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干部

2024-09-24

高校领导干部(通用12篇)

高校领导干部 篇1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许多高校深化改革, 重心下移, 权力下放, 各部门负责人的经济决策权、支配权越来越大, 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责任。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不仅可以对高校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及其应承担的相关责任给予充分、正确的评价, 同时对于促进高校改善管理办法, 提高办学效益, 促使领导干部增强自我约束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一)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

高校领导干部应紧紧围绕其职责范围确定审计内容, 重点放在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和个人经济行为责任三方面。按照高校领导干部特点确定审计内容, 一是与责任人有关的管理制度, 主要指应由责任人建立的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制度, 如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规章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二是与责任人有关的经济行为, 主要包括责任人的经营方针、经济决策、对资产的保护、对财经法纪的遵循程度、对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正确反映等。三是与责任人有关的经济结果, 主要指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结果, 包括:计划和预算的执行结果、经济效益实现程度、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 及职工收入和福利水平等。

(二)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对于资金流量大, 有独立财务核算的单位, 其审计重点是本单位各类资产、负债、权益的真实情况。各类资产、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是否真实合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清楚;本单位经济任务及经济目标的情况, 规定的经济任务与目标是否及时足额地与上缴。对于院系等部门的经济责任人, 其审计重点是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有无未纳入预算或超预算和不按计划执行的情况;各项资金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情况, 有无违规收费, 各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 有无隐瞒、截留、私设“小金库”行为;各项支出及分配发放的合规性与真实性情况, 有无超标准、超范围支出、虚列支出、不合规等问题。对于处 (室) 管理职能部门, 重点放在本单位所掌管资金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级目标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国有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保值和增值与安全完整情况, 购置审批程序是否按学校规定执行;经济决策与对内对外投资项目及经费使用的审批程序、合同签定与执行效果情况, 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 有无挤占挪用等问题。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 审计过程中审计标准不规范、不统一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范围、方法、程序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编制缺少专门的规范和准则, 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难度。有的审计范围过宽, 将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以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内容, 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加大了审计风险。有的将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 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 审计评价往往泛泛而论, 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 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者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责任, 以及应负领导责任、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重要责任和一般责任, 背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和方向。

(二) 审计程序滞后, 出现“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

在高校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在领导干部届满、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情况下进行, 这就造成了经济责任计往往是领导干部离任或晋升后才实施的情况, 出现“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 给经济责任人的认定和追究造成了困难, 审计成了干部管理的一道手续, 极大地削弱了审计的意义。由于前任领导已经离开岗位, 新任领导认为于己无关, 审计人员在收集、查证等方面都很被动, 致使审计人员匆忙上阵, 草草收场, 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审计结果的运用严重滞后, 即使查出问题也为时已晚, 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甚至流于形式。

(三) 审计技术与方法不完善

目前, 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账面考核来判断和评价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及其本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主要手段就是查账。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越来越宽泛, 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经济业务日益复杂, 违法违规手段越来越隐蔽, 有些违法违纪问题很难从账面上发现。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使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准确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真实情况, 也就无法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从而使审计风险加大。

(四)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评价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指标和标准。虽然许多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几年, 但是由于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 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标准, 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 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

(五)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不透明与缺乏标准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缺乏标准影响了审计效果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报告, 送组织部门和主管领导。审计结果只对组织部门负责, 不允许公开披露, 组织部门如何利用审计结果没有明确规定, 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 审计结果的利用缺乏标准, 不利于将教职工监督与审计监督结合起来。

(六) 审计力量不足、人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高校内审机构承担着校内的基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等多项审计任务, 而高校中的二级部门多达几十个, 既要进行期中审计、又要进行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 审计任务十分繁重, 各校审计人员普遍不足, 甚至没有专门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 严重制约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进行, 致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方面多、内容广, 政策性强,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复合知识,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我国的审计院校数量较少, 内审专业设置较晚, 高校中现有的内审人员大多专业素质普遍偏低, 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制约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

三、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效机制的建立

(一) 法规、制度创新是审计机制创新的关键

为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应从法规、制度完善、创新入手, 建立起一套既有较强指导性, 又适合高校特点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范围和审计方法、工作程序等都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应明确规定审计的目的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明确其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和存在的问题及应负的责任, 促进学校对干部的管理, 为学校领导、人事部门考察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二) 建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 有离必审、先审后离

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 审计部门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不仅更便于审计证据收集和查证, 提高审计效率, 还可以使审计评价结果得到更有效地运用。应将经济责任审计纳人高校内部审计整体体系中, 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以及专项审计有机结合, 将领导干部任期后经济责任审计扩展到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审计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 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利用其审计成果, 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 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创新审计方法

一是实绩评价法。即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所完成的工作任务,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和发挥的作用以及遵守财经法规等方面的情况。审计时要对会计账簿、凭证、报表资料等进行认真核对。二是民主评议法。对被审计者在任期内所掌握的财务收支情况, 内部管理, 遵守财经纪律, 内查外调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 掌握实情, 以充分的事实对被审计者做出准确评价。三是公布公示法。高校审计部门可以在内部校园网上适当公布相关信息, 让知情者提供线索, 同时审计部门应做好保密工作, 进行调查取证, 对经济责任人尽可能客观公正、完整而准确地评价,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质量。四是抽样调查法。在开展对领导干部审计中常常遇到的难点是时间跨度大, 审查范围广, 内容多, 情况杂, 采取抽样调查法,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建立并推行一套系统、完整、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是根据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求, 对审计内容和评价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形成的, 是一套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指标体系。一是定量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个性指标, 其中个性指标又由绩效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二是定性指标。定性指标是用于评价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涉及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财务收支真实性、财务收支合法性、资产安全性等非定量指标因素, 是对定量指标的进一步补充, 在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中有其独特的地位。三是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指标占整个指标体系的80%, 定性指标 (W) 占20%。定量指标中的权重又可以细分为:基本指标 (A) 占20%, 绩效指标 (B) 占50%, 修正指标 (C) 占30%。每类指标总分都为100分, 根据其明细指标的得分 (Pi) 和设定的权重 (Ii) 计算出得分, 再将每类指标的得分与权重的乘积加, 得出评价分数 (S) 。其通用公式为:S= (A×20%+B×50%+C×30%) ×80%+W×20%。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低、差五等, 根据计算结果的分值, 确定评价对象的档次。

(五) 重视审计结果运用, 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内容

一是对审计结果的运用要讲究方法, 区别对待, 慎重确定使用方式;二是在干部监督管理上, 除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外还要求实行任职公示制度, 并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将审计结果纳入干部任职公示内容, 增强干部监督管理的力度;三是进一步增强教职工参与监督的作用, 不断完善干部任职公示制度, 既可以让教职工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任用干部的情况, 又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作用和效果, 使两项制度同时得到完善。四是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运用审计的量化结果客观、公正评价干部的成绩。

(六) 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后续教育,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不仅应重视包括专业在内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和后续教育, 定期“充电”,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最新动态, 掌握新技术, 熟悉审计新方法, 而且还要及时了解高校自身发展改革的新政策、新动向、新举措,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具体审计业务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使审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知识能力,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中国内部审计》2006年第12期。

高校领导干部 篇2

20xx年,我校上省本科人人数,在xx市远不及我区的另四所区直高中,也不及xx一中、xx三中、xx中学的几所学校、xx中学和xx侨中、xx一中,在xx市仅列第16名,而去年和今年,我校应届生上本科线及第三批A线人数,已名列前茅。今年我们单科成绩又有了新的突破,有2位学生分别以xxx分和xxx分的成绩而成为xx市历史、生物单科“状元”,而单科800分以上的人数达到5人之多。

教育信息化从零起步,今天已走在同行的前列。目前,我校所有的教工(166人)都有个人主页,许多教师个人主页在中国园丁网的教师个人主页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了教学、德育、科研、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运用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在体现实效性方面,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的主任和xx大学的专家都说,全国没有第二所学校能和xx一中比。在xx市、xx区历次教育信息化成果评比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而形成了我校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

开展激励和赏识教育,实行民主治校,使校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今天,xx一中的学生,人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人人有堪为楷模的心中偶像,人人有你追我赶的竞争对手,人人有自我激励的座右铭。尤其是在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方面,我们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在省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成为我校最大、最鲜明且最富有成效的办学特色。

教科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六年前,我们还在努力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和管理常规,学校管理的水平与其他市直学校根本无法相比,也与我们市直高中的身份极不相符。而今天,我校每个教师都参加了不同级别的教科研活动。教科研促进了老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大提高。尤其是所开展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科研实现教育质量的大提高方面,我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20xx年xx区科研成果表彰大会上,我校被区政府授予“xx区20xx年先进科研单位”,是xx区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高中。

20xx年x月被评为“xx省一级学校”。现在正全力为创办“全国一千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作准备。

关注高校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 篇3

关键词:领导能力高校学生干部

1. 引言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能力是诸多能力当中非常重要又非常特殊的一种。领导领域的权威人士沃伦· 本尼斯(Warren G. Bennis)曾提出人人都应该有领导能力,国内也有人提出领导能力应该从娃娃抓起[1]。刘峰教授曾言人人需要领导,首先需要自我领导,然后通过自我去领导他人[2]。因此,领导能力對于高素质的社会建设人才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沟通学校与班级、老师与同学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正常实施。

2. 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研究现状

2.1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的研究现状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校园活动中的积极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是学校育人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干部应该具有的一般能力为:宣传鼓动能力、谋划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知识结构水平。另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干部应具有以下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正确利用和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一定的开拓能力。高校学生干部同时应该具有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2.2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研究现状

领导者是一个有人自主自愿跟随的人,是在权力之外仍有着某种能吸引人们加以跟随的东西,是有着真正能力及魅力的人。单纯依附于组织所赋予的权力之上,而加以发号施令,只能被称作是管理者,而非真正意义的领导者。国外在20世纪后20年曾对高校学生的领导能力进行了一些研究。其中包括对领导能力的实践、领导有效性、性别角色在领导行为中的差异等方面。[3]巴特菲尔德和帕维尔(Butterfield and Powell)曾对马萨诸塞大学的616名大学生(其中男生372名,女生244名)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女学生干部具有相同的领导风格,在性别上不存在差异。

有别于以往对领导风格的研究,布罗斯基(Brodsky)采用领导能力实践调查表(LPI)对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编制出了学生领导能力实践调查表(Student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 ,SLPI)[4]。之后SLPI在不同的学生干部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5]。博斯纳和布罗斯基(Posner and Brodsky)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干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五个纬度(参与性、授权能力、挑战性、思维方法、鼓动性)上高效的学生干部要比低效的学生干部得分高(p<.001),男女学生干部在领导能力实践上不存在差异。

亚当斯和克姆采用学生领导能力实践调查表(SLPI)和领导能力效能量表(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Survey)对一些联谊会的学生干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女生比男生对其会长的评价高,男女生都对他们自己的会长比其他组的会长的领导有效性评价高[6]。

弗里德里奇(Friedrich F. K.)在1993年,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6名美籍非裔学生干部的领导有效力进行了深度访谈,得出结果他们对领导能力的定义包括:领导目标、领导魅力、领导风格、交际能力和创造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动态结合、领导行为等[7]。

3.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文化日新月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作为即将走向社会,担当社会建设栋梁的当代大学生们来说,再局限于基本的书本知识,没有广泛的能力、综合的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能力是综合素质中很重要的一环,领导能力又是能力中的尖端成分。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对已有文献的检索,我们发现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研究还没有,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比较少。已有的研究也多局限于学生干部的领导风格、男女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差异等方面。近年也有学者通过改编领导能力实践调查表对高校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进行了研究,这对加深关于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理解是很有益处的。但我们知道,由于文化的差异,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涵义,人们对其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尤其对于有五千历史的中国文化来说,人们对领导能力的理解和国外对于领导能力的界定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中国高校的学生干部由于其接受的教育和受文化的影响不同,其在领导能力上的表现必定也存在着其独特的地方。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在高校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内容和结构方面做出实证性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乃欣.培养领导能力也从娃娃抓起.领导文萃,1994,(4):81-82.

[2] [美]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领导力(第3版).李丽林,杨振东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Ⅵ.

[3] Butterfield, D A., & Powell, G N. Effect of group performance, leader sex, and rater sex on rating of leader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1981, 28.

[4] Posner B Z, Brodsky B. A Leadership Development Instru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1992, 33 (3):231-37.

[5] Komives, S R. Women student leaders: Self perceptions of empowering leadership and achieving style. NASPA Journal, 1994.31(2): 102112.

[6] Adams T C, Keim M C. Leadership Practices and Effectiveness Among Greek Student Leader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0, 34(2):259.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讨 篇4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我国从90年代末开始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我国高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高校的经济活动随之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关键部门的领导权力也进一步扩大。但是,高校自身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不足等问题,使得腐败得以滋生。财务管理、人事招聘、物资采购、招生录取、基建工程等领域成为高校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四川省纪委的数据显示,2013年5月到2014年10月四川省共查办高校腐败案件36件,处分26人。教育部门腐败案件在查办的重点行业腐败案件中居于首位。在这种形势下,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要求,高校必然要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和内容

(一)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法。

科学的审计方法是保证审计质量和提升审计效果的前提。一般来说,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审计,主要采用核对、抽样和比较分析等审计方法;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审计,主要采用座谈、调查、询问、查阅会议记录和相关法律法规、实地察看等审计方法;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主要采用常规审计方法与电算化审计方法相结合进行;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主要采用审阅、测试等审计方法;对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审计,主要采用测评、走访、座谈、公告、听取群众意见以及检查相关资料等审计方法。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2014年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提出审计的目标是: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所管辖地区(单位、部门)的科学发展;审计重点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守规和尽责的情况;审计基础是: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管辖地区(单位、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根据新规的要求,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国家财经政策执行情况、重大经济和管理制度决策情况、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内部管理监督情况、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及廉洁从政情况。

1. 高校财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高校财务部门的具体职责,审计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否依据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学校的财务预算方案是否依据《预算法》和《高校财务制度》的要求进行了编制;是否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银行账户是否按规定设置,有无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的问题,现金、支票、汇票是否安全;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应收款项和预付款项是否定期清理,对长期挂账的应收、预付款项是否查明原因并进行了处理;是否定期与资产管理部门核对资产账目,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做好了资产管理工作;有无账外账和小金库等问题;本人遵守财经法规、财务制度以及廉政规定的情况。

2. 高校基础建设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依据有关规定和高校基础建设管理部门的职责,审计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建设项目立项是否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基础建设项目是否在批准的范围内进行建设,有无批准外建设的项目;基础建设项目是否纳入计划管理,有无计划外项目和超计划项目,是否存在提高建筑标准、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工程招标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招标手续是否完备、合法;设计变更、施工签证是否真实,是否经过相关审批程序;基本建设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是否合规,有无挪用和截留经费问题;已经完工的项目有无超预算、超概算等问题;已经竣工的项目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使用并办理相关手续;已经竣工的工程是否进行了竣工结算审计。

3. 校办产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是否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企业法》《公司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对校办企业进行管理;校办企业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权重是否合理,企业处于亏损还是盈利,如果盈利,利润的分配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及时足额地缴纳了各项税款;是否按照合同(协议)的要求及时足额地给学校缴纳有关的费用和利润;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是否存在无偿占用学校资产的现象;对外签订的各项合同、协议是否合法,有无损害学校权益的问题存在。

4.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人审计的主要内容。

依据有关规定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的职责,审计内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重点审计房屋、重要物资(包括教学仪器、设备、教材等)的采购、经营、处置和利用是否符合规定;重要物资采购是否经过政府采购,是否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各项资产进行管理;是否在符合政策规定的情况下对资产进行经营和处置;有无将房屋、教室、设备等用于对外投资或经营性出租;有无违规投资、经营或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

5. 后勤集团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账外账和小金库;各项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财经法规以及学校的财务制度,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部门管理的各项资产是否安全、完整;签订的各项合同、协议是否合法,有无损害学校利益的情况出现。

二、高校内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按照新规定的要求,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审计认定的事实,依照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内容不得超出审计的范围,评价结论是建立在有充分审计证据基础上的。同时,需要划分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承担的是直接责任、领导责任还是主管责任。

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以后还要开展评价工作,但是评价会面临审计人员受到机制约束、被审计人员多元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价标准不统一、评价内容不明确等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评价:

(一)对审计对象进行分析,从而科学确定评价内容。

由于高校内部不同部门负责人的职责不同,他们对应的经济责任也存在差异,因此分析被审计对象的属性是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切入点,从被审计对象的属性入手,才能突出不同类型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评价。

(二)重点关注被审计对象的经济

行为和管理行为,达到提高评价结果真实性的目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内部审计重点关注的是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结果,淡化了对经济决策以及管理过程的监管,实际情况是许多问题出现在了管理的过程中,比如招标过程、物资采购过程,这些都是容易出问题的环节,所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要重点关注设备物资采购、基建、后勤、人事管理等重要部门和岗位,这些部门管理过程审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经济活动结果的审计。

三、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

按照经济责任审计新规定的要求,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考核、奖惩和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当作为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留存。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成果作为干部考评、表彰以及任用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高校相关部门在年度考核、表彰奖励干部等方面可以将审计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可以把被审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的情况分为优秀、合格以及不合格几个档次,审计综合评价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审计综合评价合格的,年度考核不能为优秀,审计综合评价不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另一方面,在考察干部的时候可以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参考资料。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组织部可以提出校领导谈话、职位调整、降职、免职等建议。审计综合评价达不到优秀的,一般不提拔或者任用;审计综合评价不合格的,相关校领导应该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审计综合评价反映出来问题严重的,应作出职位调整或者降职的处理。

(二)将审计成果运用在党委的重大决策中。

在审计成果可以运用的同时要扩大成果的运用范围,让审计成果成为校党委重要决策的参考。这就需要从事审计工作的同志善于从根源上梳理问题,并深层次地发现问题、归纳问题,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资料,让审计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发现某部门的资产数量与学院资产处的资产数量不相符等问题,就需要综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不要只停留在解决资产数量问题的表面,要找到深层次的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三)在对干部的警示教育中运用审计成果。

经济责任审计在保护国家财产、健全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和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教材。在审计结束后,要原原本本地向被审计对象所在的部门通报审计情况。对于审计发现的重大、典型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党委汇报,不得隐瞒和回避;对审计发现的不严重的共性问题,要在全校一定层面进行通报;对已经查实的重大违规问题,要通过媒体进行报道,从而达到“审计一人,教育一批,规范一方,警示一片”的效果。

(四)在高校管理中运用审计成果。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可以从根源上找到原因,也就需要反思管理体制是否完善,从而从管理制度上提出解决办法。达到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的目的,实现审计成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包婵静.张兴亮.经济责任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5,(4).

[2]朱兰云.高等院校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3]钱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2,(5).

高校领导干部考察评价的哲学探析 篇5

高校领导干部考察评价的哲学探析

从哲学视角探析高校领导干部考察评价机制,提出必须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考察高校领导干部、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高校领导干部、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评价高校领导干部.

作 者:唐文忠 TANG Wen-zhong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12(5)分类号:G647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 考察评价 哲学视角

高校领导干部 篇6

摘 要:高校领导干部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标准。但是,高校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关注高校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对领导干部自身的深切爱护,也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作为高校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应对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心理问题;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244-02

把健康放到心理角度去分析,是人类进入到20世纪中叶后对自身健康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内心活动正常、心理素质佳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能够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健康、幸福快乐,甚至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或单位的和谐稳定发展。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维护稳定和谐、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高校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应对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高校领导干部的心理现状及影响

领导干部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是联系党和群众的重要桥梁。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领导干部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都会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入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岗位竞争不断加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际关系更加复杂、违纪现象频发等多方面的因素,使领导干部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趋增大。内蒙古党委党校曾经对12个盟市近百名各级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心理不平衡、焦虑、抑郁、浮躁、压抑等心理现象,近年来,甚至时有发生领导干部因无法忍受过大的精神压力而导致自杀的事件。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势必会影响高校领导干部的正常工作,形成更多的工作困难、更大的人际矛盾,阻碍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影响领导班子和管理工作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的形象。这与当前我国加快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建设的宏伟战略是格格不入的。可以说,发展高等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就是促进学校各阶层、各部门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而高校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承担着保证单位各工作环节正常运转的重要职能。没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就难以有高校各项工作快速、高效、健康的运作。因此,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高校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第一,心理疲劳。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领导干部的工作面临着更大挑战、更多的问题、更突出的矛盾。他们一方面要承担重大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又要接受组织的考核和检查,面对全单位职工的民主测评,还要跟同级之间进行比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造成不少领导干部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生活不规律已成为常态,经常伴有头晕脑胀、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失眠盗汗等情况,赴医院就诊又没有发现实质性病症,长期处于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另外,长期从事单调、枯燥的事务性活动,不少领导干部自身的工作热情有所衰退,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还有的领导干部属于“心重”型,工作任务一来犹如给自己的心头压了块大石头,吃饭睡觉都不踏实,生怕工作出乱子、有闪失,搞的自己身心疲惫不堪,诱发出许多心理疾病,如神经衰弱、人格障碍等问题,这对于那些长期在工作强度大、紧张度高的岗位上工作的领导干部显得更加突出。

第二,心理失衡。高校领导干部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信仰失衡。改革开放发展在到今天,很多不良风气也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心态。部分领导干部失去共产主义信仰,拜金主义、奢靡思想蔓延,生活腐化、工作堕落,严重违背党的领导干部的道德信仰;二是生活失衡。有些领导干部无法正确处理自己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朋友和家人之间、奋斗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做不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各种关系,引发心理失衡;三是愿望失衡。当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无法达到既定工作目标时,现实的差距、能力的欠缺会让领导干部产生自卑、失落、恐惧等心理失衡问题。

第三,心理紧张。造成高校领导干部心理紧张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指的是由于工作责任和工作变动所造成的心理紧张。如校园内发生的严重伤亡事故,被相关部门追究责任、被媒体舆论关注等,领导岗位的升迁、降职、免职、调动等,这些事件都会使其出现心理紧张的状况。

第四,心理郁闷。高校领导干部心理郁闷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当理想达不到时,会产生无助、怀疑、力不从心等心态;二是当事业不顺遭受挫折、人际关系方面出现困难和矛盾时,产生过重的思想包袱,精神压力过大,导致心里郁闷;三是猜忌。部分领导干部由于自身缺乏自信,对待周围人和事会产生心理防御行为,从而难免产生猜疑,给领导干部自身带来精神和心理折磨,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对周围人或下属的不信任和排斥心理,造成同事之间巨大的疏离感和冷漠感。

三、高校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调适

要牢固坚守理想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精神力量的源头,没有信念支撑,人就往往无法坚定不移地贯彻自身的思想。作为领导干部,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目光短浅,不思进取,甚至会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在任何时候,领导干部自身都要首先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坚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坚决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高度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筑牢人生的精神支柱,不为任何事物和力量动摇信念,从而保持一个安宁的心理。

要保持豁达宽厚之心。豁达的心胸是一种境界、一种格局、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一般来说,心胸宽广之人容易包容别人,能够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更加理解和尊重别人的不同看法、思想、言论、行为等,也不会以强硬的姿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作为领导干部,拥有开朗的个性、宽容的心态、豁达的心胸是其应有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待人接物大方得体,为人处事大度大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也能迎刃而解,人际关系才会越来越顺畅协调,工作也就自然而然变得容易开展。豁达才能从容,遇事能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过得去。

要正确看待名利得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历史上,多少贤人志士凭以恢宏浩瀚的气度和大海一样宽广的心胸,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成就令后人仰慕的伟业和壮举。身为领导干部,就要有这样的平常心。对待工作要懂得不看重名利的道理,做到不攀比、不计较、不挑肥拣瘦、不沾轻怕重,脚踏实地、勤奋务实,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抛弃一切芜杂累赘,让自己的心灵获得释放,在事业的道路上修炼自我,提高境界,调整思路,积蓄力量,不断取得更多的实绩,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名利所缚累,少了很多烦恼,得到更多的尊重与被爱,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

要从容面对进退留转。事实来讲,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能够正确看待个人职位的进退留转问题的。但是确实存在个别领导干部在面对个人的职位变化时,焦躁不安,心神不宁,在得知结果以前就已经把自己搞的精神高度紧张,无法专心于本职工作。原因的根本,还是“官本位”的思想在作怪,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荣辱观、利益观和地位观。身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明白“当官一张纸,服务一辈子”的道理。面对职位的升迁、调动等变化,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本着一切服从于党和组织安排的原则,以党的事业和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的进步,同时也要正确看待别人的进步。只有“沉得住气”,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保持一名合格领导干部的本色。

要勇敢面对困难挫折。领导干部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决策和办事能力,而且还要有正确面对困难挫折的能力。而战胜困难挫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它可以使人在面临大灾大难时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积极地解决问题、渡过难关。越是伟大的人,越遇到过常人所不曾体会过的失败和苦难。领导干部要有挫折意识,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要把困难看作是一种财富、一种资本。当遇到困难时,要有“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不失信心,也不失勇气,把困难当作是机遇,培养和磨炼坚强的意志,内养祥和之气,外示沉稳之态,冷静分析问题,调整心绪,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同时要学会隐忍,不让极端负面情绪侵蚀自己的心灵。面对挫折永不言败、愈挫愈勇,在不断的磨炼中走向成熟。困难过后,必然会使自己的心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潘虹玮.关注领导干部心理健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

〔2〕赵侠.领导干部心理问题探析[J].理论探索,2005,(5).

〔3〕黄珉珉.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有多大[J].决策,2005,(11).

〔4〕辛燕琴.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J].党建研究,2006,(1).

〔5〕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华夏出版社,1987.

高校领导干部 篇7

1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1 榜样能动作用

学生干部是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的, 其榜样作用主要指的是这些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能够对其他的学生产生激励和积极影响。学生干部也是来自于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 在理想、语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 所以更容易与其他的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在学生干部的号召和感染下, 学生群体就能够针对明确的目标, 奋力拼搏、积极努力、增强信心, 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强大凝聚力的带动下,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2 发挥带头作用

学生干部可以看作是整个学生群体中的带头人和骨干, 也是组织各项学生活动的人, 这样学生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好坏就会直接对学生工作管理质量产生影响。因此, 注重对其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进行自我管理与教育, 更好地发挥带头作用。

1.3 发挥协调作用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与教师之间的桥梁, 在关系协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生干部需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 注重两者之间关系的协调。首先学生干部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在整个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基础和前提是教师本身拥有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从而形成一种隐性影响因素的精神力量, 让学生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次, 需要处理好友谊与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干部一方面与其他学生之间都是朋友、伙伴, 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 学生干部又是得力的工作助手。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完美地处理好友谊与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 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协调作用, 增强学生群体的团队意识。

2 如何完善高校学生干部工作

2.1 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

在管理工作中,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看作是其例行工作的一部分。对于学生干部来说, 加强其他学生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也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 来加强对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各个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 在学生管理方面需要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及科学化, 不断将学生管理及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融合, 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规章制度。

2.2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学生群体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健全的人格,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机构、师资队伍及咨询机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问题的不良影响, 进而导致其心理出现不健康的问题, 原先学校中开设的专题报告或是心理咨询室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要求了。就目前来说, 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现状楚, 然后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具有针对性、情感性和亲和力, 并对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 有效地结合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学生干部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途径, 需要更好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 就需要及时地向教师汇报, 然后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

2.3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自身队伍的建设

对于学生干部来说, 所有的工作并不是依靠自身就能够完成的, 还需要加强对自身队伍的建设, 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对成员的选择。学生干部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 这样才能够做好工作;其次, 学生干部之间建立灵活的联动机制, 从上至下做好与教师和学生的衔接工作, 队伍内部工作任务分配明确, 提高工作效率;最后, 队伍本身应该培养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校实际探索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交流方法。

3 结语

在新时期, 学生干部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该注重对学生管理方式以及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和改进。随着教育事业以及社会的不断变化, 学生群体的各个方面也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 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促进其更好地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进一步建设和培养, 注重其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喆, 周海峰, 刘平.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团队管理[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5) .

[2]郭洪楠, 孙竞阳, 殷路.双因素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 2012 (12) .

浅议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篇8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原则,问题,对策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受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退、退休等原因对其原所在部门或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开展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 以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不仅可以对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及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客观、公正、充分的评价, 同时也是对下一个任期的事前监督。它对于考核高校领导干部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 在高校时有发生的腐败案件也引起了社会关注,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内部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如何解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这些问题, 需要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进一步探索改进。

一、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 高校发展离不开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家增加了对高校的经济投入, 使高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校大规模的基建工程, 大型教学设备的购置, 科研项目的增加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等, 给高校注入了活力, 也增强了高校的经济实力。高校资金运用涉及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 这些经济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包括财经管理和监督制度, 因此, 建立完整的任前把关、任中监督、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促使其认真履行经济职责, 保障高校良好经济秩序, 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经验教训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这些年来, 高校在教学、科研、基建、银行贷款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 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会计核算不规范, 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私设“小金库”;任意改变建设项目计划及内容, 基建超计划投资;专项基金被挪用, 没有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问题的产生, 与有关部门领导财经法制观念不强,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济责任不明确有关。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大家反思, 加强财经管理必须将加强对干部的约束和监督落到实处。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增强其自律意识, 认真履行职责, 自觉搞好廉政建设尤为必要。

二、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 实事求是原则。

对查出的问题, 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和法律依据;在界定经济责任时, 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材料作为基本依据, 如实反映实际问题。

2. 依法审计、分清责任原则。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须依据法律认真执行。只有分清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以及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 才能对离任者任职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

3. 相关性和效率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在确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搜集审计依据时, 要以是否与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相关为标准, 由此来划分审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要讲求工作效率, 及时下结论, 否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4. 及时反馈原则。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作为责任人, 也迫切希望了解审计报告对自己的评价。

三、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 经济责任审计意识淡薄

首先, 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 有些高校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不够, 没有将审计工作同财务、教学、科研工作那样重视, 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有财务部门把关就行了, 不需花太多精力去抓。其次, 被审领导干部认为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对审计不当一回事, 不明确审计目的, 不清楚审计内容, 审计意识差。最后, 审计人员怕得罪领导和同事, 畏难情绪大, 工作得过且过, 应付了事, 审计工作相当被动。

2.“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普遍

高校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在领导干部届满、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情况下进行, 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领导干部离任或晋升后才实施的情况, 出现“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 给经济责任人的认定和追究造成了困难, 审计成了干部管理的一道手续, 削弱了审计的意义。由于前任领导已经离开岗位, 新任领导认为于己无关, 审计人员在收集、查证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困难, 致使审计人员匆忙上阵, 草草收场, 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由于审计结果的运用严重滞后, 即使查出问题也为时已晚, 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3. 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和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但是尚未制定出具体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指标, 没有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 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评价报告时没有依据, 难以操作, 主观性较大, 存在较大偏差, 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4. 审计队伍力量不强

由于高校内审机构承担着校内的基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等多项审计任务, 而高校中二级部门多达几十个, 既要进行期中审计、又要进行年度审计, 审计任务十分繁重, 审计人员普遍不足, 制约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进行, 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另外,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广, 政策性强,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 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而内审人员现有专业素质很少达到该水平, 制约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

四、解决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宣传力度, 增强审计意识

高校要积极宣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提高审计意识, 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重用审计人员, 提高审计人员待遇, 并把审计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 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规范领导干部行为, 提高经济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 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氛围, 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理解审计行为, 支持审计工作。

2. 将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化、制度化

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化、制度化, 将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调离之前就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让审计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搜集审计证据。对干部实行任中审计, 有利于检查干部平时经济责任完成情况, 便于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这样, 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评价也就客观公正。同时, 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有机结合起来, 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数据可作为干部调离任后审计的直接参考依据, 充分利用审计成果, 实现审计资源共享,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 科学地制定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准绳, 是审计评价的依据。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尚未研究制定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科学运用审计方法, 结合审计的目的和对象, 科学分析讨论考核指标, 研究确定评价标准, 作为评价领导干部责任和政绩的依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 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4. 加强审计人员培训,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不仅应重视包括专业在内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后续教育, 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了解审计工作的最新动态, 熟悉审计新方法, 而且还要及时了解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新政策、新举措, 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具体审计业务紧密结合, 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使审计人员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宏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9.5

[2]李永红.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财会通讯.2009.6

[3]郭玉红.河南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对策.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2

高校领导干部 篇9

关键词: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廉政建设自古以来是国家的重中之重, 历朝历代君王都相当重视国家的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是我党一项重之又重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新思潮、新观念、新知识不断冲击着每一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时时侵蚀着领导干部的头脑, 出现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等腐朽思想。

2010年1月, 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简称《廉政准则》) 。2月, 贺国强同志在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事关全局, 责任重大。

《廉政准则》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 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最新成果, 标志着我们党反腐倡廉建设迈入了新的阶段。《廉政准则》对于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前, 高校与社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高校掌握着大量的资源,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处置人、财、物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之, 高校里的贪污腐败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 高校里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楷模和大学精神的代表。

高校在贯彻实施《廉政准则》, 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工作中, 我觉得, 首先, 要从制度、监督、执行力等外部条件“多管齐下”来加以制约。

1.建立健全机制体制, 从源头上杜绝违反《廉政准则》行为的发生。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反腐倡廉最基本的一条就是防止绝对权力的产生。

完善教育制度。把《廉政准则》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纳入校院两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内容, 纳入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内容, 纳入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 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系统学、深入学、反复学。把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作为根本纳入到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目标之中, 渗透于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把《廉政准则》教育作为新提任党员领导干部岗前谈话的重要内容。组织有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 采取列席中心学习组会议、专题民主生活会、抽查会议记录、组织知识竞赛等方式, 检查督促学习贯彻情况。

完善监督制度。大力推进学校重点工作的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落实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以健全“三重一大”制度、决策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为重点, 逐步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完善预防制度。完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管理规定, 加强基建招标、物资采购、招生录取、教育收费和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等。

2.强化监督监察, 坚持“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对权力进行监督最有效的方式是让权力公开透明, 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 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推进权力的运行公开。按照“公开是制度, 保密是例外”的要求, 深化学校党务公开、政务公开, 健全和规范学校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 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 凡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全校公开。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强化纪检监察联席会议制度, 坚持党委决定任用干部之前征求纪委意见的制度、领导干部任前谈话制度、对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和廉政承诺制。整合监督资源, 进一步强化纪检、监察、审计等方面的专门监督, 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行政监察, 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人员、重要岗位、重点部位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学校可以尝试建立预算委员会、招投标与采购工作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家委员会的监督模式。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扩大民主监督, 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 聘请教师和学生兼任党风监督员。不断完善学校“大监督”工作联动机制, 组织协调多部门参与监督监察工作。拓展群众监督的渠道, 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 构建起树形网状的监督体系, 将监督工作深入到干部换届、竞聘、招生、招标、考试、评优、晋职等领域之中。

3.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确保执行有效。

首先,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好制度不执行, 等于没有制度。没有执行力的制度, 往往流于形式, 成为摆设。

建立责任制。建立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 把责任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身上。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加强院系各项决策制度和责任制度的建设。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的同时, 权力的“监管重心”也要下移。学校各院系可建立教授委员会 (院系领导不能在其中任职) 、学术委员会 (学术型的院系党政领导只能当委员) 和教育指导委员会 (至少要有一位院系领导作为主任) , 并建立相应的运行与决策制度, 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加强督促检察。学校纪检部门协助党委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 坚决防止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起作用的现象, 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对执行制度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 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其次, 要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除了外部条件加以制约外, 还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严格要求, 贵在身体力行。

1.对《廉政准则》要常怀“敬畏心”。

《廉政准则》中8个“禁止”和52个“不准”, 涵盖了行政权力行使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 明确了哪里是“不能入”的禁区, 哪些是不能触的“高压线”, 给党员领导干部画了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一道廉洁从政的“政治底线”、一道遵纪守法的“红色警戒线”。如果党员领导干部财迷心窍、官迷心窍、色迷心窍, 走入禁区, 触动“高压线”, 就必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因此, 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廉政准则》心存敬畏, 把《廉政准则》熟记于心, 全面、透彻、深入地领会其精神实质,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自觉践行, 廉洁从政。

2.对权力要常怀“平常心”。

《廉政准则》是对权力的约束和规范, 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领导干部要规范、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 就必须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醒认识到“做官一张纸, 做人一辈子”, 更要清楚认识到权力是柄双刃剑。正确地行使权力, 则群众喜、事业兴、己光荣;错误地行使权力, 甚至滥用权力, 则群众怨、事业损、声名败。清人申居郧说得好:“做官时, 要往前日想一想:我原不是官;又要往后想一想:我不能常有此官。寻取真我, 方有着落。”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怀这种“平常心”, 牢固树立掌权为民的思想, 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处理问题。

3.对诱惑要常怀“明白心”。

作为领导干部, 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 如果不能头脑清醒, 保持一颗“明白心”, 就会为物欲所惑, 为名利所困。要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诱惑向权力献媚, 目的就是想俘虏权力。江泽民同志曾用古训告诫领导干部:“大厦千间, 夜眠七尺;珍馐百味, 无非三餐。”领导干部要经常用《廉政准则》为自己的行为敲警钟, 管住自己的脑, 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眼, 不该看的不要看;管住自己的嘴, 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 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腿, 不该去的不要去。正确对待个人利益, 自觉防止私欲膨胀, 做到“绝非分之想, 拒非分之物”, 不为物欲所惑。

发展是第一要务, 是硬任务;廉政是第一保障, 是硬措施。贯彻实施《廉政准则》, 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责任重大。抓好廉洁自律教育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远离腐败侵害、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就是要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参考文献

[1]中共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检察厅.《〈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学习读本》[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初探 篇10

经济责任是经济责任审计永远的主题, 经济责任最新且最权威的定义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2010]32号《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四条本规定所称经济责任, 是指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 依法对本地区、本部门 (系统) 、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经济责任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复杂的特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是指高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因其所任职务, 依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管理责任、经济发展责任和个人经济行为责任。具体细分主要是指履行经济政策执行责任、经济决策责任、经济管理责任、经济效益责任、廉政监督责任等。

二、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

为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 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7月印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该规定的颁布实施昭示了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进入法制轨道。问责制的本质在于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 防止权力腐败, 保障公众利益。高校作为公共资金投入较多、社会资源占用较广、民生关注度高的教育领域, 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 明确高校领导干部经济目标, 提高高校领导干部敬业履责能力, 对高校领导干部实行经济问责大有必要。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是对高校领导干部履行的经济责任客观评价, 通过必要的责任追究机制, 落实高校领导干部所应承担的责任。高校领导干部实行经济问责就是要做到既要处罚追究履责不到位的领导, 又要奖励、重用、提拔履责好的领导, 这样才能弘杨正气, 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审计部门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基础。

三、当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的难点

1、经济责任不明导致问责困难

尽管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等各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有关经济责任做了许多相关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范围和法律职责, 确定了领导干部在高校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对高校领导干部今后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目前现状来看, 高校经济复杂, 岗位各有不同, 经济责任面广,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不明, 经济责任模糊, 时有责任交叉和责任无人承担的现象发生。经济问责是责任承担, 问责问到个人时重点是经济责任划分、职责明确、权责明晰, 由于高校经济责任没有贯穿高校整个经济循环过程, 经济责任不明导致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难以落到实处。

2、经济问责难以常态化

时下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一般为“运动式问责”和“人治式问责”, 其通常具有间断性的和不经常性的特点, 多以事故发生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后被动地善后, 而且由于经济问责制度及其执行程序欠清晰, 很多情况下出现无法可依或执行偏差, 导致经济问责的结果缺乏公正性, 经济问责缺乏持续性和普适性。因此, 要实现高校经济问责从“人治式问责”转变为“常态式问责”, 低效问责转变为高效问责。高校经济问责制急待加快法治化建设步伐, 从制度上重视程序性问责, 确保经济责任问责制的合法性和连续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责任问责制的效能。

3、经济问责公众参与匮乏

《暂行规定》第三条:“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 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 权责一致、惩教结合, 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目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只是高校上级对下级的问责, 高校全社会公众的力量包括舆论媒体、人民代表、民主党派等没有充分参与到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中来, 特别是高校的广大教职员工没有参与, 经济问责公众参与匮乏。因此, 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行使权利的积极性, 对认为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履行好其经济职能的高校领导干部进行控告和申诉, 进而追究其经济责任。只有这样, 高校领导干部才会在公众强有力的监督之下认真履行自己的经济责任。

四、推进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的对策

1、宣教警示优化问责环境

在高校, 教学和科研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很多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校领导干部都是行政、教学科研双肩挑, 对经济责任和经济责任问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 高校要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问责的宣传教育工作, 调动师生公众参与监督, 不断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问责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党校这一组织机构的作用, 以及借助各类各级干部培训班、会议、文件等这些工作平台增强高校领导干部对经济工作的了解, 增强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促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履责能力, 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 以责为依据, 责权利相结合, 用制度管事、管人、管财, 使各部门领导在其经济工作中按规定行使权力, 按规定承担责任, 极大可能地优化问责环境。

2、经济责任告知

为了使高校各处 (部) 、学院 (系) 、直 (附) 属单位负责人进一步明确任期经济责任, 全面履行经济管理职责, 确保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顺利进行, 倡导将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进行事先告知。告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任职期间依法履行经济管理职责,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执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事项集体讨论决策制度, 对本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及其财务收支负有领导责任, 二级单位分管领导对二级单位负责人负责, 对其主管事项履行经济职责, 监督、检查相关人员正确履行岗位责任, 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有关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落实财务分级管理责任制, 包括经费分配 (含预算经费、奖酬金等) 和财务报销等办法, 及时处理单位债权债务、纠纷和遗留问题, 维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资源使用效益, 杜绝损失浪费, 落实上级财政、税务、审计、物价等部门及学校有关职能 (部) 处对本单位有关财务、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有关经济工作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 本人遵守廉洁自律规定, 坚持廉洁从政, 认真及时办理离任、接任的有关经济手续, 做好经济责任交接工作, 并以书面形式告知高校领导干部, 尤其是对新提拔上任的高校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告知作用巨大。

3、经济责任承诺

高校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承诺制是以制度的形式明确高校领导干部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 并承诺给国家和高校造成经济损失的愿意接受责任追究和处理。这一工作由高校管理干部的组织部门牵头, 人事、审计等部门协调配合, 与领导干部签订《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承诺书》, 要求高校领导干部正确对待经济责任告知的高校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可持续发展、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等经济责任, 准确把握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内容, 承诺自觉接受监督, 这不仅增强了高校领导干部严格执行政策法规的意识, 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和预防作用的同时, 也提前给高校领导干部经济问责敲响了警钟。

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

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问责扩展到经济领域, 将领导干部工作的经济责任、经济管理绩效、尤其是经济决策的绩效纳入经济问责的视野, 经济责任审计问责促进了问责制度的常态化, 有力地促进了问责制度的发展, 逐渐成为有效的问责方式之一。审计署早在1996年就发布了有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 2001年颁布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 2002年颁布了《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010年中央两办[2010]32号《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以及责任追究等结果运用制度, 逐步探索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能满足广大师生对高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信息需求, 能给领导干部本人和被审单位产生问责的压力, 降低问题整改的成本, 缩短问题整改的时间, 从而实现了审计监督工作由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包括:一是确定公开的对象, 审计对象可全公开或选择性公开, 选择性公开时一般选择教职工关注度高、代表性强、师生反映多、宣教警示作用大、负面影响小的审计对象, 逐步完善审计对象全公开。二是公开的程序, 由审计处与组织部、纪委、监察、人事处、计划财务处等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研究商定和会签, 并报请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审签, 跟踪反馈审计结果公开的情况。三是公开的范围, 被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和单位的新老领导班子成员;被审领导干部本所在部门和单位中层干部以上人员或单位全体人员;高校各二级单位等。四是公开的内容, 主要包括被审领导干部审计情况、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结果、审计提出的建议意见等。五是公开的形式, 一般多采取会议、通报、文件、网络等方式进行公开。

5、经济责任追究

经济责任追究是推进经济问责的又一得力措施,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是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归结点, 是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高校党委、行政及其组织、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根据工作职责权限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做出处罚决定。经济责任追究的形式有多种:一是组织处理, 包括诫勉谈话, 责令检查, 通报批评, 警告、记过、降职, 责令辞职、免职、开除等。二是经济处罚, 包括责令赔偿损失、扣减薪金等。三是职业禁入, 指多少年内或者终身不得担任领导干部。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 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涉嫌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在实际工作中重在原则明确、程序清淅、内容全面、方法操作性强, 并将经济责任追究结果公告, 可促进高校经济问责有力实施。

参考文献

[1]陆美娟、雒敏、周伶俐、丁新农:关于落实高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探讨[J].会计之友, 2010 (10) 中.

[2]徐荣华、郑丽霞、吴宗:以责任为重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J].财会研究, 2011 (8) .

[3]洪晖:对官员问责制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 2007 (1) 下.

[4]钟裕民: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1 (2) .

高校领导干部 篇11

关键词: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

作者简介:徐大圣(1981-),男,吉林公主岭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组织部,助理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干部管理、党校工作;秦芳芳(1981-),女,河南焦作人,华北电力大学党委组织部,助教,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热能。(河北 保定 071003)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是指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并担任一定职务的管理者,是高校管理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贯彻落实高校方针政策,推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对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推进学校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待中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不良倾向。许多干部也存在着“工作是硬任务,培训是软任务”的思想,出现重实践轻理论,以干代训等现象。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干部培训的重要性,把这项战略任务提到应有的高度。

(1)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新经济特点的逐渐凸显,高等教育日趋发展,高校管理干部在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方面出现了不适应和不够用的现象。面对高校管理工作一次次新的挑战,干部培训应根据实际需求,从培养社会主义教育家的要求出发,通过对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的讲述,增加高校中层干部与时俱进的能力,从而适应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就高校本身而言,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打造一支懂教育、善管理、党性强、业务精的高水平干部队伍,使其在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也必将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2)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是高校合理选拔任用干部,打造高水平干部队伍的需要。干部成长规律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就是“发现—培养—使用”。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体现在干部成长的整个过程之中。中层管理干部通过培训,可以解决校级后备人才的“发现”问题,组织内部成长起来的干部对组织本身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且具有组织特有的文化,熟悉工作时间短,进入角色快,为人才的成长与储备奠定了基础;通过强化培训可以解决干部的“培养”问题,为干部的成长创造了条件;通过学习期间的综合考察,为干部的推荐选拔以至“使用”提供了保障。从而进一步实现了三个环节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培训干部、选拔干部。因此,加强高校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可以大大强化高校干部队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使政治过硬、学有所长、干有所为的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各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非常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针对性方面

就培训规划而言,目前高校干部培训工作普遍缺乏全面、长期和系统的规划,只满足于按照上级组织的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强;就培训内容而言,在党的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意识方面培训的内容及时且内容丰富,但在管理知识的培训方面,缺乏系统的、针对性的培训,忽视了党员干部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学习和研讨,不能满足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需求。就考核激励机制而言,干部教育培训的考核考评机制不健全,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没有建立健全学习效果检验的相应机制,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约束性不强。

2.实效性方面

就培训的效果而言,中层管理干部的培训在时间统一上比较困难,有的与上课发生冲突,有的在外出差,还有病假、忘记等原因。在干部外派培训过程中,往往因工作任务重离不开而错过培训机会。在培训的过程中,由于培训方法主要是讲授式,这种培训方法在培训初期的效果还可以,一旦超过培训对象的听课疲劳周期,课堂效果则不太理想。有的培训时间较短,干部希望培训的内容较多,讲授者只能提纲挈领地讲,听课者也只能泛泛地听,达不到一定的深度,更不能系统化,导致质量不高。

3. 操作性方面

就培训的实施而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培训的组织者左右为难,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培训什么内容、培训多少人、培训的时间、培训的方式、如何选择培训讲师、经费保障等等,都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操作。

三、加强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举措

1. 提高重视,加深认识,强化培训理念

树立“党管人才”的观念,要按照“ 党管人才”的要求,党委统筹规划,组织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教育培训管理体制,推进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重组,努力开创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注重干部的全面发展,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关注干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干部的学习活力,促使干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培训活动;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确立全员培训的目标,克服把培训作为间断的知识技能培训的短期行为,着眼于干部培训工作的经常化、长期化、系统化,及时对干部进行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补充,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干部终身学习意识,使之树立深化学习、接受培训不单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自己应享有的权利的观念,努力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树立质量效益的观念,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线,干部教育培训就是通过对干部不断进行新知识、新信息、新技能的补充,加快干部的成长,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干部培训工作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都应围绕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这一根本宗旨。

2.分析需求,把握重点,丰富培训内容

干部培训工作,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重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和廉洁作风教育干部,提升党性修养,着重培养干部的管理能力、团队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培训中要以“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原则,开展针对性培训。“需要什么,培训什么”,要求我们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调查,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成长规律,立足培训对象的需要,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与岗位技能、现代知识培训,从而实现干部培训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在培训内容上,要以“精”、“新”、“用”为原则,坚持多层次,体现实用性。所谓“精”,即要精选教学内容。所谓“新”,即要体现时代特色,让干部学习和了解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现代教育科技和管理最新的知识。所谓“用”,即针对干部学习业务知识和更新知识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强的业务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3.创新形式,拓展渠道,增强培训效果

高校中层干部培训在丰富培训内容、把握培训重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是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培训中要按照培训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还要坚持主导、启发式教学,用“教”充分调动 “学”的积极性,让学员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听课,走出去开阔视野,在调研中寻找对策,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相互讨论,拓宽思路,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印证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水平。在教学方式上,要把握一个“活”字,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调查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岗前培训与岗后补训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国内学与国外学相结合等等,这样的培训生动而富有吸引力,学习效果好。此外,还要严格培训中的考试考核制度、纪律要求以及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坚持对干部学习培训的考勤、考试情况及时通报,要把干部培训和干部的考核与任用结合起来,把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刚性的干部管理系统,使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形成良性的干部选拔、培训、考察和使用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树.高校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

[2]王安伟.运用现代培训理念 提高领导干部培训绩效[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5).

[3]龙新民.深化党校教育改革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J].新视野,2005,(4).

高校领导干部 篇12

一、把握一个主基调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加强政德教育, 使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信心、攻坚克难, 提高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学校“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建设高职名校”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二、明确一个主题

学校在政德教育中始终坚持“以加强政德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题, 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 深入查摆剖析群众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是认真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认真收集师生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思想、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收集对学校整体工作尤其是在教学科研、专业发展、技术服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招生就业、思想教育、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回应广大师生最关心、最直接的涉及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学校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二是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学校领导班子做到三个必谈, 即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必谈、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必谈、领导班子成员与分管单位的主要领导必谈, 进一步征求意见, 交流思想, 增进团结。三是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三、坚持一条主线

学校开展政德教育始终把握一条主线, 就是结合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组织党员干部认真读书学习, 提高政德修养。在学习内容上, 重点要做到“三学”。一是学习党章;二是学习理论;三是学习典型。在学习方式上, 一是集中学习, 邀请省委党校的专家为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 重点讲解党的理论政策;二是创新学习平台, 通过学校局域网, 开辟学习专栏、实现学习的网络化。在人员安排上, 重点抓中层正职领导干部。具体做到“四个一”, 领导班子组织一次中心组扩大学习, 领导干部观看一部电影《雨中的树》, 领导干部撰写一篇理论研讨文章, 举办一次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理论交流会。

四、突出一个重点

勤政为民, 是领导干部政德的核心。学校始终把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作为政德建设的重点来抓。学校结合政德教育的实际, 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系部制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 及时了解基层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 帮助协调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推动各基层单位快速持续发展。针对学校农村生源较多、贫困学生的比例较高的现状, 学校党委开展了“三二一”帮扶特困生活动。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帮扶3名特困学生, 中层干部帮扶2名特困生, 普通党员帮扶1名特困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帮助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增强信心取得学习进步, 帮助就业困难的特困生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 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集中帮扶的同时, 学校党委还着手建立特困生帮扶的长效机制, 通过从每年学校的行政经费中划拨一部分、接收企业爱心赞助、组织职工捐款等多种方式, 建立帮扶基金, 加大奖助学金比例, 扩大勤工助学岗位, 确保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帮扶活动的实施, 不但使学生受益, 同时也提高了党员干部自身责任感和思想素质, 实现了自我教育和提高。

五、做好一个结合

当前学校确立了“建设高职名校”的发展战略, 学校深入开展政德教育要与这一中心工作相结合, 并以此为契机, 把全校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上来。一是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 打造强势育人团队;二是与教科研项目研究相结合, 促进教学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三是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 全方位打造实训平台;四是与质量建设工程相结合, 推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五是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学校党委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把政德教育的成果体现在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建设高职名校的具体实践上, 为学校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作出贡献。

六、完善一项长效机制

加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正面教育和舆论引导, 强调的是自觉自律, 学校在政德教育实践中, 始终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 探索建立加强政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第一, 加强干部管理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二是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和实践锻炼的力度。第二, 健全完善政德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可操作的政德考核评价体系, 并把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其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 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一是完善法制规范机制, 对于不适应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规章制度, 及时修订更新, 确保正确的导向性;二是构建党内成员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三是加大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的力度。

结束语

把学校党员干部的精力凝聚到“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建设高职名校”的创新实践中来的迫切需要。在学校党委的积极号召下, 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政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政德教育中来, 决心以政德教育的丰硕成果和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对高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德教育进行了阐述, 按照省委、省交通厅党组的要求, 学校高度重视政德教育, 结合我校实际,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 使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加强。

关键词:领导班子,政德教育,高职

参考文献

上一篇:汽车空调控制器下一篇: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