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绿化(精选12篇)
生态园林绿化 篇1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园林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园林绿化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底蕴, 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 许多城市都由于其享誉世界的园林绿化而著名。因此对于建设生态城市来讲, 现代的园林绿化是必不可少。
一、生态城市
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中诸多问题将会暴露出来, 比如人口迁徙、环境污染、交通及城市资源的分配等问题会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困难。早在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P·盖迪斯在《城市开发》和《进化中的城市》中, 第一次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城市研究。1971年, 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第16届会议上, 首次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 因此“生态城市”概念应运而生。“生态城市”是顺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也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人类居住区。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 园林绿化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切入点。
二、现代园林绿化应有的特性
(一) 公共性
现在城市园林绿化要求在整个城市中, 其中包括城区、郊区、近郊区及远郊区, 形成主体主要为绿色植物的生态系统, 提供给城市居民生产、工作、生活及学习环境所需要的使用价值。总体上来说园林绿化是以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可以发挥净化空气、调温保湿、涵养水源、防风防灾、优化环境等的作用, 并且园林绿化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可以同时提供给多人使用价值的功能, 服务一个人同时还能供应其他人使用, 而且能够在同一时间, 同一场所, 使大家同等使用, 满足人们同样的生存及享用需求。
(二) 无界性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客观上打破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狭义的范围, 大大超过局限于公园、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的传统概念, 它还包括有从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等所有能发挥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 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绿化建设, 改善绿化和调节生态环境的目标, 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系统, 进而扩大到国土治理, 使范围最大化, 使得园林绿化发展成为人类环境工程中相对独立性的一个系统。
(三) 协调性
现代园林绿化是可以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 具备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比如植物可以净化城市大气、改善城市的小气候, 防尘、防风、减弱噪音,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保护土壤及水系及改善自然景观等;绿色植物还可以协调周围的环境给城市中的人们创造安静、舒适、优美的环境;各种各样的植物合理搭配又充分能显示出季相的变化, 并将城市建筑衬托得更加美观优雅;使生态景观、建筑景观及文化景观完美统一起来。
(四) 生态性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是在城市及其市郊内形成的人与自然共存的生态空间, 具备保护和修复区域性的生态系统。园林绿化应顺应生态学的原理, 创建合理的复合植物群落, 保护多样性, 建成人类-动植物三者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比如海口市为建设生态城市构建“一网、两带、两廊”的主城区园林绿地生态系统, 形成区域绿地系统框架, “一网”即城市建设区人居景观绿化网, 构筑相互联通的“园林生态化”的绿地系统;“两带”即海岸线绿化景观带和城郊森林公园绿化景观带, 构建城市生态防护屏障, 形成城市的重要旅游景观带;“两廊”即五源河-石山生态廊道和南渡江水系生态廊道, 形成组团间的绿色隔离廊道, 发挥生态、景观功能。
三、创建生态城市中的园林绿化
(一) 生态设计规划思想的先行
传统的规划设计一般是以人的各种需求为前提, 满足的是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及自尊的需求。生态规划设计则更多地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 即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发展。将传统的规划设计手法结合起来, 在满足近期城市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及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形成一种要求更高的设计方法。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哲理应该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支配, 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不能分割的整体, 提倡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我们应该把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观念融入城市园林的设计中去。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他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生态哲理与现代生态学观点是内在统一的。
(二) 注重植物造型、搭配的协调
植物的搭配设计首先要强调观赏性, 提高城市景观视觉效果, 要具有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作用, 做到美化环境与生态保护。栽种本地植物可以体现地方特色, 引入外地树种则能呈现异域风情, 丰富了本地植物的资源, 呈现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绿化植物要以本地植物为主, 配置上重视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原产于热带的植物引进后抗寒差, 冬天容易死去, 再美丽光也只不能是昙花一现。要依据当地自然植被中的群落种类, 使建设的人工群落中各植物的数量比例合理, 各品种的栽植密度更科学, 形成由乔木为主, 乔、灌、草、藤相结合的生态体系。
(三) 注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及彩叶树种的合理搭配
要注重常绿树种、落叶树种及彩叶树种的合理搭配。在城市景观中季节性的景观表现在植被的季相变化上, 它能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风景的生命轮回。色彩的搭配合理, 季相变化明显是园林绿化发展的大趋势。有的植物在叶子落光后树干所呈现的姿态又是不可多得的景观。
植物的一叶知秋, 是自然生命轮回的体现。我们要尽力创造出丰富的季相景观。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色彩应该向彩色景观转变, 在绿化树种中加大彩叶树种的比例以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
(四) 园林绿化以乔木为主, 空间上提高生态效益
当前我国城市绿化用地紧缺, 提高城市生态效益的做好方法就是种植乔木, 乡土树种是首选。比如泡桐, 杨树, 适应地域广, 值得我们大力提倡。此外还要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及屋顶绿化。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中, 我们应选具有浅根性、耐贫瘠、耐干旱、耐水湿、对阳光有高度适应性等特点的植物。比较常用的有地锦、牵牛、山荞麦、紫藤、美国凌霄、蝇子草、过路黄等。
(五) 绿化建设和养护工程并重
绿化建设和养护并重, 巩固园林绿化。绿地建设完成, 也就意味着养护工程的开始, 养护工程是绿地建设的后续工作。要了解种植类型和各种品种的特征与特性, 关键抓好肥、水、病、虫、剪五个方面的养护管理工作。
摘要: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也是展示一个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体现了城市人们文化素养和道德风尚。本文首先以生态城市为切入点, 分析了现代园林的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现代园林绿化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
生态园林绿化 篇2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是与城市建设息息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受到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制约,相互依赖,保持着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人们在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前提下,必须主动改善和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小气候,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 者:高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园林处,黑龙江,北安,164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分类号:X3关键词:园林绿化 生态保护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生态园林绿化 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建设规划在不断的创新,在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化是非常重要的,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还会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科学合理的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可以美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另外一方面经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园林树木,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防尘降噪的功能。但是目前,在开展园林绿化工作的时候,过分注重工程进度,简单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生态效应,导致目前很多园林绿化工程都是追求速度和形式,而缺乏对长远的考虑,尤其缺乏对生态效益的综合考虑。具体来讲,生态效益是一种融入生态理念意识形态的理想,其核心实质是园林工程的开展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依据生态平衡的规律,使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效果和有利影响,最终实现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
1 提高园林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的对策
1.1 科学选择树种,促进植物平衡发展
园林工程建设中园林植物是其最核心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直以来,开展园林工程的建设工作,一直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园林树种的选择工作。但实际上,在我国的园林工程中,真正遵循科学合理选择树种的,尤其是合理搭配树种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最求多、快、省的思路,所以造成了林木树种搭配中清一色的速生树木。以我国北方城市为例,很多园林工程都是以法桐、国槐、毛白杨、泡桐、柳树等速生树木为主。于是,很多北方城市中都出现了“多街一树”的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景观美化,也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比如,单一选择本地树种或者选择外来树种,尤其是过多的选择一些看似美观的外来树种,而忽视了本地气候条件对树种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树体长势弱,容易产生大规模的同一病原菌或害虫的侵染,后果严重。因此,合理的选择树种,是利用植特点,促进生态平衡的重要方式。如在一些西北地区如新疆、内蒙等省份城市园林工程,就应该适当选择枝干韧性强、根系发达、树冠较大的树种,用以防风沙;再比如,靠近一些厂矿附近,其排放的气体中二氧化硫含量较高,粉尘也较多,因此,园林树木配置的时候,可以种植一些油松、樟子松之类的用来滞尘,种植铁冬青用来吸收二氧化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不同层次的空间,利用不同树木的特点来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生态平衡。
1.2 合理搭配树种,发挥植物混种优势
每一种植物,不同植物的株高、茎粗、冠层发育状况、对资源的需求和根系分泌物各不相同,每种植物的生长本身也会大量的吸收养分,容易造成养分失衡。每种植物自身所起到的作用对于周围的环境来讲都是有限的,这种影响也许是有利的,也许是不利的。但不同植物在一起混种,就可以利用不同树种之间的优势。比如,不少树木、草坪连续种植后,土壤中都会大量的累积病原菌,比如连续种植草坪草后,土壤中会积累诸如尖孢镰刀菌、线虫还有蛴螬等,严重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而在种植新的草坪之时,很容易就会感染一些真菌病害,并且容易受到线虫和蛴螬对根系的破坏,严重影响草坪的正常生长。所以,应该合理的搭配不同类型的树种,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树种之间“互惠互利”的优势。比如,杉木与其它树种,如拟赤杨、楠木等进行混交,杉木在其生长量、林分水土保持效应、改良土壤性质、减少病虫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不同树种与杉木进行混交,效果不一,如杉木与拟赤杨混交可改善土壤孔隙度和通气度;与火力楠混交则可提高养分归还量,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是有一些植物则不能随意混交,比如,虞美人、兰花、石竹花、紫罗兰、等草莓植物和花卉都比较难与其它植物相处,容易造成植株长势衰弱甚至死亡。所以,园林工程需要注重科学合理的搭配不同的树种,有效发挥植物之间的混种优势。
1.3 注重低耗高效,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耗能的各种种植方式开始逐渐的,包括高耗能的园林工程都开始逐步被淘汰,节约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新时期,要提高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不能单纯的重视视觉效果或者重视工程进度,而是需要全方面的综合考虑耗能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比如,很多园林工程中的植物的耗水量都非常大,以园林绿化植物每株棣棠生长旺盛时日耗水量可达 0.08kg,而大叶黄杨更是达 0.11kg;绿化常用的高羊茅草坪耗水量更是惊人,年均需水约为900mm。因此,尽量把这些植物与高层植物相互搭配种植,可以有效的减少其蒸腾速率,维持平衡。比如,西北地区很多城市都属缺水城市,其城市园林工程一般采用上层:圆柏、杜松、华北落叶松等;中层与下层(耐阴):选择风箱果、榆叶梅等与山乔麦、结缕草等搭配,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再比如,很多园林工作人员,为了尽快的达到绿化的目的,往往会采取密植的方式。其实,有的园林植物喜密植,如女贞,稀植后达不到美观的效果;有些植物则不能过密,如大叶黄杨栽植密度过大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绿化效果,但植株对养分的需求竞争激烈,且枝条互相遮盖,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出现“空膛”现象,使大叶黄杨叶片变小影响观赏效果。另外,一些园林植物如果栽植密度过大,还会引起很多病害,严重影响园林工程的正常开展。比如,密度过大的大叶黄杨,很容易发生生理性病害—小叶病。其实这就是过量密植造成的锌元素缺乏。
1.4 以科技为引导,加强园林工程生态效益研究
园林工程中,植物是其主要的构成部分,因此,植病虫害的防治也自然就成了园林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园林工程的病虫害防治中,化学防治仍然以其见效快、成本低、操作简便而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实际上,过量的使用化学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因此,开展园林工程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加强科技元素的融入,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原则,所以园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应该是个综合管理的结果,除了药剂防护外,还须加强从栽培管理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秋冬翻地、实行轮作、选种、客土,对于一些连作障碍较为严重的植物种植要进行土壤消毒工作,另外要加强种子消毒、合理施肥等,使病虫尽可能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生,则应及早采取措施,把病虫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尤其是要加强对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措施和低度农药的采用,最大限度降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比如对于草坪连续种植所产生的土传病害,除了常规使用的甲基溴、氯化苦、噻唑林、棉隆等消毒药剂外,目前效果较好的枯草芽孢杆菌、烟酸芽孢杆菌也可以应用到对连续种植后所产生的病原菌。这不但可以降低投入,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大量使用化學药剂对土壤及地下水带来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2 结语
园林工程,也是润色城市面貌与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项目,同时还肩负着体现城市精神面貌与文化底蕴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更多的关注环境。因此,园林绿化开始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园林绿化工程中所包含的生态效益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当然,实现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更多的还是需要统筹考虑园林工程中的每个环节,秉承生态理念,最终才能真正提高园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廖汝兰.关于风景园林施工与养护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5):517.
解析景观生态与园林绿化 篇4
1 景观生态概述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 对于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景观生态学主要是通过景观的生物组成成分与非生物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合研究景观的内部功能、空间和发展的规律。景观生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 对园林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景观生态规划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才能更好地保障园林规划的作用充分发挥。一方面景观生态需要遵循整体优化原则。由于景观的建设需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 并不是孤零零的摆放在那里, 因此在规划中应该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和考虑, 实现整个景观的优化组合。另一方面需要遵循生态协调原则。城市规划中景观的运用需要保护景观的生态性, 在景观规划中需要保障人与环境、生物之间的协调, 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同时又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景观生态主要有城郊绿地, 公园绿地和行道树等组成。城郊绿地不仅对净化城市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在城市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城郊绿地, 发挥其作用。公园绿地对于调节城市气候, 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行道树可以净化城市道路交通中产生的废气, 对于改善当前的城市环境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 景观生态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作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的绿化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加强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对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环境有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城市环境改善中需要充分利用景观生态学的观念, 加强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
园林绿化对城市景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城市的绿地系统的作用。城市绿地不仅对于改善当前城市的环境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的舒适环境。当前城市为了改善环境质量, 在城市中修建了大量的绿化带, 对于城市中的湖泊绿地也进行了修整。城市绿化带的修建, 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城市风景区的作用。城市风景区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 同时也有改善当前环境质量的作用。当前城市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 在城市附近郊区建立了自然风景区或者是森林公园和防护带等景观。这类景观的建设不仅对城市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同时对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人口逐渐增加, 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当前城市为了改善环境质量逐渐采取建设园林景观, 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城市的环境质量。
2.1 加强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
为了改善当前的环境质量, 城市的建设者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详细地规划, 尽量改善城市的环境。在城市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重要作用, 利用城市绿化带和城市绿地的作用, 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在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中需要加强对园林景观建设的规划, 要与当前城市的规划建设相协调, 不仅仅要发挥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同时也要发挥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在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 依托自然及人文环境, 充分利用现状, 以植物造景为主, 提高绿地率和功能作用, 在丰富季相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同时, 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闲的环境。景观力求做到造型新颖活泼, 为环境增色。作为整体环境的一部分, 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 其功能的实效性亦值得关注。从资料上显示, 国内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 生态景观都具备3个主要功能:满足普通市民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 即“人创造环境, 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
保持生物多样性。奥林匹克公园场地中保存并发展林地、耕地、草地、湿地等多样化的自然土地类型。多样化的环境造就多样化的动植物生存空间, 有利于自然的和谐发展。优先使用乡土植被降低维护成本。
2.2 加强对园林景观的保护
理想的生存空间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 是一个以人为本, 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 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园林景观逐渐增加, 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当前一些城市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些园林景观未得到有效地利用。在今后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 需要加强对园林景观作用的宣传, 提高市民对于园林景观的认识, 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另外城市的规划者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园林景观的维护工作, 保障园林景观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城市园林景观的建设需要进行均衡分布, 选择丰富多样的植物组合, 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 同时又可以形成丰富的景观, 达到一定的观赏效果。
生态园林景观是一本书, 是一个故事, 是一首诗, 是一幅画, 它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 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 正如读一首诗, 品一幅画, 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更因此, 它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 就像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 它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 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 结语
城市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工业的发展, 城市的环境质量逐渐受到影响。生态景观学对城市的环境质量改善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 利用城市生态景观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城市的建设者应该进一步认识到这种理念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城市园林景观对于城市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城市的建设者应该对城市园林景观进行有效规划, 在发挥城市园林景观生态价值的同时发挥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晓未.景观生态与城市园林绿化[J].园林, 2008 (6)
生态园林绿化 篇5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高速稳定发展,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方向,重点建设城市应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并结合系统工程、园林工程等现代工程方式建设自然、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环境优美的居住区。城市园林绿化与景观生态学的结合,必须要具有城市功能协调以及城市生态均衡的特征,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的扩大城市绿色空间,提高绿地覆盖面积,最终有效的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并且能够更好的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自然景观
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是具有指导作用的,同时景观生态学对于园林规划设计有着限定性,自然景观有着一定的自由性与选择性,并且有着和谐与稳定结构和功能,对于人类的作用是积极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适应自然景观中原有的生态平衡,使得认为设计在运用景观元素时所具有的副作用降低至最小化,才可以确保整体景观以及功能的和谐性、完整性。园林景观是对自然景观进行二次创作,人类对于景观的影响 是通过人对景观的认知作为一种可循环以及可控制的过程,根据不断的进行调节与反馈,最终对园林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改造。
一、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学分析
1.景观生态学概念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生态学所形成的学科,当在进行能量流、物质流以及信息流的时候,会在地球表层有着传输与交换作用,同时会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进行转化,主要是为了对景观的空间架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景观生态学中,其把景观界定为异质性空间的一种地域,同时其也有不同的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进行构成,通过重复相似形式形式出现。作为景观重要的构成部分,景观元素属于地面上具有相对同质的生态要素,这种要素是包括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因此也可以作为生态系统。景观的定义,适用于土地进行规划,自然与人文因素的结合,再将它们共同特点进行合理地、恰当地运用在城市园林绿化当中。景观在与复合生态系统概念是具有相似性的,但是免不了不同等级生态系统在实际研究与运用过程中出现混淆。景观生态学中的模地、廊道、网络等概念是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整体描述的方式,同时园林绿化与城市整体景观相互结合,给予新的含义。
2.城市景观特点
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以及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都是通过城市园林绿化所实现的,城市是作为主体与主对象。景观生态学中城市是作为典型以人类为主的景观,是具有连续动态变动的特定景观,也是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主w的特殊性景观,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受到破坏、人工景观要素的增加,例如:工业数量的上涨、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内部绿化与水域等环境资源之间受到危害程度加重;城市建筑物不断增加,并且向郊区进行扩延,另外将农田模块以及绿地进行不合理的搭配,造成生态出现不均衡;城市景观中的平均净生产力出现明显的下降,在其它景观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依赖性,并且是需要以来其它的廊道进行运输燃料、能量才可以保障正常的运作。
3.城市园林绿化体系以及对城市景观作用
工业发展、人类现代文明以及科技进步也是体现城市景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城市景观模地性质逐渐在变化,以及由于人口、资源分布的变化导致城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常见的环境问题有:热岛效应、空气污染以及自然生态失衡等情况。城市园林绿化作为改善人类生活空间,缓解城市环境的关键方法,另外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优化和改良城市景观。
二、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运用
1.城市斑块
城市景观属于人工化产物景观,在建筑物斑块以及廊道中都随处可见,绿地斑块以及廊道减少会引起生态严重失衡的情况。所以在城市景观结构当中,需要加大绿地廊道以及绿地斑块,从目前城市现状实际情况入手,明确绿地斑块合理的区域,最大限度的均匀分布在城市景观当中。同时,在设计过程中不能过于强调视觉差异的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通过生态学远离与美学特性,对本地种为主,将乔、灌、藤、草进行互相的配制,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得绿地自然度最大化,逐渐形成具有稳定与协调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并且要具有能够抵抗不良因素的能力,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动物、植物能够共生状态。
2.城市廊道
城市廊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整个城市景观格局产生非常显著的影响,同时廊道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绿道、蓝道、灰道。
绿道主要是以植物绿化为主,绿色廊道的植物主要是乡土植物,并且这些乡土植物是有着观赏性与城市景观性等特点,同时地带性植被类型作为主要的设计。绿色廊道对于宽度具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其目标在于避免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一般情况下,例如绿道的主要植物绿化中的河岸植被带,它的宽度通常都在30厘米以上时,才可以有效的进行温度的控制,才可以有效的提高生境多样性、避免水土流失的情况出现,从而确保生物多样性;另外在道路绿化带中,它的宽度在60厘米的时候,才能够可以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
蓝道属于不同城市中各种河流与海岸。灰道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街道以及铁路等非常具有特色的人工景观,并且廊道中的灰道会直接反映出整个城市的外貌,也是城市风貌构建的特色基础。所以,根据不同的道路应当要突显出不同品味与不同主题。
3.城郊建设
现代城市包括周围郊区,同时将市区同郊区进行合理的划分以及规划,这也是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与内容。通过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郊景观空间结构进行科学地、合理地规划,有利于廊道、斑块以及基质等之间的景观进行合理的分布,从而使得市区与郊区的信息流、物质流与能量流等都可以得到循环利用。
三、结语
由于我国城市工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也是逐年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不过人们生活的环境也遭受明显的破坏,工厂的增加使得废气、汽车尾气、粉尘、雾霾等污染充斥在我们生活中,使得生态环境受到威胁,从而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因此结合景观生态学才能使得更好发挥城市园林绿化作用,最终改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郭君. 分析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J]. 农家科技旬刊, (4):17-17.
[2]鲁霄. 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化关系的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10):00121-00121.
生态园林绿化 篇6
1我国生态园林的现状
1.1植物造景存在的生态问题
植物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于城市及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
用, 但目前植物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弊端, 其功能性得不到满足, 生态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草坪的盲目使用一些公園布局大片娇贵的绿色草坪, 而维护这些娇贵草坪的生长, 首先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其次为使之不生杂草,要喷撒化学除草剂,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从生态效果来看, 草坪无论在保持水土,还是制造氧气方面都大大低于相同投影面积的树木。
1.1.2绿篱花坛过度频繁设置人们在赞叹其绚烂多姿的时候, 却也因大面积绿篱花坛的的使用侵占了人居环境, 使得人的休闲空间、行道空间变得萎缩,这样的景观华而不实。
1.1.3洋花洋草泛滥,乡土草木难寻现在许多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花草树木已难见到,举目尽收的多是外来花草。1999年,我国进口草籽6500t, 2002年增加到13500 t,年增速超过50%。这种洋花洋草一统天下的绿化格局,既难彰显地方特色,又增加了后期管理负担以及外来种入侵的危险性。
1.1.4树种单一,稳定性差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建设使用的落叶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长江以南城市绿化树种多是香樟。由于植物群落中物种间存在竞争和相互依存关系,若植物种类单一,势必生长不良,虫害发生概率高,群落稳定性下降,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难以展现。
1.1.5大树进城, 利小弊大一些大城市为了加快本地绿化进程和景观美学效果,将山上的大树、老树搬进城里,甚至造成水土流失。大树进城后,或因路途遥远,路上水分散失,成活率降低;或因水土不服,气候不适,死亡率较高。即使侥幸存活下来,老树生长高峰已过,进城后生长缓慢,起不到应有的生态效果,只能作为“古董树”观赏。
1.1.6追求形式美,缺乏科学内涵由于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 形式美成了景观设计的唯一标准。同时现在很多景观设计师不懂植物学, 往往做出来的设计图看上去好看, 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树木不是绿色的雕塑, 它是有生命的。忽视这一点, 景观设计所追求的效果就会打很多折扣。
1.2水景中的生态问题
1.2.1我国大部分住区景观用水是以自来水为水源, 且利用率很低这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 城市景观用水体系不完善, 水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人造水景, 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一般都独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 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维持, 每年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 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是补充到城市水系, 造成水景景观的用水量逐年增加。
1.2.2城市改造“造就”“景观灾难”人们每天生活的环境中,河道被做了水泥护衬,筑坝蓄水,河岸做了铺装。水与土地的分离,导致河流失去了自净能力,加剧了水污染程度。光洁的水泥或花岗岩护岸,使本来生机勃勃的水际变得寸草不生; 本来美丽的山林,却被“三通一平”掉了;原本动人的河流,却被残忍地裁弯取直,变成了人工河渠。
2以生态设计解决景观设计的问题
2.1生态设计理念
2.1.1生态修复与加强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今天的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剧烈的人为因素的干扰。今天的设计师面对的基础越来越多的是那些看来毫无价值的废弃地、垃圾场或其他被人类生产破坏了的区域。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各个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尤其是具有很强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一大责任。
2.1.2生态补偿与适应工业时代的景观消耗了大量的非可再生资源,面对日益减少的资源和伤痕累累的环境,景观设计师们也开始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又可减少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并开始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的力量来维持环境对能量的需求,从而适应现代生态环境的需要。
2.2生态设计的常用手法
2.2.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地保护利用和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乡土植物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2生态优先、利用自然———减少原生态系统干扰的景观设计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2.2.3保留与再利用———体现文脉并节约资源的景观设计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2.2.4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
2.3生态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2.3.1生态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境因子中。缺乏某一因子, 或光、或水、或温度、或土壤, 植物均不可能正常生长。因此, 掌握环境中各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2.3.2生态设计应考虑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在生命活动中,能改变周围的环境, 并引起其他植物产生各种不同的反应。研究发现, 许多植物都能产生有毒物质, 从而抑制周围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 榆树和栎树种在一起, 榆树会背向生长;刺槐和桉树产生的挥发性物质抑制周围某些杂草生长,使其周围成为裸地等。研究还发现,有些植物的分泌物, 对其邻近的植物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刺槐根系浸出液明显促进杨树生长;核桃与山楂相互促进,板栗与油松相互促进等。了解了这些知识,景观设计者不但能避免相克植物间的混交带来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利用互促作用的原理来进行合理的配植, 更快地营造
理想中的景观效果。
3结语
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分析 篇7
1园林绿化设计的生态效益
本届全国两会于2016年3月召开,“生态文明”成为两会高频热词,再加上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绿色发展”作为5大发展理念之一,这促使着其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更应是每个人的责任,如此才能促进我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1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想在繁忙城市生活之余回归至舒适、清新的大自然,但却由于时间等原因无法真正做到,现代城市中的园林绿化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绿化中除了可以设置大量园林景观供人们观赏游玩之外,还可设置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进而让人们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现代都市的魅力。
1.2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众所周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必然会对城市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造成一定的破坏,我国不少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重视经济建设却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导致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出现严重不平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则可将城市生态平衡弥补回来,并促使城市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一方面,园林绿化中的植被对空气中的烟灰粉尘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还可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城市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的发生几率将会随之得到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工业的发展使得城市烟尘污染现象愈演愈烈,其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的身体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城市绿化建设能够有效净化、阻隔、防范烟尘污染,并可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化。
2如何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在正式建设前,首先需对园林绿化面积、景观设计地点、绿化植物类型等要点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还要根据以上要点来设计园林绿化方案,并预估本次园林绿化效果;在布局园林绿化使用土地时,需尽量减少土地资源浪费并保证绿化实现最大生态经济效益;园林绿化设计中作的重难点就是城市园林建设地点的选择与绿化植物的选择及具体布局。
2.1完善城市绿地廊道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城市园林绿化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网络系统,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表现较为明显的是城市绿化建设中道路的功能性被过分强调,道路与绿化带并存的功能却被大大忽视了,市内有些线路由于道路面积过窄而极其容易与园林绿化建设产生冲突,甚至会出现无法建设绿化带的现象。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需对城市交通路面进行重新修建或优化,或将绿化种植进道路中,以此来加强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
2.2增加乔木和灌木层的绿化量
我国大多数城市园林绿化设计均以草坪为主,事实上,草坪的厚度、高度都不足以阻挡城市污染源的传播,其净化空气的面积也十分有限。对此,可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增加乔木和灌木层的数量,同时还可采用乔木、灌木、草坪混交的形式。相较于草坪较高的后期养护成本,乔木和灌木的养护成本不高,绿化寿命也比较长,对绿化程度和生态效益的增加也有着重要作用。
2.3大力发展园林景观的垂直绿化
相较于园林绿化中的其他形式,垂直绿化具有高度上的优势,即可净化不同高度层面的空气。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也非常宝贵,大力发展垂直绿化也有利于缩小园林景观土地占用面积。
3结语
总之,园林绿化有利于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也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其设计中的生态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是否良好。为了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实现,我们需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地点、面积、植被选择等多种要点进行周密的设计与规划,并完善城市绿地廊道进行,增加乔木和灌木层的绿化量,大力发展园林景观的垂直绿化。
摘要:现代城市的概念不仅要求园林绿化具有美观性,还要起到净化空气、吸附废气的功用,如此才能够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对园林绿化进行设计时,需完善城市绿地廊道,增加乔木和灌木层的绿化量,加大发展园林景观中垂直绿化的力度,进而促进我市园林绿化设计生态效益的实现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绿化,园林景观,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左平,董志勤,靳守茂,李爱珍.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呼和浩特市城市园林绿化为例[J].园林科技,2013(4)
园林绿化的生态建设发展分析 篇8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 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 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 调节温度, 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 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 更有吸引力, 能促使人们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精神压力, 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
2 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绿化工程不达标
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 致使一些绿化工程不达标, 如住宅小区内绿化, 开发商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 同时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 必须要绿化, 但为了节约资金, 降低成本, 就请一些个体户, 胡乱种上几棵树, 铺点草, 算是绿起来了。整个工程未经正规设计单位设计, 景观效果差, 品位低。
2.2 绿化施工队伍参差不齐, 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 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 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 铺铺草而已, 再加上其可观的利润, 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 不结合实际, 机械地照搬图纸。
2.3“重建设, 轻管理”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
目前, 政府主管部门对园林建设环节加大投入, 对后期管护投入微乎其微, 致使一些园林景观达不到预期效果。部分小区开发商重建设的目的是提高房价, 增加企业效益。
3 增加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乔木、灌木、草坪以合适的比例搭配, 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 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城市园林生物的多样化, 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 满足不同层次人的审美情趣、爱好的需要;有利于满足城市不同环境状况的需要, 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
4 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一般是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风景旅游区等部分组成。相对于独立的植物群落而言, 其各项生态效益的发挥水平不仅由于绿地规模和植被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且也随着空间距离的加大而逐渐减弱而丧失。
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带状绿地的联结, 使园林绿地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系统, 让城市与绿地融为一体, 不仅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 从而扩大其总体生态效益方面作用明显, 而且对保持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5 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5.1 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首先应加强对园林绿化工作领导, 为绿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正确处理绿化与环境投资的关系, 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挂钩, 在保证环境与绿化质量的前提下, 牢固树立长期绿化的思想, 常抓不懈, 确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上水平、上档次、出精品。
5.2 园林绿化应纳入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体现在地方特色城市建设规划中
城市规划往往只注重建筑物, 很多城市未将园林绿化纳入其中。近年来各地对园林绿化投入增多, 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绿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城市变绿变美了, 但形成自身园林特色的少, 大多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绿化小区大同小异, 过于单调。应鼓励各地设计建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不能只顾绿地占有率, 好的绿化可提升城市档次。现代城市建设应请专家对园林绿化作整体规划, 合理配置园林小区, 充分利用地方树种, 突出特点, 提高城市品位。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具有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
5.3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
要在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 编制完成城市大环境绿化规划、公园发展规划、郊区绿化规划以及建成区绿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绿线范围, 对已规划和建成的绿地全部实行绿线控制管理;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发《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 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理的招标投标、质量监督制度。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业迅猛发展, 绿化公司日益增多, 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园林绿化小区, 形式喜人, 特别是沿海地区, 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正在慢慢步入正轨。但在内陆各中小城市中,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等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 必须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秋艳.发展城市园林绿化[J].国土绿化, 2004 (3)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篇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建设的速度也随之加快,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城市中, 对绿化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所以园林建设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这样才能保证园林建设的顺利进行。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也对城市景观的美化、城市环境的调节, 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 加强对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 可以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并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2.1 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在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时, 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不能盲目地将理论套用的实际工程中, 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根据每个工程的独特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协调, 争取利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成效。需要注意的是,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回归自然, 而是在保证城市建设顺利发展前进的前提下, 进行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从整体上提升城市的形象, 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还要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要做到着眼于未来, 合理规划并实施规划, 注重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园林建筑的设计与种植设计, 在细节上做好空间布局。
2.2 关注社会性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还要遵循社会性原则, 也就是多关注人文作用, 更多地造福广大民众的生活。物质生活的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 城市居民已经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同时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 人文气息不断浓厚起来, 在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后, 人们对居住、生活、工作的环境也重视起来, 所以越来越多地发展起园林建设, 园林的生态环境建设也需要关注人们的需求。因此,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 并不仅仅是市政的基础建设内容, 同时也是关系到生态环境、政治经济、人文文化, 所以是一种高度统一的综合项目, 只有关注这种社会性才能更好地解决好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
2.3 关注功能性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还要遵循关注功能性的基本原则, 因为园林工程是一项需要发挥重要功能的项目, 担负着环境、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责任。从美观上来说, 园林环境要保证色彩美、意境美与形态美, 保证绿化园林建设最重要的视觉功能, 给观赏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舒适感。此外, 园林建设还发挥着环境净化的功能, 有利于人们在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中, 得到美化、净化空气的享受, 绿化植物对防尘抗污具有非常重要的功效。
2.4 关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园林绿化环境建设也要遵循关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 因为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往往是有限的, 所以必须保证利用最经济的方式, 建设成综合性能最好的园林, 这就要求园林建设过程中的经济性原则。衡量园林绿化工程经济性的标准, 主要是通过对园林的功能性、社会性实现的程度, 与相应投入的资金比例来进行的, 一般实现程度越高, 投入资金越少, 则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性越高, 就越具有参考价值。
3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制度规范不健全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于缺乏健全的环境建设制度规范, 不能根据一个比较确定的标准进行建设, 从而不利于对园林生态建设的评价与验收, 往往容易遗漏重要的细节问题, 等到投入使用时才能暴露处不足之处, 不仅给功能的发挥带来困扰, 而且不利于经济性的原则遵守。具体来说, 在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中, 制度、规章、条例的规范性都还不成熟, 缺少相应的考评标准和监理改成, 需要从相关的行业引进标准, 并针对园林建设的独特性进行修改, 建立制定符合园林建设要求的规范制度。
3.2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二, 在于缺乏长远的规划, 仅仅将眼光放在眼前, 很难将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起来, 也很难保证建设的质量, 很容易出现后期的质量问题。例如, 在园林植株的选择中, 往往仅仅注意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盲目引进名贵的树种和植株, 却忽视对本地气候环境的与植株生命力的考量, 往往导致植物的生命力较弱, 无法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 而造成资源与资金的浪费。还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建设速度, 简单地引入单一的本土树种, 虽然保证了生命力问题, 却完全忽视了植物多样性。
3.3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结构不合理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三, 在于结构的不均衡与不合理, 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内部绿化的不平衡, 中心地带、新城区、老城区的发展速度与开发进度差异很大, 城市内部园林绿化的程度差异性大, 导致绿化的质量差、维护难的现状。同时, 绿化结构也缺乏新意, 不能突出园林多姿多彩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过于重视人工的雕琢, 而忽视植株的自然美, 层次单一, 不能充分设计乔木、草坪、灌木等比例关系, 忽视树木和植株的合理搭配。
3.4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后期维护不到位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之四, 在于后期维护不到位, 在完成园林建设后就以为大功告成了。在这种管理观点下, 园林建设完成后, 一般管理的方式是粗放型, 管理技术投入也极低, 人员配置不到位, 缺乏定期修剪养护工作的时间安排表, 对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及浇水施肥也很不重视, 导致大量绿化植物的死亡, 造成树种的引进失败, 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4.1 健全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制度规范
为了解决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制度规范不健全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制度规范的制定力度, 首先要针对行业缺失的细节规定进行补充, 根据相关行业规范的参考, 合理制定适应与园林建设的专门制度规范, 加强对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与重视, 不断完善规范制度, 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抓好绿化施工验收章程, 避免在园林建设中出现不可调和的大问题。同时, 政府还要加强对园林建设的重视程度, 在资金和政策两个方面予以支持, 增强园林推入市场的竞争力, 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4.2 加强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长期的统一规划
针对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 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统一规划, 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而应该充分考虑长远的绿化要求, 对园林绿化建设做好长期的规划工作。在制定长期的统一规划时, 需要参照本地的土质特征、自然气候与城市文化等特点, 在选择绿化植物时要优先考虑本地的树种, 并尽量选用生命力较强的植株, 便于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 遵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充分利用周边的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 加长对植株的适应驯化期, 确定长期的规划目标。在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中, 要严格避免出现重复的拆建行为, 结合城市的文化特点选择合适的建筑风格, 避免模仿、抄袭导致的单一模式, 而应该通过对本地区的特点考察与分析选择适宜而新颖的建筑风格。
4.3 加强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的结构设计
为了解决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中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要根据结构的不合理之处进行结构设计, 需要考虑因地适宜的原则, 最大程度地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 衬托出人文气息, 体现并提高城市的品味。具体来说, 要重视对老城区的绿化建设, 因为老城区的面积有限且已经规划定型, 因而协调性和灵活度下降, 所以需要以改造为主、建设为辅, 加强对立体与垂直的绿地建设, 节约土地使用面积。同时, 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植株的生长周期、生长姿态、颜色等特征进行合理搭配, 使城市绿化四季风景都各局特色, 并做到生态的自我调节, 形成能量与物质的良性循环。
4.4 加强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的后期维护
为了解决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后期缺乏必要维护的问题, 需要针对这个现象加强对后期的维护工作,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维护工作的加强。第一, 组建专业的维护管理队伍, 保证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对人才的选拔进行严格的考核, 保证工作可以顺利快速、保质保量地完成;第二, 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检查制度, 确定检查周期, 让管理人员定期对园林进行修缮、养护, 根据园林植物的品种特性, 采取相应的养护方法, 并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根据季节气候的要求及时施肥浇灌, 及时掌握植株生长的最新动态。总之, 加强后期维护工作要做到增强园林管理人员素质, 加强后期管理制度规划。
结语
综上所述, 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调节和景观建设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园林绿化建设也遇到了诸多问题, 除了遵循特定的建设原则外, 还要针对已有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建设的效果, 发挥园林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园林的绿化功能, 对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周曼秋, 刘扬.云南园林绿化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 2011 (01) :131-134.
提高园林工程 绿化生态效益 篇10
园林绿化是城市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生物多样性因素, 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具备环境效益, 同时具有休闲娱乐、美学、生态和社会效益。从功效上看可以防止土壤侵蚀, 滞尘、涵养水源并保持地下水不受污染, 调节温度, 减少声、光、视觉污染等, 园林绿化可以使环境更加优美, 更有吸引力, 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 提高工作效率, 缓解精神压力, 充分体现城市活力和城市风貌。所以要在城市开展高标准园林绿化带, 在近郊建森林公园、风景林、防护林、公益林, 以此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合理布置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是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要以高大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为上木, 以半耐荫的小乔木或常绿灌木为中木, 以耐荫的小灌木作下木, 由下木过渡到地被植物,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
2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2.1 保护生态环境, 减轻污染
(1) 能吸碳制氧。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 工业燃料消耗的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都需要植物来吸收。
(2) 能吸滞粉尘。树木能阻挡和过滤粉尘, 是天然的吸尘器。林木树冠茂密, 具有减低风速的作用, 当含尘量很大的气流通过树林时, 随着风速的降低, 空气中携带的颗粒较大的粉尘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树的树叶表面粗糙, 有绒毛或者能够分泌油脂或黏液, 能吸收空气中的大量飘尘, 经过树林的气流含尘量会大大降低。
(3) 能杀死细菌。据调查, 闹市区空气的细菌, 比绿化区多7倍以上。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植物能分泌强大的杀菌素, 杀死由粉尘带来的各种病原菌。
(4) 能降低温度, 调节湿度。当太阳照射到树冠上时, 有35%~75%的太阳热量被吸收, 从而使森林中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十几度, 同时, 树林中的叶片又蒸腾出大量的水份。
(5) 能消减噪音。城市街道种树, 如快车道上的汽车噪音, 在穿过12m宽的悬铃木树冠到达其后面的三层楼窗户时, 与同距离的空地相比, 噪音的减弱量大于3~5d B。
2.2 具有美化环境和市容, 增加艺术效果, 削减疲劳的功能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 高楼林立, 车行如梭, 烟尘弥漫, 人们在被钢筋水泥禁固的居住环境中生活, 感觉压抑, 易产生疲劳, 再加上现在人们工作节奏快, 压力大, 生活中又缺乏自然美, 缺乏宁静感, 因而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 渴望返璞归真。而园林绿化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花草树木的装饰, 整个城市就不会有生气。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 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 就能形成美好的自然景色, 美化人居环境, 美化市容, 使现代建筑更具有田园风光。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净化空气, 有益于身心健康, 进入美好的园林景色中, 人们不仅感到赏心悦目, 而且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2.3 具有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
一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利用, 环境的好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园林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又是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城市如果能拥有足够的公园和绿地创造出优美的景观, 不仅能美化净化环境, 还能大大的发展旅游业, 促进国内, 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通过公园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能提高游人及市民素质, 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受教育于体外, 同时也能激发群众热爱家园、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 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 使城市永葆青春, 永续利用。
3 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觉悟的提高, 城市建设进入生态环境建设阶段, 园林绿化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 绿化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广场绿地、景观大道、小游园、花园小区……层出不穷, 而且其规模日趋大型化。但是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 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由于绿化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 政府主管部门难以掌握一些绿化工程, 如住宅小区内绿化陷入尴尬境地, 房产开发商一方面为了达到规划部门30%的绿地率的要求, 一方面又为了迎合人们现今“择绿而居”的时尚要求, 更为了提高其房价, 只得绿化, 同时又从节约资金, 降低成本角度考虑, 就请一些个体户, 胡乱种上几棵树, 铺点草坪, 算是绿起来了。
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 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绿化工程不同于建筑工程, 其严谨性、技术性不是很强, 这让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 铺铺草坪而已, 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 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纷纷涌人绿化施工行业, 只知道机械的照搬图纸。殊不知:“三分设计, 七分施工”, 一个良好的景观工程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共同完成, 一个有创意的设计, 更需要一支精良的施工队伍。
4 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 还应该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效果, 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园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 它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因此, 园林绿化、美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4.1 改善气候条件, 净化空气质量
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 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
4.2 绿化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
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 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受到没有卫生设备, 没有煤气困扰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 对政府、对市民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绿化建设的成效来看, 得益最大的是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广大市民。同时, 由绿化建设带动起来的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绿化环境的改善对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国城市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 花钱发展的绿化, 最终将反馈于经济的发展。这种由"绿化经济链"引起的互动效应, 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长远而有效的推进作用。
5 结语
园林绿化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城市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美化生活环境, 增进人民身心健康。要真正提高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 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在绿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要坚持生态、景观、经济3个原则。现在, 人们对于园林绿化效果的要求已由单纯的绿化意识转向绿化、美化、彩化、净化的审美观, 加上园林绿化面积的急剧增加, 给园林绿化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 1998 (05) .
绿色园林 生态人居 篇11
此次大赛由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ILIA)、中国建设报社和北京林业大学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以“绿色生态·低碳生活·美丽中国”为主题,作品范围涉及创意方案、工程实例、专业论文三大类别,分为专业组和学生组,包括城市规划设计、旅游度假规划、园区景观、公园广场设计、立体绿化等。
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秘书长龚兵华表示:“从大赛启动开始,活动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我认为本次大赛之所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在行业中积极倡导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理念;第二,我们坚持作品原创,希望以此培育人才、推动行业进步。”
龚兵华向绿色中国记者介绍说,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处于转型期,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只能走一条新的道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如何守护好“绿水青山”成为了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宏大命题。
他说,本届大赛围绕我国园林景观发展现状及前景,从源头抓起,鼓励提倡设计师应用新型材料、低碳环保产品、节能材料设计园林景观作品,使设计师树立起因循自然、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摒弃奢靡之风,主动担当起环境治理的时代使命,为共同打造山清水蓝的宜居城市而努力。“景观设计应以绿色、环保、生态为根本,不能只求表面光鲜而牺牲环境,我们不提倡铺张奢华的设计理念,这一点需要参赛者予以重视。大赛希望从源头帮助广大青年设计师和学子树立起因循自然的重要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龚兵华微笑着对记者说。
东方园林负责人向绿色中国表示,青年设计师和院校学生的素养关系到未来中国景观行业的发展,只有青年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因此,本次大会战略合作单位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全程赞助,为每名艾景奖大奖获奖作品设计者,提供一万元奖金并在现场颁发,激励了学子们的创作热情。希望通过大赛平台,唤起青年景观设计师和学生对行业的热爱,鼓励他们设计原创作品,坚持独立思考和创新。
此外,活动组委会特邀了美国EDSA董事长约瑟夫·拉里、美国知名景观设计师玛莎·舒瓦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安妮·维尔、新西兰景观设计及主题环境设计大师赫天娜等国际景观行业知名设计人士参与交流,推进中西文化对话,促进行业国际化发展。
龚兵华告诉记者,艾景奖暨第三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启动以来,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知名设计机构和高校学生的关注及参与。包括美国SWA景观设计事务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EDSA东方环境景观设计研究院等多家专业设计机构,以及爱丁堡设计学院、欧洲设计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学生作品。充分调动了一线设计人员及高校师生的积极性,在行业的交流合作、文化融合、人才培养等领域起到促进作用,提高行业社会地位的同时,对风景园林界设计师、设计机构、房地产商、材料供应商等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通过大赛,可以剖析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景观规划设计将走向何方,总结我国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2013年中的成绩与进步,对未来景观行业发展前景、行业政策动向等做出前瞻性的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在谈及艾景奖时认为,通过参加专业设计赛事,能够让平日里习惯“单打独斗”的学生有交流合作的机会,培养团队意识,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作潜能,使个人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其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中国建设报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国强在会上说:“此次活动将培育人才作为重要的使命。在全国各大专院校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有利于推动行业进步,对教育改革也提供了正能量。”
作为专业性比较强的奖项,如何办出园林景观的特色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时期,园林景观必须思考如何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生态人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对此,原建设部副部长、ILIA名誉主席宋春华在大会发表演讲,他说:“当下,各类评比和竞赛项目不少,艾景奖要反思能否办出我们自己的特色、评出水平,并且起到应有的作用,这需要竞赛的组织者正确引导,也需要广大参与者的积极支持,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形成共识,比如竞赛的宗旨,我们为什么要搞这个竞赛?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去搞设计竞赛?价值取向、评比原则、评比流程、宣传推介等环节,都会影响到赛事的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美誉度和影响力。”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孟兆祯院士在大会强调:“我们为人类的根本长远利益服务,这是我们的天职。科技发展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的国策,我们要依照科学发展观来发展我们的事业。另外,现代生活发展很快,把环境问题提到很重要的位置,可以说逼得我们不得不来实现环境建设。”
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主席唐学山则希望青年设计师不要忘记汲取古典园林的养分,他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园林景观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绿地蓬勃生长的植物,更在于作品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希望大家在传承我国中华民族园林规划设计基础上,敞开胸怀创作出更多能传承人脉,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生态园林绿化 篇12
1 福州市自然条件与古城文化
1.1 自然条件
福州位于福建省中部东端,台湾海峡西岸。介于东经118°08′~120°31′,北纬25°15′~26°39′之间。东西最大横距128 km,南北最大纵距145 km,总面积11 968 km2,其中市区面积1 043 km2,城市建成区面积70.5 km2。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南部为福州盆地的大部分,北部为山地,从西南向东倾斜,西部为中低山地,东部丘陵平原相间。闽江横贯市区东流入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全年无霜期326天,年平均气温19.6℃,年降雨量900~2 100mm。
1.2 古城文化
福州园林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晋代的西湖、五代的鼓山、宋代的州西园、芙蓉园等、元代的西波园、明代的石林园等、清代的耿王庄、半野轩等、清末民初的萨家花园,城内还有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风景区等40多处古园林。福州又称“榕城”,城内外榕荫郁郁,古树名木良多,宋代太守张伯玉倡植榕树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古榕、桂、樟、柑桔、荔枝、橄榄、玉兰、茉莉等名木、名果、名花饮誉华夏。福州园林不仅布局独特、精巧,池塘、楼阁、花木交相辉映,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韵。
2 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功能和优势[1,2,3,4,5,6,7,8,9]
2.1 功能
2.1.1 观赏功能。
园林植物最重要的功能当属美化功能,这是选择树种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乡土园林树种容易达到这一功能,因为它在当地生长较完善,不论形态还是色彩都是植物最好的状态,且易于栽培、修剪及管理,无论是作为行道树还是独植群植,都能表现出很好的生长状态。
2.1.2 生态功能。
目前福州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将打造“唯榕唯美”的生态宜居城市。福州市在绿化中不但应用了美观的园林树种,还使用了具有防护功能的树种,以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好的小气候。如榕树、玉兰、芒果等树种都是滞尘效果较好的树种。
2.1.3 经济价值。
在城市绿化过程中,适当的种植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经济树种,如芒果、、橄榄、龙眼、桃等,在具有花、果、叶美化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生产果实等功能。同时,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还可以起到宣传当地产业的作用。
2.1.4 社会效应。
乡土树种是该地区的特色植物,它在当地的生长状况较好,能够形成最自然、最稳定、最有特色的植物群落,也能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被称为“榕城”福州的榕树,成为了城市的一张“绿色名片”,不仅是特色植物,更能反映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内涵。还有许多乡土植物被赋予一些人文色彩,福州的茉莉花就是这样,享誉全球。
2.2 优势
2.2.1 适应性强。
“适地适树”是城市绿化的首要原则,相比外来物种,乡土树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福州地区广泛分布的榕、柳、桂、樟等乡土树种,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与土壤及简单、粗放的管理条件下,仍能充分表现出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良好的观赏效果。
2.2.2 性价比高。
由于乡土树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因此其有成本低、易成活、栽培技术易掌握、易管理等优点,无论是做为防护林,还是应用于城区绿化,乡土树种都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3 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福州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展示
近年来,福州在乡土绿化树种的利用配置上既有量的突破也有质的提升。在福州近30个公园多以种植榕树、芒果树、龙眼树、木棉树以及单性木兰、含笑、木莲等木兰科树种,构成一个清凉的世界;进城南大门绿化以樟、广玉兰、白玉兰等作基调树种,配以红花羊蹄甲、木棉、栾树等进行丛林式密植,东大门种植假槟榔、海枣等亚热带植物,形成自然的亚热带植物群落;被誉为“跨世纪金光大道”的江滨大道,为福州城市增添了“滨江绿色风景线、文化风景线”,全线种植蒲葵、大王椰子、高山榕、大叶榕、松柏、紫薇等乔木+美人蕉、马缨丹等花灌木+地被植物+草皮,使昔日破烂不堪、杂乱无章的闽江岸边,变成了绿树婆娑、芳草如茵、山石错落的具有亚热带南国风光的沿江风景绿带;从1996年起城郊结合部面城一重山的“环福州绿色屏障”工程,树种选择以南亚热带高档次果树和优质阔叶树为主,突出观赏价值。果树有龙眼、芒果、橄榄、枇杷、杨梅等;阔叶树有白玉兰、榕树、红枫、乌柏、黄花槐、羊蹄甲等花色、叶色较显眼醒目的树种,体现福州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形成林、竹、果合理搭配,花、草、木相互映衬的环福州绿色屏障。
3.2 存在问题
3.2.1 研究与开发力度不足。
福州市植物资源丰富,可观赏的种类繁多,由于科研力量、技术及经费等原因,使得很多野生状态的观赏植物大多不能直接运用到城市绿化中,很多具有开发潜力、较高价值的植物也因为缺乏足够的种源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导致城市绿化中可供选择的乡土树种的利用还远远不够。
3.2.2 应用品种少,配置质量不高。
目前,实际应用于园林绿化的乡土树种种类有限,且分布不均匀,配置上不够合理。外来驯化树种由于较为稀有、新奇,因此往往认为它们较高档,而常见的乡土树种被定义为普通树、低档树。同时,福州市园林树木景观的规划和造景平庸单调,较少考虑树种间的生理特性、生态关系以及树种间的协调、统一、色相等美学关系,结果在有些绿地上,树木或堆砌,或零乱。不能达到春花、夏叶、秋色、冬枝的艺术效果,更谈不上造景。这一问题需要园林工作者的深思。
3.2.3 园林景观的季相、色彩变化不明显。
福州地处亚热带,以常绿植物为主,造成了福州园林绿地中落叶树木与常绿树木数量悬殊,很多绿地的落叶乔灌木较少,景观缺少季相变化和色彩的协调、变化。落叶木本植物通常是秋、春色叶树种或观花植物,可为绿地带来四季不同的色彩面貌,在和常绿植物配植时,既能体现色彩协调搭配的美感,同时由于生态适应性上的差异,又能使群落保持稳定。
3.2.4 棕榈科植物应用过多。
近年来福州在园林绿地上大量种植棕榈科植物,形成一道道“棕榈景观”,为城市增添了许多“热带海滨风光”。但棕榈类植物的绿量小,生态功能较差,不利于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而在国际流行的园林设计中,通常以高大乔木为主体植物,棕榈植物多为局部景观陪衬,灌木在主体植物下填补空间及添加色彩,地被草坪作为剩余空间的填充。这种方式可达到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完美结合,值得借鉴。
4 福州特色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资源的应用
4.1 加强研究与开发,突出树种使用数量和范围
在研究方面,在引种驯化外来树种的同时,多投入人力、物力对当地乡土树种进行研究,从育种、栽培、多样化、设计上研究这些植物,挖掘未应用的野生乡土树种和优良彩色树种,增加园林绿化树种的可选种类。同时,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基础上,加快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建设,并及时将优良种苗应用于实际中,使它们具有更大的影响力,扩大内在需求。
在开发方面,加大对乡土树种功能和优势的宣传,使人们摒弃对乡土树种的偏见,从而扩大优良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范围。特别是园林工作管理者要了解乡土树种是城市绿化的基础树种,督促设计单位多使用乡土树种,引导乡土树种走向一个良好的发展道路。园林设计人员设计中不应一味追求新奇,要大量使用基础绿化树种,再配合其他外来树种,做出合理而丰富的绿化设计。
4.2 加强规划与造景,突出生态园林与地方特色
在规划设计方面,重视以生态学原理指导的城市绿化规划,突出生态特点,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的美化和绿化,而且要强调和突出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注重和加强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要在尊重其生物学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对树种、树形、高度、色彩、季相变化以及空间布局等诸多方面予以精心构思,进行统一设计,努力创造一种城市亲和力,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社会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造景配置方面,因地制宜、因场置景,合理搭配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引入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外来树木品种,增加树种多样性,将乔木、灌木、丛木、藤本、铺地类综合科学配植,使群落具有“成悬层现象”,形成立体景观。从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角度看,也需要选择和应用多种植物类型和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花卉、草坪植物、香花、色叶树种、藤本等来满足不同绿地和环境的变化。同时,园林造景时,应尽可能保持城市的地形地貌,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山体、河道、湖泊、植被等,以适应全省城市绿化和绿色通道生态工程建设。
5 结语
福州是福建省会城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园林绿化事业有着诸多方面要求,景区、公园、生活居住区、街道绿化都有着体现地方特色和完善生态系统的责任,因此园林树种的选择和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植物造景要发挥福州的乡土树种特色,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不同绿地性质、立地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树种,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同时,要加强耐荫小乔木和花灌木、藤本、蕨类、附生植物及彩色树种的应用。力争做到四季常青、四季有花、四季飘香、色彩斑斓,顺应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需要。这样的绿化效果才是现代城市大园林建设的主体,才能形成一个植物群落和种类多样化,并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城市。
摘要:针对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特有功能,结合福州市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考察福州市乡土树种的应用现状和问题,对福州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资源的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土树种,城市景观,福州
参考文献
[1]张燕青,潘宏,林魁.福州地区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科技,2008(6):54-55.
[2]田芳,邹志荣,杨囡君.乡土树种在洛阳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9222-9223,9233.
[3]潘标志.发展彩色树种之我见[J].福建林业,2004(1):37-38.
[4]林溥,林魁,魏云华.福州市园林绿化树木分析及造景建议[J].海峡科学,2007(6):54-55.
[5]李房英,吴少华,雷波.福州市园林绿地植物应用调查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1):50-52.
[6]周宇.生态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相关问题分析[J].园林.园艺,2009(6):55-56.
[7]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O03(7):63-65.
[8]唐红军.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缺少利用的原因[J].中国园林,20O4(6):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