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2024-08-04

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通用8篇)

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篇1

从“畅安舒美”的理念形成之日起,山东公路完成了从管理到服务的革命性转变。而“五大养护工程”的启动,则体现了养护管理体系中三个层面的三种要求,即全过程、全范围、全内容地以长期工程、人本工程、形象工程的要求完成养护,这正是山东公路所努力探索的科学养护管理模式。

“畅安舒美”新理念,导致了整个管养体系的变化,也带动了战略的转变,从而使山东公路获得了优异的成果。

所谓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体系,是通过对一些传统的养护观念和习惯做法进行全面调整,逐步实现公路养护由被动养护向科学养护的转变,由单一的路面预防性养护向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理念转变,从而建立起的具有主动性、预见性和系统性的公路养护工作体系。

预防性养护的特点是:“治早、治好、防患于未然”。而实现这一特点,需要:

高度重视预防性养护

针对公路预防性养护,山东省公路局以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不断拓展预防性养护的外延,丰富其内涵,逐步形成了涵盖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防护工程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体系。

狠抓养护工程质量

多年来,山东省公路局把实施高质量、耐久性的养护工程作为最大的节约措施,做到科学设计、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彻底杜绝了“前修后坏”的现象,为实现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预防性养护

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日常养护实施“公路养护365”,使养护巡查、小修保养、保洁工作天天抓、时时抓,确保干线公路常年完好,同时,对公路及桥梁定期组织检查、评定,准确掌握运行情况,及时消除路面病害和桥梁安全隐患,保证公路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开展公路改建改善工程沥青混合料研究与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防治技术研究,提升路面整体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年限;采用稀浆封层、同步碎石封层、超薄罩面、新型灌缝灌浆等新材料、新工艺,延缓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延长使用周期。

规范化管理和奖惩制度

山东省公路局相继制定了《山东省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公路养护小修保养管理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小修保养管理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办法》、《山东省高速公路绿化管理办法》、《山东省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修订了文明公路站标准。

山东省公路局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将养护与管理作为对各市考核的重要指标,大力组织开展争创“养护质量优质杯”等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全省公路养护与管理检查评比,对各市养护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定,排出座次,兑现奖惩,有力促进了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

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概念可分为3个层次:

路线寿命周期,是指一条公路从建成使用一直到废弃的全部时间段。局部废弃或加宽改造的称为改建,全部或大部分废弃的称为重建。

桥梁寿命周期,分为设计年限和实际使用寿命。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是指桥梁从建成投入使用到下一次拆除重建的时间段。

路面寿命周期,也可分为设计寿命和实际使用寿命。路面的实际使用寿命是指路面从建成投入使用到下一次路面结构性补强大修之间的时间段。

使用全寿命周期理论,指导预防性养护,可以将养护分为精心呵护、重点维护、尽力维持三个阶段。从而使养护工作达到双赢。

首先,预防性养护在路面全寿命使用周期内,支出的养护费用最少,取得的综合效益最大,是最理想的结果。

第二,以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不断拓展预防性养护的外延,丰富其内涵,涵盖了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以及防护工程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性养护体系。

第三,建设和谐公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公路应充分考虑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十五”期间,山东省共投入预防性养护资金约20亿元。购置微表处、综合养护车、灌缝机等公路养护专用设备约200台(套);实施灌缝累计约1700万延米,稀浆封层、碎石封层、罩面等累计2180公里,效果十分明显。桥梁预防性养护得到全面加强,山东省共有桥梁24534座1107638延米,由于预防性养护到位,有效排除险情50余次,未发生一起桥梁安全责任事故,有效地保证了道路交通安全。在路基稳定、高边坡稳固、高挡土墙安全等方面开展了科技攻关,《公路工程灾害预防与治理综合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等多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奖。应用这些技术对多处公路安全隐患路段进行了预防性养护,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战略分析

高价值一定意味着高成本吗?传统思维认为,用较高的成本,才可以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或者是用较低的成本,才能创造合理的价值。而根据蓝海战略的观点,只要认真挑战以下4点:产业内哪些习以为常的因素应予消除?哪些因素可以降低至远低于现有的产业标准?哪些因素应提升到远超过现有的产业标准?哪些从未提供的因素应该被创造出来?以这4点相辅相成、颠覆传统的思维,便可以用有限的资源在短时间内,达到突破性的结果,创造出全赢局面。

记者感言

我们听说,在山东省的养护大比武中,获胜的技术能手可以与知识分子同等待遇,获得政府津贴。并且这种赛事和奖励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员工激励制度颠覆了蓝领与白领的薪酬概念,也颠覆了官本位的薪酬概念。此外,山东省“十五”期间的160亿元的养护经费中,有20亿元是用于预防性养护的。对此我们的理解就是把12.5%的养护资金超前实施投入,这个改变并不需要增加多少成本,甚至从公路全寿命的角度计算,还节约了资金。这种对传统养护模式的颠覆,为全寿命养护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这就是创新吧。

由通而思达,由达而思畅,由畅而思安,由安而求舒,由舒而求美,这种层层递进的追求是无限的,但养护资金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资源和短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目标,山东所努力创建的预防性养护体系显然是使他们的工作走在前列的原因。

预防性养护工作手册 篇2

1 预防性养护的意义

预防性养护是在公路设计年限内, 对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根据积累的技术经济资料和当地具体情况, 通过科学分析, 预先防范、清除导致公路损坏的因素, 增强公路设施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 从源头上杜绝公路病害的出现, 使公路的功能和服务满足要求, 它有利于保持公路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 有利于向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 有利于公路的对外形象, 最终提高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预防性养护工作的特点及其管理措施

公路养护工作有着养护实施的强制性、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养护的高成本性、养护方式的独特性、养护技术的复杂性等特点。所以要搞好公路预防性养护工作, 首先要对公路预防养护工作进行阶段性的安排。并根据各路段养护工作的特点采取以下预防性养护管理措施:

对全线所有桥涵、防护工程、边沟、排水沟、急流槽、截水沟及路基横向排水系统等所有防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并详实记录;对排水不畅、有冲刷和损坏 (裂缝、断裂) 的防排水设施及时进行完善和维修加固。

加强对重点危险路段的巡查和监测, 及时处治危险路段, 对于滑坡体、塌方、沉陷路段以及其它危及行车安全的路段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标牌, 并尽快进行恢复处理, 保证道路畅通。

处治路面病害, 确保行车安全。 (1) 对路面上存在的严重龟裂、网裂进行稀浆封层处治; (2) 调查路面的各种病害, 制定切实可行的处治方案并及时进行修补, 确保路面的修补质量。

做好防汛抗灾的准备工作。 (1) 制定防汛抢险预案, 做好防汛物资、机械、车辆储备工作; (2) 坚持落实“四项制度”, 即“特殊路段专人负责巡查制度和昼夜 (雨天) 巡查制度、防汛值班制度、汛情汇报制度; (3) 加强雨季危险路段的安全管理, 设立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制作悬挂警示横幅, 提醒过往司乘人员注意行车安全, 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做好冬季除雪、打冰防滑工作, 在冬季来临之前做好除雪防滑应急预案以及防滑材料的储备工作, 及时清除路面积雪积冰, 防止雪水深入路基。

3 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具体内容

3.1 路基预防性养护, 主要包括

(1) 检查路基各部分是否经常保持完整, 各部尺寸保持规定的标准要求, 不损坏、不变形, 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2) 路肩是否经常保持平整、坚实, 横坡是否合适, 是否有积水、冲沟、裂缝等; (3) 检查路基边坡是否稳定、坚固平顺, 有无冲沟、松散, 坡度是否符合规定。特别是对高边坡更应详细检查, 发现冲沟、松散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 (4) 路基防排水的预防性养护, 可以说是公路养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就是对水害的真实写照, 对公路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井、急流槽, 渗沟等防排水设施, 要进行经常性检查。尤其是在汛期更要勤检查、勤维修, 发现有裂缝、勾缝脱落等病害, 要及时进行处治, 否则雨水渗入, 掏空基底, 就会造成断裂, 坍塌等病害, 甚至会危及行车安全; (5) 挡土墙等防护工程预防性养护工作主要是:做定期检查, 冰冻融化后及时检查墙身及基础变化情况, 反常气候、重载车辆通行后及时检查, 发现是否有裂缝、断裂、倾斜、滑动、下沉等现象, 泄水孔是否保持畅通; (6) 公路翻浆的预防性养护, 由于天水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大, 因此公路翻浆历年是我们春季养护的重点, 翻浆不但影响着公路行车安全, 也严重影响着公路管理部门的形象建设, 处治费用也相对较大。有些路段年年处治年年翻, 加强公路翻浆的预防性工作十分必要。首先要做好公路排水工作, 保持边沟畅通, 防止地表水渗入地基, 冬季及时清除积雪, 防止冻融时软化路基引起翻浆。当路面出现潮斑, 发生龟裂, 车辙坑槽等现象, 要及时处治, 防止雨水下渗。对已发生翻浆路段要及时控制超载车辆通行, 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如增设盲沟, 加大边沟断面尺寸等, 彻底解决反复翻浆的问题。

3.2 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养护是公路养护的重点, 只有保持路面平整完好, 才能为社会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要做好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首先, 要及时清扫路面, 清除积雪, 其次要做好路面的排水工作, 防止地表水渗入, 另外, 就是做好路面的调查工作, 通过对路面破损、结构强度、抗滑性能等方面的调查、分析, 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对轻微的裂缝、破损等病害, 必须及时修复, 以免使病害扩大。

(1) 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沥青路面对气温变化比较敏感, 因此对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应根据不同季节, 确定不同方法, 春季应做好路面温缩裂缝和其它裂缝的封堵工作, 及时快速地处治坑槽、松散、翻浆等病害。夏季气温较高时要及时修补坑槽, 对基层完好, 面层只有轻微裂缝、脱皮、麻面等路段, 进行稀浆封层, 恢复路面的使用性能, 秋季做好全面防水工作, 冬季做好扫雪打冰工作;

(2) 砼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目前, 高等级公路的收费广场、收费车道大都是砼路面, 砼路面具有使用寿命长, 受气温影响小等优点, 但由于砼的凝固期长, 不易拆除等, 一旦破坏, 维修相当困难, 因此做好砼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砼路面的养护, 除了日常的清扫, 除雪、打冰外, 更应做好日常巡查, 及时处治板角裂缝、坑洞, 轻微裂缝等病害, 防止雨、雪水的浸入。做到路面病害早发现、早处治, 保证行车安全畅通。

3.3 桥梁、涵洞的预防性养护

一是要加强桥、涵构造物的经常性检查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二是做好桥梁定期检查工作, 使桥梁状况处于监控之中, 为桥梁进一步养护、加固提供依据;三是重点做好汛期、洪水前后, 桥、涵构造物的检查工作, 检查基础是否冲刷, 护堤、堆坡、导流设施是否有损坏, 泄水孔、排水沟是否通畅, 铺底是否破坏等, 一旦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确保桥梁、涵洞各部位功能完好。

3.4 公路沿线设施预防性养护

对于公路沿线设施要做经常性检查, 加强管理, 一是减少沿线群众对设施的人为破坏;二是减少车辆运行过程中肇事对设施的破坏, 做到及时更换, 随坏随修, 并保持其醒目、齐全,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行车畅通。如, 每年保证一次对安全设施的刷新, 使安全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近几年来, 随着公路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大型、重型、超载车辆猛增, 给沿线的桥、涵的正常使用, 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对桥、涵的检查和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对有大型车辆通过桥面时振动较大的桥梁, 更应严格检查, 时时监控, 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避免由于桥梁带病运作, 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伤亡事故。

3.5 加强管理严防死守、高度重视汛期公路预防性养护

历年来, 水毁对公路带来的危害已有目共睹, 特别是塌方、滑坡、泥石流, 不仅给公路带来了很大的破坏, 同时也易造成交通中断甚至威胁人身安全, 减少公路水毁损失, 防止公路水毁损失扩大, 是我们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应尽的责任, 为此,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汛前检查:在汛期来临之前, 对所有排水设施进行彻底清理、严格检查, 及时维修排水设施产生的轻微裂缝、勾缝脱落等病害, 保证排水设施的畅通;

(2) 加强汛期检查, 特别要加强雨中、雨后的巡查, 对于易塌方、滑坡路段, 要严格监控制度, 随时解决雨中出现的裂缝等病害;

(3) 汛后及时修复水毁引起的诸如挡土墙坍塌、构造物损害、路基滑坡等病害。

4 存在的不足与解决措施

“重建轻养”思想依然严重。 (1) 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养护资金一直不足, 特别是近年来公路里程和公路等级不断提高, 社会对公路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越来越重, 而公路管理部门对公路早期养护认识不足, 养护工作滞后; (2) 我国目前的高等级公路大都利用贷款或其他融资方式建设, 开通运营后, 还贷压力大, 不能抽出更多的资金从事养护工作; (3) 部分中外合作或转让经营权的高速公路,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轻视了养护管理。

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公路养护中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和对科技重视不够两个方面, 从而导致有的公路病害由于资金的不足而得不到根本的处治, 造成病害扩大, 导致恶性循环。

现有的养护队伍无论从人员素质, 设备上都与当今高等级公路的养护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主要体现在: (1) 现有养护队伍人员组成除少数管理人员外, 大多数为雇用民工, 对公路养护内容、技术缺乏认识, 达不到公路养护技术工的要求; (2) 对先进养护设备的投入不够, 有些地方仍沿袭以往公路养护的模式, 尤其在路面维修工作中, 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 都缺乏足够的保证。

搞好预防性养护, 单靠加强巡查, 及时修补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有更高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以便在病害产生前就能预测。如路面, 我们在日常巡查中只有当路面产生裂缝、坑槽等病害时, 才能看到, 而实际上路面的技术性能可能在很早就已达到了极限, 只是肉眼无法看到而已, 其它如路基构造物、桥、涵构造物等也是如此, 如果有一套先进的检测设备, 对路面各种技术性能做定期检查, 将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那么, 预防性养护工作将会做的更好、更彻底。

以上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 都将给甘肃省的公路养护工作带来严重的制约。公路建设和管理, 就是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 要体现在公路的高速、快捷、畅通、美化和优质服务上, 因此交通部提出“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是及时的, 也是必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 应继续探索和推广预防性养护, 进一步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作业效率, 将公路养护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克服重建轻养的养护思想, 加大养护经费的投入, “建养并重”大力推进养护机械化水平, 建立起高素质的养护队伍, 注重日常养护、科学养护和及时养护, 使甘肃省的公路养护工作走向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1]王大庆.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用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2]张立波.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11.

如何做好公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 篇3

【关键词】公路;预防性养护;存在问题;采取措施

所谓预防性养护,就是在合理的时间内对相关公路设施进行正确维护,在路面尚未发生破坏或刚出现病害迹象时采取强制性保养措施,将病害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取的工作的主动,延缓路面状况的恶化。但在我们目前的养护工作中,由于受到投资限制等原因,往往是公路出现病害后才进行处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远远达不到预防性养护的要求,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预防性养护,养护工作老处于被动局面,结合自己从事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实际,本人认为要做好公路的预防性养护,一是养护管理单位要做到勤查,及时准确地查出公路上存在的问题,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二是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投资并采取措施处治,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1、做好“勤查、勤治、勤督”工作

勤查,就是要加强公路的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是做好预防性养护的前提,是日常养护管理的重中之重。日常巡查重点放在路基、路面及桥涵等排水设施的检查,同时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做好巡查记录,养护管理单位的日常养护作业都可以作为日常巡查并加以记录。定期检查的目的是对公路作一个全面评价及分析,提出养护措施,养护管理单位每月详细检查路况,并认真填写质量评定表,根据实际做出养护计划。特殊检查就是指雨雪天检查以及公路发生自然灾害或出现异常情况后的检查,主要是库区路段、傍山路段以及容易发生积雪淤冰等病害的路段,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以及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进行抢修,以免灾害扩大。勤治,就是对发生的各类病害及时处理,通过对病害初期的防治,杜绝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力求把险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做好预防性养护的重点。勤督,就是总段要定期进行检查督促,一是督促基层单位检查的真实性及齐全性, 二是督促病害处治的及时性,是做好预防性养护的保障,只有“三勤”工作做到位,才能将预防性养护工作做好做细。

总之,加强公路巡查,尤其是雨天和夜间,及时发现公路病害状况最为重要。在汛期经常上路巡查,可以全面了解路基、路面、桥梁、涵洞、边沟等的排水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小型坍方、缺口和排水系统的堵塞,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已经产生的水毁情况要及时报告并设立危险警告标志,确保交通安全。夜间上路巡查时,应仔细检查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功能,及时发现损坏的防眩和诱导标志,并及时予以更换。

2、采取的措施

2.1路基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2.1.1在路基建设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质量很难达到要求,这就埋下了路基、路面不均匀沉陷的隐患,通车之后,随着时间推移,车辆的碾压就会使路面产生横向或纵向的变形,随着变形的加大,车辆颠簸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路面破坏也就越快,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公路急剧破坏。进行路基预防性养护,公路在设计和建设时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设计时充分考虑路基地下水位、土质、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等的影响,重点放在疏导地下水上,保证路基排水畅通;建设时要确保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养护管理中要密切注意路基的水害问题,对路肩、边坡损害最大的是水,因此,为防止水流的冲刷,应种植路肩草或边坡草,或做好边坡排水设施,对边坡裂缝、小缺口等及时处理,防止雨水侵入,导致边坡坍塌或大缺口。边坡防护是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重点,当挡墙、护坡出现破损、开裂、塌陷、墙后土石被冲空时,应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及时加固维修。

2.1.2及时清理边沟、桥涵淤积,恢复路基缺口,整修路肩,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路基,做到路基常年无缺口,路肩常年无反坡,边沟常年无积水,路基排水畅通,保证路基整体的干燥性和稳定性。

2.1.3多雨的季节,应经常察看公路边沟的排水情况,如遇积水则应及时疏通边沟,在边沟不畅通路段要重新开挖边沟,以免边沟长期积水浸泡路基,减少路基水毁、造成路基翻浆等病害。

2.2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2.2.1路面是公路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部位,公路的使用壽命及服务质量与路面的状况息息相关,因此,路面养护是整个公路预防性养护的重中之重。

2.2.2任何公路都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路面,也有不同的维护、养护要求。根据实际可将养护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路况最好,只有少量的裂缝出现,为尽可能保持良好路况,防止水的渗透使裂缝扩大,可采取一些简单的密封措施,可大大减少坑槽的形成和裂缝的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路况良好,此时是实施早期预防性维护的最有效时期,进行密封可有效减缓路况的退化,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第三阶段路况已面临恶化,并出现表层以下的损坏,路况已无法通过实施路表维护措施来得到改善,此时应采取必要的裂缝密封和坑槽修补作为应急性措施,可使路况维持在一种可使用的状态,直到大规模的翻新改造。第四阶段路面破损严重,已无法继续使用,需要实施结构翻新,重铺面层(罩面)。

2.2.3水泥路面养护应从日常养护入手,对水泥路面进行病害检查并详细记录,做好标记,重点加强接缝养护、板底灌浆等工作,在路面出现接缝渗水、灌缝料开裂等情况时,应采取清缝重灌处理。

2.3桥涵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加强对桥涵、隧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在桥涵养护中做到日常检查与维修并举,通过对桥梁的经常检查、定期检查,较早地发现桥梁的缺陷和异常,提出合理的养护措施,并尽早加固或维修,杜绝“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癌症”的做法。日常养护工作中在保证桥面清洁的基础上,加强对泄水孔及伸缩缝的养护,及时清理泄水孔及伸缩缝,桥栏杆、扶手损坏的及时修复,桥涵进出口的垃圾及洞身中的淤积及时清除,保证排水畅通,防止水流对桥涵基础及桥涵台的冲刷。

2.4沿线设施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对公路沿线设施及标志缺损时,应及时修理、更换或扶正,油漆脱落要及时刷新,使其保持完整、齐全、醒目的状态。

2.5预防性养护还应考虑季节和气候特点

2.5.1冬季要密切注意路面排水和防冻问题,要确定保证路面整体结构处于干燥状态,避免路面结构发生冻胀,造成破坏。

2.5.2春季对路面结构发生冻胀及路面表层有水痕的部位,要抓紧在路肩、路基边坡处挖排水渗沟,引流路面结构冬季蓄积的雨水到结构之外,避免路面结构发生溶融性破坏。

2.5.3秋季要做好公路沿线边沟积水的疏导排放工作,避免这些积水成为冬季路面结构冻结毛细水的补给水源。

2.5.4夏季要做好边沟、路面排水,避免路面结构处于潮湿状态引起破坏。

总之,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的实施,将为延长公路及其他设施的使用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柳州高速公路运营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

路面预防性养护 篇4

1.预防性养护的概念及意义

我国尚没有对路面预养护进行明确的定义,国外对路面预养护的定义也有多种描述。AASHTO公路标准委员会把路面预养护定义为“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完好的路面或附属设施有计划地采取某种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达到保养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或改进路面功能状况的目的”。《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的路面预防性养护定义,即在路面结构强度足够、路面状况尚好时就对路面有计划地采取养护措施,以达到保持或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和减少路面周期养护费用的目的,简称预养护(PPM)。

美国crafco公司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调查得出结论:每投入1元公路预防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病害处治资金。美国shrp公司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可见,路面预防性养护(简称预养护)能延长路面使用性能、提高路面行驶质量、节省路面养护资金、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干扰、提升公众满意程度,是缓解养护压力的有效手段。

2.路基路面早期常见病害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

见病害有:水损坏、裂缝、龟裂、车辙、波浪、松散、坑槽、沉陷、冻胀和翻浆、剥落、泛油。造成路面早期

破坏和损坏的原因多种多

样,可概括总结为以下几

点:路面结构设计问题、科

研工作滞后、超限超载等外

界因素、气候因素造成车辙

和推移、交通事故和车辆漏

油及千斤顶等人为因素、施工与养护因素。在我国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现象中,裂缝和车辙破坏占总破坏的 80%~90%。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有:裂缝、断板、沉陷、拱起、掉角、错台、唧泥、板底脱空等病害。造成水泥混凝土板早期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水泥混凝土板断裂、错台;地表水从混凝土板接缝渗到基层表面,在行车反复作用下产生“泵吸唧泥”作用,使水泥混凝土板脱空而断裂;无序运输、私自改装、加重的超重车辆加速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疲劳破坏;由于材料级配欠佳,含泥量偏大,水泥品质不一,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留下隐患;不明智地违反规范进行施工,如在雨天或雨后路基尚处在湿软状况下铺装基层等。

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有:边坡病害、路基水毁、路基沙毁、公路翻浆。边坡的病害及其原因边坡的病害常见的有崩塌、落石、滑坡、坡面冲刷、坍塌、剥落和泥石流等。公路的水毁的形成主要有雪、地质原因;地形地貌原因;气象原因和环境破坏的原因。潮湿地段的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基中的水分不断的向上移动聚集,引起路基冻胀。春融时,路基湿软,强度急剧降低,加上行车的作用,路面发生弹簧、鼓包、冒浆、车辙等现象发生,称为翻浆。在风沙地区,沙害使公路常见的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风蚀和风埋,其中尤其以沙埋为主。

3.预防性养护的时机选择

认识到公路路面和路基的常见病害和

形成原因后,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对病害进

行维修养护。掌握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是

实施预防性养护的重要工作。预防性养护工

作实施的太早会引起资源浪费,还会引起泛

油、车辙等问题;实施太晚则会导致路面结

构破坏。

通过对比大运高速公路调查,发现技术人员的目测判断对预防性养护时机的确定作用较大,下表为目测对路表特性分级依据。

调查过程中发现,构造深度与集料的脱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同一段段落构造深度越大,对应的集料脱落越严重。结合路段调查结果,发现构造深度0.7 mm左右为集料脱落程度的临界值。而当测点构造深度在0.8 mm以上,对应集料脱落严重,已经处于不利状况。综合考虑确定当构造深度处于0.7-0.8 mm时,为实施第一次预防性养护的临界时机。

调查中发现,当集料脱落继续加重,构造深度达到0.8 mm甚至更大时,路表将出现大量的微裂缝,这时一些粗集料也开始脱落,部分集料已经凌空,进而形成坑洞及坑槽,也加大了雨水进入引起水损坏的机会。所以,综合考虑实施微表处和薄层罩面的临界构造深度为0.8-1.0mm和>1.0mm。

此外提出一个新指标,即轮迹带构造深度与两轮迹带中间构造深度比,简称构造深度比TDR。由于本次调查路段使用年限均不太长,未检测到构造深度超大值,故根据路况的可能发展趋势,将不同预防性对策的临界值暂定为1.2-1.3、1.3-1.5、>1.5。本文推荐构造深度比仅作为参考指标。

4.预防性养护典型技术措施

在我国,上海和江苏的路面养护工作业绩较为突出。上海市2007年颁布实施《公路沥青路面预养护技术规程》(SZ-G-D01-2007),可为全国预防性养护工作提供参考指导。

注:表中所列使用年限是在交通量相对较大路段上,根据国外经验取值。

注:表中所列使用年限是在交通量相对较大路段上,根据国外经验取值。

5.公路养护机械设备

高速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 篇5

高速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

高速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 曹维江(秦皇岛市抚宁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河北 秦皇岛 066300)摘要:首先对各种高速桥梁病害进行介绍,并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从而对不同的桥梁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以期帮助高速桥梁管理单位在有效识别桥梁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问题的修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桥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关键词:高速公路;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 1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概念及相关分析 预防性养护是指在桥梁还没有发生结构性损坏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改善和保养措施,从而保证桥梁能够延缓未来的破坏,延长使用年限[1]。事实上,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主要是在桥梁没有产生结构性破坏,仅出现表面性的损坏和功能的衰弱时,为了恢复相应的功能性能而采取的措施,该项措施具有较强的周期性,根据制定的养护计划进行相应的保护。预防性养护技术需要相应的护理时机,只有把握好养护时机,才能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养护时机的确认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析,从维修工作的开始到结束,都需要对桥梁进行相应的管理和维护,在此之前,需要对桥梁的剩余使用寿命进行推测,根据使用寿命的长短确定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时间,从而保证维修状态达到最好,即用最低的维修成本使桥梁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的使用状态,以避免因维修太晚造成维修的无效[2]。因此,合适的养护时间是预防性养护的关键。2 高速桥梁常见的病害及措施分析 对高速桥梁进行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施必须掌握高速桥梁常见的病害,在对病害进行有效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高速桥梁的损害主要包括桥面系破坏、个别桥板损坏、梁体出现纵向裂缝、桥梁边板损坏、翼墙裂缝、伸缩缝损坏等六个方面。本文将针对该六个方面出现的桥梁病害,进行相应的养护性防护。2.1 桥面系破坏 桥梁系统面破坏主要是指桥梁桥面出现的各种损坏,比如桥面出现凹槽、露筋、渗水等情况,从而引发铰缝脱落等现象的发生。下面将从该类破坏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分析。2.1.1 产生原因 造成桥面系破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4]。一是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由于对标高控制不到位,导致在铺设桥面时只有薄薄的一层,桥面厚度上远远低于标准要求,导致后期桥面更易受到外界对桥面的影响,从而受到破坏;二是由于近年来,各种大吨位货车的增加,导致桥梁的负荷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桥面造成损失,使桥面出现凹槽等现象。2.1.2 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具体措施 桥面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解决桥面建设和桥面运行两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施工路段进行封路,按照规范要求摆放交通标志牌,保证施工路段的通畅,避免因各种过往车辆造成的对桥面的一次性伤害;②做好原材料质量检测,这是保证桥梁质量的关键,要对原材料进行质量合格检测,保证钢筋的抗压性,检查混凝土的混合比例,使其达到相应的指标;③对原桥面的残留物进行凿除,保证铺设桥面的平整,并采用植筋的方式修复梁板绞缝;④重新布置钢筋网,并在新布置的钢筋网上进行纵横布置绑扎,对钢筋网的稳固性进行检查后浇筑混凝土;⑤做好混凝土养护的后续工作。混凝土在凝结期间,需要对其进行重点的养护,不同时期其养护的方式不一样,在夏季,需要采用洒水草帘等覆盖物进行保湿养生即可,而冬季由于气候比较干燥,气温较低,需要用蒸汽进行养护,在养护过程中,混凝土逐渐形成一定的强度,经检测合格即可进行防水层的涂刷;⑥最后一步即为铺设沥青、加固墙面,待沥青经过碾压紧致后,便完成了桥面的养护工作,并同时进行路面的开设。2.2 个别梁板损坏 这是一种局部性的桥面损坏,主要发生在预制板上,当车辆行驶过行车带时,会导致梁板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导致桥面出现局部性的网裂和坑槽。下面将对该种现象进行原因和措施分析。2.2.1 原因分析 由于桥梁长期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积水等现象,长期的积水造成桥梁渗水严重,单板受力,长期承载车辆,形成个别梁板的破坏。2.2.2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分析 这类损失虽然属于局部性的损坏,但是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需要加强养护。此处主要有两种养护方法:①将有问题的梁板凿除,进行局部的更换,该解决措施能够有效节约处理问题的成本。但是,由于单独更换问题梁板需要动用吊装机,会带来周边梁板的损坏,容易影响破损梁板周边的梁板。②将梁板全部凿除,进行整体式路面的浇筑,从而形成完整的桥面,能有效避免局部梁板出现损坏,但是该项措施需要较长的时间,会导致桥面交通的不通畅。2.3 梁体出现纵向裂缝 主要表现在梁体上出现一道或多道纵向裂缝,裂缝长短不

一、纵向贯通,但是承压力良好。2.3.1 原因分析 梁体出现裂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纵向裂缝的出现却具有特殊原因,主要是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造成的,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提高非常缓慢,使得梁体上下表面的拉力在气温的影响下可能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使得梁板拉裂,造成纵向的裂缝贯穿梁板。2.3.2 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虽然梁板出现长短不一的纵向裂缝,但是由于裂缝方向一致,使得梁板承压能力受到的影响并不大,桥面承压能力良好,从而在进行该类病害的治理中,只需要对出现纵向裂缝的梁板采用环氧树脂等材料进行缝隙的填充并进行封闭即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抗压力。2.4 桥梁边板损坏 桥梁边板即为桥梁的边缘部位,该部位的损伤或脱落会造成梁板钢筋的外露,极大地影响了桥面的承压力。2.4.1 原因分析 桥梁边板的损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在桥面建造过程中,铺设的混凝土厚度不够,造成侧板在长期风吹雨打中,薄层的混凝土脱离并露出钢筋;另一方面是在修建完成后,由于桥面净空较低,极易使车辆碰上桥梁边板,长久以往也会导致钢筋的暴露。2.4.2 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桥梁边板损坏属于轻微的病害,不会对过往车辆造成伤害,但是会影响桥面的美观和桥梁边板的结实程度,在进行养护时,只需要加厚混凝土,通过保护层提高厚度对桥梁边板进行保护,并在此处摆置一道限高门架以提醒过往车辆提高警惕。2.5 翼墙裂缝 此处的翼墙主要指通道的八字翼墙,该翼墙与桥梁连接处出现的裂缝称之为翼墙裂缝,主要表现在翼墙倾斜和翼墙出现横向裂缝。2.5.1 原因分析 翼墙裂缝的出现与其承载的压力有极大关系,当桥梁的台背出现沉陷时,相关技术人员会采用铺设沥青的方式进行填补,以弥补沉陷带来的凹陷。由于台背不断沉陷,桥梁得到不连续铺设,使得翼墙反复多次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加大翼墙承载负荷,导致翼墙的倾斜,在压力下产生裂缝。2.5.2 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由于翼墙裂缝主要表现在翼墙倾斜和出现裂缝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养护时主要有两个方面[5]。一方面,对出现裂缝的翼墙只需要进行缝隙的填充即可;另一方面,如果翼墙已经出现倾斜,就必须对翼墙进行进一步加固,或者将其拆除重建,从而保证翼墙的承载能力。2.6 伸缩缝损坏 这是一种普遍出现的桥梁病害,在桥梁的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损害,伸缩缝即为这种常见的桥梁病害。2.6.1 出现原因分析 由于高速桥梁负荷较重,各种大吨位货车反复行驶,给桥梁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造成混凝土桥面的破损,从而引起钢筋的弯折损坏,形成伸缩缝。2.6.2 预防性养护措施分析 伸缩缝的损坏包括混凝土损坏和钢筋的损害,如果只是混凝土损害,则只需要采用更高强度的混凝土进行破损处的修补即可,如果钢筋受到了损坏,则需要对整条钢筋链进行更换,以保证钢筋网的完整性,保证桥梁的行驶质量。3 结语 通过对各种高速桥梁病害的认识,我们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从而对不同的桥梁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高速桥梁管理单位在有效识别桥梁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补,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桥梁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王峰娟.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策略[J].交通运输研究,2014(8):39-41 [2] 高敏,姚仲阳.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50.[3] 魏敬.高速公路桥梁养护存在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4):69-69.[4] 王鑫.目前仍存在的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6):26-27.[5] 王海龙,张增科,张同贤.积极推进公路预防性养护和科学创新[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11):72-73.(编辑:蔡海霄)中图分类号:U445.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7-05-17 作者简介:曹维江(197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初探 篇6

阐述道路预防性养护的基本概念,介绍了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养护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几种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从而推广预防性养护的应用,保持或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道路的经济效益.

作 者:史鸿远 SHI Hong-yuan  作者单位:新乡市市郊公路管理处,河南,新乡,453000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5(16) 分类号:U418.6 关键词:公路   沥青路面   预防性   养护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分析 篇7

按照我国规范和世界各国经验, 高级路面设计寿命为15~20年, 如何才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减少路面的大规模维修, 减少道路路面的维修养护成本, 以有限的维护资金确保道路路况良好, 实现维护资金的可预见性与计划性, 最大限度提高路面的完好率和路面使用质量, 是道路管理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在路面未出现明显结构性损坏之前所进行的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的主要目的是让状态良好的道路系统保持更长时间, 延缓未来的破坏, 在不增加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改善系统的功能状况。其实质是在恰当的时机, 对合适的路面采取适宜的养护技术措施。

路面预防性养护与传统的路面管理系统具有本质差别。在现有路面管理系统中, 通常要在表征路面使用性能的路面服务性指数PSI降低到相当低的水平时进行大修, 大修方案多数为4~10 cm厚度的加铺改建。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服务性指数 (PSI) 还比较好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 (养护厚度为0~4 cm) 。采用预防性养护不仅可以保证路面性能始终完好, 就其本质而言, 这些措施有效避免了路面损伤的发生与累积, 极大限度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2 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与技术

目前, 我国使用的路面维修养护材料和技术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外引进的, 由于气候、交通、路面材料、道路结构形式、施工技术水平以及工程目的等方面存在不同, 这些技术往往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研究和改造。 路面使用一定时间后, 经常会发生一些病害, 导致使用功能发生衰退。为了持续提供和保持道路的使用功能, 必须对路面采取必要的预防性养护和治疗性养护措施。路面预防性措施很多, 常用的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措施有:①封缝;②雾封层;③石屑封层;④超薄冷拌封层, 包括稀浆封层、微表处、开普封层;⑤薄层及超薄热沥青罩面。

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的特点是层薄、单价低, 在技术措施选用时通常也要考虑到其使用年限和寿命, 参照国内外工程经验和文献资料, 列出几种主要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的寿命 (见表1) 。

3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

预防性养护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时机。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 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的选取方法主要有:行驶质量指数和破坏指数法、基于时间或路况的方法、费用效益评估法、排序法、生命周期费用评估法及决策树法等。

3.1 行驶质量指数法及破坏指数法

在国外, 有的机构研究采用行驶质量指数RQI (Ride Quality Index) 或破坏指数DI (Distress Index) 来确定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如美国密西根州运输部在路网管理中用DI和RQI来表示路面性能。为了延迟由不平整度和动载引起的路面破坏, 该州资助了用RQI作为各种路面的预防性养护阈值 (RQI thresholds) 的研究, 根据这个阈值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就可以提高路面平整度, 减小动载影响, 增加路面的服务期。

密西根州采纳RQI值用作路面 (尤其是刚性路面) 预防性养护的阈值, 对由不平整度和动载引起的路面破坏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这种方法没有解决路面预防性养护针对的其他主要路面问题, 如裂缝、路面水损坏和抗滑性能等。

3.2 基于时间或路况的方法

预防性养护是为了保持路面的良好功能, 使其不致出现功能失效而进行的养护。因此, 对预防性养护理论的研究必须先弄清功能失效的时间, 养护应在路面功能还处于一定水平时进行。因此, 可以选取基于时间或基于路况作为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的两种方法。

研究认为, 每个路段大致都有一个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时间。表2给出了沥青路面需要在不同时间进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各种预防性养护的实际时间随交通水平和环境有所不同, 但管理部门可据此确定所辖路段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大致时间。

基于路况的预防性养护就是从路面的实际破坏状况出发, 找出进行预防性养护的临界破坏状态, 确定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对基于路况的预防性养护来说, 不同破坏状况的路面可能具有相同的PCI。即使路况相近PCI也相近, 但不同时期路况的变化情况并不一定相近。路面损坏状况用PCI值来衡量, PCI是一个综合值, 仅仅是路面表面破坏的一种外观评价, 只关注了路面破坏的表面现象, 对路面破坏因素并不关心。各种路面的实质的损坏现象错综复杂, 路面破坏可能由路面结构、路面材料、设计施工、环境和交通等因素引起的。所以单凭PCI值很难决定采取哪一种养护措施, 而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3.3 效益费用评估法

效益费用评估法是采用效益与费用的比值来衡量的。每一种策略的费用都根据管理部门费用和用户费用来确定。管理部门费用包括设计费、初期修建费、养护费、改建费和残值, 用户费用包括车辆运营费、延误费、行程时间费和事故费等。费用折算成单价, 如元/m2;效益根据预防性养护后期望延长的路面寿命或根据性能曲线的变化, 即性能曲线下增加的面积确定。性能曲线是由路面数据 (诸如路况、荷载、气候和维修养护) 来确定的, 路面预防性养护导致了路面性能的变化。通过分析计算每一种养护措施的效益费用比来优选出最佳养护方案。

3.4 排序法

预防性养护的各种特征对管理部门非常重要的, 但有些特征不容易定量化。这些特征包括交通分布、当前预防性养护的经验及适合施工的气候条件等。除了效益费用比外, 还可对所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进行整体评分排序。

排序法通常是先初步安排养护的时间和对策, 然后考虑预算约束及优先次序的要求进行一年或多年的项目规划。预防性养护时间的安排可以按某一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 如使用性能标准PCI。当路面的PCI低于此标准时, 该路段即需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此时, 进行预防性养护的时机和措施是分开考虑的, 通常采用使用性能参数进行各项目的排序。当然也可以采用经济分析参数进行排序, 此时预防性养护的时间和措施的确定是同时进行的。

3.5 生命周期评估法

生命周期费用分析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通过分析某一路段的初建费用和以后的折扣费用来评价其经济价值的过程。生命周期评估法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在路面大、中修和重建时, 常常用到生命周期评估法。预防性养护推迟了昂贵的路面大修活动, 但预防性养护要求提前支付养护费用。在不同时期支付同样多的费用有不同的经济价值, 所以有必要进行经济分析。分析的方法是将分析期内不同时间支出的费用, 按某一预定的贴现率转换为现在的费用 (现值) 。通过转换成单一的现值, 可在等值的基础上比较各种方案。图1是生命周期费用分析流程图。

3.6决策树法

在国外有些公路管理部门用决策矩阵作为预防性养护的决策支持。一些薄层罩面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 因此, 将其纳入预防性养护措施中。当路面出现严重的不平整和疲劳裂缝时就不可以用微表处这种预防性养护措施了;当路面出现严重的车辙, 横、纵向裂缝和少量的疲劳裂缝时, 应用微表处措施也并不一定有效。

决策树是动态模型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RQI和DI作为预防性养护的标准而建立的决策树。当RQI<54, RD<3 mm, 如果20<DI<25, 此时进行单层石屑封层即可;如果25<DI<30, 此时需进行双层石屑封层;如果DI>40, 预防性养护措施就不适合了, 此时需要进行路面大修。

4 结束语

对于具体项目, 预防性养护措施和时机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选择预防性养护措施时要综合考虑路面类型, 路面结构特性, 路面破坏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 当地经验, 费用效益等。同时, 具体项目预防性养护措施和时机的选取通常还需进行现场评估, 而不是仅用某种方法就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文通出版社, 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文通出版社, 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073.2—200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8]张新天, 罗晓辉.道路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9]黄晓明.路基路面工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探析 篇8

【关键词】沥青路面;养护原则;预防性养护;雾封层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迅速增加,路面养护问题备受关注。沥青路面在我国高等级公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交通量迅速增多,行车荷重不断加大,沥青路面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了沥青老化脱落、裂缝、松散等早期病害,这些早期病害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品质及使用寿命,对公路安全构成了危害。如何搞好公路的养护特别是预防性养护,尽可能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研究开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与管理模式,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管理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迫切需要。

1.预防性养护的内容及理念

预防性养护技术是一种“未雨绸缪”式的技术,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它并不考虑路面是否已经有了某种损坏,而是通过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努力拓宽人们对于道路早期病害的认识空间,提前发现道路隐藏的隐形病害的存在,并施以正确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核心是要求采用最佳成本效益的养护措施。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延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定义,预防性养护措施的成功实施必须掌握四个关键原则:其一采取的措施是在路面结构完好,路面状况良好时进行,对特定的路面状况需要把握最佳的预养护时间;其二所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具有费用效益;其三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与应用必须与特定的路面状况紧密结合;其四预防性养护是有计划的措施,而不是仅仅使用一次。

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即“在最佳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有效地措施。”预防性养护技术理念的提出是养护观念的革新,把养护工作者的思维从路面损坏后再去修的被动状态,转变到了在路面出现严重损坏之前就积极采取措施的主动状态。

2.路面预防性养护原则

2.1对路面确定最佳养护时机

目前常采用两种方法来对养护时机进行判断。其一是通过建立某些路用性能指标的触发值确定最佳养护时机;其二是采取对预防性养护措施实施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并将不同时段进行养护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来确定最佳的养护时间。

2.2对路面进行可靠的调查与评价

首先应对路面目前路况及交通量进行全面调查,实施信息化动态管理,通过对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最终来对预发病害及交通状况实施可靠预警,提高养护治理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资金的利用效益。

2.3养护路段划分

由于各路段的地理位置、病害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制定养护措施时应根据不同路段病害特征加以确定。常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各路段所处的外部条件不同预先将各路段归类于不同单元,对同一路段的路面采取相同的养护措施。

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

在合适的路况条件下,采取何种预防养护的对策和措施是路面预养护的关键技术之一。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合理与否,与预防护措施的技术特征、预防护措施和路面状况及交通等级的匹配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3.1雾封层技术

雾封层技术主要用来密封面层,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的高分子改良乳化沥青,以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增大路面集料间的粘结力,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雾封层对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可以减少路面的水损害;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可以填补路面细微裂缝和表面空隙;增强沥青表面层集料间的粘结力,起到沥青再生剂作用并可保护旧氧化沥青路面;对0.3mm以下的裂缝起到自动愈合的作用;大幅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雾封层也是适用范围较广的预防养护方式,主要用于轻度到中度细料损失或松散的道路。如对于沥青路面出现松散时,雾封层可有效解决;如老化麻面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碎石封层表面,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等。但当路面结构强度较差时,不适合采用雾封层技术进行养护。雾封层使用的乳化沥青中的乳化剂类型为慢凝型乳化剂,所以需要时间使其凝固,一般是中断2h的交通来使其进行养生。该技术应用前应对路面进行填缝预处理,使用年限一般为2-3年。

3.2微表处技术

微表处也可称为“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是利用一定级配的细集料、改性乳化沥青、水、添加剂和填料组成的混合料。微表处治填补了普通稀浆封层和热拌沥青混凝土摊铺各自存在的缺陷,是功能最完善的道路养护方法,对出现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和机场道路上的各种病害的修复最为有效。微表处可用于公路的病害包括:路表面摩阻力降低、松散、车辙、较小的裂缝等。可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有效封闭路面,防止水分进入沥青层等。

3.3石屑封层

石屑封层是最早出现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其施工方法是在路面上喷洒一层沥青材料,紧接着散布砂子、石屑或适当级配的集料进行碾压。石屑封层是一种敷设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的养护方法。它的缺点要有较长的初期养护时间,汽车高速行驶时噪音过大,路面上的松散集料还会被高速行驶的车轮带出而撞击、粘附在车身和挡风玻璃上,集料的丧失还会导致抗滑能力的衰减,所以一般很少用在大交通流量和高速行驶的道路上。

除对不同病害分别进行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外,还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温度变化规律,因地制宜,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预防性的季节性养护工作。如春季养护应该做好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的灌缝、封缝的修理工作。冬季继续做好防雪、防滑、抢险及养路材料的采备工作等。

4.结语

我国公路工程中建设和养护是目前公路发展的两大主题,由于近年来交通组成日趋重型化等因素,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出现的时间比正常预计来得更早,破坏的程度也更深,致使一些路面使用质量和寿命达不到应有的设计水平。针对以上问题,在公路养护领域兴起了“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是一种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在公路产生轻微病害尚未破损之前,采取前瞻性、预见性的对策和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这对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被动养护的局面,维持良好的路面性能,有效提高公路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雷显武.许永.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9).

[2]杨志勇.雾封层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Z1).

上一篇:单位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下一篇:作文 什么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