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演讲稿(共9篇)
启迪智慧演讲稿 篇1
“爱心启迪智慧”演讲稿
徐州
各位评委、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心启迪智慧》。
曾经为学生的绝对服从而得意,也曾经为学生的顽皮、家长的纵容而不屑,我非常相信我是一名好老师。现在我有了孩子,一个顽皮的、不听话的孩子,我却引以为傲,我又非常相信我是一名好爸爸。可苦恼的是,假如有一天我的孩子成了我的学生,我会做一个好老师还是一个好爸爸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做一个好爸爸,我会用最大的热情关心她的每一点一滴,用最充足的耐心为她解决难题,为她抚慰心灵,容忍她的任何错误,帮助她成长,帮助她学会思考和生活„„想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甚至看到了她彩虹般的明天。我突然意识到好爸爸不就是好老师么。好爸爸用爱培养了孩子,好老师为什么不能也用爱去启迪学生的智慧呢。
反思过去,如梦初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博爱”才是我们做老师的根本准则。我开始理解学生虽服从却忧伤的眼神。“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罗素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发出了真情的告白:“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唱响了同一支歌—“爱之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
春蚕到死、蜡炬成灰固然是对教育事业崇高的赞扬,但另一方面,让教与学共生,亦能建起不断自新的教学生态系统。美源于自然,它风光怡人。作为教师,拥有一颗充满自然,本真的心;良善、智慧便会慕名而来。拥有此心,便拥有智慧之泉。以此之心待人,爱就会源源不断。
自然之所以成为自然,在于其遵守自然法则,淡泊名利,给予万物平等的关爱。学生犹如年幼的树苗,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狂风、惊雷是其成长道路上必然经历的人生阶段,当它手足无措的时候,当它失意黯然的时候,当它骄傲自满的时候,当它渴望表扬的时候。爱心将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最好桥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的自尊心有发挥的机会。“心与心的交汇之处是爱的圣地”,要敢于剖露自我,用推心置腹的谈话,医治学生心灵的创伤。
将学生置于自然的氛围之中,呵护其成长,和他交换想法,并适时地升华。肯定他的成绩,给予成长的机会,帮助他完成人生的这一阶段,并在之后的成长阶梯前,勇敢迈步。只有他敢于迈步了,才会走得更高更远,他的智慧才会不断增长。如若教师没有爱心,学生将失去成长的勇气,他的自尊心将受到挫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便如同智慧,没有正确的启迪将走入歧途;没有不断的升华,将止步不前。
教师的心中要有爱,用自然的胸怀去包容,去关爱。自身要牢记法则,身正为范,严谨治学。启迪智慧,并让道德与智慧相得益彰,让每个学生都到达新(心)的彼岸。
狄金森的《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
如果我能使一颗心免於哀伤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我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种酸辛
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虚此生
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晕厥的知更鸟 重新回到巢中”,那么,便“不虚度此生”。——感动中,读到善良,读到爱心,读到关怀,读到诗意,读到对生命的敏感,读到关注并肯定一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看到同情的目光,感受到慈悲的情怀,体会到大爱境界。具有这样心灵的人,一定有着一张善良的脸,一定有着最亲切的微笑。具有这样心灵的人,一定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而拥有这样心灵这样魅力的人成为教师,必定能够让无数颗心“免于哀伤”,必定能够给予更多生命以“快乐”!
想起叶澜教授的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荒草,唯一的办法是给它种满庄稼。让我们齐心协力在孩子们空地上播撒善良、博爱、宽容的种子,那么,他们一定能结出累累硕果。看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群几乎是不可救药的问题儿童,当恐吓、体罚等残暴高压方式对他们都不起作用的时候,音乐家——新教师克莱门特来了。他没有刻意去纠正孩子们的不良行为,而尝试着组成一个合唱团,用音乐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心灵。他的温和的性格让孩子们有了安全感,他的合唱团队让孩子们有了归属感,他对孩子们不同才能的调配,让孩子们有了被尊重、甚至审美、甚至自我实现的愉悦,于是,虽然克莱门特最终离开学校,但他唤醒了孩子们的自尊,于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皮埃尔最终成为世界著名指挥家。而另一部影片《新警察故事》则是完全相反的例子。
一个人最难过的时候,是存在象不存在似的教师眼中看到的,应该是“每一个”学生。
对人的基本信念
1、相信人有很大的潜能;
2、相信人是愿意上进的,愿意变好的,愿意被人喜欢、接纳的;一中学生不好好学习,整天看武侠小说(生理缺陷,影响了中考成绩、考的学校不理想:教师关心,咨询员深入挖掘原因,手术后精神面貌好转);不参加集体活动是因为自卑,怕别人不接纳自己。
3、相信人是可改变的,可教育的;
4、相信人是可以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
相信一切孩子都有变得更好的可能。这是教育的起点。
启迪智慧演讲稿 篇2
作为英语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的阅读教学, 其根本就在于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更好地提高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 英语成绩滞后的主要原因就是阅读能力的薄弱。英语教学过程中, 尤其是高中阶段, 阅读一直受到重视, 即我们平时常说的“得阅读者得天下”。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听、说、读、写要进行综合训练, 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能力的同时, 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不管教材如何变更, 阅读课始终是教材的核心部分, 也是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对阅读课的处理也就成了教学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 让教师的“问”变成学生的“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让学生会问、勤问, 这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就会浓厚, 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就能发挥出来。
阅读主要在于理解, 要理解就必须读、必须想。读读想想, 首先要有问题, 会提问、质疑, 这样自主探索的模式才能落实。因此, 学生的质疑, 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把教法变为学法的一个途径。因此,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我们首先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质疑, 让教师的“问”变成学生的“问”,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 创设质疑的氛围, 让学生敢问
人们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应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加以正确引导, 靠近学生的思维路线, 结合教材特点, 在关键处恰到好处地制造悬念, 留出一定的空间, 让学生自由地发问, 进而质疑。过去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现在学生你一言我一句地提出许多问题, 而且采取由学生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大家热烈的你问我答中, 教学的重难点在悬念中解决了, 学生对本课的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一旦打开了思维的大门, 教师就应引导他们向更深一层次发展, 指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促进一种新的求知欲的形成。刚开始, 由于受年龄和知识的限制, 学生可能会提出些幼稚或错误的问题。这时, 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幼苗, 让学生敢于提问。经过长时间训练,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刻意地教学生如何提问。有了教师的这些指导, 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便逐步趋向深入, 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日渐增强。
二、发挥主导作用, 培养质疑兴趣
引导学生质疑, 培养质疑能力,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设疑提问可以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设疑提问, 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 教师应进行适度的引导、调控, 保持他们的积极性。针对教材要求, 把矛盾集中, 使学生散落在教材不同“角落”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问题上来, 产生讨论, 展开讨论。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和提高质疑能力。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方法
1. 从标题入手。
常言道“题好文一半”,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引导学生针对标题提出问题, 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每一篇阅读, 都要引导学生从文章标题的片言只字中推测所隐含的信息并提出问题。学生心存疑问, 必将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 动机越强, 教学效果越好。
2. 就文段设疑。
通常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 引导学生根据各段描写的内容自行设计问题质疑。
3. 着眼篇章结构。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篇模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在完成引导学生根据各段内容设计问题后, 启发学生针对语篇设疑。
4. 回归标题。
文章的标题通常具备概括性、针对性、醒目性。质疑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 还是一种心理活动;质疑所达到的效果不仅与基础积淀、思维能力、阅读方法等紧密关联, 更与质疑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阅读教学中, 按照从“标题—文段—语篇—标题”的模式启发引导学生质疑, 然后结合课文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找出答案。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下, 自始至终参与整个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这样, 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 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总之, 我们要树立质疑观念, 这是教师的事, 也是学生的事, 教师要从灌输者走向引导者, 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经常质疑, 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加强, 质疑兴趣也会更浓, 就会出现自主质疑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用智慧启迪智慧 篇3
在新课导入处启迪智慧。导入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第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好的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教学“近似数”一课课前谈话中,我用了大约3分钟时间和学生交流,互相估计了对方的年龄。我追问:“你怎么猜我大约有四十岁呀?”学生说,因为生活中四十岁的人差不多就是这样子。接着,我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找出视频中数的特点。学生都在说这个是什么数,那个是什么数,我准确预设了学生对“近似数”的概念比较模糊,顺着学生认识的思路,自然而然引出了“近似数”的概念。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产生要去了解“近似数”的迫切愿望。精心的预设,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内需,为启迪学生智慧创设了条件。
在互动生成处启迪智慧。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动态生成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我出示问题:一个团体操队伍,每行排19人,排了21行,一共有多少人?我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和理由。
生1:用竖式计算,理由是这种计算方法最常用。
生2:19×21=20×21-21。理由是19个21想成20个21减去1个21,这样算简便。
生3:19×21=19×20+19。理由是19个21想成19个20加1个19,这样算简便。
正当我进行总结时,一位学生打破了即将圆满结束的教学,他说:“19×21=20×20-1,理由是400减1也等于399。”
教室里一片哗然。我马上镇定下来,笑着对学生说:“真是碰巧吗?咱们来证明一下。”一动手计算,学生就惊呼起来“有道理,真是这样呀!”“这样计算是正确的,每排有19人,有这样的21排,把最后一排去掉,21排变成20排,将19人给每排再补上1人,每排由19人变成20人,最后一排少1人,所以是20×20-1”。接着又有学生举例“18×21=19×20-2,17×21=18×20-3”……转眼间,学生举的例子布满了黑板。
对于课堂上突如其来的质疑,教师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新认识。”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发一次争辩,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这样,灵动的课堂就不期而至了。
在总结延伸处启迪智慧。一堂课的结束,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利用课尾总结,加以引导、点化、更能显示出总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美妙的课尾总结总能给孩子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美妙感受。
我在“倍数与因数”一课即将结束时,告诉学生“倍数与因数”是数论的一个小分支,写下6的所有因数,把除6以外的因数相加,你会发现数论神奇与美妙的地方。学生计算后,觉得特别有意思,查找资料,发现数学家将具有这一特点的数称为“完美数”。我再继续启发他们在1到100中寻找这样的数,很多学生很快发现,第二个完美数是28,成功的喜悦达到了极点,有的人还欢呼雀跃起来。这样的结尾,放飞了学生的智慧,让数学课堂在拓展延伸中变得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作者单位: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第二小学)
经典启迪智慧 国学滋养人生 篇4
杨士中心小学国学教育汇报材料
“国学”是学生修身、立德、治心的教育。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始建于1906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于2004年10月迁入新校址,地处沈阳市西南城郊结合部。目前学校发展到6个年级,30个教学班,1400余名学生,60余名教师。
根据区教育局国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修身立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杨士小学以“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滋养人生 ”为主题,把国学经典教育做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实施。如今站在教育现代化的门槛上,走向课程改革的纵深,我们努力思考如何将历史积淀的厚重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探寻一条既传承中华文化之精魂,又适合当代儿童少年发展实际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义明耻”、“和为贵”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国学教育”,使学生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树立爱国报国的思想,学习和领悟国学精粹,为今后一生铺垫正确的道德基础,厚积人文底蕴,激发民族精神。因此,我校积极开展了与国学教育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一)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对语文课的课时安排及授课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不改变各年级周课时总量的前提下,提出了课时及授课内容调整的决定,即在每周的语文课中安排1至2节的经典诵读课或阅读拓展课。同时,对各年级必背内容进行统一规定。如:一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四年级诵读《三字经》,五六年级诵读《千字文》。清晨,教室里响起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小学语文课堂上,各班教室里也不时地传来一阵阵诵读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习古诗,诵古文在童子小学学生中已经蔚然成风,中华传统文化对孩子们的熏陶、浸润在校园内随处可见。同时,我们以四、五、六年级为试点,重点抓好诵读活动的课程化研究工作。这三个年级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文本》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上大胆创新,如吟诵、歌唱、表演、作诗、诗配画、展示诵读本、办诵读小报等;
(二)、把《经典国学读本》作为校本课程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是透过这些精炼的文字背后呈现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大脑潜能的导航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把国学作为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古文书人手一册。从而保证国学教育的规范开展。
二、品文化精髓,树健全人格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效果 首先,孩子阅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接触到了丰富的名人励志的故事,文学素养提高很快,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很多孩子出口成章,聪明灵性,偶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闪现。
其次,我校的老师与学生一道享受着读经典的快乐与提高,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务实聪慧愈发彰显,教师的品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上课时间,教师在走廊不高声说话语,随时给学生以关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让、团结和谐。
最后,通过学习经典,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说:“自从校园里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我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经常给我背诵《弟子规》,开口总是说《弟子规》教同学们怎样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变化
三、以主题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是本学期礼仪教育的手段。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加强了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本学期,根据区教育局德育科工作安排,学校开展了国学课程。一二年级学习《弟子规》、三四年级学习《三字经》、五六年级学习《千字文》。学校德育处制定了学习计划,并将课程安排到课表中,由班主任教师每周上课一节,建立了国学档案。每天清晨从7:15分到7:30分为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各班级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召开国学礼仪主题班队会。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举行了“弘扬经典,传承文化国学诵读,欢庆六一”的文艺汇报演出。各年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国学学习内容编排诵读内容,演出非常成功,受
到所有学生、家长的赞誉。在区督学室、德育科联合检查中,检查结果令领导满意,国学档案、德育档案受到领导的肯定。
1.举办 “小学生诗文诵读表演赛”活动。参演节目充满了童真童趣,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诗文诵读内容覆盖面广,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举办“书法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围绕汉字文化,我们举行了国学讲座、古诗大联诵、《论语》诵读比赛、字谜竞猜、硬笔书法竞赛、汉字文化知识讲座、师生书法作品展等一系列适合小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热爱汉字,热爱国学,热爱中华文化。
3.设定自主诵读时间。我们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组织学生自主诵读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营造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量。
4.创设诵读环境。为了营造具有诗情画意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专设《中华文化墙》,在墙上刻满了古诗文的诗句。流连其间,学生时时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读经典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不是追潮流、赶时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做给我们自己。因为读经典久之,人的气质就会提升,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启迪智慧演讲稿 篇5
——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学生,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有意义的班主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好务,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及生命的质量呢?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班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及任课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安全、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我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民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时下,很多老师为了教学的方便,总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的民主权利,比如选班干吧,很多班主任老师会直接把自己认为合适的人定为班干部,这种行为就像皇帝册封,根本不理会学生的感受,一者图省事,二者觉得自己所选皆“品学兼优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选出的人更能协助自己管理好班级。其实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人的很多意识和观念都是从小养成的,民主意识同样如此。在人类文明越来越进步、人们的思想觉悟越来越高的今天,“民主”已经逐渐成社会文明的象征。因此,我们不但不能做这种扼杀学生民主意识的蠢事,还要努力把握所有可能的机会去进行积极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有时候比单纯的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还重要。
新学期的开始,第一次班队课上我们班举行了班干部民主选举。活动前我通知学生要参加班干部竞选的同学准备好演讲稿。本次活动让我认识了我的学生们,他们给了我惊喜,给了我感动,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思索„„
1、最勇敢的女孩
在学生的呼喊声中,我注意到了陈同学怯怯地举着小手,这让我很诧异。陈同学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课堂上也总是一言不发,可她却成为今天最勇敢最光彩照人的孩子,她说她知道自已选不上,可是她还是想试一试,至少她会努力当好一个小组长。这一学期以来,陈同学一直在试图改变自己,从未放弃,我为她的勇敢和坚持而骄傲!
2、最让我心疼的男孩
一向活泼开朗的陆同学,站在讲台上却突然变得非常拘谨,他说当班长一直是他的梦想,也许是过于激动,我发现他的眼圈也泛红了。
想到他在很想得到和没有把握之间肯定有过反反复复地挣扎,有过不断的猜测和深深的担心,这一刻,我为他心疼!
3、最坚强的女孩
在竞选中,严同学的发言最见真诚也最为精彩,相信她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她首先反思了自己以前担任班长时的不足,很诚恳地道歉,请求同学们再给她一次当班长的机会,她会好好珍惜。发言刚落,就得到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虽然最终落选,可严同学在擦干眼泪后,仍然微笑着参加其他班委的竞选,还偷偷地跟我发誓,她一定会把班长的位置赢过来!
这个因为好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而生气哭鼻子的女孩开始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更加从容而有风度,我为她高兴!
这一节课的竞选,孩子们的表现超乎我的意料。原来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都能成为我们的助手。我相信,通过这次的竞选,会让更多的孩子加入到班集体的管理中来,会让更多的孩子拥有自我展示的舞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使民主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作为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民主选举义务,通过选举,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员,管理班级不但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使学生逐渐认识到集体是怎样的集体,它不是一个人的集体,而是属于大家的集体,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大家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管理这个集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加入到关心、爱护集体中来,在不断的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正确的集体荣辱观。
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的卫生保持、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直是我担任班主任以来的头疼问题。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强,导致了不良整洁行为习惯的出现。良好整洁习惯的养成,得从思想意识这个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案例描述:
严同学,主要表现:随便乱丢乱扔,书包不整理,书写不整洁,读书、做作业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等。有一次,看见他随手把一个纸团扔到地上,我询问他怎么又把纸扔到地上,他低下头小声说道:“在家时都是这样的,反正有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将纸扔到垃圾筒里。”
2、情况分析:
严的家庭中的长辈们,在他年幼时,由于给予了孩子过多的“爱”(也许并没有意识到那是一种溺爱时)造成了他不好行为的出现,更糟糕的是坏行为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成为了习惯。随手扔东西也会有人收拾,这种想法使得他在学校里也是如此。
3、教育对策:
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为了孩子的明天坏习惯一定得改正。当然,学生整洁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把它分解成许多可行的步骤,然后加强每个步骤,直到学生形成习惯。
(1).家校结合,在正确引导中强化。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他的接触社会机会不多,因此我加强与家长联系,重视家庭教育及家长的表率作用。所以,我将此事告诉了严的父母,请求家长配合。让家长明白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才是家庭所要重视的首要问题。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家校结合,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以点带面,在耳濡目染中影响。
我给每一个学生安排了个人卫生区。即:每个学生桌椅下面和附近的一小片地面。为了确保每个学生保持好个人整洁卫生,我安排卫生监督委员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一次学生的个人整洁卫生。并做好详实的记录。对于做得好的同学,大力地表扬,并邀请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经验的介绍。这样,以点带面,带动了一大批的同学自觉地注意环境、个人、作业、就餐的整洁。由于大部分学生自觉性较强,在我的严格要求下,班里大部分学生的个人整洁状况大有改观。在这样整洁的环境里,无形中,使严同学一样的少数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促使其约束自己的行为。
(3).以严督导,在反复纠正中强化。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需要及时且反复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每纠正一个不良习惯相当于培养起一个良好习惯。只有反复纠正不良习惯,才会使良好习惯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越来越稳固。如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要从反复纠正学生的卫生行为中开始。俗话说:“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一切都会变得容易。平时,我要求卫生委员严格监督,只要发现他个人卫生区有脏东西,就叫他捡起来。此外,我也经常抽空检查他的个人卫生,发现脏乱现象,决不放过,非让他收拾干净不可。
(4).以情诱导,在关心鼓励中养成。
严自觉性较差,单纯硬性地要求他讲整洁,他是不会放在心上的。我在提出整洁要求的时候,注重激发他的积极性,使他愿意按整洁要求去做。多与他交流,告诉他不讲整洁,会影响身体健康,让他感受到我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使他真正地从心底里接受。这往往比单纯的硬性要求更能促进其行为的自觉性。
4、教育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监督,适时的表扬,他乱扔垃圾的行为减少了,平时也能较好地保持个人整洁,做作业也变得认真了。家长、同学们也常表扬他。可见,正确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洁习惯,对学生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创建和谐班级,培养高素质人才。
我们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集体,正因为活跃,作为班主任,在日常生活管理中,处理吵架事件是比较多的,面对争吵我们教师必须要正确的去处理,只有正确地处理学生之间的争吵,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才能培养出智商、情商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使学生适应当今的社会的步伐。第一次处理两个学生的争吵,我处理得不够细致,没有让有过错的一方承认错误,而觉得自己吃亏的另一方对我的处理也并不服气,所以,中午午饭期间,他们的争吵再一次升级了,演变成一次打架事件,一个下午我都在为他俩的事情忙碌,在两声“对不起”后事情解决了,我也明白到只有及时、有效、公平才能处理好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矛盾,而我也在平时加强了教育工作,防范于未然,治理总是要比防范吃力。
这以后,我也在请教其他老师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总结了两点处理吵架事件的方法,我发现学生之间争吵,无非是以下两种情况:
1、一方学生的过错
2、双方学生的过错
作为教师遇到第一种情况时,要耐心向过错方讲清道理,让过错的学生知道自己错在那里。让他知道不能把自己的过错强压给同学,这样是不理智的,自己的错就是自己的错。同时对其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当发现学生有知错的表情时,要抓住时机灌输与人相处的原则,并鼓励他向同学道歉。同时也启发同学原谅、宽恕他,这样不会伤害过错方的自尊心。
遇到第二种情况时,教师要对双方进行严肃批评。告诉双方自己错在那里,同时并让他们知道吵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吵架也是不文明的表现和形式。遇到问题应讲道理,或请老师协助解决。在批评学生的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和平共处、宽以待人的原则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承认错误、互相道歉、握手讲和,从而使学生知道知错就改,改了就是好学生,也使学生懂得宽容。
从处理吵架事件中,我也明白了,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商,更要培养学生的情商,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不可忽略的责任。
谈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论文 篇6
一、音乐启迪智慧作用方式的基础
音乐的表现要素本身就体现了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首先,音乐的节拍、节奏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时间和数理的概念,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感;其次,音乐的旋律与和声要素,为我们提供了不同频率的声音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表演或欣赏中感受到不同音响运动的形式;最后,音乐的题材、体裁、风格等不同要素,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使我们能够在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以及表演或欣赏其艺术效果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升华自己的精神,提升自己的境界,忘我地融入到音乐。
由于音乐本身就是在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音乐与其他社会科学文化的广泛联系,也是音乐能够启迪智慧、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首先,音乐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因为,音乐中的律制和频率本身,就是以数学中的数字方式及其规律来体现的。只是这种数字方式经过了物理作用方式的转换,又通过音乐自身特有的音响形式表现了出来。如音乐中音值排列的组合,一旦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值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一定形式的节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型。音乐中音符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音符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音程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而不同音程排列的组合,按照一定的形式反复出现,就形成了一定的音型。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旋律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旋律的各种不同形式和类型。音乐中不同音程纵向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和声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不同和声(和弦)的不同类型和形式。音乐中不同音程横向和纵向交织排列的组合,如果形成了其自身所特有的织体结构的规律性,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织体(和声、复调等)排列组合的形式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数学的另一种形式就是音乐,音乐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数学。音乐中包含着数学的数理关系因素,音乐中也体现着组合、排列、几何、微分、积分等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其次,音乐与物理的联系也很直接和广泛。音乐是以具体的音响通过一定的时间表现出来的声学形式,客观地体现音乐自身的艺术效果。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也都是通过具体的物理声学的音响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的。音乐的四种性质(要素)本身就是以它的物理属性为基础的。音乐所具有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要素和特性的有机组合,不仅客观地反映了其物理特性,也反映出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恰恰就是人们用来进行一定思想感情表现的形式,以及社会生活在一定音乐艺术中的反映。故而,音乐的各种不同音响表现形式,都可以归属于物理的声学形式之中。其中包括发音的,从音响听觉和时间上来讲;机械的,从演奏或表演方式上来讲;结构的,从物体形制和质量上来讲等等。
再次,音乐与心理的联系更为广泛,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音乐是通过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以及所产生的思考和认知、情感和态度等,通过一定的丰富的形象思维方式,如联想和想象等,运用恰当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客观地表现出来。所以,音乐本身就存在有心理的因素和特征。有什么样的音乐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情感,有什么样的音乐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有什么样的音乐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有什么样的音乐形式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结构等等。故而,可以这样认识心理形态决定人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音乐与生理的.联系更是相辅相成的。因为音乐是人创造的,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结构与功能、特点与特征,无论是演奏或演唱、舞蹈或欣赏等,都是在人的生理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功能形成的结果。所以,没有了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音乐也就没有了能够供人们演奏或演唱、舞蹈或欣赏的物质基础了。
除上述外,音乐还与文学、语言、社会等学科紧密相关。所有这些,都是音乐能够通过特有的表现形式,进行自身艺术表现的基础。同时,这些相关学科也成为了为音乐的发展和提高,提供完备的、物质的、文化的、社会的音乐表现形式的前提和条件。
二、音乐启迪智慧的作用方式
在人的生长发育和发展过程中,最先发展的就是感觉和知觉能力,而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恰恰就是音乐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所以,人最先发展的才能就是音乐才能,而音乐才能的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都是以感觉和知觉能力的发展为基础的。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音乐启迪智慧来完成的。
音乐启迪智慧的方式,体现在它的功能作用上。如音乐在其表现过程中,与文学、数学、历史等文化课学习形式有着明显的不同。文化课学习形式的特点,一般只需要读书、思考或用笔书写、听记等方式来完成,采用的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学习方式;与外语学习相比较,外语学习虽然是由动态发音的练习方式与静态学习的方式结合而成,但仍是以静态学习形式为主;与体育学习相比较,体育虽是以动作的动态训练学习方式为主,但却缺少动态发音方式的训练;与美术学习方式相比,美术学习方式除了思考之外,是以手部的描绘动作为主进行的,也可以说是最安静、最静态的学习方式了。而音乐的学习方式,除了包容上述种种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外,还具有以肢体动作表现和发音动态过程结合的学习训练方式。所以,音乐的学习训练方式,就具有了思考、认知、朗读(朗诵)、视唱、听音、练耳、动手、动脚等,包括演唱、演奏、舞蹈、欣赏等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换句话说,就是音乐的学习与训练方式,综合了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训练方式,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形成了音乐特有的学习训练方式。这就使得音乐不仅具有融合汇集其他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特点和特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综合的、多形式的、多层次的、多主体的学习训练方式,体现出了音乐特殊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并把它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些综合的、集中的学习训练方式,成为了音乐特有的学习方式,即口唱、耳听、脑记、手动、眼观、身体动作等综合学习训练方式。这种综合学习训练方式,不仅极大地强调了学习者的主观感受和感官体验,而且注重学习者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强化了学习者的综合记忆途径,加强了学习者的动作形态表现,使音乐的学习与训练从最大的限度、最广泛的途径、最宽泛的内容、最灵活的学习方法、最多样的学习记忆方式(包括视、听、动等),最大程度地发展了我们在其他相关文化知识学习中的视、听等感觉器官的感知感受能力、理解记忆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动口动手能力、表达表现能力和创造学习能力。这也是音乐之所以具有启迪智慧和开发智力的功能作用的根本原因。
优化教师语言 启迪学生智慧 篇7
一、以优美的语言熏陶学生
中国的语言文字如诗如画, 内涵丰富, 具有综合性、模糊性、多义性, 学习和理解这种语言, 不能单靠语法分析, 而主要靠语感, 靠个人的悟性。阅读佳作、诵读美文固然是培养语感很好的途径, 然而语言环境的熏陶作用也不容质疑。特别是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大多数人是说方言的村民, 朴实有余而生动不足, 再加上他们阅读量少, 生活经历有限, 因此, 在对话和写作上没有良好的语言习惯。所以,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就具有相当重要的示范性和感染力。如果教师的用语形象生动, 就会激起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兴趣, 就会如春雨般细无声地滋润学生。教师旁征博引, 谈古论今, 滔滔不绝,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对课程会更感兴趣。例如, 在学习《背影》时, 伴随着崔京浩的歌曲《父亲》, 我轻声慢语:“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 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 他的情感是自私的。凝视父亲饱经沧桑的脸, 触摸父亲粗糙干裂的大手, 倚靠父亲瘦弱结实的肩头, 你有何感触呢?可曾读懂父亲的期望?可曾理解父亲的企盼?可曾意识到爱的回报?今天让我们走进《背影》, 接受一次爱的洗礼吧!”歌声、图画、导语相辅相成, 渲染浓郁的抒情氛围, 听者动容, 学生的激情被点燃。伴随着情感的暖流, 学生感知教材, 理解主旨颇为顺利。在“真情体验”这一环节, 我以诗一般的语言启发学生:“青春年少, 我们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 也许误解过他们的爱心, 请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把你的爱与歉疚告诉他们。”一石激起千重浪, 学生把自己的经历、感受倾囊而出, 有的学生甚至讲述得泣不成声。在这节课结束前, 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写出对爱的感受, 其中有不少惊人之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语言的使用要灵活多变, 从内容、形式、节奏都要赋予变换, 力求摇曳生姿, 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高明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使自己的语言呈现一种诗意的美, 如溪水时急时缓, 以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发展。
二、以亲切的语言贴近学生
新课程改革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特性, 呼吁教师必须从权威的宝座中走下来,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促使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审视新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以人文本的思想贯穿始终, 编写者从高姿态转向对等者的影迹时时可见。“研讨与练习”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律令式, 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可见一斑。教材编写时角度的转变郑重地确立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绝对的主体地位。因此,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师生的对话不再是单纯的问答式, 而应用“交谈式”“讨论式”, 构建人情味十足的课堂。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和和蔼可亲的语气, 会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一种安全感、愉悦感。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就会思维活跃, 畅所欲言, 课堂效率也就会随之提高。“亲其师, 信其道”, 在学生心中世间最温暖的莫过于老师的微笑。教师经常面带微笑, 以亲切而又贴近生活的语言来吸引学生, 学生会感到“如沐春风”的愉悦, 这正是教育情境中的移情作用。试想“请同学们去收集一下有关资料, 好吗?”“请你说说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在这么有亲和力的语言中, 谁会用“不知道”来抵挡“朋友”间的交流呢?和谐、安全的空间让学生想说、肯说、爱说,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三、以鼓励的语言点燃学生
新课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师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学习思维成果。学生既然有不同的见解, 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突出点加以肯定, 特别对具有独到见解与创新意识的学生更是要大力赞扬, 充分肯定他们的“异类”, 甚至鼓励他们超越, 感谢他们给老师和大家带来的启示, 要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骄傲。
一名教师应该是使用语言的多面手, 教学语言应该或生动, 或抒情, 或庄重, 或幽默, 或简洁, 或缜密。教师掌握语言的能力越强, 就越能在课堂教学中驾轻就熟。无论选取哪一种都要适合文本所传递出来的内在思想情感, 以及符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学生树立信心,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努力创新。比如,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回答问题时怯场, 这时教师可根据实际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调节氛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因问题过难而陷入冷场时, 教师这时可将问题转述得更生动或穿插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 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
不过,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避免机械的重复, 单一的表扬会使学生乏味, 甚至认为教师的认同是缺少诚意的一种敷衍。只有用恰切的用语和真心的肯定, 学生才会为之欢欣, 为之鼓舞, 也才会畅所欲言。这需要教师用心去发掘。
综上所述, 教师巧妙的教学语言能使语文课堂的容量无限扩大。语文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要求, 充分认识语言这个传递、交流信息的载体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优化课堂教学语言, 用心去与学生交流、探讨, 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学习、发现, 与学生真正融合、互动, 让学生的学习得以深化和升华, 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
摘要: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素养, 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心灵沟通与对话。因此, 教师应以优美的语言熏陶学生, 以亲切的语言贴近学生, 以鼓励的语言点燃学生。
培养兴趣 启迪智慧 篇8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真实世界的影像资料或者图片,让孩子体验一下真实的世界。比如:地球的全貌、各种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某些幼儿不能直接接触、不能轻易见到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品和科技产品,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静态为动态,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幼儿。
教师可以利用与科学有关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对故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比如:地球妈妈生病了,大家带她去看医生,然后一起找病因。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把科学活动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科学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真实的事物,这样既尊重了幼儿的特性,又让幼儿感受到真实世界的神奇。
儿童的世界是泛灵论的、诗的、艺术的、游戏的、梦想的、童话的……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的童话世界和科学世界相融合,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长远价值,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启迪智慧演讲稿 篇9
—信息技术教学汇报
双王城卧铺小学
双王城卧铺小学位于寿光市西北部,占地80余亩,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27人,教职工48人,学历达标率为100%。近年来,学校十分重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的培训和应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化学校”、“寿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等,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根据市局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结合学校实际,始终坚持“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围绕“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的宗旨,抓项目促建设,抓应用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把学校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卧铺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介绍
一、建制度,确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战略地位。
学校非常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成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指导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决策,包括软硬件建设。学校把智创客空间建设、中小学编程教育、慧化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组建学校信息中心,具体负责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中的各类技术保障,包括校园网络的维护,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考核等。
二、配资源,提供教育现代化物质保障。
我校在硬件上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建设各种功能室:多媒体教室8个,一体触摸机教室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还创建了科学探究1个实验室及数字图书室。各功能室配备了触摸一体机等设备。
二是学校在2016年8月底,邀请寿光移动公司对学校网络硬件升级改造,同时接入移动100兆光纤,每个办公室、教室、微机室、功能室都有节点,100兆有线到桌面,真正实现了全校网络化,同时办公室都进行了无线覆盖。学校给每位教师配备了台式电脑,教师用机比已达到1:1,教师更方便使用学校网络资源及市局提供的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实现了班班通。
三是学校对1-6年级的4个教室进行了教学多媒体终端的配备,主要包括触摸一体机等数字化设备。
在软件设施方面重点做好四个方面:
一是学校网站建设,学校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建立好了适合自己的学校网站,网站内容丰富,设有新闻频道,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学校,德育园地等栏目,各职能科室负责内容更新工作,完善了网络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安全防护管理措施到位。
二是学校充分利用家校通在搭建了家校通平台的基础上,每个班级都建设了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进一步提升了家校互通水平。
三是校本资源库建设。几年来学校通过自制、收集、购置,上级配置等多种形式,拥有200G以上的教学网络资源。平时要求老师把收集或者制作好的资源传到学校服务器资源库平台,达到资源共享。
四是教师充分利用市局提供的“精品课程、微课资源、备授课系统”等优秀教育资源平台,借助班班通及班级教学多媒体把教学搞的有声有色。
三、具体工作
(一)创客空间建设情况
创客空间建设这是我校梦寐以求的办学目标,但因我校条件限制,资金薄弱,因此学校错失了“创科空间”这样的创新加工厂,但我们期待能有这样一个提升学校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结束水平、释放学生创新潜力的空间。虽然我们很落后,但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开设的三级课程,我们尽多地给学生多一些感兴趣的动手动脑的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科学小制作。我们鼓励用图画、陶泥、布头、冰条棒、木材、铁罐、塑料瓶、铝型材等器材制作出自己的创客作品。如:科学课上,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垃圾袋、绳子和轻重量的塑制品等材料,动手制作降落伞,再进行试飞训练等,最后由试飞成功的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更给同龄孩子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长了见识,使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不再陌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使其跃跃欲试,爱动手、爱动脑。
(二)中小学编程教育情况
一是充分利用好班班通、计算机教室等教育资源,进行“编程一小时”活动与社团活动、学校信息技术等课程相结合,使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二是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做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围绕活动主题,明确活动重点,创新活动形式,确保活动成效。
三是“编程一小时”让学生在一小时内学习到基本的编程知识。虽然很多同学们进行编程才刚刚有起色,但从学生专注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中,看到了编程的快乐,科技的光芒。
(三)智慧校园建设情况 伴随着智慧化校园项目的推进。我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持续关注利用新技术创新式教学,因此学校提出“一三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若干种教学方法与信息化教学进行组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管理、环境、评价等创新建设与应用。
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课堂评测、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展示交流、个体检测反馈、统计评价分析的基础功能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谐互助和探究合作中,快乐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根据卧铺小学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点,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紧紧围绕着“硬件”和“软件平台”两个方面双轨建设。
我校根据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和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着手进行建设了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完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微课制作、课件管理、教务管理、成绩管理、课堂直播、智能考勤等”提供全面支持,全面满足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2.建设标准的网络中心机房,满足校内网络空间、各应用系统实现互通、实现数据交换共享。
3.建设网络中心机房同时学校加快搭建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步伐,该平台为学校师生们打造了云环境下的网络学习空间,以“人人通,云教学”网络空间为突破口并与电子书包班班通紧密结合,使平台能够整合各种方法与手段,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
通过平台空间网络教研、网络集备,发挥优质教师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教师合作交流;通过空间自主学习、评价反馈,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通过资源平台共享机制,加强师生家校沟通交流,扩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课堂网络化,教室现代化,讲授交互化,课件资源化,人人空间化” 4.继续完善学校公众号平台的建设,通过公众号与家校通app结合,搭建多角色客户端平台,用户关注公众号即可体验学生端、家长端、教师端、校长端。公众号可以实时推送作业通知,支持图文,语音方式发布,减少教师工作量。学校充分利用大数据,建成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校园信息化。建立校级统一信息系统,实现师生间,家校间流程通畅,对校园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和广大教职工及家长和学生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并可让家长方便快捷的了解校园动态及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效的形成家校互通。
5.创建智慧教室:为能充分发挥学校提出的“一三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智慧教室是学校创建的首选。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创建和调整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在课前预习、课中自习、课后复习环境均可以使用,支持多种翻转课堂模式,教师通过直观展示分享预习收获、全员互动共享学习成果、自选资源拓展阅读等形式,实现了学生的学习路径的多样化,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教师及时查看学情反馈,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方案,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老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并随堂解决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