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2024-05-19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精选9篇)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1

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调整,征信管理成为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由于征信工作是一项新业务,受宏观环境和现实因素的制约,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国家征信体系建设投入大,收益小,成本效益不对称,没有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和企业认识不足,配合不力。一是金融机构认识存在 误差。在过去信贷征信管理检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认为信贷征信建设是人民银行提供的一项金融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存在可搞可不搞的自愿性;有些金融机构甚至认为人民银行搞信贷

征信管理是为了约束和监督他们,心理存在抵触情绪。二是企业、个人认识不足。由于过去对信贷征信管理宣传不力,致使企业、个人对这项工程了解不够,有的甚至误认为参加信贷征信管理会将自己企业信息和商业机密泄露出去,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配合少,被动应付多。个别企业甚至拒绝办理贷款卡和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建设,导致了人行在征信管理中“热脸贴到了冷屁股”。

2、管理手段缺乏,职责履行难到位。目前人民银行对征信日常业务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两个制度和两大系统。即《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两大系统分别对应《银行信贷咨询系统》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但仅凭这两个管理办法使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责时明显感到管理手段缺乏而“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惩处手段缺失。在两个制度中的“罚则”中,只对金融机构法律责任进行限定,但对

征信管理的主要对象--企业和个人没有约束条款,导致企业和个人对贷款卡的管理不重视,贷款卡遗失、不参加年审的现象层出不穷。二是缺乏具体《实施细则》。上述的《两个办法》在各地方均没有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基层行在实际操作中感到无所适从。

3、系统功能缺陷,难以满足信贷业务运作需要。一是信贷咨询系统企业信息兼容性和交错性不强。由于系统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作为区分借款人的唯一标准,而技术监督局对同一企业的代码经常更换,导致部分企业在系统数据库拥有多个代码,而系统对此缺乏兼容性和交错性,无法把前一个代码下的信息转入新的代码中,造成同一企业的信息被分割。二是系统中没有票据贴现录入程序,不能满足目前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三是目前系统由于数据库质量的瓶颈制约,未能对重点行业、信贷大户、集团企业的信贷风险和贷款结构变化进行专

题分析,系统效能发挥不高。

4、企业素质差,难以满足系统创建要求。目前尤其在落后地区,企业自身素质较差,很大部分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三高两低”式企业,享受不了银行信贷的支持,银企关系冷淡,对征信体系建设前景不看好,信心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冠以“公司”之名,实为家庭式作坊,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数据不全,满足不了系统信息建设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1、健全机构、完善体制。一是基层建立专门征信机构,将征信管理从人行和各金融机构的相关部门独立出来,专职专人,明确责任。二是应建立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之间协调机制。成立包括政府、工商、技术监督局和各金融机构的联合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对辖内征信工作进行部署、指导、协调,实行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基层商业银行要在目前征信管理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内控制度,将征信工作落实到专

人。

2、配强队伍,提高素质。队伍建设是搞好征信业的保障。基层各金融机构要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安排征信人员;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现场检查、以会代训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种征信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每年根据需要招聘一批品质好、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征信队伍,提升征信管理水平。

3、强化手段,促进管理。一要完善管理制度。尽快建立《征信管理法》、《信息披露》等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完善《信贷咨询办法》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办法》,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增添对企业和个人违规的处罚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征信工作的顺利发展。二要创新管理手段。人民银行可通过整合内部行政许可职能,建立联合监督机制。如在贷款卡管理方面,可与银行帐户管理两项职能有机结合起来管理,既能提高人行工作效率,又能

促进和引导金融机构自律。三是加大检查力度。要灵活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增加现场检查频率,并把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结合,减少检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四要加大处罚力度。定期对辖内金融机构征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违反管理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同时根据制度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促进规范管理,树立人民银行的权威。

4、优化系统,促进利用。首先,人民银行要根据目前征信系统管理软件使用情况,结合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特点,不 断更新系统,以适用业务的发展;其次,及时督促商业银行及时报送数据,确保银行咨询系统、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提高银行咨询系统的使用率。再次,要清理各系统中过时数据、已经多年未用的死贷款卡户,优化系统,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轻系统管理人员工作量。

5、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利用各种媒

体开展宣传,-如通过电视广告、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普及征信知识读物等多种方式,对征信基本知识进行宣传,提高金融机构和社会对征信的认知度。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也要将向借款人宣传征信知识作为办理贷款申请的步骤之一,履行告知义务,宣传银行征信知识,引导全社会支持征信体系建设。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2

计算机机房作为信息化基础设施核心, 放置各类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 其安全防护水平和资源共享水平, 直接关系业务系统是否能够全天候不间断、安全、稳定运行, 计算机机房的运行安全成为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保障。依据《中国人民银行计算机机房规范化工作指引》要求, 按照“实用可靠、有效适度、经济节约和技术先进”的原则, 基层人民银行实施计算机机房建设、改造和运行管理, 计算机机房的安全防护和集中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切实保障了各类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基层人民银行在机房管理工作中仍存在难点和问题, 需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基层央行计算机机房管理现状

基层央行计算机机房集中放置和统一管理人民银行重要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 为所有业务部门提供机房基础设施服务。近些年来, 基层人民银行不断加强机房的建设投入和管理力度, 通过建立多项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 实施机房达标建设、两网分离改造、网络机房的规范化建设等, 有效构建了规范的机房运行和管理体系。

二、计算机机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机房管理与信息化高速发展不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金融信息业务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 但计算机机房作为大量重要硬件信息设备支撑节点的汇聚地, 管理仍存在很多不足。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设备, 基层央行配备机房专业管理人员不足, 尤其是县支行没有科技部门, 更没有科技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 仅由兼职计算机安全员临时负责机房维护管理, 加之平时业务繁重, 且未受过专业训练和培训, 使得相关人员对机房的运行维护仅停留在“照管”状态, 而大量的机房信息设备的技术性维护、故障的排除和解决不得不依赖于上级人民银行科技人员。职能的弱化、机房管理人员的不足, 与信息化高速发展不匹配。

(二) 机房环境设施运维技术水平不足

由于计算机机房是重要信息设备汇聚地, 为了保障正常运行, 对机房设备的运行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常计算机机房除放置重要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外, 还配置了空调系统、新风系统、UPS电源系统、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等基础设施。但由于专 (兼) 职机房管理人员不具备机房物理环境设备专业运维技能, 因此一般选择委托厂商外包维护保养, 例如对机房空调、UPS电源系统等的维保。机房管理人员仅对机房物理环境设备参数进行日常监测和记录, 设备的专业性技术维护保养, 只能通过外包维保厂商定期进行, 因此有些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导致隐患长期存在。例如, 维护空调只维护柜机, 而埋于机房地板下的空调冷凝水管破裂无法及时发现;对UPS电源蓄电池电阻过大、漏液和鼓包不能及时发现。机房物理环境设备运维技术水平不足给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 机房检查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目前, 基层人民银行虽依据总行制定的统一的计算机机房规范要求,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管理、运行、维护相关规章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按照总行信息安全检查制度要求, 机房作为重要的信息安全检查内容每年定期进行检查, 在检查中发现, 由于县支行兼职机房维护人员对机房维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加之日常业务繁重, 对机房的自查工作不全面细致,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不整改, 使得机房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在运维中执行不到位, 例如机房日常维护与检查不能每日进行, 门禁卡管理不严格, 登记簿未登记等。机房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到位直接危及信息安全。

(四) 机房运维监控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 基层人民银行机房运维管理人员对机房运行的物理环境设备、信息设备在管理手段方面, 主要依靠人工现场巡检。虽然按照制度要求, 对机房强电系统、弱电系统、UPS电源系统、空调系统等能够每日定时监测、记录设备运行参数, 但由于业务连续性压力的日益增长, 现场巡检管理手段明显落后, 不能及时发现机房的安全隐患, 管理效率低下, 降低了开展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性, 给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机房基础环境设备安全隐患隐藏且长期存在于深层次技术层面, 将直接威胁到日常工作。

(五) 机房基础环境设备老化日益严重

计算机机房基础环境设备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保障作用。但近年来, 限于经费等多种原因制约, 导致UPS电源等设备老化问题日益突出。以某基层人民银行为例, 45%的UPS电源设备超期服役。机房基础环境设备的老化给机房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建议对策

(一) 突出职能管理, 加强队伍建设

计算机机房是保障人民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安全运行和内部管理体系安全正常运行的基础, 也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础。因此建议县支行设立专职岗位,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稳定机房维护人员队伍, 强化其对机房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促使计算机机房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运维技能

一是对已制定的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各项规范制度要认真学习, 使干部职工熟悉制度要求, 提高大家遵守机房各项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学习各种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如配电系统、空调系统、UPS电源设备等正确的操作方法, 杜绝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人为事故。三是加强技术培训, 可采取“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 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维护人员设备运行维护技能。

(三) 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规范执行

不断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机房管理的关键。在机房日常管理工作中根据实际需要, 不断修订机房设备巡检、机房出入登记、机房值班、机房设备管理等规定和制度, 使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同时, 在机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 要充分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的要求, 落实责任, 严格管理, 执行人民银行有关信息安全和机房管理的规章制度, 加大检查力度, 对不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和做法, 坚决禁止, 必要时制定各种奖惩措施。

(四) 完善管控手段, 提升运维水平

遵循“预防为主, 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的原则, 在加强人防的同时, 利用技术手段, 完善机房监控管理手段。建议建立计算机机房一体化集中运维监控体系, 将机房的温湿度、供配电、UPS、空调、消防、漏水、视频等纳入机房一体化运维监控范围, 将设备运行状态参数通过网络上传, 实现故障声光报警、窗口推送、短信或电话报警, 机房管理员可远程集中监控管理, 提高监控效率, 缓解人员不足, 特别是对不易发现的设备深层次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发现, 为尽早处置赢得时间, 变被动式巡检为主动式发现, 提高运维质量, 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机房安全运维的智能化管理, 提升机房运维管理信息化水平。

(五) 加大资金投入, 保障安全运行

对基层央行工会工作的调研分析 篇3

银行工会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会组织作用的发挥,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一、基层中央银行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

基层央行按照上级行有关要求成立了工会组织,职工入会率几乎达到100%,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会工作制度,配备了专(兼)职工会工作人员。能够坚持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制度。在职大会期间,积极做好会前准备工作,征集职工提案;职大会上对职工提案进行解答,并讨论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办法;会后对会议有关决定进行落实、监督。同时工会积极组织参与行务公开,并将涉及职工重大利益的事项纳入到行务公开的范围。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权益,组织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

总之,工会组织在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了央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目前基层中央银行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会工作存在弱化趋势

基层央行对工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如职工活动场所少,开展活动较少,工会组织形同虚设,特别是一部分工会组织在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以致被职工误解为可有可无。

(二)工会工作人员配备不整,兼职多,专职少

基层央行在机构设置上没有专门的工会部门,且工会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兼职。按照人民银行新的“三定”方案,基层行不再设专职工会主席,在人员配备上,也往往把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放在具体业务岗位上。

(三)维权意识滞后

基层央行工会对维权认识肤浅,思路不清,基本停留在维护职工经济权利上,对政治权利、文化权利涉及较少,法律观念淡薄,不采取依法维权方式,跟不上改革发展的形势。

(四)民主管理模式易流于形式

一是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存在不规范现象,如:部分基层行未能按时召开或虽已召开但会议质量不高,仓促应付,会议日程也形式化,按部就班地做报告,对实质问题一带而过或根本不提;二是职工参政议政意识不强,出现了只顾埋头钻研业务,不积极参与行务管理现象;三是基层行对职工的提案解答有时过于牵强,未能完全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

(五)工会组织未能及时做好职工思想工作,职工思想不稳定

一是监管职能分离后,部分职工心理失落,心存疑惑,对基层央行的存留问题反映过于敏感;二是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三是部分职工思想懈怠,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六)“职工之家”作用发挥不大

一是建家活动的内容、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参加活动的人少;二是工会干部专业性不强,缺少服务技能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未能充分利用“职工之家”的便利条件,如各行的阅览室、健身房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七)劳动竞赛和岗位练兵效果不明显

由于工会干部受自身金融业务素质制约,在开展竞赛活动中做不到得心应手;部分工会干部组织竞赛意识不强,认为参加培训、比赛是业务部门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懈怠于组织比赛;工会组织的比赛也往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缺乏新意,难以发挥作用。

(八)基层央行的工会工作大都停留在搞活动上,且活动的目标单一,不能与履行央行职责紧密结合起来

基层央行工会在开展活动时,缺乏寓教于乐的形式和特点。工会工作在履行央行职责,特别是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工作中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问题成因的分析及启示

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人民银行“条形”管理,基层央行往往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决策权,主动性不强;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职工缺乏对工会职能的认识,甚至有人片面地认为工会工作是务虚的,搞摆设,走形式;三是人民银行各级行都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保证上级有关政策的贯彻执行,也能相应地维护职工权利;四是基层央行受客观条件制约,如经费、人员结构等,有些预期目标难以实现;五是机构改革对基层央行冲击较大。

根据以上因素,得出的启示为,基层行工会工作的重点、方式、方法都应该转变,旧的方法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各行工会工作人员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承认和正视问题的客观存在性,逐步调整工作思路,改变陈旧的工作做法,重点从体制、意识、制度、人员等方面考虑和着手,切实解决好当前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对改进基层中央银行工会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领导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重视工会工作,倡导民主风尚,不断拓展民主渠道,切实树立领导者的人格风范。只要领导带头,职工就有了向心力,工作就有了动力,各项工作也就有了保障。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强化

民主管理

一是要根据形势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会制度,并狠抓落实;二是按照制度规定定期进行换届选举,及时地将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广泛群众基础、责任心强的员工吸收到工会委员会中来,并尽可能地配备专职工会工作人员;三是开好职工代表大会,要将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财务开支情况、奖惩办法、考核规定等提交大会审议;四是推行行务公开,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培养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

(三)切实履行好维权职能

一是依法维权,依照《工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有关法律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开展维权;二是树立主动维权意识,对职工的各项权利、各种利益主动去想,主动去做,这样既能掌握主动权,又能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三是明确维权范围,要将精神文化权益的维护纳入日常维权范围内,为职工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服务,营造健康、先进的文化环境。

(四)强化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抓好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紧紧围绕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贴近职工的思想实际,利用工会这个阵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二是抓好业务知识教育。加强对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与相关专业联合举办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抓好综合素质教育。按照总行提出的“五型”干部队伍建设目标,灌输先进的文化理念,对职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培训,切实做好基层央行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五)围绕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工作

工会一定要紧紧围绕基层央行的中心工作,围绕央行新职能开展工作,在有效履行央行职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切实在贯彻落实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以及金融服务中作出贡献。同时,要结合工会工作的实际,确定几项重点工作来抓,如创建“学习型”组织、完善内部管理等。

(六)理顺党政工关系,使工会工作有基础、有保障、有支持

党政工之间虽然工作侧重点不同,但工作方向和工作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要注重发挥党政工整体配合的优势,坚持既分清职责又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党政领导要关心和支持工会工作,工会要依靠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同时,工会又要支持和协助党组织和行政领导,激励广大职工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从而真正形成一种在工作上党组织总揽全局、行政领导具体实施、工会密切配合的齐抓共管局面。

(七)以“职工之家”为载体,开展劳动竞赛和寓教于乐的活动

要结合当前形势,持续深入地开展岗位练兵、劳动竞赛活动,工会可以配合有关部门,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技术练兵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在组织职工开展活动时,不要总是“老三样”,应该深入社会、深入社区,结合基层央行实际,组织送金融下乡、金融知识宣传、环保春游等易于实施、富于情趣、健康向上、具有感召力的活动,做到既能活跃机关工作气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又能陶冶员工情操。

(八)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建议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张润浩(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基层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的派出机构,是有效履行金融监管职责的执行者,在履行金融管理职责中发挥着具体实施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基层央行的金融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困扰着基层央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一个需要认真加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对策建议

一、基层央行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管理人才缺乏,实战经验不足

一是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以某地市中支为例,全行员工平均年龄达到42周岁,其中44一55周岁职工占总数的48%。二是知识结构老化。以人民银行某市中支为例.具有本科学历经济金融专业毕业的只有28人,占23%。三是高素质人才匮乏。某地市中支全辖仅3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为研究生学历。一方面.近几年新招录入行的大学毕业员工普遍缺乏金融从业经验,多数在工作中还需长期培训。另一方面,现阶段金融业务发展较快,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现有地市中支员工又由于忙于自身业务.很少有机会学习和了解商业银行的具体金融实务,加上缺乏横向流动机会,致使金融管理的感性认识和操作本领受到限制,缺少真正的实战经验,基层央行加强金融管理缺乏高素质人才支撑。

(二)管理手段退化,执法力量分散

金融管理长期以来是人民银行的执法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银监部门分设后,基层人民银行侧重金融服务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金融监管意识逐渐淡薄,对金融管理工作的监管理念、方法探索也停顿了。即使遇到处理监管事务也是回到过去的片面式合规性监管方式中。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实施监督检查,普遍做法是“各自为政,分头出击”,由各职能部门分别进行单项检查,征信管理、金融统计、反洗钱、国库管理、外汇管理等各项执法检查的对象、程序、内容、方式各不相同,没有整合监管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监管平台,未能 形成稳定的执法监管工作体系。监管手段退化,监督检查权力度不足,难以引起监管对象重视。

(三)职能定位模糊,内外环境不相匹配

从法律层面来讲,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被赋予反洗钱、征信业等新职能,但实际上这些新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地运用,加之未能区分履职层次和区域差异,统一以“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三大职能的标准来定位自身的履职模式,结果产生了地市中支履职定位不准、方向偏移等突出问题,以致丧失或弱化了地市中支原有的金融管理功能作用。(四)立法滞后

1.金融机构营业管理方面,法律文件长期实施,内容与现实差距太大。如《现金管理条例》、《国家金库条例》、《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规定的内容滞后于经济金融发展实际情况。以国库为例,1985年颁布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1989年颁布的《细则》,整个思路和框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没有体现国库风险防范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库核算业务的变化,以及国库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库条例的滞后性与新业务的不匹配性逐渐暴露。一些重要的国库业务如国库监管、国库退库、国库拨款,以及一些新的国库业务,如支付系统往来、国库内部往来和横向联网等,没有明确的管理操作规定,使国库业务陷入制度肓区。国库对预算资金的监督权规定得过于笼统,职责分工与监督范围界定不具体,对财政预算单位的监管流于形式。国库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感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综合执法检查方面。一是个别监管职责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如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其制度已日趋完善,但关于应缴存人民银行财政性存款的管理却不明确。如果发生金融机构拒绝上缴财政性存款,人民银行依据何程序如何检查、有违规行为依据什么法规处理,均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层面的规定。二是有的法规未及时修订。如对于金融机构为无贷款卡(无效卡)企业发放贷款的违规情况,处罚依据是人民银行总行1999年颁布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管理办法》,但目前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升级为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之相适应的《贷款卡管理办法》在2006年11月向社会征求意见后至今未正式颁布实施,使基层央行缺乏有力的监管依据。又如在保障金融统 2 计信息及时、准确和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反馈方面,真正可供基层人民银行运用的执法依据不足。三是行政处罚依据缺失。如金融统计数据科目乱归属、漏统等问题,虽然问题突出,但落实到行政处罚,却无法归结到瞒报、数据虚假上来进行处罚,削弱了人民银行依法监管的威信和形象。

3.配套性规定未能跟上立法进程。对于一些新增监管职责的履行,如金融稳定、管理信贷征信业务等职责,由于缺乏配套的法规,导致基层央行面对金融机构的一些行为难以准确定性,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辖区日常金融监测上位法只是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的实体法律、法规。如《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五章监督管理,没有规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难以实行;又如第九条规定“国务院建立金融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目前尚未制定有关规定;第三十三条规定了人民银行的建议检查权,目前尚未得以制度化,导致上述制度仅停留在纸面上;一些新的职能没有规定,根据国务院确定和人民银行 “三定”方案,人民银行被赋予了新的职责,这些职责有的已经在运作,有的仍然在设计之中,但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基层央行与银监部门的监管信息缺乏共享,缺少互补性监管

据统计,目前91.72%的基层行未与属地银监部门建立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机制,难以有效提高监管信息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监管上缺少有效的互补,致使重复监管与监管真空并存,特别是交叉性监管业务,如民间借贷等.双方均未实施监管。基层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有形无实,监管主体权责不清,如地市级人民银行对基层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负有反洗钱监管责任,但却无法与只设到省一级的保监、证监机构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

(六)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机制流于形式,不能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 目前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机制主要是从日常检查和风险监测人手,体系不完整,由于人民银行的监管与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金融业务的增长脱节,风险评估机制不能有针对性地指出金融机构问题、不能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综合评价报告多数是各职能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整理,牵头部门汇总,缺乏对金融机构站位高、有价值、前瞻性强的评价。

二、加强基层央行金融监管的对策

(一)强化金融监管意识,树立监管地位和权威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进对中央银行加强金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深度认识,坚定做好新形势下金融管理工作信心,为更好推进金融管理工作提供思想保障;二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的履职思路,以管理促服务,以服务带管理,在当好金融服务者的同时,勇于当好金融管理者,在管理与服务中寻找平衡,促进履职水平提升;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沟通,高度重视监管工作,把握金融管理工作的新定位,落实好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基层央行的监管权限和工作职责,丰富监管内涵,努力实现与其它工作职能的有机结合;四是坚持“监管树权 立维护基层央行履职地位和权威。

(二)持续推进制度建设,扎实金融管理基础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金融管理工作归口管理。根据地市中支金融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加强金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搭建金融管理平台,单设金融管理科,统筹安排辖内金融管理丁作。县支行应设立金融管理部,作为全辖金融管理资源整合的平台。二是深化制度建设,规范和理顺金融管理工作。继续完善《金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等金融管理制度办法,试点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以金融管理制度为执法监管框架,规范好具体实施程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日常管理;三是加强队伍建设,提供好人才保障。继续做好按管理、检查、调研分类建立金融管理人才库工作,为金融管理储备人才;完善好金融管理人才库管理办法,规范好突出业务专长和综合素质的人才选拔程序,筛选出一批业务骨干入库。拓宽选才用才视野,改革行员录用办法,重点在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选调一批优秀金融管理人才充实到基层人民银行金融管理部门中去,为基层央行有效提升履职水平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完善现有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

由于经济形势的发展和人民银行履职的变化,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银行履职的需要,需要对现有的监管法律法规进一步梳理、完善,并通过基层央行在监管中的实际情况对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清理,如《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中很多条款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工作,对金融机构的执法检查中易造成适用条款的混淆,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征信条例》、《金融统计管理条例》、《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条例》和《支付系统管理条例》;修改《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和《国家金库条例》等。同时,建 4 立健全与《国库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操作规程和具体办法,如《预算收入管理办法》、《财政税务部门开户管理办法》、《国库款项拨付管理办法》及《国库款项退库管理办法》等。以明确的法律条文进一步明确国库在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责,规范国库业务的操作和管理,使国库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建立健全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2009年以来,新一轮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对中央银行改进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建立健全系统性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赋予了新的内涵。我国“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五年金融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人民银行结合自身履职中存在的法律障碍和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上赋予央行较大监管权的实际,推进金融业改革,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加强金融管理,拓展金融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民银行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不断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对人民银行整体履职提出的新要求,确保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权力和金融机构的义务都有足够的法律依据作为支撑。

(五)强化监管信息沟通共享及监管协调

在基层央行间建立金融监管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现区域内金融动态、风险状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沟通及数据共享。与属地银监部门建立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加强监管联合及协调,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现象的发生,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与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强化人民币反假等监管工作,有效提升监管效果。

(六)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履行职责的保障

充分应用人民银行九项金融监管现场检查权,加强对反洗钱、国库、人民币流通、支付结算和结算账户等业务的监管,加大查处力度;整合金融监管职能,强化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综合业务执法检查,提高金融监管合力;发挥中央银行金融业务平台作用,优化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强化金融业务准人备案审核,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探索建立辖内金融风险集中评估防控工作机制,强化对新设金融机构和法人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加快建立对新兴涉金融产业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到全方位的金融风险监测,掌握金融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参考文献:

[1]郭徐荣.财政性存款的缴存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9):55.

[2]吴德军.如何加强金融机构财政性存敖缴存的监管[A].中国金融学会国库专业委员会.2009国库研究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2.

[3]杜斌.论中央银行的纵向一体化与基层央行职能[J].金融研究,2006(09).

[4]周武.基层央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海南金融.2006(08). [5]王家进.提升基层央行履职水平要发挥好六个作用[N].金融时报,2011.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5

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人民银行新的职责和任务,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其职责将得到“一个强化”、“一个转变”和“三个增加”,即强化了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把直接金融监管职能转变为履行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能,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能。随着各级人民银行监管体制改革的逐步到位,对人民银行科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基层央行的科技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与履行央行新的职责不适应的地方,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必将影响基层央行履行新的职责。笔者试从央行新职能对科技工作的要求入手,简要对基层科技工作存在的制约央行职能履行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央行职能调整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人行法的出台,相应地对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二是要求计算机应用水平从基本业务应用向深层次辅助决策发展;三是要求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度更高;四是要求央行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更加安全。

二、基层央行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环境跟不上金融电子化业务发展的需求

1、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硬件设施档次总体偏低。由于受办公经费和其他因素限制,一些计算机等设备档次仍然达不到标准配置。如目前多数基层央行几乎没有一台使用专业处理器的高端服务器,大多服务器均使用高端PC代替。而目前投入运行的新业务程序对计算机配置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如在2002年底《国库核算系统》升级至2.0版后数据库对主机的配置标准更为严格,内存的优化配置竟达到512MB,基层央行计算机配置中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部分基层央行正在服役的计算机中PⅡ以下的机型却占有相当的数量。

2、正版软件数量较少。一直以来,由于一些正版软件价格的居高不下,且更新速度较快,除杀毒软件以外,基层支行很少去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正版软件。虽然业务软件均由上级行统一下发,但日常工作中仍需要一些操作软件和工具类的应用软件,而使用盗版软件却又与保护知识产权相违背,这种情况经常使科技部门处于尴尬境地。

3、网络通讯速度较慢。目前县支行的许多部门的日常业务均需要通过网络专线向上级部门传输数据,如信贷登记咨询系统、NOTES通讯系统等,加之近阶段部分基层央行开通展示自身形象的信息网页,使网络专线的工作量更为繁重。如果几个县支行在同一时间段向上级单位传输数据或传输的文件容量较大时,极容易发生“塞车”现象,使网络专线受阻。

4、无专用防护网络安全设备。随着央行内联网使用的效率日益提高,而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却未能进一步改善,目前多数基层央行都是利用软件进行安全防护,对于一些计算机病毒攻击也许还有一些效果,但对于从互联网上随处可以下载而且即便不是计算机高手也可熟练掌握的黑客软件来说,基层央行的网络还是显得有些脆弱了一些。

5、科技技术资料档案不够健全。近一阶段,一些业务股室对口的上级部门开展新业务程序的培训工作时,将以前由基层央行科技和业务人员共同参加的方式改为只让业务人员参加,业务系统也由上级部门在培训时负责安装配置,以至于后期升级补丁程序也撇开科技部门直接下发到业务股室。这种做法虽然是节省了部分培训费用,而且给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减轻了一些负担,但却影响到基层央行科技部门无法为新系统建立起完整的技术资料档案。许多支行科技人员都遇到这种情况:业务部门遇到突发性硬件损坏或者系统瘫痪等事故造成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要求科技部门进行协助时,科技人员往往因为未参加培训没有相关技术资料,甚至系统安装盘都没有,所以也无法重新配置安装系统,直接影响到基层央行电子化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科技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业务发展的需求

1、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由于受人事制度制约以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基层央行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几乎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人才,大多科技人员都是通过自学来掌握相关计算机知识,所以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2、缺乏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近几年来,计算机等科技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而科技人员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机会却越来越少,如果不是上级行推广一些安装配置较为烦琐、操作难度较大的业务程序,科技人员几乎没有什么培训的机会,更谈不上计算机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系统性培训,阻碍了基层央行金融电子化的快速发展。

3、科技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尽管央行积极倡导科技兴行,也开展过一系列计算机知识全员培训工作,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人员,基层央行员工的整体科技素质仍然不高,许多员工对计算机只能做到系统性、按部就班的业务操作,或者是打打字、处理个简单的文档等,不能够完整熟练掌握上级行配备的硬件设施以及金融电子化产品和服务功能,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4、对计算机安全意识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仍有一些基层央行员工对计算机管理工作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松懈日常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密码口令设置简单、越权限操作、备份数据未能做到安全保管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极易造成因管理滞后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解决基层央行存在问题的建议

1、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稳定基层央行科技队伍。一是可以考虑将县级央行科技人员上划一级,统一归中心支行科技部门管理,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县支行科技人员兼职过多的问题。同时,由于科技人员的统一培训、统一调配和统一调度,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而且可以使中心支行科技部门摆脱因一些日常问题而奔波于各县支行的困境,从而有效解决中心支行科技人员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强对基层央行科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素质。一方面基层科技人员要积极参加上级行组织的业务应用系统培训,另一方面上级行要组织科技人员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班,及时更新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计算机技术日益迅猛的发展步伐,适应央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安全等工作的需要。三是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岗位补贴,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解决科技人员行政级别,提高政治待遇;放宽基层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稳定基层央行科技人才队伍。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基层科技人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快电子化应用步伐,提高应用水平。一是提高网络应用水平,要充分挖掘现有网络资源的潜力,加快办公自动化进程,努力提高央行的办公效率;二是加快网络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与金融机构网络的互连互通,将社会资金在金融系统的流动情况纳入央行的监控范围以内;三是组织开发 央行综合业务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央行办公质量;四是制订相应的法规和规章,加快央行重要数据库建设,保证信贷咨询等重要数据库的完备性和真实性。

3、强化计算机安全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切实提高基层央行领导对计算机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实行计算机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听取科技部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计算机安全工作。建立计算机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落实奖惩。二是杜绝网络漏洞,确保网络安全。由上级行制定整体的网络安全规划、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强化网络之间没有设置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保密措施。三是由上级行统一制订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应急方案。四是强化对基层科技人员计算机安全知识的培训力度,增强基层科技人员发现、处理计算机安全事件的能力。

胡绍军

排行榜 | 站内搜索 | 网上调查 您是第3518932位访客

Copyright 2007-2008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ALL Rights Resever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6

目前, 我国基层人民银行在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岗位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内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是, 基层人民银行在加强内控管理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是一些部门有章不循或执章不严现象时有发生, 存在问题屡查屡犯而始终得不到彻底整改, 内部管理风险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埋下风险隐患。为确保人民银行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如何切实强化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管理, 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现状

1.1 没有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框架

在央行职能发生转变的同时, 各专业部门的业务操作进行了改革, 如会计、国库操作系统均发生较大的改变。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系统的、规范化、操作性强的制度及操作框架与之相辅相成, 使得基层央行在业务开展上力不从心。以前的操作系统、操作规程、规章制度与当前的操作环境不相适应,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违规操作、不同程度地形成对人民银行内部资金的潜在风险。

1.2 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内部风险防范控制体系

目前, 县支行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内部风险防范控制体系, 对人民银行资金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缺乏统一有效的保证体系。业务部门的监督检查变为“走过场”, 纪检、内审人员的同级监督流于形式, 仅为完成任务, 纪检监察部门的案件防范和执法监察不力, 仅仅是大会小会的“口头警告”。由于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客观上放纵了违规操作, 影响了资金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1.3 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县支行没有设立内控组织机构, 业务部门、监督部门在内部管理、内控制度执行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开展的监督检查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工作成果运用不充分, 对基层央行内部控制的风险点、薄弱点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 影响了工作效率。

2 内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思想认识不正确

一些基层人民银行干部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有的认为内控建设是日常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程的简单汇总, 只要制度和规程集中在一起, 内控建设就达到要求了;有的认为内控建设只要制定一套规章制度, 内控管理的任务就完成了, 目的也就达到了;有的认为内控管理是内审和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工作, 与本部门关系不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种机制、一个过程、一个整体, 更没有看到内部控制是由人来实现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使得这些干部不会将内部控制管理贯穿于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之中, 也不会将内控制度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来使用, 只是让内控制度停在嘴边、睡在书里、挂在墙上, 未能真正落实到心里、行动、工作上, 从而没有充分发挥内控管理制度对业务工作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2.2 内控制度不完善

部分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未健全, 尤为责任落实和追究制度不够完善, 主要存在着“粗、宽、散、滞”等问题。“粗”表现为一些内控制度过于笼统、简单化, 操作性不强, 不能为业务开展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和控制。“宽”表现为现行内控制度中对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控制内容多, 而对人员责任的控制却较少, 尤为对管理层的责任控制更少。“散”表现为各部门内控制度建设步调不够协调、和谐, 未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滞”表现为部分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尤其是人民银行新业务的开展、新技术的运用与内控制度建设尚未保持同步。

2.3 监督检查不到位

一是业务部门自身监督薄弱。目前一些部门负责人自我监督意识不强, 对本部门业务违规问题姑息迁就, 导致“一事不严, 百事效尤”。部分业务主管部门内控管理职责不够明确, 监督检查工作上出现了一些互相推诿和扯皮现象。二是业务检查监督力度不足。对有关业务部门履行内部检查监督工作缺乏统一的领导与协调, 未能形成监管合力。三是纪检、内审监督作用受到制约。纪检、内审作为基层央行的监督部门, 其再监督的地位不超脱。纪检、内审部门虽然业务上受上级部门领导, 但在组织形式和经济利益上却无法与本单位相分离。由于着重于同级监督, 所以监督的广度、深度、力度均受到制约, 出现了检查难、处理难、整改难、报告难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责任追究制度还不够完善, 属于内部管理问题或个人行为造成的责任没有认定, 对已认定责任的处理也宽大为怀, 无法起到惩戒和警示作用, 为此, 一些屡查屡犯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加以遏制和消除。

3 建议

3.1 提高思想认识, 夯实内控基础

基层人民银行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管理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切实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意识, 着力打好内控建设的基础。领导班子一定要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内控重要”的思想, 真正做到认识上要定向, 中心上要定位, 操作上要定规。把抓内控制度建设同抓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工作摆上同等地位, 把抓内控制度落实同抓全行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激励机制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认真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其他行领导配合抓、各部门共同抓的内控管理体制, 分工负责, 综合治理。树立“以人为本”的内控管理模式, 强化对干部的思想教育, 提升其内控风险防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内控建设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要大力表彰并加以总结推广宣传, 发挥其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为推动基层人民银行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3.2 完善内控制度, 坚持长效管理

基层人民银行必须把内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重要工作, 装入心中, 摆上日程, 抓在手上。要建立、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认真按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全面性、及时性、合理性原则, 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使每一个部门岗位, 每一项业务环节, 都有明确的制度制约, 都有规范的制度制约, 都有具体的问题责任人, 从而形成一套系统科学、权责分明、有效制约、运作有序的长效内部控制机制。无论是在管理上, 还是在具体工作中, 都要严格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 用制度来规范, 切实做到有规可依, 有规必依, 执规必严, 违规必究, 规避法律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操作风险等问题。

3.3 改进监督方法, 提升内控效能

第一, 关口前移抓防范。要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和岗位制约的内控制度, 把安全检查工作往前移, 提前抓, 抓紧抓好。部门负责人作为本部门各项风险点的第一责任人, 将各个风险点的防范措施要逐一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 人人有责任, 个个有压力。同时, 要定期开展风险排查工作, 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 各负其责抓落实。主管行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相关业务的检查监督职能,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控制, 将各项工作检查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第三, 监督工作抓重点。当前要以防范风险作为重点内容, 实行内控问责制, 加大对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在纪检监督和审计工作中, 注重揭示和发现被查对象在内部控制管理上的漏洞与缺陷, 着重检查内控制度规程是否健全, 有无管理上的疏漏;检查内控制度落实是否到位, 有无工作上的失误;检查业务操作是否合规, 有无内控管理上的盲点。重大问题必须坚持原则, 做到不夸大一个问题, 也决不缩小一个问题, 严肃检查工作纪律和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同时, 对问题的定性处理一定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 做到定性准、处理快、效果好, 从而充分显现纪检和内审监督职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晓灵.中央银行新法规手册.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0.

[2]王洪章.中国人民银行岗位风险防范指南.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7.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7

基层央行作为央行在地方的分支,在货币政策执行、维护地区金融稳定、做好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地方和中央的纽带,对于国家有效管理金融行业、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不可或缺,所以不断加强基层央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加强基层央行的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文化建设关系到一个单位的战斗力、执行力,关系到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低,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能为单位的内部管理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内部管理的高效进行更能使单位的良性文化得以巩固、强化,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一、央行文化的内涵

央行原副行长刘廷焕曾谈到,央行文化是央行在多年的工作积累中形成的历史传承,核心是勤政、务实、高效、规范,它包含着央行价值观、央行精神等内容。其中,央行价值观是央行员工共同遵循的意识和认同感,是央行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央行文化精髓的核心价值观包括责任意识、进取意识、法治意识、专业意识及和谐意识,这五种意识统一了员工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把个人与组织有机凝聚起来的合力。而央行精神是央行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具体表现在央行职工的锐意改革,勇于创新,表现在央行不断创新货币政策观调控和高效的服务,以及有力支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这种具体实践中央行形成了“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和“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队伍,形成了“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十字”行风和“热爱央行、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文明服务”的职业理念。

二、央行文化在基层央行贯彻发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央行宝贵的精神财富,央行文化应该在央行的每一层机构得以贯彻和发扬,尤其是基层央行,更需要文化在工作、管理中的引领和带动,但由于近年来基层央行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对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构成了一定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的方面: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实用人员有限。人员不足和年龄老化是目前基层央行尤其是县支行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影响县支行有效履职的核心因素。以xx辖区县支行情况为例,5个县支行共155名职工,平均年龄46岁,35岁以下职工仅有4人,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

二是员工知识结构陈旧,难以有效履职。基层央行职工大部分都是在央行改革之前加入的,尤其是县支行在改革之后新的人员力量补充较少,大多职工年轻时在职学习获得的学历,所学知识都较为陈旧,虽然近年来不断为基层职工举办远程业务知识培训、岗位任职资格考试等活动,但由于人员年龄较大,个人素质提高较慢,难以适应新业务新职责的需要。

三是一人多岗现象突出,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基层央行尤其是县支行改革后,虽然对部门人员进行了精简,但具体职能并没有较大变化,许多工作都需要基层央行的贯彻执行。由此导致基层央行对工作难以应对,一人多岗,领导顶岗现象较为突出,工作质量难以保障,对上级行部署的工作疲于应付,尤其对于工作过于集中阶段,更是手忙脚乱、难以应付。

四是经费紧张,工资增长缓慢。近几年由于经费紧张,基层央行尤其是县支行人员工资收入基本未增加甚至是减少,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具体工作人员存在“多劳不多得”的心理,不愿意接受新增的工作量,工作积极性不高,大量的新业务难以分配安排,只能由部门负责人来完成。

三、当前加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是实现央行高效履职的重要基础 针对基层央行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对基层央行德文化建设,为有效履行央行职责做好保障。一方面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对基层央行干部队伍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提高,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央行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对有效履行央行职责的使命感,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加强央行文化在基层央行的宣传和发挥,加强对“合规履职、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央行文化的宣传,引导职工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加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是确保内部管理开展的重要保障 央行文化是在长期具体工作实践中逐步提炼形成的。它的形成过程,实际就是央行职工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它对职工有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渗透。在这个过程中,职工按照央行工作的总体要求、行为规范等来逐步形成适合本单位精神的个性,使职工的思想更容易统一到央行精神上来,职工的思想素质也将在央行文化的影响下不断提高,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容易调动,便于内部管理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是营造和谐央行的重要推手 加强文化建设是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央行”得重要推手,通过正确地评价职工的工作成绩,激发职工奋斗精神、挖掘职工可贵品质出来,宣传职工优良风貌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爱岗敬业的意识、使职工钻研本职业务,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并渗透到央行工作的各个方面,便于营造“团结、奉献、求实、奋进”的和谐央行氛围,促进和谐基层央行的创建。

四、加强基层央行文化建设、促进内部管理的具体建议(一)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廉政管理氛围。

央行既是宏观调控部门,也是监督管理部门,还是金融服务部门。员工工作作风的好坏和勤政廉政水平的高低,不仅折射央行文化的建设效果,而且直接影响央行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基层央行文化建设要注重廉洁自律和廉政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加大廉政文化管理力度、宣传力度和检查力度,切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贯彻落实,积极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执法监察和再监督工作,杜绝在金融执法检查中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使廉洁从政成为基层央行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二)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巩固合规、规范的管理理念。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对基层央行员工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因此,作为制度文化的构建,不能单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还必须从员工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要方面来构思、设计和建立。譬如,重大管理活动或业务活动中的民主原则、参与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原则、个人尊严原则、遵守制度原则、激励约束原则等等,基础业务办理、行政审批都要坚持按规办事,做好行政公开、勇于接受群众监督,使上级行放心、群众满意的规范履职文化。

(三)完善精神文化建设,为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环境。

基层银企对账工作调研对策 篇8

银行方面:

1、部分基层行对银企对账工作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按月、季、年同企业对账,有些虽发出了对账单,由于管理跟不上,回收率不足50%。

2、对账人员紧缺,管理不利。据对县农行、中行统计,会计业务量每季按15%递增,而会计人员只递增1.2%。面对众多的户头,仅靠临柜员发放对账单,很难完成对账任务,由于未设立专职对账人员,致使对账工作很难逐户、逐笔勾对,使对账工作流于形式。

3、银行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把关审核不细,不能按制度逐笔记载账务,盲目处理凭证,造成串户或错账,形成银企账务不符。其次,由于银行会计工作质量与奖金挂钩,所以少数会计人员为了隐瞒差错,采取让单位自己开支票转账冲正,违反了会计错账冲正制度,造成了银行账务记载不真实。

企业方面

1、财会人员素质低,企业财务管理不善。主要表现为有的企业财会人员账务书写不规范,账目管理混乱,不及时记账,凭证回单遗失严重,长期挂账不做处理。

2、企业对银行对账工作认识不高,只注重余额,不注重发生额,更不注重银行记账日期,对发现的问题,不积极处理,不认真填写银行对账单,不及时退回银行对账单,使银行无法核对。

3、财会人员变动时,账务交接不清,遗留问题无法核对。

二、加强银企对账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彻底解决银企账务不符问题,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加强检查监督,实行奖罚挂钩,边查边纠边堵,逐项清理。

1、加强领导,完善对账制度。对账工作是全行性的工作,不能只能看作是会计部门的事,把对账工作必须当作大事来抓,制定措施,明确责任,规定期限,明确规定每月、季、年对账不低于全部账户的60%,每一账户面对面对账最长不超过一年。其次,要配备专职对账人员,规定对账人员应承担的责任,使银企对账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定期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宣传银企对账的重要性,以引起各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特别是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视,从而加强财务管理,防止案件发生。

3、积极推广应用计算机对账和账务处理现代化平台。积极推行使用条码查询机,以及时查清未达账务,减轻银行柜台与企业财务人员核对账务的压力,保证银企对账及时。

基层央行征信管理调研对策 篇9

一、省级数据中心建设背景

2007年人民银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了“数据集中、资源整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以及建立两级数据中心战略目标。2009年总行印发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 指导省级分支行开展数据中心建设。

省级数据中心功能定位为省域内人民银行信息管理中心和应用处理中心, 为省域内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社会机构和个人提供信息服务, 其中包括协助总行数据中心提供信息服务和为地方特色业务提供信息服务。

从业务视角看, 省级数据中心的关键在于“集中”, 即为全辖区的业务发展和业务创新提供集中式的统一平台、技术支撑和数据服务。辖区的接入在数据中心汇聚, 业务在数据中心处理, 数据在数据中心集中。

从技术视角看, 省级数据中心的关键在于“统一”, 既全辖区统一集中的硬件平台, 统一的软件应用平台, 统一的运行维护和安全保障体系, 为辖区业务发展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以统一推进整合, 实现集中, 实现省域内科技一体化发展。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科技部门与业务之间工作互动明显不足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目标之一是实现集中式的业务应用和数据服务, 实现全国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总行数据集中、地方特色业务应用系统省级数据集中, 整合应用平台形成全国统一应用平台和地方特色应用平台。按照此要求, 需要科技与业务部门互相配合, 从各自分工角度完成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及技术的实现、业务分类、梳理集中和以及数据和应用整合。目前, 科技与业务部门关于地方特色业务数据集中及应用整合的交流和沟通力度还不够, 没有形成协调互动的工作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3方面。

一是省级分支行业务部门没有系统的业务发展规划, 尤其是对地方性特色业务的研究和挖掘还不够。二是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存储数据的利用率、使用深度和广度比较低, 数据利用及整合还处在较低阶段。三是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宣传力度还不够, 业务部门对省级数据中心建设任务和目标及对今后业务处理模式、数据处理方式的变化缺乏了解。

(二)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关键技术应用与实现存在诸多难点

省级数据中心建设, 在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数据及应用架构、存储平台、门户系统、数据下发平台、ODS (操作型数据存储) 系统等方面都存有难点。存储、SOA (面向对象的服务) 、ESB (企业服务总线) 、RichClient (富客户端) 、搜索引擎、虚拟化、集群、负载均衡、PKI (公开密钥体系) 、数据仓库、内容管理等新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或初级阶段, 解决工作难点、攻克关键技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

(三) 现有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模式与省级数据中心运维工作要求不适应

一是现有运维模式存在纵向 (省会-地市-县) 运维响应缓慢, 横向 (各信息系统之间) 缺乏联动的弊端。二是现有运维管理方式以各地市属地管理为主, 省会指导协调为辅, 缺乏统一指挥和横向交流, 数据集中和系统整合后将不适应区域一体化的运维要求。三是没有对运维响应、实施效果、技术人员工作量、运维服务进行评价和量化考核, 这与省级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流程化、规范化要求不适应。四是信息系统运维相对独立, 信息共享不够, 投入的运维成本和人力较高, 工作效率低。

(四) 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风险集中, 运维压力剧增

数据集中是提高金融科技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数据集中后全国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和地方特色应用系统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 地市以下将没有系统服务器及数据, 只存在应用客户端。全辖基础技术服务类信息系统、地方特色业务信息系统、全辖统一数据存储系统、总行统一推广在总行和省级两级部署的系统、全辖骨干网络系统的运维都集中到省级数据中心。省级数据中心作为省域内数据及信息处理中心和枢纽, 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职能, 新的工作模式将会给省级分支行带来更大的运维风险和压力。现有省级分支行科技部门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全辖统一运维的需求。省级分支行科技部门一般在20人以内, 下设3~4个 (科) 组, 科技人员兼岗较多, 工作量趋于饱和, 科技内部风险防控压力较大。从运维职能上看, 没有设置专门的运维调度和处理的岗位或科 (组) , 将严重影响全辖统一的运维服务和应急处置效率。

(五) 省域内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

信息化项目建设将会以省级数据中心总体架构为基准, 在全辖统一的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数据架构下建设, 在立项、开发、系统设计、系统实施、测试、部署、推广及应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环节都需按照省级数据中心系统开发约束进行规范, 彻底改变原有各地自行开发、系统分散式建设、项目松散管理、标准不一、复用程度低的局面。

(六) 地市中心支行科技管理重点将发生重大转变

数据集中和两级数据中心模式下, 地市中心支行的各业务系统及数据将会统一上收, 集中至总行或省级数据中心, 科技管理的重点将由原来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向信息系统运维和区域数据管理及综合利用、信息安全管理转变。运维管理模式将由原来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转变。信息安全和IT应急保障管理将由原来松散、独立管理方式向以省级分支行为中心的区域一体化管理方式转变。地市中心支行信息系统运维工作将集中在基础技术服务类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维护上, 运维工作将更接近前端用户。

三、对策

(一) 加强科技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作及交流, 建立良好的协调互动工作机制

在省级数据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 成立科技与业务部门工作协调小组, 明确职责分工, 建立定期专题工作例会制度。加大对省级数据中心建设的宣传, 加强业务部门对业务基本数据及需求的整理, 促进业务部门提出业务数据及应用整合思路和业务发展规划, 建立部门间横向公共资源信息的共享机制, 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业务领域的应用。加强区域性数据的综合利用及地方特色业务的研究和创新, 科技和业务部门要转变工作思路, 形成合力, 尽快对现有数据及需求进行梳理, 制定可行的数据整合和利用规划, 促进科技与业务协调发展, 形成科技与业务双向驱动的良性工作模式。

(二) 攻克省级数据中心建设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

在总行指导下, 借鉴商业银行数据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 结合本地实际, 加大解决难点问题的工作力度, 调动各方面资源进行技术攻关。在新技术的应用上, 妥善处理好技术先进性和稳定性的关系, 以及技术的扩展性和实用性的关系,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确保数据中心运行稳定、可靠、高效, 使数据中心建设质量和标准符合人民银行信息化发展和总体技术架构要求。

(三) 转变传统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观念和方式, 建立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一体化运维体系

通过研究新技术的应用, 建立集运维监控管理、服务流程管理、辅助分析为一体的省级数据中心IT运维综合管理平台, 实现对省域内 (省、地、县三级) 网络、信息系统、机房基础设施环境、应用软硬件的集中、统一监控和管理, 实现对全辖日常运维规范化、服务管理流程标准化。同时, 按照一体化运维的要求, 研究制定全辖统一的运维管理制度、服务处理流程、量化考核办法等, 从制度层面规范、约束运维行为。

(四) 注重省级数据中心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在数据中心建设初期做好数据集中化和信息安全的衔接, 考虑数据中心信息安全总体规划, 形成统一的系统性的安全保护规划和策略。建设中, 要同步考虑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与信息系统整合和建设工作一同部署, 做好系统建设与运维的过程控制。建立全辖科技制度体系和信息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规范科技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运行维护管理, 形成统一的制度约束机制。省级分支行在原有科技部门的基础上, 增加科技人员以应对省级数据中心职责加强的需要, 增强省级分支行科技力量, 细化科技岗位, 岗位设置应根据数据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逐步细化。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3个方面, 做好省级数据中心风险防控, 有效控制和化解信息安全风险。

(五) 规范信息化项目管理, 加强对地市中心支行科技管理的指导和协调

上一篇:企业爱心基金章程下一篇:幼儿园小班健康教育教案《多吃蔬菜不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