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2024-09-06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精选8篇)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1

XX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为了更好地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维护社区治安稳定,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特制社区发展建设总体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工委的领导下,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发展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区域集成化建设为手段,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求完善,三年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繁荣社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这四个主题,按照“民主法制型、诚信文明型、服务保障型、平安温馨型、环境优美型、学习创新型”六型标准要求,坚持社区工作社会化、社区管理规范化、社区资源一体化、社区建设配套化、社区队伍专业化、社区活动群众化的方向,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满足居民需求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在2012年里,力争通过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优质、平安稳定、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区。

三、基本措施

(一)加强社区民心工程建设。

社区民心工程是提高社区文化程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和谐社区的前提。创建民心工程坚持要本着以人为本,确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原则。

(二)加强社区组织建设。

1、社区组织是开展社区建设的根本保证。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各类民间服务组织的建设。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其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支持、保证居民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开展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社区居民是自治的主体,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履行职责,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社区事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2、社区各类民间组织是社区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是组织动员居民广泛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完善基层自治,深化社区服务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各类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合力。

(三)加强制度和规范化建设。

逐步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有健全的居委会工作、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居务公开、民主理财、代表联系群众、代表评议干部等各项制度;有村民自治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公约、环境卫生公约、爱护绿化公约等单项公约,促进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繁荣社区文化

1、加强文化活动建设。以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为龙头,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文化活动阵地功能,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节庆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多功能远程教育,经常性开展居民科学、文化、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育居民文化队伍。积极支持各类文体团队开展自娱自乐活动,引导它们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之路,推动社区文化向纵深发展。

(五)推进社区保障工作

1、建立社区服务和社区保障运行机制,推进社区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为社区困难职工开展送爱

心服务,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向失地农民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2、解决好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推进社区保障工作。进一步解决好弱势群体、特困户、低保户、残疾人、老党员、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好帮困解难工作,使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六)加强社区服务和社区自治的功能的建设。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在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社区服务的地位作用更显突出。社区服务主要是指在党和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依托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直接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和物质文化生活服务。其次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居民自治。在我国实行居民自治,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制度。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七)维护社区稳定

1、加强安全防范。社区积极与派出所加强联系,强化联勤机制,做好群防群治工作。充分发挥巡防队的作用,教育督促企业开展安全检查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减少社区内安全隐患。

2、做好民事调解。认真落实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超前摸排纠纷等制度,抓好来访、信访和各类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工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杜绝群体上访事件发生。

3、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按照“坚持长效管理,加强服务教育”的方针,以社区外来人员综合管理为突破口,严格证件化和动态管理,坚持教育、服务相结合,提高外来人口素质。

4、开展综治宣传教育。以党团活动室为阵地,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治安防范、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向弱势群体和家庭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企业和居民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开展自查自纠活动。

(八)社区卫生环境建设

1、社区公共卫生。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意识的宣传教育,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引导群众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卫生科普宣传。

2、社区医疗卫生积极开展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努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3、社区环境卫生。加强辖区日常生活垃圾清扫清运管理,规范袋装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增强保洁力量,拓

展保洁区域,延伸保洁时间,确保长效保洁到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社区将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部署,亲力亲为,积极按照发展建设总体计划,对社区进行建设进步!

XX

2012社区居委会 年5月28日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2

方案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流、学科、绩效和改革。一流是大学与学科建设的旨归,包括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水平的着力提升,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绩效和改革则是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动力和杠杆。这与2012年开始启动的2011计划内涵有相通之处。2011计划是学科、科研和人才三位一体的交互式推进建设,其根本出发点,同样是“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可以说方案是211工程、985工程等工程的总结,也是2011计划的纲领和延伸。

1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石,一流大学是一流学科的助推器

2012年,教育部主要推进了两项工作,一是开展实施“2011计划”,二是进行第三轮学科评估,学科评估是对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其根本目的是推进高校的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从首批批复的14家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高校来看,尤其是11家211、985高校,其所依托重点学科在本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榜首或次席,这与国家实施2011计划的根本出发点的认定标准相吻合,充分体现了2011计划实施的科学内涵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211、985工程院校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对象。相比较第一轮同时入选的河南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三所中心,第二轮非211、985工程院校仅有湖南农业大学一所。且两轮入选的地方院校方向均是面向区域发展类。总的来说,虽然第二轮协同创新中心支持总数大幅提升,但地方院校的竞争力反而有所下降。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学科来支撑,一流的学科成就一流的大学。列在公示名单第一个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就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这三所国际量子研究领域处于顶尖水平的院校联手组成,瞄准世界物理学前沿和国家在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等领域的战略需要,围绕量子物质的制备和量子物态的探索重大创新任务,聚集了20多位院士,数百名科技精英,被业内誉为“铁三角”。在第三轮学科评估排名中,北京大学的物理学与清华大学的核科学均位列第1,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虽未参评,但相关学科实力也是业内公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亦是如此,牵头单位天津大学的化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协同单位南开大学则在化学基础研究领域功底更深厚,天津大学率先开展并主持的地沟油变废为宝的重大项目,之所以能很快取得突破,得益于南开大学研究团队提供的催化剂关键技术。在第三轮学科评估,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蝉联第一,南开大学化学学科排名第二。一流的学科相互联合,各具优势的院校单位协同合作,高水平的研究人才碰撞激活,是真正契合了实施“2011计划”的根本出发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这样的协同创新中心自然能够脱颖而出。

一流的学科是实施“2011计划”的有力驱动,在协同创新中心的筹建过程中,要重视高等学校之间优势学科的强强联合,发挥优势互补效能,同时在协同创新中心运行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使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计划形成长期的互促互进关系。其实,不论“2011计划”还是985工程或者211工程,优秀的学科建设都是基础条件和内在优势。这对于政府决策支持及对各高校工作部署可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2 差异化发展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分步、分层次推进建设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既有的211工程院校、985院校,还是方兴未艾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均需根据院校实际,合理选择建设路径,布局总体科学规划,通过差异化发展建设一流学科。方案将国内大学学科发展分成三类。一是已拥有多个国内领先、国际前沿高水平学科的大学,通过优势学科相互交叉合作,协同发展,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期跻身世界一流之列;二是拥有若干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同类院校中居于优势地位的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则围绕主干学科,提升国际影响力,带动进入世界同类学科或高校前列;三是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大学,则需要着力学科特色提升水平,以期进入同领域一流行列。

以美国科技信息所(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 mation,ISI)开发的分析评价工具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为例。ESI数据库目前公认的,现今用以评价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覆盖全球范围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统计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按被引频次确定衡量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

仍以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其核心学科物理学所涉及三个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通过ESI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序,其排名顺序依次是第77、69、4。这也间接反映了该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学科在国际上的学科水平和学术声誉。

再以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例,涉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化学、材料、电子多学科交叉。

通过ESI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序,物理学科排名依次是第155、64、244、148、4;化学学科排名依次是第27、40、36、19、2;材料学科排名依次是第82、60、34、27、1。第二轮教育部批准协同创新中心里,牵头高校中仅有湖南农业大学一所地方院校,其牵头中心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学科农业学科在ESI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序第697,植物学科是第971。

从以上分属211、985或地方院校的ESI数据库统计结果可以印证,拥有不同学科水平的高校的协同创新中心,根据核心学科不同,呈现差异化。获批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其依托学科必定是已获得肯定评价,有相当的学术声誉。而反之,协同创新中心对牵头高校和参建单位的学科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011计划”是一流大学和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

方案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而落实到具体,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就是“2011计划”。“201计划”从2012年春天开始正式推进,教育部各司负责人到各省市调研和解读,至今已经推进3年,“2011计划”的推进思路也逐渐明确。回顾“2011计划”的内涵,为各主题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和运行指明方向,明确其工作重点。有媒体将2011计划称为产学研2.0版,即产学研的升级版,“2011计划”不是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简单升级,而是高等教育战略性计划从大学——学科——大学的转变。同时,“2011计划”既符合方案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也符合国内中央院校和地方院校综合办学与特色学科发展并重的实际情况,是可以参考长期推进的有效机制。

摘要:“2011计划”自启动实施,已历时三年,成效显著。《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实施,为“2011计划”的继续推进指明了方向,是学科、科研和人才三位一体的交互式推进建设,其根本出发点,同样是“国家急需,世界一流”。

关键词:学科,差异化发展,学科评估

参考文献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3

关键词:计划经济体制;社区自治;行政化组织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采用了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国民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成为那时经济活动有主导作用,还对社会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从社区研究角度来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关注的内容。

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从1949年底到1950年9月10月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内,在这段期间,上海城市社区管理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一方面是否定和废除旧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上海刚刚解放的时候,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能够接管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能够保证上海各个方面正常运转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必须利用旧政府遗留的社会基层政权组织的一些人员为维护社会稳定做些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权也慢慢地掌握了社会情况,新政权的社会基础也越来越巩固,在具备了相应条件之后,当时上海市人民政府就开始对社区基层组织进行改革和重建工作。在1950年以后,对城市社区基层组织加强建设的具体步骤有三个阶段。

第一步是明确宣布取消保甲制度里面的保甲长,经过一年多时间人民政权站稳脚跟,在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了一大批的积极分子,到了此时宣布取消保甲长的条件基本上成熟了。

第二步是在取消保甲长的基础上,各个区人民政府加强了对社会基本面的控制,面对管辖范围,划定一定区域,设立了区政府办事处。到1950年底的时候,上海市区的各区普遍设立了办事处,那时的区办事处是现在的街道办事处的雏型。同时在社区层面也积极组建各种群众组织,当时人民群众翻身当家作主人的感觉非常强烈,他们对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并以高度的热情积极地行动起来了。

第三步就是把社区内的各种自发组织整合起来,形成了相对统一的委员会,到了这时里弄社区居民委员会基本形成了。最初的上海城市里弄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建立在自发组成的进行自我管理的里弄组织基础上的,这样就给新成立的居民委员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它的性质、它的工作方式都受到了解放初期一些自发形成的里弄组织的影响。为了对居民委员会进行指导和管理,之前的区政府办事处演化为街道办事处。当时的里弄社区建立自发组织,承担一些社会福利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是完全必要的,那时人民政府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有许多方面还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群众的自我积极性的调动,通过他们的自我管理来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保障自身生活的安定。

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新中国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成,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日益显现其作用,上海城市社区管理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海城市社区管理和发展的内容方式基本模式等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1950年代中期,由于里弄社区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居民委员会在整体上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到了1960年代上海的城市社区基层组织与建国初期相比,在性质上有了很大很大的区别了,由原来的自治性的组织嬗变为政府性办事机构。

195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社区组织性质不可避免发生变化。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受到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尤为强烈,它的城市社区组织一步步从自治性的居民群众组织向行政化转变,这个过程大体上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区组织行政化的萌芽。这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那时居民委员会虽然表现出很强的自治性,但是其中也已经开始一点点露出了行政化的萌芽。居民委员会除了关心本社区内部事务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政府交给的任务。这种情况表明,居民委员会的工作里面已经包含了一些行政指派的内容。

第二阶段,社区组织行政化的加强。到了1954年的时候,居民委员会的行政化色彩得到了加强,其标志是在1954年12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这样居民委员会的性质从群众自治组织变为政府行政化的组织了。尽管当时在提法上还是坚持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从居民委员会内部的经费和人员状况已经开始向行政化方面过渡。在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指令作用下,居民委员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又进一步加强。

第三阶段,社区组织行政化的完成。1950年代后期,上海开展了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个运动在当时成了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工作的一个重点。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以街道、里弄为基础组建人民公社,这一社会组织形式把城市基层区域、行政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城市的基层社会形成了“街道里弄工业化”“生活集体化”“家务劳动社会化”,从而全面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大跃进”的建设方针在城市工作中的应用。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城市社区组织的行政化达到了顶峰,居委会直接承担政府的某些职能,特别是承担了所谓的政治任务,成为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社区自治的性质几乎完全蜕化。

总之,建国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成熟,上海城市社区组织的性质和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也随之经历了一个从比较偏重于社区自治到成为行政化组织的过程。如果说建国以前上海城市社区因外部环境无法进行有效干予而在社区发展上不得不依靠自身资源和力量依赖社区发育来进行的话,那么建国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上海城市社区发展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作用下受到社区外部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制约比较多地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也就是主要依赖社区建设而进行,社区组织也几乎完全褪去自治的色彩而成为行政化组织,同时在外部环境的过分作用下社区内部资源趋向枯竭而无法承担和履行所担负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上海社区发展报告》,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2]潘天舒著:《上海社区发展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4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德育工作机制,切实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的落实,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做出如下规划。

一、德育的思路和理念

当前,教育的改革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种种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的新形势,认真研讨德育对象的新特点,努力探索人文德育建设的新规律,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一)指导思想:学校德育要坚持以下德育工作思路

1.确立一个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发展奠基;

2.抓住两个主题,即牢牢抓住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两大主题,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搞好人文德育、严格管理的管理模式;

4.实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 合、严格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

5.理清五条德育理念,即以人为本是德育的精髓,人文教育是德育的主干,教育活动是德育的载体,与时俱进是德育的前提,道德体验是德育的基石;

6.要重点加强七方面的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道德诚信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文明道德教育等。

(二)德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观念。学校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讲是做人的工作,本质上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决定了

管理的重点在教育、在引导、在激励、在施加影响。要积极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氛围。

2.“德育为先”的观念。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在整体工作的各个方面,切实发挥其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

3.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观念。建立管理人员、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职工为主体力量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德育机制,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

4.大课堂德育理念。树立大课堂德育观,把课堂、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纳于大课堂德育的畴。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和教师主力军作用。要让学生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变课堂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二、德育的原则与途径

(一)德育原则

1.方向性原则。德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2.整体性原则。要完善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育人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途径和环节的德育功能,形成卓有实效的德育合力。

3.层次性原则。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教育。

4.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要注重正面引导和说服教育,坚持灌输与疏导相结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因素。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 实际,既要注重理论教育,又要注重实践教育,知行统一;

要求真务实,提高教育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6.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继承和发扬我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有益经验和成果; 转变德育教育模式,创新德育教育容,更新德育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德育工作。

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管理是强化教育的必要手段。在各项管理、服务中要贯彻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全体教职员工要以敬业精神与良好作风去影响学生,并要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

8.严格管理与自主管理相结合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管理模式。各班要强化严格管理,加大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和教育容,七年级重基础、重提高,八年级重转化,九年级重定位、重升学。

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10.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建立正常的联系沟通制度,在学校、社会、家庭三者之间形成高效、快速的信息沟通渠道;努力实现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开辟新的德育基地,邀请法制副校长和相关部门做好法制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以社会实践为突破口,让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二)德育途径

1.加强团委建设。团委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团员推荐,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格培训、严格考核。

2.加强学生会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学生会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严把学习关、综合测评关,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生力军。

3.加强班集体建设。每学期初,班主任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制定本班学期工作计划,并积极开展工作。

5.加强德育实践。学校要将主题教育和德育实践活动列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实践活动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做到时间、地点、容、围落实,主题突出注重实效。

三、德育的容和序列

(一)德育容

针对目前学生的实际,我们要开展以下几项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

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契机,积极抓好“三向” 教育(即导向教育、志向教育、去向教育)。要以团队建设为龙头,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辨析讨论、典型引导、对照检查、制定措施等方法,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基础文明教育

要从学生日常行为规入手,通过严格的管理,狠抓学生的基础文明和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目前男生存在的打架增多、喝酒增多、抽烟增多等问题,要采取专项教育、专项治理、专项管理等措施与办法,进一步加大管理的力度;要根据职业要求的需要,对学生实行更严格的管理。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净化校园环境,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努力打造文明校园。

3.法制安全教育

学校要把法制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各个方面,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教育活动,拓宽法制教育的渠道,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培养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公民。学校要从以人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安全常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能力,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4.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建立更加高效的工作机制,并做到四个普及化。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每学期都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通过讲座、主题班会、课外小组等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二是心理团队活动的普及化。要通过培训、比赛、经验介绍、观摩等方式,推广心理团队活动。三是心理健康测试与诊治普及化。要坚持对全校每一个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有问题的学生要通过集中诊治和个别咨询加以解决。四是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培训的普及化。班主任(辅导员)都要熟练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努力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里手。学校每学期都要制定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专职教师的讲座辅导,使班主任人人都能分清心理与品德问题,都能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在德育中的作用,加大对网络教育功能的研究与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功能,减少和杜绝网络的消极因素对学生的影响。第一,要建立学校德育,并根据学生思想成长和对信息的需要,选择健

康向上的教育容让学生浏览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作用。第二,要筑起校园网上防火墙对网上多元信息流在技术上加以过滤,杜绝校园网上不健康信息的出现。第三,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认识并取舍。第四,要采取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学生外出上网,特别是禁止到不健康的网吧上网。要积极营造绿色网上空间,保证校园网络文化信息传播向健康文明的方向迈进,努力打造 “数字校园”。

6.学习教育

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从而减轻对管理的压力;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理念的引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第一,要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第二,要建立学习检查机制,规学生的学习行为。要出台构建学习型班级意见,大力开展创建特色班级和学习型班级活动;要大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学习典型;积极推广各班好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7.社会现代意识教育

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加强对学生的现代意识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自由和守法、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市场经济与功利主义的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思潮,讲诚实、守信用,为做一个符合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奠定思想基础。

(二)德育序列

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构建适合我校特色的德育序列:

七年级

1.教育容和目标:

(1)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2)集体主义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集体;

(3)法制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4)学习教育;科学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5)艰苦奋斗教育;树立正确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7)学习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勤奋学习,打好基础;

(8)网络道德教育;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正确引导;

(9)基础文明教育;巩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形象;

2.大课堂德育

(1)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师);

(2)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各科任课教师);

(3)组织好广播操比赛;

(4)请优秀学生作报告;

(5)观看文明礼仪录像;

(6)文明班级评选;

(7)讨论会:怎样正确消费;

(8)青春期讲座(男生:让身体与品行一起成长;女生:

让青春之花绽放美丽)。

(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 师);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政治课及其他各科教师);

(11)“学雷锋,献爱心”活动;

(12)“爱学”和“厌学”大讨论;

(19)网络、道德、文明大讨论。

八年级

1.教育容和目标

(1)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而学的理想信念;

(2)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新的班集体,增强班级 凝聚力。

(3)社会现代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 识、竞争意识;

(4)学习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平;

(6)基础文明教育;侧重于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格。

2.大课堂德育

(1)政治理论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师);

(2)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各科教师);

(3)“我的承诺”宣誓,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

(5)青春期心理教育:侧重于性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6)举办“安全我行”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

九年级

1.教育容和目标

(1)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习;

(2)学习教育;增强对学习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不断求知的意识;

(3)讲究社会公德、学校道德、家庭美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4)升学与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和就 业观;

(5)社会现代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益意识、自主意 识、竞争意识;

(6)诚信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做诚信公民。

2.大课堂德育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与指导(政治课教 师);

(2)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教育(政治课教师)

(3)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四、德育机制与措施

(一)建立德育工作体制

1.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党委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把德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每年研究部署工作不少于两次,每学期至少听取一次德育工作汇报。

2.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制度。每位校级领导、中层领导干部要与 1—2 个班级建立联系,定期深入班级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3.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4.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校长及主要职能部门为主的德育工作体制。校长亲自抓德育建设,学年总结中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容,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各环节。

5.加强德育工作计划性。学校制定德育规划、学年及学期计划,要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目标明确容具体、主题突出、措施得力,体现实效性。德育工作要体现研究、规划、落实、总结、交流五个环节。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观念,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人人育德,德育人人。要进一步发挥校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班主任(辅导员)的骨干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健全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的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的运行机制;极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德育队伍。

1.坚持班委会、团委会例会制;

2.坚持班主任工作到位的德育管理制度;

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德育理念培训制度;

4.坚持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制度;

5.坚持每学期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制度;

6.坚持每学年举行德育工作研讨会制度;

(三)构建大课堂德育

要树立大课堂德育观,把课堂、校园文化、家庭、社会纳于大课堂德育的畴。第一,在大课堂德育体系中,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因此,要更加关注课堂中德育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德育渗透。要让学生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变课堂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根据教材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顺序地穿插教育容,做到备知识、备教材、备学生;学校要制定教师课堂德育规,赋于教师明确的教育职责,规教师的教学及教育行为,把教师的课堂德育过程纳于到教师工作质量考核评估之中。第二,要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精心组织和布局校园文化,让校园的每一砖每一瓦都蕴含教育功能;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第三,要十分重视家庭在学校德育中的教育功能,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建立网上及通信联系机制让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工作。第四,要通过学生的实习见习、假期活动、双休日活动,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实践体验,增强对德育的感性认识。

(四)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要紧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定期研究德育工作的重大问题,并根据教育环境的变化和管理对象的变化以及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主动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1.拟定德育课题,开展德育研究;

2.建立德育课题的申请、立项、研究制度;

3.建立德育科研成果的评比和奖励制度。

4.完善省级一般资助课题《整体提高农村中学生德育素养的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健全规章制度

1.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规化、系统化、科学化,要修改和完善班级、学生个人目标管理评价体系,运用德、智、体等综合素质测评班级、学生,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管理人员工作规程和追责

制,进一步明确学生管理人员的责、权、利,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严格学籍管理制度。要严格学生的学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增强保护学生健康成才的意识。

4.严格贫困生的救助制度。

5.严格宿舍管理制度。学生公寓楼、食堂要建立健全学生宿舍节约水电制度、治安管理制度、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管理人员岗位考评制度、宿舍楼值班制度、食品卫生制度。要吸收学生参与宿舍的管理工作,成立有学生参加的宿舍管理小组。要继续坚持学生管理人员进驻学生宿舍制度,坚持管理人员每天深入学生宿舍楼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坚持班主任、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深入学生宿舍制度,以便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动态。

6.加强德育制度建设。

(1)坚持新生入学教育制度;

(2)坚持新生入学签订管理协议书制度;

(3)坚持每周升旗制度;

(4)坚持每周班级管理量化积分评比制度;

(5)坚持日常行为的监督检查制度;

(6)坚持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制度;

(7)坚持每学期开学典礼制度;

(8)坚持每学期评先、选优制度等。

(六)打造人文环境

1.加强学风建设,构建学习文化

构建学习型校园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是良好校风形成的有效抓手。要切实抓好“三风建设”,要以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以良好的学风促进优秀的校风,努力营造文明、有序、健康、向上的人文校园环境。

(1)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争创学习型班级。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学习型班级”、“三好学生”等评比指标,通过运用评优等多种激励措施,树立先进个人和先进班集体,以点带面促进学风建设。

(2)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学习氛围。加大早自习、晚自习和下午课外活动等时段的管理力度,深入开展自习纪律大评比活动,营造健康浓厚的学习氛围;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管理,自习室不能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不出现与学习不协调的现象。

(3)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倡导诚信考试,杜 绝考试作弊现象发生;

(4)严格学生考勤制度。严格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请假做到班班有记录,政教处有备案,并将考勤情况与期未班级和个人评比挂钩。

(5)在学风建设上争取做到两个提高、两个下降。两个提高:一是学生学习竞争能力的提高;二是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两个下降:一是学生违纪率下降;二是学生不及格率下降。

2.打造人文校园,构建环境文化。要积极营造育人氛围,育人于无痕之处。鼓励各班设立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黑板报,容涵盖学校安全、心理健康、学科教育等各个方面。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5

一、“十一五”期间林场发展总体评价

(一)、林场基本情况

1、地理位臵和行政区划:普兰店林场场部位于大连市普兰店的中南部,距普兰店市中心9公里,普兰店市铁西办事处花儿山村境内。林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1°52′30″~122°18′45″,北纬39°20′00″~39°59′00″之间。山林主要分布在普兰店市星台镇、同益乡、沙包子乡、莲山镇、大谭镇、元台镇、丰荣办事处、铁西办事处、南山办事处境内。普兰店林场属于普兰店市林业局下属单位。

2、自然地理概况:普兰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南部东侧,沿中脊向东南、西南方向倾斜。本区山脉为千山山脉余脉,由西北向东南延伸变缓,最高山峰华尖子海拔808.6米,平均海拔200~300米,大部分地区属于剥蚀地貌,整个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境内有大小河流223条,其中碧流河流程达150km~300km,发源于盖州市小石棚乡。流程在30km以上的河流友大沙河、复州河、鞍子河、清水河、吊桥河、甲河、占子河等。有大型水库一座:刘大水库。中型水库三座:红旗水库、大梁屯水库、五四水库。

本区气候属于南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8.4‴~10.6‴。一月份最低,平均气温-7.2‴~-9.5‴,极端最低气温-19.6‴;

七、八月份最高,平均气温22.8‴~23.8‴,极端最高气温37.4‴。平均年日照2547.7小时,平均年湿度为67%,平均年降雨量为596.9~723.3毫米,平均地温13‴左右。初霜期为十月八、九日,终霜期为三月二十四日~四月十一日,无霜期为174~188天。

本区土壤为残疾母质和坡积母质上发育形成的棕色森林土,土壤质地为棕壤,土层较薄,石跞含量较高,腐殖质含量较低,剖面过渡不明显,PH值在6.7左右,程微酸性。

本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华北植物区系,多为次生植被。

野生动物主要种类有:山鸡、野兔,狐狸、獾子、松鼠等。

3、经济状况:普兰店林场始建于1962年,现有职工47人,资产总额368万元,林场平均年收入100万元左右,职工人均年收入1.5万元左右。

4、森林资源状况:林场经营总面积1515公顷,森林蓄积65286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94.1%。针叶林面积139.3公顷,蓄积4606立方米;阔叶林面积1180.1公顷,蓄积58067立方米;针阔混交林面积53.6公顷,蓄积2597立方米。商品林面积415.3公顷,蓄积12114立方米;公益林面积1052.3公顷,蓄积53172立方米。公益林面积、蓄积占森林面积、蓄积的71.7%和81.4%,为生态公益性林场。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成绩 ⑴、生态建设

十一五期间,普兰店境内的国有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森林蓄积和质量得到了增加和提高,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由于采取了封山禁牧等育林措施,藤本、灌木、草本植物生长茂密。初步形成了较好的生态体系。

⑵、森林经营

十一五期间,林场累计完成造林面积0.34万亩,中幼 林抚育面积0.2万亩,封山育林面积0.75万亩。

一)、公益林经营情况

上个经理期至本经理期前几年,林场进行全方位的造林活动,宜林荒山基本消灭。并加大了封山育林和管护的力度,特别是自2005年秋起,大连市下达了封山禁牧令,严禁放牧,植被资源逐年增加、丰富,森林蓄积逐年稳步增加,只进行了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管护投资逐年增加。主导思想正确,措施科学、得力、合理,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整体生态功能逐年增强。

二)、商品林经营情况

近几年,商品林经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由于受到采伐限额的限制,主伐利用采伐蓄积远远低于商品林年生长量,上级给我场下达的主伐限额为400立方米,而商品林年生长量为800多立方米。从而使成、过熟林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自2004年起,普兰店市政府下达禁伐令,停止一切性质的经营采伐,影响到分类经营的实施。导致林地利用率降低,商品林利用断点。

2)、低产(质)林面积、蓄积已达到119.6公顷和4829.51立方米,其中:商品林面积67.1公顷,蓄积2463.2立方米。分析造成这个后果的原因,一是上经理期我场没有低产(质)林改造限额,需特批才能实施改造作业,因而造成实施的改造作业不能满足改造的需要,二是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大量林木生理枯死,使林木数量减少造成的。森林质量与立地条件不相匹配,降低了林地利用率。

三)、森林多资源开发方面 1)、二龙山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二龙山景区共占有国有林地100公顷,蓄积5000立方米。二龙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属普兰店市林业局领导下的经济实体,如何处理占有国有林的问题,始终悬而 未决。

2)、吴姑城工区清泉寺旅游区

林场辖区内的清泉寺位于普兰店市星台镇葡萄沟村,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原名巍霸山城,为抵御外敌入侵、屯兵而建。山城占地426亩。汉朝光武年间,外筑十余里围墙,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内设点将台、饮马湾、紫禁城、养鱼池、梳妆楼和庙宇群。后吴姑入主山城,更名为吴姑城。

清泉寺是一组中国古代建筑群,是集佛、道、儒为一体的综合性庙宇,是大连市第一批重点保护建筑物。清泉寺藏经阁建于1993年。由于年代久远,除清泉寺庙宇保存完好外,点将台、饮马湾、紫禁城、养鱼池、梳妆楼等古建筑只余遗迹,围墙大部分坍塌。

目前,前往观光朝圣的游客络绎不绝,年游客人数约10余万人次。仅庙会期间,游客人数可达3万余人。年门票收入可达50万元左右。

1982年,普兰店市星台镇在巍霸山城外围建立牌坊,成立了巍霸山城管理处,将巍霸山城圈在内,收取门票。林场虽经多次、多方交涉、争取,始终没有结果。2001年,星台镇巍霸山城管理处将管理权以每年20万元的价格移交给清泉寺。林场曾多次找有关部门协商此事,至今仍在交涉中。

⑶、扶贫资金项目

贫困国有林场扶贫资金项目—奶山羊养殖场,于2005年建成投产,十一五期间共创产值150万元,创利润15万元。

2、主要问题

目前,普兰店林场生存和发展以及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兰店林场公益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74.3%,属于公益性林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 若干规定》文件精神,“生态公益性林场要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录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但地方政府财政部门根本不拨事业费和管理经费。没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经费,森林经营管理不到位,难以达到规程要求;没有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基础设施滞后,不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求;没有事业费,林场生存艰难,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没有保障。

2)、虽然国家局、省、市主管部门以及林场曾多次探讨林场的经营机制改革,但就普兰店林场而言,至今没有定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定编、定岗和富余人员分流安臵问题。没有上级权威部门的指导和参与,林场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没有各项资金来源、林场生存困难的情况下,富余人员较多,林场负担较重,更谈不上发展。

3)、关于管理体制问题

目前,林场的管理体制不明晰,比较混乱。体现在人事、森林资源管理业务和资金来源等方面的管理多重性上。出现了都管又都不管的混乱局面。存在着诸多弊病。人事归地方政府领导,在人事安排上就必须考虑到地方各部门的诸多关系,这是导致林场机构臃肿的一个重要原因;业务归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但地方政府可以根据需要予以干涉和改变,影响到森林经营按规程执行;在资金来源上,除政策性补贴、补助和硬性要求外,没有按照国家关于发展林业的有关规定给予应有的保障和扶持,造林绿化有钱,经营管理无费。地方政府几乎全部停止财政支持(其中包括地方财政自身拮据,无力他顾)。没有基建投资和森林经营管理经费,森林经营就达不到规程要求的标准。经营管理的科学技术含量较低。

同时,由于管理体制混乱,导致林场生存艰难,为了维持开支,林场有时不得不以掠夺性经营森林资源为代价,以解决燃眉之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长期下去势 必形成恶性循环,后果难以想象。

上述三方面的情况,如果不能尽快予以处理和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普兰店境内的国有森林资源的科学经营管理,影响到森林生态建设和生态体系建设。用战略的眼光看,将影响到国土生态安全。

(三)、总体评价

十一五期间,普兰店境内的国有森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发展,森林蓄积和质量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和提高,由于采取了封山禁牧、插绿造林等育林措施,藤本、灌木、草本植物生长茂密,新增大面积针阔混交、林冠重叠的复层林份。动植物、鸟类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初步形成了较好的生态体系。生态建设取得的初步效果。

但同时,林场的建设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经营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管理体制不顺、经营管理经费渠道不畅通、产业经营不良、经济状况拮据、职工工资和待遇得不到保障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最终影响到林场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森林资源的经营和培育。

二、“十二五”期间林场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总体发展目标

1、人工造林0.8万亩。

2、地产林改造0.1万亩。

3、封山育林0.8万亩。

4、中幼林抚育0.4万亩。

(二)、主要任务

1、林场改革 ⑴、分类改革 ⑵、定编定岗

根据林场实际工作量实行定编定岗,对富余人员进行分流安臵。

⑶、调整规模

⑷、分流安臵职工

争取资金安臵分流人员。为林场减负。⑸、职工社会保障

林场已经参加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参加住房公积金。保障职工的利益。

2、产业发展 ⑴、公墓

计划在林场杏花工区2林班兴建一处公墓,位于普兰店市殡仪馆旁,一期工程规划面积400-500亩,二期工程规划面积300亩。筹集资金1000万元,到十二五期末,完成建设规模为800亩,容纳墓穴5000盔,集不同风格不同价位墓区、停车场、祭祀区、办公区、风景区、连通道路为一体的中高档公墓。

⑵、国际生态园老年公寓

与大连市国凤集团合作,兴建国际生态园。园区包括:老年公寓、风景区、餐饮服务、度假村、休闲娱乐城、邮局、商店、高尔夫球训练场等设施。总投资3.5亿元。至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试运营。⑶、职工自营经济

富余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收。

3、森林经营工作 ⑴、中幼林抚育

完成中幼林抚育面积0.4万亩。⑵、低产林改造

完成地产林改造面积0.1万亩。⑶、大经材培育

2009年,普兰店林场承担国家局速生丰产林大经材培育项目。目前造林工作已全面结束。“十二五”期间,要严格按照速生丰产林大径材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软硬件设施,根据大经材管理规程要求,搞好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管护措施;建立健全管理档案。

4、危旧房改造

在十二五规划头二年时间内,完成37户职工住宅危旧房屋改造;完成办公房屋和其他房屋的危旧房改造工作。

(三)、林场发展的难点问题 ⑴、管理体制

目前的管理模式不适合林场的发展和国有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应实行“垂直管理模式”,即林场的人、事、钱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管理。⑵、资金投入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畅通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经费渠道。⑶、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

林场实行定编定岗,职工实行竞聘上岗,对富余职工进行分流安臵。在编职工实行参公管理。

(四)、保障措施

1、推进改革,理顺体制。

2、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3、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水平。

主要是确定管理长效机制,畅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经费渠道,严格执行森林经营规程和森林经营方案。

(五)、重点项目(林场目前的状况下,本项全需国家投资)

1、水:解决场部饮水安全问题

解决场部饮水安全。

2、路:修复断头路(防火道路)

计划修复断头路7.3公里

3、房屋:林场办公危房。

完成场部危旧办公楼翻新重建工程,改善林场办公条件。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6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不断保持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综合治理的较高满意率和较高的安全感水平。围绕社区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整体工作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工作中,以轨道交通市政动迁和重点地区集中整治为工作核心,以开展平安社区建设为重心,为地区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

社区平安建设的目标任务是:维护地区社会治安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深化法制宣传,加强法制教育;进一步开展与“”等邪教组织的专项斗争;保持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市的领先水平;打好“三年禁毒人民战争”。第一阶段是通过宣传发动,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实现先行突破,将小区创建成率先达标的“平安小区”;同时创建一批率先达标的“平安单位”,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第二阶段是年,通过整体推进,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创建能力,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第三阶段是年,通过巩固成果,攻坚克难,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升创建水平,使创建达标的“平安小区”、“平安单位”达到以上。进而为创建成“平安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围绕平安建设目标任务,通过分步实施、梯次推进,争取社区“五大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即: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和谐的人居环境、安全的生产环境、有序的经济环境。

三、立足长效,规范管理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稳定工作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情况,年街道创建平安社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把握主动权,要深化创建活动、强化制度管理、构建三级网络,使平安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

1、深化创建活动,即深化“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开展以加强居民住宅安全防范,及时化解各种纠纷,减少案件发生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小区”建设;以落实内部安全保卫措施,防范各类案件发生,减少各种安全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单位”建设;以加强区域安全防范,及时处置各类矛盾,提高社会面治安防控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平安社区”建设。同时以平安社区建设为重点,带动平安小区、平安单位的创建,推动全社区平安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首先要将创安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继续扎实开展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创建,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重点推进、分类指导、全面考核的工作机制,要把创安工作向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向治安复杂地区、重点场所拓展;向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强防控能力方面发展,切实提升创安工作实效,提高创安工作水平,保持创安工作全覆盖。其次建立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齐抓共建,要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做到每项工作有专人负责,每项措施有部门落实。

2、强化制度管理。一是领导责任机制。在区委、区政府、区综治委的领导下,由街道党政领导任平安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领导承担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进行工作目标分解,领导责任签约并检查督办;二是实事推进机制。每个阶段(年)把群众有需求、能感受、能参与的重点问题列为实事项目,加以落实解决;三是联建联创机制。将平安建设与社区党建、文明社区创建、和谐社区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组织一起、指标一体、推进一致,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见效;四是工作保障机制。建立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平安建设专项经费,保证平安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五是考核奖惩机制。制定考核项目和标准,每年年中组织讲评,年底进行考核,对平安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及时宣传发扬,对工作不力或严重失误的通报批评。

3、构建多级网络。即社会治安巡控网、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和矛盾纠纷调解网。社会治安巡控网:建立由社区民警、治安巡逻网格警、社保队员组成的社会面网格化巡控网络。群防群治防范网: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加强社会治安防范的有力保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创建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发挥在职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干部、社区志愿者和物业管理机构在群防群治中的作用,形成有效的群防群治防范网。安全检查监督网:有效整合消防联队、安全监督员、房屋租赁协管员、社保劳动监察队伍等专职队伍,建立健全社区单位安全监督员队伍,实现全覆盖的安全检查监督网。矛盾纠纷调解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民间纠纷调解中的作用。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民调解三级网络,积极探索由专职社区民警参与日常民间纠纷调解的新模式。

四、抓好“五大”实事,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夯实基础

今年要抓好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五项实事,这些实事项目对应的问题都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群众比较关心,反映比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会为社区平安建设打下较好的基础,让平安建设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这五项实事是:

(一)建全队伍,完善网络。充分发挥街道处置中心的作用和将建成的社区事务“一门式”的功能,强化网络化、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发挥地区党员、居民的积极性,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群众治安防犯队伍要进行调整的整合,加强队伍的培训,编织治安信息员网络,做到点、面结合,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确保社区一方平安。

(二)建立来 人员和房屋租赁信息管理队伍。加强来沪人员管理,建立外来人口和地区房屋租赁管理的两级信息平台。今年街道将合同公安、房地、城管等部门组建一支地区外来人员和房屋租赁管理队伍的工作网络,并建立来沪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市政府制定的“居住证”、“租赁房屋管理”两大制度的落实。真正做到“管房、管证、管税、管人”。

(三)推进社区技防、物防建设。加强对高发案地区的监控,有效利用街道路面实时监控设备,对重点地区、高发案地点进行监控。在高发案小区新增100扇楼宇铁门,并规范维护、使用和管理,遏制入室盗窃案高发势头。

(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工作在区政法委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总体成效明显,但由于有些学校处于区域交界,一些学校周边地区乱停车、乱设摊、现象比较严重。今年要协同有关职能部门重点解决长乐学校周边地区“三乱”等问题。

我国社区体育建设的问题及发展 篇7

关键词:社区体育,问题,发展

建国以来, 随着杭州市第一个居民委员会的成立, 我国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开始了初步发展。1986年, “社区”的概念纳入了城市管理随即全国各地展开了初步试验, 社区建设不断深化, 社区体育也逐渐受到重视。先后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社区评定办法》等相关规范性文件。至1998年, 全国表彰了158个第一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 标志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已经成为社区服务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社区体育建设在我国兴起较晚, 许多人们对它并不熟悉, 本文就其内涵,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提出一些浅见。

1、社区体育的内涵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活共同体。而社区体育是指, 这些生活的共同体借助地域范围内的环境及设施, 以增强体质、增进感情为目的的社区全体成员参与的区域性群众体育。1989年, 天津市河东区最先提出了社区体育, 最初只是单指社区体协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最后慢慢的扩展为对社区所有体育相关活动的统称。社区体育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质的活动, 受到社区本身经济水平的限制。社区体育对于社会整合有非常积极地作用, 随着社区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单位人”不断转变为“社会人”, 人们对社区的依赖感越来越强, 社区的多种功能无形中使居民们联系愈发紧密, 社区体育作为健康的群众体育活动, 具有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传递以及社区和谐的潜在功能, 对促进社会整合更是功不可没。

2、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模式不健全, 服务少

在管理模式上, 街道社区体协等组织承担起了主要社区体育活动, 而大量的经常性社区体育活动由晨、晚练习点等自发性社区体育组织来承担。但目前各级政府对社区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 既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发展社区体育的计划, 也没有将社区体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中, 导致社区体育管理网络责任不明。

2.2、运行机制单一, 场地资金匮乏

在城市社区体育建设时, 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主要运用的是行政手段。政府部门过多的参与了社区体育的决策和组织, 有时甚至成为社区体育的参与主体。社区居民自治性不足, 导致居民大多时候只是被动的参与“官方”体育活动。虽然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和社区体育管理部门投入了很多资金和精力开展社区体育, 但从实际效果而言, 社区体育活动要么轰轰烈烈一阵不能持久;要么得不到居民的广泛响应而参与者较少。

制约着社区体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社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匮乏和体育相关经费的短缺。造成这种现状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是城市规划不健全的结果。由于近些年成片小区大量兴建, 配套设施规划落实并不完善, 导致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供应不足;再加上我国社区发展相对落后, 居民对社区文体发展认识不足、满意度低, 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较差, 许多社区的体育经费没有固定的来源渠道, 因此, 社区体育经费的短缺也阻碍着我国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

3、社区体育的发展策略

3.1、管理体制转变, 职能下放

由分析可见, 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体制与飞速发展的社区体育需求已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局面。要改变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首要的是从根本的管理体制的转变。社区体育管理体制应由行政主导向民间主导转变, 既可以采用街道、居委会、楼组到家庭的纵向结构, 组织全体居民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也可以成立社区体育管理协会, 旗下成立多种体育俱乐部或兴趣小组, 利用这种网络式结构开展社区体育, 以提高居民参与热情和自治水平。街道体育管理部门将权力下放, 由原来的主办转向主管, 主要负责大的体育规划的制定以及社区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 日常管理等权力下放给社区体育协会, 社区日常的体育活动由其自行管理。

3.2、依靠政府, 同时自力更生

随着社区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 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推进社区建设的办法和意见, 规定了社区建设过程中经费由政府相关部分拨付, 依据“费随事走”原则。社区体育建设可以依靠政府机关的经费支持, 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 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 以此来解决社区体育组织经费来源不固定, 投入小的困难。

在依靠政府帮助的同时, 应当寻找更多的渠道来增强居民体育消费意识, 可以适度的发展社区内部经营性体育组织。现代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更愿意为自己未来的健康“投资”, 体育消费逐渐成为现代消费的一个热点项目, 这是发展社区经营性体育组织的良好的外部动力。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和社区体育管理部门应给与投资者适当优惠和引导, 鼓励其投资社区体育, 以服务大众的公益性为主要目的, 经营性为辅的原则, 不断扩大社区经营性体育组织的力量。对规范经营并有利于社区建设发展的企业可颁发相关证书, 经常性给予指导和人员培训, 提高服务和经营的质量, 缓解社区体育场地匮乏和资金不足的困难。

社区发展建设的总体计划 篇8

沧州市委党校

颐和文园社区隶属于沧州市运河区西环街道办事处,是运河区新建的十二个社区之一,于2011年6月21日正式挂牌成立,辖区面积106560平方米,管辖区域为解放西路以南,经二路以东,朝阳大街以西。颐和文园小区是沧州市“三年大变样”后新开发建设的高标准智能化生态园林式生活小区,现有居民楼15栋,共3070户,沿街商业门市302户。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街道社区建设水平呈现出快速推进、全面提升的态势,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增强,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区功能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的趋势,如何进一步拓展社区建设发展思路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我结合实际就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建设水平问题作初浅探讨。

一、社区建设回顾

(一)提出“医”“保”“养”“教的服务模式

“医”是社区与社区卫生所联合,我们在社区内设立了一个卫生室,聘请卫生所的医生在社区值班,为辖区老年人进行简单的医疗诊断。“保“是社区定期在老年日间照料室为老年人开展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等。“养“是指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老人在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也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建立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教”是指敬老养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辖区中青年为目标对象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开展一系列敬老养老的宣传活动,在辖区内营造浓厚的敬老爱老的氛圍。

(二)文化建设工作

为加大社区文化建设,我社区在小区平台上专门开设了社区文化宣传栏,将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的展示给居民,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另外我们还组成了一支文化宣传骨干队伍,定期进行素质培训,为社区的文化建设能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围绕“以德治区”战略及和谐社区建设,在不同的时期,开展不同主题、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宣传活动,以多样文化适应居民的多样需求,把居民群众拢聚在社区的范围中。

社区内现设有图书室、京剧室、书画室、太极拳室等多个活动室。图书室现有图书千余册,每周对外开放五天,其他活动室全天对外开放,并配有专人管理。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先后组织了社区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太极拳及京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我们还联合了西部曙光社区、通翔园社区、一城枫景社区以及金狮社区成立了一个社区“及人剧社”,“及人剧社”是一个通过小剧场、小舞台的文艺演出形式,倡导敬老助老文化,为丰富老人年的晚年文化生活及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而成立的组织,不断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三)社区治安维稳

颐和文园社区内居民多以回迁户为主,但外来人口也较多,社区内流动人口多,流动性大,给治安、计生等工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情况较为复杂,为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辖区稳定,我社区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创建平安社区为契机,把治安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面创建平安社区。

我社区积极响应运河区制定的“五个全覆盖”,通过基层党组织,基层民主组织、综治维稳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基层文化组织的全覆盖,把社区居民全部纳入组织体系当中。结合颐和文园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整个辖区分为两个区,每区设一个区长,区内实行分片管理,每栋楼设一个楼长,每个单元设一个单元长,单元长配合楼长负责本楼栋的治安、卫生、流动人口、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向社区反映居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担任社区民意搜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区治安信息员、政策法规宣传员。楼长每周至少与社区干部沟通和联系一次,楼长要随时与所联系单元长沟通,及时掌握社情动态。单元长要将重要情况随时上报,确保社区对各类社情动态第一时间掌握。居民之间有任何矛盾,单元长及楼长要第一时间进行调解,力争做到化解矛盾不出片,解决纠纷不出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管理、监督、服务、引导、培养、教化的作用,化解各类矛盾,提供致富载体,真正实现了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节和自我保护,从而为进一步实现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六位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六位一体”管理模式中的“六位”是指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就是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警务室和社会组织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实现办公一体、人员交叉、信息共享、工作融合、责任共担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为社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更好地管理社区、服务居民。

(五)以“管家式”服务为依托,打造社区新型服务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颐和文园社区采用“管家式服务”的新型服务模式,为小区内的每栋楼配备了专门的管家(即一到两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本楼居民的一切事物,居民可将需求直接告诉所在区域的管家,由管家与社区和物业的各职能部门协调,全程跟进,确保问题圆满解决,并就处理结果向居民做跟踪回访,进而承担执行这一问题的直接责任,居民有任何需要物业解决的问题和投诉,不必找管理处和各部门,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居民还可以对服务的内容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制定更为全面、细致、完善的服务内容,对居民的生活进行全方位的呵护。

二、关于下一步社区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居民的全方位需求。社区服务要把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当前,要从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入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目的,福利性和经营性原则并举,推进社区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抓好共驻共建共享,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新风尚。

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要把解决大多数居民群众实际需求放在首位,注重用共同利益调动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要从居民群众的实际出发,做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要提倡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发挥每个居民的特长,使他们在参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价值。

(三)完善社区功能,建设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有形”社区,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社区基础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始终是社区建设的“瓶颈”。要广开渠道,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逐渐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要整合、调剂、利用现有设施资源,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缺乏问题。同时,要发动驻区单位,开放设施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四)预防和疏导社区内各利益群体的矛盾与冲突,发挥社区 “安全阀”功能。

上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一篇:公司人才引进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