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24-07-15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选13篇)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

新近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2005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这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为农发行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

给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机制体制,还是功能和业务范围,都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农业的支持不够直接、有力,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粮棉流通领域,支持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粮棉产业化和加工企业,仅限于农业的产后服务,产前、产中尚未涉及;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企业流动资金,技改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因此,改革发展是农发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发行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宽业务范围,完善经营机制,尽快打造成“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要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把农发行定位于“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由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职能,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政策导向、政府调控、示范引导、信用保障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考虑到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需求状况,应把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实行所有农村和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归口农业发展银行统一经营和管理。要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围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集约型农业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等领域,增加中长期开发性贷款投入,支持农村的综合性开发。

要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农发行应在逐步调整定位的基础上,扩大业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担当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在目前继续巩固现有的粮棉油购销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以及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业种籽贷款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批准,拓宽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应主要增加开办以下贷款业务:国家确定的中小型农、林、牧、水利、水电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乡村道路、通信、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贷款;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贷款,重点包括国家确定的林业、治沙项目贷款,山区综合开发项目贷款,牧区草原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等。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设中有偿还能力的重点项目贷款。

要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业发展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总体构想为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按照建设新农村需要和要求借鉴国外农政策性金融管理经验,拓宽业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整合组织机构,调整业务流程,完善营运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努力构建现代银行的基本框架,逐步把农业发展银行办成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使农发行真正成为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重要载体、政府支农不可或缺的农村开发性、农业服务型金融机构,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2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本源和基石;农民是三农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成果检验者,他们的腰包鼓不鼓、生活满意不满意才是检验一切改革发展成果的最高标准。而这一切的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农村这个载体上,如何建设、发展好当代农村,尤其是建设、发展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是关乎上述两个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提出,并不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建国以来就曾多次使用过类似的提法,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了全新的高度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以更加全面的要求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更具深远的意义。

2005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 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一些国家较好地处理了工业与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较快地迈进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也有一些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最终导致农村长期落后,致使整个国家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现代化的进程严重受阻。

当前,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最大实际就是要在2020年使中国整体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为此,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保障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更为建国一百年实现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各地建设新农村的群众积极性不断升高,地方政府也在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但由于历史原因,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中国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环境脏、乱、差,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不通公路、农民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子女上不起学等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矛盾也更突出。

为改变当前农村的现状,逐步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破解农村发展进步制约因素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且唯一的途径便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为此,在农村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对内进行改革,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吸收和利用外来的资金、人才以及一切可利用的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自己;并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而各项工作的具体着眼点就落实在了如何有效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以及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 供气等设施,更好地改变村容村貌。保障这些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条件便是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发挥金融助力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效引导和调动各类金融机构大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运用好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带动示范和先锋引领作用,引导农村投资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军中来,充实建设力量、鼓足建设干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添动力, 更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三、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作为当前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农村信用社在其日常业务经营过程中还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科学管理机制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业务创新不足、业务种类单一的现状,当前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对农村小企业融资没有具体扶持政策,中间业务也没有展开。

2.商业银行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意识淡薄。商业银行贷款是市场行为,是把商业资金用于具有高回报的项目建设。 商业银行是经营特殊业务的企业,因而其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考虑将贷款质量和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区域和政策导向等因素联系起来,而后者往往只是在道义劝告上发挥有限的作用,最终导致其在贷款对象选择上往往选择那些具有较高偿还能力的城市中的个人或企业,使他们放弃了对于农村以个体为经营单位的农户和农村私营业主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致使后者发展后劲不足,无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进而阻碍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3.农业保险覆盖面不宽。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险业,由于其经营业务性质的特殊性最终导致其在业务对象选择过程中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保险公司在具体业务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选择那些风险相对较小、收益相对较高的业务,尤其对于农业来讲更是如此。农业,因其高风险性、低收益性,导致很少有保险公司将涉农保险业务纳入其经营范围,最终也导致了涉农保险业畸形的供需不平衡。当前,涉农保险公司中较有代表性的便是黑龙江省的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但其业务经营范围明显没有铺开,很难满足现实对农业保险的极大需求。

4.政策性银行扶持力度不足。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有三家,而其业务对象直接涉农的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负责国家粮、棉、油、肉、糖等农产品的收购、运输和储存, 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多种农副产品因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价格高低震荡对农户和农业企业(尤其是经营模式单一的农户)造成的伤害,但其在业务对象选择方面往往有所侧重,即使是对其主要业务对象———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农业发展银行的扶持力度也远远未达到其所应发挥的作用水平。

四、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1.创新农村信用社业务品种,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水平。当前农村信用社要着力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建设,大力抓好业务创新,在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的同时,用新思路、新机制搞活小企业融资;加大对产业化、产业集群形成的支持力度,增加助学和消费信贷的投入,大力发展结算、信用卡以及理财服务等以手续费为重点的中间业务。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发挥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提高履行公共服务的能力,特别对农村“两水”(饮水和灌溉用水)、“三网”(电、 路、通讯网)、“两气”(沼气、液化气)、“两个市场”(境内外销售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有政策性的领域要加大投入。

2.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农村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季节性就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发展好农村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不仅能高效利用农村闲置资金和资源,同时还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的产值,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今后商业银行在业务对象选择方面应有所倾斜和调整,除考虑自身利益诉求外,还应着力增加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支持外贸和新兴领域的农村商业企业,扩大对农村私营业主、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3.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按照价值规律的作用,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有需求必然会有供给,最终使商品(服务)的价格趋于平衡。而现实对于农业保险公司和涉农保险业务,却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对于现今依然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的农业而言,农业保险也许是人为筑造的确保农业实现丰收的最后一道防线,基于此,政府应采取经济金融措施,引导和扶持保险公司将其业务方向和经营内容调整到农业保险上来,政府在其经营过程中应加大对保险公司的金融、财政、 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同时,制定和完善农业保险基金的法规和政策,对农业保险提供法律支撑,包括农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核算办法、保险基金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建立政府、企业、保户为主体的农业保险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农业保险的规范化发展。

4.提升政策性银行的扶持力度。单个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企业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推动力,但单个农户的贷款需求很少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多数情况下支持的是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因为其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而同时不能忽视农民个人的作用,当前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更具灵活性的还是个人,“船小好调头”,因此农业发展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户和农村生产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与此同时,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户和农业企业种植、养殖农副产品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其中一项重要的决议便是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顺利解决,更关系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想蓝图的实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的金融业,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将责无旁贷。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3

一、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国家政策环境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国家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农民劳动就业改革等工作,在政策、资金、科技、教育等方面加大对“三农”的支持。这就要求农发行调整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支持农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行业发展目标优势。新农村建设为农发行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发行的经营理念突出了支农为本,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总行制定的《2006—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将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按照金融体制改革要求,遵循政策性银行发展规律,把农发行基本建成发展空间合理、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较好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

现有丰富资源优势。农发行成立后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在支持粮棉流通领域已经确定了明显的主导地位。一是农发行县级构齐全,绝大部分员工身处新农村建设的前沿,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支农网络:二是多年同各级政府、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调,建立了较好的沟通与合作平台;三是多年的营销和扶持,拥有了一批逐步壮大发展的客户群体,成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桥梁和纽带。

二、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服务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矛盾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发挥好农发行的职能作用,更好的支持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有以下难点:

一是抵押担保不具备。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拓展,涉农企业几乎全部进入了支持的范围,但由于受土地集体所有的限制,很多涉农企业甚至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或担保,造成“贷款难”,抑制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企业帐务不规范。由于大部分涉农企业是由家庭作坊发展壮大形成的,以前没有向银行贷款的经历,因而,不重视内部帐务的健全、规范。现在规模太了,想争取一些银行贷款加快发展,帐务不规范成了取得银行贷款的“绊脚石”。

三是保障体系不健全。各县虽然辖内有各类保险公司十几家,但是没有一家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出现农产品、种猪、奶牛等家禽、家畜“保险难”,这种状况不利于农发行对种养业的支持,更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四是贷款模式不适应。农发行信贷管理模式“购贷销还”,在粮棉购销企业信贷监管中起到很好的作用。随着农发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大量粮棉油加工企业进入农发行的支持范围。在农发行调整信贷结构政策指导下,这些企业的规模、数量逐年增加,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它们和粮棉购销企业经营特点不同,每日出库频繁,且品种不同,既有原料,又有再产品、产成品、副产品,难以实施出库报告制度、定期核查库存和仓单管理,沿用原有的信贷管理模式,显然行不通,客观上要求农发行随之调整贷款管理模式。

五是贷款规模不充足。受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影响,农发行把有限的信贷规模用在保政策性粮棉收购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老企业上,而近年来营销和培育的大量优质涉农企业,却被停滞在农发行门外,严重影响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六是贷款方式不灵活。农发行对涉农企业提供的大多是流动资金贷款,而企业的设备购置、更新改造、基本建设的资金需求,农发行很难满足,只能把部分资产抵押给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用于补充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形成多头贷款,即给农发行增加了信贷风险,又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农发行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一要大力优化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环境。要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增加支农信贷规模,增强信贷支农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快担保公司发展步伐,有效解决支农信贷担保问题,降低信贷支农风险;加强对信贷支农的政策引导,建立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二要全力支持粮棉油收购实现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粮棉油收购是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农发行还必须要把支持粮棉油收购当作基本职责和主体业务,最大限度地支持各类企业入市收购粮棉,保障农民的利益。

三要突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围绕“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济形式,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完善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贷款管理,制定符合龙头企业经营特点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适度增加固定资产贷款,满足企业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把握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积极支持高科技农业、出口刨汇农业、生态型农业等农村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四要积极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发行要围绕农村电网、交通、通迅、饮水、节水灌溉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增加信贷投入。

五要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农村中小企业是农村最普遍的客户群体,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而,企业要健全帐务,真实反映,创造信用条件。银行信贷规模要给予倾斜,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4

【龙虎网讯】据中新网消息,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20日上午在中央党校结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结业式上强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城乡统筹的思路,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使农村面貌有一个大的变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结业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主持结业式。

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建设新农村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锲而不舍地推进,不断加快农村发展。

温家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特别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基层民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改变农村面貌需要进行村庄建设和环境治理,但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就是村庄建设。村庄建设必须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要防止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也要防止违背群众意愿随意并村。

温家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要长期稳定和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要在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要把中央近年来出台的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对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效力。

温家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行城乡统筹,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要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尤其要在“多予”上下功夫。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强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今年,要做到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高于上年。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城市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建设,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温家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实际、尊重群众,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要注意帮助落后村、贫困村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防止强迫命令。要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温家宝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要统盘考虑城镇建设和农村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科学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和农民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温家宝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村务公开。要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吴官正在主持结业式时指出,温家宝的讲话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总结了大家一周来学习讨论的主要收获,强调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要求和政策措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和温家宝同志在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理清工

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新农村建设与农发行业务创新 篇5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是农发行对国家、对公众、对未来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农发行定位的清晰描述。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一直遵循以农为本的宗旨,为“三农”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农发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的落地之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时传统的银行金融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农发行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虽然农发行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产品市场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的金融保证。但在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考验下,农民迫切需要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仍然面临资金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资金不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发行政策指令性业务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新产业资金不足的情况并不少见,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金融支持的不足。另一方面,农村金融储蓄资金规模巨大,经济中又蕴含着巨大的金融供给潜力,却不能为农村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供给。因此必须要对新农村建设与农发行的业务进行创新,在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

1.加大业务宣传,强化品牌形象

首先,从加大业务宣传的角度作为出发点,可以通过公益活动等形式,从增强农户的金融学常识入手,提高他们对金融问题的理解能力,使人们全面了解金融贷款、理财、保险甚至远期合约等产品的功能,培养其对常用金融工具的认知感和熟悉度。并可以利用其他宣传方式,如广播、电视、网络、宣传册、横幅标语等向公众介绍农发行的相关业务,引导公众充分了解和认可农发行。使农户了解自己在某一时刻需要何种金融支持,了解农发行带来的益处,同时也了解自己应担负的责任,从而加大农发行业务的宣传攻势和介绍力度,增强农发行的品牌形象,使农发行深入人心。

2.建立创新型服务模式

建立创新服务模式,有利于培育优质客户群。一是要营造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针对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深入农村,及时了解农民、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采取主动推销策略,引导其将闲置资金存入农发行。如可以以村为单位建立金融服务中心,为农户现场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使其逐步成为稳定、优质的客户群。在深入农户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信用等级和发放信用证培育信誉户,以点带面逐步建立信誉户、信誉村、信誉镇的客户网络,为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做铺垫。二是加强综合服务。充分利用银行的信息和网络优势,定期为农户及农企发布相关信息,开展行业产业分析,帮助其把握发展趋势。三是提高办贷水平。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压缩现有办贷环节,优化办贷流程,加强前后台衔接,规定不同项目的办贷时间,开辟优质客户办贷“直通车”,切实提高办贷效率;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简化业务授权和定价授权。

3、创新金融产品、便利于民

农发行在服务“三农”的同时,要加速开发出来能够更好的去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要充分发挥农发行的潜能优势,独树一帜,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开发出农民喜欢,乐意使用的“傻瓜”式产品、个性化产品、亲情化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着重研发出一套适应农村人员可进行简便快捷操作的电子银行系统,包括网上银行、信用卡、手机银行等业务系统,针对农村人员完善相关便捷的服务功能。使其实现正真意义上的“傻瓜”式便民产品。

4.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迎合农户需求的金融业务。

目前对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存款业务、小额贷款业务、季节性贷款业务等,要开展金融创新,需以“扎根农村、服务农业”为宗旨,首先要明确服务的对象是农村人员,目标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创新手段必须与农户需求和农业发展相适应。在此基础上,一是要满足时代化的农业发展,加快信贷品种创新,包含了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贷款、土地流转贷款以及农业订单贷款等各种品种,而且这些贷款业务要尽快在农业生产领域展开工作。二是针对四部委关于土地储备机构和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业务严格控制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途径。比如在完善土储机构承贷模式基础上,可探索公共部门与私营企业合作模式等,寻求业务发展新的突破口。三是创新抵押担保方式。首先可以采取以农户未来劳动收入为抵押的贷款形式;也可以开展以农村企业未来销售收入为抵押的贷款业务等。金融创新不仅是业务方面的创新,在经营手段、业务推广上也应具有不同于城市银行的创新举动。如采取“流动银行”的方式,深入边远地区,现场办理存贷业务;利用网络建立农村银行网络,实现网上银行功能等等。

5.完善治理结构、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基于新农村建设现状,农发行需建立起与之相关的,有利于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业务发展的最终归结点取决于员工的内在动力。为此,首先要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实施“人才兴行”战略,千方百计争取进人指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业务发展急需人才,优化现有信贷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存量人员素质。其次,完善考核办法。一方面,将业务发展纳入市县行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客户经理等级管理机制,不同等级的客户经理管理不同层次的客户,不同等级的客户经理授予不同的权限,不同等级的客户经理享受不同的工资奖金待遇,不同等级的客户经理在晋升提拔中拉开差距,以调动客户经理营销和尽职管理积极性。最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分行每年开展“百佳客户经理”和“十佳客户经理”等评选活动,对评出的“优秀客户经理进行奖励表彰,并与工资奖金分配挂钩。同时,对完不成工作目标、贷后管理不尽职的客户经理,应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扣减相应工资奖金;对造成重大损失、形成重大风险的有关责任人要进行严格责任追究。

谈我州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6

一、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

1、高度统一

思想认识,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深入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激发建设新农村的动力和热情。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带着感情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和主力军是广大农民,要广泛发动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

2、科学制订“十一五”农村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按照“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立足**实际,科学制订新农村建设规划,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系。编制规划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发展为重的原则,必须突出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先位置。二是统筹协调的原则,必须十分注意经济发展与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三是实际可行的原则,必须切合实际制订目标及指标体系,从群众最愿意、最迫切需要而又能做成的事情做起。

3、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切实增加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仅靠农业、农村和农民自身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逐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要调整城乡利益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形成一个合理的公共财政政策体系。重点加大五个方面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对发展农业生产、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对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二、以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一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突出病险水库治理、大型灌区建设和沟渠配套;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坚决遏止乱占耕地的行为,实施好耕地资源开发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集雨节水旱作农业。二是要围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农村电网、信息网络、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围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切实加强农村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

2、要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一是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真正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具有**特色的区域优势产业。二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集中力量扶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休闲食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三是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加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实施力度,全面治理工业企业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和新型环保生产技术,认真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打造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要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培育并支持组建跨区域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或产业联合会,健全和完善运作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五是要继续全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要拓宽扶贫思路,创新扶贫模式,按照整村推进的要求,适当集中财力,着力改善特困村的贫困面貌,努力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要加强对贫困农民的思想教育,激发他们战胜贫困的斗志。六是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要通过采取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务中介组织、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搞好维权服务等措施,做大做强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7

一、加大农业中长期信贷投放, 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事业欠账多、农业发展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弱、农业农村金融失血多, 这是困扰“三农”的突出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相继提出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举措, 但地方财力有限, 在建设这些项目时往往“力不从心”, 普遍面临着财力不足的窘境。面对这种情况, 农发行适时推出的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契合了当前各地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方向, 解决了地方政府建设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的普遍欢迎。农业中长期贷款不仅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还有效缓解了农村金融“失血”的问题, 起到了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二、农业中长期信贷是中央对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是大局所需、责任所在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等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力度, 是执行国家的政策需要, 是农发行肩负的历史责任, 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 农业中长期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是农发行着力拓展的项目贷款, 实行“政府推荐项目、农发行独立审贷”的银政合作模式。以符合国家支农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项目为业务发展重点, 通过与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合作, 择优支持县级政府主导的项目, 实现银政全面合作。在贷款项目选择上, 向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民生项目”倾斜。一是向涉及农田水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生态和农村饮水、农村路网电网信息网等大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重点支持。二是对农村公共事业等重大民生工程, 如贫困农民保障住房、农村道路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优先支持。三是对“三供两治”项目, 即治水、治污、土地整治等政府重点关注、具有重大支农效果的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在贷款利率上, 执行基准利率, 并采取担保或抵押为主的信贷方式, 最大限度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 农业中长期信贷是中央对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要求

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 中央对农发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宏观环境的利好使农发行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 要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 并明确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农发行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 抓住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 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农发行多措并举, 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

以大庆农发行为例, 全行始终坚持“全行抓发展, 重点抓项目, 中心抓效益”的经营理念, 努力实现大发展、快发展、有效发展。为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 发挥好农业中长期信贷的支农作用, 大庆农发行结合“市强县弱”的经济发展状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信贷支农政策, 确定了信贷发展规划。

(一) 合理确定信贷业务发展规划, 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庆是个石油城市, 粮食产量少, 但是工业化程度高, 政府财力好, 可支配财力多。根据这一实际, 大庆农发行把支持地方政府的非经营项目作为重点, 确定了两个三年发展规划:

1.2008年制定了第一个三年业务发展规划。实现了3年内商业性贷款翻两番达到30亿元。2008年开展了“三个十”活动 (十项重点工程、十家重点企业、十个重点品牌) ;2009年实施了“2552”营销工程 (2个超亿元的大项目, 5个超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 5个超千万的农村基础设施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每个县行2个超百万元的农业小企业) ;2010年确定了以市区营销非经营性大项目为重点, 四县营销基础设施和中小企业为目标, 抓市区带四县, 上下互动, 形成以大客户、大项目为支撑的客户体系, 打牢可持续发展基础。

2.2011年制定了第二个三年业务发展规划。实施“433业务发展战略”, 即在考虑每年商业性存量下降10%因素的同时, 通过增量贷款的有效覆盖, 确保贷款纯增10亿元, 每年均衡增长4亿元、3亿元、3亿元, 在未来3年内贷款规模达到70亿元。并使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商业性占比60%、政策性占比40%。

(二) 高端营销、高端协调, 实现对政府重点项目的支持

2010年大庆农发行抓住市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 由市行行长亲自带队和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和项目主管部门对接, 营销大项目, 支持地方建设, 做到了高端营销、高端协调, 取得较好效果。全年支持地方政府涉农大项目10个, 投放农业中长期信贷19.83亿元, 分别是:大庆市东城水库、水厂项目、大庆庆南新城建设项目、大庆庆北新城建设项目、大庆泥草房改造项目、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大庆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庆南新城大同区建设项目等。此外, 还支持15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小企业的发展。几年来, 不仅自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得到了省行和地方政府的认可和嘉奖, 而且凸现了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 提升了农发行在地方政府中的地位, 树立了农发行的良好形象。

(三)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中长期信贷有力支持了地方新农村建设, 如大庆市东城水库项目, 已建成挡水坝18.09km、引水渠1km, 供水能力达到日供水13.32万吨;新建输水线路长5234m、新建提防18公里, 增加库容110万立方米。大庆市东城水厂项目新建净水厂1座、自来水管线13千米, 能够解决50万人的饮水问题。大庆玉米膜下滴灌项目, 在大庆市五区四县内新建29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高标准农田, 该项目每亩增产800斤, 每斤玉米按0.8元计算, 亩增产值640元, 扣除各项费用, 项目使农民亩纯增加收入420元, 该项目总增收12亿元。大庆妇女儿童医院项目为以妇产科、儿科为主要专科特色, 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女儿童医院, 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设计床位500张, 日门诊量2000人次, 项目建成后承担大庆市及周边地区妇女儿童各类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疾病的抢救工作, 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标准。大庆市庆南、庆北新城工程是大庆市实施“东移北扩”城市发展战略的第一步, 是实现大庆市“特大型城市、生态园林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的重要一步。还有各县自来水项目、污水处理项目、路网、电网、信息网等民生工程。

(四) 农发行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凸现, 在地方政府的地位明显提升

农发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方针政策, 切实履行职能, 不断加大支农力度, 在支持地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 树立了农发行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品牌形象。2010年末, 大庆农发行在全市15家银行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被大庆市委、市政府授予金融单位突出贡献奖。

四、面临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一) 面临的问题

2010年6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发【2010】19号) , 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一次全面清理, 并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 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文件明确要求, 对融资平台公司进行清理, 对自身有稳定现金流的政府融资平台整改为公司类法人, 按照商业贷款进行管理;对没有现金流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今后不得继续融资。此后, 银监会为贯彻落实国发【2010】19号文件, 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通知》 (银监发【2011】34号) , 文件要求新增平台贷款不得接受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为融资平台提供担保和承诺, 平台必须有覆盖贷款本息的足额现金流, 且融资平台必须纳入银监会的监管名单, 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及产业规定。对存量平台贷款必须落实抵押担保, 充实第二还款来源。

国务院和银监会从降低政府债务的角度出台了相关文件, 限制了地方政府向商业银行的融资, 从而规避了地方政府融资量过大、债务负担过重的风险。但是, 文件的出台也为农发行向新农村建设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带来了困难。

(二) 对策建议

农发行是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 成立以来以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建设, 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己任, 发挥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支农作用。但是在国家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大气候下, 监管部门下发的监管要求对农发行执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符合农发行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政策性银行法》, 以规范监管部门对农发行的监管要求。目前, 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政策研究, 与地方政府各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及方向都会相应发生变化。农发行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银行有必要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适时推出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信贷品种、融资方式, 助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是必须准确把握政策。农发行是政策性银行, “政策是资源, 是优势, 是机遇”。准确把握政策不仅是国家赋予的职责, 也是发展的良机。譬如2010年初大庆市政府重点发展了几个大项目, 但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市区几家商业性银行受资金限制无法给予融资。面对这样的情况, 农发行及时向省行进行了汇报, 在得到上级行的批准后, 全力支持了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 既实现了中长期贷款的迅速发展, 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

三是有效解决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担保问题。依据现行的政策, 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需要落实担保, 由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多是政府大工程, 具有项目融资大、期限长、收益慢等特点, 因此, 落实担保较难实现。鉴于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多是惠及民生的政府工程, 建议将农发行承贷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方式以信用为主。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8

请作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出版物发行”这个主题,总结实践经验,写成论文、经验总结或调查报告。下列题目可供选择和参考:

1. 书刊发行行业为“三农”服务的历史回顾或基本经验;2. 以实例说明书刊发行行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3. 新形势下组建农村发行网点的成功经验;4. 面向农村组织连锁书店的做法和经验;5. 农村供销社长期坚持图书发行业务的经验;6. 办好乡镇书店(含国有或民营)的经验;7. 巡回举办乡镇书市或大型图书展销的经验;8. 县书店以农村读者为对象组建读者俱乐部(或推行会员制)的做法与成效;9. 组建汽车(或摩托车)书店在农村流动供应出版物的做法与实效;10.市(地)、县书店运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向农村宣传推荐优秀读物的做法和实效;11.县书店门市部密切联系农村读者,热心为农民服务的成功经验;12.发行集团开拓农村图书市场的举措和实效;13.为牧民、渔民、边防战士服务的做法和经验;14.“三农”读物为“知识致富”、“科技兴农”所发挥的实际效果调查;15.县书店如何为“农家书屋”(农村图书室)服务;16.“农家书屋”的组建、管理和出版物借阅流通典型调查;17.农村发行先进單位典型经验介绍;18.农村发行先进工作者典型经验介绍;19.出版社为新农村建设开发适销对路的图书选题或开拓农村图书市场的经验;20.出版社面向农村开展邮购服务或图书宣传的经验;21.出版发行单位为农民工出书或供书的经验;22.县(市)书刊发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和为会员服务的经验;23.县(市)发行协会配合“扫黄打非”、净化县城和农村出版物市场的经验;24.县(市)书店回收农村小学课本供学生再使用的设想。

二、征文日期

此次征文从2007年2月15日起,至7月31日止。论文字数每篇以2000—3000字为宜,最多不超过4000字。

三、应征办法

1. 撰写的格式:①在论文题目下方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②论文题目、各级标题要用比较明显的字体字号与正文区分;③论文末尾注明作者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2. 各地作者请将应征论文(一式四份)寄交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业协会,同时提供电子文本,以便日后使用。3.本会中央级会员单位的作者,请将应征论文(一式四份)寄交本会各有关专业委员会,同时提供电子文本,以便日后使用。

四、入选论文奖励

1. 对评选为优秀、良好论文的作者,由本会发给证书。2. 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参加本会拟于2008年召开的“书刊发行行业为‘三农’服务经验交流会”及颁奖会。3. 入选的优秀论文将编印成书,公开出版。

本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7号,邮编:100005

联 系 人:成永利郭敬策

电话:010-65138801 65286713 传真:010-65286713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9

新农村建设

(弥阳镇团委)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既抓住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又充分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信心。作为基层共青团组织如何紧密的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来开展工作,团结带领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全面把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通过不懈的努力,切实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在农村开展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共青团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要求基层农村团组织在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更新和转变,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新形势下,团干部的素质面临新的挑战

“共青团干部既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对共青团干部的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选拔农村基层共青团干部不能只单纯的限于政治素质好,如今的团干部不仅需要有优良的政治素质,还需要掌握多种业务能力,有开阔的眼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

1理”的新型农村青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大力推进“农村青年现代化素质培训班”,培养和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农村青年的创业致富能力,提高他们适应新形势的能力素质。

二、积极探索一条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子

当前,共青团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落后于青年现实和时代要求是一个农村基层团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枯燥的说教、冗长的会议、单调死板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工作的较好开展,同时这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也不相适应,要改变这些工作方式,首先要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思想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生动的实践,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他们献身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中,勇挑重担,争做表率,切实发挥青年的重要作用。

(1)以“青年文明村寨”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创基层共青团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局面。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共青团应当充分发挥青年人的积极性,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多形式、内容丰富的各种服务活动。作为农村团组织主要应以“青年文明村寨”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调动青年积极性,根据创建的标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各自实际出发开展活动。如,以推进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长为出发点,广泛开展青年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村青年的作用,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积极引导团员青年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团组织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充分发挥“绿色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大力推进保护母亲河工程建设,组织动员青少年广泛参与植树护绿活动,深入宣传环保理念。如,在农村中开展农村青年卫生促进行动,在村庄里组织团员青年对村庄居民庭院、房前屋后、周边四荒,以及公共空地植树护绿、栽花种草、环境整治,促进村貌优美。各农村团组织应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对辖区内的团组织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比,将工作优秀的组织评出,树立模范组织,并广泛宣传优秀团组织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通过这些经验的推广宣传,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3)以党建带团建,切实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团组织建设,调动广大团员参与团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以党建带团建,各基层团组织应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来开展工作。如,引导农村青年参加村委会换届以及村务公开等活动,行使正确的民主权利,配合好村两委开展工作,既有协作又有监督;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工作,发挥年青人、勤学、好学的优点,通过培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农村青年的法制意识,并在农村中对村民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及广泛宣传国家在农村的各种方针政策的规定;发挥团组织的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帮扶农村弱势青年群体,扎实做好各种爱心助学活动的开展,为农村贫困学生解决入学困难问题,加大对失

业、失足青年的帮教工作力度,深入村寨,了解情况,具休问题,具体解决,推动团组织为农村弱势青年的帮扶工作。

三、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提高青年素养,结合社会新村建设的相关要求来开展工作。

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来找准开展工作的切入点。工作中应加强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团结带领农村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农村经济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引导农村青年从自身做起,弘扬农村良好社会风尚,摒弃一切封建牟落后的思想和观念,提倡农村青年学新知识、长新技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长,为构建和谐新弥阳做贡献。

(2)教育青年,服务青年。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0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矛盾,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要做到“五个必须”,实现“三增”目标,实施“三大”战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立足长远,防止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溧阳:做好现代高效农业大文章

农业是人民群众的立身之本,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局。最近,溧阳市委、市政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角度出发,跳出传统农业的框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绩。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溧阳农业走出了自己的一条新路,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尝到了甜头,成为了常州乃至江苏的亮点。近日,我们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共溧阳市委常委、溧阳市常务副市长狄立新。

省政府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1

一、加大支农惠农力度, 特别是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 完

善农业机械化投入格局,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中央连续七个“一号文件”阐述的都是“三农”问题, 把“三农”工作作为党的重中之重。因此, 要把农业机械化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措施, 加大政策法规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协调其他农业投入用于农机化发展, 促进多层次、多渠道农机投入格局的形成。同时, 依法建立和完善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安全质量、维修质量、农机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试验鉴定、更新报废等农机标准体系, 为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拓宽服务领域, 促进农民增收,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首先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 以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来促进农民增收。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建立以基层农机协会、农机合作社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 农机大户为主体, 农机户为基础, 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 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 服务为手段, 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的农机服务机制, 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 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 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 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是发挥农机装备优势, 以农机挖掘农业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发挥农机作用,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城乡发展。将农村劳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本优势, 让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让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制造、服务等其他行业, 既增加农民收入, 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农业。以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各地优势 (特色) 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关键环节, 在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 积极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 有效推动各地发挥比较优势,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再次是提高农机性能, 以挖掘农机自身潜力来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农机, 加快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 推进农机规模化和标准化作业。不断发展节能农机, 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益, 引导农民购买能耗小、效率高、效益好的农机具, 推广多功能高效复式作业机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节本增效技术与管理。

三、农机结合农艺, 构建和谐农业,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拓展广阔空间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尤其是面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组织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活力不足,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二是党员流动性加大,对党组织的依存度减小,党员管理难度大;三是部分村村级无积累,集体经济薄弱,无钱办事,服务功能弱化,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四是有的村党组织工作理念不新、宗旨意识不强、作风不民主,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五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意识不强,制约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六是部分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发挥作用不明显,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二、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的内在要求

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括而言,基层党组织亟需提升以下三方面的能力:一是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首先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物质基础坚实了,才有条件实现其他的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要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责任。二是领导村民自治的能力。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管理民主,就是要培养农民的民主参 1

与意识,形成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三是引领文明新风的能力。农村的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和文化上。事实表明越贫穷的地方,封建迷信越盛行。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我认为,应着手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和一个“领头羊”。改进选人办法,更新用人观念,要拓宽村党组织班子的选配渠道,进一步扩大民主,将年轻有为的,打工返乡、军队退伍、学校毕业富有创业热情和热心为民办事的培养成党员,把其中的优秀分子,选配到村党组织担任领导职务,为村班子增添新鲜血液。

二要完善配套机制,加强村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建立起现任、后备、离任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农村干部培养和管理新机制;要建立科学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把竞争性选拔作为农村后备干部的活水源头,把后备干部的培养,作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工作来抓。

三要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发挥最大化作用。对完成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村,要切实加强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完善和管理工作,把它作为科学决策、凝聚民心、促进发展的平台,把它真正建设成为全村的议事决策中心、服务群众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党员群众活动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尚未完成建设的村,要积极争取条件,加快进度,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村活动场所建设全覆盖。

四要完善制度,推进村级工作规范化建设。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和活动场所建设完善后,村党组织书记要带头坚持落实村干部作息制度,要大力推行村干部服务承诺制,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满意率;要加强全方位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要加大发展力度,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落实“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着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农村党员培养成村干部。要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弱化的问题。

六要全面实施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要加强培训教育,比如采取“开培训班,进农广校、进职业院校”等培训方式进行,提高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

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篇13

当前,对农发行来说,支持粮食、棉花收购,既是政策任务,也是传统优势,更是农发行转换机制后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不可或缺的业务。尽管粮食、棉花购销市场全方位放开了,但农发行支持粮食、棉花购销工作却丝毫也不能放松、淡化、忽略。作为支持国有粮棉企业发挥购销主渠道作用的农业政策性银行,既要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政策职能,又要承担商业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社会责任甚至义务,比较明显的面临着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矛盾。

一、粮棉购销可能存在的信贷风险因素

对于银行而言,只要有信贷活动,就有信贷风险存在的可能,这是不可回避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当然,农发行在每个阶段都有新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重点、任务。现阶段,农发行支持粮棉收购,其贷款的风险无非存在于企业政策性贷款(含托市收购贷款)和商业性(自营性)贷款两大方面,每个符合农发行贷款资格和条件的客户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也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风险,如国家政策性风险、企业经营性风险、市场风险、企业主要决策人负责人道德风险、银行工作人员操作管理不当风险、地方政府行政干预风险、司法机制不完善风险等,其形成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监管企业贷款运行机制残缺。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承担着支持粮棉收购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任务,在当前中央和全国上下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背景下,不能出现新的粮食、棉花“卖难”问题,否则,农发行难辞其咎。但目前的社会信用、金融信用及失信制裁体系尚未成熟,尤其对控制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问题缺乏具体有效的政策制约,企业失信、违约成本也太低。企业出现违规后,农发行没有可以用以进行有效处罚的武器,也没有一个部门能够立即“站出来”牵头主持予以处理,农发行仅有的停贷措施又不能轻易使用。

(二)贷款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薄弱。从目前情况看,国有粮棉企业改革普遍滞后,一些历史“包袱”未得到彻底解决,自由资金、可用周转资金很少,企业依旧高负债经营。同时,企业经营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转变,与新的形势下农发行新的信贷营销管理观念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如部分国有棉花购销企业抱守固有观念,缺乏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满足于传统的收收卖卖,既不善于从增加生产、经营环节中获得最大利润,也不善于采用互联网、电子撮合、期货(保值)等现代先进的销售、交易方式。在此情况下,购销企业作为农发行的贷款客户,农发行必然成为执行政策和防范风险的双重被动者,如果严格按照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发放贷款,相当一部分企业因不具备贷款条件而难以取得贷款,可能引发农民“卖难”问题;如果降低贷款条件又可能助长企业非理性经营等行为,就可能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

(三)企业“带病”运行潜在问题逐步裸露。部分企业虽然改制了,但企业改制后原来应消化的财务挂账或者“老问题”难以消化,仍然存在着经营包袱沉重和农发行不良贷款难以处置之患。同时,改制后的企业因为职工少了,风险保证金、抵押金筹集也少了。部分改制企业虽然继承了原有企业的资产,但只想从农发行贷款,而不愿承担以往的债务。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企业的改制,无非是原来企业的“翻版”,政府部门既没有注入新的资金,也没有更换法人代表,甚至违反政策精神、给改制企业增添了新的累赘。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农发行贷款新的潜在的风险。

(四)法制环境、政策机制还不能很好满足政策性贷款安全保证的需求。目前,企业到期贷款不还以及逃债现象还没有绝迹,企业往往为了短期利益对信用不十分珍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方法院在执法上往往屈从于地方政府的意志,要末不予判决,要末判决后不予执行,要末执行不了,判决执行有失公允:一方面,对被起诉的“穷”企业,地方政府存在着怕承担各种各样的经济责任而不让企业破产的情况,二方面,对被起诉的“富”企业,特别是那些拖欠银行贷款过多的企业,地方政府支持甚至亲自与企业“联手”逃避银行贷款债务,农发行力量单薄无法有效维护自身利益,杜绝风险、处置风险工作步履维艰。

二、防控信贷风险的建议

在粮食、棉花购销市场化条件下,农发行圆满完成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目标任务,就 1

必须注重在银监会批准的业务范围内自主选择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只要具备收购和贷款条件,农发行就要选而贷之,实现农发行客户群的最优化。因为,国家需要的是在农发行信贷政策的支持下粮食、棉花的收购能够正常进行。农发行购销信贷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二者尽管存在着诸多矛盾,但只要以坚持执行政策为前提,把防范风险放到重要位置,做到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并重,找准共同点、结合点,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就能够实现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的协调统一。

(一)认真执行收购政策。就政治使命而言,执行政策是国家对农发行履行职能的基本要求,农发行要把执行收购政策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国家组建农发行的初衷是按照政策要求管理好农业政策性资金,使这块资金达到安全、规范、高效运用。在粮棉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新形势下,应按照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国家收购政策和总行有关信贷工作要求,积极支持各类企业自主收购粮食、棉花,确保收购资金供应畅通,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国有粮食、棉花类企业实现改制并且发挥好购销主渠道作用。

(二)完善信贷管理多重机制。就农发行贷款运行安全保障技术层面而言,一是整合创建优质客户群。选择一批经营能力较强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重点支持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加工企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执行、替代或者完善国有粮食、棉花购销企业原有的流通职能,着力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强新客户的抗风险能力。二是是强化单笔贷款风险测算。对企业收购、库存、销售、偿还贷款本息等情况进行真实纪录,逐企建立风险档案,作为增量贷款投入的重要依据。以控制企业购销价格为核心,健全各类数据,及时收集、发布价格信息,合理确定贷款支持价格;善于运用量本利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经营成本,控制价格风险。三是突出监管重点。把信贷管理的重点由购、储、销各个环节转向企业经营中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如库存实物监管、质量监管、价格监管。四是构建风险转移补偿机制。进一步做好资产抵押管理,把企业的全部有效资产纳入资产抵押范围,不断完善贷款风险准备金制度。

(三)加强内部建设。一是建立严格的奖惩重点。按照横向制衡、纵向制约原则,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审查、审批和经营管理等环节的职责进行分解,由不同层次、不同部门承担,使每个环节的信贷工作实现权责对称、部门制约、运作规范。要推行权责利对等的岗位目标激励机制,定期从贷款的政策性、安全性、效益性等方面入手强化对各环节责任人贷款管理质量的考评,促使信贷从业人员认真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同时,明确各环节调查、审查、审批者的权力与责任,实行信贷投放终身负责制,强化责任追究。二是大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当前,农发行员工最急需培训的知识是工商信贷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财会、企业资产评估、经济合同法、担保贷款法、电子撮合(网上)交易、期货证券、商品市场价格预测、理财服务、贷款营销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为此,要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特别是信贷人员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进一步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靠素质化解信贷风险。三是强化农发行特色服务。新的形势下,农发行对企业的服务应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予以强化,对企业的管理也应该弱化刚性约束,为企业经营创造宽松和谐氛围。要树立“企兴银兴、企败银耻”观念,经常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企业搞好营销、追讨货款,不断提高赢利水平;要变季节性供应资金为随时供应资金,使企业能够抓住每一个商机;要变贷款年度“双结零”为边贷边还,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企业经营周期等情况综合考虑收贷收息问题;对企业拉开待遇“档次”,如在贷款期限管理上要长短结合,有长、有中、有短,错开贷款、还款期限等,利率有高有低,对信用度高的企业实行较低的优惠利率,便于鼓励信用度高的企业继续讲信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向企业注入无微不至的服务,搞活企业。

(四)促进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一是要促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强化配合意识。重点是帮助企业充分认识自身原因导致银行信用危机和信贷危机的严重性,使企业认识到丧失信用、挤占挪用收购资金、赖贷不还、造成贷款风险或者损失等,就会失去银行的支持,一旦失去银行支持,企业就会丧失资金来源,丧失发展后盾。特别是对那些继承了农发行原有客户企业债权和资产的客户企业,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债权、债务观念,由于他们在生产经营生方面事实上已经使用了原有企业的债权和资产,所以,就应该积极偿还以前债务。对那些没有继承任何企业债权和资产的企业,也应该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防止今后出现类似问题。二是要完善企业抗风险机制,使企业逐步形成一定的盈余积累。重点是建议企业建立健康的利润分配和留成制度,提醒企业一旦盈利,就要留下相应的风险基金和发展基金,以便随时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或者向银行交纳贷款风险保证金,不能把盈利全部用于发福利或者

购置非生产经营性资产。如今年参与托市收购的粮食企业,普遍获得了大量的经费补贴,除了支付职工工资和各项经费外,还有相当部分的节余,农发行应该向企业做好深入细致的协调沟通工作,使企业主动拿出一部分用于消化欠农发行的“老债老帐老利息”或者留作企业发展基金,以便应对来自各方面的不测。

(五)推动建立风险防范政府主导工作体系。当前,农发行要抓住国家批准农发行业务范围对象扩大发展这一有利机遇,积极参与、支持、配合地方政府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等工作,变农发行“一家独力管”为“多家共同管”,实现执行政策和防范风险二者的有机统一。即基层行除了积极挖潜管理内力外,还要充分依靠政府优势,把政府承诺、政府协调、政府信用与农发行粮油棉花信贷业务有效发展和防控风险结合起来。要依靠政府信用的巨大保障作用,选择贷款客户、确定贷款项目、扩大贷款额度,积极支持政府粮棉宏观调控,特别是托市收购。对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客户给予重点支持,形成各部门积极参与、联手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国家购销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一是要营造利于银企双赢的新型银企关系,使企业自觉地贯彻落实购销政策,遵守粮食收购资金管理规定。二是要加强协调沟通,共同解决农发行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所面临的矛盾。要针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弱、不投放贷款就可能形成区域性“卖难”问题等情况,请求地方政府帮助确定、管理收购企业。三是建立政府主导的由粮食、棉花、财政、审计、监察、农发行等部门参加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合作,明确责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签订执行政策与防范风险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考核办法,对职责履行好的予以奖励,否则,就给予严肃处理。

上一篇: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下一篇:必修5 边城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