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共10篇)
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篇1
房县上龛卫生院医疗业务工作责任书
为了切实加强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我院形象促进我院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实现科学、规范、安全的管理,杜绝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委会研究、讨论决定,特制定《上龛卫生院医疗业务工作责任书》,具体内容如下,望各相关人员遵照执行。
一:依法执业
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依法执业,持证上岗,按注册执业类别规范执业,严禁超范围执业,未取得相关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要在取得执业资格的上级医护人员的带领下进行适当的诊疗活动,若有违法行为,将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医德医风
(一)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工作或生活当中,不得闲聊或向无关人员透露病人带有隐私性质的病情或生理缺陷。如有违反规定而引发的纠纷,由当事人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二)医护人员严禁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病人财物,如有发现或经他人举报并经调查核实情况属实者,除全额退还外,并处以当事人所收财物同等价值的罚款,并全院通报及公开书面检讨,(三)接诊病人要做到热情、细心、周到,不得推诿病人,若在病人的诊疗上确实有困难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院领导以及其他相关医护人员。
三:劳动纪律
(一)爱岗敬业,坚守工作岗位,全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上班期间不得出现迟到、早退、离岗、断岗现象,有急诊病人就诊时要做到随叫随到,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卫生安全。
(二)严禁上班时间上外网,聊QQ,看电影,听音乐。(三)工作时间内不得饮酒。酒后不得上班。
(四)每月假期规定为七天,有事需要请假时,写好请假条,由相关领导批准,按请假条记录考勤,没有请假条者视为旷工,超勤者按十元每天奖励,超假者按二十元每天罚款,旷工者按五十元每天罚款,遇法定假日则临时另行通知。
四: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责任目标
(一)医疗诊疗工作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及三级医师查房制,对严重病例、疑难病倒、特殊病例(如病重又无人陪同的病人,酒后病人、打架斗殴的病人、交通事故的病人)等要进行会诊并做好相关记录,各医生护士要互相告知,互相协同,科室合作必要时协助转诊,直至病人安全离院。(二)门诊医生接诊病人时,要根据病人病情收住院,若门诊留观治疗的病人,效果不好者,必须查找原因,必要时报告院领导,并由接诊医生申请并组织会诊。
(三)药房药剂人员要遵照医师开出的处方调配用药,并仔细审查,如有疑问及时告知处方医生,保证准确无误的调配好每一张处方。严把药品质量关,对中西药剧毒药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实行专人、专账、专柜保管、登记。处方划价准确率达到98%以上。并保证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药品供应。
(四)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治疗时,要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当班医生报告,并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五)绩效考核按照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原则进行分配,具体标准按照财务室制定的标准执行。
(六)对不按规程办事和个人在诊疗工作中不负责任而产生的医疗事故及差错,所产生的赔偿费用,由当事人负担所产生费用的40%,当事人科室30%,医院30%的比例承担,并及时上报卫生局和相关直管部门,所产生的法律和刑事责任由上及主管部门处理。
以上内容从签定责任书之日起生效,未尽事宜以本院其他相关规章制度为准,望各相关责任人自觉遵照执行!
上龛卫生院签章
相关责任人签章
签定时间
****年**月**日
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篇2
1 乡镇卫生院工作现状
实施新农合以来, 按照医疗机构的有关规定, 医院的级别不同, 报销门槛不同, 收费不同, 报销比例也不同。医院的级别越高, 报销门槛越高, 收费标准越高, 报销比例越低。
以辽宁省朝阳市龙城区为例, 其住院报销补偿标准如下 (资料来源:《朝阳市龙城区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乡镇级定点医院起付线为50元, 在该报销方式下乡镇卫生院报销门槛低, 报销比例大, 可引导农民就近选择乡镇卫生院就医。然而, 农民生小病在乡镇卫生院治疗, 稍大些的病往往选择县级以上医院。我们看一看下面某位农民患者的情况:2008年9月, 家住朝阳市城区一位怀孕180天的孕妇, 因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 连夜打车到朝阳县医院, 经县医院确诊为妊娠高血压, 经过几天的治疗, 这位患者病情稳定了。我去看望该患者, 问市中心医院不到1km的路程, 为什么打车跑5 km的路程到县医院就医?患者说在县医院比市级医院看病报销的钱多。那么, 乡镇医院近在咫尺, 报销的钱更多, 为什么不去呢?患者说乡镇卫生院条件差、水平低, 小病还可以, 大病不敢去。该患者的经历, 或许是一个典型事例, 或许是农民看病的一个缩影, 但这也代表了农民看病治病的一种心态。同时也反映出乡镇卫生院的可信度不足。
2 导致农民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看病的原因
2.1 医疗卫生资源城乡配比严重失调
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比例严重失调, 这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长期存在的弊端。即在原本已经很少的卫生投资情况下, 重城市轻农村, 进一步导致了基层和贫困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治疗水平有限, 医疗机构和医生数量不足, 使农村卫生资源相对匮乏[2]。
2005年, 我国市、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4.99人和2.15人, 医生人员分别是2.14人和0.96人, 护士人员分别为1.66人和0.51人, 也就是说市、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分别为8.79人和3.62人。然而,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数为1.16人, 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为1.05人。
2005年全国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为1 552 472台, 其中乡镇卫生院仅有168 569台, 仅占全国总数的10.08%[3]。另据国家卫生部公告, 截至2006年末, 全国卫生机构总数为30.9万所, 而乡镇卫生院只有4万所, 由此可见,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比例严重失调。这种资源配置结构的失调, 使得农村居民的卫生医疗服务的有效要求得不到满足。质量也得不到保障[3]。
2.2 工作环境差
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 房屋破旧、年久失修。有的乡镇卫生院还没有暖气, 甚至没钱买煤取暖。
2.3 医疗技术和设备落后
城市医院医疗设备日益高级化、尖端化, 而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相对落后, 目前的乡镇卫生院, 多数医疗设施简陋, 设备陈旧, 有的乡镇卫生院连个救护车都没有, 还有相当数量的乡镇卫生院停留在“老三件”即听诊器、体温计和血压计的水平上[4]。像肺炎、气管炎这类疾病, 大医院一般经X光检查后即确诊。但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只能凭临床经验诊断, 要是患者不放心就到县级以上医院检查, 确诊后带药到乡镇卫生院输液用药。医疗设备陈旧和卫生条件差, 其直接原因在于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不佳而带来的恶性循环, 乡镇卫生院整体上经营状况不佳, 举步维艰, 最终导致不能正常维持工作, 甚至有的乡镇卫生院濒临倒闭。
2.4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低
城市医院技术人才充足, 技术水平高,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匮乏, 技术水平低。主要原因为:一方面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相当一部分威望高、责任心强和业务精的骨干调离乡镇卫生院, 正规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就业, 或选择其做跳板。据调查, 中专、大专和本科以上医务人员占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的比例依次为52.43%、14.00%和1.34%, 很多乡镇卫生院根本没有本科生[4]。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医生大部分年龄偏大, 知识老化, 学历层次低, 忽略了他们继续深造和技术的提高。
2.5 管理不规范
有的乡镇卫生院管理不善, 虽然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报销比例高, 但有些医疗保险药品变相涨价, 使农民享受的新农合补偿大打折扣。此外, 部分乡镇卫生院条件简陋、卫生环境差、缺乏合格的医务人员和服务质量差等因素不能满足群众就医需要, 大量常见病、多发病不能在基层得到解决[5], 农民只能到大医院就医, 大医院就医报销门槛高、报销比例低且收费贵, 致使一些农民“小病拖, 大病扛”。
上述几点是导致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患者少、收入少的主要原因, 从而也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3 建议
为了使乡镇卫生院适应当前农村卫生工作的需要, 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 促使农民到乡镇卫生院合理就医,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第一, 财政投入的重点应向乡镇卫生院倾斜, 尤其是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条件更差, 农民去大医院就医更加艰难。改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环境, 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待遇, 营造吸引人才的环境, 聘请一些高学历、高水平的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使更多的农民直接受益, 使新农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第二, 加强对乡镇卫生院人才的培训, 更新他们的业务知识, 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在加强对农村现有医疗卫生人才培训的基础上, 培养大量定向于乡镇农村的医生, 并建立城市医院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
第三, 完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乡镇卫生院规章制度, 引导医务人员爱岗敬业, 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医疗卫生制度。
第四, 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乡镇卫生院的地位、作用及其现状, 在全社会开展帮扶、募捐活动, 让有能力有爱心的单位和个人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献上一份爱心, 哪怕只捐一元钱、添一块砖。共同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 是农村就医、住院的第一道关口, 也是使农民早就医、少花钱和不使小病拖成大病的重要一环。目前, 全国很多地方启动了乡镇卫生院建设工程, 通过投资、引进人才、引进项目和引进技术, 解决疑难问题, 使乡镇卫生院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整体功能和服务得到了显著加强和提高, 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广大农村应该加强建设经过几十年辛苦积累下来的农村医疗卫生资源, 建立和健全农村卫生防疫和医疗网络, 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相适应, 设施齐全, 医疗卫生条件较高的, 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农村卫生服务资源的整合, 方便农民就近就医, 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在乡镇卫生院得到救治。这不仅能极大地减少医疗费用开支, 有效地节省新农合资源, 而且缓解在大医院就医难的矛盾。这项民生工程不仅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也让农民就近获得优质、高效、价廉和方便的医疗服务, 改善农村卫生体系落后的状况, 加快建立、恢复和充实以农村卫生室为基础, 乡镇卫生院为纽带, 县医院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卫生医疗网, 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既能满足国家大政方针的需要, 又为促进新农合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6]。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彭国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到哪——徐闻下桥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R].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2008-09-19.
[2]储德银, 经庭如.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公共财政对策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26 (10) :4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J/OL].www.moh.gov.cn.2006.
[4]祈胜勇.把脉“病弱”乡镇卫生院——解读“河北省乡镇卫生院审计调查报告”[N].燕赵都市报, 2005-03-03 (1) .
[5]武岩生.大病到医院, 小病不出村, 政协委员建议健全农村卫生室[N].燕赵都市报, 2006-03-12 (1) .
红军长征中的医疗卫生工作 篇3
[关键词]红军;长征;医疗卫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31;K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11-0028-03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红军医务人员积极开展各种医疗卫生工作,保证了红军战士的生命与健康,为长征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党历来重视红军中的医疗卫生工作,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设有卫生队和担架队。1928年,红四军创建了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光医院。中央苏区时期,随着红军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医疗动员和救护体系,并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备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1934年10月,随着主力红军队伍的战略大转移,其医疗卫生工作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连续作战、长途行军。长征途中,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无数次的残酷战斗。据统计,仅中央红军就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每经历一场战斗,红军都会新增许多伤员。同时,为了避开敌人飞机的空中侦察监视,红军所走的道路大多是小路和山路。因此,红军将士的腿脚经常被茂密的植被刮伤划破,很多人都患有肢体溃疡。为了隐蔽部队行动的目标,红军还经常在夜间行军,由于人困马乏,容易发生跌倒损伤事故。这都致使红军伤病员不断增多。
(二)环境恶劣、给养短缺。红军将士多数为南方人,长征行至高原地区时,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现象,进而引发各类疾病。由于粮食短缺,红军将士利用了一切物资来充饥果腹。由于缺乏营养、饮食卫生得不到保障,红军将士患上痢疾、胃病的人数增多。夜晚宿营时,红军将士只能走到哪里睡到哪里,茅屋草垛、街头墙角、荒郊野外都是他们宿营的地方;不能洗脸、洗澡,每天和衣而睡、露天而眠,这种艰苦环境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传染疾病,致使体质下降。
(三)缺医少药、条件艰苦。在长征准备阶段,红军曾给部队预发了3个月的药品,总卫生部还自带了200担药品器材。[1]但到1934年12月中旬,红军在黎平进行整编,为更好适应流动性的战争环境,红军开始把笨拙的医疗设备和日常用品丢弃以方便行军,其中包括仅有的一架X光机。红军的行动更加方便了,但也给医疗救治工作带来了严峻困难。红军医生傅连暲曾非常感慨地说,要是我们有较好的医药供给,我们能够救治伤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大部分伤病员牺牲,不是因为伤势严重,而是由于缺少滋养的食物和药品。同时,频繁战斗和恶劣环境也造成了一部分医务人员在长征途中伤亡,行军沿途补给医护人员又十分困难,使本来就短缺的医护人员更加稀缺了。
虽然长征途中红军的医疗卫生工作面临重重困境,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医务人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伤病员”的方针,在及时救治和安置伤病员、就地取材中草药土法治疗、有效开展卫生预防工作和加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挽救了无数红军将士的生命,维护了大多数红军将士的健康,增强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量,保证了长征取得最终的胜利。
(一)及时救治和安置伤病员。长征途中,战斗频繁。为了尽力挽救每一个伤病员,红军建立了层层相连的战时救护体系,从连、营、团、师、军直至中央,分别设立战地救护小组、救护所、卫生队、卫生部、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以及中央军委总卫生部。对于伤病员的救治基本上采取自下而上的分级治疗,以保持从前线包扎到后续治疗的连贯性。为了缩短救护伤员的距离,红军还将战场救护工作放在连一级,第一时间内对伤病员进行抢救处理,提高伤病员生还的概率。“连队卫生员装备有一瓶碘酒、少量吗啡和鸦片片剂、一瓶高锰酸钾消毒剂、多卷消毒纱布、一把剪刀、一把镊子、一根探针,可以同时对10个人施行急救。”[2]在战场上抢救下来的伤员,不论轻伤还是重伤,都就地进行救治,并随军行动。在全军转移之时,经过团卫生队的救治后,伤病员分为轻伤、重伤采取不同的安置办法。对于能够独立行走的伤病员安排其随军前行,不能走的伤员则尽一切可能由担架队抬着随队行动,对于短时间内难以治愈的重伤病员则不得不将其安置于当地可靠的百姓家中医治,留有足够的药材和现金,并做好伤病员的思想工作。随军医疗救护组负责军队日常的医疗卫生工作,包括医生、卫生员和看护人员等若干名,他们也采取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的工作方式,医生负责查看病情、诊断、开处方,卫生员负责简单的包扎与治疗,看护员则负责照料伤病员,包括消毒换药、烧水打饭、催起床等,各岗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紧密配合,确保伤病员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二)就地取材中草药土法治疗。长征期间,红军部队失去了根据地的依托,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设备都没有后方补给,红军的药品主要靠缴获或购买来解决。随着红军部队不断前进,特别是进入人烟稀少的地区,补给医疗物资就越发困难,红军医护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地取材,采用中草药、土方土法为伤病员疗伤治病。例如:用碱放在锅里反复煮的棉布代替纱布;用猪油、牛油或酥油代替凡士林配制软膏;用树木、竹片代替夹板固定伤员骨折;用牛羊的肝脏来治疗雪盲症;吃大蒜治疗或预防痢疾和疟疾等等。长征途中,在恶劣的战争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多重因素作用下,红军将士极易患上伤寒症,有的发热到40℃以上,昏迷不醒,并常伴有肠出血,如得不到及时医治死亡率会很高。在医疗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以傅连暲为代表的红军医务人员采取土办法对这些患伤寒肠出血的病人进行治疗,先是冷敷退烧,即将浸了冷水的毛巾裹在病人头上和身上使病人退热;再是喝浓茶,利用茶叶中含有的鞣酸达到止血的目的,每两个小时喂一次。这种土办法对于治疗伤寒肠出血十分奏效,治好了王树声、邵式平、康克清等红军将士。
(三)有效开展卫生预防工作。行军是长征过程中最主要的军事行动,红军针对行军的特殊性对卫生制度做了明确规定,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行军卫生”的完整保障体系。譬如:在行军前,对红军战士进行宣传教育,指导他们不喝生水、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穿好鞋或草鞋、打绑腿不要过紧过松、要用热水洗脚,宿营时避开有传染病的村庄和房舍等。尤其是在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极易发生冻伤及急性高山缺氧状况的雪山之前,医护人员提出了预防高山病和冻伤的应急措施,要求大家出发前吃热汤饭,准备生姜、辣椒或烧酒御寒,提醒大家在山上行走不可停顿,呼吸困难时可慢走并深呼吸。在过地广人稀、遍地沼泽的草地之时,医护人员则提出了预防野菜、蘑菇中毒和皮肤干裂等措施,并进行严格监督。经过充分的预防宣传和准备工作后,红军在行军过程中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损伤。行军过程中,医护人员一一排查红军战士的健康状况,并为身体状况异常的红军战士进行医治,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营地休息时,卫生员还认真检查伤病员伤口病情,指导伤病员“倒脚”,以避免下肢长期不动导致的静脉曲张、溃疡等并发症。这些关于医疗卫生的预防措施使红军长征过程中没有发生传染病或疫情,保持了红军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四)加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即便是在长征这样艰难的环境中,红军也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工作。红军广泛吸纳社会上的医技人员进入医护团队,包括一些中医和土郎中,以此加强红军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同时,红军也十分注重在长征中组织医护学校培养速成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护。由于战时的特殊性,随军的医护学校大多数时候无法正常上课,但只要稍有条件,医护学校就抓紧一切时间复课。例如: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城后,在遵义进行了短期的休整。休整期间,红军医护学校随即复课,并新招收了近200名学员,针对战场紧急救护、疾病防治和行军过程中的医疗护理等科目进行培训。随后,中央红军在翻越夹金山后伤病员明显增多,红军决定再次休整。趁部队休整之时,红军医护学校再次复课。同时,红军部队中的医生们也充分利用行军中的休息或宿营时的空隙时间训练医护人员,并在实践过程中充当老师,手把手地传道授业解惑,教会学员如何帮病人测体温、把脉搏,如何帮助病人排泄、疏通尿道,如何为病人灌肠,如何为病人清理眼睛,如何护理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人等等。为了使医疗救护深入到战斗第一线,红军还在每一个连中抽调有文化的士兵参加相关普通疾病防治和战场伤亡救护的培训。在当时一没教材、二没教具的艰苦条件下,教师与学员都非常有积极性。教师们认真备课,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临床指导,还经常以考试或测验的方式督促学员提高自身本领。学员们也经常探讨所学内容,互相提问和请教,并充分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和复习。比如,用缝衣服的针线在被子或衣服上练习缝合技术和打手术结。这些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措施,有效保证了长征中红军医疗卫生工作的正常运转,也为长征胜利后红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长征途中,红军医务工作者在人手少、药品缺、伤病员增多的困难情况下,发扬了“一切为了伤病员”“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医学精神,不仅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丰富了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同时也给今天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保存了中国革命的有生力量。红军医疗卫生工作在长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红军医务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尽一切可能做好伤病员的救治与安置工作,就地取材中草药开展土法治疗,有效开展医疗卫生的预防和宣传,并为红军的医疗卫生发展培养医学人才等等,这些做法都直接或间接挽救了大批红军将士的生命,保存和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推动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
(二)丰富了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回望历史,长征是一次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关键抉择。整个长征的历程更是时时兵临绝境,处处绝处逢生,这正取决于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精神和信仰。正如斯诺描写的那样:“在漫长的艰苦的征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万的人——农民、学徒、奴隶、国民党逃兵、工人、一切赤贫如洗的人们——参加进来充实了行列。”[3]在这样艰难的过程中,无论在火线战场、行军途中还是休养期间,红军医务人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伤病员”的服务宗旨,积极发扬舍生忘死的救护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阶级友爱的团结精神,把救治伤病员作为根本任务,把不舍弃一个伤病员作为根本原则,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受伤战士,为伤病员包扎伤口、治疗伤痛、转运输送伤病员、询查换药、洗衣喂饭,给予伤病员无微不至的关心,为使伤病员能够快速康复归队、投身战斗做出了巨大贡献。红军医务人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这种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等,无疑是红军伤病员康复的催化剂,是长征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
(三)启示着当代医疗卫生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时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4]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掘长征中医疗卫生工作的价值内涵,学习传承其历史经验和高尚品德,让红色医务人员的长征精神引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对于今天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仍不乏借鉴与启迪。
参考文献
[1]周贤忠.长征倒计时红医都经历了哪些事儿?[N].沈阳日报,2016-06-24.
[2]范国平.艰难卓绝的生命救护——美国学者约翰·瓦特眼中的中央红军长征医疗[J].军事历史研究,2016(3).
[3][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179-181.
[4]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N].人民日报,2016-09-24.
作者叶福林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副校长,法学博士;高哲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校科员,法学硕士
板桥卫生院医疗文书自查工作 篇4
和整改落实方案
按照县卫生局《创建2012年医疗质量安全示范乡镇卫生院活动方案》,以及《医疗安全防范措施》的要求,及认真贯彻执行县局文件精神,对我院进行全面的医疗安全质控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按照《门诊病史书写要求》、《急诊病史书写要求》对门诊日志、门诊病历的检查发现:
1、部分病历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楚,项目不齐。
2、部分门诊病历(日志)描述不够客观、不合理、层次不够分明,很难鉴别阴阳性症状。
3、缺少化验检查。
4、诊断及处理意见不规范,不合理。
二、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抗生素使用的检查发现:
1、处方合格率较低,门诊登记不及时。
2、处方一般项目填写不完整,剂型不明确,剂量不标准。
3、抗生素的配伍不合理,少数出现抗生素三联现象。
三、医疗安全质控方面:
1、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及奖罚制度未落实到人。
2、未经常性检查本院职工病历、处方书写情况,未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更正。
3、药房管理有待提高,四、整改措施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条例。
1、门诊病历 医生在出示处方前必须认真完整的书写门诊日志,按照门诊病历书写要求,合理诊断,合理处置。
2、门诊登记和处方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合理用药,对无助理医师资格开具的处方认真核对,并由带教老师签字后方可配药。
3、急诊留观病历 要认真履行门诊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
4、按照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配伍。
5、成立医疗质量控制及医疗安全实施小组,将制度落实到科室,负责到人。
板桥卫生院
卫生院支农医疗下乡义诊活动总结 篇5
7月20日我院组织6名医生和2名护士,在院长的带领下,冒雨到刘平村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人群众家中,现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我院积极响应太和县卫生局“深入开展卫生下乡活动”的号召,组织了此次送医下乡义诊活动。选派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6名医生和2名护士到卫生室开展义诊活动。为保障活动取得实效,村干部和乡村医生走村串户在刘平行政村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当天参加就诊的群众300多人,免费发放药品1000元,防病宣传手册500多份。
二、反响热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次卫生下乡义诊活动深受广大村民的欢迎,不但解除了村民疾病的隐患,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强化了村民卫生保健意识,使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疾病检查,才能预防疾病,健康的体魄才能全心的投入到生产中,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群众反响热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长期坚持,定期下乡建立长效机制
鉴于此次卫生下乡活动的成功举行,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全镇剩余5个行政村继续开展,并且把每年的7月份作为高庙镇卫生院“送医、送药下乡活动月”,抽调骨干人员下乡义诊。
总之,这次“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赏,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创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医疗卫生工作总结 篇6
一、加大投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落实各项医改工作任务。一是强化政府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民办医疗机构发展以及加强民办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市财政投入585万元用于民办医疗机构专项扶持。二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投入4200多万元,组建8个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4所片区中心医院实施上划管理,并对上划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市级财政按投资概算的50%予以经费保障,自筹部分市财政给予贷款贴息保障。三是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市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部按规定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减少群众医药费用支出约1700万元。累计投入3870万,对实施药品省平台招标的公立医院进行补助。
二、服务民生,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
切实把提升和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深入实施“妇儿健康工程”,累计投入经费2451万元,提供服务48.8万人次。全面开展“两癌”筛查工作,累计投入 353万元。全年免费发放叶酸6556人次,住院分娩补助5850人次,任务完成率100%。全面实施重性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和服药后安全检测项目,人均补助600元,惠及服务对象1681名。二是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争先率先。启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全国二家试点单位之一,参与了卫生部中澳《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培训模式探索项目》。在XX市率先启动镇级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卫生监督分所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镇级全覆盖。年内高分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成为全国爱卫办通报表扬的唯一的县级市。三是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卫生数字化二期工程加速推进,流转共享、决策支持、服务管理三大平台初步建成,卫生应急指挥、慢病管理信息系统、老年人健康体检等21套业务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卫生信息网络涵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95.6%的市民拥有了电子健康档案。
三、夯实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提档升级
牢牢抓住提增医疗卫生综合保障水平和优质服务能力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快。一是区域医疗水平全面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成功获评三级乙等医院。金港、锦丰、乐余医院规划为二级医院建设单位,澳洋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广和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家医院完成一级医院创建评审。二是医疗质量安全得到保障。全面实施“医疗质量示范工程”和“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创建,全市20个病区创建成“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全年调处医疗纠纷70起,有责任医疗纠纷较去年下降53.8%,妥善处置率100%;成功化解历年纠纷16起。三是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现合并。不断优化结报补偿政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限报点提高至25万元,普通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达到46%左右(政策补偿比率为66%)。出台了困难家庭大病年度救助政策,享受年度救助人员的`大病费用实际补偿率达到60%。四是惠民便民行动深入开展。启动实施“健康金钥匙”品牌服务,举办“市级医疗专家医疗服务村村行活动”37场次,义诊咨询群众3.2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约5.3万元。深化“人民满意医院”创建和 “三好一满意”活动,推出“生日贺卡”、“出院手续床边结算”等便民服务举措65条,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38个,“万人评议医德医风”社会总体满意度达96.99%。
四、创新举措,食品安全屏障日益巩固
始终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稳定。积极统筹食品监测资源,探索建立食品监测“四统一”模式(统一监测工作计划、统一监测工作实施、统一监测经费保障、统一监测结果使用),得到国务院食安办的高度肯定。全年完成食品监测6160批次,合格率达93.18%。调整完善市、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管理网络,明确豆制品、腌制品等17类小作坊监管职责,累计查处食品违法行为257户次。
20xx年,我市将紧紧围绕“人人享有优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率先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医药卫生服务转型升级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惠民便民举措,提升服务能力效率,全面推进我市医药卫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深化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提升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全市城乡一体化,优化调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鼓励扶持民营医院错位发展。稳步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医疗质量服务内涵。创新开展“医院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医学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实现省级医学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创建XX市级医学重点专科1~2家,引进卫生领军人才、姑苏重点人才各1名。深入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落实“三合理”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和严格控制药占比等有效举措,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切实改善护理服务,努力提升工作效率,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
三是以均等化为方向,进一步争创公共卫生特色亮点。推进实施“健康礼包进万家”、“儿童健康保障”以及办事处环境整治实事工程,试点开展“心语桥工作室”和居民健康自助体检屋建设。推广实施家庭责任医生制度和全科团队服务模式,启动“健康金钥匙-光明行动”。推广“1+6”慢病管理服务模式,确保年内通过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验收。做优做强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开展血液核酸筛查检测,率先建立免疫规划智能管理系统。
四是以综合协调为抓手,进一步筑牢食药安全保障防线。实施各镇(区)食品安全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推进中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培训模式探索项目。强化环节监管和专项整治,完善重点食品监测“四统一”工作模式,健全部门协作处置机制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篇7
1 资料与方法
抽取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南、安徽、山东、江苏、重庆、河北、四川、广东、黑龙江、吉林、陕西、广西、云南等17个省(市)的69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高校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参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情况、服务管理运行模式、地方政府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投入等内容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受调查高校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
参与本调查的高校医疗机构共69所,其行政归属分别为:部属高校28所(40.6%),省属高校33所(47.8%),市属高校5所(7.2%),民办高校3所(4.3%)。其中高校医疗机构为校医院的54所(78.3%),门诊部8所(11.6%),医务室4所(5.8%),其他3所(4.3%);校内行政归属为学校直属单位37所(53.6%),教辅单位8所(11.6%),后勤21所(30.4%),其他3所(4.3%)。所调查的高校医疗机构职工人数见表1。85.5%的医疗机构床位数>20张,其中床位数为20~60的所占比例最高,为52.7%,60~100和100以上的则分别占14.5%和18.2%。
2.2 高校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在69所高校医疗机构中,目前已被当地政府批准并挂牌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31所,占44.9%,其中名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17所;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1个机构进行执业登记挂2块牌子的有28所(其中有独立法人资格的4所),以2个机构同时进行执业登记、分别挂2块牌子的有3所。69所高校医疗机构中,尚有38所(55.1%)高校尚未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高校医疗机构参加社区卫生服务情况见表2。
注:有5份问卷数据缺失。
2.3 高校医疗机构服务人群覆盖情况
在69份问卷中,有63份明确回答了所在医疗机构校内覆盖人数。有44.4%的高校医疗机构校内服务人群覆盖数超过了3万人,其中11.1%的高校医疗机构校内服务人群覆盖数超过5万人,校内服务人群覆盖数在3万~5万的高校医疗机构占调查问卷的33.3%。在31所已经参加社区服务的高校医疗机构中,有28所回答了其校外社区服务人群覆盖情况,其中覆盖人数超过1万人的占64.3%,超过2万人的占42.9%,3万人及以上的占28.6%。高校医疗机构校内外服务人群覆盖总数超过3万人的占57.1%,超过5万人的占22.2%。
2.4 高校及地方政府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69所高校医疗机构中,学校领导对高校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态度支持的有44所(63.8%),无所谓的占31.9%(22所),仅有1所(1.4%)持反对意见,另有29所(2.9%)未作答。但各高校均未因其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而额外增加或减少经费的投入。
在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31所高校医疗机构中,有15所(48.4%)得到地方政府给予的经费投入。 地方政府的投入从2.3万~232万元不等,大多以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部分维修与设备经费、小额社区卫生服务奖励等形式拨付;仅有5所高校的拨款中包含了对师生的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款项,分别为6元/人年,7元/人年,10元/人年,15元/人年,25元/人年;有10所高校因当地政府未将学生作为常住人口计算而未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其他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16所高校(51.6%)均未得到政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任何补贴与投入。在被调查的69所高校中,有64所高校大学生没有得到政府每年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仍存在着参与率不足50%、地方政府对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高校医疗机构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对于如何推进和促进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建议如下。
3.1 大学校园内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急待建立和完善 高校是我国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汇集的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卫生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根据本调查结果所示,69所高校中仅有44.9%的高校医疗机构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高校医疗机构校内服务人群覆盖数超过3万人的占44.4%,超过5万人的占11.1%。由于大学校园内人口众多、居住密集,这样的独特社区亟待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网络。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对于大中型城市,政府原则上按照3万~10万居民或按照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从本调查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医疗机构校内外服务人群覆盖总数超过3万人的占57.1%,超过5万人的占22.2%,符合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地政府应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医疗资源,发展和完善高校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高校医疗机构现有的条件与功能,将其统一纳入当地社区卫生服务区域规划建设范畴,由其承担高校这一“特定社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具备条件的高校医疗机构允许其承担周边社区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这不但有利于满足高校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也有利于政府有效整合社会资源,达到“少花钱,多办事”之功效,更有利于高校医疗机构运用社区卫生服务的理念和服务模式,促进高校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对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健康水平,减少校园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保障大学校园和社会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深远意义。
3.2 促进高校公共卫生工作均等化,加大对高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公共卫生工作均等化,是我国卫生改革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投入;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而本次调查结果所示,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31所高校医疗机构中,得到政府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的仅有15所(经费投入仅局限在药品零差率销售补贴、部分维修与设备经费和小额社区卫生服务奖励上),占48.4%;仅有5所高校的政府拨款中包含了对师生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有64所均未得到政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由此可见,国家推行的公共卫生均等化尚未在高校得到体现与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会在高校学生中出现“空白”,这将成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隐患,对学校的稳定和师生的健康极为不利。建议各级政府重视高校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高校学生纳入社区服务人口计算,对承担了社区卫生服务或开展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高校医疗机构,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经费补偿并拨付大学生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以促进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完善和推动高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3.3 创建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高校医疗机构是高校的一个内设部门。长期以来,高校医疗机构承担着数万固定人群的日常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任务,部分高校医疗机构还承担了学校的公共卫生日常管理工作。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期间,大量的隔离场所、人员配备、消毒物品、防护设施、药品采购、生活保障、疫苗接种以及部分病人的隔离诊治大部分都是高校自身承担。在当时的情况下,地方卫生部门的力量很难承载校园内这样面广、量大的突击任务,如果没有高校医疗机构进行这些具体而快速的应急处置措施,会导致疫情在校园内的快速传播,不但会严重影响校园正常教学秩序,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此外,如果大量的工作任务推向社会,地方医疗机构也将不堪负重。由此可见,高校医疗机构是维护高校师生健康安全,维护校园稳定和开展高校公共卫生服务的一支不可缺失和难以替代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社区卫生服务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由于卫生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登记的相关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执业登记,原则上不得使用2个或2个以上名称”,使得部分高校医疗机构如果承担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后,势必就要取消原高校医疗机构的名称。而本次调查的31所承担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高校医疗机构中,仅有4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余的高校医疗机构法人都是高校校长,这样不但影响高校医疗机构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也淡化了高校医疗机构与高校之间原有的内在联系,甚至影响到高校内部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鉴于高校卫生工作的特殊性,建议保留高校医疗机构的原名称,不仅有利于体现高校与高校医疗机构原有的隶属关系、保证高校对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设备、经费)的正常投入,也有利于随时调集校内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和各项防控工作。为此,教育行政、卫生行政、高校等部门要积极研究、共同探索建立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变通相关卫生行政政策与规定,允许高校医疗机构按照原名称作为第一名称进行执业登记,实行高校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实行高校举办、卫生行业管理与业务指导的运行机制,积极促进高校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充分调动和发挥高校医疗机构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城市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推进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是提高高校师生员工健康素质的需要,是预防和控制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需要,也是学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教育、卫生、高校等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认真探索,努力开创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
1 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
首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記载着职工发展的真实轨迹。通过建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医疗卫生部门可以将每位医务人员的个人工作经历记录在案,其中主要包括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科研结果、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奖励等情况。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的档案是每位医疗卫生部门人员辛勤工作的结晶,更是他们个人成绩的有效证明,对于职工日后的考核、评审、职位调动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医疗卫生部门需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为日后职工工作做好保障。
其次,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是医疗卫生部门进行职工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管理工作中,适时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促进职工发展,促进医疗卫生部门管理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建立好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后,医疗卫生部门就可以通过档案中职工的信息对职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职工评定薪资等级,津贴奖励和福利待遇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也是医疗卫生部门选拔、提拔职工的重要参考资料,医疗卫生部门可以根据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中的个人工作情况对优秀的人才进行选拔、提升医务人员发展的空间,促进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的发展。
最后,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也是医疗卫生部门选择职工的重要参考资料。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部门各项管理系统中的普遍应用,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可以通过联网实现共享, 这就给医疗卫生部门进行人才引进和职工选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医疗卫生部门在引进新的职工时,可以通过检索相关人员档案库, 进而对该职工的工作经历、获奖情况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样就为医疗卫生部门进行人员决策提供了更详细的参考资料。同样,医疗卫生部门也可以根据新进职工的档案对其主攻方向有一个更好的掌握,从而将职工安排在适合的岗位。
2 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措施
2.1 确保医疗卫生事业档案管理内容的正确性
职工的归档内容主要包括了:
①职工的履历材料,主要包括了职工的基本个人信息、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等,这其中,职工个人的基本信息应出示具有法律效应的身份证、学位证的复印件,人力资源部门则应对复印件审核并填写验证记录。
②岗位描述,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以便为日后医疗卫生部门职工进行工作指派、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等提供有效依据。岗位描述主要包括职工从事的岗位名称、岗位活动和程序、工作条件等。此外,专业技术人员档案还应包括职工本人的技术资格证及医疗卫生部门聘任、评价、考核等相关材料,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期间获得的奖励、荣誉证书等材料以及处分材料和其他材料等。
2.2 理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作流程
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首先应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并严格档案归档的流程来进行。首先,在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准确的向有关单位的负责人讲解档案收集的内容以及档案材料的各项要求,保证各部门都传达到位,从而减少档案收集中的失误,提高档案收集工作的效率。其次,在档案审核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特别对医疗卫生部门医师和护士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书的编号和更新日期进行查阅,以保证医疗卫生部门职工资格证书的准确性和医疗卫生部门职工档案的准确性。
2.3 健全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中,还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首先,应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工作网络,医疗卫生部门中的各个单位都应建立档案管理室,并由专业的管理员负责档案的收集。在档案收集过程中,各科室档案管理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本科室上交的个人档案材料进行审核,要严把数量、质量关,杜绝档案资料中弄虚作假的情况出现。各科室档案管理人员在完成审核后应将职工的档案材料存入档案卷宗归档,对于不符合档案审核要求的档案材料应交还职工补充完善或修改后再进行归档。各科室的档案归档完毕后还应建立档案管理表,上交医疗卫生部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备案,以便日后检索和查阅。
2.4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开发利用
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不仅能够反映出职工的工作情况,而且还能够对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和科研做出重要的贡献。因此,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管理还应做好后续开发利用的工作,以便职工档案能更好地服务于职工本人,服务于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首先,应加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档案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档案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系统和延续。其次,还应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档案的开发力度,在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以职工的档案为依据,对医疗卫生部门内的职工的技术能力、继续教育、专业资格等进行资格鉴定和审核,从而不断提升医疗卫生部门职工的技能水平,促进医疗卫生部门的发展。
3 小结
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 篇9
设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进我乡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武定县卫生局《关于开展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使我乡卫生医疗环境和医疗条件有了显著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确保我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顺利开展
为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卫生院成立了“惠民政策落实”行动领导组和专项督导组,高度重视“惠民政策落实”行动之一的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专门成立了卫生院服务坏境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把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作为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提出高起点,高标准,全面推进的工作要求,将我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纳入目标管理。成立领导小组,各负其责。有力地推动了我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的进程。
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
为使我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达到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我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按照《武定县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考核细则》要求,逐一就卫生院的房屋改建和科室设置进行指导。使卫生院在业务用 1
房的布局及科室设置上做到明确功能分区、科室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在人员配置上,按《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要求,对卫生院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工勤人员、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人员等的配置提出具体规划,使人员配置与科室设置尽量相适应,以满足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医疗卫生的基本服务功能。在我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过程中,我院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职能出发,对卫生院防保站作了重点规划建设。促进了我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职能,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加强督导检查,全面推动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
为全面推动我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了具体的责任领导、责任股室、责任人,明确了督导检查的内容、标准和工作完成时限。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组织、动员卫生院全体职工全力以赴投入到我卫生院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中,尽全力克服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困难,共投入大量资金对卫生院进行改建、装修、美化绿化,添置必要的医疗仪器设备,健全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基本上完成了服务环境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达到了科室布局合理,基本设备设施齐备、院容院貌整洁、管理制度健全、软件资料完整、规范、标准、统一的要求,同时也使我卫生院以崭新的面貌更好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服。
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总结 篇10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到位
为了做好“XXX旅游节”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县卫生局和各医疗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制定了《南丹县卫生局“XXX旅游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南丹县卫生局“XXX旅游节”期间医疗保障工作安排》等文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领导负责制,层层抓落实。
一是成立了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杨永忠局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卫生局兰彩荣、曾文、韦宏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为成员,全面统筹和指挥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部门、疾控部门开展各项医疗卫生工作;
二是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召开“XXX旅游节”医疗卫生保障会议,布置落实“XXX旅游节”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三是及时组织各医疗卫生保障队伍到各组保障点开展保障预演。为加强各医疗卫生保障单位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反应速度,确保为”XXX旅游节”活动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理服务,我局多次组织各保障工作队到各组保障点开展应急演练,使各组工作人员对自已的工作职责烂熟于心;四是由县卫生局领导亲自带队,多次到各接待酒店和晚会演出点开展现场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向接待单位进行了通报,同时加强监督,落实整改。
二、医疗单位鼎力配合,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工作
根据我局制定的“XXX旅游节”期间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安排,各医疗卫生单位全面落实了各有关酒店、活动场所和会场的医疗保障工作。特别是针对26日晚的文艺晚会和27日、28日的文体活动,我局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医疗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在文艺晚会现场设置了个救护点负责一般医疗保障工作,对全县各处开展的文体活动,我局也都安排了医疗救护组到位开展工作。我局还派出工作人员跟进负责各个救护点,保证医护人员、车辆到位。在“XXX旅游节”期间,我县卫生系统共派出医护人员126人次,救护车34车次,顺利完成本次“XXX旅游节”医疗保障任务。
三、加强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月以来,我局按照有关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等卫生监督工作,共出动卫生监督员179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365家次,作出监督处理意见21次,发出监督意见书12份,监督抽查样本132份。通过有效监管,各方配合,保证了全县食品安全卫生和“XXX旅游节”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无任何事故发生。
南丹县卫生局
【卫生院医疗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卫生监督所医疗卫生科工作总结10-21
临涧中心卫生院康复医疗工作实施计划07-17
长坝乡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10-20
团河中心卫生院合作医疗半年工作总结06-28
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方案07-23
县卫生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汇报09-14
年度医疗卫生工作总结08-22
医疗卫生纠风工作计划08-1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考核方案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