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学讲稿

2024-10-18

园林生态学讲稿(通用8篇)

园林生态学讲稿 篇1

园林生态学试题

┊┊┊┊┊┊┊┊┊┊┊┊ ┊┊┊┊┊┊┊┊┊┊┊┊┊┊ ┊┊┊┊┊┊┊┊┊┊┊┊┊┊┊┊┊┊ ┊┊┊┊┊┊┊┊

┊惠

州院成学人教育试试卷(考

(考 试目 题 得 科 分 次一考试时间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学年度第

) 卷

期)学 十九总

二、择题 选. 以1究植研群落物演替和顶的学说级而著的生态名学派(是A. 北 欧派学B .瑞学法派 . C联苏学 派D 英.美派学 。。) . D没规律。有)。 。

)专 业

卷评签人

名2

.与性阳植物相,阴性植比物的补光偿点 A( .低较B 较高 C.. 样

、一填空 1生、态系是由统两大部分组的成即,生有命类无生命类,其与中生有类命包括又以三个 下组成部,分即 、。、、大2气水分种类分 为 、三类、

. 3某一种群年的结龄的构体图呈锥典型金塔字形表明该,种群(是 A .降型种群 下B.增长 型种群 .4生态系统 的产者包括(生A. 有所的色植绿物某些动物和C .所 的有色植物绿某些真菌和5 .inLdemn a率效定律是 (A 2./ 定律 3、、、、。 三面方构成。 ) D。 养.分素的循环定律 元. 稳定C种群 型) 。B.所有的绿 植色物某和细菌些D. 仅 所指的绿有植色物D .波型动种。群

学 号 姓 名不能 超过 装 订线 否 则 作

3、由于人有类或无意将意种某物带入适宜生其息和繁衍栖地的区,生物该群种不扩断大,分布区 定稳地扩,这种过程展为 。 称、温室气体主要4指 重要作的用, 、、增温潜的最大。力 其、对增中温着

起B. 3/2

定 律 C 1.1/ 定0

、现5代环问题境分可为大三类 :6光、生物对生的态作主要用由 、7北方在引时, 可种利 用常通促进可物营植养长。

生6. 同他生其态科相学,景比观态学生调的是强 A. (间异质空、等性结构级尺与度 . B稳定性

在)研究态学生格局过程中和重要的`性。C 不.变 )性。D. 质性均

姓 名

处理来使树木促前提眠休, 备御准寒 ,强增冬越力能

。7.生 活是型物对外界环生境应的适部表外形式现属于 ( ,. A异适应趋B. 生态 C型 .趋同应

适线

8、群数种的量化是种变群态动的要重标志,取于种决的群 和 这组对立的过程。 9两、市城地绿功能的综是的合 具,生态环有境效、应01相、对湿度到受境温环的度节:温调增加,度相湿度对 湿度 。和

D.生 等态值

效应。 ;温度

低,降相对

名、解词

释.层1片:

教务制处

页 (

)页

┊┊┊┊┊┊┊┊┊┊┊ ┊┊┊┊┊┊┊┊┊┊┊┊┊┊┊┊ ┊┊┊┊┊┊┊┊┊┊┊┊ ┊┊┊┊┊┊┊┊┊┊┊┊

、黄化2象现:

四、简答

题 1简、缓解述城市热岛应效的对策措与施答 要点:题

3、物链食:

4、优势种:

装5

短日、照植:物

6

、原生替演:

学 号

号 姓名 能 不 过 装 超订线 否 则 作 废

7

趋、异适:

8、建群

种 :2、述简群落的本基征。特 答题要点:9、斑块 (嵌镶体:)

0、1活型:生

11

、感作他

园林生态学试题用:

线名

1

、生态2统:系

13、群落:

41、生态:位

教务

第页

(共

┊┊┊┊┊┊┊┊┊┊┊┊ ┊┊┊┊┊┊┊┊┊┊┊┊┊┊ ┊┊┊┊┊┊┊┊┊┊┊┊┊┊┊┊ ┊┊┊┊┊┊┊┊┊┊┊

、分析五论述题 1、以雨为例,分酸说明大析污染气对植(物包植被括生态统)的影响系破和。

2坏简、述市绿地系城的环境统功能

。专

班 级

号 姓 名 不 能学 过超装 线订 否则 作废

姓订 名

线

教务处

共(

页)

园林生态学讲稿 篇2

1 园林史与人对自然的认识

在园林史中经常讲到的一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2,3,4,5],人对自然的认识也同样体现在园林中。比如圣经中伊甸园的概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自然神圣而不可侵犯,甚至险恶。原因是当时的人类生活生产水平低,对外界了解很少,触手可及、能够控制的可能就是城堡里或者周边的一块地,那就是他们的园林[2]。宗教对园林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认识自然方面,当哲学不再是神学的婢女,科学开始发展的时候,随着人们对自然的了解愈发加深,园林也随之变化。

像达尔文这样的博物学家出现,开始对动植物进行科学的研究时,园林的概念和外延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人不是上帝创造,而是由猿人进化而来。进化论的观点[6,7]使得园林中的神渐渐淡化,同时植物的分类和引种[8]也给园林景观的外貌带来变革。

2 生态学与人对自然的认识

生态学大概是19世纪提出的,其实是当时人对自然的新的认识。英语ec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oikos,意“住房”,所以它提到了我们紧邻的周围,即环境。1870年德国的动物学家Ernst Haeckel给生态学下了很广泛的定义:生态学意指关于自然的经济学知识,即研究动物与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首先是与其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动物和植物的友好或敌对的关系,即生态学是研究被达尔文称为生存斗争环境的复杂相互关系。因此,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自然世界相互作用的科学[9]。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发现,生态学对自然认识的细化和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之前简单的自然科学。而且生态学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细化,这里我们只关注与园林关系比较近的植物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有着全然不同的目的:它为我们说明植物或植物群落如何调整它们的外形与活动的方式以对付实际起作用的因素,例如有效水、热、光、养料等的总量和其他。植物生态学所探讨的问题包括:1)找出哪些植物种惯于集聚在相似的生境中。这一简易的工作仅仅包括一系列事实的确定或描述。2)描述群落的外貌及该处的景观。这并不是困难的工作。3)回答了几个问题:何以每个种都有自己的特殊习性和生境,何以植物种集结而形成一定的群落,何以这些群落有一个特殊的外貌。4)研究有关植物营养分配法则的问题,它们对环境的要求,在利用环境条件时所采取的手段和如何改变外部与内部的构造及总的外形以达到它们的目的[10]。

E·瓦尔明在《植物生态学》中论述了这几部分内容:生态因子和它们的作用;有机体的共同生活;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适应性;生态上的分类;群落的分类;植物群落之间的竞争[10]。

邬建国教授对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描述: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景观(landscape)的定义有多种表述,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草原、森林、山脉及湖泊等),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

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将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相整合也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特点和研究优势。Turner等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相互关系,或不同尺度上空间异质性的原因和后果的生态学分支学科。Wu和Hobbs把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是研究和改善空间格局与生态和社会经济过程相互关系的整合性交叉科学[1]。

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历史类似,对园林而言都是人对自然认识的改变和深化,而且这些改变和深化能够从根本上带来园林设计的进步[11]。比如植物生态学中的群落概念,现在小尺度的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注重植物群落的营造,大尺度的规划中群落更是必不可少[8,12]。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由斑块、廊道和基质三部分组成[13,14],这种完全不同的定义和看法势必带来园林中的变革。20世纪中叶麦克哈格在景观和生态学结合应用上所做的努力[15],使得美国的景观设计进入一个新的时代[16,17],生态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基于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定义而出现的生态景观走廊虽然在目前还是一个不甚成熟的概念[18],或者说还没有把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概念很好地以园林设计的方式表现出来,不过这种结合的趋势是历史的客观和必然。

3 生态学在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位置

虽然用生态学原理和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是当前的主流,但是人对自然的认识不是单向螺旋式的,而是多种观念并存、并行、交叉和反复的,生态学也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在历史中也只是一个片段,所以不用唯生态学马首是瞻。有些观点认为传统园林没有关注生态,没有关注人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甚至是反生态的,认为现在的园林中没有生态就不成[19],都未免过于偏颇[20,21,22]。生态学本身还在不断发展,用现在的认识标准去衡量过去本身就是牵强;而且只认生态一条理,园林本身也无法健康发展。

对待生态学亦然,在我看来,它有诸多的结论和若干的分支,每一个分支又可能有不同的学派[1],繁杂的公式令人眼花缭乱。直接把这些理论拿来用在设计实践中,可能是最方便和直接的,不过这只是开始[23]。就像邬建国教授所说,他做的不是景观设计,他也不能确定一条生态走廊的宽度。

种植设计中的群落概念更多的是美学上的体现,离生态作用还有相当的距离。生态与园林的结合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不仅是拿来生态学的理论,还需要仔细学习这些理论是怎样得出的,其中的方式方法是否可以在园林中借鉴;这些生态理论背后的自然观是怎样的(园林在更多时候是对世界观和自然观的体现);其他学科和理论对生态学的影响和对园林直接、间接的影响[24]。除了学习生态学,还要学习传统园林中改善微气候的方法[25](生态学不是一个火星舶来品,在历史中有它的萌芽和滋生的土壤,学习传统园林在这方面的处理手法)。

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植物生态学;园林绿化;应用

引言:在当前的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当中,普遍的现象时人们只重视园林的视觉景观效果和基本的水土保持,这就导致了园林在投入使用后往往会出现群落组成单一,树木植物构成简单,病虫害问题已发生,等现象。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对园林风景林只重视了对不同季节的设置,没有对树种能否适应该地域的地质条件和能否保证该树种的持久稳定性及天然植物群落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仅仅利用了植被颜色额特点来进行植物群落的随意搭配。针对这些问题,所以下文中就对我国园林设计的建设发展现状和植被生态学在园林建设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一、我国园林绿化中所存在的问题

1.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

目前的很多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自然植物群落都存在着结构构成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在正常的自然植被群落结构中,如果草,灌和乔的层次较分明丰富,它们之间的比例协调,都能够得到阳光充分的照射。现在都很多的园林设计人员对植被的天然和潜在价值没有重视起来,没有在对园林绿化设计时把该地域中的天然本土植被充分的利用。在园林的绿化设计时只是一味的关注园林的美学效果,随意使用各种植被来满足其设计和美学效果的要求,完全忽视了植被的生物学原理,没有对植被的生态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任意的堆加使用,有的甚至还存在违背植被自然规律胡乱使用植被的情况。城市化建设中公园的建设不只是单一的满足市民游玩和休闲的要求,还应该具备恢复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及让城市更加的自然健康生态化。但在我国大部分的园林绿化设计中都是盲目的注重美学视觉效果,把公园当做旅游景区来做,很多原生态的自然植被和景观都被人工制造的家景观所代替了,这就无法满足居民和原生态自然环境融合的要求了。

2.园林本地域的自然植被利用率低

在近些年来的城市化建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园林利用自己本土的植被为主要树种来对园林进行绿化和规划。很多的园林绿化建设都引进了外来树种,对本土的树种利用较少,这就导致了我们国家很多城市中的园林绿化效果都大致相同,没有这个城市的独立特色,缺少本地区的乡土气息和绿化特点。特别在北方城市当中,由于北方城市一到冬季植被基本都落叶,颜色单一,园林设计时为了在寒冷的冬季增加一些色彩,往往都会引进使用一些常绿的树种,希望引进这些绿色树种还能够增加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减少由于冬季取暖而带来的大气污染。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引进的外来植被不能够适应北方的天气环境,其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弱,没等到冬季过去就出现大量死亡枯萎的情况,进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大量不断的引进外来常绿植被导致了当地植被自然景观被逐渐淡化,最终会导致本地植被自然景观的消失。

二、植物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城市生态园林就是在城市中的荒地或者废弃地上,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和依据,通过自然之物结构及进程来对园林进行管理,规划设计和建设,通过对土,水,及植被的不同特性,来建设处具有当地特点的生态结构,对园林进行管理以潜在植物为基础和野生动物形成友好型的生态多样化结构。生态园林要以园林中的绿地生态系统的保证健康为基础,对自然植被充分的利用及多种类演替时期的生态结构,力求植被的自然生态化,长久稳定化。

第一,生态园林的管理建设中要对自然更新种类进行保护,顺应植被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去掉密集类植物一次性成型的操作方法,因为这种方式严重的阻碍了植被的自然化进程。所以在确保快速成型植被生长和增加绿化效果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当的人工干预方法,对种间关系进行协调,对有害竞争进行人工抑制,使植被之間能够相互依存。比如采取间苗,去除杂草,创造间隙和抽稀等措施,为植被群落的自然更新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增强植被群落的自然生长能力,形成多层次,不同龄多种类及水平向异质的群落系统,能够使整体景观得到改善和植被之间的演替进程更加的同步,进而建立起和潜在植被特点相类似的绿地生态系统。

第二,保证园林植被群落结构的长久保持和多样性,尽量让园林绿化中的乔灌木及草本植被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分布,形成互相交错和原生态植物群落相同的结构,与此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动物提供优良的栖息条件。想要建立起这种原生态森林是的植被群落模式就要对当地区域的原生态森林进行实地考察,对当地的植被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当地植被的生态习性,种类和地区的地质特点,天气自然环境等因素,还要对其在演替过程中不同种类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创立出先锋,主要,半生,填充和边缘树种及在特殊图纸中树种所组成的植被群落系统,最后能够做到生态园林的美学效果和自然生态俱佳。

第三,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叫做‘近自然森立’方法简称宫胁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利用本土植被创造本土森林。在城市园林的‘近自然森林’建设中,要对园林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在对同环境条件下潜在自然之物种类进行模拟,建立起计划的自然植被群落结构。在城市园林近自然建设进程中要丰富物种的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使生态植被结构体系比例科学合理;在植物种类的配置方面要重视空间和形态的搭配组合,令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色彩和形态组合的高低有序,疏密有致,使整个生态体系空间及层次上更加的具有变化性,进而達到季相变化明显的目的。

结语:总而言之:在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要以植物生态学我理论指导对植被进行分优化选择,创造出长久稳定的生态植被群落系统。在对生态园林的优化完善进行当中,应用群落学的措施来选择植物的优化模式要进行大力的普及和推广使用。建设出即能够满足人们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要求,同时还能够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现代生态园林。

参考文献

[1]陈文媛.我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浅议.现代农业科技.2010.6[2]孔相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探讨.龙岩学院学报.2012.5

[3]周青.城市环境绿化中的生态学原则.中国农学报.2014.8

生态学原理在园林中的应用 篇4

一、维护投入大,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森林进城、生态优先,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覆盖率)和占地面积(绿地率),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在规划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的评审中凭经验和感觉,或是遵从首长意志,或是依靠某个知识理论已严重老化的老专家。环城、交通干道的绿带建设存在盲目攀比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非常模糊,一些工程规划不符合国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怎样去取舍?天和人怎样才能合一,或者接近合一?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自然不属于人类,人类属于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其结构复杂,稳定性高,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

能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即生态位。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与其他生物一样,生存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具有与地质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结构与改变自然演进过程的能力。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无论是整

体意义上的城市,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2.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

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著作中指出,人居环境地,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上,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典型类型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能量,离不开经过长期演化获得的大气环境、光热环境、水环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机制。但是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

向自然环境异化方向发展,人类的居室、办公楼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来越大,城市的空间,甚至局部大气越来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所建造的庇护所(Shelter)越来越特化,人们在四季有空调的建筑物内感到“舒适”,越来越依赖局部大气、温度、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这种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和,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都需要这种调和,能承担这种功能上和空间上的调和作用只有依靠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只有当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居环境的主体部分和连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桥梁,才能实现吴良镛先生所说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

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

师法自然一直是我国园林的造园准则。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传统的开敞空间方法加入生态学理论,给城市规划注入新的血液,开始了城市生态绿化的研究和实践。城市生态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基础上,运用生态的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

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气辅降压技术分析及其原理

CAD2010 用户界面与工作空间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它是顺应自然规律,利用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

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维持和发展。

现今已对城市生态绿化(地)的研究主要有:

1)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包括园林植物计算绿量回归模型的建立,园林植物以及人工群落的生态功能性和生态

适应性的研究(释氧固碳、蒸热吸热、滞尘降尘、减菌、减污、抗污、抗寒等)。

2)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的研究。包括绿色量、园林绿地的功能量化、城市绿化环境评价与需求调查。

3)城市森林绿地和环境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

4)城市生态绿地的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国外的绿化,早期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植物的设计为特色,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以研究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发展最早和最快是美国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生态的设计思想先

后出现了四种倾向:

1)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划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

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美国奥姆斯特德(Frederic Law Olmsted)极为推崇此模式。

2)乡土化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

反映当地的特色,代表人为西门德斯(Simonds)和詹逊(Jenson)。

3)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纳绍尔(Joan Nassauer)、惠尔克(Willian Weilk)和夏戈(Billy Gress)在设计中运用了该思想。

4)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代表人物有K.希尔(Kristina Hill)和

A.丹尼斯(Agnes Denes)。

最近又提出了生态展示性设计的概念,即通过设计向当地民众展示其生存环境的种种生态现象、生态作用和生态关

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生态学研究尺度与绿地系统建设的层次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3.1区域绿地体系

区域的含义指城市群或城市与城郊复合体。在区域这个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这包括两个层面:第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格局,特别区域水循环;第二,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格局,主要在于景观(生态学概念的景观)和生态系统层次上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安全,城郊和城乡结合部、河口湿地是区域甚至全球生物多样性

维护重要所在,特别是一些鸟类、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或迁徙过境地。

3.2城市绿地体系

这里的城市指城区部分。城市空间上是多种生态系统的聚合,由于其建筑往往所占的比例最大,完全不同于自然系统的下垫层性质与人为活动所排放的物质能量改变了城市局部环境,使得城市在生态上成为孤岛,朝着不适于人居的方向发展。所以城市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缓冲孤岛化倾向,尽量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因子保持接近自然系统的状态。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可以用来描述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按照生态学性质,基质是城市的建筑物,绿地生态系统构成斑块、廊道。在城市整体个层次上,由斑块和廊道构成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起到掩盖建筑物基质的作用,理想的状况是,城市下垫层的生态性质由绿地生态系统主导,使城市不再成为生态上的孤岛,与周边系统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合适人居的户外环境。但绿地生态系统不能解决所有的生态问题,如碳氧的平衡等。某些

规划声称以碳氧平衡作为确定绿量(绿化率、覆盖率)的依据,实际上夸大了绿地的作用,城市根本不可能依靠自己解决

碳氧平衡,碳氧循环即使不是全球机制所决定,也至少是一个大区域的机制所决定。

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依赖于景观层次上的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城市及郊野的自然系统保留斑块在生态学上往往具有特别意义,有些生境和生物群落可能是非常独特的,甚至是惟一的。但是完全重新构建人工绿地,不

必过于强调物种多样性,只需满足生态调节功能——注射工艺的影响因素 模具温度 压力的影响

CAD图形输出比例与插入其他形式文稿时参数设置技巧

女性卧室的色彩搭配 设计女人屋有窍门

小厨房怎样装修设计变大空间 借空间扩空间结构——物种的关联要求和审美要求即可。那种拼命追求物种数量的导向实际上走向形而上。生物多样性不是简单的物种数量叠加,并且大

量引来外来物种的潜在威胁人们已得到共识。

廊道(林带)需要一定的宽度,但宽度标准很难作出定量结论。目前环城林带、交通干线林带存在着相互盲目攀比的现象,但对其作用的认识却是非常模糊的。自然系统的廊道主要起着生物通道的作用,但在城市是否要强调生态通道?在林带改善小气候效应方面,农田防扩林的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有一些观点非常强调林带与主风向的关系,实际上线状林带对风的改变只限于林带高度3~5倍的范围,除非林带形成网络。林带的建设须考虑城市生态特点。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虽然巨大,却有明显的失误,如在干旱地带,缺水是主导障碍因子,营造乔木林带以后,树木的蒸腾作用使地下水位下降,生境更加旱化,如用旱生灌木和草木却能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笔者推想我国的林带理念可能部分

来自于中国人的围墙观念,如同历史上的围长城一脉相传,但万里长城并不能挡住外族进入中原。

园林绿都 生态侯马 篇5

——山西省侯马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侧记

2009-09-17 http:// 09:37:26字号 【大 中 小】【关闭窗口】

侯马是山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自然地理条件较好。全市国土总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78个行政村、2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3.58万人。其中,城市常住人口12.98万人,农村人口10.6万人。侯马历史悠久。侯马古称“新田”,公元前585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因此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而建都,前后延续了209年的霸业。区位优越。侯马地处晋南中部,是临汾的南大门,与晋、秦、豫3省会形成等距离大三角的中心,与临汾、运城、晋城3市形成小三角的中心。交通便捷。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大运公路,大运、侯禹、阳侯高速公路,南同蒲、侯西、侯月铁路在市区呈3个十字交汇,距临汾、运城、晋城、三门峡、韩城等中等城市均可1小时到达。商贸物流繁荣。侯马自古就形成了“南来北往商埠地,千车百货旱码头”的经商文化,近年来形成了以北方轻工城为龙头的专业批发市场32个,辐射周边100多个县市,有一批带动性较强的物流行业类企业。开放条件优越。侯马设有山西移动第二呼叫中心、晋南邮件分拣中心;服务于临汾、晋城、运城3市的海关、商检、口岸、保税区等;另有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几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和临汾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侯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打造精品农业、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休闲4大产业中心,努力塑造绿色、人文、和谐、富裕、宜居5个城市特色,全面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多项工作都走在了临汾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五大物流重镇、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连续5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7次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是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政务公开示范点,全国绿色名市和山西省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结构调整先进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自2003年7月,被授予山西省园林城市称号以来,侯马市立足新的起点和更高标准,提出了“巩固成果,提升水平,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坚持增绿量、创精品、上品位、塑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不断提升侯马的生态环境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安全、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目前为止,国家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都已全部达到要求。

强化领导营造氛围建立完善的创建工作机制

侯马地处晋南中心,交通发达,物流便利,但区域小、人口少,缺资源、少矿产,环境容量有限。针对这一市情,侯马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要实现侯马的科学发展、要着力改善民生,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城市环境上做文章,始终保持环境领先优势,使侯马真正成为宜居的城市、投资的热土。为此,侯马市委、市政府一是把创建目标放在突出位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初专门召开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三城联创”动员大会,下发了

创建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城建、园林、林业、环保等部门广泛参与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指挥部。二是严格考核。创建指挥部将创建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乡办、各部门,层层建立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全市上下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三是强化宣传。侯马市为推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电视、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的创建宣传,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工作热情,推动创建工作共识和合力的形成。

规划先行高点定位保障创建工作高位运行

侯马市一是将城乡绿化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根据侯马城乡联络紧密的实际,借鉴大连等国家园林城市的先进经验,把以往的“在城市建设中搞绿化”转变为“在绿化中建城市”,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园林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构建“人在林中,城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为此,侯马市专门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了重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二是高标准定位规划。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侯马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坚持高起点、严要求、大手笔、高质量的绿化原则,突出城市特色,在精品上下功夫;突出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型上下功夫;突出更新观念,在改造方向上下功夫;突出生活质量,在绿、静、美、安整体提高上下功夫。三是高质量细化规划。侯马市对每一项重点工程、对城市的每一个重要地段绿化都面向全国园林设计权威单位征集方案。每个方案不仅要经过市规划委员会的研究审核,而且要制作成版面效果图向社会展示,供广大市民群众参选。他们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20多套大型设计方案、近100个微观景点的设计。绿化规划工作的加强,为全市绿化建设的高位运行提供了保障。

完善设施提升品位形成创建整体效果

一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整体功能。近年来,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侯马市坚持走经营城市之路,广辟融资渠道,用BOT、民营投资、特许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吸纳、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相继建成了一大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使市民群众提前享受到了公共产品的优质服务。其中,投资1.39亿元,实施了市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总面积达410.6万平方米,使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68.8%;总投资6600万元,新建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平均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380吨,实现市区无裸露垃圾,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日处理生活污水2万吨的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使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总投资1.4亿元的城市天然气输配工程,继2007年完成主管网建设、入户1万余户工程后,去年又启动二期工程完成了全市支线管网建设,入户达到了2.4万户,加之石油液化气,使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2%;投资1900余万元实施了第二水厂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4.31万吨,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积极发展城市公交,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3.6标台,公交车出行率达到97%。这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在全省县级城市中是仅有的,也为全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位。新一届侯马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以“东连、西拓、南通、北接”为重点的城市路网建设工程,城市道路长度达到77公里,总面积达到181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达到13.95平方米。去年,又组织实施了以城市主要街道“五化一透”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投资约2.1亿元,大规模、大手笔地进行了城市硬化、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和拆墙透绿。全市共拆除建筑物面积近7万平方米,装饰装修建筑物外立面共481幢,建筑物亮化394幢,硬化人行道40余万平方米,铺马路道边石5万

余延长米,树坑4833个,通信、电缆、供水、供热、供气等各种管网也全部实现了入地敷设。通过这次整治,侯马市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由县城城镇状态向现代文明城市形态的转变。多方筹资加强管护确保绿化建设科学运行

在筹集绿化建设资金方面,侯马市始终坚持走投资主体多元化道路,采取市财政投入一部分,向上级争取一部分,社会各界捐献一部分,各单位、企业出资一部分,租地建绿缓解一部分的办法,广辟绿化资金筹集渠道。去年城市绿化共投入资金1.5亿元,今年城市绿化预计还将投入7000余万元,新增绿化面积53.5万平方米,从而保障全市在绿化建设上始终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和增长态势。尤其是在城市绿化工作中,侯马市采用租地建绿的办法,即把土地从农民手中租过来,栽树种草进行绿化,租地费用按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得到的产值进行补偿,租用期限到政府购置土地时为止。仅去年租用绿化用地就达1081亩,若按每亩平均10万元征地费用计算,可缓解征地资金1亿余元。在苗种选用方面,侯马市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景观效果,根据不同的苗种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不同的地点对大苗外部形态、规格等有不一样的要求,引什么苗、引多少苗、引多大的苗以及大苗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方案都进行了严格的科学论证和技术把关。近几年来,全市共栽植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苗28万余株。在选择大苗苗源时,主管部门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周边地、市对大苗进行摸底调查,会同市政府采购中心共同签订购苗合同;在与大苗栽植中标单位签订合同时,要求管护期限为3年,3年后费用付清,既保证资金到位,又对承包方形成约束。在大苗栽植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大苗栽植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在绿化管护方面,侯马市坚持依法治绿的方针,制定并出台了《侯马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办法》、《侯马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同时强化园林绿化监察执法工作,加强对城市建设中移植树木的跟踪管理,坚决遏制乱砍滥伐树木等毁绿占绿行为,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真正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通过扎实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侯马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在现有工作基础上,侯马市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为早日实现国家园林城市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城乡联动部门配合确保创建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园林城市名词解释 篇6

城市建成区 简称“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管理界线等因素,以及城市各项 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围相一致。

乔木 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灌木 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货设施的建设用地。

城市防护绿地 指用于城市环境、卫生、安全、防灾等目的的绿带、绿地。

生产绿地 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

古树名木 据我国有关部门规定,一般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大树即为古树;而那些树种稀有、名贵或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则可称为名木。古树名木的分级: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

节约型绿化 就是指“以最少的地、最少的水、最少的钱、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园林绿化模式”。节约型园林绿化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化。节约型园林的概念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其次是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 神需求;再次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最后是以最合理的投入获得最适宜的综合效益。

立体绿化 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风景名胜区 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包括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

空气污染指数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 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有: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浮尘)、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等。

生物多样性 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湿地 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节能建筑 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可再生能源 是指可以再生的能源总称,包括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光能、沼气等。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指雅津甜高粱等,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严格来说,是人类历史时期内都不会耗尽的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指将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排到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场所以外的数量,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石和呈酸性或碱性的废石除外)。

城市景观照明 是城市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总称,主要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街巷、住宅区、桥梁、隧道、广场、公园、公共绿地和建筑物等功能照明与夜间景观照明。

棚户区 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及“城中村”。

城中村 是指城市建成区仍然存在的、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属于棚户区性质的区域。从面积上讲,棚户区一般拆迁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一般至少在5万平方米左右。

绿色交通 广义上是指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交通概念。狭义指为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建立起来的低污染,有利于城市环境多元化的协和交通运输系统。

保障性住房 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无障碍设施 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生态学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游憩,生态环境,园林绿地,自然环境,天人合一

近年来, 我国城市绿化得到长足发展, 但许多绿地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维护投入大, 而重景观、轻生态以及过分追求“一次成型”的状态也远未改变, 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服务功能。虽然这种状况正在得到改变, 森林进城、生态优先, 生态园林得到普遍倡导, 认识到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不仅取决绿化的覆盖面积 (覆盖率) 和占地面积 (绿地率) , 而且取决于空间结构和绿地类型, 以及构成绿地的生物群落类型。但生态优先、生态原则往往成为一种虚化的概念性招牌, 无法体现在绿地的工程实体中。在规划方案的制订和设计的评审中凭经验和感觉, 或是遵从首长意志, 或是依靠某个知识理论已严重老化的老专家。环城、交通干道的绿带建设存在盲目攀比现象, 但对其作用的认识非常模糊, 一些工程规划不符合国情。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成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以人为本就是满足人的需要, 但是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 怎样去取舍?天和人怎样才能合一, 或者接近合一?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1 自然不属于人类, 人类属于自然

自然生态系统是与当地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产物, 其结构复杂, 稳定性高, 具有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群落是生态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类型。

地球环境的演变产生了生物, 生物又改变了地球环境, 生物物体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了具有极其复杂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物有其特有的环境资源利用方式和与其他生物间的生物关系, 即生态位。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的种群, 与其他生物一样, 生存离不开与生物一起协同演化的自然环境, 也就是说, 人类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而生存, 但自从人类有了文明和自己的生产之后, 人类开始按自己的需要去利用和改造自然界, 并且人类的活动水平及影响力不断加大, 已对自然演进的过程及自然结构体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具有与地质要素相同的塑造自然结构与改变自然演进过程的能力。人类一方面依赖于自然生命支持系统, 另一方面凭借自己的能力构建了与自然系统相隔离的庞大人工系统, 越来越使自己变成生态位高度特化的生物。城市就是按照人类的意志和愿望, 对自然系统进行强烈改造和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城市是一种建筑物高度密集的人造实体, 人口高度密集的社会实体, 能流、物流、信息高速交换的经济、科技、文化实体。但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建立在在自然系统本底基础上的, 无论是整体意义上的城市, 还是生物意义上的城市人群不可能离开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而独立生存。

2 园林绿地系统是连接人工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桥梁

吴良镛教授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著作中指出, 人居环境地, 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 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 是人类在大自然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在空间上, 人居环境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典型类型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生物物质、能量, 离不开经过长期演化获得的大气环境、光热环境、水环境,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机制。但是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越来越向自然环境异化方向发展, 人类的居室、办公楼受到人工控制的程度越来越大, 城市的空间, 甚至局部大气越来越多地被人造物所充塞, 所建造的庇护所 (Shelter) 越来越特化, 人们在四季有空调的建筑物内感到“舒适”, 越来越依赖局部大气、温度、制造系统、交通运输系统, 这种矛盾的二重性需要一个中介来进行调和, 无论是环境还是心理都需要这种调和, 能承担这种功能上和空间上的调和作用只有依靠园林绿地生态系统, 只有当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成为人居环境的主体部分和连接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桥梁, 才能实现吴良镛先生所说的“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联合和作用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 生态学研究尺度与园林绿地之间的关系

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生态学;园林规划设计;植物生态学;气候条件;他感作用

一、生态学基本园林概述

从生态学的体系来看,园林的生态性应该满足三个不同层面的标准:

一是对宏观尺度而言,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是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的。

二是对于中观尺度而言,它的环境建构是符合生态原则的,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特征,具有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

三是对于微观尺度而言,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能充分考虑与到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生态学分支主要包括:人类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和群体生态学两个层次)、城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重要的理论有:生物多样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伦理观等。

二、生态学重要理论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一)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在城市生态学看来,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心是人,从理论角度出发,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地位规律以及调节和控制的机理等内容;从应用角度看,其主要是通过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利用资源,完善系统关系,使城市更具活力。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亚系统构成,它们分别是社会、经济和自然,而自然生态亚系统在园林设计涉及较多,其主线是包括动植物、微生物、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在内的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园林的建设大多选在城市中,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环,并且与城市中的其他部分紧密联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城市中园林绿地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通过城市园林绿地调整和改善城市的生态功能,这个问题在设计时必须解决,这也是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植物生态学

园林规划设计会涉及到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植物生态学的各个组织层次。在选择和栽种园林植物前,必须要准确掌握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的关系,而这正是个体生态学所研究的,除此之外,植物的个体生态学还会与城市特殊的环境与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相关。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构建科学的植物群落,这与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密切相关。从群落生态学中可知,如若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较高,就会具有更复杂的结构,其群落稳定性也会越高,更易于将群落中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为了营建的植物群落有合理的结构且有良好的自维持能力,必须要充分准确地了解植物的习性特点和在群落中的基本情况。园林设计者一直在为建造色彩、层次多样,节省人工养护的植物景观而努力,植物生态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推动其实现。

(三)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发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恢复及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和机理。恢复受损害生态系统到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是Cairns 等为生态恢复做的概念定义。自然条件是复杂的,同时人类社会也会有选择性利用自然资源,这都会对生态恢复产生影响,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到原有情况,所以恢复生态学强调的是在系统功能恢复时合理有效的应用生态工程学的原理,从而促进系统实现自我完善。在对工业废弃场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园林设计时,生态恢复是首要任务,恢复生态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生态学原理在园林工程中应用

(一)植物群落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植物群落周边环境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植物群落,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植物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不同,人们可以据此来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例如,可利用唐菖蒲对氟化物的敏感性来监测大气的氟污染。随着人们对植物生态功能的逐步认识, 在利用植物地上部分来改善环境的同时,人们也在研究利用植物根系富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从而达到修复土壤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石油、天然气等高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SO2、HF 和 Cl2等已经成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不同园林植物对 SO2的吸收、净化能力的大小与其形态、叶量、叶面积、气孔开度等有密切关系,即使生物量相同吸收硫的量也不同。

(二)气候条件与地形地貌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1、地理条件

明代造园家计成提出“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来可拘率。"意思是造园时要先观察地势,确定地基,然后依照它的广狭,决定它的开间和进数,随曲而曲,当方则方,因地制宜,不可有所拘泥与草率从事,不宜生搬硬套,以致破坏原有自然环境。譬如杭州西湖白堤、扬州瘦西湖的景观,都是利用原有元素进行景观改造最后获得美不胜收的效果。

2、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景观设计也有很大影响,这些因素古人亦已了解。古人提出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意思就是:山南气候比较温暖,阳光充足,适宜种植向阳植物。山北较凉,阳光不足,种植耐阴植物。又譬如北方建筑多有山墙,目的为挡风,而南方建筑多坡屋顶,是因为南方雨水较多,能较快排水,这都是古人对不同气候条件下运用不同处理手法的例子。

(三)他感作用及共生原则在园林中的应用

植物的他感作用是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所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它在植物的种间和种内都可能存在,因此,在种植设计或对原有植被更新时,需要考虑植物他感作用的影响,如银胶菊群生时,不但它本身生长不好,而且它对周围的植物生长也不利,所以,设计时应避免群植;又如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也都因为他感作用而不宜种植在一起。此外,也可以利用植物的他感作用来抑制不需要的植物,如杂草影响景观,因此,可以引入对其有抑制作用的乔灌木来控制其生长。共生分为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偏利共生是指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的生长关系。互利共生是指相互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交流,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获利的生长关系。如菌根、根瘤是互利共生的典型例子。共生原则对植物配置、种植等都有指导作用,在设计时,可以将共生植物栽植在一起,而将相克的树种分开种植,例如接骨木对云杉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真菌跟许多乔灌木,如松树、云杉、杨树等都能互利共生,而且,松树在没有与它共生菌的土壤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所以在种植松树时,应考虑接种其共生菌提高成活率。

四、结语

综上,生态学的理念在园林工程中的作用,有利于园林与城市之间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生物群落对环境的和谐改善,因此,生态学原理与园林规划等相关理念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园林工程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诣,赵满兴,杨旭艳,贺治慧. 城市园林生态设计浅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09).

上一篇:卖鞋子广告词下一篇:豫剧演唱中咬字、吐字的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