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思想汇报

2024-11-05

犯罪思想汇报(精选8篇)

犯罪思想汇报 篇1

监狱忏悔—铁窗内,我向老娘忏悔铁窗外,雪花在瑟瑟寒风中肆意地狂舞,房子上、地面上,到处一片洁白。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听着撕心裂肺的风声,我的心情沉重之极。

每年这个季节,每年下雪的日子,我都会给老娘生盆炭火,早早把电热毯加温,为老娘打一盆洗脚水。如今,不孝的儿子在铁窗内服刑,有谁给老娘洗脚,有谁为老娘生火,又有谁为老娘开电热毯呢。想着想着,苦涩的泪水流了下来,流到了腮边,流进了心里。

记得小时候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顺利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学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美好的憧憬走上了工作岗位,立志要做一个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人,做一个对党、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X年飞逝如电,X年牢记母训。我把无限的激情与热情完全倾注在了我的事业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事业如一棵茁壮成长的大树,焕发出令人炫目的光芒。党和人民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和荣誉。这些,曾经让我心醉,也曾经让我的老娘骄傲。

可谁曾想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决策,毁了我的事业,毁了我的前程,毁了我的人生。我失去了钟爱的事业,失去了曾经拥有的荣誉,失去了信任和尊敬,X年呕心沥血筑建的事业之塔顷刻之间完全坍……

犯罪思想汇报 篇2

一、商鞅提出严格的防范官吏犯罪的制度

商鞅认为, 官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商、官三者, 国之常官也。”官吏与务农经商一样是国家的正常职业分工。可见官吏的重要地位。官吏是联系君主与民众的桥梁, 官吏的行为时时受到民众的关注。因此, 官吏的职责尽到了, 那么百姓就会拥戴, 那么君主的政权就会稳定;反之, 如果官吏违法犯罪, 那么百姓就会反抗, 从而造成民众与国家政权的对立, 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所以, 官吏是国家稳定, 君主统治地位巩固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 商鞅非常重视预防官吏犯罪, 并提出了严格的防范措施。

(一) 商鞅在制度上设立了专门监督官吏的专职监察官, 时时监督官吏的行为, 并将官吏的行为随时向君主上报, 这样, 官吏在监督之下, 就不敢轻易的触犯法律, 并对监察官和法律有所忌惮, 不会以身试法。设立监察官的措施是预防官吏犯罪一种有效做法。但是, 这种制度也有缺陷和不足。因为如果监察官与官吏互相勾结,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官官相护, 那么监察官就形同虚设。因此, 即使这种制度有其合理性, 但是仍然有漏洞。

(二) 针对以上制度的漏洞, 商鞅强调用法律来预防官吏犯罪, 强调法律的统一性、公平性、平等性和普遍性, 以法来约束官吏的行为, 并起到刑罚中重刑治理犯罪的威慑作用和抑制作用。

首先, 商鞅认为, 应该明确官吏的职责权限, 建立规范有序的官吏体制。很多官吏容易超越自己的权利范围, 以权谋私。但是, 如果用法规定各官吏的职责, 使他们各司其职, 那么他们不会轻易“越界”, 奉公执法。因为一旦他们越权, 很容易就被别人发觉。

其次, 商鞅认为, 应该严格官吏的选举制度。“官爵者所以劝功也”。“功”不单指军功, 也包括农功, 告奸之功。应任用那么些有功之人为官吏。同时, 不应任用那些犯过罪, 依附外国势力, 投靠权贵者以及不体恤百姓的人为官吏。一定要“任人唯贤”。官吏的素质高, 那么就会自觉遵守法律, 做法律的维护者。

二、商鞅预防官吏犯罪思想的价值与它的历史局限性

商鞅提出的预防官吏犯罪的一系列措施是相辅相成的, 交互起作用的。它对当时预防官吏犯罪有着重大的价值意义。

第一, 对防范官吏犯罪特殊重要性的清醒认识。商鞅清醒的认识到, 官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吏犯罪, 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商鞅提出的一系列预防官吏犯罪的思想, 起了有效的预防作用, 他不仅是在表面上提出, 更重要的是他挖掘了犯罪的深层次的原因, 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严密措施。可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商鞅有着远大见识。

第二, “商鞅强调法律的公平性和普遍性, 向普通百姓进行法律宣传和教育, 让百姓懂法, 知法。这也有效预防了官吏的犯罪, 它对官吏形成了监督作用, 给官吏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官吏的一切行为都暴露在人民大众之中, 一旦触犯法律, 必定逃不过大众的眼睛。因此可见, 对人民群众进行普法的重要性。

尽管商鞅防范官吏犯罪的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它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商鞅过分的注重法律在预防官吏犯罪中的作用, 从而造成了“重法律, 轻道德”的趋向。商鞅把法律作为预防犯罪唯一有效的手段, 而在法律实施过程中, 又过分强调重刑的作用。这就导致无论官吏犯罪的轻重, 一律用重刑来惩治, 这无形中造成了刑罚的不公平性与非人道化。同时, 官吏犯罪的动机不一样, 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也不一样, 如果不加以区分, 也一概实施重刑, 也会给人们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也会打击官吏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官吏一旦犯罪, 很可能会铤而走险, 聚众反抗, 从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商鞅的预防官吏犯罪的思想尽管有其缺陷, 但是那是由其历史局限性所造成的, 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对于今天来说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隋淑芬,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史[M], 红旗出版社, 2005, (12)

[2]刘焕曾, 王国文, 《商君书》吏治思想初探[J], 锦州师院学报, 1988, (03)

[3]张文安, 论商鞅预防和治理官吏犯罪的思想[J], 2009

校园违法犯罪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篇3

关键词: 校园违法犯罪 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方法

一、对校园违法犯罪的认识

(一)认识校园违法犯罪的概念

学生违反国家制定的治安管理、刑法等项法律,犯故意伤人杀人,放火、抢劫及强奸等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团结,危害他人生命财产的就是校园违法犯罪行为。校园违法范围行为可以分为校园违法行为和校园犯罪行为。其中校园违法行为主要可以分为八大类,有盗窃行为;伤害行为;敲诈勒索行为;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赌博行为;藏匿或私拆他人信件行为;侮辱、诽谤他人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这八种。校园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七种,包括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勒索罪;抢劫罪;盗窃罪;强奸罪;网络犯罪。这些校园违法范围行为涉及各个方面,一旦发生此类行为,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对犯罪嫌疑人加以严惩,以示警戒。

(二)现阶段校园违法犯罪的新特点

校园违法犯罪伴随时代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一些校园违法犯罪案例中,犯罪主体的年龄越来越小,甚至一些中小学生发生校园违法犯罪的人数在近几年来有了明显增长;在当今校园生活中,组建了一些不安定的小团体,因此,现在的一些校园违法犯罪越来越倾向于团伙作案;另外,校园违法犯罪主体采取十分暴力的方式对待被害人,使用各种尖利物品殴打被害人;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这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校园违法犯罪行为的最新手段;还有一点是在最近几年,某些人们公认的“好学生”及一些女学生发生校园违法犯罪行为的趋势也在蔓延,等等。

二、由校园违法犯罪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发生校园违法犯罪行为会对社会、学校及个人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发生校园违法犯罪后,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学校顺利开展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使学校名誉受损,不利于学校发展;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学校、同学产生恐惧心理,个别胆小的学生还会因为学校发生的违法犯罪情况产生厌学情绪,阻碍学生在未来道路上的成长;对于学校班集体来说,也是十分不利于班级凝聚团结、共同进步的;对被害学生家长也是不利的,会打乱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三、引发校园违法犯罪的因素

校园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断发生,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都不够成熟,对事物还不具备明确是非的判断能力,对社会还不够了解,容易误入歧途,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另外有学生家庭方面的因素,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原因,导致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不够,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婚姻失败,父母的离婚也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沉重打击,另外还些家长坚持棍棒教育,没有耐心疏导孩子,采取了不得当的教育方式,等等,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还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会引发校园违法犯罪行为。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采取管理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合适,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学校只重视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方面也存在不利因素导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社会风气不好,大众传媒对一些淫秽、暴力的书籍视频没有加以有效管理,还有学校周围的一些网吧、歌舞营业厅也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不利。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对预防、减少、遏制校园违法犯罪的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在预防、减少、遏制校园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课程,可以通过比较系统的课程安排及丰富的课程内容,有效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正直、善良、有担当的优秀品质,使学生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以此可以使社会风气良好,学校发展得更好,家庭更加和谐,最终达到预防、减少、遏制校园违法犯罪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对的措施

“零犯罪校园”创建工作汇报 篇4

——曾都区实验小学“零犯罪学校”创建工作汇报

随州市曾都区实验小学地处随州城区烈山大道南端,已有108年的历史,占地面积25409平方米,建筑面积23726平方米,现有4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94人,教职员工136人。近两年来,学校根据中关工委[2012]3号关于开展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通知,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的原则,以保安全、抓质量、求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实现了2012—2013无刑事案件、无治安事件、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的目标。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随州市最佳文明单位”、“随州市示范学校”、“随州市平安校园”、“曾都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四个网络一个活动”确保了此项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学校内部监管网络。

学校历来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黄明秀为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和一名退休老干部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平安校园领导小组,同时还聘请了一名法制副校长指导学校创建工作。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案,制定了安全管理奖励办法。学校与各位教职工每年都要鉴定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加强校园安全日常管理,每日由一名校长,两名中层干部,8名教师负责当日值班,规定时间在不同区域值班,负责当日学生安全,处理遇到的紧急情况,分工明确具体,责任到位。每天学校政教处还安排4名高年级学生参与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学校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班级法制安全员,负责班级设施、各种活动的安全。学校在市、区关工委的指导下,聘请“思想道德报告员”、“优良传统宣讲员”、“净化环境监督员”、“校外活动辅导员”、“法制心理咨询员”、“科技文化传授员”、“家庭教育指导员”、“失足劣迹帮教员”,加强对未成年 1

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定期召开校园安全工作汇报总结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整改。学校把安全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年终兑现奖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一整套内部监管网络。

2、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建立学校周边环境治理网络。

由于我校地处繁华的烈山大道南端,对面系市中心医院,两侧连接两个社区居委会、多个工作单位,车流、人流、物流频繁,周围居民及外来人员在学校广场周围摆摊设点众多,从而造成学校师生上学放学通道时常拥堵,食品安全、交通隐患时时存在,卫生环境脏乱差,周围麻将馆众多,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针对存在的诸多隐患,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措施,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治理方案,除了日常派专人管理外,定期开展以学校、110民警、社区为主的三级联防机制,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的治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合力,打造了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如:公安部门加强学校周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的治安及交通秩序;依法取缔麻将摊馆,努力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稳定。工商部门负责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行为,查处黑网吧;组织实施流动食品安全监管检查,商品质量监管。城管部门负责校园周边市容市貌的清理整治工作,严禁校园门口及周边乱摆摊设点,依法拆除校园周边的各类违章建筑。学校邀请家长委员会每天安排学生家长协助维护学校大门口秩序。社区治安联防也安排治安队员每天上午和下午学生放学的时候在校门口执勤。以上措施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好转,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3、加大投入,强化安保,建立学校人防、物防、技防网络。

尽管学校财力有限,但为了更好掌控学校安全全局,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定、稳定、祥和的生活学习环境,在人防方面,学校与保安公司签订了保安合同,由保安公司派驻4名保安人员负责学校门前“四包”,学校大门口秩序,车辆进出安全,校内财产安全,师生人身安全,紧急情况处置等。制定了严格的安保管理细则。同时在校内成立了门栋连片楼栋长负责制,安排了住户夜间巡逻。设立了警务室,将驻校民警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公示,以便及时联系。在物防方面,学校给每位保安人员配置了(橡胶)警棍,警务室配有木棒10根,抓捕器一个,钢叉一个,应急灯二个,呼叫器一个。校园所有围墙加高封闭式管理,重要场所均有安全设施,配备灭火器、消防栓、消防带、警示牌,所有楼道安装了铁栏门,所有教师、办公室、功能室全部安装了防盗门。在技防方面,学校在改造原有24路监控系统基础上,最近又计划投资3万余元加装8路高清数字摄像头,在学校各重点部位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了整个学校各通道、公共场所,重要处室、机房。学校派专人负责、监管、维护。主控室设在门卫室,一目了然,若遇紧急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4、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建立家校、社校、警校共同参与的安全教育网络。

学校严格执行开学安全第一课和第一周安全教育周制度,即每学期开学第一课,第一周进行安全教育,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班队会、黑板报、横幅标语、电子显示屏对学生开展防溺水、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踩踏、传染病和人身防护、消防安全、逃生自救、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还开展了“假如我遇到危险”演讲比赛、“我要成才,不能成渣”的作文比赛等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有时候学校还组织同学们观看法制安全教育的图片展。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全体师生进行安全应急演练,制定严密的预案,培养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逃生的能力。学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便召开新生家长会,学期中,学期末再分别召开不同年级家长会,涉及学生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等重要问题,如上学、放学正确的行走或乘车教育,食品安全教育,遇到不同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教育。学校还以“课外访万家”活动为契机,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生活和成长环境,因材施教。学校向家长公布了学校联系电话,学生家长可针对学校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或校外存在的安全

隐患及时向学校反映。学校还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加强了家校配合,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绝大多数家长按照学校要求接送学生,避免了车辆乱停乱放,避免了拥堵校大门学生通道现象,提高了学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

学校通过市、区关工委,每学期聘请公安、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的“五老”(即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优良传统教育、感恩教育、法制心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例如交警大队的陈登荣副大队长,他经常来学校讲课。他用大量生动具体的案例,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教育课。对小学生们平常涉及的交通安全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告诫孩子们出行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骑自行车不要你追我赶,不占道,不横穿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不坐带“病”车,不坐超员车,从小养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学校针对周边环境,经常与周边社区取得联系,请社区配合学校,共同向学校周边住户、小吃店、摊贩、商店等宣传学校学生管理政策、教育方法。学校、社区、周边住户、商贩等之间做到相互沟通联系,确保校园周边有良好的环境。对于周边存在的打架滋事、擂肥、精神异常特殊人员等涉及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现象,社区群众可及时与学校校园110取得联系,校园110迅速处理。

学校加强了与辖区派出所的联系,落实了“一校一警”制度,将驻校民警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张贴在学校警务室墙上,以便出现险情随时和民警取得联系,驻校民警积极参与指导学校安保、安全教育以及法制辅导员的工作,定时,定路线,定人对校园周边进行巡查,及时了解校园及周边警情并处理,及时对涉校涉生治校刑事案件进行查处。指导并协助学校搞好消防演练,紧急疏散演练,逃生自救演练,教会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5、“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我校充分利用少年儿童阶段是培养日常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组织少年儿童进行文明礼仪、交通安全、消防知识、水电安全、法律法规等一些常识进行学习。学校就安全问题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每年组织一次消防安全、防震安全演练;在南操场实地讲解交通安全法规;请法律顾问来校讲解法律常识,学生将学到的这些知识讲给家长听,家长反过来再指导、督促学生落实。

几年来,学校实现了在校学生“零犯罪”的目标,保持了安全工作“零事故”的纪录,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步得到规范,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是快乐的、安全的、幸福的。尽管我校的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今后,我们一定会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厉行改革,开拓进取,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下,我校的未成年人零犯罪保护工作一定会更加协调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小学“零犯罪”学校汇报材料 篇5

夯实普法教育 创建零犯罪学校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第三小学“零犯罪学校”汇报材料

2008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农村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决定在县城附近新建一所大型公办小学,她就是人们今天所见的务川自治县第三小学。该校占地面积94.5亩,现有教学班45个,五年来平均在校学生3100多人,教职工142人。在这三千多学生中,绝大多数来自偏远乡村的留守儿童,他们法制意识淡薄,野性十足,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十分必要。着眼现实,我校积极行动,把加强学生普法教育工作,创建平安、和谐、幸福的校园作为学校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普法教育形式,扎实推进,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我校已成长为仡佬山乡独树一臶的普法特色校园,先后获得国家级“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先进单位;遵义市“青年文明号”学校;务川自治县中小学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务川自治县中小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示范学校;务川自治县关工委授予的“五好”关工委称号;务川自治县“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示范学校。务川自治县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一等奖;务川自治县继续教育工作示范学校;务川自治县先进党支部;务川自治县远程教育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6月,学校获“2012音乐之声我要上学1200助学行动”资助项目;2013年7月,学校获由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联合授牌“乡村少年宫—彩票公益”资助项目等,得到师生和社会的广泛赞

誉。

近年来,务川第三小学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关工委等部门的指导和关心下,我们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契机,以创建“法治学校”为目标,按照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的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坚持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相结合,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及全体学生的法制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创建文明、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普法之花已在校园绽放,法制意识已植根在师生心田,近年来我校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现将此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在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中,学校成立了有社区干部、学校领导、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干警及由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五老”为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由校长负总责,抓好创建活动的法制教育制度,根据中关工委【2012】3号、省、市(州)、县各级文件精神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学校聘请县公安局政治觉悟高、责任感强、业务精的韩贞明同志任法制副校长。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协调等作用,让公安民警像教师一样走上讲台,走到学生中间,通过讲授生动的案例,以案释法,把法律、道德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形成了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法制副校长和学校做好各项具体的安排、组织和教育工作,班主任等其他德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社会秩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

安全办、班主任、少先大队等各方面,形成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的合力,通过共同探讨,统一思想,确保了法制教育的一致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零犯罪学校”工作顺利开展

该校至开展创建“零犯罪学校”工作以来,建立健全了《第三小学楼道巡查制度》、《第三小学日常管理制度》、《治安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学校卫生防疫制度》、《交通安全制度》、《第三小学校园应急处理机制》等相关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学校特点,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普法教育工作成效纳入班级考核、教师考核之中。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法制教育,并将此规定写进了教学管理制度之中。在德育工作制度里,特别强调要将学生的法制教育写入议事日程。另外,我校建立健全教师法制培训制度,每期都将采用集中或自学的方式要求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培养广大教职工依法执教,依法治教的自觉性,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为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一)积极组织开展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宣讲活动

1、该校充分利用务川自治县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配臵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宣讲团的作用,每学期邀请县关工委主任申茂凡,常务副主任王漾堂、王治高、肖应鹏、县公安局警官田建兵、县司法局普法办主任徐成江、县政法委综治办主任韩贞明、县教育局关工委吴定国主任、县文联涂文友及退休教师伍华生、冉茂章等到我校进行法制讲座;法制副校长韩贞明也在每个学期分别邀请县

交警大队的余代洪警官、邵勇警官、县消防大队的教导员曹益国、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李成、县公安局禁毒大队队长陈彦等到我校进行法制讲座,到目前为止,该校已进行大规模的法制讲座18场。每场的法制讲座,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聆听普法宣讲团的讲座,并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及全体教职工书写听后感,共收集听后感达7556篇。

2、利用学校的远教设备,刻录了来自青少年法律关爱中心的视频30张、中央关工委专家郑子岳的讲座视频20张、中国关工委钱立杰教授的家庭教育视频50张及CCTV12的法制视频20张、《“六五“普法系列音像教材---青少年普法系列光盘》50张,该校通过校园网每学期定时播放4次,并要求收看的学生1篇写观后感,现已收集观后感15654篇。同时,该校还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将光盘借回家放给家人看,让学生家长接受普法教育,学生借光盘达4128人次。

(二)周密部署,扎实推进

1、要做好法律常识普及工作,首先要从教师着手,该校普法领导小组先后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五五普法读本》、《六五普法读本》以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贵州省禁毒条例》、《治安处罚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学生心理常识》等法律法规。在学习方式上,该校采取每周星期一集中学习、平时教职工自主学习与听法制宣讲团的讲座相结合等形式进行学习并做好学法笔记,同时要求每位教职员工每学期书写一篇学法心得和一篇学法论文,现收集的学法笔记142本、心得和论文共356篇,真正做到了落实培训人员,丰富学习内容,保障学习时间,讲求学习实效,通过这

一系列的学习,增加了教职员工的法律知识,提高了法律意识。

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该校在课堂设臵上,从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法制课,要求任法制课的教师,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教材,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教学其他科目的教师,学校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法制教育,且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在一至二年级,学校主要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进行教育,期间穿插以学生自编的法律儿歌、童谣进行吟诵,目前,学生吟诵的法律儿歌、童谣有50多首。

3、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开始以后,该校的要求是,各值周领导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中至少要涵盖法制教育;各个班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4次以上法制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少先队处每学期利用校园广播至少播送20篇以上法制题材的广播稿;德育处、安全办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以“法律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演讲等比赛活动。

4、结合重大节日宣传法律法规。如:“六〃一”节前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6月26日世界禁毒日宣传《禁毒法》,让孩子深知毒品的危害性,教育他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开学时宣传《义务教育法》;在交通安全宣传周宣传《交通法》;教育学生不乘坐无证车辆,未满12周岁不能在公路上骑自行车,要走人行道,穿越路口一停二看三行;九月份第3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11〃9全国消防日”宣传《消防法》,爱护消防设施,举行灭火逃生演练;“12〃4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学校开展系列活动,以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法律知识。

5、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法律常识普及网络。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印制一份《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来对学生家长进行法律常识普及,现已发放10000多份。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法律知识,积极探索家校配合的最佳途径,追求良好的教育效果;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代号12348》和《青少年普法教育专家讲座》;由于我校的留守儿童多,他们大多寄居在亲戚或在校外租房,学校每学期都要与房东签订安全法制合同,现已与房东签订合同6000余份;此外,我校利用每年的12〃4法制宣传日,组织学生走进村居、走上街头,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现已共发放宣传材料15件20000余份。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法律常识的普及得到了最大程度宣传。

6、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该校利用县中队的青少年法制教育警示基地和县交警队的青少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及县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活动,要求每学期教师和学生一道走进基地,观看以形象、深刻、沉痛的案例、实物为教材对青少年进行预防犯罪、预防交通事故教育;观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图片、实物、资料,通过以触目惊心的照片,引人思索的文字,发人深省的故事,揭示青少年违法犯罪、交通事故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起到警示、警醒作用。观看完后,学校组织师生通过分析案例、谈体会、写观后感等方式使师生受到触动和启迪,以提高普法教育的效果。

7、结合与学校师生有关的时事案例,对师生进行普法教育。对网络、新闻爆料及学校周边所发生的带女生开房、教师奸淫、猥亵学生,索要或收受学生财物,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案例,对师生进行警示教育。

(三)精心组织,开展体验教育

1、该校利用3〃15打假日开展我是小小打假员,将学生带到学

校指定的超市进行物品真伪的鉴定3次,参与学生124名;利用3〃29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播放各类事故的发生,让学生观后受到震撼3次,参与学生6000多人次;利用4〃7世界卫生日,将学生带到街上进行清除牛皮癣、清理垃圾活动,让学生形成讲卫生的好习惯2次,参与学生3680人次;利用5〃20全国助残日,组织学生到孤寡老人家和残疾人家里,帮助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干家活,让学生自觉形成助残行为2次,参与学生23人;利用6〃5世界环境日,安排学生通过书籍、电视、广播等方式,了解我国乃至世界的环境问题,书写一篇环保报告2次,参与学生2987人次;利用12〃2交通日,组织学生到街上进行扮演交警执勤和进行文明劝导1次,参与学生180多人。

2、该校普法领导小组安排,从三年级至六年级,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出一份手抄报,现学生已出法制手抄报5000余份;每班每期出一次法制黑板报,现已出120多块;组织学生进行2次普法征文比赛,共收集征文3563篇,组织普法演讲2次,参赛人员共88人;组织学生写儿歌、童谣、法制漫画各一次,收集学生作品3840篇。各种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经常化、规范化、立体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创建“零犯罪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开展普法教育课题交流研讨活动

该校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普法教育研究的课题,要求每位授课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有机的将法律知识渗透在教育教学中。2013年,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及论文评选活动”中,该校获市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1篇、优秀奖1篇,县级一等奖5篇、二等奖5篇,在遵义市组织的“中小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该校晏丽老师执

教的《大鹿》获一等奖。

三、“三位一体”,密切配合,稳步推进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搞好学校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取得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积极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学校创建活动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还经常召开学校、家庭、社区联席会,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互动的教育机制。其次学校还建立班主任与家长联系沟通制度,建立学生“家校联系卡”、“校讯通”等联系方式,班主任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1、该校每学期由德育处建立问题学生库,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将有或可能有问题的学生实行包保,包保教师通过教育、沟通、跟踪观察、爱心帮扶等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转化。近三年来,该校的问题学生没有出现过违法乱纪的问题。

2、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留守儿童”是学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新课题。留守儿童往往违纪、犯罪的多。学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该校留守儿童多时达1500多名,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孤僻、叛逆、厌学等,急需学校的关爱。对此,该校首先开展教师“帮一带一”活动,要求每学期一位教师要帮扶一名以上留守儿童,帮扶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帮扶,定期找他们谈心,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能遵纪守法,不出问题。如这学期,该校教师除了按我县要求的人均1500元结对

帮扶资金到位外,还为了让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得到温暖,由学校领导带头,给自己帮扶的每位留守儿童买了500元左右的衣物或学习用品等,各教师自主捐资6000元,给留守儿童购买书籍,并集中向他们宣讲了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怎样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教育他们要守法护法等,惠及留守儿童430名。其次,学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阳光互助活动,每月学校领导要集中他们进行交心谈心,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他们安装了亲情电话,让他们与远方的父母通通话,感受那份浓浓亲情,力争使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成长。最后,学校每学期聘请我县武警中队的官兵到该校为留守儿童作为期3天的军事化训练,磨砺和锻造留守儿童的意志力,学校德育处每学期组织一次“十佳自强少年” 评选活动,并由获得该殊荣的留守儿童讲述自己的事迹,以感召其他留守儿童。

四、校园普法“零犯罪学校”创建成绩喜人

两年来,该校通过“零犯罪学校”创建活动、“法律常识普及活动、普法体验教育活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宣讲活动、普法教育课题研究和交流研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师生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增强,日常行为得到规范,好人好事逐年增多。该校未进行普法教育之初,由于受教师来源和学生来源的影响,25%左右的教师法律意识淡薄、上班期间外出做私事、在办公室电脑上做工作无关的事、在课堂上接打手机、抽烟、随意走出教室、对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不重视、体罚学生和变相体罚学生等,35%左右的学生没有法制观念,他们不晓文明、拉帮结伙、夜不归寝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如在2010年,该校原六年级的学生

付××,在一家小卖部盗取现金5200元、在2011年,原五年级覃××,因打架被派出所抓获、大部分学生放学回家乘坐公交车不顾文明礼仪。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普法教育活动开展以后,教师遵纪守法、尽责尽责,如该校教师在三年间,获省级表彰1人、市级表彰2人、县级表彰12人,成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教学名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2人;学生学习努力、行为规范,如该校三年间,在学校留存的好人好事达5681件,表现突出的有四年级(5)班李坤同学于2012年5月在街上拾到现金1700元主动交到学校、六年级(3)班的徐进飞扶残助残近2年,现在在公交车上的学生文明有礼、主动让座……师生呈现朝气蓬勃、文明礼貌、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违法犯罪率为零也就理所当然了。

2、“零犯罪学校”和“零辍学学校”得到加强。该校根据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办公室“零犯罪学校”评选标准,从基础条件、组织领导、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组织、保障措施、创建成效等方面进行创建,两年来,学校违法犯罪率为零。由于该校以普法作为学校的教育特色,教师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学生乐学勤学,近两年来,该校学生的辍学率为零。

成绩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展望美好的未来。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使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才能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勇于开拓创新,探索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的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务川自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务川自治县教育局

务川自治县司法局

先秦儒家预防犯罪思想探微 篇6

先秦儒家预防犯罪思想探微

重预防犯罪的法律观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在先秦诸子之中,可谓独树一帜.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从多方面对犯罪原因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富民、教化、以刑辅德、宽猛相济的预防犯罪对策.其中不乏明显的缺陷,但先秦儒家能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教育甚至于执政者的责任等层面考察并谋求建立一种预防犯罪的机制,这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作 者:张翅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41000刊 名:池州师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00216(2)分类号:B222关键词:先秦 儒家 预防犯罪思想

犯罪思想汇报 篇7

切萨雷·贝卡里亚是学界公认的古典刑事学派的创始人, 其传世名著《论犯罪与刑罚》被认为是现代刑法理论的奠基之作, 该书字字珠玑, 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而享誉海内外。贝卡里亚刑法思想是丰富的思想宝库, 不仅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法学、犯罪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且有力推动了当时欧洲、北美乃至全人类的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改革。笔者认为, 贝卡里亚刑法思想对于当前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具有重要启示。

一、严密反恐刑事法网, 构建“立体防御”格局

刑罚的必定性是指犯罪之后必然地要受到刑罚处罚的特性, 是实现刑法目的必要前提。贝卡里亚认为:“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 而是刑罚的必定性, ……。因为, 即便是最小的恶果, 一旦成了确定的, 就总令人心悸。”[1]立法不是目的, 制定的法律如果得不到贯彻实施只能是一纸空文, 任何一丝不受处罚的希望, 都将使人想入非非, 产生侥幸心理, 轻视乃至无视法律的存在。

刑罚的必定性要求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必须扩大犯罪圈, 严密反恐刑事法网。《刑法修正案 (九) 》通过增设新罪、修改罪状等方式, 拓宽了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 强化了刑法应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机能。首先, 增设了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 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等新的涉恐罪名。其次, 完善了资助恐怖活动罪的罪状, 将“资助恐怖活动培训以及为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或者恐怖活动培训招募、运送人员的行为”入罪。最后, 严密恐怖主义犯罪的刑罚配置, 调整刑罚体系, 比如对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犯罪配置没收财产刑, 对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增设罚金刑等。

恐怖主义犯罪行为除了包括实行行为外, 预备行为以及帮助行为等非实行行为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 它们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实施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严密反恐刑事法网, 不仅是对恐怖主义犯罪本身法网的严密, 更是包含对其关联犯罪即整体法网的严密。在此, 笔者拟借用储槐植教授提出的“从刑法之外研究刑法、在刑法之上研究刑法和在刑法研究之中研究刑法”[2]的多方位立体思维的方法, 来展开严密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整体法网的探讨。恐怖主义的关联犯罪通常表现为上游犯罪与下游犯罪, 也即多由预备行为与帮助行为构成的犯罪, 因此我们需要强化法益保护前置的理念,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处罚时机提前, 将一些特定涉恐的预备行为、帮助行为“实行行为”化。

一些预备行为虽没有直接造成危害后果, 但对法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在我国刑法中, 与恐怖主义预备行为相关联的犯罪主要有两大类: (一) 准备工具的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的实行行为大多表现为爆炸、放火、绑架等暴力手段, 而这类犯罪主要是关于获得犯罪工具的, 因此我们应注重对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等犯罪的惩治。 (二) 筹集资金的犯罪。实践中, 恐怖袭击有赖于人力、资金等的配合, 恐怖分子为了筹集资金可能从事获取非法经济利益的任何犯罪, 这就须对伪造货币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等犯罪实施布控。

为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犯罪, 降低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将各种“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实施提供便利或者帮助恐怖分子隐匿的帮助行为”纳入刑法范畴实属必要。不得不提的是洗钱犯罪, 恐怖融资是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保障其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现今互联网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募集资金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 波及范围之广令人乍舌;其二, 恐怖分子往往通过劳务输出、经贸往来以及旅游等名义偷渡进入他国实施恐怖活动, 因此需要对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 (边) 境的犯罪多加关注;此外, 随着航空犯罪行为方式的不断翻新, 非法在航空器上运输、便利在航空器上运输《北京公约》规定的危险物质的非法运输类犯罪[3], 其中的“便利运输”就是一种帮助行为, 影响同样恶劣。因此, 必须充分运用现代科技, 切断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的联络渠道和经济来源。恐怖活动手段的多元化, 让人防不胜防, 使得传统仅依靠刑法手段遏制恐怖主义犯罪的方式显得过于单一。有鉴于此, 我们需要通过司法、行政手段构建对恐怖分子、可疑资金、有害物品的立体防御格局, 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手段来应对恐怖主义犯罪, 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

二、依法及时惩治, 提高刑罚效能

刑罚的及时性, 通俗的说, 就是犯罪后依法及时予以犯罪分子制裁的特性。贝卡里亚深刻地论证道:“犯罪与刑罚之间的时间隔得越短, 在人们心中, 犯罪与刑罚这两个概念的联系就越突出、越持续, 因而, 人们就很自然地把犯罪看作起因, 把刑罚看作不可缺少的必然结果。[4]犯罪后迅速科刑, 彰显刑法权威, 不仅可以避免犯罪人由于不知道自己将要受到何种惩罚带来的痛苦, 而且能够及时有效的抚慰被害人, 从而充分发挥刑法的作用。

恐怖主义犯罪因其组织的严密性与巨大的破坏性, 历来是国际社会打击的重点。相比普通犯罪, 其不仅针对人身、财产造成损害, 更在社会上制造长久、持续的恐怖气氛, 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与普通犯罪人相比, 恐怖分子在极左思潮、圣战理念、盲动思想的指引和操纵下, 人身危险性也更大。因此在法律框架内, 依法及时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犯罪, 是尽快消除社会恐惧、恢复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

为了消除业已造成的危害, 必须提高刑罚效能, 对恐怖分子以毫不迟疑的速度进行强有力的回击, 才能恢复和保持社会的安定。具体而言, 注重各地各部门执法部门的密切合作, 及时破案、结案, 才能恢复和保持社会的安定。当然, 这有赖于公、检、法等各机关工作制度的改革、工作程序的完善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比如, 针对有的办案机关任意延长羁押期限、违法适用特殊期限的现状, 新刑诉法健全了羁押期限制度、规范了羁押期限的适用, 极大提高了司法机关的办案效率。与此同时, 国家应尽可能地为执法部门配套充足的办案经费, 引进国外技术先进的设备, 用现代化的手段同恐怖主义犯罪做斗争。

两年前的3.1昆明暴恐案我们记忆犹新, 从3月1日案件发生, 到3月3日仅用两天时间案件就成功告破, 经案件的起诉与审理, 再到9月12日一审审判、10月31日二审宣判, 最后到罪犯的科刑, 只花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迅速抚慰了大众紧绷的神经, 消除社会的不安定感, 取得了圆满效果, 这是刑罚及时性原则的极好例证。反之, 如果案件久侦未破, 久拖不决, 恐怖分子仍然逍遥法外, 其潜在的危害让整个社会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之中, 倘若其利用自由之身继续为害, 那么社会大众将受到二次乃至多次伤害。倘若每一次犯罪都及时地受到惩罚, 司法的公信力和政府的形象将极大地提高。

三、适当限制死刑的适用

死刑是人类最古老, 也是最残酷血腥的刑种。历经古代社会数千年的野蛮历史, 当人们对死刑的威力已经深信不疑的时候, 伟大的刑法学家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第一次提出废除死刑的著名论断, 由此引发一场持续两百多年死刑存废问题的大讨论。贝卡里亚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论证废除死刑的合理性, 他指出:“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操使呢?每个人在对自己做出最小牺牲时, 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5]国家起源于每一个个体之间的相互约定, 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结晶形成惩罚权, 国家的目的在于公共防御和谋求和平。死刑是国家对公民发动的一场不人道的战争, 它有违社会契约论的精神。

死刑曾长期被视为与恐怖主义作斗争的主要工具而倍受青睐, 受贝卡里亚死刑废除论的影响, 二战以来刑罚轻缓化成为世界刑事法治发展的主流, 在刑法中限制乃至废除死刑的趋势日渐明朗。在欧盟、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的刑法中, 即使恐怖分子采用爆炸、暗杀、放火等暴力手段发动恐怖主义袭击, 仍然不能处以死刑。我国刑法对两个专门反恐罪名———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罪与资助恐怖活动罪均未配置死刑;2015年《刑法修正案 (九) 》对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罪的修改, 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刑罚种类, 唯独没有设置死刑刑种。

然而, 确有一些恐怖活动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 现阶段有必要对一些恶性恐怖活动犯罪重点惩治, 判处死刑。对恐怖分子以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罪与爆炸罪、绑架罪等犯罪实行并罚后完全有可能处以死刑, 关于判处死刑的合理性, 贝卡里亚论述到, 只有根据两个理由, 才可以把处死一个公民看作是正义和必要的。第一个理由:某人在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种联系和某种力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全;或者它的存在可能会在既定的政府体制中引起危险的动乱。……。第二个理由:除非处死他是预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和惟一的防范手段。[6]

由于我国“刑罚世轻世重”的刑法理念根深蒂固, 加之当前社会物质文明程度还相对低下, 在严峻的犯罪态势下, 对恐怖主义犯罪废除死刑还缺乏广大的民意基础与技术的可行性。因此, 在贝卡里亚“废除死刑论”思想的触动下, 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 笔者认为, 对恐怖主义犯罪采用适当限制死刑的政策较为妥当, 体现刑罚宽和、人道的一面。

四、运用社会综合治理手段

鉴于当时的历史现状,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册子中没有也不可能提出社会综合治理的概念, 但在“如何预防犯罪”一节有关“极力传播知识、发展科学, 树立法律的权威与司法的公正性, 奖励美德以及完善教育”等预防犯罪措施的论证, 无不闪耀着社会综合治理的火花, 可以为当前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所借鉴。

现代恐怖活动犯罪呈现出分布范围广、技术先进以及活动手段多样等显著特点, 运用刑法手段预防和控制恐怖主义犯罪不失为合理的路径, 但单纯依靠严刑峻法非但不能根治, 反而会激发各种社会矛盾。针对“恐怖分子间存在矛盾与利益冲突”的现状, 我们可以运用行政谋略对其进行分化, 由于同一扮演者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会使扮演者产生角色压力, 角色压力累积到一定的程度, 扮演着就会产生一定形态的“角色懈怠”①[7], 因此应给予主动脱离恐怖组织并放弃恐怖活动的犯罪人以“宽缓”处理, 从而为进一步打击顽固的恐怖分子提供线索。针对“少数民族区域易受外部势力渗透, 成为恐怖主义犯罪高发区”的现状, 政府应当加强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经济、文化的融合, 对少数民族区域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 促进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从而清除滋生恐怖主义犯罪的土壤。

恐怖主义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应对恐怖主义犯罪应当运用社会综合治理手段, 制定切实可行的社会政策, 包括宗教的、民族的、经济的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等等, 才能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因此, 即便是在恐怖主义犯罪肆虐的情况下, 在刑事司法中我们也不能单纯的“以暴制暴”, 而应当保持理性和谨慎。

五、结语

贝卡里亚刑法思想, 为人类刑事法律思想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刑法学人, 现如今已融入多部刑法著述。当今世界各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司法制度, 都是受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下所确立的。我国关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每一次刑事立法与司法活动也无不闪耀着贝卡里亚刑法思想的火花。

受地缘因素的影响, 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往往也带有国际的背景, 因而须加强反恐领域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这不仅需要静态的国际性法律文件或宣言做支撑, 更需要国家之间的动态协作。一方面, 坚持联合国的主导地位, 联合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 开展多种形式的刑事司法合作, 从而实现预防和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目标;另一方面, 针对现代恐怖活动犯罪技术手段先进以及国际化趋势明显等特点, 我国应构建相应的反恐合作机制, 大力拓宽刑事司法合作的范围和渠道, 尽快促成对恐怖主义的国际治理。

值得反思的是, 当前国际社会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大多都还只是停留在刑事制裁的特殊预防阶段, 在恐怖分子制造令人震惊的、惨痛的恐怖事件后也只能向受害者发出声援与慰问。这让我们明显感到国际刑事法治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的严重滞后性, 也将是国际社会今后需要突破的难题。

摘要:由于恐怖主义犯罪具有组织性、犯罪手段残忍性、犯罪对象任意性以及犯罪结果恐怖性等特点, 加之缺乏理论的有效指引, 致使实践应对中显得捉襟见肘。贝卡里亚刑法思想奠定了当代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以及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 《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的“刑罚的必定性与及时性原则”, 倡导的“限制乃至废除死刑论”以及关于“如何预防犯罪”的论述, 对于现阶段我国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产生长远影响。

关键词:贝卡里亚刑法思想,恐怖主义犯罪,反恐刑法,社会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2]储槐植.刑事一体化论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4][5][6][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研究 篇8

关键词:共同犯罪;犯罪中止

一、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概念

共同犯罪是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当这两种特殊形态结合时,就产生共同犯罪的中止。共同犯罪的中止是对刑法分则个罪的基本构成要件的修正形态,具有相当的复杂性。所谓的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在共同犯罪实施过程中或犯罪既遂之前,全体或部分共犯人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未完成形态.

二、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的分类解析

(一)实行犯中止的认定

实行犯,是在共同犯罪中自己直接实行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或者利用他人作为工具实行犯罪行为的人。在只有单个实行犯的场合,该实行犯的行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欲成为中止犯须自动放弃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在有数个实行犯的场合,全体实行犯达成一致的意见,一致的仅停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或者停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阻止了共同犯罪的完成或停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全体实行犯成立共同犯;部分实行犯仅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或者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采取措施防止了共同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或者停止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成立中止犯。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未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实行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共同实施强奸、脱逃等与犯罪人人身有密切联系的犯罪行为的场合,部分共同犯罪人共同犯罪人想要中止犯罪,只要放弃本人的犯罪行为即可。

(二)教唆犯中止的认定

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人,即用劝说、授意、怂恿、利诱、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无犯罪意图,或者虽有犯罪意图但不坚定的人,使其接受自己的犯罪意图,坚定犯罪的决心,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理论上对教唆犯成立中止犯的时间要件存在争议。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教唆犯具有两重性,即独立性与从属性的统一。教唆犯的犯罪意图只有依赖于被教唆者的实行才能达到,体现了教唆犯的从属性;当被教唆者没有犯被教唆之罪时,教唆行为本身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教唆犯要独立对自己的教唆行为负刑事责任,体现了教唆犯的相对独立性。从这个特征出发研究教唆犯的中止,只要在实行犯的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发生之前,均可存在教唆犯的中止。具体而言,根据实行犯的行为过程和教唆行为的不同阶段,教唆犯的中止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唆犯在其教唆的预备阶段,其只需消极地放弃教唆的故意即可成立中止犯;②教唆犯己开始实施教唆行为,但教唆行为尚未实行终了之前,被教唆者还未产生犯意,因而无从实施被教唆之罪,在此情况下,教唆犯只需自动停止教唆即可成立中止犯;③当教唆行为己实施终了,但被教唆者尚未开始实施被教唆之罪时,教唆犯须设法消除被教唆者的犯罪意图,如果犯罪意图无法消除则必须采取积极措施阻止被教唆者着手实施犯罪,才可成立中止犯;④当被教唆者己经着手实施被教唆之罪,但行为尚未实行终了,或虽行为实行终了,但犯罪结果尚未发生,教唆犯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阻止被教唆者继续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才可成立犯罪中止犯。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未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教唆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

(三)组织犯中止的认定

组织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组织犯往往都是主犯,社会危害性很大,要消除其先前行为造成的原因力较为困难,因此,组织犯要成立中止犯要求往往较高。组织犯的中止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组织犯在预谋策划准备建立犯罪集团阶段,消极中止自己的组织行为的同时如已串通他人,则要积极告知同伙共同中止,才成立中止犯;②在犯罪集团已建立起来,尚未开始实施具体犯罪时,组织犯必须解散该犯罪集团,并阻止其成员实施原犯罪计划,才成立中止犯;③在犯罪集团己经开始实施具体犯罪时,组织犯则必须解散该犯罪集团并积极制止其他成员继续实行犯罪,或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此外,对于那些虽然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消除自己行为的原因力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未能够防止犯罪的完成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组织犯,也可以犯罪中止论处。

(四)帮助犯中止的认定

上一篇:防灾减灾班会记录下一篇:茶文化博物馆的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