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神奇魅力(通用13篇)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1
感受陶艺的神奇魅力
4月22日,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去顺义的神笛陶艺村,我得以再次身临其境感受陶艺的神奇魅力。
20xx年我初一时曾去过那里参加蓝天博览课的课外活动,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次我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最后写道“神笛陶艺村真好玩儿,假如我以后有时间的话,一定还要再去”,4年过去了,我的愿望实现了,除了故地重游的开心,还有很大的收获。
神笛陶艺村紧邻奥运会水上运动场,其两侧分别是赛马场和高尔夫球场,这里不光风景很美,更是一座袖珍景德镇,也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村落,值得大家前往观赏。
这里除了房子是新的、房间里有课桌之类的东西,其它的东西很像农村,显得与众不同。陶艺村内设拉坯间、利坯间、泥塑间、彩绘间、烧炼间、烤花间等,,在电视里看到的制作泥塑的那些工具,现在就摆在我们的眼前。
一批来自景德镇的能工巧匠,向我们展示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真是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勤奋钻研的精神、一丝不苟的作风、精湛高超的技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好好借鉴学习。
这里展出的精美陶艺作品数不胜数,有造型各异的瓷瓶,也有神采奕奕的陶制人物,还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令人流连忘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在这里了解到了陶瓷的历史,知道了陶瓷的制作流程,了解了关于陶艺的很多知识,我们还动手实践,亲手拉坯、亲手彩绘,学着正宗的景德镇陶艺,制作自己的陶瓷作品,虽然做的不怎么样,但我们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圆了亲手制作陶瓷的梦,培养了劳动观念,提高了审美和动手能力。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2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古诗占有的篇目虽然较少,但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古诗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寥寥数语,便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蕴含着无限的深情,这也是经典诗文作品的独特魅力。低年级的古诗一般比较简短。在古诗教学中,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应配一些轻快明亮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如我在教学古诗《春晓》时,我配的是轻音乐《大地回春》,欢快悠扬的音乐顿时让人浮想联翩,春天的美景似乎就在眼前,丝丝春雨拂过了脸庞,学生在反复的配乐朗读、吟诵之中,达到了积累语言、训练朗读节奏、培养语感的目的,为高年级的古诗朗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年级的古诗已经有比较深远地意境,配乐要有针对性。曲子一定要与古诗表现的主题和作者抒发的情感保持一致,可以配上一些古筝、琵琶的轻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古典气息。
二、童话故事中的配乐朗读
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在指导朗读时,选择一首欢快浪漫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会让孩子们兴奋不已。孩子们在与各种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对话时,声音会格外亲切。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播放了舒缓明快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跳动的音符就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蝌蚪,随着流畅的旋律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的朗读更容易进入情境,朗读起来会更加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三、散文中的配乐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描写我国著名旅游胜地的写景散文。如《葡萄沟》《黄果树瀑布》等。我选择的背景音乐是如潺潺流水的乐曲《云水禅心》,这是一曲如诗般轻灵飘逸的音乐。干净的曲子,像涓涓的小溪,流淌着幸福和欢乐;叮叮咚咚的琴声,诉说着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再如,我在指导《颐和园》的朗读时,配上了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秦兵马佣》《敦煌莫高窟》,我都配以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曲《故宫的神思》。当悠远的鼓声、明亮的罄声响起时,顿时让人思绪万千,在音乐的感染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很容易了。
四、特殊文章的配乐朗读
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好多本身就是以歌(乐)曲名为题目的文章。一般来说,交响乐比较适合史诗和比较恢宏的作品;钢琴独奏的曲子比较适合童话型、诙谐型、欢快型作品;风笛、小提琴、萨克斯、长笛、萧演奏的曲子比较适合怀旧、思乡、抑郁的作品;古筝、琵琶演奏的曲子比较适合有深度、有意境的古诗词;歌曲和有歌手原声的曲子比较适合浪漫、怀念、袒露心声一类的作品。
下面是我为课文选背景音乐的一般步骤:
1. 确定要配乐的课文(一般都是先确定文学作品)。
2. 精读课文并把握主题和意境及创作背景(可能会联想到某曲音乐)。
3. 在素材库中初选音乐(将相关主题或乐器演奏的若干音乐都选在播放列表中)。
4. 逐曲闭目冥想聆听(任音乐画面浮现,选定最“理解”并“融入”感情的音乐)。
5. 跟着音乐默读作品文字(把握音乐节奏与作品文字节奏,找点,对位)。
6. 有声试读(确定背景音乐的音量)。
7. 正式朗读(注意监控音乐与作品文字的进度)。
挫折的神奇魅力 篇3
传说中,在中国远古的战场上,曾经有一名士兵被敌人的一种小箭射中了,他的同僚赶忙过去救他。
当同僚赶到时,他们发现,这个被小箭射中的士兵,不但没有死,甚至也没有受伤;更离奇的是,他的伤口并不是很痛,也没有流出很多的血。
这名士兵的同僚们,把他的箭拔出来,送他回后方养伤。经过一段日子,发现他原先早已罹患的某些疾病,在这一次箭伤之后,居然发生慢慢改善的现象。
没多久,在战场上,另外一名士兵也被箭射中了,竟然又出现同样的现象;经过战场上的军医观察发现,有许多士兵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有几位比较敏感的军医,他们注意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深入地加以研究,慢慢得到结论,就依照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展成为今天中医学上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
据说,这场因箭伤而发展成针灸医术的战役,已经是两千六百年前的事情了。
从一个小小的箭伤,而发展成为今日中医重要医术的针灸。在生命當中,不断隐藏着大自然将要启示我们的重要奥秘,就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细心与智慧,能够正确地将它发掘出来。
下一次,若是有人故意用恶毒言语的小箭射中你,你是要沉溺在伤口的痛苦当中?还是要试着从其中找出可以医治更多人的绝妙医术呢?
或许,人生当中有许多遭受“伤害”的机会;更有许多人,喜欢用“受到伤害”作为借口,来逃避许多自己必须面对的重要责任。但是,千万别忘了,除非你自己愿意,否则没有任何人可以伤害你。
但愿你能记住,在挫折当中,可以学到的东西更多;在遭到所谓“伤害”的同时,你将会得到更佳的成长机会!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4
占星术的神奇与魅力-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简介
霍尔斯特(Gustav Holst)是瑞典裔英国作曲家与小提琴教师,作品具有国际性风格,尤以配器精湛著称于世.1874年9月21日生于切尔滕纳姆,1934年5月25日卒于伦敦.成长于音乐家庭.父亲是管风琴演奏家,母亲是钢琴家.很早就取得管风琴、钢琴和指挥的演出经验.1893年移居伦敦,入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先后学钢琴、作曲理论、长号,并从斯坦福学作曲.
作 者:丁明顺 作者单位:刊 名:实用影音技术英文刊名:PRACTICAL AUDIO-VISUAL TECHNIQUE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5
0906010020 黄慧玲
这个案例分为八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写得非常具体,层层递进,非常完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 点评
在活动背景中,由纸与树、树与环境、纸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突出了纸的重要性,然后又指出浪费纸张的现象非常严重,最后再点出这个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大力宣传“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这样设计,使活动背景显得有理有据,也从而显示出了此活动的重要性,更容易吸引学生加入到此活动中来。
二、活动简介 点评
活动简介把整个活动的创新点、亮点,活动目的,方法,过程,意义以简洁的语言总结概括起来,让人一开始就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总的整体认识。
三、活动的创新点、亮点 点评
1、活动全过程使用废旧材料
这个步骤体现了“资源放错位置就是垃圾,垃圾放对位置就是资源”
2、所有材料循环使用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3、再生纸贺卡送老师
让学生明白更好的明白纸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且循环利用后的纸仍是有很大用处的。
四、活动目的 点评
活动目的写得明确、具体,从整个活动目的来看,这个活动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让人对这次活动要做什么有一个总的了解。
五、活动对象 点评
活动对象人数共有553人,调查范围广泛,更具代表性
六、活动方法 点评
1、废弃材料循环使用
节约、环保、简单、容易做到,有极大的可行性,这是最具特色的方法。
2、制作中体会感悟
从这可以看出这个活动不是纯理论,也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而是有明确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亲生实践然后总结领悟,使学生明白纸的重要性。这样更突出了主题。
3、学生分享成果
使学生更深入明白“资源放错位置就是垃圾,而垃圾放对了位置就是资源” 4多途径获取资料
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使他们获得更多知识
七、活动过程
点评
就整个活动过程而言是非常具体、非常详细的,每个步骤都写得及其清楚明白,而且每个步骤间是层层递进的。
1、纸的应用探究
2、收集废弃纸张
3、探究纸文化学习纸知识
这三部份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纸文化探究了解纸的作用,明白纸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我们身边还存在着浪费纸张的行为。
4、“废纸重塑美好生活”纸艺制作
5、纸的制作科学探究实验
这两部是整个活动的重点之一,而且这两部分也写得很详细、具体,比如有多少学生参加了什么活动,活动表现怎么样,活动结果都有很详细的记录,这个部分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了“变废为宝”,让学生通过活动实地感受纸文化的魅力。,6、由点到面体验再生纸
利用从班级回收对的废纸进行再生纸制作实验,让同学们在动手制作中体会造纸过程的艰辛,感悟节约用纸的重要性,感受努力获得成功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在用纸方面学会合理利用科学利用,这部分也很进一步突出了这个活动的主题。
7、反思倡议
8、诺言落实在行动上
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周围有什么浪费纸张的现象,思考面对这些现象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总结思考的部分,让学生从实践回到理论中,自己总结出自己在这次活动学到了什么并让学生思考以后该怎么做。
八活动的教育作用
用简洁的言语总结出这次活动的收获,再次点出这次活动的目的,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再次对这次活动有了一个总的把握。
刘禹锡诗词的独特魅力 篇6
(一)民歌体乐府诗具有健康柔美的艺术魅力
在中唐,韩愈“以文为诗”,标榜师古;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用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诗风平易通俗。刘禹锡效法屈原,独辟蹊径,努力向民歌学习,从中吸收丰富的营养来提高创作水平。刘禹锡的民歌体乐府诗都在某种程度上吸收了当地民歌的健康朴素的思想感情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并将它与文人诗的协作技巧糅合起来,或多或少地达到了风景画与风俗画的融合,人情美与物态美的融合,诗意与哲理的融合,雅声与俚歌的融合。他的《竹枝词》《浪淘沙词》《踏歌词》《杨柳枝词》等等形象生动、优美自然,含思婉转。有着民歌清新爽朗的情调和响亮和谐的节奏感,多用比兴、谐音、双关语,使人感到表达的感情真挚而又含蓄,又比一般的民歌细腻、华美。另外,以前民歌多用花比女子,而他在《竹枝词》九首之二中写道:“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用花来比男子。他还用桃花来影射权贵:“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可以说,这些作品既有别于普通的民歌,又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创作,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寓言诗具有犀利的魅力
他和柳宗元都大量地创作寓言诗,使寓言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刘禹锡的寓言诗,扩大了寓言文学的表现手法,丰富了诗歌的体裁,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的《聚蚊谣》《昏镜词》《百舌吟》《磨镜篇》《飞鸢操》《秋萤引》等诗中,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有形形色色渺小,丑恶的形象,如飞蚊、昏镜、飞鸢、白鹰、百舌鸟等等,揭露了宦官、藩镇、权臣的狰狞面目和丑恶灵魂;也塑造了光明磊落、洁白无瑕的形象,如白鹭、秋萤、明镜等等,以寄托诗人坚定意志和高尚情操,表现他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他在《聚蚊谣》诗中写道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焱欠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这是一首政治寓言诗,作于刘禹锡被贬朗州期间。作者先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飞蚊黑夜中张牙舞爪的嚣张神态,揭露了飞蚊的罪恶,然后写诗人同飞蚊展开了巧妙的斗争。诗人把自我形象“七尺”之伟岸身躯同蚊子芒刺渺小之体加以对比,说明诗人的伟大,然后伟大者正在背时,渺小者正“天生有时”,且伟大者孤而渺小者众,诗人十分懂得面临的形势的严峻,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为尔设幄潜匡床”,避开政敌锐不可挡的气焰,保存自己的实力,积蓄力量,继续斗争,表现了诗人勇于且善于斗争的精神。最后,诗人写了秋天一到便是蚊子灭亡之时。这首诗,用蚊子来比喻那些见不得阳光,专在黑暗中利嘴伤人的权宦、藩镇和趋炎附势之徒,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们卑鄙渺小的形象,揭露了他们残暴凶狠的本性,指出他们一定灭亡的下场,展示了诗人善于斗争的形象。
怀古诗具有旨趣隽永、发人深省的魅力
刘禹锡的怀古诗有大量佳作,其基本特征是:糅怀古与讽今为一体,熔咏史诗与示志于一炉,旨趣隽永,发人深省。他的咏史以《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为代表。例如,他的《西塞山怀古》,全诗通过对发生在西塞山的历史往事的描绘,指出了人世变化巨大而山川依旧,寄托了作者无限感慨,并寓有天下一统,群雄竞逐局面已难行得通的深刻告诫。其主要特色是立意高远。以形象简练的笔墨描绘历史往事,具有高度概括力。面对西塞山,诗人并不从眼前景物落笔,而是描述历史上发生在西塞山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然后,诗人将笔锋一转,转到眼前景物,“人世几回伤往事”,既是总结上文,又是下文的开端,足见其手法的成熟。描写现实景物也是寥寥数笔,轻轻点染,格调苍凉遒劲。在这首诗中,他将讽戒之意贯穿在历史事件的描述之中,给人以回味余地,令人深思。早在中唐元和初年,李琦曾据江南东道叛乱。刘禹锡在诗末强调了如今是四海一家的统一时期,这就对有野心的军阀提出了警告,但又不直接说破,结句以西塞山的故垒,及瑟瑟作响的芦荻作收尾,一片荒凉景象让人从中去思考。“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之意十分明显。笔调深雄老健。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7
一、强化诗词诵读教学,可以积累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
事物的一切发展都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储备上的,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切终将都是纸上谈兵。因此,语文教学同样强调知识的积累。大量诵读诗词教学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写好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文字呢?
在实践中首先是学校的力量。以我校为例:我校把诗词教学融入学生的各个学习角落。课间活动的音乐采取由诗词教学歌曲,并且于此同时也把诗词教学《三字经》作为我校文化墙的一部分,让学生在玩耍的时候时刻都能看见,慢慢读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不知不觉已经学生们已经可以记得很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还会主动一起查字典、问老师。不奢望学生读了就会,读了就懂,但每天读一次,每次收获一点点,时间长了,自然而然收获将会更大了。知识都是在慢慢积累中形成的。
二、强化诗词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
语感———语文教学之本。语感好的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自然会更透彻一点。许多专家都认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语感,刘大槐在《论文偶让》中写到:“(读古人书),烂熟后。我只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而诗词教学中的用词造句往往都是经过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的,一字一句都不肯随便。如《提李凝幽居》中的“推”改为“敲”,作者也是反复斟酌过的。而且诗词教学诗句优美,有的讲究对称,有的讲究平仄,有的讲究押韵,读起来有重有轻,有快有慢,有起有伏,而且每首诗词都有各自不同的节奏停顿和不同的蕴义,读起来都是那么的朗朗上口,也因此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道作者,不知道诗题,但是看了上句便立刻知道下句。
三、强化诗词诵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诗词教学本身没有雕塑、绘画等艺术作品那么直观,但它的形象性是其它一般的艺术所无法比拟的。在诗词教学中,具体、生动、可感的、概括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画面就构成了艺术形象。通过诵读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诗词中所描绘的场景,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更可以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诗词的更深一步理解。如:《江南》一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当学生每每读到这首诗时,脑海中就一定可以浮现诗词中所描绘的鱼儿成群的在莲叶间游来游去,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在南,一会儿在北的情景,也更容易理解诗词的意思了。
四、强化诗词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词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词句不仅优美,而且描写的意境也很优雅。无疑的是,多读诗词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向我们展示了这么一幅画面:一望无际的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一张接一张,其间探出的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的格外的美丽。多么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风景画啊!在教这首诗时,可以先让学生闭目想象,然后自由诵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体会到了美、欣赏到了美。
五、强化诗词诵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来说孩子的表达欲望较强,他们心中积累了一定的诗词、警句后,总是想找个机会表达出来,或吐之于口,或倾之于笔。而习作时恰当的引用诗句能增强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色彩,画龙点睛。因此,诵读诗词教学能调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由于当时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有学生还把这些诗词进行归类,发现同为咏春的诗,既可以写花,也可以写树,写花写树又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更激发了学生诗词教学积累的兴趣。诗词教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源于诗人仔细的观察自然、细心的感悟生活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相信如果能经常启发学生,鼓励学生诵读诗词教学并且联系实际,那么,就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强化诗词诵读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我国诗词教学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包含着很多哲理,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博大精深的精神力量。因此,让学生诵读诗词,有助于组早学生高尚的灵魂,犹如春雨般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正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这些诗词教学都含有深刻的哲理,读这样的诗词,怎能不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呢?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让诗词教学诵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成为像一日三餐一样缺少不了的习惯!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我们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我们国家历史的缩影,其中蕴含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其经典文化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把诗词教学的诵读作为诵读的基本内容完全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诗词诵读教学,语感,积累,情趣,修养
参考文献
[1]邓明菁.感受诗词教学的意境美[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35期
[2]钟淑凯.走进诗词教学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32期
让数学课堂充满神奇的魅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思维;联系生活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学人才被社会大量需求,数学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工具。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需要学好数学,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剥夺了小学生的童年欢乐,因此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获得了快乐。
1.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针对的设置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启发点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技巧的设置疑问,启发学生的思维,因为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多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导入都要设计启发点,启发点的设置要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必须具有渐进性和分化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将新知识分化为旧知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关键性的问题,就像医生在看病的时候要找到主要病症一样,攻克主要困难。犹如学习倍数知识时,解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一个数为标准,然后在根据题目找到其他数和标准数的倍数关系,这样就很容易得出标准数了。例如: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解:我们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东西,它与帽子的价格和是270元,差是210元。外衣和鞋价之和=(270+210)÷2=240(元)。外衣价与鞋价之差是140,因此鞋价=(240-140)÷2=50(元)。答:买这双鞋花50元。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2.1鼓励学生多感受生活
知识源于生活,又必将回归到生活中,鼓励学生感受生活,其实也是数学学习的必经阶段,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数学,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这要比仅仅从课本上学习效果要好的多,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生活中家长带领孩子去商场购物时,应当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打折后的价钱是多少、几种不同商品加起来多少钱,把原本抽象的数学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习使人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感受生活,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这不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更是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2结合教学中插入实际问题
课改以前的课堂教学太过于僵硬和模式化,因此同学们在听课时难免觉得枯燥难懂,打击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扼杀了同学和老师的思维,使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化”,降低了课堂效率。老师讲课时应当创设生活情境,让同学们感觉生活和数学是息息相关的,赋予数学生命力,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的亲和力,促使同学们乐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题,例如在讲百分数的问题时,可以举例:“妈妈买一件毛衣原价50元,现在打8折进行促销,问现在这件毛衣多少钱?”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很快的算出结果。学习中联系实际生活,不但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增长了社会经验,取得双赢的效果。
3.全面思考,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成功的方法不止一个,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寻找时间最短、计算最少、方法最简单的解题方法。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思考的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组织探究、交流活动,最终达到让学生爱学、乐学、能学、会学的目的。例如:有若干只鸡与兔,共有14头,48足。求鸡与兔各多少?(1)假设法:假设全是鸡:2×14=28(只)鸡脚比总脚数少:48-28=20(只)兔:20÷(4-2)=10(只)鸡:14-10=4(只)(2)一元一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48-x)只。4x+2(14-x)=48 4x+28-2x=48 2x=48-28 2x=20 x=10则有鸡:14-10=4(只)。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9
“江南啊它是一个区域,在我国的南方。”我也说不清楚所以就这样答复了孩子。
孩子没有纠结我说的区域不区域,而是接着说:“妈妈,我想去江南,我都没有去过江南。 ”
“妈妈也没去过呀。 ”我有点疑惑,“你听谁说的江南?”
“我们今天学了《忆江南》。”
“噢,原来是这样。为什么要去那里?”
“因为那里美。”孩子不假思索地说。
“你咋知道它美呢?”
“我们老师说的。”
“老师说它怎么美?”我问。
“不知道。”
“那你会不会背这首诗?”
“会!”说完,女儿就流利的背起来。
“那你觉得这首诗中那些句子是说江南美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没想到孩子还说的很对。 “那你知道不知道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景物吗?”我又问。
“不知道,反正我觉得美。妈妈,我想去。”孩子又一次表示向往。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她也确实读不懂诗的内涵,但能通过优美的语言去感知到诗词里面美的意境,这不就是中国诗词的魅力吗?其实,我也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读一首诗词,对于它的内涵有时确实也把握不了,但看里面的某些句子,仅仅是字面上的组合就激起了内心无限的感慨,或激昂,或悲切,或愉悦,或哀怨,或生奋起直追的斗志,或有拨云见日的顿悟 ……这不就是诗词的魅力吗?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10
当两条平行线相交的那一天,是个错误?还是??
初到学校,并未对你产生太多的印象,只隐约记得你最喜欢的那首《北极熊的眼泪》,这歌名自然是改过的了。若放在平时,你定是会气势汹汹地跑过来,双手叉腰,瞪大眼睛,摆出一副女老大的模样,大声呵斥道:“谁?是谁?把握最喜欢的歌改成这样?”“谁??敢这么说?”我笑而不语。
可是,今天缺少了那个只会为此风风火火的你。
还记得吗?今天你和我闹得很僵,心情不好,体育课上,那心境怕是可以用低迷来形容吧!操场上的你冷漠地站着,一动不动,如冰雕一般。那从你身上散发出的寒气冷的傲骨,使我不敢靠近。那冷冽的寒光从眼光中射出,冷寂与愤怒一霎间定溢满了心房,心里不知为何?突然萌生出一丝胆怯的怕意,自然不是对你,只是这样的你,已经不再是我认识的那个你,那个活泼开朗的你。
你是说过,你的心情我是无法理解的,是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友谊我是决不想去破坏的。要知道,小学转学对我来说就好比家常便饭,一个学校一份友谊,三份截然不同的情谊,使我加倍珍惜现在与你们在一起的时光。我曾在人静时反复地忆起与你们一起的快乐时光。试想在三个月后,当我们坐在不同的教室,听着不同的老师的讲解,周遭又坐着的是些生疏的面孔了啊。
静下来,想一想,还记得曾经有三个女孩,在同一间宿舍同听一首感人至深的歌唱?同听着那一篇凄美动人的小语,同倾诉着这些那些的家长里短催人泪下,同仨儿打架你俩赤着双脚从上铺打到下铺,同??那样的日子以后怕是少有了吧!
三年前,同进一个班级使你我从这两个平面上走到了一起,初二时,那是上天的旨意让我们同住进那个宿舍,可是,在短暂的初三过后便是错过。
读中想象画面,散发神奇魅力 篇11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神话故事,名字叫《哪吒闹海》。
板书课题(故意将“闹”字写得特别大)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你写的“闹”字太大了。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闹字写得特别大吗?
生:通过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就是围绕“闹”字来写的,所以你把“闹”写得特别大。
师:说得非常正确,你预习得很认真。
(学生鼓掌)
师:谁想来读一读这个课题。(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好“闹”)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吒吗?
生:哪吒有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
生:哪吒的法宝是女娲娘娘送给他的。
……
【教学反思:课前,设计了一个想象画面的游戏,通过此次游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也为下文提出的目标做铺垫。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关于“哪吒”的知识。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交流中初步认识哪吒,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整体感知
师:看来小哪吒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那么他到底会怎么闹海呢?想知道的话,那就得先过词语这一关。
【出示词语:胡作非为 称霸一方 兴风作浪 嗷嗷直叫 两件法宝 滔天巨浪 举枪便刺】
(指名读,齐读,直到读出词语的味道)
师:读得不错,还等什么,赶快去读读课文吧,记住哦,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生自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来大概地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东海龙王父子_________________,经常_________________,哪吒便用_________________打败了他们父子俩,从此,他们再也不敢_________________,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指名说,用上“称霸一方、兴风作浪、两件法宝、胡作非为”)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说,看看说得是否正确。
(同桌互相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不仅把词语读好了,而且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老师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教给同学们一种很神奇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读中想象画面(板书)。也就是说,我在边读书的时候能想象各种各样的画面,能把语言文字读成像动画片那么精彩。同学们,你想不想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他们一下子说出课文主要内容,还是较难的,于是就采用了填空式,让学生补充完整,既能“收”又能“放”,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为了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所以最后选择同桌互说,也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品味
(一)围绕“闹”字品读文章,自主阅读
(1)为什么“闹”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把字音读正确哦。
(自读,指名读)
师: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看吗?
生:因为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所以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出示句子: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指名读)
师评价:他读得好吗?好在哪?
生:他把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的意思给读出来了。(板书:兴风作浪称霸一方)
师:你能像他这样来读读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用上我们神奇的方法,想象一下,龙王父子会怎么兴风作浪?
生:渔民在捕鱼的时候,龙王突然刮起大风,把船掀翻了。
生:龙王还经常下倾盆大雨,庄稼、村庄都淹没了,老百姓们都没有食物了。
生:龙王父子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
师:正是由于龙王经常“兴风作浪”,所以我们说龙王父子“称霸一方”。看着老百姓受苦,再看看那嚣张的龙王父子,同学们,你们气愤吗?
(指导读好这句话)
师:看来龙王父子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形象,此时此刻,看着这么嚣张的龙王,你最想干什么?
生:杀死龙王父子……
生:真想剥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生:真想痛揍他一顿,为人们解恨。
……
师:还有一个人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他就是哪吒。(板书:哪吒)
师引读: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师:谁能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了吧!(课题中的“闹”字画圈)
(2)一闹
师:那么哪吒是怎么治龙王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文中描写哪吒闹海的句子。
(生自读,指名读,评价是否读正确了)
师:哪吒一开始是怎么闹海的呢?
生回答。
师:你们同意吗?也是划这一句的请举手。(大多数都举手了)
【出示句子: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
(指名多人读)
师:听着你们读啊,老师也想来读读了。我有一个要求:老师读,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在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些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师范读)
生交流。
生:哪吒用混天绫在水里摆来摆去,一下掀起滔天巨浪。
生:我看见哪吒掀起的浪很大很高,都快连着天了。
生:龙王的水晶宫摇晃得很厉害,桌上的水果都滚到地上了。
……
师:你能再来想象一下水晶宫里的虾兵蟹将会怎么样呢?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又都是怎样的呢?
生:那些虾兵蟹将东倒西歪,神情慌张。
生:他们边跑边喊:“不好了……快跑啊……地震啦……”
生:那些虾兵蟹将吓得脸都绿了,紧紧抱着水晶宫里的水晶柱子不放。
……
师:除了看到的,你还能听到些什么?
(巨浪轰隆隆的声音)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师:看到这些,听到这些,龙王感到怎么样?
生:吓了一跳,他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查看。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哪吒?为什么这么认为?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哪吒,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为民着想的哪吒,因为他想替人们去治一治龙王。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厉害的哪吒,因为他用混天绫把龙宫都弄得摇晃起来。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一身是胆的哪吒,因为他这么小就去闹龙宫。
……
(教师随即板书:为民着想、厉害、一身是胆、善良……)
总结:小哪吒可真胆大呀!就连龙王都不在他的眼里。那么龙王会善罢甘休吗?这个问题我们流到下节课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学习课文除理解内容、领悟情感外,还应根据教材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材料。文章常常有文眼,段落常常有词眼,找准这些训练的切入点,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本文中“闹”就是文眼,抓住它,文章的理解就会脉络分明,同样,“兴风作浪”“滔天巨浪、摇晃”可以理解为一、二两段的词眼,以他们为切入点,同时,再加上丰富的想象,辅以美感阅读,一二两段的品读也就
水到渠成了。】
四、巩固升华
师:同学们,刚才上课的时候我们说了很多,要想本领大呀,不光要会说,还要会写。现在你能用上神奇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这个练习吗?(出示句式训练)
想象写话:
哪吒看到_________________,决心要治一治龙王父子。于是,他来到海边,_________________,龙王的水晶宫_________________。小小的哪吒真_________________啊!
【教学反思: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在感悟原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而写作训练是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学完两段,指导学生按课上所说的来完成一个想象写话的作业。更好地将文本转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这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更是对文章内容的巩固和积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全面内化课文中规范语言,从而达到“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镇花渡小学)
诗词配合为历史课堂增添魅力 篇12
关键词:诗词配合,历史课堂,魅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如雷贯耳,广大教师在不断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 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是“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毫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学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益。教学实践证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配合诗词, 是其中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能让历史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
一、巧用诗词导入新课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在历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如何启迪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师为主”变为“学生为主”,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的直接作用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同时,导入具有承前启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功效。“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导入在讲课中起着重要作用,一节课如果导入得好,就会很快抓住学生,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如能适当引用一些名诗名词导入新课,就会很快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令其精力高度集中,从而为整节课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教师可以用李白的《古风》进行导入。上课前,教师先打出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绝浮云,诸侯尽西来。”配合这首诗的内容,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此诗称赞的是谁?他是如何在战国的风云中脱颖而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 又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对照问题,学生立刻就能说出此诗称赞的是秦王嬴政。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的强大,他们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统治,相互展开战争,兼并土地,史称诸侯争霸。在这个乱世中,脱颖而出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是秦王,为什么呢? 这样,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教师问:秦王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后,又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何种措施?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什么?接连抛出的几个问题,激活了学生思维,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令其精力高度集中,一节课就开了个好头。
二、用诗词进行讲述
新人教版的历史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教材编写比较简单。有时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一段恢宏的历史往往只有寥寥数语。教材对历史事件的寥寥数语的描述,反映了教材认为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在这种情况下, 就给历史教师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简单的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地了解整个历史事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千百年来,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而且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在日常教学中, 如果历史教师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反映某一时期历史的经典诗词辅助分析教材, 就有助于学生进入历史情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讲《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讲到“选官用官制度”这一子目时,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这种制度的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孝和廉,但孝和廉属于品德行为,无法具体衡量。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到底好不好呢? 在评价察举制时, 教师就可以选用当时的一首童谣讲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学生一看一目了然:举荐的有才能的人,不会读四书五经;举荐的孝顺廉洁的人,然而他的父母住到别的地方去。所谓清高清白之士都像泥土一样污浊,所谓高官将领都像家禽一样胆小。这样的一句经典诗词,辅助分析教材,比起平铺直叙的讲解,效果当然会好很多,学生对汉朝的察举制的印象就会深刻很多,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能得到提高。
三、用诗词作为过渡
过渡在讲课中起着前后衔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过渡的设计不太重要,只要每个历史事件讲好,讲透,就行了。其实,这种观点不太可取。诚然,过渡在每节课的教授中,不一定要有。没有过渡这个环节,教学任务也能完成。但是,教师如果在过渡这个教学环节上多花一点心思,上课时上下两个历史事件过渡自然,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讲《百家争鸣》一课,讲到“孔子和早期儒学”这一子目时,教师在讲授之前可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论语》八则:“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由于学生以前学过《论语》八则,因此他们很快齐声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回忆《论语》,学生很自然就回忆起了孔子,教师就顺势进行过渡:孔子不但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教育家,首倡有教无类,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思想家,是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那他所创立的儒学究竟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通过回忆学生学习过的《论语》,与学生一起背诵,就很好地激活了课堂气氛,顺势带出了孔子进入儒家学派的学习。过渡自然,流畅,提高了学生对孔子和儒家学派的兴趣, 更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平常教学中,要注意对过渡环节的设计,不可轻视其作用。
四、利用诗词设计问题和悬念
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历史教学中如果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单一的师授生听,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就容易造成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困局。实践证明,精心设计问题,善于组织讨论,注意启发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讲到隋唐科举制度时,按照课本的表述,科举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这样,学生很容易眼里只有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对科举制度有更客观、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引用“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的诗句,让学生思考分析“古人为什么这样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科举制度到底有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以此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讨论,教师总结:宋朝以后,科举考试的教科书是四书五经。埋首于四书五经,培养的只是一些只知皓首穷经的书呆子,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当西方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力发展实用性科技时,同时期的清王朝还在大力推行科举制,全国的优秀人才都被吸引去读四书五经,求功名,没多少人开展实用性科技的研究,这样就不难明白为什么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通过诗词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远比教师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劳心劳力地讲, 效果要好很多。总之,问题的提出,能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积极性。提出问题后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于教材所述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五、利用诗词进行小结、复习
有学生说:历史是“贝多芬”,即要背,要记忆才会高分。诚然,在历史教学中,要记忆的东西很多。许多学生对此无可奈何,常常是记过了又忘记,难以保持长久记忆。总是有不少学生抱怨历史很难记,很难学。确实,历史琐碎的知识点很多,但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高考这一指挥棒下,不得不让学生认真地记。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复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其中一个指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诗词。
例如在讲 《甲午中日 战争和八 国联军侵 华》时 ,1895年《马关条约》 签订后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在流泪、流血。 为了加深学生对这种危机状况的认识,教师可用谭嗣同的“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进行小结。一句“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深深地道出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惨状, 使学生深 深感受到 了甲午中 日战争后 《马关条约 》的签订 , 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从而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有了一个深刻印象, 也深刻理解了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的后果。
诗词的神奇魅力 篇13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伤情离别,吊古怀今,社会生活,政治风云,无不在诗词中体现。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它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品中国古典诗词,无不让人沉醉心迷。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品读 风格 特点 语言 交稿日期:2009年5月
学了中国古代文学,我感觉到诗词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字,最动人的文字,最擅长抒情的文字。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唐代的诗,一派异彩缤纷的壮丽景象。全面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唐诗充分的酝酿。从小最先接触的就是唐诗,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唐诗昂扬的情调,豪迈的气魄;又是清新自然,漫游隐逸的田园生活。即使是在日薄西山晚唐,唐诗也能出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
唐诗,有山水田园诗的清新自然。
就像孟浩然的诗一样温和可亲。他的《过故人庄》,用最朴实的口头语,写眼前景,叙家常事。“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暂抛开烦恼,应邀去故人家,是最淳朴的深厚的情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但是短短两句描写,渗透着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可见他也对这山水田园美景十分的喜爱与向往。“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更是在这“田家”淳朴的民风中享受,抛开世俗与不快,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最后是恋恋不舍的惜别,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样的山水田园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朴实自然。甚至淡的看不到诗的味道,却有能在平淡中见醇美,在简单中体会浓郁的情谊。
唐诗又有悲壮雄浑的边塞情。
印象最深的是岑参的边塞诗。融合着自然景象的描写,写的热情洋溢,气宇轩昂!军旅生活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苍凉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勇武。就如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首先把我们带进“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狼烟四起。更是用恶劣环境的描写烘托出匈奴敌军的来势凶猛。“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夜半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军亲自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在风雪交加的恶劣天气里行军,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英雄军队,必定是“料知短兵不敢接”,而“车师西门伫献捷”也是必然之事!诗中的乐观,英勇豪迈的气概,让我们充分体会着盛唐这个时代才具备的精神。
唐代,有一匹狂放不羁骏马——“诗仙”李白。诗仙李白行侠仗义,豪放不羁。他政治无谓,却可遨游天海。他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他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漫游生活中洒脱的诗,句句给我们展现他追求的自由和他宽阔的胸襟。那些的不用细腻的工笔画,他的诗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到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他无比丰富的想象力,去如疾风,纵横变幻。这样的描写,唯其夸张,更加传神!“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一句绝妙的风景描绘,蜀道的艰难险峻,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被展现的淋漓精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引人入胜的魅力,令人荡气回肠!只有李白的胸怀与豪壮奔放的性格才能装下这样的令人魂悸魄动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下的奇思异想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令人惊起长嗟的奇姿壮彩!
晚唐又有一位一生坎坷,境遇凄凉的接触诗人。他曾用“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来告诫当朝君主,但最终在政治上日益失意,壮志难酬。但他的爱情诗篇却是晚唐诗中最灿烂的一抹余晖!他就是李商隐。
细细品读,我们会沉迷于“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铭骨相思,也会为“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情感真挚之美和诗人内心的迷惘而伤感。他的字里行间交织着爱情的希望,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生死与共。深沉而绮丽的语言,严肃而浪漫。真挚的情思,痴迷的心,他的爱情绝唱让读者在诗人营造的炽热的感情世界里的存在,沉迷。
他的诗句委婉、深情、耐人寻味。“巴山夜雨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他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景中透着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他的委婉曲折的手法和营造朦胧美的特点。我能品出,他的诗句,字字是浓郁的情感琼浆!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大体上可分类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宏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涪婉,情景交融,曲尽情态。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放了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细品苏轼的词,一首首皆是一粒粒珍珠,随便拾起一粒,都是光彩照人。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除了风月柔情,他也把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也把词转化成了言志抒怀的工具。
他用词表现着自我,是抗敌御辱的的爱国热忱,是怀古的沉郁情思。他用豪迈磅礴的语句赞历史丰功伟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用起笔恢弘的气势,连接广阔的历史时空,贯穿着无数英雄豪杰。他用《念奴娇》为我们讲述了辉煌的历史故事,他用雄丽之至的语言,写出了一个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和足智多谋的周公瑾。“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历史现实交相震撼,让人忽然醒悟,既然人生如梦,何不寄情于大好河山? 内容的大起大落,横绝今古。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贯穿在他壮丽恢弘的辞藻之中。高起然后低徊,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品读他的词,是感受热烈奔放风格,是念出短促有力的音律,又是思考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的思想。
在词坛上,以婉约著称的要数那突破束缚的一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用委婉细腻的笔触,和女性特有的心灵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可爱少女。清新明丽的语言凝练优美,谁都能读出她笔下那妩媚婀娜少女的含羞多情。
她以婉约隽秀的语言,大胆的抒发对丈夫的真挚爱情。《一剪梅中》花与水的比喻,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似不经意又无脂粉气。“云中谁寄锦书来”,又以大雁传书的浪漫吐露相思之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辞藻清新生动,意美音佳,蕴藉而含蓄。
南渡以后,国破,家亡!让这个曾经幸福的闺秀为颠沛流离的孤苦生活而愁。她“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只有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雁过也,正伤心“,又是旧时相识的大雁飞过,可丈夫已死,这锦书以无处可寄。想想,只有”伤心”。她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盛开,而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尽是难罢难休得相思!
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得叠词,急促的节奏,凄婉的情调,把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描绘的淋漓精致。让我们不由得伤感起来。这和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是她用最凄美细腻的笔触描绘的她晚年的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
品味李清照的词,清如水,醇如酒!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随浪漫的李白梦游天姥,陪忧伤的李清照独上兰舟。我们听见豪放苏轼的赤壁放歌,能感受到白居易有感琵琶弹奏的寄怀。无论你喜欢追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悲壮磅礴,还是想揣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凄凉无奈,只要能细细品读,中国古典诗词都能以它无穷的魅力让你沉醉心迷!
(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给了我很多美的享受,课上记下的喜爱的诗句,也让我的文学积累和文学素养提升了一个层次。非常喜欢您的课。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请老师多指教,非常感谢。)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文学》(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4.《文学概述》
北京大学出版社 5.《百首经典诗词》
长江文艺出版社
简论中国古典诗词语言文字所蕴涵的魅力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徐 潋(646000)
在意大利,人们探亲访友时一般都要送一本诗集,去看病友时也是送一本诗集。诗歌不仅能够愉悦心情,也能“治病”。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形象、审美情趣等艺术的魅力“魔幻”人们的思想、情感,也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我仅从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角度
简要论述中国古诗词所蕴涵的魅力。
1、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字“值千金”
中国古诗词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魅力。凝练是一种紧凑、简练、精要的语言。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使诗歌顿生力量;“绿”字是形容词,在这里是动词——使动的用法,有“使„„绿”的意思,这句意思就是“春风吹来又使江南的大地一片绿色,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由此可见一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从而显示出一股语言的力量。在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还如贾岛的“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他写完不满意,韩愈听见后说用“敲”字,并分析说这样敲门之声在月光下响起来别有一番韵味。由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而“推敲” 一个新词语也就诞生了——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参考朱光潜《咬文嚼字》阐述,高中语文第二册77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版)。真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可见这些精准的语言,都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了的。为了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我国古代的诗人可以说是呕心沥血。比如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又有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所以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内蕴丰富,言简意赅。因此我们要细心揣摩和体会,才能感悟出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当然在这里面还包含有“千金”难买的友谊,以
及中国古诗词保留下来的文化底蕴。
2、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两个词就能创造情趣境界
我国古诗词,在对物象的描写上,往往通过一两个词,就能达到了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境地,从而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诗歌意象的载体(物象)。如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诗词中一个“别”和一个“惊”两个词,把两种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而且注入了无穷的情趣。月亮升高,喜鹊在夜间偶尔飞动,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作者却认为,明月似不忍离开枝头,树枝也依依不舍;正当此时,一不小心却惊动了栖息于枝头的喜鹊。诗人以拟人之笔描写出“柔情似水”,难舍难分之情。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极平常的自然现象,却表现出了非自然的情趣。美学家朱光潜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谈谈诗与趣味的培养》,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也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所以中国古诗词的语言所孕育的趣境具
有无限的魅力。
3、古诗词的语言魅力:一首诗,其实就是一个世界
我很喜欢汉语言文学,尤其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绝句,短短的二十个字,或二十八字,就能把一个历史时期的世界(包括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例如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诗揭露了唐玄宗、杨贵妃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本诗的要点还在最后一句,本来尘土飞扬,“一骑”急驰到华清宫,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了“千门”,谁都会料到那是飞送关于国家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会想到那是为杨贵妃送荔枝呢!其中“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绝句的思想境界提升到绝高的高度。可见,一诗就把一段历史概括出
来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世界。
我给每届学生上古典诗词课时,都要多次讲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因为诗人以简短的二十字,就描绘出了一个孤寒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远之中刻画一个“蓑笠翁”,在一“绝”一“灭”的死寂而冰冷之中白描一个“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渔翁寒江冬钓图(所以有人说,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无字的诗),也展示了世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孤”一“独”,白描出渔翁生活的凄冷孤寂,也隐显出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独自傲”。当然,其实这也
正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还有所描写的语言文字色彩上。如骆宾王的诗歌《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 白、绿,红、清”的色彩文字;又如李清照的“绿肥红瘦”的“绿、红”等,在色彩的选择、搭配、对比上都创造出古典
诗词的语言魅力。
其实,中国的词的语言魅力也是如此。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所以,我们要捍卫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包括中国古典诗词,灿烂的文化才不会断裂;也要捍卫我们祖国汉语语言文字的纯洁性,那么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才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诗词的神奇魅力】推荐阅读:
轻音乐的神奇魅力07-06
演讲文稿-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06-10
在想象中品味古诗词的艺术魅力07-01
欣赏古典诗词之美,感受古典诗词之魅力05-23
神奇的书10-19
神奇的书签05-10
神奇的纳米05-26
神奇的音韵06-14
神奇的神木06-19
神奇的凳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