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仿古建筑斗栱构成与作用

2024-09-29

浅谈仿古建筑斗栱构成与作用(精选2篇)

浅谈仿古建筑斗栱构成与作用 篇1

彝人古镇·斗栱篇

浅谈仿古建筑斗栱构成与作用

----以楚雄彝人古镇为例

楚雄德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何洪文 675000 摘要:彝人古镇建筑物上的斗栱为古镇建筑的独特构件,每个建筑上复杂多样的斗栱组合造型丰富,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在古典中构筑了现代气韵,在传统中凝固着时尚精神,充分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关键词:彝人古镇 斗栱 构件 作用 1 前言

云南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古滇王国,各个民族均有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这些建筑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受云南独有的地域特征和气候影响,演变成云南独特的建筑体系和艺术风格,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理念、规划布局、形式风格、体现民族意识的细部构造,通过传统的民间艺人之手得到淋漓体现,对现代的旅游建筑和仿古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位于云南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彝人古镇就是一个典型的仿古建筑群,是集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在原(宋)大理国德江城旧址上重建而成。是以仿古建筑为平台、彝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在整个彝人古镇中,他大胆的沿袭彝族传统建筑特征,并引用其他民族的古建筑的装饰技术,从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彝族建筑辉煌。彝人古镇从意境的创造、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到每个单体建筑的体量和造型,彝人古镇·斗栱篇

通过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文化的巧妙结合,既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渊源,又体现了彝族传统建筑的思想理念,使他成为楚雄州政府确定的十大文化产业之一,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彝人古镇的一些标志性建筑如牌枋、雕楼、城门楼、六祖庙等建筑里,均以斗栱为代表的仿古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在建筑物上斗栱为大式建筑的独特构件,每个建筑上复杂多样的斗栱组合造型丰富,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斗、拱、昂、升、翘)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形成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复杂的斗栱体系可以使屋檐出挑较大,可以遮阳、避雨、保护梁架,加大体量,层层叠叠的画有彩绘斗栱,都在古典中构筑了现代气韵,在传统中凝固着时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2斗栱的定义

斗栱是中国古代传统木构建筑中独具特色的构件系统。位于柱顶、额枋、檐下或构件之间交错重叠的斗形和弓形的木构件。具有传递荷载、加大出檐深度的作用,在彝人古镇的建筑中,其建筑的主体结构已由传统的木作演变成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斗栱由复杂到简单,由作为梁架结构体系的有机整体,演变为具有较强的装饰性,逐渐失去其结构功能,成为装饰性构件。但仍然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等级来确定斗栱的层数,其等级越高,斗栱出踩越多(下图1为古镇大门的形式多样的斗栱远景)。

彝人古镇·斗栱篇

图1彝人古镇古镇大门斗栱

3斗栱构件

彝人古镇内使用斗栱的建筑较多,形状、构造复杂多样,但其基本组成万变不离其宗,由斗、栱、升、昂、翘、耍头、撑头等数种构件组成,较为完整的一组斗栱称为攒。

3.1、斗是斗栱中承托翘、昂的方形木构件,其形如量米所用的斗故称之。按斗所在位置及功能各有不同的名称,在斗栱最下层承托头翘或头昂和正心瓜栱的称为坐斗,是斗栱中最大斗,也称大斗。在翘或昂上承托上一层栱和翘或昂的斗,因其宽度为一点八斗口故称为十八斗或称交互斗、长开斗。在单材栱上承托上一层单一面栱或枋的小斗称为三才升,在正心栱两端的小斗须做垫栱板槽称槽升子,宋代通称三才升、槽升子等为散斗。在角科中用以承托两个方向的栱或宝

彝人古镇·斗栱篇

瓶无斗耳的小斗称为平盘斗。斗的平面有方形、讹角、圆形、多边形、图2 斗栱的组成部件

多瓣形等。斗身也称斗帮,可分为斗耳、斗腰、斗底等三部分,斗腰占斗高的五分之一,斗耳、斗底各占五分之二。平身科坐斗上部开槽口宽度称斗口,按规定斗口尺寸分十一等材,头等材为六寸(1寸约合3.2厘米),余等各材递减5分。整座建筑许多部位尺寸均须按明确的一种斗口尺寸为设计模数。

3.2、栱是斗栱中矩形断面似弓形短木条水平安置的受剪受弯构件,用以承载建筑出跳荷载或缩短梁、枋等的净跨,是斗栱结构体系内的重要构件之一。在平面上与柱网轴线垂直、重合或平行。也有450或600夹角的。依其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在柱中心线上与建筑立面平行的栱称为正心栱,在檐柱中心线上斗栱左右的瓜栱称为正心瓜栱,在斗栱中心线上的万栱称为正心万栱。其他还有内外拽瓜栱、彝人古镇·斗栱篇

内外拽万栱、瓜栱、抄栱、人字栱、厢栱等多种。栱又分单材栱和足材栱,单材栱的横断面即为大木作中“材”的尺寸。

3.3、昂为位于斗栱前后中轴线上的斜置构件,断面为一材。昂有上昂和下昂之分。下昂顺着屋面坡度,自内向外、自上而下斜置的木构件,多应用于外檐,上昂是昂头向外上挑。昂向下伸出的部分称为昂嘴,昂后部为昂尾,用以固定昂身的木栓称为昂栓。昂尾斜向下收,昂身不过柱中心线的木构件,多用于内檐、外檐斗栱里挑或平座斗栱的外跳中。有将华栱栱头作成昂式的称为假昂,昂的外形有批竹,琴面和象鼻等多种,按其部位又有头昂,二昂、三昂之称。在角斜中,位于45°斜 线上的昂称为斜昂,位于与耍斗同平的昂称为由昂。3.4、翘在斗栱系统中,形状与栱相似,但安置在纵向伸出位置并翘起。有头翘、二翘、三翘,之分。在斜翘中,位于45°斜线上的翘称为斜桥,由正面伸出倒侧面的翘称为搭角闹翘。根据斗栱出踩的多少,可分为单翘、重翘和多翘,每一层翘的两端外伸支撑栱件称为出踩,宋代称为出跳,外伸的每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一拽架,翘和昂的长短以拽架多少确定。

3.5、耍头在斗栱系统中,翘或昂之上与挑檐桁相交的栱材,出头部分一般雕称蚂蚱头形状,故也称蚂蚱头,其雕刻式样较多,有的刻成卷瓣,有的做成批竹昂,有的雕成龙头或象鼻。

3.6、撑头在斗栱系统中平行重叠安置在耍头之上并与耍头大小相同的构件,与里外拽枋及正心枋成直角,其前端与挑檐枋相交。4斗栱的种类

彝人古镇·斗栱篇

斗栱的种类繁多,但根据它们在建筑物中所在的位置、作用和时代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斗栱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大类,凡处于建筑物外檐部位的称为外檐斗栱,处于建筑物内檐部位的称为内檐斗栱,外檐斗栱又分平身科、柱头科、角科斗栱,内檐斗栱又分品字科斗栱、隔架斗栱等。根据斗栱挑出与否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出踩斗栱和不出踩斗栱。出踩斗栱是指栱件在梁枋立面每叠一层的同时,分别沿进深方向两边各悬挑出一个距离而成的斗栱;不出踩斗栱是指栱件与梁枋处于一个立面垒叠而成的斗栱。各种斗栱组合变化形式较多,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品字斗栱、溜金斗栱、如意斗栱、挑金斗栱等。本文就彝人古镇常用的各式斗栱做如下介绍。

图3彝人古镇斗栱

4.1柱头科斗栱

彝人古镇·斗栱篇

斗栱在柱头上的斗栱主要其承托梁架的左右,有些建筑在其头翘或头昂加厚一倍,称柱头科,它是指坐立在对檐柱之上的斗拱。它的特点是要与檐步的横梁相配合,以梁为轴,迎面左右拱件对称。侧面(进深向)昂嘴朝外,昂叠在檐步的横梁之上,或承托在桃尖梁之下。4.2平身科斗栱

平身科斗栱它是指坐立在两檐柱之间的平板(或额)枋之上的斗拱,安置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斗栱称为平身科,它是柱头之间的斗拱,它的特点是迎面(阔面向)以昂为轴左右对称;侧面昂头朝外,昂尾朝里。

4.3角科斗栱

角科斗拱是指坐产在角柱之上的斗拱,它与前面两种不同的是上述柱头科和平身科的栱件,是相互垂直叠交的,而角科除十字叠交栱件外,还有斜角方向栱件,它的特点是除有相互垂直搭交的翘昂之外,在正心位置上昂的外侧增加一搭交闹昂,并在45°方向上增加斜翘、斜昂,以承托两个方向的搭交枋木(即挑檐枋、里外拽枋等)。平身科斗栱、柱头科斗栱、角科斗栱是彝人古镇的重要建筑中最为常用的斗栱。4.4溜金斗栱,在斗栱系列中是最高规格的,其特点是檐柱中线外部的斗栱形式与一般斗栱相同之处,中线内耍头以上构件都要沿举架斜度加长,即从下金桁溜到檐部,故叫溜金斗栱。溜金斗栱一般用撑头木的尾端制成斜杆,按举架斜度,从檐柱轴线部位溜到金柱轴线部位,将这两个

彝人古镇·斗栱篇

部位的斗栱连接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而加强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溜金斗栱多用于比较豪华的带有围廊的大式建筑上,如彝人古镇的土司府和高氏相府的前院外廊上就用有这种斗栱。4.5平座斗栱

平座即指楼房的楼层檐口带有伸出的平台(相当现代楼房的檐廊),平座斗栱就是支承平台的斗栱,起着悬挑梁的作用。它的特点是没有外伸的昂头,也可以说没有昂,只有翘(单翘或重翘),平座斗栱一般里端不挑出,只外端挑出,其他构造与平身科、柱头科、角科相同。4.6隔架斗栱

隔架斗栱是指间隔上下横梁之间的斗栱,如楼房中的楼板承重梁,为减轻其荷载,往往在其下布置一根随梁作辅助梁,在承重与随梁之间,就用隔架斗栱作为传递构件。宋制建筑没有此构件。隔架斗栱一般为比较简单的单栱或二重栱结构,栱顶上面的撑托木多做成雀替形式,大斗底下的托墩多做成荷叶墩、宝瓶等形式。

常用的隔架斗栱有:一斗二升重栱荷叶雀替隔架斗栱、一斗三升单斗栱荷叶雀替隔架斗栱、十字隔架斗栱等。4.7撑栱

在檐柱外侧用一支撑挑檐或挑檐枋的斜撑构件,其上部是由柱子伸出的挑枋承托挑檐或挑檐枋,以卷草、灵芝、竹、云以及鸟兽、戏曲人物等纹样雕刻在撑栱上,增加了外檐的装饰效果。4.8牌楼斗栱

彝人古镇·斗栱篇

彝人古镇内各式牌坊共有四十多个,众多牌坊对整个古镇起着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牌坊上的斗栱分为平身科和角科,与一般不同的是:牌楼平身科斗栱的昂、翘、耍头两面都要做成对称的,牌楼角科斗栱有面宽、进深和45。三个方向斗栱相交,相当于两攒普通角科斗栱外转角部分组合成一攒牌楼斗栱,形成变化复杂装饰性较强的如意斗栱。

图4彝人古镇牌楼斗栱

5斗栱的作用

斗栱在中国建筑木构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功能与作用,是其它建筑部件所有能替代的。在建筑物的檐下安装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在历史上,随着建筑文化的输出和交流,这种形制也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成为“中国古典建

彝人古镇·斗栱篇

筑体系”超越国界的一个共同的外部特征

5.1、它可以增加层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

斗栱是用各种横直交叉的栱件,层层垒叠而成,由下而上层层扩展,放置在屋面檐口的柱枋上,可使檐口的伸出宽度增加。有斗栱建筑上檐出要较大,上檐出大,对基础墙体的遮风挡雨范围也大,因而,对保护墙体免受侵蚀的作用也有所加强。

5.2、它能将檐口荷载进行均匀传布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经过造型加工和色彩美化后的斗栱,又是很富有装饰性的构件。在封建社会,斗栱还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主要标志之一,建筑物施用斗栱的制度如何,直接表现着建筑物的等级。在中国古建筑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斗栱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有关专家认为,斗栱的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是由早期建筑物中的不同构件演化而来的。

屋面荷载是通过各个桁檩,传递给屋架梁,再由梁传递到柱。而有斗栱建筑的檐口荷载,不通过屋架梁,直接由檐口一排的若干组斗栱承接,然后均匀分散地传递到檐口柱枋上,使受力和传递更加合理。斗栱用于屋檐下向外挑出,承接外部屋檐,可以使出檐更加深远,对保护柱础、墙身、台明等免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斗栱用于室内向两端挑出,有缩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连接处剪力的作用。斗栱用于檐下(包括室内梁架之下),在建筑物上下构架之间形成一层斗栱群。这一层由纵横构件、方形升斗组成的颇有弹性的结构层,就象一层巨大的弹簧垫层,组成可以吸收纵横震波的空间网架结构,对于增强建

彝人古镇·斗栱篇

筑物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

5.3、它能丰富檐口造型,增添装饰效果

斗栱是由几种不同形式的栱件组合而成,它的立体造型非常优美,把它装置在檐口下,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生动活泼,富丽堂皇,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观感。

5.4、它能增强抗震能力,提高建筑安稳度

在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薄弱点,在这些接点中,除刚性接点外,其余接点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因为,它的构件都是横直交叉,严密咬合在一起的,可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并能自身分解这些作用力的破坏性,因而可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参考文献:

[1]彝人古镇网:彝人古镇简介 [2]田永复 中国仿古建筑构造[M] 化学工业出版社

[3]何洪文 彝人古镇的建筑特点[J] 中华民居 2011年4期

浅谈仿古建筑斗栱构成与作用 篇2

关键词:建筑形态,构成艺术,空间,形式美

1 构成艺术的内涵与特征

“构成”一词从传统概念上理解, 具有元素的组合或重组构造的意味, 它在一定的规律或法则基础上进行分解、组合, 从而构造成新的物体。构成艺术包含了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形态要素, 第二个是心理要素。形态要素包含点、线、面、体、色彩、材料、技法及其法则等;心理要素则是指通过视觉、知觉等感觉器官所引起心理的审美反应。构成艺术主张把形态、色彩等因素作为构成主体, 完全或几乎不再现具体的对象, 追求造型的纯粹化、抽象化、简洁化, 通过形态、色彩创造出强烈的运动感、空间感、节奏感、韵律感、秩序感和梦幻感等视觉效果, 给人以美的意味, 同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构成艺术作为一种组合形式, 是一门造型艺术。是对视觉设计中所涉及到的形态、色彩、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元素之间组合规律的概括。也是对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 所进行的一门研究性学科, 以探寻形态、色彩、立体空间语言的内在本质为主。2构成艺术的审美特征

构成艺术作为物体造型的一种组合方式, 除了具有构成法则特征外还具有审美主体特征、构成形态特征和主题因素特征等。第一, 构成艺术的审美主体特征, 体现了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审美结果。任何造型都服从于自然规律或人的需求, 人作为视觉审美主体具有其特殊性, 涉及到审美主体的综合特性。艺术审美主体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既包含着社会文化的潮流, 又体现在个人的不同感觉之中, 使得艺术审美具有多姿多样的个性特征。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与文化背景的不同, 表现在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使得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情感上都具有鲜明的个性, 也使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形态创作的时候不得不把艺术欣赏的主体考虑进去。构成艺术的审美特性是人类对构成形态长期审美的集中体现。在形态美学中, 形态美又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美已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所看到的奇特的华山、秀丽的峨眉山等都属于自然美, 这些自然美, 却都是大自然规律所造就的。然而对艺术形态的审美却不同, 任何艺术类形态都是经过人类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 已凝结了艺术家劳动和智慧。比如说, 我们听音乐, 读小说, 看喜剧等, 都会给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使人获得一种审美享受。但我们必须认识到, 不是所有通过了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可以称为艺术作品。第二, 构成艺术的审美特征也体现了真、善、美。在构成艺术应用中, 艺术家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艺术造型当中。比如在对艺术造型欣赏时, 人往往会被生动鲜明的艺术造型所吸引, 然而这种具有生动鲜明的艺术造型却是真、善、美的巧妙融合。笔者认为, 这里所说的构成艺术审美中的“真”, 已不等同于实际生活中的真, 只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或通过对艺术审美的要求来进行提炼和加工, 使现实生活中的真再现为艺术领域的真, 借助艺术手法再现美的一面。同样, 这里所说的“善”, 也不等同于道德行为中的善, 它是艺术家的人生态度及道德修养在艺术审美中的再现, 说透了也就是借“善”求“美”。第三, 构成艺术的审美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作为艺术创造的一种基础审美的内容, 形式美在构成艺术审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在艺术审美过程中, 有对点、线、面、色、材质等各构成元素的应用及审美分析, 也有对点、线、面、色、体等相互组合产生的形式美感分析。

2 建筑形态设计中的构成艺术应用分析及审美

2.1 建筑中点的应用及审美

建筑设计中的点是相对于建筑中的线或面而存在的一个概念。比如:窗户在整体建筑中扮演着点的角色, 而单体建筑又是整座城市中的点;再比如人站在花坛中, 充当了点的作用, 而花坛又是广场中的点等等。从建筑视觉上来看, 建筑中点的位置、数量、排列次序构成了建筑中不同的形态特征, 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建筑形态设计中, 就点的应用可以分为:实用功能性及审美装饰性, 扮演装饰性的点有时是为了建筑形式美感的需要, 有时也是为了去说明什么而存在的一种符号。实用功能性的点是为了建筑的构造需要而存在的一种点的形式, 比如门、窗等。按点的形式划分, 点有实点、虚点。实点是指具有实体的造型, 如墙中凸出的实体。虚点是指欣赏者的一种视觉心理感觉, 即虚幻而无实体的形体, 比如墙中凹入的空虚部分。

2.2 建筑设计中线的应用及审美

1) 联系性的线, 这是线的属性之一, 线具有很容易将两个没有联系的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能力。但同时线又能将一个完整的形体分割开来, 从而形成新形体。在不同形式的线的组合中, 有起主导作用的线, 也有起辅助作用的线, 主次分明, 富于变化。线的疏密排列也可以表现强烈的空间感和立体感。掌握线的这些形式和特征, 以便在建筑设计中灵活应用, 充分发挥其特征优势、扬长避短, 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建筑作品。2) 线的方向性, 线的另一个大的功能就是线的导向性, 就其导向性而言, 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方向性的直线和无定方向的曲线。有方向性的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水平线给人严肃、安全、恬静、平和的感觉。垂直线具有威严、高傲、可靠、刻板、沉静等性格, 使人感觉具有向下沉落或向上升腾的力感。斜线则产生方向上的强烈刺激, 感觉具有动态的倾倒、速度、冲击和运动方向的力感。线的方向性这一特性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非常广泛,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突破了大多数玻璃幕墙高层建筑的呆板、单调, 运用富有变化的直线框架, 创造出别开生面而又富于时代感的新颖建筑形象。中国对线的空间造型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北方的街坊到南方的弄堂, 从皇宫的青砖大道到乡间的泥石小径等, 都体现了线的普遍运用。翻阅中国古典建筑的历史, 线的应用几乎到了无处不在的境地。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基本采用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 对称布置的布局方式, 北京故宫亦然。故宫中轴与城市中轴重合, 地位更显突出。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也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 各组建筑串接在同一轴线上, 对称纵深发展, 形成统一而富有主次的整体美感。

3 建筑设计中面的应用及审美

线的有序排列接成了面, 面又分为积极的面和消极的面, 积极的面即点和线移动或放大产生的面, 消极的面即点和线密集排列或环绕运动所产生的面。面也可以分为几何形面和自然形面, 几何形的面表现为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自然形的面即仿生型的面, 比如对大象的形体概括所得到的面。自然形面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还有不规则的面, 在构成形态中称为“偶然形的面”;有机形的面可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偶然形的面显得自然、活泼富有哲理性。面也有平面和曲面之分, 平面给人感觉宁静、开阔、稳定等视觉心理效应;曲面给人感觉起伏、柔软和动感的心理效应。曲面含蓄, 优雅, 在空间表现出运动感, 曲面的运用使建筑造型别有魅力, 很多屋面运用曲面突出建筑形态的特色。建筑中常用的规则曲面不多, 然而建筑师通过巧妙地运用构成了艺术形式的组合方法, 创造了很多适合建筑要求的、新颖别致的造型。利用面的构成手法表现建筑形态, 依其空间存在和组合方式不同, 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造型, 面构成的建筑造型具有明显的轻巧感, 通过面的搭接、穿插、交接、叠加、对位等不同组合形式, 在建筑外观形态设计上都具有超强的艺术性和独特的意味。

4 结语

当代建筑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建筑形态设计已不是单一的造型艺术。站在当代建筑建造的意义上看, 它应满足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求。从建筑美学上看:构成艺术的介入为建筑形态设计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持, 使得当代建筑造型具有超强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从构成艺术上看: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设计师们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程大锦, 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公侠, 视觉与视觉环境[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北京市中学挂职总结下一篇:光线传媒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