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质量管理工具

2024-07-17

儿科质量管理工具(精选12篇)

儿科质量管理工具 篇1

产儿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医院必须把产科质量放在首位,把产科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医 院 要 建 立 健 全 产 科 质 量 保 证 体 系,即 建 立 院、科 二 级 产 科 质 量 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产科质量管理工作。

三、院、科二级产科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产科质量管理方案。

四、产 科 质 量 管 理 方 案 的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制 订 产 科 质 量 管 理 目 标、指 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五、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产科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各项医疗管理活动。

六、产科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定期向院长汇报。

七、产科质量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

八、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纳入科室的各项工作中。

九、建 立 产 儿 科 质 量 管 理 组 织,配 备 专(兼)职 人 员,负 责 质 量 管 理 工作。

十、定期组织学习规章、职责及各种操作规程和专业基础知识。

十一、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健全,并能认真执行。患者、本院职工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程度在要求的指标以上。

十二、根 据 上 级 要 求 及 本 科 实 际,制 定 切 实 可 行 的 质 量 管 理 方 案,定期对科医护、医技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评价,认真评价医疗质量。

儿科质量管理工具 篇2

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基于自己对疾病、健康、生命质量的诸多方面的理解,结合自身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对所接受的医疗服务的直接体验[1]。患者满意度调查不仅可以用来测量服务质量、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服务质量判断、分析和改进的科学依据[2]。患者满意度调查不仅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渠道,而且是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体现。通过对我科2012年1月—12月份261份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汇总,发现患者不满意的问题比较集中,见表1。

1儿科护理管理中管理工具的选择

1.1柏拉图———是品质管理七大基础手段之一,也称柏拉分布图、帕累托图。柏拉图通过标示频率阐明柏拉法则即80%的结果由20%的投入来决定,频率出现越高的内容对结果影响越大[3]。见图1。

1.1.1图1中显示,最不满意的项目为病室环境,但由于影响病室环境的因素较多,因此重新制作表格,针对可能导致对环境不满意的项目进行拆分,对253例出院患者进行调查,进行调查后汇总情况,见表2。

1.1.2针对调查表所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我科采取了以下措施(1)针对加床患者多、环境差问题。积极向院相关管理方反映,要求门、急诊严格把握住院标准,控制入院人数;科室内合理制订治疗方案,尽量加快床位周转,有效控制加床人数。并且在走廊增设垃圾筐,减少了地上随意丢弃的垃圾。(2)针对卫生间卫生环境差问题。与总务科联系,对便池及冲水阀门进行维修;与保洁公司沟通,要求增加清扫次数,尤其夜间下班后要有巡视人员再根据情况进行清扫。(3)针对病室空气、陪侍人多等问题。因收治患儿年龄偏小,家长对开窗通风大都持抵触态度,因此,我们将开窗通风的相关知识及必要性加入健康宣教内容,要求每位责护对所负责的病室家长做好沟通,不必固定时间,但必须做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与保卫科联系,请其协助做好陪侍人员的管理。(4)针对尿布、衣物乱搭、乱放问题。首先,我们制订了健康宣教手册,说明尿布乱搭会导致交叉感染等问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住院期间尽量使用纸尿裤。其次,在走廊后面安置了晾衣架,使清洗后的衣物有固定的晾晒地方。

1.1.3经过整改后,对2013年8月—2014年2月253例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重新进行汇总,见表3。

1.2时间管理工具———面对有限时间进行自我管理的工具[4],针对满意度调查表中不满意项次位居第二的护理技术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我科从业3年以内的护士9人,占科室总人数的41%。年轻护士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沟通能力差、操作技术差。为了使年轻护士快速成长,使护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科室病种需要,对相关理论、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进行罗列,制订年轻护士培训《时间管理手册》。

1.2.1实施步骤(1)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对在规定时间内年轻护士在理论、操作方面应达到的效果进行规划。(2)列出培训、学习项目清单,运用ABCD时间分类方法进行分类。(3)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参加培训的护士做好记录和自我总结。

1.2.2实施过程在《时间管理手册》使用过程中,各带教老师及时对所负责的年轻护士进行帮助、指导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每月对每位年轻护士逐项进行考核、评价,每月护士长检查落实情况1次。

1.2.3结果通过对年轻护士培训运用《时间管理手册》深刻体会到,其不仅能够使带教老师及年轻护士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使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保证了计划的有效落实,适用于各层级护士的培训。

1.3因果图———分析原因采取对策的工具[5],又称鱼骨图。

1.3.1在对护士技术不满意的调查中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静脉穿刺,除了加强年轻护士培训,使其尽快成长外,又对我科2013年1月—6月50例住院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情况调查发现,留置针的平均使用天数为(2.41±0.76)d,低于留置针使用规范的72 h~96 h。频繁更换留置针会增加患儿的痛苦,增加护患纠纷,也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虽然经过调查发现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和患儿的年龄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还有提高的空间,召集科内所有护士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原因进行了分析,见图2。

1.3.2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如下措施:(1)请相关老师授课,讲解留置针使用注意事项,并进行考核,直至合格为止。(2)根据收治患儿情况,申请购置了多种型号的留置针,贴膜由4 cm×4 cm的更换为6 cm×7 cm,穿刺时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合适的留置针。(3)对于在头部穿刺,哭闹、出汗多不易固定的患儿,加用弹性网帽固定。(4)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写明留置针使用的注意事项,指导家长更好的护理。

1.3.3经过整改,对2013年8月—2014年2月50例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汇总,见表4。

2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工具应注意的问题

(1)管理工具的应用要先学后用,熟练掌握每一种工具的特点,准确使用。宁可不用,不可错用。(2)要恰当使用,能用简单的就不要复杂的。(3)要有效使用,使用工具后要达到预期效果。(4)要灵活性使用,在护理管理的各阶段,管理工具可交叉应用,每个阶段可根据要达到的目的应用不同的工具。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科护理需求,已经成为儿科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柏拉图分析,护理管理者避免了经验性管理,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评判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有的放矢地制订满意度改善方案。应用管理工具可帮助管理者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有效避免安全隐患,并可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不断完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晓慧,王鲲,王培军,等.患者满意度调查管理的优化及其价值[J].中华医学伦理学,2011,24(3):360-361.

[2]夏铁瑛.选用多种质量管理工具提高工作绩效[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42.

[3]梁新蕊,张玲娟,郝建玲.柏拉图分析法在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60-62.

[4]张静,罗琴,殷琼.时间管理手册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85-86.

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探讨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实行小组管理,着重风险评估,加强重点监控、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等;结果: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频次减少,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有效减少差错,杜绝事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 儿科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如何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儿科护理因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工作遇见性难,护理操作琐碎、临时处置多、以及家属陪伴数多等工作特殊性,决定了儿科护理是一种高风险工作。为使儿科护理工作安全、有效,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采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安全管理

1.1 编制护理安全管理文件,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 科室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对儿科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形成护理服务活动的工作规程、管理准则和质量标准,使大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防止随意性,并以文件为准不断对护理安全质量进行评价,使护理人员行为有规范,工作有标准,评价有依据。

1.2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确保安全管理的落实 为根本上落实安全管理,除护士长严按标准统一进行质量管理外,科室还设立了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护士长外出及夜间的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并负责夜间的质量监控,要求严格按管理文件、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督导。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护士对本班所发现的护理缺陷、隐患,如急救、治疗物品方面需要修理、补充、完善;服务态度方面与病人发生争执、纠纷等;护理质量方面配错药、打错针,严重的漏针、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进行记录,并向下一班交班,提醒下一班注意。对护理缺陷登记本所反应出来的问题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1.3 着重风险评估,加强重点监控 (1) 对儿科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切实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隐患保障病人的安全。(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急危重病人,新生儿、蓝光照射患儿、输液患儿及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3)时间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均加强监督和管理。(4)护理操作环节的监控:输液、注射、各种过敏试验、医嘱的转抄核对、执行、录入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如果一旦发生问题,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之重点。(5)定期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自身和科室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提出防范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个人,追究相关责任,杜绝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规范护理工作程序,加大质控力度 (1)强化质量监督机制:护士长对护士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处理,针对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完善质量考核标准。各班工作首先自控,科质控小组每周监控,院质控小组每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提出改进措施,使护理安全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2)严格查对制度,正确及时执行医嘱。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危重病患者时,医生下口头医嘱,护士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做好记录。在诊疗过程中,若患者执意拒绝,应做好解释,无效时及时向医生汇报,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为证。(3)加强学习,重视理论与技术培训。儿科护士必须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和儿科专业知识,护士长要引导护士不断更新知识、学习相关学科,如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针对儿科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6],故科室要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并建立儿科护士培训手册,详细记录培训内容及阶段考核结果。定期以小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竞赛及急救基本技能的演练赛等,定期考试考核,加强“三基”训练,要求精通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操作,熟练抢救器具的应用,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1.5 加强抢救物品保养 科室对抢救物品和仪器合理摆放,定点、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并且要要求班班清点交接、记录,随用随补,并消毒保养。指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系统管理,每周消毒、保养、调试1次,护士长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原因,以降低急救物品的损耗,确保急救过程的使用安全。

1.6 确保护理文书质量 护理文书牵涉到患者法律问题、医保、赔偿等各种问题,也是医疗糾纷的第一手资料。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从患者所有抢救措施、医嘱执行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病情发展过程,禁止出现遗漏、涂改现象。

2.安全管理成效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护理纠纷发生频次减少,护理缺陷发生频次由上年度的6起下降至2起。护士转变了理念,形成了一种学业务、比技能的良好氛围,使护士护理技能得到锻炼。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

3.讨论

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是代表医院质量的最高水平和目标防范护理差错和事故,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儿科护理管理者,只有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缺陷,才能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将风险降到最低,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从根本上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49.

[2] 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41.

[3] 张颖,高秀芬,史忠岚.急诊护理的风险管理。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6,1(1):53.

[4] 邓开勤.儿科护理中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94

[5] 温冬娣.急诊护理安全管理探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7,10(12),394

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及职责 篇4

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做到切实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建立科学的护理质量考评机制,从而使护理质量能够持续改进。全面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特成立儿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组织。

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成

组成:董翠英 副组成:张俊

组员:董秀玉、潘春花、虞丽萍、覃泳丽

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分工

组成:董翠英:主管护师、负责全科护理质量质控管理工作。

副组长:张俊:护士,协助组长做好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组员:董秀玉:护士,负责医院感染监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

潘春花:护士,负责分级护理、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虞丽萍:护士,负责急救药品、物品、技术操作质量监控。

覃泳丽:护士,负责病区管理质量监控。

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工作程序,认真学习并掌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2.每位质控员对分管的监控点每半月进行监控1次,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3.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召开护理质量反馈会,并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

4.质控组长负责监督全面质量检查与考评工作,并提出工作建议与意见。

钟山县妇幼保健院儿科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管理 篇5

组长:邓志艳

成员:范秀花 蒋会丽 黄莉惠 席娟

一: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参成员负责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实施全面管理

二:科室安全管理小组熟悉并能处理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全面了解突发应急预案流程

三:科室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月召开两次会议,遇到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讨论并总结本科室发生医疗护理安全的潜在危险,认真分析总结缺陷,做好预防。

四:针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意见,以做好医疗安全的持续质量改进

五:全科人员要加强学习,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思。从思想上提高警惕

六:坚持以“患儿安全”为第一位,全体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熟知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

新生儿科护理质量考评标准 篇6

护理管理

1.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有检查、反馈、动态评价记录。

2.建立并完善专科工作制度、探视制度、交接玉制度并贯彻落实;有意外事件处预案,紧急情况护士调配原刚。3.有专人负责教学,有培训计划,考核有记录。

4.制定新生儿救治运转流程、工作流程(配奶流程、洗手流程、沐浴流程、工作人员出入病室流程等)、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环境管理

1.室内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安静,符合功能流程(人流、物流),功能区域划分明确。

2.保持室温22-24℃、相对湿度55-65%,各类物品放置有序。3.工作人员入室应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子并洗手。物品管理

1.仪器设备性能完好,定点放置;抢救药械标识明显,按时交接有记录,完好率100%。

2.新仪器入室制定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培训、有记录。3.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有记录。专科护理

1.熟悉新生儿生理特点;腕带与头牌信息准确,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床单位整洁无血、尿、便迹;掌握新生儿“七知道”;加强巡视,及时记录,严格床头交接班。

3.掌握新生儿常见病护理 常规及护理技术,如娆动脉、股静脉采血技术,新生儿喂等。

4.掌握暖箱、蓝光箱、输液泵、注射泵、心电监护、呼吸机、CPAP等仪器使用。

5.新生儿在转科或出院时主动做好出院指导。安全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做到三查八对。2.特殊管道、特殊用药有标识,有意外 脱管记录及改时措施。3.无红臀、脓疮、输液外渗、摔伤、烫伤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医院感染管理

1.新生儿被且、衣物、尿布和浴布等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奶瓶、奶嘴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2.传染病和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隔离措施到位,标志明确,用物单独处理,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有记录。

3.氧气湿化瓶、呼吸机湿化瓶、吸痰瓶、雾化器应每日更换清洗消毒:暖箱和蓝光器应每日清法或消毒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长期使用呼吸机管道按相关规定消毒。4.回风口栅条每天擦拭,送风口及回风口滤网每周擦拭。拖把、抹布分区使用,标识明显,用后固定放置。

5.每日做好各台面、物表擦拭,终末按常规消毒处置,每周大扫除一次,湿式打扫。

6.每季度进行环境卫生监测,紫外线灯管周擦拭,每季度进行强度监测,结果达标。

7.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理。8.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认真做好交接签字。

一级护理考评标准

基础护理

1.晚间护理符合要求,床单元、病员服清洁、干燥。

2.依据病情、生活自理能力:协助进食、水,观察进餐情况;需要时协助床上使用便器。

3.依据患者病情给予翻身、皮肤护理、协助床上移动,卧位舒适,保持良好功能体位。

4.按时给药,持开水至病人床前并看服到口。5.保证患者“三短”、“四无”、“七洁”。6.床头柜、床下物品放置有序。病情观察与记录

1.护士掌握患者的“十知道”。2.根据病情或医嘱准确观察各项指标。

3.观察并记录T、P、R、BP及病情和心理变化,有连续性。4.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每小时巡视病情一次,减少呼叫器呼叫。用药治疗

1.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时间、顺序、滴速、方法等)患者能按时服用药物,特殊用药标识,按要求巡视。

2.患者按时接受各种治疗(如吸氧、鼻饲、雾化、换药等),实际操作与记录相符。安全管理

1.使用腕带加强核对。

2.根据病情、年龄加床栏及建立翻身卡。3.操作中体现患者知情同意权与隐私保护权。

4.高危患者有评估(压疮、坠床、跌倒、管道滑脱意外等)、各种警示标识使用规范,安全评估与相应措施相符。

5.各种管道通畅、引流袋有标识,异常引流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6.床头交接班,内容包括床号、姓名、诊断、心理、特殊检查及落实情况、目前治疗护理存在问题及下一班需注意问题。专科护理

1.护士掌握专科病情的评估方法。2.专科护理措施到位。3.护士能应急处理专科情况。

4.建立专科护理常规或护理指引并遵照执行。

二级护理考评标准

基础护理

1.床单元、病员服清洁、干燥。2.患者卧位舒适,了解卧位目的。3.保证患者“三短”、“四无”、“七洁”。

4.各种管道固定正确,无扭曲,管壁清洁、通畅,注明置管日期。病情观察与记录

1.责任护士掌握患者“十知道”。

2.每2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病情变化随时通知医师处理并记录。

4.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用药治疗

1.根据医嘱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时间、顺序、滴速、方法等),特殊用药有标识并按要求巡视。2.患者能按时服用药物。3.患者按时接受各种治疗(如吸氧、雾化、鼻饲、换药等),实际操作与记录相符。安全措施

1.根据病情、年龄加床栏及建立翻身卡。2.操作中体现患者知情同意权与隐私保护权。

3.各种引流管道、引流袋有标识,异常引流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专科护理

1.护士掌握专科病情的评估方法。2.护士能应急处理专科情况。3.专科护理措施到位。

4.建立专科护理常规或护理指引并遵照执行。

三级护理考评标准

基础护理

1.床单元、病员服清洁、干燥。2.保证患者三短、六洁、无护理并发症。

3.导管固定正确,无扭曲,管壁清洁、通畅,注明置管日期。4.患者卧位舒适,了解卧位目的。病情观察与记录

1.责任护士掌握患者“十知道”。

2.每3小时巡视患者一次,观察患者病情变化。3.病情变化随时通知医师处理并记录。

4.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用药治疗

1.用药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时间、顺序、滴速、方法等),特殊用药有标识并按要求巡视。2.患者能按时服用药物。

3.患者按时接受各种治疗,实际操作与记录相符。安全措施

1.根据病情、年龄有安全防范措施。2.操作中体现患者知情同意权与隐私保护权。3.高危患者有评估、上报与预防措施。

4.各种引流管道、引流袋有标示,异常引流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5.按要求认真落实床头交接班。专科护理

1.护士掌握专科病情的评估方法 2.护士能应急处理专科情况 3.专科护理措施到位

4.建立专科护理常规或护理指引并遵照执行

新生儿科院感质量考评标准

院内感染制度与流程

1.科内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或消毒隔离制度。2.有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 科室布局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人流、物流),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床位布局符合规定要求 手卫生

1.洗手设施完善。2.手卫生执行符合要求。院感控制

1.工作人员入室符合规定。

2.工作人员管理,有传染疾病者不与新生儿接触。3.日常用物及诊疗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4.防止洁污交叉。

5.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协助调查。卫生学监测与病例报告

浅谈综合医院儿科护理管理 篇7

1 护理管理

1.1 以患者为中心

1.1.1 融洽护患关系[1]

从一定意义上说, 护士对患者的整个管理过程就是护理管理过程, 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如今, 患儿多为独生子女, 孩子生病家长格外着急, 对护理要求很高。为此, 我科安排两位责任心强, 静脉穿刺技术过硬, 沟通能力强的护士做责任组长, 专门上白班, 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她们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 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她们同时负责科内危重症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区内的健康宣教, 让家属了解患儿病情与治疗情况。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 除做好健康宣教外, 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 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 患儿较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 如增加中班与夜班护士以保证护理工作的及时有效, 减少护患纠纷。

1.1.2 关心和尊重护士

家长视患儿为掌上明珠, 加倍爱护, 常有2~5名家人陪护, 他们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 有些父母年轻气盛、脾气大, 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 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加上患儿病情变化快, 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 对护理效果的认知较成人有一定差别。因此, 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 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 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又要关心、尊重、理解护士, 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 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 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 关心体贴他们, 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安心工作。

1.1.3 创造工作氛围

由于患儿年龄小, 病情变化快, 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摩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 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 而护士却要全方位护理患儿, 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 工作繁忙。有些医生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 不尊重护士的工作;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 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 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 增加护士工作量, 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对于这些矛盾, 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 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 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若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解决, 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 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2 转变管理方式, 加强病房管理

1.2.1

以患者为中心, 在病房制订并推行“首问首办负责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 有事吗?需要帮助吗?”二是患儿家长有疑问, 如果问到哪位护士, 哪位护士应马上负责解决, 不推给其他护士, 若出现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应转达给医生, 避免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诿等。

1.2.2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 尽量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卡通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放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手册, 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 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1.2.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 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 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等方法, 让每位护士熟悉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 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 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 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收住肠炎患儿的病房每天用消毒液拖地一次。

1.3 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1.3.1 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1) 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 (2) 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 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 (3) 工作不到位, 漏输液体; (4) 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 (5) 液体外渗, 局部出现红肿、水泡; (6) 护士忙着抢救重症患儿或处置新入院患儿, 没有及时为某位患儿护理; (7) 患儿多, 治疗、护理不及时; (8) 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长目的、注意事项; (9) 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 (10) 给患儿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1.3.2 防范措施

(1) 加强“三基”训练,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2) 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制, 根据护士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进行搭配、优势互补, 解决了8 h外护士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3) 强化法律意识, 进行责任心教育, 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 如实记录护理文件, 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 (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 (包括临时液体) 都要认真查对, 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 责任到人; (5) 严格执行告知制度, 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家长目的和注意事项; (6) 需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 患儿镇静后及时进行检查; (7) 执行纠纷预警制度, 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 除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 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工作, 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 使各班谨慎对待, 防止事态恶化。

1.3.3 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发生护患纠纷后护士长应早处理、早介入, 及时阻断恶性发展, 对待纠纷做到“三宜三不宜”, 即宜见不宜避, 宜劝不宜激, 宜散不宜聚。要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 心平气和, 热情接待, 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 如果是护士的过错或工作不到位, 要向家长赔礼道歉。

2 家长心理护理

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问题有: (1)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 尤其是急危重症患儿的家长很悲观, 应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 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躲开的行为。 (2) 焦虑和紧张: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 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 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护士的情况, 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护士所管的床位。住院期间由于患儿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 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 要求护士不断观察, 担心遗漏导致病情变化。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 表现为不安心治疗, 要求提前出院。 (3) 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 表现为拒绝配合治疗, 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 并要求以书上的方案为标准。对医护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产生的不信任, 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 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 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 要求转院等。

对家长的心理护理主要有[2]: (1)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 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 使家长对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 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 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 应用委婉的语言安慰家长, 给以心理支持, 使家长能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 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 要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家长, 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对因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引起恐惧的家长, 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说明, 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 应提高操作成功率, 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 一次成功, 可帮助家长减轻恐惧感。 (2)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的家长, 可以解释为书籍上的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 要因人而异, 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 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 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 注意有技巧的交流, 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能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 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 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对因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 护士可向家长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 以及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 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 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 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 可以通过健康教育, 介绍疾病的发病原因, 一般治疗方案, 护理措施, 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 (如饮食护理, 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 哪些不能吃等) , 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 树立信心。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的, 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 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订的, 使家长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 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要有同情心, 理解家长由于患儿生病带来的痛苦, 只有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才能赢得家长对护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注意沟通的技巧, 专心倾听家长的陈述, 鼓励家长提出疑问, 认真解答疑问等, 都需要技巧。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消除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疑惑, 使其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间接影响患儿心理, 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护理, 愿与护士交流, 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这既有利于患儿康复, 又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改善了护患关系, 对儿科开展整体护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护士长在处理护理纠纷中应急能力的培养[J].当代护士:综合版, 2003 (8) :20.

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安全管理 护患纠纷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家长对儿科护理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期望值很高,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有限性和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儿科护理具有很突出的专科特点,患儿常无法正确完整表述自身症状和护理需求,这使得儿科护理更复杂、更易发生纠纷。故采取有效安全管理措施对防范儿科护理纠纷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理念相对滞后,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个别护理人员思想意识落后,服务意识不强,漫不经心,缺乏耐心,语言生硬等,患者家属高期望值与护理服务意识低形成很大反差。患者维权意识强,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护理工作有疏忽地方,家属马上会投诉。护理人员必须学法、知法、守法。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对儿科疾病的用药特点,常规护理要求等掌握不全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内容不全面、不及时等。护理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儿科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低,反复操作增加患儿痛苦。

管理方面因素:儿科护士严重缺编,护士工作负荷过重,思想压力大。每年新护士引入,也给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護士长疏于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护士长对护士执行规章制度考核力度不够。

患者及社会因素:儿科患者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在市场经济下贫富差距悬殊造成部分家长心理不平衡状态,往往表现在就医时发泄心中的怒气,出现偏激行为。社会舆论往往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责任推向医院,给医院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家长对医疗护理要求高,医疗护理是一项严谨过程,受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不是所有疾病均可以治愈,家长将矛盾转向护理人员。

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意识,培养护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要十分重视患儿安全、工作周围环境安全,引导护理人员建立安全意识,做到护理工作制度化、常规化。针对儿科特点抓好服务和质量,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安全知识,举办有关护理缺陷案例分析研讨会,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增强护理人员工作中能力,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

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的建立,在护士长领导下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护士长对护理安全管理负全责、全面开展工作,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在儿科开展护理安全隐患排查,根据排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同时对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加强业务培训,好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需要过硬的护理操作技能来实现,好的护理效果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培训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书写格式并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填写项目齐全、内容全面、准确;尤其是危重患者的记录单,要求字迹应清楚、整洁,无错别字和涂改,准确记录抢救时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用药情况及病情转归。

继续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特别是对新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是护理安全的保障。通过护理技能学习可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提高患儿家长对护士的信赖[1]

强化法制意识和提高护士职业道德素养。明确护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对患者合法权益的侵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法律角度看患儿是不具备行为能力人,家长是其监护人,有些操作必须告知家长同意后才能进行,必须尊重家长的知情同意权。护士要加强学习,了解本科特殊的护患关系,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保障护理安全,防范护理纠纷发生。

做好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沟通时要注意沟通技巧,注重履行必要的告知,让患儿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和治疗护理措施等,消除其恐惧或疑问,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

讨 论

通过加强儿科护理安全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措施,通过建立护理网络,强化护理业务学习,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护理工作得到患儿和家长的认同。通过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护理满意度不断提升,医患冲突及纠纷明显减少,护士的服务理念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从完成任务到自觉地用心去感悟,最终使患者满意[3]。因此,通过在儿科护理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辉.浅析儿科门诊护患纠纷及防范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8):92-93.

2 王惠芳.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1(1):73.

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篇9

为了进一步搞好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安全,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新颁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在我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今年工作如下:

1.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2.科室需要坚持每月对本病区的治疗室进行空气培养。3.科室内需要坚持每日对治疗室、病房进行空气消毒。

4.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5.治疗室、操作室坚持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病房内定期用消毒液拖地,出院病人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清理消毒柜,并用消毒液擦拭)。6.医师在查房时体检每一位患儿均需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避免交叉感染。

7.医生、护士各项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8.每一季度至少对全科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需每一季度开一次会议。

9.发现有院内感染病例药及时上报,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做好多重耐药菌的监控、隔离和治疗。

10.监督本科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验及药敏结果对感染病人合理用药。

儿科质量管理工具 篇10

一、儿科质控小组组成: 科主任任质控小组组长,护士长任质控小组副组长,具有中级职称和年资高的医护人员为成员,组成质控小组。

二、质控内容: 负责病历质量、诊疗技术规范、医院感染、合理用药、临床用血管理、护理质量等诸方面的质量控制。

三、主要采取的措施: 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始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坚持按照“十三”个核心制度执行,规范医疗行为,并根据医务科对医疗质量管理计划、方案,来制订本科室的质量管理计划和方案,各质控人员有具体分工,也有协作。采取时时查、集中查及终末病历全面审查的质控措施,通过自查、自评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整改。

四、质控达到的目标: 按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要求及二甲医院创建指标,制订儿科质控目标: 我科现在已经达到的质控指标有:门诊诊断、出院诊断符合率>90%,入院诊断、出院诊断符合率≥90%,入院三日确诊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仅一例死亡病例,院感率≤8%,传染病报告率100%,漏报率为0,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床位周转次数符合要求。现在我科住院病历甲级率不足90%,抗生素合理使用存在不足,在2010年以后的工作中,这将成为我科质控的工作重点,力争在此基础上上一台阶。余庆县人民医院儿科 2011年2月

2010儿科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控制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医疗安全的保障。2010年以来,我科在院领导及医务科直接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宗旨,合理收费,简化流程,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环境,使各项指标多数达到二甲医院评审的要求,现总结如下:

根据医务科要求,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的质控小组,负责病历质量、医院感染、输血管理、药事管理及护理方面等工作,制订有质控小组职责,质控小组成员有分工、有工作记录,具体从如下几方面抓质控工作。

一、首先,要求科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以及严格执行输血管理条例和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做到依法执业,对无资质医师书写的医学文书及开具的医嘱等,做到及时审阅签字,作好各项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对危重病人及一些特殊病人做到医患沟通并签署医患沟通告知书;病历书写规范管理是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我科坚决按照2010版《病历书写规范》进行病历书写,使我科病历书写在全院病历质量控制检查中位居前列,甲级病历大于90%。

二、严格根据输血指征,认真完成输血前一切相关手续,认真落实查对制及无菌操作规范,使我科输血病人无一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三、由于病房搬迁,儿科病房拥挤,使院感质控管理压力增大,由于我科坚持一床一巾一抹布擦拭,病房地面每日用84消毒液清洁,病人出院后病室实行终末消毒,新生儿暖箱,兰光箱每日清洁消毒及每周终末消毒一次,严格执行手卫生,治疗室每天空气监测2次,且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每月治疗室空气、台面细菌监测均合格。我科院感发生率只有0.43%;但是由于医师对抗生素合理使用掌握不够好,加之监管力度不够,所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仍有存在,科室质控小组做到平时检查与月末检查相结合,配合医务科每季度检查及平时抽查,严把医疗质量关,一年来未发生大的医疗差错,更无医疗事故发生。

四、狠抓“三基、三严”培训,尤其护理人员,在护理部直接领导下,狠抓基础护理及各种操作常规培训,全科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合格率达100%。

五、2010年儿科全年收治1439住院人次,治愈好转率大于95%,收治危重病人120人次,抢救成功率大于85%,无一例死亡病例发生。住院部分业务收入为82.2万,较上一年增加了12.2万元,医师门急诊人次为17284人次,挂号、诊查费为4.321万元,门急诊治疗费1.8525万元,共6.1735万元;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大于9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9%,入院三日确诊率达99%,病床周转次数为65.36,平均住院日4-5天,床:护比为1:0.63,副主任医师出门诊大于2次/周,主治医师出门诊3次/周,传染病报告率达100%,漏报率为0,全年无医疗事故发生,基础护理合格率大于90%,五种护理表格合格率大于90%,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大于98%,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符合要求,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达100%。

六、狠抓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视病人为亲人,急病人这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好评,满意度调查达90%以上。

通过一年的医疗质量控制,使我科的医疗质量工作有了进一不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病历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以及处方书写规范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之在新的一年里更上一层楼。

儿科质量管理工具 篇11

关键词 身份识别 腕带 儿科护理 满意度

CHA《2008年患者安全目标》十大目标中第一目标为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为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规避医疗风险,提高医务人员在各项医疗活动中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2008年起在普通儿科病房推行使用身份识别腕带,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2008~2011年住院患儿9000例,年龄1个月~14岁,其中6岁以上1000例,3~6岁2000例,1~3岁2000例,6~12个月2000例,1~6个月2000例,年龄最小29天以上,6岁以下患儿给予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在临床3年的应用中,无1例由于识别患儿错误而发生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使用方法:全部使用粉紅色腕带,佩戴在右手腕,同时注意避开有皮疹的皮肤,松紧以容下两手指为宜,入院后由值班护士核对确认患者信息后认真填写患儿的床号、姓名、科别、入院时间、性别,字迹清晰工整,使用蓝色圆珠笔填写,有责任护士核对后为患儿佩戴。身份识别腕带是医用PVC材料,质地柔软,防水,一次成形不能重复使用,出院时方可取下。

结 果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普通儿科住院患者较多,加床多,再加上儿科治疗比较繁琐,3岁以下患儿占住院总数的60%以上,均不能说清自己的名字。由于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全面覆盖,1年内出生的婴儿可用其母亲的参保名字进行登记报销,还有就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家长经常呼唤孩子的昵称,住院后陪护者对孩子的姓名不熟悉,这些给本来繁忙的儿科护理工作又增加了几分风险,有时护士做治疗时3~5遍呼唤床号、姓名家属仍无应答,给予佩戴腕带后叫1遍核对腕带信息无误就可以进行各项操作,这样就节省了许多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规范了护理查对制度:护理工作具有瞬间性、昼夜连续性、机械性、重复性等特殊性,决定了护理查对制度的必要性及有效执行查对制度防范差错的重要性[1]。如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先核对床头卡上的床号、姓名,再核对腕带上床号、姓名,儿科大部分的患儿不能说清自己的名字,并且爷爷奶奶陪护的较多。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后都对腕带进行核对,可以有效保证对患儿进行快速准确的识别,确保查对环节能正确有效的执行,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规范了护理查对制度,保证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体现了规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身份识别腕带为规范化护理管理提供了方便可靠的辅助工具,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家属对孩子名字不熟悉或不经意的随口误答而引发的医疗护理事故或纠纷,可以防止两个同姓同名的孩子治疗混淆,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上述原因而造成的差错,防止这类错误的发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讨 论

患者身份的准确辨认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前提。而医疗安全管理中,护理管理的安全是重中之重[1]。建立一个更为完善、安全的查对系统是护士工作的重中之重,准确识别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2]。小小的腕带给患儿家属带来的是一份信任和内心的安宁,由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各个环节的检查核对,3年来从未因打错针、发错药、输血、采集标本等各项护理活动而引发的护理差错和事故,保障了患儿的安全,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还可有效避免差错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也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有力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彩林,王玉珍,刘淑琴.浅谈护理安全管理.家庭护士,2007,5(3):74-75.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院治疗的24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2~11岁,平均7岁。研究组男53例,女67例;平均6.8岁。所有患儿加入本研究,均得到家属的同意。并且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具体为:(1)医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服务态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儿科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在整个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主动寻找薄弱环节,并对其加以强化。在患儿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者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的病情病况,使家属了解孩子的状况,避免家属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促进护患关系。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且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2)医院采取细节管理制度,培养护理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习惯。医院内部完善护管理制度以及体系。对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实施硬性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要求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礼仪、职业素养及道德要求。

1.3 评价指标

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感染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频率,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患儿住院期间对护理舒适感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8份,回收有效率99.5%。

2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8例,护患纠纷2例,感染5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97.28%;对照组并发症23例,护患纠纷8例,感染34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管理是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式,强调了管理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结合。这要求每一个在岗人员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不可以忽视任意一个细小环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从小处做起,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彰显出品质。在卫生体系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者也非常重视细节之处做得是否到位,并且引入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且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医院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加强了医院整体的护理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并且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2,3]。

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占大部分,倍受家庭的宠爱,因此其忍耐力和独立性均比较差,这增加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进行难度。另外,由于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感染等意外情况,以及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使得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这要求护理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并且要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学习细节管理,并且将细节管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达到患儿家属的最大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使医院在整体竞争中占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感染以及护患纠纷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医院临床护理患儿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减少护患纠纷,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还可以使医院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医院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小莉.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9):117-118.

[2]陈清.加强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地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6(2):185-186.

【儿科质量管理工具】推荐阅读:

产儿科质量管理07-22

儿科护理质量控制05-28

儿科总结07-04

儿科患儿07-17

儿科输液07-06

门诊儿科07-30

儿科病人07-31

儿科家长08-27

儿科05-13

儿科药学服务07-19

上一篇:乡镇安全生产总结汇报下一篇:粥里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