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共7篇)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篇1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为了全面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消除隐患,加大对“不安全行为”人员的管控,减少或杜绝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采用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按章作业,控制各类事故,保障职工利益,促进矿井人员行为安全管理逐步规范,特制订本规定。
第一条按等级矫正措施
一、低等级不安全行为人员
1.根据《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确定处罚。
2.班前会点名教育。
二、一般、中等不安全行为人员
1.按照《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2.调度会通报,责任单位在安全宣传栏曝光公示。
3.由本单位书记做好思想认识教育,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队内组织进行培训学习。
4.个人写出书面检查,深刻反省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并在本队班前会上进行检讨,同时将检讨书在安全宣传曝光栏曝光。
5.本月累计发生二次以上中等风险等级的不安全行为人员,按照重大不安全行为人员矫正。
三、重大不安全行为人员
1.按照《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处罚。
2.全矿通报,并在矿公示栏或安全宣传栏公示。
3.本年内不得参与各类评先。
4.停工学习7天,由矿安管办组织待岗培训,严格的闭卷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安全矿长谈话后方可上岗。停工学习人员学习考试成绩由安全办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5.培训学习后写出学习心得,总结教训,并在队内班前会做出承诺。同时将承诺书在安全宣传曝光栏公示。
6.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有重大不安全行为者,除按上述条例矫正外外,停工培训期间必须和安监员一起入井,查处中等以上不安全行为1起,否则不得复工。
四、特别重大不安全行为人员
1.按照《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责任追究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外,同时正式工给予行
政处分,班组长以上人员根据情节严重给与留职查看、撤职等处分,劳务工扣除一个月工资,外委队人员清除出矿。
2.全矿通报,并在矿公示栏或安全宣传栏公示。
3.本年内不得参与各类评先。
4.停工学习15天,进行三级(班组、区队、矿)培训,队内培训5天,矿内培训10天。严格的闭卷考试,成绩合格并通过安全矿长谈话后方可上岗。停工学习人员学习考试成绩由安全办进行分类归档管理。
5.培训学习后写出学习心得,总结教训,并在队内班前会做出承诺。同时将承诺书在安全宣传曝光栏公示。
6.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有特别重大不安全行为者,除按上述条例矫正外外,停工培训期间必须和安监员一起入井,查处中等以上不安全行为2起,否则不得复工。
第二条停工学习人员考试成绩不低于90分及格,不及格人员给与补考一次,两次考试不及格继续停工培训。停工培训期间只给发放基本工资。
第三条 根据停工人员的工种、违犯不安全行为的情况及情节制定学习内容,具体培训内容有:
1.安全思想认识教育,解决思想问题。
2.岗位职责,岗位操作流程,作业规程。
3.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
4.本岗位危险源辨识。
5.相关事故案例学习。
6.不安全行为对集体和自己造成后果的有关材料。
7.国家法律、法规,公司、矿相关安全生产文件及规程措施。
第四条 所有不安全行为人员必须实施矫正记录,汇总安管办存档。矫正记录表见附表1。
第五条 全矿开展不安全行为预防及思想活动教育。
1.矿党委、工会定期做好不安全行为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工会、家属协管会、安全办、综合办要做好不安全行为人员家访工作。
2.安全办每季度组织“不安全行为”人员座谈会,时刻掌握“不安全行为”人员思想变化,营造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3.工会、安全办要每内组织2次“不安全行为”人员参加的事故案例宣讲活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4.以班组建设为载体,开展创建无“不安全行为”区队和班组活动。
第六条 本办法由安管办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1不安全行为矫正记录表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篇2
所谓木桶理论是指对于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 其盛水量不在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据此可以推断:第一, 只有桶壁上所有的木板都足够高, 木桶才能盛满水。第二, 桶壁上有一块木板不够高, 木桶里的水不可能是满的。第三, 木桶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木桶理论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启示, 安全生产好比一只木桶, 其水平取决于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矿井树立安全生产先进典型和样板, 但是, 存在隐患环节往往是“短板”。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防控不安全因素, 加长“短板”, 使整个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1. 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管理靠人来落实, 人对了, 安全生产就对了, 反之, 人的不安全行为, 必然影响到安全。以淮南矿区某煤矿企业为例, 回采面拆安, 瓦斯监控和通风系统调整, 巷道缆线吊挂都列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保持采掘机电质量标准化达标状态。2010年5月停产检修, 各工种平行作业, 为做好停产检修安全管理, 提前编制安全方案, 每项工程都有措施, 有现场安全负责人;检修计划目标明确, 工作内容、施工人员、工程负责人等一目了然;检修过程有监管, 各项检修工程都有技术人员把关, 尤其使外委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由于严格把关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
2. 推行责任目标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淮南某矿对影响安全质量各个环节在考核上兑现奖惩, 2009年兑现安全罚款还返金61.48万元、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奖4.28万元, 安全累积奖151.87万元。为促进长效管理, 每月从采掘队工资总额划出20%安全质量结构工资, 按月考核兑现;从机电通风等辅助区队划出5%安全质量结构工资, 按季度考核兑现。共兑现安全质量结构工资265万元、奖励10万元, 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没有达标的罚款61.5万元。实行安全价值工资使员工认清安全就是效益, 从专管逐步实现了群管和自主管理。安全目标考核到区队班长以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实行安全积分, 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基层管理人员;实行职能科室安全管理挂靠, 被挂靠单位安全效果与科室人员安全风险抵押金或岗位安全责任津贴挂钩。该矿环境条件和设备比不上大矿, 但在安全环节管理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009年查出各类隐患19 791条, 现场整改19 762条, 限期整改29条, 现场整改率99.85%, 隐患不处理不能恢复生产。查找管理“短板”, 推行长效管理, 稳定了安全生产基础。
二、分析人因环节“短板”, 强化安全培训和心理疏导
煤矿企业特殊工种较多, 对机电设备安全操作标准的要求较高。由于矿井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决定了煤矿是高危行业。但是企业还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较薄弱等主观方面的原因, 需要大幅度提升员工安全素质。
1. 强化各种形式的安全培训。
通过培训提升“短板”高度在于参加培训的人数、时间、合格率, 不培训上岗、培训不合格上岗都是隐患。淮南某矿致力于抓培训、打基础、保安全, 2009年组织安全培训43期, 培训408人。利用班前会进行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 参加人数100%, 矿组织抽考1 665人。新工人培训5期, 岗前、转返岗培训24期。班组长培训86人, 并建立班组长培训档案, 进行动态管理, 确保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2010年停产检修期间, 举办小绞车工、信号工、耙矸机司机三个培训班, 加上送到公司培训中心的学员共180余人参加了培训, 持证上岗率达100%。对新工人采取签订师徒合同的办法, 新工人到岗位先安排师徒结对子, 签合同。导师带徒时间为3个月, 师傅带徒弟不白忙, 每月给予带徒弟补贴100元。师傅要手把手教安全操作, 徒弟操作失误师傅要承担责任。把现场操作培训当做班组长第一要务, 提升了新工人素质, 安全生产又加了一道保险。这一做法坚持了四年, 实现了安全管理目标从零事故向零三违转变;由被动安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安全责任心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安全素质从思想认知向行为体现转变;安全态度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2. 开展三违帮教和心理疏导。
在行为科学需要理论中,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 人总是在满足基本需要之后, 才会谋求高层次的需要。采掘工人大部分来自农村, 一是普遍存在赶任务倾向。阳煤集团的百例死亡事故调查中, 因赶任务而工亡的占总数的55%。为赶任务, 追求省力减时, 存在侥幸心理导致事故发生。二是缺乏预警能力, 普遍存在习惯了、见惯了、干惯了的麻痹侥幸心理, 由于被动的注意力, 缺乏主动防范意识, 导致事故。三是带着沉重思想情绪和负担入井工作, 行动上的应对反应滞后。在需求动机强烈、工作环境恶劣、员工心理素质较低情况下, 疏导教育十分重要。矿工是社会群体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 大多夫妻两地分居, 家庭负担较重。年轻人大多处在婚恋期, 易出现感情纠葛和经济矛盾, 存在影响安全的心理情绪。缓冲心理压力, 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 分析原因, 转变思想观念。通过疏通思想, 诱导员工调整思维和行为方式, 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 解决现实问题。淮南某矿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 2 000余名员工, 工作在生产一线和辅助百余个岗位, 每个员工安全操作行为都得到规范, 安全才有保障。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根源, 从细微之处查处事故和三违原因, 该矿对233人次三违现象进行了分析, 按岗位工种划分:采煤工31人次, 占13.3%;掘进工137人次, 占58.8%;机电运输46人次, 占19.7%;按工龄段划分:一至二年的26人次, 占11.2%、二至五年的89人次, 占38.2%, 5年以上的107人次, 占45.9%。分析表明, 掘进工和二至五年工龄的违章占大多数。采取针对性的三违人员心理疏导和帮教活动, 区队书记、班队长分别找其谈话, 了解三违经过、教训和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不是简单处罚了事。通过查原因, 论危害, 真正吸取教训, 2009年三违帮教谈话300多次。三违现象逐年减少, 事故逐年下降, 全矿涌现安全班组25个, 其中零三违班组12个, 无事故班组15个。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 在安全操作和行为上纠错, 起到了规避安全风险的作用。
三、查找制度环节“短板”, 强化薄弱环节检查监督
1. 落实“一井一制”管理。
重点工程派驻经验丰富的安检员现场跟班监督检查;每月组织对外委工程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和验收, 对违反安全规程行为进行处罚。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并做出相关处罚, 情节严重的, 立即停止作业整改, 确保施工安全。针对外协单位的三违行为居高不下问题, 落实外协单位安全教育方案, 强化内部管理, 规范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 外委队必须服从矿方安全管理。某工作面放炮后炮烟未散进入警戒区域;钻机队两名工人携带香烟及打火机下井等17人均按规定严肃处理。2009年外委队因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次给予挂牌停业整改, 并罚款3万元, 质量不合格罚款4.6万元, 事故罚款3.6万元。
2. 规范和完善内部安全法规。
淮南某矿成立专项安监纠查队, 对领导干部值班、带班和检查问题落实整改情况、现场安全管理情况等进行不定期检查, 在67次检查中, 查处隐患268条, 制止违章30起, 挂牌停业两次。针对查出的问题,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等18项管理制度, 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依据《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三大规程》和《三违处罚细则 (试行) 》, 使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尤其是健全《三违处罚细则》, 规范三违人员处罚及管理标准, 改变过去口头说了算的简单做法。用绝情的制度、无情的管理, 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把质量标准化现场会开在掘进五队施工的-340m西三主回风巷道, 这个队质量标准化由原来的脏、乱、差, 工程质量罚款多, 转变为巷道干净整洁、物料摆放有序。掘进五队迅速改变面貌, 最根本的一条是领导重视, 改变小矿无法进行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惯性思维, 加强巷道风筒、管线、水沟、材料管理, 促进质量标准化上台阶。该矿组织60余人看现场, 听介绍, 学经验, 研讨划片承包和责任连带制度, 促进了薄弱环节整改。
安全活动的效果是有规律的, 测定安全活动的对员工、企业和社会带来的利益, 对制定和规划安全投入政策具有积极意义。安全效益与生产效益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安全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的效益, 更为重要是还包含健康、稳定、幸福等有非价值因素的社会效益。分析研究安全活动及其效益的潜在性、间接性、长效性、综合性等规律, 把员工不安全行为防控做法提炼出来, 为探讨管理、装备和培训“三原则”落实, 稳定安全生产局面提供科学的依据。淮南某矿坚持人的不安全行为“短板”防控, 提升木桶整体效应, 创造出连续十余年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纪录。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 如果这些木板长短不一, 木桶的最大容量就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淮南某矿坚持抓好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控, 找出“短板”进行弥补, 不出事故安全生产局面稳定是正常的, 出现意外说明反三违和安全管理不到位, 这一做法值得煤矿同行借鉴和思考。“短板”并非静止的一成不变的, 任何一块木板腐朽碰撞都有可能成为隐患, 需要持续不断地检查、监督和评估, 确保安全管理的成效。
摘要:不安全行为主要指管理人员和员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三违”是构成事故的主要致因。据统计, 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煤矿企业为防控不安全行为采取各种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以淮南矿区某煤矿企业为例, 应用木桶原理, 查找“短板”, 探讨管理、装备和培训“三原则”落实, 分析安全活动的效果和规律。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篇3
关键词:事故 不安全行为 对策
通过统计XX煤矿2012年发生的几起安全事故情况,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造成的事故4起,占100%,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必须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控制,这样才能控制或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目的,确保安全生产。
1 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煤矿职工出现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①不懂规章或规章懂得太少;②麻痹心理;③认为规章太烦琐;④个体所受安全教育少,安全意识不强;⑤井下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易疲劳;⑥习惯性违章;⑦情绪原因;⑧操作失误;⑨认知水平低;⑩赶进度;{11}从众心理;{12}受违章指挥而发生的三违。
1.2 导致煤矿职工“三违”行为的主要因素
1.2.1 金钱 煤矿职工处在社会较低阶层,挣钱养家糊口是其第一要务,所以金钱对煤矿职工而言是第一需要。
1.2.2 心理满足感或幸福感以及情绪释放后带来的快感 有些矿工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工作会有一种自豪感,心理会感得很满足,很幸福。
1.2.3 时间与力气的节省、疲劳的恢复等 每到快下班时,违章现象就会增加。
1.2.4 图省事。
1.3 对一些不安全行为事例分析
1.3.1 事例1 2012年2月20日早班10点左右,某矿开拓队在井下安排杂活班班长王某,把副井底西马头门处的9根22kg轨道运往外水仓使用,大约13点左右,班长王某带领韩某、黄某等七人到副井底开始运道工作。大约14:00左右运往外水仓上平台处,因使用平板车装轨道,轨道太长无法用绞车下放到底弯道,需要采取人工抬道,在抬到第8根轨道时,王某和韩某在移动轨道时,轨道受阻翻滚压到韩某的左手大拇指上,造成左手大拇指破口长约1cm。
事故分析:当班班长王某在装运轨道过程中,安全思想不牢,图方便、图省事、侥幸心理没有对装的轨道采取垫道木进行固定,造成搬运轨道时轨道翻滚,造成韩某左手拇指挤伤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3.2 事例2 2012年6月4日13:35分左右,某食堂员工齐某在使用揉面压皮机压面时,造成右手无名指挤伤事故。
事故分析: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面点工齐某没有按照《揉面机操作规程》要求操作(设备运转期间不能用手接近设备旋转部位)。管理人员班前会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不详细,没有强调操作设备注意事项及处理设备运转期间用专用工具处理办法。
1.3.3 事例3 2012年10月23日早班班前会,某矿通风队针对10月22日中班地锚机气腿断的事情进行了强调布置,要求钳工组长曹某和钳工彭某,一起把主井底坏地锚机气腿更换好。8点40分左右,钳工组长曹某和钳工彭某带着配件到主井底,开始更换地锚机气腿,大约到了10点50分左右更换结束。曹某发现更换的地锚机气腿末端的固定支撑顶尖较短,在处理过程中造成曹某左眼受伤。
事故分析:通防队钳工组长曹某安全意识淡薄,危险预知不熟悉,在明知气腿无法固定的情况下操作,并在几次卸不掉的情况下,使用固定不牢靠的方法操作,自己违章作业,致使自己左眼受伤,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1.3.4 事例4 2012年12月28日夜班,大约6:50分左右地面2#电机车司机邱某和跟车工张某从副井口拉矸车到矸石山。矸车到位收拾好插销、链环后。司机邱某突然肚子痛想上厕所,随即将电机车操作钥匙交给跟车工张某,让张某先拿着操作钥匙等他回来再顶车,结果导致矿车与电机车碰撞,挤伤张某的右脚趾。
事故分析:跟车工张某无证操作电机车,开电机车坐姿不规范;没有执行运输管理制度规定,车速过快,并将右脚探出车外,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 不安全行为存在的内外原因
2.1 心理原因 通常的有违规者任性、自以为是,主管部门的说法及要求只是一个应付了事,得过且过,甚至是欺上瞒下,对提出的问题有的是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有的则与主管人员或部门大谈客观原因、谈工作的方便性,有的也谈他们所谓的工作“经验”。另有一个表现方面为粗心。工作时考虑问题不细,过于简单,有的安全措施表面上落实了,但落实不到位,事故隐患虽经整改了,但整改不符合要求,或在整改过程中,老的隐患整改了,新的安全隐患又产生了。
2.2 生理原因 常表现为年龄大、反应不敏捷、体力差等。对于原来从事的事情容易遗忘,对交待安排的一些事情遗忘,反映问题滞钝,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甚至处理同一个问题需要较长的时间,容易做出不安全的举动。
2.3 知识原因 常表现为缺少安全知识、实际经验、技术知识。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认识不到,或认识较浅、片面,容易使表面现象掩盖,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对看到的问题处理也容易出现治表而不治本,处理问题也自然简单。
2.4 思想原因 常表现为无工作责任心、无主人翁责任感、安全工作与自己无关。安全生产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也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做到,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安全隐患有的是其他员工都看得到、想得到,有些员工就是看之任之,视而不见,违规照样违规,隐患一直照旧。
2.5 管理原因 常表现在安全管理欠缺,组织机构不健全,制度缺乏或不完善,检查监督不到位,对安全工作流于形式,未把安全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不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或严重短缺,未对员工进行必要培训与教育。
3 遏制不安全行为发生的主要对策
3.1 提高认识,增强意识 安全工作不是主管人员的事情,也不仅是主管部门的职责,而是全员、全过程的事情,每个员工只有自觉遵章守纪,同时监督其他员工不违纪违规,保障生产装置的完好有效,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许多事实证明,他人的违纪违规,都有可能造成其他遵章守纪的其他人的伤害,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是无法预测的。
3.2 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安全知识的不足、操作技能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我国近几年非国有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从事的工作经常变动,有的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有的是从农民一跃变为一个工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学习、培训过程,需要一个工作技能掌握过程,需要一个经验积累过程,同时更需要相适应的文化程度,以使在学习、培训过程中能够理解与掌握,能够总结与提高。
3.3 思想教育与惩处结合 对于无工作责任心,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差的员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以主人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之中,增强“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且多次主观违规、事故可能易发者、事故发生的后果严重者、不适应本企业工作者,给予进行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3.4 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对员工加强安全教育,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操作技能培训,对在职员工每年进行安全再教育,对换岗员工进行换岗教育,并在培训和教育的时间上、内容上得到有效保证,建立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台账,严格做到管理制度上墙、员工持证上岗。
4 结论
不安全行为控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但又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工作,只有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加以重视,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症下药,不安全行为才会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才会因此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何学秋.安全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10-11,
113-116.
[2]徐学圻.煤矿开采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79-193.
[3]刘亮,刘毅,刘明举.2002-2003年我国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1):62-64.
[4]燕彩霞.试论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原因及有效方法[J].科技资讯,2011(35).
[5]吴穹,许立开.安全管理学[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0:64-70.
[6]顾云华.构建煤矿安全生产体系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5(2):11-13.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篇4
黄旭晨
[摘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80%左右的事故与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直接的关系。文中阐述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消除控制人不安全行为的措施,以规范人的行为,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不安全行为
引言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和保障,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现实却不容客观,交通安全依然是公众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道路运输业增长迅速。在道路运输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问题,交通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交通安全四项指标居高不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道路运输已经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高速、健康、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运输安全是道路运输最基本的要求,是道路运输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国家安全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道路交通参与者共同的责任。根据交通事故发生的特性,驾驶员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环境因素是构成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四大因素共同作于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安全,其中驾驶员因素可以定性为主观因素,其他因素为客观因素。运输企业无法改变客观因素,但可以通过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转化为可控因素。运输企业通过对安全因素的控制可以达到预防事故、降低损失、促进恢复。道路运输企业是指专业从事道路客运、货运的企业。本文主要讲的是从事道路客运。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思想通过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使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措施真正落地,从而达到安全管理目的,降低交通事故率,减少由交通安全事故给交通运输企业带来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众所周知,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道路、设备、气候、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人的身体状况、心理因素、技能等等。但归纳起来,就两大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在人与车之间,不论是人驾驶车还是管理车,人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是能动的,一个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判断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一个车辆管理监督者在实施管理监督过程中,其监管责任是否到位、预防措施是否到位、教育培训是否到位、制度落实是否到位、全过程监控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车辆能否安全运行。所以,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也是群众所关心的地方。
安全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事业的顺利发展。是在保证安全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达到安全所需的人、物、信息、环境、时间等要素进行科学有效的协调和配置。安全管理的研究对象涉及安全生产系统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工作环境之间在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存在的关系。
“十二五“期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交通行业属高风险行业,交通行业的发展,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导致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同时增大。众所周知,生产安全过程中事故隐患主要来源于人—机—环境3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美国的海因里希认为: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说明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伤亡事故的关键。据统计,人为失误导致的伤亡事故占伤亡事故总数的70%~90%。传统的安全管理侧重于物的研究,对人的不安全行为重视程度不够。实际上,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提高人的可靠性,可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驾驶员则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一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中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及消除、控制的措施。
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1.1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概念
所谓道路交通管理就是在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充分研究并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对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死伤人数和财产损失、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目标的管理活动。依据上述定义,交通安全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五层含义: 1)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根本上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包括运输企业、车辆制造维修检测单位、参与交通的驾驶员行人等。因而,从广义上来讲,交通安全管理的主体是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主的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综合力量。
3)交通安全管理的客体是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道路交通管理的客体,从其外在形式上看,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而从其内在实质上看,是由受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所调整和保护的各种道路交通法律关系构成的。
4)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道路交通管理的依据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路交通管理法律(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为立法主体,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法规(包括国务院制定的法规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包括公安部制定的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府规章);
第二部分是与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三部分是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技术规范(如《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等)。
5)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协调、控制。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行政管理部门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是通过协调、控制道路交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达到要素间有序的动态平衡。
1.2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概念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是指交通管理部门及企业自身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引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过程。
1.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象
交通安全管理对象,是构成道路交通系统的人、车、路、环境等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本文主要讲述的是管理对象之一的人员,凡是参与道路交通活动的人,都是管理对象,这里特别提出驾驶员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要注重对驾驶员的管理。
1.5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作用
1)对道路交通行为的规范作用。通过交通法规的制定执行,规范了交通参与者的行为准则,规定了交通行为的过程要求和处理原则,保证了道路交通的有序进行。
2)对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通过一系列强制性的管理活动,使所有交通参与者统一于交通法规的原则和诸项规定之下,从而减少交通冲突,降低事故发生率。
3)对道路交通畅达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交通安全设施的科学布设和交通秩序的有效维护、减少交通堵塞,保证通畅的交通。通过有效的交通管理,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各种运输工具发挥最大的效能,尽可能地提高道路的利用率,使运输企业和国家收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作用。通过对交通事故的正确处理,化解矛盾,减少冲突,降低损失,保证社会安定,增加社会凝聚力。
5)对道路交通功能的促进作用。通过系列的道路交通管理活动,保证汽车运输的畅达,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道路交通的功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6)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强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帮助人们正确处理生产与安全、速度与效益、局部与全局、个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等关系,推动全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1.6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是:认真执行道路运输法律、规范和标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原则,建立“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设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交通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安全、及时、经济、方便、舒适的运输服务,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1.7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 1)建立健全企业各级的安全管理机构,充实思想和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纠正违章行为,组织安全知识竞赛,交流安全生产经验,推广先进的安全检测和安全管理设备和技术,奖励安全标兵;遵循国家和省、市交通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企业的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服从交通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
2)做好驾驶员的技术培训工作,申领驾驶员的有关证件,做好审验,安排好“安全月”和“安全日”活动。会同技术部门申领车辆号牌和证件,负责车辆的检验并办理有关手续,组织车辆安全检查,办理保险手续。
3)协助交通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处理好本企业有关的交通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执行司法或行业管理部门做出的整改或处罚决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负责本企业交通事故的统计和上报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
4)开展交通安全科学研究,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
2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的概念及原因分析
2.1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2.1.1安全行为的概念
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安全行为不是绝对安全,只 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小。2.1.2不安全行为的概念
在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中对不安全行为的定义是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一般来讲,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 它们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安全行为不是绝对的不安全,只是发生事故的概率比较大。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安全意识差而做的错误行为:对后果认识不足,以致“明知故犯”,将错就错。二是由于人的大脑对信息处理不当而导致的错误(误操作、误动作)。
2.2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2.2.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划分为13类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件(指工具切屑、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吊车吊钩下);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2.2从人的心理状态出发,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
1)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是故意的违章行为。如酒后驾车、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超车等。这些不安全行为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冒险。进一步思考可见,之所以冒险,是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抱此心理的人为了获得利益而甘愿冒受到伤害的风险。由于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当,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非故意的或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纠正。这类错误的表现比较多,概括起来大致有几方面:①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如听觉差,色辨色力失常等;②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到信息的刺激,如没有注意到异常情况的发生③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判断失误,如从业时间短,处理异常情况不当;④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而上岗工作;⑤大脑意识水平低下,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如疲劳驾驶等。
以上阐述的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管是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以下是对这两类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3有意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一种由人的思想占主导,明知故犯的行为,分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1)从主观讲,人的心理因素占主要方面。由于过分追求行为后果或高估了自己的行为能力,从而忽视安全,冒险行动。
①侥幸的心理:一是经验错误。例如行车中从来未发生事故或多年未发生事故,人的心里危险意识就会弱化,进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未必就会发生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认为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久而久之,人们形成了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②麻痹的心理:一是习以为常,觉得此项工作经常做,不存在什么危险。二是此项工作已做过多次,满不在乎。三是未发现异常现象,照常操作。四是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用习惯性方式作业,放松了对危险因素的重视,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检查不认真、走马观花;夜间行车接驳不到位等。
③图省事、走捷径:把应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当作其实现目标的障碍。例如:不系安全带、超速、超载等。
④逆反的心理:不接受别人正确的、善意的规劝和批评,坚持其错误行为。例如:让驾驶员夜间降速20%行驶,他偏不按规定行驶;让他夜间2-5点期间不得行驶,须休息,他偏要行使等。
⑤从众心理:明知故犯,看到他们违章违规并没有造成事故或没有收到处罚而放纵自己的行为。
⑥过于自负、逞强,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较高的个人能力规避风险。2)从客观上讲,管理的松懈规章制度可操作性差给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创造条件。
①管理因素: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健全,造成安全现场管理工作监督,安全宣传教育不严格、不到位等。
②环境因素:人的绝大部分作业行为是通过设施、设备、工器具来完成的。如果行为人所接受的设施、设备或使用的工器具有缺陷或不齐全,就会使人的行为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使得工作者不愿按照给定条件工作,而为了达到目的,就会采取不规范的动作,进而导致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2.4无意的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
人的行为是人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人的行为反应有时是无意识的,但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意识的。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有意识与无意识与上文中提到的有意与无意是不同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行为还是无意识的行为,最终都会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1)从人的内部原因上存在心理、生理、技术水平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心理原因:思想不集中、产生错觉,个性不良,情绪不稳定,酗酒,意志品质差、不坚决、不果断;
②生理原因:听力、视力障碍,休息不充分、过度疲劳,运动机能、年龄、性别差异;
③技术水平:不懂如何正确操作或技术水平不佳。
2)从外部原因上讲,外部事物和情况的变化是诱发人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
①管理原因:操作规程不健全、工作安排不协调、信息传递不佳; ②教育原因:培训教育不到位,安全技能低下。一是由于行为人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教育(三、四级培训教育),使行为人缺乏必备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不懂操作规程、不具备安全行为的能力;作业时处于盲目状态,必然出现违规违章状态。二是培训的频次不足,形式内容单
一、匮乏;
③环境原因:路面状况、道路设施、气候条件变化等; ④社会原因:生活条件、家庭情况、人际关系变化。
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有密切关系,不良的个性(如不认真、不严肃、不恰当的需要)和某些不良性格(如任性、懒惰、粗鲁、狂妄)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能力低下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粗心、自卑、优柔寡断)往往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而良好的个性心理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2.5企业安全管理中产生的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1)管理原因: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懂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管理手段落后。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为数不多,管理不力,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上。2)身体方面的原因:驾驶员休息不充分、疲劳驾驶;视力较差等。3)精神方面的原因: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酗酒等。4)教育原因: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面不广;驾驶员培训和考核制度存在一定不完善的地方等。
5)技术方面原因:驾车技术不熟练;操作不符合规定出现错误;行车速度过快;忽视警示标志、信号等。
3不安全行为的消除
大量的数据资料表明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减少其数量,必然会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安全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3.1消除不安全行为的对策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必须从人自身出发,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从根源上消除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①人的安全化。合理调节人的心理及生理功能,诸如情绪、人体生物钟等;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的安全技能;②管理的安全化。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安全制度;执行严格的工作现场检查;适当运用激励和惩罚手段;创建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
③工作的安全化。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控制危险源,避免低水平、无意义的安全防护。
2)突出抓好驾驶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作为驾驶员队伍,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驾驶员手里掌握的是自己、他人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企业的财产安全,因此,要求每一位驾驶员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做到敬业爱岗,遵章行车,文明驾驶。具体应抓好三项工作。
①抓教育—全面提高素质。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把搞好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目的是培育职工的道德意识、服务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首先,把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职工系统学习有关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学习HSE管理知识,特别是有关交通安全方面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使职工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不断提高。其次,在驾驶员队伍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本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邀请劳模、标兵等做职业道德建设报告会,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在职工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②抓机制—强化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一是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体系,定期召开会议,对职业道德建设做出安排部署,提出目标,考核办法,并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形成从上到下层层抓,层层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目标保障体系;二是健全责任体系,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是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制定《职业道德规范》、《职工文明行为准则》,实行“领导包片、部门包点”的承包责任制,将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责任、考核、奖惩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三是强化激励机制,实行精神文明奖惩制度,风险抵押金制度等,加大奖惩力度,使职工利益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紧密联系。
③抓载体—增强职业道德建设效果。党、政、工团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建设系列活动,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为什么会违章”、“怎样避免习惯性违章”、“怎样规避风险”等专题讨论活动,引导职工从自我做起,查找原因,修正错误,文明行车,保障安全
3)以抓“三个具体”为核心,构建强劲有力的安全管理模式
根据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和现状,认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强化一个意识,营造两个氛围,抓好三个具体,坚持四个经常”。
①强化一个意识—就是通过落实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次的安全责任,坚持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在全体职工心目中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让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树立起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
②营造两个氛围—就是在职工中营造自觉遵章守规,文明驾驶的行为氛围和轻松愉快、宽松驾驶的心理氛围。
③抓好三个具体—就是在安全管理的全过程,要通过抓具体的人、具体的工作、具体的环节来规范员工的作业行为,规避作业风险,从而达到消除隐患,预防事故的目的。
④坚持四个经常—就是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经常性的督促检查;经常性的考核;经常性的分析、总结、讲评,真正把口头上讲安全,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抓安全,确保安全工作不走形式,扎实有效。4)以全面推广HSE管理体系为载体,强化全员HSE管理意识
HSE管理体系的内核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通过调动、保护,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来落实在整个体系中应负的责任;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形成致密的管理网络。HSE管理体系认为;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一切事故都是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HSE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全员、全过程的事先管理,减少一切可能发生事故的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事关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方方面面都必须高度重视,上上下下都必须扎扎实实的工作,都必须以HSE管理标准为工作原则。通过系统的HSE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全员HSE管理意识,提高建立和执行HSE标准体系的自觉性,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渗透到每位员工的心目中,落实到交通安全管理的每个具体环节中,进而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3.2消除不安全行为的方法
3.2.1提高人的知识水平。
科学知识是人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根本就不能参与高水平的生产活动,安全意识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人的知识水平是减少不安全行为最基础的内容。企业提高员工综合知识素质是提高企业自身安全管理水平的途经之一。
3.2.2有效的安全培训与教育。
安全培训与教育是消除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安全意识水平,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培养在异常情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最终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深化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定、安全操作规程及班组建设,强化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对新入厂员工或复工转岗员工在上岗前要进行应知、应会和安全操作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做到持证上岗,对无证的或有证失效的,不允许从事岗位工作;对熟练工重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培训,因势利导,坚决杜绝习惯性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充分利用电视、公司报、板报、标语、幸福园地、宣传挂图、视频光盘、图书等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经常性教育。同时采取组织员工培训,培训后考试,考试成绩与本人的工资挂钩,考试或补考不及格的员工下调工资,并调离岗位重新培训上岗等一系列办法,做到安全工作不手软。
安全培训与教育又包括三方面内容: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法规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教育,使每位员工知道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突发意外时如何自救?要采取什么措施等?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培养人的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3.2.3利用行政手段根据人的状态合理调整工作。
由于人的生理状况和个性不同,每个人能够适应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环境也不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一点,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安排不同类型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注重观察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变化,必要时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因人的状态不佳发生意外。3.2.4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安全工作的保障。所谓健全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人自觉的遵守制度;另一方面,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必须严厉处罚,奖惩分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2.5创造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
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可以使人主动避免侥幸心理。在很多场合,人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选择捷径,但是深入思考即可发现,这往往是因为现场的防护措施过于复杂、使用时令人感到不便或厌烦而造成的。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则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类问题,同时还可以令人感到心情舒畅;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3.2.6强化检查,监督是有力保证。
制度好定,落实难。各项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遵章守纪是人的自觉行为,不是靠别人的督促。但是,由于各个企业每位员工素质和安全意识的差异,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有些员工不能自觉地去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因此,加强对人的作业行为的检查和监督是非常必要的。
3.2.7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是根本。
安全文化是安全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它规范制约着人对安全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任何人的行为都要受到制约、受到左右,他能时刻提示和驱使行为人自觉地抵制违规、违章、蛮干行为。
以上所指出的几种方法是相辅相成的,需要实际工作中共同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立竿见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所有员工长期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做到。3.2.8消除驾驶员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不安全行为。
1)研究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研究疲劳、饮酒及药物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严格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加强驾驶员的甄选和管理工作。
3)从法制上严格驾驶员培训制度,在提高驾驶员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交通道德意识、交通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并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等原则,正确选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方法,完善驾驶员常规培训教育制度。
4)加强交通执法的效果和力度,有效杜绝各类违章行为。
4结束语
安全文化磁场越强大,对人的约束力越强,安全越有保障。因此,建设企业自身安全文化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本途径。总之,控制人的安全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自觉性,提高其操作的精确度,有效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的平稳安全发展。
交通参与者、公众希望有一个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社会各层面有着强烈的交通安全需求。尤其对于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直接决定企业有无利润、能否生存,因此,道路运输企业有着强烈的安全管理需求。驾驶员的侥幸心理,决定了其仅仅依靠自律很难遵守交通法规。道路运输企业通过安全管理,可以约束、监督人员安全生产,减少因违章等不安全行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事实证明,通过安全管理,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在幅提高安全生产率;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的推行,可以降低道路运输企业的事故发生率,降低由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沈裴敏.道路交通安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 田水承,景国勋.安全管理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5
2.无意的不安全行为
是指无意识的、或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人们一旦认识到了,就会及时地加以纠正。造成这类错误的原因是复杂的。概括起来能够分为下列几方面:
外界事物信息本身有误或人无法感知信息的刺激;
人体的生理机能有缺陷;
因知识和经验缺乏而造成思维决定失误;
因技能欠缺而造成行为反应失误;
大脑意识水平低下。
上述因素可能单独导致不安全行为,也可能共同作用导致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无论是有意的或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都与人的心理个性有密切的关系,不良的个性倾向性(如不认真、不严肃、不恰
当的需要和价值观)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任性、懒惰、粗鲁、狂妄)往往会引起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潜力低下和某些不良的性格(如粗心、怯懦、自卑、优柔寡断)往往导致无意的不安全行为;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如坚强的意志)有助于克服不安全行为。
各种不安全行为的表现从性质上可分为六类:
忽视或违反规章制度;
安全意识不强;
决定、操作错误;
安全装Z失效;
缺乏安全知识;
身体缺陷。
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有如下的表现:
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表现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 篇6
1 煤矿事故原因及员工心理分析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着潜在性和因果性, 绝不是偶然的。管理、环境、物、人时对煤矿安全形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因管理不善就会导致物和人的不安全状态。在特定条件下, 两者的运动轨迹交叉时, 就会产生伤亡事故。安全需求是低级别的需求, 例如:免遭疾病、威胁、痛苦, 生活稳定、人身安全等等。煤矿不安全因素有很多, 而员工不安全行为所占比例很大。下面我们就来对员工安全行为心理进行分析。员工心理包括:疲劳心理、从众心理、享乐心理、逆反心理、自卑心理、麻痹心理、盲动心理。
1.1 疲劳
当人处于疲劳状态时, 会对安全产生较大的危害, 容易发生误动作、反应速度也会下降、视听觉敏锐度也会发生变化、弱化了感觉机能。而疲劳的产生原因诸多, 例如:煤矿员工的工作时间常、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等等。有些地区井下作业九个小时, 而有的矿甚至达到十六个小时, 这就造成人员体力消耗过多, 出现过度疲劳。
1.2 从众
从众心理的产生是由于群体会对成员造成很大压力, 使其对群体的规范顺从。例如, 在一个群体中, 违章等危险、有害的思想是绝大多数人都抱有的思想, 如果个别人想突破该想法就会承受无形压力, 最终会放弃突破的想法。
1.3 享乐
有些旷工认为适合玩乐、打牌、饮酒就是享乐, 以这种享乐的心理去消除每天沉重的工作所带来的疲乏, 但是, 殊不知这种享乐心理实际就是一种颓废心理, 该心理不能对自身价值正确认识, 而该心理的形成以缺少自爱、悲观为基础, 因此, 这种颓废的心理只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影响。
1.4 逆反
逆反心理是因某种原因, 行为人产生对要求的潜对抗, 这种钱对抗若大于离职, 就会引发违章行为。例如:规定卡太死、劳保条件缺乏、领导带人不公平等等这些不合理、不科学的事都会间接或直接对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 某些员工为了发泄怨气就会实施不安全的行为, 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他人或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5 自卑
虽然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但是自卑感对于煤矿员工而言, 则显著带有职业色彩。某些煤矿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 尤其是一线采掘工种, 心情苦闷, 思想包袱沉重, 自己瞧不起自己, 认为自己没出息, 最终导致心理的扭曲, 而丧失理想。根据心理学研究, 人在心情舒畅、心平气和的状态时, 大脑具有良好的反应, 但是心情恶劣时, 大脑反而会受到波动无常心境的影响, 从而心态扭曲、畸形。如果人长期处于烦恼、沮丧、颓废的状态中, 就会导致手脚动作不灵敏、触、听觉等反应迟钝、精力集中不起来、无精打采等, 因此, 恶劣的心境也是导致煤矿作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之一, 与煤矿员工的自卑心理是分不开的。
1.6 麻痹
麻痹心理的主要根源在于习惯、侥幸、和疏忽。习惯导致人自然而然地、不假思索套用原有的活动方式和习惯性思维。而希望依靠偶然的因素来免去灾害或捕获成功的心理活动就是侥幸。在工作中, 人们很容易产生侥幸心理, 是由于上次的偶然安全为基础, 正因为侥幸心理的推动, 造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注意力的偏移就是疏忽的实质所在, 在工作中因时刻的警惕避免了事故的产生, 因此, 很多人就认为只要按照上次的操作执行就不会发生事故, 在疏忽的心理下, 就容易产生注意偏移的现象, 安全性也就得不到保证了。
2 安全对策
2.1 纠正不安全心理行为
人的生理机能在变化的规律性为人体生理节律。而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对神经核进行管理的时间节律, 它能够使人的智力、情绪、体力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波动。人处于情绪低潮时容易降低思维判断、不能集中注意力、感到疲劳。而处于情绪高潮时, 思维敏捷、情绪高昂、体力较为充沛。可以看出, 人在情绪低潮时, 反应迟钝、情绪低落、办事粗心、治理和情绪不稳定, 因此, 容易产生事故。对此, 可进行自我控制来调节情绪, 掌握各自的生理节律, 从而达到实现自我调节的目的。人们可以将自己的生物节律曲线贴在加重或者工作单位醒目的地方, 也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方式来对自己进行有效提醒, 对预防事故有着十分积极的效果, 防止盲动心理和麻痹心理的产生。
2.2 营造安全文化
在煤矿企业中最重要并最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就是安全文, 员工只有在牢固掌握了企业文化后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出管理学的精髓。
2.2.1 提升文化管理水平
可利用井上井下、公司网站、有线电视、矿工报纸等, 来对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大力宣传, 促使广大员工人情安全理念。
2.2.2 考评激励机制
应创建考试制度, 规定煤矿专业党群干部考问不得少于5人, 而每次行政干部入井考问不得少于3人, 员工收入与考试的结果直接挂钩。建立考评制度, 在煤矿月份质量标准化中奖安全文化纳入。建立检查制度, 对安全文化创建情况进行检查, 并从周一至周日各个专业应执行夜间上岗的制度。对于创建的情况, 公司党委的宣传部应在媒体上进行通报。创建推进制度, 通过现场会、研讨会等形式, 公司的党委等应对新经验、新做法进行交流, 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创建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才能有效确保创建活动的有效、有序的开展。
3 结语
要想有效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章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陈鸿起.以全面落实《七条规定》为抓手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J].安全生产与监督, 2013 (3) .
[2]周明龙, 田丽, 武昌俊, 等.基于ARM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分站的设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 .
[3]李贤波.地方煤矿安全监管与煤矿安全管理现状的矛盾及对策[J].云南煤炭, 2013 (3) .
人的不安全行为 篇7
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及基层领导对安全工作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工作上求实。在现有国有企业领导体制下,企业领导个性是“一把手”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关键。我们说安全第一,其实就是第一在主要领导抓安全到位。只要主要领导把所有的组织资源充分运用和调动起来,亲自动手抓策划、抓推动、抓落实,安全生产局面就必须能够控制住。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它能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职责感的自觉性。同时,安全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能使员工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安全操作技术水平,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如对员工进行危险预知训练、事故案例分析讨论、事故职责者现身说法,举行事故纪念日、事故演习(消防演习、工伤抢救演习)等活动,以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加强员工的自我防护潜力。要认真抓好岗前及在岗、转岗的培训工作。只有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才能使其自
觉遵章守纪,把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至最低限度,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飞跃。
(3)要深层次地分析事故原因,采取追究制度。
企业务必建立和完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安全奖惩和事故职责追究规定等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从而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企业在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时要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要针对不同的阶段,分别制定具体目标和奖励办法,并且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应当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不要期望值过高。考核时要根据安全生产中的贡献或事故损失的职责大小分别给予重奖或重罚。
对违章行为处罚要坚决、公正,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是生产骨干、甚至是劳模或领导就迁就袒护。处罚要有力度,要使受罚者“心疼”,甚至下岗,不能搞象征性。促使员工要想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就务必遵守规章制度,杜绝违章作业。
(4)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遵章守纪首先应是每名员工的自觉行为,而不能靠他人来督促。但是,由于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差异,再加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有些员工就不能自觉地去遵章守纪,出现领导和安全人员在现场与不在现场时不一样,管与不管又不一样。因此,加强对员工作业行为的检查和监督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是各级领导和安全人员应对每个员工的作业进行检查和监督;其次是员工之间建立联保互保制,相互之间要监督,发现违章要及时纠正和制止。为了更好地检查和监督员工的作业行为,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每名员工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现异常要采取措施,以防各种意外。此外,对各种故意违章行为要给予严肃处理,以防类似现象重复发生,以强制手段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
(5)利用行政手段根据人的状态合理调整工作。由于人的生理状况和个性不同,每个人能够适应的工作资料与工作环境也不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一点,合理运用行政手段安排不同类型的人从事不同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注重观察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变化,必要时做出合理的调整,避免因人的状态不佳发生行为意外。
(6)创造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在很多场合,由于制定的安全措施、预防措施比较烦琐,人在侥幸心理的作用下选取捷径,这往往就是产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现场工作环境则能够使人主动避免侥幸心理,同时还能够令人感到情绪舒畅,缓解工作压力,提高人的工作用心性和工作效率。
(7)关爱生命安全,采取情感激励。在正确选取激励时间、激励程度的同时,注意激励方式的更迭,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交替应用,即站在员工立场,以爱护、关心、帮忙的情感去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有的企业,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员工逐渐忘记了以往血的事故教训,甚至对严格的安全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要开展以关心员工生命安全和家庭幸福为中心的情感激励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再现历史教训,透过相关
企业过去及此刻的事故案例,给员工敲警钟,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要求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8)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员工的内在素质及其外在表现。
推行企业安全文化,塑造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珍惜生命,彼此关爱,互相尊重,关注安全,自律安全,礼貌生产,使员工能够处于一种相对宽松、安全舒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大环境之中,能够使每位员工都能够有一种稳定、用心和体面的情绪,都能够以一种平和、自尊、互敬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消除由于社会因素而诱发的人因事故。
(9)开展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活动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辨识,找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人员职责事故的各种危害因素;对各种危害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给出定性或定量描述;实施危害监控和预防,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理解的程度,从而到达预防事故、确保人身安全的目的。其理论依据是风险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对防范事故、确保安全有着重要指导好处。从制度和制度执行入手识别风险,从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风险评估,透过提示、预警和强制整改来化解风险,力求把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到事故源头,把制度和执行制度作为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和能控。因此,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员的安全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灵魂的建设,对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和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和技术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4结语
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生产设备不贴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有缺陷。事故原因的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好办法,它能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念,有效地调节和控制人的安全行为,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贴合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员工不安全行为矫正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不安全行为管理办法05-10
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09-12
坐立不安-坐立不安的故事-坐立不安的寓意-坐立不安的意思06-25
反抗的不安09-10
合同不安抗辩权05-28
不安的心经典散文11-13
一件让我悔恨不安的往事作文06-11
不安宁的一天初一作文550字11-04
为员工搭建成功平台是管理者之责任10-09
90后员工管理:变家长式为人性化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