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权力

2024-08-01

领导干部权力(共9篇)

领导干部权力 篇1

论领导干部权力观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落实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关键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对权利的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和科学的把握

作为一种象征,古人曾将“权”喻为“秤锤”,指其具有衡量判断轻重之功能。《汉书·律历志上》说:“权者,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的本义是“衡量审度”,引申义是“制约别人的能力”。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权力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决定着他们的价值取向,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权力范畴内的延伸。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人民才是权力的主人。1871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就指出:经过普选的公职人员“应当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作出了“领导者必须是人民的公仆”的论断。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曾多次号召党员干部读《甲申三百年祭》,其用意就是告诫全党同志要十分警惕和防止出现滥用权力和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鲜明地提出了权利的“人民利益标准”,并把该标准具体化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反复告诫全党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总结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无疑也是对掌权为什么、如何掌好权、怎样用好权的最好诠释和回答。就消防部队而言,主要承担着防火监督、灭火救援等社会职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的每一项举措、每一次行动都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把手中的权利最大限度的运用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上,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就有着无比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权利的滥用总是从自我修养的腐化开始的,而这种自我修养的腐化堕落并非凭空产生,它往往源于放松自我改造、理想信念动摇、心态失去失衡。因此,加强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改造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和要求。特别是作为一个单位的主官,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力争早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我党的一系列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理想信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鉴别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切实打牢防止权利滥用的思想基础。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重点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要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法纪法规观念,树立法纪红线、道德底线的意识,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要心中有数。要通过学习教育,陶冶情操,提升道德修养,思想境界提高了,道德修养加强了,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等问题就会想得透、看得淡,保持一种“物利两忘”的淡泊心态,从而能够做到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管得住小节。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摆正做事与做官的关系,破除“官本位”思想。

所谓“官本位”,是指以官为尊,以官为贵,一切为了做官,把做官视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衡量人生的地位、作用。“官本位”的封建

残余思想作怪,个人升官发财的思想滋长,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一大思想障碍。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由于几千年剥削阶级权力观的影响,在不少人的意识里,权力是领导者的专利,群众只是权力的消极服从者和永恒的被动对象。这种错误的权力观至今在党内、在干部队伍中,乃至在不少群众中有市场。这对于我们正确权力观的树立是最大的阻力。我们党的权力观在本质上是与党的群众观和利益观完全统一的,这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始终全心全意以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中央全会上,邓小平同志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破除“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具体来说,就是要弘扬民本意识,继承我们民族、我们党的公正、廉洁、自律等观念,以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意识,从而淡化权欲,诚心为民,廉洁公正,克己奉公,举贤任能,为戒徇私,开拓创新,善于进取。

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强化“责任”意识

习近平同志在宁夏考察工作时强调:“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这三句话不仅精辟地阐明了正确权力观的科学内涵,而且指出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权力就意味着责任,而责任就意味着服务,意味着奉献。所以说权力观就是责任观,要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首要的就是要树起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个别领导干部只看到了“权”和“利”,一味地去享受其带来的种种“好处”,或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以夸大自身的政绩来证明自身的“责任”,却看不到权力实际就等同于责任,就等同于奉献。从古到今,一切有所作为的仁人志士,在其成长的道路上都不乏责任的动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造就了无数民族英雄,对国家与民众的高度责任感,既能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又能帮助人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有效地抗拒金钱与美色的诱惑。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尽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尽到对下属的责任,才能是好领导。履行责任的标准越高,其人生价值就可能越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从 “责任”二字做起,才能去为人民、为百姓服务,才能不求索取地无私奉献。领导干部要正确行使权力,必须坚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权力的行为后果负责统一起来,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上。

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处理好自律与监督的关系。

自律意识是维护和巩固正确权力观的一个重要基石。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使人成为“清官”流芳百世,如:焦裕禄、孔繁森。也可使人成为“贪官”遗臭万年,如成克杰、慕绥新。领导干部要想把握好这个界线,就要靠自律时刻敲响警钟。古语云:珠莹则尘埃不能附,性明而情欲不能染也。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自律意识,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和从政道德修养,常修为官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严以律己,率先垂范,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权力的制约离不开监督,监督是遏制和减少权力腐败的重要环节。政治学有一条重要的原理: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面对权力的监督,这不仅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个别领导干部,在监督制度尚未完善时,大会小会、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制度缺失,言外之意,仿佛制度健全后,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制度出台后,却把制度看成一种束缚,想方设法规避制度的约束,甚至与制度背道而驰,不要说自我监督,就是群众的监督也不愿接受。而任何失去监督的权力都是十分危险的,是最容易导致腐败的。因此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就要正确地认识监督,把监督做为一种爱护、一种信任,自觉地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自觉地开展自我监督,主动地营造对权力监督的氛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手中的权力不变味,不变质,真正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领导干部权力 篇2

近些年来, 领导干部权力腐败案件频发, 一时间退休领导干部监管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引起了社会对退休领导干部去向及监管的再思考。如何通过制度预防和治理干部退休后的权力腐败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政治和法律课题。权力期权是指, 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利用其影响力和政治权力, 给他人或社会组织牟取不正当利益, 但为了逃避监管部门查处, 不图直接回报, 而将获得回报的时间推移到卸任或者退休之后的行为。权力期权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重要方式,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社会危害性, 在治理权力期权方面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难度。就目前情况看, 多经媒体曝光后权力腐败才暴露出来, 此时权力腐败和损失已经造成, 往往只能事后对官员进行处理, 因而在预防权力期权上具有滞后性。我国目前纪律监察部门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重点在任期间, 而忽略了对领导干部退休后的去向和行为规范监管, 从而导致了个别退休领导干部成为权力期权和腐败的高频区域。

二、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原因分析

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案件频发, 一方面与现阶段干部人事退休制度不够完善有关, 缺乏长期、规范、有效的制度性安排。另一方面与目前对退休领导干部的去向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另外, 部分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源于其对未来权力心理落差。

(一) 宏观上看, 退休干部的去向缺乏长期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我国领导干部退休制度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逐步完善的过程。198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颁布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几项规定》, 建立了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 确保老干部退休制度得以顺利执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一些领导干部退休后, 慢慢淡出公众视野, 处在组织监管失控、公众无法监督的真空状态。地方基层党委和政府对在职领导干部监管较多, 而对退休领导干部, 几乎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总体来讲, 干部退休制度实行至今, 处在不断完善之中, 但对领导干部退休去向, 却缺乏完善的制度性安排, 这加剧了退休领导干部对未来的担忧, 也加剧了其权力期权的风险。

(二) 中观上看, 相关法律法规缺位或规定模糊导致监管不力

目前, 监管在任领导干部是监管、保障权力透明运行。而对领导干部卸任之后, 对他们的监督表现在哪里?从现行的退休领导干部监管的法规来看, 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比如《公务员法》第八十九条规定, “公务员退休后, 享受国家规定的退休金和其他待遇, 国家为其生活和健康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鼓励发挥个人专长, 参与社会发展”。现行的监督条例, 主要是针对在任领导干部, 对退休领导干部的追踪监督, 还有很多盲区。另如对领导干部退休后所从事的工作能否认定权力期权, 都很难把握。二是监管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公务员法》中也有规定, “公务员辞去公职或退休的, 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 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 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 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但现实中, 很难判断某些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是否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另外, 对退休领导干部违规作如何处罚, 没有可操作性的规定。虽然以往曾有一些退休领导干部因违规被媒体披露出来, 但几乎没有被问责。

(三) 微观上看, 传统的官场文化与现行退休制度改革形成悖论

目前,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 只要到了任职年龄, 必须卸职离位。而领导干部退休后, 一些任职期间的特权必将随之消失, 加上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和心理环境的变化, 恋旧、恋权现象不可避免。因而权力期权现象频发就在意料之中了。领导干部恋权源于体制机制和社会生态造成的“落差”, 折射出对自己未来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感。在这种官场生态下, 在位的领导干部为照顾老领导, 可能会规避原则和法律, 有些领导干部喜欢提拔心腹, 目的就是为退休后下海经商, 能够得到老部下在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关照, 获得更大利益。有些领导干部还利用在位时的权力影响, 为一些企业、个人牟取非法利益。为规避法律, 他们并不图眼前回报, 而是为退休、离职或辞职下海后牟取更大的利益打下基础。

三、治理退休领导干部权力期权的几点思考

第一, 积极稳妥的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需要从立法角度遏制退休领导干部再度驾驭原有权力。逐步建立领导干部退休后规范化、常态化的制度性安排, 明确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监督主体的责任明确。另一方面, 退休领导干部除了组织上返聘从事非行政管理的日常工作外, 其余都应做到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不能将权力期权无限延续。

第二, 加强对退休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要更充分对退休领导干部的去向进行信息公开, 尤其是要对决策过程公开, 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外, 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应由各级纪检检察部门定期对留在任职地的退休领导干部进行走访, 了解其日常活动和思想动态。除必要的监督制度之外, 政府应提供人性化服务, 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对其退休生活也需要多方面关心和照顾。

第三, 树立正确的官场文化, 消除领导干部退休后的“心理落差”。由于中国在职官员的福利待遇很多是非货币化的, 因此退休后官员会认为有一定损失。所以, 应考虑对在职干部福利待遇进行配套改革, 逐步削减在职领导干部的隐性“特权”, 同时舆论媒体要加强宣传监督, 逐渐消除传统官场文化。

参考文献

[1]黄宇.“权力期权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5, 2:33-35.

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 篇3

共产党的寒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领导干部,一切言行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也就是说,当官是要为民做事的,所谓人民的公仆。柳宗元在《送薛存义之任序》中写道;“凡吏于士者,若知其知乎?善民之身,非以役民而已矣!”意思是:人民是主人,官吏的工薪是从民收入中提取;官吏是人民雇用的仆人,必须为主人尽力,办事公正;如果这些仆人不合要求,甚至侵犯主人的权利,那就要受到罢免或处罚。不管柳宗元是不是说漂亮话,但说的做官必须为民办事的道理是对的。封建士大夫都能有此认识,难道我们党的干部,经过党的多年教育,对此道理还能不身体力行吗?

人民公仆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作为公仆,如不明了这一点,不以人民的权力而去服务人民,甚至拿着人民给的权力去作威作福,腐败枉法,没有不走向反面的。

作为掌权者,腐败必自权灭亡。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没有不腐败的。殷纣王,因“酒池肉林”,淫乱宫闱,残杀忠良而自亡;陈后主,沉溺声色,一曲《后庭华》,自作自受“亡国之音”;隋炀帝,空有文采,游江南,辟驰道,劳民伤财,自寻败落;“老佛爷”,挪用军费,大兴土木,_醉生梦死,丧权辱国,罪名千古;李自成,南征北战,功败垂成,骄傲自大,自兴灭亡……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惩治腐败之君!所以,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曾告诫我们:我们不是李白成,我们绝不当李自成!

近些年一些腐败而落马者,他们身居高位,高调常唱,何等道貌岸然地教训别人,而自己却干起鲜廉寡耻的事,从不接受监督,从来言行不一致,结果落得个可耻的下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领导”不等于“权力” 篇4

试看此书,每一章每一节,周恩来处理任何一件大事或小事,无不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存同求异的方式待之,绝不以权力压人。甚至周恩来的思想里,没有权力二字,也没有权力的概念。试看:周恩来说:“总理就是管理员。”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人民中的一员,他认为:“一个人站在领导地位,不虚心,不平易近人,自以为了不起,什么都懂,只要有这种思想并且在作风中表现出了,就危险了”;他还提倡“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平起平坐”;因此,他坐外国的飞机,一定要向机组人员问好,同他们握手,合影。他无论是住在皇宫、总统府、国宾馆,还是住在一般的旅店,都要向那里的服务员、炊事员、司机„„致意,感谢他们辛苦的工作。他甚至还和一些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握手等等。

正因为周恩来作为一个高层次的领导,却从来没有权力欲,甚至连权力的概念也没有,所以在他领导下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而赢得了无比广泛的赞誉和敬仰。假如周恩来也是一个权力型的领导,他能够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与如此广泛的赞誉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放眼现在的领导者,却实在不敢恭维。他们出门便是轿车,前呼后拥;在实际工作中,居高临下,往往以权压人;看不起老百姓,虽然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也听不进反面的意见,强力制造一言堂的局面;不求上进,平平庸庸,坐在领导的岗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保官哲学;更有甚者,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中饱私囊;还有的吃喝玩乐,日嫖夜赌,五毒俱全„„反正是利用手中权力,为所欲为,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也。

在这种前提下,去谈什么为民请命,为民族、国家作贡献,勿庸讳言,那是一种奢侈!也因为如此,离百姓越来越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本是共产党一贯的思想与作风,但在那些权力型的领导眼里,早已忘记了这些客观真理。

领导不等于权力。

所谓领导,是带领,是导向,是影响社会风气向好的转化,是引导历史的车轮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导向正确的发展。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把一个机关,一个团体,一个单位引导上正轨,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

何为政治?

“政治”,“政”者,“正”也;“治”者,“治理”也!即是说“正确的治理”,或者说是“导正历史的车轮沿着客观的正确的轨迹运行”。奈何现在的人们歪曲地理解了“政治”的哲学含义,把“政治”看做是“升官发财”,把从政看做是获取权力的最佳途径,结果是导致了人们错误的以为“领导”就是“权力”,官当得越大,权力也就越大,就可以捞取更多的利益!殊不知这正是自掘坟墓,自己埋葬自己!古往今来的贪官污吏,无不由此!

看来,为官者应当牢记:

领导干部权力 篇5

一、怎样看权。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至关重要。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回答好“权力从哪里来,掌握权力干什么”,牢固树立三种思想: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牢固树立权力姓公、用权为民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权力的这一根本性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如果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把职位当作光宗耀祖的招牌,把待遇当作追求享乐的资本,最终必然会栽跟头。权力是干事业的平台,牢固树立尽好责任、有所作为的思想。看到“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越重,“职位”越高越应该成就大事业,真正把履职尽责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权力意味着牺牲和奉献,牢固树立淡泊名利、事业为重的思想。邓小平同志讲:“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应成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座右铭。经常想一想自己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奋斗意识强不强,防止和克服思想浮躁、患得患失等不良心态。

二、怎样用权。有权必然面临着怎么用权、用好权,怎么经受住权欲的困扰,怎么抵御住权力因素带来的种种诱惑。这里有四条原则需要把握。依法用权。让权力套上“紧

箍咒”,这个“紧箍咒”不是别的,就是政策规定。要熟悉政策、掌握政策。做到心中有杆“天平秤”,行为有条“警戒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政策底线,突破底线就会犯错误。公正用权。切实端正用权的出发点,抓工作、作决策,决不能打个人的“小九九”。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增强公开办事的透明度。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标准,及时纠正用权上的偏差。有限用权。做到不揽权、不越权、不专权,用好职责范围内的权。分管的事必须管好,不分管的事决不插手。该哪一级的权就由哪一级行使,绝不能乱拍板。廉洁用权。做到用权不图回报。一要慎初,坚守道德品质、法规纪律、政治思想三个底线;二要慎微,严格遵纪守法,不能因小节不慎而造成大节不保;三要慎独,耐得住寂寞,把自己八小时以外和家庭以外管住管好;四要慎终,经常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时时处处事事约束自己的言行。

三、怎样用好权。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依法、公正、有限、廉洁用权,应坚持五个做到:矢志不移。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思想道德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要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心有主心骨,革命意志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心底无私。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才能坚持原则,依法公正有限用权。私心杂念重了,离党性原则就远了。做到心底无私,必须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事业为重,不为个人升迁所困;敢于顶住“人情风”,不为照顾关系“闯红灯”。控制欲望。人有了欲望而不加遏制,就会被欲望所累、所役,甚至为此付出代价。控制欲望,一要自觉破除攀比心理,做到知足常乐;二要自觉破除侥幸心理,坚持不逾规矩;三要自觉破除放纵心理,坚持共产党人、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操守。勤勉俭朴。廉政有利于勤政,勤政可以促进廉政。在事业上、工作上想得多了,挖空心思想自己的事必然会少,滥用权必然会少;俗话讲,俭以养德,俭以养廉,成由勤俭败由奢。要始终保持勤勉,靠真本事立身做人,靠实绩发展进步;始终保持俭朴,防止和克服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慎重交往。交往中有政治、有陷阱。交往不慎,就可能被人利用,把权力用歪。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有权,接触面宽,求你办事的人多,朋友也多,但被腐蚀的危险性也大。如果不顾身份、不加甄别地滥交朋友,就容易被人利用。要慎重择友,千万不能交“酒肉朋友”、“利益朋友”,更不能交身份不明的朋友。要节制交际,切实控制工作外的应酬,控制与社会上不必要的人员来往,控制社会上的不必要交际活动。要坚持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把

领导能力不仅仅是领导者的权力 篇6

近年来,领导能力这个词越来越被人关注,专门的书籍、文章和专题的讲课、研讨也越来越多。今年,有一个培训公司联系我,说世界顶级的领导力大师,美国的领导学权威约翰·麦斯威尔就要到北京来演讲,机会太难得了,全国将有500名企业家来聆听。我婉言回拒了邀请,除了别的因素,主要是我一直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很多,但基本元素很少,领导能力的道理很多,但基本常识很少。最重要的不是我们有多少关于领导力的知识,而是要把握领导能力的几个基本点,认真去施行。

首先,领导能力不止是领导者的力。领导是一种行为,领导者是一个或一群人。领导行为主要表现在影响、服务上,领导者是有职务、职权、职责的人。领导能力应该是指引方向,战略思考、协调关系、激励人心的一种能力。但是,领导能力不应该只是领导者个人的力,它应该是一个组织的力、系统的力。从领导者角度说,要善用众智,融入其中,率队前行。从组织角度说,要上下同欲,人人尽责,互助互动。任何领导者都不应是独裁强权的领导,任何组织也不应把宝押在一个领导者的身上。对领导能力研究的最新理念,叫分布领导能力thldl.org.cn,即强调了领导能力不止是领导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应成为所辖组织的CEO,要让上、中、下三个层次的管理人之间形成良性的能量流动循环,而领导者要听取各种不同声音与观点,调和各方利益,培养不同人才,从而使团队朝正确方向前进。任何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过度追求权力和管理至上,就无法成长起一个优秀的领导群体,也不可能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所以,IBM致力于培养每一个人的领导能力,微软也提出“全员领导力”的概念。中国民营企业创一代白手起家,老板习惯了亲历亲为和一个人说了算,现在离了家长谁也玩不转,没人能接班,这就是没有组织领导力的悲哀!套用刘征《海燕戒》诗中一句话:“不要以为海燕的子孙就一定是海燕,没有海燕的翎毛照样不能驾驭大海。”

周正业老师,团队建设专家,实战营销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

其次,领导力不是培训出来的。现在许多领导力的培训,分成几个模块去讲,其实还没有跳出管理培训的范畴,而领导能力从根本上说不是培训出来的。知识可以学,技能可以练,领导能力只能修。西方注重领导行为,但领导力的核心是领导特质,包括:勇于担责、追求卓越、自信果敢、境界高远、知人善任等,这些心理特质如何才能获得,只有在经验中、在磨难中去修炼、去获取。哈佛大学领导学者海弗斯恩说:“领导是一种没有简单答案的艺术。”你想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只有靠体悟、靠历练、靠积累,以你心目中的优秀领袖为标杆,持续地苦苦地追求。一个组织的领导力的培育,应更多地采取给机会、给平台、给权责的方法,才能使人才辈出,才会后继有人。为什么海尔、联想、格力、娃哈哈的接班人不是空降兵,为什么党政干部的提拔一定要有相应的经历,就是这个道理。

领导干部权力 篇7

1 何谓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干部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情感状态等素质和行为形成的, 是一种自然性的影响力, 可视为一种“软”性力。“软”性虽然不具备“硬”性力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但其感召力、吸引力、渗透力, 却远远大于“硬”性力。古云“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表明“非权力性影响力”对领导管理的有效性与权威性, 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 同一种职务, 同一种权力, 在不同的领导人的手里, 发挥的作用可以差别很大, 甚至南辕北辙, 其原因就在于领导人品德修养不同, 人格魅力不同, “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同。

2 增强和提高企业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的新形势, 面对员工思想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客观现实, 企业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新形势, 迎接新挑战, 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大力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创新发展。增强和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 提高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局的需要。共圆“巨化梦”, 打造受人尊重的一流企业, 需要一支专业高效、充满正能量的一流员工队伍, 需要一批员工信任、充满威信、具有良好形象的领导干部。因此, 增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不仅是领导干部个人的事, 更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在广大员工中的影响和威信, 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次, 从企业的工作性质上看, 企业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企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企业领导干部是企业整体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是引导和团结广大员工完成企业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领头羊和粘合剂。巨化第一代创业者们之所以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 靠着“两个肩膀两只手, 一条扁担一把锹”, 硬是在荒塚累累、血吸虫肆虐的千塘畈上建起了浙江省第一个大型化工联合企业,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那时候的领导干部, 在员工中有着很高的威信和影响力, 他们处处以身作则, 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群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胜利完成任务。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巨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正处攻坚阶段, “打造一流企业、创行业龙头”的发展目标对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思想决定行动”, 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 巨化的领导干部首先要运用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引导职工转变观念, 积极面对利益格局变化的阵痛,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管理资源的最大效能, 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全力打造新常态下的新优势, 这也正好体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

再次, 从职工群众自身的特点来看, 企业领导干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凝聚广大员工的强大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如果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那么他们就可以消除与广大员工的感情隔阂, 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激发员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弘扬正能量, 共圆巨化梦。

3 增强和提高企业领导干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 从加强品德修养中提高。“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优秀的品德会给领导干部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达到从者如云, 一呼百应的功效。领导者要提升自身的品德, 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 做克己奉公的表率。其次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古人说:“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 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会在群众中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因此, 领导者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公正廉洁, 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要善于总结反省, 不断改进和提高工作作风。古代先哲曾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经验之谈, 我们的企业领导干部, 要在总结反省中提高, 在否定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

第二、从努力学习中提高。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周总理的毕生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告诫我们要多学习。终身学习是企业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更是提高和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企业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 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并指导实践,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不断提高自己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创新发展、组织协调、知人善任、应变处置等各项能力,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通过学习, 认真掌握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知识, 努力成为本行业的“通才”和专家。

领导干部权力 篇8

一、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概述

权力是指在具有社会公共权力的人或政治集团中,指挥、支配、控制他人或群体按照自己意志行事的特殊力量,是维系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特殊工具。权力具有两重性,它既可以用来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也可以用于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都形成了一个共识:不受监督的权力或监督、制约不力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因此,要使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就必须加强制约和监督。所谓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即各级纪检监察职能部门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监督的客体即领导者行使权力进行监察、约束、督促和控制,防止出现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现象和行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政策规定,遵循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特点规律,依据民主性、法制性、公开性、独立性等原则要求,对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察、约束、督促和控制等行为。它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的根本举措。

二、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科学发展的步伐,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 自律意识不断增强。近几年来,各级党委着力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深入开展以“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为主题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引导领导干部强党性、修官德、正人品,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营造了见贤思齐的深厚氛围,党员干部廉政勤政思想基础更加牢固,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做到了自尊、自重、自警、自励,在群众中威信较高、形象较好。

2. 监督制度日益完善。各级党委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严格履行教育管理领导干部的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风监督条例》和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严格落实述职述廉、考核讲评、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重要制度,形成了由党纪监督、政纪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监督构成的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

3. 执纪办案严格有力。各级党委坚持把查办案件作为从严治党、从严治官的重要环节来抓,主要领导经常听取案件查处情况汇报,对重要案件亲自过问、亲自督办。各级纪委和纪检部门履职尽责,坚持原则,秉公执纪,坚持依法办案,认真受理信访举报,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挪用公款、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违纪案件和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发生重大事故、案件和严重问题单位的领导干部,追究失职渎职责任。通过查办案件和问题,惩治违规违纪人员,做到了有案必查、违纪必究、执纪必严,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

三、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多样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新形势,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

1. 监督意识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导者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够高。从实践看,往往领导干部职位越高,受到的监督越少,这样直接导致了少数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不强,有人总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不怀好意”,群众监督是“找茬”,思想上消极抵触。有人存在顾虑不敢进行监督,监督下级怕丢选票,影响关系;监督同级怕伤感情,影响团结;监督上级怕得罪领导,影响前途。二是监督主体主动性不够强。作为监督主体的各级职能部门,在实施监督的过程中,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重一般干部监督、轻领导干部监督,在执法过程中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以纪代法、以罚代法、网开一面等现象层出不穷。三是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不够。一些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特别是监督领导干部的热情有所下降,有的不尊重自己的监督权利,有的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有的怕打击报复、敢怒不敢言,有的抵御腐败的意识淡薄,对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视若无睹,这在无形中成为了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的诱因。

2. 监督制度落实不够严。从实践看,虽然各级党委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日益健全完善,但仍存在笼统、模糊的监督多,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的监督少等情况。在监督过程中,往往由于被监督对象权力大,得不到有效制约,导致了监督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有规定不遵守,有布置无检查,有善始无善终,“对己宽对人严”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于日常监管工作中。

3. 监督渠道不够顺畅。一直以来,沿袭着由党委统一领导的纪检监察工作,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监督权实际上掌握在党委会、常委会手上,常委会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还是监督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使得监督职能作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对党委本身如何监督,特别是监督者如何监督的问题一直没有有效解决。

4. 监督体系合力不够强。提高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的实效,必须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增强监督体系之间的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各监督职能部门还没有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还存在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现象。特别是由于监督者所处的角度不同和监督的方法手段的差异,导致对同一领导干部现实表现的评价存在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存在差异,使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效率大打折扣。

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作为建党治国的中坚和骨干,在推进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邓小平深刻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江泽民强调:“从严治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胡锦涛也指出:“越是领导干部,越要从严要求。”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尤其加强权力监督至关重要。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加剧,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加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国家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近些年来,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职能作用,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地位高、力度大、措施实、形势好,许多党员干部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模范。但也应清醒看到,少数领导干部在党性和作风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更加自觉地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供有力的作风纪律保证。

加强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必须全面、客观、辩证地把握反腐倡廉和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形势,既要看到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更要看到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必须正视矛盾问题,积极应对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真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扎实有效的对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领导干部权力 篇9

李 永民

2011年7月1日

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实际是领导权的行使问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替存亡。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共产党丧失长达74年的执政地位,随之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迅速瓦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的深层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前苏联、东欧执政的共产党长期淡化和放弃了对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造就千百万合格的事业接班人,使党内错误的权力观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执政党背离了党的宗旨、官僚主义严重,不能与时俱进,最终遭到人民的遗弃,被迫退出执政的舞台。苏联、东欧共产党自我毁灭的沉痛教训警示我们,领导干部如何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形象和命运,也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更关系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002年11月,十六大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做到“三个为民”,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战斗。“两个务必”,即毛泽东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个为民”,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更体现了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现实要求,发人深省,令人警醒。因此,掌好权、用好权既是党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曾经说过,“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面临新的考验,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下面,我就个人的学习与思考、理解与感悟,分四个部分谈一谈领导干部的权力观问题。

一、正确权力观的内涵及本质

《汉书·律历志上》说:“权者,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权的本义是“衡量审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权力的解释为“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里,是指国家委派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所具有的支配力量。所谓权力观,是人们对待权力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正如我国宪法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体而言:权力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对如何行使自己职权范围内权力的认识和看法。由于其所处的年龄阶段、自身素质、社会阅历、价值取向等不同,对权力的看法和态度也必然存在差异。权力观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权力观呢?

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正确的权力观就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权力的来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说到底都是人民赋予的。二是权力的使用。掌权的职责是代表和领导人民掌握和行使好国家的各项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的安宁、团结和富足服务。三是权力的监督。用权行为必须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保证权力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依托。

作为新时期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还必须从深层次上理解和把握其本质。党的宗旨决定了领导干部权力观的本质,从根本上讲,我们党的权力观和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利益观是完全统一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

1.视权力为一种信任。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充分说明了权力的取得来源于人民的信任,权力的巩固离不开人民的拥护。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人民群众的信任既是肯定也是期盼,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只有深刻理解这种信任,才能珍惜手中的权力;只有正确对待这种信任,才能把握住手中的权力;只有始终牢记这种信任,才能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如果置人民群众的信任于不顾,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手段,把职位当成光宗耀祖的招牌,把待遇当作追求享乐的资本,最终必然会犯错误、栽跟头,辱没权力,断送前程。

2.视权力为一种责任。古人云:“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这种责任既体现为关注人民群众的思与虑,又体现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欲与求;既体现为倾听人民群众的诉与呼,又体现为解决人民群众的苦与难。因此,只有始终保持“政如农功、日夜思之”的责任意识,始终满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创业激情,始终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实干精神,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视权力为一种奉献。从某种程度上讲,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真心付出的过程,但是付出不等于奉献。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正确权力观,就会认识到奉献是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奉献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舍弃。因此,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只有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弘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精神,做到深思熟虑、未雨绸缪,比一般人想得更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比一般人干得更多;不计得失、推功揽过,比一般人付出得更多,才能更好地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成为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

4.视权力为一种约束。众所周知,权力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成为服务于民的利器;运用得不好,就会变为循私利己的载体。“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也曾说过“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种约束,既可以是党纪国法,也可以是他人监督,但更多的体现在自律修为上。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如果一朝权在手,毫不受约束,由着性子来,朝着“私”字走,听不进劝告,纳不进谏言,必会如脱缰的野马跌入万丈深渊。

二、错误权力观的形式与危害

尽管我们党的权力观在本质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要始终做到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但是,由于受几千年剥削阶级权力观的深层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滋生蔓延,在不少人的固有意识里,权力永远是领导者的专利、掌权者的特权,群众只是权力的消极服从者和被动受制者。也正是因为类似个人思想观念上的偏差,致使有些领导干部私欲膨胀,道德滑坡,甚至唯利是图,直至利令智昏。必须承认,当前,一些错误的权力观确实在我们队伍中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所体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已经被错误的权力观左右,也警示我们应高度重视错误权力观的种种危害,更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查摆与反省。归纳起来,错误权力观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以权谋私。就是在用权的行为上,把权力看作是谋取个人私利的介质,其实质就是极端的利己主义。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信仰;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作为信守。当官就是为自己能升迁、出政绩,不惜劳民伤财,牺牲群众利益谋“私绩”;枉费心机,中饱私囊谋“私利”;牺牲企业利益做交易谋“私情”;贪图享乐,挥霍浪费谋“私欲”。这种极端的利己主义,严重背离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010年1至12月,全国共处分了违反党纪政纪的党员干部146517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119527人,给予政纪处分38670人;处理县处级以上干部5098人,其中,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新华网日前发表文章,把反腐败形容为执政党的“生死抉择”。可以说,上述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涉案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获利的法宝,利用手中掌控的职权谋取私利,并已成为一个严重性问题。

2.独断专行。就是以个人为中心,不讲民主,缺乏平等和尊重意识,其实质是官僚主义。在权力所及的地方唯我独尊,专横跋扈,处理问题一意孤行。古往今来,无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或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作为领导人,当权力达到一定顶峰后,极易犯独断专行的错误。因为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权力欲的膨胀,大搞一言堂,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然而,凡喜欢独断专行的人,没有不犯错误的。独断专行,表面上看是领导者的强大,实际上是弱者无能的体现。因为弱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心胸不宽,见识不广,眼高手低,腹中空空,不听别人意见和建议,听不得不同的声音,这方面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总经理陈同海无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手遮天,独断专行,1999年至2007年6月,利用职务便利,在企业经营、转让土地、承揽工程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钱款共计人民币1.9573亿余元;生活腐化,每月公款吃喝玩乐达120万元人民币。监察部官员曾找他谈话,要求他不能挥霍,陈回应说:“每月交际一、二百万算什么,公司一年上交税款二百多亿。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2009年7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其做出一审判决,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失职渎职。就是工作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有甚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其实质就是自由主义。作为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是基本要求。但是如果理想信念动摇,事业心和责任感缺失,就会引起组织观念淡化,工作散漫、推诿扯皮,只图安逸、不思进取,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进度缓慢、工作失误频发,甚至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掌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7年,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649万多元,在药品监管工作中利用审批权为8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非法利益;袒护、纵容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违规违法,造成食品、药品、保健品市场日趋混乱,致使许多不应换发文号或应予撤销批准文号的药品获得了文号,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及生命健康安全,严重破坏了国家药品监管的正常工作秩序,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被判处死刑。

4.腐化堕落。就是理想信念动摇,宗旨观念淡化,生活方式腐化奢靡,其实质就是个人享乐主义。腐化堕落,是当前领导干部错误权力观的最突出表现形式,也是极为严重的问题。主要是一些领导干部面对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以及产生的消极影响,不仅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上斤斤计较,奢侈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追求西方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完全丧失了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立场,丧失了干部的基本准则和做人的基本道德。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在悔过书中写道,十多年来一直担任公安局副局长,总觉得自己业务熟、能力强、付出多、成绩大。尤其是看到很多人不如自己,却纷纷受到提拔和重用,产生了不满情绪,就开始乱用权力,直至无法无天。16年间,他以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1211万余元,还有1044万余元财物不能说明来源,而且还受贿住宅、别墅、名车和古董。重庆市长黄奇帆称文强为“最大黑社会保护伞”,将他捉拿归案让该市成功破获10年来累积的500多起命案,也查处多名涉黑官员。因犯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Q###J罪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文强被处以死刑。他是全国三年来处死的最高级别官员。

5.欺上瞒下。就是弄虚作假,自我吹嘘,报喜不报忧,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等,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古人云,国之兴,长于政;政之兴,在得人,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做到光明正大,心胸坦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种主观主义就会没有市场。为了不影响个人和局部利益,有的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主要表现是怕受处罚瞒报实情,取悦他人谎报实情,顾及自我不报实情,以自我为中心,蔑视他人,自以为聪明得意,实则害人害己。建设领域涉及部门、环节众多,在该领域发生的贪污贿赂犯罪往往因欺上瞒下与渎职犯罪伴生。随着大规模建设项目的启动和建设资金的大量投入,“建设项目上马,干部中箭落马”,成为人们对当前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形象比喻。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建设领域中项目审批、招标投标、物资采购等环节职务犯罪案件8584件,超过全年查办各类职务犯罪案件总数的四分之一。建设领域大案要案频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建设领域贪污贿赂犯罪呈现向权力更深层次渗透的趋势,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以上这些错误权力观的危害是巨大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即“四害”:

1.祸害事业。错误的权力观严重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影响党的威信,贻误党的事业。

2.毒害风气。官风决定政风,政风连带民风。干部队伍风气不正,就会侵蚀社会的精神健康,毒害社会风气,从而动摇整个社会的理想信念。

3.侵害他人。有些领导干部为了维护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侵害他人应得的利益或公共的利益,严重的甚至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

4.危害自己。错误的权力观腐蚀干部队伍,滋长腐败现象,最终走向穷途末路,既连累了组织,又自毁了声誉;既失去了人身自由,又失去了家庭幸福。

三、良好品行是正确权力观的灵魂和基石

品行既折射着领导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也反映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品行是领导干部为官立业之本。具备良好品行,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感染群众、影响群众、激励群众、带动群众,才能真正体现正确权力观的本质。领导干部作为肩负着特殊使命、特殊责任的特殊群体,在具有普遍意义的良好品行基础上,还必须具备以下四种特质品行:

1.坚定信仰。信仰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信仰是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不可动摇的选择。坚定信仰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党性修养,坚定的信仰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在最危险的考验面前,坚定的信仰支撑我们奋力拼搏;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坚定的信仰砥砺我们获得胜利。或许马克思的这段话,最能阐发共产党人的信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今天,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人们面临种种诱惑的情况下,我们不能不谈信仰;在我们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探讨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更是不能不谈信仰,或者说首先要谈的就是信仰。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合格与否的“试金石”。信仰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科学的信仰不可能来自朴素感情或自发意识,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信仰的坚定决定着实践的自觉性。对我们领导干部来说,信仰坚定,就会奋斗目标明确、工作激情澎湃、理想追求如一,就能把握好权力、履行好职责;信仰动摇,就会思想自由、行为失范,对为谁掌权、为谁用权认识不清,在行使权力上必然出现偏差;信仰缺失,就会失去人生前进的方向,无法找到正确的工作轨迹,整天浑浑噩噩、无所适从,最终就像大厦失去了支柱、大坝动摇了基石,必然带来政治上的变质、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从品行修炼的角度看,坚定信仰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坚定做人做事的原则,谨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古训,展现一种价值信仰;磨炼“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的品质,展现一种气节信仰;争做“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的表率,展现一种楷模信仰。

2.坚守忠诚。忠者,赤诚无私;诚者,真心实意。忠诚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在人类道德的取向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讲忠诚是一致的。而东方人更是将忠诚视为真心待人、诚实做事的高尚情操,因为,它意味着付出、责任甚至牺牲。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始终视忠诚为国魂,把忠诚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和准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的政治忠诚,是对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高度热爱的真挚情怀。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李大钊、萧楚女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毋庸讳言,我们的队伍中也曾出现过张国焘、周佛海等少数背信与变节者,但如同乌云无法永远遮盖太阳的光辉一样,在千百万忠诚的共产党人面前,背叛者的可耻只能更加衬托出忠诚者的光荣。忠诚党,就是要做到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犹疑、不含糊、不动摇,永葆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本色。政治忠诚并非唯上是从,更不是丧失自我的封建“愚忠”,而是一种矢志不渝、克己为民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自觉;是一种知行合一、忘我奉献的大精神、大境界。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以一名共产党人“掌权只为兴党业”的无限忠诚,把一切都交给了党,而他自己却“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生而无后、逝不留言、死不留灰”,为我们树立起一座“彻底无私,倾力奉献”的永久丰碑。忠诚事业,就是以党的事业为宗旨,无私奉献。正如革命家吴玉章所讲的那样“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对事业忠诚,是对党忠诚的具体体现,不仅要体现在爱岗敬业的行动上,还要体现在推进发展的成效上,更要体现在把事业当成自己的最高追求上。从某种程度上讲,忠诚的确不能代替工作能力,但忠诚是一个控制能力发挥的开关,只有拥有最纯粹的忠诚,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把岗位看作实现价值、履行职责的舞台,才能把全部精力都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像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那样,在献身“支援西部、建设边疆”的宏伟事业之中,铸就“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的绝对忠诚。忠诚人民,就是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坚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树立“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厚民”的价值理念,把握“人民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的评价标准,做到“当官常担为民之责,站得正直;执政常谋富民之策,行得坦然;掌权常循法纪之规,寝得安稳。”毛泽东同志早年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谁授权,就要为谁服务,就要对谁负责,这是政治学的一条普遍原理,也是权力运行的一条基本法则。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观念,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把人民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人民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人民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像邓小平同志那样,16岁远渡重洋,到欧洲大陆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8岁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百色起义到浴血太行,从挺进中原到决战淮海,从横渡长江到挥师西南,他把南征北战当作对忠诚的磨砺,把三落三起当作对忠诚的升华。1978年12月以来,他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外开放、一国两制、三个有利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一系列思想理论的巨大贡献,解决了一些非常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引领全国人民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他用“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倾其一生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坚行友善。友善是指朋友之间或是同事之间像朋友那样亲近和睦,其本义就是宽厚善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友善,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时也诱发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人际交往,讲究与人为善;理解同情,强调亲善弱者;关爱生命,主张善待自然。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友善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不苛求于人,也不强加于人,而是主动友助于人。对待社会心存善良,“不以善小而不为”,可以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相互尊重,真诚合作的氛围,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成功法宝,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领导干部还应善意地对待与自己意见不同或是反对过自己的人,包容他人的不足,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职责上到位不越位,在权力上有权不越权,在工作上补台不拆台,真正做到仁爱他人,从善如流。二是亲善弱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乐善好施,同情弱者,善待困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良好品德。对待弱者,应该多一些真诚,少一点虚伪;多一些尊重,少一点歧视;多一些同情,少一点麻木;助人以解难,扶弱救贫;济人以脱危,挺身而出;扶人以作为,授之以渔,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友爱、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这既是领导干部善良之心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践行。三是善待自然。中国自古便主张“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人虽为万物之灵,但既然是天地所生,就与万物有着共生共存的关系,因此必须妥善地保护自然的资源。正如黑格尔曾说过:“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我们在改造自然、造福社会的同时,也在危及环境、漠视生命。温室气体一旦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100年中全球海平面每年以1—2毫米的速度在上升,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升高18—59公分,这将淹没沿海大量低洼土地。联合国一份最新报告,明确揭示了人类确实面临着地球升温造成海平面上升的威胁,在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中,将近2/3的城市部分处于0至10米的海拔,其中包括东京、纽约、孟买、曼谷、上海。海平面上升已让一些太平洋岛国尝到了苦果。图瓦卢是世界上唯一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在过去10年里,海水已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已有5000多人移民新西兰。所以说,海洋淹没陆地不是说说而已,它已经发生了。如果不采取有利措施,度假天堂马尔代夫可能会在本世纪消失,2050年上海或被海水侵入。因此,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珍惜资源不掠夺,珍视环境不污染,珍爱生命不伤害,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安依存、相互促进、相处共融。

4.坚执正义。正义,就是公道正直,公平合理。公平就是多数人的认可和接受,正义就是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坚执正义就是坚持真理。早期的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同盟,其前身就叫“正义者同盟”。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有光辉”;十七届五中全会,也突出强调了充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由此可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定不会背离公平与正义的内在灵魂的,只要社会上还存在着不公和不平,马克思主义者就应发挥其作用。作为执政者的共产党人,更应该代表着公平与正义,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全国人民去建设公平、公正、发展的理想社会。坚执正义体现了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代表了党的作风和形象。坚执正义有时会影响个别利益或局部利益,但不坚执正义或坚执得不好,就会影响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执正义体现为:做人正派。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应谨言慎行,言而有信;注重细节,修身养德。如果为人处世不正直、生活态度不端正、行为举止不检点,必将影响干部形象、损害组织威信、败坏党的声誉。办事公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都要坚持原则、表里如一,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对人对己一个样,对上对下一个样,不搞两面作风,不搞双重标准。如果公正用权,官再小,群众也会敬服;如果行事不公,官再大,也会令人不屑。为官清正。权力有大小,清正最可贵。“知礼义、辨廉耻”是为官清正的政治标准,“节俭用,戒骄奢”是为官清正的素质要求,“公生明,廉生威”是为官清正的具体体现。为官者只有“行天下之道”,牢记“无私方能守正,不阿方能刚直”的古训,用心体会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所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的警示意义,才能在与权势、与邪恶、与私欲的博弈中,做到坚持真理、执行正义、主持公道。

四、树立正确权力观应从修炼良好品行开始

正确权力观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自我历练、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而逐步形成,可以说品行修炼的过程就是权力观养成的过程。领导干部加强品行修炼,应做到勤学习、勇超越、重操守。

1.修炼良好品行,必须持续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一个干部“德”、“才”、“识”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学习是思考的知识前提,是行动的智力支持。学习不可一时一事,更不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90%。更有专家考证,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80—90年翻一番;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生。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就能够用一生。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坚持不懈地终身学习,才能够使用一生,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因此,领导干部要把学习作为成长之需,充分激发学习的自觉;要把学习作为进步之梯,刻苦磨练学习的毅力;要把学习作为从政之本,全力付诸学习的实践。让学习成为一种能力。“善学者事半功倍”。善于学习是理解能力、掌控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的集中体现。不断改造我们的学习,做到学与思、学与行、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才能更好地提高创新力,增强领导力。从我们党的成长历程看,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取得革命胜利并长期执政的重要武器。毛泽东同志讲过,在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看到有些干部进城后虚度时日,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打牌、搓麻将上,十分心痛,也十分着急,苦口婆心地劝告大家振奋精神,下苦功学习。并指出“功”就是要有能力、有办法真正学好,也就是说只有学思结合,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在学习中一定精研细思,而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让学习成为一种境界。就是要不断反思我们的学习,加深对学习本质的认识与感悟,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去践行、一种人生快乐去享受、一种精神境界去提升,领导干部要树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远大追求,通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上下求索,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治学佳境。关于学习,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就是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去年11月25日在省委党校做的专题党课报告《静下心来好读书》,文章从“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我们这里冬季寒冷而且漫长,许多室外工作和活动基本上都不能进行,略有闲暇,就要挤出时间多读一些书来,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也可以说是加油补能,增加储备,以便更好地工作”切入主题,开宗明义,阐明读书是领导干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升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心浮气躁,难以静心等现象,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从职责出发,必需要“多读哲学,辩证唯物;多读政治,头脑清醒;多读历史,心静眼明;多读法律,知规守正;多读科技,自觉主动;多读文学,修身养性”,要求我们“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所乐”,努力达到讲觉悟、强能力、有胸怀、宽眼界、重自律的“五种境界”。

2.修炼良好品行,必须超越自我。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精神,工作就会充满激情和活力,就能干出不同凡响的业绩。领导干部应该率先以革命的激情和勇于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积极投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在拼搏中树朝气。铭记“弃惰气得朝气,进而修德有为”。矢志不渝地追求进取固然可贵,开创生命新天地的精神更值得敬佩。领导干部在前行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始终满腔热忱,坚韧不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少讲条件,多讲责任;少讲借口,多讲效果;少讲索取,多讲奉献。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是引领我们永续辉煌的力量源泉,我们新时期大庆人要着眼于高举大庆红旗、推进油田发展,自觉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会战优良传统的再学习再认识,深度理解“爱国”是我们风雨兼程的情感积淀、“创业”是我们自强不息的历史担当、“求实”是我们拼搏奋进的良好品行、“奉献”是我们坚如磐石的自觉追求,并逐步具体化、岗位化、标准化、考量化,真正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在创新中增勇气。应以“夸父逐日”的英勇、“精卫填海”的气魄,敢于冲破一切习惯势力的束缚,敢于改变一切不合时宜的做法,敢于颠覆一切因循守旧的陈规,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开拓新思路、开辟新视野、开创新局面。试想,如果没有“两弹一星”的横空出世,就不能构筑起捍卫国家安全的防线;如果没有神舟飞船的遨游苍穹,就不能迈开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如果没有超级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就没有中国粮食巨大的跨越;如果没有中文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推广,就没有中文印刷的“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正是凭着这种创新的勇气,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华为、海尔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依靠自主创新昂首挺胸走向世界,为中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进取中扬锐气。“江河之浩浩,盈于水之昂扬锐气;林海之莽莽,茂于树之昂扬锐气;高山之峨峨,累于土之昂扬锐气。”锐气是战胜疲惫的清醒剂,是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开路先锋,是披荆斩棘、穿山架桥的巨斧利器。领导干部要自觉克服把成绩当作炫耀的资本、享乐的温床、歇脚的凳子的自满情绪,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敢于争先、善于领先的开拓精神,锐意进取,不断超越,奋力攀升。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之大企的重要支撑,我们工程建设公司要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自觉从严,好字当头”的行业光荣传统和展现新时期大庆油田建设风采的“南三精神”、“漠大精神”,加快“走出去”步伐,加速EpC总承包能力的提升,为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3.修炼良好品行,必须陶冶情趣。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倡导,各级领导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由此可见,生活情趣不是小事,它反映着人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影响着领导干部乃至党的形象。领导干部在生活上应该对自己有更严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始终保持平和的生活态度。以“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朝中官大做不尽,世上钱多赚不完”的淡定坦然、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态度去领悟人生,对现有条件和待遇心存感激,倍加珍惜。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得与失、荣与辱,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涵养和素质,增强自身的“抗体”和“免疫能力”。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有人问及他高寿之道,他指着家中的一副对联,笑而不语。上下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生的路途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分之一二,这样就能渐入淡泊之境。始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时时慎初、处处慎微、常常慎独、铭记慎权、切记慎欲、永记慎终的心理,守住清贫,抵住诱惑,管住小节,耐住寂寞。“勿以恶小而为之。”及时扫除自己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的灰尘,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不断增强辨别是非和抗拒诱惑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面对蒋介石的百般劝降不改色、不变节,在行将英勇就义、即刻千古流芳之时,赶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抛开自己宣传共产主义理论、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的功不可没,而是用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方式,全面修正自己的思想,深刻解剖自己的灵魂,以求在精神世界里实现自己“慎终如初”的夙愿。始终保持高雅的生活追求。“雅蕴心间品自高”。领导干部要把生活追求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让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情趣成为个人生活的主导和个人修养的内质,把爱好雅兴上升为一种文化品位;把怡情养性上升为一种道德建树;把个人情怀上升为一种人格魅力。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放弃安徽省直机关优厚的工作和省会多彩的生活,甘愿到凤阳县小岗村锻炼,在繁杂的基层工作之余,他把对生活的追求寄托于一间简陋的平房、一张简易的书桌和满架的各种书籍,把读书当作最大的人生爱好,把写日记当作最好的思考平台,在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他身处民俗却向往着脱俗雅韵、身处落后却洋溢着进步精神的价值追求,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超凡境界。

同志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先锋战士,作为党旗下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相信只要我们誓言不改,精神永驻,只要我们潜心修炼,慎始敬终,就一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力,多为群众着想,真诚服务企业,全力推进发展!

最后,让我们用英国思想家查尔斯•戈尔顿的一句至理名言共勉——“权力毒害最善良的心灵,有如烈酒迷惑最精明的头脑,没有人是至贤至善而可以被赋予不受限制的权力!”

上一篇:煤矿降低成本事例下一篇:党员登记表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