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

2024-10-13

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精选12篇)

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 篇1

1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 在城市生态学看来, 城市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 其中心是人, 从理论角度出发,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发生和发展的动因, 组合和分布地位规律以及调节和控制的机理等内容;从应用角度看, 其主要是通过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从而更好地利用资源, 完善系统关系, 使城市更具活力。城市生态系统由三个亚系统构成, 它们分别是社会、经济和自然, 而自然生态亚系统在园林设计涉及较多, 其主线是包括动植物、微生物、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在内的生物结构和物理结构。园林的建设大多选在城市中, 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环, 并且与城市中的其他部分紧密联系。运用城市生态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城市中园林绿地占据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通过城市园林绿地调整和改善城市的生态功能, 这个问题在设计时必须解决, 这也是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2 植物生态学

园林规划设计会涉及到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等植物生态学的各个组织层次。在选择和栽种园林植物前, 必须要准确掌握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的关系, 而这正是个体生态学所研究的, 除此之外, 植物的个体生态学还会与城市特殊的环境与污染对植物的影响相关。城市生态绿地建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构建科学的植物群落, 这与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密切相关。从群落生态学中可知, 如若群落中物种多样性较高, 就会具有更复杂的结构, 其群落稳定性也会越高, 更易于将群落中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 为了营建的植物群落有合理的结构且有良好的自维持能力, 必须要充分准确地了解植物的习性特点和在群落中的基本情况。园林设计者一直在为建造色彩、层次多样, 节省人工养护的植物景观而努力, 植物生态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推动其实现。

3 恢复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引发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恢复及重建退化生态系统的技术与方法、生态学过程和机理。恢复受损害生态系统到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况的管理与操作过程, 即重建该系统干扰前的结构与功能及有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是Cairns等为生态恢复做的概念定义。自然条件是复杂的, 同时人类社会也会有选择性利用自然资源, 这都会对生态恢复产生影响, 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到原有情况, 所以恢复生态学强调的是在系统功能恢复时合理有效的应用生态工程学的原理, 从而促进系统实现自我完善。在对工业废弃场植被破坏严重、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园林设计时, 生态恢复是首要任务, 恢复生态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始于20世纪70年代, 此后得到快速发展。景观生态学的很多原理在园林设计时可以直接应用, 尤其是遇到的项目比较大时, 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理论支持, 以帮助把握整体项目。研究地区内生态环境类型的格式及其对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它会研究某地段内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各种关系, 明确地分布组合和各个规格自然区划可以很好地将这些研究表示出来。在景观水平上, 生态学研究的整体效果和解决景观问题时, 多学科的综合联系是景观生态学与其它生态学科的不同之处。景观生态学将空间结构和生态学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突出表现出来。这是生态公园设计中最急需研究的问题。景观生态学在理论上为城市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提供了支持, 并可以对规划设计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进行评价和预测。异质性原理、生态关系协调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自然优先原理、整体优化原理、景观个性原理等都可以为园林规划设计所借鉴。规划设计不同, 其应用的景观生态学原理自然会不同, 应根据自身特色而有所侧重。以风景区规划为例, 生态关系协调原理和多样性原理的应用尤其值得注意, 当然其他原理也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整体优化原理及多样性原理需放在首位, 而当面对名胜古迹和纪念性园林时, 自然优先原理和景观个性原理则是其考虑的重点。在园林设计中合理运用景观生态学, 借助其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生态园林的建设, 这对园林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园林的设计离不开生态学, 每一名园林工作人员都需掌握相关的生态学知识, 然而生态学涉及面广且专业性强的特点, 使得很多园林工作人员对它的专业性问题的研究无法深入。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需借助生态学专家的帮助来应对出现的生态学专业问题, 以使营造的景观真正实现生态性。

参考文献

[1]于蕾.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发展[J].现代园艺, 2015 (8)

[2] 宋洁.园林规划中如何体现植物多样性[J].农技服务, 2015 (4)

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 篇2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BY CHEILOVE IN SICAU OF CHINA

第十五章 城市生态规划 1.生态规划:生态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或者将利用生态学理论制定的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土 地利用规划称为生态规划。2.景观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 要手段,是景观生态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价值。3.景观生态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谋求区域和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 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景观和区域尺度上的生态保护、建设、恢复、调整和管理 为重点,在景观生态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为建立区域景观利用优化结构和空间格 局,提出景观建设、调整和利用的方案、对策和措施的一种规划模式。3.1 景观生态规划的内涵:(1)涉及(2)基础(3)目的(4)强调(5)侧重(6)协 调 4.城市生态规划: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整体综合思想对城市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组成、结构、关系的规划。4.1 城市生态规划的特点:(1)充分掌握规划区域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性能和环境容量,掌握自然生态过 程的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强调城市发展应立足于当地社会经济与资源条件的潜力,强调系统的开放性与 协调性。(3)从城市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关系出发,追求城市整 体的优化,追求人类活动、社会经济、文明进步与自然生态过程在多个层次或 尺度上的和谐统一。(4)强调经济发展的高效性和持续性,而不是简单的高速度。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城市景观为对象,根据城市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点,对 城市景观建设、保护、调整和完善的措施及其空间布局和配置进行方案的规划和设计的 一项规划工作。6.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整体综合优化;协调共生;功能高效;生态可持续性;保护景观 多样性;谨慎性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据种类城市绿地的不同功能和用途,科学 合理地进行垂直和水平空间结构的设计和布局,使城市绿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景观、游憩和文化教育等功能。7.1 作用(1)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的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2)近年来,人们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功能的认识逐步提高,已从过去单纯的游览观赏 和景观装饰功能转向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存质量等多方面功能的 发挥。(3)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景观的宜人性、稳定性、有效 性和多样性具有关键性作用。7.2 注意哪些问题(1)面向生态过程,着眼区域和城市景观整体的绿地系统,在新的城市绿地规划理 论和空间规划理念指导下,真正体现城市生态规划的优势,使其成为实现城乡 生态一体化和城市大环境绿化建设的组成部分。(2)树种选择、群落结构、栽培管护模式、空间配置等方面都要体现建设生态城市 的思想,重视生态学理论、空间规划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中 的应用,重点解决城市各类绿地用地指标的规划,范围的选定,整个城市绿地

BY CHEILOVE IN SICAU OF CHINA

以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规划研究 篇3

关键词:生态规划;园林设计;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因此园林工程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园林景观的设计环节在园林工程建设项目中至关重要,在设计中应当采用适当的应用方式,结合绿色生态观念,构建环保、低碳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绿化空间,实现“生态规划”的功能性,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生态规划在园林设计中的概述

(一)生态规划的概念

生态规划指的是在运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之上,在宏观的范围内对某个区域进行可持续發展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的制定要符合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对社会环境、人口因素以及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考虑,然后在制定出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方案。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好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到达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不合理的开发及过度消费使环境资源面临严峻的考验。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进行了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园林设计涉及交通、气象等行业,覆盖面广,保护生态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形式下园林设计的重要目的。

二、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策略

(一)使用生态物料

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应该使用生态物料。在对绿色植被进行栽培和养护的时候,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养和养护的方法,以便植物能够很好的进行生长,同时还要注意在植物生长的土壤层中加入一定的量的肥料,保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充足。在园林林设计规划过程,其使用的建设材料应该采用可再生性质的,使用资源也要采取可循环利用的,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施工的成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进而使得园林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化,提高园林设计水平。

(二)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传统的园林设计只偏重美观、整洁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愈加重视,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关注逐渐加大。所以,园林设计时应该以生态规划理念为基础,构建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有机和谐整体。园林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文因素以及土地条件等,并与人们生活质量目标、生态目标相符,加强园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选择恰当的植被,使园林规划更加优化。为促进园林景观更加和谐可以使用原有的方式,使园林成本降低,促进园林设计科学性的提高,便于后期养护。园林设计师规划初期应因地制宜,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健康生态系统的构建。

(三)优化园林植被设计

在园林设计中,植被作为其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对园林植被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取丰富的植被种类,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自然环境生长情况,制定不同的设计方案,提升设计的效果,将生态规划的理念充分的融入进去,打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对所选取的植被种类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生长习性、特点及效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做到植被的合理配置,如在水域周边种植水生的植物,在旱地的周边搭配耐旱的植物,一些喜阴植物种植在较为阴暗的地方等等。总之,要结合园林环境的生态效益,科学的应用周边的空间,合理的进行生态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除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景观的效果也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初期奠定整体的基调,树立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的观念,在注重美学价值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园林人文空间的设置,努力构建舒适且实用的生态空间,将居民对园林景观的要求充分的考虑进去,满足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人文性,達到艺术与实用相结合的目的。

(四)促进城市绿化隔离带的建设

为适应经济发展,很多城市在扩建、河岸政治以及道路拓宽中,经常毁坏沿河以及沿路的防护林带,有些地方还会乱砍乱伐或者被用作其他用途,使防护林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因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在城市周围、功能分区交界处,种植大量树木,建立大规模绿化隔离带,以减少污染,促进环境净化。

三、结语

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使用生态物料,减少能源的消耗,优化园林植被设计,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观念,保护园林生态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资源保护体系,降低植物栽培及养护的成本。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把控园林建设的各个环节,推动园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徳智,张博.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16,

07:1-4.

[2]德智,张博.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山西农经,2016,

07:86.

[3]池锐.基于生态规划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6,

12:35.

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 篇4

关键词:生态理念,生态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要想美化城市环境, 优化城市的环境建设, 需要做好城市的绿化工作, 注重建设生态型的园林, 优化城市的空间, 为城市带来自然的气息。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必须借助生态的理念, 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

1 我国园林建设的现状

1.1 园林建设

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 宏观失控是比较典型的问题。现阶段, 在城市建设中, 人造景观比较多, 投资失去控制。每一个城市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 但是,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 很多城市追求园林建设的潮流, 当某一个城市的园林具有自己的特点时, 其它城市纷纷效仿, 没有考虑到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形, 不结合城市的人文历史情况, 园林的建设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不相符。有些城市投入较多的资金, 园林设计规划较为成功, 但是, 这只是个例, 并非对所有的城市相适用。很多城市园林建设讲究气派、声势、速度, 没有借鉴经验, 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比较粗放。此外, 城市的园林建设内容比较简单, 产生生活以及旅游污染, 影响到园林的综合效益。

1.2 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2.1 随意提升设计的标准。

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 很多建筑采用昂贵的材料进行装饰, 城市的绿化量减少, 园林整体缺乏自然的美感, 与人文以及社会的发展不协调, 盲目追求设计的效果, 实际情形却并不理想。

1.2.2 规划设计有待科学。

很多园林规划设计没有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周边的环境没有仔细调查, 人口稠密的地方绿化面积不足, 没有充分发挥绿地的功能, 只注重扩大规模, 生态景观的效益比较小。设计的内容比较单调, 平面绿化的面积比较多, 立体绿化的面积比较少, 重视草坪, 轻视树木, 植物都是进行孤立的种植, 忽视群落的立体种植, 景观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1.2.3 植物的群落设计相对简单。

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重视方案构思以及立意, 对生态功能考虑比较少, 人工的群落结构过于简单, 种类比较少, 生物的多样性比较低, 群落的稳定性比较差。设计人员在设计人工群落时, 需要考虑到生态学的法则, 重视自然的景观效果, 以人为本, 并体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1.2.4 设计理念有待创新。

部分园林在设计方面偏好异域风情, 大量引进外来树种, 外来树种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植株的成活率比较低, 增加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经济成本增加。在进行园林设计时, 应当注重地方特色, 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环境等, 吸取园林成功规划设计的经验, 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 并形成独特的风格。

1.2.5 缺乏专业人才。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涉及的学科比较多, 综合性比较强, 但是, 国内在这一行业起步时间晚, 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活动比较缺乏, 需要进行调整。在创建园林城市方面, 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高层次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1.2.6 轻视空间的布局和造景。

很多园林在规划设计方面, 只是重视总体的格局, 注重景观的硬件设计, 忽视景观的功能效果、造景功能以及生态效益, 人为绿化比较浅显, 对于树种、群落结构以及植物的空间布局情况掌握不到位, 一些设计人员不了解植物的生态学特点, 在工程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 设计的缺点就体现出来, 植物不能作为园林的主体要素, 也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 所以, 在配置植物时, 需要注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使人与植物的关系相协调, 人类在园林中能够享受到生态带来的效益。

1.2.7 缺乏地方特色。

通常而言, 城市的园林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 实际的情形是城市的园林设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 种植草坪, 引进外来的树种, 对于乡土树种较少关注, 引进的树种成活率较低, 建设成本增加, 树种的组合比较简单, 没有形成地方的特色。

2 园林规划设计的生态理念原则

2.1 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按照美学园林以及人们的观赏要求, 进行合理的规划, 展现园林植物的美感, 保持自然和艺术的和谐之美, 增强园林的观赏性。设计人员在对植物进行配置时, 需要了解植物间的观赏性能以及造景功能, 对植物配置进行合理的把握。

园林景观设计在统一中注重变化, 根据均衡的原则, 对于体量以及质地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 在树形、线条以及质地等方面表现差异性以及变化性, 但是, 变化和差异中需要具备相似性, 不仅有生动活泼的感觉, 还能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例如, 如果植物的色彩比较浓厚, 体量较大, 质地表现粗厚, 枝叶繁茂, 给人以沉重感;如果色彩比较素淡, 体量较小, 数量较少, 质地表现轻柔, 枝叶比较疏朗, 给人以轻盈感。

2.2 人性化的设计

通过园林绿化, 能够使城市具有一定的特色, 如果生态设计没有注重美感, 缺少文化内涵, 就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在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结合中国的园林文化, 与自然规律以及人文相结合, 对园林的生态功能、审美观念、意境创造进行综合考虑, 使园林规划更具有生态内涵。园林景观设计应当以人为本, 结合园林要素的相互关系, 注重绿量, 设计合理, 表现园林植被的寓意, 融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文物等, 城市的园林绿化能够体现地方特色, 形成标志, 给人们创造足够的活动空间。

2.3 注重生态功能

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 应当整合人工要素以及自然要素, 使植物景观实现多样化, 根据市民的生活空间, 结合自然过程的整体性, 注重进行绿地镶嵌, 使廊道保持贯通, 在人口密集区以及郊区都要注重绿地的发展, 大力建设生态廊道, 使城市的园林生态形成网络。

在城市绿地生态功能中, 绿量是基础, 如果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比较复杂, 叶面积的指数比较高, 光合作用的能力比较强, 稳定性好, 能够防御风沙和尘土, 生态效益比较高。因此,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 需要提高绿地率, 使群落结构实现复杂化, 不断完善园林景观。

3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

3.1 做好设计的工作

园林设计主要指的是针对一定的地域, 采用园林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手法, 主要的途径是: (1) 改造地形。 (2) 种植花草以及树木。 (3) 营造建筑。 (4) 布置园林。

通常情况下, 园林设计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适用性, 适用性首先体现在因地制宜的原则, 具备科学性;其次是园林的景观功能主要是为人服务。在考虑适用性以后, 接着考虑的是经济性。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能够减少投资, 缓解了经济压力。经济性本质表现在实现事半功倍, 在少投资的基础上, 产生更大的效益。在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的基础上做到美观, 美观主要表现的是观赏价值, 园林中的假山以及雕塑等能产生一定的美观效果, 起到装饰作用。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 适应性、经济性以及美观性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不可分割。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性以及适用性, 没有体现园林的美感, 园林艺术的标准降低, 对居民没有吸引力;如果把美观作为设计的重点, 没有考虑到适用性以及经济性等问题, 设计就缺少经济基础, 设计方案变成空文。因此, 在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时, 必须以适用性以及经济性为基础, 能够做到美观, 实现园林的综合效益。

3.2 提高园林环境建设的质量

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 生态环境是比较重要的物质条件。城市的环境具有经济价值, 只有通过园林建设才能实现。建设园林城市, 创造生态园林, 园林城市植物群落较大, 能够净化空气、吸附尘埃、减轻噪声等作用, 城市没有污染、空气清新、气候适宜。

3.3 保存乡土物种

我国的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在建设生态园林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乡土物种以及野生物种的引进, 与此同时, 注重引进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必须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扩大园林资源的种类, 使园林建设的物种较为丰富。

3.4 形成绿化网络

在城市园林中, 街道的绿化带是其骨架, 宽度占据街道宽度的30%以上, 和临街建筑的庭院绿化结合在一起, 形成绿化网络。绿化网络应当延伸到郊外, 连通防护林体系, 以便市区和郊外的气流实现交换, 对城市的热岛效应有所缓解, 能够稀释空气中的污染物, 提高绿化效益。

3.5 具备城市的特色

一座城市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决定着城市的风貌。在建设生态园林的过程中, 必须以城市的历史作为基础, 采用园林艺术的方法, 展现城市的地理特点、传统文化、现代面貌, 并形成地方的特色。

3.6 丰富园林景观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 植物造景是比较重要的成分, 按照植物色调的对比情况以及层次的排列, 错落有致, 疏密相间, 实现立体空间的建设, 体现自然美。根据文学以及绘画的规律, 进行植物种植的设计, 将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体现诗画的意境, 创造不同的主体, 把自然美和建筑美融合在一起, 并形成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创造时, 不要一味的模仿传统的园林布局, 而是以传统的园林为基础, 体现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注意保护古老的树木, 使园林显示出多样化的生活情趣。

4 结语

现代城市人口比较密集, 工业发达, 城市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为了恢复城市的生态化环境, 需要加强园林景观的建设, 规划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融入生态理念, 最大限度地体现园林的生态效益, 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少兰.浅析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J].现代园艺, 2013 (4)

[2] 毛海燕, 谢雅琴.浅析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J].现代园艺, 2012 (16)

[3] 贾子超, 陈瑶, 胡清曼.设计需结合自然——浅谈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J].吕梁学院学报, 2008 (3)

[4] 欧阳海勇.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思路[J].大观周刊, 2011 (38)

[5] 俞泽义.试论景观生态格局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 2012 (10)

[6] 汪素贞.探析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概念及设计思路[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10)

[7] 乌勤.浅析生态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J].民营科技, 2010 (1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论文 篇5

1.1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并不是简单地把一些绿色植物放到一起就可以,而是在设计时,要多注重带给人的艺术气息。在植物景观配置中,一定要围绕整体、平衡、韵律、协调4大基本准则,因为这些原则能够充分体现艺术性。要根据植物的形状、质地、色彩以及比例的不同,显示多样化。同时,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联系,体现出和谐的景观,使人们感受到平静、舒适、柔和及愉悦的美感。在对质地、体量不同的植物进行配置时,要遵循平衡原则,使景观稳定、协调。

1.2景观性原则

整体把握植物的布局,多利用一些美学上的原理,再加上人们对植物景观的观赏需求来设计。此外,还应多注意植物和季节之间的关系,使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具有观赏价值,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从而避免因季节变化使整个园林景观显得过于单调。

1.3生态位原则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位特性,避免与所在地域发生冲突,使结构合理及种群稳定、和谐。不同的环境选用不同的植物,充分发挥出每一种植物不同的生态作用,利用植物生态作用的不同来改善不同的环境问题。

1.4生物多样性原则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园林的稳定、协调发展。植物的种类越多,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越简单,也越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这种具有复杂性的景观不仅可以提高园林的魅力值,吸引更多人群,还可以发挥出多种植物最基本的生态功能,集美丽和价值于一身。

1.5因地制宜原则

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想植物生长的茂盛,就必须选择最利于其生长的气候条件及土壤。只有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进行植物配置,才能呈现出植物最好的状态,从而创造出最别致、最美丽的生态园林景观。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被配置的具体方法

2.1加强审核植物配置的设计图纸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结合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所在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特点以及生态和谐等要素,绘画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图纸。同时,还要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及多人审核,做到依图施工。

2.2植物配置与季相变化相结合要考虑到不同的植物在同一季节里颜色形态特点和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从功能、形态、颜色、栽培管理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植物景观。

2.3注意色彩的组合在一个生态园林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的组合,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植物,有的场所需要安静的效果,有的需要活泼的效果。而色彩最能凸显和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如绿色有安静、严肃的感觉效果,红色、黄色等暖色调具有欢快、活泼的感觉效果。

2.4注意植物配置的高度搭配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高度的选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出园林独特景观。例如,在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在中低层可以选用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来进行搭配,在平地可以种植一些小草等。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来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搭配。

2.5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及能陶冶情操,所设计的景观要让人们所接受,最终服务于人。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多出现在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而松、柏则多栽植于陵园中。

3.总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探讨 篇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规划属于现代城市人们生活舒适的园林建设,也成了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绿化问题,也是改善生态环境,陶冶城市人们性情的良好方式,同时也是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是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原则及其如何做好设计工作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推动风景园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措施

一、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

现代生态园林设计不能只是绿色植物的堆积,更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在各种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要与林业、农业等行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要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在一起,遵照自然发展规律,创造一个生態协调稳定、展示自然魅力的园林绿地建设模式。

1.科学依据

在任何园林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依据有关工程项目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关系到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很多,有水利、土方工程技术方面的,有建筑科学技术方面的,有园林植物的,甚至还有动物方面的生物科学问题。所以,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

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它要反映社会的意识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3.功能要求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者要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活动规律和功能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创造出景色优美、环境卫生、情趣健康、舒适方便的园林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览,休息和开展健身娱乐活动的功能要求。

4.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经济是基础。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地方特色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2.尊重地域文化

保护历史和传统:通过对有关历史、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园林、民居等有关资料、遗址的研究、保护,使传统与现代更好结合,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场所。

3.人性化设计

便利的交通设计:包括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连接和内部的流线设计和无障碍设计。避害:在施工过程中一定量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使渣土、粉尘和扰乱保持到最低限度。同时,在设计时考虑建设避害场所。公众参与规划设计应作为一条重要的设计方法。空气、阳光优先利用:在设计中,强调人的使用性,采取合理设计布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流通带给人的自然感受,同时减弱其负面影响。创建良好的审美愉悦感。在设计中注意并提高美的形式和内容,利用好自然的景物和环境。设计不同性质的空间,并有令人舒适的尺度,不同的人群有各自的去处并有利于人的交流。

4.尊重自然

充分利用植物的环境功能,适地适树,种植的群落结构合理:通过合理选择乡土树种、草种等,以最优植物群落结构,结合一般设计,达到最佳综合效果。特别是要合理应用野生草本植物。原地形、地貌、气候、土壤优先:采用可能的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措施,对场地现有资源的保护开发使建设和自然的矛盾最小化。水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有效组织屋面排水,地表排水,利用于园林水系统中,同时采用可渗水硬铺装。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利用中水、自然降水。地方材料和无害材料使用:通过在设计中应用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尤其是工业的余废料),可以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使各项功能合理解决。利用当地材料减少远距离运输。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通过在设计中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及其措施,使化肥、农药的用量减至最低程度。减少能源消耗:在园林设计中,尤其是园林水景、温室等高能耗项目设计,采用合理技术手段将能耗降至最低,如太阳能的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利用自然生长速度快的材料,如竹子作为一些工业材料的替代品。

5.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要在保证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既要考虑到环境景观建设的费用,还要兼顾到建成后的管理和运行的费用。

三、做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措施

1.加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宣传

所谓大力宣传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长期地向各界做工作,宣传的对象不仅有各级领导干部也有广大市民" 采取各种宣传举措,如出版规划简报举办讲座、展览、在电视中播放规划方案录像等,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让社会了解规划。同时,规划工作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社会。

2.采用数字化的手段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许多的行业也都逐步引入数字化手段,园林的规划设计同样可以引入这一手段,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数字化手段强调运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运算,使得空间设计过程中隐含的一些客观规律和秩序通过各种数字信息得以具体化,使得环境认知、建构逻辑、形式与材料、空间组构等这些信息不再凭主观的猜测进行设计,而是可以在理性的分析基础上得以建构,使得设计的各种参数更加的准确合理。通过数字化手段,风景园林的整个空间都可以建立相关的模型,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景观也能够通过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预测。

3.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意思就是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比如地质、地形、光照等)来进行设计,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地势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然后在客观的基础上,创造相关的人工条件为园林景观的设计服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规避一些不利的因素,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相结合,使得整个的园林规划设计突显出地方特色,突出整个景观的空间变化感,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其它的一些景观相配合。另外,除了地形,地势之外,还应该要特别注意当地的气候条件变化,比如四时节气的季相变化、日月晨昏的时相变化和风云雨雪的气象变化。因为物候生态环境是促进自然景观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与人的思想情感与之相互碰撞时,它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机制,完善我国的风景园林规划法律法规体系,为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制保障,并经过全体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从而保证实现城市规划发展目标。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公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凌豪.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数字策略论[J].中国园林.2012,(1).

[2] 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6).

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 篇7

一、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1具有提升园林价值观的作用

对外来人员而言, 原理规划是整个区域的“窗户”和“门面”, 对塑造城市的整体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态保护则是整个城市的生存基础, 由此可看出, 园林规划与生态保护是构成城市景观和体现区域价值取向的主要决定因素。

2有助于实现物种的多样化

生态园林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区域内的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及动植物资源, 进行综合规划以谋求生态化, 这就是规划大园林的观点。过去, 由于植物种类单一的原因, 加之自然环境的束缚使生物的种类对原生态的保护作用降低。而在城市园林中建设生态廊道, 使原有的绿地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 不仅给更多的生物提供了更好、更大的生存空间, 而且通过廊道进行迁移,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而且受人类活动胁迫的野生生物提供良好的庇护场所。园林规划让城市原生态得到了扩展与发展, 是生态城市建设所跨出的一个大跨步的前进。

3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园林景观空间是人工环境结合自然环境的一种叠合, 可以实现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发展, 树木、花草绿地、景观水面能有效地改善和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些绿地和水体均可比喻成景观空间的“绿肺”和“空间库”

二、园林规划设计中实现原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1遵守规划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将自然看作是人的对立面, 认为宇宙自然一切事物的中心都应该服务于人的利益。园林设计中,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以此作为设计效益的尺度。在设计活动中, 都必须根据各个民族、“人本”理念设计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设计原则。应重视生活在该地域的人们的心理需求, 在景观的功能、形态、生态以及人文等设计元素上, 尽量减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压力;二是是实现多样性保护, 生态园林是生物群落以自然界为依托, 由于盲目的建设使得自然植物群落的物种类减少以及野生动植物衰退, 物种多样性变得单调, 生态系统日渐萎缩, 生态园林是以保持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为主导思想, 在掌握各种生物特性的基础上使各种生物组合成一个稳定、有序的群落。生态园林的主体是根据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理, 不断增加园林的生物多样性, 保持园林的生态平衡;三是强调特色, 特色是园林设计中重点突出的设计原则。在任何地区的园林设计中, 都应该突出园林的特色风格。特色是体现园林景观风格特征的重要载体。设计中应采取特色化的设计方法尽可能的提高园林景观的异质性, 体现对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四是关注生态, 生态文明是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热点。园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应通过设计方法将生态理念体现出来, 坚持“生态、环保、人文、发展”的设计理念, 将节能、环保效益作为园林设计高度追求的成果目标。

2提高绿地率构建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可能有一个特殊的内部主体, 如道路、小径、沟渠等。廊道的宽度及物中的组成及丰度、连续性是影响廊道结构的关键因素。绿化带起到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美化城市的作用。因此, 在绿化设置中, 首先要确定总宽度中占有一定比例的绿地。在树种配置上实行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相结合, 有利于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在设计形式上注重植物的色相和季相, 让人们形成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完善的生态廊道有效地控制了区域的无节制扩展, 也强化了自然背景对城市的持续支持能力。因此, 生态廊道是构建园林绿色网络的基础。

3利用生态设计新技术, 确保生态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生态设计除了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公共设施、游乐区设计, 园林设计中还应利用生态设计新技术, 确保生态景观设计方案的实用。如:在遮阳雨棚上安全太阳能光板并将其作为公园夜间照明能源;遮阳篷、凉亭自然采光能减少对自然能源的损耗, 从而实现园林规划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4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化、科学化

在树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 园林设计中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合理配置, 避免相克树种搭配而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同时应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 从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 园林规划应以保护环境以及原生态为主旨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生态系统共同构筑出一个色彩丰富, 造型优美的群落。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利用光、水分、营养等要素构成一个和谐的群落。为此, 需要对各种植物以及景观的搭配进行处理, 以求达到景观效果与生态元素得到合理优化的解决。

摘要:园林规划中原生态植物保护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维护生态平衡是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的根本宗旨。在园林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 愈来愈多的景观建设为了追求大尺度的空间环境而忽视其间人的需求, 盲目地以建设速度和规模为核心, 导致失去了生态平衡。本文说明了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中实现原生态保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园林规划,原生态保护,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 2001, (4) :34-36

[2]陈向远.现代城市需要建设大园林[J].中国园林, 2001, (5) :3-6

[3]王祥荣.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J].中国园林, 1998, (2) :14-16

浅谈生态园林城市及其规划设计 篇8

关键词:特点,建设规划,趋势

现在的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 建设的园林不仅要符合城市的发展, 同时还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这些都是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的, 建设的生态园林不仅要拥有城市的特点, 还要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就目前国内园林建设的情况来看,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将会是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本文也将对生态园林起到的作用和园林的设计规划进行相关的阐述。

1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意义和特点

1.1 城市的生态园林的意义

现在全球在城市建设中, 都会进行生态园林的建设, 这也是现代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的最主要的体现之一。让人们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体验的大自然带来的舒适, 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重要体现, 不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丰富人们闲暇时间的乐趣, 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所以建设一个生态园林城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

1.2 生态园林的特点

(1) 和睦性。建设生态城市主要体现出人与自然相互融合, 充分的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将自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也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主要表现。

(2) 利用率高。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能大幅度提高所有资源的使用率, 每一个资源都有的有用之处, 让每一个人都能动起来, 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能让使用的物质及其能量达到最高的使用效果, 也可废物利用, 创造可再生的资源, 更能让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协调。

(3) 持续发展性。生态城市的主要是以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 在建设的时候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不仅能符合现代的特性, 还能为以后进行改造提前做好准备, 保证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4) 自身整体。生态城市的建设不单只是追求自身的景观优美, 而是要与当代社会、人们的追求和现实环境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注重的自身与整体完美的想融合, 不仅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健康的保证, 并且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充分的体现出与现实社会整体相融合的好处。

(5) 范围性。我国目前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 生态园林的建设范围在城市与乡镇平衡之间, 形成城乡一体的效果, 达到很好的相互协调性。只有这样才能其它生态园林的作用, 发挥出其最大的特点有优势。

2 保证园林的多样性

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多种多样的生物, 生物的多样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欣赏价值, 提高群落的稳定行, 构成许多种的群落美景, 大大的提高人们的观赏性和审美的需求。根据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 形成相互不同的植物景观, 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出植物群里带来的观赏效果和生态环境。在对城市进行绿化建设时, 要选择品质优良的树木进行栽种, 并且还要多培养新的品种, 多驯化些具有观赏性的动物, 丰富种植的物种形成丰富多才的景观。此外要有效的利用种植范围的环境, 增加种植的数量建立植物群里的生态园林。在种植时应首要注意的是, 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植物栽种, 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城市特有风格, 形成多种不同的欣赏景观。尽量选择容易成活、生命力顽强和生长周期短的植物, 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也是要有一定的要求, 不能让景观的植物过于单一, 不同的植物相互穿插, 形成层次分明的效果, 给人们的观赏带来视觉上的冲击, 从而实现生态园林的最主要的意义, 为我们的城市构建一个丰富多才的美丽风景线。

3 美学对生态园林的重要性

生态园林中一个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美学, 不是简单的对生态园林进行简单的美学设计, 生态园林的美学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加上美学艺术, 根据每个植物的自身特点, 用美学艺术的技术让景观产生的美感更加的立体更有欣赏性, 让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达到最高的欣赏价值。现在各国的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逐步向着贴近自然、城市森林化、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使用园林住哪个的美学设计出不同植物之间的美感, 突出的表现出科学与艺术两者相融合的好处。在进行美学设计时不同植物相互配合能直接影响到园林的观赏性和发挥的功能, 并且使用科学中的知识让植物在生长的阶段就给人们带来观赏性。

4 设计生态景观

在进行城市的绿化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当地的环境情况, 要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植物, 要注意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 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民间的习俗, 在这些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城市的园林景观, 不仅符合城市的特点还能发挥出园林景观的独有魅力。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把多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位, 并且要与当地的特征相结合, 选择的植物要适合当地的环境生长还要符合景观设计的要求, 这也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多种植当地特有的乡土植物, 不仅材料的成本低还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并且能体现出城市的特色。在对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既要具有时代特征的植物, 也要融入当地的乡土植物, 这样才能达到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意义。

5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进行规划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生态园林的建设, 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 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行了改善, 也让人们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生态园林发挥的作用不仅可以给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 还可人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有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改善现代城市的生态水平, 更好的推动现代经济向前稳定的发展, 在多方面生态园林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设生态园林就是解决现在环境问题的最好办法, 园林建设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不仅在给人们带来美景的同时也环境的改造起来的重要作用, 广泛的建造生态园林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 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达到人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建健康、和谐的社会。

6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随着生态园林城市的大力发展, 人们的环境也开始不断的改善。不仅在欣赏园林景观所带来的美观, 还对生活环境进行很大的改善, 开始对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态园林的设计在要符合当地的环境同时也要加入当地特有的植物, 并且要与当地的风格民俗相融合, 形成一个环境、植物、社会完美融合的生态园林。生态园林的建设能让人们更好的向前发展, 让人与自然相融合, 构建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彭镇华, 王成.论城市森林的评价指标[J].中国城市林业, 2003 (03) :90.

[2]周早弘.乡土树种在城市森林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城市林业, 2004 (04) :78-79.

浅析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 篇9

1.1 盲目引种新品种, 缺少驯化, 导致部分苗木由于生境不良而爆发病虫害

近年来, 由于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部分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忽视甚至避而不用乡土树种, 转而追求一些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 且不加论证盲目引种。虽然这些树种可能短期内在园林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部分新引进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 表现出生长不良, 容易感染病虫害。也有的城市花费大量资金, 盲目地从野生环境移植特大乔木 (老树) , 不仅成活率低, 难以恢复原貌, 且大部分树林由于生长不良导致严重的病虫害发生。

1.2 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 导致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流行

园林树种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表现在具体的设计中会出现一些相克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 (如核桃能造成周围松、苹果等树种受害或致死;核桃和刺槐对周围果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 , 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品种一起栽植 (如栾树与木槿在一起栽植容易生蚜虫;红叶小檗和竹子在一起栽植容易产生锈病) , 怕水的植物栽植在低洼易积水处 (如马褂木、玉兰等植物栽植在低洼积水处易生病害) , 喜阳性植物设计栽植在背阴处 (如大法桐树下栽植石楠绿篱及模纹) 等。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植物白粉病、黄化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不断发生, 且大部分病虫害由于环境及周围条件限制, 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发生和流行。

1.3 园林设计模式单一, 导致部分园林植物容易产生病虫害

园林设计还普遍存在模式单一化问题。由于设计栽植整齐划一, 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 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 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如大面积栽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 会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如蝗虫、蛴螬等, 大量进入城市草坪并连年发生灾害;近年迅速发展的金丝柳, 大量单一种植无伴生植物庇护, 极易感染腐烂病和溃疡病, 严重的出现成批死亡。

1.4 设计栽植密度不合理, 导致植物生长环境不良, 进而引发病虫害发生

植物设计栽植密度大, 往往会造成绿地内植物的生长空间狭窄, 互相之间出现争光、争水、争肥现象, 直接影响苗木长势, 导致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入侵;另外, 不通风、不透光、湿度大等问题也容易滋生病虫害, 如目前部分城市地段应用栽植的金叶女贞、海桐、石楠等苗木上, 由于密度过大已经出现了蚧壳虫、白粉病、小袋蛾等病虫害。

2 园林设计中有效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措施

2.1 园林设计要注重种苗本地化、乡土化

种苗本地化是指选用植物种子和苗木时, 尽可能地在本地选取和培育。不加论证盲目地从外国或外地引进植物, 虽然在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但新引入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 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有时一些病虫害亦会随之传入, 在引入地爆发流行。

2.2 设计树种的选择应做到适地适树

要根据绿地的性质、功能, 选择速生或慢生树种;要根据光照的强弱选择阳性或阴性树种, 根据地势和地下水位的高低, 选择抗旱或抗涝树种;根据污染源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抗污染树种;根据周围建筑群的性质、高度和朝向, 选择不同形态、功能和要求的树种;根据土层的厚薄选栽乔、灌、地被树种;根据风力的大小选栽深根或浅根性树种。另外, 对于一些边缘树种和外来树种, 一定要考虑当地的适应性, 栽植时要注意小气候, 否则在不太适宜的地区、不太适宜的环境和不太适宜的时期栽植这些树种, 在遇到气温突变时, 会遭受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2.3 设计树木种植结构要复层化, 品种要多样化

结构复层化与品种多样化密切相关, 是指园林设计在选择植物时要注意植物层间的混配与结合, 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复层植物群落。园林植物是病虫寄生的寄主, 不同的病虫危害不同的树种。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尽可能多的选用不同类型的树种, 增加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能力, 减少病虫害发生;要进行乔、灌、藤、地被多树种的合理配植, 以其丰富的多样性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空间, 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复层结构。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色, 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减少病虫害。

2.4 种植设计合理化、科学化

有些树木为了争夺营养空间, 从体内分泌出对相邻树木具有杀伤作用的有毒物质, 称为相克。有些树木由于习性互补, 体内分泌物互相利用, 和谐共处, 称为相生。树种之间, 树种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 在园林设计中, 要合理利用树种间的关系, 进行设计树种的合理配置, 避免相克树种搭配, 人为造成病虫害共生的环境条件;同时应充分利用树种互利的一面, 种植相生树种, 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 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2.5 设计栽植密度要适中

浅谈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 篇10

1 生态园林的概念

城市绿地的系统建设属于第三产业,人类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的营养、承载能力以及植物资源的光合作用能力使城市绿地再生产,通过固定与转化太阳能,同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游憩空间。生态园林是以社会、自然与人的和谐为主旨,用生态学原理研究群落及植物个体和环境之间的联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特性、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避其相克,扬其共生,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的规划布局是为改善自然和城市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绿地的空间性、规模性或时间性进行合理配置和相关安排。现阶段,人们大多注重生态园林的生态观赏性与功能性,但是对于生态园林本身的生态学特征却缺乏关注,未能提出较具体的生态园林建设目标与原则。而由于现行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存在多种局限和问题,还有待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继续研究其优化措施,对生态园林的可持续化发展起推进作用。

2 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要以生态学为指导,营造具备绿化、美化、环保功能的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2 地域性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要沿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体现城市的地域特色,在原有景观元素的基础上,设计具有现代气息的园林。

2.3 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营造宜居的绿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创建亲切、舒适的园林景观,使居民在园林环境中放松心情、调节情绪、参与文体活动。

2.4 实用性原则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要追求美感,更要追求实用性,灵活运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合理选择园林建设资源,在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的同时,节约园林建设、养护资金。

2.5 时代性原则

城市园林规划设计要体现设计者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结合中西方园林规划的优点和经验,规划设计出更具时代风格和时代精神的城市园林景观。

3 原生态保护措施

3.1 选择种苗

树苗的本地化、乡土化指的是在园林规划规划中,应尽量选择在本地有一定栽植历史且成长杰出的本乡树种,特别要优先选用本地培育的树苗。如需外调苗木,应严格做好病虫害查验检疫;如调出地与本地间隔较远且土壤差别较大的,还应进行驯化栽植,以适应引进地生态环境。

3.2 选择树种

在种植之前,应对绿地的性质、功能进行分析,然后再判断适合种植慢生树种还是速生树种;通过对阳光的强弱进行分析,判断该绿地适合种植阴性植物还是阳性植物;通过对土层的厚薄分析,判断适合种植灌木树种、地被树种还是乔木树种;通过对周围建筑物朝向、高度和性质进行分析,选择不同要求、不同功能、不同形态的树种;通过对污染源的分析来种植不同的抗污染树种;通过对风力大小的分析来判断更适合种植浅树根还是深树根的树种。此外,对于外来引进的树种,在种植之前还应全面了解该树种是否适应该地的生长环境,避免发生病虫害。

3.3 树种配置

因不合理的栽培,致使植物之间会抢夺阳光、水分和肥料,有些植物在抢夺中会排出有害物质,这也即是植物间的相克,有些植物排出的物质又恰恰能满足邻近植物的需要,这即是植物间的相生。树种之间的联系是十分奇妙的,它们既彼此联系又彼此制约。所以在规划中,能够根据树种之间的联系来合理配置,促进树间的互利互惠与协作共存,促进园林植物健康成长,园林功能全面发挥。

3.4 植物栽种

目前园林规划中大多都存在草坪组团铺种、树木过度密植等现象,虽然能在短期内实现艺术造型、美化园林的效果,但盲目密植不仅会造成苗木浪费,还会因密度过大使植物生长空间受到限制,使得植物生长不良,感染病虫甚至死亡,大大缩短了园林更新期,增加了园林养护成本。因此,在园林设计时应注重兼顾短期效果与长期投入,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密植。

3.5结构设计

品种多样化与结构的复层化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是指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对各种植物之间的结合以及混配予以注意,通过地被植物、灌木树种、乔木树种、藤本植物的合理配植,形成一种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立体的、复层的植物群落。

4 结语

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要以生态原理为基本、以保护环境以及原生态为核心目标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灌木、乔木以及藤本、草本植物和谐生长,共同构筑出一个色彩丰富、种群协调及形态优美的群落。

参考文献

[1]周健.城市的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概述[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7):9-9.窗体顶端

[2]毛海燕,谢雅琴.浅析园林规划设计与原生态保护[J].现代园艺,2012,(16):69-69.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篇11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70-1

我国古代的园林造景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对植物配置的方法和手段也积累了较多经验。根据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越来越受到园林设计者和城市建设者的关注和思考。

传统的园林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而生态园林既具有传统园林的一般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和发展。评判一个园林的好坏,很大部分取决于该园林的植物配置的优劣,这也是影响园林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植物的配置需符合艺术美学性、功能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城市生态园林可以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1 生态园林的定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我国的生态园林概念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是园林设计首先应具备的条件。园林造景最原始的目的就是为满足人对美好环境的追求,营造怡人的自然景色供人们观赏和游玩。第二,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环境的功能。第三,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良性生态的循环系统。

2 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2.1 对称性手法

将各种形态和大小的植物按照一定有规则的均衡(对称)形式布置,能给人一种稳定的心理感觉,使人感觉踏实。相反,对于某些杂乱无章没有均衡感布置的园林,则达不到这种心理感觉。有规则的均衡式布景常运用在诸如皇家园林或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公共建筑中。

2.2 韵律调和手法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该注意植物间的相互配合和联系,还要注意不同植物的差异,在布局中注意调和的原则,会给人一种变化、灵动、活泼的感觉,能使人心情得到放松和愉悦。

2.3 统一协调手法

在园林布景中,我们需要注意植物的高低错落和颜色的深浅变化等差异性的存在,但是在显示植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时,还必须使植物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以使其在整体上具有统一协调性,这样才能在生动活泼中保持和谐统一。过于统一的色调会给人千篇一律、毫无生气的呆板感觉,但是过于繁杂的色彩和过于多变的造型却难免使人心烦杂乱、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掌握变化和统一的原则,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寻变化。

3 生态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式

3.1 植物配置以绿地自然状况为基础

绿地能给人以亲近感和舒适感,是最理想和最简单的绿化布置。在绿地的自然状况基础之上,根据植物的生长和生态习性,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形成具有各种植物层的植物群落,并遵循植物群落的生长习性,经过后天的人工培育和优化,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植物景观。

3.2 观花和观叶植物相配合

对于园林主景的布置,我们可以选用一些叶色漂亮、多变的观叶植物作为布置主体。这些植物再配合以美丽的观花植物,可以延长其观赏时限。一些常绿的树种也可以对道路两侧的观赏带进行布置。这些植物常年都能保持青春活力,可以为观赏一些主要景观提供时效性的保证。同时,观花和观叶植物的配合搭配能突出园林造景的活泼感,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丰富,使之不乏味,不单调。

3.3 注重季节变化的差异性

对于园林造景的植物配置,要达到使园林呈现多样性特点,能满足各个季节的不同观赏要求。对于春天,可以选用桃花、迎春之类的花卉,夏天可以让人们观赏满目的荷塘景色等。总体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

3.4 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园林造景时,我们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该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合理进行植物的配置。根据这个原则,应尽可能选择本土植物进行园林的植物配置,因为本土植物相对能更好的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能保证其存活率。

4 遵循节约性原则

目前,现代园林已经向节约型园林景观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园林的植物配置上应尽量用简单的植物配置出更好的效果。

5 结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与生态学和艺术美学息息相关,园林设计本身就是多学科的综合产物,所以对于生态园林的设计,不能仅是随意的植物布置,植物不是越多越名贵就越好,既符合美学,又符合生态学,还能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状况的园林设计才是适宜的园林设计。因此,我们要注重在各生态群落中审美的艺术配置,不断学习和总结中外优秀园林植物配置的典型案例,创建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符合社会文化的生态园林系统。

参考文献

[1] 罗培,朱亚娟.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2010.

[2] 论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2011.

[3] 魏淑霞.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及其效益探究.魅力中国,2010.

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 篇12

河豚渔村生态园位于江阴市临港新城申港街道。临港新城北依长江, 南临太湖, 西接常州, 东邻张家港, 交通十分便利。东至上海150公里, 西至南京160公里, 南至无锡30公里。

本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24℃, 年最多风向是东南偏南, 年平均降水量为1056.84毫米, 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的年份占72%, 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17天, 日照2165小时, 无霜期229天。

河豚渔村生态园以养殖特色水产河豚鱼闻名, 养殖范围逐渐扩大到“长江三鲜”, 并初步形成水产养殖、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的规模化经营, 在江阴以及周边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此次规划面积约100公顷, 区域内以农田、池塘为主, 包括部分自然村落, 基地情况较为复杂。基地内西伍新农村、河豚鱼养殖基地、渔光会馆、水产研究所等现有项目相对独立, 彼此缺少联系。道路、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全。同时, 生态园内缺少足够的游玩项目吸引游客停留, 游客参与性较低。

2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及SWOT分析

2.1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理念

以农业元素为基, 坚持生态友好;培育农业旅游体验的新元素;特显主打产品, 优化配套设施;突出生态效益, 彰显生态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

2.2 景观规划SWOT分析

2.2.1 优势 (Strength)

区位优势明显, 交通便利;基地内的渔光会馆、河豚鱼养殖具有一定知名度;主要客源市场经济发达, 消费能力强。

2.2.2 劣势 (Weaknesses)

地势平坦无起伏, 不利于项目布局建设;渔光会馆、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西伍新农村村等项目均为单个开发, 互相之间缺少联系, 整体外部环境及配套设施滞后;区域中部的东西向道路将区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两部分, 缺乏整体性;旅游保障体系尚未健全。

2.2.3 机遇 (Opportunities)

江阴地区生态园建设宏观背景条件良好, 旅游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同时, 各级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 这些都为本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4 威胁 (Threats)

江阴及周边地区生态园旅游同质化竞争;生态旅游服务方式变革和旅游产品创新能力相对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变化;开发建设过程中, 容易对旅游区内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豚渔村生态园景观规划布局

3.1 总体规划布局

结合区域内现有项目内容, 梳理道路, 整理水系, 丰富地形, 整合现有项目内容, 充实旅游景点, 以“一轴四区多点”的形式完成区域规划。

3.2“一轴四区多点”景观规划设计

3.2.1 一轴

道路北起滨江路, 南至跃进河, 是区域内南北向主景观道路, 恰似一条轴线串起区域内多个景点。在本规划方案中, 我们详细调查了该条道路的绿化现状, 分析道路绿化存在的问题, 并重点考虑了道路的几个节点景观。

北入口处河豚渔村的牌坊, 标志醒目;在南入口处, 方案规划了以“空怀迎客”为主题的入口广场。南北两个入口景观, 互相呼应, 很好的表达了对进入生态园的客人的欢迎。

轴线道路与多条支路交叉, 在这些道路节点, 我们以“长江三鲜”为主题, 分别设计了“江鲜入网”“诗话三鲜”“游鱼乐荫”“河豚嬉水”四组景观小品, 丰富沿线景观, 揭开生态园的文化内涵。

3.2.2 生态休闲活动区

位于基地中部北部, 主要功能为餐饮娱乐、住宿、运动休闲、停车、旅游用品与购物等。设置的项目有渔光会馆、高尔夫练习场、湿地森林及湿地花卉观赏、乡村风情旅舍、农家小院、拓展训练区、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展示及申港名人文化广场等。

3.2.3 农家生活体验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 主要功能为垂钓娱乐、休闲活动、自助农田耕作等。设置的项目有垂钓天堂、野炊烧烤、捕趣塘、自助果园、农地租赁区等。

3.2.4 水产养殖观赏区

该区位于基地中南部。主要功能为养殖观光、休闲活动、科普知识等。设置的项目有特色水产养殖区、水产科普园。

3.2.5 农耕文化展示区

该区位于基地东南部西伍村。主要展示农耕文化、体验农家生活、农家风味餐饮、住宿等。设置的项目有西伍广场、竹林小径、村民公园、西伍老宅、瓜果农艺廊、农艺教学作坊。

3.3 植物景观规划原则

3.3.1 尊重生态规律

植物配植时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 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通过具体的乔、亚乔、灌、亚灌、地被、草、花等相互间的搭配, 最大限度地增加绿视率和绿量, 提高生态质量。

3.3.2 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

在植物材料的使用上突出各季的特色景观, 表现出春季的繁花, 夏季的浓荫, 秋季的绚烂和冬季的苍翠。

3.3.3 植物与灯光的有机结合

在中心绿地及重点区域, 植物配合灯光照明, 使植物具有光影的变化, 明与暗的对比, 强与弱的对比, 使植物更趋生动、活泼, 丰富生态园夜间景观。

参考文献

[1]姚朋.本土的风景与乡愁——鄂尔多斯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与思考.建筑与文化.2014 (6)

[2]谷康.苏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探析——以无锡观光农业园为例.规划师.2012 (1)

[3]鲁敏.鸢飞鱼跃、百福骈臻——临朐民俗风情园景观规划设计.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 (4)

上一篇:高清显示下一篇:高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