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2024-10-31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共11篇)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篇1

梅委发„2007‟32号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村: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苏州市先锋工程要求,加强基层执政能力建设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选拔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村级年轻干部,为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现就我镇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化”标准,优化村干部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双带”能力强、群众公认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数量充足的后备力量。

二、村级后备干部管理的原则

1、党管干部的原则。

2、公开公平、择优选拔的原则。

3、群众公认、注重实效的原则。

4、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

5、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三、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

(一)选拔条件

1、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联系群众,清正廉洁。

2、事业责任心强,思想解放,开拓进去,勇于创新,勤奋敬业。

3、坚持“四化”标准,年龄在35岁以下,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

4、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基本具备担任推荐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发展潜力。

(二)选拔程序。采用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择优选拔等程序进行。

1、民主推荐。采用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党组织推荐和青年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推荐方式,对推荐出来的人员按照本村定员干部的1:1.5确定考察对象。

2、组织考察。对确定的对象,由镇组织部门进行严格考察审核。考察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认真广泛的听取干部、党员、群众和本人的意见,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要突出注重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工作能力水平和党员群众公信度。

3、选拔使用。根据考察情况,每个村择优录用1-2名村级后备干部,明确岗位职责,安排工作任务,并执行一年试用期。

四、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

1、加强后备干部政治修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基本知识和党规党纪教育,使他们增强党性,筑牢防线,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

2、提高后备干部的政策水平。以党校、成校为阵地,采取集中学习,外派接受培训,加强个人自学的方式,了解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科技、法律法规和相关实用技术知识,夯实理论基础。

3、重视后备干部的学历提升。鼓励、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各大专院校的在职学历继续教育,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对在取职得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学费由所在村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别负担。

4、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实行岗位锻炼,安排与培养方向相关的职务,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等方式进行。确定的村级后备干部不

占村“两委”干部职数,其政治待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样,经济待遇按照所在村实际岗位同类人员执行。

五、村级后备干部的管理

1、对后备干部实行一年一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法律和相关实用技术的学习情况;与培养目标的距离以及原有缺点、不足的纠正情况等。注重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政情况和发展潜力。在定期考察的同时,注意做好经常性的了解工作。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提拔的依据。

2、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适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后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1)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党风廉政等方面出现问题;

(2)严重违反工作纪律或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3)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

(4)由于健康问题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的;

(5)年龄偏大的;

(6)因其它原因,不适宜作为后备干部的。

3、建立后备干部档案。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况表、考察材料及培养方案、民主评议情况、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等。

4、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各村党政主要负责人对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负有主要责任,镇党委每年要听取1到2次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后备干部工作中的问题。

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更是我镇农村基层党的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各村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确立超前培养意识,把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工作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纳入党委(总支)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党组织书记要切实负起总责,副书记(党务委员)要具体负责,精心组织,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康有序地推进。

中共常熟市梅李镇委员会

二○○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后备干部培养管理意见

抄送:镇机关各部门

梅李镇党政办公室二○○七年九月二十四日印发 打印:杨爱芳校对:苏文学份数:120份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篇2

选齐配强后备干部队伍。乡党委提高选拔标准,拓宽选拔渠道,确定村支部书记或村长的后备人选各2人,村“三委”成员后备干部各配备1人。全乡村级后备干部105人,后备干部的配备率达100%,保障了村级组织阶梯发展和后继有人的良好局面。

精心研究设计锻炼平台。要打破备而不用的惯性思维,乡党委具体研究后备干部个人教育和专长等要素,合理使用。现在,分担村支部书记和村长工作的15人;分担会计工作的15人;分担村“三委”成员工作的75人。后备干部有了锻炼平台和展示的舞台,同时为村“三委”分担部分村级事务,一举两得。

从严要求加强教育管理。把村级后备干部当做现任干部来管理,与现任干部同步培训、同步学习、同步工作。要求他们参加村“三委”会议和乡级会议。按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以上课一分、实践九分的力度,着重培养他们的真本领,以便更好、更快地接过村级发展的重担。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作汇报 篇3

一是细分层次选拔后备干部。通过规范程序,从农村种养能手、企业主、退伍军人中选拔优秀青年,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各村党支部通过“压担子”锻炼,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选出骨干分子,确定为村“两委”委员后备人选;“两委”委

员后备人选经2年实践锻炼,经镇党委考核合格后,办理村干部入编手续。全镇后备干部有38人、村“两委”委员后备人选20人、村“两委”负责人后备人选文秘杂烩网18人,形成了“梯次”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

二是有分有合培训后备干部。镇、村两级党组织联合制定培训教育规划,采取“有分有合”的模式进行教育培训,即在学习党的基础知识、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采取集中办班的模式统一组织学习;在学习农村、农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时,采取按个人特长、志趣分班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菜单式”培训,并按照专业分类到相应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双带”致富示范基地进行观模实践,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三是明确标准锻炼后备干部。按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按照“后备干部、在职标准”的原则要求,将其安排到一定岗位,促进其快速成长。今年,已有20名村级后备干部被安排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及团支部、妇联等岗位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过程中,各村广交任务,敢压“担子”,严格要求后备干部,并通过民主程序,让6名“双带”能力强、政治素质好的后备干部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充分调动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关于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 篇4

(鄂政发[2007]31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鄂发〔2003〕8号),切实加强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认识,明确目标,高度重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一)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高水平竞技体育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竞技体育的基础是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根据奥运、全运战略和竞技体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符合省情、富于创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培养机制,努力构建层层衔接的人才培养训练网络,深入推进体教结合、赛训结合,全面提高训练、选材和竞赛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力争全省注册青少年运动员保持在6000人左右,参加省比赛的青少年运动员保持在5000人左右,体育后备人才储备量保持在500人左右,每年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的后备人才保持在100人左右。

(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要遵循竞技体育规律,立足“选好苗子,着眼未来,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不断发现、培养、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各地要结合实际,整合资源,突出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和赛艇/皮划艇等传统优势项目,注重游泳、射击等优势项目,抓好田径、篮球 1

等基础性项目,多层次、多形式地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积极向省优秀运动队、国家队以及高等院校和部队专业运动队输送优秀体育人才。

(三)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主管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原则。各市、州、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体育、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要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形式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并加强指导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兴办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

二、体教结合,完善网络,广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四)省体育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根据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全省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建立省、市、县三级训练网络,健全以学校体育为基础,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骨干,以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以及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少儿体校为重点的多层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五)市(州)体育、教育部门要根据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制定本市(州)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县(市、区)抓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办好本级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指导本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对遴选的体育后备人才进行培训提高。要对县(市、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定期检查,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的登记注册工作,防止人才流失。武汉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利用区位和人才优势,建立基础雄厚、层次分明、独具特色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阵地。

(六)县(市、区)要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办好少儿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要根据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结合本地人才资源的特点,选择和确定

本地重点训练项目,突出各地体育后备人才特点和项目优势,集中力量,形成特色和品牌。

(七)各级体育、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积极推进体教结合,着力解决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思路、新形式和新途径。要共同监督指导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创建学校体育园地,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开好春、秋季体育运动会,发现和选拔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成绩突出的中小学校,省体育、教育部门要共同组织考核验收,命名一批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推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泛、持久地 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

(八)各级教育部门要把体育运动学校纳入国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序列,由同级人民政府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管理,享受同级同类学校的同等政策和待遇。社会力量举办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按照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办理审批手续,享受有关优惠政策。要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课程教育,保证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发展。

(九)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考核评估体系,在升学等方面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给予必要的特殊政策。中小学向省优秀运动队、部队运动队和高等院校、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体育后备人才应纳入该校毕业生升学统计;体育后备人才参加省优秀运动队集训或试训期间,原中小学应当保留其学籍;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在升高中时,实行文化课成绩和体育专项成绩综合评价录取;对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后备人才,按照高考招生录取的有关规定,实行政策性照顾。

三、赛训结合,科学选材,建好体育后备人才库

(十)各级体育、教育部门要共同举办学校和青少年体育竞赛。要科学制定竞赛计划、竞赛规程;合理确定竞赛规模、项目设置;优化完善参赛办法、计分奖励等措施。组织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必须坚持公平竞争原则,不得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不得使用兴奋剂。加强体育竞赛中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青少年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参加体育竞赛。

(十一)省体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全省运动会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激励作用,坚持运动会总规程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相衔接,突出优势和基础项目,并保持相对稳定性。强化赛风赛纪,充分发挥其锻炼和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作用。举办和组织好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科学设计竞赛规模,提高比赛质量。通过竞赛,检验训练工作,丰富参赛经验,提高竞技水平,层层选拔人才。

(十二)省体育部门要按照国家青少年儿童体育教学训练大纲和选材要求,结合我省实际,逐步建立健全科学选材组织管理和实施体系。各市、州、县也要成立相应的科学选材专班。选拔有体育运动能力潜质的青少年儿童,应当根据体育项目选材标准,进行骨龄检测、机能评定、心理测试等考核。

(十三)继续实施“新苗工程”,规范人才输送制度。对全省适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科学筛选,进入“新苗工程”人才库,适当集中全省适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重点扶持、系统培养、科学训练、动态管理,确保我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库的数量和质量。省优秀运动队要按照公开、择优的原则,优先招收后备人才,充实竞技体育队伍。选拔集训时间一般不超过30天,试训时间不得超过1年。未经输送单位同意,省优秀运动队不得将集训、试训人员输送到其他单位,禁止教练员私自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四、健全机制,强化培训,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十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教练员管理办法》,坚持教练员考核及聘任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教练员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

(十五)建立教练员培训基地,加大对教练员的培训力度。要发挥武汉体育学院及在鄂高校体育院系、省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培训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省体育、教育部门分别负责制定教练员、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省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要组织和开展有利于提高教练员水平的观摩、岗位培训等活动,帮助和指导基层教练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十六)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配齐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教练员、离退休教练员以及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基层执教或进行短期培训。省体育部门应会同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挑选一部分适合当教练的优秀退役运动员,组织进行系统的教练员学历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充实基层教练员和和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大力支持。

五、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十七)县级以上政府要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公益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议事日程,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职责,明确落实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切实解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把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部门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有条件市、县应建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确保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政府举办的体育

运动学校建设要列入当地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设施建设的力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或者违法拆除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的场地和设施。政府举办的体育运动学校,对从事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按规定给予伙食和训练装备补助。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应按不少于规定的比例用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十八)省体育、教育、财政、人事等部门应明确落实各级体育运动学校、少儿体校的编制和行政事业经费预算标准,建立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考核、奖惩机制,成立联合督导小组,对各市(州)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奖惩。人才培养输送的奖励办法和奖励标准,由省体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主动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对阻碍人才培养工作,造成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篇5

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进入到村级后备干部中,进一步充实岳家庄乡各村的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后备干部培养计划:

一、推荐、培养对象的标准

凡是在各村中比较积极,知识水平理论水平较高,政治思想坚定,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群众威信较高的。

二、培养计划

1、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格、高标准地要求,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做到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多培养,生活上要关心。培养年青后备干部的正气、才气、灵气、锐气。

2、加强后备干部的业务技能学习。引导和培养后备干部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业务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各项工作的需要。

3、注重培训和锻炼。做到“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要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村两委工作中压担子、给台阶、多锻炼。积极引导他们投身村内事务之中,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4、健全干部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乡党委领导干部,各村支部书记不定期找后备干部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

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n 篇6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 ,做好这项工作是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有效途径 ,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务之需和长远大计。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作为后备干部,进一步充实到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建立如下后备干部培养制度。

一、推荐、培养对象的标准

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农村生活工作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政治思想坚定,管理能力强,有一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威信较高,文化程度高中以上。

二、推荐、培养的原则和程序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每年定期选拔符合条件的干部,经党支部支委会议讨论通过,在党员大会上进行民主测评,填写推荐表,写出推荐考察材料,上报组织部门。

三、培养计划和措施方法

1、加强后备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季度至少组织集中学习一次,平时自学20课时以上。学习内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多培养,培养年青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纪律观念。

2、加强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引导和培养后备干部广泛学习各种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新世纪信息时代农村各项工作的需要。

3、注重培训和锻炼。做到“重点后备干部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可以结合村干部挂职锻炼方法,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放在一定岗位上,压担子、多锻炼,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增强技能,增长才干。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篇7

关键词:大学生;村级本土人才;胜任力

农村是个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凤还巢”,应时而生成为村级本土干部人才,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肥沃的土地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锐力量。綦江区自2015年12月聘用302名本土大学生成为村级两委“助理”。但其作为新生事物,还处在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现实中的诸多困境。

一、綦江区村级本土干部人才队伍成长中的现实困境

(一)动机不纯正,难以“安下心”。

把“村官”当作今后职业的跳板,是不得已所采取的一种“ 带薪待业”的缓兵之计,这是其当初报考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缓解就业压力”的占 38.6%,“享受定向公务员、事业单位优惠政策”的占 24.3%,“服务农村、创业致富”的占22.9%。在过渡职业的思想指导下,很难安心于农村工作。就连那些有志创业,带领村民致富者,在工作难顺心、创业多艰难的打击下也很难坚持下去。“未来出路在何方?”这是大家普遍担忧的问题。

(二)能力不匹配,难以“下得去”。

一是三农知识匮乏。农民缺乏的是技术,需要的是服务,期盼的是致富。80%以上的所学专业与“三农”工作相去甚远,难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即使专业对口,其理论转为应用实践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变得异常艰难。

二是工作经验欠缺。缺乏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的经历,面对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大多感到“无从下手”。特别是面对农村错综的人际关系,较多的利益纠葛,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往往显得迷茫无助。

三是融入基层困难。刚刚从象牙塔里面出来,没有同老百姓打交道的情感体验,只会讲大道理,不会拉家常的交流方式很难融入村民。走访中得知,70%以上的村民不知道本村有大学生本土人才,更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一些村居干担心自己被取而代之,不愿配合、不愿放手、不愿传帮带;一些街镇随意抽调其到机关帮忙,致其分身乏术难以兼顾村上工作。据调查,现已抽调的4名同志,他们到村工作时间一般在每周1-1.5天。

四是创业困难重重。创业心理的准备不足,创业项目的难以选择,创业氛围的不尽如人意,创业资金的短缺制约,其创业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创业意愿者高达60%,但都是纸上谈兵,未付诸行动,高达 65%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创业项目的难以选择,创业资金短缺成为创业道路上的两大“拦路虎”。

(三)定位不明确,难以“有事干”。

一是工作职责悬空。村级两委“助理”是一个没有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范畴的尴尬角色,行政文秘性工作,后勤杂务性工作构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工作。“空挂”、“悬空”也就成了必然的现象。有的虽然跟在其他村干部后面处理一些问题,但只是听听看看,插不上话,帮不上忙、办不了事,感到缺乏存在感。

二是决策介入困难。在涉及到村级决策事务时,普遍游离于决策管理之外。在问及在村里是否有决策权和话语权时,85%的回答“基本没有 ”,15%的回答“有一点。

(四)考核不到位,难以“干好事”。

大学生本土干部人才队伍服务三农才刚刚起步,街镇领导并未过多关注,“街镇指导、村级为主”的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客观的考核评估体系尚未建立。导致其工作的被动应付,不求有所作为,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的消极思想。

二、提升綦江区村级本土干部人才队伍胜任力的对策建议

(一)以服务农村为条件,把好源头关。

选聘时,要“量身定制”供给对农村实际发展所需人才,适当向农学、法律、营销、电商、等对促进农村发展有现实作用的专业倾斜,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使之更快地融入农村,开展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对个人报考动机的考察,选聘那些具有建设新农村志愿者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

(二)以培训帮扶为手段,提高适应力。

二是帮扶促进成长。街镇组织办要安排一名具有丰富农村一线工作经验的镇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作为其专职“导师”,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制度,加快其成长速度。

(三)以工作实践为载体,加强归属感。

一是工作增强认同。村支两委要认同其“村官”身份,要明确职责让他们“有事做”。除“助理”外,可将其定位为“发展专干”,将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服务农业产业化作为其主要工作。对于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空挂”者,要早发现早披露,及时把投机者清出大学生村级本土干部人才队伍。

二是实践锻炼能力。村支两委要有意识安排他们从事征地拆迁、纠纷调解、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急、难、险、重任务,锻炼他们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放手放权让他们 “能做事”、“做成事”。同时鼓励其多参与决策,以具体的实绩体现存在的价值。

三是创业实现价值。作为选派到基层的精英力量,理应担负起引领农村创业活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要激发创业热情。加强大学生本土人才立足农村建功立业的舆论引导,增强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要主导产业选择。一方面街镇政府可通过面向社会征集等方法,科学论证建立以后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项目库,供其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创业示范基地的带动效应,引导其围绕任职属地的产业、区位优势和市场环境来选择项目,实现“一村一品”。要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各类手续,落地惠利政策,解决创业问题,积极营造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帮助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让创业无后顾之忧。要加大创业扶持。一方面街镇在税收、办证、管理费用等方面给予一定减免;另一方面区兴农担保公司要对其创业给予特别扶持,通过实施既担保又贴息和贴息不担保两种贷款模式双轨并行,提高创业贷款规模,扩大创业贷款扶持面。要创新创业激励。对通过创业活动形成稳定产业链,解决规定数量农民就业者,经过组织考察,可以破格进入村和社区领导班子,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投身到创业实践中来。

(四)以绩效考核为推手,增强责任心。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篇8

为进一步充实村级组织队伍力量,大佳何镇党委立足实际,通过 实施三项措施,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3人,在本次村级组织换届中,提拔使用了8名后备干部。

一、严格标准,公开选拔优秀后备干部。一是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标准。在《大佳何镇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提出选拔标准:要求年龄符合36周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作风好、有能力、懂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群众满意率高,着重从转业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农业合作社成员、致富能人、种养殖能人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二是严格程序,把好“入口”关。

1、“双推”和个人自荐相结合,推出初步人选。张贴选拔标准后,采取由党员、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和符合条件的人向行政村党支部自荐的方式确定初步人选候选人。

2、实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筛选出初步人选。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老干部代表、种养殖示范户、妇女代表等进行满意率测评,根据满意率淘汰满意率低的候选人,筛选出初步人选。

3、实行村党支部考察,根据综合情况确定正式候选人。在规定的时间由村支委会对初步人选进行综合考察,确定后备干部正式候选人,并上报镇党委。

4、实行“谈心建表”制度,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提供详细书面材料。由联村干部分别对正式候选人进行谈心,重点了解思想动态、工作经历、本人对自身的认识等,将谈心内容记录到村级后备干部简历表格中,为建立人才库提供好材料。

5、推行镇党委考察,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正式人选。联村领导对正式候选人进行再次考察,由镇党委结合9个行政村的实际按比例确定村级后备干部正式人选。三是输入电脑,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镇党委落实专人将后备干部正式人选53名信息输入电脑,建立大佳何镇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日后统一培养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宽视野,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一是制定了《大佳何镇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为实行动态管理提供依据。由镇组织线、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了以大佳何镇村级后备干部考核细则为主的管理办法,为实行动态管理提供统一的依据。二是注重日常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综合素质。针对后备干部理论功底浅薄、实践经验欠缺、处理问题方式方法单一等情况,我镇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举办了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对他们进行以十七大精神为主的党史专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法律专题和村级民主管理专题等知识的培训,要求认真学习,记录笔记,并对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成绩记录到人才库,作为考核依据之一。三是实行季报制度,加强对后备干部实际工作管理。要求每个村级后备干部将一季度所做的工作和下一季度工作安排向村党支部汇报,并填写《大佳何镇村级后备干部季报表》交由镇党委,方便镇党委及时了解后备干部工作状态,并作为考核依据之一。四是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考核。具体工作由各村党支部管理,考核由镇党委实行平时与年终、定性与定量考核,着重考核“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注重工作实绩、才能特长、政治表现、发展潜力、群众意见、存在问题,并将考核材料存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作为一年一次微调的依据。实行竞争制度,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发现问题,不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工作表现一般,无政绩的;健康状况不好,不宜担任更繁重工作任务的;因其他原因不宜再作后备干部的,都能及时进行调整。对表现突出、群众威信较高的干部,做到及时补充,充分保证村级后备干部活力。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篇9

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和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培养选拔机制,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上下衔接的后备干部队伍,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根据中组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和《上海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用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一步加强年青后备干部的理论学习、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素质,注意发现和储备充足的有潜力的优秀人才,为近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的中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拔原则

选拔培养处级后备干部,必须坚持《上海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用管理实施办法》中的基本原则外,还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要求,规范程序

2.注重发展,重在培养

3.动态管理,备用结合4.服从大局,统一调配

三、基本条件

被选拔为处级后备干部应具备《上海大学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同时还要具备下列要求:

1.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热爱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管理岗位经历和管理工作知识

3.正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副处岗位工作经历,副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正科岗位的工作经历;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应具 1

有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

4.正处级后备干部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副处级后备干部一般不超过40岁,35岁以下的后备干部也要有相应数量。

5.身体健康。

四、数量与结构

1.处级后备干部是指各学院(系统)党政管理岗位及校机关部处正副职的后备干部。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由校党委组织部和学院(系统)党委共同负责。

2.正副处级后备干部数量一般与正副处级干部职数为1:1。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在年龄、性别、专业背景等方面与领导班子的建设相适应。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有梯次,分近期和中远期培养,一般近期可进入领导班子的人选不少于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3.处级后备干部中,女干部的比例在20%左右,同时应有适当数量的非中共党员干部。

五、选拔程序

选拔处级后备干部应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选拔程序是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常委)讨论决定。

1.民主推荐包括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

组织推荐是由学院(系统)党委、直属党部支(党支部)通过听取本单位教职工的意见后,由党政班子讨论决定处级后备干部的建议名单。

群众推荐是在学院(系统)、校机关部处的一定范围内,由书记、机关部(处)长主持召开推荐会议,采用填写无记名推荐表的方式推荐后备干部人选。中等以上规模的学院(系统),参加推荐的人数不少于50人,包括教研室副主任以上、教职工党支部委员以上、教师副教授以上,以及工会、教代会、各民主党派代表。规模小的学院(系统)以及机关各部处参加推荐的人员为本单位(部门)的全体教职工。学院(系统)党委、直属党总支(党支部)根据群众推荐情况,经党政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作为后备干部建议人选,校党委组织部进

行考察认定。

2.选拔后备干部要按照规定的资格和条件严格把关。两级学院(系统)党委要对本部门推荐的后备干部建议人选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度、业务特长及发展潜力等方面情况,对近期拟使用干部写出考察材料,并报党委组织部。

3.党委组织部要根据考察情况和干部职级,提出处级后备用干部初步人选,并报校领导审定,确定处级后备干部的正式人选,材料收齐后报市教卫党工委备案。

4.选拔处级后备干部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根据需要,如领导班子换届等,每年也可对这些后备干部做些调整。

在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暂时不能提拔使用的,可按规定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六、培养教育

1.处级后备干部选定后,应为每位后备干部配备培养工作责任人,制定培养的方案,确定其培养方向。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而异,落实培养措施。要重点做好各学院(系统)党政一把手的接班人和综合素质好、管理能力强、近期可提拔任用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2.注重培训学习。处级后备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管理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和可能,组织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他们送到学校党校、市教卫党校、市委党校去学习培训,积极创造条件送他们到国外培训、考察和合作交流等。

3.必须加强处级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可根据后备干部的不同培养目标,通过安排一定的工作岗位进行挂职锻炼、轮岗锻炼。如院长、部处长助理岗、系副主任岗,可分配一定的工作任务,或专门负责一个研究课题,使后备干部熟悉挂职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规律,积累工作经验。轮岗锻炼是有计划安排他们到校内机关各部处之间或机关与学院之间轮岗锻炼,以拓宽工作实践领域,丰富

实践经验。

为了拓宽培养处级后备干部的渠道,应积极选后备干部到市、区政府机关、兄弟院校和大型企业单位去进行各种形式的挂职实践锻炼,不断增长才干。

4.建立后备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党政班子成员要经常与所负责培养的后备干部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思想上、工作上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5.学校为后备干部培养提供必要的条件,每年设置专项经费,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考核

考核工作是处级后备干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结合考核、换届考核和任期考核,加强对后备干部的考核了解。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工作实绩。考核结果作为后备干部任用、培养、调整的主要依据。

考察工作由党委组织部统一安排,每两年对各学院(系统)党委、直属党总支(党支部)的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八、管理

1.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处级后备干部由党委组织部在校党委领导下负责管理,后备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协同管理。

2.建立和完善处级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工作信息建设,凡涉及后备干部职务变动、考核、奖惩、培训及个人重大事项等信息都要及时存入信息库,逐步建立起内容充足、信息准确、更新及时、运转高效的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

3.建立处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后备干部不以一次选拔定终生。对经实践检验不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以及不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人选的,要及时调整;对表现突出,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要及时补充进后备干部名单。一般每二年调整一次。

九、任用

1.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

要,应适时选拔任用。学校根据两级学院(系统)党政班子建设需要,在学院(系统)之间、学院(系统)与校机关之间统一调配使用处级后备干部。

2.在任用后备干部时,坚持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提拔。对特别优秀的后备干部,可按照《上海大学处级干部任用管理实施办法》和有关规定破格提拔任用。

3.鼓励与支持处级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等活动。

4.积极向社会推荐和输送处级后备干部。

十、附则

1.本实施意见由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2.本实施意见自文件下发之日起执行。

中共上海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工作的意见 篇10

摘要: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本文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后备干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有效途径,做到近期有准备、中期有培养、远期有储备,为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加强 后备干部 培养 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这对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培育一支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后备干部队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南通市城乡建设局下属23家事业单位的走访调查,就加强事业单位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单位体制改革、用人机制的转换,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新的用人形式的出现,事业单位对待后备干部选拔与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问题。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方面的制约。

1.备而不“管”的问题。目前对后备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确定、轻培养的现象。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并确定专人进行联系和管理,但大多缺乏系统性的培养措施,教育途径单一,基本上是“干什么学什么”,没有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也没有结合后备干部岗位、自身特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单位领导人与后备干部的沟通较少;有的单位对后备干部只是写在纸上、锁在柜中,平常缺乏必要的重视、沟通、评价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备而不“管”的问题。

2.备而不“变”的问题。与干部提拔一样,后备干部也存在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必然有后备干部因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胜任、不适应。有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的管理。一是没有认真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对后备干部工作情况掌握不实,锻炼情况未进行有效的跟踪指导。二是未进行滚动式管理。没有有效结合半年、考核对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滚动式管理,未将工作表现一般、发展潜力不大、群众评价不好的人员及时调整出人才库。少数单位在后备干部调出甚至出事后也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影响了后备干部工作的严肃性。

3.备而不“用”的问题。由于受职数、任职条件、机构改革、领导班子换届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一部分后备干部后备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提拔使用。同时个别单位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备用错位”等现象,浪费了后备干部的专业特长,导致单位损失储备人才。在问卷调查中,有70%的人认为“备而不用,看不到前途”、“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是影响后备干部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二、做好后备干部培养选拔的几点建议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干部队伍后继有人、正常交替的关键性工作,必须真正重视、落实措施,切实建好、管好、用好后备干部队伍。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培养,促其成长。注重加强后备干部政治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素质、政策运用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重要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学习,让他们挑大梁、担重任,给后备干部进一步提供条件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选派后备干部到生产一线、乡镇农村等艰苦工作环境挂职锻炼,积累工作经验。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机关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实行纵向交流,对经历单一的后备干部实行横向交流,使干部在多岗位交流中锻炼成长。

2.定期考查,动态管理。将后备干部名单在本系统公示,实施民主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谈话提醒,帮助克服缺点。在规范考核的同时,加强日常考查,随时掌握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状况,并根据考查情况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进行补充调整,始终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质量和活力。必须坚持能上能下、优者进、劣者退的原则。给那些没有能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优秀干部更多机会,给那些已经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干部更多压力。

3.备用结合,择优而用。把后备干部作为调整充实领导班子的主要来源,搞好备用衔接。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在领导班子出现空缺时,及时将已成长锻炼成熟、得到干部群众认可的后备干部提拔到合适岗位使用。同时统筹使用后备干部,根据后备干部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部门、单位条块分割状况,实行后备干部一人多向配置,一个干部既可以是本单位的后备干部,又可以是其他相关、相近单位的后备干部,做到资源共享,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最大限度地实现后备干部资源优化配置,真正把后备干部作为调整充实各级领导班子的重要来源。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培养一支高素质、能担当重任、经得起考验的后备干部队伍,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单位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事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黄金辉.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J].理论探索,2012(5)

[2]于菲菲.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3]黄德桥,赵泽洪.后备干部培养中的干部备用心态及其调整策略[J].理论导刊,2011(1)

村级干部管理意见 篇1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村级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努力造就一支作风优良、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村级干部队伍,营造一个更加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的良好干事创业氛围。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指的村级干部,主要是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以下简称村级干部。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三条 村级党组织工作职责:

村级党组织是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主要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决定及本村(社区)党员大会决议。

(2)讨论决定本村(居)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3)领导村(居)民委员会、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支持和保障村(居)民依法开展村(居)民自治活动。

(4)负责村(居)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5)搞好本村(居)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工作。

(6)搞好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第四条 村(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

村(居)民委员会是村级工作的执行机构,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责:

(1)自觉维护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村级民主决策程序管理本村(居)事务,积极协助镇街开展工作。

(2)办理本村(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

(3)引导村(居)各种股份、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支持和组织村(居)民、村合作经济组织等依法开展经济活动(未成立村级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由村(居)民委员会代行职责,行使村级集体资产的经营和管理职能),搞好服务和协调,保障其合法权益。

(4)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村(居)民学法、用法、守法,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工作能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带头致富和带动致富,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作风民主。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顾全大局,开拓进取,求真务实。

村级干部任职年龄符合上级规定,形成以45周岁左右为主体,55周岁左右经验丰富的村级干部有一定比例,35周岁以下有一定数量的合理梯次结构,身体健康的村级干部队伍。

村级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班子中,至少要有一名女性干部。

第七条 村级后备干部

(1)选拔方式。村级后备干部的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左右,文化程度应在高中(中专)以上。按照“千人一员”的比例,每个村(居)要建立一支保持2-3名常数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级后备干部应通过遴选方式产生,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居)民推荐的基础上,经村级党组织讨论提出初步名单,送镇街党委(工委)审定后,报X委组织部和X民政局备案。

(2)动态管理。各镇街应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对村级后备干部建档造册,实行动态管理,镇街每年要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考察考核,并报X委组织部和民政局备案。

(3)培养使用。村级党组织、村(居)委会应给村级后备干部压担子、促成长。经选举产生的村级党组织和村-4第十一条 教育培训方式:

(1)经常性教育。村级党组织每月对村级干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镇街党委(工委)每季度应对村级主干组织一次集中学习。

(2)集中培训。村级干部任期内集中培训学习不少于10天。

(3)观摩学习。镇街党委(工委)根据工作需要,每年组织村级干部到省外、市外先进村(居)观摩学习。有条件的村(居)可以开展传帮带结对活动,帮助带动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居)整改提升。

(4)学历教育。鼓励村级干部参加函授、自考、电大等学历教育。

第十二条

教育培训内容。应结合实际,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基本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党纪法规,形势政策,农村实用新技术,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等。同时,各村(居)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相应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第十三条

建立村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村级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创新培训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党员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

第十四条 培训经费。村级主干培训经费纳入X财政预算,村级其它干部培训经费纳入镇街财政预算。村级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在获得毕业证书之后,村级予以适当经费补助。

(居)务公开领导小组会议,并对上一个月的工作开展情况,按“党务、政务、村务、财务、服务”进行分类登记,做到每月15日真实、准确、全面、规范地进行张贴公开。具体实施细节按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量化考评方案》执行。

第二十条

包组联户制度。村级干部应根据工作和所包村组的实际,有重点地联系信访老户、困难户或“留守学生”等群体;结合“三解三促”驻村活动,配合驻村干部做好民情收集工作。尽职履责,对本村(居)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主动靠前,逐一化解。

第二十一条 议事决策制度。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即: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并将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进行全面公开。凡是村集体资产资源处臵、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筹资筹劳方案、土地征用、兴办公益事业和大额集体资金使用等涉及经济发展和村(居)民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均纳入“四议两公开”工作范围。

第六章 考核评议

第二十二条 任期目标和计划。村级组织应根据镇街要求和本村(居)委会实际制定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对外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换届时由镇街负责组织考核。

第二十三条 考核。

(1)对村级“两委”班子及干部实行考核。考核-8第二十八条

离任保障。未纳入XXX养老保险的村主干离任按照《XX区离任村主干养老生活补贴办法(试行)》执行。其它村级干部正常离任的,根据任职年限及任期工作表现等情况给予适当补助,经费从镇街财政或村(居)办公经费中予以列支。

第八章 奖惩

第二十九条 表彰激励。对考核优秀的村级干部给予奖励;对任职20年以上的优秀离任村级主干,由X委、X政府颁发荣誉证书;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任职时间较长、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优秀村级主干,可由镇街根据其工作能力安臵到镇街相关部门工作,或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和各类先进人选。

第三十条 处罚措施。

1.诫勉谈话。村级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诫勉谈话:(1)对本职工作态度消极,不能完成任务的;(2)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属于本人负责、能够解决而久拖不决,造成群众集体上访的;(3)在班子中闹不团结,影响村级工作正常开展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作风简单粗暴,造成不良影响的;(4)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按规定公开事务的;(5)在民主评议中,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6)对分类定级为差的村(居),没有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的,或整改不到位的。

镇街指派专人对诫勉对象进行谈话,并向所在村(居)党组织送达诫勉通知书;村(居)党组织接到诫勉通知书后,应当通过村级“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等予以通报,诫勉对象应当在15日内写出整改计划,制定整改措施,以书面形式报镇街党委(工委)审批。

诫勉期限为三个月,诫勉期满后,镇街对诫勉对象进行考察。经考察,问题已经改正的,解除诫勉;问题未改正的,是党组织班子成员的,给予降职、停职或离岗学习等处理;是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给予离岗学习或劝其辞职等处理。

2.免职或罢免。免职是对犯有严重错误或犯有错误但不改正的村级党组织成员,应免去其职务,具体由镇街道党委(工委)负责执行。罢免是对不称职的村(居)委会成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依法免除其职务。村级干部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给予免职或罢免:(1)拒不接受镇街党委(工委)诫勉的。接受诫勉却没有提交书面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的,视为不接受诫勉;(2)在民主评议中,不称职票超过50%的;(3)有违纪行为被纪检部门处以严重警告或记大过以上处分的;(4)损公肥私,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查证属实的;(5)连续一个月或一年累计三个月无正当理由,不履行村级党组织或村(居)委会成员职责的。

3.其它措施。凡在任期内被上级免职的,一律取消原有享有的各项待遇。凡是被土地管理、计生管理、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等实行“一票否决”的和其它相关部门处

上一篇:狠抓督查落实人才下一篇:置业销售顾问年终工作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