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建设

2024-09-08

高校网络建设(通用8篇)

高校网络建设 篇1

主题班会论文高校建设论文:

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

[摘要]文章就主题班会规划、设计、实施、归纳与总结展开讨论,认为主题班会的系统深入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学生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关键词]高校 主题班会

[作者简介]谢长旺(1977-),男,安徽祁门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安扬(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柳敏(1982-),女,山东济宁人,防灾科技学院防灾工程系,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河北 三河 06520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175-01

一、主题班会的建设框架

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卓有成效的主题班会,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更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主题班会的建设,不仅是辅导员个人的任务,更是整个学生工作系统的重要工作内容。主题班会建设应做好班会规划、班会设计、班会实施、班会总结等方面工作(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主题班会的规划

主题班会的规划是指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为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年级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高校学生大学阶段班会的内容进行总体规划,形成大纲,以指导整个大学阶段主题班会的开展。

1.初期(第一学年)。新生刚刚入校,需要对其进行适应教育、纪律教育、励志教育和健康教育。适应教育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内容包括何谓大学,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学习的特点;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和文化精神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内容是学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制度、学位授予制度、行为管理制度、评奖评优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等。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包括学生安全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励志教育强化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学生的“心力”,它包括情动力、意志力、注意力、自评力和调控力五个基本的亚领域。

2.中期(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需要对其进行方法教育、专业教育和“三观”教育。方法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技能。方法教育的内容包括“怎样100

分钟有效听课”“如何有效运用手中教材和图书馆参考书”“怎样管理自己的时间”等。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指明方向。学生经过初期阶段的学习以后,将逐渐把注意力转到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工作与事业上,专业教育的需求不断强化。辅导员可邀请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教育主题系列班会,让熟悉本专业的导师指导学生认识本专业,熟悉本专业,热爱本专业。“三观”教育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是大学学生工作系统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中期前段可开展感恩教育、恋爱观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内容,中期后段可开展自我探索、价值观澄清等相关内容。

3.后期(第四学年)。对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需要进行纪律教育、毕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纪律教育防止学生出现松懈感。大学最后阶段,学生容易产生松懈,在此阶段,要加强纪律教育,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为学生实习、求职提供便利。毕业教育,保证学生文明离校。为防止毕业生离校前出现意外情况,辅导员需要召开安全文明离校主题班会,与学生交流沟通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面对社会、面对工作,鼓励学生勇敢地迈入人生新的一页。就业教育为学生远航助力,主要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来实现,辅导员召开主题班会的任务一是加强面试方法、技巧的教育;二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勇敢地面对社会的挑战;三是鼓励学生创业。

三、主题班会设计

主题班会设计是指围绕班会主题,对班会组织的形式、程序、内容、环境进行设计,形成方案,用以指导主题班会的召开。主题班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变教师单向说理教育和正面引导的方式,突破“你听我讲”的传统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确立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新班会模式。

1.形式设计。形式设计是主题班会设计的关键。主题班会形式设计应不拘一格,鼓励创新,可以将辩论、演讲、讨论、表演、参观、运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形式优劣的判断标准有三点,即这种形式能否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能否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与交锋中促进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生成;能否通过让学生体验道德,促进道德知识的内化、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2.程序和内容设计。主题班会程序和内容设计是形式设计的细化,即在特定的形式下明确主题班会各环节的搭接与具体内容。主题班会的程序设计要做到环节清楚、层次清晰、联系紧凑、衔接自然、逐步深入。主题班会内容设计更需要深入探讨,认真筹划,更多地考虑青年学生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3.环境设计。主题班会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空间环境的布置要创设情境,凸显主题,与班会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成功的班会应该让每一个空间、每一块板面都成为主题班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主题班会的实施

1.充分准备是基础。一个成功的班会, 充分准备是基础,准备的过程就是辅导员落实班会设计理念与内容的过程。班会准备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素材的收集、物品的筹备、场景的布置、氛围的营造之中, 使班会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成为学生受教育、受锻炼和发展能力的过程, 延展和扩大班会的教育作用。

2.广泛参与是重点。主题班会的举行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受教育者,应该同时在集体中、活动中受教育,而不是旁观者。只有亲自参与,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情感,才会融于其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而广泛参与是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的重点。辅导员创设合适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作用。

3.辅导员指导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活跃,各种思想并存,为了保证主题班会不偏离主题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辅导员需要加强现场指导。辅导员指导的主要内容是对突发情况的处理,对现场气氛的引导,对各种信息的分析、选择、提炼,对主题班会的总结等。当班会出现冷场时,辅导员需要调动学生,活跃气氛;当学生普遍对某一个问题产生疑惑,讨论无法继续时,辅导员需要澄清;当错误观点占上风时,更需要辅导员及时拨乱反正。

五、主题班会的归纳与总结

主题班会的归纳与总结,是指主题班会结束后,通过调查班会组织的得与失,认真总结,找出具有普遍性的操作方法,进而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题班会范例和主题班会教育大纲,作为辅导员开展主题班会教育活动的指导与参考。主题班会的归纳总结是一个艰巨的长期任务,需要大量的实践为基础,需要全体学生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在这一总结归纳过程中,辅导员工作在一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整个学生工作系统也需要提高总结和归纳的意识,力争形成科学的主题班会教育大纲和丰富的主题班会教育范例。主题班会的系统深入建设,不仅能充分发挥其学生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天山.高职生主题班会建设初探[J].漳州职业技术学学报,2007(1).[2]刘清林.高校主题班会的创新研究[J].理论导报,2008(7).[3]张克龙.主题班会课的生成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3).

高校网络建设 篇2

现代高校校园网建设目的是为本校师生提供上网信息服务、网络办公、网络教学和资源共享等数字化服务的新型网络技术。高校校园网的广泛应用, 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发展, 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技术, 可以说校园网的出现是我国高校传统教育的又一次革命。网路信息化教学、办公自动化, 来实现我国高校网络建设服务教学目的。

2 我校网络建设的规划

2.1 硬件的建设

首先是网络环境的规划, 没有好的设备运行环境, 就不能提供稳定的网络信息服务, 如果使用不当交换设备到了一定的年限各种故障会出现, 比如, 由于环境潮湿, 交换设备电路板烧坏等问题。因此, 中心机房的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等相关标准, 楼宇内交换设备电气间的机房应避开强磁场的干扰, 避免设在地下室、最高层以及用水设备下层。应具备防雷、防尘、防潮、抗静电、隔热、阻燃、绝缘、降噪音和防盗设施齐全等良好的物理环境下。

接下来要考虑硬件满足我们高校网络应用的需求, 随着高校网络的兴起, 使得硬件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考虑网络交换设备是否支持相应应用系统的协议, 比如我校有些视频需要交换设备具有IGMP SNOOPING组播协议功能, 学生公寓提供学生上网, 我校采用802.1X接入认证时, 接入交换机应支持IEEE 802.1X认证功能。由于现在各种移动终端 (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的普及, 应用网络的手段更加丰富, 让它们有效安全的接入校园网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用不同的认证接入方式, 就需要无线AP支持相应的网络协议, 所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选择合适的网络产品很重要。

最后, 规划一下使用的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的数量, 及备用网络设备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都要配备合理的备用交换机, 防止一些特殊情况下网络设备损坏, 导致的网络故障问题出现。为了更好地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 让这些网络设备不受局部的网络故障问题 (比如:物理链路不通、ARP病毒、广播风暴等) 影响, 我校采用在可网管的联想接入交换机2924G上根据不同对象, 划分VLAN方法控制局域网病毒。在汇聚交换机组网方式上, 不同区域 (比如学生公寓B区、学生公寓C区、教学区等) 采用各自的环状结构, 运行OSPF协议来保证物理链路中断时 (由于OSPF协议当环状网络中间中断时, 有很快的收敛性) , 不影响各自区域的网络运行。同时防止了网络中, 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路由表过大影响网络速度, 划分不同的域来运行OSPF协议 (比如学生公寓A区用area 0.0.0.1, 学生公寓B区用area 0.0.0.1) 。所以, 网络设备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不但要考虑到用户的需要, 还要考虑到设备的稳定运行, 来保证可靠的服务。

最后是根据学校软件应用系统, 规划服务器的建设。由于服务器上运行着各种应用系统, 根据系统功能可把服务器大概分为:WEB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仅仅提供WEB页面的查询站点服务、数据的采集服务 (数据的临时存储) , 而真正的数据存取在数据服务器上, 具有低级别的系统崩溃防御措施;代理服务器充当局域网和外部网络的连接的出口 (比如VPN服务器) , 临时存储大量网上信息, 加快网络访问和对局域网内的用户访问外网权限进行限制。和WEB数据服务器一样只提供服务, 不涉及到数据库数据恢复问题;数据库服务器是指运行在局域网中的一台或多台计算机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共同构成了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为用户应用提供服务, 这些服务是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 为相关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可靠的数据源, 因此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数据服务器的规划中, 需提供意外情况下提供数据数据恢复的方案。

2.2 校园网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

应用才是网络建设的目的, 校园网络建设过程中在注重设备、技术的同时应, 还要注重软件应用、信息资源和人才的开发, 使设备、技术、软件、信息资源、人才五位一体, 使硬件建设更好地为软件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 校园网应用系统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信息系统、Internet服务系统、远程教育应用系统。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是校园信息化的应用平台, 能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便快捷的办公、教学和学习环境。具体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后勤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科研管理云服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 我校这些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集成认证平台, 不同用户根据权限不同, 实现不同的操作。

nternet服务系统为学校师生提供网上浏览、网上查询、远程访问、电子邮件和信息发布等功能, 加强学校与国内外的联系, 提高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它由DNS域名服务软件、FTP文件传输软件、Web服务软件、邮件服务软件、代理服务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等组成。

远程教育应用系统是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支撑平台。它包括用于实时教学的双向交互式授课系统, 用于非实时教学的视频点播系统, 课后进行辅导、答疑、自由讨论、考试的教学辅助系统, 教学备课系统, 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教务管理系统和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的学籍与资格认证系统等等。

3 现代校园网络管理及安全策略[2]

首先是根据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相关法律条文, 制定出适合本校的计算机及网络准入规则, 这是确保有效实行校园网络管理的前提。

最后是利用相应的安全策略, 防范网络安全隐患, 常见的手段大概分为: (1) 访问控制策略, 通常利用网络访问控制列表ARL、网络访问权限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设备端口和接口控制等多手段进行限制访问。 (2) 防火墙控制策略, 它是保护网络安全非常有效的技术措施, 防止内部网络遭到外部非法入侵和不良行为有着稳定的抵抗力。 (3) 利用数据加密方法, 针对电脑中的重要数据和资料, 为保证在报文传输过程中不被他人截取、篡改和利用, 可以考虑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4) 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安全意识, 建立多层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立一个集防火墙系统、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漏洞扫描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有效的防护网络安全。

总之, 校园网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懈地任务, 是校园信息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充分考虑到满足用户需求和网络安全的同时, 重点要放在如何利用校园网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上, 在加大应用系统建设基础上, 学校管理、教学模式都应该做必要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绯, 李海霞.数字化校园建设[R].北京: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5.[1]李绯, 李海霞.数字化校园建设[R].北京: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5.

高校网络建设 篇3

关键词:高校教工党支部;和谐校园;高校建设

高等学校作为弘扬先进文化、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 作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主力军, 作为社会大系统的重要一员,其建设方向和水平在全社会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高校教学工作人员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力量,直接在教学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调动好教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不仅促进高校党建工作,而且也会推动高校建设全局,有利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校教工党支部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视党支部建设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宝贵经验,在三湾改编中,支部建设在连之上,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得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党的十六大中党中央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高校教工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建设和谐校园各项工作的有力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基层起到凝聚人心推进学校发展,积聚力量促进高校建设的作用。

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教师党支部是建立在教研室和教学科研团队基础上, 这样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提高教学科研人员的思想素质,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带动身边的非党群众积极参与到教学科研中,这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实际, 也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管理氛围。教工党支部中非教学人员的高校工作人员在高校的各个服务部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他们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校园的管理氛围,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学生对学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评价。加强党支部建设,提高教工的思想素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创造优良的校园环境,为高校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管理和生活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才。

二、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思想建设为高校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党支部建设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以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高校教工队伍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社会思想文化观念多元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党支部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高校教工党支部要结合教工党员的思想实际加强思想建设。高校教职工文化素质比较高,思想活跃,思考问题比较全面,认识问题深刻,在教职工的思想建设中要认真把握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教育的全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 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师生认同, 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 团结和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前进,为高校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其次,高校教工党支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优势加强思想建设。高校汇集了一批理论专家和从事党务工作、且富有实践经验与理论水平的教师和干部,这是加强高校党支部思想建设的有利条件,可以通过研究会的形式使理论教育学习迈入研究化的学习阶段。通过学习可以推动学校的理论研究工作和理论教育学习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特别要突出解决好工作价值观问题,自觉地使个人利益服从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以崇高的理想信念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高校建设打牢思想基础。

最后,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在学模范、做模范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精神,鼓励党员勤奋学习, 刻苦钻研, 全面发展, 努力成为专家、能手和标兵, 使基层党组织涌现出更多的党员教授、党员博士、党员学科带头人、高级政工师、党员优秀教师、党员三好学生、党员学习标兵等等。这样, 师生党员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服务人民、锻炼成才等方面就会做出优异的成绩,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就有了丰富的专业内涵和鲜明的职业特色, 基层党组织就具有突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三、加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建设为高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应与教工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要与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既要确保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又要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首先,在教工党支部组织建设中要确保党支部书记的素质。每个支部有一个好班子,一名好的书记。党支部书记要胜任党务,熟悉业务,坚持德业兼备、统筹兼顾的原则,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热心党务工作的教工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能力素质、形象魅力以及党支部与行政之间的支持配合是影响和制约党支部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既善于工作勇于奉献,更言传身教,要提高工作水平,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乐于风险,严于律己,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表率作用。业务和管理双肩挑是当好党支部书记的坚实基础,真正享有威信,具有话语权;党务和行政密切配合,各尽所能是发挥党支部书记作用的基本途径。

其次,在教工党支部组织建设中要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胡锦涛明确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这说明了党员在党的事业和党内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党员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把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渗透到党内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党的各项中工作,既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历史使命,增强主体意识,认真负责地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在各自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增强广大党员的参与意识,畅通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渠道,营造敢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宽松环境。

最后,在教工党支部组织建设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高校的教学工作人员多实行弹性的坐班制,而其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很强,所以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活动可以利用高校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支撑,通过网络把因工作和研究等原因难以协调时间和地点的党支部活动和学习问题解决了,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做到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这可以使党支部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随时随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教工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为高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把党的制度建设具体落实,不断推进党支部建设。

首先,要落实教工党支部的组织制度。在发展党员过程中按照党章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进行发展党员申报、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转正。教工党支部应注重在青年教工中发展党员,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鲜血液。学生党支部应实现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同步推进,党支部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联系广大同学,积极发展党员,凝聚各方面力量,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党支部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要落实教工党支部的生活制度。没有支部生活便没有党内生活的基础,也就没有无产阶级党的基础。“三会一课”制度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之一。“三会一课”即按有关规定,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照上好党课。坚持这一制度,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的有效制度保障。

再次,要落实教工党支部的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党员是从严治党,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教育、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方法。在评议中,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作为评议的重点。民主评议党员要在党委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有步骤进行。

最后,要落实教工党支部联系群众的制度。只有党与群众密切的联系,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黨在群众中的堡垒。加强支部成员的责任心。 每一位党员都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 关心国家大事, 加强思想修养,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组织观念, 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使群众能真正感觉到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位共产党员“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 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 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

总之,高校教工党支部要在明确自身地位基础上不断加强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使教工党支部与所在单位行政领导工作的着眼点是一致的,找准自己所在系、所工作中的切入点,在坚持党政分工的基础上搞好党政合作,共同推进工作。教工党支部主要出主意,搞宣传,抓骨干、排忧难、重引导,在所在系、所、院发展规划问题上,参与决策,体现影响力;在教学、科研、学校建设工作中,积极协调,体现推进力;在重要任务的完成上,组织人员集体攻关,体现凝聚力;在课题申报发生冲突、科研力量需要整合、职称评定存在竞争等一些矛盾和关系的协调上,做到细致、公平公正,体现亲和力。高校教工党支部通过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好支撑和推动作用,在高校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积极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7,(1).

[4]胡占军.创新理论教育推进高校党的基层建设[J].北京教育,2007,(6).

高校思政建设 篇4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 “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办法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高职生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由教师来组织,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政治课教师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这是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治课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与所任教专业及其系的教辅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2)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翻阅专业课程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3)关注或参与所任教专业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与各专业学生沟通联系,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特点及生活和思想状况。(4)密切关注社会新闻,特别是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将其积淀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方式,政治课教师了解了各专业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材料素材,为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做好准备。

三、依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政治课的课时较少,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来,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综合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实现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奠定良好基础。我院社科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专业需求,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 “适应高职新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文明新形象”、“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做守法的职业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在该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改变过去由一位主讲教师包揽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选择和修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四、围绕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围绕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法,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在热情讨论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应综合运用的方法。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专题中,笔者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视角看‘范跑跑’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专题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采用“模拟法庭”这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使该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不但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高校建设方案 篇5

班会目标:

1、认识到生活中有很多细小常态的幸福。

2、学会从奋斗过程中寻找幸福。

3、懂得个人幸福能在集体幸福中得到放大。

班会形式:情境体验、分享交流

班会过程:

主持人: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时很抽象,有时又很具体;幸福有时很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语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福是心灵的感觉,幸福是生命的体验……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只要你用平常的心去看待得与失,学会感悟生活,感悟幸福,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触手可及的地方。等着和我们拥抱。而我们往往都是忽视它的存在,所以它就只好在我们不断的抱怨声中悄悄的走远。希望通过本节主题班会《感悟幸福》。同学们能够认识幸福,感悟幸福并去不断的创造幸福。今天我们的班会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为:《认识幸福》,第二篇章为:《把握幸福》。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篇6

企管系陈怡

摘要:学风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也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作为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着高校的办学能力,它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接着分析了我院学风建设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风;学风建设

众所周知,学风好坏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学风建设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积极思考开展学风建设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新的复杂的情况。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个性、道德品质发生着变化,纵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轨迹,总的来看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面貌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社会急剧转型期,竞争加剧,观念失衡,物质利益凸显,网络化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等因素的增加,给大学生学习、生活、价值观念等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使他们产生种种迷茫和困惑。在学习上,很多同学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对大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能适应,学习功利化思想严重,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散漫,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屡见不鲜,学生沉迷网吧、过分迷恋小说现象大大存在,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这些现象给学风建设带来不和谐的声音,起到较坏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首先界定了高校学风的内涵,接着分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

一、高校学风的内涵及其体现

对高校来说,学风好坏直接关系着办学质量的好坏。学风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原国家教委和教育部从1993年开始,对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评估以来,虽然评估工作分类很多,评估方案指标体系也在不断修改并完善之中,但无论怎样,都把学习风气作为主要观测点。关于高校学风概念的界定,许多学者和高校工作者发表了很多见解,在语言表述上也各有千秋。总结起来,一般多认为高校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这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说法,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领导治校、教师治学、学生学习。目前高校学风谈论的主体对象应该是学生,学风是校风的一个重要标志和构成。如果把学风的内涵过分扩大,不利于抓住学风建设的主要矛盾。为此,高校学风也可这样阐述: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这里首先强调学风的主体是学生,其次强调学风是学生在校行为的整体反映,最后还强调优良学风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它是一个积累过程,不是一朝一日的事。

二、我院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学校的学习风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校园氛围。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另一方面,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我院在这两大方面存在的一定的优势,从1993年建校以来,创办人就致力于校园环境的改造与美化,升达建筑风格古朴而凝重,蕴含传统文化精华的匾额,随处可见。校园内励志的条幅,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从全方位营造出“宁静、好学”的升达精神。第二个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升达有完善严谨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创办人提出的升达行事准则“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使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较强的执行力。在学生管理方面,我院建校以来,对于学生的严格管理,是一贯的管理风格。同时,创办人又进一步提出“三三三”制,更加明确了严而不苛的管理理念。所以,我院的学风建设有良好的基础,有建校14年优良传统的积淀。

三、我院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本人多年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经验,本文认为当前我院学风之中主要有下属问题:

首先,面对压力,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作为兼有知识分子和青年双重身份的大学生是社会上对新事物最敏感、最积极的群体,思想观念及行为上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显得直接和尖锐,他们一方面担负家庭的期望和重托,学习有些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角色转换和角色定位的困惑,处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下,自身的心理和实际能力难以适应现实生活。面对着新的学习方法、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专业的兴趣和潜力、就业和深造的矛盾、经济的拮据和压力等,很多同学又感到力不从心,当学习没有取得预期成绩时,心理上觉得难以适应和接受,造成学习兴趣低落,转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精神解脱。

其次,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有些农村学生不是独生子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也很少劳动。从小到大整个生活主要就是学习,生活领域狭隘,易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同学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的奋斗日标和人生理想,缺乏明确而科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在生活中盲目追求“轻松快乐”,缺乏吃苦精神,错误地理解社会上所提倡的“快乐成才”的观念,认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是不快乐的,从而滋生出“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错误价值观,部分同学抄袭他人作业或论文,甚而使用作弊手段通过考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诚信意识淡漠,荣辱观颠倒。有的同学在生活消费上,相互攀比,追求高消费,追逐名牌,过分讲究衣着打扮,而没有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

再次,自控能力差,缺乏吃苦精神。中学阶段的严管环境和只注重学习成绩不注重其他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律能力较弱,对大学相对宽松的教学管理模式不适应。同时,缺乏吃苦精神,学习上没有毅力,学习散漫。

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少数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教学水平和吸引力不够,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知识面拓展;有的教师上课不愿意花精力进行课堂管理,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各种迟到、早退、打磕睡、吃零食等现象既不引导教育,也不纪录管理,更不执行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日久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随意性和不严肃性,影响了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四、完善我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学风建设的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的,一定要扎实认真,一个高呼60分万岁的毕业生和一个坚持高分的毕业生,体现的不仅是分数的差异,他们学习的态度,处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将截然不同。学生只有热爱专业,刻苦学习,才能心态平和,才能学到基本的本领,这种态度和本领对他今后的成才会很重要。因此,在学风建设上绝不能手软,一定要严格要求,绝不纵容,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鉴于此,本文人为主要可以采取下属对策:

首先,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时代处于人生的思想道德养成和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需要全面地认识人生和社会,也需要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需要在适应现代生活中具备知荣知耻、尊荣拒辱、尚荣斥辱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伦理。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持久的学习目标,端门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也才能客观地对待现实社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成才上来,树立起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

念,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学习氛围。根据学校、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加强混合教学班学生上课签到、抽查制度、学生宿舍学风建设和管理制度、辅导员联系任课老师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课堂、宿舍的管理督促力度。辅导员应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在宿舍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分类研究解决。同时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多开小班会、寝室会,举办高年级和低年级同学学习交流与生活体会等活动,就同学们反映的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作相应的处理、引导。对低年级同学,加强大学学习方法的引导和适应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高年级同学,在低年级养成习惯的基础上要加强督促和管理,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职业教育,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以便适应将来的发展。

再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抓好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根本手段,教育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感染性、针对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学校应建立开放型实验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和开展课外学习和科技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风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更新学习观念,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有益信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各学科竞赛、“挑战杯”竞赛、数模竞赛、电了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制作、发明、创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互学互助、赶、学、帮、超的学习氛围。坚持管理和引导井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风

建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校要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挖掘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建设优良学风转化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开展“优秀大学生成材报告会”、“优秀大学生学习、工作与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引导同学们积极向优秀大学生石齐,激发同学们遵章守纪、刻苦学习的自觉性。由于所选拔的优秀大学生在年龄、生活经历、成才条件与广大同学较接近,能产生更多的共鸣,使大家感到亲切可信,更易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对同学们的成才起到榜样示范、激励、约束和自我教育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优良班风、优良学风的创建活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通过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了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动所负责的班级、宿舍和身边的同学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营造积极向上、互学互助、公平竞争的学风和班风,你追我赶,在学风良好的集体中团结友爱,共同提高。

试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篇7

一、高校校园网络特点及建设情况

校园网络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是校园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前提条件,涉及教学系统、电子图书系统、校园网站、多媒体教学、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其特点是:局域网连接速度快,信息结构多样化,数据类型复杂,操作方便,易于管理,目前全国高校校园网络普及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三五[1]。校园网络建设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主要途径,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及工作方式。据清华大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有上网获取信息的习惯,高校校园网络在学生间使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六九;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是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百分之六十六的学生认为网络是信息资源获取主要渠道;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表示对网络有依赖性,每天都在使用网络,进行校园网建设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

高校校园网络用户对象是在校师生,采取开放式结构,除要满足教学活动需求外,还要满足基本网络功能产品对网络的需求。高校校园网络建设基本原则是:先进性;经济性;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实用性[2]。具体建设中应选择成熟的软硬件产品,遵循当前网络建设基本标准,利用好现有资源,提高结构开放性,建设开放结构,充分发挥设备效益,采取模块化设计思路,从而降低设计难度,保证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经济效益。此外,要保证网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是网络应用前提条件,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不仅要设置防火墙,还要设置网络过滤,安置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建设中应以国际通信标准为依据,参考11801、ISO、IEC、TIA、ANSI等标准,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保障整个校园网络兼容性。目前,校园网络建设常用网络结构是分层星型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建设成本低,且网络稳定性好,维护方便,兼容性好,不会因某一节点损坏影响整个网络通信,且抗干扰能力强。具体建设中,应以功能区确定网络节点,采用光纤网络,布线点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BD至FD的距离要小于五百米,端口不宜超过二十个,讲台处设置两个网络接口,若对无线网络有需求,可设置LAN[3]。另一方面,要保障整个校园网络软硬件系统可扩展性,为后续使用需求的增长留扩展端口。具体可通过交换机来实现网络扩充,增强端口可扩展性。因此,校园网络建设中,要考虑到未来使用需求的增长,保持校园网络灵活性,合理控制插槽容量和端口数量。此外,为了保障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应将网络管理平台融入校园网络建设中,实时监测故障,以提高校园网络管理效率,降低故障率。校园网络是学生学习的助手,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更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等同于一种特殊教育资源,能为开展信息化、多媒体化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另外,也为校园管理提供了新手段。传统校园管理方式,效率低,漏洞多,很多时候不能有效发挥校园管理职能。通过校园网络进行校园管理,利用数据库对学生信息、教学信息、资源信息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平,实现了数字化管理,为教学活动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各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积极将网络融入到教育领域。

三、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各大高校应认清教育发展局势和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校园网络建设,优化校园网络结构,进行校园网络应用。具体建设中,应遵循经济性、适应性、安全性基本原则,将校园网络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促进现代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满足在校师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伟.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13,02:53-55.

[2]崔向平.高校“三网”的应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08:42-46.

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建设 篇8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高校、策略

图书馆建设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高校已经把图书馆建设与招生、人才引进并列,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当前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开展图书馆建设,这已经成为当前任一高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网络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1.1显著扩大馆藏资源

目前,随着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日益深入,全球科技界已经步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与技术的更新极大加快,传统的馆藏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传统的纸质馆藏模式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限制,因而难以涵盖海量的信息;另一方面表现在:读者的阅读模式已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发生很大变化,电子阅读者的比重正逐渐增加,传统的纸质馆藏的有限资源已经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但在网络背景下构建的虚拟馆藏可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容量显著增加。虚拟馆藏可以由原有纸质馆藏资源通过人工加工,如人工输入、图形扫描、镜像编译等建立,也可以直接由电子书籍或网络文献材料构成,其馆藏容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馆藏模式的限制,以近年我国刚刚研制的“天河一号”计算机为例,其存储量就相当于4个藏书量为2700万册的国家图书馆。

1.2 降低图书馆运营成本

网络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具有明显成本运营优势。首先,馆藏模式的转变,可以极大地减少藏书空间;其次,网络图书馆也可以减少馆藏维护人员、缩短借阅手续进而降低馆藏的运营的人工成本。再者,与传统的馆藏模式相比,网络图书馆不需要“一书多本”的藏书模式,从而也节约了购书成本。

1.3便于资源的管理与共享

网络图书馆的电子化、数字化的馆藏模式使其在资源共享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当前,在信息时代传统的图书馆实体已经难以消化激增的海量信息。即使是先进的数字化图书馆也难以仅仅靠一馆的力量来满足用户日益扩大需求。因此,开展馆际合作,实现馆藏资源网络共享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途径。

2. “网络建馆”的现行问题

2.1建设经费匮乏

近年,在国家对高校加大投入的背景下,各高等院校对图书馆投入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文献采购经费增加,馆藏设施也得改善。但总体而言,由于前期馆藏基础较弱,近年纸质图书价格上涨迅速,众多高校的图书馆藏书量相对于近年因扩招激增的学生而言还是相形见绌。此外,网络图书馆对电子设备需求较高,前期投入较大,包括共享平台建立、纸质图书的数字化、构建数据库等等都需要较大的人工与资金投入。

2.2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网络图书馆的馆藏文献是以非纸质印刷品为主,图书的借阅、检索、维护以及采购入库均与传统不同,其所涉及的网络技术、数据库建立和管理技术、电子存储设备维护技术等等都对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设备与网络平台的更替也日新月异,这也对管理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许多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队伍,在上述专业技能方面以及学习新技能上都与网络图书馆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从而限制了网络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2.3资源管理不规范

网络图书馆构建的关键之一就是資源管理的规范化。这是网络图书馆电子资源得以迅速共享的重要前提。但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共享标准不一,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各个网络图书馆显然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涉及到众多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包括:信息检索、文献编码、网络共享协议等等。虽然目前有TCP/IP、DASL、SGML或Z39150等主要标准,但以何为准还没有一致的意见。正是目前由于标准不统一,各高校网络图书馆的构建各自为政,使得我国目前的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还存在很大障碍,而电子资源的出版格式不一致,即:不同出版商出版物的数据库结构与文本格式不同,也妨碍了资源的规范与统一。

3. “网络建馆”的策略

3.1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有:1、政府拨款,包括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按事业单位建设给与的财政拨款,这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2、高校从自己的财政预算中为其图书馆拨款;3、社会捐赠,包括各种社会团体和私人捐赠,在接收各种捐赠中,可优先调拨部分资金保障网络图书馆的建设需求。

3.2增强馆员的网络专业技术

高校网络图书馆的建设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方面,在编制与资金许可的前提下直接引进相关专业的人才对网络图书馆的建设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建设初期,人才引进可以保证网络图书馆在短期得以迅速建立。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现有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精通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电子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维护技术等,此外还应熟悉政策法规、主动维护知识产权、加强英语学习等,进而提高对海量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3.3 逐步实现资源管理规范化

针对目前国内现有高校网络数字图书馆管理与电子资源参差不齐的情况,今后网络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中已逐步实现规范化,特别是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早起网络图书馆建设经验与教训。首先,应该尽快建立适应中国当前国情的网络共享协议。然后,规范各电子出版商的出版格式,使得统一的电子资源游览器的开发成为可能。再者,逐步规范各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格式,建立统一的资源检索、交换和借阅模式和流程,逐步实现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后,还应该在网络图书馆的各个建设过程中尽量使用国际通用标准,以便今后我国高校与世界其他高校网络图书馆数据的格式匹配与转换。

参考文献:

[1]陈建红.论新世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图书

与情报.2001.31

[2]裴雪芬.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分

析与对策.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

[3]李小青.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资源管理研

究.图书馆论坛.2009.1

[4]方胜华_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图书馆,2005(2)

[5]郑宏智.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

[6]谢阳群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定位问题[J]_图书馆,1999(3):

上一篇:蒙阴县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共建协议下一篇:年入团志愿书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