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2024-10-20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精选13篇)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1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缺乏活力,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得让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探索、多研究。为此,我认为:

一、初中语文课堂,内容要讲到点子

初中语课堂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有位教育家说过:“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可以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将抽象概括的内容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之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将生活与课堂学习有机结合,在思维上、情感上真正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例如在教授《社戏》一文时,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乐趣,其思绪跟随文中妙趣横生的描写中展露出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农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们热情、友好、聪明、能干、朴实、无私的真挚情怀,更具体的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向往,参与课堂教学。又如在讲授《中国石拱桥》时,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石拱桥,让学生亲自从中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工匠们的巧夺天工,引导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有利于提高其抽象思维的能力。

三、重视课文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朗读和读后感必不可少。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如上诗歌《乡愁》一课,我引导学生哪些词重读用什么感情读,为什么这么读,由读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了《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五、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多样的写

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故事、续写、扩写等等作文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我在讲《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由于初中的学生看过《水浒传》原著的很少,就是电视剧看全的也不多,对水浒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是似懂非懂,如果上来就安排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势必会出现学生对半文言的课文内容理解不清,为此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智取生辰纲》这一集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进行理解,对课文有了深层次理解以后,我安排学生续写杨志丢了生辰纲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当时每个学生写出的结局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这样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及创意的写作,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有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总之,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永远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我们要不断创新的一个课题。我们当下所作的探究只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小小的开始。更多的探索要求我们一直为之去锲而不舍地追寻,我想这样一定会在教学当中找寻到更多的规律与方法,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做更多的贡献。

汪美玲

2017/1/7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2

一、正确对待小学体育, 根植正确的观念

想要从根本上提升我们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树立正确的观念, 这样才能为做好我们的体育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错误的对待体育课程, 使得我们体育课程的功效未能发挥出来。所以在今后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加倍努力。体育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身体素质的一门课程, 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直接与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年龄比较小, 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尽完善, 所以我们在体育课程的开始之前应该对小学的学生进行体育课程意义的教学课程, 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上体育课程, 让他们明白我们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是有着十分的必要的。这样, 学生才能从心理上接受体育课。因为有些学生在不明白为什么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时候, 我们盲目地上体育课, 让他们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可能使有些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 不爱参与其中, 这样我们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所以, 我们应该注重这一点, 给学生根植好体育课程的理论显示意义之后, 再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就会变得比较简单了。

二、提升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

专业课程的业务水平也是我们进行体育课所需要的。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和理解都是不全面的, 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的我们应该运用专业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课程。良好的专业业务素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改变对于体育课程的错误的理解。类似于只是简单的运动跑步的概念, 使得学生正确地认识到体育的概念远不止这些, 除了体育的运动还包括大家容易忽视的体育精神的概念等,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 所以对于我们教师来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学习, 不断提升自我, 发展自我, 使得自身的有业务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我们才能够游刃有余, 才能源源不断涌现出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是引导者。做好这个引路人的角色并不简单, 我们需要许多的专业的知识来进行打基础, 这样集合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进行体育课程时我们方能把握好我们的课堂整体, 做好我们小学体育的教学工作。

三、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对于大多数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是充满着兴趣的。因为小学年纪的小学生是比较活泼爱动的, 比较喜欢与运动项目, 所以提升他们的兴趣是比较容易的。比较好的帮助学生激发兴趣, 融入到课堂的方法是进行游戏教学。小学生对于游戏和新鲜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和兴趣, 我们的游戏教学就是充分的利用到了这一点。体育课程作为一项包含各种各样运动性质的课程, 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多彩的, 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实际的课程和相应的游戏结合在一起, 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学生比较乐意与参与到其中, 这样的教学我们课堂的氛围就能够有着相当的保障。

分组比赛的形式是一个比较错的选择。在进行接力比赛的时候, 分组队员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全力的进行拼搏。这样, 学生的兴趣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同时我们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完成得很好。学生在比赛中学习, 在学习中玩耍, 玩耍中进行思考, 可以体味到体育精神的概念, 这样体育课程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也是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良好的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学好所应该学习的体育项目。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 我们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身体的素质来说, 正确的、健康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点, 小学生的骨骼正在发育中, 骨质比较软, 在进行相应的体育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身体的健康。比如在进行相应的运动项目之前, 适当的准备活动是必要的, 活动他们的关节, 对于在运动中避免身体的损伤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同时, 我们在进行相应的运动动作进行学习的时候,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教学活动的进行。比如在进行体操的运动的时候, 相应的节拍对于动作的协调和统一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所以, 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281-01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使课堂高效就显得意义重大[1]。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切实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探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笔者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如下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中学语文这个学科主要是文字和语言,其中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

能力,这个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长期的锻炼和练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彻底改革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基本教学形式,而应以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而取代。在完成语文课本大纲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平时多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多让学生看课外书。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需求多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讲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把有趣的文字和语句让学生摘录下来,并让学生写出感想并加以分析,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与思维能力,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给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

二、导课形式要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为此,

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我们可以用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导入,激发兴趣,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的闸门。

三、创设“冲突”激趣

通过对问题的争论,能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推动一幕幕课堂活动的展开。在特定的场合下,教师人为地设置一些思维、陷阱,学生在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成功的愉悦,还能增强自信心。例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在结尾学生都想知道孔乙己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时教师可以故意得出结论:孔乙己已经死了。学生根据作者所说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进行推断,其中,大约的确表达的意思是可能死了,也可能没有死。然后,学生开始反驳老师的观点,展开课堂讨论,这就引起了学生对孔乙己结局的猜测,在争论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更加强了学生对当时社会批判性的深入理解,提高课了堂学习的效率。

四、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合理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和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教师在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后精心设计产生的。它要求教师要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充分认知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习源自于疑问,只要学生有问题就是好事,最怕的是学生默默无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在渴望答案的求知情境中学习。

3、积极创设语文开放式的情景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模式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题,而且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没有了兴趣,失去了信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语文开放式的情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4、转换教师的主导地位,催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情境教学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向学生赋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催发学生本我意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当中,教师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学事务的中心,教师的作用被简化为忠实地复制语文文本,传递语文课程,客观真实地将人类文明传递给下一代,教师的功能被弱化为一种文化的传递者,而且教师在这种传递过程中扮演着全知全能的角色,而学生是无知或者限知的。传统的教学就在这样两个角色之间产生关系,这种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严重损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实践的参与性。在呆板无趣的教学过程中,成人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被强加给学生,学生丧失了主动选择的权利。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是我对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点不成熟的浅见。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语文。同时,作为教师,还要不断的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从而切实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梅芳.厉苗军.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J].语文新圃,2002:Z1.

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篇4

任课教师在提升教学质量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就要加强教师师资力量建设。如何一个任课教师的知识不够全面,他又怎能掌控课堂?又怎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又怎能提升教学质量?在加强教学师资力量上,一是要加强任课教师能力建设。让所有的任课教师根据自己教学能力的高低参加各种培训,专业课教师参加下企实践,只有真真实实的看到企业的现状、掌握所教课的专业技能,才有资格给学生上课,才有能力把课上好。在这里,我拿自己举个例子,在学校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形象设计专业的教学,任营销课教师。我所教的化妆品营销教材都是自己从网上买的,一下子买了三本,融合了三本书的内容,自己写出了教案。但是我觉得很愧对学生,作为任课教师,没有任何化妆品营销的经历,就连美容院也没有去过,美丽田园也没有参观过„所有,如果有机会,很期待去和专业课相关的企业去学习,这样才能提升我的专业知识,提高自信,提升课堂的掌控力,因为我站在课堂上,一切不是“空谈”。二是任课教师参加更多的科研工作,通过自主学习,自己钻研,提升自身知识储备量。

其次,要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校里我们会发现,如果这个班级的学生喜欢这个老师,那么课堂的气氛就会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很高。所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气氛的融洽,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这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篇5

很多小学生因为数学都学得不怎么好,就会渐渐地对数学失去兴趣,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比赛,先将全班分成十个小组,提前将要计算的计算题在题板上写好,然后就让每个小组来对这些计算题进行计算,每答对一题就给该小组加2分,错了就要扣一分,然后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奖励。通过比赛的形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数学是一门想象力极强的学科,特别是对于一些图形的想象,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借用多媒体来将这些图形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例如,在教立体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将长方体或是正方体形象地播放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哪一条边是长,哪一条边是宽,哪一条边是高。

三、动手做模型,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一些实操性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故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做一些数学模型,加强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教学生制作长方体。在制作长方体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长方体所拥有的特征,例如,长方体一共有8条边,6个面,学生在制作模型的时候看到长方体的这些特征,就能够更好地记忆。即使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怎么好,但是老师还是可以通过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思维不怎么好的学生的数学水平,加强他们对数学的喜爱。

如何提升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篇6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数学知识有90%是在课堂获得。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数学的难点与如何突破,解决难点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又佳,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因为他们关于和谐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上课有激情,用感情去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

后者老师也用心备课,教案无可挑剔,目的明确,内容完备,方法科学,上课有条理,但学生却没有反映,老师只是一个现场播音员,把教案中所写的从头到尾讲一遍,与学生无关,甚至似乎与学生有仇,整节板着脸,是为了上课而上课,然后上完课大叫“学生不配合,没办法教”,而事实上是教师本身没有努力去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而前者是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上讲台则情溢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更是如此,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而是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的不对之处,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数学知识,完成了学生任务。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

教材是根据小学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特征进行编写的,是教学培养的纲要式内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基本都围绕教材展开。因此,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教材却并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很多教材中的内容被当作“多余”的存在,老师授课时也仅仅是完成主要的数学技能传授就结束课程。当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反映出一些缺点,编写并非十全十美,但是,这里必须要明确的是,尽管教材存在不足之处,但老师授课时要趋利避害,尽可能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优良部分,这样既不浪费教材编写者的用心,也可以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7

跆拳道是一项比较古老的运动, 其最早起源于朝鲜半岛, 即今天的朝鲜和韩国。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在社会的新的要求之下, 跆拳道也紧跟时代发展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所以说跆拳道可以说是一项既古老又年轻的运动。单纯从字面上来看, 跆拳道之中的“跆”指的是人的脚, 通过科学的训练人的脚可以变得和台风一样暴烈和充满力量。跆拳道的“拳”指的是人的拳头, 拳头一般来说是人们用来格斗的武器。跆拳道的“道”指得是道路, 即一个人修炼拳头和脚的方式方法, 同时也是一个人进行精神修炼的方式方法。跆拳道推崇礼, 虽然其提倡任人应该有尚武精神, 但是却同时也提出人应该礼始礼终。跆拳道教学要求学生一定要明白“礼义廉耻”, 并且在日常行为习惯之中遵守礼义廉耻的标准。所以说, 跆拳道不仅仅是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同时也是人们精神修炼和礼仪修炼的方法和规范。跆拳道将人性之中最本源的好战本性释放出来, 通过肢体动作进行强有力的思想的表达, 但是同时又将这种表达限制在“礼”的范围之内, 对学习者进行严格的要求。因此进行跆拳道学习既可以进行身体锻炼, 同时也可以进行内心修养的锻炼。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跆拳道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慢慢走进了全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之中。在我国, 跆拳道运动最先开展的地方是高中,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随着传播范围的慢慢扩大, 高校也及时的响应了学生的要求开设了跆拳道选修课。在高校开展的跆拳道运动之中一般都采用班级或者俱乐部的形式, 其中班级形式采用的比较普遍, 而俱乐部形式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直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2 当前高校跆拳道选修课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

虽然跆拳道运动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 但是在高校跆拳道实际教学过程之中还是存在有一些不足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与素质教育措施的不断落实, 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培养。现而今学生已经有用了自主选择教师、项目以及上课时间的权利, 但是随着学生主体性的不断被重视, 跆拳道教学过程之中隐藏的一些问题也慢慢的付出了水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学生对跆拳道学习的要求越来越高, 原本简单的技术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为了帮助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良好观念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跆拳道教学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下面笔者详细谈一谈当前高校跆拳道选修课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

2.1 选修课能够使用的场地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随着上个世纪末大学扩招, 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得以顺利成为大学生。但是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原有的高校体育场馆还有锻炼器材等资源明显出现了不够使用的情况。此外, 随着使用年数的增加, 不少器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情况。跆拳道教学需要比较大的教学场地, 但是因为高校人数的增加现有的场地已经无法满足跆拳道选修人员对场地的需求。甚至不少学生都是在露天场地进行训练的。此外学校的脚靶、护具等设施配置也不完善。因此跆拳道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了。

2.2 跆拳道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是跆拳道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跆拳道运动想要开展好就必然需要强有力的师资力量的支持。当前不少高校跆拳道课程开设情况不理想就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持。现有的部分教师甚至还没有跆拳道职教资格, 在进行动作示范的时候没有办法进行到位的师范。此外这些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有限, 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必然会出现消退的情况, 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对跆拳道文化的传授有轻视现象

笔者在调查过程之中了解到当前高校跆拳道选修课的教学对跆拳道文化的传授有轻视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的传授, 基本的腿法和套路等反复教学练习, 但是在理论教学方面却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学会了跆拳道的“武”, 但是却丢掉了跆拳道的“文”, 这是舍本取末的行为。

其实跆拳道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是因为其独特的跆拳道精神。格斗技能、进攻套路等都应该在跆拳道精神的支配之下才能够显示出其本来的魅力。但是当前学生最欢迎的教学内容却是跆拳道格斗技能的学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想要学习格斗技能防身,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这样的内容学起来才够劲。当前部分高校因为害怕出现学生损伤的情况就限制了部分跆拳道内容的教学, 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枯燥和无聊, 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会被降低, 学习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2.4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

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的不断进步。当今教师一定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的革新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不落后于时代潮流。但是当前跆拳道教学之中不少教师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动作示范和讲解, 学生模仿和学习, 教师再点拨。这种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限制性。首先是跆拳道教学的腿法教学学习难度比较大, 不可能一次就完成, 学生学习起来也十分的吃力。此外还有一些套路教起来也十分的繁琐,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 促进跆拳道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

3.1 丰富体育资源

为了促进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学校应该满足学生的要求, 提升学校的体育设施的档次。训练场地的缺少以及训练用具短缺都是限制高校跆拳道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 学校要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

3.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跆拳道教学就必然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拥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才能够对学生进行高标准的教学。学校需加大对现有的跆拳道教师的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跆拳道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技能素养还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水平, 保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文武兼修”,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3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跆拳道学习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 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习到跆拳道的精神价值, 所以学生学习跆拳道最好的状态就是“文武兼修”。在日常的教学之中教师要注意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 及时的革新教学方法。此外要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 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虽然当前高校跆拳道选修课教学还存在有一些问题, 但是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一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跆拳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洁伦, 郝招, 乔梁, 等.普通高校跆拳道俱乐部教学改革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6 (3) :55-57.

[2]伊翠苹.提高高校跆拳道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 :64-66.

[3]梁海龙.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体育时空, 2012 (6) :153.

[4]刘奇.我国跆拳道教练员创新能力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2) :46-48.

[5]张晨婉, 朱祎娜.论跆拳道身体素质的训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2) :426.

[6]王福滨.浅议高校开设跆拳道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30) :217.

[7]张书军.安徽省高校跆拳道课程学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 2011 (5) :27-28.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8

关键词:“五严”;有效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71-01

质量是立校之本,作为教师,我们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严抓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教师的授课时间减少了,而教学任务仍然没有减少,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在“五严”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个人提出以下四点想法,供大家一起探讨。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坚持集体备课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2.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学生少走弯路。这样能节省时间,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备课不但要备教情还要备学情,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的实际情况,做到胸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只要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就是好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最少的时间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4.扎实有效地坚持集体备课。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要群策群力,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学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无疑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二、改变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先学后教

“生本教育”理念提出: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变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这堂课教师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学生想不想学,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等等都一概不问,教师累学生更累。现在的“五严”形势下,严格规定学生的在校时间,开齐开足各门课程,这就不存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现象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模式,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先自学后,再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能掌握什么,知道了这些,教师再从学生的需要去组织教学。

全国各地都在学杜郎口、学洋思、学东庐等,我们只要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在这些学校的课堂中教师讲得都很少。如杜郎口中学教师把课堂让给学生唱主角,洋思中学一节课教师只给讲20分钟,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也是教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等等。

三、行之有效的学法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课前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在“五严”形势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抓住预习的内容,把握预习的重点,从而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堂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更快地进入听课状态。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教材中不了解的东西以及课后问题做标记,并提出质疑。为此,我们每位教师编写的教案都应有思考探究、当堂训练一栏,提前1—2天发给学生预习。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课效果。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

一堂课只有45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所以,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很宝贵,都不能浪费。应该尽可能地把他用在教学内容上,且必须要把这45分钟用在刀刃上。

1.坚持5分钟小测。坚持5分钟小测对提高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小测的内容一般是上节课的重点或者是模糊点和易错点。这个环节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因为我们可以利用这5分钟,来让学生从课间休息时的兴奋中冷静下来,调整状态,为接受新课做好精神准备。另外,学生为了做好小测,就必须认真听课,认真做好笔记。这个小测一上课马上就进行,因为老师在备课时已准备好了。

2.教学内容要巧妙点拨,讲到点子上。教学内容重要的要详讲,学生易错的要反复讲,次要的要略讲,学生已会的坚决不讲,不可平均用力。一些基本的内容一般由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解决。课堂上互相交流,必要时教师加以补充。学生达到了解程度就行。这样就有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去讨论研究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教师适当予以点拨,这样处理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节省了教学时间,让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教学的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课堂上无论是教学课内内容还是课外内容必须始终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教学的手段。在训练过程中,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4.及时做好课堂总结。一节课下来,可能一些学生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这时就需要做好课堂总结,再次强调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不过课堂总结最好通过提问学生来完成。如涉及“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引起学生对该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印象会更深刻。

参考文献:

[1]草叶.怎样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OL].2013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9

摘要:面对儿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生活的衔接,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了幼小衔接当前的问题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帮助改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对学前儿童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的分析研究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质量;儿童

儿童在幼儿园升入小学的衔接上存在日益凸显的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对于儿童来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改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接受的,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上是个重大的转折。从教育者角度上看,幼儿园到小学这个过程包含了教育要求和培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简单的形式上去简单的改变教育的物质环境,以期儿童能够顺利适应小学的教学、生活、交流。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接受从幼儿园到小学身心上给他们带来的改变,让他们能够顺利发展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改善幼小衔接的问题。

一、幼小衔接目前的现状分析

1.1盲目追求形式主义。为了有效处理幼小教学衔接问题,许多学校采取的做法是调整上课时间、合适的布置教室等形式上的改变。而且小学教师也没有认识到注意采取适合刚上小学年龄层孩子的教育问题,学生存在问题后直接从问题的角度上批评教育。而幼儿园的教育是通过发现优点积极褒奖,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自己改正。这一教育手段的改变很大程度上让学生难以接受,导致情绪受到影响,心理出现障碍。

1.2忽略整体学习,片面理解幼小衔接。许多幼儿园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上强调片面学习,为了跟小学教育中注重智育的教学目标挂钩,幼儿园模仿小学管理模式,机械的进行照搬。如按小学所需学习内容和科目制定课程表、每天进行布置家庭作业等形式,这种与小学教学管理牵强的铺设方法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孩子在从幼儿园接受这些形式的学习教育后,步入小学阶段,发现进行过类似的教学,感到轻松自如,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等到自己心理成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后,发现积累了一些难点、重点,导致跟不上班上的学习节奏,与班里教学知识脱轨,很难再齐步赶上。

1.3看重结果,忽略过程。幼小的衔接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瞬间完成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经过大量探索学习,制定符合衔接目标和成果的措施来帮助孩子顺利步入小学的学习课堂。但是大部分幼儿园仅仅是在学生将要离开幼儿园的学习的半个学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高声强调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机械的采取一些“填鸭”式的引导工作,安排教师学习小学的教学模式或者带领孩子参观小学教学管理。任何工作都需要量的积累,才能发生质的改变,更何况是幼小衔接教育方面的工作,就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寓学于乐的过程。在短期强制的进行这种机械的补救措施,后果可想而知: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引导过程,急急忙忙的就升入小学,发现生活学习环境难以适应,造成厌学的情绪。

1.4忽略多层次衔接。幼小的衔接工作,往往忙里忙外的分析研究工作如何高效进行的是幼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对于需要在多时间段、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学前引导的幼儿来说,家庭、社会等多角度的教育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导致幼小衔接工作实施的片面和工作角度不完善,衔接工作效果不佳。

二、如何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2.1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幼儿优良的身体素质是以后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物质基础,任何衔接工作的进行都要建立在幼儿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中班教育阶段,教师要注意带领幼儿定时定量的进行一些身体锻炼,如课外运动、课前体操等室外活动,帮助幼儿积极锻炼身体,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2引导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积极性。对于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教育生活充满忐忑不安又非常好奇的幼儿来说,积极引导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热情的期盼和美好的向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请优秀的小学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对幼儿进行积极向上的启蒙教育。让幼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小学的生活气息,从心理上克服对小学的焦虑不安的心情,认识到自己即将长大,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使幼儿安心接受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并充满期待。

2.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造就良好的学习能力,进而获得好的学习效率,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生活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师可在大班的学习阶段中,加入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升学教育。比如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去发现自身的一个问题,提出来并且想办法解决掉;还可以启发幼儿小书包如何整理,应该放一些什么东西,用作干什么。

2.4加入家庭参与的因素。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上,起到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必须让家庭、社会意识到共同配合完成幼小衔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思考参与如何让幼儿更好的进行过渡。家长在生活上需要培养幼儿事事自己动手,自己参与的独立性和主动性,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可以完成的小任务,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学会安排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此外,家长还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现阶段的思想状况,陪同孩子一起走过衔接阶段。

2.5发挥小学教师的关键作用。幼小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引导,在小学教师这头也需要加强配合。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工作上首先要注意熟悉幼儿群体的工作,了解幼儿心理活动,掌握幼儿生活习惯、能力、爱好等。其次,小学教师要重视入学初期的准备工作。根据幼儿实际的能力情况,科学的为幼儿制定相适应的生活、学习制度,让学前幼儿尽快熟悉小学的教育坏境和教育模式。最后,小学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注意从幼儿兴趣爱好出发,迎合学前儿童感兴趣的东西,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开展适合幼儿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促进幼小衔接教学的质量。

儿童和谐的融入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最终的目标,我们应当以积极的心态和孩子共同迎接人生中的这一挑战。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10

罗德苑

(梅州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梅州 514011)

摘要:中职生是3DMAX的初学者,学习起来易产生畏难心理。为能吸引中职生对3DMAX课程产生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程,关键是要:注重教法,因材施教,做勤做细。

关健词:中职生;3DMAX课;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3DMAX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3DMAX的应用并非象一些软件那样,给出具体的参数设置,学习它学好它要靠平时积累的知识。例如:空间想象力,平面构图能力,色彩搭配能力,创造力,艺术能力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学好3DMAX。但是,对中职学生来说,都是初学者,对于色彩搭配、平面构图等都是零基础,再者,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导致3DMAX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都较困难,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呢?

一、以专家名人制作的3DMAX作品,激发学生对3DMAX感兴趣

在开始学习3DMAX课程之前,通过专家名人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室内设计图的标准及室内设计图的不同风格。让学生懂得室内环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因素;室内环境的创设,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当然如果能够结合人的性格、身份、精神状况创设室内环境又更理想。让学生知道,好的居室装潢可以使人在外面劳作时产生的烦恼与疲惫在家里消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引用专家名人设计和当下流行的室内装饰效果图,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初次接触3DMAX课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激发学生对3DMAX感兴趣,让学生喜欢上3DMAX。

二、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课程的职业定位

3DMAX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但对中职生而言,要制作出效果新颖,符合现代理念的三维动画并非容易之事。根据实际情况将3D MAX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中,主要是使中职学生学会用 3D MAX设计制作室内三维效果图;课程的方向确定了,再将具体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任务。因此,在中

等职业学校3D MAX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突出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使中职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真正满足今后职业岗位。

三、突出重点,由浅至深,简化教学

当下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中职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了。中职学生对3DMAX的界面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3DMAX课程在操作方面非常灵活,较难掌握,对中职学生来说,尽管教师将教学内容全部讲完,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大部分中职学生也只能完成简单模型的创建。所以,3DMAX课程要求教师应该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因此,教师应先将3DMAX教学内容分为:模型部分、材质部分、灯光部分和渲染四个部分。经过这样的分段处理,既突出了3DMAX课程的重点,又使原本复杂的3DMAX课程简单化。例如,在模型初学部分,让学生会制一张简单的双人床,通过二个步骤完成:

1、进入“创建”“几何体”,在下拉菜单中选择【扩展基本体】选项,然后单击【切角长方体】按钮,在顶视图中创建一个立方体作为床垫,输入简单参数。

2、在“创建”面板中单击【长方体】按钮,在左视图中绘制几个长方体组合成床的造型;学生通过两次简简单单的步骤便可以绘制出一张床,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阶梯式强化练习,培养自主创新

作业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反馈,作业布置不能只是让学生机械性的进行课堂讲授内容的练习,而忽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样容易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降低作业的效果。

在学生基本掌握和理解3DMAX的原理后,要通过大量实例制作巩固学习效果。教师在实践教学时,要耐心地讲解、示范和指导,鼓励学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去完成每一个实例制作,收集学生实例制作作业,并进行剖析,对富有创新思维的作业进行褒奖,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挥。

五、模拟工作场景,提升学生设计能力

学生不能局限于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在有了一定的3DMAX室内装饰基础后,就要开发学生独立设计能力。真正从事室内设计,就必须根据房主的要求作出设计图纸,只有充分了解对方要求和性格、喜好,才能设计出对方满意的图纸。这 2

个时候,可以让学生每两人为一组,相互了解对方的喜好、性格和要求,为对方设计一套装饰效果图,模拟工作场景。

要提高3DMAX课堂教学质量,老师就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并不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断鼓励学生。只有这样,全新的职业人才能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 英语 课堂 教学质量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作为高职高专教育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大纲》中将“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一定能力、听和说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文体写作的实用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明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方向。而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英语、进行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效果又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针对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有必要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剖析,确立新的教学指导思想,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课堂情况的分析

1.学生的态度问题:部分学生由于英语底子不好,在入学前就已经对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抵触,更谈不上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

2.学生的英语状况: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现状不容乐观,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挑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班型大、人数多;内容多、难掌握;教学模式沉闷、枯燥。

二、提高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为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是英语课堂教学的核心。为此,教师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及长远角度出发,首先要端正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要求学生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用。要知道语言与专业知识并重;让学生明确知道外语与专业知识是有机结合的,英语可以成为学生获取专业信息、胜任实际工作需要的有力交际工具。

2.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低,英语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好,因此基础知识尤为重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适当传授和巩固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将基础知识贯穿于教学中。这将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常用词汇,形成扎实的英语语言素质和英语交际能力。

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作用,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也就是说,英语学习首先是“学”,“学”才是内在的。学生要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归根结底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因此,要树立“以学为本”,“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主动构建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英语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来完成。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应起一个示范、指导、督促和检查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和视听活动,每个单元都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与本单元有关的问题。比如,在学习Misunderstanding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先阅读,然后针对课文中的每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用英语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可以把学生所了解的知识调动出来,把已有知识和新知识自然地联系起来,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

4.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了解所授课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英语教学中结合相关专业的需求,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日常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师单纯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采取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如自由交谈、情景对话、提问讨论相结合,Pair Work和Group Work等,在不断的变换角度进行英语交际和实践中,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性模式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真正体现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与合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通过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通过组织英语大赛、观看英文电影、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增强学生相应的英文表达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巩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只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注意技巧,讲练结合,才能真正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达到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更多更精彩的创造性劳动。我们应该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将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优化,强化改革的系统性,达到英语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刘黛林.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浅谈如何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篇12

一、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内涵质量存在问题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文理分割、重工轻理、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等问题;在教学中存在公共课、基础课阶段对学生工程意识培养较差;专业基础阶段实习实训环境、工程实践与社会服务能力和质量等不能满足需求;专业阶段学生对专业的发展、专业研究方法知之甚少;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的需要等问题。此外还存在以学科知识为核心, 缺乏对历史、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与责任教育, 诚信、道德 (尤其是职业道德) 普遍缺失, 个人利益至上, 团队意识匮乏, 使得其发展有很大的约束。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体系从专科层次演变而来,学科的发展非常依赖传统的专业,受师资结构和水平的限制,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新的学科专业。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很难通过内部整合实现学科的优化,难以在较短时期内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从社会需求来看,新建地方本科学校的规模扩大不是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的,也造成了社会需求人才得不到满足和传统专业规模不断扩大的矛盾。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学科专业建设是关系到高等学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激烈竞争中实现学校办学资源合理配置,使学校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创办时间短,学科基础相对薄弱,专业结构需要优化。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立足本地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明确办学方向,正确处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规范学科专业的建设与管理,才能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同和肯定,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在实践层面上,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实行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地方政府对高校决策的影响力较大,加上各地(市)产业结构相近,以及新建本科院校习惯模仿老本科院校,导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普遍存在“小而全”,相同学科专业布点过多,低水平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学科专业结构基本雷同,互补性差等弊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制约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规模和效益。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何调整办学思路,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切实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尚有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内涵质量问题分析

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其重点是师资队伍、实验室和教材、课程建设,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深受社会欢迎的人才。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两项重要工作,分别体现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研究职能和教育职能,在理论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科建设离不开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又是学科建设的载体,但两者不完全等同,各有侧重。因此,学科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形成专业的生长点和专业建设的前提条件,关系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能否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格局与办学水平,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特色化的专业建设策略, 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升本的迫切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 标志着其已经具备了举办本科的基础和条件。但这只能说是取得了本科办学资格, 还不能说已经是合格的本科院校。因为, 学校升格为本科, 不是简单的学制延长和名称变化, 而是办学层次的提升, 是质的飞跃, 这就需要在办学理念、队伍建设、培养目标、管理方式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转变, 以实现学校的内涵升本。而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水平集中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实力。因此, 专业建设无可争议地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首要与核心内容。

三、提升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内涵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1、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遵循“市场导向、错位发展”的原则,对现有专业进行整合优化,使专业数量、类别与学校发展规模、地方产业结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1)根据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强对传统专业的改造,不断丰富专业内涵,拓宽服务面向。

(2)积极增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

(3)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交叉学科专业。

(4)培育和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形成优势,带动全面。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突出基础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体系。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与改革, 提高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探讨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有计划地遴选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认真做好中青年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定期参加实践锻炼,提高应用能力。

(2)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有重点,分步骤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发展急需的短缺人才。

(3)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设立“特聘教授”和“指导教师”岗位,不断扩大高层次兼职教师队伍。

4、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专业教学条件

(1)强化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以学科为基础的跨专业实践教学中心和两级管理体制,提高资源利用率。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基地的内涵建设、使用效率和实践效果。

5、建立有效机制、促进专业建设

(1)建立专业建设评估制度,促进专业整体结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2)完善新增专业申报制度,加强对新办专业的管理。

(3)充分发挥两级学术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规划、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4)加强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以上几点中的关键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可以确立本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指导思想,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和专业布局,形成特色化专业建设方案;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保障机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实现专业建设特色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充分体现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应用性、服务性”特点,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摘要:本文旨在理清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通过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内涵质量建设, 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自身办学特色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标志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建本科,专业内涵,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华生, 基于生存和发展模式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创建,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12) 。

[2]唐华生,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思考,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12) 。

[3]杜友、李德生, 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J], 绥化学院学报, 2009 (12) 。

[4]韩小爱, 我省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 [J], 河南教育 (高教版) , 2009 (1) 。

[5]孟兆怀, 把四川文理学院尽快建成合格本科院校的思考, [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06 (6) 。

[6]张楚廷, 大学教学论, [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101。

[7]朱中华, 论新建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 [J], 教育评论, 2005 (4) 。

[8]付永昌, 基于质量工程的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模式探讨,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

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篇13

光华小学栗爱红

从业几年来,一直在光华小学这片育人的乐园里,兢兢业业地工作,勤勤恳恳地钻研,用一颗爱岗敬业的心奉献自我。下面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一个班级就好比是一个“小家庭,”如何使这几十个“家庭成员”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要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使各人的特长都得到进一步发挥,在班级管理上,就要着力废除传统的“主仆式”、“猫鼠式”的师生关系,采用合作管理、合作教育、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得以发展。教育学生“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成才”必先“成人”,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用活动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用说服教育作为武装学生思想的主阵地,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实行量化管理,一周一评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自身业务知识、能力

一名合格的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一方面向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求教,平时只要有到外地听课的机会,就要主动争取。一是走出校门,获取教学新信息;二是广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把握教改的方向和着力点;三是留心报刊杂志上好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经验,坚持记学习笔记。

三、教育教学工作

1、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力求“严、实、活、新”,坚持常规教学,把好质量关,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抓起。对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当面批改,强化训练的方式,克服学生“草率从事”的不良习惯。

2、在差生的转化方面一直是常抓不懈,首先有一个正确认识,学习像建造一座高楼一样,一但基础不牢固,质量不合乎标准,就会出现庇漏或倾斜,大厦就无法再建造了,差生就是这样,是由于平时出现太多的“庇漏”产生倾斜。因此,把缩短与差生心灵上的差距放在首位,不歧视他们,使之感受到生活在有人关心爱护,与其他同学平等的环境里。其次是鼓励多问,捕捉其闪光点。三是采用教师辅导和学生一帮一活动相结合,对差生实行几个优先,举手回答问题优先、课堂板演、座次优先等。

四、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

上一篇:加强农发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之浅见下一篇: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