2]慕晓茹.高中生物新课程问题化内容组织与教学分析——真实情境中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解读[J].中学生物教学, 2009, (04) .

[3]宁卫.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3) .

新课改生物实验设计 篇9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教学实践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训练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新课改中对实验有新的要求,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特别最近几年的高考题中这部分题的比例在提高。高中生已经基本掌握一定的实验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那么生物教师如何把握高中教材的特点,制定适合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内容,让学生快速地获得提升,成为生物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高中生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我通过查看一些有关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文献,从中得知大约有85%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十分重要,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做实验不如做实验题”的理念,这与新课改的中心思想背道而驰。对学生的调查显示:96%的学生具有参与实验的强烈诉求,部分学生对不能参与生物实验实践,只能听说实验过程表现出强烈的不满。

其次生物的课时较少,不少实验的开出率几乎为零,教师的相关研究不足。由于我国长时间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导致教师依旧沿袭以往传统的模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学生实验水平参差不齐、缺少对实验教学的评价等。

三、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按照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提出的新理念和要求,围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凸显出的问题,把实验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导学式实验教学、独立式实验教学和探究式实验教学。

(一)导学式实验教学阶段主要是教师做实验,学生在旁边辅助,并解答老师的疑问。导学分为几个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合作实验。课前预习掌握实验原理,力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中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有助于他们在实验中灵活运用知识处理一些问题。以苏教版高中生物中的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根据实验原理可以有很多实验材料供学生使用,同样的道理,也有很多作为层析液的药剂。这样在实验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浓厚兴趣,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能锻炼他们的探究能力。还有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老师在实验中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选取洋葱细胞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利实验的实验材料?为什么在实验之前,要将洋葱在水中浸泡一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老师做实验中,同样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自主地应用到实验中,动脑把学科知识与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

(二)独立式教学阶段是导学式的对立延伸,主要主张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老师在旁辅导指导。在新课改要求下,越来越重视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的培养,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更高,更应该将学科知识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经过导学式的实验教学阶段,学生已经掌握生命科学实验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就是接下来的独立式实验教学阶段的实践,我给他们设计了一些小实验。小实验所需的时间并不多,学生容易操作,实验现象明显,最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积极性。如教学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质中的流动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了解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质中的动态情况。又如用鸡蛋做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实验。我给学生布置实验要求两人一组,将两个大小相近的鸡蛋,用剪刀减去一小段蛋壳,然后将鸡蛋里的蛋黄和蛋清全部倒出,将蛋壳清洗干净。再把另一段蛋壳敲碎,用针轻轻地把鸡蛋膜取出,这样就得到两块生物膜。作业就是用这两个生物膜做一个实验证明生物膜是选择性透过膜。学生设计的实验大多是这样的,取两个烧杯放入同样的清水,将两个蛋壳放入烧杯中,调制深浓度的食盐水,分别向蛋壳中倒入同等容量的食盐水和清水,静置一段时间,查看蛋壳在水中的漂浮情况,从而证明生物膜是一种选择性透过膜。在看着学生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时,我深深感觉学生从过程中获取的满足感和喜悦感。

(三)探究式实验教学是对导学式和独立式的升华。主要是学生自主实践探究问题,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素质,探究式实验教学在引导学生实验教学对生物知识有直观了解后,再通过独立自主的研究实践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讨论,再衍生出新的问题,再对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实验。问题的探究是没有最后答案的,而且问题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以苏教版高中生物中将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改成探究实验。对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提出探究,不一定是按照教科书中准备的材料和试剂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最适合的材料和试剂做实验,最后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这就启发学生很多实验不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吴政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5.

上一篇:《制图》课程体系改革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