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4-09-09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通用8篇)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1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陕发〔2008〕11号 2008年8月27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性

1、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全省离退休干部总数已达50多万,而且退休干部人数逐年递增,离退休干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政策更加完善,政治待遇落实不断创新,发挥作用工作稳步推进,离退休干部队伍和谐稳定,促进了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但也存在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不能适应客观需要等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认真研究解决。

2、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离退休干部队伍蕴藏着大量的人才资源,具有很强的政治、经验和智力优势,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发挥好离退休干部的作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离退休干部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

3、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和构建和谐陕西奋斗目标,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离休干部特别是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实现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工作新发展,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不断开创离退休干部工作新局面。

三、认真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4、坚持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各项制度,并不断丰富创新。坚持离退休干部参加组织生

活、政治理论学习、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参观工农业生产和重点建设项目等各项制度,保证离退休干部基本政治待遇的落实,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制度、形式和方法。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要求,建立离退休干部经常性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学习和专题讲座活动。办好离退休干部报刊。

5、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有关规定,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的组织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健康、年龄状况和居住地分布情况,本着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完善离退休干部党的组织设置,选好配强支部班子,保障活动经费,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活动给予党费支持,努力使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上有归属、思想上不落伍、管理上讲规范、作用上能发挥。保障离退休干部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级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在学员班和常设老干部活动团体中建立党支部。切实加强对流动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管理工作。

6、加强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和宣传教育工作。离退休干部所在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对离退休干部既服务好又管理好,既落实他们的各项待遇又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开展组织活动与走访、谈心、交流相结合,把解决离退休干部具体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深入细致地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既帮助他们解疑释惑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又帮助他们纾难解困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重视树立和宣传离退休干部的先进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做好离退休干部信访工作。

四、全面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提高服务管理质量

7、全面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各项政策规定。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执行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抓好《关于企业离休人员实施生活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陕劳社发〔2007〕88号)、《关于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实施生活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发〔2007〕219号)、《关于进一步做好离休人员生活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陕劳社发〔2008〕39号)等政策规定的落实,做好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做好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待遇落实、服务管理和走访慰问工作,确保离休人员各项生活待遇落到实处。

8、提高离休干部服务管理质量。离休干部所在单位领导要切实负起对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细化深化服务管理,为离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就近医疗、就近得到服务创造条件,努力使他们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安宁、有尊严。进一步完善离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对行动不便、身患重病、身边无人照料的离休干部,定期派人走访,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做好企业特别是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切实做到离休干部的事情有人管、工作有机构负责、所需经费有保障。关心和照顾居住在农村的离休干部。加强离

休干部休养所的服务管理工作。

9、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为离休干部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单位、社区、家庭相结合的离休干部服务体系。鼓励各类慈善团体、志愿者组织对离休干部提供服务和帮助。

五、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10、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完善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从退休干部数量不断增加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对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和政府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履行好对本地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职能。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原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退休领导干部政治待遇落实等工作。

11、健全退休干部待遇落实工作机制。对已有的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政策要抓好落实。党委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和政府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快研究建立退休干部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机制,使退休干部生活待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退休干部公用经费标准,由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局、省人事厅、省财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商定标准和具体支付办法。

12、认真做好退休干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退休干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原则上由供养关系所在单位负责,按规定移交到街道、社区的由所在街道、社区负责。各单位和基层老干部工作部门要统筹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保证工作力量,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认真做好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好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组织他们发挥作用。

六、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

13、明确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原则和思路。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和就近就地、方便易行的原则,鼓励离退休干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发挥积极作用。在发挥作用的主体上,注意向退休干部转移;在发挥作用的领域上,注意向社会领域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转移;在发挥作用的组织上,注意向依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年社团的力量转移。

14、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把离退休干部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身作则和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作为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从工作需要出发,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志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通过调查研究、决策咨询、技术指导服务等多种方式,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老干部工作部门和离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给予鼓励支持,进行经常指导。

15、加强对老年社团的指导。离退休干部是老年社团的主体,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建立与老年社团联席会议制度,指导老年社团组织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老年社团要积极配合老干部工作部门,发挥优势,团结带领社团成员有组织地发挥作用。

七、加强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工作

16、加大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是离退休干部重要的社会活动空间,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各级政府要把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列入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建成布局科学、规模合理、实用性强、覆盖城乡的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网络。建立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经费正常投入机制,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

17、不断提高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教学、活动质量。党委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要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活动理论研究,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秩序,增强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教学、活动要注意向街道、社区、企业、乡镇、农村延伸,带动全社会老年教育事业和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示范性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工作。

八、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组织领导

18、切实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离退休干部工作,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党委要及时研究解决离退休干部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形成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积极推进各级党委老干部工作局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有关部门在制定涉及离退休干部利益的政策规定时,要充分考虑离退休干部的利益,征求老干部工作部门的意见。

19、切实加强组织保证。根据离退休干部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及时调整、充实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使编制和人员配备与担负的工作任务相适应。根据工作任务需要,在各级党委老干部工作部门增设相应工作机构,增加相应编制和人员,增加相应的工作经费。对老干部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要予以切实支持,理顺机构规格,充实工作力量,保证工作经费。

20、全面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把政治素质好、热爱老干部工作、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同志选配进老干部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重视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激励、生活上照顾他们。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不断改善老干部工作队伍结构。加强老干部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政策运用能力、服务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和人员作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对表现优秀的老干部工作者要及时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和展示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良好形象。

21、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意见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27日 实施日期:2008年08月27日(地方法规)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2

《意见》分七个部分:一、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三、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四、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五、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六、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七、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高校宣传思想战线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取得新进展, 宣传思想阵地管理不断加强,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高校宣传思想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广大师生对党的领导衷心拥护, 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信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

《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主线, 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 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1) 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 提高领导水平, 增强驾驭能力, 敢抓敢管、敢于亮剑, 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 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 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3)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建设。强化依法管理, 着力加强制度建设, 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4)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准确把握师生思想状况, 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5) 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 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

《意见》指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 坚定理想信念,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 加强高校思想理论建设, 加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进一步增强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不断激发广大师生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巨大热情, 凝心聚力共筑中国梦。 (2) 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弘扬中国精神,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道德教育和实践, 提升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3)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 做大做强正面宣传, 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加强国家观和民族团结教育, 管好导向、管好阵地、管好队伍, 坚决抵御敌对势力渗透, 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4) 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 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把高校建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和辐射源,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5)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 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意见》指出, 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要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把统一使用工程重点教材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把工程重点教材作为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 把工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 编好教材, 建好队伍, 抓好教学, 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规划, 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在人才培养、科研立项、评优表彰、岗位聘用 (职务评聘) 等方面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建设地位。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加强党史国史和形势任务政策教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建设, 做好就业指导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 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哲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启动实施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 深入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 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价方式, 重点建好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创新基地, 编写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核心教材, 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 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 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

《意见》指出, 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强调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 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 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 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工作, 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 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要扎实推进师德建设, 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完善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办法, 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查处机制。要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 探索教师定期注册制度。

《意见》指出, 要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舆论。强调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理论建设, 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重点基地建设, 建设和创办一批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期刊, 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培养一大批政治骨干, 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学养深厚、有重要影响的思想理论建设队伍。要提升研究回答重大问题的能力, 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定期开展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 建立健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分类评价体系, 完善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组织开展高校名师大讲堂、理论名家社会行等活动, 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 支持中外学者围绕中国发展和全球性重大问题开展合作研究。要切实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 完善新闻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进一步改进高校新闻宣传的文风作风, 建立高校、宣传部门、新闻媒体三方联动宣传机制, 为高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 大力推进校报校刊数字化建设, 探索建立优秀网络文章在科研成果统计、职务职称评聘方面的认定机制, 着力培育一批导向正确、影响力广的网络名师, 立足校园网站建设开办一批贴近师生学习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 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 打造示范性思想理论教育资源网站、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 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意见》指出, 要着力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强调要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 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要强化高校课堂教学纪律, 制定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要完善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制度, 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 建立高校出版质量监督检查体系, 制定大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年度检查制度, 加强宗教学学科专业教学科研机构管理, 加强校园反邪教宣传教育工作。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3

2014年11月,中央组织部召开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亲切会见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工作中具有特殊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认真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把党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意见》制定的意义

《意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人口老龄化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四个更加注重”的工作原则,确立“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提出“充分体现离退休干部特点和优势、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工作方向,并对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提出具体要求,完善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机制。这是积极应对离退休干部工作自身变化的内在要求;这是准确把握离退休干部工作面临的大局大势的迫切需要;这是把党中央对广大老同志的深切关爱和对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高度重视转化为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关键一步,在离退休干部工作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关于《意见》提出的措施

教育管理方面,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和党员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切实落实“三个机制”,即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二是明确地方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没有明确服务管理机构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者所在地党委和政府指定的机构负责,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保障。三是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公用经费、特需经费标准。四是对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原单位和原单位所在地有关部门、接受安置地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进行了明确;

思想政治方面,要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始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他们家庭出身不同、战斗岗位、生活环境不同,接受社会环境、文化教育、信息理念的程度都不一样,面对这种特殊的群体,要做到加强教育引导,统一思想认识。

责任落实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完善职责,强化保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带头联系、经常走访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统筹谋划、科学指导,把离退休干部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认真履行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职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切实做好相关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工作。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工作。三是搞好服务保障。《意见》强调,在推进各项改革中,要确保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机构编制稳定,工作经费、服务用车等与承担的任务相适应。同时,要求全面实行地方各级党委老干部局局长兼任同级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要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队伍建设。

三、学习《意见》结合实际提出的建议

目前我们的现状与《意见》的要求还有些差距,首先要吃透精神实质要字词句段一字不漏的仔细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只有理解了文件精神实质,才会融会贯通与工作实践。其次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坚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区分情况、区别对待,抓紧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对一些方向性、原则性的要求,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先行试点、探索实践、稳步推進。同时,通过专项督查、调研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推动文件精神的落实。最后注意研究贯彻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更好地推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

广大离退休干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建设时期,还有在改革开放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他们都浴血奋战,忘我工作,为祖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都是矢志不渝的忠实代表,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凝心聚力,展示他们的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的幸福生活,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凝聚和释放正能量,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4

录入时间:2009年7月31日 来源: 陕西老干部工作网【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08〕10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陕发〔2008〕11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组织和推动广大离退休干部在构建和谐陕西、建设西部强省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广大离退休干部长期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忠诚于党的事业,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经验丰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柱和一支重要力量。他们离退休以后,有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发挥作用、作出力所能及的新贡献的真诚愿望。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和谐陕西的建设;同时,在离退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工作走上规范以后,离退休干部更加关注他们的政治待遇,更加希望他们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以提升晚年生活质量、实现晚年人生价值。要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新形势下我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和组织他们在建设西部强省、建设和谐陕西中发挥积极作用,进一步开创我省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在使离退休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同时,促使他们老有所为。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志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和就近就地、方便易行的原则,鼓励他们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做出新贡献,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四)要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必须搞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搞好离退休干部队伍建设,使他们了解形势、学习政策、支持发展。

(五)把离退休干部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以身作则和支持在职干部的工作,作为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准。

(六)全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要努力实现“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即要实现各级老干部门的主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年社团的主办、离退休干部的主体和宣传工作四个方面力量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有组织地发挥作用;努力实现“三个转移”的工作思路,即在发挥作用的主体上,由原来主要依靠离休干部向主要依靠退休干部转移;在发挥作用的领域上,由原来主要在经济领域更加注意在社会领域特别是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党的先进性方面转移;在发挥作用的组织上,由过去老干部门直接组织向依靠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老年社团的力量转移。

三、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积极作用

(七)发挥离退休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我省离退休干部人才荟萃,过去分布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长期担任党政领导工作的离退休干部,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研究决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应当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原来从事科技、文教、卫生等专业工作的离退休干部,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中办〔2005〕9号)要求,支持他们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讲学授业、人才培训、著书立说等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才干;对于居住在农村的离退休干部,则可以组织他们以多种形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贡献。各地各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离退休干部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

(八)发挥离退休干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参谋作用。广大离退休干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通过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下去,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更好地反映上来,协助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工作;通过他们帮助基层干部推动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通过他们协助党委和政府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组织离退休干部做环境卫生的监督员、计划生育的讲解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和谐社会的宣传员、新农村建设辅导员,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九)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广大离退休干部在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实践中,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五老”队伍,深入企业、乡镇、部队、学校、社区,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讲光荣历史、讲革命传统、讲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持之以恒的教育,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十)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在党内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中,包括在探索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实践中,通过组织离退休干部现身说法和督导巡视等方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新上任的各级领导干部牢记革命历史,增强宗旨意识,自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努力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同时,可以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行使他们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

(十一)发挥离退休干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要大力支持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经验、威望、时空、亲情等优势和传承、引导、教育、关爱、表率等作用。重点组织他们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代际和谐、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

四、发挥老年社团的作用

(十二)老年社团是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要注意加强老年社团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发挥老年社团在发挥作用工作中的组织功能和桥梁纽带作用。要建立各级党委老干部工作部门和老年社团的联席会议制度。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指导老年社团的工作,帮助解决老年社团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老年社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支持。

(十三)符合条件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取得证书者按规定登记注册,符合条件的可受聘作为技术开发项目组成员,参与申请和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鼓励各老年社团内部开展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五、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十四)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宣传。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和社会媒体,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陕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社会环境。

(十五)树立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典型。把他们树立起来、宣传出去,既能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更好地支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身作则,为社会树立榜样,激励更多的离退休干部发挥积极作用,又能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良好氛围。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中的先进典型,要重点培养,给予扶持。省市老干部门要定期对全省老干部发挥作用成果进行展览,总结经验,表彰先进。

六、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领导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把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落实。党政分管领导要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加强工作指导。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加强具体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老干部工作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提供支持。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形成各有关部门足够重视、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的工作格局。

(十七)加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建设。各地老干部工作部门要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协助党委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指导本地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工作。离退休干部原工作单位,要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给予鼓励支

持,进行经常指导。

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

中共陕西省委老干部工作局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5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2、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二、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

3、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

4、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重要问题;

5、拓展联系群众渠道;

三、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6、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7、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9、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

10、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

五、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3、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六、加强和改进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领导

14、把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5、大力加强基层群众工作;

16、推动形成群众工作合力。

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新进步。但是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群众工作也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立场不坚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等。各级党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确保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大力宣传沈浩等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成为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2、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政策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联系实际,创新群众工作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坚持和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干部交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新任领导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等举措,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

二、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

3、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分工,建立农村、街道、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省及省直部门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市、县(市、区)及市、县(市、区)部门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问计于民;要进村(社区)入户,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

4、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重要问题。省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安排1次接待或约谈信访群众。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两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市每周至少安排1次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都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带案下访数量应占包案数量的30%以上。

5、拓展联系群众渠道。运用网络、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各级党委政府及党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公开电子信箱,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有计划地安排省级党政领导干部与群众在线交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与群众在线交流不少于1次。完善热线电话、网友留言办理、信访绿色邮政、民意调查等制度。高度关注舆情,定期分析研判。

三、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6、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认真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要慎重决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物价、收费等领域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应当举行听证会,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任何决策作出、任何政策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重大决策作出、重点项目实施的刚性前置程序。坚持谁决策谁负责,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增长,逐步扩展民生工程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认真宣传、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

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9、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原则。加强对被征地、拆迁户思想、生活、要求等情况的摸排,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严禁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严禁采取“株连式拆迁”和“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不得随意动用公安民警参与强制征地拆迁。对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潜在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监督管理。认真分析研究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10、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省每年对经常性排查作出部署,市县每年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集中排查。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对排查出的问题亲自分析研究,亲自推动化解。省、市、县(市、区)定期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相关地方和单位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开展国情省情、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健全合理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调解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立省领导定期与高等学校师生直接联系沟通的渠道,省市党政领导要亲自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思想教育实效。

五、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联系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中发挥好带头、推动、督促和保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际行动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不思进取、作风漂浮、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清理控制评比表彰达标活动。

13、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执法监督,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坚决纠正冤假错案。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行为,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农民负担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诉受理、政风行风评议和政风热线工作。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六、加强和改进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领导

14、把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群众工作,省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市每季度、县(市、区)每月要听取信访等群众工作情况汇报,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群众工作;其他领导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群众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群众工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15、大力加强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群众工作的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本领。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6

(邢政〔2008〕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大曹庄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建设“平安邢台”、“和谐邢台”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办、国办转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的若干意见》(冀发〔2006〕5号)文件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意义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发展,人民调解网络逐步完善,广大人民调解员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较好地发挥了人民调解“预防、化解、宣传教育”三大职能作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但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影响经济社会生活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显现。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案件,严重干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影响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市现有各类调解组织5600多个,调解人员22000余人。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对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新时期的社会矛盾纠纷,建立长期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护我市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过程,不断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

二、多措并举,全面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要紧紧围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这一目标,全面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到2010年建立健全覆盖全市城乡和企事业单位的调解网络体系,建立并完善一整套适应新形势人民调解工作需要和有操作性的工作制度。全市90%以上的基层调委会达到“五有”(有人民调解委员会牌子、有相对固定的人民调解工作场所、有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有人民调解统计台帐、有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四落实”(组织、制度、工作、报酬)的规范化标准,预防调解纠纷功能显著增强,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健全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切实加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健全村、居(社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每个行政村都要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数较多的自然村(社区)应建立调解小组或配备人民调解信息员。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加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推进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调解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的调解组织,推进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纠纷等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建设;重点推进在外来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消费者协会等纠纷多发的特定区域和行业建立调解组织。力争用两至三年时间在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外来人口聚居区和毗邻跨界地区普遍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

大力加强人民调解队伍建设。要落实国务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调委会要由3-11人组成,其中应当配备2-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厂矿企业及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具体指导下建立相应的专兼职调解队伍。调解员的产生可采取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积极探索建立以学者、律师、政法工作者以及退休法官、检察官等为主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兼职的多元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分层次的培训网络,对调解员开展岗前培训,人民调解员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在从事调解工作时,必须持有司法行政部门统一核发的《人民调解员证》。要经常组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参加法院庭审等活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政治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

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倡导和支持一般民间纠纷向非诉讼渠道分流,将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首选途径和主渠道。要认真推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三位一体”调解机制。一是发挥好县市区社会矛盾纠纷排调中心职能作用,通过排查、联合调处、宣传教育等工作方式,控制和预防矛盾纠纷的激化,有效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二是建立完善人民调解组织与信访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联动服务窗口,加大信访问题的调处力度,努力引导当事人先行调解;三是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与公安派出所的联动机制,通过治安纠纷委托调解等方式,化解治安行政纠纷;四是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与劳动仲裁等部门的联动机制,通过社会力量,积极化解劳动领域矛盾纠纷。五是建立健全与基层人民法庭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行民事纠纷诉前劝导调解和诉中委托调解,形成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加强领导,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的要求,将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每年要编报经费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落实好市委、市政府〔2007〕5号文件规定的人民调解员每人每天不低于1元的标准要求,对调解重大、疑难复杂纠纷成功的,每件给予50-150元的

补助。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足额拨付到司法行政部门,并经常监督检查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杜绝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经费挪用等现象。

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直接承担着组织、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加强司法所建设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决定》(冀发〔2003〕13号、邢发〔2003〕8号)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的若干意见》(邢发〔2002〕6号)的要求,有效整合县级司法行政部门的人力资源。推行基层司法所由乡镇(街道)和县级司法局双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编制部门要根据上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文件进一步就机构编制、规格、人员配备、职能设置抓好落实。要抓住国债投资建设司法所的机遇,落实市、县、乡三级配套资金,确保每个司法所都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强化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市、区)政府要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人民调解工作;乡镇(街道)每个月要研究一次人民调解工作,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体系和考评、奖惩机制,确保人民调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类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要认真贯彻落实“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正确调解民间纠纷,力争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自身无力解决的纠纷,要立即向当地党政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汇报,不得推脱或隐瞒不报。对排查工作不到位、不及时上报或因调处不力导致矛盾纠纷扩大和激化,以至于酿成群体性事件或重大民转刑案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调解员的责任,并按隶属关系,对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7

一、新形势下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深刻

有些老干部由于行动不便,且路途遥远,使得其不能正常的参加组织活动,有的老干部至关注退休后的经济待遇,而不关心学习政策和了解时事,参加集体活动的次数是屈指可数,有的离退休干部思想跟不上形势,组织观念弱化,有的老干部只关心个人利益,缺乏大局意识,还经常跟在职员工比较各项福利待遇等。还有的老干部退休后心理落差大,一时间心理难以适应,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融入到老年离退休干部的群体中,这些问题虽然是出现在部分老干部的身上,但是也能反映出老年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上,还没有真正的落实[1]。

(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恰当,学习内容没有吸引力

目前,对老年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都是一样的,就是将老年干部集中起来学文件、听报告、参加集体活动,内容太过单一,对老年人开展的教育内容基本就是报纸和读生活待遇文件,没有很好的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变化来结合实际,解决问题。有的地方在对老干部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时候,只是简单的收集相关的重要文件来念给老干部听,其教育内容枯燥乏味,不能调动老年干部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且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只是将活动时间、地点通知给全体老干部,这样对于迁居外地,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就不能正常的参加学习,这样就形成了老干部思想教育不到位的情况。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平台难搭建

出现这方面的原因有两个,分别是缺少管理规范的组织平台和是缺少内容丰富的活动平台,在有的地方由于缺乏条件没有建立离退休党支部、老年协会组织,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但是其开展活动的次数也比较少,且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而对于内容丰富的活动开展缺乏经费,使得很多内容新颖、主题突出的思想政治活动无法开展。

二、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提升老年干部的思想认知

首先老年干部政治思想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这是做好离退休老干部管理服务关键的前提工作,离退老干部是社会主义创业的有功之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其次是要在离退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中,树立做好老年干部的离退服务工作是他们应尽责任的观念,离退老干部在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贡献,我们要从实际行动上、思想上落实老年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最后是要抓紧离退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老年干部退休后,其心理落差大,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作为老年干部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的去关心他们,引动其转变观念,主动学习,逐渐的适应角色。

(二)思想政治学习内容多样化

加强离退休老年干部政治思想教育的关键点是要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1)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对老年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要结合现代化的建设实践,学习党的十八大重大战略思想和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提高离退休老干部的思想认知,使其生活增添新的生机活力。2)要对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形势政策学习,对国家召开的重大会议、开展的重大活动以及推行的新政策等,都要组织退休老干部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理解国家的政策,自觉的维护改革发展[2]。

(三)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载体

1)要将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模式延伸至社区服务中,虽然离退老干部中有一部分是处于年老体弱和疾病高发的时期,但是对其展开教育和组织活动也是必需要进行的,而将离退休老干部的管理服务模式延伸至社区服务中,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加充分、方便的关照到老干部[3]。2)将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教育工作与实际存在的困难相结合,有很大一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已经进入了“双高期”,有很多人记忆力下降、口齿不清楚、视物模糊、听力下降,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的增多,使得其在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要完善离退休老干部的帮扶机制,相关工作人员要常常与老干部进行沟通,满足其精神需求,开展家庭文化娱乐活动,在老干部生日的时候,要组织人员送去祝福,使老干部感受到温暖。

三、结语

随着我国政府对离休老干部问题的关注,使得离休老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有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新形势下,离休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形式发展有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要加强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伟峰.加强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福建理论学习,2012,09:38-39.

[2]尹伟庆,金莉.离退休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5,07:21-22.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8

【发布文号】鄂发〔2007〕8号 【发布日期】2007-03-01 【生效日期】2007-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湖北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

(鄂发〔2007〕8号)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科协工作。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千方百计为科协及所属团体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不断推进,科协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历史责任更为重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我省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建设创新型湖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

1、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是在科技界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工作者队伍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科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和加强科协工作,通过科协把科技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在科技界的重要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科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重视科协工作,使科协工作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是加快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协具有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网络健全的独特优势,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省科协系统已形成覆盖理、工、农、医等多学科,遍及农村、城市社区、企业、学校等多领域、多层次的组织网络,联系着全省150万科技工作者,在实施科教兴鄂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发展我省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施科教兴鄂、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发挥好科协在推动全省科技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3、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是建设创新型湖北的现实需要。建设创新型湖北,提高全省人民的自主创新能力,科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团结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自主创新先锋作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客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建设创新型湖北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科协在推进自主创新中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支持科协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更好地发挥科协在科技创新、学术研讨、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和国际民间科技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设创新型湖北作出新的贡献。

二、充分发挥科协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科协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科协的智囊团作用,支持科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跨学科、综合性的科技咨询和论证,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支持科协及学会按照建设创新型湖北的要求,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紧密跟踪科技创新和学科前沿的重点,开展学术交流,创新学术思想,促进学术繁荣、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推动自主创新;支持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民间科技交流与交往。各级科协及学会要组织举办好“湖北科技论坛”等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着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努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要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开展“金桥工程”、“厂会协作”、“讲理想、比贡献”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计划”,组织经常性的送科技下乡,开展农民培训转移,提高广大农民掌握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科协深入企业、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在立项、经费、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支持省科协实施“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计划”。

5、充分发挥科协在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湖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形成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各级科协要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发挥科普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科普工作集成到《纲要》框架内,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科普资源,搭建社会化的科普服务平台。要深入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推动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开展。要大力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夯实科普工作基础。要继续牵头组织开展好“全国科普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参与“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创作和科普理论研究,编写出版高质量的科普读物和广播、影视作品。要支持办好《湖北科技报》等科普类报刊,充分发挥其在普及科学技术中的重要作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湖北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要求,建立科普工作表彰奖励制度,表彰奖励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政府建立湖北省科普奖励资金,并每三年表彰50名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

6、充分发挥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各级科协要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按照“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要求,在广大科技工作者与各级党委、政府之间建立起畅通、和谐的沟通渠道。要认真做好科协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委员会和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的工作,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要大力宣传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等评选表彰活动。要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努力发现、培养、推荐和鼓励科技创新人才。要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新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协精神。要以把科协组织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目标,以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科协组织自身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三、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

7、把科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把科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要明确一位领导分管科协工作,政府要明确一位领导联系科协工作。县以上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一次科协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科协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应要求科协负责人参加或列席;县和县以上各级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应当考虑符合条件的科协党员主要负责人;科协作为人民团体,其专职负责人一般应参加同级人大常委会(或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常委会(或专门委员会);科协负责人的任免,由同级党委提名,按照科协章程规定的程序办理;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等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目标考核之中。

8、切实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全省县和县以上科协机构应坚持独立建制,不与科技行政部门合并或合署办公;科协机关工作人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配好、配强各级科协领导班子。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工业企业及其他科技工作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协组织,并在人员、经费和活动场所等方面给予保障。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在非国有企业、新经济组织中积极探索组建科协的基层组织形式,并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各乡镇、街道都要创造条件建立科普组织,明确分管领导,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9、进一步加强学会建设。科协所属学会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协组织和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学会建设,按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在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深化学会改革,建立和完善学会的自主、自强和自律机制。政府社团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学会的服务,为学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学会的挂靠单位要重视学会工作,支持学会依法按章独立开展工作与活动,帮助解决学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地位超脱的优势,逐步将本部门、本行业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科技成果鉴定、重大项目论证、技术标准制定和专业资质认证等职能转移或委托学会承担。科协作为科技类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要对学会加强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

10、为科协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从2007年起,各级政府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应在各行政区域总人口人平不低于0?30元的基数上,年实际递增幅度不低于10%;对已达到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标准的县(市、区),其科普经费的投入应保持在创建标准之上;对条件较好的市、县,其科普经费的投入应保持较高水平。对科协主管的科技馆、科技报、青少年科技中心和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并落实国家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11、切实加强科普活动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要把科技馆、中小学校科普设施、科普画廊(橱窗)、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和乡村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信息员(“一站、一栏、一员”)等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当地财政、科技、教育、计划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科普设施建设。

建设创新型湖北、构建和谐湖北、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科协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自身改革与发展,全面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到建设创新型湖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要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定位,进一步拓宽视野,开拓创新,探索有效形式,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作为科协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和切入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选准主题,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干一些有显著成效、有重要影响的大事,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团体自身建设上创新,充分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与党政部门、其他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紧密配合,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学技术和人民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科协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科协事业的创新发展。

上一篇:膨胀石墨的形貌结构与表面功能基团的XPS研究下一篇:年终部门工作总结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