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权益部工作汇报(精选8篇)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权益部工作汇报 篇1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权益部
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规划
由王超、李堃曼、李斌、李秋果四位部长领导,骆建仪、卢嘉帆、张丽敏三位主管以及十七名干事组成的新一任权益部班子于2013年4月13日正式组建。到目前已接手工作四个多月。在这四个月里,权益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同学们的赞许和肯定,但同时工作也存在一些失误和不足。下面将分别就部门日常工作情况和部门内部建设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工作总结 1.日常提案征集和走访
上学期4月13日以来,权益部共收集到来自全校各学院、班级、个人的提案近50条。内容涉及校园环境、学生生活、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整理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提案49条,其中已解决提案34条(校园环境15条,学生生活11条,后勤服务8条),未解决提案15条,提案解决率达到69.4%。
上学期权益工作重点一方面在全校宿舍的热水问题。由于热水系统经常出现停水、锁卡、扣费多、水温不够等问题,热水公司对全校的热水系统做了全面升级。在此期间我们与热水公司进行了积极沟通和协调,使升级过程尽可能小地影响同学们的正常生活,实地走访各
个生活区的宿舍楼,及时了解和反馈升级进度,并持续一周抽样调查了二十个宿舍楼的水温。
另外建筑噪音问题、宿舍一些旧设施更换还有网络等问题也普遍引起了同学们的反映。后半学期校内的几个临近宿舍楼的建筑项目相继动工,晚间施工对周围宿舍同学的休息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与基建处老师和施工方负责人的积极沟通协调,此类问题有所遏制。另外一些宿舍和其他硬件设施更换及增设的提案,已通过各种方式反馈到具体负责的部门,但是这些提案涉及经费和其他因素,部分尚未解决。五月中下旬的网络问题比较严重,出现了大面积的网络间断、停网,我们通过数次电话联络和实地走访网络中心,与老师沟通了解了断网问题频发的原因,向其反映了网络存在的诸多问题,从而保障同学们正常用网。
2.完善宣传方式
上学期部门宣传方面我们做出了一个突破,那就是线上(微博微信)推出权小益周报,线下(宿舍楼下张贴权益月报)推出权益月报,从而将我们权益工作的成果展现出来。这一做法赢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扩大了权益部的知名度。实际上在我们当干事的时候就有这个想法,也做过几次,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而我们上学期取得好的宣传效果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我们把这件事重视起来了,确实做到了周报一周一报,并且尽量使语言幽默诙谐,而且在内容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另一方面是我们利用了校学生会微信公众号来推广我们的权益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权益部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当然权小益还存
在很大的改进的空间,下学期还需要配合权小益微信公众平台做进一步完善,让更多的同学们看到和了解我们的权益工作,扩大权益部的知名度。
3.加强对学生代表的管理
为加强对学生代表的管理,我们建立了学生代表交流群,重新制定了学生代表管理细则。建立学生代表交流群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我们可以在群里宣传权益工作,让同学们对权益工作更加了解;另外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同学们向学生代表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回复,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我们可以在群里对学生代表进行解释。同时交流群暴露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在大学城校区建立权益部的迫切性。只可惜这学期工作比较繁忙,我们没能够使这个群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没能使学生代表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组织性充分发挥出来。
4.建立华工权小益提案提案收集平台。
为了增加学生提建议的渠道,跟上时代步伐,贴近华工同学生活,实现零散信息的归纳整理,建立专门化的信息平台,从而建立同学们和校学生会权益部进行双向沟通和反馈渠道,我们联系了电信学院学生会的同学,建设华工权小益提案收集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将在开学之前建成试用。
5.关于大学城设立权益部的调研。
大学城设立权益部是对广大华工同学,对五山校区学生会和大学城校区执委会都十分有益的事情。第一由于大学城校区调研部管理权
益工作,使得调研部的职能繁多,如果设立权益部,大学城的同学们就能够得到更为专业更为高效的服务;第二因为大一的同学通常是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同学们却常常在大一不能接触到权益部,不知道学生会还有权益部,这就造成权益部知名度比较低,如果让同学们在大一就知道权益部,有利于权益工作的开展;第三可以减轻大学城调研部的负担,使大学城执委会分工更加明确;第四有利于权益部招新的进行,如果大学城设立权益部我们就可以进行秋招,并且在春招的时候大学城权益部也可以给我们更多协助;第五使大学城的学生代表更有组织性,目前大学城的学生代表仍然由五山校区权益部负责管理,但是由于校区不同,经常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由此造成了彼此关系薄弱,缺少正常的交流。经过本次调研,一方面为十大提案提出大学城设立权益部打基础,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对大学城的权益工作有所了解。
6.推出暑期权小益专题
涉及如何将暑期过得更有意义,假期兼职安全事项abc,假期去哪儿,华工主页那些你不知道的事等。就同学们关心的一些话题进行详细的解答,同时也教会同学们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华工主页的利用),还能扩大权益部的宣传,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7.部门内建方面
招新初期报名情况不佳,但是在各个部门的无私帮助下,最终收集到53份报名表,并且从中选出了17位同学加入权益部,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了营造良好的部门内部氛围,我们组织了部门五一DIY饼
干、部门第一次聚餐唱k、六一烧烤生日趴等大的活动,另外平时部门的小朋友会每周定期聚餐相互了解情况,促进他们感情越来越好。看到他们会相约一起出去活动,其实挺开心的。当然我觉得可能会因为部长主管们在北校,小朋友们之间的感情没有那么深厚,我们对小朋友们不够了解,这方面等下学期他们搬到五山校区,通过十大提案,通过部门出游增进大家的友谊。
2.顺利召开部门第一次例会
在招新的第二周,我们召开了权益部第五任第一次例会,会议向新来的同学们介绍了权益部的概况和组织架构,使小朋友们更加了解了权益部,同时给小朋友们布置了文书作业,秘书组负责人对作业文书进行了批改。
3.在5.1到大学城同部门小朋友一起做曲奇饼
为了进一步加深部门内部感情(同时也为了找点玩儿的),我们在5月2日,组织小朋友在大学城一起制作曲奇饼,制作完成后又在一起聚餐。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部门每个人之间的互相了解。
4.为送旧晚会做充分地准备
为了送旧晚会给老部长们一个惊喜,我们为送旧晚会准备了精彩(吴杰超)的节目,经过四次的排练,舞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给每位老部长们准备了一个怀旧相册让其飙泪。
回望过去半个月的工作,权益部仍存在着部门负责人分工不明确、与职能部门沟通和关系处理问题、微博完善和微信建设问题、部
门主动性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待改进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权益部将努力做好部门工作,努力明确分工;争取与职能部门沟通解决提案方面的话语权;搞好微信建设,使其更贴近同学;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好学生会的服务核心,争取建设一个越来越被同学熟知、认可、欢迎的学生会部门!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权益部工作汇报 篇2
当今社会, 关于大学生就业权益的问题有诸多讨论, 主要涉及大学生就业权益包括哪些及大学生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当今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 对于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的一些或明显或隐蔽的侵权行为, 有时会选择忍让和无所谓的态度, 很少有人能够正确地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对于一些诈骗行为也很少能够在第一时间辨别并对自身加以保护[1]。 我们应该培养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提高, 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如何妥善处理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侵权问题及如何面对种种就业陷阱, 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就业教育, 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鼓励大学生在面对侵害时敢于第一时间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 才是解决大学生求职权益侵害问题乃至社会求职侵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2.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主要内容和常见的就业陷阱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 《 劳动法 》 、 《 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暂行规定》 等多部法律法规对大学的就业权益进行了明确规定,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中享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公平竞争、平等就业”等权利[2],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就业信息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平等择业权、平等就业权、隐私保护权、要求赔偿权、寻求保护权和毕业生有权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规定的与就业有关的其他权利。
(1) 假借岗前培训强收保证金培训费。
职场顾问指出, 正规企业是不会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 如培训费、保证金等, 也不会以便于管理的名义扣压求职者的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等。 据了解,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 (包括押金或保证金) , 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 肯定是想骗取金钱。
(2) 廉价使用劳动力。
有些公司转正时间长达一年, 美其名曰见习期, 薪金只有合同约定的一半, 更有甚者, 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 便以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 对于这种现象, 很多求职者感觉不合理, 可又说不出其违法之处。 关于试用期, 劳动保障部早已做了规定, 即《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到, 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 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 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 试用期不超过60天。
(3) 粉饰招聘岗位。
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上把职位写成是“市场总监”、“保险事业部经理”, 结果到了岗位, 应聘者却发现其实是做“业务员”、“保险代理员”等。 有的单位会以“到基层先锻炼锻炼”为幌子, 欺骗求职者, 使他们继续工作下去。
(4) 传销陷阱。
所谓传销, 本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 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 该经营方式受到国家的严令禁止。 现在的传销者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打工者特别是刚刚毕业的学生,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到预骗对象的电话后, 便打着同乡、同学、亲戚等幌子, 以帮忙找工作为由, 以高薪为诱饵, 因人而异, 投其所好, 骗求职者进行非法传销活动。
(5) 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简历上只向招聘单位提供必要的有效信息, 联系方式只留手机和邮箱;“家庭固定电话” 可留学校或院系的办公电话;不必要填的信息尽量不填。 另外, 招聘网站或招聘单位要求求职者在简历中详细填写个人家庭住址、 亲属关系等信息, 这些属于个人隐私, 没必要向招聘单位说明, 更不必留在招聘网站上。
(6) 协议陷阱。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 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就业协议一经签订, 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按照有关规定, 就业协议不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 这样就可能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纠纷。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提防就业陷阱
大学毕业生刚从学校走向社会, 社会经验不足, 防范意识不强, 容易在复杂的社会中上当受骗。 为此, 大学生要尽早树立良好的就业权益保护意识、加强警惕各种就业陷阱, 提高防范能力, 防止侵权行为, 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1) 树立良好的就业权益保护意识。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意识包括五方面内容:法律意识、违约意识、维权意识、证据意识、诚信意识。 法律意识要求毕业生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 了解在求职过程中, 哪些情况是违约的, 哪些情况又是政策允许的, 真正做到懂得法律、遵守法律、使用法律。 违约意识要求大学生在与就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懂得签订相关契约, 利用契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要信守契约的约定。 毕业生要有强烈的维权意识, 在碰到问题时不畏法、不畏仲裁诉讼, 拿起法律的武器积极主张权利, 据理力争, 切实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是用证据来说话的,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多留一个心眼”, 牢固树立证据意识, 注意搜集证据、保存证据、运用证据进行自我保护。 诚信意识则要求毕业生自觉遵循有关就业规范, 接收其制约, 保证自己的就业行为不违反就业规范, 不侵犯其他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2) 警惕各种就业陷阱, 提高防范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和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 缺乏社会经验和鉴别是非能力不强的弱点, 以各种方式和名义蒙骗欺诈毕业生, 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的案例时有发生, 毕业生要加强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积累社会经验, 注意向学校、亲友寻求帮助, 加强沟通, 警惕各种就业陷阱, 提高防范能力。 当今社会, 造成大学生就业权益受到侵害的形式多种多样, 法律、政策缺位, 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及大学生自身急于求成、缺乏社会经验、维权意识是形成这一“灰色地带”直接原因。 大学生就业问题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 有待于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 完善大学生创业系统。
参考文献
[1]张辉, 韩春光.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调查问题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
女大学生就业权权益保护 篇3
陈奇苗(1987-),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专业:法律硕士(法学),研究方向:法理学。
指导教师简介:
淡乐蓉: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的逐年增加,其中女大学生的毕业人数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由于女大学生自身生理特点的限制和我国相关法律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了种种的弊端,本文笔者通过对一个特定的毕业女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难;歧视;立法对策
一、有关调研对象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选择所调研毕业女大学生的基本情况
笔者选择的调研对象是黄河科技学院2011年不同专业的毕业女大学生,该学院是河南省的一所三本院校,在全国和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开设的专业比较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的比较齐全,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也相对较高。所以,笔者就从中选择了法学专业、经济学专业、会计专业三个专业的2011年的毕业女大学生,针对每个专业各发放了50份问卷,收回问卷数分别为40,33,41。
(二)所调研毕业女大学生的就业的基本情形
笔者选择所调研的这三个专业的2011年黄河科技学院的毕业女大学生中,调研结果如下:
(1)法学专业:笔者针对自己本科时所在的法学专业的女同学进行了实地的调研。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40名法学专业的女同学中,2011年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只有四人;在地市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数有六人,月工资在1000元到1500元左右,主要從事基本的文书工作,由于经验缺乏,代理的诉讼案件比较少;考取公务员的人数有三人,月工资不到2000元;在地市银行工作的有两人,月工资3000元左右;考取三支一扶的一人,在镇民政所工作,月工资不到2000元;考取地市级事业单位的有五人,月工资不到2000元;在大城市进入私营企业工作的有七人,月工资2000-3000元;其中三人自主创业,做服装和化妆品,竞争压力很大,月盈利5000-10000元左右;剩余的九人,在商场和超市从事收银、播音和销售等,工资不到2000元。
(2)经济学专业:笔者针对本校2011年经济学专业33名调查对象的答卷显示,在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20人之多,月工资达到1500-2000元左右,主要从事的基础的业务,与所学专业有一定相关性;考取事业单位的有两人,月工资不到2000元,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考取研究生的有三人,其中一人为211院校,就读的本专业;有八人从事销售,月工资不到2000元,与所学专业基本无关联。
(3)会计专业:笔者选择了41名2011年毕业的本专业的女大学生进行调研。发现,有约80%的女性毕业生从事该行业,工资待遇也可以;有约10%的女大学生从事销售行业,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工资待遇一般;剩余的10%的人考取事业单位,工资也基本满足生活需要。
二、 所调研对象女大学生的特点
女大学生作为当前受过高等教育的重要的社会群体,是社会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有着自身的一些特征:
(1)生理特征:女性由于自身生理特征,有生理周期,特别是结婚后要怀孕、生育、哺乳、要休产假,更要承担照顾孩子和老人的责任;退休年龄也比男性早;身体比较瘦弱,力量小。(2)性格特征: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细心,认真,交际能力较弱,心理承受力较弱等。(3)就业特征:容易遭受性别歧视,就业的岗位层次较低,工资待遇较少等。
三、所调研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1)大学生就业的压力太大,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应聘就业的岗位比较少,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择业需要。(2)国家的就业渠道比较单一化,使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受极大的限制。(3)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因为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女性自身特点的限制,用人单位常常不愿接受女性。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1)学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很多专业不适应社会的需要。(2)所开设的课程单一,仅有专业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心理素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培养是空白。(3)学校对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就业指导,学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的指导,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4)缺乏对女大学生的专门的教育和引导,学校教育应当引导她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知,这样才能使她们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自身原因:(1)大多数女大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事情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2)不太注重内在综合素质的提升。(3)择业的观念和求职态度不正确,期望太高,又怕失败。
(四)立法方面的原因:国家缺乏专门对大学生就业和人才保护的法律,也缺乏对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规范。
四、解决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方面:(1)政府要实施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使就业多元化,鼓励自主创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大学生到艰苦或者偏远的地方就业。(2)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性别歧视和男女不平等的错误观念,特别是用人单位应该改变偏见。(3)充分利用社会妇联,为毕业女大学生创造有利的就业条件,还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女性的合法就业权益。
(二)教育和学校方面:(1)教育方面,要调整教育机制,改革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和开设的课程,并且进行立法保护,增强高校教师的水平,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以及内在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心理更加健全。(2)学校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的设置,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学有所用,更不至于浪费教育资源。(3)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是她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并引导学生增强法律保护的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学校针对女大学生开设专门的课程,使得现代女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
(三)自身方面:(1)女大学生应该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可以通过参加学生组织,不断的增强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2)调整自己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3)增强法律意识,学法懂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立法方面:(1)尽快出台大学生就业法和人才保护法,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就业要有专门的立法保护,使得大学生就业法制化和规范化。(2)完善有关高等教育方面对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改善教育体制,并予以立法保护,使得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3)完善对用人单位招聘方面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杜绝和惩处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的待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要尽快增强相关立法的保护,更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各个行业树立正确的观念,女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学校也要适时调整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等等,再加上家庭的引导,相信在当前法制社会的进程下,女大学生就业的中国梦将不久就会实现。(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指导教师:淡乐蓉
参考文献:
[1] 田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载于《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5月第5期
[2] 刘璞:《论女性就业歧视现状及其保护》,载于《前沿》2010年第23期
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汇报 篇4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区残疾人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及全区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深化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紧紧围绕以残疾人“四个人人享有,两个普遍参与、两个体系建设”(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人人享有安全的住房、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满足十五年基础教育、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残疾人普遍参与社区活动,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为目标,取得了成效。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区残联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西城街道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被评为“十一五”期间先进集体,受到了省委、省级政府的表彰。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残疾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更加突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下面我就以下三方面汇报。
一、我区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开展有序
目前,我区各类残疾人3.82万人,占总人口的6.4%,其中经鉴定的持证残疾人9575人。3年来,我区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着力在提升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社会保障等能力上下功夫。
1、残疾人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一是残疾人劳动就业门路更宽。3年来,全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达到了750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就业3882名(其中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1862名),帮扶种养示范户112户,建成残疾人扶贫基地11个,创办省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2个,其中西城街道残疾人庇护中心获省级先进集体,受省委、省级政府表彰。二是残疾人小康工程覆盖面更广。自来,我区有2368名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和重度残疾人补助政策,有1742人享受康复工程和“三残”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有632名残疾人享受精神病免费服药,有1497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托(安)养服务,有9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危住房救助。三是残疾人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实行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助学政策,扶持黄岩启智学校和三残儿童康复教育基地,推进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设,每年有350名残疾学生或贫困残疾人子女得到助学和生活补助,我区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达97.4%。四是残疾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残疾人职工按规定全部参加了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农村残疾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2、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是残疾人事业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区政府始终把残疾人工作摆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下半年调整了残保金征收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88元,使覆盖率和标准率分别达100%、53.06%,出台《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黄岩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二是扶残助残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以创建“省级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心乡镇(街道)、爱心社区(村)、爱心单位、爱心家庭”、“助残爱心企业”、“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营造扶残助残亲残的浓厚氛围。我区台州市新霸动力有限公司荣获省级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有12个乡镇(街道)成功创建“市级扶残助残爱心乡镇”,全区创建率达63.2%。三是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王义生、任春红等4名优秀残疾人被推选为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踊跃参政议政。会同区司法部门开通残疾人网上法律援助平台,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共建盲道60多公里,设置残疾人免费停车位60个,部分红绿灯添置了语音提示功能,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和无障碍设施改造进家庭活动。
3、为残疾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康复成效更加显著。20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八项指标已经达到全国一类地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标准。建立康复训练活动室,使每个残疾人在15分钟之内都能进入到康复训练室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服务覆盖率和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95%以上。共有9000多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或功能补偿。会同台一医协办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提升我区康复服务水平。二是组织建设更加夯实。全区19个乡镇(街道)配备专(兼)职理事长。各乡镇(街道)也配备残疾人专职委员。569个村居(社区)都成立了残疾人协会,配有残疾人专职委员。设立肢残人协会等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三是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开展全区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与需求实名制调查与登记工作。完善和及时更新小康工程数据库、第二代残疾人证数据库和持证残疾人实名制登记和调查数据库。为19个乡镇(街道)残联配备专用电脑,并实现联网服务。
4、残疾人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我区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组织残疾人参加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省、市残疾人文化艺术周等活动,开展书画、象棋、羽毛球、游泳、演讲等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组织各类残疾人到各地开展学习交流。同时,建立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特殊艺术培训基地、盲人读书室等文化助残设施。黄岩电视台开播电视手语新闻节目,黄岩广播电台开设“残疾人风采”专栏,《今日黄岩》报开设“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专版。努力提高残疾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
二、当前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残疾人社会救助和保障能力水平仍较低。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残疾人社会救助资金仍然不足,保障全覆盖工作难度较大。一是保障资金仍然不能满足。目前,我区由地税部门代收缴的残保基金,远不能满足对残疾人保障救助的需求。二是救助范围偏窄。我区目前救助对象仅限持证残疾人,而持证残疾人仅占残疾人总数的25%。我区虽已实施了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居家安养等民生工程,但对残疾人的救助和保障主要以低保划线,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略高于低保标准,但处在低保标准边缘的残疾人很少获得有效的救助。三是救助标准偏低。现行的低保救助标准,只能解决基本生活问题,随着物价因素以及残疾人一些特殊的开支,仅靠低保是远远不够的。如北洋镇的蒋媛患罕见的多发性肌炎,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平时的治疗费对她家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2、残疾人就业、教育环境有待改善。一是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由于受客观条件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受教育的机会比健全人少,受教育的程度比健全人低,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数据显示,我区持证残疾人文盲和小学有6712人,占70.1%,初中2428人,占25.36%,高中311人,占3.25%,大专以上103人,仅占1.1%。)二是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多残疾人没有职业技能,缺乏市场竞争力,或者已经失去年龄优势,没有职业安全感。三是我区福利企业逐年减少,安置残疾人就业艰难。由于福利企业退税政策吸引力减弱,我区福利企业从原来的80多家下降到现在的50多家,部分福利企业出现清退或裁减残疾职工现象。
3、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中心建设进展较慢。目前,项目建议书已经相关部门通过立项,但土地规划农转用报批较慢,严重影响建设进度。二是目前城区部分建筑物以及公共场所没有设计、安装、建设无障碍设施。一些商业场所缺少无障碍通道。三是现有的无障碍设施没有得到很好地管理、有效地发挥作用。部分道路两旁的盲道被机动车、摊位侵占、挤占,有的盲道甚至遭到破坏,导致这些无障碍设施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形同虚设。
三、下阶段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目标措施
1、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残疾人生活无忧。要严格落实中央坚持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出台相关政策,将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切实纳入城乡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体系。一是集中各种救助资金,建立和完善救助网络,避免出现重救、漏救现象。建立统一救助标准,实现公平公正。二是要求相关部门对收入稍高于低保标准、处于低保标准边缘、生活存在严重困难的`残疾人家庭一律纳入低保,并给予专项救助,使低保边缘户摆脱生活困境,实行动态增长机制。三是完善和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五险”。充分发挥残疾人保障金作用,帮助农村残疾人和其他残疾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0元)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使城乡残疾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四是积极探索残疾人生活保障新路子。建立无固定收入残疾人月生活津贴制度和特困残疾人家庭救助等长效机制。如媒体播报上郑乡干坑村傅学鹏的“山寨呼吸机”新闻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建立特困残疾人家庭“一对一”联系卡制度,筹建特困家庭救助基金等举措,保障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的生活。
2、加大教育就业工作力度,让残疾人“学业有成”。教育、就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渠道,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教育,特别要在盲、聋和弱智儿童的义务教育方面下大力气,推进高中以上特殊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残疾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同时,加大残疾人技能培训救助力度。建立由政府补助一定的启动资金培训服务机制,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劳动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努力使其自食其力。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吸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出台激励措施,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此外,以“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开辟公益性岗位(如社区工作者等),招收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与此同时,大力加强对残疾人劳动权益保障的监察,及时纠正用人单位在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的违法行为。
大学生村官工作汇报 篇5
不经意间,我担任XX镇XX村村村主任助理已经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
回想去年十月份,我初次入村,村两委和党员、村民代表为我举行了简单而又郑重的欢迎仪式。刘志贵书记说,我是XX村迎来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是上过大学、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希望我任职以后,能为XX村引进一些项目,促进XX村的发展。
听了刘书记的这番话,我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在其位,谋其政”,担任XX村的村主任助理,被寄予厚望,倘若我不尽职尽责,又怎能对得起大家对我的期望与信任? 入村以后,我尽快进入角色,熟悉业务。通过走访,我了解到XX村共有160户,550口人,党员24名,人均纯收入3900多元,农业作物以玉米为主。
适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协助刘书记组织全村党员对科学发展观进行集中学习与讨论,并为每次的学习、讨论做好会议记录。工作中,我主动承担了村里大多数材料的撰写任务,为村干部分担了工作量。
村民之间时常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作为法学专业的毕业生,我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村干部对村民矛盾进行调解,在处理纠纷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村民们都对我报以赞许的态度,称赞我“不愧是有知识的大学生”,而我也在 1
这些调解过程中感受到了村民们的朴实可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另外,我打算从网络上收集一些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将枯燥的法律理论转化为村民容易接受的语言,利用农闲时节向村民进行普法宣传。这样,既可以增加村民的法律常识,有利邻里和谐、村情稳定,也可以使我自己得到一次提高。
自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XX镇的许多村都有了种植蔬菜大棚和栽植核桃树的意向,我们XX村也不例外。但是,自然条件却阻碍了XX村发展蔬菜大棚和核桃种植的道路。发展种植业,除了土地之外,首要因素就是充足的水源,XX村欠缺的恰恰就是这一点。由于地势偏高等原因,XX村历来就是个缺水的村庄。前几年在上级的关心和努力下,XX村的生活用水解决了,但农业用水却仍是个制约经济发展的大难题。我既然担任了XX村的村官,就要积极地为XX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协助村干部深入调查研究,XX村缺水的根本问题究竟是打井位置选择不对还是地质条件根本无水,XX村的农业用水问题究竟能不能解决。虽然我阅历少,资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可我仍然可以为XX村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大学生村官是新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认为,这个观点有它的两面性。
大学生村官确实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
山下乡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相似之处,都包含着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到广大农村去接受锻炼的意思,号召青年接触农村,了解农村,融入农村,热爱农村。
但另一方面,二者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更侧重知识青年向农民学习,接受农村改造,忽略了知识青年本身的优势;而如今的大学生村官是在号召大家向农民学习的同时,更重视大学生本身的知识与能力,鼓励大学生将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先进知识运用到农村工作中去,为农村引进新思想,为农业注入新活力,为农民带来新希望。这一点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无论如何都不能相提并论的。
农村是一个未来拥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世界,渴求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是一群对未来充满探索精神的青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不管是三四十年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还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村官,我们都坚定地追逐着一个信念,“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服务三农,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缺陷,加快农村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的城镇化进程,用我们火热的青春去浇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丰碑。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故乡的山山水水都在我心中刻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农村的天地无限广阔,我的大学生村官之路也才刚刚开始。未来充满着不可预见性,但有一点却是
大学生学生工作汇报及总结 篇6
自从刚入大学,到现在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我在综合素质考评中心工作也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时间中,我不仅认识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也参加了一些中心工作,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在考评管理部的工作,非常愉快。
半年的时间已经结束了,我们部门的工作也基本上圆满完成了。这学期的工作依然是奖学金评比,班级档案和支书手册的收取及评比,还有月报表的审核。开学初期我们部门对优秀学生奖学金进行了评比,对财务报表进行了审核。在优秀学生奖学金评比过程中,虽然出了一些错误,但总体工作基本上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多同学共同工作,由于我们部门人数有限,其它部门给我们提供了帮助,才使我们的工作很快完成了。这学期也是我首次接触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牵手,红枫,南航等励学金的评比及审核工作,这是我们部门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经过部门同学以及其他部门的帮助,我们把评比工作完成了。我部的惯常工作就是班级档案的收取和评比,以及月报表的审核和上交,在招新之后,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招新后,来了很多大一的学弟和学妹,作为大二的学长,带领他们熟悉和了解部门工作,并带他们做了一下月报表、班级档案和支书手册的工作,大家在一起相处的挺好。
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保护探析 篇7
1保护大学生勤工俭学合法权益的意义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7年6月29日通过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由此可见,《劳动合同法》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勤工俭学不属于就业范畴。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勤工俭学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正式员工的工作内容具有一致性。根据同工同酬原则,勤工俭学大学生应享有和正式员工相同的工资待遇。但是实际上大学生勤工俭学小时工资普遍低于企业正式员工工资。显然这是企业利用大学生勤工俭学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漏洞,故意降低勤工俭学大学生的劳动工资来节约企业的人工成本。由此可见,将大学生游离于劳动法保护范畴以外是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劳动法在制定过程中偏向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劳动者相对用人单位而言属于弱势群体一方。大学生虽然不属于就业人员,但是在参与勤工俭学中与用人单位形成了雇佣劳动关系,相对于雇佣一方,大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在劳动中的合法权益也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
2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
为了更加具体的了解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设计了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保障调查问卷。主要在武汉地区的十几所高校展开调查。调查对象是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总共收回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共700多份,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剩下有效问卷706份。判别问卷不符合要求有以下几个标准:①没有参加过勤工俭学的学生填的问卷;②所有题项答案与别人一致的问卷;③没有认真填写的问卷,例如,所有的题项无论单选还是多选都只回答一个选项的问卷;④关键问题没有回答的问卷。所选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1.3。样本包括从大一到研究生各个年级的在校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以及对个别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勤工俭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对“您有过以下哪些方面的遭遇?”,13.2%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用人单位不支付报酬,27.7%的人被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39.2%的人表示他们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用人单位无故拖延工时。在问到“用人单位是否支付加班费”时,只有25.6%的回答是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了加班费,其他人的回答是没有或者支付少量的加班费。可见大学生在勤工俭学过程中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勤工俭学大学生的工资现象十分突出。
2.2 勤工俭学安全卫生无保障
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勤工俭学中存在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接受调查者中,有27.1%的被访者认为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安全卫生没有保障。大学生由于主要时间要在校学习,勤工俭学只能是课外时间,因此就决定了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很多都是短期的。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大学生属于临时工,对大学生的岗前培训以及安全防护教育和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都不是特别规范,一方面因为临时工比较分散,不能集中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则是用人单位抱着 “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安全事故”的侥幸心理。又由于没有法律法规强制规定用人单位为勤工俭学大学生购买社会保险,很少有用人单位为勤工俭学大学生购买保险。实际上大学生勤工俭学虽然所担任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有时候工作中也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很多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候去工厂车间打工,车间机械操作危险性比较大,还有的车间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构成危害。
2.3 中介机构诚信缺失
每个学校都有很多张贴的提供勤工俭学机会的小广告,往往留下一个联系方式,等到学生联系好了去面试的时候往往见到的不是用人单位而是中介机构,要想找工作就要首先交中介费。调查显示有约44%的大学生是通过学校张贴的海报、宣传单以及中介机构来寻找勤工俭学机会。很多刚进学校的大学生防范意识薄弱,辨别能力差,盲目的相信小广告上面的宣传,把钱交到中介机构。而实际上中介机构为大学生找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往往很难让人满意,因为有很多中介机构为大学生介绍的工作离学校太远,或者工资很低。有的黑中介甚至收了中介费根本不为学生找工作。这种黑中介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权益。如果的得不到有效治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
2.4 大学生维权困难
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以后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被访者中,表示自己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只占到21.85%。而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有哪些。因为被调查者当中表示自己了解法律并且知道该怎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只占到了13.77%。而表示自己对法律有点了解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占到了67.28%。更有18.94%的人对法律不了解。有很多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之后都选择跟用人单位协商。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态度强硬协商不成的话,很少有学生会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第二,目前我国并没有法律法规具体的载明了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具体权益有哪些,有的学生虽然懂的劳动合同法,但是大学生勤工俭学并不在劳动合同法的范畴之内;第三、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在校学习之上,除非是重大的侵权事故,否则,大学生不愿意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在诉讼上面。一方面是因为诉讼的程序对学生来讲太过繁琐,大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放在上面,另一方面,诉讼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也不是普通大学生所能承受。
3摆脱勤工俭学困境的对策
尽管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受侵害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关注,但是勤工俭学大学生被侵权的事情还在继续发生。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维护勤工俭学大学生的权益,一方面是从法律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立法从根本上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市场进行规范。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在高校设置勤工俭学维权机构来帮助大学生维权。
3.1 建立勤工俭学相关的法律制度
大学生勤工俭学中权益受到侵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具体相应的法律条款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国家积极立法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将会有效降低大学生勤工俭学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从立法的角度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将大学生勤工俭学纳入到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范畴。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所享有的权益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如果将大学生纳入到这个范畴之内,大学生的权益就有了法律保障。例如,大学生勤工俭学有了最低工资标准的制约将有效的防止用人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尽量压低学生工资的行为。
②为大学生勤工俭学建立专门的法律制度。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大学生勤工俭学能否纳入到劳动法的保护一直存在争议,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勤工俭学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也是在所难免,针对大学生勤工俭学建立相适应的法律无疑是填补了我国劳动法律的一道空白。这个法律法规可以是全国性的也可以是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法规。江苏省早在2001年就采取了这种做法。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曾在2001年出台《关于规范企业接纳在校学生实习和勤工俭学活动的通知》,以维护大学生打工者的合法权益。《通知》要求,企业必须与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签订劳务合同,内容应包括协议期限、管理职责、工作时间、劳动保护条件、劳动报酬、工伤事故处理等;勤工俭学学生因勤工俭学发生伤亡事故的,也由企业承担医疗费用和赔偿责任。江苏省的这种做的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江苏省的这一做法具体效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这说明他们在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勤工俭学中被侵权的问题。如果各个地方都能积极的拿出解决对策,那么各个地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维护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
3.2 学校设立专门机构统一管理
根据实际调查,我国高校内一般都有勤工俭学专门办公室,但是它主要局限于校内勤工俭学岗位的安排与学生的工资发放。事实上,在校外进行勤工俭学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校内勤工俭学学生数量。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的也往往是在校外从事勤工俭学的学生。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这些在校外从事勤工俭学的学生。
学校有专门的勤工办以后,用人单位需要找大学生勤工俭学的只需要到学校勤工办登记,学生要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也可以到学校的勤工办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样学校就成了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纽带。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检查用人单位的经营执照等措施将不合法的用人单位拒之门外,降低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上当受骗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帮学生节省从中介公司找工作上交的高额中介费。
学校虽然没有制定法律法规的权利,但是可以通过将勤工俭学的大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宣传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此外,学校的勤工办还应为大学生维权提供帮助和支持。当有学生在勤工俭学中遇到侵权情况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时,学校勤工办应该责无旁贷的为权益受到侵害的大学生提供帮助,鼓励受侵害的学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结语
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纠纷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闻,大学生想要维护勤工俭学的合法权益,除了自己要加强防范意识以外,笔者认为,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能更有效的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很多用人单位之所以敢侵害大学生的权益就是因为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如果国家能够建立起维护大学生勤工俭学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学校能够坚定的站在大学生的后面支持他们,相信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会越来越少,勇于寻求学校帮助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刘峥,王婉瑜,林红.浅析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法律规范及立法保障[J].法制与经济,2009,8,(2001):40-41.
[2]胡超华.论劳动法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期间的劳动权益保护[J].法学之窗,2011,7:11.
[3]陈月霄.关于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维权体系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60-63.
浅析大学生兼职法律权益被侵犯 篇8
关键词:兼职大学生;合法权益
一、大学生兼职成为时尚
近年来由于各大高校纷纷扩招,造成大学生数量急速增加,大学生人数激增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就业后的形式造成了极大影响,就业难早成了不言的事实,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等于失业”。而在想同条件下是否具有实践经验,或者说实践经验是否丰富成为衡量大学生的一个标尺。由此,大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开始寻找实践机会。还有就是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确实不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开始寻找经济来源,从事兼职工作无疑是其中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而一旦在周围有了兼职的学生,很可能会带动一批,这就形成了一种时尚。
二、大学生兼职权益被侵犯
(一)招聘中介良莠不齐,监管力度低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内陆许多省市兴起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工厂,随之而来的是“用工荒”现象的出现,而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出现弥补了这个问题,而由于高校的分散性,用人单位自己去寻找费时费力,一般都会委托给中介机构。但由于现在大学生假期兼职的招聘处于空白状态,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很低,造成中介机构泛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一些个体户都能从事中介工作。由于中介机构的缺乏素质高、业务精的团队来进行操作,再加上受到利益的诱惑,一些从业人员不顾职业道德,违反客观公正的原则,来获得一些不正当的利益。
(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作为现在的90后大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没怎么经历过挫折和生活的艰辛。许多兼职大学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时,无论是主观意识上的不在意或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所造成,对于合同内容不太关注,很少会对用人单位准备好的合同或协议中的条款提出异议,甚至还有根本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利用这点在合同中规定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对兼职大学生的劳动保障措施及就业环境等均未提及,就此情况而言,一旦放生事故,兼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三)学生兼职缺乏有效监管。大学生暑期外出打工都是在校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高校根本无法进行监管。兼职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社会,由于经济上没有优势,自身如果话题性很高的话题,很难吸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但我国劳动法在如何规范保障在校大学生打工的权益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劳动法中对于兼职大学生的规定很模糊,当兼职大学生权益受到侵犯很难受到来自法律的强力保护,而相关部门对于大学生的问题也是一种推诿的状态。而处于信息爆炸的现今社会,由于大学生被侵犯的利益又不是特别大,很难造成轰动效应,就会很难吸引到社会的关注,没有社会的关注,国家法律在保障兼职大学生权益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就造成用人单位更加肆无忌惮,大学生权益更难得到保障。
三、大学生权益的维护
(一)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监管力度。目前大学生校外兼职的监管部门主要有劳动、工商和公安机关。工商、劳动、公安机关应联合行动,整顿治理违规招收高校学生打工的招聘中介和个人,提高劳务中介的市场准入门槛。同时,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新闻媒体加大关注大学生兼职问题的关注力度,一方面为大学生兼职提供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当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时,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舆论上引起社会的关注,呼吁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尽快解决。
(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生活常识,在学校里学习一些必要的法制教育课,学习一些必要的法律常识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在提升法律意识的同时,自身遵纪守法的观念也会得到加强,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懂得与人交往的艺术,能让你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也能让你提前熟悉社会的节奏,对于社会上的种种陷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有很大帮助。
(三)加强社会对兼职大学生的监管力度。在高校内,有学校组织一个兼职大学生自己的机构,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有机构出面与用人单位进行交涉。对于社会上来说,主要是加强媒体对于大学生的关注,来利用舆论进行监督。如一些报刊开设一个新的板块,用来报道一些大学生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引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利用舆论的压力来保障兼职大学生权益。
总之,无论是提高中介机构的准入门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是加强社会的监督力度,对于保障兼职大学生的权益来说,都只是治标之策,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兼职大学生权益被侵犯问题,还是需要立法机关能够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能让兼职大学生的权益保护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兼职大学生权益被侵犯的问题。而现今社会,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但大学生权益保障问题却屡有发生,说明解决兼职大学生权益被侵犯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高长富,姚茗川,唐维嘉.在校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法治与社会,2011,12.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会权益部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华南理工大学规划考研12-16
华南理工大学复试程序07-05
华南理工大学奖学金09-05
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实施办法05-13
华南理工大学 毕业论文规范07-13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自荐书09-04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是几本11-30
华南理工大学自考汽车维修与检测专业06-02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08-02
华南理工大学在职硕士报名现场确认通知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