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教学总结

2024-07-26

英语新课程教学总结(共10篇)

英语新课程教学总结 篇1

教学背景:

本课重点学习“tall /short ?”以及I am tall 。you are short /I am short ,you are tall。这个句型。

教学片断:

( 1)T 出示动物图片giraffe (长颈鹿)和deer (鹿),并进行比较The giraffe is tall。 The deer is short。

教师带上长颈鹿的头饰,让班上的一个同学带上鹿的头饰来呈现句子I am tall, you are short /I am short ,you are tall。,老师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

T: Hi, deer。

S1: Hi, giraffe。

T: Nice to see you again。

S1: Nice to see you again。

T: I am tall, you are short 。

S1: I am short, you are tall。

(2)教师分别让其他的学生也带上动物头饰(duck mouse elephant…)进行比较来操练这个句型:I am tall, you are short/I am short, you are tall。

(3)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有同桌、小组之间的对话

( 4)排列队伍,来巩固操练I am tall, you are。 Short/I am short, you are tall。

(5)游戏帮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教师用课件演示,课件出示几个动物的家,让学生帮它找到家。为什么这个家是长颈鹿的呢?"The giraffe is tall" 等。

(6) sing a song 。 "Tall And Short

把 小学英语PEP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的一首歌:"Boy and Girl"中的"boy"

"girl" 分别用"tall" 和"short"这两个单词来替代。

教学反思: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多种渠道寻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学、乐学、博学。本教学片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师生互动的。在教学中,我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这种互动合作来呈现操练重点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通过歌曲游戏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此,我不由得想到:在课前,老师多花点心思从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去备课,去准备教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课堂应该是愉快、轻松 、和谐、活泼的。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课堂的活力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发挥。同时,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还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致,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并在活动游戏过程当中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新课程教学总结 篇2

一、新教材给我的几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 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教无定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无限丰富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用一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第二点启示是新课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不应是面面俱到, 而是创新。主要看课堂师生的互动;看学生的参与面;看教学流程的独特创意;看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智力的挑战;看师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张扬。课程改革实验也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应该说这些思考, 或者说困惑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这些思考和困惑正是实验的意义所在。那么我们教师的主要困惑在哪里?一是有的教师无节制的自主合作学习。“自主”不是“自流”, “合作”不是“合坐”, 不是由过去的“填鸭子”变为现在的“放鸭子”。二是有的教师无限度的学科整合。学科整合要根据教学内容, 凸现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反之, 贪多求全, 四面出击, 使教学目标缺乏重点, 失去亮点。这样, 使课变得“不伦不类”, 或者说课上得“漂浮”。三是有的教师无限制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媒体的运用应为实现教学目标, 达到一种恰到好处、雪中送炭、画龙点睛的效果。四是有的教师无目的的融合“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 是可以量化的, 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有的教师把三者割裂开来, 看作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目标, 没有看到有时一个好的学习活动就可以融合三个目标。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突出某一目标, 忽略某一目标, 没有有机的融合三个维度。

第三点启示是新教材, 课文的篇幅增加了很多, 阅读量大, 课文的信息量也随着话题内容的多样化而不断加深扩大, 涉及语言知识也较多。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教师可以密切地联系教材,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文, 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调动各种感官, 做到动手, 动口, 动脑。熟读, 背诵, 复述都是一些训练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但如果只是把课文作为一篇语言材料来对待, 把阅读过程看作语言文字或言语的学习过程, 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还大大加深了学生的负担。除此之外, 要求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 保证一定的英语阅读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英语文章读多了, 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教师正确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阅读训练至关重要。

二、开展课外活动, 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要精心组织, 甚至对某个问题学生可能有的几种回答怎么引导, 怎么分析都要在事先有所估计, 有所考虑。另外, 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教师首先出示两三个与阅读内容有关的概括性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短文。通过快速阅读, 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对阅读材料的浏览, 既初步了解了材料内容, 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理解力, 又能培养学生快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 提出能让学生通过略读就能快速在语篇中找到明显答案的连贯的问题, 帮助他们综观全文, 获取对语篇的完整印象, 训练学生整体理解的技能;或者提出一些推断性问题让学生通过精读领会语篇的细节, 根据问题迅速定位, 在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判断、推测, 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最后, 提出一些延伸性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培养创造性思维。问题不能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上, 还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回答相关问题、完成相关信息的填写。采用小组讨论, 采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文中的重难点。瓶颈处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补充。在此过程中老师要一改过去“演员”的角色, 而要变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导演”, 引导他们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最后, 视学生理解情况做不同的要求, 可以是模仿性跟读, 也可以是学生集体朗读或分组阅读, 或个体练读。这是阅读课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朗读, 才能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音和语调, 逐步形成英语语感。在学生可以编写简单的对话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给他们在训练难度上进行“升级”:即把训练素材打乱, 让他们进行“自助编”, 开展学生小组集体活动, 相互合作, 共同完成编写或制作任务, 并进行作品展示, 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框框, 使知识的运用更为灵活。真正做到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 精心备课, 设计教学方案, 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突出, 难度适当。.在课堂教学中, 尽量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各个感觉器官的作用。突出新教材的趣味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英语就显得积极、主动, 但是学习英语并不能凭一时兴趣,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如“唱英语歌”、“单词接龙”、“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这样既巩固了教学内容, 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发散思维,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探讨 篇3

一、融入情感,激发兴趣,注重情感英语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上课时,教师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种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感觉。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使愉快的教学气氛由此产生,师生之间的课堂交际轻松而愉快。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定会大胆地想象,敢于开口说英语,不怕犯错误,敢于冒险。教师以轻松活泼的语调感染学生,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学生,可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新颖活泼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义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动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电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口语竞赛、联欢等活动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活动,运用各种讨论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二、用“任务”来指导学习

我国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指的是一种教学原则或理论,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是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

《新标准英语》的课文内容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呈现了完整的语言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机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和使用语言,增加英语实践的广度和密度。在设计中以任务活动为主要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英语教学“活”起来。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收放有度,形神兼备。特别是对于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联想式思維。因此,初一年级英语教学的任务型教学要求更多地采用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玩、演、视、听、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及合作等活动方式,营造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氛围,以实现完成任务的目的。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任务活动形式活化了中学英语的课堂,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给学生参与和思维扩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从而使其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保持和巩固。

三、科学地评价学生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的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同时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感,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的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寻找成功捷径

新课程容量大,教学任务重,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多。因此,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显得很重要。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内容健康的课程资源;积极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实施新课程的总结与反思 篇4

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使英语基础教育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作为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的启动、使用,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的实施,像一股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各个小学校园。

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比较起来,新课标更加尊重外语教学的规律,在重视 “双基”的同时,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思想引入到课程标准之中,更全面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作为新旧两种教材的见证者的我们,面对新教材下英语课本大篇幅的卡通、词汇量多的人教版,我们茫然过、怨过教材的难、叹过学生怕记单词。我们努力地研究教材、认真地学习教材,整个思想是教改,我们在茫然中摸索,我们认真学习理论和大胆实践,终于有了可喜的变化: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参与新课程理论的学习,钻研新教材的教法学法的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更是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次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步转化,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下是我们课改工作情况的一点总结,与大家共勉:

一、积极开展和参加一系列活动,抓紧抓实新课程的推进工作。

1、参加新课程培训活动。凡任教起始年级科目的老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学习,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标及课程标准解读。开展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在研讨中积极参与讨论,共同提高。

2、课改调研活动。为了能及时地发现有价值的课改实践经验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地对课改年级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我们寻找了有效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与方法并通过课改研讨会等活动及时地进行推广,从而促使课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

3、案例评比和优秀课评比活动。为了调动广大课改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我们组织了小学英语新课程案例评比活动,并从中评选出一些优秀案例获奖者参加了镇优秀课评比活动。通过此两项活动,我们中一部分老师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方法,在多次苦累中初尝甘果。

二、注重教学过程管理,强调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实施。

如何充分发挥小学英语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功能,从而体现小学英语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我们所重视的问题。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的成功与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的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初级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丰富社会生活经历、开拓视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积极实践和探索,在教学目标、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层层推进。在课改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

1、在教学总体目标上,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培养。教师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渴望学习英语。在课程实施上,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教学中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和开发电视、录音、录像、光碟等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尽量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情境,克服课时少的困难,并且按排早读课及时复习,保证学生高频率地接触英语,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效率。在语言教学目标上,重语感、重语音语调基础、重交流能力。强调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就要创设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交流发展交流的能力。

2、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要求教学设计贴近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韵律诗歌、寓言故事、会话表演、游戏等; 教学的语言材料要真

实、实用。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功能、结构、话题、任务做到有机结合; 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为目标安排各单元或各课的教学; 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接触足够量的语言材料,保证输入量,“习得”与“学得”结合,使学生逐步培养起初步的语感; 通过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特别是声像材料的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拼读的习惯。设计任务型活动,开放空间,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教学方法要多样,且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实践中,我们发现每当孩子们进入角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他们便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因此兴趣倍增、信心加强,动机和情意受到了很大的激励。同时要求布置的练习形式要多种多样,做到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态、动态相结合,基本操练与自由练习相结合,单项和综合练习相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和拼读的基础,并能用英语表情达意,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三、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扩展英语教学的时空。

1、灵活安排教学组织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课堂上课桌椅的摆放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圆式、全圆式、双圆式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互相关心,合作的团队精神。

2、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投影、录音、录像、CD、VCD、DVD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

3、把英语学习从有限的课内时空扩展到无限的课外时空,成立小小英语角、学校布置英语走廊、让学生制作英语画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英语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无处不在、无时不学。

英语新课程教学学习心得 篇5

新课标指出,可以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要避免仅仅为满足考试需求而对教材进行取舍。对过去一味死记硬背的办法也不再提倡,要求积极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营造逼真语境,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和形式要更直观、生动、形象。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要上好新教材,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

五、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反复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3、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初一英语新课程教学体会1 篇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层层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忆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这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初一冀教版教科书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教材的特点决定了教学难度,如何使用这套教材,把新的教学理论实践到课堂中去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难题。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使用新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根本变化

教材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变化,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能尽快转变理念,顺应时代,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发展。

传统的教育观念无疑对新课程改革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首先应从重视语言知识传授向语言技能训练转化,从重视灌输知识向体验知识转化,从注重学习结果评价向学习过程评价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化。教师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尽快了解、吃透这套教材,把握住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

新课程改革对师生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改革,应该把教师从“唯我独尊,自我为大”的教育思想中解脱出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教师的关爱。教师要用爱主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自主的气氛中求得个性的发展。

三、激发兴趣,培养自信是良好的开端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逐步向主运参与过渡。提倡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些教学活动要注教师不断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就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较强的自信心,进而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发展,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坚持从“严”字上狠下功夫,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学好英语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没有的良好的成绩,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减退。所以在英语启蒙教学时,教师要遵循语言的认识规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善于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的习惯等等。

除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以上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我们还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出一条适合他们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材在发音和知识发生了一些变化(冀教版),作为英语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笔者认为至少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第一,教师应具备崇高敬业精神。第二,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能吃透教材,研读大纲,研究教学,提高质量,同时具备教学科研能力。第三,教师应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能及时调整自身及学生的情绪波动,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第四,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信其师,亲其道”。

六、开展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体智慧

教研组通过一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同年级教师增进了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形成了一种交流、合作、研讨的学术氛围,讨论时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关,通过研究把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提炼整合出来。合位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及本班学生的特点进行修改,做到有的放矢,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各位教师再把教学过程中自己研究深刻的达到预期效果的,好的做法进交流,再把学生在课堂中、作业中暴露出来的共性总问题回以整理分析,以便在考虑下单元教案的设计时,及时修改,改善课堂的欠缺之处。

七、针对学生,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学生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替换和删减。对教法与教材的合理调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这就需要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努力。教师在使用这套教材之前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情况。对于我们落后地区来说,大部分学生是零基础,为了适应学生,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打破了“一纲一本”的陈规。在上册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因为教材中没有出现字母教学,我先按排了一个周的字母教学。初一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学生的书写一定要严格要求。

2、教材没有安排音标教学。对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来说,每课要识记那么多单词,我认为这样做不利于英语启蒙教育,所以,在二、三单元教学中安排了音标教温家宝样做,有利于英语启蒙教育,有利于字母的教学,有利于以后每单元的生词教学,有利于同学们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有利于中国学生的思维习惯,也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

3、英语单词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一个有待探讨的课题,教材每单元生词量特别大,给教与学都增添了很大的难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每单元的生词集中教学,每周利用早读专门领读和讲解单词,为学生课前预习所学内容扫除障碍,教生词时,要提醒学生做到音、形、意同时记忆,还要做到“口、眼、手、脑”并用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教材以交流为主,语法知识零散,所以要及时事例、归类,使学生由语感上升到系统的语法学习,这样估的目的是加强英语阅读教学、强化写作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课后练习教学。与教材相配《同步练习》与《同步听力》,我认为大部分题与所学知识不配套,难度太大,有的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深入研究,动手动脑,编写一些切合实际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练习题来满足课堂内容的教学。

6、在当前的教学中,似乎有一种误解,大家常把语言技能放在首位,动辄就要培养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其实,没有基础知识作为强大的后盾,提高技能只能是水中望月,所以在启蒙教学中一定要夯实基础。

八、评价载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深深在认识到教师的评价具有导向性激励作用,评价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评价将会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

(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

我们不能仅仅使用一种评价载体进行评价,这样使教学显得单调、呆板、没有激励性和鼓动性,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要根据不同情况使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1、使用口头激励性语言为载体进行评价。如使用赞美、祝贺、赏识、期望、勉励、信任、寄予厚望、宽容理解等口头激励性语言,会给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作用。

2、使用各种物品为载体,奖励学生。、3、利用体态语言为载体。当学生回答对了问题,老师摸一摸他的脑袋或微笔着点一点头、拍一拍他的肩膀以表示表扬和鼓励。

4、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或竞赛活动,为鼓励获胜者,让全班同学唱歌鼓掌。

5、使用作业评语评价。作为评语送给学生,针对性要强,个性鲜明,特点突出,语言简明扼要且具体,避免一般化和平谈化。

当然,可以作为评价载体的事物还有许许多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努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二)学校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学校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目前,学校的评价体系以终结性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虽然实践新理念,但内心深处仍提心学生能不能考出高分,以达到家长和学校期望,这样就可能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所以希望学校根据课标制定出新的评价体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一片新天地。

浅谈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 篇7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 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 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 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 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 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 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 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 英语新课程的呼唤 篇8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英语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温故而知新,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听说能力,使他们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想学并主动求知,自觉加入到情境教学活动中去。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若只是一味照本宣科势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课本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讲牛津英语8A Unit6中的词类变化时,像sun--sunny, wind—windy, cloud--cloudy等一些词类转换的语法项目就能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如:A: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B: It is sunny.

C: What a fine day it is!

D: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E: It was windy, wasn’t it?

F: Yes, What bad weather!

辅之以丰富的表示气候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描述,说对了,鼓掌鼓励,说错了,则替他们及时纠正,并用正确语言再现一次,这样一来同学们就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老师只起更正、引导的作用,学生举一反三,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自动总结出这一类词类转换的规律,并轻松得以掌握。

在学生学会了以上基本天气词汇后,开展天气预报,让学生充当天气预报员,进一步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以上词汇,体现语言的活学活用。

二、巧妙使用语言,贴近教学的情境

教师课内应恰当并广泛地使用课堂用语(少用母语),带动学生学会用英语思索、答疑。运用语言手段创设情境的方式较多,灵活性强。

(1)设置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迁移性和求异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牛津译林8A Unit4 Reading 时,我让学生展开讨论还有哪些可以保护大熊猫的措施;在教学9AUnit6 Main task时,我让学生讨论What should we do to live a peaceful and happy life? How do we reduce the crimes?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往往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激起学生智慧的涟漪。

(2)通过生动的描述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绪共振

如,在教学牛津译林9A Unit5 Grammar过去完成时,我先告诉学生今天早晨来学校的时间,来学校前我自己干的事,到校时学生们已经开始读英语。这样既教育了学生要守时、要珍惜时间,又巧妙地引出了过去完成时的定义---过去的过去。

(3)通过听读短文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归纳能力

例如,每单元的Reading教学我都围绕一张表格展开,让学生不断地归纳材料。

三、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环境和课堂结构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入课堂,使得教学活动“活色生香”,教学信息成倍增长,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现代教学技术引进课堂,创设有意识的情境,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课堂。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起到优化教学环境和课堂结构的作用。

如:牛津8A Unit6 Reading讲述的是发生在台湾大地震中的一则故事。我们的学生没有经历过地震,当然我们也无法营照出那种场景,靠单纯的讲解肯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怎么办?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首先可先向学生们展示一段四川汶川或青海玉树地震发生时的视频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这样生动、逼真的画面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消除了他们对地震的陌生感,紧接着就以地震中发生的一个小男孩被困的事导入到本课的学习,并切换屏幕出现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画面,然后请学生根据画面及屏幕上的一些提示对画面进行描述。在这种比较真实的情景下,学生对有关地震的背景知识就被激活了.feel a slight shaking through my body, hear a big noise like thunder, look at each other, the earth start to shake, pieces of glass and bricks fall down, the walls begin to come down 等平时很少见到的景象通过多媒体得以展现,使得学生更加易于理解、接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结尾再让学生讨论怎样在地震中逃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这样既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又对学生进行了巧妙的德育教育。

四、角色扮演,体验情境

角色扮演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入角色,进入状态,体验情境,突出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发展了学生个性品质。在教学牛津译林7BUnit3 The lucky escape时,我就让学生分别充当各种角色,搞好课前导入、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由此,Justin ,Paul, policeman, robbers等各自的形象及语言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其中的旁白由一名学生或教师朗读。课堂内充满了浓厚的人文关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观,达到了乐中演、乐于学的真正目的。其它如看病、问路、打电话等话题都可通过角色扮演来巩固,掌握交际能力。

总之,采用情境教学能给学生营照一个学、说英语的良好氛围,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一、重视教学交流

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抓好集体备课,在组内,我一是做到课前与王老师讨论交流我们的授课进度,交流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交流我们应该值的注意的问题,交流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共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就成为教研活动的总目标。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王老师说一说自己的教学进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备课中想到的好点子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二是做到课后交流反思小结。好方法大家资源共享,难题困难大家一起解决。我和王老师每个人上完课后都会找机会谈谈自己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有没有什么特别好或不好的反应;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大家再商量着还有没有更好的讲解方式,以便让还没上这课的其他老师能吸取经验,更好地把握教材,这是我们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别难以把握的问题,我会向王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们请教。

二、团结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师在工作时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测试卷或者月考卷时都会经过这样一个程序:先讨论测试目的、出题范围、测试时间,再分工负责:编题、上网查询资料、画图、打印互相帮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师也是共同精心准备,然后再资源共享。在教学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师就互相研究问题、探求对策。

尽管我们在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但仍有很多学生的厌学,而且由于他们在初一初二的学习基础也比较差,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以前知识掌握不好,现在的知识点他们就理解不了,甚至有的学生广泛应用题的文字内容和计算题的题目都读不懂。而且学生间的层次拉得很大,一群后进生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怎样缩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英语新课程教学总结 篇10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刘金承(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在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构成了地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因此,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传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地理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等。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以地理新课程理念去整合教学资源,采取最优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整合地理教学资源

所谓整合地理教学资源,就是围绕某一地理教学目标,选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来,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这样,教学资源由单一转向多元。教材是一种资源;学生,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媒体,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等等,都是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电脑、书籍等所包涵的海量数据已被大家所共享,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如何整合自己所搜集到的素材,让这些素材切合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如虎添翼。因此,如何整合有效教学资源,是新形势下我们改善教学中所面临的重大的课题,它必将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认为在整合有效教学资源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原则。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运用到地理教学中,需要做出筛选。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作为取舍标准,着力发掘能够开发学生头脑和便于动手实践、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意的素材。同时,依据教学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明确哪些应该优先,哪些是对学生更具有适应性的。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各地区蕴藏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不相同,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学校和周围已经存在或蕴含的资源,采集具有地理性、个性化的地理教学资源,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校本地理教学实用资源库,以丰富和活化地理教学。三是合作原则。教师是对教学资源有效整合的核心力量。教师在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充分挖掘同事、备课组、教研组的人力资源潜力,集体备课,智慧共享,提高地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水平,做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优化地理教学过程,就是要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身心发展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内容、运用的教学手段等设计和实施地理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既要考虑怎么教,更要考虑学生的学,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为此,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努力构建一种新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促进者”。

其次、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教师要在育人同时,真诚地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标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方法的传授上,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指导、引导学生克服心理和思维的障碍。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新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协作下通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实践等学习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认知总结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才能最真切的体验知识、感悟知识,才能学会学习、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和教育本质的回归,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科学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

高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一种选择性态度,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鼓舞和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巨大力量。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醍、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动手画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把具有时空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示出来。“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地图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看图、填图、画图、用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使地理课更加充满“地理味”。所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看到 2

现象来自己画示意图,实际上就是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把所阅读的东西变成表象,然后将头脑中的表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学生要把语言描述变成表象,就必须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加工。这种加工,不是简单地记录和记忆信息,而是要改动对这些信息的知觉,把自己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理解。很显然,学生画图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画出的示意图,就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例如,在讲《地球公转与季节》一课时,我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再根据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的现象,在白纸上画出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然后用视频展示仪展示学生的作图,找出错误,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观察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读图看图作图能力,加深了印象。

第三、剖析地理原理,指导学法。自主学习不同于自学。自学是没有老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而自主学习有赖于教、学双方的良性互动,需要教师经常组织、启发、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逐步培养起来。

第四,整合知识,建立地理认知结构。如果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无论对于其今后继续学习地理知识,还是进一步解决地理问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来讲是极为有益的,可以说这种地理认知结构的建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这一结构的建立过程就是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灵活运用知识,建立知识线索,搭建知识间畅通联系的渠道,从而能够达到知识联系紧密、思维培养深入的目的。

三、优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以结果的正确与否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要看课堂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思考时是否积极,小组讨论时是否投入,能否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没有创新精神等。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上一篇:财务稽核制度下一篇: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小学生作文500字