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领导干部监督(通用9篇)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1
近年来, 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发生“八小时之外”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增加, 如何加强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是基层央行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活动的特点、潜在风险和原因分析出发, 对加强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风险防控进行有益的探讨。
一、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活动的特点
(一) 活动范围广, 形式内容多
相对于“八小时之内”有固定的工作场所、时间及工作要求, 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活动涉及到经济、文化、体育、家庭、婚恋等诸多方面, 活动场所广, 形式内容多, 更具复杂性。
(二) 个体差异大, 交往对象杂
由于基层央行干部职工自身综合素质、个人性格、生活情趣、家庭状况、经济条件等因素差异, 其“八小时之外”的社交范围不同, 交往对象也各异, 有思想上进、心理健康、作风正派的良师益友, 也不乏思想落后、修养不良、道德沦丧的其他人员。
(三) 自由幅度宽, 行为更隐蔽
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在“八小时之外”的社会活动完全由自己决定, 大都以个体形式进行各种社交活动, 有些活动内容属于个人隐私, 不受他人的干涉和影响, 如家庭聚会、走亲访友、情趣追求、户外活动等, 其具体的活动范围、活动方式、活动时间、交往对象等, 除本人自愿透露外, 所在单位、部门一般难以及时准确掌握
二、潜在风险及原因分析
(一) 交友不慎, 误入歧途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可能有个别同志因交友不慎, 受作风不良朋友蛊惑, 事业心、进取心衰退, 作风纪律意识淡薄, 工作中敷衍应付, 甚至授人以柄, 被别有用心的“朋友”利用, 违反工作纪律提供便利等。究其原因, 在客观方面, 单位针对性教育引导工作薄弱,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泛泛要求的多, 而抓真碰硬的少。主观方面, 个别同志宗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化,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在自我目标难以实现时, 力求从其它方面追求个人不正当利益。
(二) 弁取利益, 违规违纪
有少数同志产生攀比的心理, 总感觉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 但收入少、福利差。于是就可能出现收受利害关系人礼品、礼金, 违规为其办事;暗地里参与变相经商或有偿中介服务;甚至置党纪、政规于不顾, 丧失原则, 为捞好处而违法犯罪。究其原因, 是少数干部职工经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 受利益驱动, 抱着侥幸心理搞“实惠”, 违规参与不该参与的活动。
(三) 寻求享乐, 道德滑坡
有少数人因感情危机、家庭不和、子女教育等问题, 致使夫妻感情紧张、家庭破裂。为寻求个人享乐, 个别同志就可能出现婚姻观扭曲, 见异思迁, 暗搞婚外恋, 严重败坏员工形象。究其原因, 是极少数人思想道德沦丧,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四) 追逐刺激, 触犯法律
个别人意志薄弱, 容易受社会庸懒散拖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对工作多有抱怨, 在工作中懒散懈怠;对生活总感觉枯燥乏味, 在工作以外我行我素, 或参与赌博等社会不良活动, 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究其原因, 客观上“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惩戒力度不到位;主观上宗旨意识淡泊, 对自己的要求放松, 把精力转到了非工作事宜上。
三、加强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教育引导, 构建免疫体系
“八小时之外”的案件风险防控, 关键在“八小时之内”的思想教育。首先要利用政治学习、集中教育等时机, 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纪国法、纪律规矩等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其次是要加强案件警示教育, 做到警钟长鸣, 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自律意识, 在“八小时之外”管住自己, 做到慎独慎微, 不该做的不做, 不该去的不去, 不该吃的不吃, 不该拿的不拿;最后是要定期召开队伍思想分析会, 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掌握干部职工业余爱好、思想动态以及“八小时之外”的生活、社交情况, 采用自己谈、大家帮、组织提等方式,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外, 在教育中既要注重内容形式, 又要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做到有的放矢, 常抓不懈, 力求通过实实在在的分层分类教育, 积极构建“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的自我免疫体系。
(二) 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根据工作纪律、职业道德的需要, 结合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活动的特点, 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行为规范, 有效规范约束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行为;二是加强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 坚决执行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个人有关金融事项报告制度, 建立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督档案, 聘请外部廉政监督员, 设立举报电话、举报箱、开通干部监督热线、组织专人暗中察访等;三是利用亲情关系监督, 签订《家庭廉洁互助协议书》, 做好“廉内助”活动, 树立良好家风, 把好廉政家庭关。四是加强与当地纪委、检察、法院、公安等部门的联系,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置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不法活动的苗头, 实现关口前移, 避免违规违法行为发生。
(三) 强化文化引领, 培养高雅情趣
基层央行可在现有的条件下, 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如“八小时之外”组织大家参加田间采风、静心阅读、气排球比赛以及其他文体活动等, 既能吸引员工的注意力, 防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又能提升员工的修养, 培养健康情趣,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营造“健康生活快乐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 强化跟踪监督, 严格检查惩处
“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工作要真正取得实效, 加强跟踪监督和惩处力度也是重要保障。要通过日常观察、谈话、走访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况, 特别是在重大节日期间要进行专门跟踪督查, 落实提醒、告诫制度。要提高干部职工团结友爱意识, 如果发现领导同事有潜在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 要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干部职工有违纪违规苗头的, 应及时通过谈心、诫勉谈话等形式进行提醒, 把违纪违规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确有发生违纪违规和其他影响央行声誉行为的, 应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绝不姑息迁就。
参考文献
[1]庄咏梅.对基层人行干部职工“八小时以外”和离退休干部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15, (17) :229+233.
[2]张晟.对基层央行执行“八小时以外行为监督管理办法”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 2015, (Z1) :155-156.
[3]王可立.对基层央行要害岗位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J].金融经济, 2015, (18) :171-172.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2
关键词:基层央行;同级监督;实践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8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23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注重加强基层央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在如何建立和完善基层央行监督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同级监督就是其中一项创新性举措。同级监督工作的开展,对有效防范基层央行各类风险和案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同级监督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如何创新监督方式,完善监督方式,更好地推进同级监督工作,促进基层央行高效履职,是当前同级监督工作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就该课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创新开展同级监督工作的举措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党委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坚持“以对权力的监督为主线,以对行为的监督为重点,以对风险点的监督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在全辖范围内大力推进同级监督工作。
(一)抓好宣传教育,增强同级监督的认同感
同级监督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思想认识深度,只有监督者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被监督者主动接受监督,同级监督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开展。然而,由于同级监督的特殊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对开展这项工作普遍存在思想顾虑,认为同级监督是纸上谈兵,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监督。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党委强调同级监督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同级监督工作,提醒和督促各支行行长率先垂范,主动接受监督,带动干部职工转变思想观念。纪检监察部门多次深入县市支行与支行领导班子成员、中层以上干部交流谈心,引导其认识到同级监督具有经常性、便利性、及时性等监督优势,树立信心,增强监督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二)创新机制建设,增强同级监督的规范性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在总结2010年2个县市支行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8月在辖内全面开展同级监督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辖内县市支行同级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辖内县市支行同级监督项目内容、监督措施及考核评估表》,规范和细化了同级监督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程序及措施,实现了四个突破:监督对象上,突破了以往仅对重要岗位人员和中层以下人员进行监督的狭小范围,将领导班子及成员纳入重点监督范畴;监督内容上,不仅涵盖了对股室岗位风险点、“权、钱、人”重要环节的监督,而且强化了对支行领导班子及成员权力行使、业务审批及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监督方式上,将各项同级监督内容进行量化,按监督项目内容设置了具体的分值,逐项列明扣分标准,并与年度综合考评相结合,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监督机制上,明确同级监督工作是不改变现行体制下的大监督,最终要形成在党委(党组)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组织,各部门积极配合,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
(三)突出班子监督,增强同级监督的针对性
对支行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是同级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同级监督工作的难点。各支行坚持将对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作为一项事关同级监督全局的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系统谋划。一是开展同级监督主题教育。将同级监督作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对同级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和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二是健全班子内部监督机制。结合“制度落实年”和“制度落实巩固年”活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做到了“四个落实”: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形成“决策同定、责任同负”的决策机制;落实签报制度,杜绝办事先斩后奏的现象;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落实谈心提醒制度,“一把手”与其他班子成员以及班子成员之间多交心通气,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三是把握监督重点。把监督重点放在对领导班子及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履职行为上,如对“三重一大”事项、涉及“权、钱、人”重要环节、审批权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并吸收纪检监察干部列席党组会议,将监督关口前移。四是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做到三个强化:充分利用“三务公开”平台,促进权力阳光运行,扩大干部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强化干部职工的内部监督;设立群众意见箱,聘请社会监督员,开通举报热线,强化外部监督;开展远离“黄、赌、毒、邪”活动和家庭助廉、促廉、保廉活动,强化亲情监督。
(四)强化业务监控,增强同级监督的实效性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3
(一)由于体制不垂直,形成管理“真空”,事后监督中心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操作规程》明确:“事后监督中心直接对主管行长负责,不实行垂直管理”,“事后监督中心接受上级行会计、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部门的业务指导”。由于事后监督中心不实行垂直领导,又未明确规定上级行各业务主管部门对事后监督中心的指导形式、渠道和方法等,形成谁都可以管、谁都没真管,导致管理真空,无法解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问题。
(二)监管手段落后,影响监督时效。
设立事后监督的目的是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防范资金风险。但如果监督的时间滞后长,不能及时反馈监督情况,促进问题及时整改,就不能起到减少损失的目的。从目前事后监督的工作状况来看,影响事后监督时效性的因素是事后监督的手段落后。目前采取的监督方式是人工监督和系统监督相结合,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业务可采用总行开发的事后监督系统进行监督外,其余如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等均采用人工监督的方式,还不能解决国库监督业务的广度和深度的问题。既要人工检查会计凭证各大要素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会计账务处理的合规性,又要逐笔录入凭证数据进行系统比对。大量会计凭证翻阅审核、勾对、数据的计算,占据了过多的工作时间,导致监督的效率低,科室人员难以集中精力和时间对会计核算的重点、深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完善会计核算工作的建设性意见,事后监督的职能发挥也随之大打折扣。
(三)监督职能定位重点不突出,非监督工作量大,致使监督职能被弱化。
事后监督的职能重点应是堵塞漏洞、防范风险,但具体的监督方法又要求每日对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复核,事后监督中心人员实际上就变成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复核员”,对每一笔账务和各种账表数据都要进行全面审核。因此,靠现有的监督力量和监督方法,很难保证有精力、有时间去进行防范风险的重点监督。
二、改进建议
(一)建立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
在主管行长的领导下,建立事后监督联席会制度,由中支会计、国库、营业室、事后监督中心、内审、监察等部门参加会议,通报辖内会计和中支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情况,事后监督中心、内审、监察部门形成监督合力,构筑风险防线,互为补充,信息共享,共同研究和解决辖区内需统一和规范的问题,提高防范资金风险的能力。
(二)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促进事后监督工作规范化。
建立和完善有关事后监督制度和管理办法,建立以制度管理、以制度约束的科学管理模式。一是事后监督中心要努力完善事后监督的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事后监督制度体系;二是会计财务部门和国库部门要根据新业务、新规定,对属下会计核算部门和事后监督中心的制度建设、操作流程多提指导性意见,充分发挥制度、办法、流程的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从而使得会计核算部门减少差错。
(三)强化业务培训,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事后监督工作是人民银行的一项新业务工作,成立时间短、工作内容新、工作要求高,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充分发挥事后监督作用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事后监督的统计分析和信息、调研工作,提高预警能力。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4
关键词:文化建设;离退休干部;创新
老年文化建设是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创建健康科学的老年文化环境,使离退休老同志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采取有力措施,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老有所养”,在精神文化上更要关心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的问题。
一、基层行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央行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基层央行干部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近年对辖区的调查情况,基层退休人员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幅度越来越大,加强对离退休人员服务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从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来看,由于离退人员年龄段差距大、居住较为分散等原因,再加上基层行在老年文化建设方面较为欠缺,这样不仅会使这一群体在精神生活上不能健康向上,而且长久下去会成为基层央行发展前进的消极因素。
二、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有利于增强离退休干部的归属认同感。从实际情况看,单位组织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加强了离退休人员与支行的感情联系,使离退休老干部增强了归属认同感,觉得自己还是人民银行的一分子,组织没有因我退休而不闻不问,我更应为支行的事业贡献余热。某支行通过建立退休干部党小组制度,在离退人员文化生活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离退休干部确立积极自然的老年观。所谓老年观,就是指导或左右老年人生存活动的基本思想。因此,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就是积极引导他们尽快适应退休生活,由过去的“奋斗族”转变为现在的“适闲族”,要积极调整好自己的老年生活方式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爱好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或专心一致构建自己的和睦家庭,或利用一技之长重新积极寻求自己的社会角色,或投身到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活动中去。要坚定生命的价值在于劳动、创造和奉献这个真理,争取健健康康地活着,为家庭、为社会,为提升自己的生命的价值和质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更为丰富、更为实在、更为精彩。某支行两位退休干部,一个通过参加市老龄委“老年大学”综合班学习,不仅可以写字练剑,而且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为他增长见闻创造条件,使他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一个利用自己音乐方面的特长,积极参加社区的文化生活,既充实了他自己的退休生活,又带给了他人无穷的快乐。
(三)有利于推进和谐基层央行建设。和为贵,谐为美。创建和谐基层央行,进而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生活建设,使离退人员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谐进步,有益于家庭和睦兴旺,有益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使他们的夕阳生活过得更加积极,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更加有乐趣。
三、新时期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的对策
新时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必须要从转变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入手。根据对所属退休干部的走访和调查,加强离退休干部文化建设,应该做到“一个针对”、“二个侧重”、“三个结合”。
(一)一个针对。主要是针对老年特点,积极开展符合老年特点的活动。根据老同志的爱好、特长,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如读书、舞会、球、棋、牌联谊比赛,丰富老同志的精神生活。正如一位领导所讲:有了健康的身体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二)两个侧重。一是侧重管理,发挥组织的作用,经常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活动,使老干部增强归属感,减少失落感。二是侧重服务,通过组织,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学习、娱乐活动,并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对组织的信赖感。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5
近几年, 人民银行基层行通过内控季度评估、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内部控制专项审计等形式对内部控制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和监督, 取得一定成效, 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在内控监督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业务部门自身的监控力度不够, 效果不明显
目前, 人民银行基层行大部分的业务部门均未设置内控检查岗, 对风险点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控, 自身内控监督的力度不够。而根据相关业务管理办法, 各业务部门领导定期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检查, 虽然掌握的情况较多, 但往往立足于具体业务的角度, 加上长期的业务习惯, 对于管理上的漏洞、制度上的缺陷等方面的问题通常习以为常, 给予理解, 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缺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 难以跳出业务操作本身、从内控的角度、以点及面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2]。分管领导对业务部门的检查, 由于时间、人力所限, 只能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某项业务的某个环节开展检查, 往往不够全面、深入。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部门的检查, 虽然专业、全面, 但对被监督对象长期存在的“制度上的漏洞、业务人员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往往给予理解, 或过多的考虑本专业利益, 存在重检查、轻整改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督效果。
(二) 监控体系未能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 上级专业部门对下级专业部门开展的检查以及纪检监察、内审部门的检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监督信息, 包括查处问题台账、风险点分布情况以及监督检查依据等内容, 但监督信息只在领导、监督部门和被监督部门之间传递, 如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业务管理部门每年开展的监督检查, 每年的检查结果往往只有行领导、上级部门、被检查部门了解, 其他监督部门, 往往很难全面、真实的了解相关信息, 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 内审、监察部门存在重复监督现象, 浪费了监督资源
目前, 基层央行承担内控监督职能的部门有内审、纪检监察等部门, 内审部门主要对人民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执行法律法规情况、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情况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纪检监察部门侧重于对被监督对象各种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检查[2]。近年来, 内审部门对一些重要部门、分支机构的内控建立健全及运行的有效性开展了内控审计评价, 而纪检监察部门也对一些重要业务也开展了执法监察, 虽然执法监察与内控审计监督目标不同, 但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法与内审监督差别不大, 造成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是内审部门刚完成一个部门的内控评价项目或其他审计项目, 纪检监察部门又跟进实施执法监察, 或者纪检监察部门刚完成对一个业务部门的执法监察, 内审部门又跟进对该部门实施审计项目。两部门步调各异, 存在重复监督的现象, 一方面造成了监督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被监督部门疲于应付, 有所不满。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央行内控监督机制的建议
(一) 建立以部门内控检查员为主体的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以各部门内控检查员为主体的监督检查机制, 一方面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另一方面, 通过各处室自身的参与, 调动了各部门内控管理和防范业务风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能够有效提高内控风险评估的针对性和效率性。
(二) 建立以要害岗位为重点的“高控机制”
建立分级监督评价的流程[3,4], 梳理排查出全行各处室业务风险点风险点517个, 按照其风险高低分为78个一级风险点、105个二级风险点和334个三级风险点, 每个风险点均建立流程图及内控要点。但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是人民银行高风险领域, 也是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要将检查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放在这些重点部门、要害岗位、重要控制环节, 如会计核算、国库业务、发行保卫、财务费用、基建工程、集中采购和行政后勤服务、金融稳定、货币信贷等部门的一级风险点。因此, 各部门开展内控检查的频率应为一级风险点按月抽查, 每季全面检查评估, 二级风险点为按季抽查, 每半年全面检查评估, 统一标准, 规范操作;三级风险点根据业务情况进行抽查, 每年全面检查评估。确保足够的检查频率和监督力度, 不在低风险领域浪费时间和资源, 提高内控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三) 建立纵向横向监督联动机制
1. 建立纵向的上下级联动机制。
日常检查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现场抽查、分管行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部门内控检查员自我检查相辅相成, 检查频率高、涉及面广, 从高风险业务的事前预防到事中监督再到事后整改, 均有监管力量参与其中, 充分发挥上下级的联动作用。综合评价则由内控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 采取每年组织一次年度考评的方式进行, 通过回顾、分析、总结, 对各高风险部门在风险管控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并明确今后工作思路和方向, 扬长避短, 防患未然[5]。
2. 建立横向的多部门联动协调机制。
由核算类和非核算类高风险业务部门、内审、事后监督、监察等部门每半年召开一次业务高风险点分析会议, 根据高风险业务发展变化情况, 对业务高风险点管理办法、流程图及内控要点进行调整完善, 确保制度的可实施性、流程的可操作性、风险的可控制性。强化纪检监察、内审部门、事后监督部门, 以及机关各业务主管之间的相互协作, 注重将执法监察的立项选择、事后监督的差错信息传导、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检查与内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中心工作突出检查、审计重点, 对相关内容实行联手行动, 着力构建内控风险管理的“大监督”工作机制[6,7]。
(四) 完善检查发现问题报告制度和整改报告制度
各部门内控检查检查员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分管行领导与内控领导小组, 并明确相关责任人, 如存在严重违规情况务必进行责任追究, 确保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各部门应将整改落实情况及时报告内控领导小组, 以便进行后续跟踪, 确保存在问题整改落实到位, 巩固内控检查成果, 切实提高内控安全管理水平。
摘要:本文以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为例, 分析近几年来基层央行在内控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着力构建基层央行内控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关键词:基层央行,内控风险,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办公室课题组.我国中央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 2008年第7期, P105-113.
[2]王洪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年7月第1版.
[3]陈丽蓉, 周曙光.内部控制系统论[J].财会月刊, 2010年第2期, P49-52.
[4]文胜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年第2期, P156-160.
[5]振东, 刘庆顺, 牛梦英, 屈耀辉.基于常态化管理的企业危机管理审计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0年第10期, P62-6.
[6]贾云洁.基于战略视角的现代内部审计高增值性业务探讨[J].财会研究, 2008年19期, P71-73.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6
三、党员要努力工作, 苦干实干
越是复杂局面, 越要重于实干, 事业是干出来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 把适度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际。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是具体的, 也是实实在在的。要把这一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就必须从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开始, 使党员、干部成为工作业务的中坚, 职工群众的表率。要用科学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鼓舞人心, 激励斗志, 引导人们看到主流、看到机遇、看到希望, 自觉地为应对危机贡献力量。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带头实干, 实干是最好的领导方法, 也是过硬的领导能力。一切办法, 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找到, 一切问题, 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 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如果只会说不会干、只挥手不动手, 困难依旧是困难, 问题依旧是问题。今年是非常困难的一年, 也是充满机遇的一年, 要把科学态度与实干作风结合起来, 把尊重规律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 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 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结合起来。今年人民银行的各项工作任务任十分繁重、十分艰巨。只有发扬实干精神, 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大, 实干既是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 也是领导能力的鲜明特质;既是最好的领导方法, 也是过硬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既来自于实干, 又见之于实干。关键时期必须超常工作, 昂扬精神状态, 转变干部作风, 努力行动, 共渡难关。越是形势严峻, 越要勇于担当。在严峻的形势面前, 需要比平时担当更多, 要增强领导力, 强化执行力, 提升工作效力。要继续倡导讲大局, 讲奉献, 讲实干, 讲纪律, 脚踏实地, 苦干实干。基层央行的党员、党员领导干部, 就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大兴务实之风, 把国家货币政策在本地区贯彻好、落实好, 增强协调能力, 合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积极创新, 为当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要以实干兴行、以实干兴业。
四、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 群策群力
要全面激活和强化党的基层组织, 使其成为动员党员、团结职工群众、汇聚各方的关键力量。如果我们的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发挥作用了, 就能把人民银行的整体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在这方面, 党员, 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状况、创新能力和领导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民银行的各级基层党组织, 应自觉地从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 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体制、党的组织、党的干部以及广大党员所蕴含的强大政治优势, 全面增强化解危机、创造机遇、实现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只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反应迅速,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凸显, 各方面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 就能形成战胜困难的强大合力。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水平。深入了解职工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真正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 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才能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群众工作同样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 我们要深刻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以群众工作创新促进基层央行各项工作科学发展。要通过有效群众工作,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形成推进工作水平提升的强大合力。有党的领导, 有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 有党员的模范带动, 有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 群策群力, 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就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
不论是国家, 还是个人, 面对危机的挑战, 最需要的是信心。中国的信心就来自党的坚强而有效的领导, 中国的希望就在于能充分发挥这种政治优势。面对危机的挑战, 党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把党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凝聚起各方面的力量, 就不会有不可克服和战胜的困难。有人说得好:金融危机是场大考, 一考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二考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三考平时抓党建工作的成效。党建工作“功夫在平时, 体现在关键”。面对危机, 发挥优势, 迎难而上, 应是必然的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嵩明县支行)
“监督”一词, 在《高级汉语司典》中的解释是:察看并加以管理。在同级监督中, “察看”是比较便利, 但督促“管理”就显得不足。在通常存在的“上级监督下级太远, 下级监督上级太难, 同级监督同级太软, 组织监督时间太短, 纪委监督为时太晚”的现实中, “同级监督同级太软”已成为当前同级监督难的主症, 探索解决同级监督难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关键是要紧紧围绕怎样由“软”变“硬”去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同级监督难的现状
一是纪检组人员配备力量单薄。往往只有纪检组长一个“光杆司令”。纪检组长担任的角色既是“裁判员”, 又是“运动员”, 改变了其相对超脱的监督者角色, 对纪检监督工作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接受同级监督的意识淡泊。对上级的监督容易接受, 但对本单位纪检组的同级监督往往不愿接受。一遇到来自身边的监督, 便与怀疑、猜测、不信任, 以至监视领导、打小报告等想法联系起来。有的还认为, 对监督工作嘴上说一说, 会上大原则讲一讲还可以, 而一旦接触到实际问题就很不高兴, 脸难看, 事难办, 有的领导干部本身以身作则就做得不好, 怕问题捅出来没面子, 有失威信。
三是开展同级监督士气不足。纪检干部受制于自身所处的环境, 认为工资、福利、职务、考核等都得依靠单位, 何必挑自家人的刺, 揭人家的短。如果动起真格来, 会伤同志和气, 工作也会受刁难, 自身利益还要受损。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更是瞻前顾后。容易形成“同级之间包着、让着”, 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现状。
二、当前同级监督难的主要成因
一是不好监督。同级监督权的行使受制于被监督对象, 取决于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民主作风和重视程度。不要说对“一把手”本身的监督, 就是对部门或部门领导的监督与查处, 往往需要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点头, 得到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视了, 同级监督便顺利一点, 力度便大一点, 查处便好办一点, 反之便难以开展。监督的决定权不在监督者自身, 而是掌握在被监督者手中, 客观上制约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同级监督的有效实施。
二是不敢监督。单位主要负责人处于同级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监督者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攥在被监督者手中。对于那些以“老大”自居, 自恃特殊, 不愿意接受监督, 甚至一听到监督就反感, 认为是在找茬子、捅娄子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监督者往往慑于权威, 害怕“穿小鞋”, 担心被调离, 顾虑“碰钉子”, 睁只眼闭只眼, 削弱或放弃监督。
三是不便监督。同级监督的范围、权限、内容、方法和程序, 缺乏慎密的具体规范, 要么分散零碎不成体系, 要么过于原则不好操作, 而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同级监督中, 传统的上对下式的开会、发文件、听汇报、搞专项检查的监督方法不适用, 党纪政纪所规定的各类处罚手段因权限限制又不能用。这种制度机制的不全、方法手段的贫乏, 使同级监督陷入了软弱无力的境地。
三、当前完善同级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 整合资源, 配齐配强监督力量
一方面, 可打破部门界限, 建立监督工作人才数据库。本着“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的原则”, 平时对业务岗位人员也要进行监督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证书化上岗, 确保需要时能调用到素质较高的监督人才;调用时对监督人员要进行知识化分析、结构化调配、模块化编组, 实现监督人员知识和能力的优化组合、交叉互补、相互促进;另一方面, 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对监督中遇到的难题或争议不下的问题, 由专家进行解读;第三, 要加强复合型监督人才的培养, 实现“一人多岗, 一岗多能”;第四, 要强化同步跟进机制, 做到业务发展一步, 监督就跟进一步, 保证监督与业务发展同步跟进。以此, 为精细化监督提供人才资源、知识支撑, 保障监督工作也能精耕细作。
(二) 注重激励, 调动同级监督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一是教育激励。努力提高同级纪委的政治素质, 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较真意识、碰硬意识, 激发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 积极主动地搞好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二是任用激励。真正把具有强烈正义感、责任感, 不畏权势、敢于碰硬的同志选拔到同级纪委的领导岗位上来, 配置到纪检干部队伍中去。同时上级党委和纪委要为敢于监督的同志挣腰, 让符合同级监督整体价值的行为和人员得到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 形成与荣誊、晋升、物质相挂钩的利益驱动机制, 营造有利于同级监督的氛围。三是责任激励。加大同级纪委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实施有效监督的政治责任, 对因监督不力而发生特大违纪违法案件的要坚决追究同级纪检部门的责任, 形成强大的责任压力, 有效地推动同级监督的持久运行。
(三) 抓住重点, 建立同级监督的事前防范机制
同级监督要在容易导致权力偏轨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建立事前防范机制, 重点在人、财、物上规范权力运行。一是实行干部任用“票决制”和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规范选拔干部提名渠道和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 打破过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见调配干部的做法, 通过民主测评、公推公示、竞争上岗, 任用“票决制”等方法, 配备干部, 防止用人腐败。对违反干部任用程序, 推荐干部失察的单位主要负责人, 要严肃追究责任。二是改进财务审批办法。可考虑实行副职“一支笔”审批制, 或成立理财小组, 建立“财务集中会签日”制度。采取副职或民主理财, 可以发挥主要负责人的牵制作用, 增强审批权的相互制约和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三是规范资产运行程序。严格按章办事。实行“阳光操作”, 发挥专家论证、部门承办、群众监督和市场调节的作用, 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要处处插手, 形成新的集权。四是加大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工作力度。对购置房产等大宗商品、家庭成员工作调动、婚丧嫁娶、外出旅行等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项都要及时向同级组织报告, 对家庭财产要按照中纪委规定的范围如实申报。五是改进述职述廉制度。定期就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述职, 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
(四) 跟踪评估, 增强同级监督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一是建立重大决策程序合法性评估报告制度。对“一把手”的重大决策在程序上是否合法合规进行评估, 并向上级书面报告;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的审计, 重点审计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项目决策经营情况、个人收支和家庭财产状况, 离任前财务审批情况等, 并向上级书面报告;三是建立廉洁自律情况评议报告制度。定期填写上报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讯费、招待费、差旅费、用车、外出等情况登记表;结合单位主要负责人的个人述廉活动, 组织群众评议, 并把评议情况记入廉政档案, 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四是建立重要岗位重要人员联系制度。在班子考核、任用考核、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等考核中, 不能单纯地听取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汇报, 应把向诸如组织人事、资金批拨、项目审批、执法、财会等热点岗位、重要岗位、重要人员了解情况, 作为必要的程序和制度加以坚持, 采用座谈、问卷、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权力运行情况。
(五) 严格追究, 增强同级监督的约束力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7
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主要是指会计营业部门、国库部门、会计财务部门和发行部门涉及资金风险操作环节的各个岗位, 每个岗位都与资金清算往来有密切关系, 管理上稍有漏洞或薄弱环节, 就可能导致程度不同的大、小案件发生。目前, 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管理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 宏观上实行多层次统筹管理
现阶段, 基层央行按照岗位职能定位原则, 由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各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重要岗位每半年进行一次填表考核报备;纪检监察部门定期考核其强制休假管理情况;内审部门定期对核算部门负责人履职审计或业务专项审计时审计会计要害岗位定期轮换制度执行情况;事后监督部门监督核算部门会计重要岗位操作环节和强制休假管理环节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各部门根据不同的职能定位, 从不同角度对会计重要岗位实施监督和管理, 但这些管理处于宏观层面, 是对会计重要岗位管理形式上的一种管理规范, 尚未深入到会计要害岗位行为过程中风险操作环节的各个方面。
(二) 微观上核算部门内部自行管理
作为会计核算部门, 岗位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为此,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要求, 对会计重要岗位人员原则上实行2-3年必须轮岗的管理办法, 每年休假一次, 每月由会计主管或部门负责人对会计重要岗位人员保管使用的重要物品及相关登记簿进行监督和检查, 严格排查会计重要岗位的风险隐患。尽管如此规定和操作, 但一些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 发现问题有时不能及时处理或碍于情面, 使内控管理不到位, 作案人员易钻管理环节漏洞, 导致资金风险案件发生。
二、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管理的实践效果
经过近年来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管理的实践, 基层央行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 逐步摸索出“大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监督管理方法, 采取立体交叉等方式对会计核算部门重要会计岗位进行风险监督管理, 履行再监督职责, 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会计核算内控制度执行和操作环节的风险隐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整合资源, 治理岗位风险
近年来, 很多基层央行注意发挥纪检、内审、会计、事后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能, 整合监督资源, 形成“大监督”管理格局, 本着既符合部门业务需要、又兼顾综合业务检查全局要求的原则, 不定期地组织“大监督”部门对会计核算部门的资金风险进行整治, 重点监督检查会计要害岗位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业务操作处理情况等, 发现问题当场确认, 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 从根源上治理了岗位风险隐患。
(二) 强制离岗, 排查岗位风险
自2007年开始, 基层央行对会计重要岗位的管理就采取了很多措施, 除组织人事部门强调的干部休假以外, 一些分支机构结合自身管理情况, 先后对会计要害岗位实施了强制休假或强制离岗管理, 由会计、事后监督 (不负责监督业务人员) 、内审等部门业务骨干, 对会计核算部门的会计要害岗位实行强制休假或强制离岗顶岗管理。顶岗期间, 全面排查所顶岗位人员在本年度内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系统操作使用情况、业务交接管理情况等。通过监督部门的排查, 严防资金风险案件的发生。
(三) 现场监督, 堵塞岗位风险
基层央行对会计要害岗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采取经常性的现场监督检查。如辽阳中支以定期和飞行检查的形式, 由会计部门牵头, 事后监督等部门配合, 对会计核算部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 能够及时监督会计要害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是否到位, 核算部门管理是否疏忽, 并通过现场查弊纠错、解决疑难问题、了解要害岗位人员思想动态, 从源头上堵塞岗位风险隐患。
(四) 交叉轮岗, 规避岗位风险
近年来, 基层央行分支机构不断加大要害岗位交流力度, 防范岗位风险。辽阳中支针对会计要害岗位干部交流工作出台了很多措施。一是会计核算部门内部从事本岗位届满3年的人员, 进行内部调岗;二是选择从事本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 在几个核算部门间会计要害岗位进行调岗交流;三是从核算部门以外选择责任心较强的人员交流到核算部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交叉轮岗, 有效地规避了资金风险隐患。
三、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监督管理的几点建议
从实践情况来看, 对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的监督管理长期以来一直遵循《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组织人事对要害岗位半年考核、纪检监察对要害岗位监督等制度、办法的要求来进行, 至上而下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结合现阶段对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的状况及实践效果,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建立一套规范化的会计要害岗位管理体系
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体系是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前提和保障。会计要害岗位是资金清算往来的直接管理者, 肩负着资金清算的重任, 无论在内控制度管理上还是在操作环节管理上, 都要遵循严格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流程, 并在有效监督机制下才能够达到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的目的。为此, 建议总行有关部门着手建立一套适用于人民银行会计系列各个部门的会计要害岗位管理体系, 统一规范基层会计核算部门现自行制定和执行的一些细则和办法, 从根源上做好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的制度保障工作。
(二) 设立会计要害岗位监督职能部门
目前, 基层央行对会计要害岗位管理呈现多个婆婆管、多个婆婆问、以自身内部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格局, 在一定程度上对会计核算部门的工作责任态度产生了消极影响, 同时也造成管理上的缺位。建议总行根据实际业务管理需要, 将会计要害岗位管理纳入一个会计核算管理机构或内审机构直接管理, 或将基层央行事后监督部门与内审部门合并, 由该部门对会计核算部门执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监督, 同时兼顾对会计核算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监督审核, 避免监督职能作用重复或监督管理不到位现象, 及时排除会计要害岗位风险隐患。
(三) 建立一项完善的会计要害岗位制约管理机制
会计要害岗位一直以来是资金风险的前沿, 管理稍有松弛, 即可能发生资金风险案件。尽管目前会计核算部门均使用各类会计核算系统, 但核算系统在资金汇划环节或挂账等管理操作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隐患, 尤其是国库业务尚未开发电算化的监督管理系统和人民银行与征收机关的对账系统, 在会计核算系统岗位和操作流程监督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管理问题, 而手工监督只能监督其账务组织的合规性, 风险性监督管理还不能实现。建议总行国库局及时开发《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监督管理系统》, 确保对会计要害岗位风险性监督管理有效性, 达到监督制约管理的目的。
摘要:基层央行会计要害岗位, 是会计核算部门的重要部位, 同时也是资金风险案件高发的领域之一。从近几年发生的资金大案、要案来看, 多因会计要害岗位人员有章不循、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监督职能部门监督不利, 使作案分子有机可乘, 导致风险案件时有发生。为此, 建立会计要害岗位长效监督机制, 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体系, 探索一条有效的会计要害岗位风险防范之路, 是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监督的首要任务。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8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立新规程,以追求一种更高的效率。其内容包括:一是制定公共规则,二是保证规则执行,三是坚持公平原则。一直以来,人民银行十分重视制度建设,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管理、不同的业务流程等方面都制定了系列的规章制度,以利于基层行规范操作和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不断提高履职水平。
目前,随着人民银行各项业务工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新业务、新系统的不断推出,与之相伴的是新的风险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近几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在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干部职工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上提高了认识,特别是在管理层,制度优先、执行从严、内控优先、安全稳健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得以确立;二是各部门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金融业务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初步形成了一套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制衡以及对业务操作层的岗位监督等内容的管理制度、业务操作规程和监督检查体系;三是内审、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积极参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在完善人民银行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操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人民银行履行职责,控制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人民银行新的工作职能的调整和新业务的不断增加,对基层央行制度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笔者就如何以开展监督检查促进基层央行制度建设谈点浅见。
一、通过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各类业务制度建立的科学化水平
加强监督检查,是制度建设的有效保障。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工作监督检查,促进基层行建立健全制度。同时,采用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等方式随时掌握制度建设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合力作用,创新监督方法,采取机动灵活的检查方式加强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查找、揭露问题,发现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分析哪些是制度性的问题,哪些是体制性的问题,哪些是内部管理的问题,哪些是执行制度方面的问题,哪些是业务部门和操作人员的问题,一条一条的梳理,这样分类整改和完善制度才有前提和基础,才能促进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整改。
充分发挥内审、组织人事、事后监督、会计、发行、国库、征信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对要害部门、重点业务、业务关键风险部位的监督检查和要害岗位人员的管理,围绕基层央行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和内部人、才、物管理等权力运行,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立涵盖决策管理、责任控制、业务流程控制、职责分离及内部牵制的制度、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等涉及基层央行履行职能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为基层央行职责的正确履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以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检查促进制度建设
监督检查是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工作,是建立健全监督体制和机制的主要内容,是预防干部违纪违法和违规操作业务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制度建设的重要手段。
第一,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制度建设,夯实反腐倡廉的思想基础。推进反腐倡廉,加强教育是基础。只有抓好廉政教育,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要着眼于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完善人民银行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定期讲党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通过全面加强廉政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廉洁意识,确保正确履职。
第二,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廉政预防制度建设,探索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推进反腐倡廉,加强预防是根本。要从容易滋生违法违纪问题的薄弱环节入手,排查风险,建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
第三,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廉政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问责、党员承诺等制度,完善民意沟通制度,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增强监督效果。
三、加强制度建设要不断提高制度的质量和水平
制度建设关键是要管用、可行。制度是人订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基层央行的制度是要根据职能调整和业务与管理的发展及时跟进,保持制度的适用性和生命力,防止朝令夕改,盲目叠加,失去应有的效率。通过开展监督检查,注重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的要求,针对一些容易或已经出现问题的环节和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实在、切实可行的制度。切实做到制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深入到各部门的各个环节。
四、加强制度建设应当注重发挥制度的整体功效,着力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
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还需要构建一个闭合的、关联的、科学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中各部分既有分工、互不冲突又相互联系、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结构、功能和功效的缺失。从某种意义上,制度建设所追求的已不是某项制度的创新,而是应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加强制度间的联系和对接,对制度的功能进行整合,形成良性机制。
五、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建立健全人民银行各项规章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制度执行全面、深入的推进人民银行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制定好的制度不容易,把好的制度落到实处更不容易。基层央行要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执行的工作机制,对各项制度执行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明确执行时限和工作要求,切实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到有章必循、有规必依、违规必纠。充分发挥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作用和优势,提高基层央行的制度执行力。
六、加强和巩固制度建设成果,必须建立健全制度建设长效机制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 篇9
一、当前基层央行各类监督手段的职能与局限性
1. 基层央行监督部门的职能。
一是事后监督中心进行的事后监督。这是人民银行于2002年下半年推出的一项旨在强化内控监督、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举措。从事后监督中心机构设置上看, 大部分地市中心支行设有独立的监督中心, 少数中支与内审、纪检监察等合署办公。从监督内容看, 以本级及所辖支行会计营业、国库、发行等会计业务为事后监督的内容, 对全辖每日发生的相关业务进行事后集中、全面审核和监督, 监督频率为每日监督。从而使一些问题能够及时发现, 并加以控制。二是内审部门的审计监督。内审部门依据财政、金融法规对本行及所辖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 是人民银行的综合再监督部门。通过全面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后续审计和内控评审等方式对各项业务活动、财务活动、内部控制和内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监督和再监督。它行使着《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加强内部监督管理的法定职能。三是纪检监察部门的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一项基本职能和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 是对人民银行依法行政行为实施的再监督、再检查。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对个人在执行业务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进行监察, 实现对本系统同级管下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
2. 人民银行现有各种监督手段的局限性。
(1) 事后监督中心的异步监督存在监督不及时和层面狭窄的问题。首先, 中支事后监督中心对县市支行会计业务监督受路途的限制存在时滞性;其次, 会计账务核算监督与实物管理流程监督分离;第三, 事后监督中心上收县市支行各项原始会计资料档案, 实行集中管理, 县市支行发生的业务差错, 其初始情况在县市支行无法查实, 削弱了县市支行内控的实效性;第四, 监督存在空白点, 财务监督尚未纳入事后监督中心的监督范围, 为风险发生留下隐患。 (2) 内审监督的工作性质使内部风险的检查防范存在不确定性。内审工作规范的运作程序要求现场审计前, 提前将审计内容、期限、开展现场审计的时间告知被审计单位, 为被审计单位应付现场审计预留了空间。许多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突击整改躲过了审计, 甚至一些违法问题也因提前掩饰而长期不能暴露。而且内审机构对违规行为及违规者缺乏处理权, 整改约束乏力, 被审计对象屡查屡犯问题十分突出。 (3) 纪检监察部门的执法监察因职权所限而鞭长莫及。一般来讲, 纪检监察部门有线索才能开展执法监察, 工作上处于被动。受目前地市中心支行人员素质、数量等限制, 难以对业务工作执行政策的情况深入了解, 每年只能选择少数项目开展执法监察。
值得重视的是, 由于上述各类监督方式自身的局限性, 在基层央行业务繁杂、人员偏少、业务素质不齐、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各种监督资源分散使用, 监督效果和效率都不明显, 内部风险难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08年底发生在人民银行宣化县支行工作人员挪用农村信用社备付金存款案件就是一个典型事例。为此, 务必采取有效措施, 充分发挥现有各类监督资源的整体效能。
二、基层央行“四位一体”会计监督机制的基本框架
1.“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树立监督工作一盘棋思想, 实现监督一体化、监督资源共享化、监督责任明确化。 (1) 实行监督资源的合理兼并。结合机构设置和人员缺乏状况的实际特点, 创建由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组成的“四位一体”监督机构, 统称内审监督科, 在管理上由多头向集中转变, 设一名科长抓全盘工作, 下设三名副科长分管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工作, 除内审人员不得参与事后监督具体工作外, 其他人员在各类检查中穿插使用, 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共享, 努力形成大监督新格局。 (2) 建立统一的监督制度体系。将纪检、监察、内审、事后监督各自的监督检查制度办法进行整合, 以一整套监督制度办法来规范监督检查行为, 主要包括:《事后监督信息互通制度》、《现场检查信息互通制度》、《非现场检查信息共享制度》、《监督人员AB岗兼岗制度》、《风险导向分析会制度》、《风险隐患岗位重点监督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建立《监督检查资料库》、《监督检查分析资料库》等, 实现监督检查资源的充分共享, 提升监督检查信息成果转化的时效性;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通过制订《监督人员岗位责任制》、《监督人员岗位奖惩制度》等约束激励机制, 规范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行为, 不断提高监督效果。 (3) 构建监督联动分工机制。通过监督机制的整合, 做到了监督检查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监督定位由模糊性向精准化转变;同时实行首查负责制, 在时间和空间上避免重复检查。事后监督定期将检查发现问题通过《事后监督信息互通制度》与内审岗共享;内审人员通过《风险导向分析会制度》对这些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确定现场监督项目;内审部门将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整改建议定期与纪检监察部门共享, 从而实现监督职能的互补, 降低监督成本, 减少风险隐患。 (4) 推行业务风险适时动态监督。通过内审、执法监察、事后监督等监督信息的整合, 认真执行风险导向形势分析制度, 分析风险的易发、多发部位和关键环节, 分析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排查风险点, 确立重点监控对象, 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实施监督防范, 使业务风险控制逐步走向动态化管理, 既节省现场检查的人力、降低频率, 又能较好地发挥监督部门的合力作用。 (5) 为管理决策层提供信息支持。推行“四位一体”监督机制, 能够使监督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监督信息沟通和提炼得以实现;定期不定期地监督信息报告制度, 能够使领导管理层及时了解和掌握本行在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成因, 为有效防范风险案件提供决策依据。
2.“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的实践成效。
一是为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提供保证。“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的推行在监督和保障全行业务部门、重要岗位工作人员依法高效合规履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业务部门自觉加强内部管理, 健全内控机制, 增强内控优先和风险意识, 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劣绩档案和责任追究制配套措施的推出能够使业务部门遵守制度、合规操作, 也能够使屡查屡犯、检查不实、监督不力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 也能够为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是能够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的科学实施, 能够为基层央行构建一个严密的监督网络体系, 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办法、业绩、劣绩档案、责任追究制度与目标任务考核和绩效工资考核有效结合, 能够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 促进各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促使监督人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的实施, 能够消除过去各自为政、监督效率不高的现象。监督资源的充分共享, 能够不断增强监督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问责制的推行能够使监督人员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促使监督人员形成重学习、重交流、重质量的良好工作氛围, 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而促进监督检查整体水平的提高。四是提高监督效果的权威性。通过机制整合, 能够拓展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 实现监督手段的共享, 主要是将内审、事后监督的“查”与纪检监察的“处”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监督活动的严肃性、有效性, 逐步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以及监督结果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三、推行“四位一体”监督机制的现实障碍
1. 职能定位亟待明确。
目前, 基层央行的“三定”方案尚未正式下发, 部分基层央行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整合监督资源的实践, 但目前上级行的监督部门仍然是分设的, 这样对下级行来说, 监督工作的开展仍存在工作源头多元化的特征, 开展工作时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
2. 信息共享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传统的监督工作, 主要是满足合规和真实性方面的要求, 各阶段的监督检查工作基本上是独立的。在工作组织上, 一般呈现独立的线条型模式;在问题的判断上, 由于局限于业务线条的视角下, 就可能出现“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现象。缺乏连贯性反映全貌又可供分析的信息数据, 历次监督检查成果往往是孤立的, 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数据库, 监督部门之间难以实现监督成果和信息的充分共享, 更缺乏对数据资源的横向比对、纵向比较和综合分析。
3. 业务发展精细化管理亟待监督手段的提升。
在金融电子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 基层央行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金融业务管理和操作方式, 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 越来越呈现出精细化的特征。与之相适应, 为有效加强内控, 防范风险, 对监督检查工作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一方面, 相应的业务内控制度、监督检查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 有些制度前后衔接不够, 缺乏实用性, 难以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身处专职监督岗位的人员, 即使业务熟练, 也很难保证及时熟悉多个岗位业务的最新变化。由此, 出现了业务工作精耕细作, 监督工作精细化监督不足的问题。
四、对完善基层央行“四位一体”会计监督机制的建议
1. 基层央行“三定”方案应明确大监督机制的职能定位。
目前, 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的“三定”方案正在调研酝酿阶段。因此, 建议人总行结合工作实际, 对如何整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督资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给予明确的定位, 建立一种责任明确、信息共享、职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内部监督模式, 以此降低监督成本, 实现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2. 加强信息整合, 提高条块化监督的辨识力。
一是建立一个能够涵盖监督检查工作各个方面的基础数据库。按业务进行分类, 包括历次监督检查的报告、整改意见书以及与监督检查有关的业务规章制度, 形成一个内容完整、查询方便的数据库。二是建立监督查处问题台账制度, 定期对查处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逐条勾兑;按季对前期监督检查中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通报, 督促被监督部门认真整改。三是建立风险评价制度, 监督部门对查出问题进行分部门分类别管理、定期对各部门发现问题的趋势变化做出分析, 划分风险级别, 进行定期预警提示, 提高条块化监督的辨识力和成果运用。
3. 通过加强人力整合, 提高精细化监督的能力。
【央行领导干部监督】推荐阅读:
中国央行05-11
央行资产08-18
央行降息政策06-27
央行货币政策05-09
基层央行廉政文化05-28
央行的资产重负08-04
个人央行征信报告10-06
央行中心个人信用报告05-15
谈基层央行金融监管06-05
基层央行维护金融稳定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